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文库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9年05月08日 16时05分 107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
“基层应急”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津政办发[2009]5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津政发[2008]28号),为切实抓好我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基层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清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基层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广泛参与,我市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基层应急管理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地区和部门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基层应急组织机构还没有完全落实,个别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无人抓;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基层应急预案普遍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基层应急机制还不健全,预测预警体系和信息报告制度还不规范;基层应急准备特别是应急资源准备不足,先期处置能力较弱;基层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滞后,群众自救互救能力较低。此外,我市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事故灾难隐患较多,基层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复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对此,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有清醒的认识,牢固树立抓基层就是抓大事的意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地把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应急体系,强化源头管理,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为促进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贡献。
(二)工作目标。基本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相关法规政策进一步完善配套,基层应急保障能力全面加强,人民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普遍提升,基层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
三、加快推进基层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建设
(一)完善基层应急预案体系。要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全力推进预案编制工作向基层单位延伸。基层预案要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并根据需要不断修订完善。区县应急办要会同公安、教育、民政、卫生、地震、安全监管等部门加强业务培训,制订编制指南或预案范本,规范预案编制、审批、备案、修订等管理工作。安全生产的应急预案管理和宣传培训工作,由市安全监管部门会同区县应急办及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全市所有街道社区、乡镇村屯和各类企事业单位,要在2009年底前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各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要针对本区域、本单位常发突发事件,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省资金的应急预案演练。高危行业企业应急演练,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
(二)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区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要加强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成立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确定相关责任人员。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将应急管理纳入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企业和学校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自身特点,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生产经营单位,尤其是大型企业、高危行业、市属各高校要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配备应急管理人员。其他基层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在属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相关专业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特性,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
(三)理顺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要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密切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基层组织、基层企事业单位以及上级救援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预案联动、队伍联动、信息联动、物资联动。要健全隐患排查监控机制,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社会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改正,同时要建立隐患排查信息数据库,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要强化信息报告和预警机制,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高危行业企业要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各基层单位要加强值班工作,重点区域、行业、部位要设立安全信息员,建立和完善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构建覆盖全面的预警信息网络。要强化社会联动机制,发挥群众团体、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及公民在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基层应急管理的整体合力。
(四)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贯彻落实和宣传培训工作,逐步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有关部门要研究完善应急管理财政扶持政策,建立应急物资征用补偿制度,研究制定分散灾害风险、减少群众损失的保险政策。要研究制定促进应急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鼓励研发适合基层、家庭使用的应急产品。要研究制定志愿者参与应急管理的指导意见,鼓励和规范社会各界从事应急志愿服务。要研究建立应急管理公益性基金,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捐赠,形成团结互助、和衷共济的社会风尚。
四、努力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要按照专业救援和群众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群众队伍为基础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组织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物业保安、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和志愿者等,建立基层应急队伍。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情况,组建综合应急队伍。大中型高危行业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小型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没有条件建立救援队伍的要与有关专业应急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建立合作、联动机制。要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配备必要装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严明组织纪律,强化协调联动,提高综合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完善基层应急保障设施。城乡建设等重点行业的有关专项规划编制要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统筹规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规划,合理避让隐患区域,并指定一批房屋结构坚固、抗灾避险能力强、交通便利、有卫生设施的学校、敬老院、村办公楼、老年活动中心等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城市社区要严格功能分区,加强消防、避难场所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将公共安全设施与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和实施。电信、天然气、自来水、电力、市政等主管部门和单位要提高公共设施抗灾和快速恢复能力建设,并加强日常管理和巡查。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终端与有条件的区县人民政府应急指挥平台联网,实现信息、图像的快速采集和处理,高危行业企业和有条件的社区、学校等单位可布设一批电子监控设备,随时掌握辖区的安全状况。
