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政务公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23:3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政务公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政务公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当前政务公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政务公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政务公开,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深化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是提升行政管理竞争力和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安排部署下,各级政府部门在政务公开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推动了“高效、廉洁、务实”政府的建立,提高了各级政府的诚信度。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务公开工作在各地各部门的开展不平衡,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向深层次发展,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质量和水平,最大限度把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是今后政务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存在的问题

1、该公开的不公开,对上欺骗对下蒙蔽。有些单位或部门钻国家政策的空子,骗取国家资金为部门或他人谋利益。比如前几年新闻媒体暴光的埠平骗取的扶贫资金的问题,还有其他地方以农业开发为由,骗取国家款项,使人民群众全然不晓,既得不到实惠,更谈不上监督。

2、重表面内容,轻实质问题。一是公开的内容不够深,表面事项公开多,深层次的内容公开少,甚至不公开。如在财务上,只公开几个大数据,不公开具体收入和支出项目,在具体问题上遮遮掩掩,使人如雾里看花;二是公开的内容不全面,表面上“公平、公正、公开”,实际上暗箱操作,比如工程招投标、职称评聘、干部提拔、公务员考试录用等 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事后公开多,事前、事中公开少。

3、重临时应付,轻长期坚持。一是平时不认真公开,上级来检查时就大忙一阵,过后一年半载不见翻新;二是公开资料管理不够规范,未装订成册、立卷归档,对政务公开的内容无据可查,从而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制约功能。

4、公开形式单一,达不到应有的监督效果。多数单位能够看到,广大群众的知晓率不高。

5、重简单公开,轻及时反馈。一 是没有建立政务公开信息反馈制度,公开后没有及时听取群众意见;二是个别

单位或部门认为只要公开了就万事大吉,对群众提出的意见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或避重就轻。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体上讲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有关部门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认识不足,指导帮助不够;二是一些干部的素质较差,法律意识不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薄,甚至个别人夹带私欲,在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方面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甚至持抵触排斥情绪;三是广大群众参政议政的意识不够强烈,对政府事务关注不够,参与意识关薄,参与层次低,参与人数少。客观方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操作性、指导性强的法律体系,政务公开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对违法政务公开制度的人或部门将公开内容张贴在固定的公开栏上,个别人

和行为缺乏明确和强有力的责任追究体系。

二、对策

政务公开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单是政府部门的事,而且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和努力。因此,要使我国政务公开工作迈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作文章:

1、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2007年4月,国务院出台《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条例》,专门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和利用行为。这是我国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政务公开工作开始步入法制化轨道。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要使党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这就需要公开、透明”。全面贯彻落实好《条例》精神,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对于提高我国政府施政行为的透明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意义极为深远。对各级政府部门来说,今后不是想不想公开、愿不愿意公开的问题,而是如果不按《条例》要求,及时公开应该公开的政务信息,就有可能违法违纪,就有可能被问责。推行政务公开已成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

2、规范政务公开,确保公开质量

一是建立政务公开组织领导和责任体系,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部门负责跟踪督察,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同时细化责任,把实施政务公开的工作标准、程序、目标、完成时限等逐级分解到岗位和个人。二是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政务公开栏、墙报、电子显示屏等众多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尽可能让干部群众及时、全面地了解公开的内容。三是公开内容要真实可信,不能搞明一套、暗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对内一套、对外一套。对群众关心而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内容均应公开。不仅要公开办事依据、程序和结果,而是要公开办事机制和结果的由来,增强工作透明度,便于群众监督。四是公开时间必须灵活机动,经常性事项应常年公开,临时性事项应及时公开,保证公开内容的时效性,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五是在公开的落实上,要一丝不苟地兑现政务公开的内容,始终坚持怎么说就怎么办,在实施上扎扎实实,对群众讲求信誉,以政务公开的实效性取信于民。六是建立公开的期限档案,将每次公开事项的对象、公开的形式、内容、期限、责任部门、监督小组的审核意见、领导小组的审批意见、群众的意见、监督小组落实反馈情况等整理归档,做到事前有审核把关、事中有征求意见、事后有调查反馈。

3、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评的范围。政务公开把行政决策、行政过程、行政结果都清楚地展示在群众面前,对提高权力运行过程的透明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把政务公开工作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岗位责任制、机关效能建设相结合,特别是应把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绩效考评的范围,严格考评,并把考评结果同干部福利、奖惩、评先评优相结合,把政务公开工作开展好坏与单位、干部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加大外在压力和推动力,才能引起干部职工的真正重视,促进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齐头并进,深入开展。可考虑设置一些适用的考核标准,如“投诉办结率”、“群众满意率” 等,检验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成效。

