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破解管小案问题[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5 00:3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破解管小案问题[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破解管小案问题[范文模版]》。

第一篇:试论破解管小案问题[范文模版]

试论破解管小案问题

[论文摘要]当前,盗窃、诈骗、抢夺等侵财型小案多有发生,既影响了刑事犯罪的总量,更影响了社会治安大局。在面对小案破案整体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下,公安部适时提出了“既要破大案又要管小案”的刑侦工作理念。在该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打击犯罪新机制,以信息化建设为主导,加强小案的跨区域协作等全面提升小案侦破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论文关键词]小案;破窗理论;打击犯罪新机制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自改革开放后,大量不同文化涌入我国,人们的生活、思想也在日益发生变化。社会及经济生活条件的进步,使得社会矛盾凸显,犯罪随之呈现出新的动态,旧的机制显露出弊端,建立打击犯罪新机制迫在眉睫。在“命案必破”和大案、要案的严打政策之下,恶劣案件、大的案件的破案率在直线上升,但由于小案费时、费力,又未必会取得好的打击效果,致使小案处于一种尴尬境地。

一、“破窗理论”与管小案

(一)管小案的理论基础——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由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的实验①所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犯罪就会滋生蔓延。因此必须修补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防微杜渐。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受到“破窗理论”的启发,以“破窗理论”为师,在地铁站的重大刑案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他首先全力打击逃票。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嫌疑犯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嫌疑犯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而后,因抓逃票的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开始下降,治安大幅好转。布拉顿开始把这一理论推广到纽约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他指出,这些小奸小恶正是暴力犯罪的引爆点,因此针对这些看来微小却有象征意义的犯罪行动进行大力整顿,经常会带来很大的效果。

从哲学的角度看小案与大案的关系是一种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如果对小案不进行有效侦破就可能会引起重大刑事案件的上升,在达到一定程度后社会治安局势就可能会恶化。“破窗理论”告诉我们某一社会失序的蔓延必然会导致犯罪的滋生和猖獗,严肃处理小偷小摸等轻微犯罪行为能够预防更多的严重犯罪。如果对小案能够早发现、早预防、早侦破可以有效地避免许多大案、要案的发生,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全力提升小案侦破能力进而实现以小遏大、以小控大,取得小案侦破和整体防控的双赢。

(二)管小案的必要性

1.小案数量大,流动性强

当前,我国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转变,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压力加大,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刑事犯罪发案率仍将高发。

侵财类案件占年发案总数的比例非常大,在当前的侵财类案件中,以盗窃、抢劫、诈骗为最多。根据湖北省恩施市2012年4月第一周犯罪情况统计,侵财类案件101起占据全部案件的83.47%,盗窃类共发案77起占据全部案件的63.63%,诈骗案则有10起。由此可见,侵财类案件是刑事案件的晴雨表,其涨跌代表了刑事案件总量的涨跌。小额侵财犯罪因数额不大,对社会的危害性较低,成为刑事案件增长的主要因素。但由于技术侦查人员专业知识的缺陷,使侦破侵财类案件成为公安工作的薄弱环节,成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软肋。

2.小案结伙性突出,影响恶劣。

科技的发展、交通的便捷使人口的流动性加强,犯罪也随着这一现象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新形势下,社会面控制间隙增大,诱发犯罪的因素增多,给流窜犯罪活动提供了可利用的空隙,流窜犯罪分子也增多起来。流窜作案多以三到五人结伙作案或者十几到二十多人的犯罪集团为主要形式,在犯罪集团中,多有一套自己的管理体制,每个人有明确的分工且 “各司其职”,在不同地域连续作案,团伙作案也成为流传作案的主要形式。

面对恶劣的系列案件、团伙案件,往往以公安部督办、几地联合办案为主要模式。但是对于那些侵财数额不大的流窜或团伙作案如扒窃、盗窃,涉案人员多、地区跨度大、取证难度大,侦破此类案件的侦查成本远远大于侦查价值,故此类性质的小案往往受到忽视。

3.小案侦破率低不利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小案不小,小案连民心。”每一起案件都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都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对公安机关来说微不足道的一起小案很可能就是普通群众大事、难事,很有可能对普通群众造成严重的伤害,从而影响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感、安全感。另外,如果公安机关累积大量小案不予侦破,其公众形象和地位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关心的,不仅仅是公安机关所侦破的案件的大小,也包括公安机关所侦破的案件的数量,尤其是人民群众身边发生的一些小案。通过侦破小案,公安机关可以累积群众的信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所以公安机关必须坚持侦破小案构建大和谐的理念,提升侦破能力,以最大程度减少群众的损失,使警民关系更加和谐。

二、管小案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缺乏

信息缺乏主要来自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从主观上说,部分侦查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重视侦查手段而忽略在信息化建设上投资人力、物力、财力的必要性。从客观上说,信息化建设滞后,各种信息资源整合不足,信息在搜集、上传、整理、研判等工作中管理不规范,同时对于信息的有效性利用还有待深化。信息缺乏影响着公安机关对小案的破解,主观上有些侦查人员怠于对小案的侦查管理,客观上对小案的信息的收集效率亟待提高。因此,改善信息缺乏的现状,加强对信息化基础建设是必要的。

