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CCTV2《经济半小时》:改革激活海南农垦
CCTV2《经济半小时》:改革激活海南农垦
海南农垦创建于1952年1月,拥有海南省四分之一的土地、八分之一的人口,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和最大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这个拥有丰富资源的农垦基地曾经被称为我国农业领域的计划经济堡垒,不光发展迟缓,而且内部矛盾尖锐,甚至影响到了海南的稳定。就在今年年初,以农垦基地为主体的海南橡胶正式上市,完成了政企分开的华丽转身。这个变化是怎样完成的呢?
一、出乎意料的退场
1980年,海南农垦八一总场周边毗邻的87个自然村、1.4万人口就地并入邻近的农场,以“并场队”的身份享受到了当时比农村更有保障的农场生活。这首歌是对当时海南农垦人热火朝天般的工作热情的真实写照,在那时的海南人心中,海南农垦一直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只要加入海南农垦就有饱饭吃,就有好日子过。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20多年后的海南农垦却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
2006年,一场要求“退场”的**席卷海南农垦。26年前拿着镰刀和锄头欢天喜地走进农垦农场的农民如今纷纷要求脱离海南农垦,拿回自己的土地。
大沟村村委会主任符国旺说,最激烈的时候可以说每天都再闹矛盾,互相争吵海南农垦八一总场场长罗永华告诉记者,他在这个橡胶园里面贴上一个还我祖宗地,写上这个牌子,是某某村庄所有,某某祖宗所有,所以以这样的理由封胶。退场**让时任八一农场场长的罗永华始料不及,心里的落差和对于农场未来的担忧让他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罗永华告诉记者,当时的生产、生活秩序在八一已经乱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曾经以农垦为豪的并场农民,要强行离开农场呢?
每天一大早,谢小珍便要挑着胶桶来到胶林割胶了。每棵胶树转圈割上一刀,每天割一千刀,然后再用胶桶把每棵胶树流出来的胶水收集到一起上缴,这就是作为农垦农场胶工的谢小珍20年来每天的生活。记者了解到,她和丈夫俩人都是海南农垦八一农场的胶工,每天十几个小时割胶的工作是他们全家唯一的生活来源。
谢小珍说,每天时间工作差不多有12个小时。她回忆道,在80年代初期刚刚并入海南农垦农场的时候,作为农场的胶工相对于社会上的农民收入还算是不错的,但是到了2000年后,情况就发生了逆转。当社会上的物价、工资都在上涨的时候,作为农垦胶工的收入增长远远跟不上前述两者的涨幅。周边有的农民只靠300株胶树每年就可收入2、3万元,而自己那时和丈夫守着两千株胶树卯足了劲干下来,两个人一年的工资加在一起也不过一万来块钱,原本富足的生活又变得拮据起来。
谢小珍告诉记者,由于当时海南农垦胶园实行的是联产计酬的管理机制,胶工的工资与工作量关联度不大,就算自己负责的胶林产量提高几倍,每个月还是只能挣到几百块钱,因此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也并不高。除此之外,记者还了解到,海南农垦冗杂的管理机构和体制 也是造成胶工收入不高的重要原因。
罗永华告诉记者,一个胶工的背后是几个管理人员。所以他胶工的工资怎么会高呢,管理人员拿掉了大部分管理的费用,给到职工的劳务报酬只是微小的一部分,所以说,它的生产力没有办法提高的。
胶工收入提不上去,干多干少差不多,这使得胶工割胶护胶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谢小珍回忆说,由于当时农垦的胶林同周边农户的胶林犬牙交错,部分农户到农垦偷盗橡胶的事情时有发生,而许多胶工由于看到自己的收入与所负责胶林的产量关联度不大,因此能不管就不管了。
谢小珍告诉记者,她们那边也是,农场就是干不过来,有人来打,来抢,硬抢的。
海南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王一新说,一方面是外边的很多人会到农垦的胶园里来偷割橡胶,胶工觉得胶园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不是特别关心。另一方面的话,不排除甚至还有一些胶工,自己参与到了偷胶卖胶的过程中去。把胶自己拿出去卖了,这样的话他的收入就上去了。
据统计,在2000年前后,海南农垦农场的亏损面积达到64%,负债率达到70.4%,而到了2006年,海南农垦对海南全省GDP的贡献比重已经从1988年的33%下滑到7%。生产力严重落后,社会负担却极其沉重。曾经的海南农垦有各类学校500多所,医院近100所,公安派出所90多个,垦区内的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治安、民政开支全部由农垦承担,每年垦区的社会负担开支达 十多亿元。
罗永华告诉记者,大家都吃大锅饭,政企不分,政企合二为一。他们是工人但是干的是农活,是这个政府又得纳税,是企业,又得办社会上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海南农垦一度定位为兵团管理体制。1988年海南建省办特区,海南农垦实行的是省部共管的体制,即农业部管资产,海南省管人事,这种管人管事管资产相脱节的体制,导致海南农垦在经济与民生的建设上逐渐被甩在了后面。
王一新说,他们眼看着地方农村的生产队,他们又修通村公路,又解决饮水问题,又实行农网改造,在农垦这个地方有时候还得不到。
沉重的社会负担和模糊的管理体制使海南农垦变成了一头戴着镣铐的大象,曾经并场进来的农户作为胶工的身份异常尴尬,既无法获得正常工人的收入和保障,也无法享受到当时国家惠及三农的政策,于是便出现了前面的退场**。
罗永华说,这些政策的反差让他们感觉到,还不如退出去当农民。所以他们就闹退场。
占有海南省四分之一的土地,八分之一的人口,并曾经占到海南经济总量三分天下的海南农垦为什么面临这样的困境?这令当时刚刚接任海南省农垦总局局长的王一新感慨不已。
王一新告诉记者,手捧着金饭碗,脚踩着金土地,他们当时也思考,为什么会穷,过去都讲木桶原理,讲板子短了以后,水桶装不了太多的水,但是因为他们的观念很粗放,不是短板的问题,而是底板 漏水,在很多管理制度上底板大多都是空的,这个时候创作多少效益,往起一提,水都没有了。
二、痛定思痛后改革
守着金饭碗讨饭吃,让新上任的海南农垦领导集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当地有这样一句话:农垦不稳,海南不稳。怎样让拥有庞大资源的海南农垦成为全省稳定和发展的火车头呢?痛定思痛,只有改革一条出路。2008年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决定将海南农垦下放到海南省管理,中央将从政策、资金、项目安排等方面,继续支持海南农垦改革。面对千疮百孔的局面,海南农垦从哪里入手开始改革呢?
2007年对于王一新来说是最难熬的一年,一面是亟需改革的旧体制,一面是要求退场分地的农户,该怎么办呢?
王一新告诉记者,他特别羡慕当年的农垦局长,大家敲锣打鼓要求进来的时候。他今天刚刚上任,大家就要离他而去,想最后劝大家一次,大家最好不要离开,因为国务院和海南省委省政府已经正在着手部署海南农垦的大规模体制改革,而且有信心,三年以后农垦要变个样子。
先稳定住民心、补齐民生欠账也许是改革的第一步。但是,钱从哪儿来呢?面对当时海南农垦千疮百孔的帐目表,王一新专门找了第三方公司,将海南农垦原先的账目进行重新审计核算,利用一年的时间建立了财务统一预算和结算系统,杜绝之前的坏账滥账的局面,将原先许多趴在账面上的资金集中起来。除此之外,海南农垦还精简机 构,将之前的92个农场缩减为后来的49个,又省出了一大笔的费用。同时,在国务院和海南省的大力支持下,海南农垦踏上了还账之路。
罗燕清是八一农场的职工,几年前她家住的还是漏水的瓦房,有时晚间下雨了,还要从床上爬起来挡雨,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能住上属于自己的楼房。
罗燕清告诉记者,外面的是大太阳,她们家里是小太阳,因为漏水,瓦房就是有透光,所以那时候感触很深。
罗燕清说,这几年,海南农垦为他们这些职工建了十几万套保障性住房。她只花了十几万就买了一间一百多平米的崭新楼房,愿望这么快就达成了,这让她十分开心。
童文杰是海南农垦八一总场金川九队的队长,他所辖区域的群众一直都没有养老保险曾经是他的一块心病,这几年,农垦将拖欠的保险金一并补齐并移交了地方管理,这才让童文杰心里的一块大石落了地。
童文杰说,上面的政策搞保险,近来从这几年才开始,这惠民政策已经达到了群众。
从2008年到2010年,海南农垦在三年多时间里,投入近75亿元实行电网改造,引水修路,补齐保险金,把民生欠账全部还完。
三年里海南农垦完成农网改造,电价从每度1.28元降到0.6元;解决4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修硬板公路近4000公里,惠及人口83.2万人;建设完工12万套保障性住房;职工养老保险移交地方,保险金增幅51.13%;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纳入地方统筹。住院年报销医疗费从平均1.2万元,提高到13.8万元。
王一新说,拖欠的职工工资,拖欠的养老金,拖欠的社保欠费,还有拖欠的医疗费,就是很多职工手里拿的条,好几个亿一下子全部把它还光掉。
看到各方面的保障和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改善,当初作为要求退场村的大沟村村委会主任符国万感慨不已。
符国万告诉记者,基本上农民认识到这个改革以后,所以现在很多还是都非常满意。他说,当初因为退场的事情一天可能要吵上好几架,但是现在看到生活条件改善了,村民不但不闹了,还和农场相处得非常融洽。
罗永华也告诉记者,几年前他们是冤家,现在亲兄弟。民心的稳定让海南农垦有了改革的底气,在还完民生欠账之后,海南农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企分离、政企分开的改革中来。但是,几十年来老农垦人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化的思维方式,和比较封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盘根错节的利益群体让农垦的决策者很快感受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
罗永华是当时的八一农场的场长,他坦诚,在当时的体制之下,农垦农场的收入基本上都是要依靠橡胶产业,而这次社企分离的改革要把他们吃了多年的橡胶产业剥离出去,这让与他一样的农场场长一时间都很难接受。
罗永华说,他们过去一个人既当经理又当场长,还有一段时间兼 书记,一人兼三职可以说什么事情决策起来,做起来,都是比较容易的。把资产剥离掉,他一下子失去了橡胶产业,他们感觉到比较迷茫,是有不同的意见。
如何让吃惯了橡胶大锅饭的农垦人放弃原有的利益格局,到市场上去搏杀?看来,要实行下一步的改革,就必须要对全体农垦干部进行一次“思想大解放”。于是,2008年大年初八,海南农垦的“头脑风暴”在南丽湖展开了。
罗永华告诉记者,他们会议过去都在城里面开,现在把他们拉到一个封闭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完全地静下来洗洗脑,那时候他们当时还没有体会到这种用意。
王一新说,他们专门请的专家来讲课,能怎么刺激干部就怎么刺激,那个时候他自己都挺有激情,自己都去讲第一课,第一课的题目就叫凤凰涅盘,欲火重生。
南丽湖会整整开了4天,这次会议让许多农垦干部逐渐扭转了思路,认识到了只有回归市场、政企分开、社企分离才能给农垦带来活力,不然到最后就只有死路一条。
罗永华说,感觉到不改革已经不行了,迫在眉睫,为了农垦的以后,为了农垦百万人能够过上好日子,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舍弃的,一切的权力,一切包括现在物质的既得利益都是可以抛开的。
彭隆荣说,要从观念上去涌入,去认识市场经济带来的这种价值。罗永华告诉记者,他给王局长发了短信,说会议非常好,非常及时,是一个更新观念,澄清思想的会议,是海南农垦的一个遵义会议。随后,海南农垦随后又把几千名干部送到全国各地的大学进行培训,王一新说,不让干部们扎堆,为的就是不让农垦老思想相互影响,要让他们接收外部观念的洗理。
王一新说,让他们多去交外面的朋友,一个人去参加一个班,面对一个班,认识50个搞企业的,企业的老板,如果100个人,大家就认识了5000个,那这些人就横向纵向的这种交流的话,那对农垦带来巨大的思想激荡。
三、政企分离促发展
从观念上进行洗礼,被王一新看作是实行改革的关键,他说,当时甚至有的人连什么叫用鼠标“双击”都不懂,落后的思想观念让亟待发展的海南农垦面临巨大的困难。那么,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和思想解放,改革成果怎么样呢,社企分离、政企分开进行得怎么样呢?。
在进行思想解放之后,农垦干部认识到了改革的重要,社企分离进展顺利,2008年12月,海南农垦19万退休职工社保移交地方统筹管理。2009年,500所中小学校移交地方政府管理。2010年9月1日,海南农垦总局和海南农垦集团公司实现政企分开。分开之后的农垦集团和社区农场经济如何发展,这成为所有人都特别关心的问题。
符玉乾已经在海南农肯做了二十年的胶工,说起现在的生活,她感到十分满意,她告诉记者,同几年前每个月只有七八百元的工资相比,她的收入提高了好几倍。
符玉乾说,最少也是两千多到三千块钱,多的时候就有一万来块 钱。
原来,海南农垦在实行社企分离、脱离沉重的社会负担之后,开始对集团旗下的各个产业实行经营模式和股份制的改造,推行国有胶园家庭长期承包制度,在胶工完成一定额度的割胶量之后,余下的橡胶海南农垦会用市场价进行收购,目的就是要提高胶工的收入和割胶护胶的积极性。
王一新说,定量上缴,剩余归己,统一收购,市价结算。记者了解到,在实行承包制的经营模式后,胶工的收入分配比重从原来占橡胶产值的21%提高到现在的54%,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除此之外,海南农垦集团也在各地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芒果经济、旅游经济、橡胶深加工产业,在多个领域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李德新告诉记者,未来整个深加工产业园区要达到公司主营业务的30%。
就在海南农垦集团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发展产业经济之时,选择留在八一社区做场长的罗永华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橡胶主产业从农场分离后,社区的经济怎么办呢?如何寻找收入来源,这可愁坏了罗永华。他觉得,必须要彻底摆脱过去吃惯了橡胶大锅饭的观念,盘活现有的资产和企业,才能真正让农垦社区走上自给自足的道路。于是罗永华决定,改革首先从一个矿石价格十几年不变的矿山开始。
罗永华说,有橡胶主业这一块,大钱在这儿撑着,所以其它的都是副业,这根本都是小钱,也不在乎它。矿石价格十几年不变,但是以矿石为原料的水泥价格却一直在浮动,于是,在一位员工的建议下,罗永华将矿石价格改为随水泥价格浮动出售,仅这一条建议,就为八一农场每年多增收300多万。
水泥厂厂长孙华告诉记者,领导奖励5000块钱给他,就觉得很突然,厂长很高兴地说开会给他一个奖励。
随后,八一农场又利用自身资源陆续成立了砖厂、石灰厂以及房地产开发公司、矿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六大公司板块,这一系列的举措迅速让八一农场赚到了第一桶金,并很快还完了重组时欠下的外债。
罗永华说,还钱的心情非常好。现在八一总场已经把重组的时候四千多万的债务全部都还清了。
改革后的经济发展初步成效并没有让决策者们松一口气,因为他们知道等待他们的还有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海胶集团上市。
王一新说,如果把海南橡胶弄上市了,挂上资本市场,觉得它就算是有了海南农垦的第一块市场经济的根据地,有了这一块根据地以后,再推进其它的改革,就要容易得多
一个企业能否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能否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上市无疑是一个最有力的说明。但是由于海胶集团的市场经济基础过于薄弱,上市征程整整持续了三年。
王一新告诉记者,上市的过程是非常非常艰难,有人说是它是中国最艰难的一个IPO 2011年1月7日,经过多年股份制改造的海南橡胶终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上市,市值432亿元!海南农垦的市场化之路终于踏上 了一个新的台阶,破冰之旅从此宣告结束。
2011年1月份,随着海南橡胶顺利上市,海南农垦完成了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蜕变。同时海南农垦还正在推动它的海南畜牧、海南花卉、海南种业等农业系列板块走向资本市场,旅游地产也异军突起。在海南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中国银监会已批准海南农垦集团筹建中国农业第一家财务公司。海南农垦集团提出,到“十二五”末要做到销售额达100亿美元以上。海南农垦通过几年的变革,从不稳定到和谐发展,迅速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主要力量。最近,温总理在海南省一份报告上批示:实践证明,国务院关于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海南农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哪里呢?
