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范化管理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院感防控中的实践
规范化管理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院感防控中的实践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院感防控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干预组,期间院感防控持续实施规范化管理,将既往收治的25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评价两组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医护人员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均好转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交叉感染,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3-149-03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易并发各种感染和机会性感染,肺结核是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使患者的临床表现更复杂,传播途径更广泛,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更困难,稍有不慎就会危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我科室自2015年1月起采取了规范化管理,即从管理策略、环境控制、个人防护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共收治42例HIV合并肺结核的患者,女1例,其余均为男性,均有咳嗽,发热,年龄21~60岁,平均(38.7±13.5)岁,病程1~19年,平均(7.3±5.1)年,痰菌培养均为(-),期间科室院感防控持续实施规范化管理;另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5例AIDS合并肺结核的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2例,年龄23~58岁,平均(40.2±12.7)岁,病程1~16年,平均(6.9±4.6)年,痰菌培养均为(-),期间院感防控实施常规化管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痰培养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规范化管理方法
1.2.1建立科室感染管理制度,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医院感染管理科与科主任、护士长共同对科室医护知识技能、患者收治状况、环境设施等维度进行评估分析,建立科室感控管理组织体系。经测评后选拔科室两医两护为感控小组成员,常态培训并履行感控小组成员职责。根据国务院、卫计委等上级行政部门的法律法规、指南,结合院情,完善和修订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消毒隔离方法、治疗护理的操作流程、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职业暴露紧急处理方法等制度流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与考核。医院感染管理科每2个月督查,科室感控小组每月自查,解决存在困难,分析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小组共议,改进措施,并及时反馈教育。
1.2.2规范病房布局,落实消毒隔离措施病房设立病员、工作人员双通道,规范管理不交叉;严格划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功能明确;保持病房环境良好通风,达到12ACH/h;完善手卫生设施,配备感应式水龙头、干手纸等,不仅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正确性,更注重手卫生效果;将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安排在病区规定区域病室,并根据涂阳培阳、涂阴培阳、涂阴培阴、CD4值高低等指标分别安置病室,根据病情予患者配备合适口罩,多重耐药菌结核单独住一病房,病室门口醒目标识,提醒非正确防护不随意出入,降低传播风险;施行血液、体液隔离和抗酸杆菌隔离。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消毒半小时,保持空气新鲜;地面、门把手、床旁桌均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每个患者发放盛有消毒液的痰杯;所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物品、生活垃圾用两层黄色医用垃圾袋密封标识,由专人密闭运送至指定医疗废物暂存地;严格执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流程,感控小组指导并检查。
1.2.3加强科室全员的感控知识及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科室利用晨会、业务学习日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的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标准与规范、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相关理论、职业防护等知识的学习和提问。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考试成绩与绩效挂钩,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取得执业资格,理论、操作考试合格后才能进行相应的工作。有效进行规范化培训,确保患者与医务人员双双的安全。反复对护工、保洁人员职业防护、清洁消毒隔离、手卫生等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指导。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
1.2.4规范职业安全操作流程加强操作技能培训,减少医护人员工作的随意性,用制度与流程规范行为,减少不良操作习惯。使每位医护人员在操作中有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采取双向防护,树立安全的防范理念。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N95口罩,在工作中如果患者的血液、体液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隔离衣;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时戴乳胶手套。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严禁传递,避免回套针帽。锐器避免二次处理,随治疗车备锐器盒,规范安全动作,细化环节。广泛推行使用安全采血针、安全可回缩式留置针,接液中使用无针接头。正确执行标准预防和接触、飞沫、空气隔离,严格消毒,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患者入院后发放一次性外科口罩,外出检查时佩戴。医生开具的检查单上特殊标记,以便医技科室做好防护。
1.2.5强化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提高应对能力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相关知识,讲解消毒隔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采取正确的预防方法。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时间长,患者害怕面对疾病,表现出烦躁、焦虑、抑郁等心理,甚至产生绝望和恐惧心理,徐艳等报道了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有效沟通,尊重人格,鼓励其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不良行为,配合治疗及护理,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培养患者呼吸卫生与咳嗽礼仪习惯,不随地吐痰,不直接面对他人咳嗽,打喷嚏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以防传染他人,痰菌阳性的患者外出时戴口罩。细心体贴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增加机体抵抗力,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
