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基层官兵在执勤训练及抢险救援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谈基层官兵在执勤训练及抢险救援中常见的心
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 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心理问题将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而过度、持续的压力将会导致人患上心理方面的疾病。消防官兵是承担高应激、高对抗、高危险工作的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有着常人常有的情绪困扰,还经常承受着常人所没有的职业压力。近年来消防部队出现的一些事故案件都与官兵的心理因素有关,因而了解一些基层官兵常见的心理问题和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方法,对于我们的工作是不无裨益的。关键词
消防部队 心理问题 疏导方法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公安消防部队战斗在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前线,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和工作压力。消防部队担负着防火、灭火、抢险救援的特殊使命,要完成这些特殊任务,平时还必须进行各种执勤备战和业务训练。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广大消防官兵,特别是基层一线官兵经常处于快节奏、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公安消防部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和所处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所承受的职业压力也在日益增大,这种高风险、高负荷的工作已经严重影响了官兵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消防是一个充满巨大压力,同时也需要特定技术和才能的职业。在今天,很少有别的职业像它那样要求从业人员有着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官兵的心理素质是消防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减轻和缓解基层官兵的心理压力,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战斗力的直接有效措施。因此在繁重的执勤训练和抢险救援任务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和凝 力,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成为当务之急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1.基层官兵常见的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消防部队承担的任务量越来越大,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艰巨程度越来越突出。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消防一线的官兵又24小时处于战备状态下,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官兵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一线的官兵不仅担任灭火和突发灾害事故的处置任务,还要完成名目繁多的阶段性、临时性工作任务,而且有时间、有指标、有考核,使基层官兵疲于奔命,不堪重负。
近年来队伍建设的标准化要求基层中队在承担繁重的抢险救援任务之外还要进行各种业务理论学习,部队的特殊性还要求官兵不断重复学习政治理论以及部队的条令条例。繁重的学习培训任务,以及各种教育活动,使许多一线官兵疲于应付,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论叙。1.1新兵常见的心理问题
由于新兵刚刚从比较宽松的地方生活环境走进警营,具有年龄比较小、生活阅历浅、思想比较单纯,、心理承受力、自控力和适应力都较差的特点。部队的集体生活,既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又改变了原来所熟悉的人际环境,使他们往往不能马上在心理和生理上适应,以至对部队生活感到迷茫、彷徨和困惑。
近年来部队新入伍的战士当中,有70%是独生子女。入伍之前在家中娇生惯养,没吃过苦,他们离开家庭和父母来到警营,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还不太强,加上新兵训练生活紧张而又艰苦,入伍前的松散社会环境养成的散慢习惯,与入伍后封闭、严格的管理和高强度的训练相比,心理反差特别大,部分战士出现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畏惧、不知所措、情绪低落和思家心切等心理变化,一旦不能很好调整,就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导致越轨行为的发生,给部队建 设带来危害。再则部队生活紧张,强调服从命令,整齐划一,纪律严明,每个官兵必须严格遵守部队纪律及规章制度。对大多数军人来说,通过培养锻炼,都会较快适应这种紧张的军事生活,但对一些年龄小、家庭条件优越、自理能力差、个性脆弱的战士来说,他们适应起来比较困难,表现为紧张畏缩、过度自我束缚,造成食欲下降、恋家等。经过总结了一下新兵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入伍适应中的心理问题
新战士入伍,从家乡到部队,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如果没有及时做好思想准备,就会使他们的内心或多或少地感到惶惶不安。有的不太适应警营生活,而家乡的父老乡亲又给予自己重望,于是压力很大,产生高度焦虑,这种状况又导致在学习训练上疲于应付,进而严重影响其自信心,最终可能导致新兵服役期间的心理挫折,带来苦恼及自我否认等心理问题。
部队每年招的新兵来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在饮食习惯上会有很大差异,刚到部队,面对生活习惯与入伍前反差如此之大,这种因不适应军队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而出现的不安、失落、苦闷、想家和孤独感,在那些应变能力较差的新兵身上表现更为明显,有的甚至私自逃离部队。1.1.2军事训练中的心理问题
军事训练对新入伍的战士来说又是一项必修课,它具有针对性强、训练强度大、训练环境复杂、目标要求严格等特点。新入伍的战士(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兵),常常为紧张而艰苦的警营生活而苦恼,不能适应这种训练环境,不少人存有害怕训练受伤等紧张心理导致训练跟不上进度,同时一些中队因为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预定任务,采取的训练方法不科学,训练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目标太高以及训练中损伤的发生,不但造成生理上的过度疲劳,还会伴随 着情绪的改变。如被动、紧张、消沉、焦虑或抑郁。长此以久,势必引起严重的心理负担。
1.1.3抢险救援中的心理问题
由于公安消防官兵长期处于严峻的火灾形势下,其职业具有较高的危险性、紧张性和复杂性。新兵初到部队,对火场的情况不甚了解,进入火场后往往出现紧张、害怕、惊慌的现象,面对高温,浓烟和火焰时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在火场上如果各种外部环境的刺激大大超过个人所能做出的心理调整,人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持续的紧张就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引起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原因,如果持续作用于人体,交感神经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上传到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引起垂体发生反应,从而导致肾上腺皮质大量分泌肾上腺素,进血液之后通过收缩血管引起许多交感神经活动亢奋的现象,诸如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加深、汗腺分泌,表现为烦躁、紧张、焦虑、四肢震颤、坐卧不宁、畏惧等。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精神紧张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引起人的紧迫感,有益于对环境的适应。但是时间过久的话,在心理调适不当或外在支持无法配合时,就极易陷入情绪跌荡的恶性循环中。人长期处于紧张中,身体就会代偿性地适应于这种状态。一旦紧张因素消失,对身体来说就是一种反常现象,肾上腺素就会大量减少,从而引起情绪抑制,表现为精神抑郁、意志消沉、注意力不集中、内心忐忑不安、犹豫不决、反应迟钝、易受刺激等,我们称为心理疲劳。这种消极心理状态,会影响人的认知能力,从而很容易在复杂多变的火场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1.1.4理想与现实的困惑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然而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新战士刚来部队时怀着满腔的热情,但到部队后一看,心就凉了大半,坚苦的生活环境,每天 繁忙紧张的训练和学习,与心中想象的部队根本是两回事。