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对共享单车“考核打分”倒逼企业“自治”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对共享单车“考核打分”倒逼企业“自治”
为了管理好“乱停”的共享单车,记者从合肥市城管局获悉,合肥市交通、交警和城管部门将制定一个综合考核方案,每月对共享单车企业进行“排名打分”,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规范共享单车的管理。同时,为规范单车停放秩序,合肥将首批规划共享单车停车点1900余处,约66000个停车位。(5月17日《合肥晚报》)治理街头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一直是让城市管理部门感到头痛的难题。为此,合肥市交通、交警和城管部门制定一个综合考核方案,每月对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进行“排名打分”,用考核通报的形式,倒逼运营企业自觉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对各自所属共享单车的街头治理工作,从而破解乱停放等难题,不失为一项规范共享单车管理的创新举措,值得各地城市管理部门加以借鉴。
共享单车低碳环保,满足了市民短距离出行的需求,在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共享单车在街头违规乱停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周边交通出行,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规范单车停放秩序,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不少城市都在街头规划了很多共享单车的停车点和停车位,但一些文明素质水平不高的市民,为了图自己方便,仍然在街头随处乱停乱放。而共享单车投放量过多,各家共享单车企业的运维人员严重不足,远远达不到1万辆车30人的标准,也造成了单车运营企业监督和管理不过来,或者为了节约人力资源和运营成本,根本就不想去治理。
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对乱停乱放“撒手不管”,一些城市的城管部门不得不采用暂扣手段进行整治。但这样做治标不治本,也给市民出行带来一定的不便。如何治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成了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合肥市交通、交警和城管部门联手出台共享单车综合考核方案,每月对各家共享单车路面停放秩序和路面运维管理等情况进行“考核打分”,针对情节严重且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将采取通报批评、限制投放、区域禁停等手段进行处罚。这项创新城市管理举措,必将倒逼共享单车运营企业重视街头单车停放秩序等问题,并配合交警、城管等城市管理部门做好共享单车的街头整治工作。
中公教育
其一,单车运营企业在每一个城市应合理布局、投放共享单车,避免因过多投放而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其二,运营企业增加充足的运维人员,以便在街头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治理,并消除乱停放、单车破损等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其三,运营企业对经常有乱停放等违规违法行为的用户,在使用前通过手机APP予以提醒、警告,对屡教不改的用户,则给予冻结账户禁骑的惩罚。通过以上一系列企业“自治”措施,将能有效遏制一些不良共享单车用户的违规违法行为。如果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对政府部门考核排名垫底的通报无动于衷,依然“不作为”,最终遭政府部门取缔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也只能是咎由自取。
此外,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市民骑行共享单车遵纪守法,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水平,以减少街头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违规违法现象。总之,要通过政府、企业和市民等多方共治,让共享单车驶上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来源:荆楚网 作者:阿丁
中公教育
第二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叫停新增投放给共享单车降温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叫停新增投放给共享单车降
温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事政治模拟题、时事政治政策解读、大事记以及时事政治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叫停新增投放给共享单车降温。
9月7日,北京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据不完全统计,这是第12个叫停共享单车投放的城市。从7月10日杭州率先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投放开始,两个月之间,已有上海、广州、深圳、福州、南京等多个城市先后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与此同时,多家共享单车企业退出一线城市,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和挖掘国内二三四五线城市的潜力。(9月12日 澎湃新闻网)对于暂停共享单车投放,各地交管部门给出的理由大体相同,总结起来不外乎两点:一是非理性投放已经超出了市场需求和城市容纳能力。二是过度增长的负面效应已经日益凸显,比如对公共空间的挤压,影响交通秩序和城市形象。因此,是时候给一路狂飙的共享单车踩一脚刹车了。
