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有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5 00:4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校有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校有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学校校有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学校校有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资产是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物质资源和基本条件。本文按照学校中心组学习的要求,结合企业资产管理的一些理念和措施,对学校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学校现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一、我校资产管理工作一年来取得的成绩

为搞好学校校有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推动校有资产管理规范化。2011年起,校产办对学校校有资产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整改。一年来,从资产采购——验收——管理——调拨——维修——清查方面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了一支学校资产管理员队伍,业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建立了学校实物资产台账,实现了资产管理工作常态化;初步解决了长期以来资产管理混乱、无序的状态;并将资产管理工作纳入了学校ISO9000质量管理。

二、学校资产管理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1、财务资产与实物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 由于长期对实物资产疏于管理等原因,实物资产与财务资产的核对十分繁琐和困难,相关基础资料无法找到,应当报废的资产由于政策等原因无法报废销账,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而列入固定资产帐目的情况突出。导致财务资产与实物资产两本账的情况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

2、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约束机制,固定资产计价标准过低。从政策看:

一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计价标准过低,现有政策为500元以上列入固定资产(有些易损物品单价已超过计价标准,但应该作为抵值易耗品来处理);其次,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的年限没有作具体的规定,也不计提折旧(虽然方便了会计的核算,但其负面影响则造成账实不符);三是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就目前而言还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四是善无明确的资产处置规范和流程,造成无法报废等情况。

从学校内部管理看:

一是财务部门与校产管理部门工作职能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明晰划分,按照正规程序,应是财务管账校产管物,然现缺少明确的财务账与实物账定期核对的明确流程和机制,另外,校产管理部门与校产使用部门之间的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其次,内控制度有待完善,如对资产使用部门的资产定期维护、报废等制度有待健全。三是部分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变换频繁,资产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持续性工作,须有专人长期从事方能熟悉工作流程、资产所在和资产好坏等各方面情况,现因各部门资产管理人员为兼管,变换资产管理人员后对资产情况不熟悉限制了管理效果的提高。四是资产监督存在漏洞,监督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1)部分人员调离岗位后,不办理相关资产移交、调拨等手续,导致资产管理失控;(2)学生用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有待建立等。五是建账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如为增加资产账目,在前期账目中出现低值品入账、捐赠低值品入账等不规范入账情况。

3、管理观念滞后,方式落后

一是在学校层面缺乏系统性的资产管理的总体规划和目标,各部门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深入认识;二是管理中重财轻物、重用轻管现象十分突出,用时拿来,坏时保修,不用无人管;三是手工方式结合电子表格管理各类资产

实物难以满足“提升内部管理”的需要;四是资产管理涉及部门众多,缺乏高效协作,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之间数据不一致,更新协调滞后。

三、学校资产管理的对策

1、树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思想上重视资产管理工作。

首先,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是对固定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即从资产采购-资产的跟踪-资产的管理到资产的处置(出让)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的监控和管理。中间某个环节的缺失和监管不到位都有会产生管理漏洞,极易造成资产管理失控,从而造成资产流失或损失。因此,应将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学校工作目标。

其次,完善奖惩措施。对管理中发生损坏、丢失等造成资产损失的,层层追究责任,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对资产管理成绩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奖励, 以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资产管理意识;对各部门兼职管理人员给予适当补贴;将资产管理工作列入相关考核,并与部门和个人评优评先挂钩。

2、强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一是严格界定资产采购、使用、管理等权限。明确主要领导、财务部门、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责任,按照“钱物分离、合理分工、相互牵制、落实责任”的原则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积极落实账、物、修分管制度,层层分解,责任到人。每学期由资产管理部门定期对账,每年由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组织至少一次资产清查工作,围绕每项资产的资产属性、功能位置、所属系统、物理位置四个方面开展清查一一记录。

二是强化资产基础管理工作。完善固定资产跟踪、建卡、维修等管理工作,实现资产的定物、定点、定人管理,做到物有所属、物有所位、物有所管,并通过唯一的资产编号进行生命周期的全程跟踪; 严格盘点制度,定期进行账实

核对,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资产管理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账物实分家又没有进行定期盘点造成的,盘点时必须有财务人员、实物管理人员参加,最终形成盘点表;不断完善现有资产管理操作流程,使资产管理系统化、透明化、规范化。

三是计提折旧加强资产处置研究。一方面,学校可式引入企业做法,采用按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既能真实反映学校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利于学校进行成本核算,定期向相关管理部门上报数据。另一方面,加强与相关资产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为下一步的资产处置工作做好相关技术准备,设计资产处置流程。

3、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突破资产管理瓶颈

一是可实现有关信息“一处录入、多处共享”,保证资产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二是可及时提供各类资产管理数据:静态数据(包括设备本身各类信息),动态数据(设备运行数据、维修数据、移动等数据)以及中间数据(各类查询结果、统计报表、分析结果等数据)。

三是能够在管理、维护等工作中,不断总结优化。以工单为主线,通过工单的申请、计划排程、调度、执行、检查分析,完成PDCA的循环过程,为改进流程、提高资产利用率及决策等及时提供依据。

四是通过信息及时上网,提高固定资产的信息共享水平,使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及相关信息时时处于透明状态,避免一些部门办事拖沓,不负责任的弊病。

第二篇:高校资产管理现状与改进对策论文

摘要:结合具体事例,从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资产管理滞后的原因和改进对策三个方面,阐述有关高校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经过详细调查,研究高校资产的管理现状,并根据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改善管理问题。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现状;改进对策

对于一所高校管理而言,资产管理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是教学、科研等基础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当今衡量高校实际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标准。高等教育属于公益性质,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而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加强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于高校工作的安全高效方面,组织好资产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职工,一方面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健康发展。但是,正是由于意识到了这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高校管理者逐渐加大了资产的投入力度,因此高校固定资产和智力资产数量也日益增加,同时给管理者带来各种实质的管理问题。当前,我国依然有一些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忽视了其重要性,进而导致大量的高校资产堆积、丢失、闲置、重复购置,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降低了高校资产的利用率,由此造成了巨大的资产浪费。

一、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

不可否认,资产管理作为当前高校基础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管理者和后勤资产管理人员的重视,但是对于多数高校而言,资产管理相较于教学和科研管理还是较为滞后的。而由于高校资产长期得不到有效和妥善的管理,难免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棘手的问题,而且高校资产的管理也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大量的资金浪费,造成了高校资产的重复购置、账物不符、家底不清、资产亏损等严重问题。

(一)资产管理意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国有单位,高校的资产也是由国家投入,因此,高校的资产属于国有,这样的情况造成了很多管理者对于公共资产缺乏主人翁意识,使得在进行高校资产管理时出现了管理意识不到位的问题。由此,在高校资产管理的各项活动中,管理者会重倾向于管理现金,而对于实物的管理则明显不如现金管理重视,因此在资产管理中对于使用效益的考虑明显是不足的,资产管理更注重需要而忽视了效益,进而造成了教学设备、科研器械、场馆场地等的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而且高校资产的配置也是不合理的,体育、艺术类院校的教学、科研资产不足,而很多综合类院校的体育场馆、艺术材料等资源是明显不足的。[1]因此,很多高校在资产管理工作上的意识不足,积极购买、浪费使用,缺少专业人士管理,已经成为了目前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如果高校缺少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那么资产管理体制就是不健全的,使整个资产管理的过程无章可循,这已经成为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必须正视的问题之一。例如:在资产入库过程中,高校采购的固定资产必须要有记录,且要由专人负责采购并将信息入库,便于日后的资产管理,但是资产入库却通常是缺乏严格的资产审查和审批程序的,因为没有严格的制度作为保证,所以信息录入这一项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强,有些资产有库存记录,而有一些则因为工作的疏忽没有记录。再如,很多高校不注重资产的报废报残工作,具体制度也是不健全、不完善的,管理人员的工作得不得约束,也没有专人复杂检查和监督,所以有些资产有账无物,尤其是报废多年,早已不再使用的物品仍挂在资产账上,而实际物品早已被处理掉;或者有些资产已经办理了报废手续,但是报废设备却没有被送至后勤部门的仓库,进而造成了资产丢失。此外,高校一般三年或五年进行一次人事调动,资产管理人员经常会有工作上的调动,但是资产是落到各个部门而不随人员变动而发生变化,因此,在人员调动时不办理交接手续,必然会在此时丢失资产物品。因此,规章制度必须是详细的,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的,才能保证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资产管理手段相对滞后

针对不同的资产,管理部门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但大部分高校都采用常规手段管理资产,即验收手续———资产入库———登记账册———固定资产卡片———投入使用,这是常见的资产管理手段。但是,由于高校人员数量多、层次复杂,所以对于资产的使用比较随意,任意调拨的情况时有发生,使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浪费。例如,为了打造高校的硬件条件,并争取到更多的科研项目,高校争相采购超过本校科研实际需要的设备和仪器,但是面对一般科研项目,这些“高精尖”、“高科技”设备或仪器是没有用武之地的,难免长期闲置,而很多教师利用自己的科研经费,重复购置材料、设备,进而导致高校现金和物质资产双重损失,且使用率下降。此外,高校资产管理者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购置资产和统计资产方面,对于资产的维护和保养是不重视的,甚至是缺失的,使用后不及时处理和保养,影响资产使用寿命。

