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阵地 抓示范——云南弥渡县着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建阵地
抓示范
——云南弥渡县着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近年来,云南省弥渡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按照点上出经验、面上求突破、整体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实现“四有”目标为突破口,以创建党建示范点和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为重点,健全机制,狠抓指导,突出特色,加大投入。全县实现了党的建设有制度,党员活动有阵地,干部工作有激情,群众致富有门路。
建阵地,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全覆盖
全县各级党组织不等不靠,超前谋划,主动争取,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分四批累计投入资金2203.26万元,新建25716.57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其中,党员综合活动室6230.4平方米;投入资金133.5万元,购置全新办公家具,全面完成了全县85个行政村活动场所建设。
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以县委组织部长、乡镇党委书记、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县、乡、村三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领导小组,形成民政、财政、发改、建设、国土、审计、监察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县委组织部充分履行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的职责,做到“五注重五确保”,即注重因地制宜、确保统筹规划,注重整合资源、确保多元投入,注重加强监管、确保工程质量,注重落实责任、确保工程进度,注重拓展功能、确保作用发挥。采取上级争取一点,县财政配套一点,村集体 经济投入一点,部门整合一点,社会筹集一点的资金筹措方法,整合各种资源,争取多方支持,促进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稳步推进。
统一标准,从严监督。活动场所规模及图纸设计,在广泛听取乡村干部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讨论,认真研究,形成全县一套图纸、一种模式;在规定面积要求的基础上,统一活动场所标志,如五角星标识、国旗,统一制作宣传专栏、党务公开栏、党建工作揭示牌。严格按照《弥渡县项目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监察、审计等部门强化对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制定《弥渡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和使用的意见》,明确了活动场所资产管理、使用、处置的权利主体及责任。工程建设过程中,组织部、民政局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各村委会检查指导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抽调相关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推进不力的通报问责;适时召开工程建设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会,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比对、互相促进。
建设超前,功能齐全。在选址上,将新建的活动场所规划布局在交通便利、辐射较强、乡村经济文化中心地带上,为小城镇规划建设作好定位,为增加租赁性集体收入创造条件。在建设规模上,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扩大建筑规模,提高建设标准,85个行政村活动场所建筑面积均超过200平方米,其中300—400平方米的有39个,400平方米以上的24个,党员活动室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17个,满足了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建筑特色上,结合地方文化特点,使活动场所建设风格与城镇规划建设相协调,与地方民族风情相协调。在功能发 挥上,活动场所建设集村“两委”办公室、乡村图书屋、警务室、农业科技培训中心、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党务村务公开及政策法规宣传阵地为一体,在为党员提供各种活动需要的基础上,向满足一般群众活动需要推进;在确保公益活动需要的基础上,向对外租赁房屋、铺面,壮大集体经济推进。
及时延伸,建到支部。将撤校并点后闲置的校点一律作为村民小组党员及群众活动场所。从2012年开始,每年筹集1000万元以上资金,按照新建村组活动场所每个补助5万元,修缮村组活动场所每个补助2万元;新建社区活动场所每个补助20万元,修缮社区活动场所每个补助5万元的标准,每年建设村组活动场所不少于100个,力争“十二五”末实现村组活动场所建设全覆盖。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405万元,整合项目资金2670万元,建成自然村级活动场所225个,其中新建195个村,修缮30个村。
抓示范,以点带面走出党建工作新路子
该县党建示范点创建始终坚持科学布局、合理选点、创新载体、突出特色的原则,着力在“增强凝聚力、体现先进性、创造新经验、当好排头兵”上下功夫。
选好点,起好步。按照创建“白州党建示范走廊”的标准和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全县交通主干道214国道、祥临公路、果河路沿线党建基础好、工作成效明显、带动示范能力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基层党组织确定为创建对象,打造“弥渡基层党建示范带”。县财政每年投入20万元党建示范点创建经费,对已被命名的党建示 范点每个给予1万元的表彰奖励,对正在创建的网络党建示范点每个补助设备购置、软件及业务人员培训费1万元。目前,全县有州级党建示范点7个、县级党建示范点13个,正在创建党群共建州级示范点3个、县级党建示范点5个、网络党建示范点10个。
重管理,严要求。建立县委领导挂钩联系、组工干部结对指导党建示范点制度,县委领导重点在组织领导、政策措施、项目资金、工作思路等方面给予帮助指导,组工干部重点对党建业务、体制建设、工作创新等方面给予指导。县委多次召开党建示范点经验交流会,总结示范点创建成功经验和做法,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农村、社区、机关、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示范点量身定做创建标准。并制定出台《弥渡县党建示范点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长效机制,按照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要求,每年底对各党建示范点进行考核,考核分在90分以上保持荣誉,在80分以下给予通报批评,70分以下采取摘牌处理。