当生活中碰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时,有些新战士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和困难,只会一味地抱怨、烦恼、焦虑,由于不能很好地调整好自身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就只好选择逃避与现实矛盾的冲突,出现消沉、苦闷、抑郁等心态,或沉迷于烟酒,无度地放纵自己,以此来麻痹自己的心灵,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战士入伍后,容易为自己设立较高不切实际的理想。有理想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在警营中我们往往会发现现实并非想象的那么美好,自己也没想象的那么出色,当自己的理想受挫,不能成为现实时,必然产生强烈的思想矛盾,由此可引发出许多心理上、情感上的苦恼。1.1.5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和入伍前比较,对青年公安消防官兵而言,警营中的人际交往更为新鲜,独立性更强。青年官兵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当前官兵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如认知、情绪、人格因素等,都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某一个人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并由此产生沟通不良、社交恐怖、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突、缺乏社交基本技能等不利于心理健全的因素。1.1.6其他
不少新战士因家庭出现危机、个人愿望受挫等原因继而产生心理失衡、自我封闭、思想萎靡、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寂寞、恐慌和孤独的情绪,进而出现烦躁不安、担心忧虑或对生活失去信心,出现抑郁情绪并伴有相应的行为改变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同时,管理上的漏洞,使得新老兵的关系不太谐调,老 兵欺负新兵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影响新兵心理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1.2老兵常见的心理问题
老兵由于服役时间比较长,对基层情况比较熟悉,因此他们的心理变化又有别于新兵。由于部队的特殊性,每年部队复退期间,老兵又面临着退伍、改选士官、士官晋级、期满士官复员、转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在此期间是老兵心理波动最激烈的一段时期,也是部队事故案件和违纪问题容易发生的时候。1.2.1执勤训练中的心理问题
部分老兵认为自己服役时间长资格比较老,多年辛辛苦苦有了些成绩,现在应该享享清福了,大部分老兵都有放松对自身要求的现象,工作标准降低了,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甚至消极怠工,对训练有强烈的抵制情绪,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混日子;在抢险救援的时候,不履行自己的职责,抱着“第一年干,第二年看”的思想,把所有事情都推给新兵去做。1.2.2复退期间的心理问题
一些老兵认为自己快退伍了,可以放松自己;少数个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的,心灰意冷。退伍期间,一些战士由于对自己的走与留没有良好的心理定位,加上对组织上的决定心中没底,忧心忡忡,工作中精力不集中;一些没转士官的,想留下转士官,但又担心转入初级士官后不能按期晋升为中级士官,服役达不到十年,退伍后不能安置;一些大龄士官,个人婚姻问题没有解决,对象驻地不能找,回家不好找,忧虑较重;一些即将回地方的战士忙于找关系,托朋友,找后路,无心工作;出现警容不整、作风散漫、工作消极、思想懒惰、不服从命令等不良倾向。退伍前夕,士兵考虑问题较多,情绪容易波动,一些违纪苗头也随之而现。一些受过处分的、官兵关系不协调、战友之间有积怨的,产生报复心理;退伍期间,战士的心理最复杂,往往会因为家庭原因和个人愿 望没达到,心烦意乱,情绪低落,脾气暴燥,不假外出的现象时有发生。1.3干部常见的心理问题
干部是部队基层管理的关键。但是近年来,随着部队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干部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1.3.1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官兵承受来自工作,训练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
忧愁和烦恼,失落与挫折,使部分官兵的心理负担不断加重。近年来,军人在个人进步和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困惑越来越多,尤其是部队精简调整改革后,干部职位减少,提拔使用的机会相对减少进退去留问题成了一些干部的心病。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当压力无法排解时,可能会使一个人的心理变得更加脆弱,甚至导致行为失控,酿成事故。平时表现为性格孤僻,不善言辞,心情压抑,多疑。个别干部因愿望与现实的强烈反差造成心理失衡,如果得不到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又找不到合适的宣泄的方式,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若不及时进行心理调控,就会患上心理疾病甚至导致精神分裂。1.3.2家庭责任的无力履行形成巨大生活压力也是影响官兵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消防官兵也是家庭中的一员,成家或未成家的干部都面对着养家糊口、改善家庭关系、婚姻、住房、子女上学、家属就业、赡养老人等问题,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3.3其他
基层干部还要面对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如果工作做得好,人们以为那是消防部队应该做的,如果灭火或抢险救援工作完成得不尽如人意,那就要面对来自社会舆论的责难,还有上级的批评和自我良心的谴责。另外随着经济的迅 猛发展,我国社会生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利益调整、观念碰撞和竞争加剧,给人们造成了剧烈的心理震荡,也给警营中的官兵带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出现了诸如心理不平衡、厌倦和逆反心理等各种心理问题。
2.疏导方法
2.1对于新兵心理问题的疏导方法
搞好新兵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是关键。因此,我们要及时从环境、生活、教育训练、人际关系适应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尽快适应部队生活,为军旅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新兵应付复杂情况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新兵人格完善和德、智、体、美、心全面发展,保证新兵在服役期间学习、生活、训练、作战、执勤等的正常进行。对新兵进行心理常识教育,增加心理保健意识,使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必要时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宣泄缓解心理压力。2.1.1强化角色认知,使之做好心理准备
及时向新兵介绍部队生活和工作的特点以及对战士的要求,帮助他们初步形成对军人角色的认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通过教育和训练,使新兵了解部队生活的规范性,紧张性和艰苦性,帮助新兵了解一日生活制度和掌握军营生活常识,使他们增强工作生活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做到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尽快适应军营的生活节奏,有效地防止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公安消防官兵的主要任务是执勤、学习、训练,但是在紧张枯燥的训练学习之余,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有教室里琅琅的书声,还有篮球场上的龙腾虎跃的身影,更有文艺舞台上健美的舞步、嘹亮的歌声。这样既可调节紧张的学习训练,又可以开阔视野,发掘自己各方面的潜能,增加与他人相处的经验,同时转移了对环境和生活习惯不适应的注意力,在轻松愉悦的感受下,就可减轻 对陌生环境和生活习惯不适应所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从而提高对部队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
2.1.2合理安排训练,减轻新战士的心理压力
新战士初入警营,由于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等因素,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合理地安排训练,防止安排过满、强度过大,还要明确训练目标,科学安排,逐渐加大训练强度,达到最佳训练目的。其次防止新兵班长简单粗暴,急于求成,努力为新兵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利于他们成长的良好环境。最后要了解新战士的生理健康状况、身体承受能力、个人疾病史等对训练产生影响的因素,对确有生理障碍的新战士要单独对待,做到不歧视、不挖苦、不体罚;对因身体原因而惧怕训练的新战士,要及时耐心地给其讲解卫生知识,减轻思想压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克服心理障碍,顺利完成训练任务
