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静脉采血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精)(范文)

时间:2019-05-15 01:5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导致静脉采血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精)(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导致静脉采血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精)(范文)》。

第一篇:导致静脉采血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精)(范文)

导致静脉采血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

作者:魏丽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巉口单采血浆站 743023 【摘要】在我们工作中,采集血标本成了我们很大的问题,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影响,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据我分析原因主要是止血带使用,标本采集的时机不当,医护人员的不规范操作,甚至弄错标本序号等。针对其原因采取了严格查对,正确采集,及时送检等措施,保证送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静脉采血环节 化验结果及误差原因分析 人员操作不规范 控制方法

1、误差原因分析 1.1止血带的使用

止血带是静脉采血时的常用器具,应用止血带的目的是暂时阻断静脉血流,使静脉充盈,以保证穿刺成功,但由于止血带的结扎方式与结扎时间长短等因素对血检验结果有影响,在这方面许多医务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实验。1.1.1对血流变性的影响

止血带压迫时间长短对血浆成分没有影响,止血带松开采血时对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沉三项无影响,止血带不松开采血的任何时间对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沉均有影响。1.1.2对血沉的影响

张睿等人比较了扎止血带时间大于3 min与3 min内血沉变化,发现扎止血带时间大于3 min与3 min内比较血沉减慢,可能是由于止血带捆扎时间过长,使红细胞有所破坏,不容易形成线状[1]。1.1.3对血糖的影响

刘秀娥等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采血过程中应用止血带对血糖含量有一定影响,她们随机选择60名患者分两组进行实验,对不同止血带结扎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未扎法(采血中不应用止血带);常规法(采血中按常规应用止血带,止血带应用时间为1 min);延长法(采血中延长止血带应用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为2 min),测血标本结果血糖含量有明显区别。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止血带采血可使血标本中血糖含量降低,血糖降低的程度与止血带结扎的时间成正比,即止血带结扎时间越长,血糖含量降低越多[2]。1.2 采血时间及部位

1.2.1进食后采集的标本会出现TG、GLU、TTT等增高,磷降低,进食富含脂肪的食物后会出现暂时性高脂血症,由于血清或血浆浑浊可干扰多项检验结果。1.2.2在输液过程中采血送检往往由于药物及输入液体的稀释使检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1.2.3有些护士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在输液前用一次性输液针从手背浅静脉采血,因针头较细且连有约20cm的塑料管,容易引起凝血。1.3 采血操作环节

1.3..1 压脉带的使用 压脉带束缚时间的长短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束缚时间过长并用力拍打拟穿刺部位可致标本溶血。

1.3.2 皮肤消毒 采血部位消毒后消毒剂未干燥即行静脉穿刺可发生溶血而影响检验结果。

1.3.3 静脉穿刺采血 在同一部位反复进行静脉穿刺,针头在静脉内探来探去,采血不顺利易发生凝血或溶血。采血后不拔下针头,直接用力将血注入试管易溶血。采血时注射器漏气,注射器、针头、试管不干燥,将气泡注入血标本都会引起标本溶血。

1.3.4 混匀标本 混匀含防凝剂的血标本时,用力过猛易使RBC破坏造成溶血。1.3.5 采血量的准确性 用全血或血浆检验的标本中,需加入抗凝剂及时混匀。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非常重要,过高过低均可影响检验结果。

1.3.6血标本的运输与保存 血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剧烈振动、日光照射,血液污染及外溅均影响标本质量,从而影响检验结果。

1.3.7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抗生素的使用可影响血细菌培养。使用降血液黏度的药物,停药12 h 内采血影响检验结果。静脉输液,如输生理盐水,影响氯、总胆固醇的测定结果。在输液中抽血送检致使临床检验结果因输入葡萄糖、氯化钠,致化验血糖、血钾、血钠等均升高。

1.3.8 需加抗凝集血标本 采血后应立即混均,不能将血标本用力振动,易致细胞破坏而造成溶血,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要准确,否则均会影响检验结果。如血沉标本的采取,血量不够可使结果偏低,血量超量结果偏高,甚至造成凝血。1.4人员操作不规范

