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文化设施管理办法[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21:4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管理办法[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社区文化设施管理办法[最终版]》。

第一篇:城市社区文化设施管理办法[最终版]

城市社区文化设施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社区文化设施管理,充分发挥社区文化设施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促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社区文化设施,是指在城市街道和社区设置的,集书报刊借阅、时政法制科普教育、文艺演出活动、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和流动服务、体育健身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文化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室。

第三条 社区文化设施以社区全体居民为服务对象,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为服务重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社区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属于非营利性文化机构。

第四条 文化部负责全国社区文化设施的监督管理,区(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区文化设施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五条 文化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全国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和标准,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以各级人民政府为主导,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第六条 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建设规模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应纳入当地城市建设规划,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使用国有土地的,经依法批准可以划拨方式取得。

第七条 城市居住区和新建小区住宅必须配套建设文化设施,配建的文化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

第八条 城市居住区和新建小区住宅,应从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且须符合《城乡规划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关于各种公共配套设施的规范要求。

居住区(10000-16000户,30000-50000人)文化活动中心应按建筑面积4000-6000平方米、用地面积按8000-12000平方米,小区(3000-1000户,10000-15000人)文化活动中心按建筑面积400-600平方米,用地面积按400-600平方米进行规划设计。

第九条 旧城区社区文化设施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的,可以通过改扩建或置换、租赁、共享等方式,配置设备器材图书,完善功能,提高配套程度,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第十条 社区文化设施应位于交通便利、人口集中、便于群众参与活动的区域。社区文化中心(街道文化站)的选址、设计、功能安排等应征得上一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同意,一般不设在街道办公场所内。

第十一条 社区文化中心基本功能空间应包括: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室、健身活动室、展览陈列室、培训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和管理用房,以及室外活动场地、宣传栏等配套设施。建筑面积应在300平方米以上,占地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并满足通讯、给排水、消防的要求。

第十二条 社区文化设施应配置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必需的设备、器材和图书等文化资源,并有计划地予以更新、充实。

社区文化设施和设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产登记及相关手续,依法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第十三条 因城市建设规划需拆除社区文化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择地重建。经批准拆除或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坚持先建后拆或拆建同时进行的原则,重新建设的一般不能小于原有规模。作出决定前,应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并征得文化行政部门同意,报区(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章 设置和服务

第十四条 社区文化中心原则上按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以政府为主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室原则上按社区居委会范围设置,应与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的文化设施,以及民政部门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等设施建设统筹考虑,配套建设,共建共享。

第十五条 政府设立的街道文化站应逐渐转型为社区文化中心。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难以覆盖的社区,可适当设置社区文化活动室或增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人口规模大于10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应增设社区文化中心。人口规模小于3万人的街道办事处,其社区文化中心的设置由区(市、县)文化行政部门确定。

第十六条 社区文化中心一般由政府设立,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社区文化中心举办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第十七条 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是专有名称,未经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或设施不得以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命名。

第十八条 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提供以下公共文化服务:

(一)举办各类展览、讲座,提供图书报刊借阅服务,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经济信息,为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和广播、电影放映活动;指导群众业务文艺团队建设,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

(三)协助区(市、县)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单位配送公共文化资源,开展流动文化服务,保证公共文化资源进村入户。

(四)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

(五)协助区(市、县)文化行政部门开展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等工作。

(六)受区(市、县)文化行政部门的委托,协助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及监督工作。发现重大问题或事故,依法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

第十九条 社区文化设施应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并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保障其设施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出租等形式擅自改变设施功能或用途,如需调剂或改变其功能、用途的,需经区(市、县)人民政府同意,并且依照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办理手续。

第二十条 社区文化设施应悬挂标识牌,各功能空间也应有相应标识,并应在醒目位置标明服务内容、开放时间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 人员和经费

第二十一条 社区文化设施应根据所承担的职能任务、服务人口、居民需要,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设置工作岗位。社区文化中心(街道文化站)应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同时也可招募社区志愿者辅助管理文化中心(街道文化站)事务。

