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字造假现象之我见(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5 00:5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统计数字造假现象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统计数字造假现象之我见》。

第一篇:统计数字造假现象之我见

统计数字“造假现象”之我见

孟 庆 栋

【导言】:《中国青年报》报道,自1985年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核算GDP数据以来,地方统计总和一直高于全国的GDP总量,不仅呈现出 “1+1>2”的局面,而且有递增的趋势。2009年各省GDP之和超出全国2.68万亿元;2010年各省GDP之和超出全国3.2万亿元;2010年31省区市GDP超出全国总量3.5万亿元;2011年31省区市GDP总和超出全 国总量4.6万亿元,而2012年地方GDP之和竟然超出全国5.76万亿元之多。地方GDP总和高于全国数据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已经持续多年,可谓“中国特色”。针对统计数字造假现象,笔者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与思考,仅供借鉴。

一、原因分析

1.相关法规缺失。现行《统计法》基本上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不适应多种所有制共存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是法律缺少约束性。现行《统计法》没有规定“向国家统计机关提供相关数据、接受统计机关的调查是每个公民、法人及其他单位的义务”,“国家统计机关必须保护公民的隐私和企事业单位的商业秘密”。由于缺乏法律保障,有些公民、法 人不愿意提供相关数据或者提供不真实的数据。二是管理体制不合理。《统计法》规定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人领导和监督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执行本法和统计制度。而在现实生活中,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干部本人或者授意属下搞数字造假。三是违法行为处罚轻。《统计法》对统计对象的违法行为只有罚款,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只有行政处分和通报批评。数字造假的成本很低、风险很小,回报却很大,实事求是吃亏,弄虚作假得利。

2.体制存在弊端。目前,我国现行的体制机制存在一定的弊端,造成数字虚报现象数见不鲜。一是唯上负责的干部体制。由于领导干部的任命主要由上级决定,普通干部决定不了领导干部的命运。导致领导干部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下级必须服从上级,按照授意造假成为必然。二是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不合理。目前,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主要以GDP指标为主,“唯GDP论”,把乌纱帽与数字挂钩,实行末位淘汰制。导致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不得不采取造假、虚增、空报等手段玩“数字游戏”,统计数字注水,GDP层层加码。三是官本位体制的存在。领导必然考虑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考虑自己的政绩需要。官员自己统计自己的成绩,自己填写自己的政绩单,造成统计数据失真。

3.领导好大喜功。由于政绩考核导向,与GDP有关的统 计数据成为衡量党政干部优劣的“政绩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某些领导干部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为“数量增长是硬道理”,把“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归结为GDP的增长。中央定9%的发展速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会定15—20%的发展速度,各地级市、县就会定20—25%的发展速度,各乡镇就敢定25—30%的发展速度。可谓“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

4.缺少舆论监督。目前,相关部门统计的数据主要是为上级、为各级领导服务的,除部分数据公开外,大部分是不对百姓公开的,平民百姓无法监督数据造假问题。新闻舆论监督在揭露官员违法乱纪、贪污腐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党内规定,批评和揭露党政干部的新闻必须经过领导批准,同时新闻媒体对官员的监督缺乏法律保障。因此,很难对统计数据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二、具体表现

1.造假指标数额较大。西部某区公布的GDP增长20%,是全国的2倍多。某乡镇企业实际产值400万元,上报6,061万元(注水15倍);实际营业收入600万元,上报5964万元(注水9.8倍);实际纳税30余万元,上报88万元(注水2.9倍);亏损近百万元,却上报盈利365万元。2.互相攀比之风较重。各地之间、各部门之间、同行业各企业之间在上报统计数字时左邻右舍、左顾右盼、相互比照,进行横向对比,搜肠刮肚想办法把指标赶上去,唯恐指标下滑,影响县域经济考核等级。“注水”少了吃亏,“注水”太多了出格。

3.虚报与瞒报并存。既有“注水”虚报,也有缩水“瞒报”。数字造假并非都是“注水”,也有“缩水”的,体现政绩、成绩的数字“注水”的多,诸如GDP、发展速度、产值产量、税收、利润等;反映问题的数字“缩水”的多,类似生产伤亡事故、环境污染、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企业亏损等。

