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进我国企业逆向物流的措施
[摘 要] 论述了逆向物流的基本概念,讲述了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价值,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现状,企业遇到的诸多障碍,包括成本问题、人员问题、技术问题等,提出了改进我国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措施。
[关键词] 企业;逆向物流;措施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保法规约束力度的加大,退货、回收、报废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报废零部件的回收和利用的加强,逆向物流逐渐被企业高层、政府所重视。
一、逆向物流概述
逆向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的正向物流而言的,指商品从消费者向生产者的反向流动。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给逆向物流下的定义是:逆向物流就是为了资源回收或正确处理废弃物,在高效及适当成本下,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者到产出点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1)回收。回收是将顾客所持有的产品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返回销售方。这里的销售方可能是供应链上任何一个节点,如来自顾客的产品可能返回到上游的供应商、制造商,也可能是下游的分销商、零售商。
(2)检验与处理决策。对回收品的功能进行测试分析,并根据产品结构特点以及产品和各零部件的性能确定可行的处理方案,包括直接再销售、再加工后销售、分拆后零部件再利用和产品或零部件报废处理等。然后,对各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定最优处理方案。
(3)分拆与再加工。按产品结构特点将产品分拆成零部件,对回收产品或分拆后的零部件进行加工,恢复其价值。
(4)报废处理。对那些没有经济价值或严重危害环境的回收品或零部件,通过机械处理、地下掩埋或焚烧等方式进行销毁。
二、逆向物流市场现状
当前,我国逆向物流发展基本上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市场培育严重滞后。落后的逆向物流导致资源大量浪费,环境污染严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从外延式、粗放型向内涵式、集约型转变,从单纯重视经济增长数量到重视经济增长质量的转变,在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驱动下,我国逆向物流必将也应该获得足够重视,并获得新的发展。
三、我国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障碍
1.管理阶层对逆向物流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1)生产企业对回收责任的意识淡薄,还继续持有以往卖方市场的陈旧观点,认为产品一旦售出,所承担的责任就此结束。
(2)企业认为逆向物流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还会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这种对外部废旧产品及其物料有效利用的忽视,造成大量可再使用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3)没有认识到逆向物流活动的复杂性,不重视对逆向物流的管理,认为只要投入很少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处理产品的逆向物流。甚至在生产繁忙时,将逆向物流活动长期搁置,这不仅延长了产品的退货处理速度,也增加了企业的仓储成本和处置成本。
以上认识误区的根源在于企业认为逆向物流浪费资源,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完全是为了应付法律法规不得已而必须进行的。其实,由于废旧产品的回购价格低,来源充足,对这些产品进行回收加工,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物料成本。
2.企业传统的退货政策对开展逆向物流的不利影响
过去,企业针对产品的回收和退货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政策,对顾客办理退货设置复杂的手续,延长处理退货的时间,降低退货效率,这些消极的退货政策阻碍着逆向物流的有效运作。企业严格的退货政策不仅不能解决居高不下的退货率,还会导致供应链系统中存货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市场份额的下降。3.缺乏逆向物流信息系统
企业通过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可以收集有用信息,对退货进行逐一管理,反馈退货原因。而且,可以为其服务商提供包括产品质量评价、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在内的各类营销信息。其系统功能的实现大大提高了退货的处理速度,使退货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节约运输成本。
4.回收产品的供应和需求的不确定性
在传统的前向分销中,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控制产品的供应时间、数量、质量、销售的范围等。而在逆向物流系统中,回收产品的供应通常不由生产企业决定。回收产品的数量、质量以及回收时间等通常是由产品的拥有者决定的(产品的拥有者可能是零售商或最终顾客)。这种供应的不确定性导致的非经济批量流,会增加企业的运输和处理成本,也使那些使用逆向物流回收材料来生产新产品的企业,难以制订完整连续的生产计划。
5.资金和人员的匮乏
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人员。逆向物流回收处理中心的建设、处理设施的配置,以及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资本回收周期很长。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这种高投资带来的高风险影响其逆向物流有效实施。逆向物流管理和实施方面的人才,除了需要具备相应的物流知识外,还必须掌握不同行业之间复杂的退货过程。
四、解决我国逆向物流存在问题的措施
环境效益与经济利益的结合是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总体目标,但是企业在实施逆向物流过程中存在上述诸多障碍,因而,在具体运作时,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才能达到环境效益与经济利益双赢的目标。
第二篇:企业物流改进方案
企业物流改进方案
改进意思是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改进是一种以追本溯源、追根追底的单元分析法为基本方法的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进效益及效率的系统理论。企业物流的改进方案应该怎么写?