4、政务公开的审议、评议也应实施“阳光作业”。一是评议代表的确定应充分体现民意,不能由有关部门指定。有关部门可提出标准、条件及产生办法,让群众依照程序推选。二是评议程序应提前公开,评议过程应当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三是评议部门的工作人员只应做组织服务工作,不得参与具体评议,更不许在评议结果上搞平衡。另外,不要仅仅满足于把参评单位排出名次,而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帮助各参评单位找准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上。作为接受评议的单位也要把精力用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而不要放在拉关系、争选票上。

5、实现静态公开与动态公开的有机结合。所谓“点题公开”,就是不受时间、内容、形式的限制(属于党和国家机密的除外),在按规定要求公开的情况下,由群众自己选择关心的问题,由有关部门公开解答。“点题”公开,可以实现由过去的静态公开让群众被动看,到现在的动态公开让群众主动提,由过去的个别人说了算,到现在的群众说了算,由过去的干部不想公开或想公开什么就公开什么,到现在的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从而,最大限度地规范政府部门的行为,满足群众的愿望。

6、加强队伍素质建设,确保政务公开工作顺利进行。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抓好政务公开的基础。公开工作能否落到实处,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目标能否实现,最根本的在于是否建立一支政治可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秉公执法、训练有素、业务精通的干部队伍。因此,必须扎扎实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把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教育、预防职务犯罪教育、财经纪律教育和党性党纪党风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依法行政、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推行公开办事制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适应时代和形势发展的要求,改进施政方式、工作方法和办事作风,更好地做到施政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培训。积极组织干部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金融知识,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组织业务知识测试,举行业务知识竞赛,鼓励干部参加各种学历教育,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减少错误执法、“越权” 执法行为,为规范和纵深推进政务公开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政务公开是新时期的“阳光工程”,是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关乎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关乎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只有不断规范、深化和拓展政务公开,推动政务公开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才能真正成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

第二篇:当前政务公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公文 2008

当前政务公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公文 2008-12-30 11:44:27 阅读6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当前政务公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几年参加我局政务公开工作,外出调研和多方面查询资料,笔者认为,当前政务公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个别单位对政务公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单位不太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没能从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去认识政务公开工作;有的甚至认为政务公开仅仅是办公室打出来往墙上一挂的简单事。因此,在政务公开工作上表现出不主动、不积极,避重就轻,简单应付,流于形式。

二是个别单位对政务公开工作缺乏持续性。个别单位部门临到全县考核或是纪检委检查时,才按要求便简单地抓一抓;检查一过便没有了动力,甚至认为不用再抓了。个别单位政务公开的形式普遍比较单一,只是将一些行政职责、办事程序仅在办公场所设立公开栏,在公开内容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抽象、过时等现象,偏重公布最终结果,而对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公布较少。还有个别部门只公开不得不公开的、大家都知道的事项,把有可能影响部门利益的事项加以回避,或者只公开一些程序性要求,回避实质性事项。这样既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及时参与政府事务的要求,也不利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是公开的重点不突出,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有的单位没有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制定出相应的工作细则,只是照搬照抄上级文件的条条框框,甚至没有公开具体内容。有的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避重就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敏感问题和关键部位没有公开。有的部门公开的重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起抓,工作起来不得要领。个别部门没有建立健全监督组织,没有建立起与政务公开相适应的内部监督制度,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此外,有的单位和部门借政务公开评功摆好,“政务公开“变成了“政绩公开”,“政务公开栏”变成了“政绩光荣榜”,而对群众关心的公共事务的决策依据、决策过程闭口不谈,尤其回避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

二、产生的主要原因

通过思考和分析,笔者认为产生上述现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认为公开的内容、时机、方式、范围等都是本部门的权力,想怎么公开、公开哪些内容都由自己说了算,公开太多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信息,会造成议论纷纷的局面,影响社会稳定,存在着“让老百姓知道的东西多了只能添乱”的错误思想,因此不愿或者不敢“政务”公开,对上级关于政务公开的工作部署采取拖延、敷衍的态度。

