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侵财案件“快侦快破”机制的探索与实践(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00:3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落地侵财案件“快侦快破”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落地侵财案件“快侦快破”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落地侵财案件“快侦快破”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落地侵财案件“快侦快破”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区分局

江干区地处杭城东大门,直接管理区域约105平方公里,下辖8个街道,共140个社区、4个村。全区治安形势较为复杂,主要体现在“四多”:警情案情多。近三年来,全区年均接报有效警情97061起、受理侵财案件19194起,警情、案情总量始终保持在高位。流动人口多。江干区是人口大区,2016年登记在册实有人口114.1万人,其中流动人口71.7万人,占六城区总量的三分之一,与常住人口形成严重倒挂。出租房屋多。全区登记在册出租户8.1万户、出租房屋25.7万间,多分布于农居社区和回迁安臵小区,其中大量存在的群租房、日租房成为警情案情多发的治安洼地。高危人员多。高峰时期的2015年,全区七类重点人员5405人、日均预警48人次,成为影响警情、案情的重要因素之一。2016年以来,江干区公安分局对标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建设,立足打造国内最具安全感中心区的长远目标,从最量大面广、最影响老百姓安全感的落地侵财案件入手,坚持“重点案前案中、兼顾案后”“快侦快破、打早打小”的工作理念,以反入室盗窃专项行动实践落地侵财案件“快侦快破”机制,实行24小时全天候勤务模式,强化屯警街面、破案追赃,打防管控工作效能大幅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一、“快侦快破”机制的实践意义

第二篇:多发性侵财型案件的打击与防范对策

随着我市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集人流、物流、商贸流于一体的城市功能日益显现,但多发性的侵财型犯罪却影响着城区的创安工作,也严重干扰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多发性的侵财型犯罪,是指发案数量多、涉案面广,发案频率高,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盗窃、抢劫等刑事犯罪。从现阶段刑事案件的组成成份来看,多发性侵财型案件主导着整个刑事发案和治安状况,并仍将是今后刑事犯罪的重点。实现多发性侵财型案件侦防工作有新的突破,既是公安机关掌握治安局势主动权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群众安全感,提高公安机关满意率的题中之义。研究多发性侵财型犯罪的规律特点,探索针对性的打防控对策,对于遏制此类犯罪的高发势头,提高破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多发性侵财型犯罪案件的现状和特点

今年以来硖石镇区的侵财型犯罪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左右刑事发案的“晴雨表”。1-10月份共立各类刑事案件1232起,其中盗窃、诈骗、抢劫案等侵财型案件共1186起,占96.3%,而破案率只为43.7%,在较低的水平徘徊。其中万元以上重大入室盗窃案件破案率仅为37%,成为提高侵财型案件破案质量的“瓶颈”。

在多发性侵财型案件中,盗窃机动车、扒窃、商场拎包、攀爬撬窃入户、撬窃镇区商店、马路诈骗、盗窃工业金属材料、撬车窃包、抢劫案发案数量居多,达873起,占辖区全部立案数的72%。其中攀爬撬门入户220起,占17.9%,盗窃机动车210起,占17%,扒窃商场窃包113起,占9.2%,镇区撬窃商店78起,占6.3%。撬车窃包69起,占5.6%,马路诈骗67起,占5.4%,盗窃金属材料64起,占5.2%。抢劫54起,占4.4%。

二、多发性侵财型案件的主要规律和特点

综观1-10月多发性侵财型案件的发案情况,具有以下规律特点:

(一)由于城区经济相对发达,交通便捷,人口稠密,可资作案目标多,并有利于犯罪分子作案后隐匿或逃跑,发案率一直居高不下。在常见的多发性侵财型案件中,除盗窃金属材料案件以城郊结合部居多外,其余部分集中在居民住宅、商业场所、街道公园、企事业单位等处所,而各类案件又因性质的不同,各有多发处所,如扒窃、商场窃包多发在商业区,盗窃机动车多发在住宅小区、街道二侧停车点,街道、公园以抢劫、抢夺案多发,马路诈骗以很银行、菜场、医院、邮政网点周边为多发,居民住宅以入室盗窃发案居多。

(二)作案手段日益多样化,作案时间视案件性质相对固定。盗窃机动车以“T”型工具硬开电门锁或钥匙开锁为主,作案时间大多选择在晚上。入室盗窃多以爬窗入室、爬落水管、撬防盗门、插片开门等方式为主。在作案时间的选择上,案犯多选择在凌晨0时至3时,上午8点半至10点半,下午2点至4点半,傍晚5点半至8点时间,乘居民家中无人或夜深人静、主人熟睡之机。如犯罪嫌疑人王道国在2000年7月至2002年9月的二年时间里,利用居民家傍晚无人之机,爬窗入室,作案60余起,案值近10万元。犯罪嫌疑人耿春成、黄基勇一伙也是利用此时间段,疯狂撬防盗门入室作案。抢劫案件手段残忍,方法多样,一般以持刀、暴力相威胁,也有色情引诱、麻醉抢劫等手段,发案时间都集中在夜间,如犯罪嫌疑人余绍清一伙人从苏州窜来海宁,以老板身份在发廊搭识卖淫女后,嫖宿为由,将卖淫女带至旅馆,劝其喝下有三唑仑的麻醉药后实施抢劫,连续作案5人次。抢夺多利用摩托车飞车,抢夺由一人驾车,另一人实施抢夺,作案后迅速逃走。马路诈骗案件手段较多,常见有拾钱平分、兑换外币、以假充真(以假手机、假金元宝居多)、封建迷信等,受害者多数为中老年妇女。

(三)流窜作案、结伙作案、系列作案较为突出,作案人员外来化尤为明显。一些常年流窜在外的外来人员和长期流荡在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没有正当的生活来源,将盗抢作为一种职业,有的以打工为掩护,有的长期流窜各地,为满足挥霍享受的私欲,连续非法作案获取钱财,且作案手段熟练,流动性大,作案后迅速逃离。今年8月初,贵州务川籍犯罪嫌疑人张太政、田伟林一伙共12人窜来海宁,以爬落水管形式入户盗窃,四天时间入户作案20余户,盗窃财物3万余元。今年4月1日,硖石镇区共有13户居民被撬防盗门。当天派出所民警在巡逻中抓获了一伙刚来海宁未能作案的湖北荆江籍犯罪人员。直至10月初,查获了江西宜春籍犯罪嫌疑人徐春、疏福万一伙及以海盐为落脚点的耿春成、王基勇一伙作案人员,破获案件9起,还有4起案件未能查破,可见流窜犯罪之疯狂。在查获的侵财型犯罪嫌疑人员中,有87%是外来籍人员,江西、贵州、四川、湖北籍占较大比例。

