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读书报告

时间:2019-05-14 23:3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读书报告》。

第一篇:《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读书报告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读书报告

=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一书收录了“辛亥革命时期国人科学观初探”、“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评孙中山的自由观”、“孙中山宗教思想初探”、“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政党体制的选择”等文章,全面论述孙中山的功绩以及辛亥革命的影响与意义。

转眼之际,已经是过去104年了,现在的中国,变得越来越繁荣富强,但是我们也要牢记,正如孙先生所说:“革命仍未完成,同志们仍需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仍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与奋斗!

通过阅读孙中山先生从最初的行其所志,到流亡海外,再到推动新世纪新力量的出现,将革命思潮从东京发展到上海再到全中国,到最后的有志事成,成立临时政府的过程,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同时对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影响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我们在组内讨论时,许多人说这次革命并不彻底,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诚然,在一定意义上这次革命是失败的。但是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革命,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我认为,它的成功的意义大于它的失败。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我们铭记。

我们应该看到,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孙中山领导下的革命党人成功发动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帝制的第一枪。武昌揭竿而起,各省云集响应,辛亥革命势如潮水,它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从而引发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

我们应该看到,正是因为100多年前,有孙中山这样一群人,为了心中的信念,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才有了如今的富强民主。辛亥革命的发生,给中国带来了巨变,同样给国人带来了最大的幸福。

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领袖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了“天下为公,振兴中华”并且一直践行着他“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决心。他是这一伟大目标的信仰者和实践者,为之付出了光辉的一生,在全中国播下了辛亥精神的种子。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我们更应该看到,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有了用先进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出现焕然一新的面貌。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所讲“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新形势,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辛亥革命是中国20世纪的历史性巨变,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那一腔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作为当代的革命军人,要接好前辈的班,把辛亥精神传承弘扬下去,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作到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新人,树立科学发展观,为祖国的明天奋斗。

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我们不仅要回忆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明白炎黄子孙肩上的责任,将振兴中华的精神传承下去,把它转化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不断振兴和强大祖国的精神动力,同心协力建设美好的未来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和平年代,但也要牢记革命先辈的无私无畏精神,将辛亥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第二篇: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国际商务英语04 630710404 何玲 江耀琴

一、前言

孙中山是中国政治家、医师、革命家、中华民族主义者,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族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而与之相关的辛亥革命则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持续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播下了民主主义的种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

二、关键词

孙中山 辛亥革命

三、正文

我个人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起、发展、以及在今后国际上的地位与其领导人有莫大的联系。倘若在那个清朝统治集团对外卖国,对内搜刮人民的**年代里,没有那一个个挺身而出的革命家,没有那无私奉献的战斗者,我很难想象今日的中国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而在新增加的民族资本中,他们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系相对要少一些,但他们敢于用暴力手段推翻压在自己头上的封建专制统治。当然必须指出,即使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也仍然具有半殖民地资产阶级的通病,他们或多或少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去扮演法国资产阶级在大革命时期扮演过的那些英雄角色,只是由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已处于千钧一发的危机关头,客观局势的紧迫性决定着必须有一种力量出来扮演改变现状的主要角色。于是,呱呱坠地的不久的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而已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民派,就是他们的代表。

1、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出生于中国南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家景贫寒,自小参加农业劳动,十岁入学,目睹了中国最底层人民被欺压的种种现象;十二岁去檀香山投靠其兄孙眉谋生,十三岁开始接触西方教育,目睹了国内与国外的社会差距,产生了改造祖国的愿望;二十五岁医科毕业,同时经常写稿鼓吹改造中国政治的言论;二十八岁创立兴中会,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孙中山先生所在的年代,是中国最动荡的年代。这期间有太平天国起义刚刚被镇压,贵州的苗民起义,日本派兵侵略台湾,义和团运动,中国与国外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全国各地许许多多的农民运动,中国的半殖民化等等。孙中山先生所在的年代,也是全球不稳定的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的十月革命,苏维埃联盟成立等等。

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革命而生,为革命而亡!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辛亥革命沉重了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在中国革命影响下,如一九一三年荷属爪哇以及其他殖民地,都广泛掀起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2、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在中国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则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中国之一系列以推翻满清统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中。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的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内各民族间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

