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城镇化建设中城乡结合部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

时间:2019-05-14 22:2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析城镇化建设中城乡结合部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析城镇化建设中城乡结合部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

第一篇:探析城镇化建设中城乡结合部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

探析城镇化建设中城乡结合部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

【摘要】城镇化建设对城乡结合部基础教育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及根源,分析了人们对基础教育的认识、生活环境的变化、学生生源的变化及对学校管理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城乡结合部基础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基础教育;对策

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称城市边缘地区。是随着城镇化建设城镇向周边拓展的地方,也是城镇化建设中城镇扩张教育的地方,这里的中小学的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教育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加强城乡结合部的基础教育,成为教育界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以灵宝市第二实验中学为例,探析城乡结合部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城乡结合部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学情十分复杂,学生的教育、及管理比城区一般学校难度大得多。城乡结合部中学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具有薄弱性、不平衡性和多层次性。从生源看,部分学生来自学校周边的农村;部分学生来自城区务工人员的子女;还有少部分来自距离学校较远的城区家庭(学校实行寄宿制,吸引了部分城区学生)。

留守青少年居多,缺乏家庭关爱,习惯差。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口增多,很多年轻人在外出务工时将孩子放在爷爷奶奶或者亲戚家寄养,而孩子的教育问题也随之被忽视。学校学生几乎一半属于留守儿童,通过与这些孩子的交谈了解到,由于他们年纪小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如无家长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大多数孩子以顺其自然的态度来对待学习。这些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没有正确的疏通渠道,还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生活中也较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容易产生厌世心理,丧失对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因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心理上会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且为了寻找感情慰籍,还容易陷人早恋。学校的早恋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年龄小又不善处理恋爱关系,引发许多问题。不重视学习的家庭及子女比较多。

二、城乡结合部学生问题的根源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由于学生来源复杂,各自家庭情况多样,因而家庭教育水平不一。但总体来看,家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子女的行为习惯的教育不够重视。调查显示,65%的家长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抱有“工作很忙,一般教师不找我们,我们也不会去找教师”想法的家长竟多达51.7%。另一方面,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意识也存在偏差。有的家长甚至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送到校,一切都由学校管”。正因为这样,学生很难在家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也很难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

(二)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两极分化,部分家长是进城打工者,他们居无定所,大多居住在出租房里,环境嘈杂,一般无法为子女创设一个整洁、安静、和谐的家庭环境,再加上父母工作、经商忙,无暇照顾子女的生活、学习,部分学生家庭虽然经济很富裕,但提供给子女的学习环境并不理想。据调查,很多家庭的父母整日沉迷麻将、跳舞,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很难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等习惯。

(三)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城乡结合部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社会大众的价值标准也日趋世俗化,主要表现为注重功利、讲究实惠、贪图安逸等等,这些观念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表现在行为习惯方面,容易使学生形成懒散、怕吃苦、怕困难、缺乏责任心等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当地文化教育事业历来不够发达,缺乏文化氛围,当地居民与大量外来人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与学校配合的默契程度相对城市其它区域来说明显不足,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给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加强城乡结合部基础教育的对策

(一)政府要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

在国家不断强调提高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加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处于“夹缝中”的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建设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更优先的政策,增加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行小额班制,提升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不断改善老师的待遇,巩固师资队伍的稳定,防止教师将城郊作为向城市发展的跳板。

(二)学校应在学生管理方面创新方法

1.学校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首要工作。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但城乡结合部学校不同于一般学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从领导到教师都应认识到:我校生源复杂,各方面基础薄弱,学校工作更应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才能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2.在学生管理上,科学搭配,综合施策,形成管理的合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全部都承包在班主任身上显然力量甚微,应该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政教处、任课老师和宿舍管理人?T等共同来转化学困生。学生对任课老师和政教处领导向来有一种崇拜、权威的心理,这些人的直接参与、经常过问,会给学困生“备受关注”的感觉,从而乐于在教师的关注下进步。

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进行部分家长座谈、个别家访、发《告家长书》等形式,或以微信群、QQ群等网络方式成立家长学校,广泛对学生家长进行宜传教育,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子女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家长只注重子女学习成绩、不注重子女行为习惯教育的思想,并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家长与学校共同配合教育。通过政府、学校、教师及家长的共同努力,城乡结合部学生的转化,将不再是一个令人头疼的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曹斌,刘毅,金明珠.城镇化建设对城乡结合部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以恩施市舞阳办事处猫儿槽小学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4(6).[2]卢俊松,王慧丽,李杰.我市城乡结合部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李丹.城乡结合部小学跨越式发展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09(3).