2.1.3改善新兵的知识和智力结构
当代火灾和其他特种灾害事故,具有危险性大、破坏力强,抢救难度高的特点。在灾害现场还要担负救人抢救物资以及自我保护等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的新兵要具备比入伍前更高和更全面的知识和能力,比如更好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和思维能力等,使之能胜任各种智能性很强的工作和作战任务。因此,优化新兵智力结构,加强对新兵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当务之急。比如我们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有意识地加大训练难度,要求在短时间内迅速处理各种战术、技术情况,那么就有利于增强新兵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从而不断提高智力活动的能力,使思维敏捷、快速、准确从而提高在事故现场的应变能力。有利于从容面对现场复杂的情况,对自己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充满信心,就能够有效地调整心理状态,缓解精神紧张引起的心理疲劳。
2.1.4树立恰当的奋斗目标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但客观地讲,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并依此付诸于实践,做到这一点,对于保护个体少受挫折及充分发挥才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育新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对自己过分苛求,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最终实现这一目标。得到成功的体验,对于维持心理健康是极为重要的。与此相反,如果自不量力,仅凭良好的愿望和热情,盲目地制定宏伟目标,结果往往是目标落空,产生挫折体验,不仅白费精力,也给自信心和心境造成不良影响。2.1.5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青年官兵大多是同龄人,共同特点多,人际关系相对单纯。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加自信和理解,减少心理的不适感,实现心理平衡。比如,我们在新战士失意的时候,给他安慰、鼓励、帮助、表示理解等等,使他能尽快振作起来,增加归属感。战友之间的友谊往往是最深刻而又持久的,它可以成为官兵感情的寄托。一个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生活在群体之外的人,是不能做到心理健康的。
2.1.6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
一个人如果能注意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进行多方面的自我娱乐活动,就可在寂寞孤独、烦闷忧郁时,通过自我娱乐来缓解心境的压抑;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做到积极的放松和休整,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心身保健,并使自己能更有效地从事学习、工作和训练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相反,如果一个人情绪波动不稳,患得患失,喜怒无常,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中,而自己又不会调节和控制,就会导致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机,甚至精神错乱。保持健 康的情绪,首先应学会合理宣泄,找到充分放松自己情绪的方法,有的总队对这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中队建立心理宣泄室,或者设立心理咨询热线,成立网上心理咨询栏目等。对于新老问题要从磨合关系入手,消除新战士对老战士的畏惧心理。为此,干部及时教育新战士要端正态度,用正确的心态接受老战士的批评,教育他们“以老带新”是部队的传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带兵方法,战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体谅。对新战士既要有耐心,又要有爱心,还要因人施教和换位思考。让新战士逐渐消除畏惧心理,使新老战士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
2.2对于老兵心理问题的疏导方法 2.2.1主要是加强思想引导
采取多种形式,鼓励老兵发扬优良传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给新兵做好榜样,做到纪律不松、干劲不减。在摸清战士思想状况的基础上,不断从强化官兵军人意识、作风意识、奉献意识入手,及时消除和摒弃老兵思想上的错误认识。
2.2.2对于临退伍老兵广泛开展交谈心活动,做好复退战士的心理沟通疏导工作
首先干部、骨干要积极同拟定退伍战士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及时掌握拟退伍老兵的真实思想、家庭情况等,力争不出现思想“盲区”。教育老兵端正思想认识,正确对待“得与失”“走与留”的问题。其次在中队组织官兵深入开展敬岗爱业教育活动,把对部队的留恋和热爱化做无私的奉献。号召老兵继续发扬革命军人本色,用实际行动为新兵们做最后的传、帮、带,把好的经验,好的作风,好的精神风貌留给中队,留给在队的战友们。再次要排忧解难,设身处地为战士着想,力所能及地为战士排扰。对于退伍老兵家庭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干部应帮战士出主意、想办法,做到心想到、话说到、事办到,自己办不了的事,也要积极向上级反映,请示协调解决。针对部分战士对退伍后就业的顾虑,要教育退伍战士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增强战士走入社会的积极心态。针对情绪低落、思想受挫、自我感觉在部队没有多大前途的战士,首先通过谈心活动,让他们学习那些在部队自学成才的典型,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生活和工作的自信心,同时在生活上给予充分的关心和体贴,让他们在最无助的时候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部队这个大家庭的温馨; 最后 还要加大部队的日常管理力度。严格按照部队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教育部队,严格落实请销假、晚点名、查铺查哨制度,认真贯彻“五条禁令”,切实抓好了人、车、酒等关键环节和八小时以外的管理。2.3对于干部心理问题的疏导方法
要学会自我调节。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此类问题时,必须端正对心理问题的态度,转变思想观念,掌握心理疏导的和自我调适的方法。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善于与人沟通,学会自我放松,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工作中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锻炼身体,做到张驰有度,保持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沉溺于不良情绪中,而要善于转移注意力,培养兴趣爱好调节心情,从而减轻心理负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支队或大队可以建立健康咨询站,培训心理咨询员,为官兵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刘德全、马春鹏,《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中国人民武警学院,2002年月11月出版 吴虎编,《政治指导员》,2006年1月
第二篇:公安消防部队官兵在执勤训练和抢险救援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公安消防部队官兵在执勤训练和抢险救援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刘伟
摘要 公安消防部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无时无刻都面临着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消防官兵要承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在公安消防部队开展心理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 值勤训练、抢险救援、心理教育、心理疏导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人们的行为观念、价值取向等时刻发生着变化,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益剧烈,给社会各个群体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公安消防部队作为一个担负着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的特殊群体,无时无刻都面临着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危险性决定了消防官兵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理压力。为了培养官兵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引导官兵建立健全人格,积极向上的精神,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官兵情绪感知能力和控制能力,引导教育官兵正确处理心理问题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适应公安消防部队的生活,对火场各种危险情况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在公安消防部队中开展心理工作已刻不容缓。
