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边境贫困县扶贫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23:2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疆边境贫困县扶贫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疆边境贫困县扶贫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新疆边境贫困县扶贫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疆边境贫困县扶贫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兴边富民、边境扶贫试点政策实施以来,国家、自治区集中人、财、物加大对新疆边境贫困县的支持,边境贫困县贫困状况有所缓解。但由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脱贫能力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边境贫困县各项经济指标和民生指标与全疆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扶贫工作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破解。其对策如下:加大财税投资支持;提高生活保障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产业培育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大生态扶贫力度;加快对外开放;探索扶贫体制机制创新。

关键词:新疆;边境;贫困现状;成因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029-04

新疆17个边境贫困县主要分布在北疆、东疆高寒山区和塔里木盆地西南缘,跨阿勒泰山、天山、昆仑山脉,总体沿边境线呈弧状分布。所辖边境线长4159公里,占全疆边境线总长的74%。受地域偏远封闭、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短缺、产业发展滞后、守边任务艰巨以及少数民族贫困人口集聚等综合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贫困问题突出,守边又守穷的矛盾尖锐。

一、新疆边境贫困县贫困现状

2012年,17个边境贫困县所辖172个乡镇中,128个为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占乡镇总数的74.5%,占全疆276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的46.38%;贫困村总数105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0%,占全疆386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27.2%;按照2300元扶贫标准划分,仍有贫困人口76.48万人,贫困发生率 43.38%,高于32个边境县贫困发生率13.38个百分点。特别是南疆9个沿边贫困县,贫困人口总数占到17个边境贫困县贫困人口总数的74.3%,贫困问题更加突出。截至2012年末,17个边境贫困县边境一线仍有贫困人口16.16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1.13%,其中,守边贫困人口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3.66%,边民贫困问题突出。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又占到96%,是贫困人口的主体。另外,人口超载问题严重。

二、新疆边境贫困县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经济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

17个边境贫困县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2012年,17个边境贫困县市实现GDP 363.23亿元,仅占全疆GDP总量的4.84%,人均GDP14650元,仅为全疆平均水平的43.6%。各县经济总量普遍偏低,经济发展的差异也较为明显,仅有巴里坤县、伊吾县、托里县、和布克赛尔县等4个县人均GDP超过全疆平均水平。多数贫困县缺乏有效的支柱产业带动,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二是产业发展进程缓慢、产业结构低度化。17个边境贫困县大多以农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低,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除部分资源富集县市外,多数县市工业仍处于初级阶段。2012年,17个县产业结构为30:36.4:33.6,从各县实际情况分析,资源富集县第二产业虽处于优势地位,但主要依托煤炭、石油、矿产等资源初级开发,产业发展处于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初步阶段。其余县仍主要以农牧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部分县市第三产业占比虽大,但这种三产略占优势的经济结构不同于经济高度化发展后三产占据主导的产业结构,主要原因是这些县市一产、二产发展滞后、规模小,特别是农业发展受水、土资源条件限制,发展空间有限,无形中形成三产独大的格局。

(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投入不足,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一是教育事业发展滞后。17个边境贫困县教育机构、教师编制数量不足。截至2012年,17个边境贫困县无一所普通高等学校,仅有中等职业学校11所,未实现全覆盖。总体表现为教育投入不足,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较低;二是医疗卫生条件差。新疆边境贫困县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病床数严重不足。2012年,17个边境贫困县千人拥有病床数3.2张,低于全疆4.61张平均水平,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9人,远低于全疆6.12人的平均水平,特别是乡镇医疗机构中具有执业资格医师数量奇缺。农牧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卫生医疗设施简陋,农牧民缺医少药看病难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边远山区农牧民参加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比例较低。

(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产生活条件差

17个边境贫困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历史投入不足,与全疆其它贫困县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12年,边境一线未通四级公路行政村比重仍有22.8%,未通邮行政村比重仍有15.6%,未通广播行政村比重仍有8.5%,未通有线电视行政村比重仍有48.7%,不安全饮用水率仍有37%,居室外道路未硬化率仍有58%,未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比重仍有87.9%,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一是交通建设滞后。大多数农牧区行政村离县城、乡政府所在地较远,公路通达深度不够、路网布局欠合理,部分行政村未通农村公路,已开通的公路建设水平低、路况差,公路硬化率小、等级低,特别是边境一线行政村,很多交通仍以简易牧道为主,群众出行极为不便。2012年,17个边境贫困县一线贫困村尚有106个未通四级公路。二是电力基础设施薄弱。受交通不便、部分行政村海拔较高影响,电力建设还不能满足边境贫困县广大农牧民用电需求,未通电、电力设施老化现象突出。三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仍未根本解决。2012年边境一线贫困村还有99个未通自来水,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亟待重视。四是农田水利建设还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数量少、标准低、配套差,主要表现在水库蓄水能力低,不能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求,渠系防渗配套差,防洪设施薄弱。

