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农牧厅《关于加强农业行政综合
【发布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4-08-18 【生效日期】2004-08-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农牧厅
《关于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自治区农牧厅拟定的《关于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八月十八日
关于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农业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大力推进我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努力推动我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一)近年来,我区的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在各地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在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业生产秩序和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有利于提高农业执法的整体实力和效率;有利于增强农业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有利于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实现执法人员的专职化,是切实保证农业部门公正、高效执法,加强农业执法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深化农业执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区农业执法工作仍存在执法机构分散、权责不明确、管理体制不顺、执法队伍薄弱、执法人员总体水平低、缺乏必要的投入等问题;一些地方对推行农业综合执法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工作进展缓慢;一些部门存在着部门本位主义,对开展综合执法工作不积极,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的推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各地方、各部门要从我区农业进入新阶段和我国加入WTO新形势的需要出发;从建立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出发;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统一认识、转变职能、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积极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的建设。
(二)我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农业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为目的,建立健全我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即由一个综合执法机构相对集中行使农业行政执法职能。综合执法要以县为主,综合方式可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逐步推进。2005年底前,自治区、市、县三级农业部门要全面实行综合执法。力争用2?3年的时间,在全区建立起职能集中、管理规范、层级协调、上下一致、运行有效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逐步形成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高效廉洁的专业执法队伍;使农业执法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农业综合执法机构逐步实现“五有”标准,即有专职执法人员,有与执法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办公场所;有必要的执法手段和设备;有较完善的执法规范和制度;有专门的监督制度。
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的执法范围和主要职责
(三)各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集中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及行政许可等职权。即:农药、种子、肥料、兽药、农业环保、种畜禽、草原、基本农田保护、乡镇企业、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饲料、渔政监督、动植物检疫等方面的行政执法权统一由综合执法机构行使。单独设立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的市县,可以探索进行综合执法工作。
(四)自治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各市县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统一部署和落实全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全区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承办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及应诉工作;受理审核行政许可事项;审查下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的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查处跨市或市执法机构移送的大案、要案以及需要由自治区执法机构查处的案件。
(五)设区的市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指导、检查所辖县(区)的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承办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及应诉工作;审核受理行政许可事项;审查下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的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查处跨县或县执法机构移送的以及需要由本市执法机构查处的案件。
(六)县(市、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开展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查处违法案件;审核办理行政许可事项;承办听证、行政赔偿及应诉工作等。
(七)农业综合执法与专业管理机构要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业务优势,对在执法活动中涉及到的一些专业性技术及农资质量、农产品安全卫生监测、检验等问题,要充分依靠技术力量和监测、检验设备等手段予以积极协助和配合,充分发挥农业执法的整体效能。
三、加快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和队伍建设
(八)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五统一”即执法职能统一行使、执法人员统一管理、执法力量统一调配、执法经费统一安排、执法证件统一发放的原则,建立健全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以其行政主管部门的名义对外行使执法权,隶属于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涉及机构、职能的调整、人员编制的配备,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办理。
(九)组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以农牧行政主管部门内部的法制工作机构为依托,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人员由农业行政部门内部调剂,也可以从现有农牧专业机构符合条件的人员中选用。
(十)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经岗前培训考核合格,持自治区人民政府核发的行政执法证的农业行政执法人员才能够从事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各级农业部门将专职农业执法人员纳入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法、用法活动,积极参加法制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业务研讨,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办案水平。做到依法办事,公正执法,服务“三农”。离开行政执法岗位的人员,其执法证件要及时收回并声明作废。