(四)高校资产账物不符情况严重

高校在进行资产清查中总会出现“账物不符”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所谓的账物不符就是“家底不清”,就是后勤部门的资产和财务账、入库单对不上。高校属于多头管理,进而使部门之间在账物上缺乏有效交流和沟通,尤其是发生资产购置、调拨、毁损、报废等情况时,入账、核销不及时都会使账物不符。

二、高校资产管理滞后的原因

(一)资产管理权利分散

目前,我国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机构设置比较混乱,所以管理权利分散,在资产管理方面有发言权和管理权的部门较多,财务处、审计处、后勤处、基建处、国资处、教研室、实验室等都有管理资产的权利。由此,高校的大部分资产都是采用账物分管的管理原则,来分类和归口,使得资产管理无从下手,甚至部门之间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使得资产管理滞后。[2]

(二)工作人员执行力不强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教职工也都是正式的事业编制,“铁饭碗”的工作使有些职工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执行力不强,对于学校的管理制度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也逐渐成为了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滞后的原因之一。一方面,高校资产数量多,管理分散;另一方面,高校管理人员多,权利分散。以上两点都会导致资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明确,使得重复购置、相互推诿等现象时有发生,进而使资产管理制度无法发挥作用,使得行之有效的政策无法得到有效执行,更多的是流于表面、流于形式。

(三)现行会计核算方法落后

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的现行会计核算方法也导致了资产管理不善,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也就是在统计高校资产时,只注意核算原值,而没有将折旧的部分算进去,进一步导致了资产账面价值问题严重。然而,资产的实际使用,必然会发生资产的有形或无形损耗,导致了账面价值和实物价值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别,进一步致使高校资产逐渐虚增,而会计信息却逐渐失真。[3]

三、高校资产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增强服务意识

资产是为高校发展服务的毋庸置疑,而高校管理者和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该提高服务意识,做好资产管理的工作。首先,高校要根据自身的资产情况,制定和完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并集合财务处、后勤处等几个职能部门,制定一套资产管理的具体实施细则,并积极听取反馈意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与完善,使资产管理流程能够顺畅和科学。其次,坚持遵守规章制度,才能为增强服务意识提供支持,尽量使管理流程和具体工作简便易行,使每个工作人员能按要求执行,管理好高校资产,为师生和学校建设服务。[4]第三,根据学校资产情况,在进行全面清查后,开发适合学校资产管理特点的软件系统,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产管理,使管理工作更高效、更科学,实现申请、采购、审批、入库、清查、处置、上报、汇总、维修、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使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能够真正走上“互联网+”的道路。

(二)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有效的资产管理必须要有专业的管理队伍,作为“人”的管理,高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具体的资产管理工作,才能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要全方位、彻底地优化管理人员队伍结构。首先,注意人才的引进,要招收一批经历过专业的理论学习教育,且懂得有关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充实管理队伍、优化队伍结构,使高校的资产管理队伍达到高素质、高标准的要求,从而在选人、用人方面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工作水平。其次,定期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确立基本的考核制度,督促管理人员技术进步,并科学地评价工作业绩,对于落后的工作人员要正确引导,树立其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念;对于考核结果好的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5]例如,可以具体制定管理人员的阶段学习计划,以通过学习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并通过不定期的岗位培训与交流探讨,使管理人员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层次。有效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够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资产管理队伍。

(三)强化资产管理职责

强化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是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由于掌握资产总体状况,发现管理问题、获取一手资料的主要方式就是资产清查,因此,需要细化工作职责,让每个管理人员都负责自己的工作,能够激起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事业心。因此,学校顶层的领导层面要高度重视,从而形成一个从上到下、全体联动、全员参加的资产清查的环境,只有工作落实到个人,才能够保证每个工作人员全情投入。首先,划定重点清查范围,与全面清查工作结合起来,最后由专人负责最终的核算与清查。[6]其次,要在清查工作完毕后,认真撰写资产清查报告,并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为下一次资产清查工作打好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资产清查工作涉及的部门众多、人员复杂,因此每一次清查都必须要有清查的意义:第一,保证资产信息的完备性和准确性,如家具的清查要核对规格、型号、厂家、购置日期、存放地点、领用人、经手人、验收人、保修期等一系列重要信息,对于信息不全的资产要及时补全;第二,对于长期的高校资产历史遗留问题速战速决,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提交领导层审阅,才能保证账目清查、处理时能不留尾巴。

参考文献

[1]张焰.高校工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与改进对策[J].经济师,2016(4):223-224.

[2]张益.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与改进建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3):37-38.

[3]刘杰.对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的思考[J].经济师,2014(3):272-273.

[4]张莉莉.当前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进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3):17-18.

[5]王雪松.高校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5):245.

[6]于晨,刘娜.民办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3(24):185.

第三篇: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与对策

平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调研分析与初步的改进设想

平孟九年一贯制学校 许才林

2003年,我所在的镇教育委员会撤消后,乡镇不再单独设管理教育的机构,由九年一贯制学校负责管理全镇教育教学工作。我有幸在2003年秋季学期安排到平孟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至今已有六年。六年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相对与单纯的小学和初中而言,具有优势突出劣势明显的特点。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工作多年谈谈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与初步设想。

一、基本情况

平孟镇位于广西那坡县最南面,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74公里,有行政区域面积211.9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1.5276万多人。全镇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两个村完小校,7个村小点,3个教学点。7所学校与越南接壤。平孟九年一贯制学校坐落在平孟街北面,弄平古炮台山脚下,距越南朔江口岸约1000米。学校占地35亩,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初中部教职工36人,小学部教职工26人,在校生540人。2002年,农村适龄儿童入学人数急剧减少,流动性增大,而农村人口分散,交通不便,按原来的学校规模进行办学,困难越来越大,具体情况是,2002年以前,北斗初中在校生二百多人,平孟初中二百多人,一镇 2所初中,不仅造成很大的教育资源浪费,还使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造成学生辍学、群众不满,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政府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高度重视,2002年掀起边境建设大会战时,香港谭兆先生、佛山教委、番禹市以及当地政府等单位和个人捐资,选新校址重建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硬化校道,筑围墙等。在2003年春,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将平孟初中、北斗初中和平孟中心小学合并为平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05年加大投入建设农村寄宿制宿舍楼,2006年建设多媒体教室,2008年扩建学生食堂,2009年建设白板教室。学校把初中和小学的师生都融为一体,真正整合了教育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成为真正意义上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该说学校不仅办学条件的得到改善变化,还带来的农村教育形态之变化和农村孩子学习生活状态之变化,它促进了山区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达到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之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合并以来,中小学积极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办法,学校换了一届校长,现在任的是第二届校长。从管理、教育教学、教师考核等等方面花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6年12月平孟九年一贯制学校获得市级“文明庭院”称号,2007年9月被评为百色市“文明单位”。2007年6月通过国家级“两基”验收。但是事与愿违,7-9年级的教学质量没有提高,2003-2006年每年都有1位考生考上市重点高中,但2007年、2008年这两年没有一位学生是真正考上市重点高中。1-6年级教学质量在下降,学校的声誉度和美誉度越来越低,家长的信任度降低,导致学生流失,中小学生从2003年700多人下降到现在的500多人。

二、学校管理现状分析。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合并后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全镇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机构的设立原来刚组建时只设置12个岗位,不设机构,在一起办公。现在设立校长室、政教处、教务处和总务处、初中教师办公室、小学教师办公室三处三室,共13个领导岗位。领导分工:校长主管全镇中小学全面工作;副校长三人,一人分管九年一贯制学校党支部和初中部教学工作,我分管全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及教职工职称、继续教育等工作;一人分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育教学和全校师生生活、勤工俭学的总务处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应该说这样的学校机构设置是比较合理的,分工是明确的,一贯制运行基本是正常的。

2、学校办学理念统一,奋斗目标一致。学校办学目标:“为了学生一切,为学生发展奠基,树国门形象学校”。校训:“热爱家乡,建设边疆;探求知识,报效祖国”。校风、教风、学风是统一的。

3、学校校历统一,教育教学活动从学前班、一年级到九年级,课程计划分部安排。

4、学校经费共享。中小学人均公用经费现在统筹安排,不分中小学。一些对外的宣传、联系、接待等也全校统一合并安排,应该说降低了费用的支出。

5、九年一贯制活动场地共享,综合楼、实验室、活动室、图书室、食堂共享。

6、健全一套管理机制。几年来,学校建立健全一套管理机制。有学 校章程和各种规章制度。

7、办学几年,九年一贯制学校有许多优势:(1)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3)有利于中、小学的过渡衔接。(4)可以缓解家长择校上初中的现状。(5)可以解决初中部的生源不足问题。如果方法得当,管理到位,九年一贯制学校所特有的教师资源的巨大潜能一定能够得以开发和利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优势也一定会展示出来。但是,我们地处西部农村,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办学水平远远不及城市或发达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一)学校内部管理存在主观问题。

