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律师社会责任体系架构分析(人民文摘稿)
中国律师社会责任体系架构分析
李 越,陈喻伟
(1.湖北诚昌律师事务所,湖北 宜昌 443000;2.三峡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国情的律师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是创新律师行业管理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需要。中国律师应当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司法规律”、“传统文化”和“国际标准”四个文化渊源方面建立自己的律师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文化体系。
[关键词]:中国 律师 社会责任 架构
即使是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律师的社会责任”的概念目前并无法定的表述方式。国内比较成熟的概念为:“律师利用其独特知识构成、法律技能,从事律师职业行为并以推动法治、提高公从对律师的信任以及的对于法治的信仰为指向的各种实践,或者虽以拓展业务或获取合法收益为目标,但客观达到提高公众对律师的信任与对法治的信仰的行为。”
[1] 2律师职业以法律为工具,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为目的,它的出现与发展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的文化内涵有其特殊性:首先,律师的工作必须忠于事实、忠于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以法为武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以此校正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其次,法律曾经只是政治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法律职业是所有社会职业中除政治家之外与政治联系最紧密的职业,发达国家律师政治家的大量涌现正是律师参与社会管理的社会属性的体现;再次,自从十八世纪英国现代律师制度设立以来,律师都要接受系统、正规的法律专业教育并形成和传承了独特的文化。这种特殊性导致其社会责任的特殊性。律师与企业家不同,不能讨论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它与身俱来就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宣传法治的社会责任。它与科学家不同,它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它的社会责任更加直接。胡乔木称律师是“戴着荆棘的桂冠而来”,董必武称“律师应仗人间义”,都是律师承担社会责任的写照。
如同任何行业的的社会责任问题都不是从来就有的,对于律师而言,只有当律师行业的社会影响扩大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和必要提出这样的问题。2011年3月,全国人大吴邦国委员长郑重宣布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立。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探索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律师社会责任体系,成为中国律师行业急待解决的历史任务之一。根据我国律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基本定位和“政治坚定、法律精通、维护正义、恪守诚信”基本要求,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中国特色的律师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孙中山先生曾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的价值取向,它是我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获得民主自由权利、建设公平正义社会的思想武器,这是一种历史的选择。律师作为中国民主与法治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必须顺应这种历史潮流,并在这种历史的洪流中有所作为。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所有这些都表明,民主自由、公平正
[2]
义、人道和谐、开放进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不但是我们的治国方略,也应当成为中国律师承担社会责任的核心标准。
2、尊重司法规律。“规律总是对经历的总结。中国现代或当代司法时间还不长,还没定型,因此很难总结。但就一般意义上谈司法,借助现有的国内外经验,一个基本经验,„„就是要了解司法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这可以说是中国人过去一百多年来在现代化努力进程中形成的一个基本的思想路线。”[3]在当代中国建设民主与法治的进程中,以法律为职业工具的律师,都有一个在内心深处找寻并尊重司法规律的过程。胡锦涛同志指出的:“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就是我们在总结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经验,借鉴现代法治理论合理成份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代中国的基本司法规律。“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司法规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背景下的突出体现。建立律师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必须把握其法律职业的特殊背景,根据上述司法规律的要求制订评价标准。
3、发扬传统文化。“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国语·郑语》)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的人道主义精神,“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中》)的和谐价值观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和力量传承。对于当代中国律师,过去的民族文化并不只是停留在历史资料当中,它还是我们今天的生存背景,我们今天的法律就是通过对数千年民族历史的总结而制定的,历史本应受到尊重。中华文化中特定的民族心理、道德风尚、伦理意识和价值观念精华,必然对当代中国律师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产生深刻影响。
4、借鉴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国际经济优先权委员会作为长期研究社会责任及环境保护的国际非政府权威组织,1997年该委员会成立了认可委员会,后更名为社会责任国标(简称SAI)。SAI咨询委员会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及世界人权宣言的原则,以童工、强迫劳动、安全卫生、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及管理体系等九个要素为架构制订了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标准草案最初名为SA2000,最终定名为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并在1997年10月公开发布。这是一个并不成熟的标准,它既不完全适合于当代中国,也不是针对律师行业所作。但是,作为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它的架构依然是值得我们借鉴。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国情的律师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既是当前律师行业管理创新的需要,也是律师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需要。它既是一项无法回避的历史责任,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2009年,上海国浩律师事务所发布了国内第一份律师事务所《年度社会责任报告》。2010年11月27日,北京市律师协会在第二届北京律师论坛上发布了《北京律师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显示,有97.09%律师愿意履行社会责任,76.87%律师已经以各种形式履行了社会责任。这种以个别或地方形式出现人对行业社会责任的自发观注,还有待于有关行政和行业管理部门结合中国当代社会特征和律师行业现状,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加以引导和鼓励,使之扩展到全行业并形成一种自觉的行动。
[5]
[注释] [1] 北京律师社会责任报告,北京市律师协会,2010年4月;
[2]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胡锦涛,[OL],http://cpc.people.com.cn,2007年10月25日;
[3] 中国司法的规律,朱苏力,[J],法制资讯,2009年(8);
[4]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OL],http://news.xinhuanet.com,2002年12月4日;
[5] “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OL],http://www.xiexiebang.com。
2.陈喻伟(1972—),男,湖北诚昌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法学会会员、省律师协会常务理事、市政协委员,湖南省龙山县人,华中师范大学法学本科毕业,主要从事合同法、行政法研究。联系地址:湖北省宜昌市沿江大道129号11楼诚昌律师事务所,邮政编码: 443000,联系电话:***,传真:0717-6255855,电子邮箱:ly***@126.com。
第二篇:车联网体系架构分析
车联网体系结构与解决方案
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道路承载容量 在许多城市已达到饱和,交通安全、出行效率、环境保护等 问题日益突出。在此大背景下,汽车联网技术因其被期望 具有大幅度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运输效率、提升现有道路 交通能力等功能,而成为当前一个关注重点和热点。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较早进行了智能交通和车辆信息 服务的研究与应用,2011 年 3 月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 与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共建车联网联合实验 室,4 月在重庆建立国内首个 “智能驾驶与车联网实验室” 等,充分表明当前国内外对车联网研究的迫切性和广泛性。
车联网与物联网
物联网是一个以互联网为主体,兼容各项信息技术,为社会不同领域提供可定制信息化服务的具有泛在化属性的信息基础平台。物联网的概念和内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不同阶段人们信息化需求的不断演进,因其接入 对象的广泛性、运用技术的复杂性、服务内容的不确定性以 及不同社会群体理解和追求上的差异性,很难用已有概念 和标准来准确完整地给出权威定义。然而,车联网概念的出 现,因其服务对象和应用需求明确、运用技术和领域相对集 中、实施和评价标准较为统一、社会应用和管理需求较为确 定,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已被认为是物联网中最能够率先 突破应用领域的重要分支,并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源于物联网的车联网,以车辆为基本信息单元,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拓展信息交互方式, 进而实现智能交通管理,使物联网技术这一原本宽泛的概 念在现代交通环境中得以具体体现。本文立足物联网基础 理论和模型,以构建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智能交通系统为 背景,对车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通信架构及其关键 技术进行研究。