(四)侵害目标广泛,销赃渠道具有一定隐蔽性。现金、金银手饰、通讯工具、服装、家用电器、电线、电缆、交通工具、工业原料等各种物品都能成为犯罪侵害的目标。今年1月21日,安徽无为籍犯罪人员江光磊、吴浜、胡向国一伙开车来海宁,在人民路爱尔妮专卖店盗窃西装100多套,裤子150条,价值达13万元,窃后运回原籍销售,犯罪嫌疑人陈建国以开修理助动车摊为掩护,盗窃助动车后选配电门锁,谎称代人寻找买主,先后盗窃销售摩托车、助动车7辆。流窜来海宁的河南上蔡籍犯罪人员,往往与废品回收站相互串通,形成偷、销一条龙,难于从表面检查中发现犯罪。

三、侵财型案件发案高及破案率低的原因

侵财型犯罪防不胜防,打不胜打的局面是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众多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的拉大,就业矛盾的加剧,是侵财型犯罪多发的社会根源。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大量外来人口从贫困地区向富裕地区涌入,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岗失业人员增多,使无业闲散人员群体日益扩大,构成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而贫富差距的存在和拉大,造成了一部分人的心理失衡,加之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和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渗透和腐蚀,加剧了一部分人对金钱和财富不法追求的畸形心理,导致以侵财为目的的罪案的发生。

(二)社会防控能力弱化,加剧了侵财型犯罪的多发。基层政权组织的弱化甚至瘫痪,人口流向的盲目和失控,对大量寄生在城市中无业闲散人员缺乏引导和管理控制措施,使流窜作案,逃避打击的空隙增多。不少特业场所,由于经济转轨后,承包个人经营,从业人员为了获取个人的最大经济效益放松管理。今年硖石镇发生的五起麻醉抢劫案都与旅馆有关,犯罪分子以假身份证登记住宿或干脆不登记,以致案发后给破案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废金属回收行业对外来人员成百公斤出售的有色金属、建筑型材、构件不闻不问,有的为了犯罪分子方便,半夜收购,面对刑事侦察部门的调查百般推诿,收购帐目化整为零,以致今年涉及金属材料的立案有40余起。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不到位,群众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使犯罪分子可资作案的空隙增多。一是群防群治量少质弱,居民小区物业管理不健全,许多小区结构松散,无物业管理。今年1-10月所发生的40余起撬防盗门案件都发生在上述小区。二是单位、居民防范意识不强,许多单位和居民在思想上缺乏防范警惕意识,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存放在室内或保管不当,还有的居民贪图小利,致使犯罪分子利用假币调换、假金元宝、金菩萨诈骗的犯罪屡屡得逞,还有部分居民被封建迷信所迷惑,为所谓的消灾,拱手送上就是上万元。今年4月份,我市桃园里一居民为“老神医”治病所迷惑,被骗现金5万余元。

(四)是群众社会治安参与意识下降,社会整体防范减弱。部分群众和单位漠视自身在社会治安中所尽的责任和义务,知情不报,只求自保,有的竟放纵犯罪,强化了作案者的犯罪心理。犯罪嫌疑人袁秋生今年9月在南苑四里爬落水管作案时被一居民在室内当场抓获,在袁秋生百般嗑头求饶后,居民以自己家里没有被偷为由将袁秋生放走,致使袁以后作案更肆无忌惮,被刑侦部门抓获时已在海宁作案40余起。

(五)公安机关在打、防、控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造成侵财型案件多发和侦破率低。一是各级刑侦部门和侦察员在思想上不同程度存在重“大”轻“小”的认识偏差,使多发性侵财型个案的投入警力、物力严重不足,侦破力度不强。侦察人员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场一到就完事。有时群众先到派出所报案,待移交到刑侦部门后早已事过境迁。现场工作无法开展,调查访问也由于时间的推移模糊不清。

二是刑侦体制改革后,刑侦部门承担了主要破案任务。但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以刑侦部门现有的警力,无法顾及和承担全部案件的侦破任务,大量的多发性侵财型犯罪仍要靠基层派出所,而派出所警力也十分紧张,对不够刑事立案的大量侵财型案件,难有大的作为。

三是侦查方式和侦查水平的落后,刑侦基础手段跟不上复杂的治安形势需要,使工作处于被动应付局面。(1)、多发性侵财型案件流窜作案多,作案快,逃跑快,案件的发生又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果联系不强,凭原有“从案到人”的侦查方式,几乎难以查明对象,仅靠抓现行巡逻守候,布控排查难以奏效。(2)、技术装备落后技术人员的缺乏,使案件串并和指纹信息破案力度不够。有时侦查人员在留置时间内无法突破嫌疑人员口供,待释放后技术人员才完成检验认定工作,影响了打击效能。(3)、刑侦基础工作薄弱,三大专业手段作用发挥不明显,刑侦部门与派出所等警种合力开展对特种行业、公复场所的阵地控制未能形成相应的协作工作机制。由于管理责权的不一致,使有破案责任的无法参与管理,有管理权的无须履行破案责任,阵地控制难奏实效。重口管理、高危人群的分析跟踪缺乏动态管理机制,使由人至案的侦查模式难于开展。(4)、刑侦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破案能力。由于待遇偏低,工作繁重,双聘中难于留住人才,致使刑侦队伍中业务能手,专家型人才相当缺乏,骨干力量严重不足,导致案件多发而破案率不高的局面。四是管理不到位,防控不健全,漏洞多。(1)、派出所民警被日常的纠纷、治安案件、专项行动拖累,深入社区时间少。对重点人口、流动人口、公共场所、特种行业的管理控制不够理想。(2)、在居民中开展安全宣传不够。(3)、对辖区发案特点、规律及发案趋势预测不够及时,对组织社区开展巡逻、守候盘查工作缺乏针对性、及时性、起不到震慑与抓捕现行的作用。

四、多发性侵财型犯罪的侦控对策

在多发性侵财型案件的侦破和控制上有新的突破,必须认真分析发案现状,多管齐下,全面施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打击防范网络,才能取得实效。

(一)要将遏制、减少多发性侵财型案件,提高破案率作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放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大警力和经费投入,积极研究对策,制订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破案责任制,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要完善以“110”为笼头的接处警机制,在抓现行上有所突破。落实巡逻分段包给责任制,做到车巡、步巡相结合,在重点区域、地段重点布防巡逻,以震慑犯罪。要突破部门界限,加强与城建监察、卫生等部门的协作,织成街道社区的防范网络。同时,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积极创建安全封闭型小区,形成党政重视、部门配合的社会综合治理格局,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执法环境。

