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骨折手术护理配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4 23:2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骨折手术护理配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骨折手术护理配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论骨折手术护理配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骨折手术护理配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目的 探究骨折手术护理配合存在的弊端与寻求解决它的方法。方法 根据收治在我院疗养的260名进行过手术的骨折患者和我院在职的45名骨科医生,展开问卷调查,探究手术过程中和护理配合中存在的弊端。结果 手术护理配合过程中主要出现在操作技能、护理态度、周围环境、物品配备、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意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关于骨折手术护理配合中存在的弊端进行补救措施,目前已见初步成效。结论 分别从患者和顾客手术医生方面入手展开问卷调查,全面发现骨科手术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予以及时纠正和改善。

【关键词】 骨科手术 护理配合 弊端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226-01

骨折是指人的骨结构连贯性完全或部分断裂,主要发生在老人和儿童身上,中青年人有时候也会发生。这种疾病大多需要通过骨折手术进行治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一直是骨科医生不断努力的方向,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场成功的手术不仅依赖手术医生的技术还取决于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优质、高效护理路径不但可以提升患者治愈率,还为医院塑造了良好的形象。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手术方式的改进、新设备的更新和患者的更高要求,对护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也要有更高的要求,为了推动本院护理工作的发展,笔者对本院在骨折手术护理配合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和提出改善方案[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0年到2012年收治在我院疗养的260名进行过手术的骨折患者和我院在职的45名骨科医生,骨折患者男性160例,女性100例,患者年龄分布为8―68岁,平均年龄为(38.6±5.7)岁。分别对医生和患者进行手术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

1.2 方法

根据本院的如实情况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从操作技能、护理态度、周围环境、物品配备、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意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几个方面展开。所有问题均设置三个选项,分别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1.3 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院向骨科医生发放问卷45份,收回45份;向骨折患者发放260份,收回260份。调查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骨科医生调查结果(例)

表2 骨折患者调查表(例)讨论

3.1 骨折手术护理配合中存在的弊端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显示,本院在骨折手术护理配合上存在很多弊端和漏洞,总结问题如下。第一,操作技能略显生疏。骨折手术过程中,关键之一是需要护士的紧密配合,传递手术工具,从表一调查数据显示,手术医生不满意度为24.4%,原因主要是因为护士缺乏对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功能的认知,以致不能默契地配合手术,再加上护士心理素质低,面对突发状况的手术没有自信的进行处理,导致延误病情。第二,手术物品准备不充分[2]。从调查结果得出,医生对物件准备不满意程度为20%,手术过程中,设备和器械的准备充分可以保证一场手术顺利无障碍完成,护士需要在每个环节都熟练掌握。第三,无菌观念偏弱。手术室操作环境如果不合格,会极大地影响病人的身体状况,医生对无菌观念的调查不满意率显示为13.3%,加强对手术室和器械以技术术人员的消毒工作极为重要。第四,总体护理满意度不高。根据表二数据显示,患者对本院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不高,尤其是护理态度比较强硬,不热情,面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低,无法和患者建立很好的沟通关系,以致患者情绪不稳定[3]。

3.2 解决对策

根据以上所反映的问题,本院提出以下解决措施。第一,经过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水平[4]。本院将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定时或不定时地对医生和护士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操作和是用方面的认识,确保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原理和配合方式,用实践考核的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检验;第二,提高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首先要求护理人员自身要严格进行消毒,其次对手术室的环境、器械进行消毒,最后是对患者的伤口和皮肤等进行消毒。第三,优化护理态度。优质的服务是医院发展的核心,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为患者排除不良心理反应,这样对于治愈患者的病情会有显著帮助[5]。

终上所述,通过对本院骨科手术护理配合存在的弊端分析,并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把这类问题应对措施付诸实践,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得到提高,也充分显示出本院进过整改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孙琼.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11(3): 104-106.[2]温雪霞.浅谈如何搞好优质护理服务.中国疗养医学,2010,15(2):130-131.[3]张春英,张爱华,卢凯慧,等.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09,16:141.[4]李艳,李慧英,温志华.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断裂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05):60-62

[5]周翔,郑亚伟.跨髂骨张力带钢板治疗骨盆骨折12例[J].浙江创伤外科,2009,02 :162-163.

第二篇:论民营企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论民营企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民营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民营企业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了公有经济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减轻了社会的压力。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它与市场经济天然相容,互为发展条件,其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去实现。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能将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在外。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是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这个论断十分明确地指明了民营企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一)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扩大,开始发挥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1.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企业产权多元化和产权明晰,从而有利于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2.民营经济的运行机制最接近于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在民营经济中体现得最充分,因而民营经济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3.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4.民营经济具有相对分散、规模小、易吸纳劳动力的特点,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5.民营经济有助于调动多种积极性。由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特点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形式,所以能够充分调动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6.民营经济促进了工业化进程。近年来,民营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成为全市工业经济领域的生力军。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促进全市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7.民营经济加快了城市化脚步。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打工或创业,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提升,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改善了城市面貌,加快了城市化进程。8.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经营、管理人才。当然民营经济也具有一些消极作用,在有关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管理办法和法制规范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更需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积极作用,克服和避免其消极作用,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运作环境,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新华网广州2006年10月31日电(记者梁钢华)随着广东民营经济发展不断提速,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内源型经济因发展大提速而在全省经济棋局中不断“加砝”。广东省经贸委31日举行的季度新闻通报会传出的消息称,今年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势头即更为强劲,头3个季度虽只实现工业增加值1610亿元,但同比增幅却高达31.2%,占全省工业比重为20.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4个百分点。据介绍,内源型经济今后在广东经济挑“大梁”的趋势将进一步增强,成为这个省经济新一轮快速、健康、理性增长周期的“第一推动力”。根据部署,广东力争用5年至7年的时间,使全省民营经济由目前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发展成“半壁江山”,即在未来几年里,使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6周年的日子,中国企业家论坛在深圳的第三届高峰会上给企业家们提出了一个带问号的主题:什么改变中国?应邀出席峰会并发表演讲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开宗明义,“只要看看深圳就知道了其中的答案”。黄孟复还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到快速发展的进程解读,做出了这样的回答:民营经济正在改变中国。