(十一)各级农业部门要严格执法人员的选拔标准,优化执法人员的知识结构,对不适应执法工作的,要及时调离执法岗位。执法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事业心及责任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公正廉洁、严格执法,关心群众、业务精通,行为规范。
四、突出工作重点,确保充分发挥综合执法的效果
(十二)农业执法要注意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突出问题。要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农资打假、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整治乡镇企业“三乱”、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封山禁牧、耕地保护、动植物防检疫等工作结合起来。要积极与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配合,在各自法定职责范围内做好农资市场的监管工作。要围绕农资市场的准入和假劣农资的查处,着重整顿和规范种子、种苗(包括种畜禽、水产种苗、牧草种子)、肥料(主要是复混肥)、农药、兽药、饲料(包括鱼粉)和饲料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等六大类农资产品的市场秩序,严肃查处未取得许可证生产、经营农资产品,以及生产、经营假劣农资产品等违法行为。
(十三)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要建立五个方面的制度:一是办案制度,包括案件受理制度、调查取证制度、听证制度、重大案件集体审查制度、移送和上报备案制度等;二是执法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工作守则、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保密制度、证件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和轮岗制度等;三是财务管理制度,包括收支两条线制度、票证管理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执法设施管理制度等;四是监督与廉政制度,包括层级监督、内部监督和廉洁自律等制度;五是投诉举报受理和举报奖励制度。通过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十四)深化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条件、依据和收费标准。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办证窗口,按照“一门受理、限时办结”的要求统一办理行政许可事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利、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五、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保证综合执法的规范和公正
(十五)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监督和指导,各级农业法制工作机构要强化对执法程序、违法事实认定、适用法律、处罚决定等重要执法环节的审核把关,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服务和监督检查,综合执法机构要自觉、主动地接受本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以保障农业行政执法行为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和程序合法,做到行政执法行为既合法又合理,既不超越职权、滥用职权胡作为,又不放弃职权不作为。
(十六)农业行政执法机构要严格贯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以及“罚缴分离”的规定。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对在执法过程中吃拿卡要、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的执法人员,要予以严肃处理,努力树立廉洁执法、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
六、加强领导,为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十七)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机构、职能的变动和人员、资金的调整,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各市、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协调和领导。要成立由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领导小组,把加强农业执法作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抓好、抓实,确保执法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十八)按照统一部署,切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自治区、市、县三级都要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安排相应的经费,配备相应的执法设施。保证执法机构有相应的办公场所、必要的调查取证设备、交通工具、检测设备和档案信息处理设备以及投诉举报电话。逐步改善执法条件,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十九)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执法责任人和奖惩措施,年终进行检查评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组织经常性的执法检查和目标管理考核。各执法单位要依据有关制度,对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考核。对考核成绩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对于成绩差的,要给予批评处理;要把考核结果同执法人员的工资、奖金、职务晋升挂起钩来。对接触农药等有毒有害的农业执法岗位人员,可以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发放津贴;对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办案要给予适当补助。对未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专职执法人员,在评聘职称时应以执法工作业绩为主,充分调动农业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关于救灾款使用
【发布单位】82802
【发布文号】宁政发[2001]38号 【发布日期】2001-04-20 【生效日期】2001-04-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
民政厅、财政厅关于救灾款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
(宁政发〔2001〕38号2001年4月20日)
固原行署,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关于救灾款使用管理的规定》,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救灾款使用管理的规定
(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 2001年3月)
为了加强救灾款的使用管理工作,提高我区救灾工作水平,现对救灾款的使用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一、救灾款的使用范围
(一)解决灾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
(二)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灾民。
(三)灾民倒房恢复重建。
(四)加工储运救灾物资。
二、二、救灾款坚持专款专用、重新使用的原则
(一)救灾款发放使用的重点是重灾区和重灾户,特别是保障自救能力较差灾民的基本生活。不准将救灾款用于非灾地区和非灾群众。
(二)救灾款的使用必须全面统筹、合理安排、及时分配。不得平均分配;不得截留、挪用、挤占、拖欠救灾资金。
(三)救灾款不得实行有偿使用,不得提取周转金,不得用于解决牲畜的饲草饲料和饮水困难等畜牧业生产支出;不得用于购买籽种和肥料等农业生产性支出;不得用于交通等非自然灾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医疗补助;不得用于扶贫支出;不得用于优抚对象和残疾人事业经费支出;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
三、三、救灾款(物)的发放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纳入村务公开;坚持民主评议、三级审核、登记造册、张榜公布;不准私分、贪污和优亲厚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四、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负责