(二)侦查协作效率低

在协作制度方面,各地公安机关往往通过鉴定协议的方式,按照互惠原则建立侦查协作关系。但是这种协作在我国并不具有普遍性,这种形式的侦查协作只是局部性的,多数还是要通过上级公安机关的协调。就这种局部性的侦查协作模式而言,带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往往会随着侦查人员的变动而改变;同时,很多地方区域壁垒坚固,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导致公安机关协作效率低下;再者是协作资源有限,警力严重不足,物质保障也不够完善。小案由于涉案金额小,危害性相对不高,侦查协作在鉴定协议的方式和互惠原则下,办理手续繁琐且耗时较长,对破获跨区域性、流动性、即时性小案存在着影响,不利于区域间的侦查工作的展开,减少了小案破案率。

(三)命案必破与警力不足

早前公安机关提出了“命案必破”的口号,在该口号的精神指导下,对整个普通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和公安机关的资源配置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公安内部各职能部门有明确的分工,命案主要由刑警队负责,但在侦办一些大案要案时,由于警力不足,在实践中会从经侦大队、治安大队乃至派出所抽调部分警力。由于小案的受理部门大多集中在其他三个部门,导致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小案的警务人员减少,小案的受理率降低。小案由于侵害群体大,影响范围广,直接影响到群众的生产、生活,降低人民的安全感,不利于社会和谐。同时根据“破窗理论”中所说小奸小恶是暴力犯罪的引爆点,管小案是对预防大案要案的必由之路。

三、打击犯罪新机制:破解管小案问题

(一)何为打击犯罪新机制

实行“打击犯罪新机制”就是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法,将人、情报和制度“三位一体”,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实际的大侦查格局,这是一个长远的任务目标。

1.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打击犯罪新机制”的依托

公安信息化建设是目前公安建设的重点,“金盾工程”一期建设完成,使公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国,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各基层公安机关作为此网络上的一个支点,提供本辖区内的犯罪信息,实现犯罪信息的最大汇总,同时提高犯罪信息的利用率。在目前信息导侦的思想指导之下,网上追逃、DNA检测、指纹会战、网上串并等新的打击犯罪方法应运而生,进一步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在实践中的作用,促使公安机关信息的搜集与利用能力的增强,打击犯罪实战能力的增强。但是由于当前犯罪形势的不断变化,目前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刑事案件高发期和对敌斗争的复杂期,犯罪资源共享度低、打击流窜团伙犯罪水平低、对社会的控制与管理能力低使大量案件无法破获,尤其是侵财类案件。“跨区域办案协作机制”作为“打击犯罪新机制”的切入点,依托于“金盾工程”二期建设,强调“点对点联系”,大力整合各地区信息资源,促进“打击犯罪新机制”的建设,提高公安机关案件侦破能力。

2.“打击犯罪新机制”促进公安执法规范化

目前,我国处于刑事案件的高发期,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促使公安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同时在公安执法过程中部分民警消极作为或者不作为以及滥用职权,都是阻碍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加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一直是公安工作的重心,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缺少必要的审核监督机制,致使民警对于执法规范化认识不深,或者缺乏必要的法制观念,造成民众对公安工作的不信任。“打击犯罪新机制”强调信息化、规范化,力图形成一个人、情报、制度“三位一体”的打击犯罪新模式,制度观念的引进使“打击犯罪新机制”在成立之初就存在着对于侦查人员行为的规制。同时“跨区域办案协作机制”强调网上办案协作、用制度引导激励、全程实时监控等,将公安执法规范化理念落实到公安工作的每一个点,加强公安执法的规范,提高公安公信力。

3.“打击犯罪新机制”促进和谐警民关系

普通民众认为公安机关的职能是预防犯罪、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不受侵害,保护国家的安定和团结。而在这些职能中最重要和最被民众所看重的就是人身和财产不受侵害,这就要求公安机关既要破大案,也要管小案,不能单纯地将重心放在暴力型犯罪上,对于与人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多发性侵财类案件也应该受到重视。“打击犯罪新机制”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法,对资源进行整合与分析,加强公安机关之间的协作,打击多发性侵财类案件,尤其是流窜犯罪案件,提高公安实战能力,破获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案,提升人民对公安的信任度,这也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关键。

四、打击犯罪新机制应重视的几个方面

(一)跨区域办案协作机制

跨区域办案协作机制是公安部推进“打击犯罪新机制”建设,所选择的一个切入点,是从根本上提升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整体水平的一个重大改革举措。跨区域办案协作机制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1)“网上办案协作”高效率,低成本;(2)“点对点联系”突破常规,快速便捷,在各分县设新机制联络员;(3)“用制度引导激励”提高办理小案的主动性;(4)“全程实时监控”公开透明,规范操作;(5)“动态掌控刑事犯罪”为制定打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跨区域办案协作机制加强了各地区、各警种之间的联系,打破旧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侦查格局。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