卢贵敏说,海南农垦通过改革这三年效果非常明显,由一个拖全省后腿的一个包袱,变成了一个带动全省发展的一个火车头。
卢贵敏,国务院海南农垦体制改革小组成员,回忆起此次海南农垦历经三年的改革,卢贵敏感慨不已。卢贵敏说,海南农垦的改革其实已经筹备了多年,此次之所以能够顺利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因为海南农垦成功找到了此次改革的突破口,那就是从基层群众的利益出发,这也为我们国家今后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卢贵敏告诉记者,他们认为职工是垦区的主人,是推动改革的最大的动力,只有把职工的切身利益解决好了,改革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之所以这么顺利,也就是把始终把职工的利益,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抓到这个要害了。卢贵敏认为,海南农垦融入地方的管理体制之后,利用自身与地方资源优势互补,既可以拓展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又可以促进全省的协调发展,这无论对于企业还是海南省来讲都是一件好事,同时他也认为,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照顾到周边百姓的利益,这也是一个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说,利用它的资金、资源的优势,同时又能带动周边地区,包括周边的农村发展,海南农垦在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方面,还是领先的,对周边农村也有很好的带动作用。
从农业领域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堡垒变成现代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海南农垦只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我们可以理解为王一新和他的团队非常能干,但这其中的核心却是改革的力量、是体制的巨大变革。而改革能够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不在于使用了多么先进的管理手段,而是改革顺应了民意,保护了最基层群众的利益,才使得这个濒临崩溃的“计划经济堡垒”在短时间内迸发出焕然一新的生命力。
从海南农垦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体制问题是制约海南农垦发展、乃至海南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关键因素。“政企分开、社企分离”看似只有8个字的改革方向,里面却意味着向过去既得利益的彻底宣战。海南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痛下决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没有什么困难是迈不过去的。
第二篇:海南农垦生产队工作总结
篇一:2010年农垦企业工作总结 2010年农垦企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属农垦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省农垦局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农垦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增收节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全面促进了农垦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xx年年的主要工作 1,积极扶持农垦龙头企业: 为充分发挥我市农垦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有效的组织手段,引导农垦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通过服务,订单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今年我局从部门预算中,拿出195万元对直属的3个国有农垦企业进行贴息补助.目前,以三联公司为龙头带动建成奶牛养殖基地12个,奶牛存栏4600头,带动奶牛养殖户1300户,种植户1800户,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已构建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稳固平台.2,抓好企业改革,改制工作
3,抓局属农垦企业税费改革工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意见(国办发[xx]25号),为加强我局属农垦企业税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税改工作顺利进行,我局成立了以荆子亚为副局长任组长的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指导负责协调和联系相关部门,拟定税费改革实施方案,及时处理和解决税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确保国家税费改革政策和配套措施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切实解决好农工负担,全面促进了国有农场改革发展和稳定.xx年年市财政局共下达我局属农垦企业xx年的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共计166万元,其中:三联公司75万元,红枫公司61万元,开阳双流茶场30万元.4,抓企业生产管理为帮助企业发展生产,围绕局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深入企业做好调查研究,组织企业召开生产经营运行情况分析会议,帮助企业分析,探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各企业从销售,物资采购,加工等几方面开展增收节支,合理有效的降低费用开支.5,抓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厂务公开工作
根据年初目标要求,企业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纳入了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目标,与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业务工作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层层签订目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党风廉政建设无死角.通过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进一步巩固深化企业的厂务公开工作,使企业党员干部的思想提高了,企业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妥善得到了处理,重大事项提交职代会审议,既规范了企业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6,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
我局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局统一领导,农垦管理处具体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的方式进行,为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年初,局与各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具体抓了以下工作:①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局和企业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立安全生产办公室,并具体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服务.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并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③进一步修定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为积极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对企业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针对原预案的不足,进一步修定和完善了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使其更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④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全年共组织企业节前安全生产检查3次,安全生产重点隐患专项排查2次,有效防范和遏制了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发生.⑤做好维稳工作:为确保稳定,根据局要求各企业党政领导必须切实解决好离退休人员和困难职工群众生活,一是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对当前存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认真进行排查,认真研究处理,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预见,有防范,对企业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全面认真进行排查,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全市农垦经济运行情况: 全市农垦企业1-12月预计完成: 工农业总产值18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97%;实现总收入1438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2.96%,完成年计划目标任务的111.73%;实现利润1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万元,完成年计划目标任务的140%.上交税金36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9万元,同比增加43.25%.奶牛存栏4600头(含基地奶牛存栏),比去年同期减少3.16%;主要原因是饲养成本增加,奶农收入减少.牛奶产量近16000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4.29%,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饲养单产同比有所提高;二是收购牛奶含独山,安顺等外专州的部份牛奶.上市乳制品8500万份,比去年同期增加879万份,完成年计划目标任务的101.19%;生产精饲料21000吨,比去年同期增加32.91%,完成年计划目标任务的105.00%;加工各类干茶208吨,比去年同期减少4.81%.一年来,在全市农垦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省局下达我市的农垦目标,基本实现了企业的稳定,职工增收和国家增税的总体目标.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垦企业职工多,社会性负担重,资金不足,机制不活,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2,企业职工素质低,管理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同质化产品严重,附加值低,销售利润薄.3,农垦企业改制面临巨大困难,农垦农场涉及面广,人员众多,职工安置问题难度大,企业改制成本高,资产变现力弱,加之,职工对改革改制顾虑重重,担心改革改制后丢掉饭碗,使改制工作困难重重.四,明年工作计划:篇二:2015年农垦企业工作总结 2015年农垦企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属农垦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省农垦局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农垦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增收节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全面促进了农垦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xx年年的主要工作 1,积极扶持农垦龙头企业: 为充分发挥我市农垦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有效的组织手段,引导农垦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通过服务,订单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今年我局从部门预算中,拿出195万元对直属的3个国有农垦企业进行贴息补助.目前,以三联公司为龙头带动建成奶牛养殖基地12个,奶牛存栏4600头,带动奶牛养殖户1300户,种植户1800户,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已构建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稳固平台.2,抓好企业改革,改制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有关指示要求,xx年年我们在结合农垦管理工作实际和确保企业职工思想稳定的基础上,加大对三联公司改革改制.鉴于该公司资产总量过大,任何一家外来投资者都很难独立完成收购或参与改制的实际情况,按照整体推进,盘活存量,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通过招商引资项目的形式来筹集改制成本,分行业和项目来推进公司整体改革,改制工作.今年4月以来,公司经多方招商引资和洽谈后,与广东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花溪基地综合开发意向书》.具体做法是将花溪生产基地的全部资产(含土地)与公司剥离后进行评估,并以评估价作为国有资本,按《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共同设立新的股份公司,双方按各自出资额确定公司股权比例,新股份公司负责花溪生产基地开发的具体事宜.花溪生产基地的具体综合开发项目所需的资金投入,由战略投资者负责,对花溪生产基地现有国有职工的分流安置,在严格按照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相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一是对花溪生产基地国有职工的进行分流安置,费用由市改革发展基金据实核拨.二是公司国有职工暂不进行国有身份置换,由新股份公司对选择上岗就业的职工进行就业安置,其余职工继续由公司管理,待公司改制工作整体启动时再进行国有身份置换和分流安置.目前,正在对该基地的资产进行剥离,审计和评估.3,抓局属农垦企业税费改革工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意见(国办发[xx]25号),为加强我局属农垦企业税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税改工作顺利进行,我局成立了以荆子亚为副局长任组长的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指导负责协调和联系相关部门,拟定税费改革实施方案,及时处理和解决税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确保国家税费改革政策和配套措施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切实解决好农工负担,全面促进了国有农场改革发展和稳定.xx年年市财政局共下达我局属农垦企业xx年的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共计166万元,其中:三联公司75万元,红枫公司61万元,开阳双流茶场30万元.4,抓企业生产管理
为帮助企业发展生产,围绕局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深入企业做好调查研究,组织企业召开生产经营运行情况分析会议,帮助企业分析,探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各企业从销售,物资采购,加工等几方面开展增收节支,合理有效的降低费用开支.5,抓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厂务公开工作
根据年初目标要求,企业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纳入了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目标,与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业务工作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层层签订目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党风廉政建设无死角.通过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进一步巩固深化企业的厂务公开工作,使企业党员干部的思想提高了,企业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妥善得到了处理,重大事项提交职代会审议,既规范了企业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6,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
我局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局统一领导,农垦管理处具体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的方式进行,为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年初,局与各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具体抓了以下工作:①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局和企业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立安全生产办公室,并具体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服务.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并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③进一步修定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为积极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对企业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针对原预案的不足,进一步修定和完善了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使其更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④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全年共组织企业节前安全生产检查3次,安全生产重点隐患专项排查2次,有效防范和遏制了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发生.⑤做好维稳工作:为确保稳定,根据局要求各企业党政领导必须切实解决好离退休人员和困难职工群众生活,一是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对当前存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认真进行排查,认真研究处理,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预见,有防范,对企业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全面认真进行排查,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全市农垦经济运行情况: 全市农垦企业1-12月预计完成: 工农业总产值18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97%;实现总收入1438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2.96%,完成年计划目标任务的111.73%;实现利润1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万元,完成年计划目标任务的140%.上交税金36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9万元,同比增加43.25%.奶牛存栏4600头(含基地奶牛存栏),比去年同期减少3.16%;主要原因是饲养成本增加,奶农收入减少.牛奶产量近16000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4.29%,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饲养单产同比有所提高;二是收购牛奶含独山,安顺等外专州的部份牛奶.上市乳制品8500万份,比去年同期增加879万份,完成年计划目标任务的101.19%;生产精饲料21000吨,比去年同期增加32.91%,完成年计划目标任务的105.00%;加工各类干茶208吨,比去年同期减少4.81%.一年来,在全市农垦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省局下达我市的农垦目标,基本实现了企业的稳定,职工增收和国家增税的总体目标.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垦企业职工多,社会性负担重,资金不足,机制不活,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2,企业职工素质低,管理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同质化产品严重,附加值低,销售利润薄.3,农垦企业改制面临巨大困难,农垦农场涉及面广,人员众多,职工安置问题难度大,企业改制成本高,资产变现力弱,加之,职工对改革改制顾虑重重,担心改革改制后丢掉饭碗,使改制工作困难重重.四,明年工作计划: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厂务公开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厂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总结经验,全力推进,规范运作,切实解决好我们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厂务公开工作在推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2,各企业主要负责人(法人),要从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把安全生产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建立健全并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提高企业安全生产防范意识,认真组织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和督促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3,加快国有农垦企业改革,改制.针对国有农垦企业改制难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在企业改革,改制上采取招商引资等方式逐步推进,以达到整体改制的目的.4,加大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各种成本管理,积极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并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方面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并根据xx年年目标完成情况,切实制定2015年生产经营目标,把2015年的目标管理工作作为明年的工作重点来抓,制定相应措施和方案,责任到人到岗,以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篇三:2009年农垦企业工作总结 2009年农垦企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属农垦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省农垦局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农垦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增收节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全面促进了农垦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xx年年的主要工作 1,积极扶持农垦龙头企业: 2,抓好企业改革,改制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有关指示要求,xx年年我们在结合农垦管理工作实际和确保企业职工思想稳定的基础上,加大对三联公司改革改制.鉴于该公司资产总量过大,任何一家外来投资者都很难独立完成收购或参与改制的实际情况,按照整体推进,盘活存量,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通过招商引资项目的形式来筹集改制成本,分行业和项目来推进公司整体改革,改制工作.今年4月以来,公司经多方招商引资和洽谈后,与广东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花溪基地综合开发意向书》.具体做法是将花溪生产基地的全部资产(含土地)与公司剥离后进行评估,并以评估价作为国有资本,按《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共同设立新的股份公司,双方按各自出资额确定公司股权比例,新股份公司负责花溪生产基地开发的具体事宜.花溪生产基地的具体综合开发项目所需的资金投入,由战略投资者负责,对花溪生产基地现有国有职工的分流安置,在严格按照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相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一是对花溪生产基地国有职工的进行分流安置,费用由市改革发展基金据实核拨.二是公司国有职工暂不进行国有身份置换,由新股份公司对选择上岗就业的职工进行就业安置,其余职工继续由公司管理,待公司改制工作整体启动时再进行国有身份置换和分流安置.目前,正在对该基地的资产进行剥离,审计和评估.3,抓局属农垦企业税费改革工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意见(国办发[xx]25号),为加强我局属农垦企业税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税改工作顺利进行,我局成立了以荆子亚为副局长任组长的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指导负责协调和联系相关部门,拟定税费改革实施方案,及时处理和解决税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确保国家税费改革政策和配套措施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切实解决好农工负担,全面促进了国有农场改革发展和稳定.xx年年市财政局共下达我局属农垦企业xx年的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共计166万元,其中:三联公司75万元,红枫公司61万元,开阳双流茶场30万元.4,抓企业生产管理
为帮助企业发展生产,围绕局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深入企业做好调查研究,组织企业召开生产经营运行情况分析会议,帮助企业分析,探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各企业从销售,物资采购,加工等几方面开展增收节支,合理有效的降低费用开支.5,抓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厂务公开工作根据年初目标要求,企业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纳入了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目标,与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业务工作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层层签订目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党风廉政建设无死角.通过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进一步巩固深化企业的厂务公开工作,使企业党员干部的思想提高了,企业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妥善得到了处理,重大事项提交职代会审议,既规范了企业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6,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
我局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局统一领导,农垦管理处具体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的方式进行,为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年初,局与各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具体抓了以下工作:①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局和企业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立安全生产办公室,并具体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服务.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并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③进一步修定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为积极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对企业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针对原预案的不足,进一步修定和完善了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使其更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④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全年共组织企业节前安全生产检查3次,安全生产重点隐患专项排查2次,有效防范和遏制了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发生.⑤做好维稳工作:为确保稳定,根据局要求各企业党政领导必须切实解决好离退休人员和困难职工群众生活,一是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对当前存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认真进行排查,认真研究处理,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预见,有防范,对企业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全面认真进行排查,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共2页,当前第1页12 二,全市农垦经济运行情况: 工农业总产值18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97%;奶牛存栏4600头(含基地奶牛存栏),比去年同期减少3.16%;主要原因是饲养成本增加,奶农收入减少.上市乳制品8500万份,比去年同期增加879万份,完成年计划目标任务的101.19%;加工各类干茶208吨,比去年同期减少4.81%.一年来,在全市农垦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省局下达我市的农垦目标,基本实现了企业的稳定,职工增收和国家增税的总体目标.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垦企业职工多,社会性负担重,资金不足,机制不活,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2,企业职工素质低,管理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同质化产品严重,附加值低,销售利润薄.3,农垦企业改制面临巨大困难,农垦农场涉及面广,人员众多,职工安置问题难度大,企业改制成本高,资产变现力弱,加之,职工对改革改制顾虑重重,担心改革改制后丢掉饭碗,使改制工作困难重重.四,明年工作计划: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厂务公开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厂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总结经验,全力推进,规范运作,切实解决好我们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厂务公开工作在推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2,各企业主要负责人(法人),要从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把安全生产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建立健全并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提高企业安全生产防范意识,认真组织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和督促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3,加快国有农垦企业改革,改制.针对国有农垦企业改制难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在企业改革,改制上采取招商引资等方式逐步推进,以达到整体改制的目的.4,加大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各种成本管理,积极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并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方面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并根据xx年年目标完成情况,切实制定2009年生产经营目标,把2009年的目标管理工作作为明年的工作重点来抓,制定相应措施和方案,责任到人到岗,以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第三篇:经济半小时货币战争
第一
货币战争之英镑霸权
在刚刚结束的G20领导人峰会的闭幕记者会上,芮成钢向东道国英国的首相布朗提问,会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建议成立超主权的储备货币来代替美元,本次峰会上,是否讨论了这一建议?布朗说,由于没有具体提案,本次峰会讨论并没有具体讨论这一话题。
其实在人类数千年的货币史上,使用范围最广、历史最长的货币是黄金,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超主权货币,但直到近代史上大英帝国崛起,由英格兰银行独家发行的代表英国国家权利的英镑替代黄金在全球通用,人类史上第一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诞生了,此后美元、西德马克、日元以及欧元,为了争夺更多经济话语权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货币之战。这些主权货币,为什么成为全球硬通货,它们成功的路径是什么,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它们的衰败?从今天起,我们将用一周的时间,分别讲述英镑、美元、日元、欧元等主要货币的发展简史,一起回顾我们曾经经历,并且现在还在持续的货币战争。
今天我们先来了解第一个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英镑的兴衰。
在不列颠人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之后,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摄像:白羽
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律认为,一个国家,它的综合国力到了一定程度,它也必须让自己的货币体现自己的实力。摄像:白羽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金融系主任王长江认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发展实际上是有利于国家的金融制度的不断修改相关的法案。摄像:白羽
英镑如何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
1609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随后,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了,大约比英国的英格兰银行早一百年,主要功能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稳定荷兰的经济。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得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荷兰成为当时的世界海上霸主。但是,由于当时还没有形成世界经济体系,荷兰盾也没有搭上荷兰称霸的顺风车。在不列颠人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之后,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这段历史首先要从英格兰银行的成立开始。
17世纪的欧洲,战争成为所有国家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每一个欧洲国家都面临着其他国家的战争威胁,而军队的建设和战争的军费开支,都必须从民间筹得。而在16世纪打一场战争需要几百万英镑,到17世纪末,则需要几千万英镑,而在拿破仑战争末期,开支就要达到上亿英镑。当时最繁荣的国家都无法靠平时正常的收入来应付这一时期的战争开支,于是国家便开始借款打仗了。
中国英国史学会常务理事陈祖洲:“在这之前国王是可以随意借贷的,你有钱我跟你借,你不借也不行,我借的时候可能讲好三年还的,我三年到那时候我就可以不还,那甚至你跟他讲好不收利率的,随意可以更改。”
如何筹到战争款项成为了英国王室最头疼的问题。在这个时候,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将国王詹姆士二世废绌。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议会决定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因为这场革命未发一枪、没有流血,后人称之为“光荣革命”。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从1688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从此,国王借了国民的钱也必须归还。
陈祖洲:“在光荣革命这个解决方案当中,它也一个权力法案,对这个做了明确的规定,你国王不能随意侵犯国民的这个财产。”
“光荣革命”后的第二年,英国就卷入了同法国长达百年的战争中,而所有英国有钱人,都不能不关注这场无休止的战争。尽管当时伦敦的民间借贷非常活跃,但他们仍然不愿意贷款给王室,因为有两点担心:一是王室赖账不还,二是王室打了败仗,自己将血本无归。以至于开战时的1689年,英国王室只筹集到了很少的一笔钱。由于法律规定国王不能赖账之后,一个为战争筹款的机构应运而生。
陈祖洲:“在1694年,当时伦敦有1286个商人,他们以股份制的形式,贷给国王一笔钱,当时的利息了是8%,那么这个就促使了英格兰银行的诞生。”
在短短的11天内,英格兰银行就为政府筹借到120万英镑,极大支持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活动,但为了避免英国王室滥用这笔资金,同时建立起银行的信任体系,英格兰银行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1811年,英国财政部拿着议会刚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支付,时任审计长格伦威尔发现上面没有盖国王的印张,拒绝支付一笔上上百万英镑的军费。
陈祖洲:“那是什么原因,因为国王当时正在拉肚子,没办法,他生病,没办法盖印,所以尽管政府在正在前线在打仗,很需要这笔钱,但是由于它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在里面,这笔钱当时的审计长格伦威尔并没有付给财政部,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就是英格兰银行在它建立以后,它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得它能够得到这个信用,取得这种信任。”
正是有了如此严格的法制化银行信用体系,源源不断地民间资金才流入到英格兰银行资助英国进行战争,而一次次胜利又给这些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英国当时的对手法国,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国家经济实力,都比英国要强大,为什么英国在战争中总能获胜,就是因为法国财政在筹集军费中遇到了困难,而英国的军费却非常充足。因此当时的欧洲有一句名言:战争中,获胜的一方往往拥有最后的一块金币。
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律:“英国的对外战争基本都能获胜,人们愿意支持这样一个能够一本万利的战役,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它这个战争,也可以称之为某种意义上的货币战争,但不是那种货币战争,就是通过钱来打胜自己的对手,从而最后获取最大的利益。”
英格兰银行成立之前,英国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是银币和金币,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但那时的英镑还不能算真正的货币。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王松奇:“当时的英镑只是一种纸钞,因为当时这个黄金在流通,它只是记录黄金的单位,本身没有价值,所以有电影百万英镑的故事就是一个英镑的纸币可以印成一百万,它可以换金块,可以换黄金。”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著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深奥难懂的书中,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大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然而这个著名的科学家在12年之后成为了英国皇家铸币局的局长,并工作长达30年之久,1717年,牛顿将黄金价格定为每金衡盎司3英镑17先令10又二分之一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对金融贡献虽然可能是偶然的,但他提出的金本位制最早雏形对后来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英国史学会常务理事陈祖洲:“很多学者讲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其实在1717年的时候,英国就有实行金本位制度,它是这样讲的,那从这里面看,至少牛顿在英镑和黄金之间建立这样一个这样的比例关系的话,它对他金本位的实行那肯定是一个促进作用。”
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从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 7.32238克纯金。
金本位的确立,英国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
1821年,英国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所谓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这一制度的典型特点就是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和输入:公民可以将持有的纸币按照货币含金量兑换为金币,各国之间不同的金铸币按各自含金量形成固定比较,建立比较稳定的国际货币联系,并允许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金本位的确立,加上英国在当时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很快也确立了英镑的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
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最终迫使荷兰接受了《航海法》,《航海法》规定:输入英国及其属国的货物,必须使用英国的船只或者是输出国的船只。从此,荷兰船只逐渐退出驰骋了近一个世纪的茫茫海域。在打败了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英国人将海上马车夫荷兰也赶下了海上霸主的位置。
有了国内军费源源不断地支持,英国已显示出不可阻挡的强劲力量:连续的征战中,英国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它的商业触角已经伸向全世界,1686年时的一个统计表明,当时有近一半的英国船只都在从事美洲或印度贸易,而在1914年一战前夕,英国的海外投资曾高达40亿英镑,占西方国家总投资的一半。
大量的商品需求促进了英国生产技术的进步,“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产业大国,利用自身首屈一指的工业优势,英国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了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率先采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也就是用取消别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别国取消对英国产品的限制。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金融系主任王长江:“当时从全世界来说,当时唯一一个最强的就是它(英国)了,所以从它的实力,它的信用,从它的制度完善上面,它代表一个强国的象征,所以当它这样表示的时候,当一个老百姓拿到一个英镑的时候,那就能够知道它能够代表,因为它有一个信用在那,它能够代表多少黄金,所以所有人对它就是一个信任的。”
英镑走向全球化,不仅是基于世界对英国经济实力强大的信任,更有赖于英国完善的金融制度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1720爆发了史上著名的“蓝海”股票泡沫事件也就成为英国完善金融制度和加强金融监管的开端,科学家牛顿也成为蓝海泡沫事件的受害者。
1711年,英国政府为了向南美洲进行贸易扩张,而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南海公司。为了迅速筹集还债资金,英国政府决定把南海公司的股票卖给公众。在政府的默许下,公司管理层为南海公司编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故事,也唤起了英国人超乎寻常的狂热。从1720年3月到9月,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一举从每股330英镑涨到了1050英镑,此时股票市值,相当于整个欧洲的货币流通量的五倍,连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也禁不住购买了蓝海公司股票,当年作为皇家铸币局局长的牛顿年薪为2000英镑,这笔钱能够建造4个格林威治天文台,然而随着蓝海股票泡沫破裂,牛顿损失超过2万英镑,事后,他不无伤感地写道:我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天体的运动规律,但我却无法计算出股票市场的变化趋势。之后英国用了100年的时间来不断完善货币发行、监管制度。
王长江:“最终影响政府出台了一个反泡沫法,这个实际上是一百年英国政府在思考,思考什么,怎么样完善一个制度,所以通过一个货币英镑制度,那么英镑这么一个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不断的完善英国的金融制度,所以我觉得一个国家的货币发展实际上是有利于国家的金融制度的不断修改相关的法案。”
1844年,英国颁布了《英格兰银行条例》,英格兰银行成为唯一能够发行英镑的银行,1872年,英格兰银行开始为其他银行在困难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维护了英国经济的稳定,此时的英格兰银行已经是作为中央银行在发挥作用,有效地维护英镑的坚挺地位。
英镑在全世界的广泛使用,加上数百年英镑同黄金汇率的稳定,让伦敦成为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凭借其经济、军事优势,英国让葡萄牙、德国、丹麦、瑞典、挪威、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荷兰、西班牙等国也先后过渡到金本位制,促成了国际金本位体系在19世纪70年代的最终形成,英镑成为世界货币,亦成为国际结算中的硬通货,与黄金一起发挥着世界货币的功能。
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律:“我认为英镑这个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所以和英国和当时的英国的发展的硬势相配合的话,它的确对推动英国的发展,建立英国在全球性的这种世界霸主经济是有密切关系的,同时的话,一个国家,我认为它的综合国力到了一定程度的话,它也必须让自己的货币体现自己的实力。”
“一种货币只会死在自己的床上”
德国证券教父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说过这样一句格言:“一种货币只会死在自己的床上。”它形象地指出了一种货币的价值与其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英镑在金本位制度下占据霸主地位将近100年之后,也面临一些瓶颈,比如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导致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导致了金本位制度的崩溃,也导致了英镑走向衰落。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以此为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大战前夕,各参战国为了准备这次战争,加紧对黄金的掠夺,战争爆发以后,由于军费开支猛烈增加,各国纷纷停止了金币铸造和纸币与黄金之间的兑换,也禁止黄金输出和输入,这就从根本上破环了金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此时,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争中士兵伤亡约80万,军费开支近100亿英镑,国民财富损失了三分之一,对外贸易方面,1918年达到13.16亿英镑,同时英国的出口额仅为进口的二分之一。巨额的贸易逆差,迫使英国变卖海外投资的四分之一即10亿英镑去补偿贸易的巨额逆差,这场战争使得英国变成了一个债务国,只能通过举借外债解决财政困难和贸易逆差,战前美国欠英国国债约30亿美元,战后英国倒欠美国47亿美元,同时,英国内债因战争而直线上升,战前英国内债为6.45亿英镑,战后猛增为66亿英镑。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日不落帝国”经济出现衰退,英镑的强势地位也就遭到了质疑。
独立经济学家向松祚:“如果我们一定要选一个日子,就应该选在1913年这个美联储诞生的一天,美联储诞生,看起来是偶然的事件,实际上他是代表着美国整体的综合国力,综合的力量已经超越了英国,所以美联储它一诞生,它就已经是世界最强大的中央银行,那也标志着美元已经开始取代英镑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货币。”
大西洋(12.99,-0.40,-2.99%)的另一岸,第一次世界大战却给美国带来了普遍繁荣,大规模的战争物质采购极大促进了美国各行业的生产和服务,到了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大于所有欧洲国家的产量,世界经济因为一战而完全改变,但是称霸世界一百年的英国人是不愿意看见金本位崩溃的,他们不断地做着努力,1925年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丘吉尔就曾把英镑恢复到金本位制,然而,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不得不使英国又一次放弃。
向松祚:“但是时间延续了不到6年时间,1931年,6年多一点的时间,1931年的9月21号,英国又脱离了金本位制,英镑脱离了金本位制以后一直再没有回来过,恢复过金本位制,所以这个时候就标志着英镑它从世界一个主要货币,已经衰落下来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北极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句话形象地描述出当时英国的国际地位。二战后,英镑开始逐步贬值,1949年9月,英国宣布英镑贬值30.5%,将英镑兑美元汇率贬到2.80美元;1967年11月,英镑再次贬值,兑美元汇率降至2.40美元,英镑含金量也降为2.13281克。最终,英镑在70年代尾随美元进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时代。
而随着二战之后的1945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即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式确立。英镑作为世界结算货币逐渐被美元所取代,世界货币开始进入美元世纪。
半小时观察:纸币如何变“硬”?