第二十二条 政府举办的社区文化中心(街道文化站)负责人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具备相当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热爱文化事业,善于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具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文化中心(街道文化站)负责人可由街道办事处任命或聘任,事先应征求区级文化行政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三条 社区文化中心(街道文化站)从业人员应具有文化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须接受文化行政部门或专业机构的培训,通过文化行政部门或委托的有关部门组织的相应考试、考核,取得职业资格或岗位培训证书。文化中心(街道文化站)从业人员可根据本人的学历条件、任职年限、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等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第二十四条 政府举办的社区文化中心(街道文化站)须定编定岗,实行聘用制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绩效考核、解聘辞聘等项制度。在岗人员退休或被调离、辞退后,应及时配备相应人员,确保文化中心正常工作不受影响。

非政府举办的社区文化中心,实行自主用人制度。

第二十五条 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对社区文化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室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各级文化培训机构、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学校、艺术院团等具体承担人员培训任务。

第二十六条 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维修、日常运转和业务活动所需经费,应列入市、区人民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不得随意核减或挪用。中央、省、市级财政可对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和内容建设予以经费补助。

第二十七条 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捐赠或资助社区文化设施。依法向社区文化设施捐赠财产的,捐赠人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享受优惠。

第五章 检查和考核

第二十八条 区(市、县)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定期对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情况实施日常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实行信息公示和奖惩制度。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应纳入全国和地区性文化先进单位评选和复查的考核指标体系。

第二十九条 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单位在职责范围内,对社区文化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辅导。

第三十条 政府文化部门应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定期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公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文化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室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第三十一条 对在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中心及其从业人员,由区(市、县)以上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三十二条 社区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部门,依据职责,按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依法查处:

(一)未按规定的最低时限对公众开放的;

(二)未公示其服务项目、开放时间等事项的;

(三)未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或者注意事项的;

(四)开展与社区文化设施功能、特点不相适应的服务活动的;

(五)违反《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规定出租社区文化设施的。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部门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文化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 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洛阳市城市窨井设施管理办法

洛阳市城市窨井设施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城市窨井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根据《河南省市政设施管理办法》、《洛阳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和《洛阳市城市容貌标准》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窨井设施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排水、供水、供气、消防、供热、供电、通信、广电、路灯、交通信号、绿化给水等地下管线的检查井、进水井、阀门井、消防井、接线井的井体、井盖等设施。

第三条 城市窨井设施管理实行行政监督、行业监管、产权单位负责制。

市城市监察管理局负责全市建成区内窨井设施管理的行政监督工作;

各城市区政府(管委会,下同)负责本辖区内窨井设施的行政监督工作;

各行业管理单位负责城市建成区范围内行业系统窨井设施的监管工作;

窨井产权单位负责对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所属的窨井设施的维修、养护和安全使用工作。

第四条 城市窨井设施的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按照产权的不同予以界定。

(一)市政建设集团公司对全市市管道路范围内的所属雨水、污水窨井设施负巡查、维修养护和安全管理责任,对市管道路(两侧建筑立面以内)其它产权单位的雨水、污水窨井设施负巡查和监管责任。

(二)各城市区政府对本行政区内所管辖的城市道路,即除市管城市道路外的城市次干道、支路、背街小巷、社区道路、城中村道路以及原由厂矿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资金投资修建(现已承担城市道路功能)的道路范围内的雨水、污水窨井设施负巡查、维修养护和安全管理责任,对除市管道路外辖区内其它产权单位的雨水、污水窨井设施负巡查和监管责任;

(三)市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对城市区内所管辖道路范围内的窨井、排水沟渠等排水设施负巡查、维修养护和安全管理责任;

(四)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机构对城市区内所管辖的道路绿化带、公园、广场等绿地范围内所属窨井设施负巡查、维修养护和安全管理责任,对绿地内(不含高新区)其它产权单位的窨井设施负巡查和监管责任;

(五)市水务集团对所属供水、供热(洛河以南地区)窨井设施负巡查、维修养护和安全管理责任,对城市道路(含城市主次干道、支路、背街小巷、社区道路、城中村道路以及原由厂矿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资金投资修建现已承担城市道路功能的道路,下同)范围内供水、供热(洛河以南地区)行业其它产权单位和由用户负责维护的窨井设施负巡查和监管责任;

(六)按照《河南省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管理规定》,市消防支队对城市道路范围内消火栓(井)负日常巡查责任,市水务集团对城市道路范围内消火栓(井)负养护维修与安全管理责任;

(七)新奥华油燃气有限公司对所属燃气窨井设施负巡查、维修养护和安全管理责任,对城市道路范围内燃气行业其它产权单位的窨井设施负巡查和监管责任;

