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向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研究
面向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农村经济几乎是各种经济监督的盲区,对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开展的审计工作刚刚起步,当前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运行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不适应我国现阶段村级组织机构状况及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影响了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预期效果。成立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乡镇审计服务所或者农村审计分局等专门的审计机构和构建市(县)与镇(区)的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网络等审计模式将有利于充分发挥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为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新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a
一、新农村经济建设与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关系
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其主要特点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我国在近些年来出现的旨在明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即通常所说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者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审计制度,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行的一项强化干部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
村级组织负责人是中国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涉及人群最大的一个环节。村级组织负责人的工作面对广大农民,其行为好坏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从现实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状况越来越好,村级组织负责人的权力越来越大。一旦这种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就会造成贪污腐败。多年以来,由于受体制的束缚,农村经济几乎是各种经济监督的盲区,这也是农村各种经济问题、各种经济矛盾日益加深的一个重要原因。
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对象是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或负责主持全面工作的村两委其他负责人。对村民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没有相应的规定。但从近年各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尽管村务公开、村级民主理财已普遍推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村级民主决策和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等情况,广大群众还是了解甚少,民主理财更缺乏有效地监督,而上级党组织对此也缺乏客观、综合地评价依据。新农村经济建设工作需要民主和透明化,依法加强对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农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一)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我国现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是村财民理乡代管。农村经济由农村经济组织成员大会选出代表组成民主理财组织进行监督管理,乡经管中心负责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的指导和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定期公布财务账目,接受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监督。
(二)我国现阶段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目前,由于各地体制、机构设置、编制等情况各不相同,开展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模式也不尽相同。通过调研,笔者认为,从组织实施形式上,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大致分为以下四种模式: 由市、县(区)委、政府领导同志直接安排或组织部门书面委托,由市、县(区)审计机关牵头,财政、农业等部门配合,对村级组织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由乡镇党委、政府或办事处党委委托,由乡镇、办事处财政所、农经站和审计所等职能机构实施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由市、县(区)纪检委、农业局、监察局、信访办、纠风办等部门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安排,或适时委托当地审计机关参与对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或委托乡镇经济管理监督机构实施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将村级组织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纳入日常监督。有些地方为规范村级财务公开,推进民主理财措施,对村级财务先后实行了村账乡管、村账乡监,村级民主理财小组管理,乡镇农经站集中记账等不同的管理形式。另有一些市、县(区)的部分乡镇、办事处设立有审计所或农经站,按照本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每年开展村级财务收支审计。
三、当前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弊端
依据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下发的《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农经办[2005]12号)规定,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由农村经营管理站负责组织实施,没有设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由乡镇党委、政府安排农业服务中心组织实施。其工作体系是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乡镇由农经站直接实施。
但是,从实践情况看,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计划性、稳定性和统一性,更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部分乡镇农经站在机构改革中被撤并,有关工作人员移岗;部分乡镇农经站由于编制原因,造成人员不稳定,经费无保障;部分乡镇农经站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是阻碍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客观因素。
另外,乡镇农经站等机构没有主体执法资格,同时对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进行追究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导致对违反财经纪律的村级组织负责人用党、政纪处理难以达到和国家公职人员相同的处理效果。乡镇农经站向司法等机关移交的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有关的行政案件,往往以违法违纪问题界定不清或达不到立案标准而不予立案,导致问题长期无法解决。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依据追究其责任,难以采取实质性措施对违反财经纪律的村级组织负责人处罚并促其整改。
在尚未设立或者已经撤并乡镇农经站的地方,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只好由审计机关承担。然而,经济责任审计是受托审计,在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为审计机关明确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这一职能。如果委托审计机关实施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应该由哪个部门委托、审计报告应该向哪个部门报送,审计结果应该如何利用等等,均未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机关应该担任什么角色?在工作中应当如何定位和操作?基层审计机关很难把握和操作。