(一)各市、县(区)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地方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预算,逐年加大地方救灾资金投入的力度,与自治区划拨的特大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及自治区财政安排的救灾资金统筹配套使用;不准虚列或挪用救灾资金;对于不按要求列支地方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的地方,自治区将不予划拨或减少特大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
(二)建立救灾储备金制度,中央补助给我区的特大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的救灾款未支出部分转入储备金结转下年使用,不准平调、挪用。
(三)发生灾害后,按照灾害等级分级负责,即:一般性自然灾害由各市、县(区)自行解决;对于中、大和特大自然灾害,自治区视灾害程度帮助解决。
五、五、各市、县(区)向自治区申请救灾款必须严格执行民政部《灾情统计、核定、报告暂行办法》(民救发〔1997〕8号),报灾必须及时、准确、实事求是,不准夸大、虚报、瞒报。
六、六、建立救灾款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各市、县(区)民政部门要按照自治区下拨救灾资金的使用期限按时向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上报使用情况及结果,否则视为资金没有安排使用,如再发生特大、大、中自然灾害要求自治区补助时,自治区将不予补助或在考虑应补助数额时扣除已下拨未安排的部分。
七、七、救灾救济款纳入财政救灾专户储存、专账管理,封闭运行
各市、县(区)对自治区下拨的救灾资金和当地财政安排的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一并纳入财政救灾专户,专账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每年要对救灾款专户管理和地方自然灾害救济专业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八、八、各市、县(区)民政、财政部门对下拨到基层的救灾款的使用情况要进行跟踪检查;监察、审计部门也要对救灾款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并将检查审计结果报告同级人民政府、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抄送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
九、九、在救灾款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和主要负责人的政纪直至刑事责任。
十、十、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批转
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自治区党委政法委
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1997年12月16日 桂发〔1997〕51号)
各地、市、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柳州铁路局,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各大专院校,广西军区,武警广西总队,驻桂空军,四十一集团军: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政法机关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又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骨干力量。要完成它所担负的历史重任,就必须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现将《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批转给你们,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工作,切实解决政法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的政法干部队伍,使之确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把我区政法工作做得更好,确保我区长治久安,为促进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政法干部队伍,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为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更加稳定的社会环境,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法干部队伍,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区政法部门和广大干警在维护社会稳定,保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政法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政法机关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任务非常繁重。政法工作、政法队伍的现状,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少数干警违法乱纪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新的形势迫切要求我们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的政法干部队伍,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政法机关的神圣使命,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2、党委、政府正确有力的领导,是搞好政法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政府都负有“创一流政法队伍”的政治责任,要把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下大力气搞好政法队伍建设。要全面掌握政法队伍建设情况,定期分析队伍现状,研究政法队伍建设工作,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经常听取和检查政法队伍建设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并认真解决存在问题。组织、人事、劳动、编制、纪检监察等部门要通力协作,支持和配合政法部门“把住进口,疏通出口”,改善政法队伍建设的外部环境。
3、各级党委政法委要用主要精力抓好政法队伍建设。经常调查研究政法队伍建设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指导政法各部门抓好队伍建设。按照协管干部的原则,对同级党委管理的政法各部门领导干部的任免、调动,政法委会同组织部门进行考核,提出意见和建议,由组织部门报党委审批。政法各部门管理的领导干部,任免、调动情况要报政法委备案,并接受政法委的监督。
4、各级政法部门必须坚持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队伍建设。要层层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制,把队伍建设工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晋升、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凡是因政法队伍建设工作抓得不好,干警违法违纪严重的单位,要追究直接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二、抓好思想道德建设,确保政法队伍在政治上坚定合格
5、“要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保证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抓政法队伍建设,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以政治素质的提高带动政法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6、要把理论学习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组织干警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把学理论和学习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很好结合起来,提高广大干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要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善于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使政法队伍任何时候在政治上都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7、突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要通过经常化、系统化和形式多样的宗旨教育,使广大干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好人民公仆,有效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拒腐蚀,永不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执法水平。窗口单位要实行承诺服务制度,热情为人民办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政法队伍良好形象。
