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装cad课程教学环节中问题的探索与改进(合集)

时间:2019-05-14 21:3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服装cad课程教学环节中问题的探索与改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服装cad课程教学环节中问题的探索与改进》。

第一篇:关于服装cad课程教学环节中问题的探索与改进

关于服装cad课程教学环节中问题的探索与改进

[摘要]服装cad课程教学是推广cad技术在服装产业中应用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因学生特点、课程性质、教学环境等因素制约而出现新问题。据此提出了关于教学方面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服装cad 课程教学 问题 改进

服装CAD是电脑辅助服装设计即Computer Aided Design in Clothing Engineering,是电脑在服装专业领域内的应用实例。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实现了服装的款式设计、结构设计、放码、排料以及工艺管理等一系列设计的计算机化。服装CAD在服装行业中逐渐普及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服装企业的生产效率,当然,随着服装CAD技术的不断普及和人们认识不断深入,企业对掌握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服装CAD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

一、服装cad课程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满足服装市场对cad技术人员的需求,国内设有服装设计相关专业的教育机构基本都开设了服装cad课程,但是因为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课程性质和教学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服装cad课程教学中产生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特质与学科性质之间的矛盾

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以热情、感性、前卫著称。在认知过程上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存在巨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认知次序方面,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认知过程呈现出感性重过理性的显著特点。他们中很多人并不像其他类型大学生一样,先是抽象的道理上接受,然后再去寻找实际例子来佐证,而是相反,先是在感性上被具体实例触动,然后才可能在理性上接受;甚至于,一旦某一道理或事件在感性上得到他们的认同,理性接受就成了顺利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而服装CAD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服饰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操作者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完成服装产品设计和工业化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一项实用技术。服装cad课程的学习必然要求学生思维缜密、逻辑清晰,要求学生有耐心、恒心。学习服装cad课程对学生而言应该是理性成分重于感性成分,这一点与服装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恰恰相反。

(二)相关课程设置顺序之间的矛盾

服装cad是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按照服装设计、服装版型制作、服装工艺流程的要求,进行输入、设计、输出的一项专业技术。由此可见,服装cad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得益于服装设计、服装版型制作等相关课程的理论支持,这就要求服装cad课程的设置应该在相关专业课程之后。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多数的教学机构因为教学师资、教学设施的局限性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另外,有些教学机构勉强达到了这个要求,由于开设课程与服装cad课程间隔时间过久,造成学生对大多数知识的遗忘,这种相关课程彼此孤立的情况,极大的影响了服装cad课程大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要求与教学环境之间的矛盾

服装cad课程究其实质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对教学硬件要求较高,比如,教学需要配置计算机、为了配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网络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计算机和网络,按照常理推断,教学设备齐全,构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满足了教学要求。恰恰相反,这种教学环境的营造滋生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隐患――游戏。游戏的传播性极强,现在的多数大学生对游戏及其感兴趣,如果一个同学玩游戏,就会影响一片同学,从而打乱教学进程,影响教学质量。这种问题的存在根源于教学环境,而教学环境的营造是为了满足教学要求,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服装cad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根据以上论述,从教育主体、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教学改进的建议。

(一)完善自我,提升教育主体的个人魅力

教学过程其实在教育主体尚未开口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学生对特定老师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教育主体与学生交流的成败。针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育主体能否被教育客体接受,成功打开其心门,是后续工作乃至整个教育过程成败的关键。实践经验表明,一个成功的教育主体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开阔的思维。如果自己的学识不够深厚,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如果自己的思维不够开阔,不能够包容学生的思路,就没有可能在思维脉络上和学生找到交集,接下去的工作也是不可能的。第二,新颖的思路。如果思路上没有开创性,就不可能吸引学生的眼光,开启学生的心扉。第三,前卫的思想。对青年学生尤其是艺术生,不了解学生的思想根本无法与学生沟通。即使不接受,但至少要了解。第四,贴近的话题。如果没有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双方如何继续谈下去?第五,得体的行止。教师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以及作风气质都决定着你是否能吸引同学,反过来就是说决定着这个同学是否会接受你,进而愿意听你的传授布道。在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当中,这种感性上的倾向性尤为明显。

(二)改变观念,转换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中,老师是教学主体这一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课堂上,老师说学生听,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在笔记上书写,教室一片死寂,毫无生机。这种教学观念完全与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相悖,严重的打压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服装cad课程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学效果很差。因此,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转换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角色,增强他们主体地位的意识。在服装cad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点评作业环节,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自己作业的点评,介绍自己对服装版型的理解程度,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那些工具来实现最终的效果。第二,互评作业,找出其他同学作业当中的错误,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以此激发学生之间攀比进步的积极心态。当然,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

