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步洗手、外科手消毒操作规程
外科洗手法操作规程
一、洗手前先摘除手部饰物,修剪指甲,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二、卷袖过肘关节10cm以上,用膝打开水龙头,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三、取适量的洗手液按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顺序:掌心-手背-指缝-指背-拇指-指尖-前臂-上臂下1/3处,从指尖往上臂用流动水冲干净,用无菌擦手巾擦干双手,无菌巾弃于污物桶。
四、取适量手消毒剂按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顺序同第三点),每个步骤搓洗时间不少于15秒。
五、流动水冲干净后再用手取无菌擦手巾擦干。擦干顺序:双手掌-手背-将无菌巾折成三角形擦干一侧手腕-前臂-上臂下1/3,用无菌巾的另一面擦干对侧手腕-前臂-上臂下1/3,无菌巾弃于污物桶。
六、再取适量手消毒剂按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顺序同第三点),至消毒剂干燥后方能床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第二篇:医护人员的洗手与手的消毒
医护人员的洗手与手的消毒
摘要:在引起医院感染的诸多因素中,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媒介,可造成30%以上的医院感染[1]。因此,保证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关键词:医护人员;手的清洗与消毒;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75-01
外源性医院感染中,经手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感染占首位[2]。手的微生物污染相当严重,而洗手是最基本、最简便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3]。
1不同的清洁洗手方法对外科手消毒效果的影响
我国卫生部2009 年4 月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对外科手消毒是否需要使用刷子没做硬性规定,建议医务人员按照消毒剂说明书要求执行外科手消毒程序[4]。刷手法在我国目前的临床工作中较常用,而刷手所致皮肤不适严重影响了手术人员对外科手消毒程序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消毒效果。目前国内对揉搓和刷洗两种不同清洁洗手方法对外科手消毒效果的影响的研究甚少[5]。
1.1清洁洗手是保障外科手消毒效果的前提:通常将皮肤上的细菌分为暂居菌和常居菌两类。部分暂居菌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可通过机械清洗如皂液洗手或刷手,可以将它们清除约98.0%。常居菌的种类和数量相对固定,这类细菌多为非致病菌,机械清洗不易将它们去除。
1.2揉搓与刷洗手效果:揉搓与刷洗手两种清洁洗手的方法均可获得同样的洗手效果。
1.3刷洗对手部皮肤影响:采用了刷洗法的受试对象试验后手部皮肤的感觉、外观、完整性等方面的得分较试验前均明显降低,频繁用刷子或海绵机械性擦洗皮肤时,因去除了外层表皮的上皮组织易导致皮肤干燥,皮肤深层常居菌聚集繁殖和释放加速,手部微生物数量增加更易引起医院感染。
2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效果比较
目前多数医院由于病房洗手设备不足,洗手次数过多对手部皮肤的损伤及护士对洗手需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造成手卫生依从性不强,或时间过短及干手措施不良,而达不到手卫生质量控制要求[6]。使用无水手消毒法可避免往返时间消耗,便于在床边进行,作用迅速,比肥皂洗手方便且易于接受,且对手的刺激性较小,所以卫生手消毒依从性的实施优于洗手。
3实习护士对手卫生的认知
3.1实习护士对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指证的认知欠缺:调查发现实习护士普遍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但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薄弱。手消毒没有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尚未建立起知-信-行的链条。
3.2重视实习护士手卫生教育:为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实习护士进行正确手卫生的相关知识教育尤为重要,目的是逐步提高并强化实习护士自觉手卫生的意识,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及必要性。可见,拥有正确、科学的知识乃是预防和控制感染最基本最必要的前提[7]。
4医护人员手消毒状况分析与对策
4.1分析:医护人员对手是医院内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认识不足。多数人认为,医疗物品污染才是造成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而事实上经手直接传播的感染占相当比例。②对工作中手部带菌情况了解不够。多数人认为只要未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手即是清洁的。③预防为主的观念不强。平时无明确传染病流行时不重视预防隔离,未认识到接触患者后需洗手的必要性。④未把手的卫生与行医道德联系起来。⑤洗手方法的不规范。
4.2对策:加强医务人员无菌意识的教育 应建立必要的洗手制度和监测制度,正确掌握洗手和手消毒指征,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②正确使用手消毒剂。③加强对手卫生的重视,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遵守率。如进行全院的手卫生知识培训,张贴宣传资料,安装足够的洗手池,提供擦手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提供可随身携带的酒精类擦手剂和病床边可压取式酒精盒等措施。
5小结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要制定严格的制度,医院感染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要督促执行,并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手带菌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反馈监测结果,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努力减少或杜绝手传播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ZK(#〗李亚洁,谭琳玲,孙树梅,等.临床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调查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7):4371
[2]邱旭群,乐云敏,洪贞霞.不同洗手液清洁效果的实验观察[J].护理 研究,2003,17(5B):605
