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美C-TAPT联合验证背景材料(最新)
中美C-TPAT联合验证背景材料
问:什么是C-TPAT?
答:C-TPAT,全称“海关-商界反恐伙伴计划”(Customs-Trade Partnership Against Terrorism),是9∙11 事件后,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U.S.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以下简称CBP)倡议实施的一项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政府与商界的合作项目和安全计划。旨在通过海关与商界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与提高国际供应链和美国边境的安全,从而保护合法贸易,打击恐怖主义和走私违法。该计划于 2002 年 4 月 16 日正式施行。
C-TPAT以通关便利等一系列优惠待遇为条件,要求成员企业按照CBP制定的“最低安全标准”,建立公司内部安全控制制度,自主规避安全风险。CBP根据达标情况对企业实行分级管理,级别越高表明企业安全措施越严密,CBP提供的优惠待遇也就越高。
问:C-TPAT针对的是哪些企业?
答:C-TPAT主要针对输美供应链上的企业,分为10种类型:进口商、空运商、高速公路运输商、边境公路运输商(墨西哥和加拿大)、铁路运输商、海运商、外国制造商、报关代理商、港口机场经营商、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为保证整个贸易供应链的安全,CBP在对美国本土的成员企业进行实地验证的同时,还要对上述企业的海外合作伙伴,如海外生产商、供应商和承运商进行安全验证。
问:什么是中美C-TPAT联合验证?
答: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中美两国当前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如果双方加强合作,提升上述企业的C-TPAT认证级别,不仅美国贸易企业受益,而且相关的中国生产商、供应商和承运商也能获得通关便利等优惠待遇。且对中国海关实施世界海关组织倡导的《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具有借鉴意义。
2007年6月,美CBP局长访华期间提出建议,表达了美国海关希望与中国海关联合对美国C-TPAT进口商成员在中国的贸易伙伴进行C-TPAT验证的意愿。经充分协商,2008年3月3日,中美海关签署了《中美联合验证试点合作声明》,并先后在我国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进行了三次联合验证试点工作。联合验证以中方为主,对美国C-TPAT进口商成员在中国的生产商、供应商进行联合验证。中国企业自愿申请以美国进口商的海外生产商、供应商等身份接受验证。中美C-TPAT联合验证的试点情况还列入了第三次、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以及第二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项目成果。2011年,中美联合验证从试点转为双方正式合作项目。
中美C-TPAT联合验证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我有输美货物的生产商、供应商和承运商进行实地验证,使我生产商、供应商和承运商的输美货物间接享受美方提供的通关便利等优惠待遇。
问:当前中美C-TPAT联合验证的开展情况?
答:根据2013年7月中美海关关于供应链安全与便利的合作计划,中美海关将在原来验证240家企业的基础上,2013至2015年再联合验证300 家企业。2013年双方共验证了36家企业。2014年5月中美第一次联合验证(在深圳、拱北、黄埔、江门海关开展,42家验证企业中有32家通过),2014年内还将举行2次联合验证,双方在2015年将再进行3次联合验证。
问:中国企业参加中美C-TPAT联合验证是否需支付费用?
答:中国海关对参加中美C-TPAT联合验证的企业不收取任何费用。但企业为了达到C-TPAT安全标准可能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
问:中国企业参与并通过中美C-TPAT联合验证有何益处?
答:中国企业参与并通过中美C-TPAT联合验证,能享受到以下益处:
1.输美出口货物在美通关时可享受较低的查验率。2.增加企业的商誉,有助于提高企业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3.企业可以通过自我评估和验证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水平。
4.企业可以参加中国海关提供的C-TPAT安全培训。5.企业可以密切与中国海关的联系,获得海关在企业分类管理等方面的指导。
问:哪些中国企业可以参加中美C-TPAT联合验证? 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企业可以申请参加中美C-TPAT联合验证:
1.企业是美国C-TPAT一级成员在中国的海外合作伙伴,包括海外生产商、供应商和承运商;
2.企业的美国合作伙伴正在申请C-TPAT2级成员资格; 3.企业已在中国海关注册;
企业能否参加中美C-TPAT联合验证需中美海关最终共同确认。
问:中国企业如何申请参加中美C-TPAT联合验证? 答:符合前面所提条件的中国企业在接到美国C-TPAT成员的合作伙伴的相关通知后,须向中国海关提出参加中美C-TPAT联合验证的申请。申请应当向企业注册地的直属海关提出,申请材料包括:
1.关于参加中美C-TPAT联合验证的申请; 2.中美C-TPAT联合验证项目企业自我评估表; 最终参加中美C-TPAT联合验证的企业名单由海关总署根据企业申请的情况与CBP共同确定。具体验证的行程由中美双方海关分别通知中方企业及美方进口商。
问:中美C-TPAT联合验证依据的标准和内容是什么? 答:中美C-TPAT联合验证所依据的标准是C-TPAT安全标准,如《C-TPAT外国制造商安全标准》等,主要包括商业伙伴安全、集装箱及拖车的安全、进入控制、人员安全、程序安全、安全培训和警觉意识、场所安全、信息技术安全等8个方面的内容。
问:开展中美C-TPAT联合验证的主要流程是什么? 答:中美海关组成联合验证小组对每个企业开展实地验证。其主要步骤如下:
1.对企业基本经营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掌握企业与C-TPAT验证有关的基本情况;
2.考察企业在C-TPAT安全标准各方面的执行情况,并要求企业提供相关的程序文件或者记录加以证实;
3.通过察看企业的装箱区、成品仓库、门卫室、监控室、大门、围墙等,对企业安全状况进行实地考察;
4.经联合验证小组充分讨论,得出验证结果,对企业尚不完善的部分提出“改进建议”,同时,针对企业比较好的做法,提出企业的“最佳实践”。
问:中美C-TPAT联合验证的结果有哪几种?
