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23:2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近十多年来,我国临床实验室已普遍开展了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采血管人们比较重视实验室内的质量管理,这些质控多注意到了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问题。现在国内外专家也已注意到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问题,有调查表明分析前误差通常占整个实验误差的70%左右。一个准确的检验结果应该是在全面的质量管理基础上产生的。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也是重要的一环,对此本文认为免疫室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1 免疫实验室应建立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系统

全面质量控制是获得准确检验结果的重要保证《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15189在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要求中,作出了重要的规定。文件将标本检测这一过程划分为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在分析中和分析后检验质量控制,免疫室近年已有了较明确的质量控制措施,并且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室内、室间质控、试剂的商品化均有严格质量标准。但在分析前还有一些检验人员无法控制的因素,如:标本采集前的患者准备,标本的采集及运输过程是个薄弱环节。

据报道,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有70%的报告最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由于分析前质量控制涉及到医院和科室管理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到病人、医生、护士、检验人员及运送标本的护工,潜在因素多,是最易出现问题,最难控制的环节,实验室往往难以单方面把握,直接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免疫室应制定“原始样品采集手册”,使用标准采集操作程序(SOP),作为采集、输送、保存及验收标本的指南,其内容至少应包括:检查项目名称;患者的准备;采集何种标本;标本量;是否抗凝防腐;采集方法;采集最佳时间;姿势;采集后的保存方法、输送时间和要求(尤其是一些特殊检查的要求)及条件;容器及其他注意事项。

免疫实验室应建立标本送检和接收制度

正向管理办法和ISO15189所要求的,实验室要求医生认真、完整地填写检验申请单,讲清每项填写的意义。特别是患者中有可能干扰实验检查或检验结果的服药史、特殊的病理变化、与检验有关的既往史以及留取标本、送检标本的时间等。建立严格的标本送检和接收制度,监控样品向实验室的运送过程,使其运送达到要求:

2.1 标本运送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因为免疫定量的检测试验是超微量技术,标本储存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光学作用、气体扩散等等,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时间耽搁越短,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越高。

2.2 标本完整性和唯一性标识要逐个标本核对条形码的唯一性标志是否完整;检验申请单所填内容与标本是否相符,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标本类型、检验项目、采集时间、科别;送检标本的量及外观(有无溶血、乳糜、抗凝血中有无凝块等);容器是否完整;采集时间与送检时间的间隔;标本采集后的保存方法(如是否需要冰水送检等)。

2.3 拒收不合格样本在室内设立不合格标本登记簿。详细记录不合格标本的项目、原因、科室、送检人;当送检标本不符合要求,并可能影响检验结果可靠性时,可以拒收。拒收的标准要形成文件;如在特殊情况下,不得不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进行检测时,应在检验报告单上将标本状况书写清楚,并提醒临床医师对结果解释时注意。

2.4 实行“首接”负责制 对暂不检测的特殊标本处理和超规定时间的样本,要随时登记和交班,及时对检验结果进行反馈,并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还是管理问题,通过建立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系统,制定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保证措施,有相应的检查及考核制度及办法。这也是增强放免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方面。3 免疫试验的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问题与对策有研究表明,从受检人准备到标本采集送检所需的时间约占标本全部运行时间(从病人准备到实验室报告发出)的50%左右,这一阶段的操作是否正确,实验室是无法通过内部质量控制(QC)来进行监控的。要求临床操作人员对各种影响试验的因素全面系统的了解:

3.1 采血时间的选择 免疫试验检测的激素在24h内分泌量是不同的,具有昼夜节律性,应注明采血时间,如血清皮质醇(Cortisol)的含量有节律性的变化,一般上午最高,下午逐渐下降,夜间及清晨最低。ACTH分泌峰值期在6~10h,低值期为0~4h,增加幅度为150~200%。TSH则变化较小,峰值期在2~20h,低值期7~13h,增加幅度为5~15%。女性激素如E2,FSH,LH,P等应注意月经周期的变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高峰在清晨,但生长激素正相反;呈脉冲式分泌的垂体激素如PRL,GH,LH,ACTH等。为减少昼夜节律带来的影响,使不同患者间,或同一患者不同时期之间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因此采集标本时尽可能避免这些干扰,一般晨起空腹时采集标本较好,特殊抽血时间要在“原始样品采集手册”中注明。因方便病人而采取“来即抽”的做法弊端多不宜提倡。

3.2 采血体位的选择 对于有些检验指标来说,卧位采血与坐、立位采血结果是有区别的。特别是某些心血管系统激素对体位的改变影响非常大,如ALD,Renin,AⅠ,AⅡ的立卧位结果完全不同,故采集标本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和保持体位的一致性。

3.3 采血温度的选择 有些试验对温度特别敏感,采血后要求冰冻送检的有: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ACTH,AⅠ,AⅡ等,标本的采集与保存应在低温条件下完成。

3.4 有些血样的待测物质如TXB2,6-Keto-PGF1α,Renin,ET,ANP需加入特殊的抗凝剂。每次取专用试管时要附有“采集说明”给临床,防止采集错误。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强化全面质量保证的必要阶段和确保结果准确及时的前提。从取得标本到标本送达实验室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控制质量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临床科室与放免室共同努力和参与,按照ISO15189质量管理要求,分析前的质量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检验结果。

第二篇: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标本质量

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标本质量

摘要:目的与临床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建立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制定临床检验前操作规程及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结果通过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的建立和持续改进,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结论检验人员和医护人员必须学习、了解分析前质量控制内容,提高检验标本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