企业物流改进方案篇一:
随着我国逐渐开始向后工业化时代过渡,以优质的流通服务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和优化产业结构,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同时,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形势下,中国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面临很大压力。因此,为我国的生产企业构建基于供应链的物流库存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极大提高我国企业的物流水平和库存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提高其经济效益。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优化供应链企业物流库存管理可以极大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笔者认为,企业应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实现供应链下的物流库存管理优化。
企业要想提升存货管理水平,减少高库存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做到:提升商品处理方法。企业分店的营运课长要在促销下档日开展针对本档高库存促销商品的盘点,将实际库存记录下来,并把处理方法填于促销商品分析报表;分店物流管理部门要按照促销商品分析表跟踪各处的高库存情况。着力提升企业正常商品处理方法,企业总公司要定期将正常商品的处理方法下达至各分店,各分店根据可销售天数和处理进度,由营运课长带领对正常商品实施盘点,并将此商品的处理方法和完成时间上报至经理审核后,由物流管理部针对营运部的处理进行复查。若有异常及时上报,营运处处理情况后进行最后稽核。
企业必须注意因为库存商品串号产生的库存差异。要找出产生差异的商品货号,开展一次性盘点,证实实际库存数量后在企业的库存调整单上以“+”、“一”符号反映、填上串号商品对应的调整数量和调整金额;若存货差异是)因为消费者退货但未及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所导致的,则企业的接待员在每天早晨8:30务必把前一日的手工退货单交于物流管理部,物流管理部签收后填好库存调整单,上报签字后开展存货差异的调整。
为降低企业库存,加快存货周转速度,提高企业的收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产品破损、报废问题。提升的手段有:
一是企业针对破损商品经重新包装后再销售时,企业必须安排相关人员按照实际情况及时清点,且在具体的盘点单据上签字并逐级上报,物流调度部将以此单据作为调整破损出清存货的依据,及时调整;二是企业针对破损商品尽量走退换货程序,想方设法的降低成本;三是不能实现销售的破损出清商品及时报废;四是制定存货异常复查制度,用以监督存货的处理和检查,发现异常立即处理;五是制定盘点管理制度,针对存货的盘点流程和盘点方法实施严格管理,统一流程,落实责任,做到存货盘点作业科学有序。
企业必须加强物流存货管理人员的存货管理素质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要定期举办关于存货管理的技能培训,针对存货管理方法、存货管理过程、存货管理流程等方面的知识开展培训,以促进存货管理人员理解和熟练掌握这些存货管理的专业知识,保证存货管理人员在工作范围内能够合理展开存货管理,针对存货管理发生的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可以灵活运用专业技巧和能力有效解决存货管理问题。要制定合理科学的奖励和激励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位,激发存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眭,更好地提高存货管理水平。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物流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物流改进方案篇二:
1.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2.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3.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归核战略
第三篇:企业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企业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摘要:随着竞争的加剧,生产、商业领域所能获得的利润越来越少,作为第三方利润的来源,物流(logistics)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文章借鉴了发达国家物流管理的先进经验,通过深度分析阻碍我国物流产业高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从系统论与信息论的角度入手,对该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看法与建议。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互联网
