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计委关于改进和加强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

时间:2019-05-15 00:4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计委关于改进和加强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计委关于改进和加强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

第一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计委关于改进和加强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

【发布单位】812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4-10-09 【生效日期】1994-10-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计委关于改进

和加强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

(1994年10月9日皖政〔1994〕69号)

现将省计委《关于改进和加强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工作的若干意见》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改进和加强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工作的若干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印发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等文件精神,现就改进和加强我省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高度重视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工作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宏观调控体系。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中长期规划着重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和战略重点,协调中长期发展过程中总量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关系,解决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矛盾。产业政策是中长期规划制度的重要内容和体现形式。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对于协调产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产业竞争力、提高宏观效益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既体现了政府引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图,也是实现政府意图的重要手段。当前研究和制定我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和贯彻“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实施要点,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的迫切需要,又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多方争取国家支持的重要条件。因此,要破除那种认为“搞市场经济不再需要制订计划”,以及把计划等同于计划经济的模糊认识。各地市和省直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介入这项工作。对本地区、本部门未来15年发展的大思路、大政策和一些关键问题,党委、政府一班人要进行讨论。要组织专门的班子,集中力量,编制好自己的规划,并为全省综合规划的编制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

二、二、进一步改进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要进一步转变计划观念,深化计划体制改革,突出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改进中长期规划工作。

当前制订“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要着力把握以下几个特点:

1、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一是规划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通过对未来宏观环境和市场供求变化的科学预测,使规划源于市场,高于市场,真正起到对经济发展的预测性、导向性作用;二是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目标、战略重点和发展思路;三是围绕市场机制,制定实施规划的重大政策措施。

2、要充分体现技术进步的要求。要大力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一方面立足现有基础,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依托老企业改造,发挥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未来,注意培育与发展能占领未来市场制高点的产业与产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3、要充分体现开放式经济的要求。面临国内统一市场逐步形成和“复关”以后国内、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的新形势,在规划的内容上,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注重培育、壮大本省优势产业、企业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4、要充分体现产业政策的作用。在产业发展重点的确定上,要充分考虑未来体制变动的影响,本着培植地方财源的原则,对各地市、部门提出的重大项目进行摸底排队,从中挑选出一批有利于增强地方财力的项目作为扶持发展的重点。

5、要充分体现跨世纪发展的要求。研究和制定“九五”和2010年规划不仅要考虑到本世纪内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全省达小康,更要考到下个世纪我省经济的崛起,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胜利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因此,在制定规划时,无论是思路还是项目,都要为下世纪我省经济的大发展作好充分准备。

三、三、建立、健全省级规划体系

省级规划体系由以下几种规划构成:

1、全省总体规划。包括远期的战略性规划和阶段性的中期计划。长期规划提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设想,包括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经济发展速度、重大比例关系、生产力布局、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等。中期计划的内容包括经济和社会的总目标和若干重要领域的发展目标、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国际收支、物价指数、就业率、人民生活、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地区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国土开发和整治、重大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等。全省总体规划以省计委为主,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

2、专项规划。是为了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而制定的规划。包括:(1)某些重点产业规划,如汽车工业振兴规划、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等;(2)某些跨地市的重点区域规划,如皖江开发规划等;(3)解决全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某一重大课题的规划,如劳动力转移规划、扶贫开发规划、工业企业技术发展规划等。需要编制的专项规划目录由省计委根据编制总体规划的要求提出。其中重点产业规划由省计委或省直有关部门负责编制;重点区域规划由省计委会同有关地市、厅局共同编制;属于解决重大课题的规划由省计委或省直有关部门负责编制或委托有条件的咨询研究机构编制。

3、行业规划。根据全省总体发展思路,由省直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全行业的远景规划和中期计划。行业规划的内容主要是提出本行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重大经济技术政策、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调整目标、重大基建和技改项目等。原则上,省直各部门都应编制本行业的发展规划。

4、地市规划。由各地市负责编制本地市远景规划和中期计划。地市规划根据全省总体发展思路和本地市实际,提出本地市的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国民收入分配、财政信贷收支、就业率、人民生活、产业结构调整、国土开发和整治等方面的目标、重大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等。原则上所有地市都应编制本地市的发展规划。