由于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国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这是辛亥革命发生的政治原因。其次,清政府已到了内外交困的境地,社会矛盾空前尖锐,这是辛亥革命发生的另一政治原因。再次,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是辛亥革命得以发生的思想和舆论基础。第四,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纲的提出,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做了组织上的准备,进一步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

3、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相联系的两个重大事件

一是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上半年,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和各地团体的纷纷出现,客观上迫切需要组织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随之7月,孙中山从欧洲回到日本东京,并立即找到相关留学生,商讨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问题。7月30号,召开了有70多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孙中山作为发起人,被推为会议主席。经商讨,新团体定名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提议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誓词作为革命宗旨和纲领。8月20日,同盟会在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孙中山也被推选为同盟会总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山先生的第一个革命事业转折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用中山先生的话说,“此前一败再败,而犹冒险猛朝进者,仍未敢望革命排满事业能及吾身而成者也。„„成立革命同盟会于东京之日,吾始信革命大业可及身而成矣。

二是其领导的辛亥革命,其失败的原因: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官僚旧军官也混入了革命的营垒,还把政权拱手让给了袁世凯。第二、未能充分发动群众和依靠人民群众。不愿意也不敢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甚至幻想帝国主义支持中国革命。但幻想破灭以后,没有勇气同帝国主义作坚决斗争,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因此,不可能同人民群众形成密切联系,得不到人民群众广泛、直接的支持,从而造成同袁世凯斗争时,本身缺乏力量,又没有强大的支持。第三、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实为党人心之涣。”

4.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必然联系

正因为同盟会没有统一思想,统一组织,就必然导致行动上的分裂,分散了革命力量,辛亥革命的失败就是必然的了。后来孙中山与认识到,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党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近代革命要求领导阶级必须建立一个思想意志统一,组织严谨,纪律严明的政党。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坚强的领导核心以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辛亥革命缺少这样一个领导核心,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并依靠同盟会发动宣传和领导革命,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和创举。然而,作为一个政党的领导人,孙中山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核心力量,存在很多缺陷,因而给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以,总有人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不过赶跑了一个皇帝”,这种表面上的成功不能代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完全胜利。他从提出以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到坚持同改良派作斗争,为建立共和国扫清障碍;从组织革命团体和政党,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到坚持同袁世凯作斗争,为巩固民国和实现中国的近代化而奋斗。辛亥革命,在某种程度上使他朝着这个目标迈了一大步,然而,由于袁世凯的窃国,他一心构建的理想国度在它刚刚起步之时便被扼杀于摇篮之中,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也仅仅是实现了冰山一角而已。在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统治下,三民主义终究成了纸面上的东西,离那个将民族共和注入整个社会的理想相差甚远。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孙中山一度进入低谷,许多人对这一时期的孙中山极少论及和肯定。然而,“有的研究者指出,这个时期,孙中山仍是民主革命力量的代表,为了造成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他不仅和袁世凯及其继承者北洋军阀战斗,而且还与西南军阀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斗争;就联合西南军阀反对北洋军阀而言,在策略上也不无可取之处。” 客观地说,在这段时期内,孙中山先生并未放弃其构建共和国的理想,也从未停止过他的斗争,在艰苦中继续奋斗着,随着十月革命的到来,终于迎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回想自1840年来的种种斗争,我们可以说,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才终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山先生奋斗了一生,他所做的一切,他为中华民族付出的种种,都有着及其深远而积极的作用,他是中华民族走向独立自主的奠基者,是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开路人。他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关于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的思想,关于缩小贫富差,别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劳资关系的思想,关于全社会和平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即使到了今天,依旧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5.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总而言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达到了旧民主革命的最高水平,并为后来的革命开辟了道路。

辛亥革命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这场革命带给中国的变化是巨大的。直至今天,我们还生活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之中。不得不说,正是有了孙中山,正是有了辛亥革命,才使得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中国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在那个飘摇不定的年代,能出现这样的人,是我们国家、人民的幸运。是树立在我们心头一座永远不倒的丰碑!