4.根据需要变换数字。有的地方和部门,同一件事情预备多种数字和版本,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局部利益和官员政绩的需要,就用哪个数据。有些地方政府在统计GDP时搞“双轨制”:向有关方面摆政绩时一个数字,向国家要补贴的时候则是另一个数字,所以就出现同一个县既是“百强县”又是“贫困县”的怪相。

三、造成危害

1.宏观决策失误。统计的目的是为政府决策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基层提供的统计数据是全国统计数据的基础,如果基础数据不准确,怎么保证全国统计数据的准确?全国统计数据失真,势必造成国家宏观决策失误,造成人力、物 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

2.造假风气盛行。数据造假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成为某些官员“升迁寻租”的手段。虚报浮夸者大行其道,不但得不到应有的惩治,反而飞黄腾达,必然促使众多官员仿效。弄虚作假的小人得势,坚持原则的人孤立,败坏了党风,加重了腐败。

3.群众利益受损。虚报浮夸的数字、官员的政绩都是通过加重人民负担来完成的。有的地方靠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有的地方挪用扶贫款、救济款、救灾款,有的地方提前征税,有的地方从银行贷款缴税。总之,官员的政绩最终由百姓买单,群众幸福感不升反降。

四、对策之道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统计人员从事统计业务必须忠于事实,只对法律负责,不受党政领导的干预;各级政府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证统计机构的正常业务开展和行政执法;公民、法人及其他单位有依法上报相关数据和配合统计机关的义务;统计机构及其统计人员有保护公民隐私和企事业单位商业秘密的义务。

2.改革政绩考核体系。领导干部考核内容,由单纯GDP、发展速度、税收、利润等内容扩展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就业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居住条件、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科技投入、扶贫、文化建设等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干 部考评方式。由官考官、官评官改为民考官、民评官,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在考评干部工作中的主要作用。

3.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制定出台政务公开条例,明确要求政府决策、统计数据应当依法公开,便于接受群众监督,让统计数据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实行科学民主的决策,集思广益,建立专家独立论证、公众听证、人大会议辩论与审批等周密的制度安排,保证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4.加大造假惩罚力度。制定出台处罚条例,对领导干部和统计人员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违反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公布统计资料等危害性较大的行为,明确具体量纪标准。对有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不论涉及什么人,都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第二篇:反思“造假”现象(最终版)

反思“造假”现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竞争的加剧,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表现出来。“造假”泛滥就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各种假冒伪劣的产品充斥人们的生活,各种虚假的广告占据着荧屏空间,一些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而造假,更有甚者,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和“思想圣地”的大学也加入到造假的行列。“造假”泛滥危害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危害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甚至威胁到人民群众宝贵的生命,造假渗入到学术的殿堂更是遗祸无穷。治理虚假、去伪存真已经刻不容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假泛滥的原因是深层次的、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其一,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的经济,在竞争的过程中,有的人抱有投机心理,妄图通过虚假来获得利益;其二,我国当前正处于体制的转轨时期,各种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这就给虚假的和丑恶的行为留下了空间;其三,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正在经历一次严峻的道德滑坡的危机,我们对发展的重要性充分重视的同时,人们对于道德的价值正在经历一次反思的过程。列宁曾振聋发聩地指出:“不要说谎,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虚假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它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毫无助益,我们必须要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治理虚假,还给人民群众一个真实的、清楚的世界。

第一,必须要高度认识“造假”的危害,必须要摒弃各种错误的观念。有些地方政府对于“假冒伪劣”产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反而认为“假冒伪劣”有助于“繁荣”经济。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社会上对于学历造假、学术造假的行为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对于虚假的容忍严重威胁我国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严重威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目标。我们必须要对“虚假”现象人人喊打。

