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企争议如何沟通与如何解决

时间:2019-05-14 21:4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税企争议如何沟通与如何解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税企争议如何沟通与如何解决》。

第一篇:税企争议如何沟通与如何解决

税企争议如何沟通与如何解决

美国著名政治家弗兰克林有一句名言: “人的一生有两件事是不可避免的,一是死亡,一是纳税。”

税企关系处理: 税企共赢,和谐关系,公共契约,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当前税企争议的的主要表现:

1,有些税收政策不明确,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对政策的理解不一致而产生争议。

如:非上市公司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

2,企业一些经济活动,没有产生可以用来纳税的收益,但可能会被征收税款,纳税人心理产生严重不平衡,从而引发争议。

如:关联方资金往来按应收利息征收营业税问题。

3、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设施不能满足纳税人的办税要求,服务质量与纳税人的服务期望有差距,造成争议问题。

如:河南省驻马店驿城区国税局大厅办税员剪刀刺人案问题。

4、税务机关或代征人员的执法方式方法不当,导致税务争议。如:浙江湖州织里镇机头税抗税事件。

5,纳税人主观少交税的愿望与依法征税的冲突。

如:毛阿敏不服嘉兴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分局拟作的处罚决定听证案

一、当前税企关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税企关系取决于税收任务的完成情况。

其次,税企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正在潜滋暗长。

再次,纳税人维权意识增强,对税收公平、纳税服务的期待更加强烈。

最后,税务公务员队伍的职业素质与纳税人的新要求新期待有不小差距。

二、税务机关构建和谐税企关系应做出的努力方向 一是要强化税收征管,增强企业责任感。

二是要改进执法工作,提高整体执法水平。

三是要改进公共关系,营造和谐税企关系。

三、企业构建和谐税企关系的思路及方法 一是完善内部管控,努力做到依法纳税。

二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进一步争取宽松的税收政策和环境。

三是加强沟通与协作,争取税务人员理解和支持。

四是强化维权意识。

密切税企关系决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从一点一滴中做起,从一事一人上做起。

“万事合于理,以法为后盾”,只要企业坚持依法纳税、合理筹划、积极诉求、和谐发展,就会不断将税企关系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四、税企争议沟通与解决的基本认识和应有的态度

很多财务人员认为,如何与税务人员打交道,是职业生涯中最头痛的一件事情。

做到有礼有节,不卑不亢。

办税员、财务主管,不要遇到问题就上交。边际效益递减。

某企业急需要增大增值税票的额度,因为开票需要紧急,需要一天办成。财务人员准备好所需材料直接去找主管税务局长,诚恳的说明情况,局长当即亲自协调,一路绿灯,问题当天顺利解决。

此财务人员并不认识局长,也没有请客吃饭送礼,仅只是做了正确的最大程度的沟通和协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税务局其实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不通情理。当然,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技巧和方法的。

1、熟悉国家有关的各项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条款。.[1],网上查; [2],税法书,[3],参加注会考试

[4],电话问、上门谈。

2、熟悉税务机关的办事流程——省得到办事的时候跑冤枉路。

打电话请教不如当面请教,挑一个好的时间去面谈,如果实在没时间去,打电话时选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最好,周二-周四效果比周一和周五好,因为周一上午机关一般开会比较多(尤其是节假日后第一天上班),周五下午一般也找不到(你懂的)。去之前可以先打电话确认一下是否有空,将心比心。

3、相互尊重,在尊重税务人员的同时,也是给你自己一份尊严,在办事的时候尽量说话和气,态度诚恳;

按时提交申报表和要求的其他资料,配合好他们的工作才是搞好双方关系的基石。

4、以探讨业务的态度就公司的涉税事件据理力争,但是,假如税务人员决定不了或者理解有误的话,给时间让他们请示上级或者去学习,最好不咄咄逼人。

例:某企业票据第二年取得以2011年34号公告。

5、一般不建议没事就跳过基层去找上级领导。

6、与税务人员保持沟通,增进了解,能端正态度,树立信心。

中国的财务人员除了记账核算主要任务就是和税务打交道。与税务局打交道的过程就是个斗智斗勇的过程,要有充沛的体力、超强的忍耐力、无敌的心理承受力和足够的沟通协调能力。

首先要学透税法,只有自己都懂了,才知道怎样合理地维护企业权益。

其次就是学会如何和税务人员沟通,很多时候是做财务的太认真,习惯了处处较真,应学会柔和处理税企争议。

最后就是应该让老板理解财务和税务工作,让老板懂得,保持正常的税负率是控制财务风险的正道;不缴糊涂税,是企业财税工作的目标。

五、税企争议沟通与解决的治本之策:

(一)完善税收立法,增强税收政策的可操作性。

(二)提升税收执法质量,做到公正执法,和谐执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化解税务争议的基石。

(三)提高纳税服务质量是解决税企业争议的重要渠道。

(四)加强税法宣传工作,特别要做好政策解读,引导纳税人诚信纳税,是解决税企争议的重要措施。

(五)提高税务人员综合素质,是解决税企争议的保障。

(六)健全征纳协调沟通机制,拓展沟通渠道,使纳税人可以与税务部门平等交流,对化解征纳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七)健全税务争议解决机制,使纳税人既可选择适当途径,又可使权利得以实现和保障,是税企争议得以圆满解决的制度保证。

第二篇:搭建税企沟通平台.