(二)充分发挥刑侦破案主力军的作用,加大打击力度。广大刑侦干警要切实转变措施和手段,下力气侦破社会影响大、财产损失较严重的系列性侵财型案件。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刑侦基础手段的作用。一是要提高现场勘查质量,不断提高现场勘查率、提取率和利用率,同时要做好每起现场的访问工作,尽量多地从现场获取犯罪信息。二是加大刑侦信息化建设,加大串并案力度,使侦查工作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三是大力发展隐蔽力量,积极在外来人口暂住地、建筑工地、高危人群中获建一批高质量的隐蔽力量,使信息触角延伸到侦查工作需要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形成合理布局的情报信息网络。进一步拓宽阵地控制范围,控制犯罪分子“吃、住、行、玩、销”的场所和渠道,积极探索刑侦部门参与场所、行业治安管理的办法措施,公秘结合,构筑严密的阵控网络,扩大和发现抓获犯罪嫌疑人的成效。使侦查重点从“由案到人”向“由人到案”转变,争取侦查工作主动权。

(三)以社区警务为依托,提升公安基础防范工作效能。社区警务工作要由城镇向农村延伸,加强对重点人口、高危人群的人口源头管理工作,积极探索人口的动态管理机制,及时发现防范管理漏洞,发现可疑迹象,在重点人口中梳理出一批违法犯罪嫌疑人,落实查控措施。今年我队破获的系列白闯案中,犯罪嫌疑人曹建飞已是二次被判刑,虽户口在黄湾镇却长期混迹在硖石镇区,以偷盗为常业。户口在庆云华丰村的犯罪嫌疑人朱袁江,今年4月刑释后,不思悔改,以硖石镇的出租房、旅馆为落脚点,结伙江西籍犯罪嫌疑人袁秋生及湖南籍犯罪嫌疑人覃达科在硖石镇区爬落水管作案30余起。因此,对重点人口的布控防范,在“由人到案”的侦查机制中成效十分明显。

在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严密社区管理和防范。一是要完善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充分发社区退休老党员、治安积极分子的作用,加强日常社区巡逻、看护工作。二是要提高居民群众的自防意识。社区民警要从已发的个案中剖析案发原因,宣传群众,查找防范工作中的漏洞,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诫。三是要构建完善的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形成技防、人防、物防有机衔接,全方位、立体化的社区防范格局。通过各种防范措施的有机结合,逐步形成社区全天候防控网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侵财型案件的发生。

第三篇:违反作风建设规定案件的快查快结机制

违反作风建设规定案件的快查快结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XXXX系统作风建设,提高违反作风建设规定案件的查办效率,根据中央、省、市、县纪委、监察局有关违反作风建设案件查办的规定,结合我县XXXX系统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快查快结机制。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教体系统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执纪为民的宗旨,按照“快查快结”的工作原则,以建立和完善作风问题举报处理的长效机制为目标,进一步狠抓作风建设,加大执纪力度,构建高效务实的群众举报处理机制。

二、总体目标

通过快查快结机制的建立,以及相关的督查制度,提高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案件办理的效率,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

三、具体措施

(一)一个工作日完成案件交办。对于接到的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举报案件都在接到举报的一个工作日内交办给相关负责人,并做好记录,便于追踪实时处理情况。

(二)一周内完成案件调查。对于办理中的违反作风建设规定举报案件,每周进行一次检查总结,查看办理进度。对办理进度滞后的,要及时约谈案件承办人,提出工作要求,督促其限期完成。

(三)每月对案件办理情况进行清查。在月末对当月的违反作风建设规定案件办理情况进行清查,对未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的案件要查明情况,做出书面说明,并督促承办人加快进度。对已办结的案件进行存档。

(四)每季度对案件办理情况进行考核。每季度末对本季度接到的违反作风建设规定案件办理情况做出总结,分析举报集中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XXXX局党委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局纪委要全面履行监督责任,局党委要加强对纪委办案的领导,全力支持纪委查办案件。局纪委负责对违反作风建设规定案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局纪委要积极各股室参与案件办理,各股室和学校要支持案件查办,齐抓共管,全面推进违反作风建设规定案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三)加强监督,严格考核。局党委要建立完善案件办理督查制度,适时进行督导检查,定期通报违反作风建设规定案件的办理工作进展情况,切实保证全县教体系统违反作风建设规定案件办理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查处到位和整改到位。

第四篇: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案件的探索与实践

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案件的探索与实践

关 键 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成因、特点、对策、探索与实践

内容提要:土地历来是中国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当前民事审判中,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案件呈现了较快的增长趋势。此类案件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关系我国农村的社会秩序稳定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农业的发展前景。但目前由于我国法律对此类案件还缺少一个完整、统一的规定,在具体审判实践中往往对某些案件出现不同的认识和裁判,极大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和统一性。研究这类案件的审判已成为民事审判人员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案件的成因

通过深入60多个村庄调查,我认为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案件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因农村土地承包引发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如处理不好,不但不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而且还会给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对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就变得非常重要。

(一)地方基层组织作为发包方未按实体法进行发包。在实践中,有的村委会和乡政府不认真执行相关法律的规定,为了眼前利益而不顾可能带来的后果,将留用地、废弃地私自发包给承包人进行耕种,收起部分群众不满。

(二)地方基层组织作为发包方未按程序法进行发包。因为对土地、山林、滩涂、荒山、荒地的承包都会直接涉及农民的最根本利益,涉及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因此在发包中,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但有的基层政府在发包时超越职权,对本无权发包的土地、河流等进行违规发包;有的村党支部以党代政,违规行使村委会职权。

(三)地方基层组织以权谋私,实行“一言堂”。有的村委会领导以权谋私,不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的讨论就擅自将集体土地发包;有的乡、镇领导插手承包合同的招标活动,搞“暗箱操作”。

(四)地方基层组织政策执行不连续,失信于民。有的村委会或乡、镇政府对法律的严肃性认识不够,往往在换届后,工作缺乏连续性。下一届班子由于和上届班子闹意见,就轻易否定上届班子对外所订立的发包合同,从而使承包合同受行政意识的干预,处于不稳定状态。

(五)部分农民有嫉妒心理,故意破坏他人的承包成果。承包人在履行合同中,付出了劳动和精力,理所当然地会享受一定的收益。但有些农民看到别人富裕后,心理不平衡,想方设法破坏承包合同,从而产生纠纷。

二、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案件的特点

此类案件由于其标的特殊性,具有与其他民事案件不同的特点。

(一)大多案件涉及人员众多。有的案件涉及农村经济农、林、牧、渔业,承包人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特别在承包经营权流转案件中,承包土地征用案件和土地补偿费分配案件涉及人数之多尤为突出。

(二)易引起矛盾激化和涉法涉诉信访。土地承包案件涉及的是农民最为敏感的土地使用权、开发利用权和流转权的争议。此类案件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农民的不理解和不满,从而引发刑事案件或农民群体性上访。