关键词:分析前;检验标本;质量控制

随着医学科技迅猛发展,临床检验正朝着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化、超微量、特异且高准确度的方向发展,也要求检验全过程必须做好质量的控制,确保检验品质。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又作为检验整个过程的重中之重。因此,唯有规范且正确地收集和留取检验样本,尽可能减少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相关因素,最大程度地保证检验结果的高度准确性,才能给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准确、客观的实验依据。国内外均有报道, 实验误差中60%~70% 来自分析前,而且分析前误差是仪器?p试剂、质控品和标准品等再好无法解决的[1]。检验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全面质量控制(TQC),是指为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对影响检验结果可靠的各种因素及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质量控制活动。

1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核心[2]。1999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专门组织专家制定了针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认可方案,即ISO/FDIS15189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案,方案中增加了对分析前、后质量的要求,相对更为使用于我国实验室临床质量管理的特殊要求指导性文件[3]。完整的检验过程包含多个操作流程:医生选择相关项目-开出申请单-病人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实验室接收并处理标本-标本分析测定-核实并确认检验结果-发出检验报告单-临床信息反馈-应用报告诊疗。根据操作流程,可将检验过程分为分析前、中、后三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分析前)涉及多个操作过程,主要包括:①临床医师应掌握检验中各项目的诊断原理及其临床意义,与实验室人员不断进行信息交流,便于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史、体征正确选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项目,及时了解实验诊断方法进展与临床意义;②护士应熟悉各项实验标本要求,清除地了解患者在服用何种药物或处于那种生理状态时采集的标本会影响检验结果;③护士应了解标本运送需要的条件及确保条件的存在。来自临床医师和护士等各方面分析因素决定了是否可获得反映患者真实病情的标本,因此对分析前环节进行质量管理是必须的。

2临床科室在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2.1临床医师在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临床医师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订人,从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一个检验项目的流程始于临床医生的检验申请,合理恰当的检验申请是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临床医师应当熟悉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选择适合患者病情需要的检验诊断项目,并指导正确的采集标本,分析检验结果,为疾病诊疗提供有效信息[4]。

2.1.1选择正确的检验项目近年来,循证医学和循证检验医学在医学领域迅速兴起,为以往以经验医学为主的临床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循证医学就是准确、合理地使用当前最有效的临床依据,对患者采取正确的医护措施。循证检验医学要求检验医师不仅要向临床医师报告检验结果,解释检验项目的意义,而且要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检验项目及其组合,合理地利用实验室资源。这是因为有时候临床医师并不一定熟悉这些新的诊断指标,相反,过多的检查会提供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从而干扰诊断和治疗。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发病时间、病情发展,以及检验项目的特异性、敏感度来选择必要检验项目,使患者付出最低的费用,获得最高的检验价值。临床医生应熟悉自己使用的项目,不仅要了解它的意义,还要了解它的方法及适用范围,以及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加上实验室的合作,才能获得一个准确、满意的结果。

2.1.2合适的标本采集时间及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 人体多数指标在1 d之间、昼夜和季节交换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血清铁、胆红素在清晨相对较高,WBC在下午高于上午(1 d之内可能相差1~2倍),血钙在中午值最低,月经前PLT会减低,而纤维蛋白原却很高。因此,采集时间应固定。血培养标本则在患者未用抗生素前,发热高峰时采集最好。血培养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往往是由于患者入院前用了大量的广谱抗菌素,抽血时间选择不对,采血量不足,以及未采用专用的成人、小儿、树脂培养瓶有关。

2.2临床护士在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2.2.1临床护士在检验申请中属于执行者,其在执行医嘱、准备申请单、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均有出现失误、错误的可能,从而对分析前的检验质量产生影响[7]。血液标本室临床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检验标本,护士在采集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是影响其分析前检验质量的常见原因。静脉输液端胳臂严禁采血,禁止由输液管抽血,使用止血带会引起静脉压力变化对检验结果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如长时间使用会使AST、ALB、Ca2+、ALP得检验结果升高。因此,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止血带的使用时间,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在血液抽出后,根据患者检验的不同项目,将标本沿着管壁慢慢注入康宁官或干燥管内。抗凝管应颠倒5次左右,以免标本中出现凝块,抗凝剂使用的比例应适当。采血过程中不能产生气泡,否则可导致Fbg 和V 因子、VIII 因子变性,采血后瓶盖不可取下,否则由于CO2散失,而致pH升高,可激活凝血系统。在抽血完成后做好严格的查对制度。

2.2.2患者准备 执行医嘱的护士应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采集标本,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嘱咐患者应做何种准备及怎样配合,以保证采集到的标本达到理想要求。部分检测还要求临床医生配合,例如暂停服用可能干扰检测结果的药物等。医护人员应清除了解标本采集前后对检验结果由影响的非病理因素,包括运动、采集时间、药物、患者饮食等。知道患者积极配合并服从,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必要时应进行安慰、解释和鼓励,让患者了解到采集正确标本的意义,确保所采集的标本可符合患者的实际病情。

2.2.3饮食 进食会引起血液中大量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而大量的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通常是将空腹血测定作为基础的。因此, 一些生化项目例如血脂、血糖、心肌酶谱的测定应坚持在禁食12 h后进行空腹采血。高脂饮食会导致血脂大幅度提升, 高蛋白饮食会导致血中氮、尿酸、尿素升高。因此,患者在采血前一晚应停止饮用任何浓茶、咖啡、饮料等, 更应禁酒。

2.2.4运动 剧烈运动会加快机体中有氧及无氧代谢, 引起钙、钠、肝功能、钾、肾功能的检验结果出现异常。因此,于采血前向患者了解是否有剧烈运动,以免引起检验结果异常,导致误诊。

2.2.5药物 药物对检验可造成复杂影响。如:维生素C是一种对检验结果影响很大的药物,它具有还原性,在血糖测定中对结果影响很大。可使AST、B IL、Cr、UA 结果升高,CHO、LDH、TG 结果降低。肾病患者多使用青霉素治疗,注入的青霉素90%以上通过尿液排泄,而这些青霉素可干扰尿蛋白的检查(干化学法出现假阴性)。