8、切实抓好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干警认真学习法律,增强法制观念,倡导恪尽职守、严格执法、文明办案、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令行禁止的职业道德,坚决反对和防止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执法司法活动,清除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尊严,建立一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政法队伍。
9、政法委及政法各部门要广泛深入开展争创“十佳政法干警”、“十佳政法单位”等创先争优活动。要通过报告会、研讨会、联谊会,举办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宣扬政法队伍中的好人好事,学习模范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为部门之间、干警之间相互了解,加深感情,增进友谊创造更多的机会,培养政法队伍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三、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这一关键,保证好班子带出好队伍
10、政法队伍建设,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建设。要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法官法》、《检察官法》、《警察法》、《监狱法》等法律的规定,配齐配强各级政法部门领导班子,特别要选配好一把手,确保各级政法领导班子具有与实际工作要求相适应的专业知识、领导能力和政治理论水平。对现有50岁以下的领导干部要进行任职资格考试考核,不合格的要予以更换调整。
11、加强对领导班子的考核管理,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要协助组织部门每年对领导班子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对不称职和有问题的领导干部要坚决及时调整,保证领导班子坚强有力。
12、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加强对领导班子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建立领导班子议事规则、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重大问题研究程序以及干部考核、任免、交流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坚持党委每半年一次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履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政法委要认真负起对政法各部门领导班子的工作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责任,保证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
13、全面推进各级政法领导干部的交流。通过经常化、制度化的岗位交流,使领导干部摆脱人际关系的困扰,增进团结,廉洁自律,严肃执法,开拓进取,在不同的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对地、市以下政法各部门的正职领导,必须有计划的进行异地或部门之间交流。
14、严格培养选拔年轻后备干部。政法各部门要按现有领导职数1∶1.5的比例选拔培养后备干部。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高标准培养选拔跨世纪的优秀年轻干部,不断充实各级政法部门领导班子。
四、加强培训,着力提高干警文化业务素质
15、大力开展文化培训。根据不同岗位对科学文化知识的不同要求,对不具备相应科学文化知识的干警进行分期分批、脱产半脱产或函授培训,力争在三年内达到相应的文化程度。50岁以下的干部都必须达到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对三年内达不到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视为不合格干警,不予晋级提拔,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警在干警中的比例要大幅度提高。鼓励干警自学,不断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才干。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机关45岁以下的公安派出所副所长、法庭副庭长及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副科长以上干部,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三年内达不到要求的要予以更换。∶∶
16、强化业务培训。各级政法委和政法各部门要制定培训规划和岗位规范,本着干啥学啥的原则,采取院校进修和岗位练兵的方式,分期分批地进行培训,力争在五年之内,把全体干警轮训一遍。通过培训,使每个干警熟悉有关法律,熟练掌握本岗位技能,培养出一大批科技、业务骨干和办案能手。同时实行干警凭证上岗制度,除具有本业务部门所需专业毕业证的人员以外,都要持本岗位所需业务考试和培训合格证上岗。对没有取得合格证的干警要继续待岗培训,不享受岗位津贴,经培训仍不合格者,另行安排工作。
17、加强警容风纪教育训练。政法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业特点,加强纪律作风训练和队列训练,养成良好的职业风纪。特别是公安、监狱、劳教干警和检察、法院的法警,每年要利用一定时间进行集中训练,以培养、锻炼干警良好的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和军事技能。加强纠察督察,认真贯彻执行《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确保警容严整,警纪严明。
五、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8、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健全优胜劣汰激励机制。各级政法部门要结合各自的特点,健全对干警的录用、考核、晋升、奖惩、辞职、辞退等具体制度,建立优胜劣汰激励机制,使有关法规进一步具体化,严格考核奖惩,使干警同时感到有动力和压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9、领导干部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各级政法部门要根据领导班子成员的职责、任务,对任职期间工作完成的标准、质量、时限、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进行量化,作出明确规定,并把任期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使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领导干部年终要向干警作述职报告,接受评议考核。
20、干警实行全员岗位目标责任制或聘用制。政法各部门根据本单位实际,以干警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为基础,建立干警岗位目标责任制,并坚持月考评工作制度,实行严格考评。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和职务,可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按照条件公开、平等竞争、双向选择、最佳配置的原则,量才聘用,并规定明确的聘任期限。
21、改进奖励办法。各级政法部门要严格按照立功奖励的办法办事,建立干警考评档案和工作写实制度,以记实档案为奖罚的主要依据,把奖金和干警贡献大小挂钩,奖优罚劣,拉开奖励档次。
六、强化内外监督制约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执法水平
22、健全办事公开制度。政法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把宜公开的办事制度全部公开,让群众直接了解、掌握工作程序和结果。直接接触群众的要实行挂牌上岗服务,便于群众监督。
23、坚决制止权钱交易,清除行业不正之风,对容易出现权钱交易、搞不正之风的环节和服务窗口,要建立起严格的制约机制,使执法司法活动的重要环节和服务窗口做到既有完备的法律程序和办事程序,又有严格双向检查制度。对窗口单位每年都要进行民意测评,并将测评结果纳入考核内容,使窗口单位的工作直接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对要害岗位工作人员要实行轮换制,权力分解,避免因权力集中缺乏制约而产生腐败和违法犯罪行为。
24、推行错案责任追究制。政法各部门都要建立规范的错案责任追究或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政策和法律严格执法,并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加强监督制约,保证错案能及时发现并得到认真追究。对错案责任人,该离岗的离岗学习,该追究责任的决不姑息。