1.公安消防部队在执勤训练和抢险救援中的心理问题
公安消防部队是一支同火灾等各种灾害作斗争的战斗队,点多面广,“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生活环境复杂,工作环境危险,消防官兵长期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战斗集体中训练、执勤、生活和工作,会因此逐步形成鲜明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出特有的能力、气质和性格,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在执勤训练中表现为:害怕训练,一听到训练哨声,心就发虚,心中紧张;不愿训练,懒惰思想严重;不重视训练,不能静心训练;对器材的了解粗枝大叶而又夜郎自大;自以为自己是老兵,虽然自己做不好,又不虚心请教,但见到比自己兵龄短的同志做不好时,而又严词批评、挖苦;只看不练,干部在就训练,干部不在就偷懒;外出训练异常活跃,大呼小叫,不能维护军人形象。外出执勤不认真,不负责,认为只要自己不犯错,别人失误造成的事故就与自己无关,集体观念不强;执勤目的不端正,感觉执勤很风光,很随便,可到处逛,才去执勤而忘记职责。在抢险救援中表现为:赶赴现场途中耀武扬威,爱出风头;喜欢混乱场面,到达灾害现场大呼小叫,好像他是总指挥,人为制造混乱;前冲后跑,看似忙碌其实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干什么,这是心慌的表现;只干眼色活,干部在时,勇往直前,干部不在时,“隐居二线”,把自己的职责束之高阁;害怕见到血腥的场面和复杂危险的场面,见到后内心发慌、出虚汗,甚至呕吐、昏厥;只顾自身安全,畏缩不前;遇到救灾和抢险情况,内心产生懒惰思想,只让别人干,自己躲在远处看等等。以上这些心理问题在基层中队很普遍,给中队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多不便,必须得到解决。要解决以上这些心理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提高广大官兵的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2.解决方法
2.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研究保健知识传播技术及针对不健康行为的教育和干预方法,通过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的一门科学。公安消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将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保健等相关信息传播给官兵,对官兵进行心理健康观、价值观认知教育以及 心理素质训练,针对特定行为进行干预,帮助官兵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了解自身心理状况,掌握应付心理冲突、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方法,全面提高官兵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加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为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奠定基础。其教育内容有:心理常识教育、自信心教育、成就动机教育、创造力教育、挫折教育、心理激励教育、环境适应性教育。针对不同人、不同情况开展不同教育,其任务是:一是培养和优化部队官兵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结构,促进受教育者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取得相应成就;二是针对官兵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进行咨询治疗,使其恢复正常生活。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既要从微观上进行细部设计和操作,又要从宏观上进行整体规划和调控,要讲究方法。公安消防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运用以下方法: 2.1.1教育引导
政治合格是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摆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的关系,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提高官兵的道德水平和是非辨别能力。2.1.2心理训练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心理训练,增强官兵的心理素质,帮助官善于学习,完成各项任务;战时能够保持心理平衡,以最佳的心态参与战斗,最大限度地发挥作战效能。比如通过开设“有你相随、真情5+
1、信任背摔、穿越火区、烟热训练室、攀登挂钩梯接力上楼、斜攀大绳、滑绳自救、气垫逃生”等心理行为训练科目,来培养官兵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默契程度,以及在浓烟、烈火、高温、噪声、高空等实战环境下处乱不惊、当机立断、处置火情、迅速逃生等心理素质和自救能力。2.1.3群体影响
人的心理品质总是受到群体影响,一支好的部队以团体意志和优良作风锤炼每名官兵的思想行为,强化官兵的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责任心,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发挥每个人的热情和潜能,汇成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力量源泉。良好的群体作风包括组织严密、纪律性强、团结互助的精神、乐观向上的心态、表扬好人好事、抵制不良现象等内容,以及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作风。2.1.4自我养成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中要引导官兵有意识、有目的的加强心理品质的锻炼和培养,比如组织决断训练,提高冷静判断、正确果断的决断能力;组织超强训练,提高抗疲劳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给官兵创造特定的环境和机会,有针对性的磨练官兵的性格;对吃苦意识差的官兵,要给他分配艰苦的工作;对胆子小的干部,要多给他锻炼胆量的机会;对钻研精神差的官兵,要多分配给他需要动脑子的工作等。2.1.5建立心理档案
建立心理档案是对官兵实施动态管理是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专业心理医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有较多的发言权,心理测试可以相对量化官兵的心理品质,但是,对不同个体和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情景下,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产生和转化会呈现多种形式,测试工具的选用,受试者对问卷的理解和认识,主试者的专业水平,测试环境的不同等,都可以影响心理测试的结果。建档时,不能以某次测试结果或某个心理医生单方面意见盖棺定论,放进心理档案。此外,要无条件地遵守保密原则,充分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名官兵。公安消 防部队心理健康教育,要按照工作流程,抓好以下环节:(1)积极筹划,开发领导;(2)抓住关键,重点突破;(3)健全机构,培训骨干;(4)系统考评,查证效果。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做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2.2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在部队政治工作中是一个全新的概念,1999年7月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着眼点放在全面提高官兵素质上,要“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培养官兵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心理疏导是疏导者与被疏导者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等对其产生良性影响,对其不良的、阻塞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使之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消除疑虑、困惑,平静的心态,化解心理冲突,解除精神负担,促进身心健康目的的一种方法。所谓“疏导”即“疏通”与“引导”。心理疏导理论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心理疏导的思想和方法为主导,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心理疏导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应激能力。公安消防部队加强心理疏导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心理疏导,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客观要求,是完成新时期公安消防保卫任务的需要,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是部队安全稳定的重要保证。