四、四、建立、健全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评议制度

为了使规划制定过程成为政府与社会各方面达成共识、协调行动的过程,必须提高规划制订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开门制定规划,同时建立健全规划评议制度。组建安徽省产业政策评议会,负责评议与审查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行业规划,提出修改意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纲要,联系我省实际,提出贯彻实施意见和我省重点产业发展政策;调查和了解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的问题提出调整意见。评议会由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专家组成,下设综合和工业、农业、基础产业、科技教育等专业委员会。评议会办事机构设在省计委。所有专项规划和行业规划在上报省政府审批前,均需经过产业政策评议会评议,并广泛征求各界人士的意见。

五、五、规范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申报、审批程序和综合协调制度

为了保证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的权威性、实施的有效性和各项规划及产业政策之间协调一致性,必须规范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申报、审批程序和综合协调制度。

1、全省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草案编制完成后,由省计委报省政府审议,并按规定程序提交省人大代会讨论批准。

2、省直有关部门编制的行业规划或专项规划草案先由省产业政策评议会评议,经省计委综合平衡后上报省政府批准。省计委负责编制的专项规划草案征求各有关部门和地区的意见后,经产业政策评议会评议,再报省政府批准。各项规划之间的综合协调、平衡工作由省计委负责。

3、省辖各市的发展规划草案按法律程序由市人代会讨论批准。地区规划审定程序由各行署自行决定。地市规划草案在上报审批前和批准后均应抄报省计委。

4、全省产业发展政策由省政府决定。省计委是具体负责研究制定、协调产业政策的综合部门。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纲要,结合本省实际,制定省重点产业发展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产业政策的制订由省计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有关部门提出的产业政策草案和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草案,须经省计委组织审议和协调,并经产业政策评议会进行科学论证和民主评议后,由省计委会同有关部门报省政府批准,并发布执行。

5、各部门在制定中长期规划草案和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草案过程中,要加强配合与协调。省计委要在省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综合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在制定中长期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搞好产业政策与财政、金融政策的协调,力求建设性预算支出能够支持规划和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银行政策性贷款体现产业政策规定的优先顺序,税收政策也要体现产业政策的要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试点和发展资金市场的过程中,要考虑促进规划目标和产业政策目标的实现,优先批准我省急需发展的行业和符合经济规模要求、技术先进的企业向国内外市场融资。

六、六、建立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实施保障制度和监督、检查、评价制度

经省人代会批准的全省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和省政府批准的各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是省委、省政府指导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部署的具体体现,计划、财政、银行、税务、内外贸易、工商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应该相互配合、通力协作,保证规划和产业政策目标、任务的实现。

全省总体发展规划由省计委会同省直各部门组织实施。各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实施,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主,省计委负责协调。

省计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对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分析和评价,定期向省政府报告实施情况和效果,并根据经济形势、产业结构的变化,提出修改建议。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审计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对政府部门经常

【发布单位】812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3-08-11 【生效日期】1993-08-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审计局关于加强和

改进对政府部门经常性审计工作报告的通知

(1993年8月11日政办〔1993〕45号)

省审计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对政府部门经常性审计工作的报告》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加强和改进对政府部门经常性的审计工作,建立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审计监督的需要。各级审计机关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依法行使职权。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密切配合,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府部门经常性审计工作的报告

根据省政府皖政[1985]28号文件规定和审计署1987年第4号令要求,我省自1985年开始,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了定期审计的制度,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巩固、深入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审计监督制度,对于促进各级党政机关的廉政建设,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行政事业经费的使用效果,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是,这项制度在执行当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作发展不平衡,有少数地方的领导对这项制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还不够;二是深度不够,一些地方仅仅停留在财务收支的合规合法性审计上,在宏观综合分析方面抓得不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对政府部门经常性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根据省委五届九次全会要求,积极配合廉政建设,对加强和改进政府部门经常性审计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一、要坚持和完善对政府部门经常性审计的制度,把促进廉政建设作为这项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在当前政府转换职能阶段,此项审计只能深化,不能削弱。要与纪检、监察部门紧密配合,维护财经纪律,严肃查处铺张浪费、损公肥私和以权谋私等行为,促进廉政建设。各级政府一定要切实重视和支持这项制度建设,对这项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

