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神科封闭女病房病人跌倒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精神科封闭女病房病人跌倒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苏州市广济医院 穆桂如 潘伟华
【摘要】目的 探讨女精神病人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封闭女病房2008年02月到2009年02月一年间发生跌倒的2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针对引起病人跌倒的多种原因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结论
全面了解病人病情和治疗情况,对病人进行细致的观察,加强防范意识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对病人的健康宣教,可减少病人跌倒的发生。
在精神科护理中,常常会遇到病人突然跌倒,为了解病人跌倒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和预防措施,本人收集了相关资料,对此进行总结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临床资料:
患者20例,其中50岁以上17例,其余3例为35岁-50岁之间,发生跌倒的地点为床旁9例,厕所4例,洗漱间4例,病室3例;时间有晨醒后4例,晚间洗漱时4例,夜里12例;因不合作跌倒的有4例,因地面湿滑跌倒的有6例,因体位性低血压跌倒的有8例,坠床有2例;其中发生骨折2例,其余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的损伤。原因分析:
(1)年龄 发生跌倒的以中老年为多,大多在50岁以上,这可能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有关;还有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视敏度减退,反应迟钝,行走速度和步态异常,平衡功能差有关;再由于有的老年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常使病人伴有头昏,运动及感觉障碍,导致病人跌倒的危险系数增加;尤黎明等*认为体力和智力状况的下降使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增高。
(2)环境及基础设施因素 晨晚间洗漱后及女病人常在病房里洗衣服并把衣服晾在床边导致地面湿滑未及时拖干,有的病人鞋底磨损平滑或穿海绵底轻便鞋而易致跌倒,夜间光线暗淡等影响病人视觉以及走廊,厕所未设置扶手而致跌倒,另外,病床过高,未设置床档容易导致病人坠床。
(3)服用抗精神病药副作用 服用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可阻断肾上腺素能受体造成直立性低血压,一般口服药一小时即可出现降压反应,多出现在治疗初期,剂量调整或体位改变时,尤其是年老体弱,基础血压低及敏感者更易发生,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喹硫平也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应引起重视。有研究显示,随着抗精神病药的用药量及种类的增加,跌倒的危险性也跟着增加。
(4)精神症状 一些精神病人因精神症状,在夜间下床时,不知放下床档而企图翻越床档时跌倒,老年性痴呆病人伴有精神混乱,认知功能障碍而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极易发生坠床,另外兴奋的病人被约束在椅子上,躁动厉害时将椅子弄翻,自己也随之跌倒。
(5)发生时间 从资料分析显示,跌倒大多发生在中夜班病人起床上厕所时,这跟病人夜间睡意浓,灵敏度降低,尿意急,起床动作急,步态不稳有密切关系。
(6)(7)医务人员因素
根据我们的工作程序,我们也从自身找了两点原因:1 护理人员对跌倒的安全意识淡薄;2 在防止跌倒问题上,对病人及家属的教育不够。
其他
日常生活中存在不安全隐患如病人鞋底滑,鞋不合脚,裤子过长等。护理对策:
(1)
评估并标志目标人物 床位护士与医生通过共同评估确定目标人物,在住院一览表和床头卡上做明显的标志,一般以橙色作为预防跌倒的标志,让全体医务人员对目标人群做到心中有数,落实安全对策,预防意外跌倒的发生。