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使得电子商务应运而生,且呈现出勃勃生机,但电子商务真正主导我们生活仍然有很长的距离,尤其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的主要瓶颈,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无疑走在我国的前面,其物流解决方案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物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时面临着一些困难:首先,互联网对传统企业似乎是一种“中断的技术”,它将挑战企业现有的组织、生产流程及人员心态,改变传统经营模式,使拥有文化基础的传统企业很难接受它。企业拥有较多的旧有的遗留系统包袱,且员工观念上害怕重新组合,有抗拒变革的倾向。要改变一种成型的企业运作模式,在各个环节中导入电子化运作模式,可能比建立新型网络企业要面临更多的困难,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其次,由于经营模式比较成熟,无法得到风险投资者的青睐,迅速获得大额融资,使开展电子商务面临资金的巨大缺口。其次,营销模式的改变。零售企
业具有较好的商务经营和配送优势,精减库存和货架计划,但要完全适应网络零售环境下地域广泛、业务量小、送货上门的个性化营销的新型网络零售模式,还需要经过一个过程。最后,缺乏既懂商务又懂技术的复合人才,且网络人才资本昂贵。
基于上述情况,我国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时,可与零售网站合作结成同盟。采用这种模式,使企业不但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能够满足老客户的新需求,有利于企业开拓新市场。
二、企业电子商务物流的改进措施
(一)物流一体化——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经趋势
物流一体化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能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进一步分为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业发展而发展。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而且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产业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规律的相关关系。西方国家的物流业实证分析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要占社会的50%,物流产业才能形成。所以,第三方
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按照物流企业完成的物流业务范围的大小和所承担的物流功能,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功能性物流企业,也可叫单一物流企业,即它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按照其主要从事的物流功能可将其进一步分为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流通加工企业等。而综合性物流企业能够完成和承担多项甚至所有的物流功能。综合性物流企业一般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有着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按照物流企业是自行完成和承担物流业务,还是委托他人进行操作,还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物流自理企业和物流代理企业。物流自理企业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物流企业,它可进一步按照业务范围进行划分。物流代理企业同样可以按照物流业务代理的范围,分成综合性物流代理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代理企业。功能性物流代理企业,包括运输代理企业(即货代公司)、仓储代理公司(仓代公司)和流通加工代理企业等。物流一体化是物流产业化的发展形式,它必须以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成熟为基础。
(二)组建物流联盟
对于已经开展普通商务的公司,可以建立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销售系统;同时可以利用原有的物流资源,承担电子商务的物流业务。拥有完整流通渠道的制造商或经销商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比isp、icp或因特网站更加方便。国内从事普通销售业务的公司主要包括: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而制造商进行
销售的倾向在20世纪90年代表现得比较明显,从专业分工的角度看,制造商的核心任务是商品开发、设计和制造,但越来越多的制造商不仅有庞大的销售网络,而且还有覆盖整个销售区域的物流配送网,国内大型制造商的生产人员可能只有3000人-4000人,但营销人员却有1万多人。制造企业的物流设施普遍比专业物流企业的物流设施先进,这些制造企业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物流网络和设施支持电子商务业务。对这些企业来讲,比投资更为重要的是物流系统的设计和物流资源的合理规划。而批发商和零售商应该比制造商更具有组织物流的优势,因为它们的主业就是流通,在美国,如沃尔玛,在国内象北京的翠微大厦、西单商场等都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其物流业务都与其一般业务在一起安排。另外,区域性或全球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物流网络上的优势,在达到一定规模后,随着其业务沿着主营业务向供应链上游或下游延伸,第三方物流企业转而进入网上购物的经营,有着相当的经营优势。因此,组建物流联盟最合理发挥生产企业和专业物流企业的自身优势的一条捷径,在生产企业己有的物流设备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物流企业的物流理念和制度安排,共同建立企业的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参考文献:
1、张存禄,黄培清.供应链管理[m].清华出版社,2006.2、李权,刘伟,魏杰.电子商务[m].中国劳动出版社,2007.
第四篇:邮政EMS物流效率改进措施
邮政EMS物流效率改进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快递服务行业的逐步开放,国外大型综合快递公司和国内的物流企业不断侵占市场,给邮政(EMS)带来巨大的冲击,EMS的市场占有率从九十年代以来呈现下滑迹象。这样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邮政EMS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EMS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概括,再结合物流理论知识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EMS的物流效率。
关键词 邮政,EMS,物流效率,改进措施
[正文]:随着速递市场的开放,国外的速递巨头如UPS、FeDex、TNT、DHL等已涉足广州市场,并以他们雄厚的资金、先进技术以及人才优势,还有灵活的运营机制和个性化的优质服务,争夺速递物流市场份额。另一边厢,国内民航速递、中铁快运、中外运等公司,也以他们自身交通运输优势,不断完善网络,欲分速递物流市场一杯羹。速递市场的竞争可说相当激烈。八十年代初,邮政部门在速递市场中的占有率几乎为 100%,直到1987年以前仍保持在95%以上。1991年邮政的市场占有率首次低于非邮政部门的企业,随着国际速递公司在的迅猛发展,邮政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平均每年丢失4%)。
一、邮政速递公司概述
邮政集团公司是在原国家邮政局所属的经营性资产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组建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公司注册资金为800亿元。主要经营国内和国际邮件寄递、报刊等出版物发行、邮政汇兑、邮政储蓄、邮政物流、邮票发行等业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承担邮政普遍服务义务;受国家委托,承担机要通信业务、义务兵通信等特殊服务。
二、邮政EMS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成本问题
造成EMS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
1.由于组织机构冗杂,重叠严重。工作不能及时得到回应,既延误了时间,也浪费了人员的使用率。
2.邮政一直是自然性垄断行业,即使进入市场竞争之后,其员工工资水平偏高也并未与劳动力市场接轨,使员工感觉不到市场的危机。
3.邮政EMS快件在航空运输中被区别于普通货物,航空公司以优先处理为由,索取高于普
通货物的50%的价格。
4.中国相对来说是人口大国,主要以同城和异城的邮件为主,尽管分布点比较多,但是比较贵,使一些顾客望而却步。
(二)配送速度(时限)的问题 细看EMS速度受限因素:
1.内部处理时间太长。收寄局从营业收寄——交转趟邮运——交分拣封发——赶发车次——投递局,上面的程序再重复一遍,如果中间需转外省,环节更多,烦琐死板而且一个不能少。
2.运递水平低。实际投递则是到收发室、值班室,还有少量是捎、带、转,有些还是投递员硬性强迫别人代收、代签、代转!所以往往是详情单上表明已及时投递,而真正的收件人则是随后甚至是几天后才能收到邮件。在农村EMS邮件大多被夹在平信、挂号信中一起投送,导致“特快”不快,失去了客户的认同。
3.可以赶发的车次少。邮政EMS连现有车辆的运营能力还没有完全充分利用,仅限于每天两次的自办邮车。
(三)信息流——查询赔偿问题
查询是EMS的“售后服务”,是完成快递业务传递流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目前客户只能看到收寄过程,而无法得知传递处理的情况。查询困难,尤其是欧美的国际邮件查询跟不上,是许多客户舍弃的重要原因。由于EMS起步较晚,在整个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计算机查询网络站点少,资料上网慢,更多是人工查询,因而查询慢。
至于赔偿,揽收是为了拉住用户,物品型也不强制保价。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丢失或损毁,先是互相推委,然后便搬制度,找条文,打笔墨嘴巴官司,交锋几个及至十几、几十个回合,好不容易分清责任(由上级裁判)。一个不愿先赔、一个不愿归垫,而揽收人对用户的追问先是闪烁其词,支支吾吾,接着便找出种种客观理由,埋怨推委;最后干脆远离用户,躲到一边。
(四)物流市场意识问题
邮政EMS长期以来不注重营销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没有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营销信息系统,致使公司的内部信息不畅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也缺乏及时的了解,在竞争中不能灵活地采取相应措施来获取竞争优势。
1.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细分和定位的重要性,长期以来EMS一直是国内速递市场的领导者,因而习惯性地沿用全面地毯式地覆盖整个速递市场,大而全的思想一直充斥着经营者的头脑,没有意识到在失去政策保护之后,要在所有细分市场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并获得优势是不现实的。