货币的兴衰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的深刻体现,英国和美国,在它们各自最强盛的时期,它们牢牢地控制了全球的经济、贸易,决定了全球的政治和军事版图,而它们全球霸权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它们的主权货币在全世界享有无可撼动的话语权。但让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在英国之前崛起的大国荷兰,它的货币荷兰盾没能成为全球硬通货,而在英国之后崛起的另一个大国法国,它的法郎也没有像英镑那样牢牢占据着全球经济霸权的地位?历史中成与败的每一细节,都值得我们今天深思。
一只主权货币的崛起,它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比如这个国家的经济强大和繁荣;它还需要有信心基础,这个国家应该有强大的国家机器,有坚定、清晰的国家意志,这样其他 国家的持币者才能怀有信心;它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完善的金融体系,这是一只硬通货的市场基础。
当英镑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之后,英国利用这一全球金融霸权获得了太多太多的好处。从这样一个细节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比如英国的国力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走向衰落,它在经济、军事方面的实力已落后于美国、德国甚至法国等西方列强,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英镑才最终被美元替代,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英镑的霸权是让英国维持大国地位最重要的支撑之一。
我们看到,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道路不是一定水到渠成的,它不仅需要实力,还需要意志,还要有技巧,需要决策者严谨细致的规划并且持之以恒地实施。事实上,英镑、美元为什么会成为硬通货,它们硬在哪里?正是它们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强大,凝聚在一张薄薄的纸币上,这张纸币硬度就可以媲美黄金。
第二
货币战争之美元如何击败英镑
继续我们货币战争的报道。昨天我们给大家讲述了英镑取代黄金的历程,也确定了金本位的货币制度,但日不落帝国国势渐衰,再加上一次次金融危机和战争的冲击,英镑的国际地位日益低落,谁会取代英镑成为新的世界货币?这一个答案随着二战的进行而揭晓。
美元代替英镑的霸主地位,走上历史舞台
20世纪20年代初期,当欧洲还没有从两次世界大战的伤痛中恢复过来的时候,美国的各大城市却正在繁荣发展着,美国人花钱消费,他们参加舞会,购买汽车、收藏私酿烈酒,炒作股票,享受着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以来最鼎盛的繁华。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博士生导师吴念鲁:“二次大战以后,美国基本上是一个获利的国家,应该说发了战争财,不但是他本土没有打,而且他可以提供军火或者提供其他物资,从此也赚了很多钱。”
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和格局,德国、意大利、日本遭到毁灭性打击,英国、法国这些工业国也满目疮痍,相比之下,美国却因战争受益,成为当时全球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丁一凡:“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当时生产总值的48%左右,就差不多一半左右都是美国的制造,然后贸易量占了大概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一,所以非常非常强大,就绝对的一枝独秀。”
1859年至1918年,美国工业总产值从不到20亿美元上升到840美元,黄金储备从占全球储备总量的17%上升到59%,贸易量则从4%上升到39.2%,随着贸易量的大幅增加,美元取代英镑,成了当时使用量最大的国际货币,在那一时期,手握美元是一件时髦而且实惠的事,美国民众享受着因此而来的奢华生活,总统罗斯福和财政大臣们,也正在为一项更强大的振兴计划精心筹划着。
美元代替英镑的霸主地位,走上历史舞台,军事以及经济的扩张导致美元霸权地位由盛转衰,20世纪90年代美元霸权地位重振,然而货币战争从未停止,2008年,一场最终危机全球的金融海啸到来,美元再次衰败,美元霸权如何演变?国际货币格局走向何方?
独立经济学家向松祚:“那么罗斯福当时开始就勾画二战结束之后,整个国际货币体系会是怎么样。”
吴念鲁:“罗斯福的新政,当时,一个是美国本身他经济的实力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了,他想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经济强国,资本大国资本强国,作为世界的一个所谓霸主,金融帝国,他本身有这个想法有这个愿望。”
美国试图凭借强大的势力一举取代英国充当世界霸主,而英国并未打算拱手相让,虽然战争削弱了英国的经济实力,但是当时,国际贸易有40%左右还是用英镑结算,伦敦仍然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在美元提出要成为世界货币的时候,唯一与之抗衡的是英镑。
向松祚:“为了争夺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英国和美国他们之间是有很,很深刻的矛盾,两个国家的政治家,两个国家的学者都在刻意的,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金融的地位,提升自己货币的地位而努力,而且他们设计的各种方案也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
英美双方拿出的方案针锋相对,英国方案的起草者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他提议要创建世界银行,发行一种超主权的货币,这一理论使他成为经济史上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但是在当时,凯恩斯的主张遭遇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美国经济学家怀特提议,应该把美元确立为主要的世界货币。
丁一凡:“凯恩斯提出这么一个方案,我们事后分析,当然也有保卫英国利益的企图,因为他已经看到英国再想维持当年英镑的这种霸权地位是不可能了,而且英国,因为打仗,因为黄金不断的外流,他的黄金储备已经不足以支撑一个很大的货币的这种情况下,所以他先发制人的提出来一个说,那我们做一个统一的货币吧。”
向松祚:“但是凯恩斯这个方案拿到罗斯福这里来的时候,罗斯福一口否决了,罗斯福认为,世界货币的方案并不符合我们美元的利益,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所以他把凯恩斯的方案就否定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始在各种场合,宣讲怀特方案对促进世界贸易的好处。
富兰克林·罗斯福:“这个伟大的国家将要担当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他如此夺目,他会继续复兴、继续繁荣。”
罗斯福以充满自信的声音向世界各国,传递着一种霸气和力量,1944年,美国挑头在新罕布尔什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商讨如何重建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争论的双方仍然是美国和英国。
吴念鲁:“美国当时他处在这么一个强势,他想作为世界的一个所谓霸主,英国,他作为老牌帝国主义,他不愿意一下子就放弃自己的,他既得利益和权益。”
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在美国政府的主导下,与会各国选择了怀特方案,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美元和黄金挂钩,一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其他的货币再与美元形成固定的汇率。至此,美元初步确立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
向松祚:“货币的力量它不是偶然的,不是几个人或者几个金融家、几个银行家、几个政治家,他刻意在那儿操纵,甚至说搞一个阴谋它就会使得一个货币成为一个霸主,它不是这样的,政治家、金融家、企业家在这个里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核心是,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他要起来,你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起来以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的货币就会成为伟大的货币,一个大国货币。”
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虽然取代英镑成了最主要的世界货币,但是英镑仍然有在部分地区使用的权利,此后的数年间,英镑和英镑区仍然是美元霸权的最大障碍。1946年,英国战后经济困难,不得不寻求美国的援助,这给了美国扫除障提供了机会。那一年,美国政府一次性借给了英国37.5亿美元的贷款,但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包括英国必须承认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的领导权,并恢复英镑和美元的自由兑换。结果导致英镑区各国纷纷提取存款兑换美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英国的黄金储备就流失了10亿美元,英国因此元气大伤,英镑彻底失去了与美元抗衡的能力。
丁一凡:“我觉得美元崛起后来成为一种世界的霸权货币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他一方面体现了美国经济在全球金融中间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美国确实应该说,美国而言,确确实实它涉及了货币,是想把它的货币做成一个霸权货币。”
20世纪四十年代,随着美元霸权的确立,美国对外扩张的大幕徐徐拉开。1947年,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开始实施他的新计划,通过向战后各国提供贷款和援助,试图掌控全球经济命脉。
吴念鲁:“欧洲来讲的,他推出马歇尔计划,在亚洲,亚洲来讲的话,美国也是扶持日本,所谓叫恢复经济,这一系列的动作我觉得跟美国全球的一个战略上的一个霸权分不开。”
美元成了美国实施扩张计划最强有力的武器。1947年至1949年,仅接受马歇尔计划和欧洲合作组织的十几个西欧国家,对美国的借贷就高达16 亿美元,这些国家需要大量的美元来填补财政赤字,而又得不到充足的美元,造成了当时普遍的美元荒,这种巅峰状态持续了整整十年,在这期间,美国保持着头号世界强国的地位,美元是那时唯一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如日中天,世界货币开始进入美元世纪。
军事以及经济扩张,导致美元霸权地位由盛转衰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历时10多年的越南战争中,美国投入了至少二千五百亿美元的军费开支和50万军队。在这被称为混乱的十年中,年轻人被一拨拨的送去前线参战,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在反复计算,借给政府打仗的钱能回收多少,而后来,为了应付巨额的海外军费开支,美国政府开始巨额向各个国家借款。
丁一凡:“美国卷入战争,然后美国的开支,尤其是这种战争式的开支,没有什么收益的开支,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美国就借别人的钱来做这些事。”
向松祚:“越南战争,美元货币非常的扩张,货币政策极度的扩张滥发货币,滥发货币使得欧洲积累了大量的美元钞票。”
大量的国外借贷,使得美国从战后最富足的债权国,变成了最大的债务国,当时财政赤字累计高达1500亿美元。随着美国债务越来越大,借钱给美国的西欧国家开始惴惴不安,他们希望把借给美国的美元换成更保险一些的黄金。
吴念鲁:“戴高乐觉得,美元贬值了,我不愿意保留这么多美元,我要给你换黄金,因此戴高乐几次向美国发起挑战。”
向松祚:“我们知道当年的法国的总统戴高乐是非常强硬的,威胁说,我们用军舰,我们要运一堆钞票到你美国来,运到纽约去,把美元货币换成黄金。”
一开始,对于戴高乐的威胁,美国总统尼克松并没有感到紧张,但是很快,西欧国家集体开始了兑换行动,尼克松总统坐不住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尼克松突然很惊讶的发现,现在我们的黄金储量已经不能满足其他国家兑换的要求了。”
吴念鲁:“美国的黄金大量的外流,本来美国的黄金当时占整个的世界,我估计大概是70%,后来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少到后来以后他就不足以来支持他的筹码了。”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不得不正视已经到来的危机,他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丁一凡:“美国总统尼克松就决定,切断美元与黄金的这种联系,也就是说美国不再承诺把所有美元都可以按一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价格来换成黄金,先是终止了兑换,背弃了承诺。”
尼克松政府的决定,宣告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也把美元推上加速衰退的道路。
吴念鲁:“我记得是71年12月份,第一次贬值,从一盎司黄金是30个美元贬到38个美元,后来到73年底,73年2月份又贬一次,就从38个美元一盎司黄金贬到42.22元。”
丁一凡:“当时控制不住,就大幅度的那种,人家拼命的抛售美元所以使它的贬值,很快几次大的贬值,连续几年。”
对于如何控制局面,尼克松政府手无足策。
张明:“那次给美国带来的影响就是美国经济陷入了滞胀,整个1970年代和1980年代初可以说是美国失去了10年,当时一方面就说美国他本身的经济,经济周期还是走下坡路,经济开始停滞,另外一方面,随着其他国家对美元不信任,抛弃了美元出现了美元危机,那么就导致全球的能源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上升,所以说经济就出现了低增长高通胀的这样一种恶性的组合。”
这种局面长时间困扰着美国政府,民众也没有想到,几年前他们曾为之骄傲的的美元荒,突然就演变成了美元灾,并随之发生了持续数年的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
丁一凡:“所有的物价,每天每天你觉得都在涨,都是涨,他是10%几,20%这么涨,但是10%、20%的涨,基本上隔个两三年,你如果不调整工资的话,那老百姓就受不了了,所以就是一种恶性循环,就他老有不停的群众示威游行。”
1974年,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发生了10多次,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下滑到不足10%,国际竞争力持续下滑。大量的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了1500万,民众们入不敷出,不得不往衬衫里塞一些报纸来抵御风寒。
肯尼斯·兰德尔:“私人建筑物实际上停止了,磨坊和工厂也停业了,铁路了停滞了,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失业了。”
丹尼尔·叶尔金:“大农场主停止向市场输送牛肉,农民开始将他们的鸡淹死。”
20世纪70世年代,美元的贬值,带来了美国经济风雨飘摇的十年,也是美国国际地位持续下滑的十年,世界各国也未能避免由此带来的冲击波,数年间,美洲和欧洲国家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并不得不为通胀带来的高物价买单。
张明:“戴高乐将军在执政的时候,他当时就屡次对美元的霸权表示批评,就说你美国的财政赤字你建立在我们其他国家血汗的基础上,后来马上美国就有一位高官,好像是当时的副国务卿就站出来说,他说我们承认,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是与美元贬值相关的问题是你们的问题,也就说他觉得自己站在一种道德的优势上。”
向松祚:“实际上当时欧洲政治家为什么有这个强烈的愿望要公开反对美元,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美元霸权货币这个一股独大的货币,对整个世界货币体系它是不稳定的,你必须要约束你的货币发行,少搞一点财政赤字,当然美国人不愿意这么干。”
美元霸权地位重振,货币战争从未停止
1974年的秋天,危机中的美国经济摇摇欲坠,数以百万计的失业者,在寒风中排队领取救助的面包,他们的国务卿基辛格,此时正在沙特出访,寻找重振美国的机会,基辛格和沙特王子的那次会谈,后来被证明是挽救了当时岌岌可危的美元霸权。
张明:“当时美元面临很大的贬值的压力时,美国和沙特达成了这样一个交易,就说沙特当时是世界最大的产油国,沙特和其他的同盟国一些同意,将美元作为唯一的一种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从而能够提升美元的地位,美国承诺什么呢?美国承诺对这些国家提供安全保护。”
丁一凡:“石油是全球期货市场上交易量最大的一种商品,所以,而这个最大的商品只用美元交易,所以决定各个国家,要进口这个东西,你就要储备美元,因为你只有有美元你才能购买这个东西,所以因此,美元的需求量一下子就变得非常非常大,然后这样就某种程度上奠定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基辛格的策略,解了美国的燃眉之急,但是美元真正重新走上强盛之路,却是在十几年后的20世纪90年代。
张明:“支撑美元重新走强的根本是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在1990年代有一个突飞猛进的上升,那么这主要归功于我们IT技术的繁荣。”
1990年以来,美国的IT产业得以迅猛发展,技术力量远远超过当时的欧洲和日本,劳动生产率也进入了突飞猛进的上升期。
张明:“在那个阶段,克林顿政府在若干届美国政府里面算一个异类,他当时,他也控制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所以在,比如说在1997年在1998 年间,美国破天荒的实现一年的财政赢余,因为财政赤字的缩小也是推动美元走强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说这几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了美元在1990年代中后期甚至在2000年这个年代一个前半期的一个走强。”
1991至2001年的十年间,美国进入了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扩张期,年均增长率为3.4%,远高于日本的1.1%和欧盟的2.0%,通胀率降低至3%以下,实现了低通胀下的稳定增长。1991年起,美国重新夺回世界商品第一大出口国的交椅,到2001年,美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增加至 32.5%,重新回到全球经济强国的霸主地位。
向松祚:“整个国力最强盛的时候,所以美元又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货币,从它的崛起到它的衰落,就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起来以后,它的货币一定会是一个伟大的货币。”
不过,美元的这把头号交椅做的并不安稳,随着美国经济的重新走强,欧盟各国的经济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欧元从无到有,迅速成长起来,在1999年启动数日,兑美元汇率就上升至1欧元合1.18元的高位,到2004年,创下1欧元合1.36美元的新高,2006年,欧元兑美元(1.3395,-0.0089,-0.66%)汇率稳中有升,在国际舞台上迅速占据了第二大货币的地位,成为美元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吴念鲁:“欧盟你看三亿多人口,它的贸易它的经济各方面那完全和美国可以平起平坐。”
向松祚:“美国的政治家,美国的学者有很大一部分他们是不愿意欧元诞生的。”
张明:“他是真正意识到欧元是一种威胁,是一种他从来没有感受到过的威胁。”
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更多是把美元霸权看作了一个经济强国的符号,那么显然,经过几十年的沉浮,一个霸权货币所能带来的好处,已经被此时美国的政治家们了然于胸。
张明:“货币可以说是一个经济体的血液,那么就是说各个国家的货币能够在全球货币的体系中居于一种什么地位?那么就与这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涨落有关系,而且他反过来也能够推动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在不同的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各国都在争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权,这又形成了一个货币领域的政治,当然当这种货币的争斗是以一种更加剧烈的方式爆发出来的时候,那么这就是以战争的形式来爆发出来。”
对于欧元异军突起的这个对手,美国的重视程度一开始就被提高到了战略高度。
丁一凡:“为什么美国会在2003年突然开始打伊拉克,就是当时萨达姆宣布,他当时就马上要把伊拉克的石油计价货币转换成欧元,所以说当时说美国出兵伊拉克可能有这个原因关系,那么后来随着伊朗宣布把他的石油的交易货币改为欧元之后,我们看到美国对伊朗的态度也明显的趋于强硬。”
美国丝毫不掩饰维护美元霸权地位的意图,围绕货币地位的明争暗斗,也从未停止过。
张明:“当时在2001年至2003年这个阶段,欧元是对美元是不断的升值,所以说到了2003年美国觉得有必要敲打敲打欧元,所以当时就利用科索沃冲突爆发之后,那么就把欧洲的局势给搅乱了,特别是中东的局势,那么影响了当时欧元区进一步东扩的步伐,那次战争爆发之后,那么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美元再次衰败,美元霸权如何演变?国际货币格局走向何方?