1、角色转换的影响

由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大多由原中小学合并而成,其教师也是大体由原来的中小学教师组成,一贯制后,虽然人的外在角色一下子转变,但是各人的心理角色转换却并不那么容易。当面对工作量的轻重、工作难度的大小、教育质量的高低、各种经补贴等比较敏感的话题时,中小学教师的意见常常有较大的分歧。中小学之间有一条无形的沟。而管理干部中正职领导都是初中教师担任,而小学教师都是副职,全校中小学教师交流少、沟通少,值周总结讲话都是初中领导多。学生管理出现空白区域(如几年来没管理好学生宿舍脏乱差现象,少数初中生打架,上课不愿进教室,早退等),行政例会大部分不发言,小学部分对初中部分工作不发言,初中教师也很少发言。这种“定势”同样也会影响到领导。由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领导大都是原中、小学和教委办的领导,因而大家对“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下的教师管理缺乏必要的经验储备。原先小学的领导对中学教学不了解,对“中学老师”不熟悉;原先中学的领导则对小学教学不了解,对“小学老师”也不熟悉。这些素质的缺陷,很容易导致管理者在教师管理中缺乏必要的权威性。九年一贯制学校需要有“小—中”沟通的教师队伍,目前的职前、职后师资教育尚无这方面的培养安排。显然,没有一支能适应“小—中”教育的师资队伍,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工作也就会大打折扣了。

2、管理对象不一样,职责不够明确。原初中的教师管理小学,而初中教师管理对象方法和小学教师管理对象不一样,现在按照初中管理的那一套,方法不一样。有管政治思想工作的政教处,管教学事务工作的教务处,管师生生活、勤工俭学的总务处,也有分管小学工作的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这些学校领导究竟该管些什么? 职责不够明确,该做些什么?缺少监督和考核。另一方面,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需要服务的人,有事该找谁解决,这事该谁管,有些事谁都在管,办起来慢,显得办事效率低;有些事谁都说没有管,事情办不成,显得办事太难。

3、九年一贯制时间太长,环境单

一、思维僵化,教学质量并不见很好。容易忽视中小学生的区别,对教育质量并不一定有好处,小学和初中部其实是不同的两个学校。我县的平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百省九年一贯制学校这几年来中考都不好,有时连续几年不上一个市重点线。我们学校是在原三个学校和教委办合并而成,人多事复杂。六年多的时间,还在思考如何衔接,如何发挥九年一贯制的优势。总体感觉初中部是重点,小学会逐渐淡化。

4、缺乏专门的管理和指导,教育局也没有行政管理的专门机构,学校的管理处于自我探索阶段。教育局曾组织校长多次外出九年一贯制学校考察,获得过先进的管理理念。由于全县只有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也不可能单独成立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股室,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长们非常理解,但我们也呼吁主管部门能多单独指导学校的管理工作,共同探讨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

5、学校内部管理存在主要客观问题。

⑴、作息时间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合并在一个校园内上课,有学前班,小学和初中,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属三个不同学段,一节课的时间都不同,一个40分钟,一个45分钟,上下课不能统一,上学、放学不能统一;年龄段不同,广播操内容不同,课间操时间难统一;三个个学段的教学要求不同,教学管理的方法必然不同,一个校长用两三套教学管理方法经营一所学校其精力分散;初中和小学课程计划的不统一,带来了师生作息的紊乱;初中和小学年龄和生理特征的不协调,带来了常规管理尤其是德育习惯养成教育的苍白无力。有教师说,这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是:瘸子找了个瘫子做媳妇,结果两个人都瘫下来。

⑵、学生管理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从小学到初中九年,共九个年级,九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分为若干学段,教学内容跨度大,这给教学管理带来了难度。学生从学前班6岁到小学一年级入学再到初中九年级15岁毕业,学生的年龄跨度大,在此年龄段中,学生的身体、生理、心里变化大,学生年龄跨度大,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给学生管理带来了难度。教育 部1996年发布的《小学管理规程》26条明确规定:“小学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生每日在校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五、六年级至多不得超过6小时,其他年级还应适当减少。课余、晚上和节假日不得安排学生集体补课”。但平孟九年一贯制属农村半寄宿制学校,2009年中小学内宿生298人,其中,小学120人,不上晚自习,谁来管理,安全问题谁负责,上晚自习增加学生负担,违反有关教育规定。四川发生的校园惨剧:广纳镇中心小学学生下晚自习后,在经过漆黑的楼道时,被一声“鬼来了”吓倒,纷纷向楼下奔跑,7名学生当场被踩死,37名学生受伤。校园之“鬼”它是漏洞百出的校园安全管理,是把学生当功课机器摧折的教育体制本身。九年一贯制两操时做的是哪一套广播体操?更为突出的是,平时中小学生在一起,相互渗透,不良习惯容易传递,以大欺小的现象时有发生。

⑶、上报数据表册问题。由于一贯制学校后勤人员共享,上报学生数要把初中学生数与小学学生数分开,出现相同学校名称;上报初中、小学教师数麻烦,中小学的教师是初中还是小学难分清楚,更麻烦的是校园面积,建筑面积,教学用房等等,中小学合并后本来就不能分,也分不开,但还是要分开报,真叫人哭笑不得。

6、边远山区学校管理现状。全镇除平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北斗村完小、念井村完小师生数略多、规模稍大些以外,其余就是不足60人的村小及教学点,这些学校居住分散,规模小,条件差,效益差。由此带来管理上的种种不便。对大多数村级学校来讲,目前的管理仍就是令管理者深感头疼的一件事情,由于村级学校离一贯制学校较远,念井村完小离一贯制学校28公里,北斗村完小,那珍小学、那万小学、农信村完小、弄汤完小离一贯制学校20公里以上,虽然一贯制学校安排13位领导包村,但这些领导课多任务多,哪有时间深入村小开展工作。在管理上往往是“山高皇帝远”,鞭长莫及,再加上目前由镇人民政府任命的村小主任教师不愿做小领导(工作量比同事多,比一般教师累,什么没有岗位津贴等),实际上就是一般教师,也不便大胆地开展工作,因此,对村级学校教师工作过程要管好非常困难,更多的管理是教师自己管理自己。正因为如此,目前大多数村级学校的工作比较松散,有的学校就连最起码的教学时间都没有得到保证。教师队伍问题中,一贯制学校的教师队伍普遍较年轻,全镇30岁以下的教师13人,占教师总数9.7%,50岁以上的教师43人,占教师总数43.8%,而村级小学50岁以上的教师占71.2%以上。显然,村级小学教师年龄普遍 老化,青年、中年、老年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断层现象严重。教师学历情况:虽然在“普九”时学历达标,但教师第一学历低,民办转正多,整体素质教低。大多数教师工作量普遍较重,90%左右的中心校教师周课时在14节以上,而村级学校教师周课时一般都在18节以上。三、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的初步设想。

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指出:“2005年基本完成向六三制过度,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九年一贯制”。教育部《基础教育工作分类推进与评估指导意见》中指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仍实行五三制的地区基本完成向六三制或九年一贯制过渡,逐步推进九年一贯制,带动中小学建设整体和均衡发展”。可见,国家大力提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探索和实践。

一贯制内涵:九年一贯制,必须在一个学校内,只有一套班子,一套制度,办学理念统一,奋斗目标一致,没有明显的小学、初中之分,不分小学部、初中部进行管理,即不分部管理,是一个完全融合的有机整体,学校一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体化运行,一体化管理是完全意义上的一体化。

但是我们是西部边远山区的农村学校,中小学教师混合,比较复杂,教师组合没有优化,从小学到初中形成一个整体,一个大的循环系统,在整个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培养目标,行政与业务管理的制度制定和执行上,对教师学生的管理上,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就目前边境山区教育教学实际,在学校管理上完全统而贯之,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还不能全部达到这样的一贯制目标要求。所以,结合山区教育实际,我的设想是:

一、统一认识、积极探索,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新模式 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目的,就是要节约和优化教育资源,在不增加或相对减少现有的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如师资数量、教育教学设施等)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共有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中小和一以后,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教育教学方法相对不同的中小学教师的组合,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的组合,中小学管理方式的不同这些问题。探索新的或者说相对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在这方面我认为。

1、是统一认识,达成共识。领导教师观念要全局、统筹。对于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全体领导干部教师的全局观念对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一贯制”之初,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应该体现在顾全大局上。为此,要特别强调校领导要从学校的大局出发,当好沟通“中小学教师”的桥梁,做好中小学教师磨和期,在“中学老师”面前多谈谈“小学老师”意见的合理成分,在“小学老师”面前多谈谈“中学老师”意见的合理成分。原先在小学工作的领导同样也应经常这样换位思考。有了领导的全局观念,有了“中小学领导”的换位思考,才会有“中小学教师”的人心一体化。

对于一所由原中、小学合并而成的学校而言,“中小学”老师中出现这样那的隔阂是完全正常的。这决不是老师觉悟低,更不是老师故意与领导过不去。当然,作为管理者,面对这些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只有建立在全校教职工人心“一贯制”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重视一专多能教师的培养。既懂小学,又知中学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是使九年一贯制学校优势尽显的关键。加强对中小学教学衔接的学习、研究、交流,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校本教研培训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要妥善解决因体制变化造成的教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光靠几个领导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一些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更应放手让大家讨论。“面临重大决策开教代会”,“遇到难题让教师讨论着解决”,这同样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最基本、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2、是积极探索,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新模式

