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偏误

时间:2019-05-14 21:5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偏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偏误》。

第一篇: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偏误

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偏误

摘要: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施政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现象,引起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本研究在分析了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现象、原因后,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保证公共政策的顺利执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政策;矫正;执行偏误

一、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背景

公共政策执行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将公共政策的内容转化为现实, 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种行为。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公共目标不能预期实现。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研究解决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问题,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主要表现

作为政治系统输出的主要内容,公共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的社会价值分配方案。然而,公共政策在付诸实施之前仍然只是一种具有观念形态的分配方案,其效能必须经过实际的执行过程才能得以发挥, 再好的公共政策也只有通过有效的执行才能保证其目标的实现。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政策执行的结果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具体来说,公共政策在执行中出现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敷衍。指公共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并未采取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来贯彻执行政策, 而是将政策束之高阁,阳奉阴违,敷衍塞责,从而使严肃的政策在形形色色的花架子下变成了一纸空文,根本谈不上解决具体问题,实现具体目标。

(2)政策选择执行。现实中运行的政策往往由相互依存的、有着共同政策目标的小政策组成,一些政策执行主体往往对政策‚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只执行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不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就不执行,‚见了黄灯赶快走, 见了红灯绕道走‛,他们‚耍小聪明‛、‚打小算盘‛, 置国家政策原则于不顾。这种选择性执行使完整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得残缺不全, 政策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政策目标的实现也必然大打折扣。

(3)政策附加。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加进原来政策所没有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目标、力度超出了原来的要求,从而使原政策不能到位, 导致政策扩大化。政策附加的主要特点是执行者在原政策的基础上自行设置‚土政策‛,打着结合地方实际的旗号另搞一套,自行其是, 谋取私利, 从而导致政策执行变形。

(4)政策歪曲。公共政策执行者在传达和执行中对政策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有意曲解, 利用政策的某些抽象性,借口本地区或部门的特殊性做出不同的解释, 从而导致政策失真, 甚至被替换为与原政策完全不同的‚新‛政策。(5)政策抵制。公共政策执行者对现有的政策不认同、不接受,从而产生抵制绪,使公共政策不能够执行到位,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例如,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过分强调自身的情况,找各种原因让中央‚法外施恩‛,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一再置若罔闻, 甚至逆风而行, ‚你说你的, 我干我的‛,抵制心态异常顽固。

(6)野蛮执行公共政策。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政策执行应更注重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的运用。目前我国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滥用行政手段的现象,有的公共政策执行人员对执行对象动辄命令、强制,使执行对象从心理上和行为上难以接受。行政手段在执行中扭曲变形,演变成野蛮执行,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极大地影响了执行效果。还有一些政策执行人员向执行对象解释政策不够,宣传不到位,忽视了思想教育手段的运用。更有一些政策执行人员采取极端手段,背离工作程序,甚至采用违法违纪的方法执行公共政策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原因

当前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有着主观或者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

(一)政策本身的原因 政策本身的质量问题是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首要因素。一项政策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 往往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政策执行偏误产生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政策本身存在着缺陷,有漏洞可钻。一般说来,政策是否存在缺陷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一是政策是否合理。如果一项政策规定的各项内容没有反映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政策所规定的各项行为不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那么政策本身便缺乏合理性,导致其在执行过程中将表现出政策行为规范与客观实际的强烈冲突,使政策执行失去了实践基础。政策执行机关在执行这种缺乏合理性的政策时,理所当然地会选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来敷衍。

二是政策本身是否明晰。政策的明晰性,要求政策方案要有严格的执行界限、科学的操作程序、准确的评估标准等。缺乏明晰性的政策将使政策的可操作性减弱,使政策执行者与政策目标群体无所适从,同时,缺乏明晰性的政策会引起政策的界限不清,导致执行者有空子可钻,对政策随意变通,同时也为有关领导化解‚风险‛提供了口实。三是政策是否‚前后左右‛协调一致。现在,有许多政策是政出多门、莫衷一是。面对众多相互冲突的政策时,政策执行者不得不采取‚优选法‛——顶头上司的优先,其他领导的靠后;经济监督、杠杠部门的优先,其他部门乃至党政机关的靠后;领导个人交办的优先,集体名义布置的靠后。这种做法违背了‚政策面前人人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必然导致国家受损、群众吃亏,正确的政策难以执行。四是政策是否多变。今天制定一个政策,时隔不久,情况发生了变化,又匆忙出台一个新政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政策多变、朝令夕改、法无常规,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就无法建立起政策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也就很难使人遵从。

(二)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

任何一项政策最终要靠执行主体来实施,现实中政策执行偏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造成的,这表现在:

一是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不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公务员与发达国家公务员比较起来素质普遍不高,从而文化水平低导致行政决策水平低;职业道德差导致行政道德滑坡;行政责任观念淡薄导致争荣誉而避责任;理论水平低导致官本位思想严重。少数领导干部没有系统接受现代政策、科学知识的训练,很难形成科学行政必备的系统观念、战略远见、迎接挑战的心理素质以及自觉接受监督的民主意识。

二是执行主体法制观念淡薄。从行政的角度看,中国政府机构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不高,变化的随意性很大,人治色彩浓厚。目前政策执行中‚按章程办事的运作‛,‚受规则约束的运作‛,‚形式主义的非人格化的统治‛,‚不因人而异‛等观念并未深入人心,随处可见官僚的‚任性专断‛,‚这种官僚主义常常以‘党的领导’、‘党的指示’、‘党的利益’、‘党的纪律’的面貌出现, 这是真正的管、卡、压‛书面形式的行政法规约束不了现实社会中的官场逻辑,人格权威大于机构权威和法律权威。显然,不依法行政是造成公共政策执行效率递减的重要原因。

三是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政策的核心就是要解决社会利益的分配问题, 所有政策最终都表现为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处理。在政治环境中,犹如在市场环境中一样,个人也会最大限度地追求个人利益,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人们追求的是效用的最大化。我国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表明:人们是在利益的推动下去实施政策行为的。公共利益与地方利益、私人利益的矛盾与冲突决定了政策执行偏误的现实可能性。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是长期存在的。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作为政策制定者的上级政府和作为政策执行者的下级政府以及作为政策执行的目标群体的广大利益主体必然存在着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

结束语:

在一个制度比较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中,在法定的权限和正当的利益范围内,官僚们在制定政策时,由于受自利动机的驱使,往往会尽可能地在公共政策中体现、维持、实现、扩大自身的利益,但是这种自身的利益会控制在一定的限度范围之内,不至于与公共利益发生严重冲突。相反,如果在一个制度不完善,尤其是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下,官僚的自利性往往难以受到有效的约束而发生膨胀,他们就会通过所掌控的公共权力,通过公共政策这一‚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手段进行‚政策寻租‛,把公共政策变成赤裸裸的追逐自身利益的工具。

