《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

时间:2019-05-14 21:5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一篇:《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

西方化和科学化使得科学中心主义,机器中心主义的伦理观被人文中心主义的伦理观所替代。从表面上看,科学的发达仿佛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幸福和丰盛的物质。但实际上,它给我们带来的却并非是幸福——人彻彻底底变成了机器的奴隶。机器已经不再是人类达成目的的手段,它已经主宰了人类的生活。现在,人们把要做的事情都推给了机器,人类变成了机器的奴隶,连精神也变得越来越机器化了。人类丧失了生存的意义,也丧失了生命的价值。人类不再是宇宙的一部分,而是沦落为了世界的一个无关紧要的牺牲物。西方文明给我们带来就是这样的危险性。我认为,此时此刻我们有必要回顾东方的世界观。本文通过讲述人性在物质化,机器化社会中的逐步丧失,呼吁现代社会能够重新重视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思想,使得《周易》思想重新进入东方思想关注的领域,并据此来分析和考察现代的社会万象。

在现代,《周易》所意味的并非是占卜吉、凶、祸、福和预测未来。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以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周易思想为基础摸索出一种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思想。

《周易》是最具代表性的东方古典典籍。《周易》中描述了中国人遵循一种固有的自然法则生存,描绘了他们的现实主义宗教观和乐天知命的人生观。在《周易》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象征主义的一些特点。因此可以说,《周易》不仅仅是作为一本占卜书而存在,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本提高人的修养的书,反映人类哲学和宗教情况的书而存在。我们可以把《周易》的中心思想概括成“太极”思想。从哲学角度来说,“太极”的意义是非常复杂的,但如果一定要表达出来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说:“太极”是天地和阴阳还没分化出来以前的混沌状态的元气。在《周易》《系辞传》这样写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周易》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思想:宇宙之间先有太极,太极产生了两仪,即阴气与阳气;阴气与阳气产生了四象,即太阴、太阳、小阴和小阳;四象产生了八卦,即乾、坤、离、坎、震、巽、艮、兑的卦。这八卦可以断吉凶,吉凶既定,则可以趋吉避凶,从而造就出一番伟大的事业。这段话正好说明了东方的世界观:太极是宇宙的本质,宇宙万事万物都是从太极发源形成的;太极是万物的源头,阴阳分开就形成了万物。所以可以说,世界万物都是阴阳的复合体。周廉溪对太极有更详细的论述。在他的《太极图说》中这样说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爲其根,分陽分陰,兩化立焉,阳變陰合生水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作为十翼中之一的“太极”是《周易》的最中心母体。从太极中分化出了两仪,象征阴阳;此外,太极又是宇宙万物无穷无尽的变化的根源,人间万象吉凶的源地。阴和阳从太极中分化出来,相辅相成,成为《周易》的普遍原理,并主导和促进了多种现象的发生。

《周易》中包含了重视生命的思想。这种重视不是自然中心主义或者人文中心主义所提倡的重视,而是通过提倡个体生命,推广到提倡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谐。通过这样的东方世界观,即《周易》所提倡的世界观,我们可以重新树立那已经逐渐丢失的古老的价值观,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的关系。在破坏自然的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这样一种思想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如何保护自然的答案。

但我们要怎么才能恢复人性,怎么才能找到人与自然并存并和谐发展的新道路?

《周易》《系辞》写到:“天地纲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男女交合而后生人,以此类推,宇宙间的万物遵循的都是同样的原理。男性即为阳,其卦为乾,女性为阴,其卦为坤,天地则是阴阳结合的具体代表。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

这也是以个体生命为根据类推万物根源的一个例子:即根据“男女的精气和谐而产生万物”类推出“天地万物的气运相混合而万物化育”的原理。天地,男女,太阳,月亮等都以阴阳为构成。因此在《系辞》中有这样的说法:“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意味着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由阴阳构成的,所以应该将阴和阳进行适当地调和,如果阴阳不和谐那就不是道,就不符合自然和宇宙的客观规律。宇宙的道指的就是宇宙的和谐。因此孔子说:“人生的价值是参与天地的化育而帮助它(参赞天地之化育)”,人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并享受幸福的生活,就不可能忽视自然,破坏自然,一定要与自然进行同化或者亲和,就像中国圣人曾所说过的那样,要“天人合一”。现在我们需要的正是人与自然的阴阳和谐。

追根溯源,现代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人类盲目地追求物质文明而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等。在现代文明中,人类盲目地追求物质文明,从而产生了“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思想。为了财富的积累和增加,人类采取了种种手段和方法,甚至不惜以破坏自然的代价来获取财富。自然对于人类来说已不是崇拜或亲和的对象,而是变成了一个被克服或征服的对象。近年来,全世界的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甚至已经开始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安全,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人与自然的纠葛越深,对自然的破坏越严重,自然对人类作出的报复也就越严厉,这样一来,人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越不幸,并且不能保障未来。其次,是由于人们无限追求物质文明而忽视了精神文明的从而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正日益蔓延的暴力,色情,吸毒贩毒,利己主义等等。确切说来,这和第一点所讲的是二而一的东西。现在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找出可以治愈这一社会弊病的道路。只有根除了这样的一些弊病,我们才能保障我们的未来,才能获得幸福。

《周易》中有阴、阳的说法。这里说的阳即是精神,阴即是物质。如果用阴阳来代表东西,那么东就是阳,西就是阴;东方就是精神的地方,西方就是物质的地方。可惜的是,身在东方的我们现在也变得过渡追求物质文明,无法脱离泛滥的物质文明的诱惑,我们把原本引以为豪的、世代相传的道德,哲学,精神都抛弃了。现代社会看起来似乎很美好,不过身处其中的我们心情不再充实,变得空虚而恐慌,我们的精神也变得颓废而失落。整个社会从表面上看五彩缤纷,物质丰富,但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看似繁华的外表当中掩盖了很多弊病,特别是精神颓废和生活潦倒。

那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社会,健康的国家,健康的世界呢?其健康的标志是什么呢?我们再回到我们的《周易》。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现代社会是一个机器化的社会,其中充斥的文明是物质文明。这样的社会如果用周易来解释,就是一个充满阳气的社会,而作为阴的那一面,即精神却被忽视了。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处理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自然能与人类社会保持和谐,那我们就能说是达到了阴阳的和谐。现代社会也需要张立文先生所说的“和合”。张立文先生说:“和合世界的结构模型,绍成易学结构模型;其结构方式亦与易学相互对应。”《易》曰:“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孔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也。”祐,即帮助的意思,天帮助的是人应该顺应宇宙的生存法则。我们始遵循宇宙天地间的法则生活,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上天的帮助。

