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自由的硬伤(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22:0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自由的硬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自由的硬伤》。

第一篇:新闻自由的硬伤

《新闻自由的硬伤》

提要: 自由主义新闻理论是西方新闻界的圣经,是西方新闻界两百多年来尊崇的职业准则。而自由主义新闻理论本身也有其难以化解的硬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加深对新闻自由的认识,也有利于我们改进这些问题。

关键词:新闻自由 传媒业集中化趋势 鲁伯特·默多克

Some Problems of Freedom of the Press Abstract:

The Theory of News Liberalism is the Bible of Western media field, and it’s also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which Western media field have honored for more than 200 years.But this theory has some drawback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resolve, we can discover them as time goes by.To research these problems can help u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Freedom of the Press, and also can be beneficial when we want to improve them.Key Words:

Freedom of the Press

the Tendency of Concentration in Media

Rupert Murdoch

《新闻自由的硬伤》

引言:

自由主义新闻理论(The Theory of News Liberalism)是由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等理论发展而来的。经过历史的演变,从最初由弥尔顿提出“言论、出版自由”的口号,到19世纪中叶约翰·密尔进行深刻论述的言论自由,自由主义新闻理论逐渐成型。一个影响力深远的思想理论总是伴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变革,新闻自由也不例外。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成型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印花税和知识税的取缔,激进报纸的兴起与消亡等一系列历史事件。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经历了这些历史事件后变得完善和成熟。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新闻自由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首先,新闻自由思想与言论自由思想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最主要地体现在了新闻自由思想与言论自由的主体上:新闻自由的主体是传媒所有者,而言论自由的主体却是个人。传媒产业的集中化趋势不可避免地使传媒大亨旗下的报纸和电视台开始成为一种为政治和经济利益服务的工具。新闻媒体吹捧的独立的“第四权”地位几乎被扭曲,报纸和广播电视可以完全服从财团老板的利益需求进行不实报道或不客观报道。从某种程度上说,新闻自由只是报业主的自由。

再有,新闻自由如何与滥用新闻自由进行界定,也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尤其是2011年《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将这个问题撕开了一个口子,使其变得越来越难以逃避了。西方新闻记者可以为了获取一手独家资料而不惜超越传统的职业底线,把自己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新闻报道权干涉公民的生活。这种新闻自由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影响了公民的日常生活,甚至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这样没有边界的新闻自由,是社会和公民所厌恶和唾弃的。

一、新闻自由的起源发展和成型

要说新闻自由的起源,就不得不提一下出版自由(Press Freedom)和言论自由(Freedom of Speech)。而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产生又有其深厚的历史和思想根源。

西方的自由主义哲学观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本身就是目的,个人是自主我自我,是各自独立的存在,所谓社会不过是这种自主的个人意志的集团;人格具有绝对价值,所有的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个人应该按照自然法则和良心行事,政府的作用就是保护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只有法才能支配、制约个人。国家不过是为了保护个人的权利,并在自主的个人同意的基础上才存在的;政府的作用是消极的,最好的政府应是统治最少的政府;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是建立在契约(Contract)的基础上的,一旦这种契约的条件被破坏,契约的当事者个人就有建立新政府的权利和责任。与上述自由主义的人权观相适应的是自由主义的自由观。这种自由观认为,人的生命、自由及财政是自然权利,即天赋权利(natural rights),因而人人生而平等。”1这种自由主义的哲学观,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建立起到了鸣锣开道的作用,也是资产阶级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

1.1 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

率先提出出版自由并加以论述的人中,最受西方新闻界推崇、被视为新闻自由奠基人的是英国政论家、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为了抗议英国国会恢复检查制,1644年,弥尔顿在国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论出版自由》,抨击检查制的不合理性,指出言论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首要问题。他首次提出,唯有保障言论和出版自由,才能使真理战胜邪说。他认为,真理产生于思想的自由和公开的争论,扼杀这种自由,无异于扼杀真理本身,因此他极力反对政府对出版物的事前限制。他还认为,真理本身就具有战胜谬误的力量,它通过自我修正过程最后战胜谬误而保存下来。这也就是所谓的“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2 弥尔顿首倡的出版自由观念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个理念以及从中引导出的一系列概念后来发展成为自由主义新闻理论,而这个理论,正是近代资产阶级新闻传播的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

1.2 约翰·密尔的言论自由思想

言论自由在英国著名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密尔(John Mill)的著作《论自由》(On Liberty)中第一次进行详细阐释。他的这篇著作被誉为“英语世界里最经典的关于新闻自由的辩护词”。他的思想也成为美国大众传播法的法理依据。《论自由》主要是在对个体自由进行辩护。另外密尔认为,言论自由有助于人们增长知识来获得真理,有助于促进和保障民主政治,有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3