小案侦破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小案杂而多,涉及到的问题和信息也会十分琐碎。投入大量侦查人员和侦查资金来收集小案的证据和信息,普遍看来是对侦查资源的一种浪费,但在“命案必破”这样的侦查政策之下,侦查资本必然会倾向于大案要案,这是人性趋利性的一种自然表现。所以紧靠侦查人员在现场收集到的信息是不够的,建立和健全侦查信息系统则是必须的。但是由于资金、设备、技术上的不足,我国警务信息化建设尤其在犯罪信息数据库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个人越来越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这给在司法、执法体系以及特定的政府机构和非政府机构的信息共享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样有可能涉及到立法规范的问题。因此,国家执法、立法机关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工作,使犯罪信息数据库充分发挥优势,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群众有一个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三)加强领导重视,促进专业队伍建设

大案、要案因其严重的破坏性和残暴性,往往更能够激起人们的激愤,同时会使社会中弥漫着不安和恐惧。由于“命案必破”这种侦查形势的影响,导致整个公安系统工作的重心都集中于大案、要案;同时,大案侦破之后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对于侦查机关所带来的潜在利益,也是领导更偏重于大案、要案的主要原因。因此,领导的重视会针对基层侦查工作的重心进行调整,小案的侦破率从而得以提升。

侦查专业队伍的建设在此处可以被视为是刑侦工作的专业化,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建立责任区刑警队是关键,它也是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最基层单位。侦查专业队伍的建设要以深入推进“三基”建设工程为契机,加强县级公安机构内部改革,不断促进责任区民警的专业化、正规化。侦查专业队伍的建设能够使侦查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对于小案的侦破,刑侦工作的专业化可以提升信息收集的速度,减少办案时间,保证小案侦破的效率。

第二篇:破解问题项目

破解问题项目

问题项目是一个地区发展中的 重大风险点,它的存在不仅造成土地 资源闲置、企业资产浪费,而且还可 能引发群众信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1按照区委、区政 府的安排部署,勇于担当、不等不靠,敢啃硬骨头,迎着困难上,以壮士断 腕的勇气,一竿子插到底,使问题项 目破解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个问题项目已解决 个,其余个也都取得阶段性成效,通过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力争年内 彻底解决遗留问题项目,使步入良性循环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启示 认识上位,主动作为是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有多深,行动力度就有多大。1问题项目数量多、积重时间长、解决难度大、覆盖面广(共计个问题项目,涉及万余亩土地),每落地一个新项目,都要提前解决一个 遗留问题,需要耗费双倍甚至几倍的努力,严重制约了各项工作 的开展。为此,将把破解问题项目作为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切入点和突破口,决心一次下足、力量一次到位,亲自挂帅,班子成员分包领办,分解责任、制定节点、定期调度,园区上下思想统一、同心同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 休。

启示 深入调研、摸清底数是基础。底数清、情况明,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对 个问题项目,都从投入体量、手续办理、建设进度、历史成因等方面摸清底数,并根据进展情 况分为类 一是已办理土地手续且形成地上建筑物的项目(二是未办理土地手续,已发生部分施工费用的项目(三是未办理土地手续,存在土地整理等费用纠纷的项目(四是未办理土地手续已开工建设的半拉子项目。对每个问题项目,逐个分析其问题的难易程度,制定解决方案,拿出至 少三种以上的方法路径,为破解问题项目创造了基础条件。

启示 分类施策、盘活资源是关键。解决问题项目的目的是将闲置资源盘活,既有政府的土地资源,也有业主投入的资 产。以此为出发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对办理土 地手续且形成地上建筑物的问题项目,通过引进第三方投资者嫁 接盘活,比如。对未办理土地手续,已发生部分施工费 用的项目,引进新的项目,通过给予原项目方一定经济补偿的形 式腾置可用土地,实现腾笼换鸟,已清退的个项目腾亩土地,摆放了个新项目,没花一分钱。对未办土地手续,还存在纠纷和成为半拉子工程的项目,或腾笼换鸟,或坚决清理,都在加紧推进,力争早日取得突破。

启示:公平公正、依法依规是根本。问题项目解决难度 大,原因在于涉及经济利益,相关各方都想获得更多好处。对此,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对存在争议的问题项目,委托权威机构对其依法评估,准确确定其实际价值,并作为新老业主谈判的依据,体现了公平公正,做到了各方满意。对拖着不办、借机讹诈的项目,本着割肉剜疮的决心,不怕伤人、不怕碰硬、顶。。

启示:强化领导,协调联动是保证。

第三篇:浅论案管部门运行中的问题研究

浅论案管部门运行中的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为加强对办案统一管理监督,宏观掌控案件办理质量,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检察机关成立了专门的案件管理部门(简称案管)。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如何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案管的监督职能,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论文关键词 案件管理 案管 监督