2.营销手段单一。目前,由于私营体制的灵活性,使他们在这一方面更具有竞争性,并直接伤及到邮政EMS,使EMS客户流失。
3.服务意识不强。一些老职工,至今仍有把速递工作当成国家和党交给的任务来完成,没有树立起为用户服务的意识,更没有把服务作为中心工作来考虑。
(五)物流技术问题
1.在邮件的处理环节上,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分拣和封发两个环节仍基本依靠手工作业完成,工作效率很低。
2.邮政EMS尽管也有自己的信息反馈系统和185客户中心以及183电子网络,但只能反应快件传送两端。
(六)干线网络服务水平问题
对于国际速递服务,邮政EMS是通过与各国邮政的合作而实现的。由于各国邮政的服务标准和水平不一,国际速递服务也体现出不同的服务质量。在发达国家邮政速递网络效率高,一般进入本国境内后可以实现次日递。而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家速递服务的时间可能会高达一周。在国内市场,这一问题也同样存在。
(七)物流市场定位问题
目前,邮政EMS优势随着竞争的激烈而在减退,这种现象,除了体制、机制原因造成服务质量和传递时限受到限制外,EMS在快件市场中的定位不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从快件市场需求的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在快件市场中,通常都客户交寄,物流商传递至对方客户模式;但是,在同城快件市场中,除了上述需求外,但客户交寄已经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造就了一大批快件服务公司。尽管邮政EMS有185服务中心,有几万个网点及更多的代理处,而目前的EMS服务在需求多元化的今天,已经难以适应竞争的需要。在许多情况下,用户要求来回的时间仅够邮政单程送达文件,社会快件公司则能够灵活地实现即时传递。
(八)物流市场满意度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客户对速递要求越来越高,邮政速递对邮件收寄、运输、投送不到位,查询不及时短答复、丢失赔偿不合理等问题都会造成客户的投诉,使客户对邮政速递服务不满意,对邮政速递失去信心,从而大大降低邮政速递的业务收入。
三、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一)成本问题应对措施
我们应从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降低管理人员比例,从而使经营成本降低。
1.利用网络和技术资源,实施低投入、高产出的扩展策略。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将某些又将可以随时定位邮件位置,客户可以根据邮件编号详细的查出邮件到达的具体位置,还可以为特制服务的人提供产品视频以及照片的上传,使顾客能安心自己的货物安全无恙。
2.利用航空业逐步放开、竞争加剧的有利时机,邮政速递将有能力向航空公司索取更为优惠的价格,从而降低自己的运输成本。
3.应加快邮政改革的步伐, 使速递从邮政的地方管理中相对地剥离出来, 真正实行专业化经营, 赋予速递公司人、财、物等方面更大的管理权限, 并在企业内部推进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实行自上而下完全的企业化管理。只有这样, 邮政速递才能焕发出自身的活力, 真正面向市场,进行自主经营。
(二)配送速度问题应对措施
针对“EMS限时速递-----次晨达”,邮政EMS将与邮政物流配送服务有限公司(简称YCC)牵手。YCC依托邮政专用通信网,充分利用“物流管理和动态调配系统”、183、185等资源,建设适应现代物流需要的信息平台,通过“物流管理和动态调配系统”提供撮合服务,通过183、185实现与客户的信息互联,直接为物流业务提供支撑服务,通过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可以“看得见的”物流流程。提高跨区域运输能力。
(三)信息流——查询赔偿问题应对措施
针对现行EMS查询模式和内部查询网的缺陷,我们需要建立邮政消息服务系统。信息系统建立需要满足如下要求,具有先进性、可扩展性、开放性、系统容量。由于信息资源库是逐步完善的,同时存在信息不能及时更新的问题,因此不能完全保证查询资源库的准确性。所以在系统建立中要考虑到引入一个能实现辅助分析功能的评估子系统,使它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并将用户查询要求交由185系统或管理人员完成,以确保用户能得到满意的服务。
(四)物流市场意识问题应对措施
这里所说的市场意识,简言之就是指按市场需求变化谋生产,按市场经济规律谋发展的意识。通过市场检验文化产品的质量,通过市场树立产品形象,通过市场达到促进与交流。市场也应当是良性的市场,是有监管的市场,是有序的市场。市场的最终目的,是为消费者服务,通过为消费者服务取得自身的利益,而不是牟取暴利。
EMS应该积极响应市场的需求,根据变化来发展自身,形成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通过大力提高宣传,加强市场营销力度等手段。保证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能够为EMS高品质的服务,还必须让客户充分认识到差异化服务的优势所在,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特别是应当充分发挥广告的宣传作用,使广大的客户充分了解到邮政速递的服务品质,为EMS所需要建立的一个良好的市场意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正所谓市场要作大,不仅要有知名度,而且要有很好的市场推广力。正所谓企业要发展,就要强化市场意识,要生存就要着眼于竞争的引进、利用和参与。
(五)物流技术问题应对措施
1.应该加大EMS对GPS全球卫星定位跟踪系统的利用,将GPS全球卫星定位跟踪系统功能极大的运用到邮件跟踪系统中去,利用GPS技术并结合移动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邮政速递业务信息反应及时性、业务处理速度,提高客户满意度。
