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促实,基层党组织“服务转型”之路

时间:2019-05-14 23:2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微促实,基层党组织“服务转型”之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微促实,基层党组织“服务转型”之路》。

第一篇:以微促实,基层党组织“服务转型”之路

以微促实,基层党组织“服务转型”之路

调研由头: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深刻认识政党定位后作出的新的战略决策,是一次党建观念、工作作风、活动方式的系统变革。近年来,如皋市委将服务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中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属性和政治责任,以系统的思维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走出了一条特色彰显、富有成效的如皋基层党组织“服务转型”之路。

2015年3月,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国家行政学院等机构的权威专家对江苏省如皋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实地调研,取得了丰硕成果。

力戒“不作为”: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动因

“作为一名县委书记,我深深感到在改革发展的新常态下,只有抓好党建、夯实基础,才能把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有效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中去,才能真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如皋市委书记姜永华

总书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着力点是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江苏如皋,世界长寿之乡之一,名列2014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第28位、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第19位。201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5%和11.6%,成为南通地区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的县级城市,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第十名。经济社会全面均衡发展的背后是如皋基层党组织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作出优化调整,更好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服务优势,真正实现了“民得实惠,党得民心”。

调研组认为,在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如皋以服务型党组织促基层党建“转型升级”的积极探索更具有典型样本意义。基层党组织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是神经末梢,更是薄弱环节,面临许多新的矛盾、问题和挑战。如有的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甚至软弱涣散;一些党员党性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性不强,发挥作用不明显;有的党组织党内生活中的形式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有所滋长。这些问题不认真加以解决,必然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问题导向”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两种类型:一是消极、被动等问题的“压力型”,二是积极、主动找问题的“动力型”。如皋领导班子进一步将基层普遍存在的问题从主观及客观上细化总结为:一是开展服务缺少财力物力“难作为”;二是开展服务缺少人员队伍“不作为”;三是是开展服务缺少计划目标“乱作为”;四是开展服务缺少群众支持“虚作为”。为有效解决这些“顽疾”,如皋市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拓展思路、致力革新,通过在基层党组织的制度、载体、功能上做好加减法,减去形式,加大服务,实现了基层组织由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变;突出难点,聚焦重点,通过完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顶层设计思路,打通政府政策和民众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在常态长效上做文章,将服务贯穿整个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全过程,以制度化、机制化构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堡垒。

以微促实:激活基层服务型党建“微循环”体系

“通过积极开展‘微型农课’、‘党员故事会’、‘田间课堂’、‘红色广播’等活动,创新实施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我们将教育引导群众工作落实到神经末梢。”――如皋市委组织部部长蒋建

“如皋基层服务型党建工作做得非常的细致,细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再创新的过程。”这是调研组专家甄小英对如皋经验的评价。

在调研走访学校、企业、社区、农村等几个不同类型的基层党组织后,无论是安定小学党支部打造以“明、商、博、乐、润”为核心的“安定党建五法”;双钱集团党委的“用一流党建引领一流文化、用一流文化凝聚一流人才、用一流人才建设一流企业”探索出的 “统合工作法”;如皋开发区北郊花苑党组织的“创新服务架构、实现教育引导‘网格化’,创建服务载体、实现教育引导‘多元化’,创优服务效能、实现教育引导‘惠民化’”;还是磨头镇新港村的“产业惠民、服务惠民、环境惠民”,都是服务型党组织工作的具体化,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近年来,各地对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进行了不少创新,如网格化服务、一站式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实体党建与网络党建结合等等。而调研组认为,如皋现在所做的是梳理、总结、整合创新成果,进行总体设计和综合性创新,从整体上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通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转型升级,打通“微动脉”、活化“微细胞”、增强“微代谢”、完善“微指标”,改善激活基层服务型党建“微循环”体系,为基层“党建肌体”注入新营养、新能量、新活力。

制度转型,分类指导打通党建服务“微动脉”。顶层设计是如皋市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根本基础,决策者坚持从一线取源,出台的一系列文件意见都充分凸显了基层群众的需求导向、组织建设的问题导向,强化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同时,更把握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律,适应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党员流动、群众需求等新变化,深入分析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不断加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力度,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党建服务网络。制定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最终将服务项目和责任层层落到实处。

理念转型,教育引导激活党建服务“微细胞”。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将政治性寓于服务性之中,在服务群众和做群众工作中体现政治性。如皋以反“四风”为契机,按照“选准、培强、管严、用好”的总体思路,分领域、分类别抓好队伍建设。“一综多专” 的村(社区)服务队伍、“一核多翼”的“两新”组织服务队伍、“一岗多责”的机关服务队伍,解决百姓关心、关注的小事,以专业化队伍构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之基。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意识,深化主动服务的思想遵循;探索党课电影戏曲“三下乡”、农民艺术节、广场演出等一系列宣教载体,常态化开展“党史党性党风展”、“送理论到基层、送党课到支部”、电视道德讲堂、“镇镇一台戏、村村演一场”、“寻找最美如皋人”、“小亭志愿服务月”等系列活动,激发了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合力。

方式转型,减负增效增强党建“微代谢”。全面构建了以市民服务中心为龙头、镇便民服务中心为主体、村公共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以“减负增效”为重点,全面推行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将原先69个功能站室整合为“五室三站两栏一厅一校一场一超市”、悬挂标牌由76个精简至15个、上墙制度由131项规范至19项、台账资料由73项调整为“1+X”(即“综合记录簿+工作记录本”),建立起创建达标、考核评比及台账设立申报准入机制,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腾出更多精力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考评转型,黄牌预警建立党建服务“微指标”。加强服务成效的科学评价,按照基层自评、群众测评、组织考评分设权重,建立起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六个优”星级评价体系,推行服务评价“黄牌预警”制度,加强“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督查、半年一推进、全年一考核”的“四个一”过程控制,对服务不力、成效滞后、群众意见大的党组织给予“黄牌警告”并限时整改,实行“整顿销号制”,通过“评星”、“预警”、“摘星”等奖惩激励措施,确保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流形式、取得实效。

启示及思考:党发挥什么作用才能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执政更多地是从控制转向了影响和引导。这也是一个现代政党转型的方向。如皋基层服务型党建工作昭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成功转型。”――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原司长朱幼棣