一、案管成立的背景

(一)案管机制是提高案件质量的客观要求

案件质量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检察业务总量不断攀升,案多人少矛盾日益凸显,而长期以来,案件的管理均以业务部门自行管理的方式为主,案件没有统一的出入口,无法对办案流程进行有效监督,也无法有效监控案件的质量,导致出现了程序监督缺位、质量监督滞后、数据统计不准确等监督不力现象。这样的情况下急需有一个部门对案件进行统一归口管理,通过对办案步骤节点的控制,实施精细化管理,进行办案的全过程监督,从而杜绝案件流转的随意性,促进执法规范化,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提升社会公信力。

(二)案管机制是加强自身监督的有益补充

检察机关部门间的监督主要是一种制约型监督,必须以前一诉讼环节的提请或移送为前提,因而具有被动性,难以实现对执法办案过程同步监督,设立案管后,配备一名流程监控员,将原来办案人员对案件的流程控制权分离出来,织造纵横交错的案件监控网,将静态的监督变为动态的实时监督,将分散的办案人员自我监督变为案管的集中监督,将事后的案件评价监督变为事前、事中监督,切实把监督落实到每一个办案节点和每一起案件中,防止违纪现象发生,杜绝执法权滥用,提高办案质量,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

(三)案管机制是信息化管理的必要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截止目前,检察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检察机关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没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无法体现检察业务数据的一致性和权威性,更谈不上用信息化的手段对办案的全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督管理,这大大降低了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及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效果。推进案件集中管理和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正是因此应运而生,成为解决这一瓶颈的重大举措。通过统一进口和出口,最大限度地把事务从业务中分离出来,提高了案件的管理水平和办案的效率;通过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了案管部门和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之间、上下级院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减少了重复劳动。

二、现阶段案管部门的职能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案管办的机构职能中指出,案管办在案件管理中主要承担管理、服务、参谋、监督职能。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根据浙江特色在《浙江省检察

机关案件管理工作试行办法》中将案件管理的职能定位为“统一受理、流程管理、动态监督、业务考评和服务办案”。

我院于2013年12月根据省院的安排,成立了案件管理办公室,坚持“配优配强”原则,挑选了责任心强、电脑操作熟练、精通办案流程的干警成立案管队伍,设置主任1名,工作人员3名,均熟悉检察业务流程,确保了案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

现阶段,案管的运作模式尚在摸索期,我院根据工作实际,规定了以下四方面的主要职责:

(一)案件流转

统一受理、分配、送达案件,统一对案件程序流转进行跟踪监督,重点细化了案管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和审查起诉案件的标准,以及上诉、抗诉、复议、复核类案件的收送案标准,加大了对受案程序性审查和对部分事实、证据的实体性审查力度,严把案件进出口关。规定案件流转程序,对符合规定的受理条件的刑事案件应当受理,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刑事案件,由案管制作《不受理案件通知书》,连同案卷材料退回移送机关。

(二)质量评查

为进一步加强案件质量管理,切实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平与效率,案管牵头开展案件评查工作。成立案件评查小组,制定案件评查方案,将审查逮捕案件捕后不诉、撤回起诉、或不再移送起诉的;审查起诉案件提起公诉后,诉判不一或撤回起诉的等十类案件作为重点评查的对象,采取随机评查、重点评查、个案评查、专项评查的方式对本院业务部门已经办结的案件定期开展评查和通报。案件质量考评的意义在于在全面掌握业务部门办案质量总体状况的基础上,围绕刑事政策的要求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总结,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院领导了解情况,制定或完善办案机制提供参考。

(三)统计分析

我院案管立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查询统计功能特点,自行拟制设计了《拱墅区人民检察院每月业务工作考评统计表》,案管对涉及到考核的八大业务部门进行监督和数据统计,并本着边探索边修改的原则,汇总完成数据统计分析工作。从而准确把握执法办案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促进严格规范执法。通过对单位、部门和个人办案数量、质量和效率指标的分析,为绩效评价提供基本依据,服务管理决策。

(四)律师阅卷

为进一步规范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接待工作,依法保障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和案件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切实将司法便民措施落到实处。我院案管开通电话预约平台,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通过预约电话向案管进行阅卷预约,案管及时进行预约登记,并在3个工作日内安排阅卷。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要求案件查询、阅卷、摘抄、复制案件材料、会见和听取意见等事项的接待工作,统一归口于案管,由案管安排专人负责。

三、案管部门运行面临的困难

(一)案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职能划分不明确

检察院的职能范围是既定不变的,因此案管作为新设部门,不可能凭空添加

很多原来没有的职能,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从原来的各个部门分解出来的,所以就产生了职责重复的客观现象。比如案管的案件流转职能与检察院的主要业务部门,比如公诉、侦监、反贪等部门的办案职能有交叉,案管的监督服务职能又与检察院的办公室、监察部门的工作内容有重合,这直接导致了案管部门在具体开展工作时,因为职责不清,而处于尴尬境地。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出发点和利益考虑,于是在实际工作中就发生了部门间互相推诿、分工不明,这样不利于检察工作顺利开展,案件管理的效果也难以实现。