第二,必须要在体制制度上采取措施,堵塞漏洞,挤压造假的生存空间。其一,必须要建立基本的信息公开透明的制度,把虚假的东西暴露在阳光下;其二,必须要发动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进行监督;其三,要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制度,以鼓励诚信,打击造假。第三,必须要抓好落实,把打击“造假”落到实处。其一,要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造假,严肃处理;其二,要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其三,要集中整顿医药卫生行业的虚假广告;其四,要开展“学术造假行为可耻”的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造假泛滥的主要基础是信息的不对称,因此打击造假的主要思路在于努力打破这种信息的不对称,要努力推进民主选举、民主监督,要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努力促进信息的公开透明,要通过专业机构的作用而剔除虚假信息。

总之,治理虚假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政府主导,必须要大力推进基础的制度建设,必要要大力弘扬社会正气,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治理住虚假,真实的东西一定会焕发出生命力,“真金不怕火炼”,我们一起努力,我们一起期待。

第三篇:大学生实习造假之我见

大学生实习证明造假之我见

对于许多拥有滚烫梦想的大学生而言,寻找工作是充满未知和挑战的,而实习是开始折腾的第一环节。在寻找实习单位的路上,渴望翱翔的翅膀却深受打击。在偌大的城市里,面对一道道艰难的关卡,一双双冷漠无情的眼睛,奔波在各个城市角落的我们,只听见自己疲惫的声音。在大学生为实习而焦头烂额的时候,网上兜售假实习证明的消息似乎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摆脱烦恼的捷径。青春和梦想蒙上一层欺骗的阴霾,是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还是社会的信誉危机。

社会实习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目的是通过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将来走入社会提供工作经验。然而,事实是,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却变成一种走样的形式:变成大学生放松的假期,变成用人单位提供廉价劳动力,变成大学生为应付学校要求来获得学分的方式。大学生面对着这一时代人际压迫下的优胜劣汰,就业压力致使许多大学生逃避实习,让实习变成一种放长假、出外旅游的时间。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一般不愿意接收,愿意接受的单位亦有门槛过高、需要收取“实习费”、看人情看关系的现象出现。在这种普遍的实习难的现实情况下,便使大学生想出了要另找“捷径”,也就有人看准这一行情,叫卖所谓的“实习证明”。“实习证明”变成一种公开叫卖的圈钱交易,成为一种“实习经济”,不得不说是大学生的一种悲哀与无奈,侧面也放映出现代大学生急躁的功利性。

其实,实习造假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我们在大四毕业后就业时慌乱登场,手足无措。实习不应该只是一种形式,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锻炼来提前获取一定的职场经历和经验,学习处理人际关系与职场规则,提升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作为大学生,应该对实习有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究竟要实习什么,想要在哪些领域发展,想要通过实习学习和补充什么有清晰的了解,确定一个方向,通过实实在在的锻炼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为了更好应对实习面临找不到实习单位的尴尬,在校大学生应该早早做好准备,首先必须认清自己,通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能力来作自我评价。第二步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在实习中巩固自身能力和职业素质。一份“赏心悦目”的简历可以让面试官很快的了解应聘者的概况,大学生也可以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注重表现自己的才能。大学生在寻找实习单位时要主动出击,对于心仪的企业给他们发出简历,直接打电话或上门询问,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得体,主动表达自己对企

业的热情和期待。对于用人单位,企业也会对面试的大学生的实习相关情况进行考察,虽然企业不一定要求出具实习证明,也不会影响到进入面试,但毋庸置疑的是公司会在进一步的面试中通过各种途径对应聘者简历的真实性、实习时的一些工作情况、收获和自身能力进行核实。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还是看重真实的实习成果,而不是一纸证明。

社会实践是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的好机会,实习证明的目的是总结实习过程中学习到什么、体会哪一些感受,找到自身不足,并且在实习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增长才干,为自己将来进入社会积累经验,增加就业机会的资本。对于那些想要通过假的实习证明蒙混过关的大学生,是否应该认真思考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以及反映出自身的诚信度和个人素质缺失问题。我们正值年轻,青春是我们的筹码,我们在寻找机会开始我们灿烂的奋斗人生,实习就是一次开始成长的契机。规划未来,提升自我,把握实习,面对就业,我们无所畏惧!