与中国的思维方式相比较,西方文化重视《圣经》中的“创世纪”说,即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但在中国的文化里没有这样的说法,没有一个绝对的万物起源说。东方的世界观认为世界万物是异质元素相互融合和并相处和谐而形成的。东方最经典的《周易》说宇宙万象都是以阴阳的和谐而形成的,而且时时刻刻变化,简单地说,就是“一阴一阳”的循环过程。

《周易》产生于大约5000年以前,最初由伏羲构思,后来经文王、周公、孔子的不断修改最终完成,而且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不断影响东方的文化。现在,《周易》依然没有失去它的时代性,它的阴阳变化的观点对我们正确理解现代文明也可以起到借鉴的作用。

当然,如果《周易》只是一味地介绍和说明东方过去的文化和历史,在高度发展的西方文明社会中毫无作用的话,那我对它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兴趣。事实上,就像我前面所提到的那样,以阴阳论为中心的《周易》并不局限于一个时代、一个地点,而是对宇宙万象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有涉猎,所以可以说阴阳论也是一个可以说明未来全部变化的理论体系。

现在我们生活在西方科学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但事实上,西方科学并不能完全说明现代的种种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所以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最好是用东方的科学去理解、去把握。从阴阳论的观点看,西方科学处在阳的位置,如果这种科学片面地支配和独占了社会科学,那自然是不合适的。世界万物都是在阴阳相互对立的过程中互相均衡和调合从而发展下去的,因此东方科学尽管是处在阴的位置,但它的发展是必然的,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对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阴阳观为核心理论的《周易》,我们应该继续研究和解读,发掘出它更深的内涵,从而更好地为现代科学提供养分。

《周易》以192个阳爻和192个阴爻、一共是384个爻构成,这384爻的符号可以作为人类理解宇宙万物的共同语言。以后随着对周易的理解的加深、并加以应用和利用,那么世界历史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

我们简单地将东西方的文化区分为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不论是不是精确,这样的区分都是具有奥妙意义的。很明显持这类主张的人大体是希望用东方的价值观来克服西方价值观的弊病,他们的心愿是把以物质为主的社会转换到以精神为主。

资本主义盲目地追求“物质丰富”的结果使得形而上学的人沦落为了形而下学的工具。所以我们说现代是超“主义”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超主义”的新世界观。新世界观具体是什么?也许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按我觉得“被压迫潜在的东方世界观”应该是能给我们带来希望的新福音书。

《易传》上写道: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者也。

世界万物时刻都在变化和发展。《周易》就是模仿宇宙的种种事物,模仿其变化,所以有着预测吉凶祸福的功能。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有时为阴气、有时为阳气的宇宙千变万化的根源就叫“道”,这个道是宇宙的规律,懂得这道就是人间的“善”,成就其善就是人的本性。易意味着变化,宇宙的原理和人生的法则。一阴一阳的变化哲学就教给我们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周易》《系辞上》说: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冥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爲物,遊魂爲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周易》的创作就是以天地为基准,概括并容涵天地运行变化的规律。在《周易》有天地的“道”,能够知道事物生生死死的规律。这样一来,《周易》就具有了与天地相似的功能,它的一切都不违背天地的法则。它遍查万物,并揭示其中蕴含的阴阳之道来考察天下,所以没有任何偏失。而深得《周易》精髓的人,就能够对事物的万般变化应付自如,也就能够顺其自然、知其命数,乐观向上。他们随遇而安、无所求取,并以敦厚之心施行仁爱,所以能够爱众人、被众人爱。

每个时代的社会气氛和问题都不一样。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今天是资本主义社会,那么在封建社会中卓有成效的方法在现代社会里是不会有作用的。我们现在的社会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为先进的社会,所以我们应该抛弃资本主义社会中盛行的人本主义和个人主义,再探索对现代社会更为使用新思想和新主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社会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才可以更有效地引导我们的未来。现在的关键是合适的新思想怎样才能诞生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在继承过去的真理、将过去的真理移植于现代社会的同时,把过去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适合现代社会的新思潮。这样诞生的思想既能继承过去的遗产,又使过去有了发展,就可以预示人类的未来,拓宽人类前进的道路。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学习《周易》,而且不应该只学习周易的外皮,更重要的是学习周易思想的精髓,并将其作为新时代的引导思想。《周易·系辞上》第7章说到了“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应该仿效天,取法地,利用《周易》成就美善的德形,并反复蕴存涵养,从而找到通向当然之理(道)和合宜之事(义)的门径。

《周易》曰:“世界万物时时刻刻变化”。每个时代一定会有适合的思想和精神,学者们为了寻找适合当代的思想殚精竭虑。现代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以往的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象今天这么“善变”:社会每月、每天甚至每一秒钟都在变化。要为这样多变的社会找到一个适合的思想,以变化(易)为主旨的《周易》一定能给我们很多启发。学习《周易》,我们就能够能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对待激变的社会。把过去作为一个教训,不盲目追随时代的潮流,也不盲目追求支配主义。孔子说“安土敦乎仁,故能爱”,我们只会爱适合自己文化,适合自己土地的思想。就这个意义上来说,既然人类不能离开地球、离开土壤而存在,那么全世界的人就都应该把天地当作父母一样来爱和保护。

第二篇:韩非子法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王 颖:《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2008-12-05 12:39:37| 分类: 本科论文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内容提要】 战国末年韩非提出了以法来维护封建社会统治的法治思想,其思想中的“法”、“术”、“势”相结合是突出的特色,于此之外韩非法治思想还具有很多不同于其它学派的特点,同时韩非子思想源远流长对现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我们不断探索法治本源推荐法治社会的建设。

【关 键 词】 韩非子

法治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有重要思想意义和政治意义,到了战国末年,法家思想占了优势,法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则应首推韩非,他的言论突出代表了法家的进步思想。韩非是战国时期最后的一位哲学和政治思想家,他综合了前期的法家思想,在当时的乱世中,融汇并发展了道家、荀况以及商鞅、管仲等人的思想,缔造出一套独树一帜的法家理论,建立了“法”、“术”、“势”想结合的法治理论。论述韩非子的法治思想,首先要辨明的就是“法”、“势”、“术”三者的内容及关系。