(三)巩固成果,加强教学环节中的测评力度

测评这种教学手段在小学、中学很常见,比如,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然而,在高等院校这种教学手段似乎作古了,一年也只进行一次考试,大部分学生考前冲刺,这种做法对于服装cad课程来说是行不通的。服装cad是一门实用技术,它不单单要求学生理解,更重要的是熟练。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的获得需要不厌其烦的练习,在现实的教学环节中,每当留时间给学生练习的时候,多数学生会选择玩游戏,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采用测评这种教学手段比较有效果,具体的作法,当授课结束后留出学生练习时间,并告知学生下次上课前进行随堂测试,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节授课的相关内容,将成绩计入最终的考试成绩当中。这样对学生可以起到督促的作用,杜绝学生课堂玩游戏的情况发生,使教学成果得到巩固。

三、结论

服装cad课程对服装专业设计的学生而言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在教学中,必须正视存在的现实问题,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上论述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教学改进的方法,希望能对服装cad课程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鸿志.服装CAD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5-10.[2]冯洁.我国服装CAD市场现状分析[J].天津纺织科技,2006,年3期.5-8.[3]黄超,董礼强.高职服装CAD教学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3期.95-98.[4]徐继红,刘荣平,戴孝林.基于服装市场的《服装CAD》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3期.8-11.[5]田秋实.服装CAD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4期.99-100.[6]文旭明.服装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设计构思[J].湖南包装,2005:年1期.31-33.(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第二篇:士官教育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改进

士官教育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改进

摘 要:士官学历教育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既具有工程性又具有理论性的课程,针对如何在士官教育中上好此类课程,本文以《自动控制原理》的授课为例,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材建设的岗位指向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员知识储备、学员激励制度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依照研究结论进行了试点教学。试点证明,改革推动了课堂内容精讲,课程的工程性得到提高,岗位指向性也更加明显,授课质量实现了较大的提升。

关键词:士官教育;学历教育;教学改革;自动控制原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士官是士兵的领导、教官和军官的助手,也是管理、训练和带领士兵完成各项任务的一线指挥员和管理者,在执行战备、训练等任务中,发挥着骨干作用。然而在对士官的学历教育中,其生源往往参差不齐,理论基础较为薄弱。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部队现代化建设对于提高基层官兵素质的迫切需求,现有士官学历教育的培养方案中不乏若干既具有工程性又具有相当理论性的课程。此类课程的授课模式在本科层次下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又不能直接照搬到士官教育中。以《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为例,阐述了对于一类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授课,如何更好地在士官层次的教育教学中展开。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士官进行任职教育或学历教育后多数要重新回到部队,因此其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和技术应用特性。对于士官而言,知道怎样做比知道为什么更为实际有用。因此,在授课内容上需要做如下改进:

(一)结构上要体现系统性

首章就要引入所授课程的体系结构,并在每一章的伊始回顾此体系结构,不断让学员加深本章节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的重要地位、要完成何种任务这一记忆。并在最后一章一定要附以实例,而该实例的分析或设计方法应用到了之前章节的内容。使教学呈现一种“总分总”的模式,从而使学员通过学习后,他对这门课的记忆是完整的、系统的。

(二)内容精简以适合士官教学

在这类课程中,经常会有多种方法去解决一类问题的内容,或是某一类方法已过于陈旧,在工程实际中较少使用的。针对这种内容,在士官教学中可以加以精简。

例如在自控原理的教学中,有在方块图上求解传递函数的内容。传统的授课中会介绍结构图化简和梅逊增益公式这两种方法。然而后者在复杂回路中需要较高的求解技巧,而且在实际中,对于复杂的控制系统往往只是分析局部的控制性能,这时化简比公式更具有优势。因此梅逊增益公式可以略讲或不讲。同理对稳态误差的求解,奈氏图及伯德图的绘制等内容,也可做相应地精简。

二、教材建设的岗位指向性

针对士官教学而使用的教材,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语言简明、推导简单、应用实例广泛等,更重要的是在教材中应体现岗位指向性。

