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云羊桐实施方案
永昌镇白云、羊桐片农业综合 节 水 示 范 点 实 施 方 案
凉州区永昌水利管理所
2010年3月
永昌镇白云、羊桐片农业综合 节 水 示 范 点 实 施 方 案
为了切实发挥农业综合节水示范点的辐射引导作用,以设施农业建设为主,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常规节水和高新节水相结合,以田间节水为重点,结合白云村、羊桐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白云、羊桐片农业综合节水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1、社会经济情况
永昌镇白云、羊桐片农业综合节水示范区,辖20个村民小组,988户、4315人,水权面积8418亩,生态面积673.5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制种等为主,设施农业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黄瓜和温室蔬菜等。
2、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该区域现有机电井41眼,单井平均控制面积205亩,全部安装计量设施且运行正常;目前建成日光温室74座、158亩,安装滴灌设备74套,正常运行18套;已建砼“U”型农井渠43.1公里,配套面积4600亩;2009年落实常规节水面积2484亩,亩节水36.8m。该区域永昌镇白云、羊桐村于2007年4月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地方电网覆盖全区,土壤以黄土为主,气候适宜,适合发展阳光产业,二、建设的必要性
31、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深入实施,灌区所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既要保证完成区域内农田灌溉任务,又要保证区域内设施农业和暖棚养殖的供水服务工作。在作物播种面积无法增加的前提下,要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发展高效农业,努力提高作物单产,加大高收益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比例,才能实现农业生产从增量到增效的转变,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为了适应石羊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设节水型农业,立足于科学用水,围绕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必须配套完善田间工程,实现水资源优化配套的高效利用,是区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为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设施的作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和灌溉配水规模,有效缓解区域内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需水量增加的压力,全面推进节水灌溉就成为灌区的必然选择。只有通过加大节水示范点的建设力度,降低农业用水,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增加生态用水,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节水示范点是十分必要的。
三、指导思想及原则
指导思想:灌区农业综合节水示范点建设内容涉及面广,示范点建设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的原则,由灌
区水管单位、乡镇、村组、协会紧密配合,分工明确,通力协作,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示范点建设应坚持的原则: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为核心,把节约水资源和提高利用效率放在旱作农业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强相关技术的集成组装和配套,减少水资源的无效损失,提高农业生产中单方水资源的产出效率和效益,以增收激活节水,以节水促进增收,走出一条效率和效益双赢的旱作节水农业发展之路。
四、重点实施项目
1、严格落实水权
白云、羊桐村2010年分配总水量为385.253万m(其中:农业用水量350.75万m、生态用水量13.23万m、生活用水量21.27万m)。①2010年将严格按照区政府(区水务局)→灌区委员会(灌区水管单位)→镇政府(镇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农民用水户协会分级负责的四级水权分配落实机制落实水权,将各项水权落实到户;②通过强化刷卡充值、计量设施运行管理,重点控制灌溉定额,坚决执行分轮次上水制度,推行“五个一”(一证、一卡、一制、一账(上水台账)、一牌(管理服务牌))水权控制落实措施,逐户核发水权证、水权明白卡988份,建立《轮次配水量记载册》水权控制台账,在机井管理房粘贴用水公示表;③以白云村水权总量为依据,编制《白云村2010年水资源使用权配置方案》并印发至各用水小组。
2、水利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
333
⑴、U型农井渠建设
白云、羊桐片计划新建砼“U”型渠道22.2公里,完成配套面积2667亩,计划对2003年以前修建的8.6公里破损渠道进行修缮,完善分水建筑物配套等设施,并在渠堤两侧铺筑砂砾石垫层,使灌溉水利用率有原来的0.74 提高到0.86。
⑵、日光温室建设情况
白云、羊桐片建成日光温室74座,但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滞后。该示范区到2012年将累计建成日光温室1000亩527座,其中计划2010年建成178座320亩。
⑶、科学灌溉与节水管理