二、二、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经常性审计监督的范围。凡由财政部门核拨经费和补助经费的行政事业及预算外单位,其预算内、外收支均属经常性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单位财务计划的制定是否符合财务制度,是否量入为出,计划调整是否符合规定。

2、预算外资金是否单独建帐核算,收支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有无挤占、挪用、坐支、应上缴国家的资金和私设小金库等情况。

3、各项支出是否真实、节约、有效,是否突破预算。

4、各项业务费(事业费)是否按计划使用,使用效果如何。

5、检查执行财经纪律情况和实施廉政措施情况。

三、三、对政府部门经常性审计要注意抓重点:

1、重点审计对象就是有资金分配权、有预算外收入、有罚没收入和违纪问题较多的部门。

2、重点审计内容:一是检查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措施在政府部门的贯彻落实情况。二是检查政府机构在撤并转过程中编制增减的真实性和国家财产交接的安全性、完整性。三是检查政府部门掌管的用于全省、全区的专项资金的计划分配、使用效果和管理情况;检查预算外收支是否合规合法,是否专户存储和统一管理;政府部门兴办经济实体的资金来源是否正当,有无乱拉乱用资金问题。四是检查预算经费有无损失、浪费和用于大吃大喝、游山逛水等。五是严肃查处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行为。六是检查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无接受礼金、有价证券等行为。

四、四、改进审计办法。一是实行分级分工审计。一级预算单位由国家审计机关审计,对其所属单位或经济实体可由内审机构审计或委托审计事务所审计。二是对政府部门的审计原则上要求每年进行一次。对财务管理比较混乱、执行财经纪律较差的单位,进行全面审计;对财务基础工作较好、遵守财经纪律的单位,可进行报表审计。三是对一些业务量大的单位进行就地审计;对业务量较小的单位可采取报送审计的方式。

五、五、坚持依法审计,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办事。审计结果需要对违纪问题作出处理的,要下达审计结论和决定;不作处理的,可下达审计意见书。对重大问题或拿不准的问题,要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反映。

在问题处理上,要依法行事。对严重违反财经纪律,侵吞国家资财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肃处理,给予经济制裁;必须给予政纪处分的,要及时移送监察部门;触犯刑律的,要移送检察机关。对政府部门利用合法的创收收入改善机关办公条件和职工福利条件的,不作违纪违规处理,但应从宏观上加以控制。对政府部门的一些经济改革的新举措,要帮助进行总结和完善,政策界限不清的要及时向本级政府报告。

六、六、坚持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各级审计部门对政府部门经常性审计的情况,每年要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报告。对各部门的财务收支和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横向比较,勤俭节约的通报表扬,铺张浪费或违纪严重的要通报批评。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开展此项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要进行检查和考核。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若干意见(皖政〔2007〕90号)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2007〕90号 【发布日期】2007-09-17 【生效日期】2007-09-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若干意见

(皖政〔2007〕9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的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经济与财政良性互动机制,认真解决收入增长有限性和支出需求扩张性的矛盾,切实改变“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管理,重投入、轻绩效”的观念,克服财政资金损失浪费现象,防止发生财政违法违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和《安徽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有关规定,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全面改进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跨越式发展、加速奋力崛起为主题,以资产管理为基础,以预算编制为龙头,以预算执行为关键,以支出效益为导向,以法治监督为保障,以金财工程为支撑,全面改进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和谐安徽”服务。

(二)基本原则。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关键要把握以下原则:

公共性原则。按照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科学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财政供给范围。保障社会基本公共需要,营造市场运行良好环境。着力解决政府职能越位与缺位的问题,建设发展财政、协调财政。

公平性原则。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让全省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设民生财政、和谐财政。

规范性原则。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要求,完善预算决策与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行为,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着力解决公共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建设透明财政、法治财政。

绩效性原则。按照效益最大化的要求,确立绩效管理的理念,建立健全绩效预算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建立覆盖财政支出全过程的绩效评价制度和办法。着力解决财政支出效益问题,建设精细财政、绩效财政。创新性原则。按照政府管理创新的要求,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创新财政支出管理体制和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支出管理方式创新。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推进政府理财技术创新。着力解决财政支出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设科技财政、效能财政。