(三)做好先期处置和协助处置工作。各基层单位对突发事件要早预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突发事件发生后,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立即组织应急队伍,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先期处置工作,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将事态解决在萌芽状态。必要时,要组织做好受威胁群众的疏散、转移和安置工作。当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上级人民政府、部门和单位指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时,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组织好基层应急队伍和相关群众,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配合专业救援队伍做好现场取证、道路引领、后勤保障、秩序维护等工作。
(四)抓好基层应急管理宣教和培训工作。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抓好对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掌握应急管理知识,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社区、乡村要针对群众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充分利用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企业要切实抓好应急队伍的训练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应急管理人员和职工应急专业知识培训。要强化对农民工应急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应急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学校要在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公共安全知识和应急防护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增强师生公共安全意识。
五、切实保障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将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政府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严格落实应急管理一把手责任人制度,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基层应急管理融入到防灾减灾、安全保卫、卫生防疫、医疗救援、宣传教育、群众思想工作以及日常生产、生活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基层组织和单位的负责人要加强对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平时组织开展预防工作,发生突发事件时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主要领导要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
(二)严格落实责任。全市各基层组织和单位要建立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区县人民政府要制定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估体系,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基层单位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内容。公安、教育、民政、卫生、安全监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针对基层组织和单位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特点,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的检查监督指导。要建立完善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奖惩制度,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三)加大应急投入。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应急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制约基层应急管理的关键问题,使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适应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社区、乡村、企业、学校要切实加大对应急物资的投入,制订应急物资保障方案,重点加强防护用品、救援装备、救援器材的物资储备,做到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加快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应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并针对基层应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的联合攻关。有条件的基层单位要加强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配备必要的设备,逐步实现与有关部门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
(四)正确引导舆论。全市各基层组织和单位要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水平。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要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正确引导舆论,稳定公众情绪,防止歪曲事实、恶意炒作,克服或及时消除可能引发的不良影响。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居委会、村委会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舆论反映的客观问题要深查原因,切实整改。要组织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报道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津政办发„2009‟72号
转发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天津滨海新区 土地“征转分离”实施方案的通知
有关区、县人民政府,有关委、局,有关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征转分离”的实施方案》,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八日
关于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征转分离”的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用地保障,切实维护被征地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依据《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08‟26号),结合天津滨海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改革土地管理方式、创新土地管理机制
为重点,加大土地管理改革力度,统筹滨海新区城乡发展,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土地资源保障,系统考虑农民的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真正使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
(二)工作目标。通过实行土地“征转分离”,实现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建设的统一实施,保障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与用地供应在空间、时间上的协调,统筹解决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
(三)基本原则。
1.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2.“征转分离”实行土地征收计划管理。
3.在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全市各区县认真借鉴经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确定和开展试点工作,并适时推广。
4.确保征收后转用前的土地不撂荒,切实保护耕地。
5.统一落实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安置。
二、主要内容
实施土地“征转分离”,即土地征收和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相对分离,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将重点发展区域和近期建设项目用地涉及的集体土地先行征收,再根据开发需要和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等情况,适时实施转用。