第二篇:某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
某医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
一、基本情况
2014年,根据T市市委组织部、市审计局联合发布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T市Z医院作为A类单位要求任中必审,离任必审。当年,T市Z医院院长的离任审计项目纳入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组织实施。旨在通过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反映和评价院长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揭示该医院在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重大经济决策、财政财务收支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健全内控制度,完善决策机制,推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为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监督考核使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审计组由4人组成,1人为组长,1人为主审,2人为成员。审计实施时间为2014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审计时间范围主要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审计总体内容为Z医院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
二、审计过程、方法及成果
(一)基本思路
根据中央两办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审计确定以下重点内容和基本思路:
一是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及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法律工作方针政策情况。
重点审查任职期间提出的工作发展思路、措施及其执行情况和效果,单位核心业务工作发展状况,取得的重大突出业绩及其社会影响,地方党委和政府、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
二是重大经济决策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
重点审查是否建立健全了“三重一大”等经济决策管理制度。了解医院重大预算分配管理事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重大对外投资项目、重大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等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的数量和涉及金额并进行抽查。
三是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
重点审查有无隐瞒收入、转移资金、擅自设立资金账户和科室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等问题。执行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政策情况,有无未经批准自行收费,超范围、超标准、超时限收费等情况;有无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虚列支出、转移支出,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问题;是否存在职工薪酬与药品、检查收入挂钩现象;有无在往来科目列收列支,应收款中有无个人长期借款;应付款中有无长期债务等;固定资产是否账实相符,重大资产采购是否招标或进行政府采购,资产处置行为是否履行规定程序等。
四是内部管理情况。
重点审查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重点关注预算、财务、资产、物资采购、业务等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并对有关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查测试。
五是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和个人遵守有关廉政规定情况。
重点审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遵守廉洁从政规定情况,关注领导干部有无经济问题;在审计职权范围内,对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有关的信访和举报等事项进行核实;
六是以往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二)取得的主要资料
1.综合资料。如:单位“三定方案”、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领导班子成员职责分工等文件,AH省公立医院改革相关政策文件或规定,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和有关议事规则,党组会议、办公会议、等会议记录或纪要;
2.相关规章或制度。如: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AH省《关于进一步规范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的通知》, AH省《关于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以及其他医疗保险相关文件、制度,《AH省医疗价格目录表》等;
3.业务资料。如:医院与药品配送企业签订的合同,医疗设备招投标资料、采购合同、付款凭证等,重要建设项目立项、招投标、付款等资料;
4.财务会计资料。如:任期内财务收支账、表、据,医疗收费票据,职工岗位薪酬、奖金发放依据和花名册等资料,新增固定资产明细账等资料,房屋租赁协议等资料;
5.电子资料。如:药品账簿分类和价格字典,药品出、入库单数据库电子表,门诊病人处方及诊疗费用数据库明细表,住院病人费用数据库明细表等资料,医院自制药剂品种清单等。
(三)审计步骤和方法
1.审前准备阶段。
审计组走访了该院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与部分科室主要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实地查看相关业务现场,围绕医院管理体制和执行的法律法规,机构设置、职能和主要业务流程,财务收支基本情况,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和业务信息系统情况这五个方面开展审前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实施方案,确定审计实施时间、范围、重点以及审计组人员职责分工。
2.现场审计阶段。
(1)关于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和单位事业发展情况。
梳理任职期间采取的具体措施,调阅工作总结、业务统计资料、相关部门的检查考核结果等资料,结合财务指标分析医院资产运营、成本管理、收支结构及发展能力等情况,重点检查和评价目标责任制落实和完成情况。
(2)关于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法律工作方针政策情况。
一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从药品入库单中查询药品进价、销价,检查药品进价的真实性;二是关注医院药品在医改前有无按规定标准加价销售,医改后有无按规定实现零差率销售;三是从门诊和住院病人费用明细表中筛选销售量排名靠前的药品,与AH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上的中标目录进行对比,判断有无药品标外采购行为;四是根据医院自制药剂品种,结合财务门诊收入,查找有无自制药剂对外销售情况;五是关注在提供医疗保险服务时,有无“挂床”住院行为;六是有无降低入院标准等行为。
(3)关于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收集、查阅现行重大经济决策管理制度,梳理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并抽查一定数量的事项,检查和评价其总体情况,以及有关会议记录和纪要是否完整。
(4)关于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
一是对照收费目录和医改文件,抽查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进行筛选、汇总,重点关注医疗收费合规性;二是在检查收入、支出原始凭证的合规、合法性;三是抽取任职期间医院建设或购置的重要医疗、办公、交通设备等资产,检查是否经过领导班子集体决策,是否履行政府采购、招投标程序以及款项支付情况;四是结合内部管理制度,抽查重点业务事项,检查和评价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5)关于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和个人遵守有关廉政规定情况。
走访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了解掌握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相关的信访和举报事项。通过个别谈话,组织问卷调查等方式,检查和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情况;
(四)审计成果
1.审计查出问题
(1)药品采购进行“二次议价”。2012年至2013年,该院通过“二次议价”等方式获得药品让利(折扣)共*万元;
