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升管理水平从转变思维开始
提升管理水平从转变思维开始
王广辉
豫北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新乡 453003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这样一个变化迅猛,甚至快到不适应的世界里,如果用固有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将很快被淘汰,我们只有迎头赶上,甚至超越变化的速度,才能够成为未来的掌握者。
本文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管理方法背后的管理思想的剖析,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管理问题和经验,重点阐述应该如何转变思维模式,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思想,思维模式 1 前言
当摩托罗拉还沉醉在V8088的时候,不知道诺基亚已迎头赶上。当诺基亚还注重低端机市场时,乔布斯的苹果已经潜入。当苹果成为街机的时候,三星已经傲视天下。当中国移动沾沾自喜为中国最大的通讯商时,浑然不觉微信客户已突破4个亿。当中国银行业赚的盆满钵满高歌猛进时,阿里巴巴已经推出网络虚拟信用卡。当工商银行独行天下时,殊不知小弟平安银行已偷窥多日,迅速在全国铺开。当很多人还在想租个门面房开个小生意时,光棍节一天中国互联网上创造天价成交额。不要说停止学习,就是慢一点都有可能被淘汰出局。可
是,更让人抓狂的是,比你牛N倍的人还在疯狂的学习!您今天学习了吗?不管你相信与否,这些事情都已经来临。未来扑面而来!
有一本书,叫《拆掉思维里的墙》,它告诉我们新时代需要新思维,人的思维不要被条条框框所限定,这个世界已经有了太多的理论,那些经典的定律确实产生了非凡的影响,但是在当下的中国,它们似乎水土不服,因此我们要考虑如何拆掉思维里的墙,如何更高效的生存。延伸到我们的工作中,我们是否也应该学习着去拆掉我们思维里的墙,打破我们对一些事务固有的看法而去突破一下呢?很多人在遇到问题或接受任务和目标时,会惯性的认为自己干不了,不可能干得了,甚至陷入思维定势出不来。事实上,当遇到一个任务或难题时,如果我们能换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那我们就有可能把坏事变成好事,成功的达成目标。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1 改变人转变为优化系统
随便看一个我们的规章制度,对于某项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总是想到:这是谁的责任,应该怎么处罚他。尤其是在产品出现加工和装配问题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将其归罪于操作工的人为错误,而忽略了背后的真相—系统设计问题。
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wards.Deming)有这样一句话:THE SYSTEM,EMPLOYEE WORK IN THE SYSTEM.翻译过来就是,员工工作在系统之内,换言之,管理者工作在系统之上,因为系统是
管理者设计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火车站的进站口,我们总是看到曲曲折折的护栏将等候进展的旅客分散开来,明明可以直接进站的,为什么要让旅客多走路,这不是降低了进站效率么?试想,如果没有这些护栏的话,大量旅客一拥而进,进站口一定会被堵死,甚至可能出现伤亡性的事故,那就不是效率问题,而是根本进不去的问题了。这些护栏是谁放的?肯定不是乘客,一定是车站管理者。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现场员工错装、漏装等人为错误操作的问题,其中极少部分可能是故意为之,但是绝大多数是“失误”造成的,而我们在对待此类问题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处罚员工和进行员工培训,却忽略了生产线防错的改善。如果我们的生产线防错做的非常好,每一道工序都由设备保证,人为保证的部分也都有相应的防错的话,员工岂会出错?