二是权力意识浓厚、服务意识淡漠。政务公开实质是推进政府提高服务质量的手段,政务公开中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服务意识问题。如果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当把行使政府职能看成是手中的权力而非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时,那么其政务公开必定是避重就轻搞形式,以种种借口推迟政务公开工作,尽可能缩小公开范围、压缩公开深度。因此,有的部门甚至认为,本部门负责的事务就是本部门的权利范围,不愿也不必让他人知晓。

三是政务公开机制的建立缺乏强制性、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规定。目前,国家对政务公开法规,政务公开公开哪些内容,公开到什么程度,对公开的情况由谁来监督等都尚无明确的规定。各级政府推出的一些政务公开措施,也缺少明确具体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较差。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单位各自为政,使组织监督、纪律监督、社会监督等监督工作难已落实,真正的公开机制难以建立。虽然大多数单位政务公开都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配备了意见箱,但如何制定制度,让社会对所举报事件做到快查快结、件件有回声、对整改问题跟踪监督,还任重道远。

三、解决办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前政务公开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是进—步加强组织领导。要把政务公开工作作为各级各部门经常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转变政府职能、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认识并积极推进这一工作。把政务公开工作作为改善我县投资和社会环境,加快“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步伐,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考核范畴。

二是尽快研究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政务公开相关规定,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提供执行依据。充分借鉴区兄弟县(市)政务公开的经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全县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办法》和《违反政务公开处理暂行规定》,明确政务公开内容,在工作标准、程序、时限、纪律和监督、奖惩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确保政务公开工作有章可循。

三是加强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水平。要运用多种媒介加大政务公开的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熟悉政务公开知识,提高参政议政水平,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重要事项在决策或正式实施之前,要将意向或方案向社会公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外并举的监督制约、督办督察工作机制,将政务公开置于上级领导部门、社会各界、各新闻媒体的监督之下。

四是加强培训教育,造就一支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知识和理念的公务员队伍。对负责政务公开的领导及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加强服务意识、专业技能教育,造就一批政务公开的专门人才。从窗口单位开始,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根据群众评议对公务员试行末位淘汰制度,以此强化服务意识,保证公务员的良好形象和状态。

五是充分发挥县政务网站的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集中财力、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共同搭建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内容丰富、服务方便、面向国内外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在房地、规划、教育等“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机关率先公开“政府公开信息目录”,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实现人民群众满意的最终目标,促进全县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2008年7月2日)

第三篇:当前全市外贸出口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全市外贸出口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外贸出口工作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此项工作若能得到长足发展,可以事半功倍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轨迹表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实质上是强市富民的捷径。

一、现状

我市十分重视发展外贸出口工作,先后采取了提高出口贴息标准和奖励幅度,积极推行以退税款抵押贷款等鼓励扩大出口的政策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在周边兄弟县市的追赶下,目前我市的出口形势显得十分严峻。2005年1至7月,全市实际出口4500万美元,较同期4800万美元下降3%,占目标值的34%;未达到月平均进度。1-7月全市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只有4家,外贸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扭转外贸出口的被动局面,我们对全市外贸出口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现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二、问题

(一)外贸出口中缺少出口大户和拳头产品,存在三个结构上的“不合理”。

一是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比较突出的是市国际贸易公司出口规模偏小,出口订单多为小批量、多品种的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二是出口市场结构不合理。出口产品市场多元化程度不高,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市场,我市的外商投资企业尤为明显,产品都销往投资者所在的国家或地区。三是出口经营主体的结构不合理。目前全市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只有 4家,其中除碱化公司年出口能力在1000万美元以上外,其他企业出口规模都偏小。缺乏出口大户的支撑,导致出口规模偏小,且有出口能力并不意味着就能顺利实现出口,达到出口规模。

(二)出口缺乏后劲,开口不出口现象严重。

企业开拓市场意识差,缺乏深谋远虑的产品竞争意识,有的企业只满足眼前的利益,这种小富即安意识直接导致了部分企业有产品无市场、无客户,另一方面,出口后劲不足问题比较突出,全市有进出口经营权的60家企业中,正常运转的企业有28家,2005年1-7月有出口实绩的只有16家,仅占正常运转企业的21%,发生出口实绩的企业占全市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的比例太少,导致我市的出口存量少,出口难以形成规模,这是我市出口面临的最大困难。