以《自动控制原理》士官层次的教材为例,考虑到目前上这门课程的士官多为导弹测试或控制类专业,因此可以尝试在校正部分的实例里介绍导弹控制中的俯仰角稳定回路的设计。在编写中需要弱化舵回路、弹体等环节的建模,通过给出俯仰角稳定回路的方框图,依次可以去建立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而后使用PD控制,并依次用控制原理中的三种分析方法,通过作图比较比例、微分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考虑到学员的接受能力,这一部分在课堂讲解时主要是以示范为主,也可考虑如陈贵银所述将整本教材做成专题形式,一本书解决一个专题,从建模到分析再到设计校正,逐次以专题中的模块进行示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手段中,会强调诸如坚持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坚持“引导式”、“渗透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地应用。而这些在士官教育教学中仍然是需要继承的。

(一)教学工具上坚持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复杂的图形、公式推导等更加形象地展示,但是多媒体过多地使用会让学员的听课效果呈现“悬浮”状态,体现在一下课关上电脑就忘了这节课的内容。例如在讲伯德图的绘制时,一味通过PPT展示曲线的形成确实非常清晰易懂,但是课下多数同学仍然不得要领。相反如果教员在课上使用板书绘制一个较简单的伯德图,那么课下不会绘制的同学极少。

(二)坚持“引导式”、“渗透式”等教学方法的运用

(三)增加感性教学的比例

具有理论性的课程其授课必然是枯燥的,如何在这种冗繁的理论教学中给学员最直观的认识,并通过这种感性认识去体会一定的理论深度,是本次教改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并在实验班采用了如下方法:

1.新内容的引入辅以视频教学或动画教学的手段

例如,在自控教学的开篇,可以通过播放相关控制领域的视频,通过视频中一些直观的控制案例使学员对控制当中“反馈”的思想产生根深蒂固地认识,让其能够感受到自动控制并不是一门“高大深”的学科,而是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借助图表来解释复杂的理论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对应控制原理中的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给出性能指标的定义和公式,并让学员体会公式中的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即响应曲线形状的改变)。再由这种响应曲线的改变引导学员发现系统极点在复平面上的改变,从而直接推出稳定性的条件。通过一张图就可以阐述一章中的大多数内容,避开了复杂的公式推导与理论分析。

再比如根轨迹的内容,实际上根轨迹法是前人在无法精确求解高阶系统特征根的时候,创造的一种迂回的方法,而现在在计算机水平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无论是求高阶系统特征根还是画根轨迹,在MATLAB上都可以轻松求得。因此士官教学中,可以介绍法则但无须推导,并且通过结合虚拟实验室的方式,让学员体会系统增加或减少了零极点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

实际上,从理论角度联系到工程实际,在很多本科层次的教学中都非常晦涩。本文则秉承着以感性教学为主的方式,通过借助图表使得学员对于变量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有了直观上的认识,甚至通过这样的一种认识令其体会到工程上的校正思想。

(四)教学过程中多体现案例式教学

第一,在教学内容的讲授、教材的编著等环节多举例题,多结合实例,特别是结合部队里学员具有切身体会的实例。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点,科室鼓励任课教员将自己研究的课题提炼成一些综合实例加入教学过程中。

第二,结合虚拟实验室,利用图形直观化教学实现前文的感性教学。

教研室于2010年建设了虚拟实验室,通过使用LABVIEW软件将控制中的仿真过程通过图形化展示出来,并做成网页挂在校园网上,方便教员上课及学员课下使用。如图1所示。

学员可以通过在界面上设置不同的零极点,使得根轨迹曲线发生变化,从而分析这种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样一种直观的教学过程让学员能够快速地把握控制系统当中的参数和结构的改变到底会对性能产生何种影响。

第三,结合现有的竞赛成果,实现开放式教学。在控制类教学中,依托全国性的竞赛如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开展了多项课外活动。在士官教学中,同样可以使用这些成果。由于士官教育的岗位指向性,没有必要全程参与比赛,但可以通过一次讲座课的形式,向学员集中展示,并阐述其中控制的思想和算法,将学员对控制的认识真正落到实际上。而后学员也可以通过开放性实验室去体验这些实际的被控对象和控制过程。

四、多方面进行教员知识储备的提升

在士官教育中,教学内容难度的简化,并不意味着不强调教员的师资水平。相反对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员不仅需要对自控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当熟悉,而且还要熟悉士官的岗位知识并了解相关装备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体现岗位指向性。

为了实现这一点,除了教员自身要不断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以提高理论水平和教育水平。作为部队院校,为了使教学更贴近部队,每年应派一定数量的教员下部队锻炼,多去了解部队,多去思考部队都需要什么样的学员。通过类似这样的方式,使教员的军事装备水平也得到提高。