搭建税企沟通平台,打造地税服务品牌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地税局经过1年多的研发,于今年投入使用了税企通网络沟通服务平台应用系统,此举标志着萧山地税纳税服务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据了解,萧山地税的税企通平台有以下几大功能:一是互动交流。实现远程协助功能和群共享的功能。通过在线值班、信息监控等功能,方便税务管理人员于纳税人的互动交流,提高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工作效率。二是税务管理,应用系统根据设置定时任务,自动生成相关工作事项,并提示给相关税务管理人员。税务管理人员登陆应用系统,可以看到自己每天所需办理的事项,工作事项完成后进行相关销号登记。每个月待办事项的完成情况,应用系统会按分居、分片区统计业务工作完成情况及考核得分。三是提醒消息。纳税人可以根据需要,在应用系统上订阅相应的消息服务,通过手机短信获取税务部门的信息服务。同时,对一些逾期额纳税申报、未按规定期限入库税款或缴销发票等违法行为,税务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系统的设定,定时、强制性地向上述特定企业(群)发手机短信或在电脑桌面上产生通知进行相关催报催缴。四是数据采集。应用系统可以自定义采集表格,设定需要的采集的企业(群),设定纳税人的报税日期,定时向纳税人采集相关数据信息,并对采集结果进行统计查询。五是信息查询。纳税人可以通过应用系统客户端,查询纳税人自己的相关涉税信息。税务管理人员可以查询一些日常税收征收中常用的清册,如未扣款的双定向清册、申报未扣款(未开票)清册等,铜火锅涉税数据查询,使征税双方及时掌握各类涉税信息。六是其他功能。企业端有税务软件集成、视频培训等功能、税务端有统计查询报表、互动交流用户管理功能。

税企通应用平台经过半年多的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实现了征纳双赢。一方面,税务机关通过该应用系统平台及时将税收法规政策告知纳税人,提醒纳税人按期纳税或进行催报催缴,将税务管理人员从日常繁琐的逐户通知方式中解脱出来,促进了纳税服务质量和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为纳税人提供了一个快捷、实用、有效的网络沟通平台,能够及时了解相关涉税信息,实时开展税收咨询,享受一对一得纳税服务,实现增收双方零距离接触,大大减少了纳税人往返税务部门的次数,节约了办税成本,实现了征纳双赢。二是提高了税收征管工作效率。目前,注册企业用户已达23194家,基本上涵盖了萧山区正常经营企业纳税人,建立群组64个,共有12135个即时消息用户,7555家企业纳税人加入群组,手机短信订阅用户21487个。规模效应已经显现,业务功能逐步充实,应用得到全面加强,《重点税企业地税税收收入预测表》、《社会保险费结算表》等各类报表及数据信息实现了无纸化的有效采集,已累计向企业纳税人发布各类采集报表31027份,上报率达到98%。累计发送提醒消息42685条,发送手机短消息3291条,有效地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和税收征管工作效率,成为税务管理人员的得力助手。三是提升了沟通服务质量。随着该应用系统平台的推广,服务措施的不断跟进,该局设置了7条专人专线(值班专线)加以日常维护,全天候负责回答纳税人提出的各类涉税问题。在线视频教程,供纳税人在线辅导学习。截至8月底,纳税管理人员登陆该应用系统平台42430次,在线服务时间总计71300小时;企业纳税人断人员累计登录345389次,在线时间总计达到112356次。随着交流频次增加,征纳双方在线沟通效率不断提高,日常纳税服务质量大为改善。

第三篇:土地增值税税企争议的20个问题

2013年年底中央电视台连续三次报道开发商拖欠巨额土地增值税,言辞中夹杂着对国家税务总局征管不力的指责。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人们对土地增值税的大讨论。在媒体的监督下,国家税务总局于2014年加大了各地土地增值税的征管力度。但由于土地增值税立法的先天不足,实务中,土地增值税的清算争议最大、矛盾最为突出。笔者作为实务工作者,将土地增值税清算中税企争议的焦点问题整理如下,以供大家参详。

一、清算单位的确定

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周期长、销售房屋频繁,每次转让房屋均进行土地增值税纳税申报不具有可操作性,所以,财政部制定的《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开创了预征—清算制度,即“纳税人在项目全部竣工前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由于涉及成本确定或其他原因,而无法据以计算土地增值税的,可以预征土地增值税,待项目全部竣工、办理结算后再进行清算,多退少补。”由此可见,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应该针对的是房地产开发项目。国税发【2006】187号[①]

规定:“土地增值税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单位进行清算,对于分期开发的项目,以分期项目为单位清算。”何为“分期开发的项目”,由于国家税务总局从未发文明确,实务中引发了众多争议。在各省的土地增值税清算中,有的地方以“工程规划许可证”作为分期的标准,例如辽宁[②]、安徽[③]、宁波[④]、重庆[⑤]、厦门[⑥]、湖北[⑦]、海南[⑧];有的以“销售许可证”作为分期的标准,例如深圳[⑨];有的以税务局审核后的企业会计核算对象作为分期的标准,例如大连[⑩];还有的并未发文明确。清算单位的不确定使得纳税人无所适从。

二、清算条件中“完成销售”和“已转让”的界定

国税发【2009】091号[11]第九条规定:“纳税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进行土地增值税的清算。……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部竣工、完成销售的;……” 该文件第十条规定:“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主管税务机关可要求纳税人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

(一)已竣工验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已转让的房地产建筑面积占整个项目可售建筑面积的比例在85%以上,或该比例虽未超过85%,但剩余的可售建筑面积已经出租或自用的;……”何为“完成销售”和“已转让”?国家税务总局的文件并没有明确规定。如,某开发商开发楼盘中1号楼全部签订预售合同,但尚未交房,其是否属于“完成销售”或“已转让”?再如,已经签订预售合同且已经交房,但尚未办理产权证是否属于“完成销售”或“已转让”?概念的不明晰,是税企就企业是否已达到清算条件而发生争议的重要原因。

三、成本对象的分类

国税发【2009】091号规定:“清算审核时,应审核房地产开发项目是否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备案的项目为单位进行清算;对于分期开发的项目,是否以分期项目为单位清算;对不同类型房地产是否分别计算增值额、增值率,缴纳土地增值税。”根据上述规定,同一清算单位存在不同类型的房地产时,应分别计算增值额。实务中,同一清算单位内划分成几种成本对象,对土地增值税的计算影响巨大。例如某楼盘清算单位内有普通标准住宅,其增值额是-2亿元;豪华别墅,其增值额是+1亿元;商铺,其增值额是+1亿元。如果将该清算单位内的开发产品划分为三种成本对象,则其土地增值税计算时的增值额为+2亿元;如果将该清算单位内的开发产品划分为普通标准住宅和非普通标准住宅两个成本对象,则其土地增值税计算时的增值额为+2亿元;如果将该清算单位内的开发产品划分为住宅和非住宅两个成本对象,则其土地增值税计算时的增值额为+1亿元。对该问题国家税务总局没有明确的规定,各个省份的划分种类缺乏统一性。有的地方分为两类,如辽宁[12]、宁夏[13]、浙江[14]、西安[15]、安徽[16]、江西[17]等,有的地方则划分为三类,例如江苏[18]、重庆[19]、河南[20]、广西[21]、福建[22]、湖北[23]等,而宁波[24]则划分为四类。

四、普通标准住宅是否可以与非普通标准住宅合并计算?