2.2.6标本运送 标本在采集后应尽可能最快的速度送检,采集后的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 h,且应封闭保存,避免其与空气接触。若无法及时送检的应保存于4℃冰箱内,血液标本应置放在阴凉避光处,标本在运送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标本蒸发、污染或外溢;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标本应按照其要求进行运送;滴虫、精液、阿米巴的标本应注意保持温度以保证其活力。运送标本负责人应用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杜绝患者家属送检,检验科也应设有专人接收标本。接收时应检查标本是否达到要求,若标本不合格则应及时退回,嘱其重新采集。同时说明不合格原因,做好标本的交接、拒收记录、签字。

3检验科在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举措

在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可靠的重要手段。分析前质量控制阶段是潜在影响因素最多、最难控制的环节。它贯穿于医、护、技共同重视和密切配合的监控过程中;因此,建立和健全分析前质量保证体系,是实验室重要工作。工作中实验室、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之间多沟通,减少误会,提高工作质量。有人认为实验误差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因此,有必要和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共同了解并分析标本采集的可能影响因素,将实验室和临床科室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质量管理控制措施,由于临床人员的工作引起的非检测因素导致误差或错误也时有发生,无论何种先进仪器或检测方法都难以弥补标本采集不当造成的失误。国家卫生部2006年制定了医疗机构实验室临床管理办法,近年来国内多数大型医院检验科都积极参加了美国病理家协会和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及实验室认可体系的认可及通过,其标准的操作程序中都包括了标本采集相关文件及编写要求。因此,由检验科、护理部门、医务科,有针对性和计划的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检验新知识的讲解、标本采集原则和注意事项,共同制定、编写适合于本医院的标本采集指南,加强临床医技合作,完善质量控制,提高医疗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J].临床检验杂志,2007,25(6):428.[2]陈媛.如何做好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J].中国医院管理,2000,20(3):50.[3]丛玉隆,邓新立.实验室ISO 15189 认可对学科建设的几点启示[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7,30(2):128-131.[4]王银改.正确处理检验科与临床的关系[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11):16-17.编辑/肖慧

第三篇: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

【摘要】 目的 总结不合格微生物标本的原因,对标本的质量控制对策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378例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资料,总结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分布情况和原因。结果 378例不合格标本,其中痰液标本不合格最高,占38.1%,其次为尿液标本,占29.6%,再次为血液标本,占20.1%。痰液、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取样操作不?范,尿液、粪便标本的原因主要是标本污染。378例不合格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4种:取样操作不规范174例(46.0%),标本污染160例(42.3%),送检不及时32例(8.5%)以及条码错误12例(3.2%)。结论 不合格微生物标本的主要原因是取样操作不规范,因此临床应加强医护人员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规范的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微生物标本的送检质量。

【关键词】 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 ;质量控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2.087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unqualified causes in microbial specimens,and to investigate countermeasures in quality control.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378 unqualified microbial specimens to summarize their distribution and causes.Results Among 378 unqualified cases,unqualified sputum specimens ha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as 38.1%,followed by unqualified blood specimens accounting for 20.1%.Main unqualified cause of sputum and blood specimens was irregular sampling operation,and cause of unqualified urine and faeces specimens was specimen pollution.Main unqualified causes in 378 cases included 174 irregular sampling operation cases(46.0%),160 specimen pollution cases(42.3%),32 delayed inspection cases(8.5%)and 12 barcode mistake cases(3.2%).Conclusion Main unqualified cause of microbial specimens is irregular sampling operation,therefore enhancement of training and examination of sampling and transporting operation in medical staff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quality of microbial specimens.【Key words】 Microbial specimens; Unqualified causes; Quality control

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目标是为临床医师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检验信息,使其能够对患者的疾病做出准确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1]。而标本采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培养物病原菌的检出率,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所以,对临床上研究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理因素及其质控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本院2014年1月~

2016年3月发现的378例不合格微生物标本的原因,并对标本的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3月本院门诊送检的4800例微生物标本的资料,发现不合格378例,占7.88%。

1.2 标本采集不合格标准 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规范[3],将不合格标本的种类分为:①采集量不足。采集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通常采血量为培养基的1/10~1/5,40 kg成人每次每培养瓶应采血8~10 ml,新生儿及1岁以下体重2 h送检,4℃冷藏>24 h,导致标本因送检不及时、已干燥等。结果