时刻记着并明白这句话,员工工作在管理者设计的系统之内,本来无解的管理问题,也就有解了,系统只有管理者能改变,改变了系统,就能改变员工的行为。2.2 绩效管理
2.2.1努力工作转变为有效工作
如今加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成为公司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加班文化也被许多公司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劳动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国内某门户网站进行了调查,对于“你经常加班吗?”这个问题,近7000名被调
查者中,64%“经常加班”,27%“偶尔加班”。从每次加班时间来看,2小时以上的多达78%,而超时加班能获得补贴的员工只占17%。
“加班”在如今这个社会里,俨然已经成了一种文化,许多企业甚至用加班多少来衡量一个员工的敬业度。在关系到员工去留与否、加薪与否、升降与否等方面的关键问题上,加班无疑成了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由此可见,员工的积极性已经不是问题了,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企业管理不科学、工作效率低下是才是造成加班现象泛滥的深层原因。
企业管理者应该想方设法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减少加班。首先,解决企业管理环节繁多、工作量分配不均的问题。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企业特点,建立或改善管理模型,制定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尽量减少或取消不必要的管理环节,减免行政审批。在进行工作量分配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人力物力的状况,不能盲目分配计划,以免获得事倍功半的结果。其次,克服企业中的管理混乱的现象,尽量减少重复劳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现管理职能的自动化,实现公司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快速、便捷地进行沟通交流,既节省企业的物质成本,还可以节省时间成本。另外,企业还要加强对员工工作能力以及时间管理能力的培训,员工工作能力提升了,时间管理有效了,效率自然而然地就上去了。企业要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加班,转而关注公司战略的执行和落地,改善制度、优化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变努力工作为有效工作。
2.2.2 提高员工素质转变为降低岗位对员工素质的要求
“如何培养有能力的员工”,很多企业老板都为这个问题而苦恼,老板抱怨经理不行,经理觉得员工无能,员工觉得老板不行,这在绝大多数企业是普遍存在的思维模式。当觉得某个骨干能力很强的时候,却又要为他的离职而愤恨。那么企业到底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与其寻找或培养有能力的员工,不如通过系统的优化和岗位的设计降低对员工能力的依赖。这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麦当劳。麦当劳是如何培训员工的?人家的培训,只需1天就可以胜任上岗。就是因为他把岗位的工作设计到最简单的程度,任何人上岗都能在1天内完全了解、记住、并学会如何做好自己的岗位内容。正是因为对岗位的简化,降低了对员工的能力门槛,所以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员工加入。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归纳为“3S主义”:标准化(standardization)、简单化(simplification)、专业化(specilization)。
尤其是在制造业,员工动作越是复杂,培训成本越高,而且也越容易出错,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对品质的要求日趋严格,动作出错直接意味着品质可能出现偏差。将作业进行简单化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过程,需要对作业进行逐项分解成一个个最单纯的步骤,然后进行分析,不但要去除不必要的环节,修整一些细节,还可能要对动作进行重新组合、设计,使其更趋合理、高效。标准化的好处就在于尽量让人员在作业时可以省略思考和判断的步骤,因为动作偏差的产生往往出自做出判断的过程。而专业化也是简单化和标准化得以存在的基础,进
行作业简化和操作标准设计的过程本身也是蕴涵大量专业技术的,没有专业水平的简单化和标准化,其结果必然难以令人满意。在实现了作业的简单化和标准化后,也有必要对人员进行专业分工,专门培训,专司其职,这样使员工的单项作业技能达到最熟练,从而达成专业性的效果。由此可见,3S是一体的,不能将其简单地割裂开来。3 企业组织管理
3.1 职能管理转变为流程管理
过分强调部门职责,忽略业务流程的重视和管理,势必会增加工作难度、降低工作效率,形成业务孤岛和信息孤岛,带来扯皮现象。对于企业管理而言,业务孤岛和信息孤岛总是无法回避的现象之一,普遍存在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产供销严重脱节”、“财务账与实物账不同步”,其实质就是生产流程、供应流程、销售流程和财务流程都是孤立运行,没有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信息孤岛的要害就是割断了本来是密切相连的业务流程,不能满足企业业务处理的需要。
另外一方面,很多企业在上线信息化管理系统时,大都没有系统地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的规划,只是狭隘地根据当时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需求部署系统。这些分散的业务系统可能来自不同厂商、大多都有各自的数据库,彼此之间“各自为政”,业务信息不能共享,互相孤立,形成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信息孤岛。