五、建立健全学员的激励制度

教与学是两个方面,即便在前面几个方面做足了功夫,可是如果学员没有学习的兴趣,或者没有为其构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和激励机制,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只能是教员的“一厢情愿”。士官教育,无论是对军队人才的培养还是士官本人,都是较为重要并有意义的。但是实现起来却是多数士官只是为了多休假而来院校进行再教育,“学习无用论”的思想相当泛滥,学习积极性很低。

(一)学历刺激

在生源选择上,应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严格区分不同学历的士官来源。对于完成本级学历教育的,应给予颁发相应的可能被社会认可的学历学位证书。反之,则应施行一定的惩罚措施。让学历上的高低直接与工资挂钩,这样学员上起课来不会觉得学多学少一个样,学起来也更有干劲。

(二)人文素质的培养

由于士官多为初高中毕业生,未经过大学教育,而且部队里多存在“重体能轻人文”的现象,这样造成学员的人文素养普遍不高,价值体系不完整,在对待问题时具有很大的功利心理。

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人文关怀和培养,这就需要一方面在培养方案中就加入一些人文课程;另一方面教员可以在课程的授课中,加入一些价值观的培养。比如在自控原理的授课中,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学员讲解最优控制当中的分段最优理论,告诉其在控制中,可能某些控制过程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控制目标,就像人遇到了巨大的挫折,偏离了原先设想的人生轨迹,但是如果采取分段控制,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努力做好当前的事,那么最终这条控制曲线离目标曲线也不会相差太远。通过类似这样的手段端正学员的态度,让学员认识到能够进行再教育是多么难得的一次机会,认识到知识同样可以带来财富,体会到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日后工作大有裨益,领会到“态度决定命运”的内涵。

(三)考核方式的改进

有了学历的刺激,人文精神的提高,学员就会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动力。这时,在考核时可以把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按一定比例加入考试成绩,从而让学员在平时就多注重学习。

六、结语

有了如上的探索结论,针对士官层次的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人文关怀、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试点改革,试点选取了不同教员下的两个不同班次。通过与以往授课相比,学员反馈明显理论推导少了,而对自控原理的工程性认识得更为深刻,畏难情绪明显降低,平时作业质量和最终考核成绩有较大的提高。下一步将结合培养方案的优化、新教材的编著等方面,将改革成果应用到更多班次更多课程的士官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王发令.士官-军队第一线的管理者[J].中国行政管理,2000,(8).[2]田冠举.士官继续教育初探[J].继续教育,2000,(8).[3]郭琪.军校士官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成人教育,2007,(3).[4]李冬霞,石庆研.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10).[5]王万良.“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大学教育,2011,(8).[6]周绍磊,陈洁等.导弹控制系统原理[M].山东:烟台海军航院出版社,2008.[7]陈贵银.高职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8]赵静.基于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7).[9]梁勇,李瑞涛,王玲玲.专业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探索[D].“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研讨”优秀论文集,2013,(10).[10]王颖.武警任职教育院校应突出素质教育特色[J].求实,2009,(I).

第三篇:机械CAD课程教学与考核思路的新探索

机械CAD课程教学与考核思路的新探索

摘 要:机械CAD专业软件涵盖了机械设计的全部领域,集绘图、设计以及数据集成等功能模块于一体,实现了直接对绘图对象的二次编辑,且提供了最新的国标符号标注及标准件库。目前,绝大部分院校工科专业皆是采用AutoCAD作为其核心教学软件,但将其具体教学及考核方式与日后学生的实际应用联系分析,没有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作者立身于自身学生学习阶段及大学教师教受阶段,从教学两方面积极探索机械CAD课程的教学及考核新思路。

关键词:CAD 课程教学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b)-0000-00

随着计算机技术深入到各个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也得到长足发展。其中,AutoCAD课程已成为许多高校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且近几年,几乎每年都有最新版本的CAD推出。鉴于机械CAD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1],对其具体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要区别于其他课程。且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是否与实际应用良好衔接是衡量该课程教受有效性的关键。由此可见,对高校机械CAD的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法的科学性及有效性的评价,主要参考的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后的应用性。机械CAD课程的特点

1.1 重操作性

CAD软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方便的人机交互界面,在用户界面上具有大量的工具、按钮及命令输入框,学生初学的重点及难点也是熟悉各个工具按钮的用途,然后依据具体尺寸要求绘图。由此可见,CAD课程的学习不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更偏重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1.2 重技能性

