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4 22:4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

第一篇: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

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研究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跌倒情况以及跌倒的原因,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跌倒例数(4例)及次数(4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例与16次;对防跌倒护理的满意度(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住院患者跌倒有很多方面因素,给予充分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诱发跌倒的因素,预防跌倒发生。

关键词:内科住院患者;跌倒;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0-0129-02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是指在平地行走时或从稍高处摔倒在地的现象,可能造成骨折、创伤、出血、脑震荡等症状,加重患者病情,延长康复时间,增加治疗成本,引起医疗纠纷[1]。因此,分析掌握可能引起患者跌倒的因素,有效预防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在护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次研究着重分析可能造成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相关因素,研究护理对策,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患者跌倒并造成严重后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54~93岁,平均年龄(74.52±7.56)岁;住院时间7~26 d,平均住院时间(15.9±2.7)d;其中10例患有阿尔茨海默症,8例高血压,7例脑梗塞,4例糖尿病,6例脑卒中康复期;服药情况:12例服用降压药,10例抗精神病药物,9例镇静类药物,4例降血糖药物。观察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53~92岁,平均年龄(74.62±7.76)岁;住院时间7~27 d,平均住院时间(16.1±2.8)d;其中11例患有阿尔茨海默症,7例高血压,6例脑梗塞,5例糖尿病,6例脑卒中康复期;服药情况:11例服用降压药,11例抗精神病药物,8例镇静类药物,5例降血糖药物。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

1.2.2观察组 在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 ①跌倒风险评估: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跌倒史等情况,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种类、肢体活动能力、精神状态、心理状况、用药情况等,对可能发生跌倒的风险进行评估,将存在跌倒高风险患者列为重点监护对象[3]。②心理护理干预: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并掌握其真实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疏导其心理压力,缓解因害怕跌倒而产生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③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可能发生跌倒的原因及其严重后果,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及家属的监护能力,指导其采取措施防止跌倒,叮嘱老年患者下地行走时一定要有人陪护,要随身携带拐杖,行动不要过快、过急,尽可能消除诱发跌倒的因素[4]。④病房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地面平整、清洁、干燥,通道走廊畅通无阻,各类指示标识清晰齐全,照明光线充足。室内物品摆放整齐,不能随意乱丢,卫生间内及门口应放置防滑垫。⑤预防跌倒护理:为存在跌倒高危因素患者设立管理档案,详细记载其综合信息,指定专门护理人员进行特护。与家属沟通交流,提醒其24 h近身陪护。叮嘱患者在服用降压药、镇静药后保持卧床休息,指导其注意防止体位变化时引起跌倒,要求老年高血压患者掌握3个30 s,即从床上醒来30 s后再坐起,坐起30 s后再站立,站立30 s后再行走[5]。⑥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内科护理人员进行防跌倒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增强对可能引起跌倒相关因素的预警能力,掌握应对相关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强化职业道德及责任心教育[6]。

1.3观察指标[7]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跌倒的例数、次数。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两组患者对防跌倒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采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x±s)表示和百分率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字2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跌倒的例数、次数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跌倒例数为10例,占比28.57%;跌倒次数16次,占比45.71%。观察组患者跌倒例数为4例,占比11.43%;跌倒次数4次,占比11.43%。观察组患者跌倒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防跌倒护理的满意度

经过问卷调查,对照组患者对防跌倒护理满意例数为26例,满意率为74.29%;观察组患者对防跌倒护理满意例数为33例,满意率为94.29%。观察组患者对防跌倒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住院患者跌倒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突发性的、非故意的、不由自主的体位改变行为,防止住院患者跌倒是医院科室患者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防止患者跌倒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护理人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首先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充分掌握住院患者的综合信息,为存在跌倒高危因素的患者设立专门的护理档案,指定专职人员进行近身陪护。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及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了解跌倒所产生的严重后果,讲解可能诱发跌倒的原因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而缓解患者对跌倒所产生的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和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对病房环境进行整改,消除跌倒诱发因素;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及技能。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患者跌倒例数及次数方面明显低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对跌倒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消除跌倒诱发因素,提高住院患者安全管理质量,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长英,林代琼,荣桂芳.33例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25(12):32-34.[2]刘颖.内科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4):172-173.[3]王雪仙.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7):59-60,76.[4]张金兰.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上海医药,2014,35(4):34-38.[5]薛彩云.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4):188-189.[6]倪娜.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347-348.[7]赵敏丽,华青芬,黄惠君.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11):19-21.?辑/王海静