如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经验是基层党建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成功案例,是近几年基层党建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现,是基层党建在推动方式上的一大创新,是党组织从行政型向服务型、封闭型向开放型、“家长型”向民主型转变的成功转型,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注重实效是根本,去虚求实是正道。基层党建工作任务有千条万条、政策措施有千条万条,但归结起来,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是抓好落实。调研组发现,如皋始终把健全组织、完善体系作为基层党建、基层治理的基础,把“触角”延伸到了社区、工厂、学校等最末端;始终抓好班子建设,把健全队伍作为我们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关键,把力量下沉到一线;始终把组织群众、发动群众、联系群众作为党建或基层治理的重要环节,把各类资源整合到一线;始终把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机制作为党建和社会治理的保证,把责任强化到最基层的一线;始终把加大投入、关爱社区作为基层党建的导向,将保障落实到一线。如皋市通过“五个一线”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做实做细,克服了基层党建不深入、不落实、无作用的难点,筑实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

有效覆盖和党的领导相统一,服务功能与政治功能相统一。调研组认为,如皋领导班子强化执政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下大力气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在薄弱环节和新兴领域健全组织、扩大覆盖,不断巩固党的组织基础。如皋基层党建经验强化了服务体系的区域化,落实了服务管理模式的网格化,实现了运行机制的项目化。紧紧抓住“常态长效”这一服务的核心命题,因地制宜,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时刻将体制机制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专业服务,技术支撑,制度建设,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针对近年来一些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有开始弱化的倾向,如皋强化教育与引导功能,使得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功能大大增强,基层治理能力、群众幸福指数大大提升,有力地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全面进步是要求、全面过硬是底气。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面,就不是单项的、个别的;进步,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提高提升;过硬,就是经得起检验考验。调研组认为,如皋的经验做法破解了“点好面差”的难题,走出了“自我循环”的误区,克服了“见物不见人”的弊端,扭转了“原地打转转”的局面,具有较强的典型示范意义。

(执笔:陶建群 王慧 焦杨

张译晟)

责编/王卓怡

美编/李方平

第二篇:强服务促转型

强服务促转型,推动戴南经济转型升级 各位戴南镇的青年骨干:

你们好!

这次培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也受到市组织部的大力支持,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深入探讨、学有所用。去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我们戴南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牢牢坚持“强服务,促转型”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戴南经济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里面,也有你们的功劳,感谢你们。下面,我就“强服务促转型,推动戴南经济转型升级”谈谈我的看法。

戴南十八届人代会政府报告指出我们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经济目标就是要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工程,这是我们戴南“谋跨越、图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率先实现基本现代现代化的必要基础。就这项任务,我们工业办近期就工业经济如何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走访、调研,一致认为,强化以政府为主导的服务能力,是加快戴南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的关键。

一、解决工业结构性、素质性问题,亟需加快转型升级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是指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的转化提升。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外延型向内涵型、资源消耗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即从低技术水平向高新技术水平、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低端低位的产业链向先进制造创造基地转变。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渐进的过程,其最终目标体现“三个性”和“三个力”,即:增强发展的协调性、稳定性和成长性,提升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我镇目前工业状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产业结构欠合理,协调性较差。一是行业本身存在先天缺陷,受资源、环境、市场等要素制约较大。尽管戴南是全国不锈钢产业示范基地,但受到资源和市场半径限制;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受能源、环境和产业政策限制较大;同时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又处于价值链低端,做大做强走远的空间较小。

(二)企业结构非生态,稳定性较差。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不合理,全镇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工业企业有1100多家,其中生产性企业900多家,大多数都是微小企业,与苏南发达乡镇相比,上规模企业数量明显偏小,最缺的是年销售在2000—5000万元之间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这样的组织结构导致戴南工业主要指标随大企业和资源市场波动,稳定性较差。

(三)企业素质不高,成长性较差。一是企业规模偏小,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戴南只有一家上市企业,规上企业155家,销售超5000万元的企业仅81家。在去年趋紧的宏观环境下,部分企业出现亏损。二是行业竞争力较弱,缺少单打冠军。国内行业市场占有率排位靠前的企业屈指可数,仅兴达、新宏大、星火等,而这些企业大多是资源型企业,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可持续发展能力欠强。全镇仅有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25个,其中兴达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订;中国驰 2

名商标仅1个、江苏省著名商标5个、泰州市知名商标9个。四是组织方式以原始的家族制为主,开放度不够。上市企业仅兴达1家,能与知名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央企等行业巨头合作的1家(合众)。总体来说,我镇大多数企业发展方式粗放,存在高消耗、高排放、低附加值,企业管理落后、经营者素质不高,与科学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差距较大。严峻的外部形势,将倒逼企业化危机为转机,加快转型升级。

(四)综合实力不强,支撑力较弱。强工兴镇是戴南的第一战略,工业经济是戴南的第一经济,在一二三产中占绝对份额,达到五分之四。去年规上企业产值268亿元,对整个经济的带动力、支撑力,特别是对一产的反哺、对三产的带动还不够,使整个经济的只能依靠工业的贡献率。近三分之一的规上企业亩均税收贡献不到1万元,大多数企业实际税负在2%左右甚至以下。许多企业把财政政策的奖励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作为企业的效益,产品低档次、价格低水平、效益低附加值,再加上去年以来企业外部成本的上升,企业社会贡献度不高,反哺“三农”、带动“三产”的能力较弱。政府提供低价的工业用地和优良的发展环境,所追求的是借助外力发展戴南工业,培育本土企业;发展工业经济所要求的是亩均投资强度和亩均税收贡献度,所希望的是追求一大批相对集聚的工业企业,为国家、为政府、为社会做贡献;所倡导的是工业反哺“三农”、带动“三产”,特别是城镇建设的发展。要提高工业企业的贡献度,增加工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务必重视工业,一以贯之地实施强工兴镇战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二、戴南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企业再投入的热情不高。去年以来,由于受从严的土地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外贸政策调整、节能减排约束加大,以及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宏观形势影响,企业发展面临着生产、市场、环境诸多考验,面临着两级分化和重新“洗牌”。加上当前不锈钢行情的影响,企业再投入动因减少,许多企业以“稳”为前提,原想增加技改投入的,都因市场和资金等因素往后拖延,看形势发展再予决策。这里有必要一提的是,部分企业甚至抽逃资金,加入民间借贷的行列,在目前民间借贷没有政策的保护下,这些资金很容易出问题,一旦崩盘,后果不堪设想。