过犹不及,任何公共品的供给如果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不仅会对企业的自身发展不利,也会直接影响到公共利益,造成一种双输局面。共享单车的过度投放,一方面会加大企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则又降低了共享单车的使用效率,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企业把主要精力都花在了扩大市场上,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做好市场维护和后期管理,这是对企业资本和公共资源的极大损耗。
从理论上说,企业在一座城市投放多少辆共享单车,应该是基于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之后的理性决策,本质上是一种企业经营行为,行政之手不宜过多干涉。但问题在于,共享单车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应的市场规范体系还远远称不上成熟和健全,在这样的现实下,企业的投放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冲动性,企业之间也处于无序乃至恶性竞争的状态,任其发展下去,将与发展共享单车的初衷背道而驰。
具体来说,共享单车目前还未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比发展更迫切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先让共享单车“活下去”,才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进行利益收割。而“活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找到风险投资,借助资本之力寻求上升空间。于是,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份额,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成了绝大多数共享单车企业的第一要务。在这种粗放化的利益诉求下,企业背市场规律而行,其对共享单车的过度投放,并不是为了提升出行便利,而只是对资本市场的投怀送抱。
一年来,从横空出世到深刻地改变了许多人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的发展速度和普及程度确实令人赞叹。但是也要看到,无论是共享经济还是传统经济,终究只是一种经济形态,仍然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任何突破经济规律的行为都有可能遭到市场的惩罚。从押金难退到跑路,到关门歇业,种种问题都说明,在经过了原始积累阶段的野蛮生长之后,共享单车理应进入冷静期和调整期,尽快找到公共利益与企业利益以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点。
第三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贫困县炫富”倒逼管理创新
http://zj.offcn.com/?wt.mc_id=bk14234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贫困县炫富”倒逼管理创新
【背景链接】
国新办在2014年10月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扶贫日和社会扶贫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在回应媒体提及“个别的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之后不愿意摘帽,不愿意放弃这种既得利益”的问题时,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表示,贫困县脱贫以后不愿意摘帽,或者戴着贫困县的帽子炫富,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
【标准表述】 [当前现象]
事实上,“贫困县炫富”现象,不是“确实存在”,而是比较普遍。比如,黑龙江海伦市,一边四处“哭穷”,申请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边变相投资近亿元兴建政府大楼;继2012年成功戴上“贫困帽子”后,2013年又搬进竣工不久的“豪华衙门”。这种“穷”“奢”通吃、自相矛盾的做法,不仅造成不良社会观感,也引起当地干部群众质疑。
特别是,一些地方头戴贫困县的帽子,却热衷于讲排场,比阔气,大兴奢靡之风。比如,有的地方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破烂不堪,却投入巨资修建豪华的政府办公大楼;有的地方部分群众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政府部门却在“三公”消费上大手大脚,坐豪华公车,赴豪华公款旅游,吃豪华公款酒宴。究其原因,要么是打肿脸充胖子,恣意挥霍扶贫项目资金,要么是“伪贫困”,骗取国家的扶贫项目资金,去填补奢侈“三公”消费的窟窿。
[原因分析]
不可否认,过去在对贫困县的管理上,一直仅是救济机制在唱“独角戏”。贫困县最初仅仅是国家作为扶贫工作对象确定的,但后来附加在它上面的很多优惠政策使得它可以享受很多开发扶贫以外政策优惠上的好处。一方面,贫困县可以得到可观的扶贫资金,另一方面,不少优惠政策也与贫困县绑定,只有贫困县才能享受到。正因为入选贫困县拥有享用不尽的政策优惠,才使得一些贫困县早已脱贫了,也舍不得扔掉这顶象征落后的帽子,仍然躺在救济机制的温床上坐享其成。