心理疏导的主要内容有:(1)向官兵提供有关增强心理素质,更好适应社会环境,保障身心健康,提高心理防御机理等方面的知识。(2)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官兵正确认识心理治疗,使其在治疗中积极合作,提供详实的信息。(3)帮助官兵正确处理有关心理障碍的一系列问题。从近年来消防部队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的实践看,常见而有效的心理方法主要有: 2.2.1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思想教育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心理疏导的重要方 法。它是指疏导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被疏导者心悦诚服地接受某种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情感,从而解决其因思想问题而引发的心理问题的方法。比如有的战士看问题片面、极端,对某些社会现象极度不满,因而产生了牢骚等心理,这种方法就用得上。
要想达到说服效果应该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说服的内容和技巧。如果内容正是被疏导者想听的,疏导者又善于运用说服技巧,被疏导者心里自然乐于接受;反之,易产生戒备、逆反、无所谓等阻抗心理。二是疏导对象的个性特点和接受疏导的心理状态。如猜疑心重的人总怀疑别人“心怀鬼胎”,视说服为“圈套”,因而易把自己封闭起来;
自尊心过于强烈的人则刚愎自用,不能容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三是疏导者和被疏导者的关系和说服时的环境。疏导者有威信,且与被疏导者关系密切。那么,闭锁性和排斥就会大大降低;疏导者与被疏导者“促膝谈心”而不是“正襟危坐”,则彼此的心理距离就小得多,说服易见成效。说服也离不开倾听,倾听能了解对方的心态,有助于融洽双方的关系,也给对方一个宣泄的机会,释放心理压力。2.2.2心理暗示法
暗示是指在非对抗条件下,以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由于暗示具有含蓄、间接的特点,因而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意见、采取行动。暗示效果与暗示者本人、受暗示者的心理特点及暗示强度有关。2.2.3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就是通过树立榜样和典型,激起官兵学习、仿效的动机,从而产生类似于榜样的先进思想、行为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一是榜样能引起人们的模仿,二是榜样能激励人们的积极性。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教育了好几代人,就充分的说明了榜样的激励作用。2.2.4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教育是发挥被疏导者的主体作用调动其接受教育能动性的心理教育形式,是其他方法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2.2.5自我调节法
目前,部队大多数官兵对心理科学还比较陌生,对解决心理问题羞于启齿,这就很难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因此,除了教育官兵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外,还要鼓励官兵掌握自我调节,检讨自身对待困难或处理问题的方式,以期建立选择更好的适应方法。
从被疏导者的数量上分,心理疏导的方法有个别疏导和集体疏导。个别心理疏导是指对单个人进行的心理疏导,也就是平时大家说“单个谈心”,是部队经常运用的一种心理疏导方法。由于面对着的是单个被疏导者,可以把整个疏导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全面、更深入、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因此疏导者的授予较易为被疏导者所接受,对特殊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样,也正是因为个别心理疏导面对单个人,在被疏导者心目中,疏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针对他的。所以疏导者的每一表情、每一姿态都必须是严谨的、准确的、科学的、友善的,以产生良性影响。个别心理疏导者要求疏导者处处体贴、关心被疏导者,通过解释、说服、教育、保证、劝告、制止、转移、暗示、讲理、激励、赞扬等手段来改善其心理状态,鼓舞其增强意志和信心,摆脱心理阴影。
集体心理疏导是把若干有着同种心理问题或类似问题的人集合在一起,通过讲座、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以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目的的方法。这些人由于同病相怜,很容易相互理解,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而相互主动交往。在这种气氛下,他们相互关心,相互感染,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促 进,相互矫正,对于战胜各自的心理问题十分有利。在集体疏导中,由于每个人又有自己的个性,还必须辅以必要的个别疏导,以弥补集体疏导的不足。
公安消防部队作为执行防、灭火任务的特殊群体,存在于社会大环境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官兵立身做人、成长进步的必要基础,也是培养新型消防人才的基本要求,是生成和巩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官兵的心理工作,关系到以防火、灭火为中心的消防任务的圆满完成,关系到部队内部的安全稳定,关系到部队建设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清开展心理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认识到开展心理工作是增强部队战斗力和确保部队安全稳定的迫切需要,切实增强做好心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开展心理工作,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是新形下公安消防部队发展的客观要求;开展心理工作,是有效预防事故案件,促进官兵全面发展、营造和谐警营的重要举措;开展心理工作,是推进部队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提高政工干部心理品质的必由之路;开展心理工作,是培养消防官兵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官兵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开展心理工作,是增强部队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许兆亭 韩玉祥 《心理知识读本》 山东消防总队政治部 2005年9月
第三篇: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说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及问题
人际交往是人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群体生活,因此人与人交往是必然的。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意于我们大学生在校园内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为我们走向 社会、进行角色转换,进一步社会化,作好必要的心理、行动上的准备。而在社会心理学上,人际交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1、人际交往时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的交往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任何人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往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我们大学生正处于个性成熟期,正常的人际交往对于了解和丰富自我,促进身心健康是很重要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按序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 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其中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所独有的。交往需要是指一个人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需要,它是精神需要的重要内容。我们大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交往需要是很迫切的,也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青年期的我们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为迫切。德国学者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有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愿望。没有任何人像