尽管200年发生的次贷危机,最终将美国带进了经济危机的泥潭,但是史学家们还是相信,美国的衰退实际上从2001年就开始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得以迅猛发展,但是持续的繁荣也留下了后遗症,表现在企业投资过度,股市、楼市泡沫,战事频繁,债务膨胀等方面,这些都为美国后来的衰退埋下了伏笔。
丁一凡:“因为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曾经造过两个大的泡沫,一个就是所谓信息技术的泡沫,当时信息技术带动下,整个造成了一个很大的技术泡沫,然后这个技术泡沫在2000年、2001年破灭了,然后随之而取代的是房地产泡沫,然后房地产泡沫在2007年破灭了之后,就给这些外国投资者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人们对美国资产对美国投资的信心就不太足了。”
从2001年以来,美国有两年失去了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一对外投资大国的桂冠,并且从最大权国变成了最大债务国。
丁一凡:“这一次,有跟越战非常相近的背景,就是说支撑美国政府来对付这些自己债务的一些能力没有,而没有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战争花了很多很多钱,而2003年美国发动了反恐战争以来,这个可以说开支无度。”
几年来,美国用于反恐战争的军费开支,已经超过了5万亿美元,筹集这笔巨额开支,美国人采用的仍然是向各国借贷的办法。
丁一凡:“这5万亿的开支对他来说非常非常大的一个东西,这么大的债务上哪去弥补钱,你看美国这次,美国政府为了救市讨论了半天,弄个8千亿美元的计划都拿不出来,他都不知道从哪去再借这么多钱去。”
2008年,一场最终危机全球的金融海啸到来的时候,美国的私人债务、公司债务、国家债务加在一起,已经超过了50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几乎等于全球的生产总值,换句话说,全世界的人一起挣钱为美国人还债,才能改变目前美国巨额财政赤字的情况,今年3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试图力挽狂澜,抛出了 3000亿美元购买国债的救市政策,但是此举对于重振美国经济的作用,并没有被广泛看好。
丁一凡:“有点饮鸩止渴的意思,增加流动性就好比喝酒,流动性和液体是一个词,在英语里面,可能喝第一次他有些兴奋感,有个刺激感,但是你这个酒喝得越多,它的效果越少,他的刺激感越少,等到你喝醉了,你就精神忧郁了,然后经济大萧条,所以是一个词。”
到目前,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从二战后的一半以上降至不足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从60%以上降至16%。美元的霸权的地位屡遭质疑。在经历了从强大到衰退,再强大的一个轮回之后,美元霸权的局面将会如何演变呢?
丁一凡:“他肯定会引起当年的问题,恶性通货膨胀的问题。”
记者:“你是指越战的时候?”
丁一凡:“对,就70年代的事情,这个东西,就可能我觉得某种程度上,70年代的阴影又会重来了。”
张明:“我觉得应该是一个衰落的开始,特别是当美联储开始直接购买美国国债以后,那么就更是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中长期内美元大幅贬值的风险很担忧,但是我们同样也看到,他也极大的削弱了美元的竞争对手,欧元、英镑、日元所在国的实力,所以说现在来说在这个国际货币体系,诸多货币的选择中,没有一个好的坏的选择,而是一个坏与更坏的选择,这相对而言,这个美元可能还比欧元和日元会更好一些,所以说这就决定了美元的衰落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缓慢的过程。”
历史轮回的惊人巧合出现在了2009年3月,当年凯恩斯反对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提出了设立超主权货币的建议,这个建议在80年后得到重新重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网站连发三篇文章,诠释凯恩斯理论,提议遭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强烈反对,但是却得到了来自欧盟,金砖四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认可。
张明:“未来就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是由区域货币来充当全球货币,那么这种构想下就主要是货币区,就是说欧元会继续做大,亚元区会呼之欲出,那么这两个货币区的成长都会挤占美元区的空间,所以说未来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是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元、欧元、亚元三足鼎立,那么再往后发展,就可能不排除有一种全球性的货币诞生。”
吴念鲁:“历史的必然,当然这个东西要斗争,而且这个斗争当中也可能是有妥协,总的趋势我觉得美国不可能永远作为世界货币霸权地位,那么迟早这个要被所谓我们叫多元化货币所取代,或者非主权国的货币所取代。”ddhw.cn
半小时观察:告诉你真正的货币战争
自打有了大规模的跨洋贸易,有了全球经济这个概念开始,对世界货币的争夺就没有停止过,从黄金白银到英镑再到美元,货币这只隐藏在身后的手一直在改写着世界,而与此同时,它本身也成为记录历史的一个另类符号。就拿美元的命运来说,它可谓成也战争,败也战争,这里的战争不只是枪林弹雨的战场,还包括大大小小无数看得见看不见的商战、贸易战、金融战甚至还有延续了几十年的冷战。在这些战争中,美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地位几经起伏,美元也走过了几番风雨。
是世界选择了美元,还是少数几个人书写了美元的剧本?看看美元背后的推手,显然这个货币的盛衰不是在密室里商量构思出来的。如果用阴谋论的眼光看待美元的命运玄机,那只是捏造而不是创造,我们也就无法正确解读货币战争的真实意义,无从为未来世界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建立一种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经济地位的下降,但更重要的力量来自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当经济版图从一家独大走向群雄逐鹿,当国际贸易串联起全球大市场,当国际资本仅仅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跨越国境的时候,世界需要一种更可靠更安全更公正,不为哪个国家所左右的信用保证。虽然,眼下谁也无法预估这样的货币究竟会在哪一天诞生,它到底会叫什么名字,但只要世界经济仍然朝着全球化的方面迈进,它总会有取代美元的时候。时势造英雄,时势也会造就一个新的世界货币。
第三
货币战争之美元如何阻击日元国际化
日本作为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曾努力让日元走向世界,然而,日元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却充满了坎坷,直到今天也没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储备货币。今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曾经的日本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以制造业起步,靠着贸易顺差积累下巨额外汇储备。那么,日元国际化的挫折,究竟能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世界出现美元、日元、西德马克“三极通货体制”发展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已经是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盟军最高司令部为战后日本制定的经济政策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彻底摧毁了日本的经济。转机来自于1948年10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第13—2号法案,决定帮助日本加快其经济复苏的脚步,2个月后,一名来自芝加哥的银行家约瑟夫·道奇来到日本,帮助日本建立一种强有力的货币政策体系,道奇在使不断下挫的日元兑美元的汇率稳定下来之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将日元的价值与黄金挂钩,进一步将汇率稳定在360日元兑换1美元,同时,他还帮助日本政府实现了预算平衡。
日本经济稳定之后,爆发于1951年的朝鲜战争,给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带来了机会,1950年到1960年,仅美国累计向日本订货就高达600亿美元,这些订单也迅速刺激日本经济的复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美国制造的一些需求给日本,所以日本很快就借着这些东西发展起来。”
1955年之后的18年里,日本经济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高速发展,索尼、日立、东芝等一大批电子企业从模仿到创新,把产品行销到全球各个市场,在美国的扶持下,1985年,日本GDP超过1.3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三分之一,出口总额42万亿日元左右,其中对美国出口额为568亿美元,贸易顺差高达312亿美元,同年,日本外汇储备也达到279亿美元。
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建平:“它积累了大量的美元资产怎么处理,当时候日本就希望购买一些美国的一些资产,而且美国资产在贬值,它也很担心。”
就在日本经济崛起的同时,美元已经占据了全球货币的霸权地位,然而这个霸主却给日本经济带来多次的伤害,美国利用霸权地位增发货币,把自己的战争开支以及经济危机的成本向全球摊派,不仅造成日本巨额外汇储备大幅缩水,同时更打击了日本企业。根据统计,1960、1968、1971、1973年四次美元危机,仅后两次就分别贬值7.89%和10%。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这种困难使得它会去考虑我这个货币,如果说是能够国际化的话,那么这些汇率的风险可以基本上加以锁定。”
放眼全球,美元已经实现货币霸权,同样是出口大国的西德已经开始货币国际化的进程,最高时西德马克占国际总储备货币18%的比例,成为继美元之外的主要货币。1978年12月,日本大藏省提出了“正视日元国际化,使日元和西德马克一起发挥国际通货部分补充机能”的方针,1985年,日本贸易总额高达 3052亿美元,日元不断升值,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也达到8%,在这些有利条件下,日本外汇审议局于1985年发表了《关于日元的国际化》等一系列官方文件或协议,正式推进日元的国际化进程,挑战美元霸权。
丁建平:“国际化最大的好处就是把风险给人家,安全给自己,因为企业都用自己的货币,它不存在风险了,没有兑换了,然后兑换风险都给人家,兑换多,风险多。”
前景虽然如此美好,但日元国际化还面临一个重大困难,日本是当时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每天大把收进美元,把日元花出去的机会并不多。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日本利用资金雄厚的优势,开始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大量贷款日元,1972—1982年,日本对东盟五国的直接投资总计为 101.66亿美元,1960—1978年,日本向东南亚提供政府开发援助总额为35亿美元,而在中国,北京地铁一号线、北京首都机场、武汉长江二桥等项目建设中都使用了日元贷款,靠着这些贷款和援助,日元在亚洲国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国际化。
连平:“一个就是要扩大日元在国际交易当中的比例,这个国际交易包括很多方面,包括就是像贸易支付结算,包括金融交易当中,这些比例要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第二就是要使日元能够成为东亚的核心货币。”
1990年,在日本出、进口额中,按日元结算的比重各为37.5%和14.5%,分别比1980年提高了8.1和12.1个百分点;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日元的比重为8.0%,虽然仍大大低于美国的50.6%,也低于德国马克的16.8%,但却超过了英镑3.0%的1倍以上。1989年4月,在全世界外汇交易中,日元的比重为13.5%,与德国马克持平,仅次于美国的45.0%,高于英镑的7.5%和瑞士法郎的5.0%。由于在日元国际地位上升的过程中美元的国际地位相对下降,所以,世界就出现了美元、日元和西德马克“三极通货体制”开始发展的趋势。
90年代后,日元国际化出现停滞和倒退局面
1985年前后,做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进行日元国际化时,也引发了美国的不安,日美贸易摩擦逐年加剧,美国制造业在日本的出口攻势下节节败退,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逐年增加,1987年超过500亿美元。而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却在巨大压力下运行,1984年贸易逆差达到1090亿美元,财政赤字也在1984年达到近1000亿美元。最终,当日本的出口开始威胁到美国引以为豪的高技术产业时,美国终于忍无可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大有气吞美国之势,然后美国的舆论都在喊日本狼来了。”
1983年10月,美元对日元开始初次交锋,美国财政部部长唐纳德·里甘致函日本大藏省大臣竹下登时指出:“由于日元低估,以及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在美国国内形成了强大的批判浪潮和保护主义的巨大压力,如果希望美国政府尽力防止那些试图把日本的产品和服务赶出美国市场的行动的话,那么,日本有必要在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日元的国际化上采取强有力的大胆的步骤”。但是日本方面却认为,日元贬值、美元升值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非是日方的“人为操作”,而是美国的高利率政策。1983年11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就曾对来访的里根总统说,“美元因为世界经济形势不稳定的影响而变的非常强盛,希望美国方面在降低利率上多做努力”,这种礼貌语言下的交锋,也表明日本并不愿看到日元升值。
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建平:“当时美国它就说,我就贬,让你日元升,美国的资产就不断的在贬值。”
1985年9月,应里根政府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的邀请,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五国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会议达成了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下调的决议,这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
这场逼迫日元升值的协议,顺利的让美国人都想不到。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回忆说:最令人吃惊的是当时日本的大藏大臣竹下登,主动提出允许日元升值 10%以上,这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甚至竹下登在表示愿意协助美元贬值时,还大度的说:“贬值20%,没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日本做出如此大的让步呢,前日本银行行长天丰雄后来解释说,“日本政府对当时美国日益上升的保护主义感到惊慌,准备接受一次日元的大幅度升值,以缓解对美贸易关系。”
广场协议后,日元拉开了不断升值的序幕,1985年2月至1988年11月,日元兑美元升值111%;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89%;1998年8月至1999年12月,升值41%。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日本经济的规模已经快要接近美国经济的规模了,因为它汇率大幅度升值,按照日元汇率折算成美元的话,它大概占到美国经济的四分之三,而在这个之前,86年的时候它还不到50%,那么对日本来讲也有一种鼓舞的作用。”
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虽然消弱了出口企业的价格竞争力,但日元能够兑换更多的美元,也让日本的财富大幅增长,于是,日本拉开了对美国资产的收购潮,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三菱公司以14亿美元购买了更重要的美国国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到八十年代末,全美国10%的不动产已成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连平:“日本出口的支付结算它占的比重达到了42.8%,从原来不到1%一下子达到了42.8%,在这个各国官方储备中间比重达到了8%,这是90年的数字。”
日元升值也带来国内房价和股价的飙升,1985年,东京的商业地价指数为120.1,到1988年就暴涨到了334.2,在短短的3年间暴涨了近两倍,其中中央区地价上涨了3倍。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制造了世界上空前的房地产泡沫。在股市,1985年,日经平均股指只有14000点左右,但到1989年12月,已经达到38900点。地产和股市双重泡沫的压力下,日本银行开始不断降低利率。
丁一凡:“让它的利率要低于美国的利率,这样的话人家就有利益,去买美元去卖日元,这样日元压力就小一点。”
银行利率不断下降,虽然降低了国际热钱的涌入,但利率下降和日元升值,却给日本出口企业带来成本的上升、竞争力下降的困境,广场协议后十年中日本汽车工业出口下降了20%。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日本企业开始纷纷向外转移,1985年海外生产比率仅为3%,1999年就增至14%。经济危机开始爆发。
连平:“因为过度的升值之后,导致全球很多持有日元资产的这些投资者发现日元这样大幅度的升值,那未来一定是要贬值的,所以就纷纷开始抛售日元资产,导致日元大幅度的贬值。”
随后的10年里,日本经济陷入停滞,被称为“失去的十年”,1990-1996年,日本破产企业年均高达14000家左右。有统计显示,日本因股市和房地产暴跌而造成的损失达6万亿美元。同时,日本的银行也损失惨重,不少银行甚至倒闭,1995年7月,日本大藏省银行厅公布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高达50 万亿日元。而大批日本企业难以应对资金困局,不得不把以往购买的美国资产廉价出售。
连平:“从93年一直到现在大概16年间,它的平均经济增长的速度在1%左右的时候是负增长,有的时候可能有2%的增长,但是大致平均下来就是在1%左右,所以经济比较低迷。”
90年代以后,由于泡沫经济崩溃及长期经济停滞的影响,在日本经济国际化和金融国际化遭受挫折的情况下,日元国际化也出现了停滞和倒退的局面。日本学者吉川元忠在《金融战败》一书中悲哀地写道:“太平盛世中,谁能意识到战争已经打响?若是真枪实弹的战争,谁也不会将自己的利益亲手送给敌对一方,而在人们看不到摸不到的无形战争中,往往败就败在心甘情愿将自己大好河山拱手送给对方还浑然不知,这样的战败更惨更痛。”
日本的选择导致日元国际化进展遭遇挫折
就在日本经济停滞不前的时候,1997年,一场席卷东南亚的经济危机再次爆发,这场危机中,日本本来有机会稳定日元的汇率,树立东南亚国家对日元的信心,然而,日本却选择了逃避。
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建平:“这是日本当中扮演了很不好的角色,日本在东南亚资金全抽回,东南亚不稳,我抽回资金,抽回资金的时候日元也贬值,贬得比东南亚还厉害,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当中,东南亚对日元贬值是群起而攻之的。”
东南亚作为日元全球化最重要的市场,然而日本的表现失去了这些国家的信任。而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一部分国家在外汇制度方面已开始放弃盯住美元随美元浮动的做法,转向了浮动汇率制。各国又都在摸索新的通货体系,并有可能选择盯住货币篮子,随一揽子货币汇率浮动的办法。在货币篮子制度下,由于亚洲各国货币的汇率将随美元、德国马克和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一起浮动,从而就为日元发挥基轴货币的机能创造了条件。
1998年5月,在加拿大举行的APEC财政部长会议上,前大藏大臣松永在发言中提出了“采取紧急措施,进一步促进日元国际性运用”问题;随后,大藏省又提出了《关于推进日元国际化的政策措施》。以此为契机,日元国际化再次成了日本政府的政策课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货币国际化的这些设想,那么日本很想在抓住,这个有利的机会能够使得他日元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时期迅速的登上一个国际货币的一个地位,稳固他在东亚地区的地位,成为东亚地区的核心货币,把你其他国家的货币能够置于他的地位之下。”
为了扩大日元的影响力,日本再次开始加大对东南亚国家的贷款,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加大日元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丁建平:“它要弥补东南亚对它的不信任,采取一个大量贷款,就是日本说你东南亚对我出口的,对我进口的,我全拿日元给你,给你融资,前提是用日元,当时是有效一阵子,但是日元波动又太厉害,人家还是不愿意使用。”
2005年,日本持有美国国债超过了世界各国持有总额的三分之一,成为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大国,然而,日元的国际化进展却并不成功。
丁建平:“日本的国际化推行了半天,它在国际的金融市场上用日元,金融资产用日元标价,只是一直保持在7%左右,很低的,7%可以忽略不计。”
半小时观察:前车之鉴 后车之覆
三十年前的日本经济和今天的中国经济有几分想像,日本制造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境外,日本的GDP年均增速高达9%,日资的金融机构纷纷跨入全球十强之列,当时也有很多人乐观预测,日本会在不久的将来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然而,三十年过去了,曾经踌躇满志的日本却深陷经济低迷的困境难以自拔。漫长的衰退期使它的GDP总量至今只有美国的40%,日经指数在2007年重上高峰时也只有1989年最高水平的46%。与此同时,日本金融机构也纷纷退出世界十大银行之列。ddhw.cn
日本的经济大起大落,日元的命运跌宕起伏,固然与本国宏观货币政策连续失误有关,与美国施加的外部压力有关,但更与日本自身的决心和目标有关。在几次日美贸易摩擦中,日本总在关键时刻选择了退让妥协,以为息事宁人,暂时缓解了争端,却为日后长期衰退埋下了伏笔。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日元跟风贬值,以为能挡住热钱狙击,保护资产安全,却失去了东南亚国家的信任。日元这段并不完美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围绕世界货币背后,是国与国的全方位较量。除了拥有财富和梦想,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否实现国际化,更重要的还得看这个国家是否敢于面对压力?是否敢于承受风险?是否敢于承担起巨大的责任?
