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治庸重在规则 服务重在民生
治庸重在正规则 服务重在惠民生
现实告诉我们,“庸政”“懒政”现象正成为各行政机关不可避免的漏习,一些机关工作人员抱定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有着漫延的趋势。俗话话的好:“一块烂肉坏了一锅腥汤”,现实生活中,各种腐败现象、潜规则的存在,造成了社会“不平衡感”的思想意识大量存在----在机关普通干部身上、在农村百姓中、在企业职工中……
有些领导上了位臵,就开始顾及自己的圈子,而不顾及自己的工作;有的既使对工作“很认真”,也是为了更好地升职,而不是真正为民生服务。对于这种“庸政”“懒政”更是要严格治理,这种行为不仅遗害国家,遗害党,更是对人民无一益处。多年来,我们虽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党的纪律作风整治活动,但都过于形式化,效果甚微。我认为,治理“庸政”“懒政”要从“法治”和“心治”两方面同时入手。
一、建立健全正规则机制,发挥法律在治理“庸政”“懒政”中的权威作用。
一是要做到禁止“庸政”“懒政”,就要遵守规则--法律。事物发展靠规律,社会发展依规则。没有规律和规则,事物和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紊乱,不和谐和不安定的因素就会发生。只有建立健全和实施好法律法规,才能长期对“庸政”“懒政”形成有效的遏制作用。
二是要做到禁止“庸政”“懒政”,就要加强监管。有效的监督才能杜绝“庸政”“懒政”。什么样的监督才算有效,我们要知道的是,完全有效的监督是没有的,但是不等于就没有真正见效的监督。那就是制度设计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制度的顶层设计是很重要的。三是要做到禁止“庸政”“懒政”,就要加强教育。教育看是软的东西,但却也是最有效的,不过它是建立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的,有了严厉打击的效果,就会有教育发挥作用的真实性。才能从思想观念上改变“庸政”“懒政”。
四是要做到禁止“庸政”“懒政”,就要进行激励。建立有效的干部交流激励机制,真正从用人上杜绝“庸政”“懒政”的出现。
四者相互联系,相互统一,不可偏废。不可抓其
一、丢其二。
二、建立常效治理机制,要立足于“治心”。俗话说,心态决定状态。机关公务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心中有什么、想什么,将直接决定其工作状态、工作作风、工作绩效。干部中存在的庸病、懒病、散病乃至贪病,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其心病未治。“治心”不外乎以下三剂良方。
一是心中有民。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是党的执政理念,是政府的神圣职责。要想不庸、不懒、不散、不贪,必须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为民生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只有心中有民,才能为民。心中有民,也便有了积极工作、尽职履职的动力之源,也就不会让人用鞭子在后面抽,“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也便会烟消云散。反之,如果心中无民,没有了动力,也就不可能做到真心为民、真情惠民、真诚利民,当然,也就很难使各项工作顺乎民情、合乎民意、赢得民心。
二是心底无私。陶铸在《赠曾志》诗中说,“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意思是说,一个人内心没有什么欲望,正义、无私、心胸宽广,学会包容。那么这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看出去都是美好的,对于肩负“立党为公,执政为 民”重任的机关公务人员、党员领导干部,更加需要做到心中无欲、心底无私,摒弃一切私心杂念,真正做到无我,才能将人民装满心间,才能包容一切,才不致于在工作上斤斤计较、畏首畏尾,拖拖拉拉、疲疲塌塌,更不会让私心、贪欲吞噬自己的灵魂,冲昏自己的头脑,而成为千夫所指的庸官、懒官、糊涂官、混事官。雷锋、孔繁森、焦裕禄……一个个闪光的名字,都与无私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也正因为他们拥有了心底无私的境界和美德,而成为了历史丰碑、时代楷模。
三是一心向善。善是发自内心由内而外的,有善心当先有感同身受的怜悯之心,事事不易的感恩之心,矢志不渝的执著之心。党员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坚守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始终怀有一颗崇尚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爱心、善心、恒心。否则,弄虚作假、灵魂丑陋、从恶如流,只会使自己的精神变得空虚无比,失去精神寄托,便会在工作上不讲奉献谈价钱、不讲原则徇私情,得过且过、业绩平庸,甚至吃、拿、卡、要。
总之,只有建立常效的机制并依照实施之,且在运行中不断完善之,才能真正收到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制定了正规则或法律,就必须依照制定的正规则或法律去执行,而不是另外再搞一种“潜规则”。在执行正规则或法律的过程中,把不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发展需要的“删除”或“更改”,不断地去适应时代的要求,从而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董志军 联系方式:***)3
第二篇:和谐社会建设重在改善民生
7、浅析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改善民生是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础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使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大幅度的缓解,才能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改善民生的目的意义
1、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只有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得更为顺利和健康。