第二篇: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

金林

巢湖学院 教育系,安徽 巢湖 238000

摘 要: 在尊重和追求和谐的今天,教育公平被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之一。教育公平的研究存在区域、民族、城乡、层次、性别等多个方面的差异。而教育公平又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但客观存在的地区、城乡和学校差别导致了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针对这一现实,通过多方面详细的调查研究,从而提出以下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并对农村义务教育进行重点倾斜,同时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转变观念,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推进农村学校合理化分布,以推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资源;教育公平;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

城乡基础教育需要均衡发展的缘由及我国目前城乡教育的差距现状

一、对教育公平的基本认识

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从历史上看,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18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而我国自古代隋朝建立的科举考试制度同样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到了近现代的西方社会,又在不同的时期大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教育公平观,它们就是保守主义的教育公平观、自由主义的教育公平观和激进主义的教育公平观。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

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它既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超越,是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的统一,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包括它的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

通过历史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界定教育公平: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 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就教育公平而言,区域、民族、城乡、性别等多个方面中,城乡基础教育问题尤为凸显。至此,对于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性要求也尤为突出。

所谓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其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这一发展的对象,指的是全国各地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范围的广泛性。第二,这一发展的主要内容,指的是经费分配、师资建设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水平,具有总体合理性。第三,这一发展的状态,不是短暂的,也不是不变的,而是在内容总体合理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具有时间的动态持续性。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总体合理性,时间的动态持续性,就是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特征。

基础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了,教育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我国现在的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60%以上,文盲半文盲主要在农村。显然,在基础教育中,农村教育是大头。农村教育不能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研究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建设好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建成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的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之现状

(一)教育经费配置的城乡差距。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在教育投资体制上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如义务教育投入资金筹措、分配主要由地方政府或较低一级的政府负责。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完全视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状况而定。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在所难免。结果义务教育这种国民性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难以均衡发展。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度改革后,中央、省级财政所占比重不断增长,地方(市、县)级财政所占比重逐渐减小。县乡财政承担真义务教育投入经费短缺的重大压力。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在我国贫困地区,县乡财力有限,最贫困的县财政靠上级的转移支付来维持基本的行政职能的运转,经费大量用于人员开支,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公用经费的开支少而又少。这严重阻碍了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导致严重的义务教育地区性差异的形成。

(二)教育办学条件的城乡差异。当前,城乡之间学校办学条件差距依然较大。与 城市相比,不少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还相当落后。农村中小学生寄宿条件交叉,学生宿舍严重不足,许多学校将原旧教室改成学生宿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少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计算机配备严重不足,教学仪器设备配置远低于城镇学校,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与此同时,农村学校体育设施设备也很落后。体育场馆面积不足、质量不高,器材简陋。

(三)教育师资配置的城乡差异。从总体上看,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指教水平亟待提高。农村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教师多为当时“民转公”教师,而且多集中在农村小学。“民转公”教师为当时的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年龄的原因,多数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一些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更、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明显不适应,影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从城乡基础教育教师配备情况看,城区、县镇学校普遍存在超编现象,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学校普遍缺编。山区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艰苦,教师应得的政策性津补贴未得到完全落实,城乡小学教师待遇存在较大差距。如此,农村与城市师资数量质量的差距就促成了学生受教育过程的不平等,导致教育结果的差异。

(四)教育发展水平的城乡差异。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也相当突出。基础教育方面,以市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为标志的优质学校,主要集中在以城市为主体的都市发达经济圈,而以农村为主体的周边区域则数量很少。

三、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乡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小城镇建设、“三农”问题等备受关注之时,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乡村社会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教育和文化也就有明显的积累功能,尤其是在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背景下,教育资源日益显示了其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惯性,严重导致了城乡分割和发展不协调,进一步激化已经过剩的劳动力和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农村普遍贫困化,并造成严重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均,而城乡差距扩大隐伏着流动的势能,也隐伏着不稳定、不安定的因素。

对部分地区的实地调查表明,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于经济发展乃至居民整体收入状况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越是教育资源分配密度低的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水平越低,并表现出明显缺乏经济发展后劲的特征。同时,调查表明农村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极端不平衡导致了许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甚至严重削弱了中央许多惠民惠农政策的实际效 果。

第二部分

城乡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三种论调的陈述

悲观论。这种观点认为,农村基础教育范围太广、问题又多、长期落后、积重难返,与城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不可能的。这种观点,只看到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困难的一面,没有看到它与城市均衡发展的可行条件,故心存疑虑,产生了悲观的思想。受这种观点的支配和影响,致使一些地区的教育处于片面低效的落后局面。