(2)部分药品未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政策。2013年一季度,该院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纳注射液等少部分药品未及时调低价格,未按中标价零差率销售;2012年至2013年,该院曼吉磁铁、万邦笔等少部分纳入药品管理的卫生材料未按中标价零差率销售。
(3)少数药品违规标外采购。该院销量靠前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少数药品非中标药品,也未进行网上备案。
(4)对少部分病人降低入院标准。该院存在将可在门诊治疗、或门诊观察治疗的病人收治住院的降低入院标准行为。2012年至2013年,该院共有*名住院病人入院期间除药品、检查、理疗、床位等费用外未发生过任何注射、输液费用,有少数病人“挂床”现象明显。
(5)存在违规收费行为。一是吸痰护理、一般专项护理、重症监护费等*项收费标准超过核定单价;高频电刀、一次性硅胶吸痰管、等*项卫生材料加价比例超出核定标准;二是新生儿洗澡、脐部护理、担架服务费、陪护床等*项费用系自立收费项目;三是在收取注射、输液、洗胃费用之外又收取了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采血器、一次性硅胶胃管费用,属分解收费行为;四是部分门诊常用医疗服务项目未按要求以单项内容计价,而是用“治疗费”、“体检费”、“镶牙费”等不规范统称项目代替。
(6)部分财务收支原始凭证不合规。一是收取病历费、妇检费以手工填列的《业务收入汇总日报表》作为收入凭证;二是收取农机人员体检费、批发尿素脂收入以已经作废的1996年版的《医院门诊医药费收据》作为收入凭证;三是支付职工除工资之外的部分奖金、薪酬,缺少个人签字领款或银行打卡发放的具体明细清单;四是医院工会收取院财务拨付的工会经费,仍使用已经作废的1988年版《AH省T县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收款收据》。
(7)部分重要医疗设备未实行政府采购。本次审计对该院2012年至2013年新增固定资产中*项重要设备合计*万元的采购管理情况进行了抽查,其中排队叫号及自助打印系统等*项合计*万元的设备采购均为该院自行招标或集体研究以确认供货单位。
(8)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根据该院提供的各项制度文件来看,***同志任期内市*医院业务管理制度较为完善,但财务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仅提供了《工作餐管理制度》、《外出培训制度》。
2.审计成果
《审计结果报告》获协管副市长批示。“医院医疗收费和药品管理的计算机审计方法”一文被《AH审计》杂志采用。市审计局下达《审计决定》将违规收费等****万元收缴市财政。医院采纳审计建议,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本项目被评为滁州市审计系统2014表彰审计项目。
三、体会与启示
(一)要重视审前培训和调查
医院不同于其他事业单位,它有专用的会计制度和特殊的业务流程。在医改实施过程中,也会涉及到许多政策问题。所以,加强审前培训和调查尤为重要。接受审计任务后,应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审计组。审计人员要集中学习相关会计制度、财务规则、医疗系统政策文件、医药价格改革的实施意见、相关法规规章、先进的审计经验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审计调查不能走过场,要充分了解医院机构设置、职能和主要业务流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医疗保险服务相关制度等情况,要事先熟悉医院财务收支基本情况,要收集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岗位绩效管理办法,还要了解会计和业务信息系统情况并采集相关业务数据。
(二)要提升计算机辅助审计水平
医院审计重点之一是药品价格和医疗收费情况,这两部分内容较多,数据量大,只能由计算机辅助审计完成。审计人员要按照审计方案,拓宽审计思路,把审计目的转化为计算机查询语言,来实现查询、分析、汇总的目标。审计过程中要集思广益,分工协作,可参考上级部门组织或AO系统中的社保审计专家经验及方法。可以先从少数门诊、住院病人的收费流水中查找疑点,再以此为基础扩大范围查找全部违规行为。
(三)要加强审计现场审理
审计组成员既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又要统筹管理,相互沟通和配合。要经常召开审计小组会议,汇报工作进度和方案落实情况。审理人员在现场审理过程中,应指出审计实施方案落实不到位、审计人员审计取证不充分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提醒审计组组长,并提出如何贯彻落实审计实施方案的具体意见。根据审理意见,审计组应及时调整审计关注事项,完善审计取证并根据新的取证材料对原事实描述、审计定性进行修改,使得审计定性更为严谨、合理。
第三篇:学院企业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
学院企业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学校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促进企业负责人依法经营和管理,保障企业资产的良好运营,根据《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 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办发[1999]20号)和《广东省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粤办发[2000]19号)及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监督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企业单位负责人,是指校办产业和学校所属按企业化管理的经济实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任期经济责任,是指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对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主管责任,是指被审计者对所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事项由于管理、领导不善造成不良的经济效果或因监督不力致使所在企业出现违法违纪问题应负的经济责任。
直接责任,是指被审计者因对主管的经济事项未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职责,管理不善,或由于决策失误而事后又处理不力以及违规操作,造成所在企业经济损失或经济效益差应负的经济责任。
第四条 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企业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资产重组事项经济责任审计。
企业负责人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降职、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时,应当进行审计。
企业进行改制、改组、兼并、出售、拍卖、破产等资产重组的同时,应当进行审计。
第五条 学校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由学校决定或由组织或人事部门提请,学校审计处负责实施。
第六条 学校组织或人事部门于每年10月底前提出下一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初步计划送审计处,经协商列入审计项目计划,报学校批准并组织人员实施。因特殊情况临时提请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由组织或人事部门与审计处共同协商,报请学校批准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企业单位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原则上先审计,后离任。
第八条 实施企业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应成立项目审计组,并可根据需要,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
第九条 实施企业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通过对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分清企业负责人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实施审计应当对整个任期进行审计。任职时间较长的,应以近期为主,但不少于审计两个会计。对查出重大问题线索的,应追溯以前。
第十条 企业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债权债务是否清楚,有无纠纷和遗留问题;
(二)企业对外投资和资产的处置;
(三)企业对外担保、融资、产权转让、资产重组情况;
(四)企业收益的分配情况;
(五)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及其执行情况;
(六)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第十一条 审计组要在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审查企业负责人在任职期间与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目标责任制有关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情况;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财务收支有关的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问题。分清负责人对本企业资产、负债、损益不真实,投资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问题应负的责任。