密尔的言论自由思想的提出促成了自由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的完善,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说,密尔言论自由思想中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此后新闻自由思想的变化。如果言论自由的必要限度没有掌握好,那么就很容易造成一些难以想象的后果。

二、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的矛盾

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是著名的传媒大亨。他旗下的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堪称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传媒帝国。他控制了整个澳大利亚传媒业,他是英国数家全国性报纸的和天空卫视的老板,他还在美国拥有福克斯新闻网和《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等。在这传媒帝国的背后,我们却看到了默多克的独断专行——他会亲自告诉他的主编“你需要写什么内容”,他会在报道刊发以前进行仔细的阅读和修改,而且,正是他旗下的《太阳报》(The Sun)在1997年大选期间的临阵倒戈,转而支持布莱尔为首的工党,使得布莱尔如愿以偿地坐上首相宝座。而默多克这一切的行为,皆是与他的经济利益紧密挂钩的。

受利驱使写出来的新闻报道定不是真实的。当然,这其中的受害者不光是读者和受众,还有记者和编辑等新闻从业者。在西方国家,一个记者或编辑因为没有按照老板所说的方式去报道新闻或者撰写评论而被解雇是很常见的现象。默多克只是传媒所有者控制传媒业的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已,像他这样的传媒所有者数不胜数。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传媒产业的集中化趋势密不可分。而从根本上说,集中化的出现还是与自由主义新闻理论有关系。正是对自由主义的过分追求,以及其过度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导致传媒业垄断,以及多元化的失败。从这个角度上说,新闻自由实际上只是传媒所有者的自由。4

下面,让我对传媒产业的集中化趋势(the Tendency of Concentration in Media)的后果进行详细阐述。

集中化趋势,打一个比方就可以很清楚地解释。自从报业脱离政党和政府的控制开始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之后,卖报纸和广告就成了报纸的主要收入。那些市场广阔,经营策略好,内容好的报纸就能够赚更多的钱,钱就开始急剧累计,自由主义的理论必然促使激烈的竞争,然后大报社必然要收购吞并小报社,当大报社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会引起一些大商人、大财团老板的注意力,他们注意的正是报纸的传播作用、制造舆论作用和监督作用,他们可以从中寻找巨大的商机。于是他们斥资收购这些报社,然后自然而然就会跨出一个媒体伸展至多个传媒如电视、网络。

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不断集中的西方传媒资本越来越表现出全面垄断社会信息传播的趋势。这种垄断会使资本急剧累积。1996年以后,国际传媒业的兼并和集中越发频繁。如今,更多的传媒属于大型集团公司或者私人投资财团的资产。当传媒在投资者和大财团那里仅仅是一项资产的时候,股东价值就已经在不经意间凌驾于新闻价值。过去,当新闻专业主义与商业利益冲突时,老板有时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会尊重前者。现在不同了,相当一些传媒属于更大的与传媒完全无关的大财团,他们几乎不关注传媒的发展和运行方式,只关心他们赚不赚得到钱。左右着政治和舆论的正是这些大财团,而不是财团下面某家传媒的记者——不管你试图推翻一个总统,或者支持一场海外战争,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最终是财团老板说了算。5

而且,大财团在很多情况下也与政府有紧密的联系。打个比方,在2003年英美联军对伊拉克的战争中,在英国,好些影响力甚大的全国性大报对战争的正义性和英美联军的胜利进行大肆宣传,却有意忽略了英军在伊战场的伤亡和一些丑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媒体已经成为了政府和大财团的代言人,他们用片面的消息误导民众对战争的看法和观点,以赢得民众对政府的支持。这都是因为国家政府同各大垄断财团实际上有着盘根错节、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对新闻媒体的控制,无论是公开还是暗中,从未丝毫放松过。高度的垄断使政府与垄断财团之间更容易达成协议,取得利益上的一致。在他们眼中,赢得战争远比事实真相更重要。于是,被左右了的新闻媒体往往无视新闻事实,不遗余力地进行种种歪曲宣传,通过控制舆论来控制战争、政治和人心的走向,以达到掌权阶层想要6的结果。正如赫伯特在 《权力的媒介》 中承认:“世界上没有真正独立的新闻,一切新闻都是掌握新闻权利者的战利品,”他同时认为,“新闻的多样性,是实现新闻真实的惟一途径。”诚然,任何一种关系都有其利益体现,不论是政治关系还是经济关系。这就导致了新闻自由的实施必然与当时的政治的紧密结合,决定了资本政治及新闻自由本身所具有的两重性和双重标准。8