第二篇:偏误练习

★ 外国学生常说“„„”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1)我明天见面他。

(2)他回来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3)请等等我一下。

(4)汉斯每天下午都喜欢运运动。(5)她是漂亮。

(6)发音和听力很有意思和比较容易。(7)我想我要再回来北京。(8)一看见他,就我高兴极了。

★ 外国学生常说“我明天见面他。”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我明天跟他见面。(1分)

(2)偏误原因: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之后不能加宾语。所以采用介词“跟+名词”的结构将其作为状语。主要受到母语负迁移。“见面”对应的英语翻译为“meet”,而“meet”是一个及物动词,所以容易让学生产生偏误。(2分)

(4)教学策略:说明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的同时,增加“跟/与„„见面”的结构,并通过大量例句进行操练。(2分)

★ 外国学生常说“他回来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答:(1)正确表达:

a.他回到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b.他回学校来的时候,我在写作业。(1分)(2)偏误原因: “学校”与“来”的位置不对,不了解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2分)

(3)教学对策:教师在说明趋向补语与处所宾语搭配时,处所宾语要放在趋向补语“来/去”前。例如,“上山来,下山去,进教室来,回日本去,过这边来”等。也可以不用趋向补语,用结果补语表达,如“回到学校,上到山上,进到教室里”等。(2分)

★ 外国学生常说“请等等我一下”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a.“请等我一下” b.“请等等我”(1分)(2)偏误原因:“等等”是动词重叠形式,动词重叠以后已经能够表示“时间短或次数少”,因此不能再和动量词“一下”以及时量词如“一会儿”等组合。

这种偏误主要来源于目的语知识的泛化,学习者将动词后面可以跟动量或时量补语的规则不恰当地泛化了。(2分)

(3)教学对策:教师在讲授动词重叠形式时可采用对比法,将动词非重叠形式后面加动量或时量补语的情况与重叠形式对应起来,进行一下对比。这样学习者很容易领悟到两者在使用中存在的差别。(2分)

★ 外国学生常说“汉斯每天下午都喜欢运运动”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汉斯每天下午都喜欢运动运动。(1分)(2)偏误原因:是由汉语动词重叠知识泛化造成的偏误。汉语动词重叠有单音节双音节之分.单音节动词重叠为AA式,如笑笑、说说等;双音节动词重叠为ABAB式,如“考虑考虑”、“研究研究”。外国学生把这个结构不适当的泛化就说成了“运运动”。(2分)

(3)教学对策:教学中采用比较法、归纳法,重点讲解单音节AA式和双音节ABAB动词重叠形式的不同,以避免学生混淆使用。(2分)

★ 外国学生常说“她是漂亮。”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答:

(1)正确表达:她很漂亮。(1分)

(2)偏误原因:汉语中形容词可以直接做谓语,而且形容词往往不单独做谓语,经常在之前加程度副词,比如:很、比较、非常等。如果没有强调程度高,此时的“很”,是成句的需要,要轻读。这是母语的负迁移造成的:“she is beautiful.”(2分)(3)教学对策:教形容词时,强化“很+形容词”的结构,进行反复操练(2分)

★ 外国学生常说“发音和听力很有意思和比较容易”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发音和听力很有意思,也比较容易。(1分)(2)偏误原因:受母语迁移的影响,在英语中“and”可以连接句子,因此学生在说有连词的句子时受了母语的影响,加了“和”。汉语中,“和”一般常用于连接体词性的名词、代词及其短语,在连接充当谓语的动词和形容词方面是很受限制。(2分)(3)教学对策:教师在教“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个词连接名词、代词,在连接充当谓语形容词和动词方面是很受限制的,通过对比分析强调目的语和学生母语的一些词在用法上的差别。(2分)

★ 外国学生常说“我想我要再回来北京”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我想我要再回北京来。(1分)

(2)偏误原因:趋向补语“来、去”的后面不能接处所宾语,如果有处所宾语,应该用在动词之后,“来、去”之前。然而在很多语言中,比如英语中,没有“来、去”的趋向意义,因此,留学生无法理解作为一个独立单位的“来、去”的特殊用法,于是将它与前面的动词组合起来,作为一个单位来使用,于是出现了偏误,这是由于学习者的学习策略造成的偏误。(2分)(3)教学对策:在趋向补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并强化学习者的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使学习者理解“来、去”所表示的趋向意义,掌握趋向补语“来、去”与宾语之间的位置变化。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归纳法、对比法,并通过练习来强化这一认识。(2分)

★ 外国学生常说“一看见他,就我高兴极了”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一看见他,我就高兴极了。(1分)(2)偏误原因:副词“就”的位置不对,不清楚副词与主语的位置关系。(2分)

(3)教学对策:说明在汉语中副词的意义一般都比较多,副词的教学重点在于其与主语的位置关系,即副词多在主语后边。例如,“明天要是下雨,她们就不去公园。”“这个电影不错,他又看了一遍。”(2分)

第三篇:认知偏误列表

认知偏误列表

目录 决策、信念与行为偏误 2 社会偏误 记忆错误与偏误 4 统计与机率偏误 5 实验与研究偏误 6 成因理论 7 参考资料

决策、信念与行为偏误

这些偏误多半会影响信念的形成、商业与经济决策、以及其他一般的人类行为。它们是可复制与再现的,面临特定情境时,一般可预期人们会有相应的偏差倾向。

名称 原文 描述

不明确性效应或厌恶不明确 Ambiguity effect 决策时倾向避开资讯不足的选项。[8] 锚定效应 Anchoring effect;Focalism 为不熟悉事物估值时,会把熟悉的类似事物或不久前接触到的无关数值当做“锚”,估出来的数值会大大倾向“锚”。[9][10] 注意力偏误 Attentional bias平时常想的事,会影响我们的感知。[11] 可获性捷思 Availability heuristic 容易想到的事,其发生概率会受高估,然而一件事是否容易想到还受发生多久、激起情绪的程度等因素影响,无法反映实际的发生概率。[12] 可获性层叠 Availability cascade 一件事越常被公开谈论,就越加相信其真确性(类似“三人成虎”)。[13] 逆火效应 Backfire effect 遇上与自身信念抵触的观点或证据时,除非它们足以完全摧毁原信念,否则会忽略或反驳它们,原信念反而更加强化。[14] 从众效应 Bandwagon effect 倾向做很多人做的事或相信很多人相信的事。[15] 信念偏误 Belief bias 由于相信结论,而认为推理出该结论的过程是有道理、合逻辑的。[16] 偏见盲点 Bias blind spot 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能辨识认知偏误,也较不易受影响。[17] 啦啦队效应 Cheerleader effect 处在优秀的团体会比单独看起来更优秀。[18] 支持选择偏误 Choice-supportive bias 对自己先前选择的评价会比实际上更好。[19] 集群错觉 Clustering illusion 过度期待从小样本或小型测试中发现的规律,然而这些小样本或小型测试是从大样本随机抽取,大样本往往并无这种规律。[10] 舒适区效应 Comfort zone effect 对于过去常用的方案,高估效益或成功机会;对于过去少用的方案,低估效益或成功机会。[来源请求] 确认偏误 Confirmation bias 关注、寻找、诠释、记忆资讯的方向多半是能确认自己成见的方向。[20] 相合性偏误 Congruence bias 直接检验假设,却没想到要检验其他可能的假设。[10] 保守倾向或退缩偏误 Conservatism;Regressive bias 倾向保守中庸,低估高价值高或然率的事而高估低价值低或然率的事。[21][22][23] 保守倾向(贝叶斯)Conservatism(Bayesian)新证据出现时,对既有信念的修正幅度不足。[21][24][25] 对比效应 Contrast effect 感受特质的程度主要是受与其他相关事物的对比程度影响,而非受其实际程度影响。[26] 知识的诅咒 Curse of knowledge 懂得多的人非常难用懂得少的人的角度思考问题。[27] 诱饵效应 Decoy effect 评估对A与B事物的偏好时,如有个C与B相近却略逊一筹,就会觉得B事物更好。(即以C为诱饵)