(三)目标任务。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支出管理的目标任务是:建立结构合理、制度健全、操作规范、运行高效、管理科学、公开透明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财政支出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二、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建立更加完善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

(四)整合公共资源,强化财政统筹。全面清理政府性收支,逐步将全部政府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完整的公共预算体系,增强财政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科学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运筹公共资源的水平。大力推广设备共建、资源共享,继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实现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统筹使用。健全化解债务的激励约束机制、举债责任追究和偿债准备金制度,控制县乡政府性债务规模,切实防范财政风险。

(五)完善转移支付,理顺分配关系。改进转移支付分配办法,建立客观、公正、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理顺省以下纵向的分配关系。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减少专项转移支付,提高省对下财力性转移支付的比重,拓宽市县政府自主统筹安排财政支出的空间。客观评估各地财政收入能力和支出需求差异,科学测算“标准收入”和“标准支出”,建立以标准收支为基础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分配办法。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清理现行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将其分为取消类、整合类、固定数额类和保留类,分类处理,逐项规范;采用因素法、公式法和以奖代补等方法,分配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改进部门切块资金分配格局,逐步将其纳入专项转移支付统一分配,理顺政府财力横向分配关系。

三、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建立更加完整的公共支出体系

(六)合理划分事权,明确支出范围。合理界定市场与政府功能,科学掌握市场运行规律,市场办得了、办得好的事,政府要主动提供服务,优化经济运行环境;政府可以和市场合力承担的项目,应尽量扩大市场的作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对应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按照受益原则、行政管理原则和区域利益原则,确定跨行政区域的项目支出比重。合理确定财政支持经济建设的投入范围,推广专家评审和公示制度,区分轻重缓急安排资金,注重增加公益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合理确定财政支持事业发展的投入范围,对纯公益性事业,按政策予以保障;对准公益性事业,财政予以适当补助;对非公益事业,逐步减少投入并将其推向市场。

(七)优化支出结构,突出支持重点。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要向民生工程倾斜,按照责任落实到部门、效果体现在基层的要求,夯实基础管理制度,细化基层一线工作措施;巩固完善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制度和支付方式改革,及时足额兑现各项惠民惠农补助资金,真正做到“一线实、一卡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要向“三农”倾斜,整合支农资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投入,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要向保护环境倾斜,加大对节能减排、公共卫生和生态安徽建设的投入,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八)创新支出方式,放大乘数效应。广泛应用利益诱导机制、财政补贴和减免税费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对支持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要采用投资、贴息、补助等方式,发挥政府投入的“酵母”作用,吸引各方资金,加大对全省经济增长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区域扶持力度,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十一五”重点项目建设。对重点产业、企业的支持,要采用资本金注入、贴息、转贷和投资抵免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激励自主投入,主动优化结构,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对事业单位的支持,要转变养机构、养人员的传统做法,大力推行“以财养事”,发挥财政政策的调控功能,促进事业单位改革。

四、严格规范,提高效率,建立更加高效的财政支出运行机制

(九)深化预算改革,严格预算约束。进一步加大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力度,省本级要在规范预算决策机制,推行绩效预算上取得新成绩;省辖市级要在完善预算定额体系,实行综合预算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县级要在编制流程和编制方法的规范上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深化基本支出预算改革,不断提高人员经费保障水平,逐步完善人员定额、实物费用定额相结合的定额标准体系,努力做到资源配置公平,有效保障部门履行职能的需要。进一步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着力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在建立项目库的基础上,积极推行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切实保障政府施政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率,对部门预算基本支出,制定月度均衡计划,随到随拨;对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按进度拨付,实行限时办理、超时默认制度;对于应急性、突发性的预算资金,实行随到随办、特事特办。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对追加数额较大,以及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项目,要采用专家决策和追加听证的办法,不断提高预算的科学合理性;对预算执行中因国家政策调整,以及其他难以预见的重大因素必须发生的追加,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坚决维护预算的法定严肃性。

(十)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各地要按照国库统一管理、严格开设程序、同类专户归并、慎重选择银行的原则,清理结转和整合专户,及时清理撤销政策执行到期处于闲置和不必要的账户,归并资金性质相同或相似的账户;严格控制新开财政资金专户,能够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资金不再开设财政资金专户。加强财政专户资金的拨付、管理与核算,保证资金专款专用,账户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除有特殊规定外,一律缴入国库。省辖市级要扩大国库集中收付资金范围,完善工作程序。县级要加快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轨工作,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会计核算中心的财政性资金账户改为零余额账户,实行先支付后清算。