(四)资源承载能力有限,生产资料短缺

由于17个边境贫困县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耕地资源总体有限,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特别随着近年来人口的增加和开发力度的加大,加剧了本已十分严峻的人地矛盾和缺水问题,限制了产业扶贫开发的空间,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怪圈。北疆沿边高寒地区,自然条件严酷,气候高寒,导致农牧业生产周期短、生活成本、建设成本和行政成本都高于其他地区。另外,由于超载过牧,部分区域草场植被破坏严重,如阿勒泰地区实际载畜量已远远超过核定载畜量,天然草场出现退化和沙化,产草量下降,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给扶贫开发带来很大难度。部分资源富集边境贫困县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很高,均把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作为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随着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无序开发或破坏性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扰动和破坏增加,使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严重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南疆边境贫困县处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山地、戈壁和沙漠面积占比大,耕地资源非常有限,人均占有耕地少,降雨稀少,土地沙漠化严重,再加上自然灾害和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等因素影响,人均生产资料不断减少,给扶贫开发带来严峻挑战。

(五)体制机制创新不足,扶贫开发难度较大

边境贫困县在扶贫开发体制机制上面临着共同的难题,一是扶贫资金、项目缺乏整合。项目申报各自为政,资金管理政出多门,统一调度有难度,难以形成部门合力。二是扶贫开发的主体单一。目前,扶贫开发的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随着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推进,扶贫开发任务不断加重,政府作为单一的扶贫开发主体所承担的任务日益繁重,还不能完全适应精准扶贫、多机构联动扶贫等新的扶贫机制和模式的需要。

(六)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就业不足

劳动力素质低和人才匮乏是长期以来影响边境贫困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17个边境贫困县是传统农牧业区,农业人口占74.45%,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劳动就业不足,持续增收困难。特别是城镇化率偏低仅为35.5%,低于全疆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由于缺少核心城市带动,小城镇又发育缓慢,二、三产业发展滞后,边境贫困县就业空间有限,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加之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劳动力技能培训场所、设备有限,劳动力普遍缺乏基本的谋生技能,劳动力就业产业层次低,大量的劳动力仍滞留在低效的传统农业领域。据统计,2012年,17个边境贫困县乡村从业人员数共37.45万人,仅占乡村总人口的25.67%,其中,外出务工人员共32.88万人,占乡村从业人员数的87.8%。边境一线全年劳动力累计从业时间超180天的乡村从业人员仅占边境一线乡村人口的25%,且多数外出就业,本地缺乏吸纳和带动就业的能力。而外出务工的大多数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知识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特别是南疆边境贫困县贫困农牧民95%以上为少数民族,占有的生产资料较少、没有必要的工作技能,国家通用语言能力较差,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乡土情结严重,不愿转移就业,而本地又缺乏带动劳动力就业的工业企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更大大,劳动就业严重不足,对社会和谐稳定形成隐患。

(七)社会不稳定因素突出,扶贫环境错综复杂

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以民主、人权为借口,以新疆边境民族地区为重要目标,以民族宗教问题为最大由头,肆意制造民族矛盾,企图挑起民族事端,对新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二是分裂恐怖活动猖獗,给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给边境贫困县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近年来暴恐事件不断,尤其是南疆一类边境贫困县,极端暴力恐怖事件呈现多发势头。接连不断的暴力恐怖事件,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使扶贫工作更加困难。

三、新疆边境贫困县扶贫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边境贫困县财税投资支持

加强对边境贫困县的财力支持,增加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放宽放活投资政策,从根本上保障边境贫困县各项建设财力支撑。一是设立新疆边境扶贫中央专项资金,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新增部分,除用于南疆连片特困地区外,划分一定比例用于边境贫困县。另外,大幅增加中央财政对新疆边境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进一步健全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给予边境贫困县一定的财力支配权限,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二是支持边境贫困县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边境贫困县的倾斜力度,用于支持边境贫困县中小企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以及市场开拓和创业投资等。三是对边境贫困县从事农产品加工、民族特色手工业、纺织服装、物流等领域的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免除的优惠政策。对于扶贫捐赠,除符合税法规定条件按规定在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外,并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对引进的紧缺人才给予减免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于边境贫困县小微企业,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所得税全免的特殊优惠政策。四是取消边境贫困县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增加扶贫项目后续运营扶持资金,确保项目管理持续规范运转,长久发挥效益。

(二)稳步提高贫困群众生活保障水平

以贫困人群为重点对象,不断健全生活保障体系,筑牢兜底防护网,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减少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现象。一是提高边境贫困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保障人群范围,进一步增强贫困人群抵御自然灾害、疾病、生产生活物资价格波动等各种风险的能力,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提高边境地区新农合医疗费报销比例,同时率先实施跨地就医报销制度,完善大病再保险补助制度,遏制群众因病致贫返贫势头,增强医疗救助功能。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降低边境贫困县养老保险缴费费率,减轻企业和个人缴费负担。

(三)不断改善边境贫困县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设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根据县情特点不断加大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生态环境治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投入,尽快提升边境贫困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加大边境贫困县牧区小水利、牧道牧桥、草场改良、农村公路、安全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贫困人口生存条件。把游牧民定居、安居富民及配套设施建设等作为重点扶持项目,加大投入。对于环境极度恶劣的贫困县(主要包括南疆边境贫困县),为稳固边防,进一步改善留守边民住房、饮水、出行、用电、广播电视等生产生活条件。对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边境贫困县,除加大国家、自治区财政投入外,要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采取多种渠道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不断完善边境服务体系。大力推进边民物资供应站建设,依托军警巡逻站和已有边境设施,在边境县建设边民物资供应站,完善物资仓储、中转、配送等功能,增强救灾应急保障能力,解决生产资料和生活物资供应问题,切实改善边境地区民生。

