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设项目超概算原因及解决对策

时间:2019-05-14 23:1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建设项目超概算原因及解决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建设项目超概算原因及解决对策》。

第一篇:浅析建设项目超概算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析建设项目超概算原因及解决对策

近年来,通过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发现,部分建设单位超概算现象普遍,个别项目甚至存在严重超概算,这不仅使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效益下降,而且使工程造价也难以控制。如何规范投资行为,合理确定建设项目投资规模。笔者结合近年从事政府投资审计的工作体会,谈谈个人浅显的看法。

一、建设项目超概算原因分析

(一)决策阶段缺乏科学性。项目单位为了获得上级项目建设资金,存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够,外部建设条件不落实、建设内容漏项、致使投资估算失真,淡化项目方案优化等情况。有的甚至故意压缩规模和投资,制造“钓鱼”项目,待项目开工后,才逐渐将原来隐匿未报的各项投资列举出来,在工程后半阶段要求调整概算、增补资金。

(二)设计部门重技术轻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设计单位为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通常以技术可行、质量可靠就算圆满完成任务,却不注重设计的经济效果,很少顾及投资效益,使设计的产品未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益。而建设单位也往往要求设计单位赶工期,致使其设计深度不够,初步设计阶段考虑问题不成熟,某些方案的确定上与施工图阶段有较大的出入,造成后来的设计变更,投资增加。有的设计单位甚至因利益驱动,迁就建设单位的不合理要求,人为压低或抬高概算。

(三)设计概算审查未严格把关。设计概算是控制投资规模和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且经过概算批复后作为投资拨款的重要依据。由于审查人员专业力量不够,以及各种外来干预的原因,造成人为压低概算等简单化方式处理,在概算批复时已埋下了超概算的伏笔。

(四)概算未能控制预算,超概算开工。经批复的估算投资本应该作为建设项目总造价的最高限额,并据此对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的控制,不得任意突破,必须突破时应重新报批。但实际操作中,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时,未能对设计图纸重新修正,其结果必然是超概算。造成超概的原因,除了客观的漏项、物价上涨等估计因素不足外,也有前面几点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所致。由于目前管理机制不健全,许多项目仍超概算开工建设。

(五)施工单位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和高估冒算。工程建设项目通过招投标选择的施工单位,虽然用承包合同的办法对工程质量、工期、费用加以限定,但在实际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费用很难实现合同规定,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和购置设备材料中的高估冒算’情况时有发生。

(六)建设单位缺乏工程建设经验。项目建设单位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造价控制责任制,造成投资增加,具体表现在:在建设内容及标准方面随意性大,不经批准擅自增加工程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时有发生;在施工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管理能力,有的设计变更、施工签证等缺乏依据,手续不完备经常发生;在基建财务管理方面,将不属于基建项目的日常管理费用报销在基建账上,对各类费用性支出缺少市场比价,费用支出弹性大。

(七)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目前许多部门往往从各自业务出发,缺乏对工程投资的有效约束。许多问题往往在工程后阶段才出现,平时发生的许多超概算问题都未能及时发现与纠正,造成后面工程款无法支付,拖欠人工工资,有的甚至引起社会稳定问题。

(八)其他客观超概因素。如征地拆迁宏观政策变化,法定补偿标准提高,法定消防配置要求提高,市场价与概算定额提高不同步,建筑安全施工及文明需要而改变施工工艺等。

二、解决建设项目超概算的对策

要根本上控制项目超概算,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开始,涉及项目的各有关单位应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操作,使用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在思想上要高度认识超概算的严重危害性,同时各有关审批部门也要严格履行职责。

(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逐步推行代建制。目前的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都由管理单位或使用单位在负责实施,作为实施单位,本身就有投资扩张的冲动,是超概算的真正受益者,因此要从根源上解决超概算问题,必须将他们进行分开。单纯依靠工程建设的各种约束制度来解决超概算问题,很难发挥长久作用,新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指出各级部门要改进建设实施方式,“对非经营性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择选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限,竣工验收后移交使用单位。”这一建设管理体制的变革,是个重大突破,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随着代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必将发挥其更大的优越性,在控制投资概算、提高投资效益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严格建设程序,规范项目管理。基本建设从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中,各项工作一环扣一环,从资金角度看,遵循着“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结算”进行。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可以杜绝超概算、超规模、超标准现象的发生,同时对未按基建程序操作项目加大处罚力度,杜绝事后补办手续简单处理方式。有利于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从而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维护政府投资的严肃性。

(三)加强对设计图纸和设计概算的审查。提高设计质量,使设计图纸符合设计深度的要求,这对于提高设计概算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设计概算是控制投资规模和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也是拨款的依据之一。对设计图纸和概算进行审查,可确保概算真实反映设计图纸的内容和标准,使概算投资总额更加完整、合理和接近实际,还可以对不经济、不合理的因素进行调整,有利于造价控制。要提高概算的质量,就应该从加强对初步设计概算的审查入手,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自审、审核、审定和概算审查制度,避免因设计和概算的错漏而造成概算。同时,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加强对设计方案和概算的审查。

(四)加强勘察、设计、监理、审价等中介机构管理。由于各类中介机构市场化运作时间短,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重业务量,轻投资控制。而建设单位管理经验不足,对中介机构信任过度,在造成许多项目看上去监管很有力,而实际上发挥的作用有限。其工程造价控制方面,作为建设单位,自身也有必要加强专业人员素质,对中介机构提供的设计、预算、决算等咨询成果加强监管和约束,特别是在合同中引入造价控制惩罚机制,迫使其增强责任感,提高工作质量。