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灌水,可有效保持土壤中水、肥、气、热等各项的良好状态,科学有效地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进行合理调度,做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以达到既节水又增产的目的,还有省工、节能、节肥、增收等优点,同时,要建立健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
3、非工程措施
⑴、2010年指导群众推广区域化种植,减少和淘汰高耗水品种,调整种植结构,推行节水型高效耕作栽培模式,逐步形成适合我灌区特点的新型节水种植制度。各用水小组根据分配的水量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加强宣传,引导群众将夏禾、秋禾、经作作物种植比例调整为4:4:2,计划落实全膜覆盖玉米2000亩、垄作沟灌玉米600亩;
⑵、2010年计划落实小畦田面积4200亩,在落实工作中,形成由灌区水管单位、农民用水户协会、用水小组相结合的管理
组织,充分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依据小畦田建设标准,安排专人驻协会进行小畦田建设,做到定人、定责、定任务,把小畦田建设落到实处,确保小畦灌溉常规节水技术工作顺利实施;
⑶、2010年计划制作节水宣传标志牌4块,滴灌运行操作规程10块,管灌运行操作规程5块,智能计量设施运行操作规程8块,日光温室滴灌运行情况记录本20个和石羊河田间节水工程标志碑40块。
⑷、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要推广农业节水措施。如: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深耕松土、平整土地、中耕除草、镇压、增施有机肥、免耕等措施,以提高土壤对天然降水和冬灌的蓄集能力、保墒能力。还有施用化学保水制剂,引进和优选抗旱品种和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
4、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行管理
⑴、完善管理体系,加大培训力度,强化用水小组职能,使其在协会运行中充分发挥作用。
⑵、水管单位指导协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各项职责,加强对协会业务开展的指导,有效解决协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⑶、指导协会建设各类台账、制度,加强对各类资料的整理。⑷、建立协会长效管理机制,引导协会在涉水事务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做好协会达标晋级工作,通过2010年的建设,将白云、羊桐村农民用水户协会达标晋级为一类协会。
5、强化计量设施管理工作。
2010年白云、羊桐村将进一步严格水权管理,贯彻执行各项政策法规,扎实做好计量设施的管理工作。
1、在灌溉前指导用水小组对计量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解决,保证计量设施在灌溉前全部正常运行。
2、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白云村计量设施管理养护办法》,采取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对计量设施的管理,确保计量设施在水权配置中的控制作用。
3、在灌溉期间,加强计量巡查力度,确保计量设施正常运行,坚决杜绝偷、窃水案件的发生。
五、具体实施步骤 1、2010年3月底到4月上旬对该示范点引导群众将夏禾、秋禾、经作作物种植比例调整为4:4:2,督促群众推广区域化种植,落实全膜覆盖玉米2000亩、垄作沟灌玉米600亩,落实小畦田面积4200亩,并且制定和完善各类用水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增强节水效益。2、2010年4月中旬对破损农井渠拆除进行拆除修缮,4月下旬对渠堤进行加固和铺设米粒石;同时制作安装完成节水宣传标志牌4块,滴灌运行操作规程10块,管灌运行操作规程5块,智能计量设施运行操作规程8块,日光温室滴灌运行情况记录本20个和石羊河田间节水工程标志碑20块。3、2010年4月至6月底进行预制件生产,农井渠衬砌,日光温室蓄水池修建;指导用水户进行科学灌溉,收集数据(包括:降水量、蒸发量、灌溉制度、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灌水周期的 7
记载外,观测计算灌溉水利用率、灌水定额、亩增产量、单方水效益等内容),并指导日光温室安装、运行滴灌,培训种植户掌握滴灌运行操作。4、2010年7月至8月在新建的日光温室点修建渠灌工程,制定相关的优惠和奖励措施提高节水效益,并对示范点建设的情况进行新闻媒体报道宣传。5、2010年8月至9月中旬大力推广渠道防渗,不仅可以提高流速,增加流量,防止渗漏,而且可以减少渠道维修管理费用。新建田间节水渠灌22.2公里,进行衬砌安装,提高渠系水利用率。6、2010年10月,指导新定制的用户进行定制和滴灌的安装、运行和调试工作,并制作相关的牌匾。7、2010年11月推广农业节水措施。如: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深耕松土、中耕除草、镇压、免耕等措施,以提高土壤对天然降水和冬灌水的蓄集能力、保墒能力。8、2010年12月进行资料整理,并总结和效益分析阶段,对示范点的各类效益和成效进行总结和推广。
六、建后示范工作
对该区域的节水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科学总结该区域示范成果,为进一步在全灌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对整个示范区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产生的效益进行对比,探索出一条适合本灌区效率和效益双赢的节水农业发展之
路,实现区域内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七、示范点建设的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规范白云、羊桐片农业综合节水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顺利进行,首先成立白云、羊桐片农业综合节水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阚国生 永昌水管所所长 副组长:韩青山 凉州区永昌镇镇长
魏建红 永昌水管所副所长
成 员:陈丰锐、陈延学、王发兵、刘进、马同元
2、强化技术服务