在韩非子看来,“法”是君主的制民工具,是为了君主造威严之势,“法者,宪令着于官府,刑法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1]906是说,法是官方公布的法令,有赏有罚,让老百姓遵守。对于“法”,正如“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1]1058所说,法一经制定,就不容易改变,法不能含糊其辞,要让老百姓容易理解,便于记忆,这就是要防止朝令夕改。韩非子将“法”摆在第一位,认为建立法制是统治者最应注重的。他主张“立法于君”,强调立法权的集中。但他同时又指出应当“因天命、持大体”、[1]512 “守自然之道”、[1]508 “因道全法” [1]513,在立法权的行使过程中,要遵循和顺应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天命”和“道”,使“法”得以健全和完善,尽量令所制订的法追求“公利”而不“逆人心”。韩非子主张实行以法为准绳的信赏必罚原则,以法稳定君位,确立国家秩序,最后使国富兵强,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所谓“术”,就是君主根据臣下的才能授以官职,依其言论衡量其功绩,紧握生杀大权,考核群臣的才能,在韩非子看来,“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1]906 “法”、“术”在维护君主的“势”方面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术”有利于君主更好地统治臣民,如何施术?用人授职乃是国家存亡的关键,衡量臣下应该以实际功绩和所提的建议为依据,考核其建议和功绩是否相符,言行是否一致,并根据考核的结果进行奖罚。韩非子主张“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1]868君主要牢牢把握住术,将术藏在心中不让他人知晓,暗中控制臣下,将臣下的功绩归为己有。

“民者固服于势,寡能怀于义。”[1]105韩非子对于势的定义:“势者,胜众之资也。”[1]996即把“势”看成统治者相对于被统治者所拥有的优势或特权,他尖锐地指出:“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四,位卑也。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沈,非千钧轻而锱铢重也,有势之与无势也” [1]508。君王能够“制贤”、“王天下”的首要原因并不在于其能力高强、品德出众,而是由于拥有“势”而位尊权重。韩非子再三告诫统治者:必须牢牢掌握“势”,绝不可须臾松懈。若一旦“失势”,“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1]111。灾难和混乱由是而生,所以说,当君主要让老百姓心服口服,这就是从外部驾驭人臣的力量,君主掌握权威,则依靠势来改邪禁暴,稳定国家。

“法”、“术”、“势”三者相结合,有机地促进了君主地位的确立,以及国家的稳定,“法”与“术”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法”的实施是以“势”为基础的,君主对官吏说明法律,让其依其法律治理老百姓,而君主则依靠术来管理官吏。而“术”和“势”的关系也可以认为是以“术”巩固“势”,君主只有通过加强对“术”的管理,挑选贤臣才能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因此可看出韩非子提出“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从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国家稳定。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是在战国末年封建中央集权专制即将形成的形势下提出的,他的核心理论是通过加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具体而言,韩非子的法治理论就是为封建帝王提供统治方法的。韩非子思想中最本质的东西,法由君制定,法代表君的意志,法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韩非理想的封建中央集权专制的形式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1]121,“要在中央”是指立法大权归统一的中央政府掌握,这表明诸侯分权的政治局面即将结束,郡县制将完全取代分封制。“圣人执要”是说中央政府的权力,最后决定在皇帝手中,即实行君主专制。这种加强统治权的主张,是适合即将出现封建大一统的要求的,战国末期,诸侯争霸的局面已定,加强统一的中央集权已成为当务之急,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标志是君权,君权的削弱乃是中央集权的衰落,韩非认为君主应该“独断”,“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王。”[1]736君权不能相分,也不能下放,国君一旦下放一点权力,臣下就会得寸进尺,最终会连君位都失掉,因此,包括制定法律在内的一切大权都应牢牢掌握在君主一人手中,臣下应该依法办事,决不允许有任何特权,这种绝对的君权,成为我国历史上封建中央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在封建社会维护了国家的统治,因而韩非子的主张就自然而然受到秦始皇以及历代君主的青睐。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不单单是对前期法家思想的继承,更重要的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为“法治”思想赋予了新的特点。首先是“法治”思想的成文性和公开性,韩非子在《难三》篇中说:“法者,编着之图籍,设置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1]868 “编着之图籍”是说法的成文性,“布之于百姓者”指的是法的公开性,因此看来韩非子所说的法是一种公开的成文法典。法律是君主治理国家的依据,是老百姓遵守的行为规范,那么法律就应以成文的形式出现,韩非子主张“法莫如显”,要尽量让人们知道,以免不知法而触犯法律,做到家喻户晓。它是臣民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积极的防范措施,而不是一种消极的制裁手段,这些都是法治进步化的表现。

其次,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充分体现了时代性和稳重性并重的特点。法是全国人们必须遵守的共同行为规范,应该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随意解释,使法矛盾,前后不一致。保持法律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并不是意味着法律是亘古不变的而是随着时期和时代的变化而相应发生改变。韩非子强调实事求是,法应该有其实用的现实性,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最终使国家达到富强的境界。进而,韩非子说提倡的法又是“着于官府”,“行于臣民”的“宪令”。可见它是一种君主的统治工具,是一种专制法。君主有制定法律和依法治理臣民的权力但绝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阶级法反映了贵族与平民女之间不平等关系,而专制法则进一步提高了君主的地位,使他凌驾于群臣万民之上了。同时,韩非子所论述的法治中,并没有系统地拟定具体的法律条文,他只论述了法律的原则与基本内容,而这也是专制法的另一种体现。《二柄》说:“明主所导致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1]111《定法》说:“法者,宪令着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如乎奸令者。”[1]906可见,法作为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落到实处,不过是德赏和刑罚两大方面,德赏用来奖励守法有功的人,刑罚用来惩罚犯法之人。