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普通标准住宅的增值率未超过20%,可享受免税待遇。在实务中,由于某些地产项目中普通标准住宅是负增值,而非普通标准住宅是正增值,此时企业会提出放弃普通标准住宅的免税待遇,要求将两者合并计算增值额。现天津[25]和安徽[26]出台文件允许合并,而大多数省份不允许合并计算。不同房产类型是否应当强制分开清算? 这是实务中税企争议另一个焦点。

五、普通标准住宅的认定条件

国办发〔2005〕26号[27]将享受税收优惠的普通住宅的条件界定为:建筑容积率在1.0以上、单套建筑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下、实际成交价格低于同级别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价格1.2倍以下,并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单套建筑面积和价格标准适当浮动,但向上浮动的比例不得超过上述标准的20%。在各省出台的普通标准住宅的认定条件上,存在争议较大的是面积标准和价格标准。

1、面积标准

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的单套建筑面积标准有120平方米、140平方米和144平方米。但单套建筑面积是以单栋楼为单位计算的每套平均面积还是每套房屋建筑面积为单位。例如河北省曾出台文件[28],以单栋楼为单位,平均单套建筑面积在140平方米(含140平方米)以下,而北京[29]则是以每套房屋建筑面积计算。

2、价格标准

在各省规定的普通住宅条件中均有价格标准,但是由于很多城市的房产局没有公布同级别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价格,导致在土地增值税清算过程中价格标准条件常形同虚设,甚至引发税企争议。例如合肥市房产局曾在2005年公布合肥市望江街地段普通住房可享受税收政策优惠的价格标准3400元,该市某开发商2007年销售该地段房屋,销售均价约4000元。税务局以2005年标准认定该开发产品不属于普通标准住宅,不应享受免税待遇,但企业提出由于合肥市房产局在2007年并未公布价格标准,所以应适用企业从网上自行收集整理的价格标准。该税企税款争议金额达2000万元之多。

六、公寓是否属于普通标准住宅?

在我国,公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普通公寓、商务公寓、酒店式公寓。普通公寓的用地性质为住宅用地,使用权为70年,对该类公寓争议较少,一般认定为住宅,如符合普通标准住宅的认定条件,可以享受优惠待遇。实务中争议较大的是商务公寓和酒店式公寓。这两种公寓既可以用于办公又可以用于居住,在划分成本对象类型时,应认定为住宅还是非住宅呢?有的税务局依据商务公寓或酒店式公寓的用地性质进行区分,如果建在使用权为40年的商业用地上则认定为非住宅。但有的商务公寓或酒店式公寓的用地性质属于商住混合用地,使用权为50年,且产权类型登记为公寓。

七、财政返还款的处理

各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常对区域内拿地的开发商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即在开发商依法纳税后将地方留成部分按比例给予财政返还。另外,实务中也常常出现开发商拿地前政府已经承诺土地最低价格,在招拍挂拿地时超出政府承诺最低价格部分会以财政返还方式将开发商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给予返还。对这些财政返还如何进行税务处理呢?土地增值税清算时,由于土地成本和开发成本不仅可以据实扣除,而且还可以加计20%扣除,所以房地产开发企业更希望政府的财政返还可以作为收入处理,不用冲减成本。但税务局却要求企业冲减成本,而不是作为收入。由此引发税企争议。

八、甲供材问题

甲供材就是甲供材料,所谓“甲供材料”建筑工程,是指由基本建设单位提供原材料,施工单位仅提供建筑劳务的工程。这是土地增值税清算时税企争议的频发地带。例如甲开发商采购甲供材60万元,工程承包给乙建筑公司,工程款40万元。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乙建筑公司虽然只收到40万元工程款,却需要将60万元甲供材计入营业额缴纳营业税。在实务中,可能会出现两种偷税现象:第一种,乙建筑公司只就40万元计算缴纳营业税,为甲公司开具40万元的建安发票,甲公司凭60万元材料的增值税发票和40万元的建安营业税发票入开发成本科目。该种情况下乙公司少交了营业税;第二种,乙公司就100万元全额缴纳营业税,为甲公司开具100万元建安发票。此时甲公司已经有100万元的建安发票,可能会在采购材料时不索要60万元材料的增值税发票,导致材料供应商少交增值税。由于以票控税的征管模式在甲供材领域出现了征管盲区,所以在实务中经常出现基层税务局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对甲供材缴纳营业税后,必须取得建安发票才能在土地增值税清算中扣除,由此引发税企争议。

九、红线外支出

“红线外支出”是指在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建设用地边界外,即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规划外承建设施发生支出。房企发生红线外支出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红线外为政府建设公共设施或其他工程是招拍挂拿地时的附带条件,该种情况下,红线外支出相当于土地成本的一部分;另一种是开发商为了提升红线内楼盘的品质,在红线外自行建造建筑物或基础设施。实务中各地对“红线外支出”的处理五花八门,例如江苏[30]规定:“项目规划范围之外的,其开发成本、费用一律不予扣除。”;而湖北[31]的文件则区分红线外支出是否与项目存在直接关联,如果存在计入成本;如果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存在直接联系,如为了开发商提升环境品质,则不得计入本项目扣除金额。

十、人防车位面积是可售面积还是不可售面积?

由于人防车位的法律权属尚存争议,所以在土地增值税清算时,人防车位的扣除成为税企最富争议的问题之一。土地增值税清算实务中对人防车位的争议主要存在于人防车位的面积是作为可售面积还是不可售面积。有的地方,例如北京[32]、江苏[33]、青岛[34]、湖南[35]等,要求企业提供证据证明人防车位是否属于移交全体业主或者移交人防部门,如果未移交,则作为可售面积,如果移交则作为公共配套,计入不可售面积。有的地方则允许企业将人防车位直接处理为不可售面积。

十一、变相销售地下车位是否应确认土地增值税清算收入?