由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单项工程实施部门的关系协调及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各类物资的调配等工作,同时要正确引导、激活建设主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把项目建设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切实提高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抓好典型宣传
要积极做好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通过算账对比、现场观摩、现身说法等形式,让周边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统一群众思想认识,确保项目建设有序进展。
4、明确工作责任
领导小组要加强督查,定期调度,及时发现并整改项目实施当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切实做好项目实施当中的技术服务工作,特别是技术人员要蹲点进行技术服务。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程建设按计划顺利实施。
八、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节水示范点,对178座日光温室全部实施日光温室滴灌设施配套,将极大改善种植户棚内灌溉模式,真正实现农业生产节水增收。同时,日光温室用水量是同等面积大田作物的1/3,而收入是大田作物的3倍,这样就是群众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提高了单方水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通过节水示范点建设工程的实施,渠道输水能力提高,输水时间缩短,保证了各种农作物适时用水的要求,可进一步提高区域水利基础设施运行能力,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保证农业的高产稳产,促进农民增收,从而促进高效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进一步促进提高农民群众的节水意识,为实现节水示范点建设的带动作用奠定基础。
3、生态效益
方案实施后,将逐步改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田漫灌及高耗水作物的生产模式,从而逐步改善生态环境,遏制超采地下水,生态效益明显。
九、总结
通过工程节水、制度节水、结构调水和农艺技术推广应用等多种节水措施,完善区域内工程配套设施,发展日光温室产业,规范用水户协会运行,在不增加作物播种面积的前提下,发展高效农业,努力提高作物单产,加大高收益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比例,突出节水效益,达到典型引路,科技带动,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实现区域内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第二篇:白云羊桐日光温室滴灌运行情况汇报材料
永昌灌区白云、羊桐片农业综合
节水示范点建设汇报材料
为了切实发挥农业综合节水示范点的辐射引导作用,以设施农业建设为主,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常规节水和高新节水相结合,以田间节水为重点,结合永昌灌区示范点的实际情况,现将永昌灌区白云、羊桐片示范点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白云、羊桐片农业综合节水示范点,辖20个村民小组,有988户、4315人,水权面积8418亩,生态面积673.5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制种等为主。现有机电井41眼,全部安装计量设施且运行正常;已建砼“U”型农井渠43.1公里,配套面积4600亩;建成日光温室79座、158亩,安装滴灌工程79套(正常运行30套),温室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黄瓜和温室蔬菜等。
二、水权配置情况
白云、羊桐农业综合节水示范区2010年水权分配总水量385.253万m(其中:农业用水量350.75万m、生态用水量13.23万m、生活用水量21.273万m)。在水权配置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区政府(区水务局)→灌区委员会(灌区水管单位)→镇政府(镇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农民用水户协会分级负责的四级水权分配落实机制落实水权,将各项水权落实到户;二是通过强化刷卡充值、计量设施运行管理,重点控制灌溉定额,坚决执行分轮次上水制度,推行“五个一”(一证、一卡、一制、一账(上水台账)、一牌(管理服务牌))水权
3331 控制落实措施,逐户核发水权证、水权明白卡988份,建立《轮次配水量记载册》水权控制台账,在机井管理房粘贴用水公示表;三是以水权总量为依据,编制2010年水资源使用权配置方案并印发至各用水小组。
三、实施工程节水措施,大力推行节水示范点建设
1、U型农井渠建设
白云、羊桐片计划新建砼“U”型渠道22.2公里,完成配套面积2667亩;对2003年以前修建的8.6公里破损渠道进行修缮,计划完成C20细粒砼工程量2400m,并在渠堤铺筑砂砾石垫层4cm,完成砂砾石工程量920 m。进一步完善分水建筑物配套设施,计划配套钢闸板1.28t。在重点地段埋设标志碑84块。
2、日光温室建设情况
白云、羊桐片建成日光温室185亩,79座,但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滞后。该示范区到2012年将累计建成日光温室1000亩527座,2010年建成178座320亩,2011年新建167座300亩,2012年新建108座195亩。
四、通过非工程措施,进一步提高节水示范点建设标准
1、指导各用水小组根据分配的水量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加强宣传,引导群众将夏、秋、经作物种植比例调整,督促群众推广区域化种植,落实全膜覆盖玉米2000亩,落实垄作沟灌玉米600亩;
2、计划落实小畦田面积4200亩,在落实工作中,形成由灌区水管单位、农民用水户协会、用水小组相结合的管理组织,充分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依据小畦田建设标准,安排专人驻协会进行小畦田建设,做到定人、定责、定任务,把小畦田建设落到
