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自主管理的五大策略

时间:2019-05-15 00:1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自主管理的五大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自主管理的五大策略》。

第一篇:学校自主管理的五大策略

学校自主管理的五大策略

莱州市双语学校

赵福庆

所谓“自主管理”,就是要唤醒管理对象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赋予其自主管理的权力,并为其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平台,促进其自我发展与主动发展。对于学校而言,组织及其成员一旦具有了这种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就会张显出强大的活力和激情,使其获得不可逆转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这也是一所创新学校应该拥有的一种产品和产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主管理的水平的提高都要经历从自主意识的唤起到自主行为的形成,到自主能力的提高的过程,经历从个体自主到群体自主,形成团队自主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在宏观管理上采取必要的方法和措施。

一、自主管理应从培养情感基础开始 不论是谁,新到一个单位,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适应的快与慢,除了性格上的原因,主要在于人对单位的认同感。如果对这个单位感到满意,人就会积极地适应这个单位。所以我们认为,认同感是自主的萌芽,是人生发自主的原点。

相反,即便长期身处一个组织内,也未必对组织产生认同,可能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何为认同感?我们认为产生认同感的特征是:(1)组织成员开始融入组织时就对组织有良好的印象,或者随着对组织的认识,逐步对组织产生良好的印象;(2)组织成员认为组织中的文化符合自己的身份和价值;(3)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很快接纳自己,或自己因属于这个组织而自豪。

针对认同感的特征,学校从建校至今一直注重这方面的文化建设,努力通过有效的活动或文化载体使教师产生良好的认同意识。比如,建校初期,面对百废待举,满目荒凉的学校环境,教师们对于学校的现实是不会有认同感的,对自己的前途也会感到茫然。在这个时候,学校通过精神文化影响让教师们产生进一步认识学校的意愿,适时地开展了“我与双语有缘”系列活动,打出缘份牌,提出“苦战一千天,我与双语共发展”的口号。当经过三年的同甘共苦的建校历程,学校初步显示出它的大气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时,教师们对由自己亲身参与建起的学校产生了情感。在创建适合教师身份的学校文化方面,我们也特别重视这方面的体现。双语的教师大多数是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根据这些教师的特点,我们适时地开展“名师工程”,“青兰工程”,“健身娱乐工程”等,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学校是一块适合他们生长的土壤。双语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每年都融进许多新教师,为使新进的教师在短时间内对学校产生印象,每年教师节前都搞一个很重要的欢迎新教师见面会,通过让他们参观学校,聆听校长讲述学校发展史,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认同感对于唤起人的自主管理意识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对于所在单位的归属感。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归属感属于人的中等层次的需要,是通往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桥梁。归属感的建立需要满足下列条件:(1)组织能够满足成员生存及生活的需要;(2)成员在组织中能得到尊重;(3)成员在组织中能够得到公平竞争和不断发展的机会。基于此,在双语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努力为教师们提供生活方面的条件,小到我们搞的“饮水工程”、“馒头工程”,大到为教师每人解决一套住房,让老师们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为体现“家”感觉,3年校庆之后,学校在全体老师中开展了“我是双语人,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双语”的系列活动。教师们利用博客这一平台,深情地抒发着“兄弟姊妹是一家”、“你行,我也行”平等互助、相互勉励的情感。

认同感产生于对组织的信赖,归属感产生于对组织的依赖,而责任感则是由此而产生的对组织的责任意识,归属感越强,人对组织的责任感就越强。责任感与责任不同,责任是指对任务的一种负责和承担,而责任感则是一个人对待任务、对待组织的态度。为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意识,自2004年起,学校开展了“我的生命与双语同在”的主题系列活动,这既是双语文化的更高境界,也是学校发展体现在学校文化上的必然归宿。这种责任感已经从把学校建设好转变为提升学校的品牌价值,教师们自觉提出了“双语振兴我的责任”的响亮口号,“育优生,做名师,建名校”成为教师们共同的追求,绝大部分教师已经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学校的兴衰紧紧地挷定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同进共退,荣辱与共”的情感。实践证明,当责任感随着组织中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的时候,成员自主管理的愿望就会变成他们自觉的行动。在责任感的驱使之下,紧迫感、使命感和危机感都会得到加强,这不仅是对组织中的成员自身而言,也是成员对组织发展的责任意识。

二、自主管理要关注个体自主的发展阶段 从自主管理的理论上讲,人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和互赖期。人也就是在由依赖到独立、进而互赖的循序渐进中,完成自主能力的养成与自我价值的构建。

(一)从依赖期到独立期

顾名思义,依赖期是围绕着“你”这个观念,所做各事都要靠别人来完成,一旦有差错,便全然怪罪于你,没有了自我价值观的追求。而独立期则着眼于“我”的观念,自理,自立,强调思考、创造、分析、组织等,形成心智与情感相对统一的自我独立。因此,独立要比依赖成熟得多。

当前,学生、教师以及领导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学生由于年龄原因依赖性较强,他们缺乏思考与分析力,喜欢推诿责任,加之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病态的家庭教育模式,更从客观上加重了学生这种自私自利、过分依赖的心态。教师则由于制度化教育的弊端和自身素质的规限,而多为教学经验 的沿袭者或教育改革的应声虫,他们缺乏自我人格的魅力,教育目的也很模糊,更不用说自觉的研究与探讨,所以很难真正达成教育的自主与创新。领导阶层也由于“宝塔式管理”的缺陷,而带来一定程度上教育思考力的缺失,一直以来让上级牵着鼻子走,难以走出自己的路。

要想从依赖期过渡到独立期,至关重要的就是完成知识、心理、情感上的独立,事事主动积极,而非受制于人,拥有自我评价和思考力,建立自我价值观。

人性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培养每一个人的独立人格,是我们发展的努力方向和坚定信念。学校将“个性”作为最重要的发展特色之一,提出了“挑战自我,主动发展,张扬个性”、“个性因创新而精彩”等口号,并将它们悬立在学校最显眼的位置,学校的操场上、植物园、草坪里也处处可见有关“个性”的宣传栏和标语,时时叮嘱每位领导、老师、每个学生,要将自我的个性作为自我发展的重心。这就创设了一种尊重个性、张扬个性的大氛围。

在学生个性培养上,学校注重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和自信心的建立。学校开展了“百项小明星争章”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个性。每项争星活动都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在小组里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责任感倍增,独挡一面,不仅捧回了各色各样的省市乃至国家的奖杯和奖状,更重要的是不断引导孩子们走向独立。为了让教师拥有自我,我们引导教师在建立教育价值观上下功夫。学校每年寒暑假都要聘请省内外著名教育专家到校讲课,让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教育动向,提高他们的自主理解力。同时,学校还设立双语名师博客和名师讲坛等交流与提升的平台,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尽展风采,打造出了一批批极具个性特点、极具自我魅力的名师,并带动了其他教师的发展。如今,双语已形成一股人人张扬个性、自主发展的良好风尚。

对于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能力提升,学校注重在“思考力”上做文章,提出了组织管理的“叠加效应”,即无论是中层干部,还是副校长,都应不单纯是校长决策的执行者,更重要的是要有思考力,使执行力具有自我的特点、明确的目的和鲜明的创造性,使决策的执行更为个性化。

(二)从独立期到互赖期

大多时候,我们对个体的培养到独立期就停止了,因为团队精神在表面上看来好似对依赖的回复。其实不然。独立固然重要,可是,人不是一座孤岛,每一个人都共存在一个生态体系之中,如果难以与人相处共事,充其量只能独善其身,而只有将自我放在人际关系之中,才能达成高层次的心智活动。因此,互赖是从“我们”的观念出现,主张诚信、情感、合作和统合综效。一个互赖的人,能够与人分享内心真正的感受,做有意义的交流,也能共享别人的心得。互赖是人的成长的最高境界。当然,有效的独立是培养良好互赖关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倡导每个人首先要建立自己的感情帐户,储存足够的“信赖”,这样他人与你相处可以多一分“安全感”。其次,还要遵循一种双赢思维(利人利己),知彼解己(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和统合综效(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敞开胸怀,博采众长)的原则,这样才能达成真正的心与心的交流和创造性的合作,群策群力,共同成功。