似曾相似效应 Déjà vu effect 对某些事物有强烈的熟悉感,似乎曾经接触过,且能预先想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面额效应 Denomination effect 即使金钱总额相同,带小面额(如多量硬币)比带着大面额(如少量纸钞)更容易消费掉。[28] 差异偏差 Distinction bias 相较于分开比较,两件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差异会显得更大。[29] 过程时间忽视 Duration neglect 评价不愉快及痛苦的经验时,其持续时间影响不大。(参见峰终法则)

移情隔阂 Empathy gap 情感冷淡时,低估他人情感的强烈程度;情感强烈时,高估他人情感的强烈程度。原赋效应或禀赋效应 Endowment effect 拥有或即将拥有某物品或资产时,对其价值的评估会比没有时高出许多,因而不愿失去或放弃它。[30] 本质主义 Essentialism 认为人与事物有一些不可或缺的本质,并据此为它们分类,其他的分类方式是错误的。[31] 极端预期 Exaggerated expectation 实际上的情况通常不如我们所预期的极端。[21][32] 功能固着 Functional fixedness 受物品的一般用途局限,无法想到用特别的方式利用物品。

聚焦效应 Focusing effect 过份关注事情的某些明显面向、忽略不明显面向,导致不恰当的预期。[33] 佛瑞效应或巴纳姆效应 Forer effect;Barnum effect 人们会把他们认为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人格描述评价为高度准确,而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能放诸四海皆准适用于很多人。框架效应 Framing effect 同一资讯以不同方式呈现方式会带来不同想法,例如“有十分之九的存活率”和“有十分之一的死亡率”。频率错觉 Frequency illusion 因最近注意到一件原先没注意到的事,就觉得这件事到处都在发生。(参见近因错觉)[34] 难易效应 Hard-easy effect 高估自认困难之事的难度,低估自认简单之事的难度。[21][35][36][37] 后见之明偏误 Hindsight bias 又称“我早就知道了”、“马后炮”、“事后诸葛”。在事情发生或发展后,以为自己事前就能预测其发生与发展。[38] 敌对媒体效应 Hostile media effect 对于立场与自己不同的媒体,总认为它们有偏见、不客观。

当下偏误、现时偏误、或双曲线折扣 Current moment bias;Present-bias;Hyperbolic discounting 看重当下利益、低估长远利益。得到利益前的延迟时间越长,对利益的价值评估便打越多折扣,两者关系近似于双曲线。[39] 可辨识受害者效应 Identifiable victim effect 对于少数而容易辨识的受害者或潜在受害者反应过大,而对多数而不易辨识的受害者或潜在受害者反应过小。[40] 宜家效应 IKEA effect 对于需要自行组装的东西给予不成比例的高评价,而不管其实际品质。此称呼出自于经常贩售组装家具的宜家。

控制的错觉 Illusion of control 高估自己对外在事件的影响力,认为事情是受自己控制或影响,但实际上可能与自己毫无关系。[41] 效度的错觉 Illusion of validity 高估面谈或直接观察的效度且能用于提供预测,即使证据指出它们影响甚微。错觉相关 Illusory correlation 认为两件事应该有关系时,便会在检视经验与数据时觉得它们经常一起发生,即使它们一起发生纯粹是随机现象。[42][43] 影响力偏误 Impact bias 高估感觉的强度或持续时间。[44] 资讯偏误 Information bias 倾向寻求更多资讯以做出决策,即使寻求的资讯对决策没有帮助。[45] 沉没成本谬误或不理性增值 Sunk cost fallacy;Irrational escalation 由于先前已在某事上投资很多,即使新证据显示那是不好的选择,仍倾向于加重投资。妄下结论 Jumping to conclusions 根据少许的资讯即做出判断与决策。如诛心、预言、贴标签等等。

公平世界假定 Just-world hypothesis 相信世界是公平的,发生在身上的都是应得的,把难以解释的不公平归责于受害者的报应。

少即是好的效应 Less-is-better effect 分开评估时倾向选择较小组的东西,一起评估时倾向选择较大组的东西。

损失趋避 Loss aversion 认为放弃一件事物的效益损失大于得到一件事物的效益所得。(参见沉没成本与原赋效应)[46] 多看效应或单纯接触效应 Mere exposure effect 对熟悉的人与事产生过多的好感。[47] 货币错觉 Money illusion 专注于货币名目上(表面上)的价值,而非其实质购买力。[48] 道德认证效应 Moral credential effect 由于得到了某些高道德的评价或认证,而认为自己做得够好,反而在其他面向做了相反的事。例如投身环保活动并受到表扬的人,往往忽略了许多自己的不环保行为。

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 Positivity effect;Negativity effect 评价喜欢的人的行为时,把他们做好事归因于内在本质,而把他们做坏事归因于环境因素。评价不喜欢的人的行为时,把他们做好事归因于环境因素,而把他们做坏事归因于内在本质。

负面偏误 Negativity bias 容易回想消极的回忆而不易回想积极的。[49] 忽略可能性 Neglect of probability 对于不确定的事,无法准确评估其发生机率,不是完全无视,便是过份高估。[50] 正常化偏误 Normalcy bias 根据过去的经验了解情况,低估大灾难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力,因而平时没有预做准备,或在灾难发生时轻忽严重性、缺乏应变。不作为偏误 Omission bias 认为主动作为导致伤害比被动不作为导致伤害更糟糕、更不道德,即使后者伤害与前者相当或比后者更多。[51] 乐观偏误 Optimism bias 低估负面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相信自己比其他人更不容易遇到不好的事(参见一厢情愿)。[52][53] 鸵鸟效应 Ostrich effect 忽视明显的(负面)情况。结果偏误 Outcome bias 评价决策好坏时,根据其最终结果,而不是根据下决策当时的决策品质。