第二篇:手术室院感防控与管理
手术室院感防控与管理
江西省浙赣友好医院
张红
邮编336000
摘要:本文对手术室院感防控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了手术室可能引起院感的易于疏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院感防控与管理
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特别是对于重大疾病的治疗,手术室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创新,以及人民群众对医疗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手术也愈来愈高难,愈来愈复杂,因而对手术室各方面的要求尤其是院感防控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手术室院感防控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因此,搞好手术室院感防控,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切实搞好手术室院感防控,是摆在每个手术医护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在分析了我院手术室可能的院感影响因素后,提出了一些预防、管理措施。
一、影响因素
1、空气的污染。手术过程中,因手术间的门窗密闭,空气不能对流,术中电刀烧灼放出的气体及麻醉机废气等,均给手术间的空气造成污染。同时,因温、湿度适宜,可使手术间的细菌迅速繁殖,产生污染源,对病人及医护人员均能产生一定影响。
2、实习人员对手术区域的影响。此类人员对手术室无菌要求的重要性往往认识不足,在执行无菌操作时缺乏自觉性,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观看手术时,距离术者太近;特别是实习人员较多时,可能出现进出手术室过于频繁的情况,此时更容易给手术间带来污染,破坏无菌环境。
3、手术布类清洗不洁的影响。由于洗衣房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怕脏怕累,故送回手 术室的术用布类往往有残留血痂、线头、石膏、组织等。这些残留物一旦落入病人体腔,将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4、洗手不严格。少数人(往往是年轻同志)洗手时不认真刷手;擦碘伏前不将手上的 水擦干;碘伏涂擦不均匀或仅擦一遍。实习、进修人员某些基本操作(如戴手套等)动作不规范等。
5、止血带、血压计袖套等清洁处理不当。
6、手术器械处理不彻底。如腔镜手术器械,因其管道细长,以及一些细小间隙,在对 其进行处理时易于残留污渍。
二、防控、管理措施
1、提高有关手术人员对有关院感防控的认识,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树立“责任重 于泰山”的责任意识,使每个人都能真正以院感防控为己任,自觉用院感防控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并切实落实到各自的工作中去。为此,近年来,我们采取举办院感防控学习班、专题讲座以及院感防控知识考试、竞赛等多种形式,在全体职工特别是医护人员中进行了一次广泛并逐步深入的院感防控教育。同时,选派有关人员外出学习兄弟医院的先进管理经验,以努力提高自身的院感防控管理水平。
2、为了强化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院感意识,医院院感科不仅将手术室列为院感重点防控部门,而且还定期对手术室的空气、消毒溶液、无菌物品、工作人员的洁净情况等进行检测。强有力的技术监控措施,能从技术上及时发现可能引起院感的潜在隐患,从而及时排除,为手术室的院感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3、完善制度,严格管理,为手术室院感防控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为此,我们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增加了有关制度,以及各项操作规程,要求每个医护人员必须自觉遵守、认真执行。特别是对一些关键制度及操作规程,必须毫无条件、不折不扣地执行。对违犯制度或操作规程者,护士长有权禁止其进入手术室或手术间,并报医院院感科备案,由医院根据其情节给予恰当的处理。
4、对特殊病人采取特殊防控措施,以确保院感防控的高可靠性。如对肿瘤、结核、肝炎、脓肿等病人,不仅要对术前、术中进行防控,而且术后还要有特殊防控:手术间用1:200的8.4液擦地、器械台及手术台,加强一次空气消毒;器械包进行二次高压灭菌;手术布类吸引器等均用1:200的8.4液处理;纱布等污物用特殊塑料袋包装,行深埋或焚烧。
5、完善设施,为院感防控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医院拟近期给手术室完善所需设施、器械等,特别是配备快速电子灭菌锅,以解决临时需要的手术器械灭菌消毒的可靠性问题。
6、加强监管,确保相关规章制度得到切实执行。为此,我们成立了由3人组成的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手术室其他医护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监督小组成员除护士长固定不变,其余2人每月轮流换人,这样有利于全员参与,互相监督,整体提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记录,涉及到其他部门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做到随发现,随解决。每月一由上月监督小组在当月第一周例会上通报监督情况。此外,如出现重大问题,及时上报护理部;一般性问题每季一次上报护理部。
三、小结
手术室院感防控是整个医院院感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工作,除了要使每个有关人员都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外,还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技术和管理监控,以及完善的医疗设施作保障。即人员、制度、技术、设施、监管,五者缺一不可。
第三篇:院感防控措施
中涧河乡卫生院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我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隔离管理总则》、《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规和有关文件的规定,特制定我院院内感染防控措施,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一、建立健全医院感染各项防控制度和实施流程。
二、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的院感防控工作。
三、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废物的管理处置。
四、提高手卫生和职业防护的依从性。
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制度和抗生素的基本用药原则。六、一年至少三次 组织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学习。
七、定期进行院内感染质量控制监测。
八、不定期对各科室院内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检查督促。
第四篇:院感防控方案
院感防控方案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是医院生存发展以及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的需要。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不只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而是涉及多学科及全体医务人员的系统工程。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山市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家及广西新出台的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修订完善本院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控制实施方案。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对修订的方案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点仍以医院感染病例发现、登记报告(获取真实的医院基础感染率);重点科室、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医疗废物的管理;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法定传染病的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职业暴露处理管理,以及感染科、口腔科、手术室、产房、新生儿抢救室、内镜室、血透室等重点部门及高危科室的管理,协助质控、药剂科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管理。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备感染预防、控制专职人员,各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任组长,各配备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