[治理的必要性]
“贫困县炫富”现象频现,倒逼管理创新。随着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节节攀升,扶贫标准也应“水涨船高”,提高贫困县进入门槛,显得十分必要。特别是,进一步完善贫困县进入、退出机制,对贫困县进行动态管理,是提高扶贫效率,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而在对贫困县进行动态管理上,应推行救济与制约并行的“双轨制”。
[措施]
首先,应对贫困县的“三公”消费标准设置上限,规范公务消费行为;同时,对国家和地方投入的扶贫项目资金,要加强使用情况的审计和跟踪管理。如果发现有地方存在奢侈“三公”消费、新建政府办公大楼、挤占扶贫项目资金等违规行为,不仅取消其贫困县资格,回收优惠政策
http://zj.offcn.com/?wt.mc_id=bk14234
和扶贫资金,还要对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以此倒逼地方敬畏国家扶贫政策,将宝贵的扶贫资金真正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刀刃上。
其次,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要让之前戴着贫困县帽子的地区看得到“摘帽”的好处。一个地方脱贫工作做得好,经济发展能力上去了,不妨对政府工作人员予以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奖励,如适当提高摘帽后公务员工资,对主要领导干部优先考虑提拔等。对脱贫工作一无所成的官员要有相应惩罚措施,不能让贫困县的主政官员感觉到自己到贫困县任职是一个过渡乃至一种政治资本。如果在脱贫条件明明允许的情况下,贫困县的主政官员还是不惜代价保卫贫困的帽子,那么其执政能力就值得考量了。
最后,建立一套合理衡量脱贫的标准。衡量一县是否脱贫应当更多地从民生指标考虑,让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才是脱贫的真正意义。如果贫困县退出机制启动,仍然以GDP等宏观数据为先决条件,难免出现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仓促脱贫的现象。一个县有没有脱贫,应该看这个县最贫困的一部分人生活水平有没有明显的提高,把低收入者、农业人口的平均收入列入脱贫标准,才是衡量该地区实际不贫困的方法。
浙江中公教育
第四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贫困县炫富”倒逼管理创新
江西分校(jx.offcn.com)
背景链接 国新办在2014年10月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扶贫日和社会扶贫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在回应媒体提及“个别的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之后不愿意摘帽,不愿意放弃这种既得利益”的问题时,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表示,贫困县脱贫以后不愿意摘帽,或者戴着贫困县的帽子炫富,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
深度解析 [当前现象] 事实上,“贫困县炫富”现象,不是“确实存在”,而是比较普遍。比如,黑龙江海伦市,一边四处“哭穷”,申请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边变相投资近亿元兴建政府大楼;继2012年成功戴上“贫困帽子”后,2013年又搬进竣工不久的“豪华衙门”。这种“穷”“奢”通吃、自相矛盾的做法,不仅造成不良社会观感,也引起当地干部群众质疑。
特别是,一些地方头戴贫困县的帽子,却热衷于讲排场,比阔气,大兴奢靡之风。比如,有的地方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破烂不堪,却投入巨资修建豪华的政府办公大楼;有的地方部分群众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政府部门却在“三公”消费上大手大脚,坐豪华公车,赴豪华公款旅游,吃豪华公款酒宴。究其原因,要么是打肿脸充胖子,恣意挥霍扶贫项目资金,要么是“伪贫困”,骗取国家的扶贫项目资金,去填补奢侈“三公”消费的窟窿。
[原因分析] 不可否认,过去在对贫困县的管理上,一直仅是救济机制在唱“独角戏”。贫困县最初仅仅是国家作为扶贫工作对象确定的,但后来附加在它上面的很多优惠政策使得它可以享受很多开发扶贫以外政策优惠上的好处。一方面,贫困县可以得到可观的扶贫资金,另一方面,不少优惠政策也与贫困县绑定,只有贫困县才能享受到。正因为入选贫困县拥有享用不尽的政策优惠,才使得一些贫困县早已脱贫了,也舍不得扔掉这顶象征落后的帽子,仍然躺在救济机制的温床上坐享其成。
[治理的必要性] “贫困县炫富”现象频现,倒逼管理创新。随着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节节攀升,扶贫标准也应“水涨船高”,提高贫困县进入门槛,显得十分必要。特别是,进一步完善贫困县进入、退出机制,对贫困县进行动态管理,是提高扶贫效率,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而在对贫困县进行动态管理上,应推行救济与制约并行的“双轨制”。
[措施] 首先,应对贫困县的“三公”消费标准设置上限,规范公务消费行为;同时,对国家和地方投入的扶贫项目资金,要加强使用情况的审计和跟踪管理。如果发现有地方存在奢侈“三公”消费、新建政府办公大楼、挤占扶贫项目资金等违规行为,不仅取消其贫困县资格,回收优惠政策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
江西分校(jx.offcn.com)