无产权车位包括两种:一种是人防车位,一种是非人防无产权车位。实务中开发商对无产权车位可能采取变相销售的方式,例如有的开发商与业主签订一次性车位转让使用权合同,或者是与业主签订车位租赁合同,租期为二十年,二十年之后的使用权赠送等方式变相销售车位。对该种变相销售的地下车位取得的收入是否作为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收入?由于中央没有明确的规定,实务中态度分成截然不同的两种,一种是实质重于形式,将无产权地下车位的变相销售收入确认为土地增值税清算收入,同时允许成本扣除,例如河南[36]、湖北[37]、青岛[38]、天津[39]、浙江[40]、湖南[41];一种是形式重于实质,将无产权地下车位的变相销售收入不确认为土地增值税清算收入,同时不允许成本扣除,例如辽宁[42]、新疆[43]、北京[44]、西安[45]等。与无产权车位类似的问题还有销售小产权房是否征收土地增值税。

十二、成本分摊方法的选择

国税发【2006】187号[46]规定:“属于多个房地产项目共同的成本费用,应按清算项目可售建筑面积占多个项目可售总建筑面积的比例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计算确定清算项目的扣除金额。”国税发【2009】91号规定:“纳税人分期开发项目或者同时开发多个项目的,或者同一项目中建造不同类型房地产的,应按照受益对象,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分摊共同的成本费用。”上述规定对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公共成本的分摊方法给予了选择的空间,只要是合理的方法企业都可以采用。成本分摊方法有占地面积法、建筑面积法、层高系数法、预算成本法等。但在实务中,基层税务局为了防止企业通过自由选择分摊方法操纵避税空间,常对企业成本分摊方法的选择给予限制。如某开发商采用占地面积法分摊土地成本,但税务局只允许用建筑面积法分摊,税企争议金额有5000万元。现对成本分摊方法给予限制的地方有天津[47]、宁波[48]、青岛[49]、江苏[50]、海南[51]、浙江[52]、大连[53]等。有的地方规定同一清算单位内成本分摊只能采用建筑面积法,例如大连、浙江、海南,有的地方允许建安成本采取层高系数法分摊,例如福州[54]、湖南[55]。各地规定不一而足、五花八门。

十三、清算后又发生成本是否允许二次清算?

企业达到清算条件并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后,继续支付并取得合法、有效凭证的支出,此时是否允许企业申请对曾经清算过的项目进行重新清算呢?现北京[56]、湖北[57]、广西[58]、大连[59]、青岛[60]允许二次清算,而浙江[61]则规定将清算后发生的成本计入清算后再转让的房地产中扣除。类似的问题还有清算后取得已清算项目的合法扣除凭证,以及清算后实际支付的公共配套设施费是否允许二次清算。

十四、分立是否征收土地增值税?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以下简称转让房地产)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为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依照本条例缴纳土地增值税。”根据上述规定,土地增值税征税的前提条件是“转让房地产”并“取得收入”。企业分立导致的房地产权属转移是否属于“转让房地产”且“取得收入”呢?分立是《公司法》上的组织变更行为,不同于一般的房地产交易。分立除涉及转移营业部门财产的物权与债权行为外,还可能涉及到组织设立行为。此外分立的实行,还会发生财产承受与股东地位取得的效果,带有浓厚的组织法色彩。由于国家税务总局未发文明确,各地对分立是否属于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执行口径出现较大的差异。例如青岛地税局在青地税函〔2009〕47号[62]中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分设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对派生方、新设方承受原企业房地产的,不征收土地增值税。”海南地税局在琼地税函[2010]265号[63]中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条规定,海南华润石梅湾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存续分立分割土地的行为,不属于„有偿转让房地产‟范围,因此,不征收土地使增值税。”以上两个地方明确分立不属于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而新疆地税局公告2014年第1号[64]则规定:“在公司分立中,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分立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与原公司投资主体相同的公司,对派生方和新设方承受原公司房地产的,不征收土地增值税。投资主体相同是指分立后各公司投资人名称和出资比例均不发生改变。凡改变上述两项内容的,均属于投资主体发生改变。……对于分立或合并后的公司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不适用上述规定。”根据上述文件,新疆地税将分立不征土地增值税限定为投资主体相同且分立后的企业为非房地产开发企业。其他省份未出台分立土地增值税的税收政策,但实践中有某企业因股东僵局进行分立,被税务局征收1.3亿元土地增值税的案例。

十五、新设合并是否征收土地增值税?

财税字【1995】48号[65]规定:“在企业兼并中,对被兼并企业将房地产转让到兼并企业中的,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该规定对兼并中的房地产权属转移给予了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的税收优惠待遇。但何为“兼并”呢?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合并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兼并的概念是单指吸收合并还是包含了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类型呢?由于中央的立法文件缺乏明确表述,这也成为实务中争议的问题之一。

十六、整体资产转让是否征收土地增值税?

企业将其资产(含土地使用权或不动产)与其有关的债权、债务、劳动力一起打包转让时,是否应单独对资产包中的土地使用权或不动产征收土地增值税?云南地税局曾以云地税一字[2001]1号[66]文件保山市地税局批复:“对企业是由人(企业劳动者和经营管理者)和物(企业货币资金、机器设备、原材料、建筑物及其占有的土地)组成的统一体,企业整体资产出售或整个企业所有权转移,并非仅仅是不动产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原材料等物资所有权发生转移,而是整个企业(包括人和物)的产权发生转移。因此,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对企业整体资产出售或整个企业所有权转移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但除了云南地税外,其他省份没有发文明确。笔者接触到某借壳上市案例,在壳上市公司将整体资产转让时征收了土地增值税,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十七、股权转让是否征收土地增值税?

由于企业转让房地产需要缴纳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及附加,受让方需要缴纳契税,而股东转让持有公司股权只需要缴纳所得税和印花税。因此,有些企业将转让资产行为改变交易模式,变成企业股东转让持有公司100%股权。如果企业以转让股权方式转让房地产,税务局是否有权力对该股权转让行为征收土地增值税呢?国家税务总局曾在国税函[2000〕687号[67]中对深圳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和深圳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一次性共同转让深圳能源(钦州)实业有限公司100 %的股权一案给广西省地税局批复:“鉴于深圳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和深圳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一次性共同转让深圳能源(钦州)实业有限公司100 %的股权,且这些以股权形式表现的资产主要是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经研究,对此应按土地增值税的规定征税”。但该文件仅是针对个案且仅批复至广西省地税局。基层税务局是否有反避税的权力对股权转让行为刺破公司面纱征收土地增值税?启动反避税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反避税应遵循何种程序,企业有何救济渠道?由于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实务中税企常常因这些问题发生争议。

十八、“四项成本”不实如何核定征收?