二、民营企业的现状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GDP中所占比重已达到61%,拥有的资产占全社会资产的比重已超过20%,民营企业产值已

“三分天下”甚至“二分天下”,并逐渐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

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即由靠领导人关系的协调建立制度向建立完善的制度性保障过渡,民营企业正向着

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从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从个体

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买断转型的企业等。其共同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投资者所有,其

企业股份不断分散化、社会化。因此,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虽然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

等优势,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一)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1.人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情况,如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

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 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2.一些部门在履行其职能时,还存在着不能一视同仁的情况,“两张脸”和“两个标准”的情况依

然存在;在服务收费、子女入学等方面往往被提高收费标准,得到特别“关照”,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一些民

营企业的行为短期化,投资愿望严重弱化。民营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3.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市场经济处于萌芽阶段,规范市场和竞争秩序的法规不成熟、不完善,民营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十分突出:权钱交易、逃税

漏税现象严重;生产国家政策禁止生产的产品或从事国家禁止的生产经营;强买强卖,大打“关系营销”,通过行政隶属关系进行不公平交易,利用虚假广告夸大自己产品的效用或功能或是诋毁竞争对手的声誉进行

不正当竞争;乱采滥伐,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生产大量排放废物、制造环境污染的产品;生活腐化,挥霍浪

费;等等,一方面造成严重不良的社会后果,另一方面大大地毁坏了自身的信誉。从深层次上看,民营经济

遇到的上述各种歧视和非国民待遇,多少同其较差的声誉有一定关系。那么,民营经济要想有进一步的发展,解决其声誉问题就不可回避。

(二)管理水平低下,开拓创新精神不足

1.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用人机制陈旧,企业业主偏重经验而缺少创新,基本是“有管无理、有战无

术、有销无营”状况。2.一些私营企业经营者目光短浅,满足于一点点蝇头小利,不思进取。特别是有一些

改制企业,经营者存在短期行为,拚设备、拚消耗,不愿投资扩大再生产,不愿进行技术改造。3.还有一些

私营企业经营者法制意识淡薄,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4.私营企业家开拓意识不强,客观上造成了私营企

业竞争力低下,严重地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人才机制不灵活

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

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和强盗逻辑,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

力的雇佣关系,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

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加之民营企业用人唯亲的任人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因此,他们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

(四)企业生命周期过短

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

(五)决策盲目, 风险增加了企业经营

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个曾经长期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却使一部分成功的经营者因此而淡化了风险意识。四面出击,盲目的多元化经营,过分的自信导致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也无法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功。成功的经历强化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也导致了决策的经验主义。

(六)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

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不可能拥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由于其先天的原因,较低的员工素质也制约了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

三、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策

(一)健全法律制度

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民营企业的产权需要法制来保障,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需要法制来规范。加强立法,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清理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法规。同时,抓紧制定保护民营企业的条例,出台引导和约束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文件。严格执法。要明确执法部门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责任,对向民营企业敲诈勒索、乱收费、乱罚款、强买强卖及破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人和事,必须及时处罚。

(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

1.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所产生的专制和集权化倾向,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2.民营企业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3.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4.中国民营企业的制度转换、管理模式的更替依赖于民营企业家素质和人格的提升和完善。

(三)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企业素质

未来企业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我国民营企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还不能实现以人为资源优势来配置和优化其他资源。因此,提高企业内在素质,说到底还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企业规模、环境、装备水平以及产品档次和质量的内在差异,实质反映的是人的内在素质差异。民营企业必须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四)继续发挥政府在发展民营企业中的作用,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1.加入WTO后,民营企业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依然是影响民营企业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政府如何把握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变弱化的调控管理职能为高效的服务职能。2.政府必须扮演好两个角色,即领导者和服务者。政府必须给予制度支持、技术支持、信息支持、金融支持。近年来,各部门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

效率,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营造了鼓励和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但也要看到,有些执法部门虽然提出首犯不究,不举报不罚,仍然有罚款下指标的现象,执行层面会用变通办法,进行罚款收费。3.从最近有关对南京100家民营企业问卷调查的结果上可以看到,认为所在地有关部门对民营企业有乱罚款、不合理收费等行为的达到52.83%,认为政府对民营企业有歧视的达46.15%。因此,还要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意义,宣传民营经济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民营企业、民营业主是为国家聚财的纳税人、依法致富的带头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全市营造从事民营经济光荣、发展民营经济有功的氛围,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奖励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公正的法制环境、宽松的金融环境、优惠的政策环境。

(五)正视挑战,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真正转变

充分认识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解放思想,树立与民营企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新观念,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由管制向监控的真正转变。

(六)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1.民营企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经济的杠杆,引导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2.对民营企业自身来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装备,成为技术创新和开发投入及推广的主体;应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3.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民营企业更应更新观念,尽快树立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来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参考文献:

①夏建胜:《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五个创新点》,《经济问题探索》,2002年第6期;

②晓亮:《论民营经济中的十个认识问题》,《南方经济》2001年1期;