(二)对案管部门的设立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案管作为一个新设部门,它改变了传统的案件管理模式,将原来业务部门的“办案管案一体化”工作模式转变成了现在案管部门的“统一化管理案件”的工作模式,案件管理模式的全新变化对检察工作带来了挑战。特别是习惯了原有工作模式的老同志,对案管的成立及运行很不适应,间接阻碍了案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他们认为案管就是做原来业务部门的内勤工作等一系列检察事务性工作,理应为业务部门提供服务的,而不是带来麻烦。但是案管成立后,因为开展规范案件管理工作,相比以前单纯的办案工作,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工作程序也变得繁琐,因此很多人存在抵触和抱怨情绪,认为成立案管就是多此一举,自找麻烦,还不如原来业务部门自己管理来得方便。

(三)案件管理工作配套制度尚未健全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制度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制度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具体到案件管理领域,根据系统论,需要构建包括案件流程监控机制、案件质量绩效考评机制、案件信息整合反馈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在内的管理机制。但是,到目前为止,高检院除了制定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暂行办法》外,并没有出台对全国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性的其他文件。各地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制定相关规范,导致案管对外职能不一,操作程序规范也不统一,案管的监督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以管理促案件质量提高的预期效果。

四、完善案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推进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是加快检察管理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遵循检察工作规律下的有益实践,也是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但是案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惑,如何消除障碍,充分发挥案管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突出和树立案管部门的权威性

一个部门如果没有树立权威,就无法有效开展工作。案管也是一样,它的监督和管理,需要其他业务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所以需要在全院干警心中树立案管的权威,否则一切都是空话,更加谈不上提升案件质量。总的来说案管的权威性可以在这几方面体现:首先,明确案管的职能范围,让全院干警都熟知案管是具有监管职能的部门,它要对一切办案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其次,要改变办案人员固有的观念和习惯做法,消除对案管的抵触情绪,自觉接受监督,案管也要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从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最后,加强案管部门的队伍建设,案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还要坚持

原则,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办案质量的高低要靠科学的标准去评价和衡量,靠合理的机制去保障。案管工作同其他办案工作、管理工作一样,也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第一,建立健全案件程序管理制度。在对控告、申诉、举报线索的分流处理中,对侦查机关、其他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的受理中,严格把握进出、分流等程序中的各个步骤,做一个称职的守门员,规范执法办案的全过程。第二,建立健全案件质量监督制度。以提高办案质量,提升办案水平为目的,对不批捕、不起诉、撤回起诉等重点案件进行监督检查,对办案人员的执法行为、执法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做一个公平的裁判员。第三,建立健全信息整合反馈机制。利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平台,对办案数量、质量、效率和执法规范化情况进行定期的统计分析,配合执法办案专项检查,对一定时期内的检察业务运行情况作出综合分析,有效运用绩效考核评价结果,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强的对策,为领导统筹安排下一步工作出谋划策,做一个优秀的参谋员。

(三)明确案管职责,协调部门分工

设立专门的案件管理机构,并非划转或分解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基本职能,主要是针对执法办案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设置管理和监督程序,实施执法程序和办案质量控制,加强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制约和管理指挥。我们应该在现有案管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围绕案管的运行机制和改革目标,以统筹协调案件管理资源为出发点,将案件管理的范围和应用程序具体、细化,区分案管和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强化案管的监督职责。当然在检察院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在划清界限的同时,也要注重协调配合,明确案管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衔接机制,案件流转程序,制定符合检察权运行规律的实施细则,使每一件案件的办理都能充分体现案件管理的效果。

第四篇:破解农村公路管养难题4

丰润区交通运输局献计献策活动调研

关于加强我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的调查与思考

丰润区交通运输局赵国安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家实施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工程和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区乡村公路建设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乡村道路的养护管理缺失,绝大多数乡村道路因失于养护而破损严重,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新的行路难问题。如何加强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建设,保护好乡村公路建设成果,是当前我区农村公路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区乡村公路现状

我们所说的乡村公路,是指农村公路中县道以外的乡道和村道。其中,乡道是指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及乡(镇)与外部联系的公路;村道是指列入交通运输行政部门地方公路统计里程的,不属于乡道以上公路的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及行政村与外部联系的公路。

“十一五”前后,是我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公路建设,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喷发期。这一时期,国家在不断加大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提升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区委区政府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团结带

领全区人民积极开展了通乡公路建设、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工程建设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掀起了全区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打响了乡村公路建设攻坚战。这一时期,乡村公路建设之巨、建设里程之长、效果之显著,成为丰润交通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据统计,近十年来,我区农村公路建设总投资达18.35亿之多。在2003至2006年间的“村村通”建设高峰时期,我区就新建、改造乡村公路596.2公里,使全区58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油(水泥)路。在完成“村村通”工程后,我区进一步加大乡村公路路网改造提升力度,2007年以来,累计完成改造道路369公里。全区基本形成了与干线公路相连接,辐射各镇(乡)、村,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络。