首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重组,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组织管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我们在每所学校建成交付使用之前,教育局党委都根据原来乡镇中小学领导的实际情况,召开党委会,认真研究领导班子的配备问题,为实现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统一管理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其次优化教师组合,加大培训力度,使教师逐步适应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要求。九年一贯制学校要实现两个优化。一是干部队伍的优化,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规模增大,但管理干部不能多多益善,要尽量精简、精益求精,校长、书记、工会主席不可少,副校长不宜多。二是教师队伍优化,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为教师提供循环、流动、全程教育的机会,能培养复合型师资,提高教师全程教育和跨年段教育的能力。可以利用整体 管理上的优势和特长,有利于成长和发展。但学校要把教师尽量分开,既要确保初中部和小学部教师合理配备,又要注重中小学之间的教学衔接,还要尽力减少交叉代课现象。一定要明确每一位教师的身份,明确每一位教师的任务。加强教师培训。这是当前以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所应努力去做的事情。教师培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不但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夯实教育的必由之路。为此,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机构,要立足长远,狠抓当前,定计划,添措施,重落实,搞好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学校也应抓住这一契机,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每年要安排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各样的培训,培训后的教师要作为“火种”,带动本地本校的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严禁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同时,学校可采用“单位出一点,教师拿一点”的资金筹集方式,为教师购买学习资料,使教师手中有书看,有参照的教材,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开展培训工作,真正做到“先培训,先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用人机制,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位教师都成为教学的骨干。

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对原来中小学教师进行重新整和,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所学专业以及业务能力和教学特点,重新构建教师岗位系统,使教师队伍适合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要求。

同时,加强教师的再培训、再提高工作,教师组合是复杂的,责成教师学校对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专题培训、专项指导,使教师业务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有明显的提高。逐步适应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初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方式的不同,努力寻找符合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规律的切入点,使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尽可能达到一致。为今后九年一贯制学校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教育教学运行形成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管理模式。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合并多年来,学校内部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校两部制模式比较适合现在的平孟一贯制学校管理。总的思路是:学校在校长统一领导下把学校分为中学部和小学部,一块牌子两套班子,中学和小学教师分开,学生分开,办公分开,经费分开,保证相对独立性。但远教资源、厨房、餐厅、多媒体教室等能共享的资源共享。最终实现管理上的“统分”相对统一。九年一贯制学校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使学校的管理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对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这 种管理一定要分部运作,条块结合。在“统一领导、分部管理”的原则下,把学校分成初中部和小学部。(1)管理思路分两条系统: 一条是“副校长——教导处—教研组长——任课教师”,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另一条是 “副校长——德育处——团支部(少先队)——班主任—-学生”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学生管理。(2)丰富管理内容:教学包括常规教学检查、教育科研、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育教学评价等。教育包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习惯的养成、一日常规管理、安全工作、班队活动的开展、学校的宣传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班级的德育工作等。(3)形成管理网络:一是精细培养育人队伍,构建好政教处、班主任、教职工、家庭、社会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人人教育人,处处教育人,事事教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二是精细培养教学队伍,构建好教务处、教研组(班主任)、教师、学生一体的教学网络,形成时时谈教学、处处议教学,人人研教学的良好教学氛围。(4)突出管理重点:规范“三表两册”、突出“备课、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计划的制订与落实、德育班级管理。

二、要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

对校长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对中小学的管理,既要突出中小学的共性,有客观一体化的要求,又要照顾中小学的特殊性,按相对分段独立运作;既要完善制度、依法治校,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又要以人为本、灵活处理,讲究管理的艺术。校长管理中小学,关注学校发展,侧重初中部管理,副校长管理小学部。分初中部、小学部设立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处、电教处、总务处,且分部办公。

三.在管理机构方面,要建立适应九年一贯制办学的领导班子,能根据中小学教育不同特点组织精简、高效的管理干部队伍。学校领导班子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全程管理、责权结合”的原则,确保学校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要统一规章制度。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兼顾中小学师生的特点,求大同存小异,力求统一规划,使工作协调配合。

数据上报问题。上报初中小学教师数、学生数、校园面积,建筑面积,教学用房等,还是分初中部、小学部上报为好。

四、学校管理要分段、协调,规范作息时间。

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强调“一贯制”的同时,也必须承认不同年级段之间的差异。六七岁的儿童不同于十六七岁的少年,教育不同年级段的学 生对老师的要求有着诸多不同。因此,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教师管理“分段管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分段的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即学前、一至六年级为一段,七至九年级为一段。作息时间作好调查和调整,初中和小学两部衔接好,既保证初中生有充足时间学习,也要有适当的时间休息,同时保证小学生有充足时间睡眠。“针对学前、一、二年级年龄小特点,入学早上8点到校,每天小学放学前提前10分钟,便于家长接送,取得较好效果。学校统一4-9年上晚自习,以便统一管理学生,4-6年级晚自习时间两节,内容作为学生兴趣活动时间或完成课外作业的时间,不上新课;7-9年级3节。3年级以下用晚自习时间组织学生看看电视,开展一些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兴趣活动、娱乐活动。分段不等于分家,分段管理它强调的是“一贯制”前提下的分段.这种管理,在尊重各段个性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各段之间的有效衔接。

五、对村完小的管理抓领导班子建设,发挥村领导班子的作用。该统一的统一,放权的放权,该指导的指导,做到又管又放,不全管,也不放任。

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研究和探索,也是近几年的事情,虽然我们的认识还很肤浅,也算不上什么理论,我们的实践也很浅薄,但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入,我们的实践不断丰厚,相信经过我们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平孟中学一定会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形式上看中小学教师成为了“一家人”,实质上中小学教师很难互相认同是“一家人”。更为严重的是,面对工作量的轻重、工作难度的大小、教育质量的高低、管理的宽松度等比较敏感的问题,中小学老师的意见常会有较大的分歧。甚至会有你瞧不起我,我看你也不顺眼的现象。

领导班子成员各自掌握情况的不同,很容易导致在一些问题上看法的不一致。虽然这完全是正常现象,但在老师们的心里容易产生领导之间意见不统一的错觉。从而对教师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管理模式 中小学教师原来在教学常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生活方式、管理模式、教学质量、团结协作等等方面的要求都明显不一致。那么现在该如何要求,该如何考核,这是教师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我们不得不去面对。例如,小学在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要比初中放得开些;初中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较大,学科成绩在考核中的份量相对重些。一贯制后,这种不同依然存在。这样,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很难用比较统一的尺子来衡量老师的教学工作情况。而尺子不统一,也会对教师管理工作带来不少麻烦。

有些标准,明文规定中小学有差异。如班主任津贴的发放,小学标准低些,中学标准高些。原中小学在执行过程中差异更大,初中每月七八十元,小学每月四五十元左右。中小学“一贯制”了,这种差异该不该继续下去?“中小学”教师跨段聘用后,工资标准如何执行?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同样会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比如,有的教师会觉得中学管理不严,小学对教师要求太高。甚至抱怨说“只有小学的领导才是领导,中学的领导不是领导”,言下之意中学的领导偏袒教师。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有条件实施九年一贯制的地方一定会越来越多。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客观的,更是不容忽视的。当然,只要方法得当,管理到位,这些问题也是可以得到很好解决的。我们坚信,随着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实践的不断深入,九年一贯制学校所特有的教师资源的巨大潜能一定能够得以整合开发,这种潜能必将转化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优势。

1、领导观念“全局化”

“人心齐,泰山移”,全体领导干部的全局观念,对九年一贯制学校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一 贯制”之初,管理人员的高素质首先应该体现在顾全大局上。为此,要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从学校的大局出发,当好沟通“中小学”教师的桥梁。原先在中学工作的领导要多听听“小学老师”的心声,多站在“小学老师”的角度想想,在“中学老师”面前多谈谈“小学老师”意见的合理成分。原先在小学工作的领导同样也应经常这样换位思考。有了领导的全局观念,有了“中小学领导”的换位思考,才会有“中小学教师”的人心一体化。

2、决策民主规范化

要妥然解决因体制变化造成的教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光靠几个领导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一些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更应放手让大家讨论。“面临重大决策开教代会”,“遇到难题让教师讨论着解决”,这同样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最基本、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3、师资聘用全盘化

对于一所由原中、小学合并而成的学校而言,“中小学”老师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隔阂是完全正常的。这决不是老师觉悟低,更不是老师故意与领导过不去。当然,作为管理者,面对这些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只有建立在全校教职工人心“一贯制”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打破原来“中小学”各自按编用人的框框。让大家都来尝尝“不同李子”的味道。随着这种探索的逐步深入,“中小学”老师间的互相了解与理解必将不断增加,这一定会有效地推进学校办学内涵方面的“九年一贯制”。

4、学校管理分段化

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强调“一贯制”的同时,也必须承认不同年级段之间的差异。六七岁的儿童不同于十六七岁的少年,教育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有着诸多不同。因此,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教师管理应在强调共性的同时,兼顾其个性。要做到这一点,“分段管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分段的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如:三、三、三制,即一至三年级为一段,四至六年级为一段,七至九年级为一段;也可以五、四制,六、三制、二、三、四制等。“分段管理”不但能有效地避免因学校规模扩大给教师管理带来的诸多不便,而且还有利于发挥各管理人员的长处,提高管理效益。