1.4.1选择静脉不合适。静脉细或有外伤,因为针在细小和脆弱的静脉里探寻游走,会造成溶血。

1.4.2消毒准备不充分。没等酒精完全干燥便采血,酒精会经针孔进入血标本中,导致溶血。

1.4.3针型号的选择不合适。选用大号的针,大量的血液会因为突然快速地涌入采血管中,而导致溶血。如果选择太细的针,血液在较大的压力下通过狭窄的空腔,也会导致溶血,当红细胞进入采血管中时已经发生变形。

1.4.4注血入管时不拔下针头猛力注血,结果红血球经针头挤压破碎溶血。注血后试管晃动过于猛烈,也会造成标本溶血。

1.4.5直接在输液或输血的针头和导管处抽取标本。1.5标本凝血

1.5.1抗凝剂与血量之比未做到1:9,估计抗凝剂与血量,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要求非常严格,抗凝剂浓度会改变血细胞的形态大小,这些改变会使血常规检验时有核细胞的计数得出错误结果[3]。

1.5.2注血后没有将试管握与手掌心来回搓动混匀标本,忘记或简单晃动几下,会使抗凝剂与全血混合不均,造成凝血,包括肉眼观察不出的微小凝集。1.6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

1.6.1晚、夜班或中班时只有一人上班,忙于治疗和护理,没有及时运送标本。1.6.2思想上未引起重视,认为等一下没关系。不但会造成培养标本的污染,且血液中有些项目有严格的时间依赖性,如血氨、乳酸、血小板、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等。标本储存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气体扩散等,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使检验结果失真。

1.6.3弄错标本。未严格查对医嘱,核对申请项目,操作时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抽取血标本时前后采集了2人以上患者的血标本,未认真核对贴错标签。

2、误差控制方法

针对以上误差导致因素,现提出以下控制方法:

2.1为了避免和减少止血带的应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更加精确的反映采血当时病人的生理状态,护士在采集血标本时要酌情应用止血带。大量文献资料比较了静脉穿刺扎止血带与不扎止血带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其差别并无显著性。止血带不仅会影响检验结果,也会使局部产生疼痛,因此,笔者认为除非必须用止血带才能保证静脉穿刺成功,否则在静脉采血中应尽量不用止血带。

2.2 掌握采血时机 采血时间应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而异。大多数检验一般在早晨空腹采静脉血标本如:血脂、肝功能等;输液病人应在输液结束1~2h后采血;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在心肌梗死16~24h采血;血培养标本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前采取静脉血等等。

2.3 预防标本溶血 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术,争取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皮肤消毒后待消毒液干燥后再行穿刺,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缚压脉带时间不宜过长,禁止用力拍打采血部位,抽血后取下针头轻轻沿管壁注入血液,血清标本禁止摇动,加入抗凝

剂的全血及血浆标本避免用力摇动,禁止注入气泡。

2.4预防标本凝血 全血或血浆标本应加入抗凝剂。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要准确,轻轻颠倒混匀,以达到防凝目的。综上所述,静脉采血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血液标本的质量问题如溶血、凝血等,但其他因素也不容忽视。因此,要防止血标本溶血、凝血,防止药物、饮食及标本放置时间长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为医疗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2.5选择粗细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并根据静脉的粗细选择合适的针。如果血管已经受伤,第1管的血已经发生溶血,最好弃掉,后面的标本可以使用。采血时不要在发生外伤、血肿的地方进行,以防溶血。

2.6遵照医嘱,严格查对:采集各种标本均按照医嘱执行,核对申请项目有患者的姓名、床号、住院号等,准备好物品后请第2人核对,操作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以保证标本的正确无误。

2.7使用真空采血器,尽量不用注射器采血。使用真空采血器时要依靠真空的吸引力将血吸引进采血管时,不要推动针栓助力,因为强大的压力会损伤红细胞的。采血过程及已采集的血往试管中转移速度不宜太快,要适中。沿着管壁流下,避免红细胞直落管底,其巨大的冲击力可能造成红细胞破坏。