截止2010年底,我区乡村公路总里程达1240.312公里,其中乡道433.686公里、村道806.626公里。拥有一级公路49.402公里、二级公路17.838公里、三级公路10.695公里、四级公路1162.377公里,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合计995.114公里,占乡村公路总里程的80%。

二、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乡村公路网的建设和提升,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农民群众翻番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我区的地方公路建设特别是乡村公路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是党和政府为民造福的实事工程,也是一项德政工程。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区的乡村公路通行能力明显降低,难以适应农村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出行需要。一是大部分乡村道路附属设施不健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二是失于养护,垃圾堆积、污水浸漫、安全通行能力弱。三是重载车辆多,路面损毁严重,道路使用寿命短。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建设标准低,大部分乡村道路先天不足。囿于当时土地调整困难、建设资金短缺的现实,我区乡村公路建设标准比较低。大部分道路是在原有旧路基础上改造而成,建设标准不太高,许多乡村道路没有经过专业设计,线型设计不尽合理;建筑材料标准要求低,施工单位专业性不强;边坡边沟、道路标志等附属设施不健全等问题,给后期的使用和管理带来隐患。据调查,目前我区所有乡、村级公路中,按要求配备边坡边沟等附属设施的道路不到10%。

二是存在重建轻养思想,乡村公路养护机制缺失。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区委区政府的推动下,镇、乡政府和村委会积极开展公路工程建设,但公路建成之日,也成为完成任务之时,许多地方都没有把公路养护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对公路养护缺乏应有的重视,普遍存在着“重建轻养”思想。2005年是我区实施“村村通”工程的关键年,为确保新建的乡、村公路得到及时有效的养护,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唐山市丰润区人民政府关于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丰政函[2005]47号),对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范围及权限、组织领导、养护质量标准、养护形式及人员招聘与管理、资金筹措、检查验收等做出了具体要求。但终因地方财力难以保障、养护管理经费不能落实,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等原因,没能得到真正实施。目前,我区各乡镇人民政府还没有

实质性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没有专门的负责人,没有固定的养护资金筹措机制和渠道,全区的农村公路基本处于失养状态。由于失于养护,乡村公路沿线私搭乱建、路面乱堆乱放、乱扔垃圾废墟等现象十分严重,公路病害普遍。据调查,2003至2006年新建、改造的596.2公里乡村公路中,目前有20%处于基本不能通行状态,如王官营至臻子镇、沙白线至陈赵庄、左家坞至银子山等线路;有50%以上破损严重,有80%以上存在路面病害。如再不进行养护,预计两年之内大部分水泥路面将被损毁。2007年以后新改建的乡村公路,也因为养护不力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而翻修这些损坏的道路,需要投入的资金比新建时还要多,有的甚至要超出一倍以上。

(三)养护资金没有来源,日常管护难以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缺失,根本原因是资金短缺。没有稳定的养护资金保障,奢谈养护管理,只能是竹篮打水、画饼充饥。按照最近颁布实行的《河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要求,根据目前劳动力市场价格测算,每个外雇养护工每年雇佣费约12000元左右。按每个工人管养4公里,每年每公里道路需养护人工经费3000元左右计算,仅人工费一项,我区乡村公路每年的日常养护经费至少需372万元。如果按照各镇乡乡村公路里程分摊,最多的丰润镇(109.5公里)每年需要约32.9万元,最少的小张各庄镇(17公里)也需要约5.1万元。对于大部分镇乡政府和村委会来说,修建道路已负债累累,没有能力再搞养护。缺少资金来源是乡村道路养护工作无法推进的主要原因。

此外,养路费费改税后,我区县级公路养护管理也失去固定 的资金来源,养护管理工作只能靠交通运输部门垫付资金进行维持,由于资金严重不足,目前我区县道路况也普遍较差,只能保证基本的通行,养护水平无法提高。

(四)爱路护路意识不强,侵占道路现象严重。由于农村公路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宣传不到位,部分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不强,侵占公路、随意倾倒垃圾、堆放农作物秸杆、挖沟引水、私搭乱建问题时有发生,使乡村公路出现了许多早期病害。特别是近年来,农村运输重载车辆急剧增多,重载车辆超负荷辗压,造成公路严重损毁。据调查,我区乡级公路的年平均交通量增长率为10%,村级公路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大型重载车辆和超载运输车辆的增加,使我区乡村道路超负荷运营现象严重,大大缩短了道路的使用寿命。仅以我区乡级公路沙白线为例。该路于2008年底改造完成,全长8.5公里,设计标准为四级公路,正常使用年限为7至10年。由于附近钢厂等企业众多,大型超载车辆任意通行,改建仅两年时间,该路已经严重破损,如要恢复,又需要投入大量的改建资金。

三、对搞好我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几点建议

改善地方公路通行状况,满足农民群众出行需求,关键在搞好公路建设,重点在加强养护管理,难点在落实资金保障。2011年10月10日,《河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从管理职责、资金筹措与管理、公路养护、路政管理、检查考核等方面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为我区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提供了法规政策依据。按照《办法》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实际,就如何搞好乡村公路养护