第四篇:“西工大现象”之我见

“西工大现象”之我见

“西岳轩昂,北斗辉煌;镂木铄金,飞天巡洋。”在这个烈日炎炎的夏季,西工大嘹亮的校歌在急躁而不失凉意的微风中飞扬,如海水拍打海岸般一下下充斥着我们的耳膜,刺激着我们那敏感的神经。作为西工大众莘莘学子中的我们,无论何时或者身处何地,我们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一幅令人倍感激动的画面:在那里,西工大的校旗雄赳赳,气昂昂地迎着风在蔚蓝的天空中飘扬,明媚的阳光下,西工大校园遗世而独立,看起来是那样地生机勃勃,超凡脱俗。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当今中国三航国防科技工业领域,西工大校友领军人才辈出,一大批西工大学子勇立潮头、追求卓越、大放异彩,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蔚然形成令人瞩目、令人探究的“西工大现象”。同时,无论是在西工大那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老校区,还是景色宜人、绿树成荫的新校区,我们最常听说的一个名词就是“西工大现象”。

“西工大现象”似乎是一个不能按惯常逻辑去理解的现象,其深层成因究竟是什么?在“孔雀东南飞”的年代,是什么精神令西工大人执著坚守西北、执著坚守国防?在出国潮持续涌动、市场经济大潮席卷全国的情势下,是什么力量令世代西工大人坚持航空报国的理想而专精覃思?西工大人的爱国、奉献与创新的动力究竟从何而来?2011年5月31日,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教育改革”项目调研组来到西北工业大学,调研“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其间,调研组将大批西工大校友成为国防科技领军人物称为“西工大现象”,并对此现象发出一连串追问,震撼人心,发人深省······

若仅仅就其表面来讲,我们可能经常会觉得“西工大现象”距离我们是那么地遥远,那样深不可测,故而总是对其望而却步。正因为如此,我们从未静下心来认真想过,“西工大现象” 的内涵及意义究竟是什么。

2012年暑期,我们管理学院组织了一支赴深圳的社会实践队伍,经过本次社会实践之后,我们对本校的“西工大现象”问题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并且强烈地感觉到“西工大现象”距离我们只有咫尺之遥。更确切地来说,它时时刻刻都围绕在我们身边,就像我们西工大校友一样无处不在。

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生不仅仅只遍布海陆空这几个领域,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

校友活跃在经济、金融贸易的各个舞台。还记得,我们实践队最初是打算前往四川省进行社会实践的,可是由于临时各种突发原因,我们在即将出发的时候将目的地改成了深圳。这样一来,势必麻烦多多。对于我们学生来讲,很明显,所有的准备工作都要重新进行。改变实践目的地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实践费用会大大的增加,尤其是对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队员来讲,这的确是个巨大地挑战。但在坚持与放弃的边缘,我们没有一个人因为任何一个原因而放弃。正是由于这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基础扎实、作风朴实的“西工大现象”,才促使我们本次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

最值得一说的是,在我们刚刚改变本次实践目的地之后,就很轻易的联系到了目前正在深圳发展的西工大校友们。接着,在他们热心的联系与介绍下,我们顺利地获取了参观深圳著名企事业单位的资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校友的力量以及他们带给我们的安慰与激励。无论何时何地,不论地位年龄,我们所有的西工大校友就像是被根绳子紧紧地牵在了一起。我想,无论什么时候,西工大人都是这样团结,“心往一处向,力往一处使”,时时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品质,都将“西工大现象”做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本次,我们赴深圳暑期社会实践队一共走访了五家知名企事业单位,这其中也碰到了相当数量的校友。这些西工大的校友给我们实践队人员的一个整体的印象都是特别的为人朴素、工作踏实务实、作风朴实、活力四射,同时勇于做到敢为人先、勇猛精进报效祖国。正是因为曾经沐浴过西工大那阳光的校风校训,现如今,在深圳的他们都闯出来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片蓝天。