国税发【2006】第187号[68]

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所附送的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的凭证或资料不符合清算要求或不实的,地方税务机关可参照当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建安造价定额资料,结合房屋结构、用途、区位等因素,核定上述四项开发成本的单位面积金额标准,并据以计算扣除。具体核定方法由省税务机关确定。”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开发间接费,实务中一般被简称为“四项成本”。上述文件赋予各省税务局对“四项成本”不实以“核定”的权力,并将核定方法下放至各省税务机关确定。但何为“四项成本”不实呢?例如北京地税局制定了四项开发成本的造价扣除标准[69](即《分类房产单位面积四项成本核定表》),向社会公布。当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时申报的四项成本扣除额明显高于该分类房产单位面积四项成本扣除金额标准,又无正当理由的,则依据公布的造价标准扣除。“明显高于”实务中如何来把握呢?“合理理由”如何来把握?北京地税局是否有权力基于四项成本金额超标又无理由,就认定四项成本不实而启动核定征收?除北京外,大连[70]、福州[71]、青岛[72]、成都[73]等多地均出台类似的四项成本不实核定征收的规定。国家税务总局是否有权力授予基层局核定四项成本的权力?四项成本不实的认定应遵循何种标准和程序?

十九、如何认定“价格明显偏低且无合理正当理由”?

国税发【2009】91号[74]规定:“在土地增值税清算中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实行核定征收。……

(五)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在实务中,何为“计税价格明显偏低”和“正当理由”常常是税企争议的焦点。例如对明显偏低的认定,是低于销售均价的20%、30%还是50%?再如笔者曾接触到某案件,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受让土地时,根据土地所在地政府的要求,在开发产品中需提供若干平方米房地产(包括住宅和非住宅),并且约定的房价低于成本价。此时是否认定该计税价格有合理正当理由?企业认为不应进行调整,但税务局坚持该房屋以成本价销售给政府,计税价格明显偏低且不具备合理理由。

二十、纳税人结清土地增值税的时间

根据国税发〔2009〕91号的规定,纳税人应在满足清算条件或收到清算通知书之日起90日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清算申报手续。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纳税人清算资料后,应在一定期限内及时组织清算审核。[75]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结束,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将审核结果书面通知纳税人,并确定办理补、退税期限。[76] 按该清算规程的规定,企业在收到税务局的审核结论后,才有结清土地增值税税款的义务。或者说,企业需要交纳的土地增值税的金额并不是以企业自行申报为主,而是要经过税务机关的审核确定。那么对清算申报后主管税务机关通过审核查补的税款,是否应该就申报期届满之次日加收滞纳金呢?该问题涉及到土地增值税清算到底是以纳税人自行申报为主还是以税务机关审核为主。武汉地税局曾以武地税发〔2013〕30号[77]明确:“对清算申报后主管税务机关通过审核查补的税款,应自申报期届满之次日起加收滞纳金。”但其他很多地方并未要求审核查补的税款加收滞纳金。

第四篇: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畅通税企沟通渠道

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畅通税企沟通渠道

------多措并举促进企业发展

-----------汉阳区局

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区域经营、市场覆盖面广、内部结构复杂、信息化程度高的大企业越来越多。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汉阳国税局辖区年纳税额超过1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企业共有126户,比上年增加18户,实际入库各项税收收入185,406.53万元,同比增长18.44%,增收28,872.28万元,占国税收入比重为89.26%,预计2010年税收收入增长幅度将突破20%以上。

近年来,区局以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为已任,着力畅通税企沟通渠道,通过建立纳税服务宣传咨询制度,做好日常宣传咨询工作;通过建立纳税培训制度,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增强办税服务效率;通过建立办税服务制度,细化办税服务厅管理办法,拓展办税服务功能;通过建立纳税人诉求管理制度,健全纳税人权益保护机制;通过完善办税员制度,提高纳税人办税能力和税法遵从度。为推进税企互动交流,共谋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开展“服务企业进千家”活动,问需纳税人。为推进服务企业年活动的深入开展,便于以后在税收管理和服务中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区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服务企业年”下户走访活动的通知》,全面开展“服务企业进千家”活动,深入调查了解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听取纳税人的意见,为及时研究解决企业问题 1

和做好组织收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调查走访企业的情况,区局梳理出企业10个方面72个项目的要求、建议和意见,综合形成《关于下户走访重点企业意见反馈梳理情况的通报》,要求区局各单位引起高度重视,并对照问题,搞好协调、整改、提高。区局研究制定了《协调解决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及税收问题一览表》,明确了解决企业问题的工作项目、具体措施、责任部门、完成时限等,诚信服务于纳税人。

(二)推进税收征管方式转换,便捷纳税人。一是实施征管资料档案管理,提高征纳双方的工作效率。对纳税人报送的征管资料,我们由专人负责,集中扫描、归档,转化为电子数据,永久保存,并实行一次报送,多部门共享、反复使用。与此同时,申报资料由过去的按月报送改为按季报送,避免纳税人频繁往返税务机关。仅申报资料一项,减少纳税人一年往返税务机关8次,减少资料报送2种。在减轻纳税人资料报送负担的同时,也提高了税务机关的管理效率。二是实行工作事项整合打包,减轻纳税人工作负担。我们严格落实上级“两个一律”要求,即纳税人找税务机关受理的事项,一律由办税服务厅受理,杜绝税收管理员受理的随意性,规范干部的税收征管行为;同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进行调查、核实、辅导、评估等工作事项,一律由税收管理员进行处理,对税收管理员54个工作小项整合打包成登记管理、调查核实、税额核定等11个大项,减少下户次数,加强工作统筹,不为某一件事情多头、重复找纳税人。三是推行企业办税员制度,降低纳税人的办税成本和税收风险。区局制定实施了《工商企业办税员