2.1 不合格标本的类型 378例不合格标本,其中痰液标本不合格最高,占38.1%,其次为尿液标本,占29.6%,再次为血液标本,占20.1%。见表1。

2.2 不合格标本的原因 痰液、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取样操作不规范,尿液、粪便标本的原因主要是标本污染。378例不合格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4种:取样操作不规范174例(46.0%),标本污染160例(42.3%),送检不及时32例(8.5%)以及条码错误12例(3.2%)。见表2。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及耐药菌株的大量出现,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工作的重要性。本研究对378例不合格标本的原因进行分析显示,痰液标本不合格最高,占38.1%,其次为尿液标本,占29.6%,再次为血液标本,占20.1%。痰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中最主要是取样操作不规范导致,其次是送检不及时。痰培养时要求相对较高,采集痰液标本时如果医师解释或者嘱咐不清楚,患者没有正确理解留取方法,比如患者自行留取标本时未用力咳出肺深部的脓痰,尤其是老年患者分不清唾液和痰液,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取样的不合格[4]。采集痰液标本的最佳时间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宜采集清晨第二口痰液。运送不及时的原因分析为标本采集后一般是由护工运送至实验室,但由于护工常常要兼顾多项工作,不能随叫随到,或医院对护工的培训不到位,往往导致标本送检至实验室时已经干燥,检测结果大打折扣。尿液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主要是因为标本污染和取样操作不规范,分别占55.4%和44.6%。与杜鹃[5]报道(尿液标本因取样操作不规范导致不合格比率占60.0%和标本污染导致不合格比率占40.0%的)结果基本一致。临床仍有部分医护人员不认真执行无菌操作,从导尿患者的集尿袋收集尿液标本不规范,还有部分门诊或急诊患者留取中段尿时未仔细清洗尿道口和外阴部,导致尿液标本污染。早就有相关条例规定,在采集尿液培养标本前,应按规定要求患者清洗外阴部位,留取中段尿,并在1 h内将样品送检以保证2 h内实验室可完成接种[6]。对于不能及时送检或接种的尿液培养液置于4℃冰箱内冷藏保存,但保存时间也不应>8 h[7]。然而,由于临床上的各种原因,导致尿液标本接种、送检不流畅,以致导致尿液标本污染[8]。血液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主要也是因为操作不规范和标本污染,分别占比57.9%和42.1%。采集时间不正确、标本污染是导致血标本污染的主要原因。采集血液标本时,不在患者发热前30~60 min采集,不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时留取血液标本[9]。另外医护人员在采集血培养标本时,皮肤消毒未按照3步消毒法严格消毒,存在无菌操作不严格的问题,导致样本污染。粪便和分泌物主要都是因为采集后不及时送检致使标本干燥,病原菌的检出率大大降低。这些与临床上个别医护人员对微生物标本送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必要的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知识等有关,也往往造成实验室的微生物检验结果不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很好的支持[10]。另外,由于少数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医院的培训不及时等原因,临床上也会发生留取标本时不使用无菌容器、条形码任意手工涂改、条码错误的现象。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以及缩短报告时间都产生了负面影响[11]。

采集标本是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过程中的第一道工作程序,标本采集操作是否规范与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直接的影响[12,13],为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便于及时、有效、合理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针对以上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本院采取了以下微生物标本质控举措:①应加强检验科室检验人员的业务方面的培训,将无菌操作技术纳入到医护人员的岗前培训中,并定期组织相关医护人员进行采集样本操作技能、采集样本的流程等考核来检验培训成效[14,15]。②加强检验科和临床科室间的交流和指导工作,加强对护工等标本运送人员的培训,增强其标本运送及时的紧迫意识,并认真监督和检查[16,17]。训练时着重微生物检验标本要及时送达的重要性,确保微生物的采集时间、方式得到更有效的检验。③把协助患者收集标本作为日常护理的一项内容,从注意事项的交代到协助患者收集,要一一落实到位。建立分析前的质量把控系统,处理好每一个环节,保证检验标本的合格率[18]。④检验科室应建立严格的标本接收制度,对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及时的记录。如果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标本,必须及时记录不合格详细原因以及标本来源等,对其不合格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强化环节管理[19]。在完成所有检验后转移到有关部门依照程序进行处理,防止在以后的检验中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督促广大医护人员从思想上重视标本采集工作,从而降低标本的不合格率,促进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宫春勇,华川.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2):943-944.[2] 张国英,夏学红.4605例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重庆医学,2013,42(9):1061-1062.[3] 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29.[4] 何敬?h.微生物送检标本常见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其针对性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中国医学工程,2015,23(7):201,204.[5] 杜娟.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河北医药,2016,22(4):693-694.[6] 陶真,阴晴.微生物实验室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4):389-390.[7] 胡丽庆,吕鹏,周永列,等.中段尿在常温下保存时间对培养结果的影响研究.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12):1097-1099.[8] 张维娜.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74):199-200.[9] 马建飞,郭超良,李刚.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实用预防医学,2015,22(2):244-245.[10] 董维维,朱仙芝,邱建达.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现代实用医学,2015,27(6):812-813.[11] 苏琼.500例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吉林医学,2014,58(18):4027-4028.[12] 韩淑娥,孟芝君.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山西医药杂志,2013(23):1433-1434.[13] 赖晓霏,张莉萍.2008~2010年某院检验科不合格标本情况分析及质量控制.重庆医学,2010,39(24):3365-3366.[14] 时玉雯.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中国农村卫生,2015(24):41-42.[15] 王淑媛,柯培锋,庄浩林,等.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0):2738-2739.[16] 李慧怀,唐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1):41-42.[17] 夏春.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饮食保健,2016,3(4):206.[18] 张静蕾,常涓,张贺.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4):2757-2758.[19] 张常玉.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0):1870-1871.[收稿日期:2016-10-08]

第四篇:品管圈活动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黑簪 口吕。

圈活动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 控制中的应用 周丽萌徐建萍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陷率,提高标本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 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检验标本分析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临

床检验标本缺陷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降低至实施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品管圈

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改进 中图分类号】【./..?.../ /// ,: 】: ?.: ?..:.%.%..:,.;;;检验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的重要性 的手法加以分析、改善,取得了良好的 据医院方针、可实现性、经济效益、急

迫性、圈员能力个评价项目,采用“、在于保证所提供的检验信息对临床医生 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的评分法汇总出分数,最终将降 用于患者诊断和治疗时的有效性及可靠 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

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陷发生率定为本次 性,也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成立品管圈 活动主题。

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 , 品管圈

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也 制定活动计划

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 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最薄弱的 根据主题,运用六何分析

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 阶段,应该引起重视?。法制定活动计划,包括拟定计划、把握 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 我院年月的 例检

现况、分析要因、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科学统计工 验标本中,出现了例因血液凝集、拟定对策、实施与评价对策、确认效果、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标本量不合适、容器使用错误、标志识 标准化、决定活动日期、圈员的工作分 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我 别困难等原因导致的缺陷标本,缺陷率 配等,并绘制成时间甘特图。活动周期 院“滴水泉”品管圈活动小组共名 为.%。缺陷标本的退回影响了临床 定为年?月,主要运用头脑风 圈员,以护理部组织,临床一线护士主