2.要极大的加强运输能力的硬件建设。很多客户反映,EMS之所以出现信任危机,是因为物流中最关键的问题:运输效率没有得到解决。基于以上问题,我组分析后认为,EMS为国有企业,有实力加强物流运力建设,应添配更多的、运量更大的车辆、飞机、轮船、火车等运输工具,从而真正做到快速安全运达。
3.应大力发展邮政速递中的数据挖掘技术。随着邮政体制改革的深化,WTO的加入,国外速递公司的全面进入,我国速递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与其他行业相比,邮政速递拥有丰富的客户数据。但是,谁能挖掘这些数据的内容和隐含在其中的知识,谁就能更好地提高竞争力,同时又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大量的客户数据握在EMS系统手中,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发展更多的业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EMS可以自建一个客户资料系统,主动联系那些经常进行邮寄业务的客户,利用它们的数据资源对客户进行舒适、放心的服务。
4.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瑞典邮政通过使用射频识别技术发现并记录对包裹的干预情况,同时还进行其他技术创新,如使用射频识别技术卡片监控司机使用邮政车辆的情况以及将射频识别技术用于邮政分拣设备。我国EMS也应该大力发展射频识别技术,这将大大提高邮政运输效率,是我组在大量的搜集资料与分析后,在技术改进方面总结出的最关键的一点。
(六)干线网络服务水平问题应对措施
建立战略联盟。邮政需要更有效率的国际网络。但因为本身实力有限,无论是在国外自建网络或者是收购现成的速递网络都比较困难,更为现实的做法是与私营快递公司结为战略联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因此,为加强邮政速递的国际竞争能力,应该与国际大型的速递公司建立起更为紧密的战略联盟关系,在国际业务上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七)物流市场定位问题应对措施
EMS应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邮政速递传统的市场定位是以国际、国内特快专递业务为主,辅之以点对点的货运业务。这一定位在传统速递业务的快速增长期为邮政速递赢得了很高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传统速递业务的增长日益趋缓,而一些新的速递业务种类却发展迅速。面对新的市场形势,邮政速递必须重新进行市场定位,以保持竞争优势。对国际速递业务宜采取收缩战略,不再追加过多的投资,只力争维持在部分地区的区域性优势。对于国内特快专递业务,邮政速递应采用加强型战略,追加一部分投资以进一步加强其竞争优势。特别是后向一体化战略能够帮助邮政速递弥补干线运输上的弱点,是加强其竞争优势的一个良好选择。对货运业务,邮政速递应将精力集中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
(八)物流市场满意度问题应对措施
在客户服务方面应立足于以下几点:
1.进一步建设完善综合网信息流通渠道,将信息平台搭建到每一个网点,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是客户可以及时沟通信息。
2.继续完善和推广185客户呼叫平台,从反映速度、信息全面、服务时间上达到客户满意。3.帮助客户加入到183邮政信息网络。
4.时刻关注客户的一切活动和商业动态,感觉他们的发展动向,并通过进一步的沟通了解确切的需求信息。
5.充分发挥业务员的触角作用,让他们成为客户和物流企业之间信息流动的管道和加速器。
四、结束语
万国邮联有一句口号,叫做“邮政永远存在”。这是因为社会对邮政的依存很高,邮政
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而最能体现这种依存度的,就是邮政的普遍服务。邮政履行普遍服务义务并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而是承担了巨大的亏损。但正是这种亏损的普遍服务给邮政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声誉和潜在的效益,为邮政的规模经营和全程化运作带来了机会。而邮政在潜在效益上至少可以更多更有效率地开展邮政特色服务(包括普遍服务),方便大众、方便企业、方便政府、方便社会,非常有助于提升其社会依存度,这些价值是很难估量的。而邮政EMS只有注重物流成本、配送速度、查询赔偿的信息流、物流市场意识、物流技术、干线网络服务水平、物流市场定位、物流市场满意度等问题的改善,并不断寻找自身的不足,不断的进步,才能屹立在当今的物流业顶峰,才能当好物流业的领头人。
五、致谢
在这次毕业设计的写作过程中,我学会把知识理论应用起来,结合企业问题,制定出改进措施。借此,我怀着万分谢意对我的指导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谢谢老师的细心指导与分析,是您的协助才促成我能顺利完成此次毕业设计。最后,毕业了,让我在毕业前向我的老师们道一声:谢谢!
参考文献:
[1] 马凤炯.邮政经营战略.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 [2] 孟祥茹.物流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 [3] 温伟强.广东邮政速递公司邮运资源.2006 [4] M.E.Porter.竞争战略.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1996 [5] 史虹.中国邮政速递在市场竞争中以优取胜[J].现代企业,2007(2)[6] 秧林海,方元祥.广州邮政EMS联手“7-Eleven”解民忧拓市场[N].广州邮政,2009(3).[7] 姚国章.中国邮政电子商务发展案例,新编电子商务案例(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8.