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主要包括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监测有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种方法。目前我院实行全面综合性监测,主要由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和报告,由感染科专职人员收集感染卡片进行统计分析。计划用2年时间完成院感基础发病率调查,为目标性监测做准备。如果病区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物品监测,确定是否为流行,找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细菌室负有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病原体分离和耐药情况的责任,遇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承担相关的监测工作。
2.环境卫生学监测: 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主要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检验科完成采样工作,细菌的分离或培养由细菌室负责,一般1-2月监测一次,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标准。
3. 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1)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使用中的浓度监测由科室完成,并做好记录。(2)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主要是高压锅、环氧乙烷锅的监测,每月由供应室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抽查。
三、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范管理
1.消毒产品的管理: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消毒产品的购入、使用和用后处理的监督指导,具体包括产品购入的质量控制,使用中的监测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处理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协助药剂科、质控科的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进行督导,定期检查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反馈检查结果,并根据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规划全院抗菌药物应用,制定限用和轮换制度;临床科室应根据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原则和规范要求,结合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细则,接受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小组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医院医疗垃圾的管理:根据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等制定医院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规定,临床医技科室应遵照医院有关医疗废物处理的规定在垃圾产生的开始进行分类收集、运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和监督垃圾的分类收集运送情况。
4.污水的处理:污水的消毒、净化工作由污水站具体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其工作记录、排放水的抽检结果。
5.重点科室和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根据《医疗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重点科室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四.消毒、灭菌与隔离的原则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2、根据物品性能选用物理功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置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可选化学方法。
3、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和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定期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4、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更换用水,每周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用灭菌水。呼吸机管道应遵照国家或国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指南”定期更换、消毒。
5、内镜的清洗消毒应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
6、地面的清洁和消毒应达到以下要求:
(1)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立刻以含氯消毒剂擦洗。(2)清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凉干。(3)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8、医院应该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其不同的传播途径,对感染性疾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五、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自律性和依从性:根据国家卫生部的《手卫生指南》,制作各类宣传图片,加强各级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宣传、教育。努力促进手卫生设施的逐步改善,促进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自律性与依从性,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医务人员手卫生方面的工作,将是第三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的重点项目。为了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更好地迎接“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检查,医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临床重点科室应安装干手设施和非手触式水龙头设施,购入一些手消毒剂,解决医护人员在进行连续性诊疗的间隙手卫生工作欠缺的问题,方便医护人员进行连续诊疗时使用。
1、洗手指征:
(1)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液和侵入性诊疗操作前后。