③杨启先:《认真搞好民营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纵横》,2000年10期;

④乔新生:《私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法律制约》,《现代工商》,2001年7期 ;

第三篇:论英才支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英才支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 录

一、英才支教的积极意义„„„„„„„„„„„„„„„„„„„„„„„„„„„„

(一)促进城乡师资和教育资源平衡„„„„„„„„„„„„„„„„„„„„„„„„

(二)学校之间互相学习„„„„„„„„„„„„„„„„„„„„„„„„„„„„

(三)学校之间互相促进„„„„„„„„„„„„„„„„„„„„„„„„„„„„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对支教大学生的影响„„„„„„„„„„„„„„„„„„„„„„„„„„„„

1、使大学生在思想深处烧到教育„„„„„„„„„„„„„„„„„„„„„„„„„

2、使大学生增长才干、提高素质„„„„„„„„„„„„„„„„„„„„„„„„„„

3、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到基层和农村就业、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二、英才支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城市优秀教师不愿下乡支教„„„„„„„„„„„„„„„„„„„„„„„„„„

2、支教时间过短,脱离实际,活动流于形式„„„„„„„„„„„„„„„„„„„„„

3、重策划、轻实施,内容形式单一„„„„„„„„„„„„„„„„„„„„„„„„„

4、对支教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足„„„„„„„„„„„„„„„„„„„„„„„„„

5、把支教工作当做政治任务来安排„„„„„„„„„„„„„„„„„„„„„„„„

6、计划性和制度不够完善,经费、资源缺乏保障„„„„„„„„„„„„„„„„„„„

三、改进英才支教的基本策略„„„„„„„„„„„„„„„„„„„„„„„„„„

1、确立正确的支教理念„„„„„„„„„„„„„„„„„„„„„„„„„„„„

2、搞“造血支教”,不搞“任务支教”„„„„„„„„„„„„„„„„„„„„„„„„

3、加强支教教师培训„„„„„„„„„„„„„„„„„„„„„„„„„„„„

4、采取多种教师支教形式„„„„„„„„„„„„„„„„„„„„„„„„„„„„

5、建立健全的政府宏观管理机制„„„„„„„„„„„„„„„„„„„„„„„„„

6、拓宽经费投入渠道,保障大学生支教得以顺利开展„„„„„„„„„„„„„„„„„

7、积极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作用,扩大社会影响„„„„„„„„„„„„„„„„„„„„

论英才支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大学生支教改变了师资不高不足的问题,也解决贫穷边远地区的缺师少教的落后现象,同时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教育重视的程度,真正显现了“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大学生支教同白时对大学生本身也是一个再学习和煅炼的机会,只要国家加大投入,从根本上保障这些大学生的利益,从而稳定师资力量,用不了几年,民族振兴,教育提高,基础良好,我们国家就能早日赶上西方社会。

关键词:英才支教;问题;对策

什么叫做支教呢?支教即支持教育,支援教育。它与支农,支边一样,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特定时期产物。支教产生,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不平衡,教师资源不平衡以及教育经费增长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支教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5年至1988年我国中央和省级党政机关曾派出讲师团培训中小学师资,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重选派干部支援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1] 一,英才支教的积极意义

(一)促进城乡师资和教育资源平衡

“支教”通过对城乡教师调剂,缓解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和教师资源不平衡状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受援学校缺少教师的现状,满足了教育需求。[2] 学校之间互相学习。“支教”教师教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等等,为受援校教师提供了可以学习和借鉴的良机,而受援校教师甘于奉献的师德风范也为支教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净化了他们的师魂,支教的经历磨砺了他们的意志品质。

学校之间相互促进。支教学校具有人才资源优势,“支教”为其富足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从而推动本校的发展,而受援校可以充分利用支教人员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加速本单位管理和教学人员的培养。[3]

(二)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1 [1]辛德森。谈支教与教师资源的开发【J】基础教育研究。2001(7.8月合刊)43——44 [2]阚红梅,刘玉香,刘冰。教师“支教”利弊【J】教学与管理。2003(6)44 [3]阚红梅,刘玉香,刘冰。教师“支教”利弊【J】教学与管理。2003(6)441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在《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1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也曾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强,所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三下乡”支教活动中,大学生群体认真对农村未成年学生开展的教育,对处于相对教育环境较差的群体进行引导、启发、教育、纠正,养成一种好的习惯。

(三)对支教大学生的影响

1、使大学生在思想深处受到教育

大学生通过参加“三下乡”支教,从自己备课、授课的不易,深刻体验到大学教师讲课不易,能过更加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尊师重教,努力成才。通过对农村的调研,进一步领悟了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宣传党中央政策的重要性,有利于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共产主义的信仰。

2、使大学生增长才干、提高素质

生活在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具有独立性不强、合作意识淡薄等不足,“三下乡”支教活动,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通过艰苦环境的锻炼,能够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到的知识有效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在支教活动中,集体生活、互相的帮助能够让大学生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团体协作的重要性,更加热爱集体,利于将来事业的发展。

3、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到基层和农村就业、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在高校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生毕业面临双项选择。当前,有很多大学生并未实现有效就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人才闲置现象。“三下乡”支教,有利于青年毕业后选择基层,实现有效就业,建功立业。

二,英才支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城市优秀教师不愿下乡支教

城市优秀教师不愿下乡支教,支教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支教方为了完成支教名额,讲“末位淘汰”的教师或落聘下岗的教师强制性地派去“支教”,而对于学校的骨干教师,如果他们不愿意去支教,学校一般是不会强制让他们下乡支教的。[1] 城市的优秀教师因为农村条件苦,最主要的还是不能经常和家人在一起,所以大都不愿到农村,偏远的地方去支教。现在大部分去支教的都是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是没有结婚,单生的男生和女生。