第十二条 学校审计处应按法定程序和本实施办法的规定实施审计工作。
第十三条 实施审计3日前,审计处应向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送达审计通知书,同时抄送被审计的企业单位。
第十四条 审计通知送达后,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所在企业应当按照要求,及时如实提供有关资料;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应当按照要求,写出自己负有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企业资产、负债、损益事项的书面材料,并于审计工作开始后5日内送交审计组。
向审计组提交的书面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本人职责范围;
(二)本人任职期间与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目标责任制有关的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三)本人在企业资金运作、经营管理、收入分配等方面履行职责情况;
(四)本人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以及与财务收支有关廉政规定的情况;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企业负责人及其所在企业应当对所提供的书面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作出承诺。
第十五条 对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和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审计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资产、负债、损益不真实应负的责任;
(二)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合法性,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严重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应负的责任;
(三)企业经营成果,企业负责人对未完成与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目标责任制有关的各项经济指标应负的责任;
(四)企业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情况,企业负责人对经营决策失误、投资效益差和造成重大损失应负的责任;
(五)与企业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和执行情况,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低应负的责任。
第十六条 审计组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处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报送前,应征求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所在企业和本人的意见。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及所在企业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7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审计的范围、重点、方式、方法;
(二)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的职责范围和所在企业的基本情况;
(三)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审计评价意见和评价依据;
(四)对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意见和评价依据;
(五)对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所在企业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以及违反《审计法》的行为的定性、处理、处罚意见及依据;
(六)对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所在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效益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七条 审计处在审定审计报告前,可先征询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八条 审计处审定审计报告,对企业负责人本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作出客观评价,向学校提交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并抄送企业负责人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
审计结果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有关情况的说明;
(二)对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审计评价意见和评价依据;
(三)对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意见和评价依据;
(四)对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所在企业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以及违反《审计法》的行为的处理、处罚意见或结果。
对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所在企业违反财经法律法规的问题,认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应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第十九条 学校及组织或人事部门,应将审计结果报告作为企业负责人调任、降职、免职、辞职、退休等的参考依据。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条 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在对企业负责人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中,要将审计情况列入责任考核的内容,并同时进入其《廉政卷宗》。
第二十一条 实施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被审计的企业负责人及其所在企业应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阻碍,其他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
对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审计处应当依据《审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对责任人建议学校或纪检、监察部门给予党纪政纪或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拒绝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议报表等资料;
(二)拒绝、阻碍审计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三)提供伪证、毁灭转移证据,隐瞒事实真相;
(四)报复陷害审计人员、提供资料人员、检举人证人。
第二十二条 审计处在审计中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并遵守审计回避制度。
审计人员在审计期间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审计处负责解释。
第四篇: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研究
摘 要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是指运用百分量化打分的方法,考核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不同档次、客观公正、直观明了的审计综合评价结论。
众所周知,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产生矛盾的焦点。凡是参加过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人员,无不深刻体验到经济责任评价的敏感性和复杂性。无疑,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实现审计评价的科学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克服过去审计评价中存在的评价结论含糊不清、缺乏科学性的弊端。