韩非子主张加强法制教育,彰明法令,使法成为人们行动的准则。《五蠹》中说:“明主之国,无国之文,以法为教;无先主之话,以吏为师。”[1]1067他想要全国人们都知法,懂法,不触犯法律,总体目标是为了巩固君主的统治。同时,韩非子主张执法时对臣民一视同仁,信赏必罚,以维护法制的严肃性。《有度》说:“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也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避大臣,善赏不遗匹夫。”[1]88可见,除了君主拥有不受法律制裁的特权之外,所有的臣民一旦触犯了法律,都必须惩处,不管是君主的宠臣,还是达观贵士,都不得幸免,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1]88。而小民如果有功,照样得赏。韩非子所说的法,虽然在适用对象上有所局限,没有包括君主在内,但在执行上,则主张法权代替君权。它一方面比封建礼制更为独裁,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客观性,带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韩非子的法治的思想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结束了诸侯纷争的局面,深刻而广泛地影响到后世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后世用法律约束行为,推动国家的发展,都是对韩非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韩非子思想作为中国法制史上的一颗明珠,对现代社会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与时俱进,制备完整的法律体系

韩非子主张“法与时移”,立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虽然我们我处的时代背景与韩非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时代却在同样不断变化。因此作为现代法制运行首要环节的立法,也需要及时制定,修改和废除,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方略,依法治国,首先有法,要立法,使法律在全国具有最高权威,将立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升为法治民主建设的主要任务。

2、布之于众,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

公民的法律意识,特别是整个民族的法律意识的状况,对法治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韩非子强调,“法”作为治理国家的依据,一旦制定,就要以成文形式出现,“布之于众”,争取做到“家喻户晓”;主张“以法为教”,官吏和人民都要学习法律。这种知法守法的思想,有助于国家秩序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今天我们仍应该将普法,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使人人都能自觉遵纪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

3、法不阿贵,全力维护司法公正

韩非子提出,执法过程要公正平等,赏罚及时,这对我们的现在法制建设有值得借鉴的一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维护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立法的根本目的在于实施,而严格高效地执行法律取决于司法机关的活动,只有司法和执法机关严格守法,依法办事,才能维护法制的尊严和权威,保障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顺利进行。只有取消凌驾于法律至上的各种特权,对干扰司法公正的一切势力绳之以法,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法治国家,才能充分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参考文献】

[1] 陈奇猷.韩非子集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2] 陈奇猷,张觉.韩非子导读[M].成都:巴蜀书社,1990.[3] 郭丹,陈节.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4] 戴黍.“法”、“势”、“术”——略论韩非子的法治思想[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5).[5] 王吉梅.韩非子法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4).

第三篇:庄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庄子思想中的三观

内容摘要:

庄子这个名字历代传诵。大家知道庄子是一个“称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嬉笑怒骂,说尽天下英雄。在成篇的三十三篇的作品中给我们展示了一些处事的哲学与大道。在我的体会中他的文章主要体现了三观:生死观,名利观和道德观。

关键词:庄子生死观名利观道德观

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神人”庄子仿佛看穿了人类共同问题的本质。他通过《庄子》中三十三篇文章来指引世人迷茫的心灵。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看庄子的文章,让每个浮躁的心顿时安静,让每个徘徊在世外的心回归故土的怀抱„„这就是庄子思想的伟大之处。

“不知死,焉知生”的观点是否正确。“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来。”的观点在庄子看来会有怎样的解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论述在庄子自己是怎样解释的。这纷繁的世界会让庄子如何处之?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活在世内,心在世外。笔者认为他思想中的三观,即:生死观,名利观,徳道观是其超然世外的因素。

一. 生死观

孔夫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死亡的问题时,回答了六个字:“未知死,焉知生。”而庄子是怎样认为的呢?以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的一番逍遥游,也就是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定位。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庄子―至乐》妻子去世了,庄子鼓盆而歌,乍看之下,似乎无情无义。而其实庄子却是个至情至性之人。他说: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同样的观点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也认为:人死了,人的灵魂不死,死亡是人的灵魂离开了肉体这个监狱而获得了自由。“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看来是有道理的。胎儿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与共同生活在肚子里的不少益菌是好朋友。十月之后,瓜熟蒂落。对我们来说他出生了,而母亲肚子里的益菌却很悲伤,他们感叹:“宝宝死了,因为他离开了我们,再也不会来了。”同样的道理,毛虫化蛹,破茧成蝶。那一刻,丑陋的毛虫死了;那一刻,美丽的蝴蝶诞生了。

庄子死前遗言:“我的尸体扔在外面是会被老鹰和乌鸦吃掉的,但埋在土里,最后也是被蝼蚁吃掉,你们现在是要从老鹰和乌鸦嘴里抢东西给蝼蚁吃吗?我把天地当棺木,日月当玉璧,星辰当珠玑,万物当祭品,一切葬具都齐全了,还要什么呢?”由此看来,庄子的思想完全超越了世人的固有思维模式。我们普遍认为人死了就是死了,他永远离开了人世,而庄子却告诉我们人死是另一种再生。在自然面

前不管是人、动物、植物还是没有动态的事物,他们都是自然赐予的,没有高低贵贱,生死限制。就如郭沫若先生有诗《凤凰涅槃》凤凰在每隔五百年在衰老之前会自焚一次,之后凤凰会浴火重生,成为一只新生的凤凰,拥有更加强大的生命一样,‘死’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生,也没有绝对的死,只有相对的生死。

我们在探究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时都会认为他们是有情有义的伟人,但当他们面对亲人离世是在有博学的人也不免伤心难过。苏轼在妻子死后悲痛的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江城子》,可见再怎么有才学的人也有看不开之时,那何不以庄子为自己的老师呢,潜心学习他的生死观,从中体会真正的道。

二.名利观

庄子生活贫困,但他不在乎利;庄子思精才富,但他不在乎名。“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秋水》在濮水旁钓鱼的庄子被楚国派去的使臣邀请去当官,可是庄子却拿一只乌龟自比,仿佛看来是自惭形秽,但听他一讲似乎自由自在的乌龟都比入仕当官好的多。秦朝宰相李斯,一度权倾朝野,献计统一六国货币、度量衡,随秦始皇泰山封禅、刻石,风光无限。后因赵高陷害,于秦二世二年七月,被腰斩于咸阳。临刑之前,他拉着儿子的手说:“现在,我只想和你一起,带着黄狗出门打猎,只可惜,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因此‘黄犬之叹’成为因官场倾轧受害而追悔莫及的著名典故。无独有偶,西晋著名诗人陆机与其弟陆云赴洛阳求取功名,结果河桥兵败,卢志进谗言,被