企业应该将规章制度流程化,避免密密麻麻的文字叙述式的管理规定,把他们全部转化为流程文件,并附带相应的流程中需要使用到的表格文件,使每一项业务内容清晰易懂,便于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整合业务流程,全面规划企业长期信息化建设方案,实现一体化管理是解决信息孤岛和业务孤岛的有力举措。3.2 传统运营管理转变为项目化管理
企业管理项目化是新型的管理模式。随着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那么研发和创新活动日益增多,整个社会正变得越来越以项目为导向,企业的运作模式也是变得更加以项目为导向。项目管理已经被公认为是一种有生命并能实现复杂的企业目标的良好方法。目前,对于大多数国内企业而言,项目管理应用还在学习实践阶段,进行全面项目管理的企业还不多,即企业管理项目化模式的建设实践还有待开发、研究和推广。
企业管理项目化就是企业把项目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模式来运用,通过将企业中的各项活动,包括生产和各项业务活动的流程进行合理组织或重组,以便能够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对其进行管理,以实现对组织中的各项活动进行高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最终高效地成功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企业管理项目化,就是站在高层管理者的角度对企业中各种各样的任务进行项目管理,其主导思想是把任务作为项目来管理,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长期性组织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基于项目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实施企业管理项目化使企业更科学化、系统化,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管理项目化有更加系统化的决策,对经营活动更加严格的监控,更柔性的组织结构,以目标为导向的决策方式,促进团队合作和人才培养,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在项目化企业中,项目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载体。在企业发展中,项目和运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密切相关的两类活动,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总是如此不断重复着项目和运作的交替过程,运作导致企业的量变,项目使得企业出现了质变,是企业跳跃式发展的动力。把项目本身作为一个组织单元,围绕项目来组织资源,打破了传统的固定建制的组织形式,组织具有极大的灵活性。3.3 逻辑管理转变为制度管理
逻辑管理是顺理成章式的管理、想当然的管理,是根据事件的逻辑规律对事项进行决策和管理的模式,它以“人治”为主。这种管理模式在政府和企业内部普遍存在,凡事由领导“拍板”,领导让如何便如何,领导凌驾于规章制度之上的现象司空见惯。
道路如果没有红绿灯的约束就会陷入混乱;公司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就无法正常运转。大到一个国家必须要强调依法治国,小到一个企业同样要强调依法治企,一个企业内部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一个有生机的团队的基本保证,如果没有一套行为准则和作业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和执行标准,那么这个团队就是缺乏凝聚力的一盘散沙。因此,要保持公司的稳定和效率就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规章制度,强调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是企业稳健发展的保障。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法治国家,要强调依法治国。一个企业,也应该依法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内部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一个有生机的团队的基本特征。因此,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是每个成功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最有效办法,也是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4 企业战略管理
4.1 发现和索取价值转变为创造价值
当广药看到王老吉“卖相”如此好的时候,当腾讯和360发现双方有利益纷争的时候,他们的做事方法是把自己的短期利益最大化,将对方诉至法院。殊不知这种做法并没有给自身带来多么好的影响,可能获得了短期利益,尤其是广药,但是自己的产品却并没有因为胜诉而取得销量的进步,反倒让民众对其产生了反感情绪,进而波及到自己的产品。国人普遍信封短期利益至上、个人利益至上的机会主义价值观。在国人的普遍文化意识里,情感上最难以接受的就是“吃亏”,最常有的商业心态就是“争抢”,最难形成的关系是“合作共赢”。归根结底,是没有一种信仰的力量来平衡我们骨子里的贪婪和不安。
任何商业行为,究其根本,都是一种价值交换。我们为他人创造价值,交换回自己想要的价值。如果某种交换,具有长期性、公正性、平衡性,那么就会成为一种持久的商业模式。理论上,只要能够创造出足够多、足够大的价值,不用担心后续变现问题。所以,具有长期、持久、稳定价值的伟大公司,会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价值创造上面,所以他们极度关注产品创新、极度关注产品的客户价值、极度关注客户体验。我么从Google、Amazon这些巨头的价值观体系里,会看到它们的核心无一不在价值创造层上。所以他们会毫无顾忌的牺牲短期利益来改善用户体验,让利给第三方弥补自己的产品、团队不足。这些伟大的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关键词是“付出”与“创造”。