从另一个角度讲,没有科学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公正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就无从谈起。河南省辉县市审计局自2002年以来,采取百分量化评价的做法,根据评价内容分项确定分数,依据审计结果确定得分,按照得分多少按优秀、良好、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进行审计综合评价,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课题的研究人员将辉县市的初步做法分别在《中州审计》、《中国审计报》上介绍后,受到许多读者的关注,我省的一些审计机关还组织有关人员前往辉县市考察学习。辉县市审计局在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辉县市于2004年底被审计署、监察部、人事部等五部委评为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先进单位。
本课题组结合该局的做法,通过进一步调研、论证,将被审计对象分为“四个类别”,即企业领导人员、部门(含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党政领导干部、乡镇(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县市长,组织审计理论工作者、专家、审计人员,分别对每一类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指标分值设置,进行了较为深入、广泛的研究。
本课题报告主要包括序言(课题背景)、意义、原则、基本要求、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分值、结束语等5个部分,计28000多字。
关键词: 经济责任 审计 评价 科学 研究
意 义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有助于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科学化
一位哲人说过,一门科学,如果不能量化就称不上成熟;一项工作,如果不能量化,也就谈不上科学。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作为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难点、焦点,如果能够在科学化方面有所创新,取得突破,也必将有力地推动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科学化。其实,审计评价量化计分的这种做法,类似于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尽管自1977年恢复高考20多年来,对高考制度要求改革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目前我国最公平、最科学的制度就是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用分数“说话”的高考制度。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有助于为当地党委、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和使用干部提供科学、直观、明了的决策参考依据
如果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能做到科学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公正就无从谈起。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如果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不能够为党委、政府正确使用干部提供科学、直观、明了的决策参考依据,经济责任审计就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甚至会失去其本来意义。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
只有科学地进行审计评价,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评价意见,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
四、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有助于营造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通过量化政绩,可以使领导干部履行任期经济责任的情况直观、明了地反映出来,有助于促进领导干部以作为求地位,对浮夸虚报、“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等弄虚作假行为起到遏制作用;同时,能促进干部廉洁自律,自觉遵守财经法纪,从而在全社会营造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原 则
一、重要性原则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审计评价要有所侧重,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中存在的重点的、关键性问题,如对性质严重、情节恶劣和数额较大、影响范围较广的经济活动事项,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失误或损失浪费等应承担的相应责任,以及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应作出重点评价,在设置评价指标和分值时予以重点考虑。
二、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责任评价时,屏弃个人好恶,杜绝感情用事,以审计的事实为依据,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不附加任何主观成分,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审计评价。
三、谨慎性原则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持有稳健、谨慎态度,应做到“四不评价”:审计评价应紧紧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相关经济责任进行,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不相关的事项不评价;审计评价应在审计范围内进行,审计未涉及或者不属于审计范围的事项不评价;审计评价应根据审计查明的事实进行,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审计评价应按照审计准则和财经法规进行,责任不清或者没有评价依据的事项不评价。同时,评价用语一定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令人难以理解和容易产生歧义的语句,切忌粉饰性语言。
四、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要求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各项经济责任,应分别根据其重要性,科学地设置一套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量化指标体系,并通过量化考核,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科学的审计评价结论。
五、历史性原则
历史性的问题必须放在历史的环境和条件下去认识,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认定和评价,也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经济环境和历史条件。否则,审计评价结论就失去了客观性、公正性,更谈不上科学性。历史性原则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划分“四个界限”:现任领导责任和前任领导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故意违纪责任和行政干预违纪责任、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
六、统一性原则
在具体评价过程中,一是评价标准和考核指标要统一,坚持采用国家标准、部颁标准或全行业统一标准,同时注意对同一类型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和同一类型的经济事项、问题,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审计评价;二是审计评价的范围、内容和审计的职责必须统一;三是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要统一,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局进行审计评价。
基本要求
一、根据国家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和评价
审计准则是规范审计工作行为和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基本尺度。实现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的前提所依据的数据和资料是真实的、全面的、可靠的,而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进行审计是确保审计质量和审计评价所依据的数据、资料真实、可靠的关键。
二、科学设置经济责任评价指标和分值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的核心是科学、合理地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的分值。但是,由于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的不同,审计评价指标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概而论。为此,应结合被审计对象的不同,分别按“四个类别”,即部门(含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企业领导人员、党政领导干部、乡镇及办事处党政领导干部、县市长,科学合理地设置评价指标及其分值。