车联网基本概念和分类 车联网概念是物联网面向行业应用的概念实现。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 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网络体系,实现 任何物体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物联网不刻意强调物体的类型,更多的是强调物理世界信息的 获取和交换,以实现当前互联网未触及的物与物信息 交换领域。车联网是物联网概念的着陆点,将这个具 体的物理世界限定到车、路、人和城市上。车联网利 用装载在车辆上电子标签 RFID 获取车辆的行驶属性 和系统运行状态信息,通过 GPS 等全球定位技术获取车辆行驶位置等参数,通过 3G 等无线传输技术实 现信息传输和共享,通过RFID 和传感器获取道路、桥 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状况,最后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对车辆运行监控以及提供各种交通综合服务。
从技术角度区分,车联网技术主要有电子标签技术、位置定位技术、无线传输 技术、数字广播技术、网络服务平台技术。
从系统交互角度,主要有车与车通信系统、车与 人通信系统、车与路通信系统、车与综合信息平台通 信系统、路与综合信息平台通信系统。车与车通信系统强调物与物之间的端到端通信。这种端到端的通信 使得任何一个车辆既可以成为服务器,也可以作为通 信终端。车与路通信系统使得车辆能够提前获取道路 基础设施的运营状况,如某条道路是否在维修,某个 桥洞是否积水过多等信息,以方便车辆的顺畅通行。车与综合信息平台通信系统是汇集车辆行驶状态等信 息,提供路况、车辆监控等综合统计性信息以及出行 提醒、安全行驶等个性化信息的综合性平台。路与综合信息平台通信系统目的是维护道路基础设施的运营 状况,以及时更换老化和运营状况不佳设备。
从应用角度区分,车联网技术可以分为监控应用系统、行车安全系统、动态路况信息系统、交通事件 保障系统等。监控应用系统主要用于政府部门或者车辆管理部门的运营监控和决策支持,主要分为两类系 统: 道路基础设施安全情况监控以及车辆行驶状况监 控。道路基础设施安全情况的监控主要是通过定时获 取道路、桥梁上安装的监控设备传回的检测信息,查看基础设施的破坏程度、应用状况等,为交通基础 设施的维护提供重要参考。车辆行驶状况监控主要是 监控车辆的行驶路线、行驶参数,如油耗,车况等信 息,为城市车流量分布提供可视化,为拥堵缓解提供 辅助决策。行车安全系统主要指 车辆行驶过程安全监 测以及分析车辆行驶行为后的安全建议。在车辆行驶 过程中,通过车联网信息的交互,可以获取前方道路 状况,规避安全交通事故等。如在雾天高速公路上前 方发生事故之后的主动规避等。另外通过上传和分析 车辆的油耗、行驶状态等参数,在服务器端进行车辆 信息挖掘,主动提供一些车辆行驶安全建议,如是否 需要去保养,是否需要更换某零部件。动态路况信息 系统主要利用行驶车辆的运行速度和 GPS 定位技术,获取道路行驶状况信息,实现路况动态信息的发布。交通事件保障系统主要利用车辆事故检测和报告机制,为事故的检测、规避、疏导等提供辅助支持。
总之,车联网以车、路、道路基础设施为基本节 点和信息源,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信息交互,从而 实现 “车 - 人 - 路 - 城市”的和谐统一。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发展,应用 车联网技术的概念车、系统原型已蓬勃开展。
车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1.RFID 射频识别技术。车联网使用 RFID 技术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 等,构建一个由大量联网的 RFID 终端组成比互联网 更为庞大的物联网,因此 RFID 技术是实现车联网的 基础技术。我国 RFID 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在 超高频 RFID 方面。
RFID工作原理
2. 传感技术。利用传感器及汽车总线采集车 辆、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参数等传感技术需 要根据不同物体的运行参数进行定制。如车需要油 耗、刹车、发动机等运行参数,而桥梁需要压力、老 化程度等参数。传感技术是实现车联网数据采集的关 键技术。
3.无线传输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将传感器采集得到的数据发送至服务器或其它终端,或者接收控 制指令完成物体远程控制。只有通过无线传输技术,才能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4.云计算技术。对采集获取的物体数据进行 综合加工分析,并提供各类综合服务。车联网系统通 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 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
5.车联网标准体系。标准是一个产业兴起的 重要标志。车联网只有建立一套易用、统一的标准体 系,才能实现不同物体之间的相互通信,不同车联网 系统的融合,才能带动汽车、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
6.车联网安全体系。包括车联网物体信息化 之后的安全度、传输器安全度、传输技术安全以及服务端安全。安全是保障车联网系统能够快速推广的 前提。
7.定位技术。通过 GSP、无线定位技术等提高当前车联网中物体的位置精度。通过定位精度的提 高,将准确获取车辆行驶位置,提高实时路况精准 度、交通事件定位精确度。
车联网体系结构
感知层,承担车辆自身与道路交通信息的全面感知和采集,是 车联网的神经末梢,也是车联网“一枝独秀”于物联网的最 显著部分。通过传感器、RFID、车辆定位等技术,实时感知 车况及控制系统、道路环境、车辆与车辆、车辆与人、车辆 与道路基础设施、车辆当前位置等信息,为车联网应用提 供全面、原始的终端信息服务。网络层,通过制定专用的能够协同异构网络通信需要的网络架构和协议模型,整合感知层的数据;通过向应用层屏蔽 通信网络的类型,为应用程序提供透明的信息传输服务; 通过对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充分利用现有 网络资源,为上层应用提供强大的应用支撑。
应用层,车联网的各项应用必须在现有网络体系和协议的基础 上,兼容未来可能的网络拓展功能。应用需求是推动车联网技术发展的源动力,车联网在实现智能交通管理、车辆安全控 制、交通事件预警等高端功能的同时,还应为车联网用户 提供车辆信息查询、信息订阅、事件告知等各类服务功能。
安全能力,车联网的通信特点制约着车联网信息的安全性和通信能力。安全能力为车联网提供密钥管理和身份鉴别能 力,确保入网车辆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信息的安全保护功 能,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破坏、篡改和丢弃;提供准 确的位置信息,实现对车辆的定位和路径回溯;提供精确的时钟信息,保证车联网实时业务尤其是安全应用在时间上 的同步。管理能力,作为车联网的控制中心,管理能力提供对入网车辆信 息和路况信息的管理能力,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道路基 础设施之间以及不同网络之间的自由、无缝切换;实现车 联网通信的 QoS 管理,根据不同的入网车辆信息及业务类型,提供不同的网络优先级服务。
车联网需求和挑战 车联网本质上是物联网技术的一种应用形式,物 联网的挑战同样也给车联网的实施带来挑战。同时由于车联网由于车辆数量的急剧膨胀,也面临巨大的需 求。车联网面临的主要需求和挑战有: 1)车联网信息的统一标识问题。为实现物体 的互联互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统一编码问题。车 联网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物品编码体系,尤其是 国家物品编码标准体系。这个统一的物品编码体系是 车联网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的关键。但目前由于车 联网概念刚刚兴起,相关的统一编码规范还未出台,各个示范原型系统根据各自需求,建立起独立的编码 识别体系。这为后续行业内不同系统乃至不同行业之 间的互联互通带来了障碍。
2)网络接入时的 IP 地址问题。车联网中的每 个物品都需要在网络中被寻址,就需要一个地址。由 于 IPv4 资源即将耗尽,而过渡到 IPv6 又是一个漫长 的过程。包括设备、软件、网络、运营商等都存在兼 容问题。
3)采集设备的信息化程度低。目前道路、桥 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并没有实现电子化管理,其智能程 度较低。传统的设备通过传感器、采集设备等信息化 处理才能具备联网能力。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 改造覆盖面广,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都是目前车 联网实现终端信息化改造所面临的问题。4)车联网信息安全问题。车联网的安全问题 主要来源于3 个方面: 传统互联网的安全问题、物联网带来的安全问题以及车联网本身的安全问题。车联 网中的数据传输和消息交换还未有特定的标准,因此 缺乏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车联网中节点数量庞大,且以集群方式存在,因此会导致在数据传播时,由于大量机器的数据发送使网络拥塞。车联网中的感知节 点部署在行驶车辆等设施中,如果遭到攻击者破坏,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险、道路设施破坏等。因此,车联 网中的信息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影响着车联网的未来 发展和实施力度。
5)车联网相关软件和服务产业链的成熟度。目前 车联网概念刚刚兴起,还未出现较为成熟的软件平台和 服务应用。而交通行业往往需要较高的安全要求,如保 证行车安全等。如果相关软硬件平台未经过大规模应用 测试,势必对车联网的应用前途大打折扣。6)相关技术兼容度。车联网是一个相关技术 的集成体,包括传感器技术、识别技术、计算技术、软件技术、纳米技术、嵌入式智能技术等。任何一个 技术的不兼容或者基础薄弱,都会造成整个车联网系 统的推广难度。
总结
车联网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应用, 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体现,是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基础。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车联网是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是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典型示范应用。车联网将带动汽车和交通产业的高速发展。
另一方面,车联网技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总体来看该领域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对各项关键技术 的研究都还不够完善,已提出的一些原型系统离实用 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研究者继续不断的努力。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车联网将实现 “车 - 人 - 路 -城市”之间的和谐统一发展。
参考文献:
1)《车联网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 兰州交通大学 王建强,吴辰文,李晓军; 2)《车联网技术初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
诸彤宇,王家川,陈智宏;
3)《车联网体系结构及感知层关键技术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警官学院公安科技系 王 群,钱焕延
第三篇:《中国律师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13年)(范文)