当然,分段不等于分家,分段管理不是各自为政,它强调的是“一贯制”前提下的分段。这种管理,在尊重各段个性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各段之间的衔接。

5、上级政策特殊化

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政策为保证。由于原先一些政策都只是针对中小学而言的,所以有些条文与“一贯制”的办学模式不相适应。例如:要做到“教师聘用全盘化”,就涉及到教师资格的认定。在同一所学校中,是否还要分中学老师小学老师?跨中小学段任教的老师其职称的评定如何操作?原先的任职年限是否继续有效?他们的工资标准如何执行?在这些问题上,如果没有政策的保证,光靠学校内部的改革是很难到位的。

综上所述,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的劣势是客观存在的。当然,只要方法得当,管理到位,这种劣势也是可以转化的。我们坚信,随着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实践的不断深入,九年一贯制学校所特有的教师资源的巨大潜能一定能够得以开发,这种潜能必将转化为教育质量的优势和办学效益的优势。

原文标题:校长绩效管理论谈: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小学教育吧] 原

:http://www.jiaoba.net/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11384&Page=2

原文标题:校长绩效管理论谈: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小学教育吧] 原

:http://www.jiaoba.net/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11384&Page=1 13

第四篇: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与对策

平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调研分析与初步的改进设想

平孟九年一贯制学校 许才林

2003年,我所在的镇教育委员会撤消后,乡镇不再单独设管理教育的机构,由九年一贯制学校负责管理全镇教育教学工作。我有幸在2003年秋季学期安排到平孟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至今已有六年。六年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相对与单纯的小学和初中而言,具有优势突出劣势明显的特点。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工作多年谈谈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与初步设想。

一、基本情况

平孟镇位于广西那坡县最南面,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74公里,有行政区域面积211.9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1.5276万多人。全镇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两个村完小校,7个村小点,3个教学点。7所学校与越南接壤。平孟九年一贯制学校坐落在平孟街北面,弄平古炮台山脚下,距越南朔江口岸约1000米。学校占地35亩,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初中部教职工36人,小学部教职工26人,在校生540人。2002年,农村适龄儿童入学人数急剧减少,流动性增大,而农村人口分散,交通不便,按原来的学校规模进行办学,困难越来越大,具体情况是,2002年以前,北斗初中在校生二百多人,平孟初中二百多人,一镇 2所初中,不仅造成很大的教育资源浪费,还使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造成学生辍学、群众不满,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政府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高度重视,2002年掀起边境建设大会战时,香港谭兆先生、佛山教委、番禹市以及当地政府等单位和个人捐资,选新校址重建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硬化校道,筑围墙等。在2003年春,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将平孟初中、北斗初中和平孟中心小学合并为平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05年加大投入建设农村寄宿制宿舍楼,2006年建设多媒体教室,2008年扩建学生食堂,2009年建设白板教室。学校把初中和小学的师生都融为一体,真正整合了教育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成为真正意义上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该说学校不仅办学条件的得到改善变化,还带来的农村教育形态之变化和农村孩子学习生活状态之变,它促进了山区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达到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之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合并以来,中小学积极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办法,学校换了一届校长,现在任的是第二届校长。从管理、教育教学、教师考核等等方面花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6年12月平孟九年一贯制学校获得市级“文明庭院”称号,2007年9月被评为百色市“文明单位”。2007年6月通过国家级“两基”验收。但是事与愿违,7-9年级的教学质量没有提高,2003-2006年每年都有1位考生考上市重点高中,但2007年、2008年这两年没有一位学生是真正考上市重点高中。1-6年级教学质量在下降,学校的声誉度和美誉度越来越低,家长的信任度降低,导致学生流失,中小学生从2003年700多人下降到现在的480多人。

二、学校管理现状分析。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合并后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全镇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机构的设立原来刚组建时只设置12个岗位,不设机构。现在设立校长室、政教处、教务处和总务处、初中教师办公室、小学教师办公室三处三室,共13个领导岗位。领导分工:校长主管全镇中小学全面工作;副校长三人,一人分管九年一贯制学校党支部和初中部教学工作,我分管全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及教职工职称、继续教育等工作;一人分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育教学和全校师生生活、勤工俭学的总务处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应该说这样的学校机构设置是比较合理的,分工是明确的,一贯制运行基本是正常的。

2、学校办学理念统一,奋斗目标一致。学校办学目标:“为了学生一切,为学生发展奠基,树国门形象学校”。校训:“热爱家乡,建设边疆;探求知识,报效祖国”。校风、教风、学风是统一的。

3、学校校历统一,教育教学活动从学前班、一年级到九年级,课程计划分部安排。

4、学校经费共享。中小学人均公用经费现在统筹安排,不分中小学。一些对外的宣传、联系、接待等也全校统一合并安排,应该说降低了费用的支出。

5、九年一贯制活动场地共享,综合楼、实验室、活动室、图书市、食堂共享。

6、健全一套管理机制。有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几年来,学校建立 健全一套管理机制,学校能按照制度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7、办学几年,九年一贯制学校有许多明显优势:(1)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3)有利于中、小学的过渡衔接。(4)可以缓解家长择校上初中的现状。(5)可以解决初中部的生源不足问题。如果方法得当,管理到位,九年一贯制学校所特有的教师资源的巨大潜能一定能够得以开发和利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优势也一定会展示出来。但是,我们地处西部农村,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办学水平远远不及城市或发达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校内部管理存在主观问题。

1、角色转换的影响

由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大多由原中小学合并而成,其教师也是大体由原来的中小学教师组成,一贯制后,虽然人的外在角色一下子转变,但是各人的心理角色转换却并不那么容易。当面对工作量的轻重、工作难度的大小、教育质量的高低、各种经补贴等比较敏感的话题时,中小学教师的意见常常有较大的分歧。中小学之间有一条无形的沟。而管理干部和教师确很少交流、沟通,学生管理出现空白区域(如几年来没管理好学生宿舍脏乱差现象,少数初中生打架,上课不愿进教室,早退等),教学研究互不发言。领导素质对教师管理也有影响。由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领导大都是原中、小学和教委办的领导,因而大家对“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下的教师管理缺乏必要的经验储备。原先小学的领导对中学教学不了解,对“中学老师”不熟悉;原先中学的领导则对小学教学不了解,对“小学老师”也不熟悉。这些素质的缺陷,导致管理者在教师管理中缺乏必要的权威性。九年一贯制学校需要有“小—中”沟通的教师队伍,目前师资教育尚无这方面的培养安排。显然,没有一支能适应“小—中”教育的师资队伍,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工作也就会大打折扣了。

2、管理对象不一样,职责不够明确。原初中的教师管理小学,而初中教师管理对象方法和小学教师管理对象不一样,现在按照初中管理的那一套,方法不一样。有管政治思想工作的政教处,管教学事务工作的教务处,管师生生活、勤工俭学的总务处,也有分管小学工作的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这些学校领导究竟该管些什么?职责不够明确,该做些什么?缺少监督和考核。另一方面,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需要服务的人,有事该找谁解决,这事该谁管,有些事谁都在 管,办起来慢,显得办事效率低;有些事谁都说没有管,事情办不成,显得办事太难。

3、九年一贯制时间太长,环境单

一、思维僵化。容易忽视中小学生的区别,对教育质量并不一定有好处,小学和初中部其实是不同的两个学校。我县的百省九年一贯制学校又想从九年一贯制重新把小学与初中分开。我们学校是在原三个学校和教委办合并而成,人多事复杂。六年多的时间,还在思考如何衔接,如何发挥九年一贯制的优势。总体感觉初中部是重点,小学会逐渐淡化。

4、缺乏专门的管理和指导,教育局也没有行政管理的专门机构,学校的管理处于自我探索阶段。由于数量不多,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也不可能单独成立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科室,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长们非常理解,但我们也呼吁主管部门能多单独指导学校的管理工作,共同探讨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学校内部管理存在客观问题。

⑴、作息时间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合并在一个校园内上课,有学前班,小学和初中,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属三个不同学段,一节课的时间都不同,一个40分钟,一个45分钟,上下课不能统一,上学、放学不能统一;年龄段不同,广播操内容不同,两操时做的是哪一套广播体操?难统一;三个个学段的教学要求不同,教学管理的方法必然不同,一个校长用三套教学管理方法经营一所学校其精力分散;初中和小学课程计划的不统一,带来了师生作息的紊乱;初中和小学年龄和生理特征的不协调,带来了常规管理尤其是德育习惯养成教育的苍白无力。有教师说,这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是:瘸子找了个瘫子做媳妇,结果两个人都瘫下来。⑵、学生管理问题。学生从学前班6岁到小学一年级入学再到初中九年级15岁毕业,学生的年龄跨度大,在此年龄段中,学生的身体、生理、心里变化大,学生年龄跨度大,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给学生管理带来了难度。教育部1996年发布的《小学管理规程》26条明确规定:“小学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生每日在校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五、六年级至多不得超过6小时,其他年级还应适当减少。课余、晚上和节假日不得安排学生集体补课”。但平孟九年一贯制属农村寄宿制学校,2009年中小学内宿生300人,其中,小学120人,不上晚自习,谁来管理,安全问题谁负责,上晚自习增加学生负担,违反有关教育规定。如 2005年四川发生的 校园惨剧:广纳镇中心小学学生下晚自习后,在经过漆黑的楼道时,被一声“鬼来了”吓倒,纷纷向楼下奔跑,7名学生当场被踩死,37名学生受伤。校园之“鬼”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既是漏洞百出的校园安全管理,更是把学生当功课机器摧折的教育体制本身。所以,九年一贯制学生管理也是问题。更为突出的是,平时中小学生在一起,相互渗透,不良习惯容易传递,以大欺小的现象时有发生。