2、支教时间过短,脱离实际,活动流于形式

大学生支教活动的目的是支援基层教育事业的同时,为自身接受实际锻炼,提高自身综 [1]苏文遥,让支教更扎实些【J】中学校管理,2006(10)10—15。

合素质。但是,部分支教活动还存在脱离实际的现象:有的打着支教山区的招牌投入较多资金,但是支教时间却只有一年左右,时间较短,教师无法很好地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教学经验,有的学校最终连自己的特色也丢掉了[1]1。这些现象违背了大学生支教活动的要求,偏离了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宗旨,使大学生支教活动流于形式。是的,现在的社会,人们做事情都太居于表面了,都没有深入问题的根本,大部分人都是敷衍了事,能过关就可以了,根本就不负责任。在我们学校,领导举着旗帜,要上好每节课,做到课前备好课,而且每天晚上每位教师都要到学校加班,备课,课题研究,同学科教师之间交流意见和经验。我知道,我们学校的领导是为了把我们学校建设得更完美,但是,我们老师都没有认认真真的去完成,都是你骗我,我骗你,自欺欺人。

3、重策划、轻实施,内容形式单一

大多数支教活动都会进行精心的策划,针对支教活动制定一系列的文件、规定。然而,过于重视对活动的策划,忽视了实际运作,以及对支教地点的实际了解考察。这就导致了一方面,没有结合学生所学知识特长、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有效可行的支教计划,以形成既对提高基层教育有益、又能提高大学生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另一方面,一部分支教活动形式过于传统单一,缺乏创新。很多大学生的支教活动还局限于支教扫盲、政策宣传、生产劳动等形式,缺乏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改革与创新,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能力提高的需要。

4、对支教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足

对支教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部分教育管理部门对支教工作认识和重视不足,支教方只是在每学年开学时召开支教会议,布置支教工作,联系支教对口学校,在对支教教师工作性进行跟踪评价,及时了解支教效果等方面都缺乏具体的措施[2]。二是支教生,许多支教生认为,在乡下,在农村,我还算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因为我的市面比乡下老师广,我的这点知识够他们学的了,其实他们不知道知识是没有穷尽的,智慧是没有终止,如果你不进步,你就要落后雨别人。这都是由于支教生对支教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足。

5、把支教工作当做政治任务来安排

把支教工作当做政治任务来安排,“无支教经历不得晋升高级教师”的政策,使下乡“支教”又成了人人必须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也使支教失去了她本来的面目[3]。

6、计划性和制度不够完善,经费、资源缺乏保障

由于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对支教活动的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大学生缺乏计划和完善的制度。特别是教学管理部门表现冷淡,没有摆上工作的重要日程,缺乏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机制。导致用于大学生支教的经费不足,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支教活动作为其中一种特 [1]秦天友,别让支教跑了调【J】中小学管理,2003(2)17。

[2]李香菊,支教:也听听城镇教师的心里话【J】中小学管理,2006(10)16—17。[3]莫建祥,我看“无支教经历不得晋升高级教师”【J】教育发展研究,2006(8)79—80。

有形式,也受此影响较大,许多贫困山区由于经济原因,很难提供支教活动所需的资源保障。

三,改进英才支教的基本策略1

1、确立正确的支教理念,建立健全的长效机制,进而加强对支教活动这一活动形式的重点建设

确立正确的支教理念,让权宜之计变成统筹谋略。支教应立足于被支教方而不是支教方,支教的目的是实现师资质量的平衡的优质师资的共享,而不是量的调拨和表面的持平。高校要正确认识大学生参加支教活动的重要性,要认真组织、加强领导。要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支教的意义,大学生要通过自身的体验,使自己对社会的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支教,大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充满信心。通过支教活动,大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激发大学生艰苦创业的精神。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2、搞“造血支教”,不搞“任务支教”

“任务支教”只能简单地解决受援方一时的困难,无法解决其根本的问题。“造血支教”是派学科骨干教师去支教,他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完成培养当地学科骨干教师的任务,为落后地区是教育质量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摸索出一条可行之路[1]。

3、加强支教教师培训

教学培训:指导大家写教案、如何授课,怎样讲出一堂生动的课,同时珠江人会结合以往支教重遇到的问题和大家交流,告诉怎样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怎样结合当地孩子的水平教学。

医疗知识培训:医学专业学生传播一些急救的小知识,让队员了解在支教过程中常见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

4、采取多种教师支教形式

(1)应届毕业生可参加团中央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发起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应届毕业生,还可以参加有本省组织的志愿者支教活动,其实就是各个省仿照团中央的西部计划而在本省实施的。

(3)应届毕业生还可以参加本校组织的研究生支教团活动,一般是支教回来后就读研。(4)如果是在职的,可以参加团中央的“扶贫接力计划”一般是服务半年至两年。(5)如果自己有一定的条件,也可以自己找个西部的贫困学校来去实现支教。

5、建立健全的政府宏观管理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的保障、管理、考核、激励约束机制需要依靠政府、高校及学生管理部门的力量共同构建。一是建议国务院提出要求,促进各级政府、社会、企业对大学生支教活动加大支持力度,促使大学生支教社会化。二是建议教育部把从大学生参加支教活 [1]兰善清,支教:变思路、重创新、求质量【J】中小学管理,2006(1)16—17。

动取得的成果,纳入到对学校进行评估的观测点。三是建议高校把大学生参加支教活动纳入高校的教学计划,对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任务,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保学生能按时高质量的完成任务,使学生能真正学到东西。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四是能够真正的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基层教育带来有效的建设发展。