2.8充分准备:采集标本前应明确检查项目、检查目的、采集标本量、选择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检验目的准备好物品,在选择的容器外必须贴上标签,注明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检查目的和送检时间;护士操作前做好自身准备,如剪指甲,洗手,戴帽子和口罩等,必要时戴手套。

2.9正确采集: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操作技术。正确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再穿刺,并做到一针见血;遵照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采集标本,保证标本的质和量。凡培养标本应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并应注意严格的无菌要求,如已用抗生素者应按药物的半衰期计算,在血药浓度最低的时候采集标本,并在检验单上注明;严禁同时抽取2人以上患者的血标本。

2.10及时送检避免标本污染或变质,影响检验结果,特殊标本应注明采集时间。

3、小结

静脉采血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血标本的质量问题,如:溶血、凝血,但采血的时间,采血的部位及标本放置的时间均可引起溶血、凝血,因此,要防止血样的溶血、凝血,防止药物、饮食对采血检验结果的影响至关重要,要求医护人员必须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坚决杜绝不规范标本的采集,认真处理每一个环节,必须严格执行采血操作规程,保证送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医疗诊断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参考文献】 张睿,高红,王鑫.采血技术对血沉测定的影响.黑龙江医药科学,1999,22(2):89 2 刘秀娥,梁栋荣,刘珍兰,等.静脉采血中应用止血带影响血糖含量的实验研究.护士进修

杂志,1997,12(3):10-12 3 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

第二篇: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流程

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流程

1.用物

同静脉注射法,备干燥注射器(5~10ml),7号针头,标本容器(按需要备干燥试管、抗凝管或血培养瓶),酒精灯,火柴等。

2.操作方法

(1)备齐用物,贴好标签,核对无误后按静脉穿刺法采取所需血量,立即卸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切勿将泡沫注入,避免震荡,以防红细胞破裂而造成溶血。因血液中细胞的内外成分有很大差异,如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是细胞外的20倍,细胞内的某些酶含量也较细胞外高,如发生溶血,则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如需全血、血浆,可将血液如上法注入盛有抗凝剂的试管内,立即轻轻摇动,使血液和抗凝剂混匀,以防血液凝固。如需作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时,抽取血液后,应立即注入有石蜡油的抗凝试管中,注入时针头应插入石蜡油面以下,以隔绝空气,立即送验。否则血液中二氧化碳逸出,使检验结果降低,影响准确性。

(3)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应防止污染。静脉采血后,将血液注入培养瓶内,一般培养标本用肉汤培养瓶,如做伤寒杆菌培养则备胆汁培养瓶。

临床常用的培养瓶有两种,一种是密封瓶,瓶口除橡胶塞外另加铝盖密封。瓶内盛培养液约50ml,经高压灭菌,使用时将铝盖剔去,用2%碘酒和70%酒精消毒瓶盖,更换针头将抽出的血液注入瓶内,摇匀后送验。另一种是三角烧瓶,瓶口以棉花塞子及纸严密包封,使用时先将封瓶纸松开,取血后将棉塞取出迅速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瓶口,将血液注入瓶内,轻轻摇匀,再将棉塞经火焰消毒后盖好,扎紧封瓶纸送验。一般血培养取血5ml,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因血中细菌数目较少,为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应取血10~15ml.(4)采血完毕,连同检验单及时送验,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应经消毒液浸泡集中处理。

血液标本采集所需血量视检验目的而定,各医院检验方法不同,其采血量也各异。

第三篇: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血站血液检验标本存在误差的30例血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所有的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确保该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结果: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①样本采集原因,主要是由于采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导致的;②献血者的本身的原因,由于献血者的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或者是献血者在献血前的饮食、运动等方面导致的;③标本在送检过程中的原因,由于血液标本送检过程中储存环境不符合标准,在运送中出现振动等情况,导致标本发生误差;④标本检验原因,由于送检不及时或者处理过程不当等原因,导致标本发生误差。结论:在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发生标本误差的原因除了献血者本身的问题,还有工作人员采样不当、送检过程中的不合理操作等原因。因此,加强规范化检验操作与送检工作就显得有为重要,通过采用相关的措施,可显著提高血站血液检验标本检验的准确率。【关键字】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对策