速效论。这种观点主张: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该尽快解决,一步到位。这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所谓快速发展观。持这种观点的人,不能正解认识和理解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这种发展,不是短期的一时发展,而是长期的动态的持续发展,因此,只能循序渐进,稳步向前,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否则,这种发展必然是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将会收效甚微,甚至劳而无功。

齐步论。这种观点认为,只要减慢城市基础教育的发展,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通过一慢一快的运作,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实现了。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正确认识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整体发展,不是对一方限制性的发展,而是对双方都推进的积极性发展。不能搞一刀切,否则,将会挫伤发展的积极性,城乡基础教育就很难均衡发展。

悲观论、速效论和齐步论,都是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上观念陈旧、认识模糊、思维滞后的表现,它影响和阻碍着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值得我们正视,并努力加以改变。二、四大问题的存在(一)职责不够到位

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本应三位一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以推进其均衡发展。但是,由于社会二元结构的影响、行政区划的历史延续、应试教育陈旧观念的干扰,加上三者上下协调沟通渠道的不畅,因此,在规划、分配和督查等方面出现了职责不够到位,效果不佳的问题。比如,由于统筹规划不全面,以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并未缩小;又如,由于经费分配的结构没有得到必要的调整,以致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未得到应有的改善。再如,由于督查监控制度的不健全,评估缺乏科学的量化标准,以致对已经出现的问题,缺乏应有的调控力度。这些职责不够到位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带来了负面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失衡。

(二)经费分配失衡

城乡基础教育经费差距十分明显。比如,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的分配很不均衡、合理。数据统计显示: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是5800多亿元,其中用在城市的占77%,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不到40%;占总人口数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获得23%的教育经费。显而易见,农村基础教育没有得到合理的应有的经费投人,就难以与城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因此,经费分配失衡是导致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

(三)师资问题突出

1.数量不足,据湖北省孝感市教育局的调查,该市中小学专任教师缺编2,075人,其中小学1,045人,初中225人,高中700余人,且大多是农村中小学。

2.素质偏低。具体表现在学历不够达标以及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等三个方面。江苏省盐城市的一次调查:教师队伍老化,一些农村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50多岁,一些乡镇4l岁以上的在岗教师占60%,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英语、计算机和艺体类教师非常缺乏。某小学一共有27个班,其中英语、体育、美术教师各只有一名。又据前教育部周济部长的一次讲话也从全国范围内说明教师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他说:目前全国仍有31万名教师未达国家规定合格学历,有近50万名代课人员。农村教师队伍问题突出,成为制约今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3.流失严重。由于工资待遇低,工作和生活条件差,导致农村教师不安心执教,优秀教师向城市流动严重,比如盐城市有的乡镇一年大约流失1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又如,甘肃省庆阳市三中,10年间调来120名教师,而流失的就有80名。

(四)教育质量偏低

1.普九率出现下滑。一些农村,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有的还没有完成普九的基本目标,而有的完成了这一目标的,却又出现了普九率下滑的现象。

2.学生辍学严重。比如,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失学人口,尤其是初中阶段失学人口。又如,不少地方是初一3个班,初三1个班。可见学生辍学问题的严重。

3.毕业生质量偏低。具体表现在一些农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滞后,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学校其教育内容、时间和效果,都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合格要求。因此才导致了毕业生质量偏低的问题。所以,不管从培养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反映出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偏低的问题。

第三部分

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一、树立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正确理念

(一)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失衡具有普遍性。首先,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东方的国家,还是西方的国家,在其教育发展的历程中,都有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失衡问题的发生。认识到这一点,面对失衡的现象,就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心存疑虑,悲 观无为。其次,就国内来讲,它是全国范围的问题,无论是西部,还是东部,都有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失衡问题的发生,认识到这一点,面对失衡的现象,思维不能偏狭,视角要广泛既要看到局部问题,更要看到全局问题,从而正视它,努力改变它。

(二)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失衡具有客观性。这个地区、那个地区出现了失衡问题,不管你承认与否,它都是存在的。回避它,是不行的;想超越现实改变它,也是不行的。认识到这一点,面对失衡的现象,我们就应该积极应对它,科学而正确地解决它。

(三)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失衡具有解决的可能性。一些地方解决失衡的成功经验说明了这一点。认识到这一点,面对失衡现象,我们就要充满信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努力,为有效的解决,取得成功作出应有的努力。

认识到失衡的普遍性、客观性以及解决的可行性,我们要树立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正确理念须知,树立正确的理念,是我们走出悲观论、速效论和齐步论的误区,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建立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健全制度

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性很强,因此,我们在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法规的同时,应该建立健全必要的制度,依法办事,按章操作,提高运作的规范性,减少或避免实施的随意性。