25、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建立定期向人大汇报制度,积极接受人大代表对政法机关工作的评议。主动接受纪委、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搞好政法各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广泛接受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
七、从严治警,保证政法队伍纯洁可靠
26、严格进人标准。今后,需录用或调入政法机关工作的人员,履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根据现行《法官法》、《检察官法》、《警察法》《监狱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在具备相应专业与学历的人员和军队转业干部中公开考试录用;担任领导职务和助理调研员(含相应职务)以上非领导职务的,可从党政机关适合从事政法工作的人员和军队转业干部中选调。其中,担任法官、检察官职务的,必须考取法官、检察官资格。
27、及时清调不合格者。对不适合、不适应做政法工作的干警,坚持随时清调。清调出的干警,由人事、劳动部门协助安排。对不服从安置的,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行干警辞退制。
28、严肃查处干警违法违纪案件。对干警违法违纪案件,要做到有报必查,查清必处,处之必严,决不适就护短。对有意包庇袒护者,要严肃追究责任。
八、从优待警,为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供保障条件
29、逐步改善政法队伍的装备,增加必要的设施和基本建设投资,努力保证政法队伍装备能跟上对敌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快公安派出所、看守所、法庭、司法所等基层组织正规化、规范化建设,按时完成公安派出所、看守所、司法所、法院审判庭、法庭及县级政法委规范化建设任务,不断改善干警的工作和学习条件。
30、逐步增加财政拨款,解决政法部门经费不足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千方百计确保政法部门吃“皇粮”。坚决反对和纠正下达创收指标,靠罚没款和乱收费解决办案经费的做法。认真解决好政法部门的政治待遇问题,非领导职务人员比例按同级政府工作部门平均比例配备,同时对干警的职级、工资、福利、住房、抚恤和家属子女的工作升学等问题也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凡按规定应该享受的待遇和津贴,都要予以落实。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1997年12月16日
发布部门:广西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1997年12月16日 实施日期:1997年12月16日(地方法规)
第四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农牧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5〕33号 【发布日期】2005-03-25 【生效日期】2005-03-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农牧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意见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5〕33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省农牧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批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关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推动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加快我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性的认识。
农业科技成果是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智慧结晶,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全省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针对我省农业生产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开展试验研究与引进开发,形成了一批高产、优质、高抗的农业新品种和节本增效的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甘春”系列小麦、“陇薯”系列马铃薯、“华特”猪配套系、甘肃高山细毛羊等品种已成为我省农牧业生产的主导品种;模式化栽培、设施农业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旱作农业、暖棚养畜等综合配套技术已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这些农业科技成果对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但目前我省农业科技成果实用性不强,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不高,还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不活、渠道不畅、手段单一,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各环节缺乏有机的联系,科技转化能力薄弱,科技体系为农业生产全方位服务的能力不强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迫切需要。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焕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生机与活力,强化农业科技部门科技创新与推广的能力,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由单纯依靠政府推广机构向多方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转变;着力推广应用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的农牧业新品种和节本增效的标准化综合配套生产技术,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推动我省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明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入户率,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总体目标。力争经过3―5年努力,使全省农业科技源头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储备一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初步建立和完善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推广服务体系,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化、转化形式的多样化;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明显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调动各方面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一)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源头创新和储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整合资源,增加科研投入,针对农业生产中全局性、关键性问题,组织力量开展科研攻关,为成果转化储备一批成熟、适用技术。各级农业、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科技攻关的具体项目和目标,面向全省公开招标,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提高科研水平。要加强现有单项科技成果的集成、组装和配套工作,建立成果数据库,根据不同需求,有计划地组织转化。
(二)鼓励成果研发单位及个人自主实施成果转化。要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员采取成果转让、技术入股、合作研发、创办科技型企业、有偿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科技人员可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在其他单位兼职从事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活动。
农业科研、教育机构持有的农业科技成果在成果完成后一年未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在不变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前提下,可以自行实施该项成果的转化,可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享有转化后的收益。