(四)加快边境贫困县扶贫产业培育发展

进一步加快边境贫困县产业发展,培育形成“自我造血”机制,是边境贫困县脱贫的主要手段。一是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重点加大特色农牧业扶持力度,支持粮食、林果、棉花、设施农业、畜禽养殖、饲草料基地建设,除原有补贴种类外,进一步增加农业生产性补贴范围并提高补助标准;鼓励矿产资源条件较好的边境贫困县,依托本地资源采取入股等形式参与资源开发,带动本地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同时,申请国家加大对边境贫困县资源勘探开发投入,重点针对优势矿产资源、跨境成矿带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加强勘查基础性研究,摸清家底;大力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对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企业给予税收、土地等方面优惠倾斜;扶持发展商贸物流业,支持建设含有预冷、储藏、包装和加工等功能的产地集配中心、农产品冷库及配套设施,支持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设立专项扶贫资金,重点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各级扶贫部门要不断探索推进合作组织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扶贫对象自愿持资加入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化程度,辐射和带动贫困农牧民增收。三是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发放力度,扩大贷款规模和覆盖面。到户扶贫贷款要重点支持贫困户发展设施农业、林果业、养殖业等”短、平、快”的增收项目。对农牧区种养大户、农村经济示范户要加大支持力度,并将放贷规模与其带动解决贫困农户发展和就业相联系,进一步发挥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对设立在边境贫困乡镇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按照开展各类金融服务的业务量给予特殊的财政补助,并实行税收减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为农服务。五是加大农业政策性保险力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对经济作物、牲畜等直接关系农牧民收入的重点承保对象,全部纳入保险范围,不断提高贫困人口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保障能力。六是加大边境贫困县扶贫培训力度,建立制度化的培训投入增长机制,推动培训就业和素质就业。建立就业创业基金、创业扶持制度,建设创业培训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加强创业项目推介、跟踪服务、信贷支持,形成促进扶贫培训创业的长效机制。

(五)加快边境贫困县社会事业发展

针对边境贫困县基本公共服务薄弱的问题,要从政策和资金多方面推动建设,尤其是人才问题是制约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要采取特殊政策力争实现突破。一是重点扶持教育事业发展。加大对边境贫困县义务教育校舍、幼儿园、高中阶段学生校舍、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教师双语培训力度,扩大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规模,建设完善教师培训基地。改革教师职称评审条件,提高中高级职称比例。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教师差别化待遇政策。提高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生活费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二是健全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县、乡(社区)、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推动基层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县级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维吾尔医医院,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重点强化乡村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实现每个乡镇有标准化卫生院,每个村有标准化卫生室。加强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村医待遇、稳定村医队伍。将现聘用村医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彻底解决村医薪酬和“养老”等问题。三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民工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加强贫困地区农牧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为劳务输出和就地转移创造条件。

(六)加大边境贫困县生态扶贫力度

加快边境贫困县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政策,进一步改善边境贫困县生态环境。一是争取国家不断扩大对新疆边境贫困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规模,并将边境贫困县全部纳入覆盖范围。二是设立生态建设专项资金,对边境贫困县生态建设项目实施差别化管理政策,取消生态建设工程地方配套资金,提高生态建设项目的补助标准。申请国家加大对边境贫困县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牧区水利、草原封育等国家重点工程和区域性治理项目方面给予倾斜。加大对边境贫困县环保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各类产业园区配套建设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由中央全额补助。三是对边境贫困县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区,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按照“受益者补偿”原则,依法对资源开发受益者征收资源开发补偿费和生态环境补偿费。

(七)推进口岸边境贫困县加快对外开放

对具备口岸优势的的边境贫困县,要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其充分利用沿边资源,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着力提升外向型产业规模,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一是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边境贫困县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增加边境贫困县口岸建设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规模,加大对口岸通关设施及边境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提高口岸通关能力。二是大力支持边境贫困县依托口岸,建设各类开发区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物流园区等特殊经济区,通过特殊政策支持,着力打造具有外向型产业特点的进出口加工制造业、进口能源资源加工业和商贸物流业聚集区,不断带动县域经济发展。鼓励有实力的当地企业赴周边国家从事能源资源开发,取消资源类产品特别是油气资源产品的进口加工限制,鼓励在边境贫困县进行落地加工,建设进口能源资源加工基地。三是结合多数边境贫困县主要依靠农牧业发展的现实,大力鼓励发展出口种养殖基地建设,申请国家加大对边境贫困县出口种养殖基地基础设施、良种引进培育、产品深加工、产品出口退税等方面的补助和优惠,引导农牧民参与外向型经济发展。