那么,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的矛盾这个问题应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看清楚这种现象的本质。正如英国当代哲学家卡尔·波珀所说的:“在沟通自由与不受限制的市场自由之间出现了一种结构性矛盾:主张个人选择自由的市场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更多的为投资者而不是为公民选择做辩护,为大型企业组织审查个人视听的选择权力进行辩护。”9

因此有人提出了一些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欧文·费斯(Owen M.FiSS)在他的著作《言论自由的反讽》提出的。他提出的问题是:新闻自由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强势的人有说话的权利,弱势的人说话的权利形式上是有的,但是别人听不到。怎么办?作者提出,要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这就要由行政权力机构出面来协调,要多少压制一下那些声音强大的人发表意见的声音,给弱小的个人发言的机会,而且要给他们“分发扩音器”,这个“扩音器”是个比喻,使他们的声音能够让大家听到。那么这个方法到底奏不奏效呢?在我看来,如果就西方国家的既定的新闻体制而言,这个方法相当的理想化。谁来监督国家对发表意见的公共资源的分配?国家的分配就公平吗?国家压制强势群体发表意见就合理吗?既然国家能够压制强势群体,那么它当然也更有能力来进一步压制弱势群体发表意见,如果这种情形发生,谁来监督国家行政权力,等等。说白了就是权力到底如何得到监督,执权者的合法性如何证明——问题又回到了起点——我们如何公平地保证每个人有发言的机会,记者不会由于观点的分歧而被老板解职。在这个问题上,这是西方新闻体制无法解决的固有矛盾的体现,也是我们分析各种发生在西方传媒的解聘记者编辑事件或传媒主干涉新闻编辑事件的视角。同类事件以前发生过,现在正在发生,将来还会发生,不足为奇。11我们要做的是进行理性思考。

三、无边界的新闻自由

2011年7月18日,英国著名小报《世界新闻报》(The News of the World)因为窃听事件停刊。因为这一事件牵扯出的涉案人员遍布英国各个层面,警方,经济学家,政治家,新闻人,等等,影响力之广,是两三年内难以消弭的。

《世界新闻报》窃听不是一次两次的事了,但这一次闹得这么大,是因为他们的窃听行为已经超出了人们可以忍受的道德底线——报纸记者对受害女孩电话的窃听增加了警方查案的难度,间接使被绑架女孩没有及时得到援救被杀害。大家不禁要问了,新闻自由的道德底线到底在哪儿?

在世界新闻传播史上,曾经有所谓第四权的概念,认为新闻报道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的国家第四权力,换句话说,新闻报道权属于公权力范畴,它虽然与立法权等权利一样,都来自于公民的宪法授权,但是,当新闻报道权脱离了公民权利之后,就成为具有独立权力主体的特殊公权力。掌握新闻报道权的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享有类似于警察和法官所享有的公权力,不仅可以进入公民的私人领地,获取公民的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而且可以像法官那样随意地评论人物,对公民的言论进行审判。这种派生于第四权力的新闻逻辑,从来都没有被任何国家的法律所承认。但是,纵观世界新闻发展史,大家不难发现,西方新闻媒体正越来越习惯于超越传统的职业底线,把自己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新闻报道权干涉公民的生活,甚至以自己强大的新闻影响力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走向。12 长期以来的惯例会使大家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也就是,西方新闻市场具有自发性和自律性,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推进,媒体也在扩大自己的份额,那么,他们必定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这样他们的新闻才有人看,才有利于提高新闻的品质。但是很明显,有竞争就会有不正当竞争,而《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事件恰恰是不正当竞争的恶果。新闻记者以牺牲公民的基本权利来获得经济利益,彻底颠覆了新闻自由的伦理。

从这个事件,我们还可以看出其他的一些东西。西方新闻界的自我管束显得十分乏力,PCC,即英国的报刊投诉委员会(Press Complaints Commission),在类似《世界新闻报》这样的报纸面前总是无能为力。但是如果把新闻界纳入法律的管辖中又会钳制新闻自由,这是新闻自由的基本要义所不能接受的,也不是新闻人想看到的结果。从前年的议员津贴丑闻到今年的窃听丑闻,说明即使在英国这一相对透明清廉的社会,从政界到媒体还是会出现滥用权力的状况。一个新闻自由的环境,是对抗权力腐败的重要手段,媒体不能无法无天,却也不能在各种监督下变得束手束脚。13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在古典自由主义的诞生地英国,传播法体系和以自律为特色的新闻监管体制相当完备,总体而言也是行之有效的。即便经受此次冲击,监管体制也不必做大手术。此次丑闻暴露的主要是法律的执行问题。