学会合作是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互赖期的关键。可是,由于学生涉世未深,他们对合作的感受和理解都比较浅显,因此,多数情况下,学生都显得较为自私,虽然严格的纪律和某些制度可以让学生在表面上看起来非常规整,也有较强的团体精神,但学生对合作却并没有深切的体会。为此,学校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小组合作教育”的教学模式,将教育组织形式的基本单位由班级改为小组,从学习到管理,学生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以自愿的方式建立各类社团。由于各类社团都是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参与的,这便使社团的运行有了足够的可行性,学生在互助、互管与友爱中齐心协力,不断进取。

学校是一个大集体,集体的运行需要每一名教师积极有效的参与。如果在感情帐户中储存足够的分享、合作与友谊,就能使教师根据不同的分类形成良好的团队。为充分体现团队精神,学校在对教师评价时放弃了以往针对单个人的评价,而是实行了“捆绑式评价”,大到一个级部、小到一个教研组,这样就避免了教师的特立独行和由此衍生的各种人际矛盾。

愈是持久的关系,愈需要不断的储蓄,因为彼此都有所期待。否则就会出现“透支”的现象。于是,学校创设各种各样的机会让教师的感情帐户时时充盈。学校鼓励教师自愿组织“班主任协会”、“教师专业发展志愿者协会”和各类沙龙,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实现了教师间知识上的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储蓄情感,意识到生活是一个合作的舞台,而非一个角斗场,不是非强即弱,同事之间非胜即败,而要互惠互利,利人利己。这种双赢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一种团体的成功,即公众的成功,这远远高于个人的成功,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领导阶层,若想让成员达到有效的合作,知彼解己和统合综效是关键因素。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帕斯卡说过:“心灵世界自有其理,非理智所能企及。”也就是说,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则说明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那么,领导者在与人合作的时候,就需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这就是知彼解己的和统合综效的创造性合作。

三、自主管理应不断扩大组织点数

(一)扩大组织点及施加影响力

学校各级组织对其成员的影响力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其影响具有累加与叠加的特点。如果把每一级组织都看作是一个点的话,当这些组织点又同时产生作用的时候,对师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就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双语学校为例,1个学校,2个学段,9个级部,85个班级,1020多个小组,对全校学生来说,就有1120多个组织点同时起作用。具体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就有大小不同的5个组织单位在起作用。

那么,如何扩大组织点数?我们认为,扩大组织点是一个自上而下逐步推进的过程。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层次扩大。比如,我们学校主要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层。一是从行政组织结构上扩大:学校→学段→级部→年级→小组;二是从学生社团组织的角度扩大:一级社团→二级社团→三级社团。分层的角度越多,得到的组织点数越多。

我们认为扩大点数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上而下逐步培养培训的过程。学校必须培养并提升其下属组织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培养,层层推进。比如,在教师这个层面上,学校首先实行对中层干部的培训,然后又提出对教研组长的培训和班主任的培训,除了对不同自主管理的组织进行重点培养之外,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要给予每一级组织不同的影响力。对于学校这一层面,我们的做法主要是通过文化熏陶和理念的渗透来对师生施加影响。如我们一直强调唱响双语的校歌----《生命之花》、《双语魂》,把生命发展作为师生追求的最高境界。级部和中层职能部门主要是通过构建特色文化、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以及开展系列活动来对师生施加影响。教研组则是通过打造组织的个性风格以及构建合作共生的团队施加影响。除此之外,各级组织还分别建立了以激励、约束为重点的自主管理评价机制,通过激励与评价增加师生的影响力。如我们对学生实行 “日反思、周评价、月总结”的办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

(二)扩大组织点所产生的效能

有助于组织及其成员的个性发展。扩大组织点,不同组织的领导者会为其成员提供不同的发展模板,不同的发展模板又会促进组织中成员的个性发展。组织点越多,组织能够提供的模板就越多,不同模板的交互作用,会进一步促进组织及其成员的个性发展。如在师生之间的交互上,我们提出用教师的“个性发展群体化”,来促进学生的“群体教育个性化”。师生之间既有点对面,点对点的交互,也存在着面对点,面对面的交互。“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能够提供的发展模板越精彩,教师的个性就越鲜明,教师之间的互补作用就越大,就越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利于提高民主化的程度。民主是自主管理的基石。要提高自主管理能力,组织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授权和分权。授权和分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民主化的过程。在授权与分权的情况下,组织点越多,成员的参与度越高。现实管理中,我们认为教师很难做到一举一动为校长负责,却很容易做到对班级、教研组和级部负责。学生也是一样,他们更关心的是所在班级、小组的荣誉。组织点的扩大,是一个层级式的扩大,组织级别越低,组织的数量越大。随着自上而下管理的权力因素递减,情感因素就会不断递增,更容易产生民主化的氛围,提高民主化的程度。比如我们学校在实行级部负责制之后,扁平管理使绝大多数级部都采取了民主管理的方式,而在教研组和班级层面,民主管理的成份比级部还要大得多。所有这些都会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民主化程度。

有益于组织及成员间的公平竞争。竞争是增强自主管理能力的动力。组织点扩大,很容易形成组织及成员间的竞争格局。一是竞争的团队数量增加,从竞争原理上讲,竞争的格局就会越强。比如说两个人争一个苹果和十个人争一个苹果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实验研究揭示,组织单位越小,成员间的竞争越激烈。很少有人想挑战所有的人,但却都愿意和身边的人一较高低。二是竞争的公平性增强。组织单位越小,竞争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就会越大。比如我们开展的小组合作管理,组间的力量配比更会合理,组内的竞争更会公平。一个小组只有4个人,不可能永远让一个同学当先进,先进的名堂也不会只有一个。

有助于提升组织及其成员的领导力。领导力能够促进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这里所说的领导力,并不以培养领导干部为目标,而是把领导力作为师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组织点,一方面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多提升领导力的机会,如我们在教师中从最小的由“师徒”关系组成的组织单位,到以班级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的组织单位,到由同学科、跨学科的大小教研组组成的组织单位,到由级部、中层职能部门与相关教师组成的组织单位,再到由不同的学段组成的组织单位,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和发展自己的领导能力。在双语,随着自主管理的不断深入,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人人是校长,人人皆治校”的观念。模糊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身份,形成了组织成员“领导轮流做,明日我当家”的心理期待,从而增强了组织成员提升自己的领导力的动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是管理者,人人是被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四、自主管理要多给予不同方面的自由 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中提出: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的确,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性;没有自由,人的潜能发挥就会受到限制。学校实行自主管理,就是要给予每个人自由的空间,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给予时间上的自由

首先,要从规定的时间内给予自由。学校的发展需要全体教职员工从时间上做出共同努力,但这种努力并非把教职员工的时间全部控制住,而是要给每个人留有一定的时间自由度。比如课堂四十分钟,如果所有的时间都被教师限制住,那么学生的学习效能就不会真正提高。教师同样如此,有些学校对教师管得过死,把学校工作中的每项内容每个时空都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有的学校称之为无缝隙管理。这种管理看起来虽然很细,但这恰恰是管理中的一个误区。试想,教师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规定限制过多不仅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反而会阻碍他们的个性发展。所以,学校要真正实现自主管理,要让师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们学校曾提出过“七加一”工程,是指在八小时的工作制中有一小时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可以按需所取,或在办公室进行研讨学习,也可以到阅览室进行充电„„实践证明,这不仅是学校自主管理的有效措施,更是张扬教师个性的良好途径。