管理,充分发挥好农村公路的作用,服务农民群众和农村发展,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

《河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第三条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保障投入、有路必养的原则,逐步建立责权明确、管养分离的养护管理体制”,并且第五条明确了“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逐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为切实搞好我区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首先应建立和完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

一是成立由区政府领导任组长,交通运输、财政、发改、审计、公安、农业、林业、城建及各镇乡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区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交通运输局,具体负责对全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规划、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包括编制县乡村公路养护工程项目计划、安排县乡村公路养护线路、明确管养任务和目标、进行日常督导检查和年终考核。

二是按照《办法》第十八条“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并落实具体管理人员,做好本区域内乡道、村道的养护管理”的规定。各乡镇也要完善和建立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养护人员,并结合本地情况负责编制和按时上报养护工作计划,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及时组织辖

区内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并按照《办法》第六条“村民委员会在当地人民政府指导下,组织村民做好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的规定,指导所辖村委会成立相应的组织,明确专人负责本村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确定切合实际的养护模式,组织广大村民认真做好道路管养工作。

三是按照《办法》第五条“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承担”的规定。区交通运输局地方道路管理站做为区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充实人员、强化职能,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在搞好县级公路和重点乡道养护管理的同时,做好全区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培训和监督,具体负责根据《河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制定我区落实办法,制定和调整全区养护工作计划,切实履行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督、指导和考核管理职责。

四是对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养护工作纳入乡镇政府目标考核体系,落实相关奖惩措施。

(二)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

按照《河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第八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筹集,以县级人民政府投入为主,省、设区市人民政府补助为辅,社会各界自愿捐助”和第九条“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筹措,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标准不低于:县道每年每公里3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2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大桥每年每座2000元,中桥每年每座1000元,小桥每年每座500元。”和第十二条“乡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筹措乡道、村道的养护资金。鼓励单位和个人采取捐资等方式投资农村公路养护”等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应建立以区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养护资金的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区政府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按照国家规定标准,结合我区县、乡、村公路建设养护需要,每年由交通部门负责制定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使用计划(含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经政府审批后纳入区财政预算,以保障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的基本资金需要。

二是由区交通运输、财政、发改、城建、水利等部门按照养护工程计划和养护管理实际,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养护工程定额补助资金和“以奖代补”资金等其它可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公路养护工作。

三是根据各乡镇的财力状况,有条件的乡镇政府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提高本地乡村公路养护水平。

四是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和个人采取集体经济补助、一事一议、捐款等方式筹集养护资金,支持道路养护。

在搞好多渠道筹资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养护资金的管理。对养护资金要按国家规定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由财政、交通等有关部门制定专门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制定有效的监管和奖惩措施,并定期审计,认真考核,严格管理,确保养护资金充分有效利用。

(三)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加强路政管理,维护路产路权,是依法管理公路、保障公路畅通、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按照《办法》第二十二条“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县道、乡道的路政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第二十三条“乡级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以及农村公路沿线单位、个人,应当支持配合公路管理机构做好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规定要求。

一是由区交通运输局路政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县、乡道路的路政管理力度,特别对重要的乡级公路及重点部位依法实施路政管理。加大日常巡查力度,严厉打击超载、超限行为,及时查处侵占、破坏等损害路产路权的行为。

二是沿线镇乡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和村委会以及相关养护管理组织和人员要加强对辖管道路的巡查管理,及时发现和劝阻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等损害公路现象。对不听劝阻的损害公路行为及时向交通管理部门举报,协助和配合交通部门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三是对一些超载现象比较严重、管理难度大的乡村道路,在不影响消防和卫生急救等应急通行需要的前提下,由乡镇政府设臵必要的限高、限宽设施,以保护乡村道路,保障群众通行。

四是加强农村公路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交通部门和镇乡政府要通过广播、有线电视、横幅、标语、召开有关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有关农村公路管理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我区乡村公路管养的相关要求,加大对各种严重侵害路产路权行为的曝光力度,提升全社会对公路管养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广大群众爱路、护路、养路意识,努力营造加强乡村公路管养的

良好舆论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协助和配合政府等有关部门做好乡村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

(四)推行多样化公路管养模式

农村公路数量多、线路长,实际情况比较复杂。按照《办法》第十六条 “农村公路采取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日常养护与集中养护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养护市场化”的规定,要结合我区乡村公路实际,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管养模式。

一是对辖区内的县道和重要的乡级公路,区交通运输局负责成立专门的养护道班,由专业人员进行养护。

二是对其它乡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可根据地区、经济和路况等情况,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地搞好养护。如公路里程长、经济实力强的乡镇,可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站,组建专门的养护队伍,搞好日常养护,也可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由专业公路养护队伍进行养护。对一些养护里程短或路线比较偏的乡村公路,在签定相关协议、明确责任义务的前提下,可承包给个人或家庭进行养护。对车流量小、养护任务轻、所在村经济条件差的通村路,可通过农村义务工、热心公益人员义务养护,适当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实行弹性养护制,忙时干农活,闲时养村道,不拘形式养好路。