⑶、上报数据表册问题。由于一贯制学校后勤人员共享,上报学生数要把初中学生数与小学学生数分开,出现相同学校名称;上报初中、小学教师数麻烦,中小学的教师是初中还是小学难分清楚,更麻烦的是校园面积,建筑面积,教学用房等等,中小学合并后本来就不能分,也分不开,我们的张老师还是要分开报,真叫人哭笑不得。

6、边远山区学校管理现状。全镇除平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北斗村完小、念井村完小师生数略多、规模稍大些以外,其余就是不足60人的村小及教学点,这些学校居住分散,规模小,条件差,效益差。由此带来管理上的种种不便。对大多数村级学校来讲,目前的管理仍就是令管理者深感头疼的一件事情,由于村级学校离一贯制学校较远,念井村完小离一贯制学校28公里,北斗村完小,那珍小学、那万小学、农信村完小、弄汤完小离一贯制学校20公里以上,虽然一贯制学校安排13位中小学领导包村,但这些领导课多任务多,哪有时间深入村小开展工作。在管理上往往是“山高皇帝远”,鞭长莫及,再加上目前由镇人民政府任命的村小主任教师不愿做小领导(工作量比同事多,比一般教师累,什么没有岗位津贴等),实际上就是一般教师,也不便大胆地开展工作,因此,对村级学校教师工作过程要管好非常困难,更多的管理是教师自己管理自己。目前大多数村级学校的工作比较松散,有的学校就连最起码的教学时间都没有得到保证。教师队伍问题中,全镇30岁以下的教师13人,占教师总数9.7%,50岁以上的教师43人,占教师总数43.8%,中青年教师占46.5%。一贯制学校的教师队伍普遍较年轻,而村级小学50岁以上的教师占71.2%以上。显然,村级小学教师年龄普遍老化,青年、中年、老年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断层现象严重。教师学历情况:虽然在普九时学历达标,但教师第一学历低,民办转正多,整体素质教低。大多数教师工作量普遍较重,90%左右的中心校教师周课时在14节以上,而村级学校教师周课时一般都在18节以上。三、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的初步设想。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指出:“2005年基本完成向六三制过度,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九年一贯制”。教育部《基础教育工作分类推进与评估指导意见》中指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仍实行五三制的地区基本完成向六三制或九年一贯制过渡,逐步推进九年一贯制,带动中小学建设整体和均衡发展”。可见,国家大力提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探索和实践。

一贯制内涵:九年一贯制,必须在一个学校内,只有一套班子,一套制度,办学理念统一,奋斗目标一致,没有明显的小学、初中之分,不分小学部、初中部进行管理,即不分部管理,是一个完全融合的有机整体,学校一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体化运行,一体化管理是完全意义上的一体化。

但是我们是西部边远山区的农村学校,中小学教师混合,比较复杂,教师组合没有优化,从小学到初中形成一个整体,一个大的循环系统,在整个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培养目标,行政与业务管理的制度制定和执行上,对教师学生的管理上,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就目前边境山区教育教学实际,在学校管理上完全统而贯之,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还不能全部达到这样的一贯制目标要求。所以,结合山区教育实际,我的设想是:

一、统一认识、积极探索,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新模式 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目的,就是要节约和优化教育资源,在不增加或相对减少现有的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如师资数量、教育教学设施等)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共有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中小和一以后,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教育教学方法相对不同的中小学教师的组合,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的组合,中小学管理方式的不同这些问题。探索新的或者说相对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在这方面我认为。

1、领导教师观念要全局、统筹。对于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全体领导干部教师的全局观念对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应该体现在顾全大局上。要特别强调校领导要从学校的大局出发,当好沟通“中小学教师”的桥梁,在“中学老师”面前多谈谈“小学老师”意见的合理成分,原先在小学工作的领导同样也应经常这样换位思考。有了领导的全 局观念,有了“中小学领导”的换位思考,才会有“中小学教师”的人心一体化。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觉得“整”与“分”必须有机结合,以学校的发展为核心,以实现阶段性和长远性办学目标为目的。使九年一贯制学校真正起到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

2、是积极探索,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新模式

首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重组,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组织管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教育局根据原来乡镇中小学领导的实际情况,召开会议,认真研究领导班子的配备问题,为实现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统一管理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其次优化教师组合,加大培训力度,使教师逐步适应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要求。九年一贯制学校要实现两个优化。一是干部队伍的优化,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规模增大,但管理干部不能多多益善,要尽量精简、精益求精,校长、书记、工会主席不可少,副校长不宜多。二是教师队伍优化。教育局要求对原来中小学教师进行重新整和,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所学专业以及业务能力和教学特点,重新构建教师岗位系统,使教师队伍适合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要求。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为教师提供循环、流动、全程教育的机会,能培养复合型师资,提高教师全程教育和跨年段教育的能力。同时,加强教师的再培训、再提高工作,教师组合是复杂的,对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专题培训、专项指导,使教师业务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有明显的提高。逐步适应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初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方式的不同,努力寻找符合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规律的切入点,使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尽可能达到一致。为今后九年一贯制学校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教育教学运行形成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管理模式。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合并多年来,学校内部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校两部制模式比较适合现在的平孟一贯制学校管理。总的思路是:学校在校长统一领导下把学校分为中学部和小学部,一块牌子两套班子,中学和小学教师分开,学生分开,办公分开,经费分开,保证相对独立性。但远教资源、厨房、餐厅、多媒体教室等能共享的资源共享。要求学校采取“统 分”结合的管理模式,“统”是指在办学目标,教育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财务后勤管理,要求学校统一规划,整体贯彻,要统一要求。“分”是指在具体工作中,要分线、分条、分层次、具体管理,具体的说,就是把学校视为一个整体的前提下,在总的指导思想制约下,根据中小学特点,学校的常规工作可分块管理。另外在学校的统一指挥下,纵向还要形成一条线。最终实现管理上的“统分”相对统一。几年来各九年一贯制学校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使学校的管理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对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管理一定要分部运作,条块结合。在“统一领导、分部管理”的原则下,把学校分成初中部和小学部。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确立中小学一体的统一的管理岗位,并赋予管理职责;确立相对独立初中部管理岗位和小学部管理岗位,并分别明确其管理职责和对象。换句话说,就是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所谓“条”管理,就是不分初中、小学,把具有共性的工作放到一起统一管理,促使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能集中精力抓好某一方面的工作,更具专业化。如:学校的发展规划,干部、教师管理,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后勤管理、设备添置与维修,也包括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培训。所谓“块”的管理,就是分初中部和小学部这两大块管理,把不具有共性、差距较大的工作分开管理,便于操作与评价。如教学、教研工作,学生考试工作,教学活动,教师工作量确定,教师职称评定,学生德育管理、纪律管理、安全卫生管理,普及程度数据。在条块结合的前提下,要突出“块”的管理,要使“块”的常规管理精细化。(1)理清管理思路:一条线是以“副校长——教导处—教研组长——任课教师”为主线的教学管理系统,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第二线是以“副校长——德育处——团支部(少先队)——班主任—-学生”为主线的教育管理系统。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学生管理。(2)丰富管理内容:教学包括常规教学检查、教育科研、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育教学评价等。教育包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习惯的养成、一日常规管理、安全工作、班队活动的开展、学校的宣传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班级的德育工作等。(3)形成管理网络:一是精细培养育人队伍,构建好政教处、班主任、教职工、家庭、社会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人人教育人,处处教育人,事事教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二是精细培养教学队伍,构建好教务处、教研组(班主任)、教师、学生一体的教学网络,形成时时谈教学、处处议教学,人人研教学的良好教学氛围。(4)突出管理重点:规范“三表两册”、突出“备课、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计划的制订与落实、德育班级管理。

二、要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

一是在管理机构方面,要建立适应九年一贯制办学的领导班子,能根据中小学教育不同特点组织精简、高效的管理干部队伍。学校领导班子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全程管理、责权结合”的原则,确保学校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二是要统一规章制度。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兼顾中小学师生的特点,求大同存小异,力求统一规划,使工作协调配合。对中小学的管理,既要突出中小学的共性,有客观一体化的要求,又要照顾中小学的特殊性,按相对分段独立运作;既要完善制度、依法治校,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又要以人为本、灵活处理,讲究管理的艺术。校长管理中小学,关注学校发展,侧重初中部管理,副校长管理小学部。分初中部、小学部设立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处、电教处、总务处,且分部办公。

对于一所由原中、小学合并而成的学校而言,“中小学”老师中出现这样那的隔阂是完全正常的。这决不是老师觉悟低,更不是老师故意与领导过不去。当然,作为管理者,面对这些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只有建立在全校教职工人心“一贯制”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打破原来“中小学”各自按编用人的框框。让大家都来尝尝“不同李子”的味道。随着这种探索的逐步深入,“中小学”老师间的互相了解与理解必将不断增加,这一定有效地推进学校办学内涵方面的“九年一贯制”。重视一专多能教师的培养。既懂小学,又知中学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是使九年一贯制学校优势尽显的关键。加强对中小学教学衔接的学习、研究、交流,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校本教研培训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要妥善解决因体制变化造成的教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光靠几个领导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一些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更应放手让大家讨论。“面临重大决策开教代会”,“遇到难题让教师讨论着解决”,这同样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最基本、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三.