其次是从非规定的时间上把握自由。劳动法规定八小时之外属个人的自由支配时间。而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许多学校对老师的工作之余自由时间过多限制,不是让老师自由把握。像有的学校对青年教师要求在业余时间写多少字的理念笔记,读多少本规定的书目等,给了教师们非规定时间里的一些限制,不符合自主管理的原则。我们更多地希望教师们自由把握这段时间,他们当中有的老师继续进行学习,有的老师利用假日放松心情远足旅行;有的教师拿出时间组织孩子们进行体验活动;有的则利用这段时间写自己的教育博客,集结成了自己的教育生活。从每位教师对业余生活的安排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是一个异彩纷呈的群体。所以,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给教师时间上的自由度,尽而让老师们有充分的时间去进行个性发展的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从而促进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给予意愿上的自由

实践证明,人一旦有了自由的意识,首先表现在对工作内容和对人的选择上。也就是要干自己所喜欢的事,要选与自己所喜欢的人一起工作。根据这一特点,学校多年来在学年初都采取教师双向聘任制。具体做法是,每学年开学之前,教师们都会收到来自学校的一份表格,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填定的一份本年度工作内容申请表,申请自己所在的部门,所在的级部,担任的工作内容,所任教的学科等。然后部门领导和级部主任根据申请进行聘任。这种选择方式,让被聘任者和聘任者之间有了更多的自由度,为自主管理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其次要给教师表达意愿的自由。研究过程使我们认识到,教师作为研究者,只有给予意愿的自由,他们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这是因为研究者的成长背景,思想认识,研究方向、研究风格、研究角度各不相同,表达意愿就不会相同。就拿《双语论坛》和双语名师博客这两个平台来讲,在这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谁都可以直言不讳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水平合乎标准,发表什么观点完全取决于教师自愿。当然,《双语论坛》的稿件并非是教师最终的成果,而是在这种自由表达的空间里促进教师的成长。而双语名师博客,更是全部授权给老师们。起初博客由学校名师引领,后来发展为教师自由申请开博。起初教师发表观点有所顾虑,后来发展成为直抒胸臆,这种把教师自己的意愿淋漓尽致表达的过程带给人更多的是一种能量的释放。在这种释放的过程中,学校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能量场。

(三)给予组织上的自由

作为一所学校,从行政分类上,一般分为中层职能部门和班级。这种固定的组织模式可以赋予自主管理的权力,从而产生一定的效应。为了激发更多人的发展潜能,我们产生了从组织上寻找自由的想法。首先想到的是在学校的引领下组建民间组织,于是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委员会、教师志愿者发展协会等组织,目的是实现组织的多元化,努力提高个人的参与度。民间组织虽然由学校引领,但它本身带有一定的自由度,带有一定的自愿成分。自愿在自由的基础上生成,自愿必然带来一定的内动力。

随着这些由学校引领发起的民间组织的发展壮大,接踵而来的是学校“自发组织”的建立。这些组织纯是由师生们自发成立,自愿结合的。这种组织完全抹去了行政干预的成分。如学校教师自发成立的“写作六人组”,就是在当时学校要求达到写作能力的情形下自发成立的,他们自己制定组织原则,自己制定活动章程,自己确立活动时间,自己设立活动形式,自己设计评价内容,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学生当中这种组织也是屡见不鲜。这些自发组织的运行,尽管运行机制还不完备,不科学,但是由于组织内部机制的产生全部来源于组织成员自己,所以具有无限的活力,也为学校整体自主管理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一位教师说:“这种自由、自愿、合作的感觉真好,以前,我总以为自己是一个死板的,毫无灵性的人。可现在,在相互的交流、研究与碰撞中,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被激活了„„”

五、自主管理要加强三大能力培养

在学校自主管理过程中,教师及学生广泛参与,因此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不断地优化与传递,形成学校所特有的管理文化。这种以自主为特征的管理文化又进一步促进了师生自主能力的提升,因而也激发出学校发展的生命活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与超越性发展。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过程中,可以看出师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关键是由领导力、执行力、创新力三方面组成。

(一)加强领导力培养

领导力并不是特指学校领导应当具备的能力。事实上,从自主管理的角度讲,领导力存在于各个层面和每一环节当中。级部、班级、小组,课堂、作业、活动„„无不存在着领导力的作用,因此,级部主任、班主任、教研组长、任课教师、班干部、小组长乃至某项活动的具体组织者,都要具备相应的领导力。所以,领导力所指向的对象,是全体而非个别,是每个人都应实践的一种特殊的能力。

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一只狮子带领的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这句话一语道破了领导力的根本性作用。领导力解决的是方向性的问题,即做正确事的问题,它是管理过程的核心和根基。领导力中有一部分是由所处的职位赋予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但这种“硬影响力”并不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品质和个性所带来的“软影响力”,我们把它分为两个方面,即人格特质和思想特质。

人格特质主要表现为感召力。在任何一个团体组织中,一个好的领导者都能够成为全体成员效仿的榜样,他的思想行为能够在众人心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家能够从他的身上看到美好的愿景,愿意和他一起付出行动,因为他而产生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感召力是领导力中最为重要的特质。为此,我们推行了“营销管理”策略,即每一层级的“领导者”都要向团队成员“推销”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全方位地介绍、展示自己的理念、做法及理由,最大限度地得到团队成员的认同和支持,而绝不是得到领导权之后施行硬性的命令和要求。比如进行学生德育评价改革,实施“正面引导,正向激励”的评价策略,政教主任要就这项工作与老师们进行沟通:为什么要这样做?基于怎样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思考?怎样做比较科学合理?应该避免哪些问题?达到怎样的效果?这种沟通就起到了一种“推销”自己的作用。随着实践的累积,“推销”的经验技巧不断增强,感召力也随之提高。

思想特质主要分为预见力和决策力。领导,顾名思义,更多地是起到引领与指导的作用。引领,就需要有预见力,能够做出前瞻性的规划或者能够在当下的管理状态中预见到潜藏的问题;指导,就需要有决策力,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作出正确的决定,及时调解矛盾或解决问题。我们采用“超前管理”和“源头管理”的策略来增强预见力和决策力。在学校民主管理体系中,“超前管理”首先表现为“超前计划”,所有人员都要参与计划的制订,尤其是计划的最终执行者更要参与。班级的计划,要有学生参与;级部的计划,要有教师参与;学校的计划,要有中层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参与。因为这样的计划不但能反映出实际的需求和趋势,也能反映出大家共同的意愿,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拥有无穷的源动力。“超前管理”还表现为“超前预防”,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我们把它作为教师的必修课和必须掌握的硬功夫。毕竟许多教育问题具有不可逆转性的发展规律,必须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它的后果,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因素,必须消灭在萌芽之中。

“源头管理”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要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所在,采取根本性的措施,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而不治本。“源头”需要寻找问题的根源而不是以主观臆断为依据,因为问题找得准,解决得彻底,管理的效能大大增强。有一位二年级的寄宿班班主任,几次发现学生把一块块的馒头放在窗台外,她感到很纳闷,因为学生懂得节约粮食,不会一再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经过与孩子的沟通,她发现孩子们是为了喂小燕子。于是,师生经过商量,找到了更好的办法来照顾小燕子,馒头事件自然销声匿迹了。从事教育工作,面对不谙世事、各具特点的孩子,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需要做出理性的归因分析,找出事情的实质所在,寻根溯源、拨云见雾,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增强执行力培养 执行力就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换句话说,领导力确定了做什么事,执行力就要解决怎样做好这件事的问题,这时候,执行力就变得最为关键。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往往很多工作规划得很宏伟,策划得很周密,具有良好的实施前景,但就是在执行环节上出了问题,导致功亏一篑。执行力薄弱已成为学校发展中的一大顽疾。实践告诉我们,增强执行力必须走好三大步。

第一步:制度参与。制度属于科学管理的范畴,但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并非水火不融。当今的学校制度管理中缺乏太多的“自主”因素和“人文”气息。制度的形成应当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路径。比如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制度,各班级形成自己的“班规”,班规的制订、执行、评价及相应的惩诫措施都由学生来参与决定及自主管理。这样,制度的制订者与遵守者相统一,责任感和自律性都得到了加强,制度的效能也水涨船高。我们称之为“游戏规则”式的制度管理。