执法效果不佳主要缘于媒体嵌于其间的复杂利益关系。事实上,这一丑闻本可及早揭露。但其中的钱权交易,以及《世界新闻报》的老板默多克与英国各政界人士,包括历任英国首相的微妙关系使得这个问题直到今年才由于一个少女的死亡撕开了一条口子。这种迟钝凸显了利益格局是多么的盘根错节,官僚机构的惰性是何等根深蒂固。国家权力或立法对新闻业的介入对于防止这类丑闻重演是毫无作用的。14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媒体自律是有能力实现自我完善的。无人能否认,窃听丑闻最终败露正是《卫报》(The Guardian)等大报锲而不舍调查的结果。改进监管的方向不是威权主义,而是坚持60多年来国际新闻界的主导思潮,即“自由而负责任”。正如1947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哈钦斯报告》,即《自由与负责的新闻业》(A Free and Responsible Press)所作的经典阐述,它强调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同时并不否认,媒介自律优于来自政府的他律。其次,我们必须承认,社会监管制度是有缺陷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建立更有效的监管体制,以支持新闻业的正直与自由,媒体的多元化和独立性,同时鼓励最高的伦理和职业标准。此外,还应规范政治家与媒体、警方与媒体的关系。15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与其说窃听门提出了新闻监管问题,不如说它令不少已有的难题变得更加紧迫。比如,是否需要限制传媒公司的规模,以防市场垄断?传媒跨国公司如何有效监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上,媒体如何保持应有的职业道德?16很明显,这又回到了本文第二部分讨论的传媒业的集中化趋势问题上了。当默多克坚称为此次丑闻“羞愧但不承担责任”;当这位广受英美知识界诟病的资本大亨宣称“扩大报纸发行量的秘诀就是降低格调”之时,以上问题再也不容回避。此外,这些问题已经跨出了国界线,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在美国等其他西方国家,这些问题同样严重,只是没有导火线来引出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一旦炸药被点燃,那么这些问题在其他国家产生的后果只会比在英国更加严重。

注 释

1.周建明 《功能与利益的冲突——对香港报业现状的分析》 《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05期

2.唐亚明,王凌洁著 《英国传媒体制》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年版 第33页 3.刘丽萍 《论密尔言论自由思想》 中共中央党校硕士学位论文 2005年6月 4.唐亚明,王凌洁著 《英国传媒体制》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年版 第35页 5.陈力丹 《西方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的固有矛盾》 《新闻大学》 2008年第03期 6.车英,欧阳云玲 《从英国有关伊拉克战争的口水战透视英国新闻自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11期

7.阿特休尔· 赫伯特 《权力的媒介》 新华出版社 1980年版 第78页 8.车英等 《论西方新闻媒体与民主政治》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 年第3期 9.华·赫尔曼、罗伯特·麦克切斯尼著 《全球媒体:全球资本主义的新传教士》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第251页

10.欧文·费斯著 《言论自由的反讽》 新星出版社 2005年版 第3—4页

11.陈力丹 《西方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的固有矛盾》 《新闻大学》 2008年第03期

12.乔新生 《倒掉的不仅是一张<世界新闻报>》 《法制日报》 2011年7月18日

13.《过度监管不是出路》 财新网 2011年7月25日

14.同上 15.同上 16.同上

第二篇:谈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需要付出代价

李泳 新闻2班 35号 什么是新闻自由?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但是在中国,新闻是否真的可以做到自由?

我们可以看下在中国新闻自由所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2010年4月17日,《南方都市报》历史评论版编辑朱蒂因4月11日编发在该版的历史评论《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而遭停职处理,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作出批示。

●对中国政府持批评立场的香港《苹果日报》周三报道,中国政府禁止该报采访报道上海世博会。报道称,世博会开幕在即,当局对该报的10多份采访申请依然还未做出决定。中国当局已多次拒绝发给该报记者报道大陆举办活动的许可证。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该报实际上也被排除在外。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该报有2名记者获得报道许可证,但其中一名在入境时先是被拒,后来才被允许入境。(美联社)

●张宏,是位于北京市的《经济观察报》网站的副主编,由于他联合了13家媒体共同发表社论,呼吁改变中国户籍制度,而被开除。这是一次警告,它预示着敢于质问国家政策的媒体人将受到惩罚。(纽约时报)

●《财经》主编胡舒立,2009年11月9日从《财经》杂志辞职。原因是胡舒立任《财经》杂志主编11年期间,秉笔直书,触动利益集团,指出阻止经济改革的瓶颈,而且,《财经》的独家报道加速了中国一些臭名昭著罪犯的落网。(时代周刊)