《中国律师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13年)
中国律师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13年)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律师队伍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理应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把“认同中国梦、践行中国梦、实现中国梦”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
为展示律师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精神风貌,促进律师队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全国律协将自2013年起发布中国律师行业社会责任报告[1]。
一、中国律师行业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底,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律师事务所数量为19361家。律师事务所平均年增长速度约为6%[2]。从律师事务所形式看,主要是合伙所、个人所和国资所形式,其中,合伙所是最主要的执业机构形式,共为13835家,占律师执业机构的71.5%;从合伙所的规模来看,3-10人的合伙所占合伙所总数的92.9%,占律师事务所总数的三分之二。个人所数量为3993家,占律师执业机构的20.6%。国资所数量为1504家,占律师执业机构的7.8%。
截至2012年底,中国律师数量为232384名。律师平均年增长速度为9.1%[3]。女律师数量为61717名,占律师总数的26.6%。
从人口律师比[4]来看,目前我国每1万人口平均拥有1.6名律师。人口律师比最高的是北京市,每1万人口拥有11.7名律师,其次是上海市,每1万人口拥有6.7名律师[5]。人口律师比最低的地区是西藏,每1万人口拥有0.6名律师。目前,全国每1万人口中拥有不足1名律师的省份尚有安徽、青海、甘肃、贵州、江西、西藏6个省、自治区。
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服务困难群体,依法化解社会矛盾
服务困难群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律师行业的光荣使命。引导与帮助困难群体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是律师行业的专业优势和职业优势所在。在过去3年内[6],中国律师接受政府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为超过80万件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律师或律师事务所志愿为51万余件案件提供了免费代理和辩护工作,免费服务涉及的财产标的总额达到56亿元。此外,过去3年中国律师还参与了58万余次的矛盾化解工作,并通过自己的专业优势使一些疑难、复杂矛盾得到妥善处理。
1、为困难群体提供公益法律服务,维护个案公平正义
长期以来,中国律师不仅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偿法律服务,还积极为困难群体提供了大量公益法律服务。一方面,律师积极接受政府指派,为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另一方面,广大律师、律师事务所通过自发的志愿公益服务方式,主动为困难群体提供无偿法律服务,维护个案的公平正义。
过去3年内,接受政府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中国律师为超过80余万件案件提供了免费代理或辩护[7],其中,刑事案件18万余件[8],民事案件32万余件[9],其他类案件30万件。
除了配合政府开展法律援助外,许多律师、律师事务所还积极针对困难群体开展拓展型公益法律服务项目。在过去3年里,由律师或律师事务所自发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案件达到51万余件,这些案件涉及到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农民工、未成年人、残疾人、妇女、老年人等,其中农民工和妇女是两大主要群体,各占29%左右;除此之外,律师或律师事务所还为230多万件案件提供了减收律师费用服务,通过去电、来访和网络方式提供的免费咨询超过792万人次。
仅以过去3年中律师办理政府指派的80万件法律援助案件和律师、律师事务所自发提供的51万件免费公益法律服务案件为统计基础,按照民事、刑事案件市场平均收费为5000元/件,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标准为市场平均收费的五分之一[9]计算,过去3年中国律师向社会贡献的公益服务可折算的律师服务费金额达到56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近19亿元人民币。律师提供这些免费公益法律服务为广大困难群体避免或挽回了数以亿计的损失,更有价值的是保障了个案公平正义,及时化解了可能激化的矛盾,树立了人们对法治的信心,这一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2、发挥专业优势,依法参与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除在普通矛盾纠纷处理中为困难群体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外,中国律师在重大或复杂的矛盾化解中也发挥着独特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3年中,中国律师共参与矛盾化解58万余次,这些矛盾纠纷集中在拆迁、劳动和突发公共事件领域,部分矛盾社会影响较大,律师的参与对于依法化解矛盾,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9月,某企业矿库发生尾矿坝溃坝,导致2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5亿元。由76名律师组成的法律援助律师团经过760多个日夜,历经数百场次调解,最终以调解方式圆满解决纠纷,帮助受灾群众成功索赔1.976亿元,开创了国内以诉讼手段解决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善后赔偿的先河。
再如,2010年7月,南京市某工厂区内丙烯泄漏发生爆燃事故,造成周边地区居民、企业、个体工商户重大人员、财产损失。事故发生后,南京市律协立即组织和调集政治素质强和业务精干的律师,成立了紧急事件处理小组,为指挥部提供法律咨询,拟订事故人身损害及财产损失赔偿处理方案、分类草拟事故处理法律文书、赔偿协议书及善后处理工作注意事项等,为南京市委市政府处理突发事件提供了专业法律保障。
3、深入参与信访处理,为政府依法处理各类矛盾提供专业指导
信访工作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法律的框架内处理信访事项,才会真正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律师既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又具备处理复杂矛盾的丰富实务经验,同时,律师又具有独立第三方的地位,有利于协调各方利益,有利于协助政府依法处理各类矛盾,很多地方政府都把律师作为重要专业力量纳入信访接待机制,进一步彰显律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3年内,律师参与接待信访6万余次,直接接待信访次数超过11.5万余次,律师提出工作建议数达4.3万余份。
三、积极参政议政,为法治国家建设贡献专业智慧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各级党委政府也非常重视律师的参与,为律师参政议政提供了多元化平台。中国律师作为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专业力量和具体参与者,有热情也有能力为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
1、律师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的数量与比例大幅度提高
2013年,全国有1343名律师当选县、市、省和全国四级人大代表,占律师总人数的5.8‰;有3790名律师担任各级政协委员,占律师总人数的1.6%。省级及省级以上人大代表中,有125名律师代表;省级及省级以上政协委员中,有189名律师委员。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律师总人数为27名,与上届相比整体增加了5名,其中,15名律师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占代表总数的5‰[11];12名律师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占委员总数的5.4‰[12]。
除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外,有3名律师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33名律师当选为省(区、市)党代表,另有125名律师当选为市(地、州、盟)党代表会代表。民主党派也重视律师的培养和参与,全国各级民主党派代表中,有律师代表2391名,其中各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中有律师代表10名。
2、律师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的程度不断加深
律师作为法治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在直接服务个案的同时,还将司法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分析得出的可行性建议,通过议案、建议、提案等形式转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参考,并直接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的过程。
广大律师积极利用参政议政平台,通过议案、提案等方式推动国家立法及政策的完善。在过去3年,律师向各级“两会”提交的议案、提案和建议数超过7000份,其中向全国“两会”提交的超过230份,向省级以上“两会”提交的超过1000份。
律师参与立法工作是律师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发挥律师专业优势,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途径。3年来,广大律师通过参与立法起草、参与立法论证或承接立法性研究课题等方式,深度参与到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司法解释的立法及修改工作以及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发挥了律师独特的作用,得到了立法机关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随着律师参与立法作用的日益凸显,国家立法机关越来越重视律师行业的意见,在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的过程中,都将律师协会作为固定的征求意见单位。
2012年全国律协收到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法律法规征求意见来函20多份,全国律协各专业委员会积极参与相关立法政策的制定,如刑事专业委员会就深度参与了下列法律、司法解释等论证工作或提出独立的律师建议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修正案(草案)提出修改意见稿、对《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订稿)》提出修改建议、对《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修改建议、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提出修改建议、参与司法部《关于律师刑事辩护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制定以及就制定刑诉法实施细则提交律师建议稿。再如金融证券专业委员会参与了中国证监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实施评估工作,并提出了修改建议稿。