(三)案件季节性强,要求审理周期短。涉及到种植业和养殖业承包合同案件,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其季节性强,“人误一时,地误一年”,如果不能尽快立案、审理和执行,就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对此类案件,应及时采取先予执行或保全措施,以充分保护农民利益。

(四)新类型案件增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经营思路的拓宽,农村土地承包案件不再局限于宅基纠纷和常见的承包方或发包方违约等旧类型,而是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案件,如开发商对城市周边土地的“圈地开发”而引起的土地征用和开发纠纷;国家或集体的矿产资源开采利用中的占地补偿和毁地补偿纠纷等。

(五)缺少统一的法律依据。由于对此类案件审理缺少一个统一的、具体的法律法规,土地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国家对其有特殊的要求和规定,它不但受合同的约束,还受到《土地管理法》、《农业法》、《森林法》、《物权法》等法律的调整,而且有专门法即《农业承包合同法》的约束,但在法律适用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对此类案件的审理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对同类案件的审判可能出现不同的理解和裁判,极不利于农村的社会稳定。

三、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案件的指导原则

此类案件的审理涉及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涉及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优化。在此类案件的审判活动中,人民法院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依法审理和促进生产、减少矛盾的原则。审判机关要通过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有关纠纷,稳定农村经济秩序,鼓舞农民发展农业的劲头,保障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切忌单纯为了办案而办案,要考虑办案的社会效果,用是否有利于农民生活改善、是否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是否有利推动农业体制更新与完善的标准来衡量案件的审理质量。对于承包方搞破坏性、掠夺性生产经营的或是私自变更承包性质,破坏土地利用的,要立即采取措施制止,防止或避免损失扩大。

(二)坚持维护大多数农民利益和尊重村民自治的原则。审理此类案件,一定要注意审查某种行为的存在或变更是否经过村民大会的表决和审议,站在大多数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避免受个别村干部利用职权、以权谋私的行为的干扰和迷惑。对于属于村民自治范畴的村务,原则上尊重村民自治的意见,法院不作过多干预。

(三)坚持注重协商和调解的原则。此类案件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农民大多不愿对薄公堂;很多纠纷争议标的不大;有些案件强制执行存在很大难度等。因此,对此类案件注重协商和调解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生产经营,防止激化矛盾。但在调解中,也要有一定的原则性,如不能将国家或集体的财产权以调解的方式转归个人所有;不能将应办理的许可证等证件的程序简化或删除等。对于协商和调解不成的,应及时判决,防止因“久调不决”而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四、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案件中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一)承包程序的强制性和规范性。由于农民法律意识不高,加之部分村干部有特权思想,因此,在一些承包合同的订立中会出现“以权代法”、“以

言代法”的现象。如村委会对外发包耕地时,采用村支书或村主任“一言堂”,根本不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由村领导擅自在承包合同上加盖公章。这种做法不仅侵害了村民自治权,而且还会造成国家或集体财产的流失,也会滋生一些由“权力出租”而导致的腐败现象。

对于未经法定程序而订立的承包合同,人民法院不应对合同效力予以认定。2003年3月1日开始实行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八条

(四)项规定:“承包程序合法”,即要遵守民主程序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八条规定“承包方案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对于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作为承包方的情况法律还有特别的规定,《土地管理法》第十五条

(二)款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农村土地承包法》

(四)十八条也有相同的规定。以上这些都认是关于农业承包合同订立的民主程序的强制性规定,是必须遵守的。否则,承包合同应认定无效。

(二)发包主体的正当性和适格性。主要有两类案件需要注意:

一是村支部有无土地发包权。2003年某县某村村委会和部分村民订立一个土地承包合同,但在同一天该村村支部以自己的名义就同一地块和另外部分村民订立了承包合同。致两个合同的不同承包人就合同效力问题进行诉讼。

二是村委会是否有权未经矿管部门批准而擅自将本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发包给村民。如某县某村委会将一荒山承包给某村民,除允许其进行养殖和种植外,还允许其开采。承包人就在荒山上挖取矿土出卖。这两类案件中,我们要严格审查承包合同的主体资格。在(一)个案例中,村支部是无权对外订立承包合同的,因为它是党的基层组织,只能对村内党务工作和党员进行管理和教育,无权代表村委会行使行政权利,这也是我国一直强调的“党政分开”的要求。在(二)个案例中,村委会无权处分矿产资源。因为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授权当地矿产管理部门对此进行管理,对矿产资源的发包必须要经过矿管部门的批准,承包合同才能有效。

(三)发包方单方违约的合理性与违法性。对于土地承包合同案件中出现的发包方单方违约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

一种情况是由于国家征用土地,如根据规划修路,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将承包方土地收归国有,形式上看,发包方违约,但这是有合理的前提条件的,是服从国家或当地政府的规划,是政府行为,承包人必须无条件配合。如果承包人就此提出诉讼,追究发包人的违约责任,人民法院要驳回其诉讼请求。当然,对于征用行为造成的承包人的损失,必须由征用人进行合理赔偿。

另一种情况是发包人无合理根据而擅自违约,单方撕毁合同。例如,比较常见的村委会班子调整后,新任班子不认可老班子订立的承包合同。对这种情况引起的诉讼,人民法院一定要维护承包合同的稳定性和统一性,不能因村委会班子的更迭而随意废除或更改合同。还有,某些村委会不顾农民的意愿强制推行规模经营,集中种植。农民不接受的,发包方便假借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强迫农民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也是不能

得到法院支持的。

(四)承包方违约的审查与判定。对承包方的违约情况,也要区分不同情况而定。如果由于承包方不按合同规定缴纳承包费用或是擅自改变承包性质,那么其要承担违约责任。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承包方的违约并不必然导致承包合同的无效。例如,孟村县某村部分村民在几年前和村委会订立承包本村果树的合同,由于果树不多是50年代所栽种,到近两年不仅品种落后,而且很少挂果。部分承包人就将果树砍伐,改种玉米。村委会对此行为予以认可。但当其他承包人也改变承包地用途时,村委会提出异议,形成诉讼。后经县委和乡政府进行群众评议,大多数群众同意承包方继续承包,但应增加承包费。在此案中,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认定承包人私自改变承包地用途而判定其违约,而要结合承包果树的实际和群众意见,作出合理判决。经审判人员到现场查看,承包果树确实不能挂果,继续种植果树势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最后,法院综合考虑本案情况,判决承包合同有效,并继续履行,但适当调高了承包费用,双方对此都比较满意。

(五)多个承包合同并存与排异。盐山县某村委会先和两个承包人订立了土地承包合同,未到期时,又和另两个承包人就同一地块订立了承包合同。两方承包人由此引起纠纷。

对于多个承包合同并存的情况,人民法院首先要审查,承包合同在主体资格上是否适格,此案中两个合同在主体上都是适合的;其次,要审查承包合同在程序上是否有瑕疵。本案中,前一个合同未经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而后一个合同则严格按照《村民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履行了表决程序,且经过公证部门的公证,并得到乡政府的认可。因此应认定