在血站检验质量管理工作中,做好血液样本的检验合格工作就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检验献血者血液合格的重要凭证,同时还是为了确保采集的血液样本的质量。在血液采集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三个步骤,其分别是血液的采集和血液存储以及血液运输。在这三个环节中,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误差的产生,从而减少误差标本的发生率。所以在血液采集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同时,在血液标本存储和运输环节一定要加强重视和管理,这有这样才能提升采集回来的血液标本的质量。本文主要对血站血液检验标本存在误差的30例血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所有的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血站血液检验标本存在误差的30例血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血液检验的样本主要来自血站不同的采血点,通过工作人员对存在差异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质量管理科应对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存在的误差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1.2方法 1.2.1步骤

采血工作人员在筛选献血者的时候,应该对体检合格的献血者进行血液的采集。在完成了整个采血过程之后,按照血液检验项目选择合适的真空负压采血管进行血液样本的存留。待完成样本留取后通过相关的运送人员进行血液样本的送检工作,之后通过血站的检测人员对血液样本进行严格的检验工作并做出质量评估。质量评估主要包括血液样本的血液外观和是否出现溶血和凝血等情况进行评估,同时也要对样本的采集时间和采集部位以及患者的体检数据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科学的判断样本是否符合标准。对于检查不符合标准的血液样本,工作人员要做好相关记录,并且将不同原因导致不符合标准的样本进行分类整理,之后由质量管理人员对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报告,之后交由管理负责人。1.2.2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分析

针对本文研究的30例血液样本而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此过程中,因为血液样本之间的差异与献血者本身之间的因素,而献血者在献血前的运气情况和饮食因素都会造成检查结果出现误差。但是由于献血者大部分是不清楚其中的影响关系,若是采血工作人员不详细的介绍就难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另外,还有就是由于部分的献血者填写的资料不全,也会造成血液检查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其次就是相关工作人员对与血液样本在存储和运输的过程中不够重视,造成部分工作人员忽略了血液样本检查结果的重要性。在对血战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部分血站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不高,操作熟练度掌握不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未按照规范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其中主要包含对留样过程相关注意事项不重视、使用抗凝管方法不正常以及对血液标本用量标准不清晰等。此外,采血工作人员没有事先和献血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部分献血者在服用了高脂肪和其他保健品所捐献的血液,就会造成血液标本出现误差。血液标本在进行存储运输和送检方面,存在着存储温度不达标和检验疏漏的问题也会造成血液样本出现误差的情况。1.2.3较低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对策 要想处理好血液标本的误差问题,首先需要血站工作人员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扎实的操作技术,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因为血站的工作人员不能直接和献血者进行直接沟通,所以就需要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同时与采血的护士详细讲解血液的采集标准,并且对血液样本在存储和运输以及送检环境出现的问题做出反馈和实施有效措施[1]。此外,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核查工作,按照三查七对制度做好各项检查工作,防止血液标本交接单和检验标不符的现象出现,从而避免血液标本发生误差。同时采血工作者需要严格根据采血标准进行操作,控制好不合标准的血液样本的出现。本文认为在血液标本采集和留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两点。①仔细核对标本项目,清楚掌握采血量;②血液样本不能和空气接触。在进行采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所使用的注射器和试管要保存干燥清洁,注射器和针头不能进行乙醇消毒,要选取献血者合适的部位进行采血,并且要做好干燥处理。同时一定要控制采血的速度,避免造成血液中的血细胞受到破坏,另外,在使用抗凝剂时,要注意剂量和血液样本的比列,以免出现血液样本凝血或者稀释的情况。因为血液样本的存储对温度是有特殊的要求,血液样本的存储环境必须是要符合相关的存储标准,并且要及时送检,在标本送检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样本不能受到大幅度的震动,以免导致血细胞的破裂,从而影响检验结果。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借助SPSS21.0数据统计学软件针对研究数据开展统计学分析和处理,以例数和%表示研究中的计数资料,计数数据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使得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①样本采集原因,主要是由于采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导致的;②献血者的本身的原因,由于献血者的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或者是献血者在献血前的饮食、运动等方面导致的;③标本在送检过程中的原因,由于血液标本送检过程中储存环境不符合标准,在运送中出现振动等情况,导致标本发生误差;④标本检验原因,由于送检不及时或者处理过程不当等原因,导致标本发生误差。