工作的有序进行,重复采集检验标本易 暴法、鱼骨图、柏拉图、雷达图等品管

动报名的形式成立。圈长负责整个小组 引起患者的不满。为解决检验标本管理 工具。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护理部副主任担任 中存在的问题,我院护理部于年.把握现状及分析要因 辅导员,在活动过程中给予支持和辅导, 设计查检表,由检验科标本接收处

月成立了“滴水泉”小组,针对分 并组织圈员学习品管圈基本理论知识。工作人员协助,收集年月不合

析前检验标本存在的不足,通过头脑风.选定主题 格检验标本的基本信息。将数据进行整

暴方式,不断发掘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 采用品管圈活动主题矩阵图,圈员 理汇总,得出检验标本总数为 例, 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点一一列出,并依 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品管圈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太原市周丽萌;山西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徐建萍

作者简介:周丽萌,硕士在读

通信作者:徐建萍,硕士,主任护师,副主任,:.中国护理管理年月日第卷第期

万方数据其中缺陷标本例,检验标本缺陷率 应依据效益性、可行性、经济性等各种 本的方式刚刚起步,在与信息

衔接和条码使用方面存在不足。将调查

为.%。对出现例缺陷标本的原 因素作综合评价,选择要实施的改善 因进行分析发现:护士缺乏相关知识 方案】。此阶段经讨论决定,对策为: 发现的信息系统问题与医院信息中心沟 例、系统衔接漏洞例、护士操作不 规范检验标本运送小组,统一检验标本 通,调整系统以解决无法接收标本的现

当例、送检过程不当例、条码使 运送箱,彻底改善检验标本运送条件, 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简化临床工作的

用不规范例、护士责任心不强例、确保检验标本送检安全;加强护士对检 作用;邀请专业人员就系统和条码使用

标本容器质量问题例、系统使用不当 验标本知识及条码使用的培训,提高其 进行专题讲座,使护士能够正确使用信

例。检验标本采集技能,保证分析前检验标 息系统、粘贴标本条码,避免系统和条

了解现状后,分析造成检验标本缺 本质量;调整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最 码引起的标本缺陷。

陷的主要原因为:医生方面如检验项目 大限度地发挥其简化临床工作的作用。..组织检验标本相关知识专题讲座

医嘱申请错误;护士方面如对患者宣教 品管圈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针对 品管圈小组成员通过收集资料、查

不足,未掌握条码使用方法,采集标 要因列出多项干预措施,制定降低检验 阅文献、咨询检验科专家,针对临床护

本操作不规范,缺乏检验相关知识;患 标本缺陷率对策矩阵表表。士的检验知识漏洞,制作了检验标本相

者方面如自身血管情况欠佳;运送方面.实施对策 关知识培训课件。在护理部的支持和协 如送检人员不固定、缺乏送检相关知..调整信息系统 助下,圈员组织并主持了检验标本相关

识,送检容器不实用;医院信息系统 系统衔接漏洞、条码使用不规范主 知识专题讲座,分层次对临床一线护士 , 要是由于我院采用条码技术管理检验标 进行了知识及操作培训。讲座内容主要

方面如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 与系统衔接漏洞等。将引起 检验标本缺陷的原因制成柏拉图图, 利用定律发现护士采集标本操作不

规范、医院信息系统漏洞、缺乏相关知识、运送过程不当是造成检验标本出现缺陷 的主要原因。.设定目标

明确重点内容后,拟定改善目标。目标值现状值一现状值圈员能力, 圈员能力是基于品管圈每一个成员就管 理目标对自己能力进行的评估而得出, 图改善前检验标本缺陷原因柏拉图平均分为.分,以分为%计算, 表 降低检验标本缺陷率对策矩阵表 本次品管圈活动圈员能力为%,目标 值一%.?。.解析问题

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对检验标本

分析前质量控制各环节中的人、物、方法、环境等个方面进行检验标本缺陷特性 要因分析,绘制鱼骨图图,寻找缺 陷检验标本出现的根源,最终确定改进 重点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工作人员 相关知识和标本送检个方面。.拟定对策

一个原因可衍生出多个相应对策, 列.,.., 万方数据包括静脉血、动脉血、尿、便、痰标本 的基本知识、规范的标本采集操作、注意 事项、相关影响因素等。培训过程中采用 以参与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结合操作视 频,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保证培训效果。..规范检验标本的运送 我院于年月成立后勤服务部

门,固定检验标本运送人员并购买了运 送专用工具箱,保证专人送检、专具运 送、准时交接检验标本。通过组织检验 标

标本相关知识培训,使运送人员掌握了 存

检验标本的运送要求及运送过程中的注 意事项,避免合格标本在运送过程中出 方法

现质量问题,确保标本的送检安全。其次, 图检验标本缺陷原因分析鱼骨图 对存在缺陷的检验标本给予图片展示, 提高了运送人员的质量核查能力,使其 能够在标本送检前发现缺陷标本,并及 时与科室护士沟通,解决缺陷标本存在 的问题,避免缺陷标本的无效送检。享

..建立缺陷标本与科室信自.沟通平台 蚤 “

每科选定一名固定的护士,作为检 求 血 土

验标本安全员,对科室出现缺陷标本的 嘴

根本因素进行及时探究,并以飞信的形 式向护理部反馈。通过科室反馈的信息, 了解我院缺陷检验标本发生的根本因 素,以及护士在检验标本方面遇到的问 题和困惑,汇总整理后,作为拟定对策 及培训内容的依据,保证制定措施的临 图改善后检验标本缺陷原因柏拉图 床意义。效果确认