第三篇: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浅谈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杰出领袖。一八九四年冬,他在檀香山组织了第一个革命小团体。十年后,他创建了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这个具有近代形态的政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都有其不可比拟的优点。农民阶级的秘密结社固然难于望其项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学会”也不可同日而语。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是正规的民主革命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辛亥革命,就是由同盟会所领导的。孙中山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从事的“武装斗争”的坚决倡导者。他把反清武装斗争当作当时民主革命的重要手段,始终重视革命暴力的作用,既摒弃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上书、请愿方式,又超越了局囿于皇权主义的农民战争。孙中山关于武装战斗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大意义,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武装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为了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国,必须诉诸革命的暴力。摧毁了清帝国的辛亥革命,实质上是一场全国范围的武装斗争。

孙中山又是共和国的真正缔造者和捍卫者。他在武昌起义后全国半数以上省份独立的 时刻返回祖国,建立共和国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他立刻被推选为中华民国的首任临时大总统,组建和主持了设在南京的临时政府。在短暂而又困难的三个月里,他力求对巩固共和制度有所建树。当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及其后继者攫夺后,他又举起了旨在捍卫共和国的“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的旗帜。在这种意义上,革命元勋孙中山的活动是与辛亥革命的全过程相始终的。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革命、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不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总之,孙中山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成就了孙中山的伟大。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

1894年6月,孙中山尝于《上李傅相书》中,提出多项改革建议,惟李鸿章断拒。失望之余,他于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岛,筹划通过募款,创建生平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计划以“振兴中华”为目标,以排满思想为其革命事业铺路。

1895年2月12日,孙中山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正式成立了“香港兴中会总会”。

3月16日,首次干部会议决定,先攻取广州为根据地,并采用陆皓东所设计之青天白日旗为起义军旗,随后即分工展开各种活动。,孙中山主持前方发难任务。于是他进入广州,创农学会为机关,并广征同志,定10月26日(重阳节)为起义之日。可是因为事先泄密,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陆皓东等多位重要成员被捕处刑,孙中山则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

同年11月,孙中山避往日本,并于此时起剪掉辫子,改穿西服。

1896年秋,孙中山转往英国伦敦,在当地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使馆,成为国际事件。事件后来被称为“伦敦蒙难记”(Kidnapped in London,又译作“伦敦被难记”),孙中山被邀以英文写作出书,描述其遭遇,亦因此事而名声大噪。

1897年,孙中山经加拿大,转往日本。先结识宫崎寅藏、平山周,二人后来成为孙中山的长期支持者;透过宫崎及平山,孙中山再结识日本军政、帮会中人,包括犬养毅、大隈重信、山田良政等人;并一度接触梁启超等保皇派。

1900年9月,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及原兴中会骨干人物,先赴香港,被禁入境后转往台湾,得当地日本官员答允,支持在广东发动起义(称惠州三洲田起义)。后因日本官员临时改变态度,起义失败,孙遂返回日本。

1903年夏,孙中山在日本青山开办革命军事学校起,再度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设为革命誓词。同年9月,孙中山再赴檀香山,希望在华侨中发展革命。

1904年初,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门,成为致公堂洪棍。同年赴美国,一度被美国移民局扣留在旧金山。后得旧金山致公堂保释,代聘律师之后,方才免被遣送回中国。接着,他又到美国东岸寻求华侨支持革命,并于纽约首度发表对外宣言,希望博得外国人士对革命的支持与好感,但并未取得甚大成果。年底收到中国旅欧学生资助,转往欧洲活动,在伦敦、巴黎、布鲁塞尔等地中国留学生中,进行革命宣传,并从留学生中筹得款项。年初与其妻儿抵达夏威夷,再转往美国,希望在旅美华侨中发展兴中会及筹款。

从以上事件不难看出,孙中山早期可谓是颠沛流离,历经坎坷,但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放弃革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艰难的革命之路,竭尽所能地汇聚各个方面的力量拯救国家和人民,不管结果如何,他的这份精神确是值得敬佩的。