(一)各级责任制。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各有责任。为了落实责任到位,就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责任制。首先,各级的责任必须明确,坚决杜绝职责不清的现象,以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其次,要把各级履行职责的情况纳入政绩的考核范围,奖优罚劣。第三,各级的职责虽各有分工,但是分工不能分家。因此,必须做到分工合作,上下协调,渠道畅通,以充分发挥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整体效应。

(二)科学评价制。建立健全城乡基础教育的科学评价制,即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完备的评价体系。为此,必须转变评价思想,完善评价内容,改革评价方法,做到定量评判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全面监控制。全面监控制就是对城乡基础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监控制,要求做到四个结合:首先,从内容上做到个别重点监控与全面系统监控相结合,要杜绝那种走马观花式的和以偏概全的监控倾向。其次,从时间上做到平时的经常性监控与集中的阶段性监控相结合,要防止那种偶行又止、大起大落、片面追求所谓轰动效应的监控倾向。第三,从性质上做到发现问题与总结经验相结合,要纠正那种重发现问题,轻总结经验,甚至忽视总结经验的片面监控倾向。第四,从方法上做到监督检查与 反馈调控相结合,要改变那种发现了问题,不反馈信息,不调控纠正,只做表面文章的监控倾向。我们做到监控的四个结合,才能全面提高监控的力度,取得应有的效果。

建立健全各级责任制,科学评价制和全面监控制等制度,严格执行这些制度,是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章可循,走出误区,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

三、采取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在经费投入上,实行两个结合

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是基础。而经费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抓好两个方面,实行两个结合。

1.从经费的来源途径上,实行国家划拨与社会力量筹措相结合。城乡基础教育经费的提供,首先是政府行为,这个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的比例和力度,力求做到与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另一个方面,在国家财力提供有限的情况下,要广开财源,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办学体制实行公办与民办并举。

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源问题,又可以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普九率及其巩固率,应该说是一条一举两得的有效策略。

2.从经费的分配上,实行面向全体与个别倾斜相结合。对城乡基础教育经费的分配,首先是要面向全体,要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一视同仁,个个受益,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城市中心的不公平倾向,达到总体合理,以利于全体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二元结构、行政区划和历史等原因,城乡基础教育的发展在地区和校际之间都存在失衡的现象和薄弱的环节,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现状,面对这一现状。因此,在经费的分配上,也不能搞一刀切,即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应该向个别倾斜,从校际来说,向薄弱学校倾斜。对这种个别,适当加大经费分配投入的比例和力度,这对加快改变其落后的状况,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应该的、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二)在师资建设上,建立四种机制

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师资是重点。而师资建设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建立四种机制。

1.城乡交流制。即城市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定期轮换制与农村教师到城市中小学任教进修制的有机结合,从而建立起城乡师资的交流机制。

2.定岗聘任制。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一定数量需求,在师范院校实行定岗培养,这种师范生毕业后,按照事先的签约,应聘到定岗的农村学校任教。

3.提高培养制。一是帮扶培训。建立由城市学校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组成的导师团,定期到农村学校上公开课,举办讲座等,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二是继续教育。通过函授、自考和校本培训以及其它形式,积极推进农村教师的继续教 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以及专业水平。

4.长效激励机制。一是落实国家规定的农村教师,特别是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教师的津补贴。二是为农村教师建立起养老、医疗保险等保障体系,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岗位的比例。四是对农村教师评优评先,适当实行倾斜政策,增强农村教师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以上第一、二条是物质激励,第三、四条是精神激励。采取这些措施,实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将建立起长效的激励机制,这对于农村教师安于农村执教,减少优秀、骨干教师的流失,稳定教师队伍有积极作用。

通过建立以上四种机制,将有利于改善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进而有利于从数量和质量上改变农村教师素质偏低的问题。

(三)在学习外国经验上,借鉴两种计划我们在探寻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时,外国经验也值得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说明了这样的道理。比如,英国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中实行的两种计划,就值得我们借鉴。

1.教育行动区计划。该计划是英国政府积极引进校外力量,以公立私营、学校和社区共建等方式改造薄弱学校的有效尝试。自1998年至2001年实施几年来,该计划对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转换政府职能;二是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三是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四是提供充足经费支持。

2.教育优先区计划。教育优先区,是指被政府列为物质或经济极为贫乏和不利、须优先予以改善以利于教育机会均等理想实现的地区。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改善条件不好的地区的教育状况的过程中,都实行过这一政策。英国政府的政策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制定出一套能够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找出需要特殊援助的学校,政府加大对这些学校的投入,使其校舍、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师资水平等方面,尽快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教育优先区计划的实施,产生了积极实践教育机会均等这一理想目标的作用。