●前高校教师四川异议人士左晓环因参与维权行动和不定期在网上发表批评政府的文章,本周一被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刑事拘留,并被抄走电脑等物品。(RFA)●因为中国作协指责重庆媒体报道作协在重庆开会期间豪华铺张,与事实“不符”,因应行政压力,《重庆时报》和《华西都市报》先后“被道歉”,相关记者被解聘。(Facebook)●师涛,中国新闻记者、诗人、作家,因为通过雅虎发了一封政府文件给海外网站,2005年,被政府控以“窃露国家机密”,被判十年有期徒刑。现正服刑中。(维基百科)看着这些追求新闻自由的人们,其下场都不是好下场。因为危及到了所谓的国家安全,所以作为新闻工作者有言不能发。中国的报纸媒体都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稍有较为偏激或者言论过于自由的文章发表都会受到打压,甚至是严重处理与此相关的一部分人。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民意是我们政府的基础,先于一切的目标应当是维护这一权利;如果让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段话也许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会拥有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以及美国在各方面都在全球占有领先地位。

新闻自由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难以脱离。实现中国的新闻自由离不开民间社会的努力争取,台湾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台湾人民可以自由地在媒体报纸网络上自由言论,发表自己想要发表的心声,可以毫不留情地评击社会以及政府的腐败。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崇尚自由的社会,需要有大部分人支持、抗争与呐喊。倘若我们只是一味的争当良民和顺民,那么自由很难或者在很遥远的未来都不会降临到我们的社会当中。因为在所谓的国家安全与新闻自由之间,政府往往都是保障国家的安全为先而舍弃新闻自由。不仅仅是在中国,就连在以民主为上的美国也是如此。美国有部电影《真相至上》反映了这样一种情况,在面对新闻自由与国家安全的两难选择当中,政府毫不犹豫牺牲新闻记者从而保障所谓的高高在上的国家安全。即使是小题大做,即使是杀一儆百,政府永远都是难以挑战的权威。追求自由令人望而生畏。但是,还是会有人不断地贡献在新闻自由的道路上的,就算前方的路途再坎坷也会坚持走下去,我坚信。

第三篇:身高不是硬伤演讲稿

身高不是硬伤演讲稿

身高不是硬伤,古语有云:浓缩的才是精华,身高不是硬伤演讲稿。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虽然个子很矮,但他们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丰功伟绩树立了他们高大伟岸的形象。

身高157公分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了法兰西帝国,统一了欧洲,推行了拿破仑法典,传播了革命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让欧洲初步产生了一体化的萌芽为后来欧洲的一体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身高1.58的鲁迅,在弃医从文之后,他写了大量富有斗争精神的文章激励了大批有志青年,深刻鞭挞黑暗封建社会的残酷又把人类美好理想深情寄托出来,促使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欺压,他写的文章也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为白话文的普及打下了基础。

身高1.64的爱因斯坦,物理学上可以和牛顿齐名,毫无疑问是近100年内,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并且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身高1.54的雷锋,新中国好党员,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无数好事,始终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是人民的勤务兵,孩子的知心人,他用一生诠释了奉献自我,帮助他人的最高含义,演讲稿《身高不是硬伤演讲稿》。

身高1.58的邓小平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人物,邓小平早年跟随中国共产党打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与刘伯承一同带领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打响了战略反攻的第一炮,打破了国民党统治的中原防御。后来在淮海战役中也打得非常漂亮,全歼敌军,获得了很大的胜利,直接推动了中国江山易色局面的形成。但是邓小平并不只是一个武将,他上的了马鞍,下得了文书。在1976年十月正是他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在文革结束后,他大力整顿因为十年浩劫而一团糟的政府,提出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同时还恢复了高考制度,他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组织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了,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口号,并且为很多在文革中被冤枉的人平反了。人后在1979年,他提出对广东福建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1980年正式确定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一国策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在任时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并且成功通过和谈的方式收回了香港和澳门。在农村基层,他大力鼓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中国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他引领者中国人民走向小康,走向繁荣富强。

评价一个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高矮,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美丑,更不是由于他的国籍和种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足,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客观的评价一个人。那就要看这个人是否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是否能够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为世界的繁荣而做出贡献,牺牲小我造福人类。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都应当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都有用的人才,成为顶贴立地的一代人。《身高不是硬伤演讲稿》

第四篇:身高不是硬伤演讲稿

身高不是硬伤演讲稿

身高不是硬伤,古语有云:浓缩的才是精华。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虽然个子很矮,但他们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丰功伟绩树立了他们高大伟岸的形象。