(八)市热力公司对洛北城区(不含高新区)所属供热窨井设施负巡查、维修养护和安全管理责任,对洛北城区(不含高新区)城市道路范围内供热行业其它产权单位的窨井设施负巡查和监管责任;

(九)洛阳供电公司对所属供电窨井设施负巡查、维修养护和安全管理责任,对城市道路范围内供电行业其它产权单位的窨井设施负巡查和监管责任;

(十)市城市照明灯饰管理处对所属路灯窨井设施负巡查、维修养护和安全管理责任,对城市道路范围内(不含高新区)路灯行业其它产权单位的窨井设施负巡查和监管责任;

(十一)市交警支队对城市道路范围内交通信号窨井设施负巡查、维修养护和安全管理责任;

(十二)市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对城市道路范围内所属管沟窨井设施负巡查、维修养护和安全管理责任;

(十三)洛阳广电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对所属广电窨井设施负巡查、维修养护和安全管理责任;对城市道路范围内广电行业其它产权单位的窨井设施负巡查和监管责任;

(十四)市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分别对其所属窨井设施负巡查、维修养护和安全管理责任;对城市道路范围内移动、联通、电信行业其它产权单位的窨井设施负巡查和监管责任;

(十五)高新区范围内排水、园林、热力、路灯窨井设施由高新区管委会负巡查、维修养护和安全管理责任,;

(十六)其他管线产权单位对城市道路范围内所属窨井设施负巡查、维修养护和安全管理责任;

(十七)正在施工或已竣工未办理验收交接手续的工程,其城市道路窨井设施维修养护和安全管理责任由建设施工单位负责。

(十八)难以确定产权归属的窨井设施,由市城市监察管理局负责界定责任单位。

第五条 城市窨井设施产权单位应按照国家建设规范标准,对所属的窨井设施进行日常养护和维修。城市窨井设施发生丢失、损坏、塌陷、冒水、蒸汽泄漏或其它问题,由产权单位负责处置。

(一)处置作业期间,应设置警示标志,确保行人与车辆安全。一时难以修复的,除迅速设置警示标志并派专人旁站监管外,应迅速组织抢修,恢复窨井设施功能。

(二)行业管理单位监督本行业内产权单位对其使用的窨井设施进行补装、更换或处理;产权单位在规定时限内未整改的,由行业管理单位负责整改。

(三)因窨井设施丢失、损坏等原因造成的行人伤亡或财产损失,由产权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第六条 城市窨井设施行业管理单位在接到“110”指令或市城市监察管理局通知后,应在1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处置作业,未在1小时内进行处置作业的,启动应急维修机制,市城市监察管理局和各区政府按照“市管道路由市城市监察管理局先行负责、其它由各区政府先行负责”的原则,组织应急处置队伍代为修复、补装或处理。

(一)城市窨井设施行业管理单位属于园林、交警、消防、供水、供气、供热、路灯、公路、广电、市政建设集团公司、建设投资公司等政府部门或政府部门管理的,市、区应急处置队伍按照代为修复实际作业造价的5倍计收惩罚性修复费,并缴入国库,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二)城市窨井设施行业管理单位属于各城市区政府的,市应急处置队伍按照代为修复实际作业造价的5倍计收惩罚性修复费,并缴入国库,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三)城市窨井设施行业管理单位属于供电、移动、联通、电信等非政府部门和单位的,由市城市监察管理局与其签订窨井设施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以及违约应当承担的经济惩罚责任;经济惩罚额度参照5倍收取惩罚性修复费标准,对行业管理单位予以经济惩罚,并缴入国库,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四)城市窨井设施由两家以上行业单位共同使用的,分别收取代为修复实际作业造价的2倍惩罚性修复费,并缴入国库,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五)各类废弃的或无法甄别责任单位的窨井设施按照“市管道路由市政建设集团公司负责、其它由各区政府负责”的原则修复。

(六)正在施工或已竣工未办理验收交接手续的工程,修复费从施工单位的工程质保金中按照5倍惩罚性修复费予以扣除,并缴入国库,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七)城市窨井设施行业管理单位属于各级政府部门或政府部门管理的,市区两级惩罚性修复费由市城市监察管理局按月汇总后,统一报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负责直接划拨。