三、集体打分,确保评价结论客观公正
为慎重起见,在对被审计对象进行打分时,应召开由审计机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及审计组全体成员参加的审计业务会议,首先由审计组长汇报审计情况,提出对每项审计评价指标扣分、加分的初步意见,然后会议成员各自发表意见,最后集体打分,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以保证审计评价结论的公正性、公允性和科学性,最大限度地规避审计风险。
四、依据得分多少划分档次,进行审计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按百分制进行考核,根据评价内容分项确定分数,依据审计结果确定得分,按照得分多少分优秀、良好、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进行综合评价: 90分(含90分)以上的,为优秀; 80分(含80分)至89分的,为良好; 60分(含60分)至79分的,为基本称职; 60分以下的,为不称职。
审计综合评价结论一般表述为:经审计,我们认为,XXX同志在XXX年XX月至XX年XX月担任XX职务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综合评价档次为优秀(或良好,或基本称职,或不称职)。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如果经审计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财务收支中有严重违法违纪问题,不论得分多少均评价为不称职。经济责任审计中如果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存在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应当给予党政纪处分的,建议由任免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评价内容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两办”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暂行规定,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分为两类:一是主管责任,二是直接责任。为此,在设置评价指标及其分值时,对每一项指标分值的设定应以领导干部所承担的主管责任(包括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为基础进行设定,同时对其所承担的直接责任事项进行加分或者扣分,对特殊问题作出特别规定。比如,被审计对象或其所在单位因违反财经法规受到财政、税务、审计、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处理处罚,执行处理处罚决定不到位的,或者提供的账目不齐全,从其所得总分中酌情扣分;领导干部个人在廉洁自律方面或在财政财务收支中有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的,均评价为不称职。
限于篇幅,仅将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具体内容和计分办法介绍如下,乡(镇)、部门、县市长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具体内容和计分办法从略。
第一类别 企业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值
企业领导干部(包括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审计评价的具体内容有8项,总分为100分:
一、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情况(20分)1.企业资产基本真实、不真实的,扣1-3分; 2.企业资产不合法、不合规的,扣1-2分; 3.企业负债基本真实、不真实的,扣l-3分; 4.企业负债不合法、不合规的,扣1-2分; 5.企业收入基本真实、不真实的,扣l-2分; 6.企业收入不合法、不合规的,扣1-2分; 7.企业成本费用基本真实、不真实的,扣l-3分; 8.应缴纳的各项税金基本真实、不真实的,扣1-3分。
二、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15分)1.内控制度基本健全、不健全的,扣1-2分; 2.未按规定建立固定资产账、卡的,扣1-2分;
3.有自行处置资产、因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失浪费的,扣1-5分; 4.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扣1-6分; 5.任期内企业资产净值增加的,加5-7分。
三、企业对外投资和资产的处置情况(15分)
1.决策程序不合法、不合规,超越职权决策、盲目和个人独断决策,造成损失浪费的,扣1-4分; 2.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基本健全、不健全,项目效益差的,扣1-3分; 3.未经集体研究,处置企业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扣1-3分; 4.有其他违法违纪问题的,扣5分。
四、企业收益分配情况(10分)1.未按规定进行收益分配的,扣2分;
2.偷漏企业所得税,占全年应纳税额5%以下的,扣3分;占全年应纳税额5%以上的,扣5分。
五、与上述经济活动有关的内控制度及执行情况(10分)1.内控制度基本健全、不健全的,扣1-2分; 2.内控制度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扣1-8分。
六、企业遵守财经法规情况(10分)
1.企业违反财经法规受到处理、处罚,负直接责任的,扣1-5分; 2.企业违反财经法规受到处理、处罚,负主管责任的,扣1-3分; 3.企业违反财经法规受到处理、处罚,负领导责任的,扣1-2分。
七、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10分)1.在公务活动中违反廉政规定的,扣1分;
2.有涉嫌侵占公有资产行为、行贿受贿的,扣1-2分; 3.未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扣1-2分;
4.任职期间利用职权进行信用担保等为自己或他人谋取非法经济利益的,扣1-2分; 5.有其他违法违纪问题的,扣1-3分。
八、任期内各项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10分)1.经济责任目标未完成的,扣1-6分。其中: 完成任务90%以上不足 100%的,扣 1分;完成任务 80%——89%的,扣 2分;完成任务 79%以下的,扣 3分; 2.完成的经济责任目标基本真实、不真实的,扣1一2分; 3.完成的经济目标不合法、不合规的,扣1-2分。
说明:以上八项总分100分,对负有主管责任(领导责任或管理责任)的按上述标准扣分,对负有直接责任的按上述标准的2倍扣分。每个分项得分最少为0分,最多得该项满分。
第二类别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值
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内容有9项,总分为100分:
一、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结果情况(15分)(具体项目指标及其分值略,下同。)
二、乡镇本级党委、政府部门和重点单位财务收支及管理情况(15分)
三、资产、负债变化情况(10分)
四、重大专项资金收入支出管理使用情况(10分)
五、重大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使用情况及工程预决算和投资效益情况(10分)
六、农民负担情况(10分)
七、重大经济决策的执行情况(10分)
八、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10分)
九、任期经济目标完成情况(10分)第三类别 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值
部门(含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内容有8项,总分为100分:
一、预算内资金的管理和收支情况(30分)
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收支情况(15分)
三、专项资金和代政府管理的基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管理和效益情况(15分)
四、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8分)
五、单位负债情况(7分)
六、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10分)
七、重大经济决策及实施效果情况(10分)
八、任期经济目标完成情况(5分)
第四类别 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值
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内容有6项,总分为100分:
一、任期内内各项经济目标完成情况(20分)
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30分)
三、执行、国家经济政策情况(15分)
四、内部控制制度(10)
五、重大建设项目决策情况(15分)
六、个人廉洁自律情况(10分)
结束语