表1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误差的原因 样本采集原因

标本出现凝块 血量比较少

例数 比例(%)1 3 6 7

3.54% 10.6% 20.4% 24.64% 献血者的本身的原因 献血者在献血前食用了大量的高脂

食物或者保健品

献血者征询、体检、初筛以外的疾

标本在送检过程中的原因 标本运输温度不符 标本与交接单不符 发生剧烈震动 2 1 3 1

20.4% 7.46% 3.54% 10.6% 3.54% 标本检验原因 标本处理不当 没有及时进行检测

3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更新,医学检验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血液检验项目在临床中逐渐增加,这对临床诊断于临床治疗具有着不替代的作用。只有通过精确的检验结果,才能使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为血液样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因此,加强对血液标本采集控制与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3.1血液采集控制

在对血液采集控制中可以根据以下几点内容进行:①控制采集前标本的质量。护士在采集 血液标本之前,需要仔细的核对化验单与医嘱,从而选择正确的真空管,掌握各种原因对血液的影响,从而了解献血者的生理状态与用药以及疾病等情况,针对性的指导献血者,在采血前,护士应对献血者进行采血知识介绍,要求采血前保持空腹,以免产生各种误差。②控制血液采集过程的质量。加强护士的采集训练,提高护士工作的态度与技能,使其做到一次到位。同时在采血的过程中应注意采血工具是否完整,主要选择肘部位进行静脉采血,且标本量必须符合要求。其中采集一管以上的血液标本,就要注意采集顺序,以防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等的凝集。标本采集结束后须将抗凝剂与标本充分混匀。③采集后的质量控制工作。采集标本后必须要及时送检,存放时间不宜过长。3.2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与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与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主要有一下几点内容:①要想促进最终实验结果准确程度的提高,必须要选择科学的方法针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血液采集过程中,采血人员必须要针对血管开展科学选择,同时了解并熟练掌握相关穿刺方法以及技术,尽可能达到“一针见血”的目的。②要科学控制血液采集时间。通常情况下,患者早晨阶段空腹6小时至12小时后属于血液采集的最合理阶段。假如空腹时间超过该范围,机体内某些成本可能会严重降低,部分代谢产物出现明显升高。而假如空腹时间超过16小时,机体血清内部的蛋白含量以及转铁蛋白含量等均会出现降低,且其胆红素会发生上升[4]。③止血带使用情况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一般情况下,患者肘正中镜面以及贵要静脉属于常见的血液采集部分,不宜选择过细的静脉,以免造成血量不足。针对止血带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压迫时间控制在1分钟范围内。压迫耗费的时间越长,其血液成分与局部组织缺氧环境下越容易变大,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④血液采集量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血液以及抗凝剂之间的比例对具体的血液采集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假如血量超出一定比例,会造成血液难以凝固,血浆量以及凝血因子可能会出现增加。反过来,血液量过少,会导致血浆量以及凝血因子出现减少,进而影响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程度[5]。3.3血液标本保存

结束对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后,必须要马上进行标本检测。假如无法在第一时间将标本送检,必须要将其储存于4摄氏度的环境下。血液标本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浆K+出现增高,造成血糖出现下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次研究中有3例患者因为血液标本处理不合理造成检验结果准确程度受到影响。实验室工作者必须要针对血液标本进行科学保存,将其置于4摄氏度环境中,保存时间为1个星期[6]。3.4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主要对血站血液检验标本存在误差的30例血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所有的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7]。研究表明,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①样本采集原因,主要是由于采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导致的;②献血者的本身的原因,由于献血者的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或者是献血者在献血前的饮食、运动等方面导致的;③标本在送检过程中的原因,由于血液标本送检过程中储存环境不符合标准,在运送中出现振动等情况,导致标本发生误差;④标本检验原因,由于送检不及时或者处理过程不当等原因,导致标本发生误差[8]。