见成效,出成果。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着力在党组织设置模式上创新,建立“支部+协会+基地联农户”设置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行业协会、专业协会上。蔡庄、双海党总支建立了无公害蔬菜党支部、劳务输出产业党支部、生猪产业党支部,莲峰党总支建立了红雪梨协会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家政服务党小组,罗荡村党总支建立了非公经济组织联合党支部。有的示范点还以协会牵头,注册农产品商标,统一农产品销售,使农户和协会党支部实现“双赢”;有的示范点收储闲置土地、物资,制定科学的集体资产管 理、经营制度,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有的示范点念好“山字经”,开发林业资源增加集体收入;有的示范点由集体牵头合理流转土地,集约化种植经营,拓宽创收渠道,有效破解了“空壳村”难题,找到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之路。在示范点的带动下,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初步形成了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党组织体系。(谭德柱)
第二篇:抓基层 强基础 扎实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
抓基层 强基础 扎实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 创特色 重实效 努力实现学团工作创新发展
——在全校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20日)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孔祥华
同志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校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和学校第五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来学校在学生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表彰先进,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在巩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科学谋划,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牢筑工作根基,不断提升我校学团工作科学化水平。首先,我代表学校党委向被评为第八届基层团支部建设暨班级规范化建设活动月优秀组织单位的10个学院,以及获得优秀主题团日活动、共青团工作优秀调研报告、大学生思想引导优秀案例奖的集体和个人,表示衷心祝贺!在辛勤战斗在基层第一线的全体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表示诚挚的感谢!
学校党委、行政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工作、共青团工作,始终强调学生工作和学团干部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大力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发挥学生基层组织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促进校园和谐稳定、推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学生处、团委和各学院认真落实学校党委要求,紧紧围绕学校育人目标,把学生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在完善组织体制机制,创新组织活动 方式,激发组织内在活力,增强组织有效功能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造了许多具有学校和各学院特点、特色的好做法好经验。
在总结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学校汇总印发了典型材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刚才,计算机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文学院和后备军官学院学生党支部、外国语学院2010级3班班委会、传媒技术学院2008级5班班委会、化学化工学院2009级9班团支部、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2008级3班团支部等8个单位的代表分别做了经验交流发言,讲得很好,听后深受启发。借此机会,我就进一步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总结工作,充分肯定我校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成绩近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各单位以及全体学团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学生基层组织建设把握方向,立足实际,狠抓落实,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形成了真抓实干、生机勃勃的工作态势,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促进学生基层组织发展。围绕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学校制定了《关于学生工作重心下移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班级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团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工作的实施细则》等文件和规定,规范指导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各学院立足实际,创新思路,推出多项举措和配套措施,认真落实有关要求。在不断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中,逐步建立并规范了党委统一领导,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相互协作,各学院贯彻实施,学生基层组织全面落实,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良好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上,加强以‚培养教育、党员发展、支部建设‛为主线的学生党建体系建设,实施学生党员责任制,设立学生党员示范岗,定期评选优秀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班级建设上,推进班级规范化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工作目标、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氛围、着力培养班级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定期评选优秀班集体,努力实现‚让每位同学在优秀的班集体中健康成长‛的目标;在团支部建设上,科学规划指导团支部建设,规范实施‚三会一课‛制度、按期组织开展团支部换届工作,严格执行团支部达标升级,定期举办基层团支部建设活动月,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举办特色团支部创建等活动,尝试推行在公寓、学生组织、网络等不同领域建立团支部,强化团组织全覆盖,定期评选表彰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以实施‚全国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项目为重要契机,通过项目立项、示范点评建、重点项目推进、团日活动竞赛等载体狠抓基层,圆满完成试点工作任务,有效推进了我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发展。