总结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践,特别是审计结果的运用,我们认为不少审计机关、有关部门和审计人员、有关领导同志,在思想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过分夸大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认为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可以解决目前领导干部和干部管理监督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可称之为“万能论”;二是完全否认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只不过是走形式、走过场,对解决目前领导干部和干部管理监督中存在的腐败等问题毫无作用,可称之为“无用论”。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认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首先,要充分认识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三个有利于”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二是有利于加强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三是有利于完善干部考核、监督和管理机制,加大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的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其次,要清醒地认识经济责任审计“三个不是”的局限性:一是审计认定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不是一个领导干部的全部责任,而仅仅是一个领导干部所负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结果不是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全部依据,而只是重要参考依据,它不可能取代干部管理部门对一个领导干部的全面考核和监督;三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全部手段,只是一种重要手段。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任何伟人的诞生,他的第一声啼哭绝不是一首动听的交响乐。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科学化的研究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许多实践和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课题仅仅是进行了初步探索,仅仅是提出了一个框架或者说是一个“蓝本”,有一些问题还有待于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加以解决。同时,我们也相信,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会逐步地真正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其作用也会充分发挥出来。
课题负责人:岳天武 韩业志 郭日宪 组 长 :胡友良
副 组 长 :解鹏礼 王建华 董建敏 周世彬
成 员 :赵文忠 殷 良 亓春华 沈潞嵘 桂关民 孙红霞 王保会 靳洪亮
阎凤领
第五篇:学院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
学院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学校有关行政负责人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有关行政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促进有关行政负责人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根据《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和《教育部关于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教财[2000]21号)及干部管理、监督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有关行政负责人,是指学校财务、校办产业、基本建设、后勤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系、部)、科研的主要行政负责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学校有关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第二条所列人员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主管责任,是指被审计者对所在部门、单位的经济活动事项由于管理、领导不当造成不良的经济效果或因监督不力致使所在的部门、单位出现违法违纪问题应负的经济责任。
直接责任,是指被审计者因对其分工主管的经济事项管理不当,或由于决策失误而事后又处理不力,以及违规操作造成所在部门、单位经济损失或经济效益差应负的经济责任。
第四条 有关行政负责人在任期届满、届中,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降职、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时,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第五条 对学校有关行政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由学校授权,学校审计处组织实施,也可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有关人员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依法享有独立审计监督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和本实施办法,做到依法审计。
第六条 有关行政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由组织或人事部门按照届中、届满、临时提请等形式,合理安排。
(一)届中经济责任审计。由组织或人事部门于每年10月底前提出意见,经由纪检、审计处牵头负责,纪检、监察、审计和组织、人事部门领导组成的联席会议研究确定后,由审计处安排并组织实施。
(二)届满经济责任审计。由组织或人事部门于每年10月底前提出下一需要审计的书面委托建议,由审计处列入下一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特殊情况临时提出经济责任审计。由组织或人事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协商,审计处按规定程序实施。
第七条 有关行政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原则上应先审计,后离任。
第八条 审计处实施有关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时,应组成项目审计组,并可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
第九条 财务管理部门主要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
(一)是否依法履行财务管理的职责;
(二)学校预算的编制、调整和执行是否符合规定;
(三)学校各类资产的状况如何,(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是否安全完整,保值增值;
(四)办学经费的筹集情况如何,是否逐年增加,各项收入是否纳入预算管理,是否真实、合法,有无乱收费、乱集资或截留、挤占、挪用学校收入等问题;
(五)各项支出是否纳入预算管理,是否真实、合法,效益如何,有无违纪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
(六)债权、债务是否清楚,有无纠纷和遗留问题;
(七)财务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八)经济决策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效益如何,有无重大失误;
(九)本人是否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有无违纪违规问题;
(十)资金管理是否符合规定,有无乱设银行账户和出租、出借、转让银行账户及公款私存等问题,现金和支票的管理是否合规,有价证券的购买及其资金来源是否合法,管理和使用是否安全、妥善;
(十一)决算和财务报告及有关的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会计资料是否完整、真实、合法,并按规定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十二)有无私设“小金库”、滥发钱物等问题;
(十三)学校或组织、人事及审计部门认为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 校办产业管理部门主要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
(一)能否按照《公司法》、《企业法》和国家的财经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规定对校办产业进行管理;
(二)校办产业的效益和校办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盈亏状况如何,是否真实、合法,能否及时足额纳税,利润分配是否符合规定,能否按照规定、协议或合同及时足额向学校上交有关费用和利润;
(三)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有无无偿占用学校有形资产的现象;
(四)经济决策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效益如何,有无重大失误;
(五)各项合同、协议的执行情况如何,债权、债务是否清楚,有无纠纷和遗留问题;
(六)各项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七)本人是否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有无违纪违规问题;