智慧,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懂得如何付出,如何做牺牲。商业战略,很大程度上在于自己能够明白为用户,为合作伙伴创造何种独特价值。
4.2 自我资源利用转变为集成和整合资源
在当代社会,整合思维越来越制约着个人和企业的工作方式。个人的成功越来越需要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及资源进行整合,并不只是单纯所掌握知识的多少。一个仅接受较少教育的个人,如果能对自身资源、外部资源及个人能力之间进行有效整合,也有可能比那些虽然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却没有整合思维能力的人取得更大的成功。对学生而言,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是能否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对企业家来说,一个有整合思维能力的企业家可以通过有效而持续的整合行为,达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提升运营效率,取得市场优势。
在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各类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的今天,可以利用的资源,尤其是市场资源、实物资源等越来越稀缺,这就要
求企业的领导者在整合思维的指导下,从最广阔的空间范围内组合优质资源来谋求组织的快速发展。是否具备整合思维已经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家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一日千里”已不足以形容当代科技的增长,也正是如此,很多事情不再是单个企业所能做到的。企业将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结合成一种生态系统,相互依存而发展壮大。整合就成了核心竞争力。谁具有更好的资源整合的能力谁就拥有无可争辩的竞争力。
资源整合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就是要通过组织和协调,把企业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把企业外部既参与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系统,取得1+1大于2的效果。5 结束语
在这样一个变化迅猛,甚至快到不适应的世界里,如果用固有的思维去管理企业,将很快被淘汰,我们只有迎头赶上,甚至超越变化的速度,才能够成为未来的掌握者。
参考文献
[1] 古典.拆掉思维里的墙.中国书店出版社,2010-9-1 [2] 高路.谁来制约可怕的“加班文化”[J].中国汽摩配,2007,(05)[3] 朱仙.企业管理项目化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理工大学,2007
[4] 简江.商业价值观:付出还是索取.新浪科技,2013-03-05 [5] 张祥斌.全球商界精英都爱玩的366个思维游戏.广东经济出版社,2012-11-1 作者简介:王广辉(1987.09),男,河南开封人,豫北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设计二所副所长,主要从事齿轮齿条式动力转向器的研究开发及管理工作,0373-5088022,wangguanghui@yubei-steering.com。
第二篇:转变办学理念 提升管理水平
转变办学理念 提升管理水平
我通过参加学校校长的培训学习,使我更深的认识了学校要求严格管理的重要意义,它将指导着我在今后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具体操作实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和项目执行 更上一个层次。
一、小学的办学理念
教育肩负着一个社会、人类永续进步的重任。人的本质总希望能够不断的进化,而教育包括了人类继续生存所需的做人处事道理、继续进化所需了解的人类历史的演变和经验还有社会科学知识等,综合起来后传授给下一代,使下一代有能力不仅在当今社会上生存,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此基础下,肩负起人类、社会继续进步的重任。因此,好的教育可使一个人因拥有最先进的知识、常识而能在社会上立足、求生存,但同时也必须能促使一个社会和谐、繁荣与进步,最终达到人类的延续和进步。一个人一生也因此奠定了能够继续学习与不断追求探讨真理的基础,进而对社会、人类有所贡献。
在全国普及基础教育的今天,还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儿童仍然在危房中上课,甚至有些特困地区的儿童还没有读书的机会。明德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儿童就学机会,为普及基础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础教育则除了达到国家鉴定的六年级小学教育外,并能让学生了解做人处事道理,教育的真谛,使学生能真正肩负起今后建设社会的重任。