(二)个承包合同有效。

退一步讲,如果两个合同在各个方面都是完全一致的,那么,这个案件最好驳回起诉,交行政部门处理,或由村委会按村民自治的原则进行选择。

(六)土地补偿费给付中的村民自治。当承包方的土地由于国家征用或其他原因而不能承包时,由占用方给付的土地补偿费用在分配时要掌握两个原则:

一是由于不能耕种土地造成承包人的青苗补偿费和预期利益的收入应直接给付承包人,对于土地复垦费和环境污染费则原则上由村委会统一掌握和使用。如沧县某采油井因采油造成某村土地污染,由油田给付的各种费用,就应按上述原则进行分配。

二是对于城市郊区的农村土地开发占用而给付的补偿费,原则上应由村委会按照村民自治的要求,召开村民大会决议此款项的分配。如运河区某村根据村民大会的决议规定,2001年后落户本村的人不享有土地补偿费。这就属于村民自治的村务,如果不符合分配条件的村民以侵权起诉,人民法院不能简单地以村委会侵犯了该批村民享有村民资格而判令给付补偿费。

第五篇:内控机制建设探索实践与思考讲解

根据总局关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总体部署, 2010年,湖北省国税系统率先推行了内控机制 建设,同时选择了地级黄冈市局,县级安陆市局、曾都区局、襄阳开发区局、鄂州西城分局及洪 山区局办税服务厅六家单位, 进行三级、五类国税机关内控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在试点成功的基 础上, 总结完善相关制度办法, 在全系统推行了内控机制管理信息系统, 为在全省国税系统全面 推行内控机制建设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内控机制建设之主要做法

——抓住重点,分项突破,致力搭建基本框架

省局按照 “以加强权力制约为主线, 以严格风险防控为抓手, 以明确权责分配为基础, 以优 化工作流程为重点,以完善制度规定为保障”的整体思路,对内控机制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工作思路上,既注重抓住重点环节、构建基本框架,体现内控整体性,又注意结合各 地实际、突出各自特色, 体现内控创新性;工作措施上, 把握 “五个基本点” , 做到 “五个到位” , 努力构建分权合理、责任明晰、流程规范、制度完备、制约有力的内控机制。从而有力促进国税 部门权力正确行使、规范行使,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腐败风险。

夯实落脚点, 健全岗责体系, 权责匹配到位。弄清楚国税部门权力有哪些、每个岗位的责任 是什么, 是开展内控机制建设、规范两权运行的基础。根据职权法定原则, 认真对照相关法律法 规和规范性文件, 全面梳理了国税部门拥有的权力事项, 摸清了权力底数, 明确了权力责任, 做 到权责明晰。在此基础上,准确界定部门职责,按照不相融岗位分离原则,科学设置部门岗位, 细化部门岗位职责,进一步定岗、定职、定责,将权力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位,逐步建立健全 了分权合理、责任明晰、权责统一的岗责体系, 防止发生有权无责滥作为、有责无权不作为等问 题。省局机关共明确处室职责 121项, 规范岗位设置 153个, 明确岗位职责 896项。进出口税收 管理处把出口退税审核权合理分解到相关岗位行使,并以文件的形式对各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 各岗位能做什么、应做什么清楚明晰, 促进了出口退税审核权的正确行使;安陆市局对每个岗位 的权力项开展了梳理,根据权力运行的节点,按

照税收征、管、查和行政人、财、物管理及其他 业务类别,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进行全面登记,将行政管理权分为 6大类、60项,包含 计划建议、决策、实施执行、监督四个节点。将税收执法权分为 10大类、181项,包含受理、调查、审批、执行四个节点;曾都区局对照“三定”方案和科室岗位,遵循“事有专管之人、人 有专司之职”原则,确定了政务、业务、党务 3大类、14个部门、121个岗位。如明确了税政科 “基础管理岗” 在延期申报数据质量、法律依据等重要环节中担负的责任和工作目标, 做到权力 与责任、目标相对等;洪山区局办税服务厅将业务范围明确界定为 9大类、39小类,以此为基 础编制了 《办税服务厅职责权限分配图》、《办税服务厅岗责体系》 , 使岗责体系固定化、系统化。

紧扣关键点,优化工作流程,规范程序到位。按照岗位、环节之间相互关联制约的原则,合 理简并或增设工作流程,科学设计、绘制工作流程图,明确权力运行的岗位、环节、步骤、时限 和要求,编制工作流程手册,使权力运行“轨道”、工作运转程序更加清晰可见,防止权力运行 “脱轨”失控,促进权力按照科学严密的程序规范运行。省局机关各处室共制作工作流程图 134个。其中省局人事处 23个,覆盖了全部人事工作,图形科学、内容清晰、简捷实用,每项工作 做什么、怎么做一目了然,对全系统人事工作发挥了较好的规范促进作用;曾都区局共编制 178个工作流程图,其中党务类 4个、政务类 28个、业务类 146个。坚持分权控险、程序制衡,使 权力运行过程可视可控。如从政府采购计算机工作流程图上, 可以清晰地看到, 纵向上, 由区局

领导授权采购中心实施采购, 横向上, 由政府采购部门负责采购渠道和价格, 由信息中心负责设 备型号及质量,各部门在流程上互相牵制,实现了“工作有程序、程序有控制、控制有标准”;洪山区局办税服务厅共对 45项办税流程进行了清理和规范, 编制了 《办税服务厅工作流程手册》。如将普通发票管理岗的职能下放到一线窗口, 以方便纳税人根据合理的经营需求, 快捷办理普通 发票版面变更以及增减核定发票用量等手续。同时, 依靠系统后台对岗位进行全方位监控, 实时 调查处理发现的异常状况,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优化工作流程后,窗口工作人员由人均服务 15分钟提高到 12分钟。