2、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所谓自主创新,简单地说就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创新。在数十年的粗放发展阶段,企业依托于低成本、低档次都能生存下来,使得许多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产品质量意识、知识产权意识和技术改造创新意识,目前全镇还有一大批企业没有商标,不要说著名、驰名商标,更没有认识到品牌的无形资产和价值。对企业的自主创新,缺乏思想上的重视、人才上的储备和资金上的投入。创新主体不多不强,对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不利影响。

3、政府部门服务企业的方式老化。在新形势下,企业要求政府部门提升服务内涵,帮助企业应对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帮助企业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成长之路。而现有的部门服务,仍延习粗放发展阶段的手段和内容,包括考核、统计、办证、供电、供水等,与企业转化发展理念、部门提升服务内容的要求差距较远,特别是企业呼声较大的劳动政策服务、人才培训服务、招工服务、科技服务等,都要求政府部门创新服务举措,提高服务能力。

4、区域发展的环境有所回落。一个地方的发展环境主要反映在政策收费、行政执法、办事程序等三个方面,而目前存在的体制上的条条直管、时空上的依法行政、政策上的规范透明,客观上使区域环境更趋规范。虽然没有一个部门的收费是违规的,没有一个部门办事程序是违章的,没有一个部门的执法是违法的,但没有理性地去想一想,只有永远变化的实践,没有一成不变的规范;不能用一刀切的思维来管理丰富多彩的现实;执法的高明之处不在于用文件和法律把企业管死,而是用政策法律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企业反映较多的是检查过多、态度不良、罚款过多、收费过高、感情不深等问题,在企业过“冬”的艰难时刻,缺乏理性的执法和服务。

三、通过服务推进戴南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推进戴南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应对国际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更是加快实现戴南经济全面崛起、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需要。工业经济转型的目标就是要创建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一个上档次的产业结构,培育一批上水平的企业组织,促进经济发展从一个阶段向更高阶段转化。现阶段戴南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策略,应是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互动,实现政策资源和投入创新的推动。

(一)政府要从三方面做好工作,积极营造新一轮工业发展的新机制新体制

1.要始终把培育主体作为转型升级的基础工作来抓。转型升级是个动态的概念。如片面地就现状抓结构优化、转型升级,难度很大,必须通过一定增量来逐步优化结构。所以,当前仍要把培育主体引进 5

增量作为第一位的基础性的工作来抓。

加大力度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借助外力、招商引资是现阶段戴南最现实、最有效的培育主体手段。我们要积极主动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改变粗放的招商方式,在引进优质项目上下功夫,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所谓优质,就是项目本身无污染、有较高的税收贡献、市场前景较好,这是最基本的要件,除此还要与我镇产业能够形成配套。要瞄准世界500强、央企进行招商。完善项目预审机制,提高准入门槛。坚持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与全民提供招商信息、营造招商环境相结合。镇领导带头招商,对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立项目推进协调小组,全过程负责项目落地、建设和投产。

激励扶持现有民营企业再创业。现有工业企业在完成原始积累以后,普遍存在着二次创业的问题。这也是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利契机。要加强引导,支持企业朝着资本的股份化、管理的规范化、技术的革新化、产业的规模化、经营的国际化方向发展。通过二次创业,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产品质量、科技研发、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等方面都有一个大的提升。

2.要始终把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作为优化结构的努力方向。戴南工业经济之所以目前到达瓶颈,关键是产品结构单一,半成品过多,缺乏精、密、细的高附加值成品。

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导向。要按照产业导向和行业规模的要求,运用法律、税收、行政的手段,发展培育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限制淘汰一批,来提升产业层次和行业企业规模。一是要把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列为发展培育的重点,把不锈钢制品等传统产业列为产 6

业链延伸、技术改造提升的重点,把精密铸造列为做强做大做细做精的重点,把机械设备生产列为科技型品牌型培育的骨干龙头。今后我们要力争把新材料新能源、机械装备制造业也加快培育成数百亿产值的主导产业。二要对国家限制、工艺落后、规模偏小的电镀、酸洗等涉及到环保的小企业,要依据环保和产业政策,采取整合改造兼并的手段,把企业规模做大,对规模小、污染大、不具备环保条件的,要坚决关闭淘汰。三要鼓励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二产企业向三产转移,创办现代流通、生产要素资源市场、宾馆、连锁商业购物中心等三产服务业,这是完成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分行业建立转型升级协调领导小组。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由于行业自身缺乏转型的动力机制,政府建立主要行业转型升级协调领导小组,由一名镇领导牵头,配备相应的部门副职,统筹研究该行业发展方向、发展举措,制定行业升级专项规划,协调发展难题,培育行业龙头,整合做大行业规模,提升行业区域竞争优势。同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设立行业发展专项资金,确保领导小组发挥应有的职能。要建立健全行业协会,更好地发挥其在服务企业、提升行业、促进自律等方面的作用,稳妥有序促进行业发展。

3.要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加快企业成长的主要手段。

要把有限的政策资源集中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上。做到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并重,积极鼓励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加大扶持力度,实施工业品牌、标准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三大战略;革新改造传统产业;出台行业整合和扶持政策,如精密铸造等行业,积极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扶持规上企业主体;引导企业走资本运作之路,做好企业上镇的前期 7

服务工作,鼓励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积极培育本土大企业,引导其参与世界500强及央企的战略联盟和合作。地方有限的土地、环保、资金、金融等资源政策,都向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倾斜,积极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取向。

制订规划,加快中小企业成长步伐。中小企业是戴南工业经济的潜力所在,也是戴南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要改变一两家企业、一两个行业决定工业经济的局面,必须重视中小企业成长。一是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企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性,要按照企业发展规律,研究制订好中小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保证发展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延续性。二要积极采取帮扶措施。特别是当前面对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严峻考验,企业成长面临的困难更大。要针对企业实际困难,制订措施,破难攻坚,实施帮扶。三要引导企业转变理念快速成长。企业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品牌创建、资本运作,走集约型、内涵型发展之路。以九胜为例,我镇九胜不锈钢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厂,但由于企业注重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每年技术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其自行研发生产的各类不锈钢产品已经远销海外多个国家。该公司已拥有专利6个,并于今年参与高新企业的申报。

转变发展理念,提升服务内涵。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走的基本上是以量的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发展路子。30年过去的今天,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走以质的提升为主的集约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阶段不同要求我们的发展理念也要随之变化。当前工业经济转型的核心,重点在三个转变上:一是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消费驱动转变;二 8