[3]曹乃美.治疗护士手部皮肤消毒方法的改进.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1):5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4
[5]曾俊,官晓庆,李永红.爱护佳外科无水洗手液在术前手消毒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296
[6]韩黎,朱士俊,郭燕红,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40-142
[7]王少利,袁晓宁,赵心懋,等.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和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2008,12(3):49-52
第三篇: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一、定义
卫生手消毒,即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二、设施
1、速干手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自制产品应符合相关配置标准。
2、速干手消毒剂含有护肤成分,无异味,无刺激性等,医务人员应有良好的接受性。
3、速干手消毒剂宜使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容器每次用完后清洁、消毒。
三、方法
取液:取中师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涂抹:涂抹双手,确保完全覆盖所有皮肤。
揉搓:揉搓双手直至干燥。具体揉搓方法与洗手的具体步骤相同。
第四篇:医务人员手消毒
医务人员手消毒的目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接触污染物品或感染病人后,手常被大量细菌污染,一般洗手不能达到预防交叉感染的要求,必须在洗手后再进行手的消毒。
目的:消除致病性微生物,预防感染与交叉感染,避免污染无菌物品和清洁物品。
适用范围: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进行手的消毒:①实施侵入性操作前。②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或新生儿前。③接触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④接触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⑤护理传染病病人后。
方法:手消毒的方法包括涂擦消毒法、浸泡消毒法和刷手消毒法。注意事项:①消毒前先洗手并保持手的干燥。②按操作规程进行消毒,消毒过程中不可污染干净的刷子、水龙头、洗手液或消毒液等,不可溅湿工作服。③消毒完毕,手离开消毒液时要避免接触容器边缘。
第五篇:医务人员手消毒
一、试述医务人员手消毒的目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接触污染物品或感染病人后,手常被大量细菌污染,一般洗手不能达到预防交叉感染的要求,必须在洗手后再进行手的消毒。
⑴目的:消除致病性微生物,预防感染与交叉感染,避免污染无菌物品和清洁物品。
⑵适用范围: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进行手的消毒:①实施侵入性操作前。②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或新生儿前。③接触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④接触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⑤护理传染病病人后。
⑶方法:手消毒的方法包括涂擦消毒法、浸泡消毒法和刷手消毒法。
⑷注意事项:①消毒前先洗手并保持手的干燥。②按操作规程进行消毒,消毒过程中不可污染干净的刷子、水龙头、洗手液或消毒液等,不可溅湿工作服。③消毒完毕,手离开消毒液时要避免接触容器边缘。
二、试述隔离的基本概念。
隔离可分为传染病隔离和保护性隔离两种。
⑴传染病隔离:是指将处于传染病期的传染病人、可疑病人安置在指定的地点,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便于治疗和护理。通过隔离,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会。如传染病流行时的疫区、传染病院等。
⑵保护性隔离:是指将免疫功能低下的易感染者置于基本无菌的环境中,使其免受感染,如器官移植病区等。
三、何谓脉搏异常?简述脉搏异常病人的护理要点。
脉搏异常包括脉率的异常,如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等,脉搏
异常还包括脉搏节律异常,如间歇脉、短绌脉、各类心律不齐等。对脉搏异常病人的护理要点如下:
⑴休息与活动:指导病人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适当活动,以减少心机耗氧量。必要时给予氧疗。
⑵加强观察:观察脉搏的脉率、节律、强弱等。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有起搏器者应做好相应的护理。
⑶准备急救物品和急救仪器:备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除颤器应处于完好状态。
⑷心理护理:稳定情绪,消除紧张、恐惧情绪。
⑸健康教育:指导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戒烟限酒,控制情绪,勿用力排便等知识。教会病人自我监测脉搏及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四、试述异常呼吸病人的护理要点。
⑴提供舒适的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室内空气流通、清新、温度、湿度适宜。
⑵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
⑶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痰。⑷改善呼吸困难:必要时吸氧或使用人工呼吸机。
⑸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有无咳嗽、咯血、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和体征。
五、简述半坐卧位的适用范围。
⑴某些面部及手术后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局出血。
⑵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由于重力作用,部分血液滞留于下肢和盆腔,使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轻肺淤血和心脏负担。同时可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有
利于气体交换。
⑶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使腹腔身处液滴向盆腔,促使感染局限。并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采取半坐卧位还可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
⑷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逐渐适应体位改变,有利于向站立位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