(八)城市窨井设施行业管理单位属于供电、移动、联通、电信等非政府部门和单位的,由市城市监察管理局按照与其签订的窨井设施安全管理协议,收取惩罚性修复费。如以上单位不与市城市监察管理局签订协议,又不按照规定履行窨井管理责任的,市区两级应急处置队伍代为补修后,对拒不交纳惩罚性修复费的,将在市级媒体上予以公布,责成其主要领导在全市环境创优讲评会上表态发言,同时通报至其上级主管部门。

(九)市财政局要将惩罚性修复费定期足额拨付市城市监察管理局。市城市监察管理局根据市、区两级应急处置队伍实际作业情况分配使用。属于区应急处置队伍处置的,城市监察管理局足额拨付给区应急处置队伍。惩罚性修复费专项用于修复窨井设施的材料、人工费用支出和应急设备、车辆、机具购置及应急队伍的其它费用。

第七条 各城市窨井设施行业管理单位要组建专门的巡查和处置队伍,实施专业化巡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迅速处理;要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便于接收任务并快速反应。市城市监察管理局和各区政府要建立应急处置队伍,并有充足的窨井设施储备。

第八条 对未按要求落实窨井管理责任的市直属单位、相关城市区,由市效能监察部门予以责任追究。

第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第三篇:关于加强城市文化设施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城市文化设施建设的建议

为继续加大新城开发建设和老城保护管理力度,根据《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主要目标: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能够较为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的精神,为体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调动各方和全民积极因素,科学实施全域城市化战略,我建议在继续大力建设新城的同时,高度重视老城改造提升,加强城市休闲文化设施建设。

首先,在提升居民对老城信心上下功夫。全县上下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在统筹全域城市化中,突出新城和老城两核建设,尤其在“十二五”老城功能转型关键时期,更要关注和重视老城建设。

其次,要在推进实质性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在“十二五”期间,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程:

1、实施老城区环境保护工程,抓好源头控制,加强环境监管,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尤其要集中治理城区空气污染和扬尘污染,改善城区居住环境。

2、我县老城区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广场较少,公共设施不健全,且有部分广场休闲娱乐作用逐渐弱化,如龙兴广场的地理环境优越,商业机构时常利用这一优势,在龙兴广场举行各类商业活动。文庙广场周围饭店、商铺较多,导致广场大部分场地变成了停车场。

县政府曾于2010年发出公告,旨在加强对文化广场的利用和管理,两年来,这一公告精神并未有效执行。要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逐步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要与总体规划相配套,与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相配套。

应发挥龙兴广场的开阔的地理环境,对文庙广场的相应设施进行合理的改建与新建,如,需安装照明设施—路灯,加强文庙广场的休闲文化作用的硬件因素,为广场的转型创造条件。

最后,要在确保老城投入上下工夫。强化老城仍需大投入意识,增加县财力对老城改造提升的倾斜力度,改变老城改造项目资金自求平衡思维,特别是公共设施项目。同时,研究建立老城改造提升投入运作机制,为老城改造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第四篇:无锡市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管理办法

《无锡市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管理办法》已经2004年1月9日市人民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毛小平

二OO四年二月十二日

无锡市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管理,保障城市公共照明设施完好,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养护、维修和管理,使用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公共照明设施是指城市规划区内道路、里巷、住宅区、桥梁、隧道、广场、公共停车场、免售门票的公园、公共绿地等处供城市公共照明和夜景亮化的配电室、变压器、灯杆、地上地下管线、灯具、工作井以及照明附属设备等。

第四条 无锡市市政公用事业局是无锡市城市公共照明设施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公共照明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市城市公共照明设施进行监督管理。无锡市路灯管理处(以下简称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管理机构)受市公共照明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具体负责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确定的负责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的行政主管部门在市公共照明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区域内城市公共照明网络外的公共照明设施管理工作。

建设、规划、财政、房管、园林、城管、供电等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 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养护、维修和管理不得低于国家、省、市制定的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相关标准。

从事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的设计、施工、监理、养护、维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作业资格。

第六条 鼓励和支持城市公共照明设施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积极采用和推广新光源、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的科技含量。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 市公共照明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城市公共照明专业规划和实施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管理机构组织实施。

第八条 政府投资的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的建设、改造和大修经费,纳入城市维护建设资金计划。

鼓励社会资金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的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