第二步:反馈调控。执行其实是将想法变成行动,将行动变成结果,这仿佛预示着执行力就是追求结果的能力。但是,没有好的过程,结果的质量也就值得怀疑了。更何况,教育活动是一个特殊的管理过程,它的结果并不都是具体可测的,有的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显现,有的其实就蕴藏在过程之中,有的背离了教育规律而得到的结果看似耀眼,其实是畸形。因此,在过程中进行反馈调控是加强执行力的关键环节,在现实管理中,这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对于某个项目的执行过程,往往呈“凹”字形状——两头重,中间轻。鉴于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过程与结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管理策略。班级管理,既要看管理效果,还要看管理方法;课堂教学,既关注教学效率,又关注学习过程。具体到一个活动的组织,像“班级合唱团”活动,不但要最终的比赛与展示,更要在平日坚持训练与指导,“班班唱”、“天天唱”,学生就是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得到了最大的收获,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活动的最大价值。

第三步:评价导向。学校自主管理不是取消评价,相反,需要师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去。评价需要标准和依据。作为一个企业来说,它的评价标准是单一的,那就是经济指标,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对一个学校来说,它的评价标准是非常复杂的,这其中,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可测的,也有不可测的,很多评价内容需要主观的观察与判断。师生评价能力的高低,关系着评价质量的优劣,也影响着评价标准的修订和对工作导向的改变。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将教师和学生同时作为评价的主体和客体而纳入评价体系。在班级中,我们实行“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学生的评价由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相结合;在教研组中,实行组员与教研组的捆绑式评价;在中层部门中,实行级部与职能部门的双向评价。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团体中担任着不同的角色,也履行着评价与被评价的权利和责任,使评价对各项工作的落实起到良性的导向和有益的促进作用。

(三)着眼创新力培养

教育本来就应该是充满激情与挑战、富于创新性的事业。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对创新性人才发出了更为热烈的呼唤,这无疑给了教育以更大的压力,同时也是更大的机遇。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这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会落在两类人身上,那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因为不同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处于不同的团体组织中,进行着合作学习或合作教育,享受着共同成长、共同提高,而不是单枪匹马、单打独斗。我们认为,创新力的提高离不开组织,离不开合作,所以,我们尝试通过组织建设激活创新力。

依托组织力量。但凡称为组织,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成员,组织力量正是来自于他们也为他们所用。首先,每一个成员都是相互的公共资源,他们之间各种形式的交流、探讨活动,都不断地冲击着各自原有的信息空间、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不断地打破他们相对封闭的个人区域,不断地得到来自于他人的新的启示,这是一种良性的刺激,是团体组织所特有的提高创新力的“发酵酶”。其次,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创新人格,只是各人所偏好的内容、所表现的方式和特点有所不同。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新性因素,人尽其才,合力攻坚,使团队和个人的创新力发展达到互动共赢。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在教师中实行了“项目管理”策略。“项目”是对级部、教研组等正规的行政业务组织的有效补充,是以完成某项具体工作为目的而由相关人员组建的临时性组织。如“生命道德教育研究”项目组、“春季运动会”项目组、“教师评价方案修订”项目组等等,不同的人会因其所长而加入不同的项目组,而在同一项目组中,大家有着更具体明确的目标,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有更多值得共同探究之处,每个人所本有的创新性潜能也更大地激发出来。在学生中,引导他们成立“社团组织”,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或某项实践活动而走到一起,形成社团。他们对社团实行自主管理,不管是社团章程还是活动策划都独立进行,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做他们喜欢做的事,这为他们创新力的提升打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凭借组织特点。不同的团体组织具有不同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上的特点,抓住了这些特点,就是找到了创新点,就能够打开创新的思路。比如科技团队务求一个“真”字,那我们就在“真”字搞创新,为让学生真正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建设生活而开展了小发现、小创意、小制作、小论文、小实验的“五小”科技实践活动,根据年级不同分层实施。因其“小”,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呈现了许多来自学生原生态的成果,凸显了“真”;德育团队讲求一个“善”字,与人为善,与己为善,“感恩”、“感动”、“感化”、“感召”、“感受”的“五感”教育活动和“爱德、诚德、孝德”的“三德”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善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就在一言一行中;艺术团队追求一个“美”字,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得到美的教育,所以我们把提高性的舞台美育和群众性的普及美育完美地结合起来,校园舞、班级合唱团等创新性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了美的熏陶。这些创新性工作的开展都是创新力的作用支撑,而这些创新力的产生和发挥,则是基于对所在团体组织特点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

承载组织文化。创新力不仅是思维的产物、智力的成果,也是信念和意志所造就的,而信念、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则受文化影响颇深。一个人长期处于某个团体之中,这个团体所特有的组织文化就会对他产生诸多影响,包括创新力方面的,比如这个组织团体是惯于因循守旧还是善于突破原有,是满足于现有状态还是不断开拓进取,这两种不同的文化环境显然会对人的创新力的提升形成激发亦或是压制的形势。所以,我们在学校所有的正式及非正式的社团组织中提出“以终为始”的文化建设理念。“以终为始”有两重含义,一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从结果来讲的,激励我们不要满足于当下,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不断超越;二是没有结束,只有开始。这是从过程来讲的,让我们时刻牢记,现在就是开始,每一天都是开始,每一个飞跃之后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奋斗无止境。承载着这样一种积极向上、不断向前、充满创新精神的组织文化,每个置身其中的成员,都不会停下创新的脚步。

第二篇:小学生自主管理策略(范文)

学生自主管理制度

一、成立各级组织

1.大队委组成:大队长、副大队长、大队组织委员

2.中队委组成:班长(中队长)、副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文艺委员、宿舍舍长。

3.小队委组成:组长、课代表

二、职责

1、大队长

召集并主持大队委员会、中队长联席会,研究、讨论、布置工作,交流工作经验;根据大队委员会讨论的意见负责制定大队工作计划和进行工作总结;监察队委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帮助并检查各委员及各中小队工作。

2、副大队长

协助、配合大队长进行工作;负责整理、保管大队委员会的文件和资料;负责组织值日中队工作。

3、大队学习委员

定期组织中队学习委员会议,研究、讨论、布置工作,交流工作经验;管理课堂纪律;定期组织评选学习标兵。

4、大队文娱委员

定期组织中队文娱委员会议,研究、讨论、布置工作,交流工作经验;组织各中队课间游戏活动的评比。

5、大队卫生委员

定期组织中队卫生委员会议,研究、讨论、布置工作,交流工作经验;负责组织各中队教室及卫生区、个人卫生的检查评比。

6、大队体育委员

定期召开中队体育委员会议;负责组织两操、升旗、路队、体育课、打饭秩序的检查、评比。

7、大队生活委员

定期召开中队生活委员会议,研究、讨论、布置工作,交流工作经验;负责组织就餐安静、文明评比。

8、大队宿舍队长

定期召开中队舍长会议,研究、讨论、布置工作,交流工作经验;组织管理中队的卫生评比。

第三篇:学校管理策略浅谈

塑造积极向上的学校灵魂

---------学校管理策略浅谈

徐良平姜山大本学校

管理好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一所学校的发展。从管理的实际看:虽然健全了制度,把学校的各项工作量化、分工到人,层层负责,但是这种枯燥的数字化管理使得校园人文气息淡薄,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情感。

一、用先进的办学思想作指导

先进的办学思想是治校之本。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的掘起,首先得益于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办学思想和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因此,应确立科学的学校教育观、管理观、教师观、学生观和质量观。作为管理者,应该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倡导者;是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引路人;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组织者、实施者、催生者;是带领学校改革发展的首席专家。为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水平。“怎样使学校可持续发展?”带着这个问题和领导班子成员一道,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理思路、找出路,与广大教职工形成共识,确立了“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了“以人为本、创设和谐、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管理理念,突出了“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目标。学校的教育教学应有“量”的普及进入“质”的提升,这就需要“静下心来搞教学,潜下心来抓管理”,做好管理者应该做的事,实实在在地引领学校发

1展,坚持用先进的理念和超前的意识组织和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带领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二、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作保证