6、拓宽经费投入渠道,保障大学生支教得以顺利开展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划拨专项实践经费。其次。各高校应根据计划安排,划拨比较充足的经费。政府要在经费筹措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从单一拨款的方式转变为拨款、项目合作和寻求社会赞助等综合方式。

7、积极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作用,扩大社会影响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代表的是青年志愿者的形象,志愿者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个称号。而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如今的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展示新时期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大学生可以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性活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推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理解与共存。可以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形成互帮互助的社会风尚。通过广泛深入的支教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看清社会教育问题、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案、练就解决问题的本领,为今后在教育事业的开拓创新、积极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实有些地方已经落实支教的问题,已经着手去解决了。天津市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天津市为了促进农村教师的发展,开展“输血”支教、“造血”培训。天津市静海县教育局局长舒英桥谈起他们全县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时,面露喜色,说道:“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校长,8名特级教师,27名县级名师,321名市县级学科带头人。现在,我们全县139所中小学每所都有1至2名骨干教师,教师队伍结构日趋合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见成效。”

总之,大学生支教对于国家,对于社会,对于贫困地区,对于农村孩子,对于大学生都是有利的。但是现在的大学生支教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时间去慢慢的解决。我们需要努力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目前支教活动中的问题,探索大学生支教实践活动发展的新思路,为推动社会实践活动支教之一形式的深入开展,为培养和造就当今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作出努力。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将会制定一个更加完善的支教活动制度,是支教活动顺利,完美的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辛德森,谈支教与教师资源的开发【J】基础教育研究,2001(7.8月合刊)43——44。

[2]阚红梅、刘玉香、刘冰,教师“支教”利弊【J】教学与管理,2003(6)44。[3]阚红梅、刘玉香、刘冰,教师“支教”利弊【J】教学与管理,2003(6)441。[4]苏文遥,让支教更扎实些【J】中学校管理,2006(10)10—15。[5]秦天友,别让支教跑了调【J】中小学管理,2003(2)17。

[6]李香菊,支教:也听听城镇教师的心里话【J】中小学管理,2006(10)16—17。[7]莫建祥,我看“无支教经历不得晋升高级教师”【J】教育发展研究,2006(8)79——80。

[8]兰善清,支教:变思路、重创新、求质量【J】中小学管理,2006(1)

—17。7

第四篇:论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我国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前依法行政中存在着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以及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当前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力图通过对我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视角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几项对策。

【关键词】:依法行政,依法治国,问题,对策

众所周知,实现法治国家是我们当前的目标,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然而,依法行政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明确了今后十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以及主要任务和措施,对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要使我国真正走向法治,实现依法行政,就要充分重视目前我国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拟就当前我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此做些探索性思考。

一、依法行政的内涵

什么是依法行政?概括起来讲,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行使行政权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现代社会,依法行政之“法”不仅包括法律规范,还包括法律的一般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目的。依法行政最早是由资产阶级提出并在资产阶级国家付诸实践的。由于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法治传统的区别,各国在称谓上有所差别,英国称为“法治”或“依法行政”,美国将依法行政包含在“法治原则”之内。

依法行政的内容在各国也存在较大差异。英国的依法行政包括越权无效原则和自然公正原则。前者是指实体上越权的行为一律无效,但程序上的越权行为其效力不能一概而论,应对照具体成文法规定。后者是指任何政府或个人在行使权力可能使别人

受不利影响时,必须听取对方的意见,每个人都有为自己辩护和防卫的权利,也可以避免偏私,“不能自己做自己的法官”。美国的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权利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基本权利原则是指政府和个人都必须服从法律,但这种法律必须旨在保护而不是摧残人类固有的基本权利。正当权力原则是指法律的实施必须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进行。

在我国,依法行政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在20世纪80年末提出依法行政的原则决不是偶然的,这是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依法行政作为一种治理国家的方式,是政府运作方式的伟大变革。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文件及其他有关文件明确提出了“依法行政”的概念,*****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郑重提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法行政就是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管理。法律是行政机关据以活动和人们对该活动进行评判的标准,而法律必须是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行政机关必须本着宪法、法律和现行政策的精神,勤政、廉政,为人民多办实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发挥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法治已经不是一个“要不要”实现的问题了,而应是强调如何实现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依法行政从总体上来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转折点,依法行政也还是处于起步阶段,行政的法治化还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就现实情况而言,无论在立法层面上、执行层面上,还是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都存在不少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提高、创新。

(一)立法层面上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立法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的行政立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现行行政立法中立法无序、缺位以及所立之法缺陷较大。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行政法规和政府规章是比较完备的,但是由于我国行政立法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立法的价值取向有偏差,行政立法偏向于行政权,把立法当作谋求有效管理的手段,行政机关所立之法规,有的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相互重叠,甚至出现了行政机关超越自己的立法权限进行立法的现象,造成我国行政立法中政府管理公民的法过多,而监督政府权力的法过少,容易造成少数行政执法人员毫无顾及的行使行政权,促使行政权力的滥用。如《行政许可法》实施之前,各种各样的行政许可散见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中,一些地方,甚至乡镇都立出各种名目的“行政许可”,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不规范,一讲行政管理就是行政审批。

第二,行政立法质量不高,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差。行政立法行为不规范,授权主体和对象、授权法名称和效力混乱不清,法律、法规、规章之间缺乏协调统一,使行政执法难以适从。有些规定过于原则、过于粗糙,缺乏可操作性,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如环保局提出《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7条的立法空间过大,国务院又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执法难度较大。这种片面追求立法数量的做法,表面上似乎成绩可观,实则乃立法之大忌。