第九条 城市公共照明设施需进行招投标的建设项目,应当依照招标投标的相关法律法规、城市公共照明专业规划、城市公共照明设施专业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实施招标投标。

第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城市公共照明专业设计报送公共照明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审定城市基础设施、工业区、住宅区、环境绿化、附属公共设施工程等新建、改建、扩建初步设计方案时,应当征询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管理机构的意见。第十一条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以下简称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按照城市公共照明专业规划要求配套城市公共照明设施,其配套资金应当纳入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投资概算。

城市公共照明设施建设或者改造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未配套城市公共照明设施或者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二条 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当与绿化工程以及供电、通讯等其他管线的建设和改造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并同步实施。

第十三条 已有的与城市公共照明专业规划不符的城市公共照明设施,应当依据规划加以改造。

与临时性建(构)筑物配套的城市公共照明设施,应当因地制宜加以改造。

第十四条 城市道路两侧符合作为城市公共照明设施条件的电力杆等支撑物,在不影响其功能和交通的前提下可以作为灯杆予以利用,有关单位应当予以支持。

第三章维护和管理

第十五条 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保证城市公共照明设施完好。城市公共照明设施应当保持整洁、完好、美观,并与周围环境协调。

第十六条 市公共照明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管理机构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

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城市公共照明设施日常维护的督促和考核,确保城市公共照明设施安全正常运行。

承担城市公共照明设施养护、维修的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城市公共照明设施养护、维修的技术规范,对城市公共照明设施进行养护、维修,确保养护、维修工程质量。

第十七条 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维护费用应当专款专用,主要用于下列开支:

(一)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管理机构负责管理的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电费和日常维护管理的相关费用;

(二)城市公共照明设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经费;

(三)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管理机构管理城市公共照明设施所需必要的管理经费。

第十八条 市区内的公共照明设施,应当逐步纳入城市公共照明网络;未纳入城市公共照明网络的照明设施,建设或者产权单位应当及时维护或者按规定要求改造。需纳入城市公共照明网络予以管理维护的,应当经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管理机构验收,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城市公共照明设施安装、施工质量及安全标准;

(二)符合并入城市公共照明网络的技术和安全标准;

(三)提供必要的维修、运行条件;

(四)具备完整的技术资料和档案。

第十九条 城市公共照明设施属于城市基础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的义务,不得实施下列损害或者可能损害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的行为:

(一)在城市公共照明设施上涂、划、刻、写、晾晒衣物;

(二)在城市公共照明设施安全距离内,擅自植树、挖坑取土或者设置其他物体,或者倾倒含酸、碱、盐等腐蚀物或者具有腐蚀性的废渣、废液;

(三)擅自利用城市公共照明设施张贴、悬挂、设置宣传品、广告;

(四)擅自在城市公共照明设施上架设通讯线缆或者安置其他设施或者接用电源;

(五)擅自拆除、迁移、改动城市公共照明设施;

(六)偷盗、故意损坏和非法占用城市公共照明设施;

(七)其他可能影响城市公共照明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为。

第二十条 城市公共照明设施附近的树木距带电物体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米。树木因自然生长而不符合安全距离要求或者影响照明效果的,公共照明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告知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并由园林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处理。

因不可抗力致使城市绿地或者树木严重危及城市公共照明设施安全运行的,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管理机构可以采取紧急措施先行处理,在险情排除后十日内书面通知园林绿化管理部门。

第二十一条 确需利用城市公共照明设施张贴、悬挂、设置宣传品、广告,应当事先与公共照明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协商,按照城市公共照明设施专业技术标准及安全规范要求,在商定的位置和时间张贴、悬挂、设置。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确需在城市公共照明设施上架设通讯线缆、安置其他设施或者接用城市公共照明电源的,应当事先与公共照明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协商,按照城市公共照明设施专业技术标准及安全规范要求实施。

第二十三条 确需拆除、迁移、改动城市公共照明设施,或者在施工中可能影响城市公共照明设施完好及安全运行的,应当事先商请公共照明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安排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对有关城市公共照明设施予以拆除、迁移、改动或者采取保护措施。所需费用由商请的单位承担。

因抢险救灾等紧急情况急需对城市公共照明设施采取拆除、迁移、改动等措施的,不受前款规定限制。但抢险救灾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知公共照明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在损坏城市公共照明设施后,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通知公共照明设施行政主管部门。