(2)
改善环境 加强病区安全管理
引导病人熟悉病区环境,对不安全地带进行重点说明,适当改变病区环境,如在厕所,洗澡间等容易积水的地方加防滑垫,危险地带有警示标志,如“跌倒危险”,并在厕所,活动室,洗澡间,走廊上安置扶手,夜间光线应柔和,不要太暗也不要太强烈,调低床的高度,加强病区管理,禁止病人在病房里洗和晾晒大件的衣物,晨晚间洗漱后应及时地托干地面,随时保持地面干燥,对潜在跌倒危险的病人进行教育,并提供预防措施,要求衣裤合身,特别裤子不要过长,走动时穿合脚的防滑布鞋,尽量不穿拖鞋。
(3)
指导合理用药 预防药物的影响
在使用精神病药物前反复向病人做好宣教工作,随着用药量及种类的增加护士要指导病人缓慢起床,下床及行走,对因用药引起的便秘的病人,指导其排便时不要过分用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对于晚间服用精神病药物,应在服药前督促病人完成洗漱,饮水,如厕等活动,以减少入眠后起床的次数*。
(4)
特殊病人的护理
对于可能发生跌倒的目标人群中的高危人群如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血糖不稳定,有过跌倒史,步态不稳,体质虚弱的病人或以上几种情况的混合者,应安置在靠近一级病房附近的区域,与家属协商请看护阿姨,对看护阿姨做好培训及指导工作,像一级病房一样做到24小时不离工作人员,与恢复期病人分开管理,晨晚间工人阿姨打好水有看护阿姨协助洗漱,洗澡有阿姨陪护,提供坐式马桶,对有坠床危险的病人睡觉前放好床档,对老年痴呆,夜间入眠少且步态不稳的病人可适当予保护性约束,中夜班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排除有跌倒的不安全因素。
(5)
护嘱叮咛
发现半闭眼而行的病人,即用严厉而简短的言语警示清醒度,如“××,睁开眼走,别撞了”;对于尿急,起床动作急的病人,言语提醒“慢点,别急”,并上前防护以免坠床;对于翻来覆去,睡姿差的病人要经常床边巡视,及时裹紧棉被,巡视中发现病人睡在靠近床边缘时,及时把病人推向床中央以防发生坠床。
(6)
加强护理安全知识教育
工作中让每一位工作人员必须分担减少跌倒危险的责任,在科室定时开展思想,道德,法律,业务方面的讨论学习,对已发生的跌倒事件及潜在隐患进行分析,提高大家的业务素质,法律意识及责任心,晨会提问,周会总结的方法提醒护士,促使护士自觉形成安全护理的概念。
(7)
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原因再加上封闭病房没有陪护,病人跌倒的危险性是很高的,因此,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显得尤为重要,应从病人入院时医务人员就应向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图文并茂地将容易发生跌倒的原因,高危人群及预防跌倒的方法,跌倒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等的宣传展览张贴在会客室,病人的活动室及病房,让他们逐渐了解并重视跌倒这个问题,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及配合,平时床位护士根据每个病人病情的不同给予具体的宣教。同时,医院也应为每位工作人员提供教育,使他们具有预防病人跌倒的意识,能够识别高危人群,掌握熟练地护理干预技能。小结:
各种原因的跌倒直接影响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因此加强精神病人的看护,分析现存和潜在的危险因素,研究了相应的对策,可以减少病人的跌倒,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预见性,为病人提供了满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张军,刘可,等.老年人跌倒的有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71.(2)
穆桂如
女 29岁
本科
2003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专科段
2005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自学本科段 护师职称 精神科工作三年 现任职于苏州市广济医院 孙淑红,卫淑静,卢艳华.对精神病人严重药物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33):3033.