这段经历对现在的中国来说,充满了值得深思的教训。当我们不仅有信心而且有能力回答刚才的几个问题时候,我们对国际金融市场就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ddhw.cn 瑞士银行 秘密快要失守
在本次20国集团领导人伦敦金融峰会上,瑞士等几个被称为“避税天堂”的国家压力很大,部分国家已经开始松动银行保密法。对西方第一个制定银行保密法的瑞士来说,其秘密也许很快就要失守。
保密法造就铁嘴铜牙
所谓瑞士银行,其实是瑞士的银行统称。其中,瑞银集团、苏黎世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是最有代表性的。瑞士银行存放着世界1/4的个人财富,这里的职员能有幸接触到各国政要、商界巨子和演艺明星。原因是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非常严格。
“银行保密法”规定,瑞士银行一律实行密码制,为储户绝对保密。银行办理秘密存款业务的只限于2至3名高级职员,禁止其他工作人员插手过问。对于泄漏存款机密的人的惩罚也非常严厉,监禁6个月和罚款2万瑞士法郎或更重的处罚。该法还规定,任何外国人和外国政府,甚至包括瑞士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法院等,都无权干涉、调查和处理任何个人在瑞士银行的存款,除非有证据证明该存款人有犯罪行为。
也就是说,当你踏入银行的那刻起,你与银行发生的一切行为都是你的秘密,哪怕你最终没有开户。如果你取消了在这里的账户,你的一切信息仍然是个谜。瑞士银行的工作人员具有高度保密性,他们的工作几近特工。美国《新闻周刊》曾报道过一份瑞士银行 2006年的文件,文件提醒其银行工作人员,在所住宾馆的桌面上要保持不留痕迹,出入境时不得携带与客户有关的文件。同时,文件还警告他们,就算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发现,也首先要做到保护银行机密。
3月4日,瑞银集团全球财富管理部门首席财务官布兰森(左二)接受了美国参议院调查小组有关美国人逃税问题的质询。听证会上,他拒绝把旗下数以万计美国客户的名单提供给美国政府
曾经开启匿名账户
但有些神秘客户对瑞士银行的保密工作仍旧不满意,他们希望自己跟银行的交往更保密些,于是瑞士银行还出现过匿名存款的状况。不过,1987年以后,匿名账户就消失了。
即便客户再敏感,瑞士银行也要求职员“了解你的客户”,即必须确认每个开户客人的身份及经济上的合法性。为了杜绝成为世界黑钱存储地,瑞士的各家银行都自设严格的、国际上承认的身份认证条规。就算你是某个国家元首,你的名字也不能为空,可以用号码代替。当然,这些内容只有银行内部的极少部分人知道,银行对号码账号和其他账号客户使用同样的银行保密制度。
当然,如果储户涉及毒品走私和贩卖武器等严重的犯罪行为,瑞士银行还是会为法律大开大门。如果因为遗产或离婚需要进行法律程序,保密法依旧为储户保密。原告首先要出示账户是否存在的证据,只有证据认定后,法院才能动用银行的某些数据,但还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储户的机密。
在税务欺诈的案件中,法庭可以破除银行保密制度,并且能配合外国政府的请求提供司法协助。但如果只是简单的逃税行为,则不提供司法协助,因为瑞士的税收体系基于自行申报的原则。
助长各类犯罪问题
长期以来,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一直饱受争议。例如,瑞士银行曾经接受纳粹德国进行黄金交易。“二战”结束后,广大受害国强烈要求德国归还掠夺的财宝,包括安全存放于瑞士银行的大批财富。迫于压力,瑞士银行不得不公开了自己的资产内容。这也是瑞士银行自创立以来第一次被迫公布资产内容。同时,瑞士银行战后拒绝归还被迫害的犹太人存款,一些阵亡者的家属甚至对瑞士银行深怀敌意。
这种失去伦理道德的指责,还包括瑞士银行曾吸纳了阿根廷前总统梅内姆和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等来路不明的钱,以及在“9·11”事件发生后,瑞士银行中发现多个恐怖嫌疑分子开设的账户。
据统计,如今全世界7万亿美元离岸财富中有1/3存放于瑞士银行。瑞士金融服务业对本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是12.5%。富人隐藏财产势必造成偷税漏税现象,瑞士银行也因此被指责为“避税天堂”之一。
2000年,瑞士曾做过一个民意调查,1/3的人认为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只为富人和奸商提供好处,10%的人希望彻底废除该制度。他们认为,偷税漏税已经不是简单的财政问题,而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瑞士最大银行瑞银(UBS)在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
秘密不保地位不保
金融危机让瑞士银行遮挡富人逃税的事更加公开化。美国和欧洲为保证税收收入,开始向瑞士的银行保密法施加压力。美国先以瑞银集团帮助美国富人逃税为由,把这个瑞士最大的银行告上法庭。瑞银不但交了巨额罚金,还破天荒地提供了250余名客户的名单。随后,法国、德国又威胁要把瑞士放到经合组织制定的“黑名单”里,以此要求瑞士提供更多的银行信息。
在重重压力下,瑞士联邦政府于3月13日宣布,接受经合组织2005年税收协定的第26条规定,扩大与外国税务部门的银行信息交换。瑞士银行的让步和松动,让人们看到了其秘密即将要失守的尴尬。
据报道,由于害怕被美国政府追究逃税,瑞士银行一些大客户已提走了大量款项。瑞士银行最近发布的公告显示,仅2008年第四季度,客户就从该银行撤资858亿瑞士法郎,整个2008年,客户从其“全球财富管理业务”中总共取走1005亿美元,相当于被管理资产的8%。另外还有股票和债券的投资损失。瑞士银行业去年损失了近1/4存款。
有关专家认为,瑞士银行保密法一旦不保,将会出现大量资金转存其他国家的现象,银行业对瑞士GDP的贡献率也将下降到6%~7%。那时,瑞士的经济形势也会急转直下。
“避税天堂”法律很宽松
传统的“避税天堂”多指瑞士、列支敦士登、卢森堡、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以及英属维尔京群岛等43个国家或地区,其中位于欧洲地区的有瑞士、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卢森堡、安道尔、摩纳哥等国。全球50%的资金经这些“避税天堂”中转。其中,维尔京群岛是目前全世界所有能自由进行公司注册的避税港中,要求最低,监管力度最小的。在那里,设立注册资本在5万美元以下的公司,最低注册费仅为300美元,加上牌照费、手续费,当地政府总共收取980美元,此后每年只要交600美元的营业执照续费即可。
在与世界金融机构的合作过程中,摩纳哥、列支敦士登和安道尔被称为不合作避税地,原因是他们在情报交换方面进展缓慢。在“避税天堂”国家中,欧洲金融机构最爱选择英属泽西群岛,是因为这里的法律制度相对宽松,这里为225家银行和820家投资基金公司提供了庇护。百慕大群岛被视为处理保险及再保险业务的最佳地区之一,是家族企业的最佳管理地点之一。中美洲的巴拿马目前拥有数百家银行和数千家注册公司,因为这里能迅速注册公司,免去了企业主对其行为不符合国际法规定的担心。
第四 欧元为何没能打败美元占据霸权地位?
(主编:卢小波 记者:刘莹 摄像:樊金峰、沈焱、刘勋)
继续我们货币战争的报道。今天让我们关注世界几种主要货币中最年轻的欧元。从1999年诞生至今,欧元仅仅只有10岁。但它已经迅速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目前已有16个国家加入到了欧元区,还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欧元作为储备货币之一。欧元的崛起对于美元的霸权地位会形成怎样的挑战呢?
《罗马条约》树立了欧洲货币一体化历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大陆已经是满目疮痍,战争期间巨额的军费开支,使欧洲各国债台高筑,背负了上百亿美元的赤字,工业生产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失去工作,短时期内几乎看不到经济复苏的迹象。
孙杰:“欧洲在二战中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那么它当时在整个世界经济和政治当中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这样一个地位。”
而在此之前的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尔什州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元已经确立了作为世界货币的霸权地位,为了谋求扩张,1947年,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开始实施所谓的“欧洲复兴计划”,名为复兴欧洲,实则控制西欧,马歇尔的主张一推出,就被形容为“如同抛给正在下沉人们的救生圈”。根据这个计划,从1948年至1952年,英国、爱尔兰、丹麦等西欧国家得到来自美国的借款高达131.5亿美元。
吴念鲁:“所谓叫恢复经济,这一系列的动作我觉得跟美国全球的一个战略上的一个霸权分不开。”
通过马歇尔计划,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经达到了战前水平,到1952年,英国、法国、意大利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西德的工业生产1952年增长为115%。
与此同时,战争的惨痛经历使欧洲各国逐渐认识到,只有走联合的道路,欧洲才能远离战争的泥沼,经济发展壮大。
孙杰:“由于他们之间的贸易的逐渐的发展,那么又是欧洲的关税同盟,关税同盟以后又开始变成经济同盟,经济同盟完了以后,最后才走到货币同盟。”
而要让欧洲真正联合起来,关键在于法国和德国的和解,实现两国工业联合。1950年4月,法国的一位叫莫内的公民起草了一个后来被称之为“舒曼计划”的欧洲煤钢联营计划,该计划指出,“法国政府建议将法德两国的煤和钢的全部生产置于同一国际组织的领导之下,并使该组织向欧洲其他国家持开放态度,允许欧洲其他国家参加。”这一计划得到了当时的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和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支持。1951年4月18日,在美国的支持下,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国根据“舒曼计划”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条约确定共同体的基本任务是建立煤钢单一共同市场,取消关税限制、对生产、流通和分配过程实施干预。
向松祚:“这个是欧洲贸易和经济一体化非常重要的一个起点。”
1955年6月1日,参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六国外长在意大利墨西拿举行会议,建议将煤钢共同体的原则推广到其他经济领域,并建立共同市场。被誉为欧元之父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就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欧元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1955—1956年,我正在伦敦学习,恰逢欧洲决定建立共同市场建立之际,我想这是一种正确的直觉——既然各国在贸易方面一体化,建立自由的共同市场,为何又在货币问题上分而治之?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所以,我开始思考最优货币配置这个问题,一两年之后,我产生了最优货币区的想法,并尝试着发展这个理论。”
1957年3月25日,全罗马的教堂敲响了钟声,欧洲煤钢共同体6国的政府代表走进罗马市政厅,签署了《罗马条约》,该条约第二条就提出要“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树立了欧洲货币一体化历史上第一个里程碑,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这边是欧洲为了对抗强势的美元在苦苦摸索,而另一边美国想要称霸的雄心却无所遮拦,1961年越南战争爆发,为了支付高达2500亿美元的军费,美国所有的印钞机开足马力。
向松祚:“越南战争,美元货币非常的扩张,货币政策极度的扩张滥发货币,滥发货币使得欧洲积累了大量的美元钞票。”
滥发货币,造成美元大幅贬值,让欧洲这些国家承受了巨大损失,1965年4月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6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建立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建立,使成员国实现了“自由贸易区”的设想,从而促使各参加国经济发展,同时,欧共体成立时还许下了建立单一的共同货币的愿望,以反抗美元霸权。
欧元,30年的“孕育”历程
1969年3月,欧共体海牙会议上,时任卢森堡首相的皮埃尔·维尔纳发出欧洲货币融合的倡议,建立欧盟货币联盟的构想由此萌发,这被视为通向欧元道路的第一座里程碑。
也正是在这一年,欧元之父蒙代尔撰写了《欧洲货币案例分析》、《欧洲货币规划》,更加明确的表达了建立共同货币的主张。
蒙代尔:“我们(我以及欧共体)几乎是同步展开了这种思路,开始设想一种共同货币,我的规划被广泛地讨论,1970年,欧洲委员会邀请我到他们那里去,讨论施行欧洲共同货币的不同方法。”
为了了解人们对共同货币的看法,是从这时开始,蒙代尔的脚步遍及欧洲大陆各个国家。
蒙代尔:“我当时走访了很多中央银行,谈论这件事情,我去过荷兰央行,他们说,谁需要这种欧洲货币?!我们已经有了美元!”