杀。临刑前,无限感慨:“家乡的鹤鸣再也听不到了。”所以后世不少人学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常常会与朋友或是家人对某一个问题争得不可开交,这些有必要吗?其听庄子是怎样教导我们的。“即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耶? 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耶?其或是也,其或非也耶?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无竟。”《庄子—齐物论》这几句的意思就是说:假设我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没胜你,那么你一定对吗?我真的错吗?或者,我胜过你,你没法胜过我,那我真的对吗?你就真的错吗?还是两个人都对,或两个人都错?我与你是不能了解了。”在这里庄子是想告诉我们服人之口却未必可以服人之心,更谈不上谁有绝对的真理了,因为辩论中根本没有真理可言。这些大道理似乎是很有一番韵味,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真的不用辩论吗?“小偷该不该受到惩罚?小孩该不该上学学知识?社会该不该关心弱势群体„„”这一系列民生问题的答案我想就是庄子也会跳起来给我们一个肯定的回答。那庄子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他实际是想告诉我们在有关名和利的辩论中没有必要,因为名利只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内心安静,从容才是处事之道。《世说新语-雅量》记载了“东床快婿”的故事,郗鉴去王导家挑女婿,个个文质彬彬,庄重沉稳,只有一位公子露着肚皮躺在东床上,而郗鉴就选了这个人。这人就是王羲之,对王羲之来说,挑女婿是别人来决定,谁能预料呢?因此与其迁就别人而委屈自己,不如老老实实表现

自己平常的生活态度。世事岂可强求。由王羲之我们看到名利并不是什么可以强求的东西,从容的过自己的日子,顺应自己内心的感受享受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二. 道德观。

在庄子《知北游-外篇》中,舜与庄子展开了关于道的讨论。“道可得而有乎?”“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在庞大饿自然面前我们人只是一中微乎其微的生命体,这种观点在庄子的文章中都可以体会的道,他把人类一切的运作都称之为“气”的活动。那“道”在哪里呢?庄子告诉我们,“道”无处不在。“在蝼蚁,在稊禆,在瓦瓮,在屎溺„„”其实没有必要去执着于找道之所在,有僧人问惟宽禅师:“道在哪里?”禅师答道:“只在目前。”僧人:“我为什么看不见呢?”禅师:“因为你有‘我’,所以你看不见。”僧人:“那没有‘你’ ‘我’能看见吗?”禅师:“没有‘你’ 和‘我’还有谁去求见与不见呢?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说:“您治理天下,天下已经安定了。而我替代您,是为了名吗?”许由推辞了尧。这就是真正的大道,不以名利为先以自己的真实需要为先。

在庄子的文章中很少见庄子劝说君王要有道,他的文中常借身体残缺的人为例子,可是他们精神却是高尚,纯净。

参考文献:

《图说庄子》

《庄子心得》——于丹

《庄子,很生气》

题目:

作者:

班级: 杨靖婷 10级中文一班 庄子思想的三观

第四篇:孔子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大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研究现状: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研究,古往今来都没有中断过。从研究文献看,大部分将理论联系实践。学者的研究主要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教无类”体现出的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众多研究中阐述了“有教无类”在两千多年前的含义及作用。“有教无类”提倡的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两千多年前,教育就存在阶级性、垄断性,孔子这一思想很快便打破了这些束缚。当今我们倡导“教育公平”,呼吁人人接受教育,是“有教无类”的继承和发展,然而新的时代存在新的问题。“教育公平”不仅仅是使所有人都能接受教育这么简单。面对现今社会的贫富差异、地区差异、教学水平的差异,我们应当将“有教无类”赋予新的含义,重新理解教育公平对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通过“六艺”来体现孔子教育内容的全面性。研究学者们阐述了“六艺”的内容以及设立每一个部分的目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理论指导于当今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针对当今教育中日益凸显的某些问题而展开的,如今的“应试教育”忽略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味的讲求卷面分数,学生因升学考试带的压力不得不放弃一些自己热爱的学科。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以及创造力,阻碍了他们将知识带向生活的道路。如刘秉泰、刘春颖所著《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张湘萍所著《孔子教育思想的相待阐述》明确阐述了素质教育的意义以及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3、在教育原则及方法上,孔子主张则是多方面的。从搜集资料看,主要从“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方面来分析的。“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其主要手段的了解个性,针对性教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两千多年前还是当代教育中,因材施教都是重要的教育原则,教育不是为了按照统一的模版培养人才。它在主张“有教无类”的基础上承认差异的存在性,针对差异性提出不同的解决方式,既能轻松达到教学目的,又能保留学生的天性及差异性。“启发诱导”则是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对知识产生强烈兴趣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目前在很多课堂上存在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考虑学生的感受,课堂气氛枯燥、死板。“启发诱导”是在提醒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注意方式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感知知识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也应当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环境中所担当的角色,把握课堂气愤大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4、孔子在德育与教师修养方面也提出了要求。研究中提到孔子十分注重德育,德育是一个人做人的先提条件,但目前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内容宽泛、教条,甚至有少数的老师本身缺少德育教育,这是一个亟待改善的问题,否则将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德育的开展环境不止是学校,社会、家庭,处处都可以开展德育教育,任何一件小事都是德育教育的范本,这就要求全体公民都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种品质不仅是自身修养的体现,也可以影响到周围的人。作为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质及自身修养,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只有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提高了,才能带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德育引导。孔子要求教师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并且孔子就是亲自实践的。研究中多次提到孔子的教学经历,他毕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无论作为教师还是作为普通的个人,都应谨记“学而不厌”,这与当代“终身教育”思想如出一辙,知识是无边的,学习是无尽的,我们应时刻学习来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教师,在“学而不厌”的基础上还应做到“诲人不倦”,这是一个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目前,存在很多教师打骂学生、教学倦怠等情况,都值得我们深思。“诲人不倦”应做到拥有耐心、爱心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并且能够做到与学生平等,尊重学生,知道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孔子教育理论的研究有很多,但究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将理论联系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冯文全、焦彥蕊所著《孔子教育思想与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的一致与冲突》、林忠、林楠的《孔子“教学相长”的思想对高校德育的启示》都阐述了孔子教育思想在当下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影响。这部分文章主要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阐述了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启发性原则等的一些具体操作,更多的学者则是从单方面着手研究孔子教育思想,如应艳兰所著《孔子启发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王雪峰、高畅所著《论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性精神》,丁华平、王睿、周怡所著《浅析孔子教育学的思想》。有些研究则是利用孔子思想的很小一个点来引发现代教育的思考。