二、通过培训学习,我更深的认识了明德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同时对校长的定位与职责更加明确。明德项目学校的办学理念重在实施全人教育,培养品学兼优,勤劳朴实,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领悟“勤劳朴实、止于至善、奉献社会”的意义,并且以“真”、“善”、“美”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三、校长的定位与职责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高级管理者,是学科带头人,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工作是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办学条件,统筹全校工作,正确地确定一学期内学校的重心、中心及发展规划,并组织、协调、实施这些工作任务,务必得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校之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就要有:时代的眼光,社会的良知;正确的办学理念,独到的见解;坚韧的品格,广阔的胸怀。作为一校之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在办学条件受各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工作实践中可能意识到用不同的领导风格去处理问题和决策时,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同样是你自己,有时处理问题会得心应手,有时感到束手无策。一些问题用这种方式无法解决,用另一种方式却能得到圆满解决,并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领导者的风格对师生有不同的影响力,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样就要校长有时代的眼光,正确的办学理念,在校园中起着模范表率的作用,校长手里不是拿着鞭子,而是举着旗子走在前面。
第三篇:转变工作作风,从心开始
转变作风,从“心”开始
转变作风,从“心”开始
演讲之前,我想问问在座的大家“你们怎么理解工作作风一词的?而好的工作作风,又该是什么呢?(提问,环视一周)好,我来说说我的答案吧。通过便捷的互联网,我将查到的工作作风一词的释义向大家阐述一下:所谓工作作风,是指人们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是贯穿于工作过程中的一贯风格,换言之就是工作态度和工作风格。而好的工作作风可以简单的用以下这些词来概括:比如办事认真、一丝不苟、讲究效率、雷厉风行、谦虚谨慎、忠于职守、勤奋好学、精通业务、遵守纪律、尊重领导等等。这些积极向上的形容词无一不在向我们述说着什么是优秀的工作作风。
那么在当今万事讲究“创先争优”的大环境下,我们又该如何塑造一个良好的工作作风呢?我们教师又该怎样做呢?我以为:转变工作作风,应该从“心”开始。简而言之就是“三心”,分别是: “好学心”、“责任心”、“超前心”。
先说说第一个“心”吧——“好学心”。就是以“好学心”为基础,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和教学水平,追求进步。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处于关键阶段,对党的各级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必须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自身政治素养。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念信念,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对于教师业务方面,年轻教师的我们,就更应该做个时代的掌舵手,主动利用有利平台和资源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纲要。严格要求自己、不
转变作风,从“心”开始
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最终实现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第二个“心”—— 以“责任心”为根本,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更要无条件的爱每一位学生。常言道:“没有不需承担责任的工作,也没有不需要完成任务的岗位。“是的,我们所在的每一个岗位所规定的工作内容就是一份责任,我们担任了教师这份工作就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并对所担负的责任充满使命感。
这一点我拿自己身边的实例来说吧,我是一名刚入职不久的年轻老师。有的是年轻,缺乏的是经验,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时间并不长,但是体会还是有的。虽说不是第一次接触数学课,但是以前从来都没想过将来会成为数学老师。本届我的一年级学生共40名,人数最多的班级,并且他们的基础也参差不齐,年龄小以至于谈不上自学能力,又加上不懂维语,这就更让我着急。每次的课堂对我这个新任老师来讲是珍贵的,课堂时间是赛跑式的,我几乎每节课都是分秒必争的看着手表在讲课。总觉得呀,一节课是那么的短暂,好像只有5分钟的课堂时间,而师生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又只能在这仅有的时间段里完成。面对调皮好动的学生,曾几何时,我是无奈困惑。与此同时,我也深知老师的责任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愉悦,能力的增长,人格的提升,情感的陶冶。在不能很顺利的达到这种教学目标之时,这种使命感、责任感,让我不断地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也许我该重新认识我的学生们,先了解他们,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再谈教学。