第二篇: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导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急诊科

谭永宜

【摘要】病人安全问题正引起世界范围的高度重视,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疾病的影响,容易发生意外跌倒。因此,探索住院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可有效地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对避免医疗纠纷、提高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住院患者

跌倒

护理措施

近年来,据医疗机构统计病人在医院内跌倒而引发的事故一直在增加[1],病人跌倒在医院属于突发事件内容之一。众所周知,它是国际性医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于2004年10月宣布成立“病人安全世界联盟”,旨在减少因安全问题导致的疾病、伤害和死亡。住院患者发生跌倒是病人住院时最常见的不良事件,这不仅给病人和家属增加了痛苦,而且也影响了医疗机构的信誉度。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和防止住院患者意外跌倒的事件发生,为病人提供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确保住院期间的安全,是临床护理人员探索的课题之一。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住院观察期间发生跌倒的病人13例,男性占8例,女性为5例;年龄14~86岁,其中70岁~86岁7例,40岁~70岁4例,14岁~40岁2例。因中风后遗症跌倒的4例,老年认知能力减退3例,高血压2例,重度贫血、美尼氏综合症、酒精中毒和头部外伤各1例。1.2 发生地点:13例临床资料中,病床跌倒的有4例,走廊跌倒的有2例,如厕时跌倒3例,座椅边跌倒4例。

1.3 跌倒产生的伤害 :在统计的病人中,因跌倒导致头皮血肿2例,皮肤软组织3例,病人投诉1例(无医疗纠纷),其它无发生不良后果。2. 引起跌倒的相关因素

急诊科是一个综合性科室,因而在观察室留观的病人是各个科别均而有之。病情种类复杂多变,使病人发生跌倒的潜在危险性更大。病人的跌倒,经常是多种因素合并而致。如年龄、疾病和环境因素等所造成,危险因素越多,跌倒的风险也越大。

2.1 环境的因素: 病人住入病区后,由于对新的环境不熟悉,导致生活习惯的改变,加上偶有地面潮湿、积水、光线不足、地面不平、楼梯台阶高低不适等,行走时稍有不慎极易导致跌倒。同时,家具的防范设施不足,如浴室、洗手间的座位没有扶手,走廊内无扶栏、病床未加用床边护栏,床铺过高、上下床不方便,座椅过低、室温过高或过低可引起血压的变化等均增加了病人跌倒的危险性。2.2 生理因素:有研究发现,住院患者跌倒危险性的增加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而步态的稳定性和平衡功能也会随年龄增加而不断下降,80 岁以上的住院老人呈高度跌倒的危险。老年患者因机体的衰老,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可造成行动、姿势控制能力下降,平衡失调,易发生跌倒。

2.3 病理因素:①引起平衡失调、影响病人稳定能力的相关疾病,如脑中风后遗症、直立性低血压等;②感觉功能障碍,如白内障、听力减退、肢体感觉异常等;③肌肉、关节障碍,如肌耐力不好、关节退化、骨折等因素,影响病人的行动;④精神因素:因酒精症状、肝性脑病或精神分裂症出现幻觉、幻听或烦躁不安,行动不能自控;以上各种因素均是引起病人跌倒的重要因素。2.4 药物因素: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用药后可能产生眩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容易发生跌倒的危险。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痛药,被公认为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2]。2.5 其它因素:因病人动作不当、穿着不合体的衣服鞋子、不服老的心理状态和对自己身体状况估计不足、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等因素也是造成病人跌倒的一些不可忽略的原因。