第五篇:我国物流行业企业调查报告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本科调查报告
我国物流行业企业调查报告
作者:周宁
院系:电大宁河分校
专业:物流管理
年级:09秋
学号:0912001256849
日期:2011年9月
我国物流行业企业调查报告
一、发展现代物流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发展现代物流,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的日益改善,制造成本降低的空间不大,而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第三利润源”。据测算,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高达20%(超过2万亿元),发达国家一般只有10%左右。物流成本降低1到2个百分点,将产生社会效益1000到2000亿元。2001年,我国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平均每年为1.6次,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商业企业平均为2.8次,而日本企业平均高达15次以上,一些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等公司更是高达20到30次。浙江省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但社会存货占GDP的比重高达8.2%,而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发展中国家不超过5%。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不只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问题,还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现代物流发展很快。特别是我们调查的六省三市,是我国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活力强的地区,也是我国物流发展迅速的地区。2002年,六省三市GDP超过6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超过60%;工业增加值接近
2.5万亿元,占全国54%,物流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六省三市物流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级政府重视物流的发展,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普遍加强了现代物流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一些省市领导都亲自抓物流工作,还建立了现代物流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物流发展纲要或规划,以及配套的扶持政策。
(二)一些制造企业开始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理念,对企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对企业内部物流流程进行改造。青岛海尔集团从1999年开始,将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统一整合,成立海尔物流推进本部,实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每年降低采购成本5%,仓库面积减少88%,库存资金减少63%,覆盖全国的配送时间不超过4天。不少制造企业还把物流业务从核心业务中分离出来,实行业务外包或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加强核心竞争力。江苏小天鹅实施主辅分离,与中远、广东科龙电器联合组建了安泰达物流公司,把物流业务外包出去,物流成本下降了20%以上。
(三)商贸企业以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为核心,以整合商业物流为重点,努力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山东三联商社以发展家电连锁经营为核心,与家电产业链上游的22家家电生产企业,如海尔、联想、西门子、伊莱克斯等,以及下游的120多家销售商和多家金融企业,建立了家电电子商务联盟。天津物资集团积极探索“贸易加物流”的发展模式,与30多家生产、流通和金融企业之间建立了互信共赢的供应链战略联盟关系,2002年销售额达到150亿元,2003年可达250亿元。
(四)交通、邮政企业逐渐摆脱传统业务模式,整合物流服务功能,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广东交通集团、河南豫鑫交通发展有限公司、青岛交运集团通过整合内部物流资源,成立了专业物流公司,从事商品配送、仓储服务、干线货运及货运代理等全方位现代物流服务。中国邮政2003年成立中邮物流有限公司,发挥邮政网络和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拓展以“一多(多批次)”、“二高(高附加值、高时效)”、“三小(体积小、重量小、批量小)”为特征的“精益物流”市场。目前,中邮物流与雅芳、戴尔、联想等多家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广东邮政、南京邮政为中外大型企业积极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大力拓展超市进货、配送和补货业务。外向型经济发展是港口吞吐量增长的主要动力,以进出口国际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口岸物流发展迅猛。集装箱吞吐量香港稳居全球第一,上海、深圳超过高雄,跃升全球第四、第五位。
(五)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都得到了发展。国有物流企业经过转型,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现代物流企业,象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诚通中储、招商局物流集团、中海物流、天津物资集团发展都很快。一些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广州宝供、天津大田、上海炎黄在线物流等逐渐崭露头角。外资物流企业如马士基、联邦快递、香港嘉里物流等较早进入我国,这对国内物流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六)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逐渐加强。长三角是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在物流规划和发展方面,各城市强调地区之间协调发展,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积极推进
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广东与香港、澳门三地按照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在物流服务方面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打造珠江三角洲三位一体的国际性物流中心。
二、当前发展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
我国物流发展较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一)物流管理体制分散。物流是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物流的发展涉及到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及交通、铁道、民航、邮政、海关、质检、信息等相关部门,各部门都抓物流工作,各行其是,政出多门,缺乏统筹规划和整体协调。尽管不少地方制定了物流发展纲要,但全国性物流发展纲要还没有形成,以至出现一些各自为战、盲目发展的现象。这是当前我国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二)现代物流观念薄弱。一些工商企业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习惯“大而全”、“小而全”,没有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对企业内部物流进行整合和重组,或者实行业务外包。由于缺乏现代物流理念,物流企业普遍发展较慢,存在“小、散、乱、差”现象,大多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很难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有的地方一个仓库、几部车都自称为物流企业。全国工商注册有即使几十多万家物流企业,仅天津市物流企业就达2万多家。