找准薄弱点, 排查职务风险, 防控措施到位。积极开展风险教育, 增强国税干部的风险防范 意识。全面梳理权力事项,编辑部门权力清单。认真排查岗位风险,科学评估风险等级。深入分 析风险成因, 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防控措施, 制定风险防控要点。着力构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和风险应对三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经全面排查分析, 省局机关及直属单位职务风险涉及综合 类、执法类、行政管理类三个领域,确立了“征、管、查,减、免、罚,人、财、物” 9个重点, 共排查了岗位风险点 236个。并依据发生几率、危害后果严重程度和自由裁量幅度等指标, 进行 分析和评估,划分风险类别,确实风险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一、二、三 3个等级,其中一级风 险点 53个,二级风险点 96个,三级风险点 87个。同时对症下药,各处室共制定岗位风险防控 措施 315条;黄冈市局采取科室自查、内部互查、监察助查、专家帮查等方式,对掌握决策权和 执行权的人、财、物、税等重点岗位,全面查找出各类风险共 291个。把容易造成严重违纪违法 行为、可能出现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定为一级, 把容易造成一般违规违纪行为、可能 受到内部责任追究、被党纪政纪处分的风险定为二级, 把容易造成轻微违规违纪行为、被通报批 评、诫勉或提醒谈话的风险定为三级;曾都区局、襄阳开发区局在防控措施上推行计算机系统防 控,分别开发了“部门内控机制管理信息系统”和“国税风险预警信息平台”。前者主要针对市 州局税收执法权内控而设计,以综合征管软件为依托,具有预警监控覆盖面广、自动化程度高、全程监控、透明阳光等特点。后者主要针对县区局行政管理权内控而设计, 以国税局域网为依托, 嵌入“内控机制建设专页” ,设置“政策法规”、“内控建设”、“督查督办”等栏目,具有简便易 行、全面覆盖、人机结合等特点;鄂州西城分局通过推广应用税收执法监察子系统、税务纪检监 察信息管理系统 V1.0版,加强了税务违法违纪案件的管理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的管理。

扫描遗漏点,完善规章制度,约束机制到位。对现有的制度规定进行清理、修订和补充,消 除制度盲区,堵塞制度漏洞,形成科学、完备、管用的制度体系,并着重提高制度执行力,形成 按制度管人、用权、办事的管理机制, 从而为内控机制建设夯实制度基础。省局加强了各项制度 的“废、改、立” ,各处室共清理出各项管理制度 287项,建立管理制度 20余项。同时严格制度 执行不走样, 2010年,省局机关在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大宗物品采购、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 金使用等重大事项上, 均未

发生违反管理制度规定的行为;黄冈市局着力在政务公开方面实行 “ 5个 2”制度:建立两网(外网和内网、两屏(电子触摸屏和显示屏、两会(新闻发布会和内部 通报会、两栏(政务公开栏和法规宣传栏、两线(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和行风热线 ,对政策 信息、税收执法、纳税服务等,进行不同角度、不同范围的公示。实行“一卡、两书、三会、四 评议”监督制度, “一卡”即向来办税的纳税人发放“税风监督联系卡” ,请他们监督国税执法、服务及政务公开等事项。“两书”即每年内部层层签订“廉洁勤政责任书” ,与企业签订“税企相 互监督责任书” ,强化内外监督;“三会”即通过定期召开民主监督会、特邀监察员座谈会、企业 厂长经理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四评议”即定期分别邀请地方党委政府、特邀监察员、纳税 人、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评议, 集思广益、加强约束;襄阳开发区局着力在制度全面性上下功 夫,建立健全了“五制” ,即岗位责任制、风险预警制、政务公开制、责任追究制、绩效考核制, 确保内控机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确定责任点, 强化监督考核, 督促执行到位。大监督推动大执行, 为了使内控机制工作固定 化、常态化,取得实效,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以确保内控机制部署贯彻执行, 内控机制任务落实到位。省局于 2010年 8月底与机关各处室全面签订了内控机制建设责任书, 将处室岗位岗位风险的表现、等级、防控要点及措施、责任人及负责人等以图表形式全部包含在 责任书中, 加强了处室内控机制建设责任和职务风险防控意识;安陆市局建立内控机制建设问责 机制, 提供工作纪律保障。针对权力运行, 明确监督事项、监督主体、监督责任、提高监督频率, 签订 《廉政防控岗位责任书》 , 加强监督力度, 强化 “一岗两责”。对廉政风险防范和处置不力的, 严格实行责任追究;洪山区局办税服务厅在每个月申报期结束后十日内, 对上个月的税务登记岗、综合办税岗、代开发票岗、发票管理岗、现金管理岗、发票实物岗等六类岗位分人、分业务、分 模块进行专项考核,通过“数据质量管理系统”、“税收执法考核系统”提示的错误指标、排查 CTAIS 内输入的数据、人工抽查纸质资料等方式,针对每个人风险点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打分, 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共监测出各类风险点出现 138次,对 18名责任人进行了经 济惩戒;鄂州西城分局建立了绩效考核制, 将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和公务员

个人 考核内容,形成“一人一档”的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档案,作为评先选优、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 据。

内控机制建设之初步成效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力推动国税工作

通过全省国税系统一年来的实践, 我们认为, 开展内控机制建设工作, 主要在促进收入增长、提升税收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增强队伍素质、规避廉政风险、探索问题矛盾六个方面的产生了 重要作用。

——税收收入在内控中稳步增长。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是国税系统开展内控机制建 设的根本原则。湖北国税内控机制建设紧紧围绕 “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 的税收工作主 题,与依法治税、税制改革、税收管理、纳税服务、队伍建设等各项税收工作有机融合,进一步 规范了国税部门内部管理, 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和税收服务效能, 为实现税收组织财政收入职能 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纪律保障。2010年,全省国税系统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依 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严格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按 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切实提高税收质量, 确保了收入计划的超额完成。全年全省共完 成国税收入 1126.3亿元, 同比增长 24.6%, 超年初计划 10.8个百分点, 首次突破了千亿元大关。收入总量位居中部六省第一,在全省 GDP 占全国第十一位的基础上,国税收入已争先进位列全 国第九。组织收入规模的大跨越,与内控机制建设的内生动力促进是分不开的。

——税收管理在内控中日益提升。规范税收执法权、行政管理权“两权”运行,提升税收管 理质量和效率, 是开展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任务。省局把内控机制建设全面融入税收管理的各方 面,渗透到“两权”运行的全过程,不断加强税收业务、行政、人事、后勤等各方面的管理,通 过建立分权合理、权责统一、流程清晰的岗责体系,明晰权力运行的岗位、环节、步骤、时限和 要求,促进了公开示权、合理分权、规范用权,保证了“两权”科学化、严密化、程序化运行, 发挥了税收管理的整体职能。税收业务管理方面, 如针对纳税评估实地核查权自由裁量度大、无

环节制约等问题,限定了进户次数,规范了上报内容,增加了抽查复核环节;行政管理方面,如 2010年省局共组织完成政府采购项目 21次,采购预算 4469万元,实际采购资金 3845万元,节 约资金达 624万元,节约率达 13.94%,没有一例违规违纪现象发生。这与把内控机制建设融入 政府采购工作全过程, 坚持依法采购, 实行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的政府采购模式是不无关系 的。