2、解决突出问题的需要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种种不平衡因素、不协调现象。例如,就业压力沉重;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尤为脆弱;很多地方教育水平不高,医疗卫生体制落后,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然存在;文化事业发展滞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等。如果我们只顾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不仅会加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而且经济发展最终也将难以为继。
3、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
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也是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一个强大动力。要真正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建设服务型政府,逐步理顺政府、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
二、改善民生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1、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全社会参与
改善民生,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调节收入分配,扩大社会就业,加强社会管理等,要切实强化政府在政策、规划、投入方面的职责,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逐步解决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贵”和“难”的问题。
2、坚持尽力而为,要做到量力而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有不少新的需求和期待。我们一方面要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迫切需要且又有可能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每个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确保每个困难家庭学生不因贫困失学,确保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确保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使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成效。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量力而行,要考虑到国家财力不能超前过急地要求,更不能举办劳命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那样,不仅不利于真正解决民生问题,而且会损害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3、要解决突出问题,要建立长效机制
民生问题是历史的、具体的、动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的需求多样化,标杆越来越高,改善民生需要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例如,促进就业惠民、创业富民、社保安民,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要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要增加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以政府为主导不断扩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增加廉租房房源,让所有低收入家庭做到“住有所居”;要从人口老龄化的实际出发,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切实做到“老有所养”。与此同时,还要将一系列富民、惠民、安民的政策措施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切实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如建立公共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正常支出机制,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企业职工工资报酬、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等,从根本上为改善民生提供制度保障。
三、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要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一、加快解决新形势下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
当前急迫需要解决的,一是提高统筹层次,解决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提高保险基金的互济能力,以形成保障制度内在的良性循环。二是加快研究农民工、农民的保险问题,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进而推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规范化、制度化,解决百姓的就医难问题。
二、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对社会保障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也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关注民生已成为全党的共识,社会保障体系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我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促进社会保障的公平。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建立收入分配跟踪监测体系,为实现社会保障的公平、公正目标奠定制度基础。
第二,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社会保障是民安之策,要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
第三,建立健全物价上涨与提高低收入人群补贴和保障标准的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收入分配是民心所系,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维护社会稳定。