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教育实践的每个角落,范围之广是我们无法在一篇文章中全部涉及的,但也不能因此原因就对其泛泛而谈。我们应辩证的看待孔子教育思想,分析它与现代教育的一致与冲突,理性的批判和继承。将会有更多的学者不断的对孔子教育思想进行研究。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在漫长的教育实践中必然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问题,但相同的是我们可以在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思考中得到启发,找到答案。孔子教育思想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育环境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是值得我们长期学习、思考和研究的。因此,我觉得研究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五篇:《周易》与现代管理

《周易》与现代管理

站在哲学的角度看《周易》,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哲学著作,其中充满了辨证思想和系统思维。影响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都可以看成是《周易》思想的分支。其中儒家思想以孔孟思想为代表,提倡积极地“入世”,强调学以致用,学而优则仕,属于“阳”;道家思想以老庄思想为代表,强调保存自己的重要性,这是“避世”的角度,属于“阴”。这“一阳一阴”的思想是一体两面的,如果不保存自己,怎么谈有所作为;在有所作为时,也要不断思考如何保存自己。这些两种思想,归结起来就是《周易》的思想,就是“变”的思想,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本。

《周易》虽然是远古的著作,但后来经过周文王、孔子的修订,使它从一本占卜书,成为了哲学书。到今天,《周易》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比如说:否极泰来、乐天知命、无妄之灾、不速之客、三阳开泰、文过饰非、风雷激荡、防微杜渐、自强不息、反目成仇、立竿见影、物极必反等。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而我们平常没有察觉,也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做为“百姓”,不知道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就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管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他们的基础都是对人性的了解,对于现代的管理者尤其重要。古语说:“不学易,不可为将相”。怎么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把“变易”的、“不易”的事情,变成“简易”的事情呢?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管理者的职责。因此本人站在管理的角度来看《周易》,希望能给管理者一些新的角度和启示。

乾卦

1、乾:元,亨,利,贞。

无论是老板、管理者、普通员工,每个人都想成功,显然他们对成功的定义不一样,老板可能认为有10个亿才算成功,经理人可能想成为金领算是成功,员工认为只要与房子,生活美满就是成功了。但成功的道路往往是相同的,成功的路上有些类似的规律,要经过的几个步骤和容易犯几个错误,这就是乾卦反应的内容。卦辞元亨利贞就是原始、发展、成熟、收藏四个阶段,其中六个爻辞强调要从自己身上下工夫,不断修炼自己,提升素质,也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这个过程中要找到支持者,尤其是来自上司的支持。具体的策略如下:

2、初九:潜龙,勿用。

作为一个员工新加入公司;作为经理新接手一个部门;作为老板开创新事业,都要牢记“潜”字,要学会默默地等待机会。

你是龙,你很有能力,这只是你个人的看法而已,别人可能认为自己有能力,你是“虫”。这时过于张扬很危险,因为别人在评价你、在琢磨你、在评估你的实力。而你不了解情况,不了解别人,这时盲目许愿、盲目决策非常危险。

企业的新人、接受新部门、开辟新市场,都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看:别人在看你到底有没有实力。如果没有相当的实力,你的位置一定坐不稳当,打下来的市场也守不住。第二阶段是打:你有实力,我也要打击你,让你感受到我的存在、我的厉害、显示我的权威。第三阶段是拉:暂时没有打死,你工作表现还不错,就采取各种手段拉拢,为我所用,一起来对付别的对手。

在刚开始的阶段就可能遭受这三种力量,如果你过早地露头角,就是“敌人在暗处,你在明处”,失败的一定是你。你的上司会为你的决策感到突然,认为你太嫩,太毛躁;你的下属会感到觉茫然,认为你不了解情况。多给上司,给下属,也给你自己一点时间,做“潜龙”,时间是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基础。

3、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初期“潜”是可以的,长期就不行了,总要有所作为,否则就真是“虫”,或“死龙”了。

我们经常听到俗语说:“是非总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想要有所作为的人,一定要出头,但绝对不可以强出。在出头以前要评估一下,周围的环境允许吗?你的上司支持吗?自己的实力够吗?如果这三个条件都具备,就可以出了。其中自己的实力是基础,上司“大人”的支持最关键。没有上司的支持,别人也可能不支持,你也一定没有信心,就不会成功。

在得到上司支持时,场合与时机也很重要。这里说的是“在田”,也就是在基层。当上司去基层视察时,提出自己的想法是个好时机,如果合理,一定会得到批准,因为上司正是“带着政策下来的”。如果是“在厅堂”,上司的架子摆得十足,通过你的方案恐怕不容易,要经过一些波折,才符合公司的“管理规定”。

4、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在出头时也要非常小心,毕竟很多人习惯一个干,一个看,还有一个在捣乱。在具体操作时,要“夕惕若”,也就是要早晚都慎重,大事小事都慎重,这样才没有过错。就象张瑞敏说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是这种感觉,只有这样才可能“厉无咎”,没有过错。

当然了,在慎重的同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乾乾”地努力,毕竟这是你的基础。每天都三省吾身,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忠诚;与朋友交往,是不是不守信用;学习到的东西,有没有实践。

5、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在出头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困难,这时要重新评价上司支持的程度,和周围的环境的允许度,有时也可以试探一下,可以这样做吗?只要适度,就没有什么过错。如果允许就要飞“跃”,如果不允许,就要返回来,深藏在“渊”中,再不断地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大家会评价:“这小子很有上进心,就是现在能力还差一点,环境也不是很配合,失败是可以理解的。”上司以后一定会给你机会。

6、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当做出成绩时,就由“潜龙”变成了“飞龙”了。成绩得到上司的认可,才真正是成绩,这样对上司和个人都有利。

成绩是要分享的,如果你作为“飞龙”已经升官了,“在天”了。这时不妨把“利益”让给别人一点,尤其是你的上司。上司分享你的成绩是应该的,否则你会被别人骂成:“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在这个阶段,名利双收不是好事。