(二)不断丰富工作载体,增强学生基层组织活力。一是加强‚学习型基层组织‛建设,教育引导各学生基层组织和学生干部加强学习和研究,围绕学生发展的新期待,探索新思路、开辟新阵地、提供新帮助、打造新亮点,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贴心服务。二是在各学生基层组织中,以‚扩大组织覆盖,激发组织活力,增强党员、团员意识,发挥优秀学生带头作用‛为目标,结合专业实际和青年学生特点,创新工作形式和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做聊大先锋‛活动,引导学生党员和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树典范、担责任、做贡献、助成长。三是在学生基层组织中,大力倡导‚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理念,依托多样平台,整合阅读资源,提倡班级阅读、宿舍阅读,积极创建书香班级、书香支 部、书香学院,进一步优化‚勤奋学习、刻苦求知‛的院风、班风和学风。四是抓实抓好《团支部发展记录》,班团干部定期述职,班级、团支部‚1+1手拉手共同成长‛等载体,开展‚基层组织活力工程‛建设,把更多的资源向基层组织倾斜,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提高它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校团委报送的两项团支部活动典型案例入选2011年6月团中央编写的《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宝典》。
(三)积极拓宽工作阵地,凸显基层组织建设成果。为推进‚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工作,学校实施了‚机关处室干部联系基层活动‛,组织学校机关干部走进学生班级、团支部和学生活动场所、宿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指导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密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校党委书记李喆、校长马春林经常走进学生中间谈心教导,李喆书记还与外国语学院2010级3班建立了长期联系,担任该班的‚名誉班长‛。全校学团干部开展了‚走进基层、走进青年——学团干部恳谈日‛活动,用真心、真情联系服务学生。不断强化校、院两级党校、团校、学生骨干培训班、学生干部成长论坛等阵地建设,扎实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百千万’优秀学生培养工程‛,培养锻炼优秀学生骨干。2011年上半年,学校团委选聘了42名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骨干担任了校、院共青团工作助理,使他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和成长。同时,我校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等各学生组织,创新实干,充分发挥作用,竭力服务同学,近年来开展的‚学海导航‛、‚关爱行动‛、‚挂职锻炼‛等工作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新农科技社、九歌文学社、E通科技社团等特色社团在全国高校社团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升;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节、宿舍文化节、心理健康月、阳光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已成为学生锻炼发展的广阔平台。据统计,仅2011年就有730多名同学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获奖。近年来,学校涌现 出了‚全国优秀学生干部‛数学科学学院张翔,‚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生命科学学院陈之海,‚优秀援外志愿者‛文学院陈秋月、农学院张鲁,多次获得大奖的传媒技术学院董潇君等一大批优秀学生代表;涌现出全国、全省先进班集体,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群体,国防生军中朝阳志愿服务队等一大批先进群体。2011年,全校有3个学生党支部、95个先进班集体、114个优秀团支部,26个社团受到校级以上表彰。这些都体现了我校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果。
二、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不断增强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做好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困难。目前,我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已达29785人,其中学生党员2625人,团员28212人。设有学生党支部89个,班级、团支部765个,公寓、网络等新型团组织127个,校、院两级社团181个,学生宿舍5407个,各级学生组织学生干部3000多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活跃的青年活动的群体组织。大家知道,我们国家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发生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格局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等明显增强。这些变化和特征在青年学生身上同样明显地体现出来。面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多元化、就业多样化、生活时尚化、追求个性化以及学生数量多、生源复杂、辅导员职数少的现实状况,学团战线面临着艰巨的工作任务,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和功能发挥面临着诸多挑战,集中表现为三个矛盾:(1)传统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与学生新的聚集方式之间的矛盾。在教学改革和新技术、新媒体的影响下,以班级为主体的传统的学生聚集模式受到冲击,在社团、网络、青年自组织等新 的学生聚集地,学生基层组织的有效覆盖面临挑战,组织设置模式需要创新。(2)传统的基层组织工作内容和方式与学生多元化需求多样性特点之间的矛盾。一些陈旧的内容与方式已经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基层组织的活力、凝聚力需要进一步增强。(3)基层组织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现阶段实际功能发挥之间的矛盾。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地融入青年思想之中,是学生基层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基层组织需要着力探求新方法、新载体增强思想引领的实效性。