(三)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我市近两年的出口产品中,没有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实际出口的产品中附加值较低,这样的出口产品结构既不能使企业得到真正的实惠,也不能使出口形成规模。同时随着竞争的加剧,我市的以低附加值出口为主的小企业,将面临微利或无利润时代,不同附加值的产品,利润空间相差甚远,所受影响不尽相同,低附加值产品生产企业有生存危机,对此,应当有足够的认识。

(四)相关政策的调整对我市现有的出口方式也带来一定影响。

我市生产企业的出口多以一般贸易为主,市国际贸易公司为代表的专业贸易公司的出口多以代理出口为主,因此,更易受到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一是退税率的下调,从2003年6月开始,各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两个百分点;二是人民币的升值将更有利于产品的进口;三是银行贷款困难,目前在商业银行贷款要求以资产抵押,而信用证抵押贷款要求企业资信达三A,很多企业达不到要求无法贷款,靠企业有限的自有资金扩大出口有困难;四是进出口经营权放开以后,出口供货企业相继获得了进出口经营资格,这些企业成了新的出口增长点;但就外贸专业公司来说,进出口经营权的放开,把他们代理出口的优势降到了最低,如我市的国际贸易公司,2003年以前有合作贸易伙伴达十几家,经营权放开以后,大部分贸易伙伴获得进出口经营权,有资格自营出口,目前与国际贸易公司保持联系的客户只有三家。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使我市扩大出口增加了新的困难。

三、对策

影响出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只就外贸论外贸、仅靠外贸抓外贸,出口困难的局面是难以扭转的。必须从培植骨干产品这个源头抓起,把发展外贸同调整产业、产品结构结合起来,同招商引资、培育人才结合起来。多管齐下,扩大外贸出口才有基础。

(一)创新思路观念,强化出口意识

一是破除固步自封的意识,树立全球市场战略观念。全市企业都要积极面对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既是未雨绸缪,也是形势所迫,要发挥好对外开放在推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破除安于现状的意识,树立开拓创新的观念。我市企业首先要解决长期存在的技术研发、设计能力不足、产品单一等问题,抓紧产品结构调整,加速企业技术改造,把好各个环节的产品质量关,以塑造品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来提升竞争力,来拓宽外销渠道。三是破除就外贸论外贸,孤军奋战意识,树立总体作战、齐抓共管观念;四是破除无资金、无客户的畏难情绪,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观念;五是破除按部就班,等客上门的被动意识,树立主动服务、热情服务,支持外贸出口的开放观念,以优质的服务清除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障碍,以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优惠的政策激励企业出口。

(二)抓好“六个一批”,破解外贸困局。

&n

bsp;为破除当前出口的困难局面,必须切实抓好“六个一批”:一是抓住大客户,稳定一批。紧紧抓住大进、国贸、国泰华等出口大户,全力以赴为其搞好服务,营造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使其发挥出龙头效应,带动全市其他企业的出口;二是恢复老客户,救活一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打造诚信的形象,逐步恢复与老客户、老关系的联系,重新建立与老客户的合作关系。三是争取新客户、发展一批。抓住沿海城市、国外资本将资本向内地转移的良好机遇,加大力度,创新思路,主动找客商接洽。积极主动与国外大客户、大集团客商进行联系,积极争取与新客户的接洽,争取新的出口合作伙伴,努力发展一批,使其成为我市出口新的增长点。四是不忘小客户,弥补一批。不放弃出口规模小、产量小的小客户,采取为其提供出口业务服务、代理出口的办法,积少成多,弥补一批,以减轻全年出口任务的压力。五是制定好政策,激励一批。制定、完善出口、贴息奖励等优惠政策,并采取硬措施兑现奖励,大张旗鼓表扬先进,让出口企业得到实惠,调动出口积极性,激励企业多出口、多创汇。六是全市总动员,开发一批。对全市16家主要出口企业建立市“四大家”包保责任制,协调企业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举全市之力共同为企业搞好服务,促使企业出口本地化,努力挖掘全市出口潜力,奋力完成出口任务。同时,围绕优势产业,建立出口基地。实现出口本地化,发挥我市的优势产业,以碱化公司为龙头,建立纺织品出口基地;以雪飞化工公司为龙头,建立化工出口产品基地;以东风创卫公司为龙头,建立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以永进公司为龙头,建立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的战略方针。努力培植出口后劲。