答:中美C-TPAT联合验证的结果有三种:通过验证、不通过验证和暂缓通过。对于暂缓通过的企业,可给予90日的整改期限,并在整改完成后由验证小组中方人员再次对企业进行验证,中美双方根据整改达标情况共同决定企业是否予以通过。
问:通过中美C-TPAT联合验证的企业是否能获颁证书? 答:中美海关将联合对通过验证的企业颁发证书。
第二篇:关于加强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 美利坚合众国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3-12-05 【生效日期】2013-12-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中外条约 【文件来源】外交部
关于加强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
按照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达成的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为推进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中美双方通过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就加强在能源和气候变化、创新和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合作进行了磋商。按商定发布《关于加强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全文如下:
关于加强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
(2013年12月5日)
按照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达成的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双方承诺开展务实合作以促进两国经济,并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双方通过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就能源和气候变化、创新和食品药品安全有关问题议定以下成果。中美双方再次重申,将采取切实行动全面落实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的有关承诺,进一步支持国内和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促进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强化国际规则和全球经济治理,并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
加强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合作
基于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今年6月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就应对气候变化达成的共识,以及7月份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承诺,中美双方强调,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本地大气污染、转向低碳节能经济、提高能源市场抗风险能力等领域加强合作非常重要。双方认识到在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加强行动与合作,包括强化能源安全和实现更清洁的环境非常重要并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在此作出以下承诺:
中美双方重申通过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深化双边气候变化合作的重要性。双方承诺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落实工作组框架下提出的5项倡议,即能效,智能电网,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收集和管理,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以及载重汽车和其他汽车的减排,力争在2014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取得实质性成果。
为加快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在载重汽车和其他汽车减排倡议方面的行动,中美双方承诺根据现有计划表,实施并执行使用低硫燃料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标准。双方承诺加强合作,协助中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制定和实施第六阶段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国标6),就载重汽车燃油效率标准加强交流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实施载重柴油车清洁行动计划,并探索制定和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及配套用柴油机清洁行动计划,这将减少PM2.5排放,并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和气候状况。美方承诺提供技术援助以实现上述目标,并继续为包括交通工具尾气排放在内的区域性空气质量管控和建模提供技术援助。中美双方重申致力于落实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2013年6月8日和9月6日会晤中达成的关于氢氟碳化物问题的共识。
中美双方强调多边气候变化协定的重要性,目前各方正就此进行讨论并期待在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会议上达成。双方认识到中美两国在此领域的重要作用,将在谈判过程中通过高层磋商等渠道保持密切联系,在有共识和有分歧的领域都进行磋商,并加强双边和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以取得成功结果。
中美双方将提高能源领域透明度,包括在能源市场透明度加强合作。美国能源信息局承诺分享收集和公布能源数据方面的专业知识。中方将推进能力建设,以便加大频率发布更加完整的公共能源数据,并能够进一步加强与联合组织数据倡议(JODI)的合作。中美双方将通过政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和中美双方战略石油储备主管部门的技术会议,就战略石油储备开展合作。
中美双方注意到中方加快天然气产业和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发展的突出重要性,并认识到中国页岩气发展可以对中国和全球能源市场发挥积极作用。中方欢迎国内、国际私营企业和投资者参与页岩气勘探开发。美方承诺与中方开展技术、标准、政策等方面的合作,并促进中方完善有关监管框架,以促进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健康、快速发展。中美双方承诺共同推进页岩气行业的技术创新、环境监管和资源监管,鼓励两国页岩气开发取得成功,从而共同推进在全球范围内对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负责任的开发利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市场稳定。