青年那样处在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接受和理解。“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肯定自我价值,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需要。善交往者,往往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很多。人在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会生活范围,接触更多人和事物的同时能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只有在交往中,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通过他人的反应、态度和评价,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找出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才能合理定位自己,才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从而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一个人与人交往越多,生活经验越丰富,接触的方面越广泛,对自己的了解和评价就会越客观、全面。同时,人只有臵身于活动中,在不断与人交往中,才会动脑思考,才会有问题解决,从而锻炼和提高记忆力、思维力,甚至有所创造。人在交往中还会学会更好地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现代大学生的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的人不在少数。这不仅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提高,而且如果长期缺乏交往,过于自我封闭,或常有不正常的交往,都会产生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导致个性变态,极不利于个体我们自身发展。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是社会的人,相互交往是必然的。人际交往是我们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想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学习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掌握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领,获得和发展自己的社会性。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这个社会化由外在教化转为个体内化,而内化的几种形式(模仿
学习、主观认 同、认识加工、角色扮演)是离不开实际活动的,离不开人与人交往的。有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缺陷与偏差,不能正常交往,是不能很好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诸如毕业后,有的人在工作中盲然不知所从,不会与人交往,有的感到社会很陌生,难以适应等等,结果造成心理上一些障碍:我们不单要把书本上的东西放到生活中检验,还要从生活中学到好多书上学不到的东西,与更多的人正常交往,很好地适应社会、改造社会、健全自身。总之,人需要与其他人在一起。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
作为大学生,在校园里,我们的人际交往无论在愿望、内容方面,还是在方式上都具有与我们的社会知识经验相对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交往愿望的迫切性。随着年龄增长、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提高、生活空间扩展,大学生交往愿望迫切。同高中阶段相比,我们对人际交往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那种希望被人理解、接受的心情尤为迫切。第二,交往范围的广泛性。我们大学生的交往不仅限于同班同学,而且涉及到班级之间、系级之间、师生之问、校内外等等人员。第三,交往内容的丰富性。相近的年龄和社会认知水平使我们具有广泛的兴趣、活跃的思想,我们对各种自然、社会现象都会注意,交往内容丰富。除专业知识外,广泛涉及到文艺、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俗、日常生活等方面。第四,交往系统的开放性。大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易接触新事物,加上来自各地,家庭状况、生活各异,决定了交往是一个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另外还有,交往心理的复杂性,我们正处在个性发展期,性格尚不稳定,不仅有幼稚和浪漫的心理,也有孤独和自闭的心理,交往中易产生很多不健康心理。2.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个性因素和其所受社会环境影响的差异性,导致了我们有些同学在交往中出现一些问题,给和谐的人际关系造成障碍。现在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二是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A.人际交往技巧方面常见问题主要有: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缺少知心朋友,与他人交往平淡,与他人交往不良等。有些人主要表现在不会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不善交往,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得交往技巧与原则。另外,有的有自闭倾向,不易被交往,有的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做人的原则而随波逐流等,易导致心理问题,有的在人际交往中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这些障碍有属于认知方面,有属于情感方面,还有人格方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们的正常人际交往和心理踺康。
B.在交往中存在种种不健康心理,如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报复心理、面子心理、冲动心理、封闭心理、异性交往困惑等。在这里简单介绍几种:
1、自卑心理。自卑的人悲观、忧郁、孤僻、不敢与人交往,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性格内向,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这类人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过多的自我否定、消极的自我暗示、挫折的影
响和心理或生理等方面的不足。像有的学生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出身低微、学习差等等。
2、孤独心理。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进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产生不合群的悲哀,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这类学生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性格、过于自负和自尊、挫折。
3、嫉妒心理 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因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学习、名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产生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行为。特点是: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抱以嫉妒;看到别人冒尖、出头不甘心,总希望别人落后于自己,嫉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竞争的勇气,往往采取挖苦、讥讽、打击甚至采取不合法的行动给他人造成危害。
4、报复心理。所谓报复,是在人际交往中,以攻击方法发泄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的人的一种不满的、怨恨的方式。它极富有攻击性和情绪性。报复心理和报复行为常发生在心胸狭窄、个性品质不良者遭到挫折的时候。据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报复心理的产生不仅同个性特点有关,而且与挫折的归因和环境有关,报复常常以隐蔽的形式进行。因为报复者常常以弱者的身份出现,他们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公开的反击能力,所以只有采取隐蔽的方式来进行报复!这种心理给报复者的人际交往带来了莫大的阻力和压力。