(五)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总概算进行建设,将初步设计和项目总概算作为施工图设计、审查及编制项目预算的依据。建设单位不得擅自修改原设计、扩大工程项目、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在对设计变更和签证增加工程的审查过程中,应按照控制投资、保证质量、加快进度、提高效益的指导方针,以及合理定价和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确定工程变更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真实性。

(六)规范招投标程序,建设“阳光工程”。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招投标的法律法规,在规定范围之内的项目必须公开招投标,提高招标过程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公开招标可以吸引更多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信誉好的施工企业参加投标,既可以保证工程质量,也可以降低工程成本,有效控制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同时,还可以防止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腐败行为。

(七)规范施工合同,加强合同管理。合同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对双方都具有法定的约束力。引入合同管理机制,规范施工合同的签订及管理,是施工阶段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合同中应明确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合同价款及其调整方法、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索赔处理等。同时,合同要突出可操作性,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真正起到有据可查、有约可依的作用。这样,才能规范施工过程中的变更行为和签证行为,保证工程造价得以有效的控制。

(八)把好工程结算审核关。工程结算将决定建设项目工程成本,最终确定工程造价。针对施工单位在提交的工程结算中存在高估冒算现象这一情况,工程结算必须经国家审计机关审核后才能与施工单位定案结算。

第二篇:工程建设项目超概算现状及对策建议

工程建设项目超概算现状及对策建议

工程建设项目概算是初步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按照设计要求编制拟建工程所需费用的文件,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原国家计委计建设[1996]1154号文件,工程建设项目概算包括静态投资、动态投资、铺底流动资金。

实践证明,工程建设概算,不但动态投资随着政策性变化而随之调整,静态投资不进行调整的情况也是很少的。调整的幅度一般都在20—30%左右。这不但给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安排造成困难,甚至使投资计划失控,而且造成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投资回收期发生很大变化,使得一些原本效益很好的项目,建成后面临困境,步履艰难,甚至成了亏损企业。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克服。

一、超概算的主要原因

据初步了解分析,造成工程建设项目超概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设计漏项和变更

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漏项和变更是比较普遍存在的,其引起的费用增加在超概算的各种因素中往往名列前茅。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设计工作的深度不够导致设计漏项。有的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敷衍了事,以及设计水平不高,审查制度不严等,结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漏项,不得不补列建设内容,因此增加投资。

②不按国家标准设计,或对某项具体设计方案缺乏比较导致设计变更。如杭州炼化宾(现更名为杭州莲花宾馆),原供热设计方案采用管道煤气,后又研究改为进口富尔顿燃油锅炉供热;浙江太平洋化学有限公司环氧丙烷工程污水处理,增稠器等原设计的搅拌桩改为预制桩,厂区道路垫层由塘渣改为碎石水泥等,其增加投资700多万元。

2、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提高

目前浙江省设计单位编制概算的定额一般还是沿用浙江省1977年编制的版本和1982年省里对建筑工程增订的部分补充定额(安装工程执行国家行业部门定额),其概算就是以定额乘以以后陆续发生的由定额差、价格差、价外差、无价材料等计算出的综合系数进行编制。由于综合系数不断调整,人工工资不断增加,这样概算就要相应调整。

3、施工单位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和高估冒算

工程建设项目通过招投标选择的施工单位,虽然用承包合同的办法对工程质量、工期、费用加以限定,但在实际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费用很难实现合同规定,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和购置设备材料中的高估冒算’情况时有发生。如北仑电厂二期工程,建设单位共审核施工单位送审的结算资料185份,送审金额7471万元,审查后核减799万元,核减率10.7%,施工单位也心服口服,全部认可。

4、建设工期延长

工期控制是建设期“投资、质量、工期”三大控制目标之一。不能按原定的合理工期完成建设任务,不但项目不能按时投产、及时发挥效益,而且造成建设费用、贷款利息增加,从而使概算突破。据嘉兴市计委调查,他们那里有个项目,原批准概算1900万元,由于工期延长等原因,使概算超过52%。

5、征地拆迁费用增加

浙江省由于征地拆迁费用增加而调整概算的例子也是比较多的。如新昌有机化工厂,由于征地费用调整而使概算增加173万元。

6、建设单位的铺张浪费

由于很多建设费用是国家的,有些建设单位不但对控制建设费用缺乏责任感,而且本身也有铺张浪费或乘机从中取利现象。据审计部门反映,每年都能发现建设单位铺张浪费和非法支出的案例,从而也引起概算增加。

二、控制概算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造成超概算的主要原因是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等及一些个人的不当行为造成的;同时定额调整、征地拆迁费用提高、利率变化等也是超概算的原因。要想做到控制概算,提高投资效益,必须制定相应的办法和措施。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规范设计单位

设计是龙头,牢牢把握设计这—“先行关”是控制概算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对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①提高设计深度,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人员在设计前,要十分重视资料的收集工作,充分了解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周围环境,地形、地貌,工艺设备选型,建筑空间和平面,建筑材料和性能,努力提高设计工作深度,优化设计方案。