是从传统工业和一般加工业结构向现代产业高新产业转变;三是从区域经济向行业龙头经济转变。围绕上述三个转变,积极培育发展区域经济、块状经济、城镇经济、品牌经济、行业龙头经济、无烟经济,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政府部门要从企业管理者转向企业的服务者,从行业行规的检查转到行业行规的培训,从办证水电的服务转到宏观政策的综合环境服务,从单个企业服务转到企业、资本的重新替代的区域服务,围绕利益调整结构,做好企业转型升级的各项服务。

(二)企业层面要从四方面转变发展理念,激发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

树立“争当凤尾,不当鸡头”的理念。企业要发展,品牌竞争、规模竞争是个大趋势。中小企业如不依托大企业、大品牌,单靠自身的力量,要想做大做久很难。企业放下姿态,主动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并不意味着就低人一等。“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时代对于现代化、国际化、市场化环境下的企业发展来说早已过去。通过联合,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可加快实现企业发展的转型。政府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于和大企业大集团联合的企业予以政策扶持和鼓励。企业家要树立长远目标和长远眼光,克服“争当鸡头,不做凤尾,单打独斗”的错误思想,实现“抱团出击,强强联合”。

重视有形资产向重视无形资产转型。目前企业往往看重的是厂房、设备、销售、利润等有形资产,但从长远来看,我们更应注重无形资产,包括技术、专利、商标、品牌等等。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不在于大,而在于强。科技、品牌就是做强企业的重要法宝。应该说我镇不锈钢产品已经小有成就,但一流的设备生产出二三流的产 9

品,问题的关键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没有及时跟上。无形资产就是企业价值的最高体现,企业一定要更加注重无形资产的培育,以此实现转型提升。以兴达为例。公司重视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培育和保护,拥有兴达钢帘线驰名商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帘线生产技术,并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亚洲第一的钢帘线生产基地。

重视产品化经济向重视资本化经济转型。中国资本化时代已经到来,这表明中国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表明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占主导地位。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段的发展趋势。企业要紧紧把握这一机遇,在重视产品化生产的同时,重视资本的经营运作,通过创造条件上市,做到融资再发展。目前我镇上市企业仅兴达一家,计划上市的有新宏大等企业。最近我镇已出台鼓励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培育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及早筹划,通过准备上市,规范企业管理,实现企业升级。

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举措

1、政府要改进工业企业扶持、奖励、考核的标准。对企业进行考核奖励的标准,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随着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对企业的考核标准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一要对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合作的企业予以扶持奖励,引导企业主动寻求与大企业集团的合作;二要以税收亩均贡献率来定考核标准。倡导“亩产论英雄”,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注重创新,提高企业产出效率。三要以品牌创建来论企业的综合实力。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源,体现着企业的综合实力。对于创建中国名牌、著名商标等的企业,无疑应该予以更大 10 的奖励和扶持,引导企业争创品牌,实现升级。四要以科技水平来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要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鼓励扶持力度。五要以节能减排来定项目的评审标准。新设立项目,一定要注重节能减排。能耗不达标的项目,坚决不上。六是注重企业家素质的提升,通过集中培训,外出交流、沟通学习,不断提升企业家的经济水平、管理水平。

2、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一要重视项目工程。项目是投资和发展的载体,项目的多寡实际上反映了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建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积极谋划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符合戴南实际、经济社会效益较好的重大工业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以项目促发展,以发展促提升,实现二产、三产的互动共促。二要强化要素保障。资金方面要研究整合财政性专项资金,积极争取银行贷款,扩大资金规模,提高资金使用率。要想方设法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规范发展地方性小企业担保公司,做好股权质押贷款工作。土地方面,要紧紧抓住政策机遇,重点在于流转土地,对于缓解土地供应的压力,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三农”问题的解决等等作用十分明显,并可带来非常可观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要研究改进供地方法。

3、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各部门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合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项较长时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成立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研究 11

我镇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所处的阶段,转型升级的目标方向,协调解决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建立健全协调工作机制,各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定期研究,定期协商,既分工负责,又协调一致,形成各部门推动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

各位青年干部,政府的工作繁忙而艰辛、社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抖落身上的汗水,以责任、恒心、豪情扬帆起航,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上下同心、步调一致,坚定信念、顽强拼搏,扎实工作、埋头苦干,为顺利实现“五年规划”目标奋进,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献礼!

谢谢大家!

第三篇:以产业转型促城区转型

以产业转型促城区转型——广州市海珠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

发表日期:2010年5月27日

作者:中共广州市海珠区委办公室

【编辑录入:book】

产业转型是城区转型的核心和动力。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于提升城区功能,促进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海珠区紧紧围绕“转型”开展工作,就是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以发展方式转型促进产业转型,以产业转型促进城区转型。

海珠区的产业现状与发展机遇

(一)产业发展现状

海珠区是位于广州市中部的一个岛区,全区面积90.4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3.7万人,外来人口80.3万人,共174万人,辖18个街道、257个社区。海珠区原来是一个老工业区、老城区和城乡结合区,现正逐步转型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中心城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603.66亿元、区财政收入27.37亿元,分别比五年前翻了一番和近两番。

二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海珠区三次产业比例由五年前的0.7:38.4:60.9调整为0.4:17.9:81.7,第三产业成为全区经济和税收增长的主力。海珠区近年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详见表一。

三是会展、总部经济龙头作用明显。以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并整体搬迁到海珠区琶洲为契机,发挥国际会展中心总面积世界第一的优势,积极做好环境综合整治、配套服务和招商引资工作。在会展经济带动效应的影响下,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保利地产、广东钢铁集团、广东电网等知名总部企业落户海珠区。目前海珠区共有总部企业74家,其税收占全区的三分之一。

(二)产业发展机遇

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要真正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我们将认真贯彻胡总书记的指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转型。近年来,海珠区产业能够顺利转型,一是广州市委、市政府对海珠区新的功能定位和新的产业布局,二是区内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当前,海珠区产业转型又迎来三大机遇:

一是中心城区功能提升的机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在这一定位下,海珠区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在新一轮发展中能更好地承接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辐射,并承担更重要的责任,海珠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无疑将更强大。《纲要》提出扩大“广交会”的国际影响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会展品牌,加快国际生物岛等项目建设,都跟海珠区有直接的关系。《纲要》和广东省委、广州市委提出明确的政策导向,将为海珠区发展高端产业,淘汰低端产业,积极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加快建立以会展经济、总部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现代服务业区位提升的机遇。广州市“南拓”“中调”战略的深化实施,对于改善海珠的发展环境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也为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创造了条件。随着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广州新电视塔等新地标落成,海珠区已成为广州城市形象的一扇重要窗口。广州市最近确定的五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功能区中,琶洲地区、城市新中轴线南段地区、白鹅潭地区三个涉及海珠区。这些为海珠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供强大动力。

三是会展、总部经济加快发展的机遇。海珠区拥有两个“第一”:“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和“世界第一大”的琶洲国际会展中心。最近,广州市出台了《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产业集聚、培育品牌、交流合作、产业链条、支撑体系、扶持服务等六大方面提出22条发展措施,并提出把广州建设成为亚洲会展名城和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城市的目标。这对海珠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带来新的重大机遇。目前琶洲会展商务区日益成熟,以会展中心为龙头、广交会为名片、周边展馆和配套设施共同发展的会展经济带动辐射作用增强,将有力促进总部经济发展。

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海珠区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两高、两低”:

(一)人口密度高

目前海珠区人口近180万人,每平方公里约1.99万人,减去水域面积16.31平方公里和万亩果林10平方公里,达到每平方公里2.8万人,远高于国际标准每平方公里1万人。据前几年测算,规划批出的住宅建筑面积共2310万平方米,如果按照平均每套住房80平方米、住进三人计算,批出的住宅将引入居住人口约87万人,加上海珠区现有人口,将超过200万人。由于海珠区原来是老工业区、城乡结合区,在城区转型过程中,居民呈现出“五多”,即困难群众多、失业人员多、转制居民多、老年人多、流动人员多。这么大的人口规模将给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带来很大压力。

(二)建筑密度高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城区的范围发展和扩大后,一方面形成一批城中村,导致环境“脏乱差”;另一方面由于建筑密度大,造成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到2010年,全区建设用地65.84平方公里;农用地10.23平方公里,为万亩果林保护区;未利用土地16.1平方公里,全部为水面积。也就是说,如果海珠区要进行新的建设,就必须通过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等进行二次开发。

(三)土地利用效益偏低

主要表现为城中村土地的利用水平低。目前海珠区20个村,共有各类集体建设用地37.89万平方米,绝大部分属于低效建设用地。表现为“三低”:一是容积率低。除了住宅用地外,工业、商业的容积率均低于常规标准。工业仓储用地平均容积率为0.68,小于0.8的标准;商业用地平均容积率为0.85,低于2.5的标准。二是产业档次低。多为简易工业厂房、旧仓库和旧工业小区,多用于作坊式经营,难以发展高端产业。三是土地产值低。主要用于发展五金、皮革、制衣、印花、加工机械等小规模工业和批发市场,出租价格低廉,单位土地产值较低。如海珠区一些二手车市场每平方米土地月租金还不足十元。

造成集体土地利用效益低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甚至仍然延续原有农村土地政策,难以进行高标准建设开发。二是集体建设用地缺乏明确指引,规划控制指标偏低,造成建设用地总量偏大、单元规模偏小、离散程度高、功能分区不明确的土地利用形态,不利于集约和高效用地。三是集体土地缺乏有效流转,土地市场化程度低,造成村社社员及集体所建的物业出租比较低廉。

(四)经济质量和效益偏低

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低端产业比较多。经摸查全区共有37.69万套出租屋, 其中4.77万套物业用于生产经营,均为小制衣厂、小作坊。仅南洲街属下三个村就有50.4万平方米物业,以经营小饮食、小百货等为主。这些低端产业不但对国家财税收入没有任何贡献,而且导致周边环境“脏乱差”,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二是生产经营单位规模偏小。据统计,全区共有生产经营单位近10万户,个体户就有近8万户。呈现小企业多、大企业少、分支机构多、总部企业少的局面。2009年全区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25户,且大多为批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三是高端服务业比重偏低。2009年全区第三产业比重为81.7%,但其中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占了42.8%。前几年摸查发现,全区109个专业批发市场占地约120万平方米,而年纳税额仅有7000万元。曾对全区不同行业纳税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发现一些行业的效益和税收普遍较低,详见表二。

产业转型的总体思路

按照省、市部署,海珠区加快推进“双转移”、“退二进三”工作。海珠区有9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纳入广州市“退二进三”计划,总占地280万平方米。去年已搬迁、停产、关闭了43家企业,腾出了128万平方米的用地空间。作为原来的老工业区和城乡结合区,海珠区工业外迁后该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村社产业如何升级?这是海珠区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海珠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结合实际,推进产业转型。作为中心城区,必须走产业高端化的路子。海珠区“退二进三”的重点是“退二优三”、“退二强三”:“优三”就是指优化提升第三产业的结构和效益,“强三”就是指增强第三产业的竞争力、集聚力和辐射力。总体思路是:努力建立以会展产业、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商贸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加快发展会展产业。广交会是中国第一展会,2008年已从越秀区整体搬入海珠区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广州市把国际会展中心放在海珠区,极大扩充了海珠区高端服务的总量,有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海珠区作为广交会的主办地,积极构建会展服务体系,大力促进会展服务行业发展,促进形成完整的客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会展经济产业链,使其成为海珠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琶洲地区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商务配套项目建设,继续做好知名展会和会展企业的引进、培育工作,办好每年一届的会展经济论坛,不断扩大琶洲会展影响力。

(二)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产业分工的高端环节,是城区从提高产业竞争力转向增强功能竞争力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以会展经济为带动,积极发展高档次写字楼,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落户琶洲,促进总部聚集区建设。另一方面,在“退二”中积极留住工业企业总部。在企业将生产环节转移出去的同时,争取企业把研发总部、销售总部留在海珠。区工业龙头企业珠江啤酒集团计划部分啤酒产能转移到南沙新基地后,将原厂区改造为企业总部,打造成为国内外啤酒知名企业的总部、会展、贸易基地。