我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基层组织,担负着联系、宣传、组织、教育、引导、团结青年学生,把上级党团组织的政策措施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主要平台,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学团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学团工作重心在基层,基础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基层组织的职能,是学团系统更好地履行根本职责、实现各项职能、取得新突破新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推动学团组织内涵建设,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既要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又要认清形势、居安思危;既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又要求真务实、扎实肯干。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学生基层组织建设是学团工作的基础工程和生命力工程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紧密结合具体实际,抓基层、强基础,扎实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创特色、重实效,努力实现学团工作创新发展。
三、科学规划,扎实实施,全力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
(一)准确把握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我校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展领域、强化功能,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服务学生,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扩大组织覆盖为基础,以增强组织活力为牵引,以强化组织管理为重点,以加强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经过不懈努力,使学生基层组织设置更加合理,机制更加完善,制度更加规范,环境更加优化,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加突出,功能发挥更加充分,逐步构建起与学校育人目标相适应的工作发展体系,形成推动学团工作不断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二)努力实现两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着力优化组织设置,实现学生基层组织的有效覆盖。积极争取在条件成熟的高年级建立学生班级党支部,落实‚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工作目标。在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组织、志愿服务团队中探索成立‚临时党支部‛,扩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巩固吸收‚全国共青团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成果,在进一步抓好传统班级团支部的基础上,按照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方式,积极在学生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和聚集地推进组织建设创新,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公寓建团、社团建团、网络建团等团建新模式,建立兴趣型、共需型、活动型团组织,作为传统团支部的有意补充,共同发挥作用,实现团组织覆盖全体青年的目标要求。
二是着力激发学生基层组织内在活力,实现学生基层组织工作影响全体青年学生。在工作设计上尊重青年学生、立足青年学生、为了青年学生是激发基层学生组织活力的根本方法。要尊重青年学生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强化他们的自觉参与,注重他们的内心评价。要充分考虑他们的身心特点,善于运用他们喜欢的沟通交流方式、语言风格和逻辑开展工作。在贴近学生兴趣和需求、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将更多的学生由观众型转变为演员型,努力使更多的学生基层组织活动形式从‚命令执行模式‛转变为‚自助菜单模式‛。积极引导基层学生组织在凝聚思想共识、建立核心团队、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上不断激发内在活力,促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整体活跃,真正做到‚学生走到哪里,基层组织的影响就到哪里‛。
要真正实现‚学生基层组织的有效覆盖‛和‚工作影响全体青年学生‛这两个突破,需要我们付出积极地艰苦地努力。我们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探索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其服务学生发展功能最大化的路径和方法,努力使广大青年学生对基层组织产生广泛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学生基层组织的关怀下,实实在在地得到发展、收获成长。
(三)健全完善三个保障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相互协作,各学院贯彻实施,学生基层组织全面落实,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良好工作体制机制,努力形成学校有规划,学院有合力,基层有落实的工作格局。学生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实际、遵循规律,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推进。要将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学校学团整体工作规划,建立健全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有效统筹学校、学院、学生基层组织三方资源,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基层组织协同效应,形成学生基层组织共建共进工作体系,形成党、班、团以及社团组织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局面。二是进一步健全学生基层组织的考核激励机制。学生处、团委要把更多的视野转向基层,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基层,把更多的项目放在基层,把更多的服务延伸到基层。各学院和辅导员、班主任要把更多的心思、更多的精力用到学生班级、学生宿舍、学生身上。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健全完善各类学生组织工作条例,各类考核实施细则,各类激励奖惩规定。修订《聊城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大纲(第二课堂)》,坚持团组织、学生会组织各类行之有效的达标升级等考评办法,适时实施学院学生工作全面考评体系,实施评选表彰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工作,大力培养选树基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树榜样、带群体。