规章制度是学校文化的行为规范。“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基础性工程。在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切实抓好制度建设,在了解学情、勾通师情、掌握校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在建制过程中,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使制度具有民主性和统一性;在涉及内容上,具有合法性和全面性;在发展思路上,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在实施中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学校的建章立制切不可说在口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难以落实在行动上。让制度管人、管事、管物,才能体现公平、公正、客观。问题是作为一名管理者,是把本人置于制度的管理之外,还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如果认为制度是“我”管理者制订的,是为“我”服务的,与教职工格格不入,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肯定会带来不少麻烦。如果管理者把学校的制度当作是教职工共同财富,是育人文化,谁违反就按制度办事,自始至终,这样事情办得就会很顺,管理就会走向民主。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就是纪律,是实施教育教学、办学思想、办学目标的保证。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修订完善了《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细则》、《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等多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关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强化了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严明课堂纪律。建章立制,身体力行。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一定率先做到。严于律己,一视同仁,努力创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工作氛围,倡导管理工作“人性化”,严而不死、活而不乱。让切实可行的制度,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用情感作有效呼唤

现在我们国家把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这就要求在学校管理中,实施依法治校的同时,实施以德治校。大家知道: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因此,实施以德立校的核心是用情感治校,这就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设和谐”。做到“心中有标,目中有人”,具有“从大局出发、以事业为重,对未来负责、为师生着想”的思想境界。尽力为教师做一些特别的事情,让教师有一种光荣感和幸福感。同时对下属要时刻充满着爱,充满着情。为此,管理者应有爱师之心、用师之道、荐师之德。一方面,要给予教师政治上的关心、思想上的促进、学习上的帮助、工作上的支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做到多服务、少得到、无亲疏。时时事事注意发现一线教师和领导班子成员的闪光点,把闪光的镜头留给下属。管理者管理学校不同于医生看病,医生治病首先寻找的是病人身上的毛病,管理者管理教师首先寻找的是教师身上的长处。另一方面,要富有人情味,想之教师所想,如教职工本人身体不好,家中的父母住院了,孩子生病了,学校应该把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安排好教学工作,主动让教师去看医生、照顾父母和孩子,放松思想,减少压力,这就意味着管理不是为了约束,而是为了解放。同时要力所能及解决好教职工的生活困难和福利待遇,全方位体现领导和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这种真情意切,溢于言表,真心爱护是最具情感力的激励,从而涌现出许多忘我工作、带病坚持工作,孩子住院而不离开课堂的感人事迹)。教师对工作的热枕和对学校的忠诚,是学校最宝贵的资产。在这种氛围中,没有居高临下的命令,唯有推心置腹的交流和共勉。广大教师心情愉悦,工作执着,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人文环境;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充满激情的工作状态;让教师在平淡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感悟人生。

四、用人格魅力去影响

从现实意义上讲,“一个好管理者就是一所好学校”。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就是学校的形象,因此,提高自身修养,用人格管理也是管理者管理学校的关键。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一是应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政策水平和决策能力;二是充满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让教师和学生看见我在校的工作;三是做到勤政、廉政、安贫守道,不以权谋私,不争功夺利;四是让教师感受到管理者的教学领导力,教学领导力是管理者领导力的核心。是制定决策、把握方向、实施战略、引领学校发展的有效能力。把教学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走进班级、走进课堂、与教师一道,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指导教学,以教学领导教学;五是不用权力去推动教师,用行动去影响教师,身体力行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六是体现在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处事上,坚持主持公道,一视同仁,不感情用事,宽容大度,不妒贤嫉能;七是体现在创新发展上,创新是发展的载体,如果管理者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学校要办得很好是不可能的。因此,管理者要带动教职工努力探索,敢于创新,使各项工作呈现出新、实、活的良好局面;八是管理者要学会欣赏别人,发现别人的优势,总结别人的贡献,借鉴别人的意见,形成自身的才智、风度,在与教师交往中产生吸引力、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师心的魅力;九是体现在工作方法上,要用心做管理者。不要把“管理者”当成官,要当成事业来做。工作目标要明确,工作思路要清晰,守住主阵地,倾注主战场,通力协作,全面发展。同时要注意关注细节,在生活上对教师要关心痛养,教师家中有事我首先走在前头,亲自嘘寒问暖,用行动感动教师。把事业和家庭有机地联在一起,通过心与心的交换,情与情的勾通,形成高尚的人格魅力,较强的向心力。创设舒畅、温馨的环境,让“事业留住人、环境留住人、待遇留住人、感情留住人”。

第四篇:自主招生报考五大建议

自主招生报考五大建议

一、为什么要参加自主招生

参加合适的自主招生好处多多。从高校来讲,一方面可以招揽适合于本校教育培养模式的生源;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提前招揽优秀的生源。清华等校先是“五校联考”模式联合了除北大外中国最顶尖的理工科院校来抢夺优秀生源,而北大却来一个“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予以反击釜底抽薪从源头上圈定优秀生源。从今年7月份北清两校状元录取数据“打架”的最终结果来看还是北大略胜一筹,原因是北大“掐尖”的手段更加“高明”、更加提前了。

自主招生的成功不仅为考生赢得降分提档的资格,也赢得了心态上的优势。从考生来讲,一方面能拿到5分到40分不等的加分。因为自主招生多为名校,比如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大学等等。5分到40分绝对能决定高考的成败,可以给高考加一个双保险。有些学生平时成绩很好,可能高考的时候有些小失误,那么这些加分就是最好的保险。能考上名校的学生,平时成绩都差不了多少,可能最后决定生死的就是5分到40分的加分;另一方面就是自主招生加分对考生心理的积极正面影响。对于一名已经取得自主招生加分资格的考生来说,自主招生考试的成功对高考将起到了一个“保驾护航”的作用。考生的紧张备考情绪或多或少会得到些放松,思想负担较少,对考试水平的发挥特别有利,比较容易考出好成绩来。所以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已经有加分的考生绝大多数高考临场发挥特别好。自主招生考试一般在1月中旬2天时间内完成,2月份上旬知道加分结果,对学生学习没有太多的影响。而5分到40分的加分却是沉甸甸的、至关重要的。因此,我建议由家长帮忙收集自主招生的一些资料以节约孩子的时间。孩子只要参加好笔试和面试就可以了。

高考录取主要依据考生的高考分数(含加分)和高考志愿,而高考分数包含高考实考分和各类加分,各类加分又包含政策性加分和一般自主招生加分。政策性加分又有少数民族加分、省市级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见义勇为荣誉称号人员、奥赛获奖者等加分;一般自主招生加分又分为艺术特长生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和自主招生等。在各类加分中,高三现阶段内相对容易实现也只有自主招生加分了,因为我们总不能为了加分,匆匆忙忙把民族更改为少数民族,重蹈考生“何川洋”覆辙吧;我们总不能为了加分,匆匆忙忙学习美声、乐器、舞蹈或赛跑吧,已经来不及了。

有一个数据跟大家分享下,在北清每年的高考录取中大约有75%的学生有各类的加分,其中有自主招生加分就占50%以上的比例;而这些各类加分在北清提档录取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比例仅占25%左右,绝大多数的加分只是在安排专业录取时给予一定分数的优惠。家长,如果你的孩子具有冲击北清的实力,但没有任何的政策性加分,即属于25%比例的光凭裸分实力去冲击北清的考生,您就会觉得这样报考北清风险太大、压力太大了,本来报考北清的考生中就没有几个能确保自己一定能考上。即使考生裸分已经达到北清的录取线,但在专业安排上依然不占优势。因此,针对这一类的考生我的建议是他们非常有必要参加自主招生。

马上就有家长要问了,“我的孩子成绩一般,没有冲击北清的实力,但上一般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且没有什么奖项,还能参加自主招生吗?”在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76所高校中,既有顶尖的名校,如北大、清华,也有只超出一本线20-30分的重点院校,家长和考生依然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合适的院校,只要考生不抵触参加自主招生的考试。至于有无奖项也不是必须的,在跟自己同一层次的考生中有奖项的也是寥寥无几的,考生依然有很大机会通过目标院校的层层关卡而拿到加分,这样成功的案例我们计桥中心每年都有很多。