(一)合理确定征收范围,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并组织实施。对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为建设用地的集体土地,由市人民政府分区域、按地块、有计划地批准征收,统一安置农民。
(二)天津滨海新区各行政区人民政府及功能区管委会组建或指定的具备土地整理职能的单位(以下称土地整理单位),负责融资及征收后土地管理工作。
(三)实行统一征地及征地补偿安置费用预交制度。
(四)建立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安置新机制。
1.修订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从征地区片价中分离,使区片价与社会保障费用并列为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组成部分。征地区片价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在实施征地前由征地申请单位拨付社会保障部门。
2.开展多种征地安置模式试点。科学合理地制定滨海新区被征地农民的总体安置方案,对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可以开展留地安置、土地使用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试点,或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
三、实施步骤
(一)“征转分离”土地征收计划的申报与下达。天津滨海新区各行政区人民政府及功能区管委会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按照近期建设规划拟订“征转分离”土地征收计划,于每年11月底向市国土房管局报送下一“征转分离”土地征收计划申请,并提供“征转分离”土地征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征转分离”的必要性;
2.行政区或功能区范围内土地利用情况,包括批而未供、供而未用、节约集约程度等内容;
3.“征转分离”征收土地现状情况、规划情况,农业人口、劳动力人口构成及安置人口等情况;
4.明确土地整理单位(融资主体)情况;
5.明确资金来源及资金测算情况;
6.明确被征地农民具体的补偿安置措施;
7.明确土地征收后转用前的具体管理措施;
8.明确土地开发进度及实施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计划安排;
9.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市国土房管局委托市开垦征地中心对报送的土地征收计划进行审查,编制土地征收计划实施意见上报市国土房管局。市国土房管局审查同意后下达滨海新区“征转分离”土地征收计划,计划规模原则上为当年转用计划面积与上一“已征未转”面积总和的1倍。
(二)土地征收申报。天津滨海新区各行政区人民政府及功能区管委会土地整理单位根据批准的“征转分离”土地征收计划,向市开垦征地中心提出征地申请。市开垦征地中心组织各区国土资源分局按照法律、法规和征地程序的要求,统一实施征地前期各项工作,完成征地申报组卷。征地申请主体在申请征收前,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确定的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不含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拨付市开垦征地中心指定的专项账户。
(三)土地征收审查批准。市国土房管局按规定对土地征收业务卷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予以批准,核发土地征收批准文件。
(四)批后实施。根据土地征收批准文件,市开垦征地中心统一组织各区国土资源分局落实公告、登记等土地征收实施工作,按时将征地补偿安置费用拨付被征地村集体。
(五)核发土地储备证。天津滨海新区各行政区人民政府及功能区管委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实施土地征收后的“征转分离”地块的土地储备证核发给土地整理单位。
(六)适时转用。待有具体项目时,依据土地利用计划,在规定时限内申请办理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手续。征收与转用时间间隔原则上控制在2年内。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市国土房管局委托市开垦征地中心具体负责“征转分离”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征转分离”实施的具体工作。
(二)监管措施。市国土房管局委托市开垦征地中心具体负责“征转分离”土地的监督检查工作。
1.征地补偿安置费用预交不到位的,不予批准征地。
2.征地批准后超过2年未申报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的,暂停该行政区或功能区申报新的土地征收。
3.征收后转用前出现撂荒等问题的,暂停该区“征转分离”用地审批。
4.土地征收后未批准转用即实施建设的,按违法用地处理。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试行土地“征转分离”实施方案的通知
桂政办发„2010‟198号
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市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试行土地“征转分离”实施方案》已经2010年9月30日自治区十一届人民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
厅
二○一○年十月十三日
试行土地“征转分离”实施方案
为更好地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及自治区重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切实维护被征地集体及农民的合法权益,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意见的函》(国土资函„2010‟207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桂政发„2008‟61号)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改革土地管理方式、创新土地管理机制为重点,加大土地
管理改革力度,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土地供给和保障能力,缓解征地拆迁难问题,统筹考虑农民的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和长远生计有保障。
二、工作目标
土地“征转分离”,是指土地征收和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相对分离,即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将重点发展区域和近期建设项目用地涉及的集体土地先行征收,再根据开发需要和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等情况,适时实施农用地转用,以供建设项目使用。通过试行土地“征转分离”,加快征地工作,保障重大工程项目及时用地,促进项目用地供应在空间、时间上的协调,统筹解决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问题,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三、工作原则
试行土地“征转分离”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一)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二)实行土地征收计划管理;
(三)整体征收、整体安置、整体保障、分批转用;
(四)政府储备,用途不变;
(五)控制规模,循序渐进。
四、试行范围
土地“征转分离”试行范围为:
(一)南宁、柳州、桂林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依法需报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除外)。
(二)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五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
五、实施步骤
(一)征收计划的申报与下达。每年11月底以前,各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计划拟订下一“征转分离”土地征收计划,并编制“征转分离”土地征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申报面积应当控制在当年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批准面积的2倍以内。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该地块实施“征转分离”的必要性;
2.行政区或功能区范围内土地利用情况,包括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节约集约程度等内容;
3.征收土地现状情况、规划情况,农业人口、劳动力人口构成及安置人口等情况;
4.土地融资主体情况;
5.资金来源及资金测算情况;
6.被征地农民具体的补偿安置措施;
7.土地征收后转用前的具体管理措施;
8.土地开发进度及实施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计划安排;
9.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对各市报送的“征转分离”土地征收计划进行审查同意后下达“征转分离”土地征收计划。
(二)征收申报。根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的“征转分离”土地征收计划,各市人民政府按照法律、法规和征地程序的要求,统一实施征地前期各项工作,分批完成征地申报材料组织并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申报土地征收面积不得超出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征地审批权限。申报材料应包含以下内容:
1.市人民政府土地征收请示文;
2.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征收土地方案(包括使用国有土地补偿安置方案);
3.设区市国土资源局的审查意见报告;