美方尊重中方增长的能源需求和经济关切,特别是在原油贸易与投资领域。双方重申致力于合作推进双方的共同目标,维护安全和供应良好的能源市场。
美方承诺向中方通报《天然气法案》中规定的向自贸协定国家和中国等非自贸协定国家出口液化天然气(LNG)申请评估的法律程序。该法案指定美国能源部负责评估向非自贸国家出口LNG的申请,在此过程中将对每一个申请适用相同规则。目前已有一个向非自贸协定国家出口LNG的申请获得最终批准,四个申请获得有条件的批准。美国能源部正在对现有的申请进行逐案评估。美国能源部将向中国国家能源局持续通报有关状态进展。
美方承诺积极鼓励对华出口与油气勘探开发相关的技术和设备。鉴此,美方承诺,在收到《出口管理条例》所要求的所有必要信息后,对中方提出的希采购用于民用最终用户和民用最终用途的、但可能受到出口管制的深水油气和页岩气勘探开发相关的技术和设备的具体申请及时受理并作出决定。
中美双方承诺在G20框架下参与化石燃料补贴同行审议,在中期内规范和逐步取消鼓励浪费的低效化石燃料补贴,同时为最贫困人群提供特定帮助。保护创新和促进安全的食品、药品贸易
基于2012年中美高级别农业研讨会、2013年7月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就相关议题富有成效的讨论,以及对2013年12月份中美商贸联委会取得积极、互利成果的期待,中美双方强调深化合作以解决一系列共同关心的食品和药品问题的重要性。获得高质量且安全的食品和药品对两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至关重要。因此,为促进保护创新和确保双边食品和药品贸易的安全性和良好监管,中美双方共同承诺采取如下措施:
中美双方承诺就进出口食用农产品的用药规范、检测方法标准、药物和农药残留限量及监管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
中方承诺,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目标,推进原料药(API)监管制度改革,推行API备案管理制度,并研究对可用作API的大宗化学品建立备案框架的可能性。双方一致强调,药品生产企业在确保药品质量中应承担核心责任,并将在这一方面对生产企业实施合适的监管措施。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承诺,根据自身权力,对于未在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注册的中国企业生产的API,考虑是否将其排除在允许进口名单之外。
中方确认,中方的《专利审查指南》允许专利申请人在提交专利申请后提交额外的数据,《专利审查指南》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十四条,确保药品发明获得专利保护。中方确认,上述解读在实际操作中已实施。
从促进中美双方在药品、医疗产品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出发,中方承诺为美国驻华使馆2012年11月19日第1252号照会和2013年8月20日第0843号照会提及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食品检查员、药品检查员和食品专家颁发签证。上述人员将派驻在美国驻华使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与此同时,美方承诺,中方在对等基础上向中国驻美国使馆增派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的相应人员。双方承诺不迟于2014年1月17日签署谅解备忘录明确各自派驻人员的活动范围。
中美承诺就《2013财年综合与继续拨款法案》中的涉华条款开展讨论。
中美双方认识到推进非歧视的政府采购政策的重要性。双方承诺就中方关于美国在政府采购中给予在美中资企业非歧视性待遇的关切进一步进行磋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联合成果情况说明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联合成果情况说明
2010-05-26 00:1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
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联合成果情况说明 2010年5月24~25日,北京
胡锦涛主席特别代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贝拉克·奥巴马总统特别代表、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在北京共同主持了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经济对话。对话于今天闭幕。两国的部长和高级官员参加了对话。
双方重申将继续履行2009年7月27-28日在华盛顿举行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所作承诺,继续深化经济合作,促进强劲、平衡和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增长。
一、促进强劲的经济复苏和更加持续、平衡的经济增长
2009年7月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举行时,双方承诺继续实施强有力的刺激措施,以帮助中美两国和世界经济度过全球金融危机。双方还承诺采取措施转变两国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世界经济在完全复苏后强劲、可持续地增长。
自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以来,世界经济已度过最困难的时刻,复苏势头日益巩固。去年7月,中方承诺增强国内消费在促进增长方面的作用,并在其后实现了2009年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的大幅提高。美方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承诺采取措施增加国内储蓄,迄今,私人储蓄已经有所提高。同时,美方一直在为实现承诺采取后续行动,通过实施包括全面医改在内的措施,来确保长期财政可持续性,促进公共储蓄。
双方承诺就财政、货币和结构改革等问题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对话与协调。双方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考虑各个经济体的具体经济形势,同时考虑全球经济形势,并与G20匹兹堡峰会“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下有关承诺保持一致。为此,随着中国经济复苏的巩固,中国将通过实施促进消费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继续进行结构改革来保障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不断扩大的拉动作用。随着美国私人需求的恢复,美国财政政策的重点将从保持总体需求和支持就业转向减少中期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和保证长期财政可持续性。我们将共同努力采取调整国内需求和相关价格的政策,以促进更加可持续和平衡的贸易和增长。