第二篇:心内科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心内科跌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原因分析
1、年龄因素 心内科以老年人居多,而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且反应迟钝,发生跌倒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2、疾病因素 心血管疾病往往存在心脑缺氧、心绞痛、肢体肌力下降等。
3、疾病治疗因素 心内科常见的扩血管药物、利尿药物的应用,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压下降,意外跌到风险增加。
4、环境因素 如地面潮湿、有积水、光线不足、穿过大过长的衣裤等等。
5、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不能及时发现和满足患者的客观需求。责任心欠缺,不能及时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
6、护士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宣教能力不足,致使风险增加。预防措施
1、全面评估。首先患者入院时,均须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对住院患者还应适时进行再评估,及时发现高危对象,进行护理干预。
2、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防止患者跌倒的关键而有效的措施,无论患者是否存在跌倒的危险因素,护士均应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安全知识宣教,让患者及家属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3、对有跌倒高危患者,及时填写跌倒高危因素评估表,并有防跌倒标示,24小时留陪护,并注意生活细节,如将物品放置方便拿取处,呼叫器放在患者手边,有异常及时呼救等。
4、护士要加强工作责任心,按时巡视病房及时回应患者呼叫,重点时间做好主动护理,如清晨、傍晚、中午、夜间,有的放矢重点巡视。
5、保证安全的就医环境,保持地面清洁干燥、足够照明、保持人行通道通畅等。
6、重点交接班,以便每班重点巡视观察及预防。
第三篇: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徐广艳 徐枝楼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 精神二科,江苏 淮安 223001)
作者简介:徐广艳(1967—),女,江苏淮安人,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摘要】 目的:通过对精神科住院人意外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间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意外死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结论: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意外死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可能避免的因素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关键词】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
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包括非意料中的自杀,不明原因的猝死等。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病人发生意外死亡与医院产生纠纷日渐增多,且意外事件发生有不可预测性,故对医疗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意外死亡具有突发性和多变性。因此,防止精种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是实际工作中难题,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主题,本文对我院2004—2008年5年间精神科住院病人发生的意外死亡病例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导致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的各种相关因素,制定有效护理计划,同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积极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有效护理还能为及时抢救赢得时机,尚有挽救生命的可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1 对象与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精神科住院病人发生意外死亡病例共9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2 结果
2.1 一般临床特征
住院精神病人院内死亡者中,性别:男2例、女7例。年龄:28~58岁、平均(38.89±11.12)岁。住院时间为1—45天,中位数为5天。2.2 疾病种类
精神分裂病8例,双相情感障碍1例。2.3 合并躯体疾病
心血管疾病1例,甲状腺机能亢进1例,肥胖1例,其余的病例在住院的当时由于不合作无法做相关检查。2.4 猝死时间
自杀1例,在凌晨两点,病人不明原因的猝死7例发生在夜间,1例发生在上午。3 护理干预措施: 3.1 自杀死亡的护理干预
自杀死亡者中,精神分裂症绝对数占首位,由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高,住院时间长,病情易复发,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自杀意念强烈不易动摇,且不直接表达自杀意图,但他们会不断寻找机会自杀。自杀时间常会发生在午、晚间,此时大多数病人休息,工作人员少,有时疏于防范,病人的心里话不愿与人说,精神病人病情特殊,病情变化快,难以预料的事情多。由此可见,工作人员巡视及时,病情观察仔细认真、工作责任心加强是预防自杀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可能有效防止病人自杀。减少不幸事件的发生。