过度自信效应 Overconfidence effect 过度相信自己回答、决策、判断的正确性。[21][54][55][56] 空想性错视 Pareidolia 从模糊、随机的影像中看出有意义的东西,例如从云朵中看出脸孔。有时也延伸指听觉,如录音带倒播时听出特别的讯息。悲观偏误 Pessimism bias 高估负面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相信自己比其他人更容易遇到不好的事。患有抑郁症的人尤其明显。

规划谬误 Planning fallacy 低估完成一件事需要的时间。[44] 正面结果偏误或情价效应 Positive outcome bias;Valence effect 认为好事比坏事更可能发生。

购后合理化 Post-purchase rationalization 购买后把之前的购买决定合理化,即使买下的产品太过昂贵或发现瑕疵。

支持创新偏误 Pro-innovation bias 对新技术过度乐观、高估其实用性,忽视其限制及弱点。

假确定性效应 Pseudocertainty effect 预期结果是正面就选择避开风险,预期结果是负面就选择寻求风险。[57] 对抗心理或抗拒心理 Reactance 他人要求做或不做某事时,有做相反事的冲动,尤其这要求对自由、自主造成威胁时。(参见逆反心理)。反动贬低 Reactive devaluation 贬低敌对者的要求或方案,或当敌对者在某事让步时,觉得此时不再有吸引力。新词错觉 Recency illusion 感觉某些字词或语句是新发明的,然而它实际上历史悠久。例如英语用“they”表达单数不确定性别对象、“you and I”(而非you and me)。

自制偏误 Restraint bias 高估自己对诱惑的自制力。

韵律当理由效应 Rhyme as reason effect 认为有韵律的语句比较有道理。风险代偿或佩兹曼效应 Risk compensation;Peltzman effect 感觉情况安全时,会倾向冒更大的风险。

选择性注意或选择性知觉 Selective attention;Selective perception 由于对人或事有特定期待,因而倾向于注意符合期待的事件,忽略或忘却不符合期待的事件。

塞麦尔维斯反射 Semmelweis reflex 条件反射般地否定、拒绝新证据或新知识,因其抵触现有的常规、信仰或价值观。[25] 社会比较偏误 Social comparison bias 抗拒雇用、提拔与自己有相似专长的人。[58] 安于现状偏误 Status quo bias 倾向于维持现状。(参见损失趋避、原赋效应、系统正当化)[59][60] 刻板印象 Stereotyping 根据事物的所属类别或群体判断其特质,而忽略其独特性。

分开加总效应 Subadditivity effect 评估可能性时,对整体直接评估低于对各部分分别评估再加总。[61] 主观验证或主观确认 Subjective validation 相信某事是对的,就感觉它是对的。也会把巧合的事当做有关联。

存活者偏误 Survivorship bias 专注于从某个过程中存活下来的人或事寻找弱点意欲补强,却忽略了最大的弱点更可能在未存活的人或事之中。省时偏误 Time-saving bias 低速行进时,低估可节省的时间或高估会损失的时间;高速行进时,高估可节省的时间或低估会损失的时间。

单位偏误 Unit bias 认为计量单位反映合理程度。例如认为一瓶、一碗、一盘食物是最合理的食用量。[62] 熟悉路线效应 Well travelled road effect 低估采用熟悉路线的时间,高估采用陌生路线的时间。

只看整体效应 Whole only effect 选项为整套方案时,忽略个别部分有协商的可能。

零风险偏误 Zero-risk bias 偏好把小风险降为零(例如 1% → 0%),胜过把大风险降低更多(例如 5% → 2%)。

零和捷思 Zero-sum heuristic 直觉判定一个情况是零和的,但实情未必如此。零和一词源于博弈论,是指成功与失败期望值的总和为零。[63][64]

社会偏误

这些偏误大多是由归因偏误导致。名称 原文 描述

行为者-观察者偏误 Actor-observer bias 解释他人行为归因于内在个性,解释自己行为则归因于环境影响(参见基本归因错误)。防卫性归因 Defensive attribution hypothesis 受害者与自己越相似,或后果越惨重,对加害者的谴责就越多。

达克效应 Dunning–Kruger effect 能力过差的人由于无法分辨能力好与能力差的不同,因而认为大家都一样。[65] 自我中心偏误 Egocentric bias 把集体行动的结果归因于自己,多过其他人会归因的程度。

外在激励偏差 Extrinsic incentives bias 认为他人需要外在激励才会做好,而自己可以靠内在激励做好。基本归因错误的反例。错误共识效应 False consensus effect 高估别人对自己的认同程度,假设所有人以同一方式思考。[66] 基本归因错误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解释他人行为时,归因于内在特质(一定是他有这样的人格,才做出这样的行为),而非外在情境(也许是情势所迫,或这个场所有特殊的潜规则)。[67] 群体归因错误 Group attribution error 把个体的特质当作其所属群体的特质,或把个体的行为当做其所属群体的偏好。

月晕效应或晕轮效应 Halo effect 评价他人时,以整体观感评断特定的能力、素质。(参见刻板印象)[68] 认知不对称的错觉 Illusion of asymmetric insight 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懂得更多。[69] 外部机构错觉 Illusion of external agency 由于对外部机构有主观喜好,而认为其资讯是有影响力的、有洞察力的、仁慈的。洞悉的错觉 Illusion of transparency 认为自己很容易被他人看透,或认为自己很容易看透他人。

优于常人效应或优越感偏误或 Better-than-average effect;Superiority bias;Illusory superiority 高估自己的优点、低估自己的缺点。[70] 群内偏见 Ingroup bias 认为对方属于自己团体,便给予较好的待遇。

道德运气 Moral luck 评价他人行为的道德时,根据结果而非根据行为时的情境。

素朴犬儒主义 Naïve cynicism 认为其他人比自己更自我中心。素朴实在论 Naïve realism 相信自己所见所闻即是真相、是客观且不带偏见的,认为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理性人一定会同意自己,不同意的人一定是资讯不足、懒惰、不理性或有偏见。

外团体同质性偏见 Outgroup homogeneity bias 认为自己群体的成员比较多样化,而外部群体的成员是相当单一的。[71] 投射偏误 Projection bias 不自觉地以为他人(或未来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有相似的情感、思想与价值观。[72] 自利偏误 Self-serving bias 将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将失败归因于环境。(参见基本归因错误)[73] 共有资讯偏误 Shared information bias 团队讨论倾向花较多时间与精力讨论所有成员都知道的事(即共有资讯),而花较少时间讨论较少成员知道的事。[74] 系统正当化或制度正当化 System justification 人们倾向于喜好与捍卫现有的社会、经济、政治安排,贬低其他方案,即使这样会犠牲个人或群体利益。(参见安于现状偏误)性格归属偏误 Trait ascription bias 认为自己的个性、行为、绪绪是多变的,而他人是一成不变且容易预测的。(参见外团体同质性偏见)终极归因错误 Ultimate attribution error 把问题归因于整个群体,而非群体中的个体。