如浙江涤纶厂乍浦港丙二醇中转库项目,建设规模为2座3000m3的贮罐及相应

配套设施,可研报告批准投资为1500万元,而初步设计概算突破5000万元,一条由码头至贮罐的直径273X13无缝不锈钢管投资竟高达1400万元;罐区设置了燃油锅炉,用于冬季对丙二醇的加热保温;设置了制氮装置,用于丙二醇的加氮保护;加热器、泵房、大门基础均采用浇注桩;库区围墙造价高达824元/m。分析设计,根据江南地区的气候,乍浦港的地质条件,结合兄弟厂在丙二醇贮、运方面的实际经验,在设计审查中,取消燃油锅炉及贮罐加热装置,取消制氮装置、取消两台40m3灌装;改进口流量计为国产流量计,改DN200无缝不锈钢管为DNl50不锈钢管;取消加热器、泵房、大门等基础的桩基;围墙造价降为120元/m。设计通过上述优化,概算减为2070万元,为国家节省投资3000万元。

②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在保证质量、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作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和预算;同时,各专业要按分配的投资额来控制设计。

设计人员必须提高素质、熟悉本专业的概算、预算和费用定额,熟悉建筑材料预算价格,树立强烈的工程造价控制意识,精心设计,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一旦突破相应的概算,则必须返工,返工费由设计单位自负,严重的,还应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2、监督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的工作直接决定项目建设的费用和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为控制概算,需要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制,择优选择施工队伍。

在施工阶段,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有关招标投标制度,择优选择施工队伍。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克服在招标投标中各种不正当行为,发现问题,必须严肃查处。

要认真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经优化的网络图,认真做好施工队伍组织设计方案的论证工作。对施工方案要从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分析对比,从中选出最能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方案。

②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制度。

设计变更之前,必须进行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并需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如变更后工程造价突破总概算,必须报经原审批部门审查同意,进行概算调整。

③严把工程结算关。

工程结算将决定建设项目工程成本,最终确定工程造价。但目前,施工单位在提

交的工程结算中存在着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和高估冒算的现象。据调查,目前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结算通过有资质的工程咨询单位或有经验的建设单位审核,一般都能减10%左右,有的甚至更多。因此,要求施工单位一定要实事求是,严格按规定进行结算。

④完备隐蔽工程现场签证手续。

隐蔽工程是随施工过程的进展面发生,工程结算时较难掌握。隐蔽工程占工程造价的比重较大。由于建成后基础以下部分就不能看到,如缺乏完备的现场签证手续,势必增加工程结算的难度。因此,一定要制定完备的隐蔽工程现场签证制度,认真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每一项隐蔽工程签证,要以有效签证后的隐蔽工程量来作为编制结算的依据。

⑤认真贯彻执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

对工程施工和设备进行监理,是督促施工单位按合同办事,并对建设工程实行“投资、工期、质量”三大目标控制的有效方式。要认真选择监理单位,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理制度。特别是负责投资控制的监理人员一定要提高责任心,现场监理人员要做到“旁站监理,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发生的问题,对工程监理中的失职行为要严肃查处。

3、约束建设单位

工程建设项目超概算有一些是建设单位造成的。其原因有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缺乏经验,管理不严和不负责任,也有个别领导和管理人员本位主义,追求排场,乃至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因此,建议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①认真执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

首先要按法人责任制的要求,选择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作风正派的人负责和管理项目的建设工作。要落实该制度中各项管理制度的责、权、利的规定,理顺各方面的关系。要制定奖惩制度,使之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其中对保证实现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概算控制目标的要特别予以表彰或适当奖励。

②严格合同管理。

在执行施工承包合同中,建设单位必须牢牢把握支付关。对施工单位提交的结算工程款清单,要有强有力的预决算管理人员进行逐项审查,并在分项考核的基础上实行总量控制,严防超前结算和超概算的情况发生。

③开展立功竞赛,广泛采纳合理化建议。

舟山中石化兴中石油转运有限公司在工程建设中组织开展立功竞赛活动,广泛采纳合理化建议,为工程建设节约资金1886万元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4、政府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

规范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在投资建设领域中的行政行为,对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政府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建设环境,依法行政,照章办事,坚决杜绝乱收费、乱摊派行为。要积极推行政府组织的采购制度,这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三篇:工程项目超概算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工程项目超概算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作者:彭小芳

【摘 要】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对整个项目的投资影响甚巨。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导致项目最终超概算。只有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让工程项目投资受控。【关键词】工程项目;投资;概算;控制;分析

一、前言

总部对分公司投资强度连年加大,为分公司的发展壮大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工程项目超概算现象普遍存在,以至于部分工程管理人员形成了“项目超概算是正常的,不超概算倒是不正常的”错误观念。今天的投资即明天的成本,不彻底解决工程项目普遍超概算问题,既影响分公司的经济效益,更关乎分公司在总部的形象及地位。笔者试图厘清项目管理不同阶段的工作对项目投资的影响,并提出项目超概算的治理措施。粗浅认识,期望抛砖引玉。

二、超概算原因分析

石化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特点,而且生产连续、工艺复杂。因此,这个行业开展的工程项目往往施工条件特别苛刻,质量要求特别严厉。特别是一些边生产边施工的技术改造项目,管理难度很大,安全、质量投入很高,费用很难控制,这是由其行业特点决定的。即便如此,笔者认为,项目管理各阶段的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仍然是项目超投资的重要原因。