(三)围绕优势产业,建立出口基地

通过发挥我市的优势产业,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的战略方针,尽可能提高产能、扩大规模,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从中低档产品逐渐过渡到科技含量高、单位价值大的产品。商务局正着手研究规划建立以碱化针织有限公司等纺织出口企业为龙头,建立纺织品出口基地;以雪飞化工有限公司、华润化工有限公司等公司为龙头,建立化工产品出口基地;以东风创卫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等为龙头,建立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以永进公司为龙头,建立农副产品出口基地。

(四)转变增长方式,扩大出口规模

面对当前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同时,要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从商品结构上看,我市的工业制成品在出口的比例中不断上升,但高质量、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出口产品的比重严重偏低,要扬长避短着力发展优势产品和产业。从贸易方式上看,一般贸易出口仍是我市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这种贸易方式的特点是,抗危机能力差,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容易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为此,应当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降低企业的负担,发挥本地优势,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积极推动全市出口企业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鼓励全市各类生产企业取得进出口经营资格,特别是民营企业,帮助他们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树立自己的产品形象及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我市出口产品特别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加强扶持我市的外向型农业,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引导企业参与广交会等形式多样的交易会、博览会,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拓宽出口渠道。在继续巩固发展港、澳、台、韩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欧美、非洲市场。积极宣传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协调解决出口面临的问题。加快出口本地化的工作,我们对全市有能力供应出口的16家企业做了调查,如轮集毛巾厂、杰楚制衣公司,他们的产品一直从深圳、广州等地的专业外贸公司出口,每年的出口额在80万美元左右,如能自营出口或通过本市代理出口,仅这两家企业就可使我市出口额每年净增近100万美元。加快进出口经营权的审批,通过宣传和鼓励,雪飞化工公司、华润化工公司相继获得了进出口经营权,准备自营出口,同时,在对企业办理资格证的过程中,市商务局实行跟踪服务,使其尽快早出口、多出口,尽快成为我市出口新的增长点。

(五)完善激励机制,加大扶持力度

我市现有的鼓励出口的政策,对调动企业出口积极性及扩大出口创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兑现落实对出口企业贴息奖励,并针对不同行业产品提高奖励标准,有利于发挥地产品优势,优化产业和出口产品结构。二是保证退税抵押贷款实施到位,对信誉好,出口贡献大的重点企业,适当提高应得退税款作为还款保证的贷款比例,最大程度地支持优势出口企业的发展;三是对国际贸易公司实行重点扶持。努力帮助解决间隙资金问题,同时,财政部门根据出口贴息标准,及时兑现甚至提前支付。四是建议设立发展出口专项资金,组织全市出口企业参加广交会、厦交会等大型贸易活动,为我市的企业走出去创造有利的环境。

(六)全市整体联动,创造良好环境

涉外部门是外向型经济的服务部门,既有服务外贸的职责,又有依托外贸的关系,相关部门都应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在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的基础上重点在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上下功夫。各部门都应加强措施各司其责,搞好服务,为出口企业创造出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建议实行市“四大家”主要领导联系出口企业制度,目的是为了推动全市出口上规模,拓宽出口渠道,提高全市企业的外向度,扩大出口创汇、培植新的出口增长点,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氛围,带动各部门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在全市形成发展出口的合力。

第四篇:当前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产经动态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4月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积极的变化因素,给经济企稳回升增添了动力和信心。但是,部分经济指标上下反复的波动走势,增加了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不利于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呈现回升态势。

一、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1、工业增速短期内反弹高度有限,经济企稳回升存在压力

按照生产法GDP核算,工业增加值增速是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指标,从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环境看,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工业增速短期内反弹高度有限,工业生产有可能保持小幅波动、低速增长的格局,这将是制约经济企稳回升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出口低迷、重工业快速回落与政府投资效率低是抑制工业增速加快的主要因素。

第一,出口低迷是拖累工业生产的主要因素。4月份出口形势继续恶化抑制了工业增速的回升。4月份出口下降22.5%,比3月降幅扩大5.5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4.3%,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初步测算,4月份出口拖累工业生产1.21个百分点,比上月略有扩大。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出现回暖势头,而权重较大的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低迷,对整体出口的下行影响较大。受一季度美国、欧盟和主要经济体经济继续衰退的影响,未来一个时期,出口需求难现回暖趋势,势必压抑工业的反弹高度。

第二,政府主导的投资高增长对工业生产带动效应小。今年以来,在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下,我国投资保持高增长,但是工业生产低速徘徊,两者呈现背离走势,主要是政府投资相对效率较低、带动作用有限,企业产能利用率低状况没有明显改善,部分行业仍在“去库存”,行业增速难以提高。前4个月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长,但4月份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与11.1%,增速低于上月。只有加快经济增长动力由政府投资向社会投资切换,才有望改变“高投资,低生产”的局面。