品管圈实施后的成果包括有形成果 与无形成果两部分。鏊.有形成果

本次品管圈活动的有形成果主要为 检验标本缺陷率的降低。改善措施实施 前年?月,例检验标本

缺乏相 系统衔 护士操 送检过条码使用护士责任标本容器系统使 关知识 接漏洞 作不当 程不当 不规范 心不强 质量问题用不当 中有例缺陷标本,检验标本缺陷率 图改善前、后检验标本缺陷原因对比图 为.%,改善措施实施后年 提升创造力,多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提高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降低了检验标本 月,例检验标本中有例 的缺陷率。工作效能等Ⅲ。采用自制评分表,对每 缺陷标本图、图,低于目标值

位圈员进行品管工具运用能力、团队合.无形成果

例,检验标本缺陷率为.%。经

作、创新精神、问题解决能力、工作热 品管圈活动的无形成果是指营造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 情等项内容的调查,每项分值~分。

.,.,说明 快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发挥聪明才智、计学意义

中国护理管理年月日第卷第期 殆

万方数据方法,巩固了临床护士检验标本相关 巧,提升了综合能力,为进一步推动品

分别统计项内容总分,计算出平均分 管圈活动奠定了基础。

并与改进前比较,绘制检验标本分析前 知识,规范了标本采集操作,将检验标

本总缺陷率由.%降低至实施后的.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质量控制品管圈活动的无形成果雷达图

.%,效果显著,达到了检验标本分 品管圈活动使护理管理实现了由以 图,结果显示,无形成果显著。

析前质量控制的目标。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 ?~.改善前

团队合作 一改善后

.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医疗成本 代管理转变。通过参加品管圈活动, 通过固定检验标本运送人员,购买 临床护士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意识逐渐提 具 力

运送专用工具箱,改善了我院检验标本 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渐增强。此 运送条件,优化了送检流程,不仅保证 次品管圈活动取得显著效果,对我院 了标本送检质量,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护理队伍实施自我质量管理具有指导意 防止了医疗资源的无效使用,节约了医 义。临床科室已经纷纷组织开展品管圈 图品管圈实施前后效果对比 疗成本。活动,并邀请“滴水泉”圈员参与其中, 标准化

.提升圈员的综合能力

指导、协助品管圈活动的顺利开展,为 经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实践后,将实 本次活动按照品管圈步骤逐步进行, 促进我院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以及整 践证明的有效降低检验标本缺陷率的措 圈员体验到从不懂到熟练应用品质管理 体护理水平的提高贡献了力量。施进行整理汇总,最终修订了我院检验 基本工具的过程,提升了个人综合能力。参考文献

医嘱处理流程,制定了条码使用标准, 从选定主题到解析问题,提高了圈员自

【】秦晓光.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中华检验医学 统一了患者健康教育方法,规范了标本 杂志,:?.主学习的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拟定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北京: 采集、运送流程。

与实施对策体现了圈员创新能力、策划 人民卫生出版社,:卜.讨论

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升华;本次主题 【】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

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 我院将品管圈工具应用于护理质量 涉及部门众多,圈员在与各部门协调解。:?.改进活动中,以降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 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沟通能力;通过

【】徐建鸣,丁万红,方亭妮,等.应用品管圈实施 患者跌倒管理的实践.中国护理管理,: 陷发生率作为活动主题,取得了良好的 分析活动效果,使圈员具备了严谨的科

.效果,对品管圈这一质量持续改进工具 研思维。整个品管圈活动参与过程中, 】谢炜坚,钟华荪.护理部推行品质圈活动的实

在我院的推广具有参考价值。圈员学会了查阅文献,掌握了制作幻灯 践与成效.实用护理杂志,:卜.收稿日期:.保障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 片,绘制柏拉图等技能,并在专题讲座 编辑:贺欣萍张立新英文编辑:张俊娥 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每 针对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阶段 位圈员均掌握了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技 存在的问题,品管圈活动小组利用品管 信息 “

年护理质量管理暨品管圈培训班”在京举行

为帮助广大护理工作者学习护理管理的科学方法,掌握并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的手段及工具,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

于年月初在北京分别举办了第一期和第二期“年护理质量管理暨品管圈培训班”。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出席开

班仪式并作重要报告。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主任么莉、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简伟研、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护理部

主任徐建鸣、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冯志仙等专家围绕护理质量管理和品管圈进行了精彩演讲。

郭燕红在题为《实施优质护理与公立医院改革》的报告中,从“深刻理解实施优质护理的目的和内涵”扫“实施优质护理是

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优质服务和优质护理服务进行了定义。她指出,优质服务是指在符合行业标

准或部门规章等通例的前提下’所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服务对象的合理需求和适当期许值,保证一定的满意度,要求从服务对象 的利益诉求出发,完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操作、科学简化服务流程,力求合规、高效、人陆化。优质护理服

务则是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利益出发,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优化服务模式,全面履行护理职责,规范行为,丰富内涵, 拓展外延,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主动、专业、人性化的优质服务。摘自中国健康护理网 阳.,.., 万方数据

第五篇:饲料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

饲料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

在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系统和随机误差,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系统误差是由于检验过程中某些确定的、经常性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它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在重复检验过程中可以重复地表现出来,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来源主要包括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测定方法误差、分析人员个人误差等。随机误差是由于一些偶然的外部因素所引起的,产生随机误差的因素不定。

如何最大限度减少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饲料分析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原料的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出厂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针对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关键环节,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系统介绍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和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措施,供饲料企业实验室参考。检验化验人员要求

饲料分析检验是一项重复、枯燥但又需要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作,因此分析人员必须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不断进取的精神和过硬的技术。

在分析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由于粗心导致某些操作错误,如试剂溅出或滴出,试剂或溶液加错,看错砝码、读错刻度,记录及结果计算错误等,如果已经出现错误,应立即终止实验或剔除结果,不得用于参加最终结果计算,也不得对数据结果进行主观修正。检测人员要对所获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核对人员对检测人员数据结果计算过程准确性进行监督。