双方认识到,两国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负有共同责任。双方同意在去年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各自推动建立更平衡的经济增长模式。美国未来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靠国内储蓄而不是外国储蓄。美国致力于走出一条负责任财政的道路。奥巴马总统预算案已经制定出具体措施,将通过推行历史性的财政约束在未来十年内使财政赤字削减一万亿美元。这些措施包括:在三年内冻结非安全性可支配支出;要求金融服务业全部偿还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的成本;2001-2003年间对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家庭的减税政策将在到期后失效;取消对低效化石燃料补贴的资金。美国国会已经通过了“量入为出”法案,该法案要求国会如果增加1美元的非紧急支出、或减少1美元的税收,都必须在其他方面节省1美元的支出。一旦美国经济复苏,全美财政责任和改革委员会将制定应对财政风险的政策,并使债务占GDP比例在经济复苏后稳定在可接受的水平。
通过启动减缓医疗成本增长的改革,美国已经采取重大举动,解决其长期财政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此外,美方将进一步采取措施,通过扩大就业为基础的退休储蓄工具,完善私人储蓄的激励措施。
中方将继续努力,增加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方将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渐增加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有效促进创造就业,中方将加速发展服务业,加快垄断行业改革,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为进一步改善民生,中方将继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包括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等。
双方认识到中小企业对中美两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承诺共同签署中小企业合作协议,并举办促进中美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双方还承诺深化中美地方层级经济合作,包括推动中美两国省-州、城市-城市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
二、促进互利共赢的贸易和投资
双方认识到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对两国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和创新的重要意义,双方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的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双方同意,在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和实施贸易救济措施时严格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以防止其滥用非常重要。双方愿共同努力,以包括谈判模式在内的已有成果为基础,确保多哈回合达成平衡、积极的协议。根据近期盘点会的建议,美中双方愿在所有适当的场合和组合中积极进行谈判。两国均承认多哈回合发展目标的重要性。
基于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成果,中美重申双方的创新政策将与以下原则保持一致:非歧视;支持市场竞争与开放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强有力的知识产权执法;以及与WTO原则保持一致。允许企业之间商定技术转让、生产过程和其他专有信息的方式和条件。中美双方同意尽早于今年夏天在中美科技联委会框架下就创新政策展开深入的专家和高层讨论。这些会议将包括中美双方所有相关部门。在制定和执行创新政策时,中美两国将充分考虑这些讨论的结果。中方承诺在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委员会7月会议前,提交一份强有力的政府采购协议修改出价,美方对此表示欢迎和期待。美方对中国就政府采购法关于“本国产品”的认定标准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表示欢迎。
美方将在贸易救济调查中,认真考虑并给予提出“市场导向行业”申请的中国企业公正、合理的待遇,并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方表达了对美国技术出口管制的关注。中美双方承诺遵守首轮中美经济对话达成的共识,在《中国-美国高技术与战略贸易发展指导原则》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落实《中美高技术贸易重点领域合作行动计划》,包括美国政府评估中国政府就出口管制问题提出的关注。
双方重申继续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双方同意,成功的谈判将通过促进和保护投资,为双方投资者增强透明度和可预见性,支持双方对开放全球经济的承诺。
双方致力于提高外商投资规定的透明度。美方重申,将根据法律规定,在《联邦纪事》上公布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规程的修改建议,最终发布前的公众评论期不少于30天。中方确认,将根据国务院通知,在国务院法制办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上公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改建议,最终发布前的公众评论期不少于30天。
中方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后已采取行动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程序,美方对此感到鼓舞。在此基础上,中方承诺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透明度,缩小审批和核准的范围。美方确认,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有关程序遵循透明和严格的法定时限,并承诺遵守这些规定。美方将继续努力,澄清包括关键定义和概念在内的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有关程序。
根据经济形势,结合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国将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资参与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节能和环保产业,并扩大这些产业向外资开放的领域。美方欢迎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国投资。美方确认,美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程序确保为所有外国投资,无论其来源地,提供一致和公平的待遇。