在社会实践的时候,我们了解到西工大在深圳的校友也是相当的多,包括深圳研究院的院长及众多的研究人员,各个知名企业的老总及技术人员,各大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还有那奋斗在各个战线上的众多校友。我们带队领导李书记和深圳研究院的院长很熟悉,在我们抵达深圳的当天晚上,便邀请我们这些学弟学妹在聚餐,饭桌上大家谈笑风生,说起母校现今的发展,都很有感触。同时,我们也为这些学长们的深厚情谊所感动。我想这也算是“西工大现象”的一部分,那就是我们西工大人的凝聚力,不管何时何地,总能没有任何障碍的聚在一起,能为某一个人的事情,毫无保留的竭力相助。还有就是西工大人能埋头苦干,刻苦钻研的精神,也是滋生在对母校,对校友的深厚情谊之上的,正是因为有西工

大这方沃土才使得来自五湖四海的校友们深受感染。

任何国度,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西工大的“西工大现象”当然也不例外。虽然每个时期的主题都会有相应的改变,但就其实质与内在而言,还是密切的围绕着西工大的校风和校训。总而言之,“西工大现象”得益于西工大文化,西工大文化在校训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公诚勇毅”与“三实一新”相得益彰,构成西工大文化的精髓,也形成了“西工大现象”的骨架。

随处可见的那些“西工大现象”都是由我们这些在全国各地不辞辛劳的校友们所组成的,这个“现象”在当今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激励意义。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对工作,对生活,对生命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价值观。正由于此,西工大才能够生生不息的发展下来,并催生了一大批校友献身航空、献身国防事业,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辉煌伟绩。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西工大现象”不仅仅代表了我们坚守大学之道,坚持育人为本,不被“浮名”所绊,不为外界的虚华与浮躁所惑的宁静心态,而且还是一种“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优良教风及“爱国爱校爱学,诚信责任奉献”的优良学风文化的积淀。西工大文化底蕴丰富,“西工大现象”值得我们每一代西工大人去坚守和发扬。

西北工业大学赴深圳暑期社会实践队

第五篇:.资料员之我见--资料员是“造假工程师”吗

很多人把资料员称为“造假工程师”说做资料是“闭门造车”,因为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大多数项目出现了工程技术资料不能和施工现场一一对应的现象,尤其是允许偏差值。

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资料员是项目团队必不可少的重要一员,作为资料员应该熟悉工程管理过程,熟悉相关施工工艺流程,随着工程进展完成工程资料的整理收集等工作。可是现在大多是只要你会写字,会填表就行了。资料员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你处在这个位置上,会不会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呢?

你做过资料员吗?或者你经历过的项目上的资料员是怎样子的呢?

我感觉说资料员是“造假工程师”的,是不体会其中的原因。把他们放到那个位置上他就清楚了。

建筑工程中,很多资料确实是假的,但要一分为二看问题,有的资料不能做假,有的资料是允许做假,这无可非议。

其实资料员也想尽量做到与工程切合实际,可有时候有些资料真的是无法达到,这并不是资料员的错。

而对于“只要你会写字,会填表就行了。这些我并不完全赞同,这些只是个人的观念和观点的问题。要说其根源,我认为是这种工程质量、安全的检验评定制度造成杀马特官方网,而不该纯粹怪资料员本身;举个简单的例说:工程,尤其是土建工程,工序质量基本上都该是凭眼睛、经验去判断,偶尔卷尺复核一下(测量与实验除外),可是非要弄那么多的“主控项目”“一般项目”“检测个数”“检测值”,如果按规范去检查,估计一次混凝土浇筑前的“验仓”至少得好几天,当然也就没有现在这个建设速度。这其实是工程社会环境逼迫工程企业去造假。当然金结、机电、电气则有所不同,要求精度相对土建更高,质量检验就要标准得多,资料员也就不那么的造假,不过也会有凭习惯做一些有把握的假东西。

相对于外业施工,内业资料大多都是具有效力的“假资料”,出现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责任归咎于相关单位监管不力。施工单位为了利益在施工环节少量,甚至少质。业主和监理单位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作为工程最直接的体现。文字资料就必须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注定内业资料要与实际脱节,出现造假情况。因为资料是按照规范要求描述施工过程,所以只要规范怎么要求,你就怎么做资料就是了。