(八)积极探索扶贫体制机制创新

不断探索扶贫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扶贫效率效益。一是不断探索形成扶贫资源整合机制,自治区出台县级扶贫专项资金整合指导意见,先期试点,以县为平台,打破条块分割,整合各类扶贫专项资金,减少专项碎片化,加强县级调控能力,实现扶贫资金和物资县域内合理集中调配使用,促进形成扶贫资源合力。二是创新项目扶贫管理。进一步简政放权,把符合条件的扶贫项目,交付县乡相关部门直接管理,或可适当通过市场购买公共服务,激发调动基层积极性,不断增强扶贫活力。尊重扶贫对象意愿,在一些直接涉及贫困户的项目中,充分发挥扶贫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好事真正办好。三是改进边境贫困县考核机制。边境贫困县考核内容由主要考核经济增长指标向民生社会指标转变,特别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县要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把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作为主要指标,引导贫困县各级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同时,研究建立重点县退出机制,建立扶贫开发效果评估体系。

[责任编辑:金永红]

第二篇:浅析边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边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边境管理工作是我们公安边防部队主业,是推进边境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于边境地区维稳形势和经济发展建设起到的重要的作用。结合实际工作经历,谈一谈边境管理工作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我大队边境管理区位于×××北部,东与×××相接,西与×××市接壤,北与×××隔河相望,边境线从×××河—嘎×××—×××河—×××里,全长96.18公里,(水界90.54公里+路界5.64公里)(×××辖区59.88公里+×××辖区36.3公里)。

一、当前边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诱发涉外事件的因素日趋增多。

一是边境地区外来人员流动性大。边境地区开放后,前来经商、旅游、探亲等人员逐年增多且流动性大,加之外来人员国边界意识较差,极易引发涉外事件。二是边境一线生产作业人员增多。社会闲散人员到边境一线从事生产作业人员增多。多以个体活动、分散生产、流动作业为主,集中教育和管理难度较大。三是特殊时期利益驱使诱惑大。随着渔业资源逐渐减少、鱼价不断上涨,受经济利益驱使,边民极易铤而走险,实施越界捕捞,如管控不到位,违规捕捞和越界生产事件极易出现。

(二)边境管控难度大。

我边防辖区点多、面广,交通不便,边境一线管控难度非常大。一是作业点多。有边境一线村屯4个,作业点7个。二是边防辖区地广人稀,作业点较为分散,难以实现集中管理。三是交通环境差。夏季道路泥泞、冬季雪大路滑,车辆出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辖区部分重点地段多处于河套、沙地、车辆很难通行,水上执勤装备也比较落后,使边境管控存在盲点,易造成管理漏洞。

(三)执法执勤工作环境复杂。

一是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出入边境地区程序逐步简化,出入边境地区的外来人员逐年增多。×××派出所辖区巴×××部落是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再有就是×××山头边防公路和301国道贯穿我辖区,离边境一线距离很近,大型活动和全国各地人员来往很多,其中不乏国内外游客和记者,一旦发生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容易形成不良影响。二是存在治安案件多发区域。十一队、五间房等地,辖区人口密集、各类案件数量多,湖北五队和场部地区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等各类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面走访管控等各项工作任务繁重。三是多民族聚集易发摩擦。我边境辖区有汉、满、蒙、回、×××春、鄂×××克等多个少数民族,因民族习俗等原因,执法环境尤为特殊,需要民警在执法活动中充分考虑到民族禁忌、风俗习惯等因素,避免因处置不当产生执法问题,影响各族人民群众关系。

(四)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

近年来,上级进一步加大了对基层单位执法执勤装备的经费投入力度,为基层派出所配备了警务腰带、执法记录仪、数码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gps定位系统等设备,进一步提升了民警现场证据采集和自我保护能力。但从整体看,现实工作中的现场执法记录仪的运用、工作中表明身份(携带并出示证件)、工作方法等规范性行为,个别人员坚持不够好,还有个别人员法律知识掌握不够和实践经验不足。

二、针对当前边境管理现状,我们必须着眼长远建设,从辖区实际出发,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住重点,不断强化边境管控力度。

一是抓宣传教育。协调边管职能部门共同组织开展“边防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以临界生产作业人员、一线地区外来人员和以往有违边前科的人员为重点,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边民遵界守法的自觉性。二是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充分发挥边境“蒙古包哨所”、边境堡垒户和信息员的作用。拓展情报信息来源,全方位、多渠道获取情报信息。加强对情报信息的积累和跟踪,形成日常与定期、纵向与横向、分级分类与集中综合的分析研判机制。切实加强对情报信息采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情报信息采录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时效性。三是抓人员管理。对边境生产作业人员,在严格作业审批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管控措施落实,加强对边境一线“三无人员”的清理,对于外来人员挂靠别人的,逐人签订管理协议。对精、呆、傻人员要彻底摸清底数,逐人收集整理信息,并建立工作档案,落实每月见面制度。四是加强与驻地解放军单位的合作联系,统一开展联边、联勤等项活动,切实加大综合管边护边的工作力度。

(二)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是强化执法装备应用培训,确保全体民警熟练掌握使用执法记录仪等信息化装备,全面实现执法执勤现场实时同步录像录音取证,避免民警遭受无理投诉,切实保护民警执法权益。二是要健全维护执法人员合法权益的工作机制,坚决排除非警务活动、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对执法的影响和干扰,在工作导向和机制上解决好执法保障不到位的问题。