为了确保检、化验结果的质量,从事饲料分析检验化验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岗位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即使已经取得相关专业毕业文凭的本、专科学生也要通过岗前培训,毕业文凭只能表明已经通过了相关知识的系统教育,并不代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

一名优秀的饲料化验员还应对各种饲料原料和产品的特点、相关标准,甚至加工工艺等有充分了解,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和丰富经验,提高技术水平。这对应对饲料原料的复杂性,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准确性非常重要。仪器设备和其他计量器具要求 2.1 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

分析检验仪器、器皿是饲料检验分析过程的主要工具,其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重现性,必须对其进行检定/校准,并做相应的标识。仪器的检定/校准需要委托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其他单位,依据相应的检定或校准技术规程进行,其中检定为强制性。各种仪器的检定/校准周期都有具体要求,所谓检定周期即检定/校准结果的有效周期。常规仪器如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酸度计等都需要进行检定,检定周期一般为1年,大型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检定周期为2~3年。仪器出现故障大修后要重新检定。大型仪器还应进行两次检定周期之间的期间核查。2.2 仪器使用

使用仪器时,要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在仪器性能状态稳定后开始测定。作好仪器使用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时间、用途、样品名称和编号、使用前后的状态等。如果出现异常,需要停止分析;如果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需进一步确认其可能影响的范围,并加以追溯。检验方法的选择

检验方法是开展饲料分析工作的重要依据,检验方法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验方法有很多来源,主要包括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标准测定方法、国际权威组织机构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公职化学家协会(AOAC)以及其他国家地区颁布的官方方法、教科书、权威学术刊物、企业标准等。

同一检验项目有2种或2种以上检验方法时,应首选国家或行业标准,且国家标准高于行业标准,其次考虑国际标准。目前我国颁布的很多国家标准都是等同或修改采用ISO标准。如果是等同采用,在标准封面上同时看到国家标准编号(ISO标准编号)。

如果受实验室条件限制需要采用非标准方法测定时,首先需要考虑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其次要考虑操作是否简便,省时、省力和试剂消耗量少。

选择标准时要特别关注所分析的样品是否在标准的适用范围内,不能盲目扩大方法使用范围这一点非常重要。如GB/T 13088-2006《饲料中铬的测定》,该标准只说明适用于矿物元素预混料、复合预混料等中铬的测定,没有明确说明是否适合有机铬添加剂中铬的测定。另外为了确保奥运食品安全,2008年紧急制定了饲料中禁用药物如兴奋剂、性激素等多残留的检测方法标准,由于制标时间紧,这些方法在适用范围中明确规定仅适合配合饲料。

要及时掌握检测标准的最新进展。已颁布国家或行业等检测标准等,根据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国际标准的修改制定情况以及标龄长短,定期或不定期对其进行修改。新修订的标准序号不变,改变的只是年代号。新版标准颁布实施后,旧版标准往往同时作废。对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中存在问题的问题,可以将意见反馈给全国饲料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通过标准的法定程序对标准进行修订。

同一标准中,同时包含2个或以上方法,测定结果出现争议时,以仲裁法结果为准。如现行钙测定方法标准GB/T 6436-2002中包括高锰酸钾法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络合滴定法,前者为仲裁法。试剂、溶液和实验用水 4.1 试剂

市售的化学试剂一般分为4级:一级为优级纯、保证试剂,简称GR级,标签为绿色,通常用作基准物质;二级为分析纯,简称AR级,标签为红色,通常用作常规分析和要求较高的分析项目,在饲料分析和质量检测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用量也最大;三级为化学纯,简称CR级,标签为蓝色,通常用作要求较低的分析工作。四级为实验级,简称LR级,纯度较低,在饲料分析中很少应用。光谱纯试剂、生物试剂、指示剂、层析用试剂等应按国家试剂规格要求,根据分析的对象、项目和方法所规定的具体要求,正确合理地使用。

在饲料分析中,常规分析用试剂一般为分析纯,仪器分析用试剂一般为优级纯,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用试剂为基准级。切忌用分析纯来替代基准级试剂。

4.2 溶液配制及标准溶液标定 4.2.1 溶液配制

目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一般有:物质的摩尔浓度(c),物质的体积分数(w),物质的质量体积分数(ρ)和滴定度。在方法标准中,除另有说明外,“溶液”或“液”均指水溶液。每批测定应一次配制足够的试剂,以免两次配制引起误差,或用新、旧溶液对同一个样品进行测定,观察其测定结果间是否有差异。在试剂标签上要清楚标明溶液名称、浓度、配制人、配制日期和有效期,不得使用超过有效期的溶液。4.2.2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在确保分析数据准确性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批标准溶液如果出现偏差,会影响到未来1个月内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要严格遵循GB/T 601-2002《化学试剂 标准溶液的制备》。配制的标准溶液浓度应该在规定浓度的±5%范围内,标准溶液要求由两个人来同时标定,每个人做4个重复,每人4个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4)]的相对值0.15%,两人共8个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8)]的相对值的0.18%。取两人8个平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注意,标定用基准物质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烘干等预处理。标准溶液一般每个月要复标1次。

不要随意提高配制的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在实际生产中,有的化验员为了减少配制标准滴定溶液的次数和量,将标准溶液浓度由标准建议的浓度提高5~10倍,结果导致样品滴定过程中溶液消耗体积太小,不足2mL,甚至不足1mL,这种情况下终点多滴一滴或少滴一滴对检测结果影响都很大。而一般以滴定消耗溶液体积10~20mL为宜。当然,标准滴定溶液消耗体积的多少,除了受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影响外,也与测试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高低有关,因此在测定过程中要灵活掌握称样量和样品液稀释倍数。4.3 实验用水

实验用水主要有蒸馏水、去离子水和超纯净水等。按照GB/T 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分析实验室用水共分3个级别: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表1)。在实际分析工作中要定期对水的pH和电导率进行测定。常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 5.1 空白对照实验