在施工现场,资料员是必不可少的团队成员,但是他并不是项目效益的代表集群,待遇相对于其他人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作为项目部工作环境而言,内业资料工作环境是项目部比较好的。当然和白领是没法比。近几年,建筑行业的待都提升了,特别是资料员。作为一名资料员,如果你做到了这个工种,那就做好,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不管你从事任何职位,碰到了就要做好。

说句实在的,你造假也要有那个本事不是,造假要造的像真的一样。现在建筑行业越来越规范,由于各大事故的发生,国家对于建筑资料这方面也越来越严格。你要是不会看图纸,不知道施工顺序,那么资料一样做不好的。就我而言,对于工地上的资料就是一道工序一份资料,资料与施工同步,至于签字,大家在工地上待过的都知道,工人或者施工人员每天都很忙很辛苦,甚至工人有不识字的,如何能签字呢?所以只有资料员代劳了。我并不反对外面的人说资料员是造假专业户,就像我也常常自嘲“要是工程出事,我牢底都得坐穿了”,有时应付检查,不得不做假资料。所以说,每行都有每行的潜规则,大家都知道,只要不出事,就睁只眼闭只眼过去了,真也好假也罢,最后工程完工,资料进档,即使几年后工程出事别个也是看档案馆的资料。

资料员是技术工作中的一个分支,资料员的工作内容是对施工过程中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资料。他真正需要做的只是了解资料管理规程,而非填写、指导资料等。资料从何而来,是检测单位、厂家提供给我,很多资料是来自技术员、质检员、施工员的手中。比如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应该是技术员编制,班组签字后收集;检验批表由质检员对现场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收集后对检查数据进行整理归档;报验申请由施工员进行申请,监理允许并签字后,收集归档。理论上工作是这样的,但实际中很多是资料员代替他们(他们有的不懂)进行申请、检查、编制等等,好像是纸面上的事情都是资料员的事情,有时候去请他们签个字还嫌麻烦,让你代签了。这些并不是资料员愿意这样干的,但他们不配合工作,但工作又必须要作,所以就出现了“造假”的资料,久而久之被他们说成是“闭门造车”。

资料文件是否造假同做资料无关。出现较多质量问题时查资料主要还是检测资料、设计文件。不知大家是否认同。

建筑工程不同于设备安装工程,本身就是一个粗糙产品,它毕竟出于手工,你对它的精度要求太高没有现实意义。因此设置偏差控制值仅是一个控制标准,如果没有就会乱套,就会偏差出格,就会出安全事故,反过来只要在其左右摆动,就能符合实质要求,并不影响其任何功能。

比如说:你要控制抹灰厚度偏差在5MM内,多2MM少3MM对它有什么影响?检查人你要求别人这样,如果是你自己你能做到么?换一班人能做到么?因此这些无关紧要的工序资料就允许做假,但你要做得像,不要假得一个人签上几个假名、一个笔迹、同一个时间签上多少张,不要让人看出纸张的颜色是同一时间出的稿,不要资料和施工日记、材料台账对不上号。

比如说:轴线尺寸,你要我做假,我还不敢做假,最起码要和实际相符,要不楼倒了,我也进去了。钢筋你要做假,我也不敢做假。那无关紧要的地方,那什么检验批、无关紧要的合格证、计量证等,假了有后果么?没有。我在做资料时,就做过不少假,但都是无关紧要的假,大到钢筋、水泥、两块,小到检验批,但要看其部位、重要性,以及业主、监理、质检部门的要求是否合理。

比如说:有的监理不懂,什么都要合格证、检测报告、报验,你跟着不懂的他忙吧,累死你。记得有一次我同时兼三幢楼的资料,还带一个其他工地的新手资料员,我不造假,我要累死。

再说了,你做的资料做得再真,也没有多少人去细看,我资料中有假,送质检站、送档案馆,也没有人说我资料假,做得不好,我何别去劳那个办不到的神呢?