转变作风,从“心”开始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很少是因为单纯的对这门课程的知识感兴趣,而是来自他们对老师的喜欢。喜欢了你这位老师,就喜欢上你所教授的学科。让我的学生感到老师与他们是平等的,老师是平易近人的,老师是朋友。我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磕着了,哪疼了,不舒服了,都毫无保留的去为他们腾出一片真心,担当呵护他们心灵成长的天使。我从小就喜欢小孩子,尤其是这么一群灵动的精灵,就按耐不住对他们的喜欢,我肆无忌惮的用自己认为好的方式爱着他们、呵护着他们,前段时间班上一个男同学的脸部被足球砸伤了,我气得冲着那位踢足球的同学训斥,忘记了此时我的学生脸部正在流血,血顺着他胖胖的小脸往下巴流,小小年纪的他也很坚强,一声没坑的被一群学生拥入我怀里,我这才意识到他的脸部在流血,我责怪着自己没有守护好我学生的安全,让我的学生受到惊吓,急匆匆买来创可贴。后来的几天里,我一直在关注他,他很勇敢的继续着往日的嬉戏,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这件事之后又有一系列的学生今天牙疼,手疼,头疼,明天眼睛疼,甚至是一见我或者是上课期间也有学生举手说哪哪疼,然后我只要用嘴巴对着疼的地方一吹,就不疼了。慢慢的,我开始意识到我的学生在效仿,他们喜欢老师的这种与他们亲近的方式,喜欢老师与他们交流。但是这种一味的模仿带来的不分场合的说谎话以此获取老师的关注,是哗众取宠的表现,毫无意义。我细细揣摩着我的学生的想法,我想我还是没有走进他们,我的确是在践行着无条件的爱着每一位学生,但是这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我想我和我的学生们还是需要时间来磨合,我应该还是
转变作风,从“心”开始
多和他们相处沟通。是啊,谁说这不是一种教学啊,所谓:教学相长,我的学生一定程度上,正在成长为我的老师。课堂是书本教学,课下是生活教学。
我不敢说我是一个多么富有责任心的老师,但是我可以鼓励自己,不断地去努力,尝试用恰当的方式爱着我的学生,给他们童年时光里留下更多美好的点滴,当然还有收获知识、成长的喜悦。
我也坚信:教育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态度,而态度则决定教育成败。“责任心”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全心全意,就是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最后一个“心”——以“超前心”为引导,敢想敢做,敢于创新。教师的教学工作也要加快赶超,要有创新意识。在工作中要树立“超前”意识,把问题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在前头,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这一点的实现必定是在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搭建的一个“心”。只有踏踏实实的做好了最基本的工作,才有可能达到量的质变,从而做到“超前心”。
三个“心”讲完了,作为同是教育工作者的大家,对于转变工作作风的问题,是不是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呢?那么,听了我的讲说,你愿意和我一起从“心”开始吗?
谢谢,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第四篇:转变干部作风提升管理水平
转变干部作风提升管理水平
为了大力开展“干部作风建设推进年”活动,全面了解农村各项政策制度执行情况,督促党员干部树立廉洁自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近期,独店镇组织人员,分三组深入村、社,走访大量的党员、群众代表,通过和群众倾心交谈、填写调查问卷及意见建议征求表等方式,对全镇政策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一次大检查。
通过三天的努力工作,征求到群众意见建议4类22项480多条,对政策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根据农村实际,对镇村有关制度修订14条,新增6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也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为了确保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镇党委就活动的宣传发动、目标任务、检查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作了专题讨论,制定了实施方案,抽调了政策理论水平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影响好的领导及干部参加,并通知各村广泛宣传动员,积极配合参与。
活动结束后,镇党委召开了总结大会,将征求到的意见归类整理,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深入查找存在问题的根源,提出了今后的整改方案,将整改责任落实到了单位和个人。检查出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部分村村务党务公开事项不全面,不详细;二是部分村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三是部分村低保审批程序不规范,主要是未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公示,群众反响较大;四是部分窗口服务部门服务态度较差;五是部分镇村干部对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有敷衍应付,将矛盾向上推的现象。
第五篇:转变安全理念 提升管理水平(财务部)
转变安全理念 提升管理水平——“安全第一,生产第二是原则更是纪律”
二〇一三年四月
征文
转变安全理念 提升管理水平
——“安全第一,生产第二是原则更是纪律”征文
谈起煤矿安全总让人又爱又恨
安全是个常提常新的话题,它涉及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到煤炭行业,安全更是所有煤矿人关注的事情。因为安全让我们对煤矿又爱又恨,抓好了安全,煤炭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光和热;忽视了安全,煤矿让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失去了顶梁柱!所以提起煤矿安全,话题总是格外沉重。
煤炭行业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