(十一)建立动态监控机制,保障财政资金规范运行。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是规范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是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实时动态监控为重点,建立综合核查、信息披露、检查通报、处理整改相配合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运行机制。要逐步拓展动态监控范围,健全财政国库内部监控机制,保障财政国库体系安全运行;将外部监控范围逐步扩大到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所有资金和单位,以及上级政府补助下级政府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着力提高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水平。

(十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提升“阳光工程”效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维护政府和社会公众利益。规范操作程序,创新采购方式,探索电子化采购系统建设,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提高采购资金节约率。着力源头治理,健全防治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积极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发展,努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目标的实现。

五、控制成本,注重效益,建立更加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

(十三)坚持勤俭节约,严控行政成本。牢记“两个务必”,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各级各部门要严格人员编制管理,控制财政供养人口;严格小汽车配置标准及编制管理,探索公务用车社会化、货币化改革;控制会议次数和规模,推广使用电视电话会议、网络视频会议,节约会议经费支出;前移成本控制关口,加强出国(境)考察经费管理;提倡公务接待工作餐和自助餐制。要推行公务卡支付办法,提高行政经费管理透明度。要研究制订考核指标,把行政成本纳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控制一般消费性支出过快增长的管理机制。

(十四)推进绩效管理,注重支出效益。继续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认真总结绩效评价试点经验,建立科学、规范、量化的绩效预算。按照科学、简便、精准的要求,明确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目标,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改进绩效考评办法,建立自我考评与社会考评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合理运用考评结果,促进政府管理效能和财政支出效益“双提高”。

六、依法理财,强化监督,建立更加严格的财政支出监督检查制度

(十五)自觉接受各界监督,提高民主理财水平。主动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舆论监督,完善部门预算查询系统,提高政府预算公开度;定期向社会公开政府收支数据,提高政府理财透明度。

(十六)加强财政监督检查,提高支出监管水平。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财政资金运行体系,完善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财政监督检查体系,扩大财政监督检查面,加强支出环节和专项资金检查,构建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

(十七)完善管理规章制度,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健全地方财政立法、执法和普法“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清理、修订和完善地方性财政法规制度,做到财政支出运行各方面、各环节有章可循;完善财政执法责任制,试行财政执法监督听证制度,推行执法错案追究制度,规范财政执法行为;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切实抓好财政“五五”普法工作,营造良好的理财法治环境。

(十八)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提高科技理财水平。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要求,进一步充实完善全省金财工程实施方案,抓好制度建设、标准建设、网络安全建设和技术骨干队伍建设,保证各级政府理财更加精细、高效、透明。

七、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长效机制

(十九)切实加强领导,增强理财施政的本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努力保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把财政支出管理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全面改进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要切实加强领导,妥善协调各方面关系,及时研究解决财政支出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掌握新形势下的生财之道、聚财之法、用财之效、理财之方,进一步增强理财施政的本领。

(二十)强化管理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改进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要采取“政府主导,财政推动,部门参与,合力推进”的办法,制度先行,细化考核,强化措施,夯实基层,把财政支出管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基层。财政部门要建立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责任制和考核办法,强化考核奖惩措施,促进财权、事权与责任的有机结合;使用财政资金实行一把手负总责,明确直接责任人,健全内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延伸责任链条,强化监督检查,形成齐抓共管的财政支出管理责任体系。

(二十一)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制度创新能力。改进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必须持之以恒。各级各部门既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围绕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步骤,强化保障措施,建立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长效机制;又要充分认识其艰巨性和复杂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关系。既要勇于实践,发现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不断创新管理,又要以改革的办法,解决财政支出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努力开创财政支出管理的新局面。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九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陕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计委等单位关于加强外汇兑换券管理工作的报

【发布单位】825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1-12-05 【生效日期】1981-12-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计委等单位

关于加强外汇兑换券管理工作的报告的通知

(1981年12月5日)

根据《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国家进出口委等单位〈关于加强外汇兑换券管理工作的报告〉的通知》,我们对我省外汇兑换券管理的情况作了初步检查。现将检查情况和我们的意见报告如下:

我省自一九八0年四月开始发行外汇兑换券,至当年年底共投放外汇兑换券五百三十九万元,回笼五百一十七万元,投差二十二万元,占投放总额的百分之四;一九八一年一至六月共投入三百一十六万元,回笼二百七十五万元,投差四十一万元,占投放总额的百分之十三。投差较大主要问题是:

(一)有外汇券收入的单位库存数字过大。这是影响回笼,增加投放的主要因素。其原因:一是西安只有中国银行办理外汇券收兑业务,有关单位交存不便;二是没有规定外汇券库存限额,对外汇券及时回笼无约束;三是有的单位企图把所收外汇券留给自己使用;

(二)部分对外供应单位违反使用规定,用外汇券从内贸进货,或携带外汇券到外地采购商品;

(三)有的营业(服务)人员和少数陪同外宾的工作人员,套换外汇券;

(四)有的对外供应单位,擅自扩大收券范围和对象;

(五)高价出卖外汇券,从中牟利。

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通知精神,加强对外汇券的管理,防止套换外汇券和以外汇券套购短缺物资,保证旅游商品正常供应,打击违法投机分子,特提出以下措施:

一、一、从一九八二年一月份起,对经常有外汇券收入的单位,根据找零周转的需要核定库存限额。超过限额部分必须及时交存银行。外汇管理分局要指定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单位的外汇兑换券库存、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各企业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亦应加强管理和检查,保证国家有关外汇券管理的规定得到切实执行。

二、二、明确指定收取外汇券的单位(名单附后)。凡指定收取外汇券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外汇券使用对象的规定,对入境的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和按国家规定允许留存外汇券并持有银行证明(格式附后)的国内职工与居民,应收取外汇券,不准收取人民币。除此以外,不得向任何人出售凭外汇券供应的商品。未经指定收取外汇券的内销部门,在收到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以外汇券支付的货款后,必须及时向银行兑换成人民币,不得私存外汇券。不论对外供应部门,或是内销部门所有营业收入的外汇券均不得自行留用、坐支、转让。严禁职工利用职务之便套换外汇券。个体经营者和农村社员出售农副土特产品收入的外汇券,只能到银行兑换人民币,不准直接使用,不准倒卖。为了防止套换外汇券,凡有外汇券收入的单位要采取相应措施,实行开票收款(外汇券),由专人分别办理,并按币别立帐记载,以健全手续,堵塞漏洞。发现套换外汇、套购商品者,应查清来源,视情节轻重,采取强行兑、罚款、没收等办法处理。三、三、一切指定收取外汇券的对外供应部门必须制定进货计划(分别提出外汇券和人民币使用计划)。凡经营出口商品的批发部门和零售部门向外贸部门进货可以外汇券计价,但其货款只能通过中国银行结算,不得直接付给外汇券。批发部门也不得强收外汇券。如发现批发部门收取外汇券,除按照一比一结汇付给人民币外,不予计算外汇留成。不是从外贸部门进货的货款,只能以人民币计价、结算,不得使用外汇券支付。对外供应零售部门向旅游供应公司购进出口商品的货款,可按其上季度的外汇券营业额的百分之三十计,从外汇券帐户内支付结算。不足部分,应从其留成外汇中支付。

四、四、加强外汇券的收兑工作,为便利营业单位将其收入的外汇券及时向银行兑换、交存,西安市人民银行各办事处和咸阳、延安、临潼、乾县、礼县、周至、户县、汉中、华县、长安等市县人民银行支行应办理好收兑外汇券业务,并核定所辖范围内有外汇券收入的单位因找零备用所需外汇券的库存限额。

距市区较远的接待外宾的重点单位,如陕西宾馆等,为方便外宾起见,可与中国银行西安分行商定,设立外币代兑点,办理外币兑换业务。中国银行西安分行负责业务技术辅导,并按规定付给手续费。

五、五、凡未设立外汇管理部门的地、市、县,由当地人民银行代行外汇管理职权,对有外汇券收入的单位定期进行检查,促其严格执行《中国银行外汇券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和按照核定的库存限额保存外汇券。