3. 护理对策

3.1 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做好卫生宣教:病人入院时护士要热情地做好病区的环境介绍,细致耐心地介绍环境中安全措施和床边呼叫铃的使用方法,讲明 2 住院期间要注意的安全问题;缓解病人紧张焦虑的情绪,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和陌生感,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减轻心理负担,使其安心治疗,提高治疗质量和效果。3.2 认真做好病人的评估工作:护士不仅要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并且要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能分辨高危人群。正确评估病人跌倒的高危性是预防跌倒的有效和必要对策。有研究发现[3],曾经发生过跌倒的病人,其再次发生住院期间跌倒的概率增加。因此,护士对有发生跌倒史的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巡视病人,了解患者的需要。认真做好交接班,并在护理记录上记载,同时在病人的床头卡上插上人性化的警示牌——橙色心形“谨慎活动”标牌,使每一个与病人接触的人要多留意病人的活动和多给予照顾,以减少病人跌倒的危险性。

3.3 创造安全的病区环境,降低跌倒的发生率:保持病室环境整洁舒适,光线要充足,夜间病房开小夜灯;室内通道明亮,通风无障碍物。地面材料应防滑、平整、干燥;固定床脚刹车,病床的高度以患者坐在床沿脚能够到地为合适;对于活动不便的病人,睡觉时应设置床栏,并在床边放置便器。工人拖地应设警示牌;厕所、洗漱间、浴室需增设防滑垫;厕所、浴室安装竖向抓杆,便于站起时借力。

3.4 进行全员教育,建立安全意识

3.4.1 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是做好临床安全护理的关键。护士是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对护士的防范安全意识教育,使每个护士提高防病人跌倒的责任感,自觉建立起防范的安全理念,建立起主动服务的意识,让护理人员知道安全工作是做好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3.4.2 加强病人及家属对防跌倒的宣传教育:健康教育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的措施。对高危跌倒患者及家属详细讲明患者存在易跌倒、摔伤的危险因素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共同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根据原因宣教预防跌倒的防治措施。对于活动受限者,护士要指导病人缓慢起立或上、下床,病人经常需要使用的物品要放在随手可及之处;对于高血压的病人,嘱其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定时监测血压,如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而对于使用可能增加病人跌倒几率的药物,使用前应告知病人及家属可能出现的反应,使其有 3 心理和思想准备。同时,可在病区和走廊醒目的位置张挂一些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宣传画报,内容包括:介绍容易跌倒的高危人群;为避免发生事故的预防工作;跌倒时,应该怎样及时呼救以及如何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等。以上这些措施,可有效地减少病人意外受伤的机会。

预防患者跌倒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需用细心、爱心和耐心来对待每位住院患者,将“预防患者跌倒”纳入质量控制范畴,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及指导,有效降低病人跌倒的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苏娜.香港医院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9-360.2.张凤清.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5,6(6):66.3.姜旭雯,陈影影.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8):347-349.4.徐建鸣.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最新实证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7):38-39.4

第三篇: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

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发生的护理安全事故资料,找出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结果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质量的意识得到了提高,增强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护理专业技术操作的训练,增强护士的责任心,营造舒适的护理环境,认真履行护士的职责。结论对护理不安全因素措施的落实,保证安全管理方案的实施,使护理安全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关键词:护理;安全;防范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为了减少和杜绝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保障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合法权益,必须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切实提高护理质量。

1护理行为中的不安全因素

1.1服务态度不佳护士服务观念滞后,工作积极性不高。不主动到各病室巡视观察,对患者的需求不够重视,与患者的沟通缺乏技巧,解释不够耐心,言语生硬,用词不到位。

1.2 进取精神不够护士的工作压力大,劳动价值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护士积极性的发挥。对业务学习不感兴趣,护理理论知识较为贫乏,护理的基本技能相对缺乏,护理操作技术不娴熟,护理不到位;对病情的观察判断缺乏预见性,应急能力差。