(一)投资决策不科学,投资估算不严谨

投资决策是影响工程项目成败最关键的环节。有的项目没有进行深入调研论证,编制严谨的可研、投资估算,有的项目虽然有可行性研究和论证文件,也纯粹为了审批走形式。如果某级组织的批复权限是一千万元,申报项目往往是一千三四百万元,批复概算大多是九百多万元,“可行性研究”沦为“可批性研究”,缺乏真正的研究和论证。

(二)建设程序被打乱,“三边”工程寻常见

建设程序是指工程项目从设想、选择、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顺序法则,是项目顺利进行和投资受控的重要保证。而我们容易忽视按建设程序开展工作的重要性,出现了一部分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设计修改、返工、修补,导致工期延后,造价增加。

(三)设计方案走极端,工程投资准跑偏

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于设计阶段,一般来说,初步设计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约占十之七八。如果设计时考虑最多的是安全性和美观性,而忽视节约建设成本的要求,就必然导致设计保险系数偏大,“肥梁胖柱深基础”,豪华装修“高大上”。有的项目设计方案又做得极其粗糙,实施时根本就用不上,只好以现场签证单来办理结算。这样干到哪算到哪,工程投资必定难以控制。

(四)设计深度达不到,设计变更满天飘

我们开展的一些工程项目,设计深度不够,导致项目实施时变更量非常大。由于缺少深入细致的调查,缺乏全局观念,工作敷衍了事,设计水平不高,审查制度不严,结果在实施时发现不少漏项,不得不增补工程内容。有的设计单位,各专业之间缺少会签、交流,有的材料漏开、重开,有的采用标准不一致,造成材料损失浪费。设计变更满天飘,工程投资怎不超?

(五)概算编制“先天不足”,审批审查把关不严

设计概算是控制投资规模和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应该真实反映设计图纸的内容和标准。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些概算编制方法不对、费用不全、项目不细。有的概算人员与专业设计人员结合不紧密,与市场和专业生产厂商信息脱节,编制概算闭门造车。更有甚者,有的不是在编概算而是按业主的投资限额凑数字。项目审查时,专业审查人员只管技术上可行,概算审查人员只管概算编制符合定额标准,二者没有融合在一起进行工程经济技术的比较、优化。项目审批时,有时就是粗暴地“剁一刀”。

(六)招投标活动不规范

招投标是选择合格承包商,并通过承包商的合理竞争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可是在我们的工程管理过程中,有的项目应招未招,有的明招暗定,有的串标围标,招投标活动不规范必然对投资控制产生不良影响。

(七)合同管理不到位造成超概算

合同是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起着为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HSE管理”提供重要的法律性依据的作用。可是在我们的工程管理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合同意识淡薄。涉及合同价格调整的条款限制不充分,缺乏操作性。对照合同条款,该扣款的没有扣,不允许签证的项目盲目签证,使得工程结算价大大超出合同价,最终超投资。

(八)承包商高估冒算变相抬高工程造价

一些承包商经营作风不正,为了获得额外利润,通过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单价,高算材料设备价格、提高收费标准等手段高估冒算。如果审核把关不严,该挤的水分没挤掉,等于变相提高了工程造价,也是工程项目超概算的原因之一。

三、治理措施

根据上述管理过程超概算的原因分析,笔者提出对应的治理措施如下:

(一)科学民主决策,投资估算严肃、准确

工程项目决策要广泛征求专家和群众意见,不搞首长工程,按照民主程序决策。要以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源进行方案论证和投资估算,为控制工程项目的总投资打好基础。

(二)严格建设程序,规范项目管理

我们开展工程建设,要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拒绝“三边”工程。这既是我们应该遵从的准则,也是防止工程项目超概算的有效措施。

(三)科学限额设计,方案切合实际

所谓科学限额设计,并非资金宽裕的项目就做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资金紧张的项目就做得“低端粗俗无节操”,而是松紧有度,全盘考虑,使得每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都切合实际,设计概算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提高设计深度,严控设计变更

要减少工程项目因设计漏项、设计变更引起的超概算现象,必须提高设计深度,严控设计变更。要建立设计质量考核制度和设计变更联签制度。乱世用重典,沉珂下猛药。只有治住设计变更满天飘的乱象,工程投资受控才有保障。

(五)加强概算编制的技术力量,改进概算审批审查组织管理

设计单位要加强概算编制的技术力量,认真领会、理解专业设计的意图,紧盯工程建设市场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信息,才能编制出比较切合实际的设计概算。建设单位要改进概算审批、审查的组织,审批时“应审尽审,应批尽批”,审查时各专业组和概算组要一起联审。

(六)加强招投标管理,优选承包商

对照《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在规定范围之内的项目都必须招投标。要提高招标过程的透明度,减少暗箱操作。通过招投标,让有实力的承包商通过合理竞争,真正起到降低工程造价的作用。

(七)提升合同对工程造价的管控力度

要签订权责对等、切实可行的合同,提升合同对工程造价的管控力度。加强合同的履约检查,赏罚分明,对承包商风险自负范围的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索赔要求等,一律不得进入结算程序,保证工程造价有效控制。

(八)把好工程项目结算审核关

一些承包商认为,干得好不如算得好,变着法子高估冒算。特别是国家税制改革以后,绝大部分项目都实行甲供料,如果结算时没有将图纸量、计划量和实际工程量对清楚,承包商不仅侵占多余甲供料,而且赚取多余材料对应的施工费,大大增加了工程项目建设成本。