关于辛亥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从1895年至1911年间,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次的起义,而其他革命组织自立军、光复会等亦发动多次起义。这十多次的起义虽仅昙花一现,但却在全中国种下了革命的种子。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这些革命活动都为后来革命的成功打下了基础,而在这些活动中都或多或少的能发现孙中山的身影。孙中山在世界各地对民主的宣传和建立起的革命团体和组织都是导致这些起义爆发的直接或间接原因。终于,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的成功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对中国国内的民族关系及同时期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之,这场革命对于中国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文化,乃至于其他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辛亥革命以后,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辛亥革命以后,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迅速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周恩来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作为社会革命,辛亥革命是一次很不彻底的革命,它最终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未使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得到根本变革,社会未发生质的飞跃;它并未使中国得以彻底改造,革命的预期目的并未实现。但是,它所造成的积极影响是不可抹杀的,而孙中山先生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不可忽略的。

孙中山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

虽然,自1907年起,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缉的影响,孙中山便长期居留欧美各国,但谁都不会认为这场革命与它扯不上关系。他辗转各地,为革命四处奔波,传播民主观念,凝聚各方力量,无时无刻都在为革命积攒力量。可以说,他是这场革命明正言顺的领导者,无可非议,也无可替代。

他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从“以民为本” 的宗旨出发,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基础学说,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面对满清朝廷的通揖、反动军阀的围攻、帝国列强的威逼、维新保皇派的论战、阵营内部的叛乱、同党战友的分歧,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在辛亥革命的一路上,他是身先士卒的践行者,也是威望十足的领导者。虽然革命之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导致袁世凯窃国、革命政权旁落、共和制度倒退,有些史论、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的评价,似乎顺理成章。然而,从客观现实来看,把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不仅不是失误或局限性,相反,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

第四篇:孙中山:一生嗜好革命与读书

孙中山:一生嗜好革命与读书

领袖人物中,真正能读书,读得多,读得深入、对中西文化都用心体悟而又能经世致用者,孙中山是其中一个。

当年,有人给孙中山取了个绰号“孙大炮”,谓只会吹牛之意。比如胡适一直认为孙中山能说会道,但肚子里未必有学问。有一次,胡适去拜访孙中山,两人茶叙座谈,胡适见屋里满架的书,心中疑惑孙中山是否翻过。一会儿孙中山有事走开,胡适随手从书架中上抽出一本,打开一看,书里圈圈点点,几乎每一页上,孙中山都有重点画线和各种批注。又抽了好几本看,居然没有一页不是这么样。胡适很惭愧,后来对人说起这件事,他说:“孙先生可是一门不可轻视的实炮”。

一名收藏过孙中山书籍的人说,他有一册中山先生读过得《大学》,书里有很多批注,在“明德亲民”、“格物致知”等处,孙中山批注尤多。1922年底一天,孙中山见报上一则美籍律师佑尼干在沪逝世,由美籍领署代为拍卖其藏书的消息,便要全部收购。这批书送到他的寓所后,不到三个月,孙中山去了广州,很多书已经落下批注。《瑞士政府》就是其中一本。

孙中山燕居之遐或办公之余,总能静下心读书,每每手不释卷。不论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文学和哲学各种书刊,都能潜心阅读。在指挥作战的时候也带书。旅行时候行囊里最多的是新出版的各种书籍。他对各种社会的思潮了解的很早,也很深。

当年孙中山流亡英国伦敦,生活相当的困难,受人资助才能延续生活,但他时常把仅有的一些钱用来买书,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当时称为“民约法”)、富兰克林的自传、拜伦诗集。他对人说:“生活苦一点没关系,两个小面包,可以当一顿饭吃,一两顿饭没吃没关系,可不看书就受不了”。

他特别喜欢研究海陆地图,因著作而需要,常请人代购买。孙中山对世界地理特别是中国地理极为熟悉,所以在他写《建国方略》时,提出了全国修建铁路20万公里、公路百万里的伟大构思以及疏导黄河,治理淮河的水利工程和如何建设个各大港口等一套实业计划。今天看来,他们的这些构想,扔相当切合中国实际,是相当高明的。

又一次有人问孙中山,“每次我们看见你,说不到三句话,你就讲革命,究竟你的革命之外,还有别的嗜好呢”孙中山回答:“我一生的嗜好处了革命外,只有读书,我有一天不能读书,就不能够生活·”·。