三是对乡村公路大中修工程,为确保工程质量,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有资质的养护施工单位进行维修改造。而日常小修保养可由镇、村配备必要的养护工县,由日常养护队伍和人员具体负责养护。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第五篇:鹤峰县:“三管齐下”破解村干部“三难”问题

鹤峰县:“三管齐下”破解村干部“三难”问题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鹤峰县大力实施“书记破难点”工程,以村干部“难选、难当、难留”为突破口,采取产业聚人,培训育人,机制留人的方式,促使村干部沉下心来做事,真心实意谋发展。

产业聚人,破解村干部“难选”之忧。一是大力兴办产业,提高人才储量。县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拓展万寿菊、茶油、高山蔬菜等涉农项目20余个,半年新增规模以上专业合作社30家,实现就地就近就业2万余人,新发展农村党员200余名。二是助推产业发展,激发人才活力。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村级组织根据市场行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强茶叶、烟叶、蔬菜、林业、畜牧五大绿色产业,鼓励农村能人,特别是农村党员围绕五大产业领办专业合作组织73个,使全县“双带”型能人总量达到1100余人,“双带”能人型村干部达到村干部总数的85%以上。三是鼓励创业致富,引导人才回流。由县委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招商引资暂行管理办法、创业贴息贷款管理办法、党员贷款优惠办法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促使400余名在外人才回乡创业。通过产业聚人,农村人才总量得到较快增长,村级组织后备干部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有效破解了村干部“难选”的问题。

培训育人,破解村干部“难当”之苦。一是理论培训强党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依托县乡党校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分级分类对农村党员开展轮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他们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学历培训强素质。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村党组织书记学历

提升计划,组织40周岁以下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中专、大专学历教育,使年轻村党组织书记的学历层次得到极大提升,高中中专和大专以上学历比例分别达到90%和60%。三是技能培训强本领。发挥党员远程教育作用,增强村民实用技能,今年以来,各远程教育站点点播烟叶、茶叶、无公害蔬菜等种植产业技术片600余小时,培训2万人次,村民实用技术提升显著;同时,依托县职校、县农广校和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村干部农业技能,40周岁以下的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具备初级以上职业资格。通过培训育人,村干部的思想、素质、能力都得到全面提高,“双带”能力进一步增强,先锋模范作用更加明显,有效破解了村干部“难当”的问题。

机制留人,破解村干部“难留”之愁。一是建立村干部工资逐步增长和基本保障制度,用待遇留人。2012年,全县投入财政资金400万元用于改善村干部工资待遇,投入68万元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投入67万元补助离任村主职干部,采取财政补贴一点、自己投入一点,为村干部办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二是创新《村级组织星级管理办法》,用事业留人。按照《办法》的规定,评为四星级及以上的村主职干部,在评先表模、项目资金支持和公务员招考或企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三是健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用感情留人。县乡领导经常性地与村干部进行交心谈心,定期和不定期地走访慰问在任和离任村干部,对因家庭或个人遭受重大不幸或自然灾害陷入困境的进行帮扶。通过建立健全机制,让村干部从内心愿意为村里做事、为村民服务,从而有效破解村干部“难留”的问题。

下载试论破解管小案问题[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破解管小案问题[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5篇范文)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洛阳市西工区财政局 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大企业无法替代的特殊的战略地位。小企业作为活跃市场的基本......

    破解扶贫贷款难问题

    破解扶贫贷款难问题 笔者近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即建档立卡贫困户申办扶贫小额贷款难、银行资金放贷难,出现贫困户急需用钱而银行钱用不出去的现象,影响了精准扶......

    破解法院执行难问题初探

    执行难问题解决思路初探一、当前执行难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审判与执行协作配合机制还不够完善。有的案件审判与执行脱节,造成执行困难,如在立案和审判阶段采取保全措施不力,没有......

    破解五个问题 推动科协工作

    破解五个问题 推动科协宣传工作 从逻辑上上看,科协宣传工作属性复杂多元,既有宣传工作一般属性,又具有与科协组织特征相联系的特殊属性;从具体形态上看,科协宣传工作既是党的宣传......

    如何破解就业难问题

    如何破解就业难的问题 据了解,中国2003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其中学生700万人、退役军人和农转非占300万人,全国失业人口1400万,新增和失业人数总计2400万人。另外,据国家劳动和......

    如何破解四大棘手问题?

    工作难找,面试主管更不好惹。他们非常挑剔,面试时常常会出一些怪招,也会提出一些怪异的问题,往往让你招架不住,甚至是摸不着头脑。美国《财富》杂志就曾列出了面试过程中,主考官常......

    破解问题学习小组计划

    破解问题学习小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科学研判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深刻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矛盾差异和发展瓶颈,着眼于广......

    如何破解招工难的问题

    如何破解招工难的问题 招工难存在的重大原因是企业发展了,观念却没有变化,社会在进步、时代在进步,企业仍然想依赖低人力成本优势进行市场竞争,靠加班加点来提高日产量;另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