中方将继续遵守主权财富基金普遍接受的原则和做法。美方重申将按照经合组织2008年6月公布的《主权财富基金与接受国政策宣言》对包括主权投资基金在内的外国投资者坚持公开和非歧视原则的承诺。
美方认识到许多中国国有企业(国家出资企业)已实行股份制并建立了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其中,许多已成为上市公司。中国继续努力使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成为以市场为导向的法人实体。中方将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包括发行可公开交易的股票,以及引入包括非公共及外国投资者在内的战略投资者并让其持股。经济对话结束之后,中美两国进出口银行同意建立贸易融资合作机制,并注意到两行认真落实了此前有关200亿美元贸易融资便利的承诺。此外,中美两国进出口银行还将在联合融资方面探讨合作,采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出口,并鼓励参与多边论坛以促进贸易融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中美双方承诺就解决美国大豆输华的检验检疫及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加强交流,以在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之前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中国海关总署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商定,将就有关原产地问题的具体产品案例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同意在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再举行一次原产地专家联席对话。
三、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
双方将继续改革各自的监管框架,使金融机构在金融系统整体稳定的环境下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创新。中美双方将寻求通过强化监管、提高透明度和完善问责制,推动金融市场服务于居民、商业和生产性投资需求。双方将采取措施在国家和国际层面落实审慎监管标准,促进平等竞争,避免金融市场分割、保护主义和监管套利。双方支持将在全国范围实施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资本要求和反周期的缓冲资本作为巴塞尔协议资本框架的要素,支持提高流动性风险要求和设立前瞻性的拨备,以降低银行承担过度风险的动机,创造一个能抵御负面冲击的更强健的金融体系。双方支持引入一个杠杆率标准作为巴塞尔协议基于风险的框架的补充措施。
双方认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两国金融领域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双方承诺就具有跨境影响的金融监管议题加强合作。中国银监会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将加强双方在各自管辖区域内跨境问题银行机构处置方面的监管合作和信息共享。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将加强在存款保险、金融服务、倒闭金融机构处置及其他与金融稳定相关领域的合作。双方将进一步就包括保险资金运用在内的保险监管进展加强合作与交流。
美国致力于实施全面的金融监管改革,应对过度冒险,降低道德风险,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保护,更好解决微观和宏观的审慎监管,解决“过大而不能倒闭”的金融公司的问题。
美方承诺继续加强对“政府支持企业”的监管,确保“政府支持企业”具有足够资本和能力以履行其财务责任(履行偿债义务的能力)。美国政府广泛的住房政策,包括支持“政府支持企业”继续开展业务、美财政部和美联储购买按揭抵押证券,对恢复住房市场稳定性和保持按揭信贷的可获得性一直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政府将听取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并寻求与国会密切合作,以制定一项全面的“政府支持企业”改革方案。美国政府承诺采取合适的方式进一步推进改革,确保“政府支持企业”具备履行偿债义务的能力。中方已启动股指期货交易,将允许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合格外商投资公司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股指期货业务。中方将在审慎监管的基础上,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股指期货产品。
美方欢迎中方根据国际标准在改善国际收支及官方储备数据报告的准确性和频率方面取得的进展。中方表示将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和统计能力继续改进这方面工作。
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双方重申支持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在国际经济和金融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双方同意共同努力,确保多伦多、首尔峰会取得积极成果。
双方同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必须在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和增长再平衡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双方重申支持落实领导人在匹兹堡峰会上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的承诺,欢迎去年G20成员通过新借款安排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功增资5000亿美元,并同意共同努力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其更好履行其义务。
双方欢迎多边开发银行为减轻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最贫困群体影响所采取的关键行动,重申支持多边开发银行在全球减贫中的中心作用。双方承诺共同努力,通过普遍增资确保多边开发银行有足够资源。双方欢迎近期达成的支持世界银行、泛美开发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增资并承诺进行强有力改革的原则共识。双方还欢迎就世界银行新的股权安排达成的共识,这将更好地反映发展中和转轨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同时保护最小穷国的发言权。双方还期待共同努力推动多边开发银行优惠贷款窗口的成功增资,这些机制对最贫穷国家至关重要。为了应对需要全球采取协调行动的全球性挑战,双方同意,世界银行与地区开发银行及其他国际组织应加强对以下问题的关注:通过提升农业生产力以及获取技术和食物以确保粮食安全;最贫困和最具挑战性环境中的人类发展问题;私营部门拉动的增长和基础设施;有效回应有关国家将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结合的需求。