建设单位如果自身无力审核,可以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对那些一贯高估冒算、弄虚作假的承包商和预算员,要实行经济处罚,直至取消其入围资格。

四、结语

总之,工程项目超投资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做好项目管理各个阶段的工作,多管齐下,综合施治,才能有效控制工程项目的投资。

第四篇:物业纠纷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物业纠纷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城市住房改革不断推进,我国房地产业已进入市场化和商品化的阶段。物业服务作为一种现代房地产管理办法,以一种专业化、社会化和企业化的模式走进千家万户,影响到许多人的生活。

一、物业纠纷矛盾逐步凸显

近年来,物业服务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成为新闻和百姓生活中的高频词汇。物业服务领域纠纷亦日趋增多,既有物业服务公司服务不专业、不到位的问题,也有业主认识上存在误区产生的问题。如何妥善化解业主和物业服务公司之间的矛盾,关系到房地产服务行业能否健康有序的发展,更与人们对高品质和谐生活的追求息息相关。

二、物业纠纷产生原因探究

一是缺乏真实的宣传和有效的沟通。了解才能产生信任。业主不了解物业管理行业,物业服务内容标准不透明、收费依据不明确、违约责任含糊让人无法理解,致使多数人选择拒绝交费。在我国,住宅小区建好后,开发商都会先指定一家物业公司进驻小区,这就是“前期物业”。前期物业公司先于业主进驻小区。按正常程序,应是业主购买房屋并入住后,再与前期物业公司协商签约。但现实情况是,几乎所有的业主在入住时都会被要求签订物业合同,同时还要全额缴纳至少一年的物业费,才能领到房屋钥匙。对物业公司而言,省去了与业主谈判的麻烦,但同时也丧失了让业主通过协商签约过程了解物业服务、理解物业收费的机会。此时,多数业主交费根本不是为了享受物业服务,而是为了获得房屋钥匙。这导致业主与物业公司缺乏真正的沟通、交流和理解,一开始就处于互相猜忌、1

互相怀疑之中,为今后双方发生更大的纠纷埋下了隐患。此外,开发商将钥匙交给物业公司的行为让业主形成了两者是一体的概念,此后也就会当然认为开发商遗留的一些问题应当由物业公司来解决,由此会给业主和物业公司增添更多的矛盾。

二是物业公司服务意识差,无视业主的正当权利和合理要求,处理问题简单化,在与业主的交往中容易产生摩擦。物业服务项目既多且杂,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矛盾。但在现实中,当业主需要帮助时,不少物业人员采用互相推诿或者置之不理的态度;而当物业公司要求业主履行义务时,许多物业人员的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根本不考虑业主的感受,引起业主的反感。有的物业公司完全以营利为目的,只顾收费而不履行任何约定的服务行为。任意增加收费项目,肆意挥霍物业服务费,甚至当业主有不同意见时即以停电、停水、限制业主进出物业区域等手段相要挟,严重侵犯业主的权利。这无形中激化了双方的矛盾,使业主更坚定地加入到欠费的行列。同时,众多业主对物业服务内容和标准有疑问而拒交物业费时,许多物业公司不是通过有效的宣传、主动与业主进行良性沟通、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来解决,而是直接采取诉讼方式解决,使矛盾迅速升级。单纯用诉讼方式解决欠费问题的结果是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物业公司和业主之间缺乏沟通与互信,业主对物业不满而拒交物业费→物业公司收费不足,服务质量下滑→引起更多业主的不满,欠费规模更加扩大→物业公司进一步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物业费诉讼中,以求尽快收取物业费→诉讼往往只能解决欠费问题,解决不了业主提出的其他合理要求,业主因对裁判不满而拒不执行,并且继续欠费„„,最终的结果是使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隔阂更加扩大。

三是思想观念错位,业主和物业公司都不能摆正位置,通过协商解决问题。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是服务合同关系,两者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在现实中,物业公司认为自己

是小区管理者,业主是被管理的对象;而业主则认为自己是主人,物业公司是自己花钱雇来的仆人。业主与物业公司对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各有理解,由此产生的权利义务认识就大相径庭,这种观念上的巨大差异导致双方在相互沟通中的巨大障碍,事实上这也是物业公司与业主很难通过协商解决问题的思想根源。要想协商解决问题,就必须摆正各方位置,理顺法律关系。

四是业主群体的分散性和个别性与物业服务的整体性和公共性,加大了业主与物业公司协商的难度。小区的业主群体是庞大而分散的,每个业主的想法、做法都不一致,而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是针对全体业主的,因此物业公司要想与每个业主都能协商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协商的难度。

五是多数业主自治水平较低,缺乏公共责任意识,对自己的权利缺乏正确的认识,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行使权利。在计划经济体制公有住房分配模式下,人们早已牢固树立了住房不付费的观念,而且也不关心房屋及相关设施的维护情况,反正有“公家”负责,自己不必操心。虽然商品房的兴起让许多人成为了房屋所有权人,但在观念上不少人并不认为这和以往分配公房在居住上有什么本质区别。面对物业费,许多业主都认为“以前从来没有交过”所以就“不应该交”。物业服务是面向全体业主的,而许多业主完全以个人的主观感受对服务进行评价,一旦自己对服务不满意就拒绝交费。更多的业主把自己当成旁观者,不知道通过集体决策来表达自己对物业服务和收费的意愿,而是怀着从众心理,观望事态发展,不主动交费,造成欠费风气盛行。