二、以什么方式申请自主招生

绝大多数的院校同时接受“校荐”和...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自荐”申报方式,但也有少数院校只接受校荐方式申请,以2010年的招生章程为准,就有中央财经大学、同济大学、北大医学部等。中国人民大学更为特殊,有“校荐”资格的考生可以任意选择学校提供的专业,但是“自荐”的考生只能在物理学、化学、人文科学实验班(国学)、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美术学专业等5个专业中选择。相关详细的内容请参阅我的博文《再说说“自主招生”那些事儿》。

同时,以拿“校荐”资格申请自主招生获得通过海选的比例远大于以“自荐”的方式,校荐的几乎95%能通过院校的海选,而以“自荐”方式通过海选的比例不超过20%,因此有实力拿到“校荐”资格的考生应尽量争取拿心仪院校的“校荐”。这里说的“校荐”并不是学校在推荐信上盖了章就算是学校推荐,因为所有考生申请的材料都必须经过中学盖章,只有拿到推荐名额的才算是学校的校荐。

每年11月中旬开始,不少重点中学会陆续得到一些高校推荐表,也就是所谓“校荐”资格。一般来说,各高校给中学的校荐名额是根据往年考入该校的人数来决定的,而各中学按照学生成绩排名来分配名额。至于排名依据,有的学校按高三期中考试成绩一锤定胜负,如清华附中等;有的根据高二下学期期末成绩、高三摸底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综合排名,如北师大实验中学、北京第二中学、八一中学等;有的则参考高一以来的所有大考成绩来排名,如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等。对于考生来说,能拿到“校荐”资格就会大大增加了自主招生胜算,而且选择院校和专业的余地也很大。因此,在当前的状态和有限的条件下,考生想增加拿到校荐的概率就要好好把10月底11月初的期中考试考好,争取拿到一个不错的名次。

能拿到“校荐”当然好了,拿不到呢,以“自荐”方式申请是不是就没有希望了?非也。我了解的情况是,自荐通过海选的比例确实比较小,尤其是北清两校,但如果准备了资料,不妨大胆试一试。其实,除了少数非常优秀的孩子之外,大多数学生通过自主招生海选或多或少也存在运气的成分。今年我就认识一位来自北京市一重点高中的家长,她的孩子通过“自荐”的方式过关斩将拿到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国学)专业的30分加分,且高考时非常幸运考进人大。她孩子是文科生,高考实分569分,有10分少数民族加分,30分自主招生加分,总分609分,而人大录取分数线是607分。应该说她的孩子是一个非常非常幸运的学生,政策性加分和自主招生加分都充分利用上,且没有浪费。当然了幸运的背后是需要勇气和智慧为支撑的,就从这点上说,这位家长起到的作用实在太重要了,院校的定位太准确了,勇气可嘉。因此说,参加自主招生要有勇有谋:有勇,不致错失良机;有谋,方可一击中的。

三、如何选择合适目标院校

如何选择适合考生的院校,我曾经撰写过一篇博文《从期中考试视角看自主招生院校定位》来说明合理准确定位考生报考院校的重要性。2009年我就遇到北京一位考生她通过了人大的自主招生拿到20分加分,但是从该生的一模、二模成绩来看,即使加上20分的加分依然不能够到人大的录取分数线,到高考填

报志愿时她不得不放弃报考人大而选择其它的院校,因此说当时她选择报考人大的自主招生是不明智的,20分的加分也就成为鸡肋。2010年碰到一个家长她孩子在1月份考试通过了对外经贸的自主招生拿到20分加分资格,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其成绩提高具备了冲击人大的实力。这时报考对外经贸出乎是板上钉钉,但报考人大也有很大希望。你说怎么报?家长又喜又愁。

那么,如何更好合理定位自主招生院校,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建议:应当选择与考生的实力相当的自主招生院校。因此,我们在综合考虑家长意愿、学生实力和承受压力能力等条件下,我们都会考生量身订做2所院校目标院校,一所是跟考生平时实力相当的院校;另一所会是略高于考生平时实力的,通过努力是完全能够得着的院校。

四、如何准备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一般包括申请表(报名表)、个人陈述、推荐资料及附属材料。申请材料所覆盖的内容一般有:

1.成绩。有的高校需要很详细的从高一至高三期中和期末的成绩以及年级排名;2.竞赛奖项。只要在高中阶段获奖的都可以为自主招生初审通过增加筹码;3.作品。如果有什么好的作品也是申请材料的亮点;如果没有什么作品的话,可以谈谈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如自己对环保低碳、教育公平等的一些看法等;4.特长。如果自己有什么特长的一定要写上,如竹笛9级,钢琴9级等。清华大学就非常看重有桥牌、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等特长的学生;5.志向或大学四年规划。比如北大要求阐述为什么要报考北大;清华要求自己的求学之路等。

组织申请材料时还需注意事项:(1)重点填写高中阶段的表现。对于初中、小学阶段的内容,一般不必填写。

(2)加盖学校公章,而不能仅盖学校教务处等部门公章。(3)个人自述及推荐意见的篇幅均以1页为宜,一般不超过2页。(4)附属材料只要把高中阶段能够反映自己成绩的材料附上即可。(5)本着节约原则,建议以黑白印制申请材料。

在大家组织材料时,成绩、竞赛奖项、作品、特长等内容差不多已经是定数,能发挥、完善的余地不大。能让高校老师从别的视角看到考生闪光点的也就是个人陈述材料(自荐信)了,因此大家应该重视个人陈述材料(自荐信)的撰写。

个人陈述材料(自荐信)在整个自主招生过程中非常重要,对于考生能否顺利通过海选,甚至通过面试都具有决定性作用,希望大家予以重视并好好准备。那么如何撰写一篇优秀动人的陈述材料(自荐信)呢,请参考赵京老师的博文《如何准备自主招生的个人陈述》。

不同的院校对于个人陈述材料(自荐信)要求是不同的,比如对外经贸的要求是个人陈述内容中应包括自我介绍;为什么要参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通过或未通过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都有何心理准备等内容;北邮的要求是说明申请理由、爱好特长、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情况,必须由考生本人手写,字数1000字以内;北交大的要求是要挖掘考生个人潜力且有说服力等等。

关于个人陈述材料(自荐信),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1)个人陈述一定要务实,这也是写个人陈述最重要的一点。有的同学个人陈述一上来就谈自己的为人

准则和道德追求,或者是引用一段古文作为自己座右铭,抑或是抒发自己的理想。如果是作为一篇普通的随笔或者散文,也许这样写很好,很自然地引入到你们想表达的内容,而且很有内涵。但是你们要清楚,这是给招生老师看的个人陈述,是决定是否给予你们自主招生考试资格的材料,招生老师要看的到底是什么?难道是类似于“我是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我是个乐于助人的人”、“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的话吗?这样的话很空、很“虚”,人人都可以说,所以你说了一点用都没有。

(2)个人陈述要分清主次,有所强调。每个申请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应该都是很优秀的,你们都会有很丰富、很骄人的经历,但是这些经历不可能都写进去,因此就要有所强调,去突出你觉得自己身上最重要同时也是招生老师最欣赏的能力,去强调那些能够体现这些能力的经历。你要想一想,如果你是招生老师,你在看完(甚至只看了一个开头)这份个人陈述,能不能对这份材料留下什么印象,能不能记住这个学生的一些特点。

(3)突出自己的个性。现在的高中毕业生都是90后的学生,他们有活力、有梦想,视野开阔,性格张扬。在申请材料中老师同样希望看到时代赋予他们这些青春活力的内涵。

(4)了解申请院校的文化内涵和性格特点。越好的高校越注重考生的秉性与学校文化氛围的匹配。既然是自主招生,高校更有权利、更愿意选择这样的学生,而且这样的方式更适合于高校未来发展趋势。

下面我们一同看2010年美国部分名校雷人招生语录:

哈佛大学:“来吧,宝贝。到这之后你的年薪不会低于20万美元的!我们不是最喜欢拒人的学校!最没人情味的是麻省理工!别去申请麻省理工!申请我们这儿吧!相信我!即使两万多名申请者中我们只录取9%,还是申请吧!顶多邮箱里多出薄薄一纸拒录信。来吧!让更多的申请者来吧!这样我们的录取率就可以跌破1%了!”(注解:彰显学校幽默和自信)

普林斯顿大学:“请确保至少有一篇申请论文展现出高大傲慢,那样你就稳进了!要知道,我们学校比美利坚合众国还年迈,还是排名第一的老大啊!”(注解:彰显学校霸气和自豪。)

麻省理工学院:“我们是一群怪人,我们的校园建筑和宿舍可以为证。你应该试着申请我们这儿,因为你肯定很想知道我们是用什么理由拒绝你的。”(注解:彰显学校独特和自信。)

耶鲁大学:“来到这里,你就能追寻威廉·塔夫脱(美国第27任总统)、老布什(美国第41任总统)、克林顿(美国第42任总统)、小布什(美国第43任总统)的步伐,我们会告诉你怎么去治理或者毁灭一个国家。”(注解:彰显学校名牌效应和个性。)

斯坦福大学:“哈佛算哪根葱?加州是我们的地盘。你对我们来说可有可无,但不管怎么样你还是申请吧,万一中大奖也说不定。”(注解:彰显学校霸气和自信。)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想家长会能理解到不同的院校会有其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文化内涵。这几年很多院校面试时就越多涉及到学校校训、代表性人物等考查内容,从某个程度上看也是在考查学生跟学校文化个性的匹配程度吧。

五、如何处理自主招生与高考备考关系

自主招生所带来的好处,大家都能非常清楚,然而是不是参加自主招生就能百利无一害了呢。其实不然,只要参加自主招生就会牵涉考生的时间和精力,至于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因人而异。因此,如何合理兼顾自主招生和正常备考就显得攸关重要。

自主招生考试是在高考前进行的,如何平衡好自主招生考试及高考的复习,是极为重要的。考生去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时会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准备自主招生考试,往往与老师安排的复习计划有一些冲突。有些考生的策略是暂时打乱学校的计划,毕竟自主招生这个机会错过了就没有了。还有些同学并没有刻意准备,因为考的内容都是源于课本的,跟着老师学好了知识,到哪里都会受益,这些同学最后也顺利通过了自主招生考试。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先抓哪头还是请各位家长和考生自己好好斟酌,万万不可因为自主招生大乱方寸,没有计划,最后不但没通过自主招生考试,高考也没考好。其实,自主招生应该是锦上添花的事,在不影响备考的基础争取拿到心仪院校的加分。

任何重要的考试失利,多少都会影响考生的情绪,不过对每个学生的影响程度不同而已。有些考生在报名参加自主招生报名时,已经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成功和失利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甚至把参加自主招生过程当成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次磨练机会。

但是,也存在一部分的家长和考生把自主招生看得过重,甚至一根筋要拿下多少分的加分,报班参加自主招生的笔试和面试培训班。在高考繁重的任务压力下,患得患失,结果当然是不佳的,甚至严重影响高考发挥。有甚者,个别考生因为同班同学跟他报考同一院校的自招招生,最后同学拿到加分,而自己并没有。更让他不服气的是他的同学平时成绩比自己差。这样结果往往给考生心理上极大的打击,他会误认为高校不公平、有猫腻,从而严重影响了该学生整个备考心态。因此说,以这样的心态参加自主招生真是得不偿失。

自主招生是前奏,高考才是核心。作为家长和考生应该正确处理自主招生和高考备考关系,努力做到拿得起放得下,以一颗平常心参加自主招生。

第五篇:学校管理论文: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策略

学校管理论文: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策略

教学论文: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策略

星期三下午课间活动时间,张雨欣同学在走廊不慎摔伤,膝盖磕开了一条一寸多长的大口子,顿时血流如注。可他却没有到仅有五米之遥的校医室进行伤口处理,却捂着伤口哭着跑到三楼办公室去找班主任老师。老师带他到医院去缝合伤口,鲜血一滴一滴落在往返的路上......作为一个老师,面对此景此情,你有何感想呢?好学、乖巧的学生往往深得老师喜爱。但也正是这样的孩子,他们往往存在强烈的依赖性,缺乏主见,缺乏独立意识。

仔细想想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吃喝拉撒”,班主任都得管,这种一手“包办”的管理方式很长时间都存在着,尤其是小学。自然这样的环境里出来的孩子就没有主见,依赖心强,遇到事情除了找老师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显而易见,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是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生活的要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多么重要。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呢?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觉得下面的策略比较有效,提出来和大家商榷。

一、制定班级自主管理的目标,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制订目标是任何管理活动的起始环节。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在班级管理中应设立“合理”的目标,让学生在目标竞争中不断进取。

接到新的班级,我会和全班同学商量制定班级奋斗的总目标:创设良好环境,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风貌。要实现这个总目标需要全体同学的努力,这就需要每个同学确定自己的个人目标。

个人目标如何确立呢?通常我会根据学校工作的安排把活动细化。如:比赛类的活动,学校一学期一般安排的有四次墙报比赛,四次“洁、净、美”班级环境比赛,四次主题班队会比赛,国旗下讲话评比,运动会出场仪式比赛,广播操比赛,书法比赛,艺术节上摄影美术比赛等等。按照学校活动安排,我就召集全班同学来商量,确定每次活动的负责人,根据实力确定我们在活动中能够取得的名次,要取得这些成绩所需要做好哪些准备,需要向哪些人寻求帮助等等。利用好这些契机,与学生一起制定目标,然后一起向既定目标努力,这样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群体意识,使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与整个班级联系起来,自觉地为创造健康向上的班风而努力奋斗。开学初定下的目标,学生开学初就开始着手准备,在各个阶段去落实完成。目标给人的心理效应是:“这是我自己的目标,我要尽可能地完成。”因此,在设立目标时我是根据个人及班级具体情况设立“跳起来能够摘到果子”的可行性合理目标。比如在常规管理活动中,我按照周次来制定目标:一周不迟到、一周按照学校要求着装和佩戴校卡、队员标志、一周按照要求完成各科老师的作业,(确实不会做,或者有特殊情况不能完成需要有家长的反馈信息。)一周坚持做好一次值日生,一周坚持做到出操集队40秒之内安静整齐,一周坚持做好眼保健操,每个同学都有一张常规评比的表格,坚持做好记录。做不到的做到的都要登记。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记录掌握自己的表现,根据表现再给自己制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新目标。有时“一周一目标”学生做起来比较难,有困难的孩子还可以让他“一天一目标”,一天一反馈,这样做起来难度降低了,孩子也就能够感受到做好这些小事并不难,而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使他们产生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这样就激发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奋进,每个学生都有了自主管理的参与意识。但是坚持做好这些小事是需要有毅力的,坚持下来不容易,但是坚持下来了就会让自己感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受到自己用自己的行为为这个班集体的建设做出的努力,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在形成习惯的同时也进行自我教育。

另外,我还在班级里面要求孩子们给自己确定一个追赶目标,比如每一次测验后,你看看自己的成绩,再看看你前面排名的哪一位同学,你们之间的差距是多少,下次你能不能赶上他。小学阶段虽然反对公布成绩和排名,我也反对把分数当作衡量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但是孩子们在当下这种依然以分数来选拔人才的制度下,我觉得不重视分数或者帮助孩子回避分数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会告诉孩子他前面和后面孩子的成绩,让他明白自己的目标是谁,他们之间的差距是多大,在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孩子们目标明确,就会有追赶的动力。有句话说得好:“比赛就是动力”,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有人追自己,自己跑得会快一点,自己被人追,自然也会跑得快一点,用尽全部的努力不就是做了最好的自己吗?如果每个人,每件小事都尽力去做,班集体怎么可能形不成健康向上的班级风貌呢?