第三,行政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不高。行政立法缺乏民主性和公开性,没有很好的建立立法民主的参与机制,没有在法律出台之前走草案公布、广泛征询意见和听取意见等一系列民主程序,行政立法规范不能够及时、准确、经济地为公众所了解,没有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诚信。

第四,行政立法中存在“部门利益”倾向。某些行政部门利用其掌握的国家立法资源,在协助国家制定有关法规草案时,在法规中不适当地强调本部门的权力和利益,力图通过立法来维护、巩固和扩大本部门的各种职权。同时尽可能地减轻和弱化本部门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概括起来就是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法规化。这不仅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使得所立之法与社会主义法治之“良法”要求相背离,而且损伤人民对建立“法治政府”的信心,最终变为侵犯人民利益的手段。

(二)执行层面上的问题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最主要的职能,行政执法效率的高低以及在执法中是否公正、廉洁,直接关系政府的威望。近年来的行政诉讼中,有的地方县一级行政机关的败诉

率达40%,有的地方乡镇政府的败诉率达70%。这说明,我国行政执法存在不少问题,依法行政水平不高。目前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行政执法体制不顺,职权交叉、职责不明、职能分散、越权行政。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这段话切中时弊,抓住了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体制还很不完善。

(1)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现象还存在。如城市建设部门既管理城市建设,又自己搞城市建设,并进行自我质量监督。

(2)职权划分存在不合理现象。如社会噪声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应由公安机关处理,但是公安机关由于管辖的事务繁多,有许多涉及社会治安重要问题需要处理,对尚未构成威胁社会安全的社会噪声无暇控制,群众投诉到环保局,环保局却因为缺少法律授权而无法管理。

(3)行政机关的设置、职能配置不科学,多头管理,责任不清。如在省一级区域,负责食品安全的部门有工商部门、质监部门、卫生部门、农业部门、林业部门等。各地最近相继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各级政府专门从事食品安全的“抓手”组织协调和依法对重大食品安全调查处理。细细算来有近10个部门可以管理食品安全,因此,一些执法部门画地为牢的做法得到了默许,以为可以简化执法,有利于监管,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隐患重重的选择,长此以往势必会损害政府机关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望。

第二,行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对严格执法带来不利影响。部分执法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在观念和习惯上依然深深地打着“人治”、“权大于一切”的烙印,这些旧意识、旧观念成了一些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的思想渊源。少数行政执法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岗位培训,不熟悉机关的法律法规,对本职工作一知半解,缺乏责任心,在执法中常常出现错裁错判的现象,有的执法人员政治素质较差,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泛滥,出现了执法不公甚至徇私枉法、贪赃枉法等问题。以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为例,尽管国家颁布了《产品质量法》、《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虽然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打击行动,但假冒伪劣商品仍在猖獗地涌入市场,其要害是没有依法行政,执法缺乏力度。

第三,行政权力的行使缺乏有力的制约和监督。我国行政执法监督的类型很多,有立法监督、司法监督、党的监督、行政机关自身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但效果不大,关键在于监督查处的力度不够和没有制度化、经常化。如《浙江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条例》颁布后,仍有一些市县没有设立专门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由于片面的追求经济指标,负责的领导也没有重视,即使成立了也基本上形同虚设,没有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依法行政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政务公开,把行政操作的规则、方式、手续、时限、法律责任公布于众,让人民群众知道如何监督行政。现在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等行政程序法虽颁布实施了,但因宣传力度小,知晓程度低,当人民群众遇到故意增加审批手续,额外收费,拖延批准时限,附加制裁等侵害自己自由和权利的行政行为时,还不知道这是违法行政在侵害自己。

(三)思想观念层面上的问题

现实中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观念和法治的要求是不适应的,甚至一些观念严重阻碍了依法行政观念的根植和依法行政方略的实施。实现依法行政在观念和思想上的障碍主要有:

第一,人治观念。一些地方的少数领导干部由于受封建特权思想和计划经济思维方式的影响,长官意志比较严重,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还不高,甚至还存在“权大于法、权重于法”的错误观念,从而无视法律的规定,处理或解决问题往往忽视法律的严肃性,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滥用职权。如在征用土地的问题上,置法律、法规于不顾,随便批条子,动辄开口子,结果出现了乱占滥用土地现象,破坏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更有习惯于按个人的意志行事,忽视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行使行政权力的主要特点是命令和服从,无论这些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都按个人的意志去执行,如某一行政执法部门依据已过时的红头文件进行处罚,当事人不服提出行政诉讼,结果执法机关败诉,给国家造成了损失。

第二,法律工具主义观念。“传统的法律治民不治官”的观念仍在现行法律规范中有所体现,扭曲了法律的公正性,将法律视为一种人治的工具。如在执法实践中,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对凡能带来部门利益的条款都能积极地宣传、积极地执行,反之就消极,执行迟缓或根本不执行,这种以自己利益决定对法律法规的实惠主义态度,严重破坏了执法机关公正、廉明的形象,使依法治国方略难以落到实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扭曲。