在进行样品测定时,需同时采用操作完全相同的方法而不加入被测定的物质,进行试剂空白对照试验。这样,可校正因试剂中的杂质干扰和溶液受器皿材料的影响等因素所导致的系统误差。目前有些标准的计算公式中没有明确空白消耗体积,但实际应用时一定要扣除空白。5.2 标准样品对照实验

在进行样品测定时,还需要按照与样品完全相同的操作步骤,测定一系列标准溶液配制的对照组(比色分析中称为标准比色系列),最后将检验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抵消不明因素的影响,在一些稳定性不好的分析方法中,标准品对照尤为重要。5.3 添加回收实验

在待测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标准物质,测定其回收率,可检验测定方法的正确性和试样所引起的干扰误差,并可同时求出精确度。因此,回收率试验是饲料分析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如测定植物性饲料中植酸磷时,可通过添加试剂级的植酸钠进行回收率测定,如果操作正确,回收率应在95%以上。

5.4 参照样

所谓参照样是指已经赋值的样品,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的饲料样品;另一类是通过人为添加某种饲料中本身不含有的物质成分,制备成阳性样品。参照样品可以从标准物质供应部门购买,也可以自行制备。如采集一定数量豆粕和鱼粉等饲料,粉碎混匀后,分装,密封,-20℃保存,并分别采样送3家权威的饲料检测机构进行水分、粗蛋白质等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赋值,如粗蛋白质含量为(43.78±0.52)%。然后在日常分析过程中,每批样品都带上1个参照样,以检验检测过程是否出现偏离。参照样品的使用在检验日常质量控制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主要涉及人员管理、仪器管理、记录控制、样品管理、化学药品及危险品管理、文件管理及检验过程要求等,明确工作岗位职责分工和岗位责任制。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制定可参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CNAL/CA01-2002(ISO/IEC 17025-1999)进行。

应设计各检测项目的原始记录表格,检测人员按照要求逐项认真填写,原始记录不能随意修改,若出现差错,应在差错处划改并签名,将正确数据写在原数据的右上方。数据的有效位数、修改、计量单位应规范。原始记录应有检验人、校核人、审核人签字并存档。

检验报告应由专门人员根据检测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应内容完整、文字清晰、数据准确、结论科学规范,不得有涂抹和改写,由企业负责人审核、签字,报告应一式2份,正本交给委托方,副本存档。实验室检测能力考核

目前,实验室能力考核主要通过实验室间、实验室内部人员间、同一指标不同方法间、同一人员不同时间比对实验等方式进行考察。7.1 实验室间的比对

实验室间的比对实验通常由国家相关部门,如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CNAL)或农业部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各实验室报名参加。同时,饲料企业也可以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自行组织。具体做法为:将同一个样品,同时委托至少3家权威检测机构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自己也同时做相关项目检验。然后将所有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异常数据仔细查找原因,直到问题解决。一般每年至少参加或组织1次,对于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很有帮助。

7.2 实验室内部人员间的比对

实验室内部人员间的比对实验,是指两个具有资格的分析人员在仪器设备、方法等条件相同情况下,对同一个样品同一指标进行测定。计算每个人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并以两个平均值计算测定结果间的精密度。如果相对偏差在要求的2倍之内,就符合要求。例如粗蛋白质含量在25%以上时,方法中要求的相对偏差不超过1%,检测人员进行比对时,相对偏差可放宽到2倍规定值,即2%。7.3 自我比对实验

自我比对实验,即指对同一检测人员,对同一个样品不同时间测定结果的比较,用来评价检测人员测定结果的再现性,即稳定性。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稳定性比较好的样品成分,如果某成分(如抗氧化剂)在贮存过程中很容易氧化降解,则不易采用此法。此外要注意样品水分含量是否发生变化并对结果产生影响,最好的办法是测定结果以干物质基础来计。7.4 同一指标不同方法间比对

同一指标不同方法间比对是指当某项指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通过同一个分析人员对同一个样品的某项指标,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测定,比较其测定结果。如饲料中钙的测定可以采用EDTA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两种方法测定。小结

综上所述,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但通过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和控制措施,可以将其对结果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性。数据的准确性是衡量一个实验室分析工作水平的第1指标。

下载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来源: 本站原创检验科是医院的重要部分,不可替代,检验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诊疗水平,及时而可靠的检验有助于医生合理分析与正确治疗,低水平的检......

    采血环境卫生消毒的质量控制与监督.

    ・598・ ChinfseJournalofDisinfection 2007;24(6) 上;消毒后再清洗质量合格率<90%(表1)。工作中发现,先消毒后清洗的物品不光亮,并灰暗色,用放大镜检查有残留附着物,而先采用多酶浸泡30wdn后再消毒清洗,物品洁净光亮,放大镜检查器械齿槽......

    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质量控制是保障医学检验检测水平实现一定高度的基础,具体而言,在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时间段里的质量控制水平能够使得临床检验的结果......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血液检验标本350例为对照组,随机......

    血液临床检验分析前阶段标本准备的质量管理

    血液临床检验分析前阶段标本准备的质量管理 【摘 要】血液临床检验分析前阶段标本准备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血液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一个基础环节,是保证整个检验质量的前提,只有......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获得准确临床检验报告的关键环节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获得准确临床检验报告的关键环节 临床检验报告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临床医生及患者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但长期以来......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及应注意问题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及应注意问题 免疫检测目前涉及的范围极广泛,各种病原微生物抗体检测(特别是各型肝炎及艾滋病是各种医院必查项)。肿瘤标志物、一般免疫标志(如:免疫球蛋白......

    内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交四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方晶 摘要:内审质量是内审工作的核心内容。全面提高审计质量,既有利于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不断提高其财务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