此外,大量律师、律师事务所通过持续性关注一个公益领域来推动相关立法、政策的完善。北京律师从2006年开始呼吁并跟进《职业病防治法》的修改工作,撰写的《职业病调研报告》随同立法建议一并寄送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受到30多位全国人大常委的肯定,2011年修法通过《职业病防治法》多处吸收或参考了律师的建议。北京律师长期关注未成年人和农民工权利保护工作,参与了《未成年人保护法》(2006修订)、《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北京市法律援助条例》(2008)、《儿童福利条例》(初稿)的修订和起草工作。
3、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多层次参与法治政府建设
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2010年10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等,以此为依托,各级人民政府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正逐渐普遍化、常态化和制度化,律师以政府法律顾问的身份,多层次参与法治政府建设,为推进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23500多名律师担任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法律顾问,占到律师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其中,1300余名律师担任省部级政府部门的法律顾问,8100多名律师担任地市级政府相关部门法律顾问,14000多名律师担任县级政府相关部门法律顾问。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法律服务列入政府集中采购项目。2009年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政府部门聘请常年法律顾问试行办法》,将政府部门聘请法律顾问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
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的主要的服务内容是提供咨询、出具法律意见书、参与重大事项研究、参与重点事件研究等。据不完全统计,过去3年中,律师作为政府法律顾问,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咨询51万余次,出具法律意见书87000余份,参与重大项目研究16400余次,参与重点事件研究17000余次。如2012年“7˙21”暴雨发生后,北京市律协及时组织交通、保险、刑事、劳动、医药卫生等领域专业律师,就灾情涉及的法律问题、已经或可能引发的法律纠纷进行研讨分析,向北京市有关部门上报了近4万字的《关于“7˙21”特大自然灾害相关法律问题及建议的报告》,为北京市委、市政府开展善后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再如2012年2月,律师作为基层群众代表,赴中南海参加了由温家宝总理主持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中国律师走进中南海向总理建言,自我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以来尚属首次。
四、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社会建设,探索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的公益法律服务模式
近几年,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建设,最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再次强调,要着力解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在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广大律师、律师事务所在当地司法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大胆尝试,积极探索职业化、专业化的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
1、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发轫于农民工权利保护领域并得到广泛推广
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最早由地方司法行政部门支持下的律师事务所发起,主要为农民工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目前,全国各地已成立了30多家以律师事务所为依托成立的公益法律服务机构,专职从事公益法律服务的律师达到150余人。专门机构模式的公益法律服务在解决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维权需求急、维权成本高、极端维权高发等现实困境,及时、高效地维护权利和妥善化解矛盾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也引起了全国律协的重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积极推广。
2006年全国律协发布了《关于推动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提出“全国律协将与地方律协合作,在司法行政机关的支持下,力争用两年时间,在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建立一家农民工维权律师服务机构,进而探索建立由公益律师为中坚力量、覆盖广泛的农民工维权律师志愿者网络。”
到2012年底,各地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服务农民工近40万人,共为农民工讨回欠薪、工伤赔偿款3.86亿余元。全国律协推动组织化、职业化的公益法律服务模式得到了国内国际的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专门制做了一期《农民工律师》节目对此进行报道。
2、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维权与维稳的有机统一
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以其专业能力与中立地位,成为维权与维稳的缓冲地带,一方面引导和帮助人民群众依法维权,避免过激手段;另一方面协助政府依法办事,避免采取简单、粗暴甚至违法手段导致矛盾激化。因此,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是防范社会矛盾激化的有效举措,使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与协助党和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在法治框架内实现有机统一。
全国律协推动建立了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门机构,探索递进式矛盾化解机制,并制定了《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方案》,将社会矛盾分为一般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和重大社会矛盾,规定了应对不同矛盾的具体工作方案,使专职律师掌握应对不同矛盾的专业工作方法,及时将大矛盾变小,将小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各专门机构每年都化解重大社会矛盾上百起。
3、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是提供优质、高效的公益法律服务的保障
在政府指派法律援助传统模式中,由于经费不足,往往导致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经济和社会领域发生深刻变化,矛盾发生的根源和表现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并日趋复杂,矛盾调处的专业化就显得极为必要和迫切。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避免了传统指派模式下律师不能有效保障法律援助质量的局限性,能够针对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其提供公益法律服务时,既具有“专家门诊”的专业性特点,又具有“急诊室”快捷的优势。
专职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模式有利于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立足培养专职、专业律师,是建立法律援助领域的“专家门诊”。专职公益律师积累了大量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经验,对有关争议的法律法规、政策非常熟悉,处理复杂疑难法律问题时,能够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的权益,也能及时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
专职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模式有利于为弱势群体提供高效法律服务。农民工案件往往面临维权急迫的问题,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作为“急诊室”,在案件审批、关键取证、关键程序启动等方面更加灵活、高效,有利于防止耽误维权的宝贵时机,也避免了因为错失证据或时效而导致极端维权情形的发生。
4、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全国多家律师事务所均成立了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这些机构绝大多数都办理了民办非企业注册登记。
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模式正在社会建设大背景下得到快速发展。全国律协高度重视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建设,在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经验基础上,2012年又发函号召各地律师协会,两年内在全国设立30家律师协会公益法律服务中心,以此作为律师协会彰显社会责任的窗口和律师履行社会责任的统一平台。目前,各地服务中心正在开展工作。自2010年开始,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将公益法律服务专门机构纳入项目执行单位,为这些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
五、开展多元化公益服务,以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回报社会
中国律师通过普法培训、普法宣传、慈善捐助等方式开展多元化公益服务,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济收入从多个层面回报社会。
1、大规模开展普法宣传和培训讲座,让事后救济变为事前预防
针对普通百姓开展普法宣传,增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据不完全统计,过去3年中,中国律师开展的普法培训达到35000余次,普法宣传的受益人群达到267万余人次。各地律师协会还在一些重大节假日,定期组织普法宣传活动,如每年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五一、七
一、国庆等,各地律师协会都会组织一些大型普法咨询活动。许多省市律协或专业委员会还组织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普法活动。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组织了“百城千校律师普法进校园活动”等活动,受到各方高度关注,社会反响良好。
各地律师协会针对公司管理者、企业员工、学校教职员工、政府执法人员开展专业法治培训,提高重点群体的依法行政能力、司法专业水平及自我维权能力。据不完全统计,过去3年内,全国各地律师协会开展此类专业培训35000余次,培训人次超过63万,对提高法治水平、预防权力滥用和纷争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2、针对农村法律资源贫乏现状,开展法律服务进农村活动