双方同意进一步加强在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和全球税收透明度与情报交换论坛的合作。鉴于中国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当前的经济规模、金融市场活动和国家金融稳定安排,美方支持中国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在金融稳定理事会的现有席位。作为金融稳定理事会成员,中美双方致力于保持金融稳定,保持金融业开放,提高金融业透明度,执行G20领导人同意的关键的国际金融标准,并承诺进行定期的同行评估。
附件一:双方参加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主要成员
中方财政部长谢旭人、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商务部长陈德铭、卫生部长陈竺、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质检总局局长王勇、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国务院副秘书长毕井泉、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农业部副部长牛盾、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毅彪、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美方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商务部长骆家辉、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西贝利厄斯、贸易代表柯克、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罗默、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霍尔德伦、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兼总裁霍克伯格、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主席拜尔、贸易和开发署署长扎克、能源信息管理局局长纽厄尔、财政部副部长布伦纳德、副国务卿霍马茨、农业部副部长米勒、总统特别助理、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和国安会高级主任利普顿、劳工部副部长帮办波拉斯基、能源部助理部长桑达罗、证券交易委员会国际事务办公室主任塔法拉、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国际事务办公室主任梅萨、交通部助理部长帮办麦德蒙特、司法部反垄断经济执行主任海耶、爱荷华州保险监督官佛斯等高级官员参加了对话。附件二:双边机制安排与交流
中美双方同意,在两国相关部门间深化双边经济合作和交流,有助于推进双方促进繁荣、提高两国人民生活水平、充分利用互利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增强两国金融体系等共同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双方承诺通过其他对话和倡议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包括: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美国劳工部继续开展对话,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社会保险、完善就业统计和推动社会对话等问题开展交流与合作;继续努力促进双方在一系列反洗钱和反恐融资问题上的政策和操作方面的合作;建立反假币培训机制;加强在棉花等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双方还承诺举行第二次中美农村金融研讨会、中美投资论坛第四次会议、中美交通论坛第三次会议、中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交流论坛。双方承诺继续两国农业部之间的科技合作,并举行中美中医药交流与合作论坛。
第四篇:中美贸易战背景下论“一带一路”(模版)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论“一带一路”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个美好的合作倡议,即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借用了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情节,高举中国历来一贯秉承的和平发展旗帜,旨在积极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进而打造经济、政治、文化共生互融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如此美好的合作倡议,对于中国及相关国家和地区极具吸引力。但一开始确有很多人不是很看好它的前景。“一带一路”是一项极其庞大的工程,覆盖沿线六七十个国家,穿越诸多文明,地缘效益的差异、政治背景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等,都会制约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更有甚者叫嚣这只是一个类似于柏拉图式的幻想。
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支持鼓励之下,在企业主体的积极响应之下,我们在逐步兑现这个美好倡议,并勾画出了一片现实的美好蓝图。
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到了71个。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14403.2亿美元,比上一增长13.4%,高于我国整体外贸增速5.9个百分点,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36.2%。其中,出口7742.6亿美元,同比增长8.5%,占我国总出口额的34.1%。进口6660.5亿美元,同比增长19.8%,占我国总进口额的39.0%。
论经济总量和发展空间,毋庸置疑,“一带一路”经济带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且仍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考虑到,全球贸易环境的复杂多变,我国预先布局好“一带一路”这一战略纵深,亦有先见之明。
果不其然,2018年7月6日,美政府开始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正式鸣响了中美贸易战的第一枪。作为反击,我国也于同日对同等规模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
2017年,中美贸易总额5837万亿美元,比上一增长12.3%,高于我国整体外贸增速4.8个百分点,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4.6%。其中,出口4298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占我们总出口额的18.9%。进口1539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占我国总进口额的9.0%。