(三)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不高。据北京市调查,商业企业应用计算机系统的比例不到一半,服务业和运输业的比例更低,分别只有24.3%和18.3%。除了POS和条形码技术外,其他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物流技术和物流服务规范标准大多不统一。集装箱运输在整个货运量中的比例我国只有20%,而世界平均高达65%。我国目前托盘总数约为7000万个,但规格、标准都不统一。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导致物流资源浪费严重,效率和效益普遍不高,很难实现物流多功能、一体化运作,也难以与国际物流活动接轨。据调查,全国仓储设施资源利用率平均不到40%。
(四)缺乏配套的支持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现代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亟待发展的产业,需要有个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由于物流管理存在部门分割,还缺乏配套的支持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急需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物流发展环境。
(五)物流人才短缺。当前尤其缺乏实用型物流人才,缺物流管理师和物流工程师。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将达15万人左右。据北京市调查,物流企业学历在大专以上的职工只占19%。
三、发展现代物流的几点建议
从当前实际情况看,要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亟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尽快成立全国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协调小组,建立协调会议制度。可考虑由综合部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牵头,商务部及交通、铁道、民航、邮政、海关、质检、信息、财政、税收、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吸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参加,以形成全国物流发展部门协调制度,研究我国物流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快我国物流的发展。
(二)抓紧制定全国物流发展纲要。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物流发展规划。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制定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纲要。重大物流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必须加强统筹规划,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鼓励整合、改造和提升现有物流资源,不能都搞新的,打破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鼓励物流企业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整合现有物流资源。
(三)加快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物流现代化。建议由国务院信息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研究电子认证、电子支付问题,尽快推动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高度融合。要把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加以扶持发展,享受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同等的优惠政策。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采取引进消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办法,加快推进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装卸设施、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装备和技术标准化建设,以及物流服务规范标准的建设,形成一整套既适合我国物流发展需要,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全国物流标准化体系。
(四)进一步改善我国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1.税收政策。关于统一营业税税率问题。
由于物流企业开展业务既有运输业务,又有仓储业务,但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中,交通运输业按3%税率征收营业税,仓储业按5%征收,不利于物流企业开展一体化运作。建议国家对物流企业的营业税税率统一按3%的税率征收。关于物流企业重复征税问题。由于现代物流企业发生大量物流业务外包,在运输环节可以抵扣外包收入后纳税,但在仓储环节(约占营业额的15%到20%)不能抵扣,存在重复纳税问题。建议在规范物流业市场准入的基础上,对营业税税基,比照旅游和联运业,实行扣除外包营业收入后计税的原则。关于物流企业发票抵扣问题。由于物流企业不是专业的运输企业,其对客户开出的发票,客户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建议在规范物流业市场准入的基础上,对物流企业开具专用运输发票,准予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关于物流企业所得税合并纳税问题。很多物流企业都实行跨区经营和建立物流服务网络,对凡由总机构统一核算,财务系统联网的物流企业,建议比照连锁经营企业享受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由总机构统一合并企业所得税。2。投融资政策。长期以来,国家对物流设施投入少,物流基础薄弱落后,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而物流基础设施一般投入大、见效慢,物流企业普遍利润率较低,只有3%左右,仅靠企业投入显然是不够的。建议国家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给予财政贴息扶持。企业自建物流基础设施,银行应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给予融资支持。3.规范用地价格。在物流用地价格政策方面,各地做法不一样,有的按商业用地计价,有的按工业、交通或仓储用地计价,价差很大,管理混乱。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等地考虑到物流产业特殊情况,统一按工业用地计价。建议其他地方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参照这个做法,以规范物流用地价格。
(五)加强和规范物流人才教育与培训工作。要采取物流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尽快培养现代物流人才。物流教育与培训要注意结合我国物流发展的具体实践,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培训方法和培训教材,着力培养物流实用型人才。要进一步规范物流培训和认证工作,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规范化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特别是资质证书教育。
(六)要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推进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政府要通过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自律,牢固树立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服务观念,在推广物流行业标准、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物流技术交流、物流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物流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