1956年,毛泽东谈到孙中山先生时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的当前社会状况,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情况方面,知道他是虚心的”

孙中山为研究平均地权说,曾仔细一研究德国人在青岛实行的土地公有办法。有请了两名日本顾问协助研究,也无成果。于是他致函一些党员,说自己研究如何解决中国土地问题,没找到有效办法,要求大家一起来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孙中山读书最大特点,是勤以思考,学以致用,不拘泥、不僵化、既不盲从迷信,也不是轻视前人的思想成果。他的“五权宪法”和民权思想等,都与他读书广泛深入思考有关。比如他的“五权宪法”理论,既批判吸纳了洛克、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又吸纳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东西(监察制,考试制等)。孙中山在许多场合的演讲中多次表示:他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这三个主义,“和美国大总统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亨’三层意思,完全是想通的”。孙中山有非常大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无论对西方文化,还是中国文化,他都都能既不义气用事、毫无道理的横加排斥,又不迷行和妄从。孙中山的书法气势雄浑。他的书体源自颜真卿《东方先生象赞》,浑朴沉着,柔中寓刚。他给人题字,总是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气魄恢宏。如“天下为公”四字,神凝骨重,人谓“既无馆阁甜熟之习,有无江湖悍犷之气”。

第五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走近伟人孙中山、宋庆龄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走近伟人孙中山、宋庆龄

辛亥革命1911爆发在清王朝日益腐朽侵略进立一步加深、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孙中山、宋庆龄推翻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民主和富强。这次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是值得我们纪念的一年,而辛亥革命中有两位对人类无私奉献的伟人——孙中山、宋庆龄,他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共产主义道德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让人们首次有了反封建、追求社会民主、自由的思想。国民党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国父,以表尊崇,孙中山也深受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崇和景仰。

孙中山通过其他方式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从“以民为本” 的宗旨出发,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一心为公”,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正是由于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革命理论的宣扬,才使得广大中国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走出对民主共和的“反动”政治思想认识误区,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宋庆龄是我国的伟大女性。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是“被压迫民族的国民革命运动的拓荒创举”,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宋庆龄从小就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也就此使她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她到东京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并毅然放弃国外安逸的生活,决定学业结束后就回国。时代亦已经变迁,我们正享受着和平、民主与自由,而新时期的目标是为中华之崛起、腾飞而奋斗!

我们要学习两位伟人那坚韧不屈、大公无私的爱国主义精神,也许我们现在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不出什么,但是将来我们会加倍努力,为国家建设美好新家园。同时我们也要继承孙中山和宋庆龄的革命精神,深入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践行他们的伟大思想,为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价值。

下载《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读书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辛亥革命读书心得

    链接标题辛亥革命读书心得关键词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内容摘要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1911年秋天武昌城头震惊世界的一声枪响,在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读书体会

    《辛亥革命》读书体会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学校开展了一次《学习革命历史,不忘国耻》读书教育活动,读完《辛亥革命》一书,我心潮澎湃。书......

    孙中山与复旦大学

    孙中山与复旦大学 龚向群 孙中山先生一生重视教育,他认为人才培养对实现救国救民大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早在他创办“黄埔军校”和“中山大学”之前,就对复旦大学倾注了极......

    著名历史学家张磊纵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永远跟党走·与(五篇范文)

    著名历史学家张磊纵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永远跟党走·与信仰对话”党史形势报告会在暨南大学举行 (新闻通稿) 10月10日晚,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进一步继承和弘扬辛亥......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 内容摘要:“辛亥革命不仅仅是20世纪初期中国的一次革命运动,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这样的一次革命运动,这样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以其本身......

    23 孙中山先生与对联

    孙中山先生与对联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对联造诣很深,每副对联都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1918年他在广东梅县松江镇访问华侨时,为下榻的爱春楼撰两联:“......

    试论辛亥革命与广东

    2015-2016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工程管理班级:工管14-2 任课教师:卢诚 姓名:王慧婕学号:14044550209成 绩: 试论辛亥革命与广东 摘要: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

    实践报告之辛亥革命

    实践报告 今天下午,我们小组自行组织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昌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我们作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大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辛亥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