相比之下,美国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对象国,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一带一路”沿线的71个国家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对象区域,论体量要远超美国,而且,仍存在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之下,发展好之前已提前布局的“一带一路”经济走廊,使“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更扎实、更高效,以应对贸易战带来的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
“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虽然总体向好,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我们需要有的放矢的逐一击破,从“一带一路”的战略真正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一)沿线对象国复杂性的问题
沿线国家的国民对于“一带一路”全面含义的认识仍不充分,导致被误认为是中国为了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倾销方案,并担心对于工程投资未来的偿还能力,甚至担心未来会被中国以巨额债务相要挟。对此,我们仍需加强宣传力度,也可以借力文化交流等形式,建立互信基础,使中国投资建设的项目及中国的产品,更快被对方接受,并尽早产生经济效益。
政治稳定因素也是一个障碍,“一带一路”沿线的部分国家民主体制比较薄弱,有些甚至仍处于“专制”状态,且腐败现象较严重。那些国家的领导人希望借国外的工程项目投资,来达成他们的寻租欲望,并可作为未来的政治筹码。正因如此,我国也可借机迅速深入,但也要防备好他们未来可能出现的“耍无赖”行为。也可以将一些大的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逐步推进,走扎实了,免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国项目发起人对于当地法律、市场环境,缺乏足够的调研及了解。需要提前做好充足的预案,必要时引入一些熟悉当地法律、经济环境的人员到项目组中来。毕竟是外来的和尚,还是要做好入乡随俗的准备,以免出现一些法律纠纷或劳工、权益等层面的纠纷。
“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民族众多、文化差异大、宗教信仰不一,邻国之间时有政治冲突、文化冲突、军事冲突。为避免陷入乱局,我国要谨慎分解并布局,以免陷入无意义的缠斗中。
(二)我国内部协调的问题
我国投资主体内部缺乏长期有效的协调机制。有些省份举着“一带一路”的旗号,为了借机争取政策、资金、资源,纷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招商投资办公室,导致功能趋同、投资重复、放权让利,产生严重的内耗。国家层面、相关部委需加大统筹、引导、协调的力度,中央政府在把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的同时,需完善统筹、协调渠道和机制。既要充分激发地方政府的经济活力,又要避免地方政府间的内部竞争。
缺乏内部评价系统。对项目的优劣,在国家层面需要有统一的甄别、筛选机制。对于成熟的方案需放松政策束缚,对于不成熟的方案需收紧政策窗口。使最好的政策肥料施在最好的项目苗子上,使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达到最高。
内部协调的问题,也出现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由于利益出发点的不尽相同,往往存在着各种矛盾。这时,需要有一个专门的常设机构,来协调各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使各方利益能协调起来,促使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三)外部大国掣肘的问题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很多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区域战略位置也比较突出,历来都是列强争夺的要地。区域外的大国,如美国、欧盟、日本等,都垂涎欲滴、虎视眈眈,都想来分一杯羹,生怕被中国给抢占了先机。
区域内的有些国家,很多是投机倒把之辈。借各大强国之间的竞争,多想乘机哄抬谈判筹码,多想讹中国一笔。
对于“一带一路”的对象国,中国可以效仿美国的惯用政策,一手拿根胡萝卜,一手拿根大棒,恩威并施。既要让他们尝到“一带一路”开放政策的甜头,又要敬畏甚至尊重中国应得的那杯羹。对于那些想从外部掣肘的列强,我们要不卑不亢,坚持自己的方针、政策不动摇。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打响,中美贸易的份额势必会受影响。随即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也许也会被无端挑起。日本也许也会乘机联盟欧美围剿中国。好在早些年前,我们已经布局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树立多赢的鲜明旗帜,优化战略布局,开展更积极的经济外交。开展更积极的经济外交,首先要懂得舍小利取大义,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要放眼长远;要学会换位思考,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切实关心对象国的核心利益,求同存异。
“一带一路”战略是应对贸易战的有效出路。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规划好、布局好、践行好,相信这条路能越走越宽阔。
第五篇:爱德嘉峰山难中美联合搜救纪实
爱德嘉峰山难中美联合搜救纪实
2009年4月23日,受美国爱德嘉峰登山队委托,四川大地探险有限公司前来四川登山协会递交登山探险申请。四川登协经过审查获准该队一行四人于2009年5月1日至5月28日在四川省甘孜州海螺沟景区的磨西镇新兴乡燕子沟内攀登大雪山山脉的6618米爱德嘉峰,并由中方派出联络官全程监督此次登山活动。该队5月1日到达磨西镇后,即到磨西镇公安分局进行了登记备案。该队有成员四名,其中登山队员Jonathan Copp和Micah Dash、摄影师Wade Johnson、Rosen Nicholas在陪送该队到达大本营后返回成都回国。
三名美国队员在海拨3400米的大本营进行高山适应后,于5月20日从大本营出发开始登顶,原定5月28日为第一下撤期,三人均未按时返回大本营(由于山区无法进行通信联络,因此5月20日至5月28日没有通信联络信息),经大地探险公司与美方已回国队员Rosen Nicholas商量后,按美方原定的保留时间予以密切关注。直到6月2日晚22点,仍未有三名登山队员的消息。经过该公司与Rosen Nicholas先生多次商讨,认为登山活动可能有意外情况发生。
6月3日11点零6分,接到美国爱德嘉峰登山队情况汇报,四川登山协会立即将此情况向中国登山协会办公室和交流部,四川省体育局产业处,省外办领事处,甘孜州体育局及州登山协会进行了通报。随即启动四川省登协山地救援应急预案,经请示中国登山协会交流部后,于当日成立了四川登协救援工作小组,组长由协会秘书长林黎担任,副组长由协会副秘书长刘峰及副秘书长高敏担任,同时通知在川的山地救援队员整装待命。