这种管理一定要分清层次,形成制度。第一层:是保证学校稳定与发展的领导层,中小学应合为一体,形成学校校务委员会。建立学校行政会 议制度、教代会议事制度和家长教育委员会活动制度等,制定学校工作规章与章程,中层干部岗位职责与评价,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条例和教职工工作考核及评估办法等;第二层:是保证学校管理机制正常运行的中层干部层,中小学要分部运作,形成五大办事处(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处、电教处、总务处)。分别配备基层干部,制定部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基层干部岗位责任,形成实用性强、可操作的管理细则和评价细则等;第三层:是保证学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层干部层,如班主任、教研组、处室负责人等,根据各办事处(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处、电教处、总务处)的要求,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具体开展好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及科技、文体活动等,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活动、教学活动和课外有益活动等。

(4)数据上报问题。上报初中小学教师数、学生数、校园面积,建筑面积,教学用房等,还是分初中部、小学部上报为好。

四、学校管理要分段、协调。

九年一贯制学校,六七岁的儿童不同于十六七岁的少年,教育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有着诸多不同。因此,学校教师管理应在强调共性的同时,兼顾其个性。实行“分段管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分段的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如:三、三、三制,即一至二年级为一段,三至六年级为一段,七至九年级为一段。针对一、二年级年龄小特点,推迟到校时间,每天放学前提前10分钟,便于家长接送。学校把晚自习作为学生兴趣活动时间或完成课外作业的时间,学校4-9年级上晚自习,小学部晚自习不超过两节课,考虑的是统一管理学生。3年级以下用晚自习时间组织学生看看电视,开展一些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兴趣活动、娱乐活动。作为寄宿制学校也应该为学生的身体健康负责,不应该用晚自习时间上新课,晚自习时间不应过长,要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当然,分段不等于分家,分段管理不是各自为政,它强调的是“一贯制”前提下的分段.这种管理,在尊重各段个性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各段之间的衔接.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研究和探索,也是近几年的事情,虽然我们的认识还很肤浅,也算不上什么理论,我们的实 践也很浅薄,但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入,我们的实践不断丰厚,相信经过我们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平孟中学一定会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2.要实现德育目标的系列化

要尊重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区别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科学规划学校的德育工作目标。1~6年级的德育工作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礼仪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7~9年级的德育工作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荣辱观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公德及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因此,学校对那些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要给予奖励,在评职晋升、评优选模时,优先考虑,让一批德才兼备、业务能力强的教学骨干脱颖而出,用榜样的力量呼唤教师的热情;再则,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教师感受学校的亲和力、凝聚力,体会成功的快乐。

第五篇: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现状、问题、对策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 年理论研讨会论 文

浅议廉洁文化进学校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建喜

单位:博乐市阿热勒托海第二中学

廉洁文化建设是以“廉洁”为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反腐倡廉起了重要的思想保证作用。廉洁文化建设得如何,是体现一所学校是否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更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

近年来,学校重视廉洁文化建设,把廉洁文化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新进展。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学校廉洁文化建设,与形势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要解决学校廉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必须警钟长鸣,要不断开拓新思路、创造新载体、建立新机制。

一、目前廉洁文化进学校的现状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担负着倡导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因此,学校在新形势下结合实际和现状认真探索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路,积极开展廉洁文化创建活动,努力做好了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要解决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必须警钟长鸣,不断开拓新思路、创造新载体、建立新机制。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通过对部分学生、教师、家长进行了有关学校廉洁文化建设的调查访谈,了解到以下情况。一是学校廉洁文化建设内容比较深奥。通过走访了解不同学校的学生,对学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理解程度,有80%的学生谈到学校廉洁文化建设进行过多次宣传,但由于内容比较深奥,对“廉洁”这个词似懂非懂。因此,只会背上几首儿歌。有的学生感到内容比较空洞,学校开展廉洁文化建设印象不深,也就是缺少针对性、可操作性,学生难以接受。

部分领导认为学校不是企业,不是制作产品的地方,也没有与经济打交道,不存在腐败滋生的土壤,再者,认为学生知识浅,对廉洁文化建设难以理解,即使说了也接受不了,再说,学校教学忙,没有时间和精力抓好这项工作。其原因是没有意识到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源自于师生的生活,它关系到千家万户,没有看到社会上还存在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弄虚作假、铺张浪费、损人利己等不正之风还严重地影响着少年儿童,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是行风的窗口,是党的政策、党的形象的直接体现。由于认识不足,造成对学校廉洁文化建设内容照本宣科,没有根据校情,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去挖掘廉洁文化资源,去细化廉洁文化内容。由于目标过高,学生认为理想与现实反差大,难以置信,致使道德认识与道德判断产生极大的矛盾。

二是学校廉洁文化建设方法比较单调。从倾听20位教师的座谈了解到,85%的教师感到学校对廉洁文化建设做了许多工作,并能及时进行教育,在师生中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部分教师也认为学校举行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启动仪式后,这方面工作也就强调得少了。再说,活动的方法太单调,不是作报告就是讲规则,活动开展得多,但收效不大。

廉洁文化建设随着社会发展而丰富,由于实施者没有从学生全面发展考虑出发,教育观念还比较陈旧,缺乏理论知识指导,没有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识事物的规律,脱离了实际,脱离了学生生活,超越了学生认识水平,造成活动形式呆板,工作方法简单,成了空洞的说教,只注重形式本身,忽略了情感的升华,注重了立竿见影,忽视了养成教育。教师与学生交流机会少,工作方法创新不够,因此,很难唤起学生内在的共鸣。三是学校廉政文化建设途径比较狭窄。从学生家长中了解到,学校在各级领导重视下,廉洁文化建设工作开展得还是比较扎实,全面实施了阳光工程,树立起了良好的学校形象,但宣传的渠道比较狭窄。因此,教育的程度不够深,必须拓宽途径,获取更多的教育信息,加强监督与管理,否则,廉洁文化建设还是一句空话,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是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结果还是知行脱节。

学校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支热心有力的工作队伍,必须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周密配合,三方合力形成一个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有机统一。学校廉洁文化建设应全员参与,要拓宽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由于管理者统筹不够周密,学校廉洁文化建设只侧重对学生的要求,忽视对教师教育,只局限于校园,忽视与社会课堂交流。因此,学校廉洁文化建设途径狭窄,没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互动的新格局。四是部分教职工思想观念认识较为模糊。廉洁文化是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实践催生的一种新型的文化现象,是反腐倡廉教育面向全社会的一个新要求。对于什么是廉洁文化建设,我们广大教职员工缺乏足够的认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看不到学校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部分学校行政领导看来廉洁文化建设是可有可无的政治任务,是软指标,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部分师生则认为廉洁文化教育的对象应该是领导干部,自己无职无权,没有腐败的条件,学不学廉洁文化知识、接不接受教育无所谓,因而参与和推动廉洁文化建设的热情不高。另一个方面是对廉洁文化缺乏科学、准确的界定。学校基层的教职员工习惯将廉洁文化定位于一种浓厚的人治色彩的“清官文化”,没有从多方面进行正确的理解、把握廉洁文化的深层内涵。有的狭隘地定义,把具备“艺术”形式作为廉洁文化的要件,进而追求形式上的华丽;有的则随意扩大廉洁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把常规性工作都要套上“廉洁文化”的帽子大加炫耀,人为地使学校廉洁文化建设主题泛化、滥化。