在学生对CAD基本操作掌握以后,在具体绘图过程中,仍需建立在相当的熟练操作基础上;并且由于界面具有大量的操作工具,对于同一图形的绘制可以通过不同的工具进行绘制。如当绘制一个扇形时,可以通过画圆再进行打断获得,还可以通过绘制圆弧来获得。所以,对于具体绘图需要通过分析来决定选用哪种方法来绘制最省时、省力,其绘图过程充满了技能性。

1.3 重自学性

通过具体了解学生的具体CAD学习情况,发现一些特别现象。有的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显得力不从心;但对于CAD课程掌握的很好很熟练,且通过在CAD学习中获得的信心,还促进了其他学科的进步。AutoCAD课程教学新思路

CAD作为机械类最主要的一门与电脑有关的绘图设计课程,一直属于如今年轻学生较感兴趣的“年轻课程”,所以相对于其他传统课程,机械CAD更易于学生接受。对于常见的一些课程教学方法,这里不再赘述。主要介绍一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AutoCAD较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

2.1 实例融入反复法

CAD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授课方式区别于其他课程,其许多工具功能较多、参数设置较繁琐,甚至忘记一个命令都无法操作。所以,CAD适合于在具体实例框架下进行讲授,同时采用专业绘图人员的绘图思考过程来讲评[2]。教师在讲授完毕后,同时将案例完整绘制一遍,然后要求学生上机自行绘制,遇到问题教师现场解决。最后要求学生在完全掌握的情况下自己单独绘制,实践表明,这种学习方式不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且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因此,实例融入法需要选用一些较典型的实例,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讲解椭圆及曲线时,可以选择腾讯企鹅标志,学生的兴趣就很高,知识掌握也较扎实。不一定一开始就围绕机械图教受,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实例:著名的商标、Logo、卡通等;当学习三维时,等可以选择平时容易见到的一些简单实物进行简单绘制:楼房(拉伸)、魔方(面域)等等。通过将基本功能操作与生动实例的结合,提起学生兴趣后,对后续专业复杂机械图形的学***有益。

2.2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任务及学习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快乐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3]。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提出问题及什么时候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导课能够构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牵动学生的好奇心,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如前面提到对同一个图形,可以通过不同的CAD绘图技巧获得,当然优劣各有不同。采用直线及矩形画法绘制标题栏比较麻烦,在学生一筹莫展时即可适时引入UCS坐标系、偏移及修改命令,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可进一步带动学生的兴趣。再比如教受学生矩阵知识点前,要求学生绘制魔方,格子可适当取多一些,这个时候即可适当引入矩阵的知识点了。考核方式的新想法

机械CAD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考核方式不能只拘泥于简单的闭卷考试,为了避免闭卷考试形式单一,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对于操作性、技能性及实用性较强的CAD课程来说,其考核方式不能仅限于期末一次性考试[4]。期考试内容多少及时间的限制,很难客观、全面以及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所以笔者通过将最终考核形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上课出勤、上机练习时间及作业完成情况;二是考试部分,主要分为卷面理论考试、上机考试。经过对考核方式的改革,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机械CAD课程掌握的全面性,不仅从理论上知道如何去绘图,而且实际操作能力也做到了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避免了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结语

日益年轻化的学生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融入不断加深,传统的机械CAD教学思路已较难适应新时代学生的要求。作为青年教师,更应保持与学生学习思路的无缝对接,这就要求老师做到换位思考的同时,必须找到符合学生学习意志的快乐学习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欣刚.CAD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2,11:226-227.[2] 李岩,孙辉.工程实例在CAD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52(30):82-83.[3] 陈青云.CAD教学方法探讨[J].机电信息,2009,240(30):37-38.[4] 李峰博,张朝晖.CAD课程考试考核方法改革的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293.

第四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的变革、问题与改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的变革、问题与改进

摘要: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由课程教材改革牵动起的中国基础教育的全面的整体的改革。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阶段性进展。与此同时,教学改革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进行反思,并将教学改革工作持续深化下去。本文将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的变革、问题与改进等几个方面,力图探索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从而推进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键词:课程改革 教学方式 变革 问题 改进对策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新课改中的教学方式改革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本次教学改革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对课程改革的呼应。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体系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故“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①这就意味着,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调整和变革;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就是传统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①余文森.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J].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二)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是对传统教学观点的重大突破。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②

(三)教学由重结论转向重过程

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③基于此,新课程把过程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