第四,强化政府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加大对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创造条件,加强对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窗口服务、康复、养老设施建设等方面公共投入,切实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质量。
3、完善社会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必须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
第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
第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第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第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五,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4、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这“两个比重”,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有利于增加广大劳动者收入,维护劳动者权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改善民生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而改善民生工作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共同愿望的根本手段,是实现我国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改善民生工作犹如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两个车轮”,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促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第三篇:税收工作重在服务
谈不上是论文,更谈不上是经验,只是一些感悟。
几年前的一天,我们的申报厅一名干部,发现欠税业主李某遗忘在申报台上的手提包,马上通知其本人,物归原主。李某深受感动,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拖欠税款的现象。拾物归遗,理所应当,但是因为适用的对象和环境不同,收到的成效不可估量。看来,充分认识为纳税人服务的重要性,树立服务第一,征收第二的意识,才能使税收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试想,如果我们的干部没有这种优秀的品德和较高的觉悟,想靠说服教育使欠税户转变思想真是比登天还难,感动就更谈不上了。多少年来,权大于法的观念和“厌税”、“恨税”意识根深蒂固,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但公民的义务观念、法制观念和自觉纳税意识却相对滞后,视税务机关为眼中钉,收税被认为是柞取人民的血汗钱,税务干部成为市场经营者共同的“敌人”。我想,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税法没有深入人心,这是我们税务机关的责任;二是公民依法纳税的观念淡薄,这也是税务机关的责任;三是各种体制的不健全,这还是我们税务机关的责任。三个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服务的意识不强,服务的水平不高,服务的质量不佳,最终导致我们的税收工作进展不顺利,可见,为纳税人服务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服务”呢?我想,要明白一个辩证关系:就是为纳税人服务的目的,是要更好地完成各项税收工作任务;如果我们的服务无可挑剔,但是在税收工作上却不见一点成效,这种服务就失去了意义。而为纳税人服务仅仅停滞在拾物归遗、文明用语上显然是不够的,要建立征纳双方相濡以沫,共谋进退的关系,需要我们投入的不仅仅是方法,更重要的是感情、良知和对税收事业的忠诚。一.增强征纳双方的法制观念,提高税务干部的执法水平,提高纳税人知法、守法和自觉纳税的意识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让税法深入人心是我们税务机关的责任。如果有一天,税法能在每个公民的心目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我们就胜利了。我想“服务”不仅仅是施行者给予被施行者物质享受,精神财富的给予才是最慷慨的。自古以来,我们的“法”就蒙羞于“权力”之下,一些有侥幸心理的人在人情税、关系税的避护下,偷逃骗税,更可恶的是那些以身视法的税务干部,他们开人情税、关系税之先河,导致我们的税收环境每况愈下,实在令人痛心。他们的行为不仅破坏了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更破坏了税法的神圣与尊严,破坏了税务机关的形象,破坏了税务干部在纳税人心目中的地位。试想,你为一个人开了人情关,伤了多少本有依法纳税意识人的心;法制的畸形,使多少原本善良的人有了“邪门歪道”之想;使多少原本守法的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法制不健全是个悲哀,但公民有法不依是最大的悲哀,执法者执法不严是最大的不幸,违法者逍遥法外是最大的羞辱。让税法深入人心,表面上看与服务不沾边,但实则意义重大。只有让公民知法,才能让他们守法,只有守法,才能有稳定的经营环境,违法了还何谈经营?何谈挣钱?所以沾沾自喜于人情税、关系税避护网下的人,早晚有一天会被税法之网牢牢罩住,等待那些以身视法的税务干部的也将是法律的严惩。说到法,我有两句题外话,当你用电脑的五笔字型打字时会发现,“税法”一词以词组的形式打出来是“乘法”,“执法”一词以词组的形式打出来是“热潮”,“依法”一词以词组的形式打出来是“贪污”,这是不是又能证明点什么?看来,我们的“法”真的到了该深入人心的时候了。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形成服务第一,征收第二的共识