农业科技、教育机构成果转让取得的收入,纳税人凭省级科技行政部门认定登记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合同文本和有关部门出具的“甘肃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证明”,向省地税局税政一处申报备案后,免征营业税。农业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和各类职业院校通过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报经省地税局批准后,暂免征收所得税。
(三)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元化参与机制。省级农业部门重点抓好跨区域主导品种和重大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市县两级农业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筛选、确定适合本地区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示范推广方案,面向科研、教学、推广、企业、协会、学会等部门和单位公开招聘技术承包单位和技术承包人,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逐步完善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的成果转化机制,鼓励企业和农业科研机构走向联合,通过合作研究、成果买断、成果转让、委托研究、股份合作等方式,形成“企业―科技―基地―农民”科技成果转化链,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挥龙头企业在成果转化中的生力军作用。
各级财政要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由科技部门会同财政、农业部门以项目形式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加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安排农牧业新品种后补助专项经费,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推广面积大、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的主要农牧业新品种育种者给予补助,鼓励广大农业科研人员积极开展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此项工作具体由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负责组织评审、实施。
(四)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重视对农业科技推广类成果的奖励。各级政府要对每年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以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投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长期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在业绩考核中,结合其推广业绩,适当提高考核结果等级;在技术职称(职务)评聘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其推广实绩和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同等条件下应优先予以评聘,并适当放宽外语、论文、专著、科技奖励等方面的条件。
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成果拥有单位以技术成果入股有限责任公司或非公司制企业的,成果的作价金额可占公司或企业注册资本的35%,成果研制者可持有该技术股不低于30%的股份,并依据其所持股份分享收益;职务科技成果转让给他人的,应当将成果转让所得净收入的30%一次性奖励给成果研制者;成果拥有单位自行实施转化或与他人合作实施转化的,应当在项目投产后,连续5年从实施该科技成果的年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10%的资金奖励成果研制者,或者参照此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在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所得奖励份额应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
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纳入重点工作计划,把实施情况列入任期目标和岗位责任制的考评内容,实行“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考评、有奖惩”的目标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农牧、科技、扶贫、发展改革等部门各类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优势,引导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三)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青年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农业远程教育培训、星火培训、星火学校等项目为重点,有效整合农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农民科技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接纳能力,增强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和传播科技的自觉性,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省农牧厅
省科技厅
省财政厅
二○○五年三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社会治安综
【发布单位】82802
【发布文号】宁党办[2000]46号 【发布日期】2000-09-20 【生效日期】2000-09-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宁党办〔2000〕46号2000年9月20日)
各地、市、县(区)党委、行署和人民政府,自治区党委各部委,自治区各厅局,各人民团体,各大专院校:
自治区党委、政府同意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维护全社会政治稳定,为我区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创良好的治安环境,根据我区实际,对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是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重要举措。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把做好这项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作为“保一方平安”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思想认识到位,把维护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稳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要经常过问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对可能影响本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要亲自动手,深入实际,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分管政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同志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直接责任人,要积极组织协调各有关方面,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要始终坚持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和减少犯罪及群众性事件当作首要环节。各级综治委及其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当好参谋和助手,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认真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主动、扎实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当作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来抓。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突出重点,进行组织安排。