7、上九:亢龙有悔。

终于成功了,在分享成功果实时,不要忘记许多人会“眼红”,盯着挑你的毛病,找到打击你的机会。所以当你得意时不要忘形,而是要忘记成功,从零开始,否则,就可能出错,或被别人“找到错误”,一定是让你“有所悔恨”。

8、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自己成功了不是真正的成功,“独乐乐,不若与众人乐”,一定要把整个团队带起来共同成功。这时就要授权,让下面的人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有前进的动力,成为龙。这样领袖群龙的领导人才真正安全,企业才真正安全,对群龙的管理要“无为而治”,如果领导太有作为了,下面的人就发挥不出能力。当然了手下要是都是龙才“吉”,如果都是“虫”,就是“大凶”。作为下属,看到领导给自己成为“龙”的机会,授权给自己,一定会努力工作,在为自己“成龙”的过程中,为企业创造价值。

卦坤

如果说乾卦是谈奋斗、拼搏,散发出“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老板哲学,或想要成为老板的哲学。那么坤卦就是反应了顺从的概念,是员工哲学。在企业中员工最多,老板最少。员工就象大地一样承载着企业,老板可以任用员工,也可以炒掉员工,这是老板的权力。但土地是有自己的“地气”的,是有自己的规律的,如果人哄地皮,地皮就会哄人肚皮。所以老板要了解什么是员工关心的,员工的立场和原则是什么,才能做好企业管理。作为员工,在企业里虽然数量最多,但每个个体却是弱小的,学会保存自己,然后再谋发展是员工的生存哲学。做员工是为将来做老板打基础,利用这个平台学本事,所以要奉行“厚德载物”的原则,忍辱负重,守住员工的本分。

1、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坤》卦象征着大地的至柔至顺,原始亨通,是坤卦的主导。坤卦里面用“牝马”做比喻,比喻在员工要守本分,服从上司,才对员工有利,也就是所谓的“利牝马之贞”。

员工也要有所作为,也就是要“有攸往”,否则就永远被老板用来干活,而不能得到重用。但是这时要注意策略,毕竟员工对情况了解不多,如果抢先行动就会“迷”,先观察别人的想法,别人的动向,最好遵循公司的组织原则,跟随经理行动,也就是“得主”,行动就不会有差错。即便行动错了,责任主要由经理承担,而员工符合组织原则,一定没有过错。这样的做法,对公司保证了组织制度的严肃性,员工个人很少有责任,都有利。

在工作中,要奉行工作第一的哲学。我们到公司是来工作的,不是交朋友的。如果你想交朋友,可以在你的生活中去找,而不是工作中。同事能变成好朋友的,凤毛麟角,往往会碍于朋友关系,而影响工作的开展,或因工作关系,损害好朋友关系。工作就是工作,工作中没有好朋友,只有同事,这样的心态才是良好的职业心态。工作中,因为你和他人工作的变化,而有时“西南得朋”,有时“东北丧朋”,都是正常的。

总之只要坚持了员工的本分,“牝马之贞”,做了该做的事情,说了该说的,自然就为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是吉祥的。

2、初六:履霜,坚冰至。

字面意思很清楚:踩到薄霜,坚冰出现的日子就要到来了。

“嗅觉”灵敏是员工的生存之道。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为了更好地生存,裁员是很多公司最常用的手段,跨国公司如此,本土公司也是这样,而裁员的对象主要是员工。一些著名的企业家明确表明:股东利益最第一、客户利益第二。无数事例已经证明了,员工是企业中的弱者,所谓“只有员工满意,客户才能满意,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员工满意”,这样的话只是宣传,或美丽的谎言。不这样说,难道要让老板说:“你们来这里打工,就是为我赚钱的,你们的死活不关我的事。”老板还要不要活了?怎么激励员工?站在老板的角度,这样想,这样讲是对的。

作为员工,在企业生存下去是首要问题,没有生存哪里来发展?在公司采取重要动作之前,要有敏锐的嗅觉,知道下一步要发生什么,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该找工作就找工作,或调离“危险”部门,“君子不处于危墙之下。”该上培训班就上培训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都是不错的策略。

3、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为人正直,行为端庄大方,对人宽大,没有不好习惯,就没有不利的。

优秀员工不一定能成为老板,但老板在打工时,一定是优秀员工。有记者问海尔的张瑞敏,你为什么能把海尔管理得这么好,你是怎么当管理者的?张瑞敏回答说:“因为我当了太长时间的被管理者。”很精辟的话!

只有当过被管理者,今后成为管理者才能知道下属在想什么,知道怎么样来激励下属,毕竟了解和理解是管理的基础。做员工时不是被动地等待,而是要不断修炼“直、方、大,不习”等优秀品质,当你做了管理者或老板时,才好发挥作用,如果你想到时候再修炼,那就来不及了,成本也太高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道理也就在此。

4、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这一爻说的如何与上司相处,才华含蓄、行事符合正道、跟随上司办事、能功成不居,又能尽职尽责。

对员工来说,有才华而没有被别人认可,这是很痛苦的事。社会上流行的浮躁风气,也影响到了很多员工,“我们要宣扬自己,展示自己,让别人重视我”。这些思想是对的,但也要注意在什么人面前表现,在什么时机表现,否则表现了你的才华,而得罪了别人,很不划算。尤其是面对上司时,才华含蓄是安全的做法,是员工的本分。

作为员工,如果表现得比上司更能干,在上司不掩盖锋芒,上司可能不放心你,可能怕你抢他的位子。就很可能不用你,连被用的机会都没有,你怎么可能有发展和前途呢?

在跟随上司出去办事时,要把功劳归给上司,尽管你的专业能力起了决定作用,上司只不过是招牌。在汇报成果时,你要说“在公司领导的大力关怀下,在上司的正确指导下,通过我们团队的不懈努力,我们取得了多少成绩”。先让上司“爽”,给他面子,这样他才能让你“爽”,给你里子。如果你面子和里子全得,将置上司何地?以后的工作怎么开展?