身高157公分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了法兰西帝国,统一了欧洲,推行了拿破仑法典,传播了革命的思想,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让欧洲初步产生了一体化的萌芽为后来欧洲的一体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身高1.58的鲁迅,在弃医从文之后,他写了大量富有斗争精神的文章激励了大批有志青年,深刻鞭挞黑暗封建社会的残酷又把人类美好理想深情寄托出来,促使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欺压,他写的文章也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为白话文的普及打下了基础。

身高1.64的爱因斯坦,物理学上可以和牛顿齐名,毫无疑问是近100年内,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并且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身高1.54的雷锋,新中国好党员,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无数好事,始终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是人民的勤务兵,孩子的知心人,他用一生诠释了奉献自我,帮助他人的最高含义。

身高1.58的邓小平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人物,邓小平早年跟随中国共产党打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与刘伯承一同带领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打响了战略反攻的第一炮,打破了国民党统治的中原防御。后来在淮海战役中也打得非常漂亮,全歼敌军,获得了很大的胜利,直接推动了中国江山易色局面的形成。但是邓小平并不只是一个武将,他上的了马鞍,下得了文书。在1976年十月正是他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在文革结束后,他大力整顿因为十年浩劫而一团糟的政府,提出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同时还恢复了高考制度,他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组织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了,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口号,并且为很多在文革中被冤枉的人平反了。人后在1979年,他提出对广东福建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1980年正式确定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一国策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在任时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并且成功通过和谈的方式收回了香港和澳门。在农村基层,他大力鼓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中国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他引领者中国人民走向小康,走向繁荣富强。

评价一个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高矮,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美丑,更不是由于他的国籍和种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足,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客观的评价一个人。那就要看这个人是否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是否能够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为世界的繁荣而做出贡献,牺牲小我造福人类。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都应当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都有用的人才,成为顶贴立地的一代人。

第五篇:浅议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所发挥的舆论监督等各项作用也愈加显著。然而,现代大众传播手段技术的进步,亦使得新闻媒体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愈加容易,侵权的后果也更为严重。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公民对隐私权也越来越重视,新闻自由和隐私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两者之间需要建立一种合理的机制来予以平衡、协调。

一、隐私权的保护范围

新闻自由侵害隐私权是指新闻单位、新闻从业人员或者其他公民通过新闻工具采访、传递、报道和出版当前政治事件、社会事件及各种人们感兴趣的事情,并对其进行评论的过程中,不法地对他人隐私进行介入或披露的行为。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界定隐私权的保护范围?不同的人的隐私权保护范围是否相同?下面笔者主要从国家官员、公众人物和普通民众三个对象入手分析。

(一)国家公务人员

理论界很多学者把国家公务人员归为公众人物,但国家公务人员和其他的公众人物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早在19世纪30年代,美国Melvin V.Reid案就确立了这样的法律原则:公职人员的某些隐私将受到限制。而进行这种限制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价值高于公职人员个人部分隐私利益。[1]从此国家官员的隐私因担任公职而受到限制成为通说。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的隐私受到限制是因为他们的许多隐私是公共利益的一部分,只有限制他们的隐私才能够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促进廉洁、高效的政府。但,这并不代表新闻媒体和公众可以无限制地挖掘和公开其私生活,官员正当的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政府官员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入;夫妻感情生活不受他人打扰或调查;享有通信秘密和通信自由等。总之,与社会政冶和公共利益完全无关的私人事务是受法律保护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非法披露。

(二)公众人物

根据《元照英美法词典》的解释,公众人物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广为人知,具有相当高的社会知名度的社会成员,如明星、节目主持人、专家、贵族等。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法律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已经默认了这个规则。新闻价值或者公众的合理兴趣已经成为限制公众人物的主要理由。对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的同时对其合理的私生活仍旧是保护的,新闻自由也是受到限制的,不可以举着自由的幌子无限制的挖掘公众人物的隐私。

1997年英国王妃戴安娜之死曾轰动整个世界,这件侵犯隐私的案件发生后全球各地的谴责矛头纷纷指向新闻媒体,迫使新闻工作者重新检讨他们在专业方面的限度。

(三)普通民众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其隐私应该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只要是属于隐私范围,新闻工作

者的新闻自由就要受到限制,否则就构成侵权行为,承担由此带来的法律后果。关于隐私权的内容,有的学者认为,隐私权的内容包括对个人信息的控制权,个人活动的自由权,公民的私有领域不受侵犯三个方面;[2]有学者则具体列举了隐私权的10个方面:

1、公民姓名、肖像、住址、住宅电话、身体肌肤形态的秘密;

2、公民的合法个人活动不受监视;

3、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入;

4、公民的性生活不受干涉;

5、公民的储蓄、财产状况不受非法调查、公布;

6、公民的通信、日记和其他私人文件、个人数据不受非法刺探收集;

7、公民的社会关系不受非法调查或公开

8、公民的档案材料不得非法公开;

9、公民不愿公开的过去和现在的纯属个人的情况不得收集公开;

10、公民的任何其他纯属于私人内容的个人数据,不得非法加以搜集利用。[4]

二、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冲突的原因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冲突的案件逐年增多,是社会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一)是新闻自由和隐私权所保护的利益之间具有对抗性。新闻自由保护的是大众的知情权,要尽可能多的为大众提供信息,所以也就不可避免的去挖掘个人信息;而隐私权所保护的是个人信息、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的安宁。新闻自由的开放性和隐私权的保守性,新闻媒体的利益和个人隐私的利益,处于一种对抗的状态,造成新闻自由和隐私权的冲突。[5]

(二)两者性质具有对抗性。从权利属性讲,新闻自由是一种公权利,是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一种权利;而隐私权是一种私权,起着维护个人内心宁静、保护个人私生活秘密的作用,两者发生冲撞是必然的。

(三)意识形态的差异。由于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不同,人们对新闻自由和隐私权有不同的理解。如,很多新闻工作者为了宣传道德风尚或者体现人文关怀,却在报道中伤害了某些人的感情,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

(四)法律的缺陷。我国还没有出台明确规定保护隐私权的法律。目前,我国是通过保护名誉权来保护隐私权的,而名誉权和隐私权间区别很大,因此法律保护不力也是导致隐私权屡屡被侵犯的重要原因。

(五)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近年来,媒体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媒体逐步走向市场,因此商业媒介与其他商业组织一样,以实现利润为要,不免使得有的新闻工作者为达到目的,以新闻自由为借口侵害个人隐私。

三、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冲突的实质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都是公民享有的重要的权利,它们对公民正常、生活、工作以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民族精神、公民素质等都有巨大的影响。在探究两种权利冲突实质之前,必须了解什么是权利。庞德说:“我们主要是通过把我们所称的法律权利赋予主张各种利益的人来保障这些(得到承认并划定界限的)利益的。”[6] 可见,权利就是对利益的保护,权利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利益和价值之间的冲突问题。人在以权利的形式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和价值时,会受到他人的同样以权利形式出现的指向同样的对象的利益追求的阻碍,这样权利的冲突就不可避免的了。因此,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实质就是不同的追求利益和价值的冲突。

四、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

新闻侵害隐私是一种侵权行为,根据侵权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新闻自由侵害隐私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四个:新闻自由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新闻自由侵害隐私权所产生的损害结果、新闻自由侵害隐私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侵权行为人的主观过错

(一)存在新闻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要认定新闻是否侵害了个人的隐私,首先就要有侵权行为的存在。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采访和新闻报道两个阶段,因此新闻侵害隐私权也集中在这两个阶段。

新闻采访是获得新闻的重要途径。在新闻媒介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为了获得独家新闻或者比较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事实,记者总是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新闻。手段可能是合法的,途径可能是正确的,但其间也可能出现侵犯隐私权的情况。常见的侵犯隐私权的手段有窃听、监视、侵入住宅、暗访、私拆信件偷窥其他文件资料、干扰等多种。新闻采访侵害隐私是违背他人隐私的不可侵犯性而知悉他人的隐私,而不是公开他人的隐私。因此只要有上述行为,就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不以采访内容公开为必要。

新闻报道和出版是新闻采访的结果,新闻媒介违背当事人意愿在新闻作品中公开披露当事人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个人事务及其他私生活情况,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行为都是侵权行为。

(二)具备新闻侵害隐私权所产生的损害结果

侵权行为的构成必须以损害后果为要件,这是由侵权行为法的本质与社会功能决定的。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损害结果主要表现为新闻采访或者报道侵害个人隐私所造成的当事人精神上或者财产上的损失。精神损害主要是指受害人因为自己的隐私被他人知悉而感到羞辱、痛苦、焦躁、忧虑、不安等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肉体上的痛苦。财产上的损失主要是受害人因其隐私被披露被迫辞职或者因精神治疗而花去的费用等。对于损害结果的认定,有学者认为“只要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已经发生,就可推定损害结果的存在,不必以受害人提供自己精神损害和其他外在的人格损害的依据作为损害发生的依据。加害人也不能以受害人没有精神痛苦和社会的不良反应来否定损害结果的存在。”[7] 笔者赞同这一观点。