3.1.1 对于新人的病人护士首先详细了解病情,制定护理措施,针对影响病人健康的主要问题,首先予以解决。
3.1.2 迅速控制病情 对新人院病人以及病情复发者迅速控制精神症状,做好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帮助病人应对疾病中危机,使病人舒适。同时掌握病情变化规律,以防严重的幻觉、妄想支配下的自杀行为。
3.1.3 与病人保持严密接触 将有消极情绪的病人安置在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的病房,每10~15分钟巡视一次并作观察记录;病人易发生自缢的地方如厕所、洗漱间及重症病房等要经常巡视,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整改。
3.1.4 保证环境安全 许多东西均可成为病人自杀的工具,对可能的危险物品也不能大意,因此要定期对病区的环境及病人做安全检查,及时搜查刀、剪、绳及玻璃等危险物品。班班进行危险物品交接。对前来探视的家属加强卫生安全宣教,只要对家属说明精神科病区安全的重要性,一般家属均表示能够理解与配合。
3.1.5 加强午、晚间护理质量管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护理人员要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临床护理管理者要不定期进行检查,尤其是中、晚间的环节质量应该重视。3.2 猝死是精神科住院病人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报道,正常人群猝死发生率为1.04‰[1],多为心源性猝死。精神病人的猝死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如对可能引起猝死的因素加以重视和预防,将会减少猝死的发生。我院发生的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多发生于病人入院时间不长,多数发生在一周之内,此时病人精神症状往往很重,体诉不清或无法表达躯体不适,更不能配合做相关的辅助检查,导致有的病人伴随严重的躯体疾病,但是医务人员和家属往往都不知道,如果让病人服用抗精神失常药物出现的心脏毒性反应及椎体外系反应的可能会比一般病人要重,以此作为诱因,更容易导致病人猝死,且一旦发生很难抢救成功。3.2.1 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医护人员要加强内科知识学习,及时识别和发现病人精神病以外的躯体疾病,及时治疗躯体疾病。用药方面尽可能单一用药,用中小剂量,尽量避免合并用药,尤其是大剂量合并用药,护士密切观察用药特殊病人的观察和监测。尽可能选用新型抗精神病药,护士应做好心电图监测,及时抽血测定电解质、心肌酶,对异常的情况的病人积极对症处理,减少病人不适,必要时停用药物,予以补液,减轻药物的毒性,通过积极有效纠正,可减少药源性猝死的发生。3.2.2 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 对持续兴奋躁动或拒食者,应注意其可能存在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协助留取血标本检查血电解质,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在内环境紊乱纠正以前谨慎使用抗精神病药。对暴饮暴食的病人,要有效的控制食量,尽可能让病人单独进食。对于拒食患者定时予以饮水,或给予补液,纠正内环境紊乱。还应控制病人吸烟量。根据天气变化为病人增减衣服,冬防寒夏防暑,使病人舒适,病人抗病能力会提高,减低危险因素,增强病人体质。
3.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临床护理人员要加强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对过于被动的病人也要督促病人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供血。我院精神科新病人一周内基本是要在重症病房内接受观察,不仅要注意观察精神症状,还要认真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同时制定和实施护理措施。对监护的病人每天早、中、晚监测血压各一次,记录于病历上,这样能够及时发现抗精神病药物对病人生命体征的影响,做到治疗和预防并重。
3.2.4 特殊体质病人 护理人员对有肥胖及睡眠时鼾声大的病人要特别关注,尤其病人夜间入睡时迷走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加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镇静作用,使咽喉反射迟钝,口腔分泌物多以至误吸进入呼吸道,物理刺激使气道、肺内支气管渗出液迅速增加,导致肺水肿和窒息而死亡。对于这类病人,夜班的护理人员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还要不定期叫醒病人。
结论 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意外死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对可能引起猝死风险的因素加以重视,将会减少猝死的可能。精神科病人意外死亡方式多种多样,防范虽有一定的困难,但只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特别是新上岗人员,加强警示教育,掌握观察技巧。对长期住院、慢性衰弱病人,要及时向家属通报,科学准确交待潜在的病危因素,要签定医患沟通协议书,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参考文献:
[1] 杨桂勤.8例住院精神病人猝死原因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54—2455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核心医疗制度)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522 更新时间:2007-9-8 为了规范死亡病例的讨论,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特制定我院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如下:
一、病人死亡后,必须在死亡后一周内进行死亡病例讨论。
二、涉及纠纷和刑事案件的死亡病例必需在6小时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须尸检的病例,待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不迟于2周。
三、参加死亡病例讨论的人员由科室负责人根据情况决定。
四、死亡病例讨论程序:
1、讨论前经治医师必须完成死亡记录。
2、讨论时经治医师汇报病情摘要、治疗经过、死亡原因。
3、讨论内容应包括:(1)诊断;(2)治疗;(3)死亡原因;(4)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五、死亡讨论记录:
1、各科建立专用死亡讨论记录本,在进行死亡病例讨论时,指定人员在死亡讨论记录本上按要求进行记录。
2、死亡讨论记录本应指定专人保管,未经主管院长或医务科同意,科室外任何人员不得查阅或摘录。
3、经治医师根据讨论发言内容进行综合整理,经科主任或主持人审阅签字后,附在病历上。
讨论病例
王亚英,女,65岁,因精神失常2年,负起少眠,胡言乱语,行为骚乱,致使1周2次入院2010.10.17入,治疗方面,曾于*硫平0.6/日、利培酮6mg/日治疗无效之后用奋乃静40mg/日进行治疗,治疗有效,于2007.12出院。此次入院用奋乃静32mg/日进行治疗,病情有所缓解。在此过程中患者有声称有人要来抓她,要抓她儿子,还称有人骂她,直到目前患者仍称有时听说儿子被拉出去打靶了,有人打家里人,当问及是否相信时,患者则称不知道,未流露出悲观的念头。
分析,自杀死亡者中,精神分裂症数量占首位,由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高,住院时间长,病情易复发,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自杀意念强烈不易动摇,且不直接表达自杀意图,但他们会不断寻找机会自杀。自杀时间常会发生在午、晚间,此时大多数病人休息,工作人员少,有时疏于防范,病人的心里话不愿与人说,精神病人病情特殊,病情变化快,难以预料的事情多。
结论 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意外死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对可能引起猝死风险的因素加以重视,将会减少猝死的可能。精神科病人意外死亡方式多种多样,防范虽有一定的困难,但只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特别是新上岗人员,加强警示教育,掌握观察技巧。对长期住院、慢性衰弱病人,要及时向家属通报,科学准确交待潜在的病危因素,要签定医患沟通协议书,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第四篇: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
护理干预
跌倒在我国人群意外伤害死因中顺位排在第4位,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位居首位,并且随年龄增大跌倒死亡率急剧上升,在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达到最高。根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户籍人口中因跌倒致死的有1983例,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87.1%,死亡率达77.9/10万,相当于每天有4.7个老年人因跌倒而死亡。此外,在老年人因伤就诊病例中,有一半以上为跌倒病例;因伤住院病例中,超过80%为跌倒。意外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第一死因。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住院老年患者也不断增多,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事件,不但影响医院的信誉,增加患者家庭负担,也给老人带来心理创伤、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的丧失以及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保证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日趋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防范住院患者跌倒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老年患者进行相关跌倒因素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防止和减少跌倒意外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跌倒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1、生理因素
由于老年人本体觉、深度觉、视觉及触觉均有有降,反应迟缓、下肢肌力减退、躯体摇摆较大,夜尿增多(每晚多于2次)均易引发跌倒。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女性跌倒的几 率为男性的2倍。
2、病理因素
一些老年疾病,如精神状况缺失(包括定向不良或痴呆)、丧失意识(昏厥或癫痫发作)、搞的老年抑郁数值、帕金森病、心血管疾病(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冠心病)、骨关节疾病(下肢关节病变和足畸形、胼胝、拇指囊肿胀)等使老年患者步态不稳易发生跌倒,患病种类越多跌倒危险性越高。
3、药物因素
镇定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静药被公认识发生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扩血管药、利尿类药、缓泻剂等会影响患者神经、视觉、平衡、血压及代谢等,加之老年患者对药物耐受性及敏感性受机体退化影响,易发生迟缓和认知能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导致跌倒概率的增加。
4、心里因素