交通事故同时损坏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的,交通事故处理部门应当及时通知公共照明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就损坏城市公共照明设施进行处理。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五条 不具备资质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许可范围承揽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的设计、施工、监理、养护和维修业务的,城市公共照明设施专业设计未经审查批准或者未按照审查通过的专业设计施工的,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而擅自交付使用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有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一)、(三)项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公共照明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可处以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有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四)、(五)、(七)项规定行为之一或者非法占用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的,由公共照明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或者采取补救措施,违法行为属非经营活动的,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违法行为属经营活动的,可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给城市公共照明设施造成损害的,还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第二十七条 拒绝、阻碍公共照明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偷盗、故意损毁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或者省人民政府规章对其行政处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九条 公共照明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条 江阴、宜兴市的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管理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1995年市人民政府颁布的《无锡市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办法》(锡政发〔1995〕1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管理办法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对本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依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以满足社区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它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平台,也是社区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使用、运行和管理。

第四条(运行管理原则)

社区文化中心的运行和管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运行有效、惠及居民。

第五条(管理部门)

**社区居委会是本社区文化中心的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本社区文化中心的工作计划、工作制度、工作规范。

第六条(基本任务)

社区文化中心应当为社区群众提供书报阅读、团队活动、教育培训、娱乐健身、影视放映、展览展示、网络信息等各类健康有益的公益文化服务,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科普、普法、思想道德教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

第七条(基本功能配置)

社区文化中心内应当根据其基本功能用途和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设立社区学校、社区宣传栏、社区图书馆、健身活动室、娱乐活动室、团队活动室、展览陈列室,和具备放映数码电影、举办文艺表演、开展联谊活动等条件的多功能厅。

社区文化中心内的活动场所应当一室多用,根据功能特点可以悬挂多种标牌,发挥资源共建共享的最大效用。

第八条(设施使用规定)

社区文化中心应当开展与其功能、特点相适应的公益文化服务,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不得以出租等形式改变其文化设施用途。

第九条(财政保障)

社区文化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经费应当纳入社区财政预算。

社区文化中心可以接受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和资助。

社区文化中心的运行经费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采购等专项经费。

第十条(主办单位职责)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文化中心管理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社区文化中心的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运行方式)

社区文化中心的运行应当实行专业化管理。

第十二条(开放时间)

社区文化中心应当每天向社区居民开放。每周开放时间累计不少于56小时。

第十三条(收费规定)

社区文化中心运行单位应当提供免费的公益文化服务项目。

第十四条(服务项目公示)

社区文化中心应当公示其开放时间、服务项目,并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或注意事项。

第十五条(法律责任)

社区文化中心运行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向上级主管部门举报,依法查处:

(一)未按照规定的最低时限对公众开放的;

(二)未公示其服务项目、开放时间等事项的;

(三)未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或者注意事项的;

(四)开展与社区文化中心功能、特点不相适应的服务活动的;

(五)违反《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规定出租社区文化中心的。

第十六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下载城市社区文化设施管理办法[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社区文化设施管理办法[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文化设施满意度调查问卷

    武汉市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及居民满意度调查 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也是城市文化的基石。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对于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境界,提升整个城......

    淮北市城市地下管线及窨井设施管理办法[推荐]

    淮北市城市地下管线及窨井设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和窨井设施的管理,保障地下管线和窨井设施完好,维护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

    试论城市社区文化的建设

    试论城市社区文化的建设 !陈新义! 【摘要】社区文化是社区中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现象的综合反映,是城市文化形象的缩影。建设社区文化 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

    城市社区应急文化体系建设探讨

    城市社区是事故灾害应急管理的最基层组织,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中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应急职责和有效减轻灾难破坏性影响的功能。目前,我国社区应急管理还存在很多问......

    嘉兴市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

    附:嘉兴市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 (试行)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管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

    四川省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四川省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有效地为城市社区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城市社区场地借用管理办法(试行)

    城市社区场地借用管理办法(试行)为规范城市社区活动场地使用,合理利用资源,加强场地管理,发挥保障作用,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特制定以下管理办法。一、活动场地属富国街道城市社区党群......

    城市文化

    ?城市传奇 ??南京,作为一个王朝的都城,无论在六朝,还是在南唐,都只是以偏安一隅的形象出现。从明朝开始,南京才第一次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帝国首都,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