英国的教育行动区计划和教育优先区计划等政策的实施,对其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借鉴这两种计划,对我们改变农村落后地区的教育状况,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四)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一个关系

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其均衡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由不均衡到均衡,再由新的不均衡再到新的均衡的渐进的长期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一个关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即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立足当前,吸收继承,解决好现实问题。一是要吸收继承。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 展。要广泛吸收继承中外这方面的成果,博采众长。一方面要总结和吸收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在理念研究和改革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也要从我国国情出发,适当地借鉴国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理论和方法,以提高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效果。二是要解决好现实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现实摆在我们的面前。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必须面对这个现实,立足于这个现实来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好问题。比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新机制遭遇五大新问题,就值得我们正视和认真应对。另一方面,对已经取得的成果,要巩固和提高,比如全国基本普九,就是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成果,我们应珍惜它,巩固和提高它。而一些地方却出现了普九率的回落下滑现象,这是应该正视和尽快加以改变的,以杜绝人为的失衡现象,确保城乡基础教育质量的巩固和提高。

2.面向未来,改革创新,不断发展。一是要更新观念,面向未来。在新的形势下,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要更新观念,面向明天,彻底根除应试教育的陈旧意识的影响和干扰,树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思想。从时代的特点和战略的高度来思考这一发展的新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不断提升城乡基础教育的质量。二是要改革创新,不断发展。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薄弱,实践效果不尽人意这些就是改革创新的重要方面。因此,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在博采众长的同时,要在理论、方法和模式上有所创新。要坚持科研为先导,广泛开展实验研究,突出时代性、科学性和运用性,大胆改革、锐意创新,探索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方法,发展新理论,用以指导实践,使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步上新的台阶。

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不仅有利于搞好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工作,而且有利于促进城乡基础教育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梁发市。中国教育公平性恶化妨碍各社会阶层间流动[N].中国青年报,2004-0812.[2]王芳。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建议[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4(3)。

[3]谢发。汤仙月。曾勇明。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4]周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新机制遭遇五大新问题[N].中国青年报,20060428.[5]文新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及政策制定中的两个理论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5(12)

[6]杨军。英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5(12)

第三篇:加快城镇化,不能遗忘城乡结合部(申论经典范例)

加快城镇化,不能遗忘城乡结合部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区空间不断扩张,城乡结合部成为大中城市扩展和蔓延的主要地区,也是变化较快、问题较多的地区。因此,把城乡结合部建设好,改善这一地区的发展条件,发挥这一地区在城镇化中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城乡结合部作为城镇化的空间载体,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为城市运转提供特殊空间。城市赖以运转和发展的一些基础设施和特殊场所必须远离人员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如给排水系统中的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废弃物处理场所,传染病院,火葬场,大型转运和仓储设施等。其次,为城市空间扩展提供土地资源。当城市集中建设某个功能区时,城乡结合部由于具有建设用地充足、土地征用费用低、外界联系便捷等区位优势,成为适宜的选址地点。第三,帮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乡结合部区域内有农田、林地、绿带、湿地和河湖水体等,既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第四,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提供过渡纽带。城乡结合部既是城市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又为其他产业提供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现阶段我国大中城市城乡结合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整体环境差。城市工业中占地多、污染大的工厂主要集中于城乡结合部,这些工厂以及当地的乡镇企业、家庭小作坊等产生大量的“三废”。二是社会管理难度大。现阶段,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转需要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城乡结合部低廉的房租和生活成本为流动人口提供了生产、生活空间,聚集了大量流动人口,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三是基础设施不足。由于城乡结合部区域内各种性质的用地交叉混杂,开发建设的前景不明晰,投资主体不明确,有的地处多个行政辖区的交界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用设施严重滞后。四是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随意性、盲目性较大,导致利用不合理,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解决以上问题,必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处理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利用好城乡结合部这一重要资源,发挥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一是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城乡结合部承担的职能、资源条件、区位优势、人口及其他因素,确定近、远期发展规划,编制专门的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综合效益。二是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局下,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城乡的经济布局。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布局是经济市场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具体表现,所以要优化土地利用、改善区域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统筹城乡的经济结构和布局,引导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三是注重生态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建设生态城市。城乡结合部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项功能就是为城市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屏障。应严格控制城市建设规模,避免“摊大饼”式地无限蔓延。在开发城乡结合部土地时,必须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严格生态评价标准,协调好土地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四是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城乡结合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革和完善城乡劳动与社会保障体系、户籍制度等管理制度,解决好土地征用农转居后的养老、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第四篇: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本人于3月19日至25日赴安洲街道直屋行政村蹲点调研。直屋行政村位于县城西郊,东与三桥和下郭为邻,南临下新屋村和下垟陈村,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村。在近一周的调研过程中,群众对如何改善村容不洁问题反映强烈。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的一个通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直屋村的环境卫生现状