个别老年患者个性要强,常有不服老和不愿麻烦别人的心里,对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也要尝试去做。觉得患病拖累了叫家属,特别是长期患病后,在夜间当其有排便需求的时,因内疚感使其不忍心唤醒家属,亦不愿麻烦护士,从而独自下床后因出现体力不支而跌倒。也有由于害怕跌倒发生,限制和减少活动后,导致功能缺陷及活动能力进一步降低,跌倒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二)外在因素
1、环境因素
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51%与环境因素有关。由于对医院环境不熟、病室内外有障碍物、照明不足、地面潮湿、防护设施不到位、病床过高无护栏等会导致跌倒发生。
2、衣着及其他因素
穿着过长过大不合身衣裤,鞋不跟脚,鞋底不防滑,夜间上厕所时睡意朦胧,无人陪护或陪护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也易发生跌倒。进餐洗漱等时间段因拥挤也易发生跌倒。老年患者胃肠生理功能退化,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加之躯体疾病常发生拒食、少食、不知饥饱、挑食等致进食不足,易导致低血钾和肌无力,从而增加跌倒的概率。
二、护理干预
1、增加护理人员安全意识
跌倒属于突发意外事件,状况各式各样,并无固定模式和地点,但只要加强防范意识,就可预先预防。加强医护人员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分析跌倒意外发生存在隐患和原因,找到相应的护理对策,不断细化及改进服务。
2、详细的入院评估
我院建立了跌倒评估、监控登记表,入院时即对老年患者从年龄、活动能力,意识状态、自理能力、有无眩晕史跌倒既往史、有无肢体及视觉功能障碍、使用药物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跌倒评估。如评分≧10分即为高危人群,即向家属告知并予以签名,并在病历和床头做醒目警示标记。对老年体虚但尚能活动,以往有跌倒晕厥史、定向障碍、自主活动受限、视力下降,排尿排便频繁等患者重点关注,提高医护人员的警惕,加强巡视。
3、切实有效的健康宣传及预防措施
重视环境、安全、药物等放面入院宣教,宣教语速缓慢并可能多次反复,是老年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嘱行走时需有人搀扶,适时使用拐杖、扶手;起身、起床时动作宜缓慢,保持稳妥坐姿、卧姿;坐厕旁加置扶手;24h有人陪护,勿单独外出活动,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 使用护栏床,并告知当护栏拉起时,若需下床应将护栏放下,切勿翻越;指导正确用药,给予预见性的指导帮助,告知用药注意事项及用药后的反应,使其知晓自身有哪些易发生跌倒的因素,减少跌到发生。
4、预防组织灌注不足所致的跌倒
对高血压、心律失常、血糖不稳定、体位性低血压所致的眩晕,帮助老年患者分析可能导致的危险因素和发病的前驱症状,掌握发病规律。积极防止可能诱发跌倒的疾病,如有效控制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指导改变体位及上下床的方法,告知老年患者变换体位时缓慢并休息1~2min,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就近坐下或上床休息。
5、预防平衡功能及肌肉力量减退所致的跌倒
助步器能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借助合适的助步器能部分降低跌倒的危险。为平衡功能差的老年患者必要时病房提供助步器。鼓励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等,增加肌力、柔韧性、协调性及平衡能力。
6、预防药物及心理因素引起的跌倒
由于年龄、家庭、社会经历、经济状况等不同,老年患者对防跌倒的认知及认同感也不同。临床护理中要熟悉老年人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关心和尊重患者,在取得信任的基础上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能力。对服用增加跌倒危险物的老年患者,告知如夜间有事请叫醒陪护人员或打铃呼叫护士。
7、完善家属告知制度
当确定为跌倒高危患者后,根据情况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加强患者家属防范意识,讲解跌倒不良后 果及预防措施,使其明白患者目前状况及需配合内容,进行防范教育和技能训练。对活动不便易跌倒的老年患者应建议家属陪护,无法陪护着应详细说明病情,并签字为证,以免发生医疗纠纷。
8、营造适宜的医疗环境
保持病房光线充足,避免闪烁,定期检查及时维修,保持病室地面清洁干燥,及时擦干积水和油物,拖地时应避开患者活动高峰期,地面湿滑时出示“小心地滑”警示牌。告知患者及家属若发现地面有水渍应及时告诉医务人员,避免在水渍处行走。浴室增设防滑垫,病床高度适宜并配有护栏,床头设有床头灯和呼叫铃,呼唤器放置在易取位置。厕所、浴室安装竖向抓杠,便于入厕后站起时借力。衣裤大小合适,裤腿利索,鞋子防滑合脚。
三、小结
我国已进入了老年化社会,随着高龄人口比例的增加,跌倒将成为增加社会医疗支出的重要因素,对老年患者的跌倒危险因素进行及时评估,并做好预防跌倒的措施已成为护理的重要研究方向。
第五篇: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周丽萍
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471013)
【摘要】 精神科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存在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无自知力,很易发生冲动伤人、跌倒、吞食异物、烫伤、噎食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怎样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原因 防范措施 1 概述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违反技术操作规程、环境设备等原因,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及身体影响,从而影响护理质量[1]。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责任心,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与心理压力,鼓励护理人员正确面对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从中积极查找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认真整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现从我病区29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预防措施。2.原因分析