——纳税服务在内控中不断优化。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是国税部门的重要职责, 国税 机关开展内控机制建设, 也必须以让纳税人得实惠为出发点。内控机制建设是否真正产生了成效, 重要一条要看能否经得起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检验。如洪山区局办税服务厅通过开展内控机制建 设试点工作, 进一步理清了办税服务厅的职能权限, 明确了办税服务厅各岗位在处理有关业务时 所具有的权力和责任,同时科学配置权力、健全风险防控、简并办税流程,对风险大、责任高的 业务流程,适当加大监控力度,增加监控环节,排除潜在风险;对非重点监控的工作环节,适当 简并步骤,对一线窗口工作人员适量放权,实现权责对等。从而减少了纳税服务工作的随意性, 做到岗责清晰、程序规范, 堵塞了管理服务漏洞, 达到了优质服务和执法规范的统一, 提高了办 税质量和效率, 减少了办税时间和成本, 纳税人满意度逐步提高。通过三个月的运行实践, 该局 办税服务厅各个岗位的风险点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出错概率明显降低, 风险点出错个数从 8月份 的 74个,到 9月份的 44个,再到 10月份的 18个,平均下降 56.03%。办税服务质效的大提升, 与内控机制建设助力规范操作、规范服务是紧密相关的。

——队伍素质在内控中逐步增强。减少工作中人为因素, 规范人的行为, 是开展内控机制建 设的重要目标。通过明晰的岗责体系、风险点提示、防控措施以及考核评价机制, 将内控机制建 设直接融入到每个工作岗位和每一位国税干部工作中,从而使工作过程的任何一项纰漏无所遁 形,确保每个国税干部始终处在严密、有效的监督制约之中,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通过设 定严格的工作岗位标准和工作流程,对工作质量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规范,并实行严格责任追究, 促使干部不断增强能力意识, 自觉提高岗位业务技能, 从而促进了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在组 织开展全省国税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充分尊重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本系统的监督

权, 利用外部压力促进内部控制, 进一步规范了国税干部税收执法行为, 加强了作风建设, 优化了纳 税服务, 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国税队伍形象进一步提升;全省国税系统把内控机制建设融入 人事工作全过程,促进了机构改革、人事调整制度化、规范化。2010年调整提拔省局管理干部 31人, 其中提拔 16人、交流任职 5人、平职转任 4人、即提即免 5人;探索推行了 “两推一述” 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各地选拔干部近50人;采用“即提即免”或“即提即免即退”方式选拔了 102名干部。全系统干部选拔调整量多面广,但没有一个人事后找组织扯皮上访,广大干部群众 普遍反映良好。上与没上都心服口服, 是内控机制建设促进干部选拔任用规范化、标准化的实例 证明。

——廉政风险在内控中日趋减少。防止职务风险和廉政风险, 是开展内控机制建设的根本目 的和努力方向。通过持续开展内控机制宣传教育活动, 全面排查剖析岗位风险, 广大国税干部岗 位风险意识得到增强,逐步深刻认识到, “权力在哪里、风险就在哪里”、“慢作为、乱作为、不 作为都是风险” ,强化了“按程序执法、按制度办事、按规定取酬”意识。防御风险能力得到提 高, 逐步明白了哪些环节有风险, 知道碰了 “高压线” 后果是什么, 懂得了应该装上 “预警雷达” , 千方百计预防风险,增强了识别风险、规避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防范风险措施也得到加强, 对内实行流程分权、实施“巡查督管” ,对外实行特邀监察、尝试联席会议机制等,形成了内外 双重监控,改变过去重事后监管、轻事前防范的作法,实现分权控险、主动查险、适时监险、全

程防险的管理模式,提升了风险防控实效。一名基层税收管理员说:“过去由于缺少风险意识, 很多时候不能提前预见问题, 往往是模糊执法, 导致出现管理漏洞。现在, 内控机制管理信息系 统自动提示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知道自己的岗位风险在哪里了,对每个环节的风险了若指掌, 到了哪个环节就知道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有效地规避了风险。”

——问题矛盾在内控中逐渐解决。开展内控机制建设工作过程中, 边实践、边反思, 边总结、边推进,逐步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必须认真对待,不断改进:一是内控认识上,忌泛泛了解, 须深度吃透。少数单位和干部, 对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还缺

乏真正理解。风险意识淡薄, 对风 险是什么、风险在哪里、风险危害有多大等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内控机制的内涵, 缺乏全面深刻 的认识, 认为内控机制建设就是整几个制度文本、列几份权力清单、搞几个岗责明细、画几张流 程图表,然后束之高阁,就是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等等。从而导致内控观念不浓、防范意识不 强、执行态度不严。必须加强内控教育,使广大国税干部对内控的认识不断加强、深入,为内控 机制建设减少阻力,增加凝聚力;二是内控筹划上,忌贪大求全,须重点突出。少数单位把内控 机制建设摊子铺得很大, 涉及面也很全, 但没有突出重点、抓住要害, 找准权力监控的关键环节。在防与控的关系上, 突破不了重事后追究的传统思路, 没有树立关口前移的意识, 狠抓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从而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 ,收获平平。必须既要全面铺开,又要把握重点,扣准 基本环节,提纲挈领,以点带面,推动内控机制建设;三是内控软件上,忌孤立设计,须整合协 调。目前内控机制管理软件开发已经迈开了重要一步。已有内控软件针对强、模式多、功能好。单位级别上,有针对市州局的,也有针对县区局的。业务类别上,有主要针对税收执法权的,也 有主要针对行政执法权的;操作方式上, 有自动预警提醒为主的, 也有人机互动参与为主的。但 从全系统运用着眼, 下一步应站得更高、考虑得更全, 加强软件的系统功能、应用单位级别的整 合,加强与综合征管软件等现有国税工作软件的协调,为全面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内控机制建设之下步思路

——全面推广,加强运用,努力构建长效机制

要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把内控机制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税收体制改革和党风廉 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全省国税系统内予以推广, 并不断深化、加强运用, 逐步构建内控长 效机制,努力实现全面内控、持久内控、高效内控的目标。

一是进一步以提高认识为动力, 营造内控机制建设 “大氛围”。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凝聚内控动力、形成内控活力。继续加强教育,开展以“熟悉内控、理解内控、掌握内控、参与 内控” 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

式方法, 充分利用各种载体, 大力宣传内 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为内控机制建设营造浓郁的氛围。特别是要结合全系统近年发生 的违法违纪案件开展警示教育, 教育引导国税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 内控不力是每一起违法违纪 案件的根源, 从而不断强化国税干部加强内控和防范风险的意识, 纠正小范围内还存在的内控机 制建设无谓观、无用观、无为观、无益观等错误认识, 增强国税干部参与内控机制建设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参与、长期开展、日常防控的良好局面。