(三)进一步强化治安管控力度。

面对当前边境治安管控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治安管控力度。一是要继续深入推进爱民固边战略,将走访活动与化解辖区矛盾纠纷紧密结合,扎实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爱民护民活动,进一步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二是要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针对辖区治安形势,要严格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强化管控力度,维护辖区稳定。三是要“打防结合”,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辖区群防群治组织,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打造辖区治安管控的“天网”,严密社会面的控制,实现辖区“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四)加大对民警的业务培训。

针对个别民警业务技能不熟悉的实际,本着贴近实战、注重实效的原则,着重以执法思想教育和边防派出所民警应知应会的执法办案、群众工作、边境管理等基础业务知识为重点,加强业务指导。要适时对民警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学习和培训,形成长效机制,打牢执法基础,练好基本功。要将内部业务学习作为提高民警法律水平的重要途径,不断丰富业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主管业务的所领导要适当采取案例分析、法制讲堂、模拟办案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学法效果和执法能力。

第三篇:扶贫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扶贫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近日,《瞭望》刊文《有涉农项目68%资金被盘剥,遭六层拔毛!如何封堵?》,其中提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朱朝项目,从招投标一直到项目验收,经过六层“拔毛”,项目资金落地仅三成,拔毛率竟高达68%,项目完成度不足23%。省、州、县多个层级的干部涉案其中。此案中,作为惠民资金的项目资金成为了少数人眼中的“唐僧肉”,被层层截留、“拔毛”,最终“瘦”了国家,“苦”了百姓,却“肥”了贪官。与“老虎”相比,人民群众更厌恶的是与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苍蝇”,基层腐败更容易影响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扶贫资金点多面广、对象分散,资金监管难度大,容易发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强占掠夺、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同时基层的人情扶贫、关系扶贫、数据扶贫、表格扶贫等问题也应该引起高度警惕。

一、当前扶贫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1、是欺上瞒下,虚报冒领。部分基层干部向上积极申请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如村级公路建设、农村水电建设等农村建设项目,对下则欺瞒群众,利用基层群众获取信息渠道少、不熟悉政策的条件,暗箱操作,坐地生财。勾结老板虚报工程项目或报大工程结算价等手段套取、挪用大量扶贫资金。面上手续齐全、到户到人,面下张冠李戴、大有文章。不少村委会干部变相买卖扶贫指标,索取、收受困难户好处费,更有甚者堂而皇之将建房补助款等扶贫资金直接放入自己腰包。

二是盘剥克扣,雁过拔毛。一些镇、村干部利用审批权或资金发放权等违规收费、截留私分。有的乡镇站所负责人、村干部利用职权巧立名目收取“好处费”、搞截留私分。

三是擅权乱权,优亲厚友。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是脱贫开发的重要举措,一些地方在发放低保过程中,部分基层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和经手申办的职务便利,优先照顾自己的亲戚朋友,明显不符合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给亲戚朋友,大搞 “关系保”,搞“利益集团”,骗保、骗取补助金或其他优惠待遇的手段花样百出,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却视而不见,极大地损害了群众利益。

二、涉农扶贫领域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督。在涉农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监管单位对涉农资金的监督不到位,投标方为了中标,竞相争取贿赂涉农部门分管领导的现象很常见。原因一是内部监督有名无实。目前,农村普遍存在资金使用、项目开支和工程建设信息不公开,政务村务更新不及时、公示事项不全面等问题,使得村干部权力过于集中,从而让涉案人员一步步走向了犯罪深渊。二是上级监督不到位。扶贫开发涉及领域宽,涵盖资金、资产、资源等各个方面;涉及主体广,遍及多个行政机关和权力岗位,上级各部门没有实现动态监管,对涉农资金运行的具体情况缺乏有效监督,给权力滥用留下了较大空间。三是外部监督没有深入。纪检、审计等部门没有实现对相关单位涉农资金的日常监管,因人手短缺,只是进行选择性的间断监督,对涉农资金的监督不全面、不完善,没有很好地把监督职责常态化。

2、制度尚未健全,机制出现弊端。村干部的权利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为其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由于涉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扶贫领域参与部门较多,财政专项资金审批、下拨、流转、使用缺乏细化性规则,管理上很容易出现职能交叉、彼此推诿的现象,导致真正的监管工作没有落到实处。职能部门普遍重下拨、轻监管,资金使用是否确有其事,分配对象是否确有其人,资金、物资是否如数到人到户等都缺乏后续跟踪管理。加之村级组织管理涣散,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村民监督难以落实。

3、法纪意识谈薄,道德底线缺失。乡村干部作为直接接触群众的党政“代言人”,是决定政策实施成效与否的关键,但有的乡村干部缺乏法治意识,纪律松弛,对上级的要求不以为然,排斥按政策办事。涉农违纪违法案件主要集中在危房改造、种植业专项资金和农田设施配套等方面,侵害对象广泛,数额不多但涉及到的人数多,侵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人缺乏为民服务的意识,个人私欲膨胀,妄图将贫困群众的“救命钱”收为自己的“囊中物”,无视群众困苦,道德底线缺失。