管理实施办法》,对企业办税员实行资格认定、审核管理。企业聘用的会计统一进行从业资格核实备案,并发放《办税员一本通》,告知办税一般程序和要求,督促企业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纳税申报和报送涉税资料。通过推行办税员制度,既提高了企业办税员素质,又提高了征纳双方的效率。四是全面优化服务举措,方便纳税人办税。大力推进多元化申报和电子缴税办税方式,节省纳税人的办税时间和精力,实现信息即时沟通。通过手机短信、QQ群、电子邮箱等电子手段解决政策咨询、纳税提醒、资料报送、涉税通知等税收事宜,进一步拓宽征纳互动沟通渠道,降低征纳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应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和武汉国税网站,结合税收热点、难点问题开设专家座谈等形式,拓展个性化服务功能,税务所在线回复重点企业涉税问题日均超过20条,为纳税人提供了“找得到”、“摸得着”、“听得见”的服务。

(三)实行差异化管理服务措施,支持纳税人。一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加快发展。金牛管业、健民药业、中交二院、大桥局勘测设计院、宏昌炉料等10户重点企业得到了稳步发展。二是实施重点税源企业专业化管理模式,及时化解税收管理风险。我们在人员配置上以税收业务骨干为主,工作方式上以团队为主。不断强化对大企业的税收政策辅导和培训,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和执行税收政策,尽量减少涉税争议,把纳税服务和税收管理的环节前移,帮助大企业建立和完善涉税风险内控机制,防范税收风险,在促进大企业提高纳税遵从度的同时,不断降低征纳成本。三是建立诉求管理制度。建立大企

业诉求管理平台,畅通沟通渠道,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大企业座谈会、走访大企业、办税服务厅咨询台设意见反馈簿、在税务所政务值班室内设纳税人投诉登记簿、聘请监督员等形式,定期征询大企业对区局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工作,切实维护大企业纳税人的各项权益。四是拓宽重点企业“绿色通道”服务内容,实施预约服务。扩大原有以“申报、购票”为核心的预约服务范围,将所有业务纳入预约服务并公布预约电话,随时为纳税人开展政策咨询和管理服务。

(四)严肃税收征管工作纪律,维权纳税人。为了促进规范执法、更好地服务纳税人,区局从制度上规范工作流程,从过程上坚持内部控制,全面规范税务人员的征管行为。区局实施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税务人员税收征管行为的意见》,要求税务人员必须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防止出现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并具体明确了“35个不得”。针对当前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税务人员严格执行税收政策,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区局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肃税收征管工作纪律的通知》,就严格依法组织税收收入,严格执行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严格推行税源管理工作规程,严格落实“两个一律”工作要求,严格施行办税员责任制度,严格实施纳税服务措施六个方面,进一步强调征管工作纪律,规范税收征管行为。全年重点就不落实新户辅导、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不按税源管理操作规程办事、税收征管不到位等六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发现2名税务干部存在不按规程办事、违反税收征管纪律,3名税务干部不严格落实税源管理规定、征

管不到位等问题,均给予了通报批评处理。

第五篇:完善税企沟通机制 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完善税企沟通机制 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优化纳税服务,建立服务型税务机关,是当前税务部门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完善税企之间的沟通管理,为纳税人提供人性化,细致周到的纳税服务是构建优质纳税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危机蔓延,市场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困难的背景下,税务机关如何完善税企沟通机制,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帮助企业及时深入掌握国家税收政策,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以渡过危机,是当前税务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的重要课题。

一、沟通的含义和沟通对于优化纳税服务的意义

(一)沟通的含义

沟通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沟通是意义的传递和理解。”一般来说,沟通就是发送者凭借一定渠道将信息发送给接受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信息的沟通包含了四个要素:信息的发送者、信息的接受者、所沟通信息的内容以及信息沟通的渠道。有效的沟通不是沟通双方达成一致,而是指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通过信息的传递达到相互理解。沟通与管理的成效密切相关,税务行政本质上也是一种管理活动,提高税企沟通的有效性是税务机关作出正确决策,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条件。

(二)沟通对于优化纳税服务的意义

在纳税服务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变动频繁,有时通知传达给纳税人不到位,企业办税员反映无法及时全面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同时,一些税务干部认为有些纳税人刁钻,不好管理,不好沟通;另一方面,现有沟通渠道的局限性使部分临时性工作需要财务人员多次往返于税局与单位之间,增加了纳税人负担。有的纳税人认为税务机关存在信息不够透明,办事效率偏低,服务态度不够好,电子报税软件升级过于频繁,办事流程过于繁琐,对于咨询的一些涉税问题税务机关不能及时准确的解答等问题。这说明了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沟通障碍,我们必须注重税企之间的沟通管理。税收行政管理也是一种管理活动,对于管理者税务机关而言,有效沟通不容忽视,管理者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包含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沟通不良几乎是所有的组织都存在的问题。在纳税服务过程中,税企之间很多冲突误解都是由于税企沟通障碍引起的。建立有效的税企沟通机制,保持税企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有利于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征纳关系。另外,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加强税企沟通,有利于税务机关掌握企业财务信息和生产状况,对于税务机关作出正确决策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二、当前税企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沟通意识障碍

一是平等意识缺位。在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中,行政机关定位于管理者的脚色,行政相对人被视为管理的对象,二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现代行政理论认为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建立服务型政府是税务机关的目标,这要求我们税务干部树立一种平等意识,在平等的心态下与纳税人沟通,而不能凭借行政权力的优势故意刁难纳税人,目前还有不少税务干部没有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意识。二是主动意识不强。在日常工作中,不少税务干部还是习惯于被动式的沟通方式,即等待纳税人有问题需要解决过来税务机关咨询才去解答,不能及时有效发现企业的办税需求及提供针对性的纳税宣传和辅导。三是服务意识不到位。为纳税人服务立场是整个纳税服务体系的基点。不少税务干部还使习惯于管理的思想,站在管理者的立场看问题,在沟通中,没有树立起“纳税人是顾客”的观念,不会换位思考,服

务意识不到位。这也影响了税企沟通的有效性。

(二)税务干部沟通能力存在欠缺。沟通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能力,但国税干部沟通能力的培养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加上税务干部的财税法律法规知识、业务知识参差不齐,其沟通能力和技巧存在普遍不高的现象,在沟通能力、沟通技巧和沟通礼仪上离建设高效优质的纳税服务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