虽然遭到了不少类似的冷遇,但仍有国家对蒙代尔的观点很感兴趣,在法国曾有人做过这样的测算:如果一个旅行者拿着100法郎从巴黎出发去欧洲各国旅行,每到一个国家就换一次当地货币,在旅行过程中,假设一分钱都不花,当他回到巴黎的时候,口袋里就只剩下不到50法郎——仅仅是换汇就让这个旅行者损失超过一半,因此,法国人热衷于蒙代尔建立共同货币的主张。
蒙代尔:“我走之后(离开法国之后),法国的一个领导人还给我打过电话,这就是后来1979年当选法国总理的雷蒙·巴尔,他说,告诉我,蒙代尔教授,告诉我,假设我们有了这样一个欧洲货币统一的政治协议,你认为(货币统一)过多久才可以真正实现?我说:哦,你知道,创造货币还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你得就很多不同的事情做出决定,想出一些解决办法,我想,推出这种货币至少需要3个星期的时间,雷蒙·巴尔笑了。”
然而,蒙代尔当年表达的“三个星期可以推出欧元”的言论,后来被证实不是三周,而是整整30年。
蒙代尔:“为什么欧元推出花费的时间不是3周、不是3年,而是30年,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花了20年的时间才在政治上达成了协议。”
此时,西德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西德马克也成为世界主要的货币,法国经济也是迅猛发展,由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利益和动机,使得这些国家在政治上很难达成一致。
1971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使欧共体各国货币汇率剧烈波动,迫使欧共体采取浮动汇率制,而欧洲历史上汇率浮动带来的恶性通胀尤其让德国深恶痛绝。
向松祚:“当时德国恶性通胀到达一个程度,就是这个通胀率,已经是就是物价上升那个速度,每天可以达到百分之几万,你拿到工资以后,你必须要跑步,以你最快的速度,比刘翔那个速度还要快,你要跑到米店去买米,否则你到那,那个价格它已经变了。”
为了回避浮动汇率所带来的危害,1972年,欧共体部长理事会决定,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对美元汇率的上下波动幅度为2.25%,而欧共体各国货币间的波幅为1.125%,即“蛇形浮动机制”。
孙杰:“但是真正在发展过程中,各国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各国宏观政策之间的差距,经济增长速度方面的差距,那么就导致这种固定汇率维持出现问题。”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接连贬值,在美国的煽动和支持下,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在中东地区的战争一发不可收拾,石油价格一夜之间提高了几倍,从而导致了二战以后,影响最大、持续时间在最长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西方各国深受打击、无法自拔,意大利、英国、爱尔兰、法国纷纷退出“蛇形浮动机制”。
蒙代尔:“引进了浮动汇率制之后,每个国家都花费了大量时间达成不同国家之间的共同协作,因此,他们想试着调和不同国家,实现一种共同货币。”
实现共同货币的设想再一次被提了出来,1978年7月,时任法国总统德斯坦和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在欧共体首脑会议上,联合提出了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建议,在法、德两国的推动下,法国、意大利等欧共体8个成员国达成了协议,决定于1979年建立“欧洲货币体系”,这个货币体系的建立以摆脱对美元的过分依赖,削弱美元在欧洲货币市场上的作用。
然而,欧洲货币体系运行十年来,由于德国马克的强势,整个欧共体实质上成为了马克区,德国中央银行实际上相当于欧洲的央行,欧洲货币体系内在的缺陷使得实现单一货币联盟的设想又摆在大家面前。
1989年底,时任欧共体主席德洛尔提出了建立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计划。
蒙代尔:“1989年,德洛尔制定《德洛尔计划》,为欧洲货币联盟做出了贡献,是„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之父‟,在他做出的计划中,欧洲货币这种新货币将会取代各种国家货币。”
也就在这个时候,1990年10月3日0时,分裂长达45年之久的德国重新统一,欧洲的政治格局也因此改变。
吴念鲁:“但是情况有点变化,变化在哪儿呢?当时东德和西德突然统一,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西德是5000多万人口东德是2000多万人口,3000万人口不到,一统一以后8000万人口,而法国当时6000万人口,比德国多,我人比你多我地方可能还比你大,但是现在一来一统一以后,情况就变了,因此当时法国当然有点想打退堂鼓,这边德国也想不干,我现在我有8000多万人口,我给你干我不一定有更多,原来的想象好处,但是后来这两个,我所谓政治家,他有一种想法就如果这个时候,不采取欧元,不统一又没有机会了,另外如果说这个不采取欧元的话,那么你要,永远这个货币的霸主地位被美元掌握,永远你得屈服于美元,屈服于美元,而且欧洲要一个声音说话,在政治上、经济上一个声音说话更不可能,如果你货币统一以后,你可以更好的一个声音说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它克服了种种的不同的意见,但最终一致,这个把欧元推出来了。”
蒙代尔:“当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前往其它国家询问是否同意德国重新统一时,科尔做出的许诺是,如若德国统一,他将带领德国加入欧洲货币、政治同盟。”
政治格局的改变也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1991年12月,欧共体首脑聚集在荷兰小城马斯特里赫特,欧共体12国首脑签定了欧洲货币联盟的纲领性文件——《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盟成立了。
蒙代尔:“很快,在荷兰签定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国家都同意实行欧洲共同货币,并对未来的欧洲政治联盟表示同意,这就是著名的1991《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实行欧洲共同货币)设定了最后期限——最早1997年,最迟不能超过1999年,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约。”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欧洲实现单一货币作了这样安排,最早1997年1月、最晚将于1999年1月1日,建立统一的欧洲货币-----欧元。
向松祚:“实际上当时欧洲政治家为什么有这个强烈的愿望要推出欧元,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美元霸权货币这个一股独大的货币,对整个世界货币体系它是不稳定的。”
欧元的提出迎来了一些政治家们的拥护,大家在竭力推动共同货币的推出,但更多的政治家却在迟疑。
蒙代尔:“如果没有欧元,他们可以继续保有自己的货币,他们可以让本国货币贬值,产生通货膨胀,可能会在某些方面有所帮助,但现在他们却不能这么做了,所以他们不喜欢。”
就在这个艰难时刻,“欧元之父”蒙代尔四处奔走的步伐更加频繁。
蒙代尔:“在这段时间里,我跟很多领袖、金融界人士、央行人士都进行过交谈。”
尽管欧洲单一货币已经明确命名为“欧元”,但最终何时推出仍旧没有达成一个最终协议,1995年,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三国的元首在西班牙的巴伦西亚聚首,然而会谈中,各个国家却是各怀心事。
蒙代尔:“后来当选欧盟委员会主席的意大利总理普罗迪来到巴伦西亚,想劝说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德国人、法国人放缓建立货币联盟的步伐,把1999年这个最后期限推迟,推迟到2001、2002,因为意大利需要更多的时间做准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你一旦推迟了,你就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迟它,整个计划最终可能赴之东流,西班牙总理说这当然不行,我们西班牙得抓住这个机会在1999年加入货币联盟组织,我们不想推迟。”
几经波折,1996年12月,欧盟首脑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举行会议,最终敲定,1999年1月1日为欧洲货币联盟起始的日期,欧洲统一货币欧元也将在这一天投入使用,1998年5月2日欧盟确定比利时、德国,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和芬兰11国为欧元创始国。1999年1月1日,欧元在经历了30年的痛苦孕育后,破茧而出。
而蒙代尔由于在30多年在《最优货币区理论》一文中,率先提出共同货币理念,摘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
蒙代尔:“我们在我意大利家里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庆祝,我在意大利买了一个城堡,从一个天主教堂手里买来的,我得知了这个消息,所以,我们大大庆祝了一番。”
欧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货币,成为美元最强的竞争对手
欧元诞生后,欧洲人的庆祝还没有结束,各种言论便纷纷掷来。“欧元存在的时间不会太久”,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给出了这样的论调;诺贝尔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也是同样的预测;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则说得更加直白:“欧元是个„病态的早产儿‟”。美国甚至发出了威胁的声音。
向松祚:“就是那个《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就是现在的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就是NBER的主席,这个人叫马丁菲尔德斯坦,这个马丁菲尔德斯坦在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而且他担任过里根的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主席,他写一篇文章说什么,他说,这个题目就是这么说,就说欧元必将将欧洲再次拖入战争,这个言下之意就是你们不要搞,你们搞以后会带来灾难。”
蒙代尔:“很多美国人不喜欢欧元,甚至说很多经济学家,大家预测(推行欧元)不会发生,即使弗里德曼也预测不会发生。”
然而正是在质疑声音中,欧元却迅速的成长起来,在1999年启动数日,兑美元汇率就上升至1欧元合1.18元的高位,到2004年,创下1欧元合1.36美元的新高,2006年,欧元兑美元(1.3164,-0.0078,-0.59%)汇率稳中有升,在国际舞台上迅速占据了第二大货币的地位。
吴念鲁:“欧盟三亿多人口,欧盟整个的经济,它的GDP差不多和美国抗衡可能差一点,就差不多,另外它的贸易它的经济各方面那完全和美国可以平起平坐。”
张明:“他是真正意识到欧元是一种威胁,是一种他从来没有感受到过的威胁。”
欧元异军突起,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可不会手软。
张明:“当时在2001年至2003年这个阶段,欧元是对美元是不断的升值,所以说到了2003年美国觉得有必要敲打敲打欧元,所以当时就利用科索沃冲突爆发之后,那么就把欧洲的局势给搅乱了,特别是中东的局势,那么影响了当时欧元区进一步东扩的步伐,那次战争爆发之后,那么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来自美国的打压使欧元区产生波动,欧元也未能撼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霸权地位。
孙杰:“我在欧洲买一些东西,我去之前我是在国内换好欧元了,这时候我觉得欧元是国际货币了,跟美元一样了,那么我到欧洲去花欧元去买完东西,有些东西就要退税,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当时我觉得非常地,给我一个小小的一个震惊,退税的时候给我,我想理所当然的应该给我欧元,但是他退给我的是美元,当时我就想,为什么?潜台词就是我还是承认美元是国际货币,欧元不是。”
虽然欧元区推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欧元区各个国家却实行了各自独立的财政政策,长期以来欧元区也没有发行债券。
余翔:“任何一种货币,他要想真正便强走向国际他必须是财政货币跟货币,财政政策跟货币政策共同支撑,现在就是说(欧元)成为一个跛脚的。”
蒙代尔:“欧元资本市场的发育还很不完全——没有欧元债券,无欧洲政府,欧盟又不发债券,这就不像美国政府,拥有很大规模的国债,欧盟没有国债,每个主权国家各自发行自己的国债,同样,欧盟还没有国库券,没有欧元区统一发行的欧洲国库券,虽然有德国国库券、法国国库券、意大利国库券,但都不足以与美国国库券抗衡。”
张明:“对,他只有统一央行没有统一的财政部,那么这一次,从对次贷危机爆发的救援来看,这也是欧洲比美国差的一个根本原因,这个危机不但爆发,美国可以同时实施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都是对欧元区国家而言,就因为他们是各自为政的,他们可以统一降息,但是他们迄今为止没有达成一个跨区域的一个财政刺激方案。”
为了使欧元能够与美元抗衡,蒙代尔也曾做过努力。
蒙代尔:“我鼓励过欧洲人去发行债券,发行欧元区债券、发行欧元区国库券,只是这么做需要经过成员国的同意,而成员国们却不同意,它们还没决定是否这么做。”
欧元区发行债券,意味着欧元区将出现一个统一的债券,然而,长期以来,德国、法国、意大利都各自拥有大量的本国债券,他们不愿意轻言放弃。蒙代尔告诉记者,除了打破分割的财政政策,积极发行债券,加重欧元区与美国抗衡的另外一个砝码就是英镑。这个欧洲大陆历史最重要的货币,到目前为止还游离于欧元区之外。
孙杰:“英国是欧洲不可忽略的国家,不管是历史、文化、传统上还是从人的心理上还是从金融发展程度上,从各个角度,你谈欧洲,你离不开英国,那么在今天,英国没有加入欧元区,那么显然欧元的发展它还是有很大的一个欠缺的地方。”
蒙代尔:“英国如果最初加入的话会很好,而现在欧元的波动幅度这么大,英国再想加入反而更难了,如果英国之前就加入了(欧盟),那么欧元就会更加坚挺,因为这样的话,欧元区GDP将会达到约1.55万亿美元,和美国的1.45万亿美元几乎持平,那么整个版图就改变了,欧洲变得更加重要。”
尽管没能撼动美元的霸主地位,但欧元已经毫无疑问成为了世界第二大货币,成为美元最强的竞争对手。
蒙代尔:“今年是欧元自1999年诞生以来的第10周年,如果你去看看欧元价格的稳定性,你会发现惊人的财富增长和一个更加有效的市场,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在所有事物上,我们都看出了全球化倾向,而全球化其中一项就是钱的全球化,世界经济需要世界货币。”
半小时观察:经济全球化需要世界货币
欧元诞生至今只有十年,和使用了几百年的英镑、美元相比,今天还显得有些稚嫩,可是很多人都认为,欧洲大陆国家创造出来的这个货币新贵,正是未来世界货币的先行者,对它寄予了无限希望。
不过,当我们站在欧元之上憧憬着未来的时候,更应该看到欧元前世今生所经历的复杂而漫长的历程。孵育欧元的欧洲,自从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经济联合、政治联盟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半个多世纪,欧洲一体化的概念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心理层面深深扎根。即便如此,欧元的产生也经过了长期准备,从1969年维尔纳计划提出,到1999年欧元诞生,中间整整三十年的艰难探索和磨合,远远超过欧元之父蒙代尔的想象。更重要的是,欧盟各成员国在这个过程中的宏观经济目标、实际经济指标、经济运行周期都在逐渐趋于一致,各国维持了比较稳定的财政状况和比较充裕的外汇储备,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为欧元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创造欧元的并不是蒙代尔个人,而是欧洲政治经济长期演化的结果,没有欧洲一体化的集体意志、愿望和行动,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看到的欧元。
显然,欧元的诞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特殊历史环境,经济全球化的终极目标,必然也会创造出一种类似欧元的货币,它不仅将超越国界,还会超越洲界,超越区域经济体,超越穷国和富国的道道鸿沟。也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货币的酝酿和诞生,一定会比欧元更加复杂、漫长,对人类的智慧提出更高的挑战。
第五
人民币
国务院昨日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结合此前中国央行与韩国、马来西亚等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的65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可以预见的是,这将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使用范围,也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提升,但人民币是否会像前几天我们回顾的英镑、美元、日元那样就此崛起,成为国际硬通货?今天的《货币战争》系列节目,我们就来回顾人民币是如何由弱到强以及它今后的命运?
计划经济时代人民币被严重高估
1948年12月1日,在解放战争激战的枪炮声中,人民政府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就已经先于共和国而成立。
由于刚刚历经数十年战火的洗礼,当时中国的经济肌体几乎完全瘫痪。年轻且没有经验的新中国央行要面对的,除了一个严重通货膨胀的烂摊子,还有各解放区分散发行的各种货币。人民币从此正式走上了新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
这就是当年发行的的第一版人民币,它一共印制发行了12种面额、62种版别,样式之多,超过了后来的任何一套人民币。
更令人记忆深刻的,是这套人民币面值从1元到5万元,跨度之大,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建国之初物价波动的惊人幅度。
由于国内物价猛涨,而国外物价稳定甚至下跌,当时的人民币对外也极其不稳定,1949年3月600人民币可以兑1美元,到了1950年3月,就变成42000人民币才能兑1美元,短短一年时间,汇率大幅度下跌多达52次。
丁志杰:“那也就是说在那个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面,人民币的贬值达到98%以上,那就是说人民币基本上开始一文不值。”
但随后,经济运行很快凭借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稳定下来,1953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的人民币也开始发行,按1万元旧币折1元新币进行兑换,人民币汇率在之后的16年间都保持了一条平整的直线。
吴念鲁:“到了55年,56年以后,这个人民币的牌价基本上没有动,为什么没有动呢?就是人民币的牌价只是作为一个计划,计划上这么一个,一个核算这么一个指标,比如说我进口我需要多少外汇了,那么这时候我就给你多少多少人民币,那么我这个出口,比如说我是多少了,然后我就算,统计,比如我出口是多少多少美元了,那么反回来折合人民币是多少,只是算一个折合的价格。”
根据这样的计划,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长期稳定在2.4618:1,简单地从数字上看,当年的人民币似乎相当值钱,但实际上在对外贸易中,比人民币牌价更有价值的却是另一个价格——换汇成本。也就是说,以商品出口成本计算,用多少人民币能换回一美元。
吴念鲁:“我记得在63年时候,当时我在中国银行,我们搞外贸信贷的人做过一个调查,当时做过一个调查以后,当时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换汇成本大概是6块多钱,6块多钱,就是一个美元要合6块多钱人民币。”
2块多的外汇牌价和6块多换汇成本,显示出人民币已经被严重高估,这给当时的汇率制度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吴念鲁:“当时觉得应该是,是不是应该调整人民币的汇率,应该调整,但是实际上后来觉得调整不调整,应该问题不是很大,就是没有什么更多的现实意义,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人民币的对外的汇率只是作为一个统计用的,只仅仅作为一个统计用的,那么总体来说全部归到财政。”
这种汇率制度不可避免地让当时的外贸出现了一个畸形的现象:一方面国家提出千方百计要扩大出口,但一方面出口越多,亏损越大,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78年。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稳定,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与世界经济体系基本绝缘,经济实际上已经陷入了空前的泥潭,从1958年至1978年,20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元,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则不到2.6元。
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进入双轨制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1979年对中国来说,是经济细胞的复苏之年,各种现代经济的元素开始被一一启动。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成立,全面管理人们币和外汇的交易业务,之后的13年间,我国先后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汇率双轨制时期。
吴念鲁:“当时觉得这个外汇是一个稀缺的东西,后来产生一个什么,就搞叫外汇调剂市场,因为有的人他的外汇,他有外汇,但是他不一定进口不一定用得掉,有的人就是想进口但是没有外汇,因此就搞了调剂市场。”
实行汇率双轨制后,我国的贸易收支明显好转,外汇储备也有所增加,但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就是多种汇率之间价格差别很大。
吴念鲁:“比如银行你规定你的汇率是一个美元是五元多钱,但是调剂市场上当时已经是八元多钱,而且已经,百分之八十几的外汇的需求都从外汇调剂市场上取得了。”
巨大的价差直接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外汇交易黑市。
李扬:“非常兴盛,像我们北京像(京宝街)那一带,那是黑市交易的一个,一个大本营,你要到那去一走,马上就有人凑过来,要美元吗?要英镑吗?要港币吗?”