再一就是行业管理对资料的要求不符合现实造成逼人做假。比如说钢结构中高强螺检的紧固,一个梁节点有多少个螺栓?要你紧一个记录一下数值、记录一下时间,这现实么?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软件仅是一个摆设,硬件才是真功夫,硬件可独立存在,软件只有在出了质量事故才用到,或者永久失去作用。因此,如果我是业主,我关心的也是也是硬件。

资料“做假”是事实。但谁让资料员“做假”?我可以夸张一点说,是整个行业。包括制定行业标准的人(如规范的制定者),包括执行行业标准的人(如工地一线的各大员),包括管理行业标准的人(如质监站)。因为行业的标准本身就太“标准了”,如偏差值以毫米计。谁做得来?好了,你按实做资料,执行行业标准的人得骂你了,是你让人家的建筑物验不了收。管理行业标准的人也要骂你,骂你死心眼,让他们也不好过关。小小资料员,能和谁对着干?我做过省优样板工程和省安全样板工程。我的资料在其中功不可抹。因为我的资料做得很细很全很“真”。搞省优工程,资料很重要,有专人详细的核对你的资料,不能露了马脚的哟。生产会议记录,安全会议记录,三级教育记录,各种方案,各种交底——————工地忙得不得了,下雪都还在浇砼,谁有时间坐下来开会。所以,那一次次的会议,一个个不同的人的发言,————————都是在我的笔下很“真实”的冒出来的。不过,那时有一点是真实的,那就是签字。该谁签我就得让谁签。出了什么问题让他们自己担了去。我才不替别人担责任。这也是我的原则。现在做资料连签字也代了。我觉得这不妥。建筑行业的几大员,各人有各人的责任。现在,让资料员一人担着,也担不起的。

其实做假资料比做真资料要难得多,如果可以的话,宁愿做真的资料,收集一些数据,整理一下资料。而不是去造资料。有时候做假的资料也是形势所逼,无可奈何。

一个好的资料员就等于一个技术负责人加创优副组长,资料员其实有好多学问要学,不要因为外界影响名誉不好就不做资料员,只要你肯学,学多点建筑知识是无坏的。我做了十年资料了,我感觉做资料最高境界就是做达到鲁班奖验收标准的资料(不是内容,而是资料格式及填写规范),至于内容,我不认为哪个工程能达到鲁班奖要求的合格率及标准,如果你真实的填写数值,估计资料员不是下岗就是被人当成业余。资料员造假可以,但是要把握原则问题,不要为了那点工资,把个人的自由束缚了。

下载统计数字造假现象之我见(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统计数字造假现象之我见(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孔子学院现象之我见

    事件经过(概括精准,事实准确) 2012年5月17日,美国国务院发布公告,要求持有 J-1 签证的孔子学院中国教师于6月30日前离境。美方表示,不会为他们续签签证;如果他们愿意,可回到中国再申......

    中国当代文学现象之我见

    荒诞存在与叙述迷宫——反传统的先锋文学 汉语言112 陆冰11011221 如今,中国当代文学正面临着信任危机。德国汉学家顾彬接受权威媒体“德国之声”访问时炮轰中国文学,称中国......

    网络语言现象之我见.

    网络语言现象之我见 詹彬菡 (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本072班 学号07010241)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极具特色的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本文试从网络语言的词汇特征、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对会计造假现象的剖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会计信息在各种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重要,但是会计造假事件的不断出现,严重扰乱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资本所......

    大学族化现象之我见

    大学族化现象之我见 如今大学生越来越多,竞争也随之加大,他们所面临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多。 “族化”这种现象的出现应该说是时代进步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族化”现象如啃老族......

    乡镇公务员“走读”现象之我见

    乡镇公务员“走读”现象之我见 摘要:最近,从中央到地方对乡镇干部“走读”现象十分关注,要求基层组织部门大力整顿干部“走读风”。本文从乡镇公务员“走读”的影响、原因、......

    统计数字会撒谎观后感

    统计数字会撒谎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谎言,每个人都需要对各种信息进行识别,因此、掌握书中的工具是防止受骗的可行方法。培根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以种种肯定的立论开......

    大学生毕业生族化生存现象之我见

    大学生毕业生族化生存现象之我见 刚刚过去的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这一年,699万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而社会就业岗位数量却下降了15%。2014年,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