4.土地分类权属面积汇总表;
5.征地告知、确认及听证材料;
6.劳动保障部门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案的审核意见;
7.勘测定界图;
8.勘测定界界址点坐标成果图(数据库表);
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城市总体规划图。
(三)征收审查批准。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按规定对土地征收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核发土地征收批准文件。
(四)批后实施。根据土地征收批准文件,各市人民政府制定征地工作方案,统一组织实施征地公告、补偿登记等土地征收工作,及时足额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同时组织实施房屋及地上附着物拆迁,统一集中安置被征地拆迁农民。土地征收拆迁实施完毕后,统一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库集中管理。在申报农用地转用前,土地由储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统一经营、承包经营、交由被征地农民耕作经营、临时租赁等方式安排使用,也可依法
用于融资和招商引资,但严格禁止改变土地利用现状,禁止荒芜土地特别是撂荒耕地。
(五)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按照土地开发利用计划和具体项目建设需要,各市国土资源局依据土地利用计划,在批准征收2年内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交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申请,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审核,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核发农用地转用批准文件。
申请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应提交下列材料:
1.市人民政府申请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的请示文。请示文应当包括转用土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拟转用土地的征收实施情况、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和社会保障措施落实情况、土地开发利用计划等。
2.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
3.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方案。
4.补充耕地方案。
5.土地分类权属面积汇总表、勘测定界界址点坐标成果图(数据库表)。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六、工作要求
(一)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试行土地“征转分离”的市人民政府要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后实施。同时,各市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在局部先行试点后再铺开,试点方案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后实施。
(二)建立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安置新机制。在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基础上,拟订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从征地区片价中分离,使征地区片价与社会保障费用并列作为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组成部分。征地区片价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按照各市依法公布的统一标准执行,在实施征地前由征地申请单位拨付社会保障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安置被征地农民。科学合理地制定被征地农民的总体安置方案,可以采取留地安置、土地使用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安置;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
(三)加强监督检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要加强对各市试行土地“征转分离”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不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本方案组织实施土地征收和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的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停受理该市新的土地征收和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申请。
1.征地批准后超过两年未申报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的;
2.土地经批准征收后,在未办理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前出现耕地撂荒的;
3.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和社会保障措施不完全落实的。
土地征收后未经批准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即实施项目建设的,按违法用地论处。
第三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变职能
【发布单位】80202
【发布文号】津政办发[2000]50号 【发布日期】2000-08-09 【生效日期】2000-08-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效率的决定》的通知
(津政办发〔2000〕50号二000年八月九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效率的决定》(津政发〔2000〕56号,以下简称《决定》),是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加强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文件。为贯彻落实好《决定》精神,根据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意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一、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的精神。要结合学习李盛霖市长在市人民政府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从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当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从正在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对政府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实现天津城市定位和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的角度,充分认识《决定》的重要性,提高执行《决定》的自觉性。
二、二、紧密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机构改革,认真落实《决定》关于转变职能的各项要求。政府各部门要切实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观念和旧的工作模式,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职能,切实实现政企、政事、政社分开,把该管的管好,该放的放开,为加快我市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制定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
三、三、按照《决定》对改进作风提高效率的要求抓好整改。要结合“三讲”教育和警示教育,紧密联系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认真查找在精神状态、服务意识、工作方式、纪律观念、工作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衙门作风,全心全意为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搞好服务,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四、四、把贯彻落实《决定》与抓好下半年工作结合起来。下半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任务都很重,要按照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增强全面上水平的紧迫感,狠抓经济工作三件大事的落实,力争在一些重点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要精心搞好“十五”计划的编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巩固和扩大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成果,抓好节水抗旱工作。要抢时间、争主动,千方百计往前赶,确保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五、五、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工作。要把《决定》提出的目标和工作要求,在本部门、本单位深化、细化、具体化。各级领导要加强对贯彻落实《决定》情况的督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见到成效。贯彻落实《决定》的情况要通过政务信息网络及时上报市人民政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天津市节水办公室关于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措施的通告