差于常人效应 Worse-than-average effect 对于高难度的事,认为自己比一般人差。是优于常人效应的反例。[75]

记忆错误与偏误

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中,记忆偏误是一种认知偏误,导致记忆的强化、弱化(包括能否想起的机会、想起所需的时间,或两者皆有),或者记忆内容的改变。记忆偏误有很多种,如下: 名称 原文 描述

怪异效应 Bizarreness effect 怪异的事比寻常的事更容易记住。支持选择偏误 Choice-supportive bias 回顾自己做过的选择时,倾向认为是明智的(参见支持选择偏误)。

改变偏误 Change bias 参与一件事的改变后,不易回忆过去的情况。[76] 童年失忆症 Childhood amnesia 难以回忆四岁以前的事。保守倾向或退缩偏误 Conservatism;Regressive bias 记忆会倾向中庸不极端,把高价值高或然率的事记成比实际低,把低价值低或然率的事记成比实际高。[22][23] 一致性偏误 Consistency bias 记忆中他人过去的态度与行为会变得像目前的态度与行为。[77] 情境效应 Context effect 某情境中的记忆在其他情境下较不易回想。跨种族效应 Cross-race effect 难以分辨其他种族的人。

潜抑记忆 Cryptomnesia 接触后记得某些影像或语句,却不记得是看来听来的,甚至会误以为是自己原创,造成剽窃的争议。[76] 自我中心偏误 Egocentric bias 回忆中的自己会美化,例如记忆中自己的考试成绩比实际更好。情感衰退偏误 Fading affect bias 负面、不愉快的记忆比正面、愉快的记忆更快淡忘。[78] 虚假记忆或虚谈 False memory;Confabulation 产生虚构的事填补记忆空白,即使没有欺骗意图。例如伪造某人的幼年照片给他看,他往往能说出以前做那些事的过程与回忆,但实际上他根本没做过。常见于记忆障碍的患者。自我生产效应 Self-generation effect 自己生产的资讯记得比较清楚,他人生产的则容易淡忘。

谷歌效应 Google effect 容易从网络上搜寻到的资讯比较容易遗忘。本词源自于著名的网络搜索引擎谷歌。幽默效应 Humor effect 幽默的事比不幽默的事更容易记住,可能的解释是幽默的事有较长的认知处理时间,或造成较多的情绪激发。[来源请求] 真相错觉效应 Illusion of truth effect 人们倾向认为听过的是真的(即使没意识到听过),而不管该陈述实际上是否有效。换言之,人容易相信熟悉的话胜过陌生的。

错觉相关 Illusory correlation 若认为两件事相关,回忆时就会觉得两者同时发生的频率较高。[21][43] 延迟效应 Lag effect 比起短延迟时间的多次重复接触,长延迟时间的少次接触有较好的记忆与学习效果。(亦见间隔效应)[79] 钝化与锐化 Leveling and Sharpening 记忆细节在每次回忆中扭曲的现象,特别重要的事会锐化或得到选取而忆起,事件的细节及详情则会钝化或遗失。时间过得越久或回忆次数越多,这种偏误就越加强。[80] 处理深度效应 Levels-of-processing effect 用不同方式“编码”的资讯,容易记忆的程度也不相同。例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81] 列表清度效应 List-length effect 列表中有越多东西,能记住的比例就越少,但能记住的项目总数会增加。[82] 错误讯息效应 Misinformation effect 记忆会受到事后资讯干扰,而变得不准确。[83] 模态效应 Modality effect 对于来自口语的讯息,最后听到的东西印象会较深刻;对于来自文字的讯息则不明显。心境相合性记忆偏误 Mood-congruent memory bias 与当下心境相合的资讯会比较容易回想。

轮流发言效应 Next-in-line effect 轮流发言时,后发言的人不易记住之前的人说过的话。[84] 部分项目提示效应 Part-list cueing effect;Part-set cueing effect 记忆的东西为一整组时,提示部分项目会使回想后续项目更困难。[85] 峰终法则 Peak-end rule 人们对一件事的体验通常是由最高峰的感觉与结尾的感觉决定,而不是由总体决定。

创伤的持续性 Persistence of traumatic event 经历创伤事件后,往往会不断反复回忆。(参见创伤后压力综合症)图片优势效应 Picture superiority effect 以图片传达概念较以文字传达概念容易学习与回忆。[86][87][88][89][90][91] 正面效应 Positivity effect 老年人回忆中的内容往往会往正面扭曲。初位效应、近时效应、序位效应 Primacy effect;Recency effect;Serial position effect 序列末尾的东西最容易回忆,其次是序列开头的,序列中间的讯息最不易记住。[92] 处理难度效应 Processing difficulty effect 处理难度高的资讯,由于花较多时间阅读与思考,因而较易记位。[93] 怀旧凸隆 Reminiscence bump 回忆人生事件时,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事特别容易想到。[94] 玫瑰色回忆 Rosy retrospection 美化过去的回忆,往往比实际情况更好。自身相关效应 Self-relevance effect 与自身相关的讯息较易回想,与他人相关的较不易。来源混淆 Source confusion 把偶发事件的记忆和其他资讯混淆,造成扭曲的记忆。[95] 间隔效应 Spacing effect 比起无间隔的重复接触,有间隔的重复接触有较好的记忆与学习效果。(亦见延迟效应)[79] 镁光灯效应 Spotlight effect 高估自身言行举止受他人关注的程度。

后缀效应 Suffix effect 在资讯尾端加上不须记忆的项目,会使前面须记忆的项目变得特别不易记住。这是近时效应的一种应用。[96][97] 可暗示性 Suggestibility 回想事情时,如旁人暗示了某些想法,想到的内容会受扭曲。

伸缩效应 Telescoping effect 认为近期的时比实际久远些,久远的事比实际近期些。

考试效应 Testing effect 反复书写比反复阅读更容易记住资讯。[98] 舌尖现象 Tip of the tongue phenomenon 能想起一件事的一部分或相关的东西,却难以想起全部。导致在向他人叙述时,说到一半突然卡住。[76] 逐字效应 Verbatim effect 话语中的大意比完整字句(逐字)更容易记住。[99] 雷斯多夫效应 Von Restorff effect 醒目的事或特别强调的事比其他的事更容易记住。[100] 蔡格尼效应 Zeigarnik effect 比起己完成的事,未完成或中断的事情会记得更清楚。

统计与机率偏误

机率性推论是指根据有关机率的资讯推论事情的可能性,而机率的估算通常来自统计资料,因此两者密不可分。以下列出不熟悉或误用机率造成的错误认知或推理:

名称 原文 描述

基本比率谬误或基本比率忽视 Base rate fallacy;Base rate neglect 只关注针对性的资讯,忽略一般性的资讯(基本比率),导致不恰当的认知。例如因为酒驾较容易肇事,就认为肇事者多半是酒驾,然而由于酒驾者占所有驾驶者的比率甚小,肇事者之中酒驾者的比例不会那么高。[101] 合取谬误 Conjunction fallacy 认为较特殊性的情况比较一般性的情况更可能发生。例如对某人的描述很像女性主义者会做的事时,认为某人是替妇女辩护的律师的可能性比某人是律师的可能性更高。[102] 赌徒谬误 Gambler's fallacy 认为某事多次发生则未来发生的机率会较小,或多次未发生则未来发生的机率会较大。

逆赌徒谬误 Inverse gambler's fallacy 认为机率很小的事发生了,一定是做了很多次。热手谬误 Hot Hand Fallacy 认为某事多次发生则未来发生的机率会较大。一般是在某人近来做某事很成功时,认为他未来做同一件事也会很成功,而忽略其成功可能只是随机与巧合导致。回归谬误 Regression fallacy 非常态的甲事发生以后,用乙措施处理后甲事扭转,便断定乙措施可扭转甲事。然而非常态的事发生后,本来就比较容易发生较接近常态的事。

检察官谬误 Prosecutor's fallacy 泛指多种根据不相关资讯认定被告“无辜的机率”很小的情况。

辩护人谬误 Defendant's fallacy 泛指多种根据不相关资讯认定被告“犯罪的机率”很小的情况。

多重比较谬误 Multiple Comparisons Fallacy 广泛比较二个群体的各种特征,从中找出有明显差异的几个,宣称它就是造成二个群体不同的原因。德州神枪手谬误 Texas sharpshooter fallacy 即“先射箭再画靶”,常指统计研究做出结果后,把其中的集群当做有统计意义,然而实际上此集群更可能是随机产生。

对样本数不敏锐 Insensitivity to sample size 评估统计数据时,未考虑小样本比大样本更容易观察到极端结果。

戏局谬误 Ludic fallacy 过度使用统计与机率预测未来。麦纳马拉谬误 McNamara fallacy 过度相信数据、依赖数据评估事情,忽略难以量化的事。

实验与研究偏误

这是一些科学实验或统计研究容易发生的偏误。名称 原文 描述

选择偏误 Selection bias 取样偏误 Sampling bias 自我选择偏误 Self-selection bias 谱带偏误 Spectrum bias 预筛选偏误 Pre-screening bias 筛选样本时预先排除了某些不应排除的样本。排除偏误 Exclusion bias 研究进行时不当排除某些看似不符预期的样本。选择性观察偏误 Observation selection bias 观察时不可避免受到前置条件的限制而筛选了样本,因而得出不适当的结论。例如问卷调查到的人一定是个性热心、愿意填问卷的人,因而其结果未必能反映不热心、不愿意填问卷的人的想法。观察者期望效应 Observer-expectancy effect 由于研究者期待某种结果,因而下意识中不适当地操作实验或诠释资料(参见受试者期望效应)。

受试者期望效应 Subject-expectancy effect 由于受试者期待某种结果,因而下意识地扭曲了回报内容。常见的例子是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或伪药效应 Placebo effect 给予无效的药物或治疗,病人却相信或觉得情况改善。反安慰剂效应或反伪药效应 Nocebo effect 给予有效的药物或治疗,病人却相信或觉得情况恶化。

实验者偏误或期望偏误 Experimenter's bias;Expectation bias 实验者倾向相信、认可、发布符合他们期望的结果,而不信、贬低、弃置不符合的。[103] 循环分析 Circular analysis 遗漏变量偏误 Omitted-variable bias 经费偏误 Funding bias 选择研究方法或诠释研究结果时,倾向迎合经费提供者的立场。

通报偏误 Reporting bias 社会期许偏误 Social desirability bias 说明自己的看法时,倾向于多报符合社会期许的意愿或实情,而少报不符合的。例如询及是否有不良嗜好、性伴侣数量时,会有意或无意地隐瞒或淡化实情。[104] 资料探勘偏误 Data-snooping bias 前导时间偏误 Lead-time bias 时距偏误 Length-time bias 过度诊断偏误 Overdiagnosis bias 成因理论[编辑] 以下列出解释认知偏误成因的常见理论:

有限理性在资讯有限下做出决策而造成偏误,并以可能的错误为代价 属性替代估计哪些比较容易从计忆中取得,例如生动的、不寻常的、或激起情绪的例子[42] 代表性捷思根据情绪反应决策,而非计算风险与效益[106] 情感的一些其他理论,如: 情绪二因论 体细胞标记假说 内省错觉

统计的误解与误用;数学盲。

2012年一篇《心理学公报》文章表明,至少有八种看似无关的偏误可由同一种信息论的产生机制产生,此机制假设从人类记忆储存与提取资讯时,杂乱的资讯处理过程导致了偏误

第四篇:偏误分析试题

★ 外国学生常说“我明天见面他。”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我明天跟他见面。(1分)

(2)偏误原因: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之后不能加宾语。所以采用介词“跟+名词”的结构将其作为状语。主要受到母语负迁移。“见面”对应的英语翻译为“meet”,而“meet”是一个及物动词,所以容易让学生产生偏误。(2分)

(4)教学策略:说明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的同时,增加“跟/与……见面”的结构,并通过大量例句进行操练。(2分)

★ 外国学生常说“他回来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

a.他回到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b.他回学校来的时候,我在写作业。(1分)

(2)偏误原因: “学校”与“来”的位置不对,不了解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2分)(3)教学对策:教师在说明趋向补语与处所宾语搭配时,处所宾语要放在趋向补语“来/去”前。例如,“上山来,下山去,进教室来,回日本去,过这边来”等。也可以不用趋向补语,用结果补语表达,如“回到学校,上到山上,进到教室里”等。(2分)

★ 外国学生常说“请等等我一下”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a.“请等我一下” b.“请等等我”(1分)

(2)偏误原因:“等等”是动词重叠形式,动词重叠以后已经能够表示“时间短或次数少”,因此不能再和动量词“一下”以及时量词如“一会儿”等组合。

这种偏误主要来源于目的语知识的泛化,学习者将动词后面可以跟动量或时量补语的规则不恰当地泛化了。(2分)

(3)教学对策:教师在讲授动词重叠形式时可采用对比法,将动词非重叠形式后面加动量或时量补语的情况与重叠形式对应起来,进行一下对比。这样学习者很容易领悟到两者在使用中存在的差别。(2分)

★ 外国学生常说“汉斯每天下午都喜欢运运动”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汉斯每天下午都喜欢运动运动。(1分)(2)偏误原因:是由汉语动词重叠知识泛化造成的偏误。汉语动词重叠有单音节双音节之分.单音节动词重叠为AA式,如笑笑、说说等;双音节动词重叠为ABAB式,如“考虑考虑”、“研究研究”。外国学生把这个结构不适当的泛化就说成了“运运动”。(2分)