(一)直屋村的环卫状况及不良影响

直屋村位于县城西郊,紧靠全村共304实施清扫保洁。由于长期积累,房前屋后垃圾成堆(调研期间,环卫处帮助清理清运垃圾60余吨),垃圾逐渐向塘水面垃圾漂浮,池塘为污水塘,水沟为臭水沟,是远近闻名的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一是损坏了仙居对外形象。紧靠进出县城的道路,的对外整体形象。

二是降低了广大村民生活质量。高,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内涵也在不断提高。他们既讲究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也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洁的村容,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是影响了精神风貌。村容状况代表了一个村的整体风貌,环境卫生虽然是却可反映出村民的(二)造成环卫不洁的主要原因

1、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城乡结合部由于地处城乡交界处,农村气息较为浓厚,虽然村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乱搭乱建、部由于其优越的区位、廉价的房租,的集聚引发了某些对环境卫生有严重影响的产业人口200多人,的二次污染。人(其中党员35外来人员进出我县,对生活的环境质量也有很高的要求。“精神风貌35省道和高速公路出口处,分35人),外来人口都会经过这样的村,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改变村容不洁现状的愿望较为强烈,尤其是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比较淡薄,而且这些区域还聚集了大量的外来民工,加上管理较薄弱,使大量外来人口在此集聚,大量回收的废物堆放在村前屋后,5个自然村,200多人。村内没有环卫设施,没有“垃圾村(城中村)不洁的村容村貌会损坏我县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大量的垃圾,如垃圾回收业。8个村民小组,“小事”,但但由于农村长乱堆乱放、在城乡结合外来人口直屋村有外来造成了环境户,1119省道边上堆放,村内露天粪坑林立,没有一座卫生公厕,村内沟”。以上这些问题是

像直屋村的大部分城乡结合部村与县城紧密相连,影响了他们的健康;”。乱扔垃圾等现象比较普遍。———目前,他们大多从事垃圾回收行业,2、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在城乡结合部尤为明显。城乡结合部是县城扩张后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其本质上还是农村,由于村集体经济的不足(直屋村的村集体年收入仅为8万元),“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或者比较落后。由于环卫设施配套不足,缺乏有效管理,造成垃圾无序堆放污染环境的现象。

3、干部的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相对中心城区而言不仅位置偏僻而且先天不足,因此,不少干部就会认为现在要求城乡结合部村做到长效管理是不切实际的,还为时过早;或认为这都是政府的责任,与己无关;或认为搞城乡结合部村环境卫生吃力不讨好,只有付出,没有收益;这些观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表面应付、得过且过,甚至熟视无睹,不愿化力气改善环境质量。

4、垃圾成份复杂,不可降解垃圾增多。以前的农村,垃圾多用于田间地头作肥料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成份越来越复杂,产生了大量塑料袋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且大量高效的农业肥料代替了“垃圾肥料”,垃圾在农村已无“用武之地”。

二、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产生了被城市包围或紧接于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村,这些地方属于县城规划范围,在生活方式上日益接近城市,但还没有纳入整个城市管理范围,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在我县,直屋村的环卫状况并不是个例,我县的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普遍存在垃圾乱堆乱倒乱处置现象,已经成为市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一定要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仙居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打造农村新环境,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条标准。其中,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村容整洁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一个村的村容村貌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它不仅反映了这个村的经济发展状况,也反映了这个村的精神文明程度。一个整洁的村容村貌,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必然明显改善,也才能与所相连接的城市相适应、相协调,才能为城乡统筹发展创造重要条件。目前,我县正在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的环卫建设管理工作应当首当其冲,率先垂范。

(二)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净化环境卫生,改善人居环境,这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个重大的民生问题。抓好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的环境卫生工作事关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可以让广大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村民共享我县文明建设成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迫切任务。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涉及面广,要求高,环卫建设管理状况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属于县城规划区范围,部分也在创建之列。但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环卫状况与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长期重视不够,环卫工作基础薄弱,存在的问题很多,可以讲,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既是创卫的重点,也是创卫的难点。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就是要解决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的垃圾出路问题,破解城区创建进程中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难题。目前,我县的创建工作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实现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工作规范化,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四)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是城管工作向城郊延伸的务实之举。