如果事情很困难,也要尽职尽责,千万不可半途而费,要“有终”。否则事情失败的责任可能就是你的了。当你坚持到最后,尽了责任,没有成功,功过自有旁人客观评价。很可能说:“这个小伙子,还不错,有那么一股子劲。知道很困难,还是坚持地到最后,就冲这种精神,也是人才难得。”

这一爻强调了员工的行为要符合身份,注意上司的感受,才能尽到员工的责任,才是“可贞”的正道。

5、64:括囊,无咎,无誉。

扎紧口袋,没有过失,没有荣誉。

所谓的扎紧口袋就是要学会闭嘴,少说话。在企业中,员工往往容易做错事,说错话。做错事,可能被归结为能力问题,资源不够的问题,都可以找到借口。惟独说错话,不可原谅,覆水难收,会被别人认为不“识相”,被认为工作态度有问题,道德品质有问题。“是非总因多开口”的老话,要时刻记在心头,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对象、时机。作为员工,如果不能修炼到把握住什么时候要说,什么时候不要说,而多说多错,引起别人误解;还不如少说多做,让别人感觉“塌实稳重”。

有些员工有了一定的荣誉和地位,更不要乱说话,很可能破坏公司的形象,降低上司的威信。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更危险,还不如“无誉”。

这里说的是“扎紧口袋”,而不是封住口袋。有个大老板有句名言:“开会的时候,你不说话,我会认为你没有想法。你没有想法就证明你没有能力,你没有能力就不能得到重用。”话说得不好听,很专制,很独裁,但仔细想想,非常有道理。老板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发现”人才,飞速发展的公司,有太多的事情老板去做。如果你不利用机会,在老板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那永远不能出头,而展示能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说话”。所以要“扎紧口袋”,而不封住口袋,不断修炼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那就“无咎”。

6、六五:黄裳,元吉。

穿上黄色的衣服,大为吉祥。

这里用黄色的衣服做比喻,因为黄色最容易和其他颜色相配。作为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和其他部门配合,如果大家都愿意和你配合,那你是不是更容易成功呢?别人找你帮忙,你很乐意;当你找别人时,别人也很乐意帮助你。你做事是不是更顺利呢?在同事中的口碑是不是最好呢?

天助自助者,人助助人者,所以吉祥。

7、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两条龙在原野上激烈搏斗,流出的血液有黑有黄。玄黄分别代表天地的颜色。

员工天然和老板是有矛盾的。毕竟一个用资本赚取利润,一个在资本的指挥下,用体力和智力赚取生活。员工会认为老板只不过是出了一点钱而已,公司是在我们的努力下壮大的,老板怎么就能分那么多?太不合理了。老板认为,我担的风险最大,我投资的,为什么员工认为自己做的贡献最大,自己是“企业的主人”?真不知道某些员工是怎么想的,我是老板,我才是企业的主人

这两种观点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让双方认识到彼此的观点,就利益分配达成一致,就很可能“龙战于野”,发生内讧。员工和老板都会受到损失,都流血,双输,“其血玄黄”。

创维事件和高路华事件中的两个老板,就被路强华,“龙战于野”,结果两败俱伤,“其血玄黄”。

8、用六:利永贞。

永远坚持正确的原则,最为有利。

对于员工来说,时刻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在什么人面前代表什么角色。如果没有正确认识角色,就不可能坚持正确的原则,更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做事情,就一定要违反员工的正道,被上司遗弃,被同事排挤。最后想奋斗一下,结果是“龙战于野”,你血鲜红。

乾坤合一

乾卦说出了老板哲学,说出了奋进者哲学;坤卦说出了员工哲学,说出了“明哲保身”哲学。其实在任何岗位上,老板和员工这两种角色都同时存在,经理人既是老板的下属,又是员工的上司;老板的下属是经理人,但还有客观环境制约老板。没有人可以在企业中,在社会上“为所欲为”,即便是当初的皇上,也只不过是天子,还有个“天”在上面制约着。

乾坤十二爻反映的做人做事方法,每个经理人都要总结。其中乾并不是单纯“刚正不阿”的,而是要在环境允许才“出头”,并且要“潜”来等待时机,成功了要“无悔”。坤也不是盲目地顺从,而只是谨慎地“括囊”,该说该做还是要说要做。也就是说乾中有坤,坤中有乾,老板有时候要象员工一样谨慎,员工有时候要象老板一样奋进,到底采取什么策略?“不一定”,到看当时的环境而定。

采取行动以前,最重要的是角色明确了吗?你现在是老板的角色,还是员工的角色?然后才看场合合适吗,对象合适吗,拿出解决的办法来。粗略地讲,在老板面前你是下属,要符合坤卦的道理;在下属面前你是上司,要符合乾卦的道理。面对下属,首先要取得最高层“大人”的支持,做事才可能成功。面对上司,想体现自己的价值,首先要“修身,齐家”,找到机会才能“治国,平天下”。经理要培养手下成为“龙”,充分授权,这样“群龙无首”,大家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才对组织和经理都有好处。员工要遵守员工之道,要“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不断修炼自己,提升自己是正道,不要动不动想“翻身做主人”,否则就“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损失的是老板和员工。

下载《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周易》与现代企业管理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 2016年 现代企业管理 论文:《周易》与现代企业管理 姓名:冷俊 学号:201379250314 学院: 能动汽机学院 班级:机制1303班 《周易》与现代企业管理 作者:冷......

    孙子“慎战”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孙子“慎战”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孙子以现实主义军事家独有的战略智慧提出了“慎战”思想,他将理想追求与现实操作统一起来,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与“......

    浅析法家“以法治国”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浅析法家“以法治国”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段平2015级政治一班 201502020127 摘要:法家“以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虽然与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时间上相距两千年之遥远,但以史为......

    浅析孔子德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 摘要:孔子在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德育,探索并形成一系列重要的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他的教育教学思想来自实践,不仅全面、系统,涵盖了教育理论的各方面和各环......

    法家领导思想对现代领导意义

    法家领导思想对现代领导意义 正文: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在法律界及法理学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而闻名,并提出了韩非子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韩非子的思......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含五篇)

    尚贤兼爱,非攻交利,大同以容世界 ——浅论墨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意义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出生在一个工匠世家,本是一个善于制造器械的能手。后曾“学儒者之业,受孔......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 兼论《周易》成书年代及作者 叶福翔 提要:本文以思想分析为主要方法,结合史料考证,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周易》思想、作者及成书年代作了综合考察,提......

    老子教育思想对现代的意义

    老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中文5142何宁迪 摘要:人们从字面意义上理解《道德经》,故认为老子无教育思想,甚至认为老子思想具有反教育的倾向。事实上,老子的“自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