六、六、凡有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旅游的地、市、县,要在各地区行署、市、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加强市场管理,定期检查对外供应商品的价格,检查外汇券的使用、流通情况。加强对个体摊贩和农村社员向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出售农副土特产品和小工艺品的价格管理和外汇兑换券的管理。坚决取缔外汇券黑市倒卖,打击投机倒把分子。严禁职工利用职务或工作方便,非法换取外汇券。对违反外汇券管理规定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罚款、没收,停止或扣减外汇留成等经济制裁。触犯刑律的,要移请司法部门依法惩处。

以上意见如可行,请批转各地、市、县和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附件一 陕西省指定收取外汇券单位

1、旅游服务部门:国际旅行社西安分社、中国旅行社陕西分社、西安友谊汽车公司、省外事办公室、西安人民大厦、陕西宾馆、咸阳彩虹宾馆、临潼华清池宾馆、西安小雁塔宾馆、咸阳秦都饭店、长安樊川饭店、西安钟楼饭店、西安饭庄、五一饭庄、东亚饭店、和平餐厅、川菜馆、清雅斋饭馆、民生餐厅、西安烤鸭店。

2、旅游商品供应部门:西安友谊商店、西安文物商店、陕西省博物馆小卖部、西安大清真寺小卖部、大雁塔保管所小卖部、半坡村博物馆小卖部、秦俑博物馆小卖部、乾陵博物馆小卖部、华清池友谊商店、乾县旅游商店、西安市金属工艺厂小卖部、西安市玉石雕刻厂小卖部、西安市艺术雕刻厂小卖部、西安市特种工艺美术厂小卖部、西安市工艺美术公司经理部、省外文书店。

3、给外宾出售飞机票及办理行李、物品托运的西安民航售票所。

4、办理国际电信、托运国际包裹的各邮电单位。

注:今后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需要新增加收取外汇的单位,应由本单位提出申请,报国家外汇管理总局陕西分局审批。

附件二 中国银行西安分行国内居民使用外汇券证明书

编号:

兹有 同志持用按国家规定允许个人留存部分的留成外汇(人民币 元大写),请你单位收取外汇券供给商品。如分次购买,请在下列栏内注明,金额用完随即收回。

(银行公章)

年 月 日

┌─┬─┬────┬────┬────┬─────┐

│月│日│商品名称│购买金额│尚余金额│营业员签字│ ├─┼─┼────┼────┼────┼─────┤ ├─┼─┼────┼────┼────┼─────┤ ├─┼─┼────┼────┼────┼─────┤ ├─┼─┼────┼────┼────┼─────┤ ├─┼─┼────┼────┼────┼─────┤ ├─┼─┼────┼────┼────┼─────┤ ├─┼─┼────┼────┼────┼─────┤ └─┴─┴────┴────┴────┴─────┘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和方案

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和方案

一、安全基础管理建设目标

(一)积极推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和完善。务求实效,使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真正地为公司经营活动保驾护航。

(二)循《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2)的要求开展工作,力争通过努力,使公司逐步达到安全标准化企业。

(三)至2014年,企业通过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验收考核。企业无重大安全、环保、职业安全健康事故,人员轻伤和其它一般安全事故率≤0.1‰。

(四)至2016年,企业无重大安全、环保、职业安全健康事故,人员轻伤和其它一般安全事故率≤0.1‰。

(五)至2018年,企业无重大安全、环保、职业安全健康事故,人员轻伤和其它一般安全事故率≤0.1‰。

二、安全投入指标

每年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保证计划所需资金的安全投入。设立安全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遇有特殊情况,必须加大投入。

三、管理目标

(一)基本从业条件

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学历、从业经历、管理能力等条件符合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要求。

(二)安全生产职责

1.公司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原则,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

2.不断修订、完善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对各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及从业人员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予以奖惩。

(三)风险管理

1.积极开展风险评价工作,依法定期进行安全评价。

2.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四)安全管理制度

定期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强化督促检查,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

(五)培训教育

对从业人员每月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和基本功训练,保证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能力,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提高其在各种异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六)生产设备管理

公司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

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

(七)作业安全

加强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作业的许可证管理,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进一步规范作业行为,减少事故发生。

(八)救援

适时更新、添置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同时积极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演练活动。

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一月一日

下载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计委关于改进和加强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计委关于改进和加强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