2 实处,确保小畦灌溉常规节水技术工作顺利实施;
3、制作水权水价改革相关宣传牌12块。
五、日光温室滴灌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示范点现已累计完成日光温室建设79座,已全部安装配套滴灌设备,正常运行30套,较之传统灌溉方式,日光温室采用滴灌后,可大大提高产量,提早上市时间,并减少了水肥、农药的施用量和劳力等的成本投入,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但灌区安装的滴灌工程部分没有运行,究其原因有以下3个:
1、滴灌设备管理问题。灌区为数不少的农户在安装了滴灌后,使用不长时间即成了摆设,有的拔掉滴灌带(管),直接使用主管道输水,成了“管灌”;有的则直接放弃不用,又恢复了沟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管理不善。一是农民对这些新技术、新设备认识还不是很高,如滴灌对水质要求较高,不但需要配备质量较好的过滤器,还需要定期冲洗过滤网和滴灌带,若管理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滴灌带(管)的堵塞,导致出水量变小,灌水不均匀,甚至造成整个滴灌系统瘫痪。二是农作物换茬时,农户觉得安装、拆除、再安装设备麻烦,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停止使用了。三是滴灌工程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农民不爱惜,还可能进行人为破坏,这也是许多地方客观存在的一个问题。
2、使用技术问题。目前大多数农民还习惯于手工追肥紧接灌水的传统,对于滴溉的理解仅限于灌水任务上,由于基本上仍然使用固体颗粒肥料,并需事先溶解,不但增加了堵塞灌水器的机会,且由于施肥器一般容量较小,每次施肥量有限,农民显然觉得太少,也太麻烦。
五、建议
1、由于农民对滴灌的认识还不到位,特别是对滴灌技术,滴灌制度的确定和应用、滴灌技术的配套等方面还存在众多的误区,建议由区农牧局、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滴灌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工作,2、建议各镇成立日光温室服务办公室,加强对日光温室种植户的服务力度,定期指导农户进行生产。
3、建议区政府引进滴灌设备生产企业,协调好种植户与生产厂家滴灌设备的维修、回收利用及售后服务。
第三篇:羊桐小学六年级毕业典礼议程
羊桐小学六年级毕业典礼议程 时间: 6月24日
地点:六年级教室
主持人: 张银生
参加人员:全校教师、六年级学生 准备:毕业生证书10张:议程:
一、宣布2010年毕业典礼现在开始
二、校长致辞
三、教师代表致辞
四、在校生代表向毕业学生致辞五、六年级代表致答谢辞
六、家长代表讲话
七、校长颁发毕业证书
第四篇:羊桐小学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整改方案
羊桐小学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整改方案
我校工作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已进入集中整改阶段。在巩固前一阶段我校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校行风评议中自查出的、家长问卷调查反馈回来和社会各界反映的行风问题,认真地进行整改,采取有效的措施,逐条逐项抓好落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现结合学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整改工作的要求,特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成立整改领导小组 组长:李万文
职责:全面负责政风行风整改工作。
成员:秦斌山(职责:负责校风、学风及师德师风的整改建设)
王健
(职责:负责校园环境优化整改工作)
张万快
朱莉
谷珍珠
刘兴萍
杨生东
(具体负责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落实素质教育,切实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二、进一步抓好动员和舆论宣传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搞好整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学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有关精神,遵循“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办校”的办学理念,以“塑诚信文明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本校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以治理教育乱收费为重点,以“学生欢迎,家长放心、社会满意”为标准,创新学校工作思路,在治理乱收费、提高师德师风水平、转变学校工作作风上坚持有所作为,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抓好整改动员和舆论宣传工作。把全校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整改上来,教育大家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认识整改工作的重要性,从完善学校管理,提高全校教职工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认识整改工作的必要性,切实改变消极对待和无所谓情绪,实现“要我改”为“我要改”的思想飞跃。
三、整改的目标和任务
针对我校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学校决定有针对性地抓好六个方面的整改工作:
1、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2、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工作。
3、落实素质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5、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工作。