(三)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海珠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需要和重要手段。近年来海珠区创意产业发展逐步加快,位于区科技产业基地的广州市希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被工信部列为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之一。在“退二进三”中,工业旧厂房、旧仓库由于历史的沧桑感,能激发创意人员的创作灵感,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较佳载体。海珠区抓住省、市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的机遇,大力引导工业企业搬迁后发展创意产业。原广州纺织机械厂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原则,建成以服饰、时尚、文化为主题的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被纳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和市重点创意创业基地,现在有30多家服装名企进驻,引进了如刘洋、屈汀南等全国服装十佳设计师。下一步将加快推进省文化创意产业园——联星文化星城和珠影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

(四)优化提升传统商贸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能忽视传统服务业。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一手抓传统商贸服务业优化提升。积极发展中高档次零售业、文娱消费业、现代物流业,加快应用科学管理模式、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经营业态改造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高端、优质零售网点。加快推进全区109个传统批发市场向现代展贸交易市场转型,重点抓好中大布匹市场,以及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周边专业市场的升级改造。引导“退二进三”腾出的用地发展高级商务楼宇、星级酒店,提升传统商业档次,满足居民需求。原广东省机械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仓库改造成集购物、餐饮、体闲为一体的大型社区购物中心—燕汇广场,已建成开业。广州橡胶十一厂完成搬迁后,正在建设经营面积达9万多平方米的综合性商业中心。

(五)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关键。海珠区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40多所,在广州市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科技单位的密集程度名列前茅。经过多年的努力,海珠区逐步培育和聚集了一批有一定技术和创新水平、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今后将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推进创新型中心城区建设。充分发挥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优势,借助广州大学城和官洲国际生物岛的辐射作用,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力培育高新技术、民营科技龙头企业。加快区科技产业基地的发展,力争建成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创业和产业化示范基地。

以产业转型推动城区转型的措施

(一)加快建设三大功能区,谋划高端服务业新布局

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加快三大功能区建设,将产业升级转型的空间布局落实到功能区建设上来。

一是加快琶洲国际商务会展区建设。琶洲岛面积10.5平方公里,是广交会所在地,2009年琶洲地区展览面积占广州市九成以上,海珠区被授予“中国会展名区”称号,琶洲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之一。我们将重点加快推进琶洲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和商务配套设施建设,整体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国际一流高端服务业集聚区,推动以会展经济、总部经济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二是加快新中轴线南段城市行政服务中心区建设。这一区域地处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贯通珠江前、后航道,面积约16平方公里。该区域北有新电视观光塔、南有中交集团南方总部、中有海珠湖。其中,广州新地标——广州新电视观光塔将在亚运前投入使用;投资38亿元的中交集团南方总部基地已在中轴线南部奠基,珠江后航道10公里江岸线将成为总部基地和海洋工程技术研发产业园功能区;规划用地2248.3亩的海珠湖将于亚运前完成主体工程,成为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上的靓丽景观。海珠区将以新中轴线规划实施为契机,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吸引现代行政办公机构、商务机构和服务机构进驻,打造独具岭南文化特色,以行政办公、商业、文化、休闲、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广州南中心区。

三是加快白鹅潭滨水休闲商务区建设。这一区域北起洲头咀、南至丫髻沙,工业大道以西、珠江以东,面积约6平方公里。海珠区将借助广州市实施重点功能区规划的机遇,大力促进沿江地区创意产业、历史文化休闲娱乐业和滨水商务区的发展,重点推进太古仓创意产业园和工业博物馆等建设。

(二)加快“三旧”改造,提升产业发展空间

土地资源集约经营、节约利用,是破解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瓶颈”的希望所在。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旧改造”战略决策,为老城区释放发展高端产业的空间,提供重要的产业资源,激发了老城区的发展活力。海珠区城中村、旧城区、旧厂房改造地块超过700块,总面积28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30%。通过对低效“三旧”用地改造,引导那些技术含量低、产值低、效益低、污染高的企业迁出海珠,腾出土地引进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项目和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变,推动产业集聚高效发展。

一是加快城中村改造。海珠区有20个城中村,面积占全区的三分之二,如果按照平均改造一个城中村项目投资50亿估算,全区城中村改造总投资共需1000亿元。城中村改造不但可以直接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促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促进城区特别是城中村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促进城中村居民收入增长。当前重点推进琶洲、新城市中轴线南段等地区城中村改造。加大力度保护文物和历史文化资源,对有价值的黄埔古村进行改造,按照古建筑和古港文化结合的思路建大型主题景区,建成后将成为海珠区文化旅游产业的新亮点。

二是加快旧城区改造。在旧城更新中,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如对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黄埔古港、岭南画派发祥地——十香园进行修缮保护;拥有潘家大院、青砖屋群、骑楼街、红楼群、基督教河南堂等古建筑的南华西街正积极申报首届全国历史文化名街,争取各方支持推进历史文物的连片保护。下一步将推进南华西地块二期、草芳围地块、海珠南广场地块改造建设。

三是加快旧厂房改造。早些年,海珠区工业外迁后土地大多用于房地产开发。为此,海珠区一方面向广州市积极建议,争取把外迁工业企业用地转为商业用地、公共配套用地和公园绿化用地,另一方面积极向企业做工作,引导其发展高端产业。针对村社旧厂房中存在产权手续不全、布局分散、集约度不高、土地使用率低的问题,海珠区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旧厂房进行改造。近期,南华西第五工业区10万多平方米的旧厂房,整合改建成海珠创意园,引进了40多家科技型、工业设计和文化艺术类企业进驻。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好省、市“三旧”改造的政策,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采用连片改造等方式对旧厂房进行升级改造,把目前分散零乱的旧厂房和村社经济用地,适当集中起来,形成一片,进行集约经营,实现产业关联,提高厂房的使用效益。

(三)以四大环境为保障,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是营造良好政务环境。政务环境是代表一个地区文明水平的“第一环境”。近年来,海珠区先后出台《海珠区扶持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海珠区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区领导定期走访重点企业,帮助解决困难,为经济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政务环境。如加强琶洲会展周边治安、环卫、交通等综合整治,积极协调解决会展企业、参展客商的“停车难”、“吃饭难”等问题。我们将继续做好企业服务和市场监管工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进一步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坚持区党政班子成员联系重点企业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肃查处无证照生产经营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是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加强城区管理和社会管理,保一方平安稳定,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全力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措施,切实解决好就业、社保、教育、卫生等民生实际问题。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认真做好亚运会场馆的安保工作。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作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近年来,海珠区着力加强生态建设,不断提升城区宜居水平。新增公共绿地面积300多万平方米,采用政府租地模式建成三大果树生态公园。对全区74条河涌进行全面整治。我们将以海珠湖建设为契机,大力促进河涌整治、万亩果林保护和全区生态建设,继续推进区内100多公里绿道网建设,加快形成海珠“江、涌、湖、园、林”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江岛生态系统。