六是政府部门介入不足,对物业公司和业主双方权利义务的监管、规范、引导不够,没有及时消除纠纷隐患。虽然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最终是要通过自由签约来对服务和价格 3

达成一致,但物业服务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它关系着小区全体业主的正常生活,因此政府不能完全放任由业主与物业公司自行解决。一般情况下,小区建设完成后,都是由开发商指定物业公司进行前期服务,政府部门不加以任何监管;当业主入住小区后,政府部门也不参与业主自治组织--即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设立,没有进行必要的引导。此时,因物业公司由开发商指定而听命于开发商,不愿接受业主监督;而积极要求并参与召开业主大会、设立业主委员会的,往往又都是一些与开发商、物业公司有较大矛盾的维权业主。本来物业公司和业主急需的是一个能够互相协商交流的平台,但在实践中,有的物业公司完全靠向开发商,漠视业主的正当权利与要求;而有的业主委员会完全是为了维权而设,一开始就带着较强的对立情绪。因此,两者非但不可能心平气和地进行协商交流,反而会将矛盾激化。

三、物业纠纷的多元化解决途径

当前物业费纠纷已经发展成形并且扩大到一定规模,解决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对人民法院而言,当务之急是针对物业纠纷诉讼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通过诉讼引导业主和物业公司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诉前调解能够快速化解矛盾,提高审判效率,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同时又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避免矛盾激化。

一、多管齐下调处物业纠纷

物业纠纷发生后,诉讼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物业公司单纯用诉讼方式解决欠费问题易激化与业主的矛盾。针对物业纠纷牵涉面广、涉及民生和容易引发群体性诉讼的特点,借助多方力量,加强调解工作,多管齐下调处物业纠纷。

法院应积极探索借助社区力量化解物业纠纷,逐步将物业纠纷纳入巡回审判范围。法官借助力量,加强与居委会、街道、房管部门的合作,主动到案件现场上门调解、就地办案,邀请上述组织和对纠纷情况比较熟悉的居民多方共同参与调解,帮助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了解案发原因,查明事实,第一时间从源头化解矛盾。针对因居民不满意物业公司服务质量等情况而引发的纠纷,及时向物业公司反馈情况,并通过司法建议督促物业公司纠正不足之处,做好调解的基础工作。对有些并非由于物业公司过错而导致的纠纷,耐心向居民解释相关法律规定,消除误解,从根本上化解矛盾。

此外,还要注重积极推进物业纠纷诉前调解、速裁与专业化审判相协调的纠纷解决机制,特别是完善物业纠纷诉前调解程序,加强诉前调解程序的告知工作,通过诉调对接中心的有效运作完善调解与诉讼的衔接,以案件分流提高物业纠纷审判效率。

二、加强法治宣传 加大沟通力度

法院加强对业主委员会成员进行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宣传,使其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依法行使职权:业委会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对于不明确的职责内容和范围,包括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职责分工不明确的,应当主动向房地产主管部门或街道办事处等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咨询;业委会应当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在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时要加强保护业主的利益,细化物业服务的质量标准以及违约责任,对车辆管理、停车费使用、保安职责等目前广受争议的条款实行“特事特约”,以免日后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另外,还要加强与物业公司的沟通力度,做好息诉工作。在批量审理的业主欠费案件中,针对多数业主对物业公司服务质量不满意却无法举证的情况,法院一方面要通过居委

会等基层组织了解实情、提出整改意见,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物业公司的化解力度和释明工作,使一些物业公司能主动减免部分物业费,或者与业主达成和解后撤回起诉,有效地避免群体性矛盾的激化。

法院还需加大对业主依法使用物业、遵守业主公约、履行缴费义务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立案前、审理中、宣判时、判决后的释法工作,切实提高业主的法治意识,使其进一步提升自治意识,明确物业服务企业在保养、维修、保安、清洁等方面的义务和职责,避免拒不缴费的不当抗辩行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不当行为和其他业主的不当行为,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规范经营管理,理顺市场秩序。

物业服务关系百姓的日常生活,稍有异常就会引发群体性纠纷,危害社会稳定。因此,政府部门对物业公司绝不能简单采取市场化的管理方式放任其自主经营,而应加大管理力度,确保物业公司做到诚信经营、规范服务。

政府部门应当指定专门机构对物业公司进行长期监管,受理业主对物业公司的投诉,同时定期主动征求小区业主对物业公司的意见,对业主的投诉和意见,负责任的进行调查并做出答复,同时反馈给物业公司。对于物业公司经营中出现的任何违规行为,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制止,责令其整改并予以处罚;对于严重缺乏诚信,造成小区内大多数业主不满意的物业公司,应当吊销其资质,同时吊销其主要负责人的从业资格。通过政府部门受理投诉,及时纠正物业公司的不当行为,可有效化解矛盾,防止矛盾升级。

小区的相关资料是进行物业服务的前提,这些资料在移交业主委员会之前,不应当交由前期物业公司保管,而应当由政府统一保管,或者由政府指定专门机构备份保管各小区资料。这样当物业服务合同被解除时,就可以有效防止前任物业公司以不移交小区资料为要挟,妨碍后任物业公司的接管。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7

第五篇:浅谈“民工荒”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谈“民工荒”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