(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感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快捷、形象与直观,大量新鲜、前卫的信息冲击了他们头脑中固有的思想,使教师真正实现了“换位思考”,冲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形成了新的教学观,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构建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凸显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 ①② 余文森.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成绩、问题与反思[J],集美大学学报,2005年9月第3期

王平.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式的建构特征[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22期 ③ 王健.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变革:若干困境与现实选择.[J],教育学报,2008年8月第4期 和独特性,弘扬人的主体性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凸显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精神;通过探究学习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创新性,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方式变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教师的课堂创生不够,随意性较强 主要表现在:

1.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

设置适当的情境,赋予知识鲜活的背景,使学生在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更能体现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的价值。但是,情境设置必须自然的呈现这种紧密联系,而不能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如某教师在讲授“两步计算题”时,课始,创设了去游乐园玩得情境。课件演示:两个学生乘车来到游乐园门口,遇到了拦路虎,要求学生闯过迷宫才能进门,教师充满激情的问:“同学们有信心闯过去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有。”课件显示迷宫图:把算式和正确的答案连起来,连对了就能走出迷宫(只有一题是两步计算题,其余均为一步算式题)。这种情境与教学内容并没有任何内在的实质性的联系,只是外加了一顶“高帽子。”① 2.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形式主义

表现在两点:第一是动不动就让学生搜集资料。语文课表现的特别明显,只要语文中涉及某种风土人情,教师便让学生去开发相关的民俗风情资源;只要语文涉及某门学科的知识,便让学生进行所谓的延伸、拓展与整合。二是只重搜集而不重处理、利用。材料搜集到了,只是在课堂上展示一下,读一读,而没有加工、分析。出现了为搜集材料而搜集材料的形式主义。3.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却忽视教师的引导性 新课程在强调学生自主性的教学实践中,确实存在着忽视教师作用的唯(学生)自主化的倾向,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在这样的课堂上,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假性主体),失去的却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神圣的职责,这是导致课堂低效或无效的根本原因。②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 ①②余文森.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教学改革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3年第11期 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25卷 在于既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就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引领仍然是必要的。①

(二)教学过程形式化

学习方式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又一个亮点。教学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多样化的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1.“对话”变成“问答”

对话是一种交流方式。教学中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包括人与文本的对话、师生对话和自我对话。对话既是一种精神,又是一种方法。从精神的角度说,它倡导平等、交往、互利和共同发展的理念,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互动和交流,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2.有活动却没体验

活动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针对以往教学中过分夸大内隐的、观念的活动,而忽视了学生实践的、感性的、操作的活动的状况,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现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外显活动,这是合理的、正常的。但当前的活动中有相当部分是散漫的、随意的、肤浅的、局限于表层的活动,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出现了活动的形式化、浅层化和绝对化倾向。②但新课程所提倡的活动是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的统一,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在亲自体验过程中获得发展。有活动没体验,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

3.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

在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上,我们不能只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而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了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即为典型),学生学习纯粹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 ①②王平.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式的建构特征[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22期

余文森.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成绩、问题与反思[J],集美大学学报,2005年9月第3期 式,需要通过一定的“形”表现出来并加以实施,这里强调的是探究的程序,也是探究的载体,它表明探究学习要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现在一般认为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和开展探究教学的基本步骤是:(1)提出或生成问题(2)围绕问题,提出和形成假设(3)收集证据,形成解释(4)交流和评价。①

三、教学方式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影响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教学目标可以被看做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作用。它作为一种约束力量,把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和学生各个方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已定目标而共同奋斗。教学目标的控制作用,还表现在总体目标对于各个子目标的规范和制约上。而在学校,教学目标被量化为学生的分数,学校为了升学率,为了学生的分数,不得不给老师施加压力,教师为了学生能取得高分,不得不采用形式上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二)教学工具性的意义的影响

我们的课程与教学传统,深刻地体现于教和学的行为规范中,教师的教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的学则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显然这里的课程是作为权威经典被规定的,而教学则因此具有了附庸的性质,尽管它不乏形式方法意义上的丰富性,却又不改其“述而不作、明辨笃行”的某种工具性,这终于延续为以掌握教材训练“双基”为目的,而不是以使用教材培养能力和成长素质为目的的基本特征。②

(三)教师素质的影响

教学方式的变革必然受到教师素质的制约,也会有思想观念以及课程教学的基础理论乃至技艺上的实际差距,我们有许多教师即使弄清了课程改革的宗旨和策略,也会有个“非不为也,是不能也”的问题。因此,如果失去了对“教学”的特殊关注至百倍关注,都无法获得有意义的体现。