1.3 责任心不强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各种护理规章制度不严;护理文书记录不全或不记录;随意简化护理操作程序,凭主观经验办事;护理查体不仔细或干脆照抄医生病历记录;不按规定巡视病房,未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甚至发错药、打错针、记错帐等等。

1.4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忽视了患者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生命健康权等,而此举很可能就等于自动撤除了护士的自我防护的屏障,所有这些都给护患纠纷的产生留下了隐患。

2加强护理安全的管理对策

2.1强化法律知识教育,提高护士安全意识 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是避免护理差错、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工作责任心及自我保护意识。

2.2科学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根据不同时间及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2.3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和管理护理记录是护理服务过程的文字记录,也是发生护理纠纷时的重要法律文件。因此,要求护理文件记录必须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文件书写标准,组织护理安全大检查,制定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4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素质及专业水平有计划地组织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确保护理安全。鼓励与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2.5积极有效沟通,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建立护患沟通制度,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多与患者进行信息沟通、意见沟通、情感沟通。鼓励患者与家属参与医疗护理安全活动,为患者与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2.6确定监控重点和薄弱点,规范护理行为、制度安全操作流程护理管理者针对工作流程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改善和优化各项护理工作流程,使护理风险发生率降到最低。确定护理监控重点,健全各项护理风险的应急预案,制定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及逐级上报程序。

2.7强化医院感染管理护士在临床承担着大量对患者的治疗和照顾性工作,组织护士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的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预防和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结论

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是安全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护患沟通,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是防范护患纠纷发生的关键;不断完善并严格落实各项护理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各级人员的职责,实施科学的人性化管理,是防范护患纠纷发生的根本保证。护理管理者只有认真抓好上述每一个环节的管理,才能减少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1~3]。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349.[2]王秀菊,张晶炜,付亚杰,等.实施ISO9002标准 提高护理质量[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434.[3]赵荣美.药物说明书在输液室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编辑/许言

第四篇:心内科患者跌倒坠床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心内科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1.跌倒/坠床原因分析

3.1 性别年龄:75岁以上的老年人,多数人跌倒与对比感觉降低、摇摆较大、躯体感觉较差以及平衡功能损害有关年龄因素导致中枢控制力下降、平衡失调,易引起跌倒。女性比男性多,这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下降,骨折疏松有关。

3.2 疾病因素:心血管系统如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绞痛患者因突发性头晕或体力不支、心排血量减少,引起心悸、全身供血不足从而易发生跌倒坠床事件。3.3 药物因素:心内科多使用降压药、利尿药、镇静安眠药等影响了患者认知功能,引发头晕、体位性低血压,增加了跌倒/坠床的风险。

3.4心理因素 :老年人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体力、怕给自己的家属带来麻烦,对危险认识不足,自己独自去厕所,增加了危险的概率,另一方面老年患者遵医行为差、认为医生夸大其词,强迫自己做力所不及之事。

3.5 时间因素:老年患者跌倒坠床多发生在夜间,这种规律也被其他的一些研究者所证实,这与老年人夜尿次数多、夜间无家属陪护、护士人力不足有关。3.6 环境因素:病房夜间环境黑暗、厕所无防滑垫、走廊比较滑、无扶手,厕所较远等客观因素限制有关。4 护理对策

4.1 重视老年患者的安全评估

评估住院患者的跌倒高危险被认为是预防跌倒有效和必要的对策,每位患者我科都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估,做好病人和家属的签字和宣教、给予高危警示牌挂在床头,做好护理措施并进行记录,做好交班。4.2 加强安全环境管理