在制定班级管理的目标中一定要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是有用的。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班主任只能够指导而绝不能包办代替,要由学生自主制订,这样就会符合他们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内容要具体化,有可操作性。同时制订的班级的教育管理目标要体现激励性。

二、创设班级自主管理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因此,建立好一个班级,要培养好一个班级的集体荣誉感。班主任要激发他们对集体事情的关注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营造自主管理的班级,就要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兴趣,让班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

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都愿意自己在班内发挥作用,得到价值认同。所以班主任要尽量在班级设置明确的岗位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担任责任、服务集体,从管理者的角度锻炼能力。除了班干部应属职责之外,我还设立了黑板清理师、讲桌清洁员、早读考勤员、路队纪律监督员、图书管理员、课间走廊红领巾督查员、两操督查员、课桌椅摆放督查员,甚至每一科的课程都有相应的纪律督查员等等岗位。尽可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才气,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发挥本身作用中,看到本身的价值,在班级中取得有利的地位,从而刺激引发其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具体安排时,我本着扬长避短,增强自信心,发掘同学的潜能的原则。如杜鲲洋同学工作能力强,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又能够在各种竞赛中取得优秀的成绩,我就专门开设了一个岗位叫做班主任助理,由她负责对班级干部的培训,负责召开班干部会议,及时指导各个部门做好工作,尽量学生的问题由学生们自己来解决。张语欣、周心悦同学画画水平很高,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我就让他们负责每学期的墙报,他们不仅仅要把每次出墙报的同学按照好中差水平编组,还要给与墙报前的指导,包括主题内容、编排设计、色调的选用、墙报出好后还要进行评价,学生轮流出墙报,有了他们的指导,我是既省心又开心,因为孩子们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几年下来,好多同学都赶上老师的水平了!谷新研同学爱打闹,直接就让他担任课间值日生,负责课间走廊的纪律登记。冯婉琪早读不够认真,总是坐在教室里东张西望,早读班长可有意见了,反正老师在教室里,她表现不错,老师一走,就跟班干部对着干。于是干脆也让她也来做早读班长,冯婉琪当上早读班长了,立刻就有了展示的平台,通过锻炼,还在2014年的旅游频道被录取担任春晚的小主持人呢!

此外,我还让学生主动挖掘班级岗位,看看有没有自己可以负责的工作,结果我们班曾维嘉同学实在是找不着岗位,没有他可干的事,让他自己找,结果人家告诉我说要负责垃圾桶。我说垃圾桶有什么好负责的,他说他要保证课间垃圾桶里没有垃圾。我说那不是每节课课间都得去倒垃圾吗?他说不用,人家一上任就宣布为保证班级良好环境,每人自己带个垃圾袋,课间不能乱扔垃圾,放学才可以打包分类放在垃圾桶。后来学校搞环保垃圾分类,我们班早就形成习惯了。多好啊!

考虑到学生需要,有部分岗位还采用了交替制和合作制。交替制即两个或几个学生轮流担任某一角色;合作制即两个或几个学生合作担任一个角色。这种方式,分工细致具体,颇受学生欢迎。不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和学习的机会,而且促使那些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参与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能力,促进全班学生管理能力的平衡发展。

三、注重班级自主管理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但是学生并不是天生的管理者,学生的管理能力是需要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首先,竞选班干部。过去,一般情况下,班干部是由老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名,然后投票产生。为了让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我在班上实行“班干部竞选制”,只要自己认为适合哪个职位或想担任哪个职务,都可以参加竞选,每人写一份演讲稿进行演讲,让其他同学根据演讲和平时工作能力对竞选者进行投票。通过参与竞选,使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

其次,分工要明确。在班干部队伍地建设过程中。班主任所起的作用是扶持,帮助,指导班委会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参照魏书生老师的部分做法,联系班级实际情况,我帮助班委会确定的基本分工。如班长:负责班内全面工作,组织班内、学校的各种活动。副班长:协助班长和其他班干部的各项工作。体育委员;负责课间操的考勤,组织,检查,保证课间操、眼保健操的质量,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卫生委员:负责卫生值日的安排及大型卫生活动的组织、检查。纪律委员:负责考勤,及课间、自习、活动等纪律的检查,保证好的自习纪律。宣传委员:负责组织板报组出好黑板报,配合墙报小组的同学及时反馈评优结果。写好班会的标题等。科代表:及时收发作业,配合任课教师的工作,并把学习情况,作业情况等及时通报给任课教师和值周组的记录组长进行登记张榜等等。这一点很重要,每一个岗位的学生通过岗位职责就清楚地明白自己该管什么,该怎么管。

第三、增设值日班长。除了班长,还设立一名值日班长,值日班长是按座位每人轮流当一天,这一天内的职责就是和班长一起组织学生参加当天的各种集体活动,督促检查班级的各种日常工作。这种形式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使更多的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得到发展。

第四,建立监督机制。班干部竞选产生,值日班长轮流当,谁来制约他们呢?他们毕竟是小学生,不可能时时刻刻能管好自己。鉴于此,我在班上设立了监督岗,如果学生对班干部的工作有意见,可以进行投诉,由监督岗的成员进行调查处理。学生们中间发生的事情尽量让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既锻炼了能力,又使他们学会了工作的方法,更明白行使班级管理权力的同时,更感到一种责任,一种制约。

最后,在班上建立竞争机制。在班级里可以进行“先进小组”的竞争,在小组里可以进行“先进个人”的竞争,通过评选,可以为表现最优秀的小组及个人照一张相,并打印出来,贴在展示栏。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创新。通过竞争使每个学生把自我管理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学生在竞争中既培养竞争意识,又提高竞争能力,养成学生自强自立,自信向上,坚韧顽强的品格。班级也会充满活力,充满朝气。

刚开始时,班主任要事无巨细手把手地教,讲清方法,讲清要求,有时甚至要以身作则,亲力亲为。基本要求基本方法都得要领之后,就要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管理好自己,管理好班级。在他们有困难时,班主任要暗暗地帮他们,为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最重要的一点,要敢于放手,把班主任的权力下放,让负责相关工作的人大胆工作。只有全体学生都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主人时,才会有班级之间的力争上游,才会有同学之间的你追我赶,学生才会真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魏书生也说过:“管是为了不管”。我坚信,只要我们有心去做,有心去培养他们,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一定会更强,当真正到达“不用扬鞭自奋蹄”这一境界时,我们也将体会到作为一个班主任是多么的幸福!

下载学校自主管理的五大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自主管理的五大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升门店业绩五大策略

    前言:黄继毅自发表了《家具专卖店升级改造》之后,接到来自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来电咨询甚至指责,说黄继毅的这篇文章写得过于简略,有点隔靴搔痒,根本无法从文获得帮助,因此,为了满足......

    办公家具发展五大策略

    办公家具发展五大策略 一是扶持经销商策略。家企必须对经销商加强控制,通过优胜劣汰、加强店面销售培训等方式,鼓励经销商拓渠道增销量。越是在困难时期,中小企业更是要雪中送......

    高中化学自主学习策略

    高中化学自主学习策略 摘 要:高中化学是一门比较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利用合理的学习手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学习手段,能够很大程度的帮......

    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多么重要。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如何在班......

    自主管理

    家长会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主席讲话 敬爱的爸爸、妈妈、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我是宜川中学初二年级自主管理委员会主席、初二(5)班学生赵天驭。在此,我瑾代表全体同学,对......

    自主管理

    我的CDA之路 刚来矾山磷矿工作没多久,我就结识了CDA—一个对我来说全新的名词--自主管理活动。第一次参加发表会让我收获很大,矾磷的CDA让我佩服,因为矾磷人有许多的创造力。......

    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 自步入大学这座象牙塔以来,随着生活地点,时间以及方式的改变,也使得我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改变。 从以前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如今事事亲为,自己打算,才知道,以前如蛀虫的生......

    学校有效管理策略的思考

    学校有效管理策略的思考 磁村中学 路传新 管理也就是既管又理。管就是负责,约束。理就是梳理,协调。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程序,组织和领导他人去有效工作,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