三、解决扶贫领域存在违纪问题的对策

1、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加强廉政思想教育。解决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定不移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党性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和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向全体党员干部进行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活动,提升政治觉悟,增强纪律法治意识,切实从根本上树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洁意识。二是针对扶贫领域职务犯罪频发的状况,需要对村干部加强教育,加强监督,加强自我约束,成为一身正气、坦荡干净“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群众“父母官”,带领群众一起脱贫致富,让群众真心“点赞”,与群众建立水鱼之情,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2、围绕扶贫资金重点,强化各项监督检查。加大对扶贫资金、项目安排、贫困退出、脱贫成效等方面信息的公开力度,建立健全扶贫工作公告公示制度,通过张榜公示,公布监督电话,实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确保扶贫对象看得到、看得懂,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搭建社会扶贫信息平台,及时公开捐赠款物使用情况,提高社会扶贫公信力和美誉度。积极推进账目公开等机制,账目开支明细、政策通知公示必须进村进组,不能“一贴了之”、无人问津,防止人为故意走形式。建立健全“三级联查联管”的精准扶贫运行机制。县市区纪委组建扶贫工作专项检查小组,乡镇成立专门扶贫工作监管机构,组成贫困村扶贫工作监督小组,在扶贫资金下达前后等重点时段不打招呼开展突击检查,结合日常督促、重点抽查、检查考核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人、财、物的有效监管,确保专项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3、着力刚性约束制度,规范涉农线索处置。建立审计、财政、信访、扶贫等职能部门发现问题线索的抄报机制。充分运用现有的信访举报平台、“四风”问题随手拍等新兴技术手段,拓宽问题线索来源渠道,把握线索收集这个关键。重点选取一批问题性质恶劣、群众反映集中和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建立督办交办制度。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扶贫领域的重点人员和重点问题,将相关信访举报作为交办重点。在人员上,重点交办反映乡、村两级党员干部问题的信访举报。在问题上,重点交办套取、冒领、截留私分扶贫资金、违反专项使用资金规定等问题。对调查进展缓慢、查办力度不够、处理不到位的扶贫领域案件,由县纪委直查快办或实行挂牌督办。对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曝光,真正起到“通报一起、警醒一片”的效果。

第四篇:关于高坡乡贫困问题及扶贫对策

关于高坡乡贫困问题及发展策略

汉语言文学(2)班莫义云2010030407

3贫困问题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伴随的社会现象。中国的贫困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少数民族民族贫困问题尤为突出。贵州省是西部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也是贫困问题的多发区,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贵州省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按照新的扶贫标准,贵州省贫困面积依然较大、贫困人口依然较多、贫困程度依然较深,总体扶贫形势依然严峻。国发2号文件将贵州定位为“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提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据2010年贵州省扶贫开发汇报材料显示:“贵州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制度扶贫和开发扶贫相结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和贫困发生率依然很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和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并存的新阶段”,应“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当前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开发式扶贫,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高坡乡是贵州扶贫对象之一,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科教发展和少数民族文化意识较为滞后,生态环境脆弱。这些状况是贵州少数民族普遍的写真。通过对高坡乡实地调研了解其贫困状况、贫困原因,揭示其贫困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对以往的扶贫开发政策进行梳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当前存在的贫困问题的新进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本文欲以高坡乡为窗口,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提供借鉴。

一、高坡乡概况

高坡苗族乡位于贵阳市东南端,距贵阳市51公里,距花溪区政府所在地31公里,地处花溪与龙里、惠水三县(区)交界处,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121个村民组,87个自然寨;耕地面积15532亩;截止2009年底,全乡总人口21245人,其中苗族占71.2%、布依族占3.2%、汉族占25.6%。全乡平均海拔1500米,境内最高处皇帝坡海拔1712.1米,也是贵阳市最高处,属典型的高寒山区。

自解放以来,虽然高坡乡离贵阳较近,但是由于其地形的阻隔,交通不顺畅,经济文化比较的闭塞,发展非常的慢,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贵阳周边的县市。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江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高坡,激发了苗乡人民的干劲,振奋了苗乡人民的精神,坚定了苗乡人民建设高坡的信心。十余年来,高坡这片积绽着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逐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很大突破。至2009年底,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1048元,乡财政总收入完成77.8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67.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95元。

高坡乡一直在发展,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但是,面临着新的扶贫标准,高坡乡依然在被扶贫对象之列,面临新一轮的挑战,该如何借助自己有利的环境、文化条件谋发展,如何利用新的政策优势图富强?

二、高坡乡优势与劣势分析

劣势分析:

1、地理环境方面 :高坡为典型高原台地,地势北高南低,北为高山台地,南为峰丛畦地。高山的阻隔让它与外界难以沟通,使得经济文化相对闭塞。要实现沟通,修建公路的工程较大且耗费的资金较多。不过,这想难题已经在前期的扶贫中被攻克。宽敞的公路通往高坡乡。现到高坡交通便利,高坡——花溪、高坡——二戈寨固定班车从早到晚有20车次。从乡政府所在地到各村寨均可通车。

2、教育、文化方面:

高坡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以苗族为主,被称为苗乡。在相对闭塞的情况下,文化也是相对落后的,因为条件较差,教育水平跟不上,受教育水平十分的低,很多人都处于愚昧的状态中,无法适应竞争社会的发展。对于自身民族文化的保卫意识,很多人一时是无法改变其顽固的思想。