对于近两年煤炭行业稍有了解的人都清楚,煤炭行业的下行趋势日益明显,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压力越来越大。对于煤炭价格的下跌,主要是需求不足、供应过剩和价格博弈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目前来看,随着太阳能、天然气等高清洁低排放能源的开发利用,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成逐渐下降的趋势,加之前段时间雾霾天气的盛行,使人们越来越关注低碳环保,对传统能源进行重新的认识。
无论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公众的认识来看,作为不可再生能源的煤炭,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劣势,加之大多煤炭企业产品单一,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很容易造成企业倒闭破产。值得欣喜的是,四年来的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成绩还是比较突出的,改变了煤炭行业混乱的局面。
长远看来,国内能源供应格局有望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煤炭价格将呈长期低位运行趋势。煤炭产业10余年的高盈利、高发展“黄金时期”极有可能就此结束。煤炭行业将逐步进入新一轮高成本、低增长、低盈利甚至局部亏损的深度调整周期。
转变安全管理理念是唯一出路
面对煤炭行业的下行趋势,已成定局。加之资源整合过程中,有些煤炭企业一心追求企业规模的表面性增长,忽略了扩大投资的风险,大量资金和人力用于资源整合矿井,导致企业资金链出现严重的断裂,使得面对煤炭行业的下行压力企业经营变得雪上加霜。
面对困境,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由于对形势没有正确的把握,一直沉浸在过去的黄金时期不得而出,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认识不足,造成高层与基层沟通的脱节。这时对企业员工的形势认识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必须要让所有员工对企业面对的风险有全面的认识。
古语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理念是转变安全管理理念的权宜之计,只有抓好了安全基础之上的安全生产才能保证企业稳定运行,职工生活幸福。作为以煤炭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安全生产是最基础的,只有安全生产了再谈企业的扩大发展,只有安全生产以后再考虑企业的转型跨越翻番,就像学会站起来再学习走路,在学会走路之后再考虑学会奔跑是一样的道理。
转型跨越翻番不只是一句口号
总所周知,我省是重要的煤炭能源生产供应基地。由于长时间过分依赖煤炭等资源开发,发展方式粗放,出现了产业结构单
一、环境恶化、资源浪费、事故频发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亟须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作为山西最具代表性的煤炭企业,同样面临这样的形势。在煤炭行业下行的背景下,企业产品单
一、管理粗放的一系列弊端不断显现,煤炭企业面临着潜在的危机,如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此时,“安全第一,生产第二”才是煤炭企业的原则,保证不出事故的前提下,再谈生产,然后再进行转型跨越翻番的跨越,没有了安全,一切都是空谈。
抓好今天望明天,而不是沉迷昨天想明天。“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不仅是原则更是纪律,要让每个员工对企业的前途命运有足够的关注,企业每做一个重大的决定都要让员工知道。只有把“安全第一,生产第二”这个基础性的理念做得足够好之后,再去践行企业的远大目标才是一条光明之路。
无论是“安全第一,生产第二”还是“转型跨越翻番”,都不只是一句口号,必须让理念深入每名员工的心里,进而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只有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在煤炭行业下行趋势下使企业今早度过难关,走出企业发展的瓶颈。
精细多元集约化才是百年大计
一个煤矿一年实现安全生产,靠的可能是运气;二至三年连续安全生产,靠的是管理;实现五年以上安全生产,就得靠企业的文化建设。
可见一个企业要向长远发展,必定要重视精细管理,煤炭企业要摆脱产品单一的面貌,必然要延长产品生产链,实行多元生产。同时,注重凝结提炼出企业文化固定下来,这样才能实现长足发展。
纵观我国的大多数煤炭企业,管理制度参差不齐,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够合理,企业还没有从过去黄金时期的美梦中苏醒过来。与其不知所措,不如动手去做。这就必须从安全入手,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再考虑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
“安全第一、生产第二”是指导我们今后各项工作的主要方针,也充分说明了企业抓安全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将作为我们各项工作中铁的纪律,需要我们广大干部职工不折不扣地执行,用这条纪律约束行为,指导工作。同时,企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在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我们都想过幸福安康的生活,就需要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想办法、想招数,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把企业做大做强。沉心静气,苦练内功,精细管理,争创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