(3)教学对策:教学中采用比较法、归纳法,重点讲解单音节AA式和双音节ABAB动词重叠形式的不同,以避免学生混淆使用。(2分)

★ 外国学生常说“她是漂亮。”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答:

(1)正确表达:她很漂亮。(1分)

(2)偏误原因:汉语中形容词可以直接做谓语,而且形容词往往不单独做谓语,经常在之前加程度副词,比如:很、比较、非常等。如果没有强调程度高,此时的“很”,是成句的需要,要轻读。这是母语的负迁移造成的:“she is beautiful.”(2分)

(3)教学对策:教形容词时,强化“很+形容词”的结构,进行反复操练(2分)

★ 外国学生常说“发音和听力很有意思和比较容易”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发音和听力很有意思,也比较容易。(1分)(2)偏误原因:受母语迁移的影响,在英语中“and”可以连接句子,因此学生在说有连词的句子时受了母语的影响,加了“和”。汉语中,“和”一般常用于连接体词性的名词、代词及其短语,在连接充当谓语的动词和形容词方面是很受限制。(2分)

(3)教学对策:教师在教“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个词连接名词、代词,在连接充当谓语形容词和动词方面是很受限制的,通过对比分析强调目的语和学生母语的一些词在用法上的差别。(2分)

★ 外国学生常说“我想我要再回来北京”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答:(1)正确表达:我想我要再回北京来。(1分)

(2)偏误原因:趋向补语“来、去”的后面不能接处所宾语,如果有处所宾语,应该用在动词之后,“来、去”之前。然而在很多语言中,比如英语中,没有“来、去”的趋向意义,因此,留学生无法理解作为一个独立单位的“来、去”的特殊用法,于是将它与前面的动词组合起来,作为一个单位来使用,于是出现了偏误,这是由于学习者的学习策略造成的偏误。(2分)

(3)教学对策:在趋向补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并强化学习者的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使学习者理解“来、去”所表示的趋向意义,掌握趋向补语“来、去”与宾语之间的位置变化。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归纳法、对比法,并通过练习来强化这一认识。(2分)

★ 外国学生常说“一看见他,就我高兴极了”这样的句子。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

答:(1)正确表达:一看见他,我就高兴极了。(1分)

(2)偏误原因:副词“就”的位置不对,不清楚副词与主语的位置关系。(2分)

(3)教学对策:说明在汉语中副词的意义一般都比较多,副词的教学重点在于其与主语的位置关系,即副词多在主语后边。例如,“明天要是下雨,她们就不去公园。”“这个电影不错,他又看了一遍。”(2分)

第五篇:常见成语偏误举例

常见成语偏误举例

以下是报纸新闻中经常出错的成语,同学们高考的时候要注意,不畏浮云遮望眼,独爱现代汉语小词典:

1.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了新的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不孚众望,不使群众信服。意思反了。改为“深孚众望”或“不负众望”。)

2.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不能形容商品。)

3.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不可用于老友见面。)

4.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要说成“对„„漠不关心”。)

5.近一段时间来,巴以暴力流血冲突持续加剧,巴以和平面临空前绝后的威胁。(“巴以和平面临的威胁”是空前的,但今后可能更严重,不会“绝后”。)

6.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素昧平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不用于知识。)

7.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既然已经不会走路了,怎么走出自己的路来?)

8.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

9.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占便宜当然不是应该做的事。)10.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果不其然,果然如此。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用在这里使前后意思矛盾。)

11.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不能用于对待别人。)

12.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使人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是用于批评说话人的。如“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使人看了~。”这段文字说明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不是说他说话内容混乱。)

13.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应该为“不可理喻”。)

14.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用在这里与文意完全不符。)

15.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200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巨大的呆帐坏帐来说,实在是螳臂当车。(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多指逆潮流而动。用在这里与文意完全不符。)

16.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像冰一样完全消除。用在这里与文意完全不符。)

17.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这里写的不是心理状态。)18.十年来,他的病一直不见好转,他怎能不忧心忡忡且耿耿于怀呢?(忧心忡忡,形容忧愁很深,用得对。耿耿于怀,习惯用于不能忘怀与别人的芥蒂。这里用错了。)

19.老王虽说已经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不能用于退休的老人。)

20.他在国内影视界和社会上知名度都极高,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炙手可热,比喻人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不指知名度。)

21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不用于价格高低的比较。)

22.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康熙王朝》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形容个性鲜明。而且,“配角”是人,活人,怎么能说“活人像活的一样”呢?)

23.尽管世界杯小组出线的前景微乎其微,“米家军”的全体将士仍然准备再做最后一搏。(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这里与“前景”搭配不当,因为前景无所谓大小多少。宜将“前景”改为“希望”。)

24.明星出书无可厚非,但有的书错别字连篇累牍,简直让人不堪卒读。(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明星有出书的权利,不是缺点。应改为“无可非议”。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不能形容错别字多。)

25美国政府准许石油公司在阿拉期加天然公园里钻井的决定,引起了国际环保组织怨声载道。(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这里太夸张不满情绪的范围和程度。)

26.那天,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了。(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不形容两个人方向相反。)27.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这里用反了。)

28.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褒义。这里用于贬义。)

29.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名,占有。这里宜改为“一文不值”。)

30.这所学校向家长发了一封关于收取学费的公开信,既言”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可实际收费额却步步攀升。首鼠两端,堪称奇文。(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左右动摇不定。这里用于表示言行不一,错。)

31.入世五年后,食品、纺织、服装、建筑、金融及其他服务业就业机会将平均增加30%;届时,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外语人才、复合型人才将炙手可热。(炙手可热,炙手可热,比喻人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这里用来形容“吃香的人才”,错。)

32.声名不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用得好。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不能表示“心里安稳”。)

33.写事件,不写其来龙去脉,只取其涉笔成趣的地方加以渲染,片言只语,含蓄浓缩。(涉笔成趣,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常用来表示创作者水平高。这里“涉笔成趣的地方”指的不是创作人,而是故事情节。片言只语,零零碎碎的话。强调零碎,不表示浓缩。)34.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不合语境。)

35.在眼前出现一位纳西族老太太,那张脸上已有不少皱纹,一身纳西族的装束却装戴得一尘不染。(装戴得一尘不染,搭配不当。)

36.他以疯狂的热情投身于政界,很快地成为本土上的头面人物,一举实现了衣锦还乡的世代农民梦。(衣锦还乡,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此人是“本土上的头面人物”,无须回乡。)

37.石景山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招收了126名新生,但这对8万多名打工子弟来说,实在是不足挂齿。(不足挂齿,表示不值得一提,含轻视或自谦之意。这里是感叹数量太少,应换为“杯水车薪”。)

38.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看似正确,但习惯上“水落石出”从积极的角度比喻真相终于大白,不表示消极的担忧。)