3、经济发展方面:

经济发展比较单一,以农业发展为主。受高山台地地形影响,水源的获取比较困难,很多只能依靠水塘,遇到旱季就会使农业减产。

优势分析:

劣势和优势往往是共存的,我们可以从劣势中找到新的经济发展契机。

1、地理环境方面:

高坡为典型高原台地,地质系喀斯特岩溶地质,山高岩底,多溶洞。这里有峡谷、石林、多级瀑布及万亩田园景观、云顶草场等多处美丽风景。高坡气候清凉,是绝佳避暑胜地,常年平均气温为12.5——14℃。入秋至仲夏,雾犹多,浓雾弥漫,似人间仙境,令人有虚无缥缈之感。

2、民俗文化方面:

高坡民风淳朴,民俗保存完整:浓烈的迎送宾客仪式,欢快悲壮的跳场跳洞,轻歌曼舞的“四月八”,神秘莫测的地下洞堡,远古的悬棺洞葬,密竹重围的苗家山寨,独树一帜的苗族服饰,笙鼓喧闹的七月斗牛节,流动的鼓,多情的芦笙,让人叹为观止,回味无穷。

3、经济发展方面:

在新的形式下观光农业,民族风情旅游给高坡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硅矿藏量丰富,约5700万吨,硅石品位高,含量在98.43%以上。大理石以“晶墨玉”著称,石质纯墨,光可鉴影。矿产生产未经注入新的力量。

三、高坡乡发展策略:

1、调整单一产业结构,发展民族特色产业:

高坡经济以农业为主,基于此必须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稳定优化第一产业,实现它的特色发展。以市场的需要为指向,重点建设生态农业,和建设破季蔬菜基地,并且建设黑毛猪基地和红米基地,实现产业化经营,逐步提高第一产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高坡乡的自然风光优美绮丽,尤其是其阶梯式的田园景观让人流连忘返,应该充分利用已形成的交通网络及地域宽阔和绮丽风光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发乡村观光农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一些集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园,加大闲置草山草坡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农牧场。

(2)万事不离根本,发展好农业才是硬道理。瞄准市民餐桌,增加破季菜、淡季菜、野生菜的生产,同时结合退耕还林还果,积极发展经果林,建设珍稀植物保护基地。大力发展养殖业,盘活闲置草山草坡,扩大养殖基地的数量和规模,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培养一批养殖专业户。根据市场需求,扩大养殖,并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3)要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其一,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产值及投入产出比。其二,加大对土地的整治力度,积极实施中低产田土改造,完善农田水利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农业稳定增产。其三,通过政策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对不适应发展的生产用地进行土地置换,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现“活地兴乡”,加快农村集镇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2、调整单一产业结构,以市场开发为着力点,拓展繁荣第三产业。

九十年代一来,产业的发展一直在调整着,产业比重向第三产业倾斜,要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就必须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在有着优美自然环境和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的高坡,要实现产业的调整就必须赖于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以发展旅游经济作为全乡经济新的增长点,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特色,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加快旅游产业格局的形成,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突出培育。同时以集镇、市场建设为依托,巩固发展日用百货、饮食业等传统行业,使第三产业真正发展成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

(1)大力发展旅游项目。充分利用自然绮丽的景观和特色民族风情,围绕云顶草场旅游综合开发建设,以现有旅游线路为主线,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红岩大峡谷、摆弓岩瀑布、洞葬、悬棺、高寨营盘等景区景点的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和文化品位,加大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旅游精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丰富民族文化节日,举办特色民族文化活动,推动旅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2)积极发展和完善乡村旅游。高坡拥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瀑布、草场、梯田、峡谷、掩隐于竹林丛中的村落,构成了乡村旅游开发的自然资源优势。结合生态观光农业的建设和特色民族文化活动的举办,将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地方特色农业观光游相结合,同时积极帮助农民参与配套服务,提高第三产业收入。

(3)加快市场体系规划建设。按照市场体系规划,为加快城乡商贸流通,培育两大市场:以现有乡镇集镇市场为载体,按集镇规划进行改扩建,规划筹建以经营农村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的综合批发市场;规划建设以农村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交易为主体的甲定农贸市场。促进货物流通和商贸业加快发展。

(4)以旅游发展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为了服务旅游业的发展,要重点围绕集镇建设和集贸市场建设,加快发展综合商店、专业商店、连锁店等零售商业,商品定位采取中低档相结合;餐饮服务要突出地方饮食文化,并力求休闲、娱乐、餐饮一体化,积极开发富有民族、地方、时代特色的风味食品,促进饮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3、实施人才培养及招募计划,建立科研基地。

要完成产业的优化转变,就必须有专业的人才,必须组建相关的科研基地。

(1)要打造生态农业,就必须有一批有经验的人才,就要建立破季蔬菜、黑毛猪基地和红米基地而言,就需要叫专业的管理养殖、种植技术。建立技术培训基地,这有利于产业化的顺利进行,从而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

(2)人才就得力于大学专业人才的引进。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创造更多的优厚条件,同时,为了保证人才的引进,可对某些高校进行签约式培养,更具专业化。