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结合本地区改革、发展的形势,深入研究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后可能产生的社会矛盾,预测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及时掌握社会动向,特别是对那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热点问题,要跟踪调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要情况和突出问题,广泛搜集社会反映,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及时通报有关信息,主动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适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整处工作。对那些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找矛盾纠纷,要坚持“及时排查、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要树立超前意识,尽可能及时化解,把各种步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酿成事端。对已经发生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要认真检查决策及其执行过程中的失误,总结教训,引以为戒,该追究领导责任的,一定要严当时追究。
二、二、狠抓基层,突出重点,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全区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外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针对本地区矛盾纠纷的突出问题,尤其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应予以高度警惕,及时列入排查调整外工作日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掌握事态的来龙去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要把集中排查调整处和经常性排查调整处结合起来,既要针对一个地区、一个时期的突出问题,集中排查调整处矛盾纠纷;又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整处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形成制度,健全机制,长期坚持下去。要坚持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整处工作协调会议的制度,县级以上单位每个月召开一次,乡镇、街道每半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比较集中的单位要根据需要及时召开。每次会议必须形成会议纪要,写清排查出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注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会议纪要要报告同级党委、政府和上一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经过排查没有发现问题的,也要记录在案,并向上级报告,实行“零报告”制度。排查工作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对排查出的问题不夸大、不缩小、不隐瞒,如实上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县(市、区)特别是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和当务之急,因地制宜,尽快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加强督促检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及村(居)委会、治保会、调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落到实处。
三、三、齐抓共管,明确职责,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一定要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归口调处的制度,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决不允许推诿扯皮,把本部门、本单位矛盾推向社会,把应该本级解决的问题推给上级。地方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尤其是县、乡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组织、协调辖区内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共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主动积极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既有明确分工,又要齐抓共管,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按照中央有关规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部门分工如下: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问题,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协助配合;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按部门分工牵头负责;农民负担过重和“三乱”问题,由农业部门牵头,纪检、监察、财政、计划(物价)、法制等部门共同负责;企业(包括乡镇企业)“三乱”问题,由经贸部门牵头负责;因社会集资、企业债券不能正常兑付和金融诈骗引发的矛盾,由政府协调政法、计划、财政、金融等部门共同负责;因金融债券、存储款等不能正常兑付而引发的矛盾,由有关金融部门牵头,计划、财政等部门共同负责;土地、山林、草场等边界纠纷,由民政部门牵头,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共同负责;学校问题,凡因学校或教育系统内部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由教育部门牵头负责;因学校或教育系统以外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由地方政府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牵头,教育及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因宗教、民族问题引发的矛盾,由统战部门牵头,民族、宗教等部门共同负责;因房地产交易及住房拆迁、建筑施工等城市建设工作引发的问题,由建设部门牵头负责;婚姻、家庭、邻里等民间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以司法行政部门为主,公安、民政、法院和妇联等部门各负其责。
四、四、加强督查,责任到人,确保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全区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采取有力措施,制定工作计划,加强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督促检查。督促检查工作要一级抓一级,责任到人。对排查出来的重大矛盾纠纷,应由本级解决的,要挂牌督办,限期解决;本级解决不了的,要及时上报。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决议的落实情况,特别是化解工作过程及其效果,要进行检查并写出专门报告。对下一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上报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要建立档案,密切关注落实情况,必要时要进行实地考核。要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一票否决权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开展情况和实际效果纳入半年、年终对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和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责任人的政绩、晋职晋级、奖惩等紧密挂钩。对工作得力、成绩显著的,要记录在案,形成专门报告,在报送党政主要领导的同时,送交组织、人事部门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材料;对因工作不力或隐瞒情况,酿成重大治安问题或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行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对有关领导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自治区综治委适时对全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重点检查,以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