内 容 摘 要

摘要:“民工荒”的出现,已经存在很久。社会各界人士、学者、政府机构都深入不同的研究,但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民工荒”现象直到至今,不但没有缓和的迹象,甚至更加严重,波及到地区和行业甚广;如何缓解 “民工荒”困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当今发展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关键。本文通过当前“民工荒”的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对“民工荒”的解决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社会经济 企业 “民工荒” 原因 对策

中国拥有12亿农民和1.5 亿农村剩余劳动力,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却出人意料地大范围出现“民工荒”,“民工荒”现象是我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农民工和“民工荒”的认识

“农民工”指“拥有农业户口、被人雇佣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本文所说的农民工主要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

“民工荒”现象始于 2003 年末、2004 年初,2004 年 9 月自从劳动社会保障部颁发《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后,“民工荒”一词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上。“民工荒”是指城市经济需求的民工劳动力普遍高于民工愿意和能够提供的劳动力,即指人力资源市场出现的民工劳动力出现短缺。社会各界用“民工荒”这个词概括了我国部分企业招不到农民工这一现象。“民工荒”既是我国经济升级转型的必然反应,也是我国劳动用工体制改革滞后的应付代价, “民工荒”问题在改革发展中形成,也应当在改革发展中解决。

二、“民工荒”产生的现象

2005年春节过后,“民工荒”进一步加剧,有更多的地区和企业招不到普通工,有的企业为了招工,直接把招聘现场摆到火车站、汽车站,甚至有缺工严重的地区,由地方政府和企业组成“招工团”到劳动力输出地区举办招聘会。目前,“民工荒”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民工荒”地区范围日益扩大

可招的劳动力人数只占总劳动力人数的1.5%左右,这种需求差异的必然结果也就是企业自身造成的后果。

(二)加入WTO、制造基地转移中国,新增企业多,也是缺工的一个原因。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2006年12月过渡期结束后,中国市场的开放,国际投资转移中国,加工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的企业涌入,与原有企业的扩张和新增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用工需求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劳动力需求大于劳动力供给,从而加快“民工荒”的发生。

(三)国家的三农政策与全方位开发战略,减低外出打工的吸引力

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不仅如此,国家还推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三项补贴政策,再加上农产品收购价格不断上涨,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2007年粮油价格地直增长,到2010年下半年,粮油价格更是大幅增长,主要生活物品的价格上涨达30%-50%:大米从每斤1.8元钱涨到每斤2.5元;花生油从80多元一壶涨到100多元一壶,猪肉价从12元多钱一斤涨到17元多钱一斤,鸡肉价从12元多钱一斤涨到18元多钱一斤。在一些可以规模种植的地方,和农业产业化比较好的地方,农民种粮的收入与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差距逐渐减少。同时,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工作机会也增加,收入上的差距减少,从而对农民工已缺乏吸引力。以广东为例,从2010年5月1日起,广东省月最低工资依次为:一类地区1030元、二类地区920元、三类地区810元、四类地区710元、五类地区660元;而山西省2010年月最低工资标准依次为:一类地区850元、二类地区780元、三类地区710元、四类地区640元。考虑考虑到外出务工的安全、欠薪和各种歧视性政策,以及较高的生活成本、离家的精神痛苦等,有相当一部分民工选择家务农或在本地区周边地区企业就业,虽然收入少一点,但相对自由,并且可以兼顾到家庭。

(四)城乡二元结构及农民工的结构和观念发生变化,使缺工人数增加

在现有体制下,城市对农民工采取“经济吸纳,社会拒入的态度。一方面,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农民工从事各种脏、累、危险的工作而对其到来给予鼓励和接纳;另一方面,很多城市采取各种政策控制农民,不给予市民待遇,农民工被排斥在城市社会体制成为游离于城市的“边缘人”。务工城市的各种歧视性政策,使得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成为来往于城乡的“候人”。

同时,现代农民工主要是“新生代农民工”,与父辈相比,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式”的生活;他们维权意识更浓,希望可以更好的发展自己,而不仅仅是生存下去。新生代农民工年轻、文化素质高、外出意识强,价值观念是横向的。他们职业期望值更高、融入城市并转换身份的意愿更强、消费观念更为开放、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更加注重。新生代的农民工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式”的生活,也不愿意从事技术含量低、仅靠出卖劳动力、且报酬不合理的工作,新生代的农民这一观念也转移了农民工向更好更优越的地方从事工作。

降低,并在招工榜中规定,限制加班;但前来应聘者还是不多。从长期来看,在经济形势不变的前提下,沿海城市民工待遇肯定将有所提高,企业人力成本会有显著上涨。为了改善缺工状况,广东取消春节后一月内企业招工6大禁令,发布了《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东莞在春节前将最低工资标准从740元提升至920元,增幅达24.3%。笔者原所在广州建兴电子有限公司更是将工资980元调到1200元,限制工人加班,每月只能加班3次,工人还是无法满足前线生产需求。

(二)、部分低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将被淘汰或向内部城市转移

随着用工企业人力成本提高,产品价格将被迫提高,一些靠出口补贴政策维持的低竞争力、低产品价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将被市场淘汰。按照运输费用对产业区域布局影响的分析,在运输费用和人力成本的边际抉择中,如果人力成本超过运输费用,那么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将向内部城市转移,以获取最优成本的区域位置。实际上,内需的不断增长,也将强化这一趋势。