①②余文森.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成绩、问题与反思[J],集美大学学报,2005年9月第3期 饶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我们不难发现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提法更符合我国的教育和教学实际,因为我们无法使一线教师们深刻地弄清楚如“大课程”、“课程实施”、“实践的课程”中的教学行为的意义,即使如“课程教学”的意义也往往会被变异为新“制度课程”的传授与掌握。①

四、教学方式改进的对策

(一)提升教师的素质,深化教学方式的改革

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要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根据我国学校教师工作的实际状况, 对教师的集中培训一般放在假期进行。虽然, 教师在进入新课程实施前大多经过了培训,但是短期集中的高强度培训能否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呢? 从教师改变的内在规律以及培训的实际效果来看,短期的培训显然不能达到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教学与研究能力的目标。因此,为了促使教师真正发生深层次的观念转变,教师培训必须及早进行,亦即教师培训先行,而不是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综合教师改变的内在规律以及我国教师文化重建的具体任务,课程改革必须要努力做到用新课程倡导的精神来改造教师培训系统并做到教师培训先行与持续跟进。②

(二)注重有效教学,减轻学生负担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它的决定因素主要有教师、学生、教材、方法。开展有效教学,目的是在常规教学方面要实现“六有效”的目标。“六有效”即有效备课和上课、有效听评课、有效设计和批改作业、有效辅导学生、有效反思与考评、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再不能用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为代价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应要求教师练好“内功”,研究单位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方法。与此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进而达到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三)通过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根据班内实际,有意识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①②

③宋建军、吕朝阳.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转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年第11卷第2期 杨启亮.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J].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 ③张照中.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教研.探索,甘肃教育,2010(7)让学困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优生也能获得知识、技能、素养的提高。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角色应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一般指向学生个体,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应更多地指向小组整体评价。它更关注活动过程中所有成员的参与度,小组中所有成员活动的总成果,而非成员个体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2]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25卷 [3]杨启亮.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J].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

[4]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J].节选自《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成绩、问题与反思》

[5]王平.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式的建构特征[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22期 [6]郝志军.论探究性教学方式的变革[J].教育科学研究,2005,(9)[7]钟启泉、姜美玲.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J].教育研究,2004年第8期 [8]余文森.洪明.课程与教学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9]饶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10]张楚廷.教学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王本陆.现代教学理论与争鸣[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13]张华.课程与教学整合论[J].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14]余文森.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教学改革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3年第11期 [15]宋建军、吕朝阳.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转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年第11卷第2期

[16]杨小薇.教学论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12期 [17]钟启泉,崔永淳,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8]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19]崔允漷.课程.良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五篇:家具制图与CAD课程融合式教学研究与探索

家具制图与CAD课程融合式教学研究与探索

摘 要 在总结传统家具制图与autocad辅助设计两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的基础上,通过优势互补将两门课程融合后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及实施。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新的课程内容能够促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对探索“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关键词 家具制图;cad课程;“双创”型人才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method of combination of furniture drawing with cad course//chen yuxia, guo yong, tu daowu, wu heng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 furniture drawing and autocad aided design, and by having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nd into each other, the curricular system was made up and carried out.it was founded that the course content could training student’s ability of spatial thinking and practice and vocational skills, and have a positive meaning to explored training mode in the dual creative talents.key words furniture drawing;cad course;the dual creative talents author’s address anhu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hefei, china 230036

家具制图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不但要求掌握制图的基本理论,而且必须立足于实践运用,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的能力,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各个高校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推动下,人才培养朝着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与管理人才的目标实施[1]。这就要求必须对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笔者将家具制图与autocad辅助设计两门课程进行融合,形成家具制图(含cad)课程,并构建家具制图与cad课程新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当前现代化教育教学以及现代化家具设计与生产的现状。1 融合的背景及意义

家具制图课程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家具设计与制造方向设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涵盖投影理论、制图基础、家具图形图样的读画、家具制图标准等相关内容。通常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利用挂图和教学模型,辅以绘图工具,在黑板上进行绘图,并向学生讲解制图原理、方法和正确使用制图工具,教学过程中学生练习和作业主要是练习手工绘图。与传统的手工绘图相比,计算机绘图可以有效降低制图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够很好地进行交流和储存,正广泛地应用在家具行业。因此,家具制图课程中学习的手工绘图已无法适应工作需要。而目前高校开设的autocad辅助设计课程,通常只介绍软件使用,强调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忽略制图的相关原理,往往造成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进行图样表达