(三)沟通机制不健全。税企沟通长效机制还不健全,税务机关的政策法规、新的业务要求、涉税事项未能很顺畅得传达给企业,纳税人的一些业务咨询和办税业务难题也不能很好的反馈到税务机关,纳税人一些合理的利益诉求由于沟通机制的缺陷不能及时传达给税务机关。这造成了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既不利于税务机关加强对企业的监控,也不利于纳税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税企沟通渠道有时会出现堵塞现象。目前,税企沟通的渠道形式有了极大的发展,形式多种多样,如上门咨询、电话联系、短信沟通、税务网站、办税服务厅公告栏、税收宣传月活动、下企业制度、税企座谈会、税收调研、意见信箱、12366热线、QQ、网络论坛、局长接访日、民生热线等等。但是这些渠道有时会出现不畅通的现象,其有效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信息化建设滞后。作为电子政务的有机组成部分,税收信息化目前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观念不适应,信息化基础设施、人才、信息资源、硬/软件、应用系统等各要素之间还不够协调。税收信息建设一体化要求有待进一步落实,历史形成的一些系统分割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税务网站的功能模块及维护存在不足,地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影响了税企沟通的有效性。并且,由于企业办税人员计算机水平及网络使用习惯的限制,网络还无法完全承担作为主要信息发布和反馈渠道的作用。

三、优化税企沟通的几点思考

(一)树立良好的沟通理念

一是平等的理念。税务干部要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观念,在平等的心态下和纳税人沟通。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二者具有独立的人格地位,纳税人创造财富,为国家财政收入做出巨大的贡献,是真正的权利主体,税务机关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要改变过去那种偏重执法管理,忽视纳税服务的做法,要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寓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众管理,将纳税人置于一个人格平等的主体上来看待,以平等的心态与之沟通,共同解决涉税问题,提供优质纳税服务。

二是主动理念。税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及征管软件也经常发生变化,一些纳税人不懂税法,不守法等问题,是导致征纳双方发生摩擦冲突的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往往习惯于等待纳税人出现问题上门咨询才去沟通、解释,缺乏沟通的主动性。我们应该变被动沟通为主动沟通,例如,采取税收管理员亲自下企业辅导纳税人,出台新的税收法律法规及时主动向纳税人宣传辅导和培训等。三是服务意识。纳税人是税收法律关系真正主体,基层税务机关要树立为纳税人服务观念,视“纳税人为顾客”、“顾客至上”,在沟通管理中,要以纳税人为中心,尊重纳税人的价值、尊严、情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交流。要把目标的主导方向从满足自身的管理需求为主,转向以满足纳税人纳税需求为主,努力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亲情化、交互式、贴心式等及时有效的纳税服务。在服务的内容上,不能仅局限于常见的纳税辅导、税法宣传、政策咨询、税务代理等,而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站在纳税人的角度想问题,进行“换位思考”,及时了解纳税人的想什么,需要什么,从纳税人不满意的地方先做起,通过沟通不断发现纳税人的实际需求,从而来确定我们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四是全员沟通意识。税企沟通不仅仅是哪一

个部门的责任,我们应该树立全员沟通的意识,办税服务大厅、税收管理员、稽查人员等都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与纳税人的沟通,通过整合不同部门在沟通中反馈得来的信息来调整我们的纳税服务工作。

(二)加强税务干部业务知识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第一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税收是一个专门的领域,涉及相当复杂的财税会计知识,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很难适应现在日益复杂的税收工作。在我们韶关国税系统中,在队伍的专业结构上,精通财税、法律、会计、计算机的专门人才还是偏少,并且由于部门分工不同,不同部门人员往往对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东西了解得多,对其他部门 了解得少,形成一种隧道视野。在与纳税人沟通时,纳税人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税务干部面对工作职责范围之外的问题,往往无法回答。因此税务干部要具备丰富、全面的业务知识才可能很好的解答纳税人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加强业务培训和实施定期轮岗,提高税务干部的综合技能。可以尝试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财务人员讲解企业会计处理事务,通过问答互动方式探讨具体经济业务在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之间存在的差异,加深对企业财务和税务管理的认知,同时就具体的税收政策的适用性以及执行口径问题与企业财务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这种面对面,互动式的税企交流,有利于今后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和专项检查工作中找准切入点,提高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帮助企业确定税收政策规定,依法开展税务管理工作,从而有力地促进征纳双方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二要加强沟通能力和技巧的培训。沟通是管理学中的一个专门领域,是一项专门的技能,提高沟通能力,对于税务干部处理与纳税人关系,化解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沟通能力的培养,单靠税务干部在工作中积累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专门的沟通能力培训去提高。为更好地提高税务人员在工作中有效沟通的能力和办事效率,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和与纳税人沟通能力,可以请专业的教师讲授沟通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和礼仪,还可以通过音像教材自学,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和文字提示,使参训人员对沟通的能力、目的、过程、方向、行为语言等内容更好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沟通礼仪有助于减少征纳双方因态度、情绪等因素引起的沟通冲突。

(三)畅通税企沟通渠道。沟通渠道选择不当、或者沟通渠道阻塞、超载,以及沟通手段

本身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税企双方沟通出现障碍,导致信息传递的中断、失真或者无法传送至接受者。因此应维护和加强已有的沟通渠,积极探索新的沟通渠道,如完善税务网站建设、完善办税服务厅公告信息栏设置与维护、开通12366纳税咨询服务热线、提供网上咨询、网络信箱、投诉信箱、税企网上论坛、电话提醒、催报、电话预约服务、短信提醒催报服务、税企座谈会、局长接访日、QQ联系、税企电子邮箱联系、自助查询电子触摸屏、制作税企联系责任卡(卡上公布一线征收干部的岗位职责、联系方式、咨询和监督电话,并印有温馨的纳税服务提醒,每个纳税人手中一张,他们可以通过卡片公布的方式及时与税务人员保持联系)开通民生热线等。通过这些多元化的途径,了解和掌握纳税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解决纳税人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涉税焦点难点。还可以发放调查问卷,定期或者不定期向纳税人征求对税务机关和人员的服务方式、服务态度、自身形象、税收征管等方面的意见和对税务机关改进工作作风、强化优质服务等方面的建议,拉近税企距离,密切税企关系。