三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做好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关键就是发挥好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的作用。从教师队伍,也就是我们学工系统的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来说,就是要强化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事实告诉我们,有没有一颗真诚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心,有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是能否做好基层工作的根本;有没有求实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有没有过硬的工作本领和领导艺术,是能不能做好基层工作的试金石。我们每一名同志,都应当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并以优异的工作成效赢得组织的信任和学生的期盼。从学生骨干队伍,也就是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为主的群体来说,这是一只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学生骨干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可以说,抓不好学生骨干队伍,就不可能抓好学生基层组织建设。要坚持不懈地大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大学生骨干培训计划。要高度重视选好配好学生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班长、学生会主席等主要学生干部,真正使他们成为学生的标杆。要教育引导每一名学生党员争做一面旗帜,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争做一个模范,每一名学生干部争做一个表率,真正培养一批 又一批品学兼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厚、带动作用好的学生骨干队伍,把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贯彻落实好。
(四)重视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是学生基层组织要旗帜鲜明地用正面主流思想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学生基层组织历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沿阵地。面对多元化的思想潮流,青年学生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信念的支撑、先进文化的熏陶、良好品行的塑造、健全人格的培育。要把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教育学生。健全学习教育机制,拓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载体,积极开展学生基层组织‚理论引领思想、实践引领成长、典型引领人生‛的引领行动。要借力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载体,党校团校、理论社团、红色网站等阵地,网络、手机、微传媒等新传媒,强化学生基层组织在网络、社团、公寓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是学生基层组织要积极争做优良学风、班风、院风建设的中坚力量。班风、院风是一个班级、一个学院的风气,体现出的是这个群体人的综合素质、团结程度、集体实力与外部形象,展现的是这个集体的精神风貌、凝聚力与向心力。学风是学生群体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与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形成良好班风、院风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学风、班风、院风是教育的力量,又是教育的途径。它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学生品德素养的发展,形成巩固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培养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正在全面落实第五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学工战线和学生基层组织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意识,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是对学生培养教育主渠道的意识,坚持把围绕教学工作中心谋划、设计、开展大学生工作,作为学生 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原则。坚持把关心学生专业学习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毫不动摇地狠抓学生学风建设,强调课堂教学秩序,严肃考试管理和纪律,大力推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创建‚书香学院‛、‚书香班级‛,进一步形成以勤奋学习、刻苦求知为主旋律的优良学风、班风、院风和校风,让‚学在聊大‛的美誉和影响力更为广扬。
三是学生基层组织要积极争当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重要的高校校园文化,既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服务学生的重要手段。学生基层组织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校园生活中挖掘素材,培养校园文化精品,唱响校园文化主旋律,引导学生传播优秀文化理念、高尚人文精神。要按照‚高品位、有特色‛的要求,以广大学生广泛参与为基础,以文化艺术、学术科技、素质拓展、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广大同学提供更加广阔的文化平台,更好地发挥文化在育人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是学生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在促进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安全稳定无小事。多一份关爱、教育、管理、服务,学生就多一份安全,校园就多一份和谐。