不论从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还是从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来看,法律服务进农村都是非常迫切的。2012年,全国律协成立了农村法律事务委员会,指导律师开展农村法律服务工作。一些省市律协已率先探索了法律服务进农村的试点模式。
以浙江为例,律师深入乡村、社区,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的形式,为村(居)委会提供法律“智囊团”服务。政府、公益、市场同步,三种服务模式覆盖到位;联村、组团、结对同步,三个平台服务到位;考评、保障、包装同步,三项机制运作到位,使得大部分村(社区)均通过纯公益、政府补贴、市场化运作等模式聘请了法律顾问,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
3、慈善捐助,让法律更加温暖
中国律师有着优良的慈善捐助传统,常常在助学、济困、赈灾等领域慷慨解囊,为困境中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关怀。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几年中,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捐助金额达到1928万余元,律师协会捐助超过2475万元。如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北京市律协协会和律师向灾区捐款350余万元,上海市律师协会捐款109余万元。
除了专款捐助外,很多律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协会发起设立了常设性基金。据不完全统计,这类常设基金已超过140个,资金额达到2627万余元。这些基金大部分带有行业特点,如用于行业人才发展的青年律师成长基金、律师执业风险基金、律师事业发展基金等;用于资助开展更多公益法律服务的,如法律援助基金;也有部分基金用于资助教育的助学金或奖学金等。
4、大爱无疆,践行公民责任
中国律师不仅是负责任的职业群体,更是心中充满大爱的负责任的公民。如勇斗歹徒的反劫机勇士窦刚贵律师。2012年6月29日,从新疆和田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上发生暴力劫机事件,搭乘此次航班的新疆巨臣律师事务所律师窦刚贵挺身而出,在机务人员和其他乘客同心协力下,6名暴徒被制服,飞机安全返航。在搏斗中,窦刚贵律师头部(缝了五针)、面部和鼻梁骨受伤,双上肢软组织损伤,右手小拇指骨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窦刚贵律师“反劫机勇士”荣誉称号,记一等功一次。又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赵春芳律师,她扎根山区30年,代理了千余起案件,为当地百姓带去法律阳光。此外还有克服身体障碍、奋发向上的郭二玲律师,她从小失去双手,但丝毫没有影响她实现做律师的梦想,她作为“1+1”志愿者远赴内蒙,为那里的贫弱人群带去法律的关怀。这些律师不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捍卫权利,守护安宁,他们也身体力行成为负责任公民的表率。
六、行业协会全方位、多层次引领公益法律服务发展
引导律师服务困难群体,积极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是全国律协和各地律师协会的重点工作内容。
1、重视与推进各级协会内部机构建设
全国律协2006年就成立了法律援助委员会,2012年,为更好推动律师开展公益法律服务,践行社会责任,又将该委员会分立为法律援助工作委员会和公益法律服务与社会责任委员会。此外,全国律协还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农村法律事务委员会,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委员会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委员会等纯公益性或公益性特点突出的委员会。在全国律协的引导和推动下,目前有过半数的省份设立了指导法律援助或公益法律服务的综合性委员会,天津、海南、广东、江西、河南、甘肃、山东、安徽等省市律协还设立了指导法律援助与公益法发展的专门委员会。此外,在全国律协的推动下,建立了有9000余名志愿律师参加的“中国律师未成年人保护志愿协作网络”,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未成年人保护志愿律师网络,开展了大量未成年人保护公益性活动,是中国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全国律协还设立了“未成年人保护突出贡献律师”奖,专门表彰致力于未成年人保护公益事业的突出贡献律师,已表彰了三届。
2、整合资源,为律师资源稀缺地区探索公益服务品牌项目
针对中国尚有一些县没有律师的现状,全国律协与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等单位共同实施了“1+1”项目,向无律师县和律师资源严重短缺县派遣律师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者。到2012年底,该项目共为西藏、内蒙、青海、新疆等地派遣了330名律师志愿者,这些律师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5000多件,为近百万人提供了优质法律服务;协助当地政府化解群体性纠纷4000多件,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1+1”行动填补了社会律师针对特定区域有组织开展法律援助的空白,党和国家领导人、司法部领导批示十余次,2012年获得了中国政府慈善最高奖“中华慈善奖”。
此外,全国律协还与中央统战部、司法部共同主办了“同心?律师服务团”品牌活动,以对口帮扶的形式,对全国部分无执业律师县开展法律咨询、法律人才培训、法律宣传等服务活动。
3、组织开展面向基层群众与弱势群体的涵盖法律、民生的综合服务
全国律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执业为民送温暖、法律服务献爱心”活动,组织广大律师献爱心到基层、送温暖到家庭;积极开展“一对一”帮扶一个城乡特困群体家庭活动,采取法律帮扶、经济帮扶等措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帮助城乡特困家庭;引导广大律师积极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畅通农民工法律服务渠道,深入农民工聚集地区设立法律服务联系点、咨询点,方便农民工就近及时获取法律服务,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倡导广大律师对孤寡老人、失能老人、残疾人等提供电话问候、上门服务、陪同就医等志愿服务,对生活困难的老人还要提供政策咨询、慈善捐助、法律援助等服务,积极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结语:在反思中前行
中国律师是一个情系人民、关心大局、勇担责任、富有爱心的职业群体。承担社会责任是律师行业的责任使命。律师情系人民,通过自己的服务让普通百姓受益,感受个案中的公平正义,提升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律师关心大局,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等,积极履职,提供高质量的立法、政策建议;重视开展实证研究,发挥舆情窗口作用,将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党和政策决策的参考建议;律师以多种身份积极参与法治政府建设,为规范行政权力,提高行政决策质量发挥智囊作用。中国律师是一个勇担责任的群体,律师主动或接受指派积极介入信访和其他一些疑难、复杂矛盾的处理,并从情系人民、顾全大局的角度妥善处理这些矛盾。中国律师总在救灾、扶贫、教育等领域慷慨解囊,并设立多种基金资助行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中国律师热心公益、勇担社会责任,获得了社会的褒奖。众多律师、律师事务所先后获得了各种荣誉,如全国先后有40名律师获得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并同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律师也越来越多受到媒体关注,不论律师的公益法律服务、慈善捐助和志愿服务参与,还是作为某些法律业务领域的专家对热点事件的点评,都得到媒体的积极关注和广泛回应。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律师、律师事务所和各地律师协会被省级以上媒体报道达1万余次。
古代圣贤将“立德”、“立功”、“立言”概括为“三不朽”。“立德”为上,其次是立功和立言。这“三不朽”既可鞭策个人,也可鞭策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将律师职业定位为“应当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这就决定了律师不是普通的市场职业,律师应更加重视立德树人,做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率,这也是社会对律师的应有期待。
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历史时刻,律师工作任重道远。相信未来中国律师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自身职业环境和维护自身职业合法权益、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行业综合实力方面都将有全面改善。中国律师承诺,在服务好社会和人民群众中,将继续探索多元化公益法律服务模式,让困难群众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公益法律服务,并始终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守护社会的安宁与和谐,成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1] 参见http:///xinwen/20121026/4119.html。
[2] 其中2011年为18235家律师事务所,2010年为17230家律师事务所。
[3] 其中2011年213045名律师,2010年195170名律师。
[4] 律师数以最新统计的数225647名,而人口数数是以2010年国家人口普查的数,1370536875人,假定人口过去两年变化不大,并以此计算律师人口比。
[5]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全国人口统计是以户籍地为主,北京、上海、广东等流动人口数量巨大,人口律师比会与实际有出入。
[6] 参见司法部2010、2011及2012全年律师统计报表。
[7] 同上注。
[8] 从中国法律援助的报告来看,单2010和2011年两年,由社会律师提供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数就超过15万件,三年计算下来,预计超过24万件。
[9] 从中国法律援助的报告来看,单2010和2011年,由社会律师提供的民事法律援助案件数就超过35万件,再加上2012年,实际估计超过53万件。
[10] 本次数据采集没有详细统计,在律师办理的这些援助案件中,有一部分案件,律师没有得到任何补贴。
[11] 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2987名,参见http://news.china.com/focus/2013lh/news/11136226/20130227/17701885.html。
[12] 2013年全国政协委员数2237名,参见http://?node=41868。
第四篇:对中国食品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年
对中国食品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Yukawa,日本食品研究实验室技术总监, 东京,日本