(四)完善税企沟通机制。加强税企沟通管理,必须建立稳定、长效的税企沟通机制。在税

收行政管理中,一方面税务机关要将国家税收政策传达给纳税人,了解企业的生产财务状况,及时把握纳税人的想法和动态;另一方面,纳税业人需要及时掌握国家税收政策和纳税业务,自身的利益诉求也要通过制度途径传达给税务机关,以获得国家支持。因此必须建立一种较为稳定的长效沟通机制。如建立定期下企业调查制

度(要明确下企业调查的主要目的:一是宣传税法,把新的税收法规及税收政策调整等信息及时传达到企业,做到上情下达;二是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核算管理情况,了解税源变化情况;三是做好服务工作,加强对企业的财务辅导,帮助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四是把企业的意见、建议及时总结反馈到税务机关,寻求解决办法)

加强税务机关与各级政府部门之间、重点税源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机制,探索税务机关新闻发布会制度、重大事项听证制度、信访制度。根据分类管理原则,针对不同的企业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沟通方式,提供个性化沟通服务。注重纳税人利益诉求和表达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纳税咨询热点问题收集公布制度,完善税收宣传和涉税事项辅导制度,建立纳税人热点、难点问题表达、沟通机制,继续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制度,通过这些制度安排可以使税企沟通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五)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换、理解和反馈过程,作为企业一方,也必须具备良好的财税、法律知识才能有效进行。韶关市的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户,税收知识和素质参差不起,很多时候,由于纳税人站立的角度立场不同,对税法的理解跟税务机关有较大的差距,这是引起税企沟通障碍的一个原因。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强税收宣传,向社会普及税收知识,提高整个社会的依法自觉纳税意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强对纳税人办税业务知识、财务知识的培训。特别是现在税收征管方面对于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诸如征管软件、电子报税系统等等都是很讲技术性的,必须加强对纳税人的业务培训才能在征纳双方之间更好的沟通。在培训的方式上,除了传统的培训方式外,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教材、把培训资料放置在税务网站上供纳税人下载自学等方式提高纳税人的业务水平。也可以通过管理员下企业辅导等方式加强辅导。

(六)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电子政务系统。21世纪是信心化的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对经

济,社会、政府运行的模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税企沟通管理中,必须以信息化作为基础,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建立起一个沟通无障碍的平坦世界。我们应该加大对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国税网站,大力推行网上咨询、网上申报、电子划缴、网上查询、网上下载,与银行、地税、工商等部门搭建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多层次、多渠道为纳税人服务。要进一步拓展网上办税服务厅的办税功能,建设税企信息交流平台,完善征纳互动模块,着力建设一个全天候,能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网上虚拟税务局,实现无缝沟通。

(七)构建扁平化税务组织机构,优化办税流程,降低税企沟通成本。传统税务机构体系

结构是按照行政区域设立活的层级制结构,有一级政府就有一级税务机构,横向结构则是下一级比照上一级,基本对称。这种制度纵向层次过多,横向安排不灵活,既容易造成人物力、财力的浪费,又会整个 行政管理的运转,从而降低行政效率。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税务组织的扁平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一种层次少、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行政层次少,管理幅度增宽,组织成员积极性较高,组织信息畅通,不易失真,提高了共同效率,降低了沟通成本。要不断丰富纳税服务得内容,拓展纳税服务渠道,继续简化纳税人办税手续,使纳税人不受时间和空间得限制办理涉税事宜,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沟通方式。如同城化一窗式、首问负责制、网上报税查询系统、推广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

(八)重视税企非正式沟通。沟通有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之分。正式沟通是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依照组织结构所进行的信息沟通。税企之间的正式沟通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制度化、较为固定性沟通方式,其优点是沟通效果好,约束力强,可以使信息保持权威性,但沟通速度较慢,较刻板。非正式沟通是指税企之间不按正式程序进行的沟通。其具有灵活性,形式不拘,容易及时了解正式渠道难以提供的内幕信息,形成良好的税企关系。非正式沟通可以作为正式沟通的补充。例如,为加强与企业的了解与互信,可以不定期开展一些税企联谊、运动会、文体活动、税收知识比赛、向全社会和广大纳税人征询有奖纳税建议等,增进税企情感交流,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观念的形成。

下载税企争议如何沟通与如何解决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税企争议如何沟通与如何解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企金桥广告语(模版)

    第四批青岛市服务名牌“税企金桥” ——青岛市地方税务局 品牌名称: 品牌标识:基本理念:国家利益至上的执法理念 诚信高效的服务理念 严格规范的管理理念 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

    税企座谈会发言(推荐)

    各位领导、企业同仁好: 很高兴参加这次座谈会。近几年**的发展很快,企业也再不断增多。更多的企业愿意扎根**,做大、做强。企业发展强了、发展大了,地方经济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税企座谈会讲话

    局长在“访税情、解民忧、促发展”大走访活动税企座谈会上的讲话各位领导,企业界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出席今天的座谈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开得很好、很圆满。......

    2013房地产争议解决年度观察 2014

    2013房地产争议解决年度观察 2014-02-11 良翰律师事务所 房地产争议解决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的特点 1.案件数量多,增长迅速 随着城市化进城的不断加快,商品房买 卖纠纷案件......

    医患沟通现状与解决策略

    医患沟通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摘要】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进疾病诊治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够加强医患双方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医患沟通是一门学科,同......

    劳资沟通与劳动争议相对论[五篇范文]

    劳资沟通与劳动争议相对论 摘 要:“劳资沟通”和“劳动争议”这两个概念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词汇。随着广大劳动者对于相关劳动法规的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恃......

    浅论如何在提升纳税服务基础上强化税企沟通

    浅论如何在提升纳税服务基础上 强化税企沟通 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提供的旨在方便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享受纳税权利的服务活动的总称。纳税服务实际上就......

    新税法下税企间常见涉税争议问题处理及风险规避

    新税法下税企间常见涉税争议问题处理及风险规避 一、人治与法制的矛盾 (一)权大于法,税务稽查的结果和处罚往往因人而异。 (二)法律漏洞多,给税企双方带来太多的争议。 【思考】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