城中有村、城郊相连,这是发展中城市的基本特征。城中村、近郊村、城郊结合部均与城区紧密相连,这些地区环境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城中村、近郊村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也是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的基础。城管部门作为环境卫生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突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题,加强对城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指导,将城市管理工作向城郊延伸,这是新形势下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城管部门有责任加强对城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指导,不断创新城管走进社区、城管延伸城郊的工作理念,把加强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作为城管工作走进社区、向城郊延伸的重要举措,作为城管工作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具体行动,不断探索适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城乡统筹城市管理模式。

三、创新方法,立足长效,全力推进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

从我县的县城实际出发,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不可能全面铺开,一步到位,要因地制宜,创新方法,循序渐进。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育村民新观念。从根本上说,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素质的高低,所以必须把对村民的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运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抓好文明素质教育。村两委要与每户家庭签订卫生保洁责任书,提出一些硬指标,促使家庭这个细胞做好保洁工作。另外,村两委要充分注重发挥村规民约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自我约束作用,通过全体村民制定村规民约,明确卫生保洁义务,以此作为村民共同遵守的准则。开展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使村民潜移默化地增强卫生意识,自觉养成文明的卫生行为习惯。在整治和创建过程中,可组建村巡逻队,劝阻不文明行为,督促村民、外来经商人员、打工者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

(二)科学统筹村庄规划,培育设施建设新起点。要做好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保洁工作,环卫设施建设是基础。应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在做好村庄规划时,将环卫基础设施纳入整个村庄体系,统筹规划,统筹建设。在规划过程中,要把握分级负责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即:县里主要负责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与改造,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各街道要按照城镇环卫设施设置要求,在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居住区、道路、河道等处放置垃圾桶,合理设置垃圾房,建造垃圾收集转运点,配置相应的垃圾清运车辆和设备。城管部门将根据城郊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要求,协调、指导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与改造。同时,在规划时,要充分发挥现有环卫设施设备的作用,做到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中转运输等环卫设备设施城郊(乡)共享共用。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培育投融资新方式。要做好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工作,资金是主要因素。要切实转变观念,大胆引入市场机制。从长远看,盘活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根本,对土地及其他闲置资产进行招商引资,增<

第五篇:城乡结合部1

城乡结合部,顾名思义是指一种城市与乡村互相结合的 特殊经济地理单元。该经济地理单元既不同于单纯的城市区 域,又不同于纯粹的农村区域,而是既有城区风貌,又有乡村 特点的一种经济地理空间。

法国的著名经济学家佩鲁认为.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 在所有的地区,而是按照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大城市或中心 区域,然后再由大城市或中心区域向周边区域不断扩散。按 佩鲁的这一观点.经济增长可分为两个显著不丽阶段:聚集阶 段和扩散阶段。前者是各种生产要素向大城市或中心区域不 断集中的阶段。正是由于各种生产要素的集中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大城市或中心区域的超常规的发展,使其成为一国经 济的增长极。后者是多种生产要素由大城市或中心区域向周 边区域不断扩散的阶段。其原因是大城市或中心区域由于各 种生产要素的大量聚集而使其显得过于局促.空间的狭小已 严重地制肘着大城市和中心区域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大城市 或中 fi-区域的生产要素开始向其周边移动.以寻找更广阔的 发展空间。

(二)城乡结合部的类型

一般说来,城乡结合部有三种类型:一是受行政隶属关系制约,属城市政府管辖,却又地处乡村包围的城市郊区:二是属城市政府管辖的县,在地理位置上又与城区接壤的或“插花”的地带;三是受地域影响,处在城区外围,相对连接城乡的其他交接地带。(而此次调查的。。属于。。)

(三).城乡结合部的特点

(1)城乡结合部受城乡之间特定的空间扩展因素与空间过程的影响其地域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城乡交错带内城市与乡村各要素,景观及功能的空间变化梯度大,是城市与乡村两类性质不同的区域之间的“急变带”,人地关系的空间差异远较城市城乡城域内部大:同时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着频繁的能量与物质对流,分别来自城市与乡村的人口、物质、技术、信息等在这里相互作用与竞争互生。

(2)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其人口与社会结构特征地过渡性也十分明显。在这里不仅有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而且还存在着本地常住人口与外地流动人口的异质反差,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心理文化素质的人群相互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

(3)由于同时受到城市与乡村经济的双向辐射,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依附性不断加强,城市性产业及城市需求导向产业在增加。