和扶贫资金,还要对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以此倒逼地方敬畏国家扶贫政策,将宝贵的扶贫资金真正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刀刃上。
其次,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要让之前戴着贫困县帽子的地区看得到“摘帽”的好处。一个地方脱贫工作做得好,经济发展能力上去了,不妨对政府工作人员予以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奖励,如适当提高摘帽后公务员工资,对主要领导干部优先考虑提拔等。对脱贫工作一无所成的官员要有相应惩罚措施,不能让贫困县的主政官员感觉到自己到贫困县任职是一个过渡乃至一种政治资本。如果在脱贫条件明明允许的情况下,贫困县的主政官员还是不惜代价保卫贫困的帽子,那么其执政能力就值得考量了。
最后,建立一套合理衡量脱贫的标准。衡量一县是否脱贫应当更多地从民生指标考虑,让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才是脱贫的真正意义。如果贫困县退出机制启动,仍然以GDP等宏观数据为先决条件,难免出现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仓促脱贫的现象。一个县有没有脱贫,应该看这个县最贫困的一部分人生活水平有没有明显的提高,把低收入者、农业人口的平均收入列入脱贫标准,才是衡量该地区实际不贫困的方法。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江西分校:http://jx.offcn.com/?wt.mc_id=bk11865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
第五篇: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用工荒倒逼产业升级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用工荒倒逼产业升级
【背景信息】
“原来我们计划今年扩充产能,招工4000人左右,但现在连2000人都没招到,还不如以前的工人多,只能无奈减少今年的生产量。”山东青岛哈达石墨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总说,公司普工的工资已涨到2300元以上,即便如此,今年工厂仍招不满工,这大大限制了企业的生产能力。
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各地迎来今年最大的节后返工潮。但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山东、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了解到,返工潮并未解决当地大量企业结构性缺工的矛盾。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在企业生产复苏和通胀预期背景下,劳动力短缺现象短期难以解决。用工荒倒逼企业尝试以“机器代替人”的模式破解困局。
【原因分析】
第一、从表面看,这与外贸需求复苏、一部分外向型企业订单增加有关。目前全球电子产品正进入一个更新换代期,对通讯电子产品需求量很大。新增订单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国市场,日本的市场份额也会有一定增加。
第二、用工荒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抢劳力”。从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到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再到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直至江西、河南、湖南这样的劳动力流出区域,“用工荒”和“技工荒”开始蔓延。
第三、受困于目前严格的户籍制度、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以及农民工在社保、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待遇问题的考虑,相关企业仅仅靠加工资很难挽留农民工。近两年物价的不断上涨,让在外务工人员也承受很大的压力。另外,内地不少省市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加、薪资待遇提高,使农民工纷纷回流返乡。
第四、农产品价格快速上升让一些农民切实获得实惠,二产三产之间的收入水平渐渐缩小,也令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数量减少。
【对策分析】”
核心对策:产业升级
遭遇了严重的用工荒和成本上升,不少企业开始想方设法进行产业升级,通过提高自动化程度和技术改造,尝试以“机器代替人”的模式破解企业的“用工荒”困局。
靠临时性涨工资是不够的,改善“用工荒”的核心在企业。中小企业解决“用工荒”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增强创新能力,完成产业升级。
从国际经验来看,“民工荒”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前奏。如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就出现过此现象,当时日本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约50%,产业工人的短缺使日本制造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为此,日本采取推动设备投资扩大、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办法予以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