摘要:近年来,在中国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这些事件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健康,而且还影响他们的食品消费信心。有些人甚至导致人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的食物。围绕中国食品行业缺乏社会责任感,本文首先揭示和后果的现实通过相关数据。然后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探讨了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使食品企业实现分别从三个方面-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本身,社会和国家。关键词:食品安全;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管理;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跳跃式发展,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也出现在社会和经济生活。食品安全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事件频繁爆发,近年来,如盐酸克伦特罗,毒奶粉,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毒性蒸面包。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事件不仅存在于中小企业,甚至一些知名大企业参与。一些已成为行业的潜规则。这些现象的出现有很多原因。客观原因是工业化过程中环境保护的过失,造成水质重金属超标的下降。有些企业利用监管漏洞,只对利润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这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食品,其中有一个自然的问题后,消费者的健康直接。劣质食品只能在那些案件造成身体不适或发病的消费者发现。为了消除对食品行业的信心危机,食品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1在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现实
1.1一些食品企业违反了公司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
在学术界,企业社会责任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两个代表是卡罗尔的综合责任和布雷默独立责任。卡罗尔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立法的期望,道德和自由的决定(慈善)我们的社会在特定的时期。另一方面,布雷默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独立的责任是经济,法律和道德责任。虽然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是不同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企业不能以利润为唯一目的。他们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企业应考虑到他们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公司利益相关者包括消费者,雇员,供应商,投资者,政府,社区,等产品的买方,消费者最终决定企业是否能承担经济责任。消费者无疑是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食品是食品企业最重要的职责,并测试是否食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标准。
1.2在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后果
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食品公司不考虑如何通过他们的产品促进消费者的利益,甚至生产假冒伪劣食品通过各种手段如欺诈,非法添加,在知道会损害消费者的
健康状况的虚假广告。它会损害消费者的健康直接。这些食物企业带来损害他们的消费者,更别说达到利他的境界。他们违反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各种公共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这充分暴露了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严重后果。
1.2.1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据卫生部网站上显示的数据,该重大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从2003到2011。虽然中毒病例数呈下降趋势,死亡人数并没有减少显著。它仍然是高的。见图1 图1 食品安全事件再次发生。他们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健康,而且也影响他们的食品消费的信心,甚至导致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的食物。这种不信任会逐渐使消费者感到整个食品行业的恐慌,并导致社会不稳定。1.2.2 RASFF通报有关中国崛起
欧盟RASFF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自1979。食品安全管理局可以根据信息采取措施。欧盟宣布3717个公报2011食品和饲料产品相关。565公告相关的中国,这是约15.2%。中国的公告是在上升是否绝对数字或百分比。见图2 图2 根据公告,主要的问题是关于物质的迁移,重金属含量超标有害物质超标。其他原因包括含有毒素,掺杂、掺假,(非法的)转基因。由于严格的欧盟食品监测系统,超过54%的中国产品被拒绝直接。见图3
1.2.3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光
根据“推出”吴恒成立网站的不完全统计,一个复旦大学的学生,总的食品安全新闻媒体曝光的已经超过1000从2004到2011。这些新闻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地区。在这些发达地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强,新闻媒体更发达。因此,食品安全事件容易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个数字在中国只是在食品安全中的冰山一角。有更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并没有公开报道。2在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2.1利润第一,社会责任感的缺乏
追求利润是企业的一种正常的需求。食品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快速消费品行业。毛利率较低,大多数食品企业,除了一些高端的奢侈品。企业主要依靠提高盈利能力的快速周转。食品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近几年一直在上升,因此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为了获得短期利润,一些食品企业忘记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提供安全和健康的食物。它们提供假冒伪劣产品通过各种手段。他们只追求利润最大化。
但是食物的特殊性决定了企业将他们一旦暴露付出沉重的代价。例如,三鹿奶粉厂宣布破产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并最终被北京三元合并。双汇发展,作为中国肉类企业的龙头企业,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每周质量报告”在2011年3月15日的新闻频道报道。一些猪“瘦肉精”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双汇品牌被大大在此事件后。公司的利润下降了50%,与2010相比,它结束了连续10年正增长2002以来。见表1。
表1。双汇发展2002-2011年净利润
2.2太长的产业链,所以许多小企业难以确定责任
随着分工越来越精细,食品产业链越来越长。它大致可分为五个环节:生长,初级加工,制造,仓储和运输,分销和零售。它可以在任何链引发食品安全危机。制造过程是快速增长的链,在过去的三十年的管理。在其他地区,浓度和可控性较低。这导致了大量的食品安全风险。特别是在原材料的供应链,它主要提供农民分散,及质量控制变得非常困难。各交易主体在食品供应链中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因此不容易界定的责任。
此外,食品产业化水平不高,在中国,大多数食品企业是小型单位。有大量的小作坊,小商贩和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在一个停止生产的形式操作。据统计,中国的食品生产加工的单位数以百万计,其中只有40000家以上尺寸,其他都是小企业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中小食品企业尚未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绝大多数。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挣扎。一些食品企业完全无视法律责任。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他们敢不敢做任何事情。2.3,监管不到位
《食品安全法》开始实施2009年6月1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功能。他们是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资质认定的条件和检验规范。他们组织调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监督”,农业部负责食用农产品的质量控制。具体监管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执行。这种监管模式下,监管空白是不可避免的。这可能会给非法食品企业的机会。
从横向监督的角度来看,地方保护主义干扰频繁在食品安全监管 一些地区。尤其是在那些地方财政收入相对单一,加工工业
农副产品的特点,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些企业对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执行监督,地方政府往往回避要害,不痛不痒。因此,许多食品安全事件没有得到彻底的处理。所以一些食品企业越来越鲁莽。2.4违规成本太低
非法食品在中国是很轻的处罚。根据《食品安全法》,非法食品生产值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从二千元到五万元不等。对于那些价值超过一万元的罚款,违法所得的值的范围从五到十次。最严重的惩罚是吊销许可证。由于门槛进入食品行业是非常低的,即使是最严厉的惩罚“执照”对非法运营没有威慑效果。近年来,为了应对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中国开始增加食品违法行为的处罚。根据《刑法修正案
(八)“2011年5月1日生效。如果一个企业和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负责人将超过十年的有期徒刑监禁的处罚,无期徒刑或死刑,并没收罚款、没收财产。
当然,对于那些非法食品生产者谁碰的高压线,刑罚成本仍然很低,高利润的诱惑相比。对于非法食品企业多数,他们不会伤筋动骨甚至如果他们被发现在所有。因此,各种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在食品行业3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给中国的食品行业敲响了警钟。背景上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科学发展观,加强监督食品企业缺乏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新兴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食品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消费者的广大需要参与和政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3.1企业内部
3.1.1创造良好的价值观