病区地面应防滑、干燥、保洁员拖地应设警示牌,厕所走廊都应设扶手,在厕所放防滑垫,并设有紧急呼叫器,病房应随时都有充足的照明、夜间设有小灯,对于卧床或者躁动不安的患者应有床栏保护,必要时进行约束带保护,对家属做好宣教。4.3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对于高血压、心脏病等长期卧床起床的患者、有视力听力障碍、服用安眠药的患者,应嘱患者起床时应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在起、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30s后再行走 4.4 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求助、与之沟通,做好家属工作,家属主动帮助和陪护患者,护士经常主动巡视病房,乐意诚恳的帮助患者,主动询问患者所需,并及时解决,避免患者因害怕麻烦他人所导致的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告知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让患者意识到危险和跌倒带来的伤害,让患者做到主动积极面对,避免伤害的发生。

4.5 强化患者防跌倒安全教育

告知患者如果病情不允许下床,应听从医务人员劝告,应绝对卧床。把患者病情和不能下床的原因和采取的护理措施告知家属,请家属配合,如果患者坚持不配合,应告知医生,做好防范,患者家属这时应贴身陪护,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4.6 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患意识

护士长不定期的组织学习有关知识,加强护士工作中防跌倒的安全意识。责任护士对有可能发生的患者进行评估,做好防范,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危的人群、以前有过跌倒坠床使得患者做好重点防范,做好防范的同时,也要安慰患者,避免患者过于紧张,反而更不利于防范。

第五篇: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程红彦 河南鹤壁煤业公司总医院内科 458000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47例脑卒中患者56次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和效果。结果 男性患者发生跌倒机会较多,肌肉张力下降(70%)、偏瘫(50%)和(或)肢体感觉迟钝患者易跌倒。48%发生于卒中后的第一月内,70%发生早晨或中午。结论 脑卒中患者易于发生跌倒,在病人管理上应预以重视。

跌倒是脑卒中患者常见事件,尤其是急性期患者[1-5]。因此,研究跌倒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多种因素与脑卒中患者跌倒有关,其发生率为每天0.9% ~ 1.6%[6],高年龄患者发生率更高。脑卒中患者中,跌倒除与年龄有关外,可能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7],本文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管理措施。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脑卒中患者为河南鹤壁煤业集团总医院康复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的病例,均为脑卒中急性期后需要进一步康复治疗的患者,均经CT和(或)MRI确诊,有完整的病例资料并完成康复护理疗程。观察时间为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

1.2 跌倒的确定和记录1987年Kellogg国际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组将跌倒定义为:无意图的摔倒在地上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但不包括暴力、意识丧失、偏瘫或癫痫发作所致的跌倒[8]。跌倒的目击者包括医生、护士、家属及其他人员。记录患者跌倒的详细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脑卒中时间和类型、神经功能缺损涉及的肢体(单侧或双侧瘫痪、肌肉张力高低、感觉敏感度)、视觉空间判断、视力损伤(半盲或全盲)、语言交流障碍、震颤或共济失调、病前有无骨折或下肢手术。患者用药情况包括药物种类、剂量、用药时间。记录跌倒发生时间、场所、病人跌倒前从事的活动、发生原因、损伤后果。

1.3 危险病人的管理

制定有效的防止跌倒措施,并真正将预防落实于患者内容包括一般措施,包括对患者加强巡视,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对病床、轮椅、便椅的良好固定,要求患者在合适的场所进行合理运动,使患者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居住环境进行干预,注意灯光亮度和色泽,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平整,保证患者无障碍运动。对患者衣着尤其是鞋的大小和合适度要重视,不要病人单独活动和锻炼,排便时有人伴随,都会病人正确的起床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 ± 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应用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期间,共有47例病人发生56次跌倒,其中35例为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 ±8.9岁。36例次跌倒为老年患者,20例为年轻患者(≤60岁)。发生跌倒的47例患者,发生1次者33例,2次者12例,4次者2例。56例次跌倒有50例次是药物治疗当天,主要药药为降血糖药物、降血压药物、安静剂、抗精神药物等。