6、不断优化校园环境。
四、整改的主要措施
1、抓好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学校召开教师培训会,通过培训会,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增进教师参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整改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推进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党员培训会,让全校党员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整改工作中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校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整改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全校教师培训会,营造氛围,明确责任,增强老师的危机意识,强化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通过交流和相互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2、标本兼治,从源头上加强行风建设
(1)在依法治教方面: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增强全校广大干部教职工的法制意识,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严格教育执法程序,规范政务管理,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和校务公开制度。(2)在队伍建设方面:强化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加大对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职责,加强检查考核,进一步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建设一支勤政廉洁、爱岗敬业、务实创新、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
(3)在素质教育方面: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加快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进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责,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在制度建设方面:针对前阶段查找的问题,建立规章制度,从根本上整治教育行风问题,规范教育行为,努力创造一流行风,促进教育发展。
3.具体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学校管理
在教师师风师德建设上,将根据学校将制定《政风行风责任书》。通过制定责任书,使学校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整改工作由虚到实,有的放矢,有章可循,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为人师表的要求,使广大干部更好地树立服务意识、勤政意识、廉洁意识,使各年级组管理更规范。
(2)聘请家长政风行风评议员,确保学校整改取得成效
学校决定每班聘请两个学生家长为政风行风评议员,请他们关注老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师风师德情况和学校方方面面的情况,并及时将意见反馈给学校,协助学校抓好班级管理和教师管理。定期召开家长政风行风评议员座谈会,一方面学校领导向他们通报学校的发展情况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整改情况,另一方面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加强检查、督促,提高整改质量
组建由学校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家长行风监督员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联合检查、评估组,定期对整改的项目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对整改的认识和态度,整改的进度,整改的效果,巩固措施等。对在检查中发现整改不力的个人,学校将通报批评,并进行处罚,对行动快,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个人,学校将进行表彰和奖励。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整改是关键,学校将按照学区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此整改报告,有计划地开展整改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做到以改促建设,以改促改革,以改促发展。
第五篇:永昌镇羊桐小学建队仪式
永昌镇羊桐小学少先大队建队仪式
少先队主持人:朱 莉
【宣布:永昌镇羊桐小学少先大队建队仪式现在开始】 第1项:向辅导员老师敬献红领巾【六年级8人】 第2项:请全体起立,出队旗【五年级3人】
第3项:唱队歌【奏队歌】
第4项:请大队辅导员朱老师宣读新队员名单
【朱莉、党晓琳老师组织学生依次排队】
【辅导员:经学校少先大队委员会审批通过,同意一年级李莉、董玲等8名同学光荣地加入少先队组织】。
第5项:给新队员系红领巾【六年级8人】
第6项:请大队辅导员朱老师带领新队员宣誓
【辅导员: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新队员表示祝贺】 第7项:请新队员代表李莉献词
第8项:请少先大队大队长李忠献词
第9项:请全体起立,退旗【退旗曲】
第10项:请坐下,建队仪式完毕,请带回
永昌镇羊桐小学
201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