【发布单位】80202/80203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0-06-09 【生效日期】2000-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天津市节水办公室
关于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措施的通告
(二000年六月九日)
由于近几年海河流域连续干旱,特别是1999年又发生了特大干旱,影响我市用水相对紧张。为保证城市正常供水,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特制定以下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措施。
一、一、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节约用水意识。各级政府和各用水单位要加强对节水工作的领导,层层建立节水责任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城建部门、环保部门和宣传、教育部门,要加大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和宣传力度,增强全市人民爱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的意识,形成人人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
二、二、严格执行计划用水管理。按照市政府已颁布的《天津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定》和《天津市取水许可管理规定》,继续实行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凡使用自来水和地下水的企业、事业、机关、学校、团体、部队等用水户,除按标准水价收取计划内水费外,对超计划用水部分实行累进加价:
超计划10%(含10%)以下的,按标准水价的一倍加收水费;
超计划11%至20%的,按标准水价的二倍加收水费;
超计划21%至30%的,按标准水价的三倍加收水费;
超计划31%至40%的,按标准水价的三倍加收水费;
超计划40%以上的,按标准水价的十倍加收水费。
三、三、对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实行定额管理。大力提倡一水多用。在当前供水紧张时期,按每户三人计算,每户每月用水定额为8立方米,按标准水价收费。超过部分实行加价收费,能够按户计量的,加一倍收取水费;不能按户计量的,加收50%水费。
四、四、对以水为主要原料或载体的经营性部门和商业性用水,水价加一倍收费。
五、五、规范洗浴、洗车业用水管理。经营洗浴、洗车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到市节水管理部门办理用水手续;对非法经营的坚决依法取缔。对产水率低于50%的纯净水生产企业限期整改,在规定限期内达不到标准的,予以停产整顿。
六、六、加强市政设施和施工用水管理。公园、绿地等市政设施用水必须安装节水龙头及节水灌溉设施,新建、在建楼寓附属绿地和花园必须同时安装节水灌溉设备。建筑施工需事先到市节水管理部门办理临时用水手续,施工用水实际耗水量不得超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0.5立方米,超过部分按规定实行累进加价。
七、七、停止向农业提供引滦水,严禁私自引水。新凿农用机电井一律安装计量水表,原有农用机电井要在2-3年内全部安装计量水表,否则不予办理取水许可证。对农业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征收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为现行水资源费的1%。
八、八、切实加大水源水质保护力度。严禁向水源地、河道排放超标污水。沿河口门必须严密封闭,不得漏污。海河干流沿海排沥口门、泵站汛期向海河排放雨沥水,必须经市防汛抗旱办公室批准。
本管理措施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关于加强暂住人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浙政办发[1994]129号 【发布日期】1994-06-27 【生效日期】1994-06-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关于
加强暂住人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浙政办发〔1994〕12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省公安厅《关于加强暂住人口管理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四年六月二十七日
关于加强暂住人口管理工作的意见
省人民政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省外来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日趋增多。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底外来暂住人口已达164万,其中务工、经商的占80%以上。流动人口已突破500万。人口的大量流动,对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促进人才、技术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但由于对暂住人口缺乏有效的管理,因此,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强化暂住人口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建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 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和《浙江省城镇暂住人口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当前我省的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暂住人口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加强人才和技术交流、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正确处理好暂住人口管理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组织有关部门,经常开展对暂住人口的清理整顿。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管理的措施。
二、二、加强领导,做好暂住人口管理工作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抓好暂住人口管理工作。经济发达,外来暂住、流动人口多的地区,政府要建立健全管理网络。并建立健全以公安机关为主,有关职能部门人员参加的暂住人口管理网络,实施具体管理。其他地区,也要针对各自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制。凡有暂住人口的单位、区域,尤其是居(村)民委员会,要有一名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并确定若干专管员或协管员,具体负责本单位暂住人口的登记管理。交通运输、建筑、装卸及其包工队、施工队等外来成建制单位,也应有一位负责人分管暂住人口工作,并指定户口协管员。
三、三、明确管理职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以“主动服务,加强管理,保障合法,取缔非法,打击犯罪”为指导思想,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管理原则,明确各自的职责,落实责任,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1、公安机关要依法做好对暂住人口进行登记、发证、管理、查验工作,及时查处涉及暂住人口的刑事、治安案件,处理治安纠纷和其他治安问题,检查督促和指导有关部门、单位、管理组织和责任人,落实治安管理责任和措施,培训管理人员。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受理审批农贸市场及个体经营户等营业执照时,对从业人员的来源要认真审验,凡有外来暂住人员的,必须核查《居民身份证》和《暂住证》。
3、劳动部门要加强对用工单位劳动力的管理,严格用工登记和发放务工许可证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各用工单位招(聘)用的外来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暂住人口登记和领取《暂住证》。
4、城建部门要督促建筑施工单位严格按有关规定使用外来人口临时工,与当地公安机关签订治安责任书,并不定期会同公安机关检查建筑施工单位治安情况和所用临时工是否具备外来人口暂住证和务工卡。建筑施工单位应对所用临时工加强治安教育,负起治安责任。
5、房管部门在受理审批房屋租赁时,应负责核查承租人的有关身份证件,并督促私房出租户领取《私房租赁治安许可证》。
6、卫生防疫部门对有外来人口的饮食服务行业及对申请从事饮食行业的暂住人口,应凭《暂住证》进行健康检查及发放《卫生许可证》。
7、暂住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计划生育部门主管。外来人口在办理《暂住证》和工商营业执照时,必须出具其常住户口所在地乡(镇)、街道的计划生育证明。
8、民政部门要做好盲流人员的遣返工作。
9、暂住人口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保护。《暂住证》是暂住人口在暂住地合法居住的有效证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扣押暂住人口的《暂住证》和《居民身份证》。对无故侵害暂住人口人身和财产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严肃查处。
10、对暂住人口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暂住人口管理工作不落实,经督促拒不改正的,由主管部门对单位责任人和有关人员予以批评教育、行政处分。要把暂住人口管理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范畴,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贯彻执行。
浙江省公安厅 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