(2)进行无菌操作前后,进入和隔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血透室、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3)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4)脱手套后。
2、手消毒指征:
(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4)脱手套后。
六、职业暴露的预防
根据国家有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规定如《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要求,重新或调整“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小组”制定相应有效的规章制度,制定医院诊疗技术操作规程,正确处理一次性用品,加强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的技术指导。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应按照“医务人员发生血液或体液暴露处理流程表”进行暴露处处理、报登记,接受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小组的咨询指导。切实保障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健康安全。
七、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各类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知识:根据专业、职业特点决定,主要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和标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等知识。
2.培训的安排: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上岗前必须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在职医务人员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
八、各科室应该根据本方案制定本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和措施
第五篇:儿科院感防控措施
儿科院感防控措施
(一)、病房管理
1、对所有病人实行标准预防,传染病人及特殊感染病人有隔离措施。
2、每天病室内定时通风换气,每隔一天紫外线消毒一次并要求有记录。
3、每天地面湿式清扫,有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后拖净,拖布洗净悬挂备用。
4、每天床单位保持清洁,被服每周更换,污染时随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被服。
5、每日晨间护理采取湿扫法,扫床套及抹布一床一柜一套一巾,用后清洁备用。
6、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弯盘、治疗碗等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
7、对各种监护仪器每日清洁消毒。
8、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9、各室拖布固定,标志清楚,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二)、治疗室、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
1、各室布局合理,洁、污区划分明显。室内清洁整齐,无私人用物。
2、洗手设施齐全,使用洗手液。各种操作前后要洗手。
3、每日紫外线灯消毒一次,有登记,每周用95%酒精擦拭灯管一次,有记录可查。
4、治疗柜、治疗车等物体表面每日消毒二次,有登记。地面每日湿式清扫二次,有污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后拖净。
5、无菌物品必须放在无菌柜内,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
6、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整齐,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物品使用
前必须检查相关内容。
7、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排放,有取放标志,无过期物品。
8、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时若发生热源反应、感染或其他情况时,立即停用,及时记录,报告院感办、药剂科,不得自行处理。
9、所有需要清洗灭菌的物品使用后由供应室统一收集、清洗、灭菌。
10、无菌容器中的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必须注明开启时间。
11、酒精、碘酒、碘伏密闭保存,用后加盖。每周更换两次,容器灭菌两次。
12、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的无菌液体必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两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溶媒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得使用,溶媒瓶上不得插针头与外界相通。
13、换药室的无菌持物钳干燥保存每四小时更换每一次或保存于戊二液中每周更换、灭菌一次。
14、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成为污染区,进入病房的治疗车、换药车配备手消毒液,每治疗一个病人要洗手或手消毒。
15、止血带一人一带一消毒,用后交供应室处理。
16、各种治疗、护理、换药操作应按清洁、污染、感染、隔离的顺序进行。特殊感染(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朊毒)等严格隔离,处置后就地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器械就地 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后再用同样的浓度时间消毒一次后送供应室清洗灭菌,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密闭运送,及时处理。
17、定期每月对治疗室、换药室等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 毒液进行生物学监测,有记录,有整改措施。
18、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科室主任确认后立即通知感染办,并做 好调查和登记工作。
(三)、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1、科室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每月一次有记录。
2、医院下发的有关院感资料齐全,科室及时组织学习。
3、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考核合格。(四)、抗生素应用管理抗生素使用率<50%,医院感染病例使用抗生素前菌检率>50%。
2、抗生素联合使用有指征,有上级医生意见,联合使用合理。
3、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越级使用有上级医生或科室主任同意记 录,病历明确记录。
4、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范。
5、无菌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规范、合理,一般使用时间不超过72小时。
6、严格控制皮肤、粘膜局部用药。
(五)、医疗废物管理
1、医疗废物分类放置,标志清楚。
2、专人收集、运送医疗废物,交接清楚,登记齐全,交接记录保存三年。
3、输血完毕后,科室保留输血袋24小时,无异常后按照感染性医疗 废物处理。
(六)、人员及手卫生管理
1、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操作时戴口罩,接触血液、体液和排泄物时 戴手套。
2、严格执行洗手指征,操作前后、脱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等要洗 手。
3、执行标准预防控制措施。
4、洗手步骤正确
5、执行手消毒指征。
6、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损伤能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