三、解决依法行政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当前,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已经提上了党和国家重要的议事日程。依法行政中现实存在的问题不仅严重损害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而且阻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长此下去将会使改革开放的成果付诸东流,这是一个普遍性的严重问题。要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必须推进依法行政。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需从根本上解决现实中依法行政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加强行政立法工作,完善行政法律体系,为依法行政奠定坚实基础。依法行政,只有有法可依,且所依之法是合法的,才能保证依此法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公正、合法的;只有所依之法是健全的,才能保证对社会各方面的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为此,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依法立法。政府立法要以宪法为依据,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立法本身也应按一定有序的规则进行,立法者自身也必须受到法律的拘束,而不能随意立法、滥立法。必须依据法定权限,遵循法定程序立法,不得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立法。要明确立法主体、划清立法权限、规范和完备立法程序,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定职权范围、依照法定的程序立法,彻底根治不依法立法,杜绝“立法上的不法”。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的正式实施,完善了我国行政立法体制,也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总之一定要从源头上、制度上解决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我国当前在某些领域仍然存在无法可依或者有法难依的状况。对行政立法上存在的空白之处,要在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尽快地加以制定,成熟一部制定一部,以填补其空白。如北京市计划今年出台食品安全的地方性法规,其内容包括建立突发事件的监测体系,事故救援和处理的应急预案和紧急状态下对食品的限制和召回,建立食品安全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其中建立食品安全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将是此次立法的主要内容。法律、法规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质量。首先要提高立法者素质,其次要防止立法中渗入局部利益和部门利益而影响到法律的普遍性、公正性、全局性,最后在制定新法的同时及时废止、修改或补充旧法。

第三,提高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行政立法民主化的标志是行政立法参与的普遍性,人民利益是最高的法律,法律应该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人民利益的保护工具。立法为了人民,必须依靠人民,坚持群众路线,实行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者结合,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立法征求意见制度,广泛听取意见,特别是要重视人民群众意见,集思广益,多谋善断。法律应该和社会现实生活相适应,要具有科学性,才能提高法律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第四,健全各种制度,防止和克服行政立法中“部门利益”倾向。首先,建立“立法回避”制度。行政立法“部门利益”倾向与行政部门直接参与涉及该部门利益的法律草案的起草与制定有关,这种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的角色,使得一些法律法规带有部门利益色彩。其次,建立立法公开制度。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一些涉及公民利益的重要法律公布全民讨论,这是立法民主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如果媒体可以公开报道立法机关讨论法规的情况,举行面对公众的听证会,公民通过传媒,发表对正在讨论的法案的各种意见等。最后,建立采纳意见情况的说明制度。例如过去如果某个立法草案实行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对最终征集上来的意见是否采纳,是不需要对公众做出解释的。但以后,行政机关需要向公众说明都征集上来了哪些意见,为什么采纳了其中的一些意见而没有采纳另一些意见,需要一一说明。

(二)立法不易,执法更难。法律不只是起象征和观赏作用,它必须对社会关系起到调整作用,法律贵在执行。有法不依,等于无法,甚至比无法的影响还要坏,因为它破坏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尊严和权威。在执法方面主要应做到:

第一,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积极探索新机制。首先,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将行政执法部门直接经营管理的企业从政府分离出去,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定位,深化机构改革,划清部门之间的职能权限。《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也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表明我国政府正在从审批型、管制型政府向管理型、服务型政府转变。其次,要调整行政执法机构及其职能,逐步解决执法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对执法职能交叉的部门进行清理,依法将交叉的职能进行界定、划分,明确各自的法定职权范围,并规定严禁越权乱作为和失职不作为,避免使行政相对人无所适从或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造成损害。根据《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适当下移执法重心”的规定,将法律、法规、规章对层次管理规定不明确的执法事项,对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市、县两级行政执法机关实施,较好地克服了过去那种有利的事上下争着管,无利的事上下都不管的现象。再次,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责任制度。无论是出于好意还是一时疏忽,只要造成决策失误,决策人就要受到追究。行政决策的错误可能要比贪污更可怕,如兴建一个并不急需的工程;对某一事业投资过多或者过少;保护一个不需要再保护的工业等,这些问题所造成的损失,显然比小贪污犯所造成的损失大得多。

第二,提高执法者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努力提高执法水平。两千多年前,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有句明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狠抓执法队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统一思想认识,进行执法人员的思想、法律政策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业务技术轮训,任职前要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对考试不合格,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作待岗、转岗处理;政治业务素质差,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的执法人员,一律调离原岗位。通过上述几方面努力,将增加行政执法人员的危机感、责任感,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为提高执法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行政行为监督。依法行政的关键是监督,要注意解决行政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流于形式”问题。现在执法问题不理想,权力和金钱交换的问题屡禁不止,监督不力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体系,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要进一步提高对法律监督制度的认识,充分认识没有严格的法律监督的权力,最终将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要进行体制改革,完善监督程序。把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监督,改革为以国家权力机关为核心的外部法律监督体系,确立国家权力机关在法律监督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将行政内部监督机关改为直接向国家权力机关负责。拓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渠道,完善监督机制,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监督创造条件。

(三)实行依法行政必须大力培养和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重点是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建设。

第一,摒弃人治思想,树立法治观念。法治和人治是相对立的。人治的观念是法治观念最大的障碍。当前要树立法治观念,必须向党政机关公务员灌输区别于人治的法治观念,确立宪法、法律至上观念。那种依领导人、少数人的意志行事,政府不受

法律约束的观念都应该予以否定,各机关、各部门、各政党都必须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活动,各级政府都必须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宪法和法律至上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法治的最高体现,离开宪法和法律这一基础,任何的依法行政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培养从官到民都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捍卫宪法和法律、自觉抵制各种违法行为的良好风尚,才是根本性的工作。”

第二,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实现依法行政,关键在领导。首先,要求各级行政机关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带头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不断增强法律观念,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要有“有权就有责”的意识。领导干部特别是省部级干部居于重要岗位,严格依法行政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力保证,做出决策、处理问题都必须依法进行,不能只是监管他人,更重要的是依法约束自己,依法履行义务。其次,要将依法行政观念切实付诸行动。要以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契机,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和服务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切实坚持执政为民,执法为民的服务理念,把政府的各项行政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