四是营造良好城区环境。近年海珠区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三年来新增道路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了“九纵九横”路网系统。今后将一方面继续完善道路网络,重点加快环岛路建设。海珠区是个岛区,环岛路建成后将具有两大功能:一是作为景观性道路,可以环岛欣赏珠江一河两岸城市风貌,也可以作为环岛马拉松和自行车等比赛场地;二是作为交通主干道,把琶洲国际商务会展区、新中轴线南段城市行政服务中心区、白鹅潭滨水休闲商务区三大功能区贯穿起来。环岛路全长42公里,已建成14.5公里,下一步将全部打通。另一方面加强居民休闲场所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大元帅府广场和洲头咀公园活动文化广场项目。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又是当前的紧迫工作。海珠区作为广州市的中心城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必由之路。我们将坚持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切实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全力以赴打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海珠区“双转移”和“退二进三”的实施,将吸引更多的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集聚,是推动产业转型促城区转型的强大动力。

第四篇:强管理 促服务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强管理 促服务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团结路社区围绕“党建强管理、党建促服务、党建赢民心”的工作理念,以“精细化管理,亲情式服务” 为宗旨,全面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大力实施“335”工作法,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推行“四卡一银行”阳光服务品牌。形成上下联动聚成“一条心”、左右联动拧成“一股绳”、前后联动纺织“一张网”、内外联动形成“一盘棋”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

一、社区基本情况

吉木萨尔镇团结路社区位于县城中心地段,面积约1.18平方公里,辖区居民由汉、回、维、哈等6个民族构成,总户数3285户,总人口9720人,常住人口3033户,9056人,维吾尔族74户208人,回族309人,其他民族269人。出租房屋241户578间,流动人口692人。社区共有商业网点1231个,辖区住宅楼83栋,辖区单位10个,重点单位5个。驻社区企业 6个。

吉木萨尔镇团结路社区位于县城中心地段,面积约1.18平方公里,社区党总支由老城东南巷、绿园小区、沙河南巷三个网格党支部组成,共有党员117人,60岁以上党员43人,老弱病残党员14人,流动党员28人,在职党员8人,退休党员34人,少数民族党员11人,占党员总数的0.09%。

二、坚持“三个重在” 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一是重在学习,加强社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以深入学习先进理论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重点,积极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切实增强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社区党支部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二是重在实干,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作风建设。把特色工作作为抓手加强工作作风建设,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梳理出问题班子成员进行认领公示,建立台账并限时整改。三是重在自律,加强班子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新时期加强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筑起拒腐防变“防火墙”。

三、实行“三管”做好党员管理工作

一是对居民党员实行“直管”。通过划定网格责任区、发放责任卡、落实责任人等方式将117个党员分别划到三个网格,定期参加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月12日党团活动。二是对在职党员实行“共管”。社区党总支与辖区单位共同对在职党员进行管理,在职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每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行“三单制”居民点单、总支下单、在职党员接单,为居民群众办1至2件实事,在社区亮身份、亮承诺、树形象。三是对流动党员实行“协管”。针对流动党员无固定单位、无固定住所等特点,对流动党员的流向、职业、分布和思想状况等进行归类整理,建立流动党员信息管理台账,协助所在单位进行跟踪管理,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五心五在”阳光服务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是真心助稳,安在辖区。

通过“点面式、亲情式、协同式”服务,优化维稳防控能力,着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点面式”排查,让群众放心。社区以主要路段为“线”,以小区、商铺、出租户为“面”,采取3个网格支部成员定期走访、“小红帽”重点时段巡防、楼栋信息员及时汇报等多种方式,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隐患。“亲情式”走访,使群众暖心。社区严格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推行“三六九”工作法、“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对辖区流出人员、外来暂住人员,重点人员进行调查、登记,做到社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大力宣传“平安家庭”创建的相关知识,让广大居民了解并主动参与到平安家庭、平安社区创建工作中来,不断提高居民对平安社区的知晓率,牢固树立“亲情式”走访理念。“协同式”防控,保群众安心。坚持以防控为基础,以信息员、楼栋长、巷道长为依托,以民警、访惠聚工作组协同为方法,将民警巡逻、小红帽巡防、网格成员、工作组走访等工作结合起来,资源共享,紧密配合。组建“阳光义务巡逻队”,加强社区治安防控,实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务。社区每月对出租房屋进行管理巡查一星级一周一次、二星级一个月一次、三星级两个月一次。截至目前,由社区干部与社区党员骨干等组成的“阳光党员义务调解小组”化解邻里矛盾纠纷22起,成功率达100%。

二是开展爱心助岗,暖在辖区。

社区通过走访,不断健全辖区下岗、失业、待业、低保等人员档案和管理台帐,不定期地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实行“空岗报告制”为失业人员“找岗”,并加大服务力度为下岗失业人员“创岗”,为就业困难人员量身“定岗”,对他们进行免费岗位培训。目前社区共办理就失业登记证52人,累计为155名失业人员提供了免费培训,推荐岗位860个,帮助成功就业35人。认定就业困难人员9人,申报4050灵活就业215人,小额担保贷款4人23万元。每月28日,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的岗位招聘信息,让失业人员更为方便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

三是开展热心助困,情在辖区。

社区始终把解决好弱势群体的困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建了“党员服务站”、“爱心妈妈工作站”、“残疾人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残疾人日间照料室”、“小红帽志愿者服务站”对贫困人员、空巢老人和重病困难家庭等开展救济救助和精神慰籍服务。社区干部和党员志愿者面向困难家庭开展帮扶服务800余人次。在职党员进社区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小红帽志愿者服务队,携手辖区共建单位为社区贫困家庭、残疾人家庭、孤寡老人等百余户家庭提供送政策、送温暖、调解邻里关系等提供精神慰藉。除每年传统节日开展活动之外,还在元旦、七一、十一等节假日组织1-2次大型文体活动进小区活动。