前两天,我看《中国税务》中的一篇《荆楚十日》,非常感动。“荆人有远虑,楚地多人才”的地缘文化的论断,和铁的事实证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对税收事业的重要意义。税收事业的发展壮大,取决于拥有什么样的纳税群体,而纳税群体的优劣,全靠这支干部队伍的高效工作和优质服务。因此,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十堰市地税局办税服务大厅女干部彭艳冰,发现纳税人的申报数与帐目明显不符,在退回纳税人申报表时,被纳税人用口水狠狠地啐在脸上,但她用缄默化解了内心的委曲,也得到那位纳税人的一声“对不起”和一张真实的申报表。这是什么?这就是素质,是我们大声疾呼的高素质!黄石市地税局副局长管幼华,抱病催收,8天实现税收入库1000万元,在去大冶铁矿的途中却永远地倒下了,但是她的墓碑前却是无数税务干部奉献的鲜花和一位下岗工人接受其救济无法报恩的守护。这不就是高素质吗?为税收事业奉献了生命,不正是为纳税人服务了一生吗!我们作为税务干部,就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有坚定的立场,有敏锐的思维,有不屈人格,有闪亮的人生,不是说“只有你崇高了,别人才伟大了”吗?我们说只有税务干部的素质提高了,税收优质服务才能实现,税收事业才有希望。
三.建立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服务第一,征收第二
第四篇:为民服务 重在用心服务
为民服务 重在用心服务
——为民服务活动感言
近期我们公司开展了“比学赶帮超”活动。我们全体员工思索着“比学赶帮超”活动和“十比十看”内容中“为民服务,重在用心服务”。
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句话对于今天服务人员来说都有很特别的深刻理解。因为客户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是能为我们创造效益的。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取得客户的信任,得到客户满意很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当前为了提高加油站服务水平,提升中国石化品牌形象,我们站的管理员通过班前会在规范员工的操作、热情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要求全体员工对待客户亲切和蔼,想客户所想、思客户所思、真心做好规范服务。全体员工也都积极行动起来:“见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全员优质服务、争当服务标兵”。近期来,你可看到我们全体员工一个个都是一张充满热情的笑脸,等待随时到来的顾客,当顾客提着热水瓶时,我们在顾客询问前就指出开水供应点;当顾客目光东看西找时,员工主动热情的询问顾客“您需要什么帮助吗”?当顾客满脸汗水的拿着洗刷工具时,员工会及时引导顾客朋友自来水的位置;等等数不胜数。,由此看来我们员工从身边小事做起,加强了服务的意识。让顾客体验“家”的贴心服务。如果我们坚持每天都带着感情为客户工作,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感人的画面出现在我们木家垄加油站。
木家垄加油站刘佳燕
第五篇:诚信服务重在“诚”
文章标题:诚信服务重在“诚”
言论
诚信服务重在“诚”
朱道平
春节前,笔者在超市选购食品时,看到一食品包装袋上所标的生产日期竟然是比我购货当日还晚了两天。我不解地问售货员。她说有些厂家生产批量食品时使用了“推迟量”,好让同一批货在库房逗留一两天仍显得“新鲜”,现在因快过年需求
量大,就“提前”上市了。原来如此!我可不敢再相信这食品的“新鲜”了,而毫不留恋地将它搁回货架上。我想,厂家怎么能这样标注“生产日期”?这还有什么诚意可言呢?我推断如果其他客户看到这一尚未到“生产日期”的食品,肯定也会像我一样,对其持怀疑态度而不可能放心消费的。由厂(商)家不诚而使客户不信,这就是市场的“游戏规则”。由此,我觉得我们在积极推进诚信服务时,应着重在“诚”字上下功夫。
首先,我们应“诚心”对待客户,满足并合理提供客户的所需所求。在业务宣传时,我们应恰如其分地介绍相关业务的特点、功能和效用,做到如实告知,既不扩大,也不缩小。少数电信员工为吸引和争夺客户,在业务宣传和推广中故意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的做法应予彻底纠正。在办理业务时,我们应摆正位置,以诚待客,要立足于客户的立场,按客户的所需和所求为其选择相适应且适合的电信产品。
其次,我们应“诚实”公布电信产品价格,积极推进“阳光消费”。当前,电信产品种类日趋增多,客户一时并不能透彻了解具体电信产品的价格。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相关客户的具体需求,以诚实的态度,做好电信产品价格的宣传和解释工作。特别是我们刚推出的一些新业务和“业务套餐”,价格、种类和组合形式可谓多元多样,更应如实地向需求客户耐心介绍,好让客户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相应消费能力作出恰当的选择,以实现其放心消费。有少数电信员工为推销“业务套餐”而含糊其辞,不够明码标价的做法,我们应予坚决制止。
再次,我们应“诚挚”兑现服务承诺,力求客户满意。诚信服务必须兑现服务承诺。我们应严格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承诺标准做好我们的服务,不能打丝毫折扣。对于部分偏远地区因通信条件所限,不能兑现较高承诺标准的,我们应在不违背电信行业和省、市总体承诺标准的前提下,以诚挚之心,制定通过努力可达到的承诺服务标准。而承诺服务标准一旦向社会公布,就得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让广大客户满意。
最后,我们应“诚恳”接受客户的投诉、批评和建议。我们的服务工作尚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发生;一些电信员工还不能兑现服务承诺,乃至引发投诉;甚至个别电信员工服务欠缺,引起客户不满……我们应热情诚恳地接受客户的投诉、批评和建议。在接到用户投诉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立即纠正”、“专题会诊”、“质量跟踪”等多种方式及时处理,对出现的不满意服务应进行认真分析、积极整改、妥善弥补,从而真正实现服务受控,彻底杜绝服务中的推诿扯皮现象。我们要通过认真处理投诉、接受批评、吸纳建议,积极改进我们的工作,使我们的服务日趋完善完美。
诚信服务重在“诚”,做到并做好这个“诚”字,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一是我们应在思想认识上予以高度重视,牢固树立诚信服务和“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理念,真正营造“以诚为荣”的正向激励氛围;二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致力提高员工自身素质,以利做到规范服务、优质服务;三是将“诚”体现到每个员工的具体行动上,员工在服务工作中,应“想客户之所想、帮客户之所需、解客户之所难”,诚恳热情地接待广大客户,竭诚搞好特需、特色服务;要全面贯彻首问负责制,严格兑现服务承诺,积极搞好售后服务、上门服务和个性化服务。这样,中国电信业今年开展的“诚信服务放心消费”年活动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江苏省兴化市电信分公司朱道平
《诚信服务重在“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诚信服务重在“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