第三,重工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大、周期长带动工业下行。2002-2007年我国经济较快增长主要依靠重工业高增长拉动,高端化重化工产业与传统重工业共同构成规模大、产能高和产业覆盖面广的大口径重工业,对工业走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经济调整中,技术落后和能耗高的传统重工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去库存任务艰巨,发电量的持续低迷预示着高耗能行业的产能过剩,这些行业由于规模大、生产周期长结构性调整短期内不会完成,不利于工业增速回升。例如钢铁行业4月份出现了二次去库存,各类钢铁产品明显减产,4月份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1.7%,比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拖累工业增速减慢。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重工业由产经动态 于受出口不景气的影响,增长也受到限制。4月份重工业增长6.9%,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由于在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权重较大,重工业增速回落直接影响工业减速,行业特性决定了重工业调整对工业的下行影响短期内不会消失。

2、短期贷款出现负增长,预示经济回暖缺乏持续性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大幅增长,1-4月新增贷款总额达到5.17万亿,4个月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但是,在新增贷款结构中,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加较多,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短期贷款增加较少,甚至负增长。4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4446亿元,同比多增490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374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257亿元,而短期贷款减少786亿元。短期贷款负增长有3月末商业银行“冲时点“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不如一季度宏观数据所显示的持续反弹形势大好。短期贷款新增量大幅减少,凸现了两方面的隐忧:一是从PMI指数看,生产持续反弹,但金融数据并不支持工业生产数据,这个背离说明快速增长的信贷与相对缓慢的实体经济存在反差,将会加大经济波动的风险和不良贷款的反弹风险;二是短期贷款负增长一定程度上表明经济回暖缺乏持续性支持,短期贷款的利率已经下调了不少,企业减少短期贷款,说明短期贷款到期后企业续借意愿不大,经济企稳回升面临变数。1-4月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反映了国家投资刺激计划按部就班进行,而短期社会投资贷款增长减慢,反映企业缺乏投资生产的积极性。

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的四大风险。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加深,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外需不足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萎缩仍将是未来我国工业出口面临的最大困难,工业下行风险加大。

二是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短期内难以解决。在外部需求大幅萎缩的情况下,这一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2009年钢铁产能过剩逾亿吨。电解铝生产能力放空40%左右。

三是企业经营环境有待进一步的改善。目前,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信贷规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授信额度总体偏小。国家减轻企业经营负担的政策在一些地方尚未落实到位,部分企业反映,税费负担仍然较重,乱摊派、乱收费的问题依然存在。产经动态 四是利润下滑导致企业投资能力不足。一季度,工业利润仍呈大幅下滑的局面,企业亏损面达四分之一,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1个行业效益状况比前两个月恶化。经营效益滑坡,不仅影响企业投融资能力,而且影响社会资本向工业领域流入。

前四个月企业投资是个问题,因为最终经济完全复苏要靠市场和企业的力量,政府投资只能起短期刺激作用,现在来看,企业不知道钱应该投向哪里。

2009年1-4月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新增贷款构成******6784728369***002000***09M1-2000中长期贷款(亿元)票据融资(亿元)短期贷款(亿元)2009M22009M32009M4-7863、CPI负增长与资产价格膨胀并行,居民现实购买力降幅较大

在经济下行周期阶段,商品的供给普遍过剩,货币扩张对物价上升的推动效应大幅降低,我国当前货币迅猛扩张和物价负增长同时出现的现象,充分表明供给过剩对价格水平的抑制。虽然居民消费物价对货币扩张反应不灵敏,但是,以股票债券为主的金融资产、房地产价格已经率先开始对货币扩张作出反应,2009年以来,上证综指涨幅达到44%以上,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价量同步回升的趋势。随着“历史罕见”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1-4月释放的新增货币将逐步流向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各个角落,存量货币的释放将进一步推高股价和房价。

从物价同比下滑来看居民储蓄收入似乎没有发生贬值,劳动力实际工资水平也没有下降,但从现实角度来看,以CPI来衡量实际购买力并不符合真实情况。1999-2008年10年间我国CPI累积涨幅仅为19%,而GDP平减指数累积升幅高达60%,房价累计升幅更需要产经动态 以200%来计,这意味着现金在过去十年购买力下降的速度远远高于以CPI衡量的19%,货币增发对储蓄收入的稀释效用并不能用CPI来衡量,货币过度发行造成现金购买力大幅萎缩。