经济学家李扬描述的情况,今天的很多中年人都还能够清晰地记得。而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得到当年外汇黑市的盛况。
作家王朔就曾在小说《玩的就是心跳》中写道:“大伙儿是那么需要外汇买洋货,急得都疯了,就差组织义和团砸使馆了”。
不仅如此,这一时期发行的一种在中国境内流通、可与外币兑换的特殊人民币凭证也成为了香饽饽,这就是外汇券。由于当时国内商品的奇缺,和人民币汇率的高估,外汇券随之成为一种特殊消费权利的象征。
袁跃东:“那个时候坐出租车的多数是外国人,或者是外籍人,包括华侨,所以出租车司机他也要外汇券,外汇券比人民币要值钱,尽管面值是一样的,但实际上购买力强,所以出租车司机拒收人民币,很讽刺的事。”
到了这个时期,相对于改革开放转型中日趋活跃的经济,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制度,就如同计划经济留下的一条“金融尾巴”,无疑是一种拖累。
吴念鲁:“混乱,一种混乱,所有的外汇全国全部通过调剂中心这么来做,那么官方的价格实际上是有点名存实亡,在这种情况下,你再继续下去,我觉得对整个的贸易这个是发展不利的,而且对整个的外贸体制改革也是不利的。”
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南巡,在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口再次以他特有的改革精神为中国指明了道路。
邓小平:“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生活,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
与此同时,在金融领域,一场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重大改革开始酝酿。
李扬:“那时候改革,就从民间然后到半官方到官方讨论都很多,大家都说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缺资金,具体来说就是缺外汇,缺外汇,所以以前关于汇率改革不断是有人提出,但是不断的会被这样一个问题吓倒,担心就是汇改之后一下子,我们本来已经是天天令我们担心的那一点外汇储备会减少,会出现逆差。”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这份文件里面首次提出:要改革外汇体制,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
随后,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
李扬:“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在中国整体上来确立了市场运行的机制,确立了中国融入全球的一个基本平台,在此之前,虽然我们叫改革开放,主要是引进来,我们要人家的钱,那么94年之后实际已经确立了一种双向的一种格局,就是我们既要引进来,同时我们也要走出去。”
这次汇改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定为8.72:1,比之前的官方汇率5.7:1一次性贬值33%。人民币的大幅贬值,使得中国商品的价格一下子在世界市场上变得便宜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成为一个更加吸引外部投资商的地方,从此之后,中国公司开始集体远征,中国经济走上了外贸拉动型的道路。
李扬:“是里程碑式的事情,中国的外汇储备摆脱了长期在0上下波动这样一种被动局面,从此走向了高增长之路。”
丁志杰:“对外经贸活动开始蓬勃的发展,特别是在贸易,那么出口的增速开始达到了两位数,确立了中国此后的,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国际收支双顺差。”
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坚持不贬值
1994年,人民币第一次汇率改革成了当年打开经济发展大门的一把关键钥匙,随后中国经济一路凯歌行进,到1997年时中国创造了75000亿的国内生产总值,外汇储备也创纪录地达到近1400亿美元,并成为世界排名第十的贸易大国。然而也就在这一年,亚洲金融风暴不期而至。
李扬:“是从泰国开始然后一下甩到韩国,像老牌的资本主义像日本什么等等,东南亚我们的香港、新加坡全部受到冲击,那么在这次冲击中一个大家应付冲击的一个很自然一个反应就是贬值。”
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被迫宣布让汇率自由浮动,当天泰铢大跌20%,历史上将这一天视为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的标志。随后,风暴席卷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即使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也不能幸免于难,在韩国,受到攻击的韩元在2个多月里狂贬50%,国家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李扬:“中国就面对一个选择,人民币怎么办?因为当时这个,我们遇到非常大的压力,非常大的压力,在这种危机很深重的情况下,在国际的舆论几乎是一面倒的说如果中国不贬值,你就万劫不复,就认为中国经济,那时候将近20年,20多一点,20年应当说初步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家终于可以吃饱肚皮了,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了,那么认为你新阶段就没有了。”
但是,出乎世界的预料,我国政府力排众议,郑重向世界宣布:“中国将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立场,承担稳定亚洲金融环境的历史责任”。
吴念鲁:“当时宣布人民币不贬值的话,人家西方都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呢?因为在西方来讲,所谓一个,一个官员特别是像英国,比如英国的首相,或者英格兰银行,像中央银行的行长他说,英镑肯定不贬值,你们放心。但是礼拜五宣布,礼拜一就贬值,因此他们认为这个,官方不管你官多大,你要讲,肯定是随便一讲的,只是安抚民心。”
中国政府用行动实践了我们的承诺,98年开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稳定在8.27。
李扬:“这个阶段我评价它是非常重要,它主要表现在从此中国树立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那么经济上如此,政治上如此,那么中国的人民币也从此获得了国际上的信赖,这点就对于一个大国的崛起很重要。”
人民币走上国际化之路
亚洲金融危机过去仅仅两年后,中国经济再度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跃上1万亿美元大关,而人民币走向世界也由此迈出了第一步。2002年,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戴相龙在加拿大访问,途经温哥华机场时,他意外地发现,在当地的ATM机上,居然能够用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和加元。
丁志杰:“那么他当时看到这个事情就觉得很兴奋,说要,指示要加强研究,其实我们从那时候就看到,就是说随着亚洲危机就是亚洲逐渐走出危机,中国的经济就是说持续快速的增长,人民币开始在周边的地区开始流通,那么也逐渐被市场所认可,所以说我们看到就是说,最早期的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人民币的这个现钞的这种跨境流通。”
无独有偶,2003年,马来西亚央行行长访问中国,他突然向中国政府提出了一个问题。
丁志杰:“访问中国的时候说,我们的外汇储备中有一部分人民币,你能不能给我一个投资的渠道,那么当时对我们政府来说大家还不知道说,马来西亚央行拿到人民币以后,作为外汇储备他怎么来投资。”
看来,不论我们自己是否有所准备,人民币的渗透都已悄然发生,2005年,菲律宾央行也宣布,人民币在菲律宾成为自由兑换货币。而在新加坡、越南、蒙古,甚至是法国巴黎的街头,人们都能够看到人民币兑换点。
袁跃东:“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民币,我们没有去主动地很声嘶力竭地去推人民币的国际化,但实际上人民币的区域化已经在逐渐形成。”
加入WTO的2001年,中国外贸规模为5000亿美元,到2004年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一举超过了日本,2005年外贸规模则达到了1.4万亿美元,但贸易摩擦的问题却在这个时候凸显出来,背后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民币汇率的改革由于1997年金融风暴被迫暂停,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维持了7年,造成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也已到了迫切需要改革的关键时刻。
2005年7月21日,央行行长周小川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宣布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方案。
周小川:“核心内容可能有三条,第一条就是我们这个汇率将来不再盯住一个单一的一种货币,就是单一的美元了,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同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这是一个内容;第二个内容就是汇率将是浮动的了,而且浮动的区间也是合理的;第三个内容就是我们做了一个初始的汇率水平的调整是2%。”
这次汇改被人们称为人民币的第二次汇改,此后3年的时间,人民币走上了渐进式升值之路,迄今,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20%,而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005年底的8千亿美元上涨至2008年底的1.9万亿美元。
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进入了GDP每年增长10%以上的高速发展阶段。每一个普通百姓,都充分感受到生活质量的上升,也感受到人民币与外汇兑换从未有过的方便。
周小川:“总体来讲,应该看到中国整个购买力提高,人民币更加坚挺,价值更高了,对整个经济好的方面要大大大于负面影响的方面。”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一场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陷入低谷,在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都遭受危机以后,人民币因为自身的稳定成为关注的焦点。从2008年年底至今的4个月里,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香港、白俄罗斯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
李扬:“货币互换实际上就是说我们两国互相达成一个协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一个比例内接受本币,所以能开这个通道,在于我们经济上有联系,而且我们在政治上有互信,有互相信任,所以它对于推进人民币的进一步走出去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通常认为,一种货币的国际化须经历三个阶段:贸易结算、金融交易计价、成为储备货币,而货币互换不过是人民币走出的第一步。但是,人们还是看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破冰之旅,在以一种过去想象不到的速度悄然推进。今年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宣布签订700亿元人民币等值双边货币互换框架协议,协议约定,阿根廷从中国进口商品时可使用人民币,不必再用美元作交易中介货币。
丁志杰:“比如说中韩的货币互换,韩国的货币当局拿到人民币以后,那么他一部分可能用于什么?韩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那也就是说人民币直接进入了国际投资领域,阿根廷拿到的人民币的资金很大一部分主要是用于阿根廷从中国的进口,那就人民币进入了贸易支付领域,更为有意义的就是说,白俄罗斯在和中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不到一周以后,就宣布他,从中国借的200亿人民币已经是他的外汇储备的一部分,那也就是说人民币现在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的币种之一,那么这个来看也是说,在5年前所想象不到的。”
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李扬:“下一步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现在要做的是一个内功,是要把人民币定值的债券市场整个金融市场发展起来。”
丁志杰:“可以大胆预言,在未来的一到两年的时间内,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要发生。”
半小时观察: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
从30年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无名小卒,到今天走进越来越多国家的货币兑换地点、AIM机,乃至中央银行储备库。人民币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国际化道路,也直接反映了中国经济在30年间的崛起速度。
通过这几天对英镑、美元、日元、欧元国际化历程的回顾,我们知道了,货币战争其实就是各国国力在货币层面的博弈,它既由各国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实力所决定,又给发行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巨大利益。过去的事实证明,在人类行为的任何一个领域,只有多元化才能形成制衡力量,而任何一种垄断,无论其是超主权的还是基于主权的,都最终避免不了信用泛滥的结局。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意识到美元一家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弊端重重,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可避免。全球金融版图的演化,也推动了人民币走向世界的脚步,从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储备货币分阶段逐步过渡,人民币的国际化路线图开始清晰明确。站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我们对人民币的未来抱有更多的信心,只要中国经济依然健康成长,只要中国仍然在每个紧要关头担当起负责任的大国角色,这样的信心就能够传递给全世界。
第四篇:CCTV经济半小时记者在2010年伯克希尔年会后采访巴菲特
CCTV经济半小时记着在2010年伯克希尔年会后采访巴菲特 伯克希尔哈撒韦年会外面
股东大会现场
经济半小时记者访问巴菲特
面对眼下纷繁复杂的全球经济,谁能给投资者一个准确的答案?股神巴菲特的意见无疑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声音。前不久,这位股神就给大家创造了这样一个机会,在他的家乡举办了一场资本盛宴,并接受数万名投资者的当面质询。
每年5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六(13.54,-0.21,-1.53%),全球投资者的目光都会汇聚到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小镇奥马哈,这里是国际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的故乡,也是他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每年召开股东大会的固定地点。今年有来自全球的4万名投资者汇聚到了这里,尽管离年会正式开始还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但是记者看到QUNSTA CENTER已经排起了长长望不到头的队伍。
对于小镇奥马哈的居民来说,他们早已习惯看到这样景象,每当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召开年会时,原本安静的小镇,一夜之间会涌入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的投资者,他们让寒冷的奥马哈清晨一时热闹非凡,股东们齐聚这个金融盛会,就是为了一睹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的风采,亲耳听听他的投资箴言。
记者: 您什么时候到的?
投资者甲:我早上4点30到的。
记者:为什么来这么早呢?
投资者甲:我想占到第一排的座位。
投资者乙: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针对,想来看看大家谈论的关于他公司的话题,都很有意思。我是做投行的,我对金融感兴趣,来了解长期投资什么产业比较好。
记者:你持多少股呢?
投资者丙:只持1股。我每年都来,这是第六次来。
原先一直致力于本土投资的巴菲特先生,从2007年以来,开始投资中石油(10.87,0.00,0.00%),比亚迪等中国企业,他不断地表现出的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也同样加深了中国投资者对他的关注。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在参加年会的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的面孔。
允能投资
王兴国
王兴国:巴菲特先生在中国投了中石油和比亚迪,(想知道)在未来的一年里面他有没有新的计划,在中国投资哪一个企业
东方证券副总裁 杨玉成
杨玉成:今天我代表我们东方证券,代表中国证券界,能来参加这样一个盛会我是很荣幸的。我作为一个证券从业人员我最想知道的是巴菲特是如何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功的。
每年召开股东大会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都会同时举办一场展览会,展出和出售公司旗下的各种产品,在年会开始之前,巴菲特先生总会先来到展会上,给喜爱他的投资者一些惊喜,而今年,巴菲特先生会上演一出什么样的好戏呢?
记者记得去年来参加年会的时候,在年会之前播放了一部由巴菲特先生自己主演的电影,他在电影里面调侃自己说,由于公司的经营业绩不佳,他被董事会开除了,去做了床垫销员,日子非常不好过,但是今年记者来到这个年会的现场,发现他的状态很不一样了。他非常开心地跟JUSTIN乐队一起,为股东们演唱了一首歌。
看上去,巴菲特先生的心情相当好。相比于跌宕起伏的2008年,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2009年的表现可以说是打了个翻身仗。2008年9月,在金融危机顶峰时期,巴菲特高调抄底,告诉全世界“我,正在买入”伯克希尔巨额投资先后超过300亿美元,但是到了2008年末,公司的市值缩水了115亿美元。股票的每股账面价值下滑了9.6%。一年亏损9.6%。公司评级从最高的3A级别被下调。在巴菲特宝刀已老的质疑声中,他依然显得乐观自信,对于看似下手过早的大手笔抄底,巴菲特在2010年写给股东的信中,这样来解释 “好机会不常来。天上掉馅饼时,请用水桶去接,而不是用顶针。”虽然巴菲特抄底看上去早了半年,但是,恰恰这些大手笔的投资,在一年以后让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这再次有力地证明了巴菲特过人的勇气和判断力。2009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净值增加了218亿美元,每股账面价值增长19.8%。复合增长率达到20.3%。这些骄人业绩不禁让人回味他的至理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别人恐惧时贪婪”,也令那些在2008年批评和嘲笑巴菲特的人哑口无言。看到80高龄的巴菲特先生这样开心地飙高音,不知道追随他的投资者们,是否也有这样“扬眉吐气”的畅快?
巴菲特先生的助理告诉记者,在年会当天早上的5点30开始,巴菲特先生就投入到了工作状态,而且从早上的9点30开始,他要连续六个小时回答股东们不断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的工作状态对于一个80岁的老人来说,实在是难以想象,尽管非常的辛苦,但是作为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的老朋友,巴菲特先生还是答应记者,年会一结束他就抽出15分钟的时间,来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的专访
股东大会一结束,记者就见到了巴菲特先生,当时他已经连续工作了10个小时。
记者:我很荣幸又见到您!很高兴我们成为年会一结束就专访您的第一个媒体,您能告诉我从刚才那个4万人的大会里走出来的感觉吗?
巴菲特:嗯。我想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高兴能有来自全球的大约3万7千人出席会议。我们想让他们度过一个美好的时光,想让他们了解伯克希尔公司,也想让他们购买大量的产品。看得出来,他们正在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记者:如果请您来评价自己在去年的表现,满分是10分的话,您给去年您所作出的决策和执行的情况打多少分?
巴菲特:我想恐怕是让我们的股东来评价我们的表现更为合适。每年我所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做好。这是我所能做的,我不为犯错而过分担心,最终,我尽力做好。明年,我也会尽我所能。我不花太多时间给自己打分。
如果真的让股东来打分,这个分数应该会不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2009年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大部分生意均获得收益。但是,如果是打分的股东够挑剔,他也许会注意到这个事实,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价涨幅19.8%,落后标准普尔500指数26.5%的增幅,这是公司自1965年以来第7次跑输大盘。
记者:我们也注意到,2009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收益出色,但仍跑输大盘,这对公司所秉承的价值投资理念是否一种挑战?
巴菲特:我对此也不是很担心。我们的股票有那么几年的时间会超过整个市场,也有那么几年不是很好。如果整体来说,有15-20年的时间我们都是优于整个大市的话,那么我们的工作就算不错。
纵观巴菲特的投资业绩,伯克希尔公司的盈利特征是,在市场向好的几年中落后于市场平均水平,但是,一旦遇到经济大幅震荡,伯克希尔公司一定是大幅超过市场平均水平。比如,在伯克希尔公司巨亏的2008年,亏损幅度达到 9.6%,而同期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却下跌了37%,巴菲特虽然亏损,但是却以27.4%的优势战胜市场。再比如:由于巴菲特坚持不投资高风险的网络科技股,1999成为巴菲特历史上投资业绩最差的一次,但是在网络股泡沫破灭后,人们发现,股市连续三年跌幅超过50%,而巴菲特这三年赚了10%,这相当于巴菲特以60%的优势高于大盘。这说明,巴菲特的投资防守好于进攻。相比之下,某些投资者在光景好的时候大赚一笔,看上去比巴菲特赚的多,但是,一旦一遇到经济下滑,盈利瞬间化为乌有,甚至亏得债台高筑。而巴菲特的智慧在于: 重视投资的安全边际,简单地说,就是永远不亏损。正如他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的 :我首先会关注任何投资失败的可能性。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肯定不会亏钱,你将来就会赚钱。这正是我们一直做的不错的一个原因。
与此同时,巴菲特也承认,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伯克希尔-哈撒韦跑赢大盘的能力已大幅削弱,而且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巴菲特:价值投资目前运作得还不错,显然运作小额资金要比运作大额资金运作得更好,我的工作在于要在长期的时间段内做好,正如我说的,如果我在长期之内,不能做好,那他们应该另觅其他人来坐这个位置。
看得出来,巴菲特对此并不困扰,他看重的是公司能够安全稳定地获益。2007年巴菲特第一次面对《经济半小时》记者时就指出,挣钱应该是一个稳定渐近的过程。
巴菲特: 赚钱不是明天或者下个星期的问题,而是你是买一种五年或十年的时候能够升值的东西,不难去描述,有些人发现真做的时候很难做到,很多人希望很快发财致富,我不懂怎样才能尽快赚钱,我只知道随着时日增长赚到钱。
2008年金融海啸时,巴菲特先生果断出手50亿美元购入高盛优先股,此举既为当时风雨飘摇的美国资本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也给他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带来了丰厚利润——每年5亿美元的股息收益。但是在今年4月,高盛因涉嫌证券欺诈,遭到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控,在股东大会上,巴菲对高盛特选择远离还是力挺,就成了的最大看点。
在大举投资高盛之后,按照巴菲特自己的话说,每当秒针“滴答”一声,高盛就要付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15美元。但是,在高盛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涉嫌欺诈之后,巴菲特的反应就成了股东们关心的焦点问题,在201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详细阐述了他的对案件的理解,认为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控站不住脚,对高盛则表现出了100%的支持。这个表态立即引来更大猜测,认为巴菲特为保护自身投资利益而不惜以信誉作赌注。那么巴菲特为什么要在一片质疑声中,坚守他对高盛的支持呢?
记者:您公开支持高盛,这是您在帮助他们的一种方式吗?
巴菲特:因为我相信高盛。美国证券交易委员提出了诉讼,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对的。根据我目前所了解的,我觉得高盛在那笔交易中的行为没什么问题。
记者:我们现在都知道,您支持高盛。但是,我想,不管最终结果如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控都会影响到高盛信誉,您对此没有一点担心?
巴菲特:指控对高盛有一些负面影响。你不能一下子有这么多关注集中到一家公司,不管最终结果怎么样,都会有一些影响。不过另一方面来说,高盛集团拥有一个悠久的历史,在过去也遇到过艰难时期,但是他们都克服了,股价也会反弹回到原来的高位。
在华尔街所有公司中,巴菲特和高盛一直就是“铁杆”关系。从三十年前开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很多业务都是通过高盛完成的。对于巴菲特在高盛事件中的表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解读,但是不管高盛事件结果最终如何,巴菲特毫不迟疑的态度,至少再次传达出了这样一种信息,只投自己看准的企业,一旦投资,就坚信自己的判断。那么,对于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以及还会继续存在和发展的金融衍生品,巴菲特是如何看待的呢?
巴菲特:投资银行依然会很庞大。美国经济的很大一部分依然是资本体系,需要大量的资金分配,融资,给新机构提供资金,投行只会变得越来越庞大。一个国家要进步,资本的分配应该带来更多新的功能,金融创新会继续有。金融衍生品,一些是纯粹的赌博,一些对经济很有作用。问题是要区分那哪些是对经济有利的,并最小化那些纯赌博的。
其实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地有事情发生,影响人们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信心,比如说高盛的欺诈门,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以及希腊的债务危机,但是似乎无论发生什么,都没有办法影响到巴菲特先生以及他自己投资以及美国经济的信心,当记者问他美国经济有没有一点点可能二次探底的时候,他给了一个非常坚决的回答。
巴菲特:我认为二次探底可能性没有了,除非有类似911 这样的天灾人祸,我认为只有那样的外力才会使然,否则让经济自然运行的话,我不认为会二次探底。美国经济在复苏,三、四月份表现就看到了,起初的时候只是这里一点,那里一点,但是过去的两三月显示,复苏更全面,我们也开始雇了更多的人。
但是,巴菲特先生也表示,美国大规模注入注流动性导致美国国债占GDP的比例达到56%,如果美国继续大量发行国债,将会为经济发展带来后患。
巴菲特:二战后美国的债务是GDP的125%,债务本身不是问题,但是如果债务持续增长,问题就会出来了,去年出现的债务增长是必要的,是应对金融恐慌的适当的手段,但是如果我们反复地发行国债就不可以了,长期来说就没有作用了。经济是在复苏,但我对通胀很担心。
在随后的专访中,巴菲特先生进一步解释,这件事的后果已经显现,事实上,不只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一个全面的货币贬值的时代已经到来。
巴菲特:我认为货币全球范围来讲,不管是美元还是欧元,英镑,总体来讲都会贬值。我指的是它们的价值,而不是指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讲它们的价值的话,通常指是去买食品、住房、那类的物品。我认为币值普遍会下降,我不确定人民币会如何,但我认为全球很多货币很可能会贬值,钱不值钱了,能购买的东西少了。
这场还在持续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金融危机,现在依然在影响着几乎每一个人的生活,人们从各个角度反思它的起因,并且开始思考如何避免下一个巨大的泡沫破裂,而巴菲特先生对此的是怎样的看法呢?
巴菲特:我们还是会看到泡沫的,人们总是会走过头的,每个人都会,但当大家同时走过头的话,我们就会看到泡沫从房地产到网络热,以后还会有别的。人类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会对周围人们的情绪和行为有所反应。当我们看到别人靠卖贝壳,卖花苞,可以赚钱时,我们就会想自己也可以同样的赚钱。如果能够在别人狂热的时候,自己保持冷静,当然最好。但问题是人类的思维就是在那种时候,只有非常少的人,能够看清未来,但没有人会注意他们,听他们的。所以泡沫还会出现,但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了。
对中国经济的看法也成为每次面对巴菲特时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年会次日召开的面对全球记者的新闻发布会上,巴菲特先生特意走到经济半小时记者傅喻跟前,向记者展示他身着的西装品牌,并特意指出这是来自中国本土的服装品牌,这个友善的举动,让在场的人都感受到,巴菲特先生对于中国越来越多的关注。
记者:中国经济目前的经济增速惊人,世界银行甚至把中国今年的增速预期调高到了9.5%,您认为目前中国市场,中国经济是否存在过热的现象
巴菲特:我对市场并不了解,但我认为中国经济在一段时间内还会高速增长。但并不表示每个月,每一年都增长,因为中间也会遇到障碍。没有什么是完美的。但是想想过去二十年中国所发生的好事情,想想有多少发展,就知道这不会停止,经济将继续增行。但是,也可能会有不好的情况出现,或者几年经济都不是很好,所有经济体都出现过这样的问题,不过那将是距离现在10年或20年的时候。
巴菲特先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但是,截止到4月底,在中国经济增长居全球第一、欧美及日本股市创18个月新高的情况下,中国股市却频频遭遇震荡,股指一路下跌,在全球股市中表现垫底,这让中国的很多投资者也感到困惑,对于中国股市的反常表现,巴菲特先生是怎么看的呢?
记者: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是您看现在为止中国股市都非常低迷,怎么看待中国股市表现和经济发展情况的背离?
巴菲特:股市和经济不是每时每刻都紧密相联,但如果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向好,那么股市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向好。如果经济不太好,那么股市也会不太好。但是具体每一周,每一月的变化我就不是那么在意,如果经济好,那么最后股市就会好。我并不知道市场明年或接下来两年怎么样。我并不想被称作是中国股市的专家,我不太了解中国股市。
在关于中国的话题中,巴菲特先生坦言,无论是股市,还是房地产,他并不了解中国市场的具体和细节的情况,那么巴菲特先生如此看好中国,他看重的到底是什么呢?