6月4日早上9时,由四川登协派出的第一批救援队郭杰,李宗利,在大地探险公司总经理张继跃带领下前往磨西镇,于当天下午4时到达新兴乡。立即和美国登山队进山时的高山向导毛德华取得联系,询问了山区天气,路况、大本营所在位置等情况,并决定6月5日由他带领救援队赶赴大本营。同时,协会副秘书长高敏电话通知磨西公安分局在救援队需要的情况下给予积极的帮助。
6月5日,第一批救援队徒步进入海拨3400米的大本营。与前期登山队随队翻译和联络官汇合。随即开始对大本营以上的搜救准备。由于天气恶劣,搜救工作持续到下午无果。与此同时,美方发来求援电邮希望加大专业搜救力度,四川登协向中国登山协会和西藏登山协会求助,希望选派专业登山队员协助进行搜救。四川登协秘书长林黎向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致新详尽报告了当前搜救情况。李致新决定于次日抵达成都,同时,也电话通知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次日带领中国登山救援队抵达成都。
6月6日,由中国登山协会组织的两名登山救援队员次落(中国登山队副队长)和李富庆(中国登山队教练)抵达成都。李致新主任及王勇峰队长也随即抵达成都,并立即听取工作汇报。上午10时,四川省体育局向省政府书面报告了关于三名美国登山队员失踪的情况。陈文华副省长于当天作出三条重要批示。
6日上午11点26分,大本营第一批救援队通过卫星电话报告,四川登协派出的救援队队员郭杰,李宗利早上6点从海拨3400米大本营出发,沿着失踪美国登山者进山路线向前进营地进行搜索,于9点13分在海拨4000米高度发现一名登山遇难者遗体,遗体所在区是雪崩堆积体,初步估计登山者是在登山过程中遭遇大型雪崩遇难。搜救过程中,由于天气恶劣,能见度极差,时有滚石落下,为避免再次发生安全事故,搜救工作只能暂时告一段落,搜救队员在照相取证后返回大本营。根据初步确认,此遇难者遗体为Jonathan Copp。
6日下午5点30分,四川省体育局蒋显伦副局长和李致新主任共同主持救援工作会议。蒋副局长传达了省政府陈文华副省长的批示,会议决定立即由中国登山协会、省体育局共同成立四川省体育局人道救援指挥小组,工作机构由现场救援部,后勤保障部,新闻宣传部,外事协调部组成,林黎代表省体育局及省登山协会立即赶赴事发地,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搜救。林黎和刘峰以及中国登山救援队队员次落,李富庆等一行四人于当晚7时从成都出发,凌晨1点30分抵达磨西镇新兴乡。
6月7日上午9时,爱德嘉峰山难搜救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确定前线救援指挥部指挥长由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担任,副指挥长由四川登协秘书长林黎担任。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领事处领事蒂娜代表美国政府及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向中方前期搜救中作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午10时,四川登协副秘书长刘峰陪同第二批搜救队员次落和李富庆前往大本营与首批队员汇合。并为大本营补充了食品和物品。由于当天大本营周边大雾,山上滚石频繁,考虑到救援队队员安全,未开展搜救工作。
上午11点40分,由中国登山协会派出的第三批救援队一行三人严冬冬,周鹏,黄春贵从北京到达成都,中午1点30分,由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带队和四川登协山地救援队队员蒋峻,刘建一行从成都前往事发地。随行的还有刚刚抵达的美国高山救援专家尼克和埃瑞克。该队于当晚到达磨西镇指挥中心。
晚上9时,爱德嘉峰山难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领事处领事蒂娜以及两名美国专家听取了前期工作汇报,并对下一步搜救工作进行了商讨。会上美国搜救专家代表美方对中方在短短几天内的成功搜救表示感谢,并代表失踪人员家属向中方全体参加搜救的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6月8日上午8时,中美搜救队整装待发准备前往大本营。由于雨雾天气能见度差,指挥部决定全体队员前往燕子沟天药水坪,试图用电台与大本营取得联系。10点50分,全队到达海拔2600米的天药水坪,并与大本营成功通话。
当天上午8点20分,由次落,李富庆及李宗利三人组成的搜救队沿同一线路继续向上搜索,上午10点23分在海拔4006米处发现第二具遗体,距离第一具遗体300米。初步分析认为是雪崩造成山难。指挥部决定由于气候恶劣雾大飞石较多,第三批救援队员暂缓进入大本营;三名搜救队员立即停止搜索返回待命;第三批中方三名搜救队员及两名美国专家明日由王勇峰率队进入大本营。
晚上8时30分,爱德嘉峰山难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工作会议。会议决定:美方派出的两名雪崩专家今晚11时抵达成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送至指挥中心;第三批搜救队员将在气候允许的情况下于明日出发前往大本营;当地医院协助提供运送遗体的必要器材;当地政府组织好民工协助救援队运输物资。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领事处领事蒂
娜对中国搜救队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下一步联合搜救队团结协作,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搜救工作。
6月9日凌晨,美国两名雪崩专家抵达成都,并连夜乘车到达磨西镇与第三批搜救队汇合,早上7点30分,由爱德嘉峰山难搜救前线总指挥,中国登山协会登山队队长王勇峰领队三名中方搜救队员和四名美方搜救队员,从磨西镇出发,于8点55分在燕子沟红石滩集结向大本营挺进。同时第一批搜救队员李宗利、郭杰和原美国登山队中方翻译撤离大本营返回磨西休整。同时美方登山者家属致电前线搜救指挥部副总指挥林黎同志,请林黎同志转告所有参加搜救队的人员,对他们在搜救工作中做出的无私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6月10日,12时13分前线搜救指挥部副总指挥林黎电告:大本营上午10点前线搜救指挥部总指挥王勇峰报:经过美方搜救队员确认:发现第一名遇难者为Jonathan Copp,第二名遇难者为Wade Johnson。
当日天气雨雾,气候恶劣,搜救路途时有滚石发生,上午暂停搜救工作。由于遇难者遗体分别停放在4000米处,需要搬运及处理。由当地政府派遣民工送遗体搬运器材到大本营,在下午天气好的情况下,将两具遗体搬运至3700米高度,同时搜救队员继续寻找第三名登山者Micah Dash。
站在山脚下遥望白雪皑皑,圣洁而美丽的爱德嘉峰峰顶。对于在海拔4000米高原进行搜救工作的中美搜救队员来说,爱德嘉峰3200米以上的山峰位置,已经成为一个随时可能吞噬生命的地狱。初夏太阳带来长期日照,让山顶冰雪融化加快。伴随着冰雪融化,山间的落石雪崩不断。搜救队员已目击了两次小型雪崩发生。其中一次还正位于美国登山队员罹难的遗体处。山间的雨雾更是让搜救工作可见度极度降低,而被雨水冲刷后,山间石块失去固定支撑不停掉落。
6月10日,经中美双方商议后一致决定,由于天气确实恶劣,搜救工作可能将暂时告一段落,后续搜索工作将视天气情况,再行决定。其后,村民将与搜救队员一道,把放置在海拔4000米处的两具遇难美国登山队员遗体搬运至3700米较为安全的地方。再用担架把遗体搬运至康定殡仪馆。而在搬运的过程中,中美联合搜救队员将在两名遇难者遗体附近水平范围内进行再次搜索,如果发现了最后一名失踪的美国登山队员,将会把他带下山。
6月11日中午12时,搜救队员和当地村民全面完成大本营的撤营工作,并于11日下午返回磨西镇。爱德嘉峰山难中美联合搜救至此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