(3)组建科研团队外出交流学习,不断科研出优良的适合当地生产的品种。

四、总结

要脱平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贵州副省长禄智明提出,要重点解决好少数民族扶贫问题。在新的起点上,吹响了“以特色农业综合开发为重点的产业化扶贫”“以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的旅游扶贫”的号角。作为花溪区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之首的高坡乡,为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花溪区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面打响扶贫攻坚战,力争今年使两个乡的贫困发生率降低20个百分点,并确保在明年底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现“减贫摘帽”的目标。而脱贫的任务于贵州而言,依旧是任重而道远。多少个“高坡乡”需要我们加大支持力度。我们相信,只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的努力着,我们终会奔向美好未来。

第五篇: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精准扶贫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精准扶贫提出的背景

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时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2014 年1 月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

2014 年开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扶贫工作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等老大难问题,甘肃省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力争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从而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

2014 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0 万人。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目前扶贫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根本方法和指导方针,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时期的扶贫攻坚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探索出了扶贫开发的中国道路。坚持扶贫到村入户,积极创新扶贫机制,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贫困人口仍然占到很大一个比例,扶贫工作还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扶贫方式粗放的问题,导致一些地方怎么扶也扶不起来,甚至越扶越穷。

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切实抓好脱贫致富这个战略性任务。”“要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总书记的嘱托,强调了做好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指明了做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方向——精准扶贫。

二、目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精准”,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扶贫工作很难做到“精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扶贫对象界定模糊,扶贫对象常由干部“毛估估”,扶贫资金轻洒“杨柳水”,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

(二)舍不得脱“贫困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金。

(三)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群众观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四)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

三、精准扶贫的对策

(一)精准扶贫要制定好发展规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贫困村而言,不仅需要村民们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团结一致抓生产、出效益,还需要有关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布局上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扶贫计划,帮助当地村干部理清思路,制定好发展规划,实事求是帮困难群众选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针对各贫困村的不同情况,找出标本兼治的办法,在政策、产业、技术、信息、培训等致富要素上有针对性地帮困扶贫。

(二)精准扶贫要瞄准扶贫对象。

明确工作对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扶贫工作也是如此。首先就要自上而下从“贫困区域—贫困村—贫困户”逐步细化扶贫对象,划分层次、各负其责,各相关部门瞄准扶贫对象,集中力量做好“极贫户”的扶贫工作,并建立贫困对象档案管理制度,为后续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精准扶贫要规范扶贫资金。

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充分惠及扶贫对象,防范扶贫资金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沉淀和监管弱化等问题出现。提高扶贫资金的精准度,让扶贫资金直接与扶贫对象发生作用,避免扶贫资金在层级分割的行政部门不断下移过程中被挪用,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

(四)精准扶贫要创新扶贫方式。

原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只输血不造血”的单一扶贫方式,导致贫苦地区的群众“等”、“靠”思想严重,返贫现象频发。因此,必须创新扶贫方式:

一方面,建立科学完善的扶贫机制,成立帮扶对子,由定点挂钩单位主抓帮扶村的扶贫工作,真正“扑下身子”走进农户家中,像习总书记一样真正了解贫困户的真实生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对帮扶村进行“造血扶贫”,同时完善扶贫开发的问责机制,贫困县的考核机制将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加大挪用扶贫资金等行为的成本。另一方面,改变扶贫资金投放形式,将之前“直接投放”扶贫资金转变为致富奖励、银行贷款贴息或是生产保险金等多种形式,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完善小额贷款机制,提高贫困人口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五)精准扶贫要因地制宜。

贫困的原因很多,或为自然条件恶劣,或为天灾人祸,或为基础太差,或为技术贫乏,或为缺少创业的勇气,这就要求扶贫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自然条件恶劣者可采取退耕还林予以补偿的方式,鼓励帮助贫困对象搬迁至集镇或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谋发展;对缺技术的贫困者要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其“手把手”地传授致富技能;对于经济方面的极度贫困就需要政府予以前期资金“输血”,再培植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对于疾病缠身者要予以健康救助,解决看病难问题;对于缺少产业的贫困对象,要帮助其依据自身优势,挖掘潜力,调整产业结构,走产业发展之路。

下载新疆边境贫困县扶贫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疆边境贫困县扶贫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产业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业产业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 本文以陕西略阳县乐素河镇小湾村为例以“解剖麻雀”的手法,对当前的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产业扶贫存在着“长、短期项目结构不合理,支......

    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为落实胡总书记“314”总体部署,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

    村级卫生室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村级卫生室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村卫生室对于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也对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防病治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省政府要求,繁......

    新疆牧民定居现状问题及对策[5篇模版]

    祁连牧民定居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 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大规模牧民定居工程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系统工程。祁连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已把83%的牧民实现了定居,现牧民定居工程已取得......

    浅析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实施精准扶贫,全面落实扶贫对象帮扶到户举措,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根本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县各级政府作出的战略部......

    浅析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产业扶贫项目营运绩效,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产业扶贫是支撑持续、稳固脱贫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通过产业......

    浅谈我国财政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业名称:浅谈我国财政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级:12级卓越班 浅谈我国财政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按照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

    合同能源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ManagementContract,EMC)是指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给客户提供节能改造的相关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