在《新乡市街道居民购买力等级分类》调查中,官员的综合主观评价排名 为22名,房租排名2,综合排,10,购买力等级c 中等购买力

当前我市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推进具有模式多样化的特点。

从区域统筹发展方向方面可分为:市区城中村改造型;市郊城市化拓展型;县城中心镇提升型;山区分散村落整合型;农村村庄现状改造型等。从土地利用方面可分为:旧村原址改造型和新建村舍搬迁型两种类型。从建房方式上可分为统规自建和统规统建两种类型。

从资金筹措来源上可分为:集体致富改造型:如新乡县刘庄、龙泉社区;政策资金帮扶型:如辉县市回龙社区;企业(家)出资支持型:辉县城关镇南里庄社区,张村乡裴寨社区;开发商投资联建型:如新乡县高庄社区;群众自费建设型:如古固寨镇祥和社区等。居住区绿地是被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绿地是人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重要部分。居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35%其绿地使用率是其他类型绿地的5—10倍。

居住绿地是决定一个城市环境质量好坏的主要林绿地类型。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人们对居住区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居住区绿地面积广量大且与居民关系密切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作用。华北石油局居住小区植物配置能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利用乔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再进行空间的分割及联系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乔木与灌木的比例合理另外选用的植物种类丰富多彩色块布置简洁明快合理选择树种注重小区的彩化与香化。现状面貌也能体现古典园林景色优美的传统风貌。但是绿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小区绿化带建筑渣土垃圾较多小区土方未做微地形处理局部地段土方回填不到位土方缺失较多施工粗糙自然景观营造水平较低整体绿化水平就感觉没那么好了。目前区内园林绿化在有些方面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比如有的地方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多数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为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绿地中还应结合小广场、椅子等以满足人们活动、休息的需要。住宅建筑组合 建筑是构成城市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内容。根据调查华北石油局居住小区的立面风格统一整体造型简洁大方色彩明亮体现清新亮丽的特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外墙颜色以红色为主白色灰色为辅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并且基本上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华北石油局居住小区本着突出本地文化特色。利用“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同意规划居住区使每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风格要体现本地文化特色。弱势群体需求也被考虑在内了。居民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小区道路设有盲道倾斜路面也使用了防滑建筑材料居所有标识明确的路线或标志物。小区中设有老年公寓、老年人娱乐活动中心等服务配套设施给老年人和残疾人生活带来很多乐趣。其中的住宅以正面朝南为主起居室、卧室及厨房均有 自然采光房内空气南北对流起居室以居南为多自然通风较好。但由于部分小区沿街位置建有门面房影响了附近的住宅采光通风效果并且部分门面房建成后经营饭店造成油烟、噪音污染降低了小区居民环境和生活质量。

三、调查建议

1.公共空间中的植物配置应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应更加注重植物的开花与观赏时际的搭配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2.公共空间中的道路规划应稍作修改使得道路不仅只有交通的功能同时也能对小区进行区域划分同时也为造景增加围合感。3.公共空间中的绿化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大绿化率让小区的环境更加优美更加富有生机。4.小区的社区管理服务区应增大面积。

历史证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长期以来是依靠是工业化和城镇化两条腿走路,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因此,在下一步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当中,要以区域特点和比较优势作为依据,坚持规划先行和科学规划,鼓励和推动制度创新,以引导农民分层次、梯度性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为着力点,深化体制改革,“转变增长方式”,夯实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平台,注重协调、优化各类利益关系,保持政府与民众在利益共享、公平增长方面的互动沟通,最终实现“三农”的公平、和谐、科学发展。

下载探析城镇化建设中城乡结合部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析城镇化建设中城乡结合部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结合部调研

    城乡结合部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称城市边缘地区。城乡交错带尤其是指接近城市并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的乡村地带。 早期城市与乡村的......

    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而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文化、公......

    城镇化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 XX市XX塘区教育局局长陆XX给我们做了题为“”报告,使人收获颇丰。 XX市六县八区,义务教育还算发展均衡,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也都在不......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浅析

    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浅析 来源: lunwen88.com 一、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本课题组成员于2010年10月对周口市、开封市、洛阳市城乡结合......

    推动城乡结合部建设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精选)

    推动城乡结合部建设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加强城乡结合部管理的几点建议 西街办事处后圪塔社区党支部书记 和天山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发展比较快,老城区的改造力度也较......

    海淀区城乡结合部地区

    海淀区城乡结合部地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工党海淀区委 社会治安问题,直接影响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人民群众的极大关......

    浅谈如何与城乡结合部问题学生

    浅谈如何与城乡结合部问题学生 家长的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配合,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而城乡结......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矿泉中学 刘永全 摘要:城乡结合部初中的外来工子女虽然跟随父母来到城市,但早期“留守”生活造成的亲情欠缺、隔代教育或寄养带来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