(三)、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技能型劳动力需求增加,促使 “技工荒”困境更加严重

由于土地成本、人力成本都在不断增长,低利润、低端制造业将被淘汰或向内部城市转移,沿海城市发展重点将转向金融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服务业等。由于输出地政府对工人的培训有限,加上企业需要的又是可直接上岗的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从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来看,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的缺口比较大,而且在近期内很难有缓解的迹象。尽管许多企业愿意提供比较客观的薪资水平,但我国劳动力结构决定了当前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的供给短期内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必然导致大部分民工的素质未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面临失业的危险,而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上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又远远不够社会的需求,从而加剧 “技工荒”。

五、解决“民工荒”的对策建议

“民工荒”问题若持续发展,将会对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需要社会各界正视“民工荒”问题,认真研究,全面分析,在平衡长期发展和短期利益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调整招工条件,扩大用工范围,加强校企联合

当前的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指年龄、性别和技能性民工荒,若能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招工条件,扩大用工范围,加强校企联合,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是解决技民工荒的必由之路。补招25岁以上年龄工及不挑选女工,并兼请男工;同时请学校的教师做企业顾问,研究技工的培养方向;企业的专家做学校的客座教授,为学生讲解实践技能,校企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培训就业一体化,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可用人才培训及

才能增强农民工在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农民工在企业工作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五)建立和完善劳工的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落实有关政策

随着我国农村剩余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农民工的社会福利项目缺失问题日益明显。有关数据显示:农民工由于缺乏失业保险,在失业期间领不到失业补助,只能靠积累和借钱过日子的占77.2%,被迫回乡的占14.6%。由于缺乏医疗保险,1/3的人生过病,60%的人硬挺,40%的人花钱看病,其中用人单位支付的不足1/12。在北京、无锡和珠海三市对城市非流动者、城市流动者和农村流动者进行的调查表明,雇工方企业为其提供养老保障的比例分别是:北京68%、25%、2%;无锡70%、14%、12%;珠海50%、9%、1%。可见,工作单位普遍没有为农民工设计养老保障。另据2002年广东省劳动保障厅的有关资料显示,珠江三角洲农民工每天工作8小时以下者仅占30%,工作时间在12至14小时的占40%多。农民工所从事的多为脏、累、重、险的工作,工作环境恶劣、风险大,劳动强度普遍偏高,而且没有相应的保障。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当中,要维持我国劳动力向城市有效转移必须增加农民工进城的劳动收益,并且建立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由于农民工的收入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而且经济承受能力低,整齐划一的将农民工纳入具有较高费率、高待遇、高补贴特征的城市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是不现实的,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农民工的不同社会保障要求,分类、分层设计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有雇主、职业和收入稳定、流动性较弱的农民工,将他们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较为灵活,应该依据其需求的迫切性分批建立,以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为基础,探索出低费率、可灵活操作、方便简易的制度形式和参保办法。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监督力度,为农民工提供与城市工人平等的待遇,特别强调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安全的就业环境。

(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劳动力流动创造有利条件

改革户籍制度,转变城乡二元分割的局面,降低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非经济成本,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规定,将以身份和出生地作为划分人口类型标准的传统户籍制度改变成以职业和居住地作为划分人口类型标准的新型户籍制度;逐渐淡化和消除城市户口背后所附着的利益,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国民待遇;制定统一的城乡就业准入和农民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消除农民工身份上的局限和歧视。同时,要转变城乡二元分割局面的手段,按照“国家拿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缴一点”的原则,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机制,并逐步与城市居民接轨,使进城务工人员能够享受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如子女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养老保险、生活救济等。政府除了要在法律制度上给予农民工平等的地位和权利,更重要的是在行动及观念上消除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排斥和偏见,给他们营造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

“民工荒”既是我国经济升级转型的必然反应,也是我国劳动用工体制改革滞后的应付代价, 是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企业和农民工价值观念变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解决好 “民工荒”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

下载浅析建设项目超概算原因及解决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建设项目超概算原因及解决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一、学生合理负担的界定 学生负担主要有三个方面:学习负担、心里负担、经济负担。减负的确切内涵是减掉学生负担中那些不合理的部分,并......

    校园打架斗殴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校园打架斗殴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兰仕勇 (巴马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 547500) 学校打架斗殴事件是酿成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的重要原因,更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直接诱因。学生之间因......

    论机车乘务员超劳的原因及对策

    机车乘务员超劳原因及对策对于铁路运输生产来说,机车乘务员是铁路运输原动力的直接操作员和现场控制第一人,也是能否防止事故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机车乘务员超劳是机务行车的......

    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我X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我X经济发展、X场繁荣和实现就业的重要基础。然而,“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严重阻碍了实......

    高速公路通行卡流失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高速公路通行卡流失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按照厅高管局及公司各项通知精神,柳林收费站针对通行卡流失现象认真调查、分析,从IC卡流失的目的看,IC卡的流失可分为有意流失和无意流......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一.摘要融资难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以青岛朗进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分别从自身因素,金融机构方面的因素,政府的因素......

    医闹事件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的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并表现出新的特点,演变成医闹。引起医闹的原因很多,总的来说是医院、患者、社会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本文在深入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

    论执行积案的存在原因及解决对策[★]

    论执行积案的存在原因及解决对策 “执行难”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跨世纪的司法难题。1999年党中央批转了最高法院《关于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