(三)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新闻侵权行为必然导致受害人精神上的损害,新闻侵权行为与精神损害之间是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这在司法实践中比较容易判断。但,因新闻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却不易界定,通常而言,只有由于新闻侵权行为而导致受害人精神不振、不能正常工作,或者因为治疗精神损害而花去的相关费用等,才能认定与侵权行为有因果联系。

(四)侵权行为人的主观过错

新闻侵害隐私权是一种过错责任,侵权人主观上必须有故意或者是过失。现实案例中,有的新闻工作者为了获得独家报道而采用非法手段进行采访和获取信息,很明显是出于故意。而绝大多数新闻记者由于并不认为报道内容属于隐私、没有征得当事人的同意,从而出于良好的主观愿望予以披露报道,这是过失型侵权。

五、新闻自由侵害隐私权的抗辩事由

隐私权的保护不是绝对的,并不是说只要符合了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就认定为侵权成立。为了保证新闻自由,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即使新闻自由侵犯了个人隐私权,也应当免责。

(一)公共利益

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是为了公共利益而报道或者披露他人隐私,是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抗辩事由。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不再是和公共利益无关,而是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了。新闻媒介对有关公众利益事情的报道,只要报道不是对社会善良风气具有粗暴及攻击性的误导,也不是明知为错误而又刻意加以报道,即可免除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责任。[8]无论是政府官员、公众人物还是一般的个人,只要涉及到公共领域,就要服从和服务于公共利益。

(二)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指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能够满足社会新闻需要的各种素质的总合。[9]也就是说凡是有关公共利益,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都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一般认为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是公众人物的事件、有关共公共利益的事件、公共文书或公共记录所记载的事项。如果新闻媒体能够证明报道的事件具有新闻价值,不管材料是怎么取得的,也不问内容是否侵犯他人的隐私,只要不是编造而是基于事实,即可免责。

(三)受害人同意

虽然是受害人的个人隐私,但是他积极主动或者默许其隐私被报道,这时受害人的隐私就不在法律保护范围内。一切隐私只要经隐私主体同意就可以公开,但必须在隐私主体所规定的范围、内容、限度内公开,否则仍构成侵权。但受害人只有权公开自己的隐私,无权公开涉及他人的隐私。

(四)使不可辨认

有些个人的隐私确实有报道的价值或者教育意义,但是如果公开又会侵犯他人的隐私,而当事人也不可能同意公开。这时新闻媒体会做一些处理。比如使用化名报道,在电视图象上用马赛克进行处理,甚至对声音也进行处理等。只要能够做到公开事件后,公众不可能从新闻中辨认或推断有关当事人,即不构成侵权。

本文章由西安最好的牛皮癣医院http:///整理发布,欢迎分享!

下载新闻自由的硬伤(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自由的硬伤(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精选5篇]

    高原【关键词】新闻自由 藐视法庭 媒体审判 陪审一、 引论 新闻报道对于人民了解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闻自由是新闻媒体......

    论新闻工作者新闻自由

    论新闻工作者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 论新闻工作者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 一、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含义 1、新闻自由的概念 2、媒体责任的由来 3、新闻自由和媒体责任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台湾新闻自由如何认识

    1. 对台湾新闻自由如何认识? 我认为,台湾新闻自由虽然具有民主权利的价值意义,但是污染了媒体环境,新闻自由被滥用已经变成一种商业工具,新闻自由原本是民主政治之福,然而,由于政党......

    高考作文的六大硬伤

    高考作文的六大硬伤 高考作文阅卷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评分等级标准。“基础等级”是对考生作文基本写作能力的要求,“发展等级”是在前者基础上的较高层次要......

    第九章 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第九章 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本章内容 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与发展 新闻自由的内容与实质 新闻控制 第一节 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与发展 一、新闻自由口号的提出 “新闻自由”......

    公民的新闻自由与媒介的新闻自由

    公民的新闻自由与媒介的新闻自由 国际新闻界通常把新闻自由理解为采访自由 、通讯自由、出版报纸自由和批评自由:并且认为这些就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 权利。在我国,新闻工作者......

    美国新闻自由的历史五篇

    美国新闻自由的历史 美国的新闻出版自由尽管有相当长的时间受到宗主国的影响,但是,与英国相比,它少了传统力量的羁绊。美国新闻自由之所以取得胜利,少不了英国新闻出版对它的恩......

    毕业生求职简历硬伤多[范文模版]

    毕业生求职简历硬伤多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很快就要开启找工作的生活,这时候需要开始写简历了哦。简历怎么写才能具有特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生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