参考文献:

[1]曹康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辅导读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2]傅思明,《中国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3]刘瀚,《依法行政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4]姚锐敏,《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薛刚凌、张国平,《依法行政与行政体制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第63-68页 [6]林广华,《论依法行政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第49-52页

[7]华建敏,《认真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第5-11页

[8]《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4第16号第24-30页

第五篇: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问题与采取的对策。方法 本研究针对我院1984年3月到2004年2月手术室工作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制定和实施了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 减少了手术差错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结论 对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杜绝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是实现人性化护理的前提。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问题 医疗事故 对策

【Abstract】Objective Tostudy the problems in nursing care of operating room and its precautionstrategies.Methodsdepth analysis was made insafely nursing care of operating room and precautionstrategies weredeveloped and implied in ourhospital.;Resultssurgical error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duced and thesmooth progress of operation was ensured;Conclusion The analysis andsummary made in nursing care problem of operating room is very important in avoiding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malpractice,which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achievinghumanistic nursing care.【Key words】Nursing care of operating room Problems Medical malpractice Precautionstrategies 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科室,是为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高难度手术的开展,手术室护理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才能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现回顾性分析1984年3月到2004年2月我院在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手术室护理中潜在的问题

1.1 术前核对物品 手术前器械打包不认真,没有严格检查物品是否齐全、器械及仪器是否能正常使用,造成手术中途因材料、器械问题而被迫暂停,延长了手术时间,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增加了手术风险。

1.2 术前核对患者信息 手术术前没严格核对患者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手术部位以及药物过敏史等,造成接错患者、送错手术室的问题时有发生。忽视了患者过敏史,如用药不当引起药物过敏,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护送患者途中如护理不当,可造成各种管道脱落,甚至病人坠床[1]。

1.3 无菌观念 护理人员对无菌观念重视不够。没有严格控制手术室参观人员至手术间参观人员太多或有感染人员进入手术间,手术器械消毒不达标,术前洗手不认真,术中手套破裂或手术衣污染不及时更换,污染器械再使用,造成伤口污染,引起医源性感染[2]。医疗垃圾未妥善处置,随意丢弃。

1.4 护理人员素质 某些护理人员素质偏低,对与患者有效沟通的能力及评估患者所需护理的能力方面欠缺,引起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不满。随着医疗水平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各种的新的手术方式和新的设备层出不穷,逐渐在手术室开展和使用,护理人员所学知识的局限性,无法熟练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不能熟练掌握新设备的使用,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问题与采取的对策。方法 本研究针对我院1984年3月到2004年2月手术室工作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制定和实施了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 减少了手术差错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结论 对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杜绝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是实现人性化护理的前提。【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问题 医疗事故 对策

【Abstract】Objective Tostudy the problems in nursing care of operating room and its precautionstrategies.Methodsdepth analysis was made insafely nursing care of operating room and precautionstrategies weredeveloped and implied in ourhospital.;Resultssurgical error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duced and thesmooth progress of operation was ensured;Conclusion The analysis andsummary made in nursing care problem of operating room is very important in avoiding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malpractice,which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achievinghumanistic nursing care.【Key words】Nursing care of operating room Problems Medical malpractice Precautionstrategies 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科室,是为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高难度手术的开展,手术室护理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才能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现回顾性分析1984年3月到2004年2月我院在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手术室护理中潜在的问题

1.1 术前核对物品 手术前器械打包不认真,没有严格检查物品是否齐全、器械及仪器是否能正常使用,造成手术中途因材料、器械问题而被迫暂停,延长了手术时间,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增加了手术风险。

1.2 术前核对患者信息 手术术前没严格核对患者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手术部位以及药物过敏史等,造成接错患者、送错手术室的问题时有发生。忽视了患者过敏史,如用药不当引起药物过敏,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护送患者途中如护理不当,可造成各种管道脱落,甚至病人坠床[1]。

1.3 无菌观念 护理人员对无菌观念重视不够。没有严格控制手术室参观人员至手术间参观人员太多或有感染人员进入手术间,手术器械消毒不达标,术前洗手不认真,术中手套破裂或手术衣污染不及时更换,污染器械再使用,造成伤口污染,引起医源性感染[2]。医疗垃圾未妥善处置,随意丢弃。

1.4 护理人员素质 某些护理人员素质偏低,对与患者有效沟通的能力及评估患者所需护理的能力方面欠缺,引起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不满。随着医疗水平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各种的新的手术方式和新的设备层出不穷,逐渐在手术室开展和使用,护理人员所学知识的局限性,无法熟练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不能熟练掌握新设备的使用,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下载论骨折手术护理配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骨折手术护理配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年骨折病人护理问题及对策思考

    老年骨折病人护理问题及对策思考 卞德芸 新都区人民医院骨科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专业护理和生活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提高老年病......

    论体验消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 体 验 消 费 存 在 的 问 题 与 对 策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近几年来一中新型的消费方式油然而生—体验消费。它在一定......

    儿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新形势下儿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2009年02月14日 来源: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关键词儿科学临床教学教育改革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疾病熟悉不断深入,医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有效教学——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培训心得 赫章县民族中学:项维 课堂教学中,只有努力地满足学生的认知活动,才能让学生爱学、好学、乐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然......

    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全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

    浅析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管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

    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98年实行新预算会计制度后,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建立了单独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

    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良好运营离不开良好的财务管理。先进的财务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