五是学校组织制度不够健全。在构建党风廉政宣教格局中,一些部门由于职责不明、主体脱节,廉政文化建设措施难以落实,出现基层制度建设明 显滞后,组织涣散工作无序。虽然学校普遍成立了廉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等机构,但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往往是被动应付,没有上级来督查,就很少主动去抓应当承担的廉洁文化建设工作。领导机构等于是个“空架子”、“稻草人”。虽然教师和学生普遍欢迎廉洁文化进校园,但是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文化建设所需的资金难以保障到位,人力和物力无法合理分配,实施廉洁文化建设成了一种期盼和口号。因为缺乏有力的领导体制和有序的工作机制,目前学校的廉洁文化建设大多处于“自发”阶段,形成上面强调的多,下面实际行动的少;强调责任的多,有具体实施的少;认为重要的多,长期抓、抓长期的少。学校廉洁文化建设一旦陷入“推一下、动一下”的被动局面,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六是学校建设措施有待进一步改进。在工作层面上,学校廉洁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一是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学校廉洁文化建设应区别于机关、社区、农村、家庭、企业等廉洁文化建设。我们受教和从事建设的主体是教育行政干部、教师队伍和学生,决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套用上级文件、方案的“格式”,对教育这支队伍简单以“廉洁”教育之。我们应该通过廉洁建设形成“行政从廉”、“教育授廉”、“学生尚廉”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二是措施落实在形式,并且比较单一,学校廉洁文化建设还存在着形式化的状况。有的学校做工作热衷于标新立异、追赶时髦、装璜作秀,在上级组织的征文、竞赛、汇演、创作等活动中“小有名气”,但对本学校的反腐倡廉工作并无多大促进;大多数学校往往是记在纸上、贴在墙上、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会议上,外加标语口号,再就是廉洁教育片;平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忽略各种文化教育的渗透性,使廉洁教育脱离于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之外,使学校廉洁文化建设形单影只,既不能深化建设,也不能扩大影响、浓厚氛围,更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目前廉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廉洁文化占领的思想阵地有限。在思想领域,由于受到了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谈腐不惊,见腐不怪,信仰缺失,价值缺位等现 象。廉洁文化仍然面临着“官本位”和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等的严峻挑战。近年来,人们对“发展第一位”的认同可谓深入人心,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思想成果之一,但也催生了一些人的“发展唯一论”,并片面的把发展理解为经济发展,偏废了廉洁自律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保障。另外,“关系学”、赌博等腐败文化甚至比廉洁文化流行更快更广,如“有权不用,过时作废”,“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等反映腐败文化的顺口溜被人们记得滚瓜烂熟,叫得朗朗上口,而有关廉洁文化的格言、诗词、顺口溜等,人们却记不得多少。

二是廉洁文化占领的社会市场不宽。无论是城镇的街道、广场,还是农村的村头、小区等公共场所,最耀眼的是各种商业广告,而廉洁文化广告几乎难觅“芳踪”。书店、图书馆、阅览室、音像制品店是文化氛围最浓的地方,但这些场所属于廉洁文化教育的书籍、报刊、影碟却很少甚至没有。电视是目前传播廉洁文化最多、最广,也是对廉洁文化宣传贡献最大的媒体之一,就其播放内容和比例而言,播放廉洁文化教育的仍然偏少。在农村,科学发展、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等的宣传栏、标语随处可见,但有关廉洁文化教育的字眼很少。

三是党员教师自学廉洁文化的主动性不高。相当一部分党员教师的案头、书桌没有廉洁文化书籍或报刊。不少党员教师认为廉洁文化教育的对象应是领导干部,自己无职无权,没有腐败的条件,学不学廉洁文化无所谓。有的则把廉洁文化作为空洞的说教,不上心、不实用。有的以工作忙为借口,思想上放松、行动上偏废对廉洁文化的学习和自律。如果没有纪检监察部门的安排,许多党员教师几乎不会主动去自学廉洁文化。

四是廉洁文化教育的受众面不广。目前廉洁文化教育主要集中在机关、学校,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机关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社区、农村、企业和大多数家庭仍是空白地带。许多社区居民、农村党员干部及群众、企业员工、个私企业负责人等平时很少接触过廉洁文化,谈不上接受廉洁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这滞后了学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工作。

三、学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大力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教育。一是法律法规教育。利用每周理论学习日,组织全体教师特别是广大党员,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各项法律法规。通过法规的学习提高党员干部和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二是荣辱观教育。以强化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为宗旨,认真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和廉政文化建设相关的文献,最终达到提高师生认识,增强加快廉政建设的紧迫感,增强拒腐反腐的能力,从而提高廉洁文化的实效。三是警示教育。每月在学校网站和广播上发布国家和各地近年查处的腐败案件,并组织全体教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观看、开展讨论,畅谈教育的体会和感受,使大家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第二,要加强廉洁文化的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约束人。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在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中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学校要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在容易滋生腐败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制订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廉洁规章制度,严格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工作程序,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推行和实施公开制度,以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要人事任免和资金使用为主要内容,运用不同形式,从决策到执行等各个环节全程实行民主监督。学校要成立廉洁文化建设领导工作小组,紧紧依靠制度深化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学校要建立健全督查考评制度,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使廉洁文化建设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学校要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的提升,教师的评优晋级,学生评优、升学的重要依据。学校要将廉洁文化建设列入学校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列入党风廉政文化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最终达到在领导中形成“廉洁从政”,在教职工中形成“廉洁从教、公平教育”,在学生中形成“崇廉、敬廉、养廉”,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强化措施,注重实效,增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针对学校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教育教学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提高办学质量为宗旨,将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 规划之中,纳入教育教学的实施计划之中。要将廉洁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恶丑,不断养成健康的荣辱情感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勤学、善钻、甘于奉献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要将廉洁文化建设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做到以廉洁文化建设促进师德师风和教风学风的根本转变,促进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以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廉洁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要将廉洁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相结合。做到“四个贯穿”:把廉洁文化建设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把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把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贯穿于教师队伍建设之中、把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贯穿于校园文化生活之中。

第四,努力创建学校廉洁文化建设氛围。一是要利用学校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编写廉洁教育校本课程,收集整理一批传统文化中的“廉论”、“廉文”、“廉戏”、“廉画”等;提炼、挖掘民间的有关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勤政务实等优秀廉洁思想;在教育、制度、监督各个环节中增加廉洁文化的含量,与学生共同研讨反腐倡廉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要加强学科渗透,教师要挖掘各学科教育中蕴含的丰富的廉洁、诚信、勤俭等教育资源,以多方面融入廉洁教育的内容。二是要对校园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学校要利用报告会、讲座、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通过学校网站、广播、校刊、校报、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将廉洁电教片、廉洁文件、廉政法规等进行大力宣传。如在校园显眼处张贴廉政警句、格言,悬挂大幅廉政标语等,积极营造廉洁文化建设的氛围,使廉洁文化深入到每一位师生员工心中。

第五,搭建丰富多彩的学校廉洁文化建设平台。一是要充分利用传统载体,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把廉洁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在课堂上进行廉洁文化的灌输,廉洁意识的培养。二是以学校领导和教师为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党员干 部廉洁自查自纠活动,教师师德师风承诺签名活动等。三是以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契机,以“廉洁”为主题,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将廉洁文化融入学生的德育和素质教育之中,引导学生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意识。如唱廉洁歌曲、讲廉洁故事、举行廉洁主题团队会、以廉洁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廉洁为主题的绘画、漫画比赛、办反腐倡廉黑板报、写敬廉崇洁作文、背一组反腐倡廉的格言等,为我们后代打一剂“反腐疫苗”。

第六,注意廉洁文化建设的层次对象。学校廉洁文化建设,一是要注重与抑制“腐败文化”的滋生结合起来。要用先进的廉洁文化理念占领人们的思想“阵地”,挤压腐败文化的生存空间,有效消除腐败文化的影响,彻底斩断腐败文化的滋生根源。二是要注意廉洁文化建设的层次性、针对性。首先要立足于教职工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这个重点,突出廉洁文化建设,打造“廉洁型”领导团队;其次要不断扩展覆盖面,面向全体师生,突出廉洁文化建设,使廉洁文化从校园走向全社会,扩大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影响。

个 人 简 历

王建喜,男,汉族,1965年5月生,中共党员,新师大本科学历,中教师资专业,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博乐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于2009年3月到博乐市阿热勒托海中心学校挂职,现任教育党总支部书记。已有《博乐市在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现状调研报告》、《以党建创新促教育创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之我见》、《浅议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入学问题及对策》等10余篇论文在区、州级以上党报党刊发表获奖。

联系电话:***(手机):0909---6220115(办); 邮 编:833400。

邮 箱:wjx6281222@163.com

详细通讯地址:博乐市阿热勒托海第二中学

立意较好,文字功底较深,请对第二部分进行精简提炼,在联系教学工作的实际上再下功夫。

刘新英

下载学校校有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校有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问题与对策 党的十九大强调,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要求......

    农业产业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业产业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 本文以陕西略阳县乐素河镇小湾村为例以“解剖麻雀”的手法,对当前的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产业扶贫存在着“长、短期项目结构不合理,支......

    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小企业发展局一、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在省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安徽省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经济总量稳步增长,运行质量逐......

    农业走出去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业“走出去”:现状、问题与对策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一、农业“走出去”概念和意义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了加快实施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战略,这对农业和农村工......

    环保问题现状与对策5篇

    问:伴随着国际环境与发展事业,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经历了怎样的进程?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答:我国环境保护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2......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 内容提要近年来,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更进一步加强中非经贸合作是符合中非双方人民的利益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高校工会资产管理现状与改进对策论文(大全5篇)

    摘要:高校工会财务工作是保证高校工会工作的基本保障,特别是高校工会资产管理的安全高效,对工会工作的组织、服务好教职工、维护好教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肃州区泉湖学区永久小学 张新民 据教育部的相关调查报告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已经初步显现“学校越来越小,人数越来越少,教师越来越老”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