为确保产品质量,企业不仅需要严格的监管,但也很好的价值观。企业价值决定的员工的态度,态度决定行为。真正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要有良心,道德示范,无私的给予。如果没有优秀的强有力的支持来自管理价值观,企业如果不能在良好道德例如真诚的不懈追求,他们将专注于细节,但忘记社会责任的主要目的。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必须返回到它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精神的精髓,保证消费者的安全绝对,是实现顾客价值的基本要求。在短期内,社会责任的投入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减少利润。但从长远来看。两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带来。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赢得了利益相关者的支持。这将导致企业更大的发展和利润也将滚滚。
3.1.2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为食品行业产业链长,只有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可以解决责任难以界定的问题。和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是一个保护的产业链业务的最终环节。食物事故发生在特定的产品,每批。如果我们的订单生产企业进行检查,不分青红皂白,企业亏损增加。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这个问题可以迅速找到,和企业能够及时披露真相。在美国,如果事情是一个牛肉或牛排的质量问题,很快就可以追溯到产品的牛奶和两至三个矩阵是DNA扫描仪。因此,减少损失的大规模召回。因此,在产业链的末端的食品企业应加大投入积极,并不遗余力地促进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好的食品可追溯机制下,企业从上游到下游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共同创造一个安全的食品链。3.1.3食品召回制度的建立
企业应该迅速应对食品安全事故后,制定处理方案,建立处理机制和补偿系统。企业要实现从设计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生产、销售等环节。召回制度是对食品生产企业对企业声誉的最后的努力,消除消费者的恐慌和承担社会责任。3.2社会提倡“责任消费”
无论是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首先取决于他们的认知水平,但也有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直接关系。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比较安全和健康的食品,因为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维护积极很长时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的消费者组织
美国消费者联合会早在1898。在第二十世纪上半叶,消费者 运动集中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具有直接与消费者的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消费者可以支持这些企业,严格履行社会责任的独特的价值取向的“消费者选择”的方式,“货币投票”。消费者也可以促进企业通过投诉,履行社会责任报告,退货,索赔,敦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消耗应加强生产作业行为人非法食品生产监督。严格监督消费者有助于加速的过程中,“适者生存”,促进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3.3政府
3.3.1健康食品监管系统
在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全过程的监督是食品监管系统的共同特征。在美国,有三个阶段:监管机构联邦,州和领地。这些机构雇用流行病学家,微生物学家和食品科研专家进入食品加工厂,农场直接。他们进行从原材料采购,生产,流通的全方位的监督,销售和客户服务。形成一个立体的监控网络的所有国家。欧盟在“食品安全白皮书》提出的122000日,一个激进的改革以控制整个过程“从
农场到餐桌”,包括常见的动物育种,动物健康和卫生保健,污染物和农药残留,新的食品,添加剂,香料,包装,辐射,饲料生产,农民食品生产者的责任,以及各种农业防治措施。
中国目前的食品监督系统的垂直分布。在县一级,人,资金,材料是不够的。只有一个或两个专家在一些县的监督机构。在基层监管力量很弱。由于一线监督人员很少,很难达到正常调节从源头。他们只能食品事件后采取的补救措施。完善我国的食品监测系统,我们应该改变多分段监管系统。我们需要加强监管的基本能力,并进行综合调控粮食生产,流通,消费领域。3.3.2加强惩罚
尽管《刑法修正案
(八)》已在查处食品违法案件严重强度提高。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食品安全事件不触及刑法。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看到,罪犯的不计后果的行为一点都没有改变。原因是欺诈的良好前景的利润。
所以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食品违法案件处罚的《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指导下。犯罪涉及食品的成本必须增强。目前的“食品安全法”下,政府应加大惩罚力度,无论是人身损害赔偿和惩罚性赔偿。此外,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例如,市场的竞业禁止制度。非法企业不得从事食品行业以任何方式在未来的几年里。工具书类
1。o.c.ferrel.business伦理道德决策和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2。Trevino,商业道德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10.1。3周祖成。商业伦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
4范永巷。深入分析食品法典和建议对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的构建。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5.张广辉。对提高中国畜禽肉类生产的可追溯性监督制度的思考。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第23卷,2011.4。
6王小李。对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是研究视角。价值工程2009 11。7胡泽平。在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 7 8。罗乐岛食品公司责任现状研究。行政院的杂志 山东行政学院经济管理人员。2010.10。
9。张勇魏,行政和刑事责任,食品安全犯罪的L。中国食品 卫生。第22卷,2010.1。
10。连晋梅,在中国的食物中毒事件分析,2004-2007。疾病监测,2009.6。
第五篇:社会契约论读后感_文摘+分析版
读书小记——《社会契约论》
之所以选择《社会契约论》来看,是因为早在初中历史书上就听说过它的大名,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这两国的宪法都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社会契约论》的东西。不管是好奇还是崇拜,我知道这本充满哲学意味的书,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
下面,我从书中选取了我印象比较深的七句话,并加以自己的分析,以此来作为,我对这本书的大概认识,若有阙漏,还请多多包涵。
1·“人生来是自由的,却无处不戴着枷锁。”这是卢梭在第一卷里便指出的一句经典名言。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人们那么渴望自由? 说到这,我不得不了解了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
18世纪的欧洲,技术的进步和新的生产方式及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之前,经历了漫长、黑暗的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奴隶制延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的生产方式及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人们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思想争相出现。卢梭就是其中一个。他认为在当时的社会形势奴隶制是很荒谬与不可思议的,因为没有一个拥有健全理智的人会去无偿地奉献自己。
事实上,没有自然的奴役,也没有自然的君主。以自然的君主为例,我首先会想到的是那些在世袭制下产生的君主,可是这是自然的吗?请注意我刚刚的一句话,我说的是“在世袭制下 “,其实这个条件本身就不是一个自然的状态。在卢梭之前,有很多学者都认为人们隶属于君主是自然的,奴隶自有其成其为奴隶的品质。
2·“亚里士多德早在他们之前也曾经说过,人根本不是天然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的,另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
仔细分析这句话,似乎有点本末倒置,应该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的,另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这个导致了人的不平等的。卢梭认为,只有生在奴隶制下的人才是“生来作奴隶的”,他们在枷锁之下丧失了一切,甚至丧失了摆脱枷锁的愿望”。这并不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假如真有什么天然的奴隶的话,那只是因为已经先有了违反天然的奴隶。强力造出了最初的奴隶,他们的怯懦则使他们永远当奴隶。” 3·“人的天性的首要法则就是保护他自己的生存;他首先关心的,是照顾好他自己。”
虽然说的有点自私,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这句话说得很对。就比如说伊朗核问题吧,伊朗为什么要启动核能项目?这是由于伊朗的能源供应紧张造成的,要是它能用其他更好的方式来缓解能源短缺的局面,它又何苦要面对来自世界的舆论压力,去研究什么核技术呢,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呢?首先,它自身有能源危机,没错;其次,外界会给它压力,也没错。外界为什么会给它压力呢?因为其他国家,特别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会担心伊朗这个不稳定因素会去制造核武器,因为它们会多了一个要堤防的对手,它们自身利益会受到侵害。这样对那这样一来,就必须在自己利益和别国利益中进行选择。人的天性是保护自己的生存,那么,伊朗选择前者就无可厚非。我查了一下新闻,现在的情况是,伊朗第一座核电站——布什尔核电已于2010年9月投入运营,而且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也在2012年2月22日说,伊朗从未寻求研发核武器,今后也不会研制核武器。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4·“人类便被分成一群群的牛羊,每一群都有它自己的首领;首领保护他们就是为了要吃掉他们。”
看到这句话,我不禁想起了老师说的“可持续掠夺“。国家的财政需要源源不断地从国家的人民手中”掠夺“,掠夺不一定是暴力手段,比如纳税。如果有一天国家不再向百姓征税,我想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因为没有人想要被掠夺。但是就像首领可以保护羊群不受狼的侵害,国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国民的安全,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国家是必要的恶“吧。·“强力并不构成权利,而人们只是对合法的的权力才有服从的义务。” 强力不能形成服从的义务,那么,人们可能通过协议向国王转让自由而形成合法的服从状态吗?卢梭认为,单个的人在特定的情况下可能出卖自己以便让自己活下去,但全体人民根本没必要这样,他们向国王出卖自由,却得不到任何东西作为回报。有人认为专制主可以向臣民提供太平,但由于人民对专制主毫无约束力,这种太平是极不可靠的,而且太平本身并不一定就是好东西:“监狱里的生活也很太平,难道这就足以证明监狱里面也很不错吗?”