综上所述,在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发生标本误差的原因除了献血者本身的问题,还有工作人员采样不当、送检过程中的不合理操作等原因。因此,加强规范化检验操作与送检工作就显得有为重要,通过采用相关的措施,可显著提高血站血液检验标本检验的准确率。参考文献: [1]Yuka Kobayashi,Hirotsugu

Watabe,Atsuo

Yamada,Hirobumi Suzuki,Yoshihiro Hirata,Yutaka Yamaji,Haruhiko Yoshida,Kazuhiko Koike.Impact of fecal occult blood on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bservational

study[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5,01:326-332.[2]蒋作富.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J].当代医学,2015,09:114-115.[3]惠丽红,程默,孙然.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J].中国卫生产业,2015,10:191-192.[4]Yung-Yu Hsieh,Shui-Yi Tung,Kamfai Lee,Cheng-Shyong Wu,Chien-Heng Shen,Yi-Hsiung Lin.Routine blood tests to predict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C[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2,08:746-753.[5]娜日苏,王巍.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8:5925+5927.[6]刘天成,彭杨琳.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25:67-68.[7]Motoaki Kuriyama,Jun Kato,Koji Takemoto,Sakiko Hiraoka,Hiroyuki Okada,Kazuhide Yamamoto.Prediction of flare-ups of ulcerative colitis using quantitative immunochemical fecal occult blood test[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0,09:1110-1114.[8]董丽华.临床血液检验标本的误差原因分析和相应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6,04:74-75.

第四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及导致的结果

编号:

54《农业经济学》

课程论文

学号:2010201191 姓名:朱小军 专业:生物技术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及导致的结果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农业劳动力转移进入人们视角,受到普遍关注。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国民经济发展必经历的过程,也是由诸多因素所导致的:如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等等。这一普遍现象也会导致城市居民增加、村落消失以及城市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等等。总之,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关乎到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它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原因,因此颇受人们关注。

关键词:农业劳动力转移;原因;结果

引言:

近年来,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居民人口密度与农村人口密度呈现格局化,人口的转移势必会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因此对于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利与弊必须加以研究以确保社会稳定有节奏的发展。

现状分析:

近几年,随着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的直接问题就是农业劳动动力转移,农民进入城市后,意味着本身的职业由农民变成了工人,也就是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劳动力的转变,尤其近五年,随着农民工进城愈演愈烈,农业劳动力转移也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它将决定我国数十年内农业及工业发展的最终成果。问题一:村民外出打工,从山村走向了城镇,留下了“空心村”,有的地方还干脆说成是“空壳村”。“一个人的村庄”,不是诗人的浪漫想象,而是散文家的真切写实。(10月28日都市快报)

问题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劳动力过剩,导致大量农民涌入城市。问题三:部分地区(内蒙古东南部)连年旱灾,农民靠种地已经不能满足正常的社会生活,为谋生路,农民工背井离乡。

问题四:农业劳动力转移加速了城市建设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

问题五:农业劳动力转移会持续多长时间,当这一格局定格时,会引发怎样的变动。

一、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定义及现象描述:

1、农业劳动力转移特指工业革命后大工业在城镇集中发展所引发的农村人口持续地向城镇迁移的过程。

2、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全面的彻底的转移,不仅包括劳动者本人的转移,还包括劳动者抚养的家庭成员的转移。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过程,其内涵主要包括:职业身份转变、社会身份转变、财产转移、素质提高等过程。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工商业迅猛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拉大了城乡收入差异,为个人谋

求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正是这些因素促成了农业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

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有人把农村人口外流说成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表现,主张走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靠工业扩张、城市膨胀来吸纳和消化的路子。也有人认为,农村出现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受阻,农村经济结构单一,长期重“农”轻“副”有着直接的关系。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1、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劳动力过剩,导致大量农民涌入城市。