2.1资料来源 我病区近两年上报的不良事件资料
表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例数
不良事件 例数 所占比% 攻击他人 9 31.03 跌倒 7 24.14 吞食异物 6 20.69 烫伤 4 13.80 噎食 3 10.34
表2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
不良事件 发生时间 例数 所占比 攻击他人
跌倒
吞食异物
烫伤
噎食
白班 4 夜班 5 白班 4 夜班 3 白班 2 夜班 4 白班 1 夜班 3 白班 1 夜班 2
2.2 结果
精神科不良事件中攻击他人、跌倒和吞食异物占比较高,而夜班发生率为 58.62%,白班发生率为 41.38%,夜班高于白班17.24%。2.3 分析
2.3.1精神科患者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存在幻觉和妄想,病情不稳定,行为紊乱,如对患者的评估、观察、管理不到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攻击他人、吞食异物、烫伤等行为,防不胜防。
2.3.2 护理人员欠缺,夜班人员较少,对患者的管理不到位。
2.3.3 病区设施存在不安全隐患,地面湿滑,有障碍物,热水装置不安全,标识、标牌不明显不到位,很容易发生跌倒、烫伤等。
2.3.4 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清楚、患者自理能力欠缺、受药物副作用的影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头晕、吞咽困难、风险评估不到位,护理措施不当。2.3.5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健康指导不到位、对危险物品的收集和管理不到位。2.3.6 个别护理人员慎独精神差,自我约束能力差;不遵守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
13.80
17.24 13.80 10.34 6.90 13.80 3.44 10.34 3.44 6.90
规程;不落实岗位职责,不按时巡视病房,工作时间聊天、玩手机,忽视对患者的管理和病情观察。3.防范措施
3.1制定完善的护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并认真落实。科室护士长要加强对护理核心制度、各岗位职责、护理常规的检查和落实,制定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强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自觉履行岗位职责,有责任心和慎独精神;牢固树立患者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加强对危险物品的收集和管理;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加强对患者的定时巡视、病情观察、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健康教育、沟通技巧。
3.2 加强对人力资源和重点时段的管理 足够的护理资源是患者安全的最好保障[2]。护理部有人员紧张状态下的调配预案,保证科室人力的足够及紧急状态下的人力调配。科室护士长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弹性排班,分层次使用,资历高低、责任心强弱搭配,加强对重点时段、节假日、双休日的人力安排,保证各班次人员充足合[3]。护士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有技巧,从各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理人员,加强沟通和培训,消除护理人员的心里压力和负性情绪,以良好的心里状态和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护理工作中,确保护理质量。
3.3 加强对环境物资的管理 科室的设施安全合理到位,各种警示标牌、标识清楚醒目,定期检查、维修、整改,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4 完善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 对发生的不良护理事件,当事人和科室本就心理压力和负担过重,再加上有些不良事件是无法预料的,如果一味惩罚、批评,势必对当事人和科室会雪上加霜,有些护理人员甚至会造成情绪障碍影响今后的护理工作。有些科室为了逃避惩罚,对不良事件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瞒则瞒的消极态度。这样不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还为医疗安全和纠纷埋下了隐患。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鼓励当事人和科室积极主动逐级上报不良事件,以采取补救措施,将不良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并采取非惩罚性处理,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处理方法、防范措施和风险评估[4],使同样的错误不在发生。
参考文献 : [1] 王金兰.医院管理年活动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
护理版,2009,5(2):72 [2] 护理学杂志2009年4期24卷第8期78 [3] 李子明:建立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保证患者安全[J], 中国护理管理.2007.7(3):43 [4]王芳 危机预警体系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代护理2006,12(28):2732--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