综上分析,当前的CPI负增长反映了供给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对经济景气度的深层制约,却无法掩盖货币扩张、资产价格上扬侵蚀现实购买力的问题,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和消费能力的提高。

二、政策建议

1、尽快全方位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抑制物价继续下滑

建议在当前物价低迷的形势下,尽快推进重要资源价格的改革,逐步理顺服务价格标准,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在低成本、低传导影响的氛围下顺利完成我国多年未实现的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目前低物价阶段企业和居民对调价的承受力较强,减少社会波动;另一方面资源价格的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抑物价继续下滑,有助于增强信心推动经济企稳回升。我国石油、煤炭和电力价格均属于国家定价,国内价格和进口价格差别较大,保护了垄断企业利益、也引发了国内供需双方的诸多矛盾,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应尽快改进定价机制,增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改革资源价格建议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向社会公开某种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公开价格构成的参照产品、相关参照价格指标和权重,让企业和居民做到心中有数,不再捉迷藏。二是制定资源价格形成的预处理方案,面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冲击时,资源价格可有适当的浮动范围。

2、强化淘汰落后产能的监督和执行力度,拓展高技术产业的增长空间

庞大的落后产能是我国经济复苏缓慢、库存积压增加和国际竞争力不强的原因之一,淘汰低技术、高耗能的落后产能,短期内可能会使工业增长受到影响,但长期看优化的产业结构水平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近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钢铁、有色、纺织、石化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数量和时间限制,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应不折不扣地推进和执行产业淘汰规划目标。一是修订完善产业政策,提高行业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准入门槛,坚决摒弃落后产能死灰复燃。二是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走内涵发展道路。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妥善解决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确保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顺利进行。四是将淘汰落后产能进度和完成情况作为衡量地方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指标,积极推进落后产能的淘汰。产经动态

3、大力促进政府投资向社会投资的动力切换,充分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

1-4月经济数据表明,仅仅依靠政府投资难以拉动总体经济的回升,建议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政府投资向社会投资、民间投资的动力切换,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的生产积极性。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宽社会投资的领域和渠道。利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机,消除投资领域中对社会资本的进入壁垒,允许社会资本进入金融、铁路、航空、电信、电力等行业,进一步简化对社会资本投资的审批程序。二是积极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加大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科技研发投资的支持力度,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科技研发投资的支持力度,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创新活动给予财政补贴。三是通过税收、财政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借鉴美国的经验,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所得税按个人所得税征收,避免重复征税。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和支持范围,向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的纺织等出口企业、科技企业和地震灾区的中小企业倾斜。政府采购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倾斜。

4、重视和加强第三产业的投资发展力度,在三次产业调整中促增长

工业化中后期的产业特征是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美国和欧盟国家最终消费对经济贡献率长期保持在70%左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要走出当前的金融危机,我国既要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更要借此机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经济迈上新台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促进服务消费增长。建议国家大幅增加金融服务业、信息咨询业、物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出台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政策,引导社会投资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提高三产比重;引进国外先进的金融交易、高科技信息和物流配送等管理经验和模式,提高服务性消费的软硬件环境设施及服务水平,大幅度降低服务性消费成本,促进居民发展性和享受性服务消费快速增长。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就业人数。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生产性部门和出口需求扩张驱动,作为“世界工厂”,我国生产的很多产品销往发达国家,国内主要承担了生产环节,与产品研发、设计和营销相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基本由外国人掌握。这样一方面限制了我国的生产性服务就业岗位,突出表现为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生活服务消费连带关系很强,生产性服务业不发达对生活服务业的发产经动态 展形成较大限制。所以,下一步宏观调控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发展,以此带动服务消费的增长。

第五篇:当前成本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成本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企业要想发展除了自身增强市场竞争力之外,还要加强自身的企业管理,减少成本支出,最大程度地增加企业的资金,因此加强企业的会计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企业的成本管理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它在发展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企业根据具体的问题加以改正。

关键词:成本会计 面临 影响 对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企业之间竞争不断地激烈要求企业要加强自身的内外因素的强化,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企业的成本会计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情况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就要研究当前成本会计的发展前景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对成本会计的认知