这也回答了在本章的第一句话:即使是最强者,如果他不把他的强力转化成权利,把服从转化成义务,他就永远不可能当主人。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为什么大多数人们会遵循它们?我认为,因为在他们心中,这些规则已经成为一种义务,必须遵守的规定。就像老师让我们交作业,就算老师不记名字,很大一部分同学也还是会交的,这就是学生对老师的义务。
6·“国家越扩大则自由就越缩小。”“如果当人民能够充分了解情况并进行讨论时,公民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勾结;那么从大量的小分歧中总可以产生公意,而且讨论的结果总会是好的。但是当形成了派别的时候,形成了以牺牲大集体为代价的小集团的时候,每一个这种集团的意志对它的成员来说就成为公意,而对国家来说则成为个别意志;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投票者的数目已经不再与人数相等,而只与集团的数目相等了。分歧在数量上是减少了,而所得的结果却更缺乏公意。”
卢梭很推崇公意,他认为公意是绝不会犯错的。卢梭先生之后就给出了解释,他认为公意不是众意,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公意只着眼于公共利益,而众意则是指着眼于私人的利益。
但是,当人民不能充分了解情况应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上我认同柏拉图的影子理论,情况是被精英操纵的。尤其是当这些涉及到特定的知识,比如说我们应不应该用武力解决黄岩岛争端,飞机应该设计成什么形状~如果有了派别,有了小集团,还有可能是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是着眼的是公共利益,取得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结果。而要是能够说话的小集团不存在,那么民众将是没有力量的散沙。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尊重公意并非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至于如何表达公意,卢梭认为最好是国家内没有派系的存在,如果难以实现,那么退而求其次应该尽可能繁殖派系数量并防止它们之间的不平等。在我看来,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道理,即一切的民主自由建立的基础应该是制衡。
所谓制衡,则是能让所有人发出声音,能像卢梭说的那样,防止一个集团独大。当各种意见缤纷多彩汇聚在一起,这时候再全面加以考虑,才能够真正得到公意。这个过程显然耗时长久工作量巨大,这也就是真正的民主国家为什么办事效率不高难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关键所在。
7.“如果一个国家的主权者过早地希望他的国民成为其他的什么人的话;那他的国民将永远不再能够成为他们应该是的人。”
这就像现在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领袖希望我们成为像美国人,英国人那样生活在优秀国家中的国民。但是,他却忘记了,我们应该先成为中国人,然后在认清了自己之后,才可以提高追求的层次。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我们更多地羡慕的是欧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国物质财富的丰富,而因为我们从来不曾真正成为真正的中国人,所以我们缺失了生而为中国人的一种觉悟。
诚然,爱国主义是我们最后的遮羞布。但是,爱国的这种思想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深刻地刻印在骨髓之中的。这种对国家的爱,不应仅仅是服从与付出;同样还应该有表达对于现状不满,以及对于自己应有的权力的要求。但是,因为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被希望成为像发达国家中那样的人,所以这种爱是我们体会不到的;在最初的政治精神指引下,我们是不知道自己是哪里来的且只为了追求欧美人物质生活的麻木的人。因为欧美人从出生就已经知道了自己所属于的国家,所以他们既能够爱自己的祖国,同样又能享受到丰富的物质财富。我们的校歌中的那句“立己以立人”,说的不正是我们应该把要求好自己放在第一位吗?我想,用这句话在此处应该不为过吧。
8.“对国家来说,重要的是,必须每个公民都信奉一种宗教,才能使他热爱他的天职。”
有一种说法:“人不能没有信仰,而人又是不自律的,所以信自己不如信宗教。”很有道理,偷懒不管束自己,或者工作、生活太忙了,没时间清理自己的心灵,那就让教规来约束,让教友们监督,无甚不可,这就是一个态度。在二十一世纪,看看国人,我们最缺的是什么?信仰!
提到宗教,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基督教、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教义最基本的是要人向善,其它教规,则按源起分别有不同的约定,这些约定不像民族文化那样约定俗成,而是限制条规,甚至形成戒律。
国人信仰缺失,已是老生常谈。有一个现象,非常让国人纳闷,想想我们国家那么大,竟没有一个宗教成了气候,佛教基本只存在于祠庙中,道教七零八散,伊斯兰教限于少数民族,而且亦非吾国正统,基督教渐有声势,却有西化之嫌。不管有多少种宗教,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了。这就是中国人的态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我们国人和那些有信仰国家的人的区别。我来说个大家都知道的吧,大家在电影里面也能看到,老外在他们惊讶的时候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没错,“oh my god!”而国人呢?是“你大爷的!”不过,现在已经被“你妹的”给代替了。
他们不管是在怎样的处境都不会忘记自己的信仰。我还记得在《泰坦尼克号》中这样的一幕,在船快沉没的时候,有个教父在向上帝祈祷,他旁边围的一大群人也在和他一同祈祷,“上帝与你同在”被他们一遍遍重复。当幸运女神眷顾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双手合十,向上帝感恩。而我们呢,是一根根没有信仰的芦苇,在困难的时候,没有最后的精神支柱;在获得帮助的时候不懂得感恩;不知道一切来之不易,觉得理所当然,以至于整个社会都在向自私的方向发展。而我们的天职就是,不受信仰约束地为所欲为。这些就是作为一个没有宗教国家的可悲之处。
说了《社会契约论》的那么多中肯的地方,但是,若要全面认识这本难懂的书,在这个地方必须有一个转折:它也有它的时代缺陷,总结一下,大概有四点:
一、前提无法证明。卢梭提供的整个理论似乎是可以自足的,也就是说按照他的理论思路的话,我们可以推导出和他一样的结论。但是其前提是,我们必须认为卢梭提出的假设或者前提为真,因为“任何从错误的前提推导出的结论,其正确性都是值得怀疑的。”但是,卢梭的那些假设是否能遂人愿呢,或者说其说明足以说服我们并使我们相信他的假设是正确的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想想,我们就会发现卢梭的前提的正确性与否之论证存在着许多困难。
二、前人不能为后人立法。按照社会契约论,国家或者法律的产生,乃是基于人民的合意。而我们知道,后人并没有参与社会契约的制订过程,而且往往在他们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之后,他们也没有明确地表示现行的社会契约是合乎他们的意愿的,并承认该契约对他们的那种强制性的约束力。相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前人未经其同意而擅自加于他们的。
三、在卢梭的国家起源理论中,涉及到人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先后问题。卢梭认为人民的权利先于国家权力而存在,国家权力的形成正是人民让度其权利的结果。至于人民是全部转让还是部分转让其权利,卢梭的观点是人民让度其全部权利组成国家,再由国家来规定人民的权利义务范围。这实际上将人权于消极的境地。一般来讲,法律中自由的含义是-“法不禁止即是自由。而卢梭的这种理论恰恰相反,人们自由的范围和界限由法律加以规定,而此外法律未加以规定的,由于缺乏法律上的授权根据,所以必然也是法律所禁止的。而就此而言,使人权的范围大大缩小,是极不利于人权保护的。
四、卢梭在书中过分强调公共利益,而忽视了个人之权益。由于卢梭深深地意识到当时社会各种弊端和压迫正是由于私有制造成的,为了消灭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制度,卢梭过分地强调了公益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完全把自己纳入到共同体中去,并且消灭自己的个性,这样这个社会才是完美的。因此,他同时也抹杀了个性存在的必要和必然性。
卢梭认为,公意应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如果认为人民必须无条件服从于某个行使这个权力的人,而没有相应有效的监督,那么,这种没有监督的权力不仅会产生腐败,而且会导致专制与独裁,最后导致暴力与战争。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学习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同时,我们也必须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他的理论,从而发现他不足之处。总而言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对社会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的作用,但这并不能掩盖他理论上本身的缺陷。他之谓“我要探讨的是权利的道理,而不是事实”,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得到理解,但是这种唯心的论证方法,显然还是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也正是因此,才不断地有人对所谓的“社会契约论”提出挑战。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卢梭不能解决以上的那些问题,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将会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思考的更加明白、透彻。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一定会对卢梭留下来的未解之问题画上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