四是开展真心服务,爱在辖区。

突出特色、提升党组织服务品牌,以“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推行“四卡一银行”工作品牌。“四卡”即贴心卡、微信卡、亲情卡、积分卡,“一银行”即由“四张卡片”汇成一个“阳光储蓄银行”,在社区推行阳光志愿者服务队、阳光爱心中转站、阳光流动服务点等特色项目、让社区的居民享受到全方位、阳光般温暖贴心的社区服务。一是贴心卡连出守望相助和谐情。贴心服务队成员由三个网格党支部书记、委员、以及年轻党员为主体,通过发放贴心卡,结合成员自身特长优势,特别是地理位置优势,实现邻里相帮、相安、相携。二是微信卡传出情感寄托思念情。针对流动党员远离家乡、脱离组织的情况,社区特此成立微信党支部,通过微信平台让流动党员定期了解社区动态,定期开展学习,定期进行思想汇报。由微信卡片情牵社区流动党员,寄托思念之情。三是亲情卡送出志愿服务鱼水情。亲情志愿服务队成员由辖区所有在职党员189人组成。在职党员通过岗位认领,定期服务以外;利用节假日时间为困难群体发放亲情卡176张,亲情卡上印有多项客服亲情号,负责人带领小分队提供志愿服务93余次。四是积分卡汇聚正能量传播奉献情。社区对各类积极分子制定了相关积分制度。青年们通过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学习等均可获得相应积分。积分满80分在机关事业单位上班的工作人员,社区主动向其单位打申请,推荐其入党;辖区居民青年积分满75分的,社区将积极发展培养其入党;若未达到入党资格要求或没入党意愿的青年,积分满60分可以到社区兑换相应的奖品。

五是开展诚心助乐,和在辖区。

抓好社区党员义工服务队、小红帽志愿者服务队、信息员队伍,文体娱乐队,着力培育社区“兴悦舞蹈队”、“梦圆合唱队”、“红阳秧歌队”、“阳光文体队”、“阳光戏剧队”、“康乐协会”、“健身协会”、“读书协会”7个民间组织,组织社区居民群众开展各类特色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节庆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多彩一周”系列活动,周一舞双扇,周二唱红歌,周三学戏曲,周四练舞蹈,周五读好书,周六骑车游,周日大放松,今年先后组织社区家庭妇女下岗职工及老年人参加社区举办的“趣味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新春佳节前组织书法家为辖区居民及孤寡老人,家庭贫困户送春联等,“创先进、促和谐”大型文艺演出活动、“迎端午”、“庆七一”文艺汇演戏曲晚会,近期联合文物局举办了“庆祝自治区成立66周年”诗歌朗诵活动。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而且成为社区居民展现自我的舞台和融洽感情的纽带。

团结路社区的“五心五在”工作法建立起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党群沟通渠道,在关心群众、切实解决群众困难中,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真正实现“四个提升”,即对党委、政府的认可度和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提升;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氛围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安全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各民族共同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提升。

吉木萨尔镇团结路社区 2015年10月26日

第五篇:以管理促服务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心得

——思考以管理促服务

从7月6日开始,响应集团号召,××公司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的活动。通过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等材料和胡总书记讲话学习和讨论,加以自身的思考,我有许多心得体会,现述如下: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永恒主题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规定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就鲜明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80多年来,无论形势任务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冲击和考验,党的宗旨始终没有改变,而且其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引导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的根本利益并团结起来为之奋斗,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共产党员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根本问题。在任何情况下,共产党员都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对于我们每个党员来说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在学习,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时时刻刻不忘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人永远的党魂。作为服务行业的领导,我对如何去进行优质的服务又做了一次重新思考。

二、提高管理素质是做好服务的根本

××的服务不仅仅是微笑着工作的服务员、不是被动满足顾客的需求。满意的服务需要合理的组织形式、人力、物力资源配置、严格的规范、领导控制和决策、营造良好的氛围等等管理手段去完成。那么我们××怎样提供“优质的服务”?

1.管理者的责任

组织中的上、中、下三个层次中,人人都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因此必须:①确保下级的设想、意愿努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②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③培训下级;④建立健全组织结构。

2.深入了解顾客需求,组织员工互相学习提高

要想提供良好的服务,要深入其中、加强沟通、采用形成合理的互动渠道,了解顾客需要什么,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使顾客的需求和意愿得到满足。只有了解、理解了,才能做到支撑和服务,使服务方式达到最高境界。同时员工间要互相学习,企业也要定期组织各种培训。结合经营目标,形成我们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工作规范等,做到事前有计划、有规范,才能有良好的服务。

2.党支部是连接党委和每位同志的桥梁纽带,要有管理的理念

党委的工作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支部是党委工作落实的核心单元,是广大党内外群众和党委连接的纽带。党支部要积极营造氛围、组织开展学习研讨、制定支部所在部门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等,主动和大家沟通,了解大家所思所想和困难,协住解决或跟相关部门或所领导沟通。

下载以微促实,基层党组织“服务转型”之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微促实,基层党组织“服务转型”之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全面深化改革求发展促转型

    以全面深化改革求发展促转型 16户国有企业完成股权重组,注册成立抚顺龙晟国有资本集团公司;抚顺热电厂依法破产、抚顺铝厂政策性破产基本完成;启动市直党政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怎么建----服务需求如何实起来

    前沿观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怎么建①:服务需求如何实起来2013年10月15日08:24 来源:人民日报河南社旗:河南社旗服务手册进农家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

    强服务促转型谋跨越

    强服务 促转型 谋跨越省联社在2010年第六次社务会议上指出,2011年经营工作思路要紧紧围绕省联社党委确定的“强服务、促转型、谋跨越”总体思路制定和规划,确保积极推进全省农......

    街道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精)大全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 努力推进街道党建工作整体升位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明确要求基 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

    以科技创新绘就转型升级之路

    以科技创新绘就转型升级之路 江苏扬州邗江经济开发区一年来,邗江经济开发区的科技创新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区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全面贯彻“创新创业”、“......

    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强服务5则范文

    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强服务 ----洞阳镇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探索 洞阳镇——湖南长沙国家生物医药园所在地,地处长浏经济走廊的咽喉位置。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素......

    以忠诚推动基层工商转型升级

    以忠诚推动工商转型升级 当前,揭阳市全面铺开忠诚教育活动。目的是通过忠诚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忠诚于自己,团结一心,奋勇拼搏......

    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

    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夯实组织基础,让乡村振兴“桥头堡”更牢。结合村“两委”换届,注重从现任村干部、本村致富能手、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重点培养选拔,用发展思路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