40例次(70%)跌倒与肌肉张力降低有关,30例次(54%)跌倒发生于偏瘫侧,26例为非偏瘫侧,二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视力或视野原因发生跌倒者为12例次。病人发生跌倒的最主要场所是床边,33例次;其次是洗漱室,11例次;走廊,10例次;体力活动和进餐间各1例次。发生跌倒的高峰时间为8 am~2pm(25例次),16例次发生于下午(3pm~8 pm)夜间发生跌倒者为13例次,其他时间发生跌倒者为2例次。28例次跌倒发生于家属用轮椅运送病人时,部分跌倒与地面太滑有关。30例次跌倒是发生于脑卒中后2~6周,其余为≥6周。

仅4例次跌倒发生轻微损伤,主要是轻微擦伤或小伤口,无重大伤发生。讨论 根据1987年Kellogg国际老年人跌倒预防工作组将跌倒定义为:无意图的摔倒在地上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但不包括暴力、意识丧失、偏瘫或癫痫发作所致的跌倒[8]。本文结果显示,与跌倒相关的重要临床危险因素主要是药物治疗的不良作用,尤其是降糖药物、降血压药物、安静剂和抗精神药物,引发的跌倒事件较多见,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早期加以预防可大大降低跌倒事件的发生。患者肌肉张力不协调、偏侧运动障碍也易发生跌倒。此外,患者的视力障碍、视野异常也是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由此而引发跌倒事件亦不少见。Nyberg等[9] 以及Tutuarim等 [10]研究认为,视力和视野损伤是病人易发生跌倒的重要原因,Kwolek等[115] 报道应用安静剂易发生跌倒,需要加以预防。应用降糖药物易于发生跌倒,主要是患者血糖降低过低或过快有关,降低血压药物应用也易发生跌倒,患者血压的突降或突升都有可能引发跌倒。患者平衡功能异常是引起跌倒事件的重要因素,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有研究表明[12],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发生跌倒事件较多,85%是发生于白天,71%发生在床边。对202例脑卒中患者观察发现,白天发生跌倒者几乎是夜间的两倍[12]。最多发生时间为6 am~ 6 pm.。本文也显示,发生跌倒的高峰时间为8 am~2pm(25例次),16例次发生于下午(3pm~8 pm)夜间发生跌倒者为13例次,其他时间发生跌倒者为2例次。可能与白天患者活动较多等因素有关。

总之,脑卒中患者发生跌倒事件较多,重要的措施在于早期预防和干预,以减少跌倒事件发生率。脑卒中患者引发跌倒的原因较多,除了疾病本身影响以外,药物治疗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这些患者多数应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尤其是降糖药物、降压药物和安静药物等,这些药物对跌倒事件的影响应预重视。对高度危险患者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加强护理支持,对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玉香、库洪安、于淑芬,等老年病区护士对预防跌倒知识运用现状的调查[J].现代康复,2001,5(11):135-136.[2] 韦莉.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73.[3] 戴青梅,陈丽英,徐雪艳,等.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2006,(6)8:36—38.[4] 徐建鸣.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最新护理实证[J].实用护理杂志,2007,17(7):38.[5] 邢海燕,刘翠萍,刘光琴.对住院精神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青海医药杂志,2005,35(12):36.[6] 张金花.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最新进展[J].护理与康复,2006;5(5):336.[7] Sze KH, Wong E, Leung HY, Woo J.Falls among Chinese stroke patients during rehabilitation[J].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1;82: 1219-1225.[8] Vlahov D, Myers AH, Al-Ibrahim MS.Epidemiology of falls among patients in a rehabilitation hospital[J].Arch Phys Med Rehabil 1990;71: 8-12.[9] Nyberg L, Gustafson Y.Fall prediction index for patients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J].Stroke 1997;28: 716-721 [10] Kwolek A, Lewicka K.Analysis of reasons for falls of hemiparetic inpatient rehabilitated patients[J].Orthop Traumatol Rehabil 2002;4(5): 606-612.[11] 张冬红,王振英,蒋玉卉.综合干预对预防住院老年精神病人跌倒的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4):304.[12] Tilling LM, Darawail K, Britton M.Falls as a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older people[J].J Diabetes Complic 2006;20: 158-62.

下载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