二是进一步以强化机制为抓手,实施内控机制建设“大部署”。统筹安排、统一推进,进一 步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机制, 做到组织周密、思路明确、实施有方, 形成推动内控机制建设的 工作合力。一要建立领导有力的内控机构, 成立由各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 分管领导等任副组长, 各处(科、股)室具体负责的内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处(科、股)室设立兼职内控监督 专员,使内控机制建设延伸到各个层次、每个岗位和每个税收工作环节,实现内控工作机构体系 全覆盖,构建大家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要明确有条不紊的工作思路,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 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精心谋划,明确“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责任,四项控制,五项 任务”的总体思路,即:紧扣权力正确行使这一个目标,突出权力运行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强 化领导、部门和岗位责任,实施分权制衡、风险控管、流程制约和制度约束四项控制措施,落实 明确权力事项、健全岗责体系、加强风险防控、规范工作流程和完善制度规范五项任务;三要制 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对内控机制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聚和工作要一一明确,制作工作流程图和时间进度表,使工作环节、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一目了然。三是进一步以拓展广度为目标,达到内控机制建设“大覆盖”。扩大内控范围,总结内控机 制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在全省国税系统统一有序地推广应用内控机制建设,搞好准备启动、组织 实施、检查验收,确保长效长效运行,实现全系统覆盖。各级国税机关一要要高度重视、扎实推 行,把它作为反腐倡廉的重点工作,把它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二要明确原则、突出重点,按照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坚持全面性原

则,通 过设定工作目标、采取定量考核、定性评估的方法,力求做到内控机制不遗漏、不留死角;三要 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科学吸收借鉴全省国税系统试点单位及其他单位内控机制建设成功经 验做法的基础上,拓展视野,着眼长远,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进行各种有益尝试和探索,突出 单位特点,打出工作亮点。四是进一步以完善规范为重点,组织内控机制建设“大行动”。一要健全内控制度体系,提 高内控制度建设质量,加强内控制度的评估、修改、补充和完善,重点围绕人、财、物、权、钱、事等关键环节,堵塞制度链接漏洞和薄弱环节,建立实体与程序相结合、可操作性强的刚性制度 体系。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加强制度问责,对不按制度办事,违反制度滥作为、不作为的,严格 问责;二要注意结合开展内控,不能单一就内控抓内控,否则内控机制建设就失去了活力和生命 力。要与其他各项国税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把内控精神和要求贯穿融入到各 项税收工作当中,确保开展每项业务工作时,都有相应的内控措施保驾护航,防止少出问题,不 出大问题;三要促进内控规范开展,此前工作原则性要求多,具体明确的衡量标准欠缺,各单位 和干部往往只能凭各自对内控机制建设的理解把握开展工作,导致工作程度不一致,有的粗、有 的细,有的松、有的紧。必须通盘考虑、综合平衡,制定出量化的工作标准,为内控机制建设提 供具体明确的行动指南,并具体体现到内控机制管理信息系统当中去,保障内控机制建设统一、平衡、协调推进。五是进一步以开发软件为方向,坚持内控机制建设“大运用”。内控机制要切实发挥效力和 威力,必须走信息化之路,在信息化上做文章。重点在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内控机制建设上下功 夫,将权力运行过程变为信息处理过程,增强运行程序的严密性,弱化人为因素,遏制随意性,形成机器控权的制约机制,增强内控机制的实用性和生命力。一方面,要依托综合征管软件 CTAIS V2.0 等,逐步将以审批事项为重点的各类权力运行纳入信息化管理,实现实时监督控制和综合 分析,做到全程留痕,可查可控。整合行政、人事、财务等信息管理系统,使各类信息互融互通,便于沟通和监控。运用好现有的监控决策、执法考核、执法监察等信息系统,切实掌握各类事项 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信息,做到各类事项的实时监控,全程监控;另一方面,要 抢抓时

机,按“边实践、边探索、边开发”的总体思路,组织开发好整合两权监督、涵盖四级机

关的“湖北省国税系统内控机制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原则上,要以不加重负担、不增添麻烦为 要求,设计简洁、好用、管用,能有机融入日常国税工作中,让国税干部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系统功能上,要包含风险预警、统计查询、考核通报、资料查 阅、系统维护等 5 大基本功能模块。系统特点上,要体现出“四强”,即定位准确、针对性强,功能完备、实用性强,覆盖面广、通用性强,简便易行,操作性强。要争取尽快上线,在省局机 关和试点单位率先运行,再推广应有,力争走在全系统前列。六是进一步以加强执行为支撑,形成内控机制建设“大保障”。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是一项系 统工程,推行起来复杂而艰巨,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制约,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加强贯彻落实,不折不扣地执行,才能最终实现内控目标。一要坚定信心执行,做好打持久 战的准备,盯住目标不放,遇到困难不绕,碰到挫折不怕,坚持步伐不停,众志成城推动全省国 税系统内控机制建设不断朝前迈进;二要加强自律执行,工作部署靠落实,落实关键靠自律,只 有各单位和个人高度自律,狠抓落实,坚决认真按部署办事、按要求办事,才能把内控机制建设 任务落到实处。否则,部署再好、方案再完美,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起不到任何效果;三要 强化监督执行,“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促进各级各部门 真抓实干,防止任务不落实,甚至推诿塞责等现象发生。签订内控机制建设工作责任书,明确各 单位的内控机制建设工作责任。采取定期检查、群众评议等形式,并充分运用内控机制管理信息 系统的监控数据,对内控机制建设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把内控机制建设情况纳入综合绩 效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范畴,将考核结果与评先选优挂钩。加大问责力度,对应控 未控而导致发生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严格追究责任,保障内控机制措施落实到位。责任编辑:刘海军

下载落地侵财案件“快侦快破”机制的探索与实践(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落地侵财案件“快侦快破”机制的探索与实践(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化建设投融资机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城市化建设投融资机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城市化建设投融资机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县城镇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但......

    计划生育有利益导向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计划生育有利益导向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一、前提与思路自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我区农村中相当一部分群众,在对国家利益和家庭利益的理性选择中,以国家和社会利益为重,克服家庭困难......

    计划生育有利益导向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一、前提与思路自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我区农村中相当一部分群众,在对国家利益和家庭利益的理性选择中,以国家和社会利益为重,克服家庭困难,响应国家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为人口......

    城市化建设投融资机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县城镇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向纵深推进,社会主义市......

    建立员工心理疏导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建立员工心理疏导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2011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出台了《幸福广东指标体系》,分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大类。其中,主观......

    改进和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改进和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分类: 论文交流 2006-06-28 11:20 一、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的意义 内控机制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自律行为,是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

    高校党建进学生社区工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党建进学生社区工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尤其是学分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学生公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 习、生活的重要场所。......

    大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报告---关于图文快印行业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图文快印行业的调查报告 一、本次社会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目标 :了解图文快印行业的一些具体情况和发展方向 调查时间 :XXXX年X月XX日 调查对象 :XXX市XXXX区主要图文快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