安全稳定工作,任何时候都是我们要时刻抓在手上、绝不能放松的重要工作。学生基层组织扎根于学生之中,是学校、学院联系学生的桥梁、服务学生的窗口,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基层组织在服务学生、表达诉求、引导舆论、排忧解难、安全教育、秩序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学生骨干要当好同学的政策制度的宣传员、班情舍情民意的调查员、化解矛盾的调解员、安全隐患的信息员。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防范意识、忧患意识和阵地意识,守土有责,警钟长鸣,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 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发生酿成大事,坚决防止发生小事不管或因小事处理不当而酿成大祸的事情,坚决防止发生危害校园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各类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同志们、同学们,校党委书记李喆强调,‚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成才,全校上下要树立全员育人育全人的办学理念。‛他希望大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生存。‛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宗旨就是更好地服务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学生基层组织是做好学团工作的源头活水。全面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工作根基,对做好今后的学生工作、共青团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真抓实干,创先争优,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强基固本,不断提升学团工作科学化水平,在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本科大学的实践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台前县四项措施着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台前县四项措施着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台前县创新活动载体和活动形式,实施四项措施,深入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党建工作新成效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抓基层打基础,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一是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进一步加强农村专业协会党组织建设;采取独立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管理等多种形式,在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二是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在农村致富能手、优秀青年、“两新组织”技术骨干以及流动人员、妇女和少数民族中发展党员。特别是加大在农村外出务工经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的组织相对薄弱的领域发展党员工作力度。三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让优秀青年、致富能手、经济能人、返乡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探索推行选派乡镇机关退休干部到村任职工作。
二、抓教育促素质,不断提高各级党员服务能力。一是利用县委党校主阵地,举办党员干部专题培训班、经验交流座谈会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二是实施党员素质培养工程,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和轮训。从2月底开始,对全县各乡镇党委副书记、组宣统委员以及分管国土、城建、计生、司法、民政的领导干部,各村村干部,分期分批分层次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远程教育、司法调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信访工作、反邪教等有关知识培训。三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农闲集中学习制度,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电教播放网络,定期开展“送党建知识下乡”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素质。
三、抓服务树形象,力争基层组织建设有新亮点。一是进一步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把村级活动场所建成民主“议事中心”、村民矛盾纠纷的“调解中心”、村民发展经济的“信息中心”和村民开展活动的“文化中心”,使党员活动室成为村级党组织、村委会和村级其他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的综合阵地。二是创新活动载体,改进活动方式,以党建工作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凝心聚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科学发展。三是普遍落实党建指导员制度,进一步加大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工作力度,实现党建工作指导员全覆盖。
四、抓落实促发展,积极为基层党组织办实事好事。一是以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为主题,采取“支部+协会”、“支部+经纪人”的模式,鼓励党员带头创办、领办专业协会,发展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并采取协会扶持、党员示范等办法帮助群众发展生产。二是深化“双培双带”活动,加强致富能人、能人党员、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三是全市各乡镇各村结合实施,认真抓好“五个培育”:培育一批立足资源、面向市场的劳动密集型农特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掌握一定生产技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培育一批农特产品销售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培育一批农特产品经济合作中介组织;培育一批适宜本地种植、养殖、加工,顺应市场需求的农特产品生产基地。(台前县委组织部王万召)
第四篇:着力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着力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袁 堃