2、部分地区(内蒙古东南部)连年旱灾,农民靠种地已经不能满足正常的社会生活,为谋生路,农民工背井离乡。

3、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阶段,这样的必然性使得农业劳动力转移必然发生。

三、农业劳动力转移导致的结果

1、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部门劳动力向农村内部和外部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

2、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良策。农业劳动力转移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途径主要有两 条:一是通过城市膨胀、工业扩张,发展二、三产业,创造非农就业机会来吸纳农业剩 余劳动力;二是利用劳动密集取向技术发展农业,适当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业部门内就业得以深化,同时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非农就业机会,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就中国国情而论,采用后者,即就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办法,不失为一良策。

3、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能否顺利转移,对该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与一个国家能否走向发达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农业劳动力持续转移阶段,但是由于制度、观念等原因,农业劳动力转移缓慢,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不彻底性,农民工在一个城市工作多年仍不能取得城市户籍,始终是城市的“边缘群体”;不完整性,农民工孤身一人在城镇做工,其抚养的家庭成员不能一同转移至城镇;反规律性,就地转移的现象背离了人口迁移的一般规律;缓慢性,突出表现在人口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社会待遇的不公正性,农民工人与城市工人同工不能同酬,同工不能同时,同工不能同权;城市管理的困难性,农业劳动力转移群体的最大特点是流动性,这种流动性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大困难。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必然出现新高潮。农业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纽带,是中国走向现代化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杜学振.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社,2011.08.[2] 陈吉元.论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济管理出版

社,2010.05.[3]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 ,2010.09.[4] 李瑞芬.农村劳动力转移:形势与对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06.[5] 高芸.中国农村劳动力反复流动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7.

第五篇:产品质量过程控制及检验方法

产品质量过程控制及检验方法

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性能,因而在设备的整个制造过程中,我方将按照以下检验方案对整个制造过程进行过程控制,具体方案如下:

(1)过程控制和检验

①采购部根据技术部提出的设备材料采购清单采购,主要零部件及材料均向合格供应商采购。外购部件均选用著名品牌产品。

②所有原材料进货时均要求提供材质报告。

③所有外购件进货时均要求提供质量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所有材料进厂后,由仓库负责人召集质检部、技术部及车间质检员对材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验收不合格办理退货手续。

④设备制造严格按图纸和相关的工艺进行,由车间质检部质检员及技术部现场指导员进行监造。

⑤设备制造过程中各零部件均进行首检,自检,检验合格的投入生产,制造后的单件均由过程检验进行逐个检验,制造质量凡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一律进行返修或由技术部负责人批准后作报废处理。

⑥设备制造工艺流程中规定的质量控制点,由车间负责人填写控制点报审表,由质检部召集技术部及相关人员进行点检,并形成控制点质量检验意见,报项目经理审批处理。

⑦设备整机制造完成后,由质检部召集技术部、车间相关人员进行出厂前的预组装及空载试运转及渗漏试验,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

⑧设备的生产过程各工序严格按规定的表格填写详细的检验数据。⑨出厂前对设备进行预组装。设备的空载运行,主要进行设备在没施加负载状态下进行的整体试压及运行。以上检验由质检部门及技术人员一起组合并验收,并记录检验报告。上述设备组装和空载运行调试合格后方可出厂。

(2)中间检验

甲方在制造过程中随时派人去制造厂进行中间阶段的考查、抽检、监查进度,我方将在货物具备出厂条件后,提前10天书面通知招标方派人员去制造厂进行预验收,预验收项目包括:

①产品外观检查; ②技术性能检查; ③系统调试检查; ④施工过程文件资料。(3)出厂检验

在净化装置制造完毕后二周内,乙方通知甲方到制造现场进行出厂验收。在甲方检验人员到达乙方制造厂后, 乙方向甲方检验人员提供检验必要的资料(含图纸)二份,检验完成后由乙方向甲方提供检验记录,一式二份。

对甲方提出的整改项目,乙方应在一周内整改完成。并书面通知甲方确认整改项目。出厂验收合格后方可发货。在设备发货前我方将提供设备的检验报告。

下载导致静脉采血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精)(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导致静脉采血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精)(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