(八)学校或组织、人事及审计部门认为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 基本建设管理部门主要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
(一)基建项目是否纳入计划管理,基建投资计划是否报经主管部门审批,有无计划外工程项目和超计划工程项目,有无自行改变原批准建设项目或者扩大建筑面积、提高建设标准等问题;
(二)基建经费的筹集情况如何,是否真实、合法,有无乱集资等问题;管理和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有无截留、挪用等问题;使用效益如何,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有无严重超概算工程项目和长期延误完工项目,有无损失浪费;工程竣工结算是否真实、合法并经审计后付款;
(三)工程招标、承包是否符合规定,手续是否完备、合法,合同、协议的执行情况如何;
(四)经济决算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效益如何,有无重大失误;
(五)各项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六)本人是否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有无违纪违规问题;
(七)学校或组织、人事及审计部门认为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后勤管理部门(总务处、后勤集团)主要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
(一)是否依法履行经济管理的职责;
(二)各类资产多少,是否保值增值,有无无偿占用学校资产的问题;
(三)经费的筹集情况如何,是否逐年增加,自给率是否逐年提高,各项收入是否纳入财务管理,是否真实、合法,有无乱收费、乱集资或截留、挤占、挪用学校经费和其他经费的问题;
(四)各项支出是否纳入财务管理,是否真实、合法,效益如何,有无滥发钱物和损失浪费等问题;
(五)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对所办经济实体进行管理,所办经济实体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盈亏状况如何;
(六)与所属部门和外单位签订的协议、合同等是否合法合规,执行结果如何,有无损害学校权益的问题;
(七)债权、债务是否清楚,有无纠纷和遗留问题;
(八)经济决策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效益如何,有无重大失误;
(九)财经管理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十)本人是否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有无违纪违规问题;
(十一)在财务管理和物资管理方面是否尽责,有何问题;
(十二)学校或组织、人事及审计部门认为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各院(系、部)、科研主要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
(一)是否依法履行经济管理的职责;
(二)本单位经费状况如何,是否逐年增加,各项收入和支出是否纳入预算管理,是否真实、合法,各项支出的效益如何,有无重大违纪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
(三)各类资产的状况如何,是否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使用效益如何;
(四)所办产业的效益和经济实体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盈亏状况如何;
(五)本单位债权、债务是否清楚,有无纠纷和遗留问题;
(六)财经管理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七)经济决策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效益如何,有无重大失误;
(八)本人是否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有无违纪问题;
(九)学校或组织、人事及审计部门认为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学校有关行政负责人任职四年以上的,对其经济责任的审计以近两年的情况为主,必要时可延伸审计至其他。
第十五条 审计处应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的行政负责人所在部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同时抄送被审计的行政负责人。
第十六条 审计通知书送达后,被审计的行政负责人所在部门、单位应当按照审计处的要求,及时如实提供有关资料;负责人应当按照要求,写出自己负有主要责任和直接责任的财务收支事项的书面材料,并于审计工作开始后5日内送交审计组。
向审计组提交的书面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本人职责范围;
(二)本人履行职责情况;
(三)与本人负责的工作相关的财务收支情况,主要经济活动情况及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四)本人遵守财经法纪及廉政规定情况;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有关行政负责人及其所在部门、单位应当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作出承诺。
第十七条 审计组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处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当征求被审计的负责人所在部门、单位和本人的意见。被审计的负责人及所在部门、单位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7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或审计处。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审计组向审计处提交的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审计的基本情况;
(二)单位和个人的基本情况;
(三)单位、部门财务收支情况;
(四)审计查出的单位主要问题和个人经济问题;
(五)对审计查出的问题的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
(六)个人履行与财务收支相关的经济管理职责情况;
(七)个人经济责任的确定;
(八)其他有关的情况。
第十八条 审计处审定审计报告,对有关行政负责人本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作出客观评价,向学校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并抄送组织或人事、纪检、监察和其他有关部门。
审计结果应包括如下内容:
(一)行政负责人所在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和总体评价;
(二)审计查出的单位主要问题和个人经济问题;
(三)个人经济责任的确定。
审计处对被审计的行政负责人所在部门、单位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认为需要依法依纪给予处理、处罚的,应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第十九条 审计处要建立有关行政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档案,保证审计报告的完整性和审计工作的连续性。
第二十条 组织、人事部门应将审计结果报告作为有关行政负责人调任、降职、免职、辞职、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参考依据。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纪检、监察处处理;确有问题,又不构成党纪政纪处分的,由任免管理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一条 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在对有关行政负责人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中,要将对有关行政负责人的审计情况列入责任考核的内容,并同时载入其《廉政卷宗》。
第二十二条 学校审计处依法实施有关行政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被审计的有关行政负责人及所在部门、单位应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阻碍。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部门、单位,审计处应当根据《审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对责任人建议其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拒绝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资料;
(二)拒绝、阻碍审计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三)提供伪证、毁灭转移证据,隐瞒事实真相;
(四)报复陷害审计人员、提供资料人员、检举人和证人。
第二十三条 审计处在审计中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并遵守审计回避制度。
审计人员在审计期间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审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