成本会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成本会计阶段、近代成本会计阶段以及现代成本会计阶段。它的发展进程都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成本会计的职能范围也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大。

1.1 成本会计与其它学科内容相交叉 成本会计在会计工作中由于它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会计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许多的会计其它的知识以及会计之外的知识,因此成本会计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

1.2 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缺乏有效地区分 成本会计在某种程度上是根据成本核算开展的,通过成本的核算可以加强对于企业成本的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但是成本会计与成本核算它们之间是独立的概念,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的一种,成本会计还包括其它的一些会计相关知识,只是目前会计人员忽视它的其它方面。

1.3 成本会计的工作重点要有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生产发展已经不再简单地依靠人力资源等,它们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了生产领域的效率,缩短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成本会计还是依靠传统的模式侧重于对于生产成本的核算,而忽视企业的销售环节等方面的会计成本核算,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的成本会计反应的信息缺乏有效性。

成本会计面临的问题

成本会计作为企业提高效率,促进企业利润重要的工作手段,会计成本的运行在现代企业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2.1 缺乏有效的会计成本理论体系,会计成本水平不高 会计成本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对于成本会计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持,对于成本会计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层面上,没有对会计成本的深层次进行深入的研究与理解。成本会计是合理利用内部资源的控制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提供决策制订和业绩评价所需信息。但是我国的会计人员对于此目的没有很好地理解,另外由于我国的会计成本理论的起步较晚,我国的企业模式大部分是国有企业等使得我国的会计人员的成本会计水平不高,而且对于成本会计的工作没有经过深入的研究,只是一味地重视企业的有形资产成本会计。

2.2 新经济环境和管理方式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更多地科学技术的支持,对于企业的发展依靠的也主要的就是企业的生产技术的发展情况,尤其是企业的各种先进的生产线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的使用,但是目前我国的成本会计的工作重点还是集中在传统的模式上,还没有意识到企业生产机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同时现在的企业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还是集中在企业的有形资产的成本核算,而忽视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的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依靠科技发展的企业,无形的资产包括人才资源、固定资产的无形流失等。

2.3 成本会计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不够 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首先就是要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的技术,实现会计工作的电算化,目前虽然大部分的企业都实行了会计的电算化,但是对于成本会计方面在行驶会计电算化方面还是存在许多的不足,比如成本会计的统计等方面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不够全面,它还是停留在表面的浅层次。

成本会计面临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的成本会计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要加以重视,充分结合企业的自身发展,利用多方面的发展因素解决成本会计中所面临的问题。

3.1 完善我国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 完善我国的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的成本会计理论也具有中国特色,因此我们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因素,解放思想,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理论体系。理论者要积极地打破传统的思想,积极深入地结合实际的企业发展模式进行成本会计理论,并且要积极地把理论转化为生产力。

3.2 强化成本会计意识,使企业管理者从思想上认识到成本的作用及降低成本的意义 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将减少损失浪费、控制成本当作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树立正确的成本观,即成本节约观和成本效益观。加强成本会计不是指单纯的成本绝对额的减少,而是在尽可能节约开支,减少损失和浪费的同时,应尽可能地提高所得与所费的比率。

3.3 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

3.4 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这些都是值得总结和学习的。总之,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会计,丰富成本会计内容做出了很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宁芙.浅论当前成本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经济视角,2011年03期.[2]胡尔义.成本会计的缺陷.辽宁财税,1995年01期.[3]苏晓丽.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年06期.

下载当前政务公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政务公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城市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城市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城市管理是一项社会性系统科学,属城市软环境建设范畴,是城市的形象、政府的形象,也是城市市民的形象。近年来,我国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各地城市框......

    浅析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因而在我国实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做好国......

    当前检察机关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检察机关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检察院党建工作是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检察院履行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经济建设的职责中具有举足轻......

    当前我县禁毒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县禁毒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受沿海发达地区的时尚娱乐、消费观念的影响,毒品迅速向内地渗透,吸贩毒违法犯罪活动发展迅猛,毒品危害不断加剧,逐渐成为影响社会和谐......

    当前司法警察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司法警察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自设立以来,一直在保证审判活动顺利进行,维护司法权威和尊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自《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

    当前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09-07-16 10:00:55【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是新时期人民调解制度创新和......

    当前我国政务公开内容上存在哪些问题及对策(推荐5篇)

    政务公开是现代国家实行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实行政务公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吸收人民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有关事项,强化民主监督。可以说,没有公开,就无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