2010年第1期 ——党的建设
武汉市黄陂区以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突出“五抓”,着力解决村(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功能不全、“两新”组织覆盖面不宽、党员干部“双带”致富能力不强、争先创优动力不足等基层党建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抓组建,着力扩大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黄陂区坚持“工作需要、条件具备、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把党组织建到“两新”组织里、建到园区上、建到协会中、建到基地上、建在流动党员集聚地,探索了联建型、产业型、挂靠型等多种党组织设置方式。针对“两新”组织基础薄弱的状况,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摸清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现状,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两新”组织整建活动,对12个班子不健全、软弱涣散的“两新”组织党组织进行了整顿重建;新建“两新”组织党支部17个。
二是抓培训,着力提升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黄陂区通过邀请专家讲学、创办基地示范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抓发展、促和谐的实际本领。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先后举办3期“黄陂论坛”,邀请省内外20多位各类专家、学者参加论坛活动,帮助党员干部提高能力、统一思想;区财政拿出近60万元对乡镇街道干部和村(社区)书记进行培训,先后举办16期主体培训班,培训2350 人次;投入43万元建成的武汉谦森岛庄园,成为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市农村骨干队伍培训中心,已培训区内外农村实用人才4000人次;投入110万元,完成全区所有村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目前,全区共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示范基地169个,党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22个、中介服务组织36个、农业庄园58个,带动近5万户群众致富奔小康。
三是抓载体,着力激发基层党组织内在活力。结合学习实践活动,黄陂区大力实施“先锋激励工程”,在全体参学党员中深入开展“双学双培双带”、“结对帮扶”、“带头创业比争先,服务创业比奉献”等主题实践活动,营造学先进、作贡献、当表率良好氛围。2009年,区委拿出10多万元资金用于表彰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四是抓阵地,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先后投入资金3362万元,用于改善村级组织办公条件,实现了全区村、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全覆盖;投入140多万元,用于规范村(社区)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内部功能建设,统筹安排村(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和谐社区建设,提升村(社区)党组织服务水平。推行村(社区)办公场所实行“一站式”服务,切实发挥村(社区)办公活动场所综合服务功能。
五是抓保障,着力完善基层党员干部激励机制。黄陂区积极探索政治关心、舆论引导、政策扶持、资金倾斜、目标激励、责权兼顾的基层干部待遇保障机制。提高村主职和副职干部津贴标准和发放范围,目前已从区财政列支400余万元发放离任村主职干部生活困难补贴。从2009年开始,区委、区政府每年专项列支20多万元,将45个社区工作补助经费增加到5000元至10000元,用于提高社区干部工资待遇。■
(作者系中共武汉市黄陂区委书记)
第五篇:2011年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计划
2011年浚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推 进 计 划
2011年,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2011—2012年浚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实施“覆盖工程”、“头雁工程”、“先锋工程”、“安家工程”、“安心工程”、“示范工程”,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为推进全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实施“覆盖工程”,着力优化覆盖城乡的基层组织网络 1.推进农村基层组织设置创新项目。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建立善堂镇贵生养殖合作社、白寺乡浩大养鸡专业合作社、卫贤镇宝洲高产小麦种植合作社、卫贤镇蛋鸡养殖合作社、小河镇海礼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组织;建立浚县肉牛养殖协会、小河镇蔬菜种植协会、新镇镇长屯养鸡协会、新镇镇张庄韭菜种植协会等4个专业技术协会党组织,使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延伸到农村各类组织、各项工作;因村制宜,扎实开展“三帮三促”活动,积极培育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强的城关镇东关村、黎阳镇水峪村、善堂镇史小寨村等50个村党支部。适应城市化要求,围绕新型农民社区建设,坚持党建先行打基础,优化组织设臵,以党组织的整合带动其他资源整合,构建新的管理和服务体制,建立黎阳镇北陈庄、秦李庄,黎阳产业集聚区马
索以企带村的模式。
二、实施“头雁工程”,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
1.优选计划。在农村,2011年村委换届选举前,着力做好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退休退职干部、“大学生村官”、复退军人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的排查摸底和思想动员工作,通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乡镇党委委派等形式,把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型优秀党员干部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全县“一好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达到80%。按照重心下移、扶弱培强的原则,选派县、乡机关党员干部到黎阳镇北陈庄、东王桥、秦李庄、西王桥,屯子镇刘河村、莲池村、郑庄,白寺乡辉泉沟村、姜营村,新镇镇李海屯村等10个中心工作任务重、不稳定和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的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进一步健全预警机制,对黎阳镇程王庄,善堂镇西什村、单庄,王庄镇西胡村、刘沙地、南井固中村,屯子镇屯子村、莲池,白寺乡辉泉沟村、姜营村,卫贤镇前公堂村,新镇镇新镇村、李海屯,小河镇杜庄、前刘庄等15个后进支部进行整顿。在社区,社区规划结束后,及时进行党支部换届选举,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选好配强社区领导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鼓励和支持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居委会主任,实行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的社区配备一名专职党务副书记。在“两新”组织,按照党性强、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做职工群众工作的要求,选好配