[2]。

如果能将二者很好地融合起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利用制图原理与现代化的表现方法进行设计表现,就能够解决传统家具制图和cad技术脱节的问题。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知识、理论、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后续专业课程乃至将来工作都有重要意义[3-4]。2 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不是在原课程的基础上做简单的加减拼凑,而是融合不同知识体系,把学生所需要的知识体系高度统一起来,来统一安排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5]。家具制图(含cad)课程将原先的家具制图与autocad辅助设计课程进行优化融合,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家具制图与autocad辅助设计的内容。在70个课时内,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家具制图中制图理论,而且要掌握autocad绘图技能并进行相关家具产品的结构和工艺设计,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程体系遵循以家具制图为主线,autocad是绘制家具图样的工具的原则,按课程主要内容分为家具制图模块、autocad制图模块和家具图样实训模块,模块之间既相对对立,又互相交融[6]。融合后课程模块化教学实践 3.1 家具制图模块

家具制图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扎实的绘图和识图技能,提

高其空间思维能力,熟悉家具制图标准。从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制约大部分学生制图技能提高的主要是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差。常规教学中,绘图的具体讲解过程,通常都是使用尺规绘图,很难使一些空间想象力比较差的学生领悟其中的原理。例如在讲解“投影的基础知识”时,可发挥autocad强大的三维绘图功能,绘制一些三维图形,并通过多媒体软件进行动画演示,再结合尺规绘图进行讲解,使学生通过过程演示掌握作图的相关步骤,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节约了课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讲解“制图基本知识及技能”时可穿插讲解“autocad”制图的一些基本设置。课后大量尺规作图的作业训练,使学生了解了家具制图的国家标准和作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

3.2 autocad制图模块

autocad制图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其绘图速度和家具制图的规范性。autocad上机实践时,着重强化快捷键命令的使用,以及使用autocad绘制先前尺规绘制的家具图样,强调学生在绘图过程中能够读懂图样,熟悉家具制图标准,体会计算机绘图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充分利用autocad进行几何体的加减训练,掌握形体分析法,对学生提高读图、识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autocad家具制图中图纸的布置和打印是进行家具图样出图的重要基础,需要重点加强训练。3.3 家具图样实训模块

家具图样实训模块是前两个模块的延续及拓展,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熟悉家具企业设计与生产工艺图纸,强调其工作技能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参与企业新产品研发,使学生充分熟悉绘制家具产品的三视图、家具零部件图、装配图、拆装图等。家具图样实训模块学习内容包括实木家具图样绘制、板式家具图样绘制、软体家具图样绘制、非木质家具图样绘制。通过实训模块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绘图和读图的基本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能够掌握工厂相关专业技能。另外,以团队小组的形式进行系列化家具图样的绘制,又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4 融合后教学效果及结束语

实践证明,本课程自2007年开设以来,经过3年多的不断完善,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家具制图的学习兴趣,在考研深造以及工作就业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效果。目前高校针对“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教学模式改革才刚刚起步,如何应对新形势下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在保证学生学习深度的同时,积极做好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创新,探索“双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参考文献

[1]丁乔,仵亚红,李茂盛.工程制图与cad绘图课程融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管理开发,2011(2):185-186.[2]吴寒涛.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3):184-185.[3]王俭,王中华.土木专业《建筑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融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08(10):22-25.[4]陈桂芬.计算机绘图与机械制图融入式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44-45.[5]王明刚.《家具制图》与《cad》课程整合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9):156-157.[6]孙亮,刘晓红,王永广.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核心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下载关于服装cad课程教学环节中问题的探索与改进(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服装cad课程教学环节中问题的探索与改进(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 吴啸峰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高等教育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在市场急需复合型、实用型服装人才的现状下,如何针对市场需求,开展服装结构设计教......

    HSE培训短板问题的探索与改进

    HSE培训短板问题的探索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06-000-01 摘要安全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法。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安全工......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摘要】高中政治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但是由于政治学科的理论性较强,使得教学内容相较于其他课......

    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然而,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标签: 教育杂谈 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作者:罗继远来源:吉安教育信息网 2002年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小......

    拼音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汉语拼音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表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更为突出。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们更想让孩子早日成......

    商务谈判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商务谈判》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根据现代商务谈判的实际需要,高职《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商务谈判基本理论,提高商务谈判能力”为目标,精选基......

    助产专业助产学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助产专业助产学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以及人们对生殖健康、优生、优育、优教等观念的认识不断提高,国内助产专业人才需求在持续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