5、异性交往困惑。异性交往本来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一直令大学生棘手的社交障碍。一些大学生主要因为不能正确区别
和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部分大学生划不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从而把友情幻成爱情。另外,一些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文化传统,认为男女之间除了爱情就没有其它什么了,使得他们还没有树立起正确“异性朋友观”。另一个是舆论的影响,有的学校、老师、家长对男女同学之间交往横加干涉,这势必加重了异性之间交往的困难。
三、学习人际交往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技巧 1.学习人际交往知识
人际交往要素包括人际认知、缝康情绪、人格、交往知识和技巧等。我们学习人际交往知识,就要从认知入手,掌握正确的人际知觉,避免人际知觉中如第一印象、刻板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等各种人际偏差,同时要了解人际交往因素(如交往目的、交往工具、交往情境)和人际吸引因素(如相似因素、互补因素、特质因素、仪表因素)在交往中的作用。我们还要注意到健康情绪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我们要有正确的人生追求,要有宽广的胸襟,能够理性的适应生活,能够寻找身边的快乐。还要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变消极情感、冲突情感为积极、健康的情感。另外,我们也还要重视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的培养。从交往心理角度看,要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认识的心态会使人以开放的方式走向人群,使人心地坦然,很少有先入为主的防 御心理,因而言谈轻松自如,运用积极暗示能减少不良的自我表现,在交往中有坚定的自信。在交往中,要主动、热情地待人:“热情”最
能打动人,是对人最具吸引力的特质之一。我们自己首先要愉快起来,同时对他人要感兴趣。实践表明,人们更容易喜欢那些对自己感兴趣的人。要把每个人都看成重要人物:自我尊严得到维护、自我价值得到承认,这是许多人最强烈的心理欲求。交往中要让他人保住面子,不要试图通过争论使人发生改变,要去发现和赞赏别人的优点。要坚持正确的交友原则:真诚待人,平等待人,宽容待人,求同存异,互助互利。
2.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
人际交往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人的社会行为都是在与他人与群体发生关系活动中改进和养成,从而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学校的共青团、学生会、社团和协会是学生的集体组织,这些组织给我们提供了相互交往的平台。平时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及文体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会、团会、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积极交往心理。我们也可利用假期深入到工厂、农村开展社会调查,广泛的与社会接触交往。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我们在学校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班级里度过的,给我们的影响至深至巨,能否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影响到我们之间的交往和心理相容度。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去营造了。总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要放在具体活动中来学习,只有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亲身参与其中,与人交往,才能培养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到人际交往技巧。3.参加专业的人际交往团体辅导
当我们遇到交往困惑或障碍时,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应或许是我们
最好的选择。专业的心理指导老师会帮助你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如有条件的话,我们也可以参加一些专业的心理训练活动。例如,在角色扮演中扮演在生活中“扮演”与原来性格不同的角色,会使我们学会去与他人打交道。信心训练法能使性格过于退缩,经常压抑感情,不敢表达意见和受人欺压而不敢抗议的人在经过训练后增强信心,敢于坦诚自然地表露自己的感情或意见,学会怎样请求、拒绝和真实表达自己的见解。系统脱敏法,对于矫治恐惧、焦虑来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自助方法,又如松弛训练法,通过肌肉的放松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达到精神上的放松。
结语,我们大学生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两三年之后就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因此,正确对待和处理人际交往问题,对于我们走进社会、实现自身发展和自我人生价值也是不可或缺的。最后,愿每个同学都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可谓
第四篇:日常训练和执勤战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日常训练和执勤战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是兵员身体素质不过硬。当前到消防部队参军的大多数士兵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身体素质天生不佳,来到部队后,更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消极过日子的思想太重,在身体素质方面突破不大。
二是装备操作不熟练。随着各式各样的新式装备下发中队,但技术人才缺乏,对装备操作不熟练、程序不清楚,导致有装备没人会用,没人会保养的情况出现在中队。
三是辖区熟悉不深入。中队开展六熟悉的不够深入,兵员调动的频繁,导致一批人刚刚熟悉辖区环境,另一批人又调过来,对辖区的各类商场酒店的了解不够深入。
四是训练水平不高,士兵训练积极性不高。部分战士把训练当成负担,训练时不主动,年限短的怕训练,年限长的不愿训练。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整体训练士气不高,训练氛围不浓。
五是内容不到位。受训练设施、训练器材的限制。导致中队的训练项目比较单一,训练内容单调。
解决方法
一是健全中队练兵考核制度。每天保证适量的训练,从提高战斗力的角度度,切实结合实际条件开展针对性训练,同时每周适当的开展考核工作,激发大家的训练热情。
二是建立健全训练奖惩激励制度。切实做到奖不虚施,罚不枉加,全面调动全体官兵的训练热情,使中队全体官兵感觉到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官兵进行适当的奖励。
三是建立健全熟悉演练的制度。每周对熟悉演练的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杜绝做到纸上谈兵,将熟悉演练制度落实到位,避免出现到了现场却因为不熟悉环境出现的种种失误。
四是加大训练器材的购置。购置一些新式器材装备,制定一些新的训练方法,提高官兵的训练热情。同时充分利用辖区内的工厂、学校等企业、单位的训练场地,解决训练场地不足的问题。
第五篇:初三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初三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进入初三的学生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容易出现对自己学习上没有信心、对前途担心、对父母说教反感、心情烦躁压抑等各种现象,其实这些现象在初三的学生身上表现出来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些出现的种种心理不适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的话,就很有可能影响我们的学习和考试成绩。
北京中科院研究所教授调查各种因素在中考、高考成功中的作用。考前心态、考场心态是直接影响考生发挥的首要因素,其次才是学习方法、学习基础、;临场发挥、复习方法和教师指导。
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临考前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成足在胸。
第一个易出现的问题:欲速不达,挫败信心
一部分同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他们有的希望自己的成绩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能提高一二十名,有的期望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一种既轻松效果又好,而且短时间内有奇效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都希望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加对中考的信心,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期望的成绩,易产生挫败感。