巴菲特:我认为中国存在各种各样的机会,在经济增长大环境下,你看每一个地方,都能找到机会,我们已经在汽车公司投资了,比亚迪和它们的汽车市场在中国发展得飞速,不过各种领域都会有增长。
机会,是巴菲特先生在赞誉中国时用得最多的词,数十年来,冷静判断和捕捉过各种投资机会的他,要比其他人更能体会机会的意义,所以,在巴菲特看来,无论是一种体制,还是一种互动关系,只要产生尽可能多的机会,就奠定了创造财富的基础,这其中也包括中美贸易关系。
巴菲特:大国间考虑到其国家利益可能经常产生摩擦。但如果对中国有利、对美国也有利的时候,我们就会合作。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美国越繁荣,对中国越好。这个互利互惠的道理慢慢就会越来越明显。长远的的话他们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它们现在已经是两大最重要的经济体。他们有共同利益,不光做很多双边贸易,更多的是跟全世界来进行贸易,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界对大家都有利。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界更会是一个和平的世界,应该让全球65亿人过好生活,不应该让他们有嫉妒的想法,不应该好的都是你的,而没有他们的份,应该是要共同富裕。
在记者来到奥马哈专访巴菲特先生之前,《经济半小时》也通过了新浪网,向广大的朋友和观众征集了他们最想问巴菲特的问题,从这些征集到的问题当中呢,我们选择了几个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一一地向巴菲特先生请教。
尽管已经三次专访巴菲特先生,但是记者发现,大家最涉及得最多的问题,总是关于巴菲特的投资秘籍,巴菲特先生也乐于不断传授他多年坚守的,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价值投资理念。
记者:中国有很多粉丝想要向您学习,您觉得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要复制您的投资模式可行吗?
巴菲特:我认为他们可以复制这个综合的理念。我是向一个名叫BEN GRAHAM的人学习的。我阅读他告诉我的“智慧的投资者”这本书,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我认为对于投资来说,最主要的是不要老是盯着价格升了还是跌了,就是围着价格转,而是要看待它是一桩生意。如果你了解这单交易,你觉得你是为这个生意付出本钱,那么你就应该买这支股票。如果你不觉得这个生意好,那么就不要买。别人告诉你这只股票到底要升还是跌都不算数。就像购买一间农场、购买一桩公寓、一棟房子或是其它别的东西,你要了解的是这个资产,整个生意,然后决定你是不是值得花这笔钱,如果你觉得不值,那就算了。
记者:个体投资人除了购买股票之外,还应做些什么?
巴菲特:你要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对你自己进行投资。如果你提高你的才能,就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当我和学生们谈话时,对着年轻人,我总是鼓励他们投资自身的技能。如果他们能够学到更多,能更好地沟通,不管今后如何,没有人能拿从你身上拿走这些本领,通货膨胀也不能,没有人能!你会有一个更好的资本,所以最好的投资就是你用尽全部解数对自己做投资。
那么,在这位投资大师的眼里,一个出色的投资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巴菲特:我觉得可以学习分析一个公司,还有一些潜质素质,两者都重要要,有些人在某方面有天赋,但是你还是可以学习很多东西的、你必须控制你的情绪,如果你是一个情绪化的投资者一定是失败的投资者
对于追随自己的投资者们,巴菲特非常愿意分享的他的投资理念,但是他也希望通过我们的电视节目,告诉所有的投资者,不要盲从任何人,包括他本人。
巴菲特:要有逻辑性的思考,这对于别人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我并不在意别人如何评价投资的,我只关心交易本身,我尝试去了解,我尝试去思考这单交易在10到20年后会什么样子,以及它的预期,如果我觉得不错,并且价格也有吸引力,我就会购买它。
记者:您一买什么股票,股价就会飙升,我们在您投资中石油和比亚迪时都看到了这种狂热,你自己怎么看待您的这种影响力?
巴菲特:我只是买我认为在一段时期会升值的股票,如果没有人知道我们买的是什么,那对我来说就不错。我并不担心我本人对股市有影响,没有人会因为我们买哪知股票而去跟风买哪只股票,他们应该选择它们认为有良好投资价值的股票。
记者:但是您的确对股市的影响力太大了。
巴菲特:我希望我没有这样的影响力。
在这次与巴菲特先生见面,交流的过程中,记者都能感受到巴菲特先生对于中国信心和热情,在会见中国投资者代表,东方证券副总裁杨玉成时,巴菲特先生还特别地表示,他将于九月份和好友比尔盖茨一起访问中国,希望再次感受中国的勃勃生机。
巴菲特:但我打赌,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二十年都会很好,我对美国经济的观点也一样,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会更快,因为它的起点相对较低,但我认为会有很多好事情将在中国发生。
半小时观察:
市面上关于巴菲特的书多的可以装满一个书架,大家都在力图破解这位股神的财富神话。但正像巴菲特自己告诉我们的那样,他所谓的投资秘诀就是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发掘资本市场真实的价值,尤其是分析一个企业和行业未来长期的发展前景。巴菲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纵观他几十年来的投资组合,从早期的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到通用动力以及中国石油(10.87,0.00,0.00%),重心几乎都放在人人皆知的蓝筹股上,并没有剑走偏锋的传奇。人人都想成为巴菲特第二,但我们需要学习的远不止是他如何选股?如何买卖?还有他如何看待起起落落的世界。关于他的成功秘诀可能他儿子彼特的一句话说的更简洁,巴菲特从来都没有受过外界的影响和诱惑,只是在不停地阅读和思考。
2008年金融海啸时,巴菲特先生果断出手50亿美元购入高盛优先股,此举既为当时风雨飘摇的美国资本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也给他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带来了丰厚利润——每年5亿美元的股息收益。但是在今年4月,高盛因涉嫌证券欺诈,遭到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控,在股东大会上,巴菲对高盛特选择远离还是力挺,就成了的最大看点。
在大举投资高盛之后,按照巴菲特自己的话说,每当秒针“滴答”一声,高盛就要付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15美元。但是,在高盛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涉嫌欺诈之后,巴菲特的反应就成了股东们关心的焦点问题,在201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详细阐述了他的对案件的理解,认为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控站不住脚,对高盛则表现出了100%的支持。这个表态立即引来更大猜测,认为巴菲特为保护自身投资利益而不惜以信誉作赌注。那么巴菲特为什么要在一片质疑声中,坚守他对高盛的支持呢?
记者:您公开支持高盛,这是您在帮助他们的一种方式吗?
巴菲特:因为我相信高盛。美国证券交易委员提出了诉讼,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对的。根据我目前所了解的,我觉得高盛在那笔交易中的行为没什么问题。
记者:我们现在都知道,您支持高盛。但是,我想,不管最终结果如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控都会影响到高盛信誉,您对此没有一点担心?
巴菲特:指控对高盛有一些负面影响。你不能一下子有这么多关注集中到一家公司,不管最终结果怎么样,都会有一些影响。不过另一方面来说,高盛集团拥有一个悠久的历史,在过去也遇到过艰难时期,但是他们都克服了,股价也会反弹回到原来的高位。
在华尔街所有公司中,巴菲特和高盛一直就是“铁杆”关系。从三十年前开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很多业务都是通过高盛完成的。对于巴菲特在高盛事件中的表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解读,但是不管高盛事件结果最终如何,巴菲特毫不迟疑的态度,至少再次传达出了这样一种信息,只投自己看准的企业,一旦投资,就坚信自己的判断。那么,对于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以及还会继续存在和发展的金融衍生品,巴菲特是如何看待的呢?
巴菲特:投资银行依然会很庞大。美国经济的很大一部分依然是资本体系,需要大量的资金分配,融资,给新机构提供资金,投行只会变得越来越庞大。一个国家要进步,资本的分配应该带来更多新的功能,金融创新会继续有。金融衍生品,一些是纯粹的赌博,一些对经济很有作用。问题是要区分那哪些是对经济有利的,并最小化那些纯赌博的。
其实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地有事情发生,影响人们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信心,比如说高盛的欺诈门,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以及希腊的债务危机,但是似乎无论发生什么,都没有办法影响到巴菲特先生以及他自己投资以及美国经济的信心,当记者问他美国经济有没有一点点可能二次探底的时候,他给了一个非常坚决的回答。
巴菲特:我认为二次探底可能性没有了,除非有类似911 这样的天灾人祸,我认为只有那样的外力才会使然,否则让经济自然运行的话,我不认为会二次探底。美国经济在复苏,三、四月份表现就看到了,起初的时候只是这里一点,那里一点,但是过去的两三月显示,复苏更全面,我们也开始雇了更多的人。
但是,巴菲特先生也表示,美国大规模注入注流动性导致美国国债占GDP的比例达到56%,如果美国继续大量发行国债,将会为经济发展带来后患。
巴菲特:二战后美国的债务是GDP的125%,债务本身不是问题,但是如果债务持续增长,问题就会出来了,去年出现的债务增长是必要的,是应对金融恐慌的适当的手段,但是如果我们反复地发行国债就不可以了,长期来说就没有作用了。经济是在复苏,但我对通胀很担心。
在随后的专访中,巴菲特先生进一步解释,这件事的后果已经显现,事实上,不只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一个全面的货币贬值的时代已经到来。
巴菲特:我认为货币全球范围来讲,不管是美元还是欧元,英镑,总体来讲都会贬值。我指的是它们的价值,而不是指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讲它们的价值的话,通常指是去买食品、住房、那类的物品。我认为币值普遍会下降,我不确定人民币会如何,但我认为全球很多货币很可能会贬值,钱不值钱了,能购买的东西少了。
这场还在持续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金融危机,现在依然在影响着几乎每一个人的生活,人们从各个角度反思它的起因,并且开始思考如何避免下一个巨大的泡沫破裂,而巴菲特先生对此的是怎样的看法呢?
巴菲特:我们还是会看到泡沫的,人们总是会走过头的,每个人都会,但当大家同时走过头的话,我们就会看到泡沫从房地产到网络热,以后还会有别的。人类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会对周围人们的情绪和行为有所反应。当我们看到别人靠卖贝壳,卖花苞,可以赚钱时,我们就会想自己也可以同样的赚钱。如果能够在别人狂热的时候,自己保持冷静,当然最好。但问题是人类的思维就是在那种时候,只有非常少的人,能够看清未来,但没有人会注意他们,听他们的。所以泡沫还会出现,但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了。
对中国经济的看法也成为每次面对巴菲特时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年会次日召开的面对全球记者的新闻发布会上,巴菲特先生特意走到经济半小时记者傅喻跟前,向记者展示他身着的西装品牌,并特意指出这是来自中国本土的服装品牌,这个友善的举动,让在场的人都感受到,巴菲特先生对于中国越来越多的关注。
记者:中国经济目前的经济增速惊人,世界银行甚至把中国今年的增速预期调高到了9.5%,您认为目前中国市场,中国经济是否存在过热的现象
巴菲特:我对市场并不了解,但我认为中国经济在一段时间内还会高速增长。但并不表示每个月,每一年都增长,因为中间也会遇到障碍。没有什么是完美的。但是想想过去二十年中国所发生的好事情,想想有多少发展,就知道这不会停止,经济将继续增行。但是,也可能会有不好的情况出现,或者几年经济都不是很好,所有经济体都出现过这样的问题,不过那将是距离现在10年或20年的时候。
巴菲特先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但是,截止到4月底,在中国经济增长居全球第一、欧美及日本股市创18个月新高的情况下,中国股市却频频遭遇震荡,股指一路下跌,在全球股市中表现垫底,这让中国的很多投资者也感到困惑,对于中国股市的反常表现,巴菲特先生是怎么看的呢?
记者: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是您看现在为止中国股市都非常低迷,怎么看待中国股市表现和经济发展情况的背离?
巴菲特:股市和经济不是每时每刻都紧密相联,但如果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向好,那么股市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向好。如果经济不太好,那么股市也会不太好。但是具体每一周,每一月的变化我就不是那么在意,如果经济好,那么最后股市就会好。我并不知道市场明年或接下来两年怎么样。我并不想被称作是中国股市的专家,我不太了解中国股市。
在关于中国的话题中,巴菲特先生坦言,无论是股市,还是房地产,他并不了解中国市场的具体和细节的情况,那么巴菲特先生如此看好中国,他看重的到底是什么呢?
巴菲特:我认为中国存在各种各样的机会,在经济增长大环境下,你看每一个地方,都能找到机会,我们已经在汽车公司投资了,比亚迪和它们的汽车市场在中国发展得飞速,不过各种领域都会有增长。
机会,是巴菲特先生在赞誉中国时用得最多的词,数十年来,冷静判断和捕捉过各种投资机会的他,要比其他人更能体会机会的意义,所以,在巴菲特看来,无论是一种体制,还是一种互动关系,只要产生尽可能多的机会,就奠定了创造财富的基础,这其中也包括中美贸易关系。
巴菲特:大国间考虑到其国家利益可能经常产生摩擦。但如果对中国有利、对美国也有利的时候,我们就会合作。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美国越繁荣,对中国越好。这个互利互惠的道理慢慢就会越来越明显。长远的的话他们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它们现在已经是两大最重要的经济体。他们有共同利益,不光做很多双边贸易,更多的是跟全世界来进行贸易,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界对大家都有利。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界更会是一个和平的世界,应该让全球65亿人过好生活,不应该让他们有嫉妒的想法,不应该好的都是你的,而没有他们的份,应该是要共同富裕。
在记者来到奥马哈专访巴菲特先生之前,《经济半小时》也通过了新浪网,向广大的朋友和观众征集了他们最想问巴菲特的问题,从这些征集到的问题当中呢,我们选择了几个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一一地向巴菲特先生请教。
尽管已经三次专访巴菲特先生,但是记者发现,大家最涉及得最多的问题,总是关于巴菲特的投资秘籍,巴菲特先生也乐于不断传授他多年坚守的,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价值投资理念。
记者:中国有很多粉丝想要向您学习,您觉得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要复制您的投资模式可行吗?
巴菲特:我认为他们可以复制这个综合的理念。我是向一个名叫BEN GRAHAM的人学习的。我阅读他告诉我的“智慧的投资者”这本书,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我认为对于投资来说,最主要的是不要老是盯着价格升了还是跌了,就是围着价格转,而是要看待它是一桩生意。如果你了解这单交易,你觉得你是为这个生意付出本钱,那么你就应该买这支股票。如果你不觉得这个生意好,那么就不要买。别人告诉你这只股票到底要升还是跌都不算数。就像购买一间农场、购买一桩公寓、一棟房子或是其它别的东西,你要了解的是这个资产,整个生意,然后决定你是不是值得花这笔钱,如果你觉得不值,那就算了。
记者:个体投资人除了购买股票之外,还应做些什么?
巴菲特:你要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对你自己进行投资。如果你提高你的才能,就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当我和学生们谈话时,对着年轻人,我总是鼓励他们投资自身的技能。如果他们能够学到更多,能更好地沟通,不管今后如何,没有人能拿从你身上拿走这些本领,通货膨胀也不能,没有人能!你会有一个更好的资本,所以最好的投资就是你用尽全部解数对自己做投资。
那么,在这位投资大师的眼里,一个出色的投资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巴菲特:我觉得可以学习分析一个公司,还有一些潜质素质,两者都重要要,有些人在某方面有天赋,但是你还是可以学习很多东西的、你必须控制你的情绪,如果你是一个情绪化的投资者一定是失败的投资者
对于追随自己的投资者们,巴菲特非常愿意分享的他的投资理念,但是他也希望通过我们的电视节目,告诉所有的投资者,不要盲从任何人,包括他本人。
巴菲特:要有逻辑性的思考,这对于别人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我并不在意别人如何评价投资的,我只关心交易本身,我尝试去了解,我尝试去思考这单交易在10到20年后会什么样子,以及它的预期,如果我觉得不错,并且价格也有吸引力,我就会购买它。
记者:您一买什么股票,股价就会飙升,我们在您投资中石油和比亚迪时都看到了这种狂热,你自己怎么看待您的这种影响力?
巴菲特:我只是买我认为在一段时期会升值的股票,如果没有人知道我们买的是什么,那对我来说就不错。我并不担心我本人对股市有影响,没有人会因为我们买哪知股票而去跟风买哪只股票,他们应该选择它们认为有良好投资价值的股票。
记者:但是您的确对股市的影响力太大了。
巴菲特:我希望我没有这样的影响力。
在这次与巴菲特先生见面,交流的过程中,记者都能感受到巴菲特先生对于中国信心和热情,在会见中国投资者代表,东方证券副总裁杨玉成时,巴菲特先生还特别地表示,他将于九月份和好友比尔盖茨一起访问中国,希望再次感受中国的勃勃生机。
巴菲特:但我打赌,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二十年都会很好,我对美国经济的观点也一样,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会更快,因为它的起点相对较低,但我认为会有很多好事情将在中国发生。
半小时观察:
市面上关于巴菲特的书多的可以装满一个书架,大家都在力图破解这位股神的财富神话。但正像巴菲特自己告诉我们的那样,他所谓的投资秘诀就是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发掘资本市场真实的价值,尤其是分析一个企业和行业未来长期的发展前景。巴菲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纵观他几十年来的投资组合,从早期的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到通用动力以及中国石油(10.87,0.00,0.00%),重心几乎都放在人人皆知的蓝筹股上,并没有剑走偏锋的传奇。人人都想成为巴菲特第二,但我们需要学习的远不止是他如何选股?如何买卖?还有他如何看待起起落落的世界。关于他的成功秘诀可能他儿子彼特的一句话说的更简洁,巴菲特从来都没有受过外界的影响和诱惑,只是在不停地阅读和思考。
第五篇:农垦改革心得2
推进农垦改革学习心得
——
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新体制6日起进行模拟运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王守聪说,这标志着黑龙江农垦的垦区集团化和农场企业化改革进入到实质性操作阶段。据王守聪介绍,北大荒集团是未来黑龙江农垦的主体,根据改革要求,结合垦区的实际情况,北大荒集团做实后,在总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与农垦总局双轨运行。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的职能将逐渐弱化,并整建制转到北大荒集团。总局机关业务突出由行政管理向企业管理转变,北大荒集团的运营将成为垦区核心业务,总局主要负责承担暂不能移交的社会行政管理职能。
按照新的运行体制,北大荒集团对内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模式运行。对外进行战略合作,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而引进新理念、新模式、新管理方式,引进人才,拓展发展空间。
2015年11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新一轮农垦改革拉开大幕。今年8月底,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黑龙江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垦区集团化改革,深化农场企业化改革。
新华社哈尔滨3月15日电(记者王建)记者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了解到,4月1日起,黑龙江农垦总局将正式开启集团化改革,农垦系统承担的行政职能和办社会职能将逐步移交属地政府。
按
照改革方案,黑龙江农垦总局公安机构、职能、编制、人员整建制移交黑龙江省公安厅,暂实行省直派驻、垂直管理,适时进一步实行属地化改革。其他部门行政权力事项及行政职能全部移交属地政府承担。管理局、农场承担的行政权力事项及其他行政职能随农垦总局行政职能同步移交属地政府。
另外,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管理局、农场承担的办社会职能,将因地制宜,采取整体移交、分步分项移交和内部分开、管办分离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纳入地方政府统一管理。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王守聪说,改革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和北大荒集团两个牌子都保留,但农垦总局机关业务突出由行政管理向企业管理转变,北大荒集团的运营将成为垦区核心业务。通过去行政职能和办社会职能,让黑龙江农垦轻装上阵,努力打造农业领域航母。
2015年11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新一轮农垦改革拉开大幕。去年8月底,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黑龙江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