39.在这次打击赌博的行动中,该市几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一举端掉了十几个窝点,缴获了一大批赌具赌资。(倾巢出动,贬义,不能用于公安干警。)

40.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得不佩服蔡振华。(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

41.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官样文章,讽刺那些空话套话连篇的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贬义。)

42.字义丰富是汉字的一大特点,掌握了常用字的字义有利于理解词语,汉语中很多词可以望文生义,望文知义。(望文生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贬义。用在这里不合语境。)43.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官僚作风。(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揪着他的耳朵叮嘱。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褒义。不能用来形容官僚作风。)

44.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班上同学有成绩好坏之分,无好人坏人之别。)

45.汉室西迁长安,一把火,河洛一片焦土,寸草不生,赤地千里,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赤地千里,形容旱灾或虫灾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不能形容火灾后果。万劫不复,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指永远不能恢复。用在这里夸张过度。)

46.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怎样,还不得而知,我们将刮目相看。(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完全不合语境。)

47.实现“人机对话”已是唾手可得,——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千家万户。(唾手可得,比喻极容易得到。实现“人机对话”不是可以“得到”的东西,而是希望“达到”的目标。)

48.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贬义。不能表示紧跟潮流。)

49.田先生生气了,涨红了脸说道:“你们说的都是杯弓蛇影,纯属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杯弓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不表示无中生有。)

50.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作者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褒义。不能表示缺乏谋略。)51.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如履薄冰,比喻行事特别谨慎,存有戒心。只能用于主观心理,不能表示客观存在的危险状态。)

52.即使得了冠军,也不能对同伴侧目而视,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侧目而视,又恨又怕地看着。不能形容骄傲自满。)

53.人代会下午3时开幕,不到2时,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记者严阵以待,准备对付谁呢?)

54.他愤愤地大谈社会如何腐败,暗地里却收受贿赂,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有两样。(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不比喻言行不一。)

55.事物的发展自有它本身的规律,人们只能顺水推舟,而不可强求,更不能要它按自己的意志来确定走向。(顺水推舟,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常讽刺不坚持原则。不能表示按规律办事。)

56.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意思用对了,但“求全责备”不能带宾语,要说成“对„„求全责备”。)

57.令人忧虑的是,有的出版社出了不好的作品还不置可否,听不进群众的批评。(不置可否,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后文有“听不进群众的批评”,说明态度明确。前后矛盾。)

58.有句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细想起来,这也有点子虚乌有。猪八戒长的丑陋,但敢照镜子,有什么可指责的呢?(子虚乌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汉·司马相如著《子虚赋》,假托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人问答。用在这里,看不出要表达什么意思。)59.他是我大伯的老邻居,大伯有几个孩子,谁几岁,谁的性格怎样,他都洞若观火。(洞若观火,形容有敏锐的观察力,非常清楚地看出事物的本质,好象看火一样。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60.他平时学习粗心,总是目无全牛,以致一些很简单的题目也常常出错。(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这里误解为“观察不细致”。)

61.《文史资料存史选编》中的不少资料是属于空前绝后的,被尘封了几十年,如果不是这次清库工作,极有可能被湮没。(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这些资料既然被尘封了几十年,怎么会从前没有过?)

62.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芸芸众生,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平凡普通的人。既然已有平凡普通之意,前面就不要用“平凡普通”了。)

63.呵呵,既然你这样说,那我就不客气了,我不吝赐教吧,谈点自己的看法,跟你商榷。(不吝赐教,客气话,希望对方指教。不能用于自己。)

64.你看他,身穿运动服,却系着领带,脚上的黄胶鞋还沾满了黑泥,真是个下里巴人。(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对,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表示“俗人”、“下等人”。)

65.以文为是诗,自昌黎始,至东坡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大放厥词,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即使从原义角度,东坡也不以议论见长。)

66.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完成。这里误解为不加标点。)67.湖南湘潭市有人利用封建迷信行骗坑人,有关方面守株待兔,一举将行骗的人抓获。(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与语境完全不符。)

68.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王大妈提起这事,就气愤不已。(不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表示东西下落不明,用“不翼而飞”。)

69.上了高中,英语课上老师只说英语,这让英语基础差的同学简直不知所云。(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使人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是用于批评说话人的。用在这里不合适。)

70.近期来,有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与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做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拉大旗做虎皮,比喻打着某种旗号以张声势,来吓唬人,蒙骗人。商家此举纯为欺骗,不是吓唬。)

71.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了。(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褒义。)

72.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有口皆碑,比喻高尚行为人人称赞。机关作风的变化用“有口皆碑”,属大词小用。)

73.一个烟头引起了一场大火,这座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大楼被烧毁当然不可以赞美。)

74.我班班长李玲同学,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乐于助人,她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擢发难数,形容罪行如拔下来的头发,多得数不清。与“罄竹难书”近义。)

75.在严打斗争中,公安干警发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地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贬义。)

76.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不形容变化莫测。)

77.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只能形容人的态度,不能形容事情的性质;只表示痛恨,不表示痛心。)

78.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这种由假说发展成定律、原理的情况,真是俯拾皆是。(俯拾皆是,也作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此处没有“易得”之意。)

79.我国已经加入WTO,广大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对有关规则做到胸有成竹。(胸有成竹,指做事很有把握。不表示对情况很了解。改为“了然于胸”。)

80.不少语文老师上课就是以一连串的问与答贯串课堂教学始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是目无全牛了。(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把”目无全牛”理解为“不能整体把握”。错。)

下载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偏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偏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得”字偏误分析摘要

    “得”字偏误分析 罗丽雅 云南师范大学 国际汉语教育学院 摘要 本文将“得”字补语分为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以北语语言资料库的“留学生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语料为研究对象,根......

    关于偏误分析的材料收集[合集5篇]

    关于偏误分析的材料收集 汉语082 杨锐 082447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语法教学是对目的语的词组、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

    量词“个”的偏误分析

    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摘 要]: 量词是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出现偏误最多的词类,在一定阶段内,学生尤其容易出现量词“个”的泛化,而且量词“个......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语法教学是对目的语的词组、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不掌握目的语遣词造句的......

    近年来对外汉语声调偏误分析研究述评

    近年来对外汉语声调偏误分析研究述评 摘要:近年来,对外汉语语音偏误分析的研究成果日趋丰富。汉语的声调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难点之一,也是众多研究者们的兴趣之所在。本......

    泰国小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泰国小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以泰国Daruna学校为例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泰两国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也随着泰国汉语教育事业的逐渐繁荣,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一些问题......

    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

    最近在帮泰国的汉语老师上一年级学生的汉语正音课,有一些教学体会想谈谈! 四色菊皇家大学08年度汉语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人数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有六个学生,而且由于四色菊和老挝比......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摘要】: 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使用汉语时因语言能力的不足而出现的语病,它是系统的,有规律的,当事人一般不能改正,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而它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