心理老师建议:针对这类问题,首先要克服急躁情绪,对学习要有耐心学习上不要急功近利,奢望这个星期努力了,下个星期成绩就要有明显地提高。成绩的提高是要达到一定量的付出和努力才能显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对学习要有耐心。其次要合理定位,首先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各不相同,我们不能要求自己在初中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就一定能在学习上突飞猛进,赶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找准自己在班级中、年级中的位置,树立一个通过自己努力可能实现的目标,从自己学习情况的实际出发,才能进步,才能找到学习的信心。否则,只能是在和他人的比较中徒增痛苦,对自己的学习是无益的。再次学习要有毅力,心理教师调查中发现,有将近30%的同学认为自己“自制力太差,遇到困难就想躲避”、“做事经常半途而废”、“遇到难题就想放弃”、“花了大量时间来制定计划,但却不能付诸于行动”、“学习虎头蛇尾”等,他们意识到学习成绩的不足,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的毅力不够造成的,并为之着急。
第二个易出现的问题:心态慌乱,情绪焦虑。
有些同学在初三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非常焦急,老是觉得自己以前的知识没有学好,担心剩下的时间全用来复习都不够用,这些同学总是在自己吓唬自己,(如有的同学担心自己复习时间不够用,担心成绩下滑,结果连自己会的题目也怀疑对不对,严重时脑前出现空白;还有的同学进入初三后,成绩时有波动,因此总担心自己中考失利)把大量时间都浪费在对学习的担心和焦虑中。
心理老师建议:首先要保持平常心态。其实,如果我们能合理高效地利用考试前剩下的时间,充分复习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而且也能够取得好成绩的。这些同学可以进行一些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和自我鼓励,比如在学习的地方写一些小纸条,如:“踏踏实实复习,不急躁”;“请把注意力从担心转到学习活动上”;“不和别人比,只做自己该做的”等,这些小纸条会帮助你稳定情绪,找回信心。
其次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对学生起着稳定心理的作用。越是无序状态,人就越容易四处出击,什么都想做,然后是哪一个也没做好,这样反过来就更使我们心理慌乱、焦急,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我们制定了合理的学习计划,我们就会在学习上有条不紊,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什么,还有哪些内容没有完成,对于已经完成的学习任务还可以使我们形成学习成就感,会更加增强我们学习的信心。
学习上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总的学习计划和阶段性的学习计划。我们可以按照最后考试的日期向前推算,划分学习计划的时间段。制定阶段性的学习计划时要注意先复习好基本知识中自己的薄弱环节,一个一个知识点去攻破,自己看书做习题还不能掌握的情况下,要勤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总之,一个原则:无论用什么方式,考试范围内的基本知识必须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真正掌握。
第三个易出现的问题 攻不下关,情绪焦虑
一些初三同学表示,他们深知这一年的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但有的同学发现,自己所得到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并不成正比,有的学科再怎么去“攻”它,成绩就是上不去,每次考试都考得“灰头土脸”,久而久之,对这门学科只能束手无策了,甚至对它丧失了信心。
心理老师建议:很多同学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关键在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考试常常失败,当失败的次数多了以后,同学们从这门学科中获得的全是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严重的还会产生无助心态,更谈不上什么学习兴趣,因此也就减少了学习这门学科的潜能开发,所以,学生们$2老师、同学们交流沟通,善于从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外注意一点就是把时间用在难题上的同时,也要花一点时间在基础知识上,尤其是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犯这个错误。其实,考试中基本知识就占了80%,如果你能很好地掌握了每个基本知识点,在保证基本知识少丢分的情况下,我想剩下的20%的综合题和难题,你也会拿到一些分数的,这样你的试卷的总分就会很高。所以学习是要讲策略的。
第四个易出现的问题:作息不当,效率不高
在初三学生中,有很多人提到了自己睡眠不足,精神不振,白天经常想打瞌睡,学习效率低下,影响了学习的效果。长此下去,许多同学就觉得很疲惫。
心理老师建议: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合理利用时间,注重学习效率
尽管学校和老师一再地强调初三的学习过程中,要劳逸结合,但事实上仍有太多的学生进行“学习疲劳战”。很多同学都是在上半学期还能挺住,下学期还没有到考试的日子,身体和心理就出现了严重的损坏,不得已要放弃学习活动,临考前,保证自己在晚上10:00左右睡觉。“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不是我们学习不努力、要偷懒,是为了能够保证我们持久的学习动力和能量,学习不是谁用的时间长谁就一定能够成绩好,学习重在方法和效果。只要我们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注重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我们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
问题五:如何应对家长的压力
造成学生学习压力大和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父母的期望过高。不少学生说:“父母对我们真的非常关心,生活上无微不至,学习上千叮咛万嘱咐,精神上殷切期望,但使我们感到在关心的背后,有一股巨大的压力。
心理老师建议:1.学会理解父母,变对立为合力。
对家长来说,“望子成龙”是十分合情合理的想法。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强,长大有出息,在社会上能够有理想的工作,有美满的生活,并且大多数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未完成的理想。他们往往以自己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告诫孩子,要把握机会,考入重点高中,赢在“起跑线”上。这些想法都是出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所以作为子女应该理解父母。平时父母对你学习上的叮咛、考试分数的唠叨,实际上都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作为子女,不应该过多计较父母的语言、态度、方式方法,而应该更多地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帮助,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父母对你学习的态度放心,对你努力的行动满意。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将父母对你的期望转化成你们的共同目标。
2.学会与父母沟通,变压力为动力。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往往出于自己内心的良好愿望,可能有时也是非常理想化的。他们忽视了孩子个人的需要,父母的不良暗示造成的影响,但不知压力过大就会变成阻力。父母方面的积极性只是考生的外动力,在内动力没有跟上的情况下,只能成为一种压力。所以内外动力的协调,最好由考生自己来完成。当考生觉得父母的期望过高时,应该主动与父母聊天,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父母,把自己的困惑和想法转达给父母,让父母了解你的真实想法和实际能力,客观地评价期望目标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能性。通过与父母的沟通,变压力为动力。
3.学会调整期望,挖潜力为实力。
只有合理、合适的目标才会激发人去努力,“跳一跳摘果子”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如果不管怎么跳都摘不到果子,那么不论果子多大,也无法引起兴趣。因此,可望而不可及的期望,只会使人产生自卑和抑郁,最终选择放弃。考生应该与父母坐下来,认真分析自己现有的实力,了解期望考入学校的实际要求,如去年的招生名额、入学的分数等等。根据自己现有的成绩基础,权衡录取的可能性;同时也需要考虑一些可能的变化因素,如学校今年是否有扩招计划,个人方面是否有可挖掘的潜力,外加一定的保险系数,即考虑不可预料的因素,如考试中的身体状况、考场发挥等。最后决定考入该校是否可以成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努力的限度保持在自信而不自满的程度。
在初三这个升学的关键时期,调整好心理状态,把握住自己也就把握住了未来。祝同学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