员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通过不同形式支持“大学生村官”留村任职,使70%的“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在社区,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按照社区居民委员会一般配臵5—9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要求,配备社区工作者队伍,使全县社区工作者达到67名。探索从现有“大学生村官”队伍中考试选拔的办法,每个社区选聘1名“大学生村官”担任党务工作者。
三、实施“先锋工程”,全面加强基层党员教育管理 1.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创业带富”活动,争当“创业先锋”。建立发展党员预告制度。年初,各村党支部将预备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报乡镇党委备案,乡镇党委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情况跟踪问效,年终县委组织部对各村发展党员情况进行通报,确保每村每年至少发展1名优秀青年农民入党。建立农村党员创业帮联制度。组织农业、人社、畜牧、科技、财政、金融等部门的骨干人员,组成创业服务队,开展下乡或定点服务活动,帮助党员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疑难和问题;组织行业相同或相近的农村党员组成创业联盟或互助组,共同创业致富,扩大集群效应。建立黎阳镇后毛村生物饲料生产示范基地、善堂镇双庙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王庄镇兴邦柳编工艺品生产示范基地、鑫源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小河镇前同山村工艺制镜示范基地、新镇镇彭村板材加工示范基地等(每个乡镇至少1个)农村党员创业实践培训基地,培养党员创业示范户,鼓励扶持农村党员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规模化农产品加工、园艺种植和畜牧养殖,带动周边农民脱贫致富。实行“三个一”计划。一个村民小组培养一名
采取督查、观摩、通报等方式,使所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到有牌子、有板面、有桌椅、有设备、有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化、活动经常化、服务综合化的“五有三化”要求。采取以奖代补、城乡联动等办法,不断完善办公、教育培训、文体娱乐、便民服务、医疗卫生等设施,拓展服务功能,在黎阳镇快庄,善堂镇吴村、西褡裢、双庙村等7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立党员活动中心、办公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体娱乐中心,促进服务升级,使全县“拓展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到135个,占全县总数的30%。
2.实施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攻坚计划”。在完善社区规划的基础上,通过部门帮建、资源整合、行政划转等办法,解决 西城区、北城区、建设路社区等3个社区无活动场所问题,对东城区、东街、东王桥、南城区等4个社区办公活动场所进行改扩建,达到200㎡以上,对北街、王可庄等2个社区活动场所进一步完善设施,拓展功能,建立党员服务中心。
3.实施“两新”组织教育培训活动中心“建设计划”。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党工共建”活动为抓手,积极组织党员、职工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赢得业主和企业的支持,统筹整合企业行政办公资源和“职工之家”,50%的“两新”组织建设教育培训活动中心,开展理论教育、业务技能培训和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五、实施“安心工程”,健全完善基层干部激励约束机制 1.健全政治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农村、社区干部—农村、制度及不合格基层党组织书记调整制度,不断完善基层组织监督管理机制,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六、实施“示范工程”,打造基层党建精品
1.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围绕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六大工程”,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深入调研、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2+1”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即县委组织部确定2个,各乡镇、黎阳产业集聚区和部分县直单位各确定1个党建课题项目,进一步强化品牌理念,树立精品意识,按照“总结—命名—培育—提高”的基本思路和“品牌命名—品牌培育—品牌申报—品牌认定”的步骤,深入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努力打造出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符合组织工作内在规律、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党建示范精品项目。
2.开展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按照“组织机构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活动阵地规范、活动经常开展、党员作用明显、示范带动有力”的基本要求,以10%的比例筛选确定农村、社区、企业、机关党建示范点,进行分类指导、重点培养,实行定期考核、命名表彰、动态管理。在全县开展“5255”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以黎阳镇水峪村、善堂镇史小寨村、白寺乡白寺村、小河镇伯僚村、新镇镇侯村等5个村,宏基社区、北街社区2个社区,中鹤集团、黎源电工、安黎环燕轮胎、德曼斯金铝业门窗有限公司、双黄酒业有限公司等5个企业,黎阳镇机关、县公安局、县供电公司、县一中、县医院等5个机关为重点,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力度,激励示范单位创特色、出经验、上档次,努力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