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关于进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108号 【发布日期】2007-09-30 【生效日期】2007-09-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关于进一步落实“五整顿”“三加
强”工作措施意见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7〕108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在黔有关单位:
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关于进一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落实
“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的意见
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促进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好转,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关于进一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3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强监管,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格局,切实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整体水平,最大限度地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为构建“和谐贵州”创造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继续深入落实“五整顿”(整顿驾驶员队伍、整顿路面行车秩序、整顿交通运输企业、整顿机动车生产改装企业、整顿危险路段)“三加强”(加强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执法检查)工作措施,使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明显改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明显增强,道路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力争使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三下降”,达到“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工作目标。
二、规范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和管理
(一)交通、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驾驶培训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驾驶培训机构和教练员诚信考核体系,推行优质诚信驾校、教练员排名制度,督促驾驶培训机构严格执行驾驶人培训教育大纲和教学计划,确保培训质量。严格教练员资格管理,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核发教练员资格证件,非法获得教练员资格证件的要依法撤销。公安、农机部门要严肃驾驶人考试纪律,严格考试程序,并加强对驾驶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驾驶人考试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公布驾驶培训机构考试合格率,对驾驶培训机构考试合格率低于国家规定要求的要进行认真整改;加强对考试员的监督,实行考试员工作日志、质量跟踪、结果复查制度,对考试复查合格率达不到要求的考试员,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取消其考试员资格。
(二)公安部门要认真落实《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严格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发放工作,规范大、中型客车驾驶资格逐级申请、审核程序。交通部门要按照《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严格客运、货运、危险化学品等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建立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诚信考核和计分考试制度,健全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和驾驶人退出机制。
(三)保险监管部门要会同公安、农机、交通运管部门进一步推进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承运人责任强制保险的实施,建立道路交通违法、交通事故信息共享和保费费率浮动机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三、科学管理道路交通秩序
(一)公安部门要建立健全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和安全形势研判制度,针对事故易发区域、时段和重点人群、重点违法行为、重点事故形态,科学制订防范措施,增强事故预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组织开展“平安畅通高速”创建活动和公路通行秩序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查处疲劳驾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强行超车、逆向行驶、不遵守交通信号以及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停车、违法超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对超速50%以上、客车超员20%以上、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要及时通报车辆登记地公安机关,属营运车辆的,交通部门要责令有关运输企业立即整改,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公安、交通等部门依法追究企业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交通部门要进一步排查整治危险路段,提高道路通行条件,加大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力度,拓展实施范围,按计划对国省干线公路和重要旅游公路的事故隐患路段进行改造,并逐步向县乡公路延伸。交通、安全监管、公安部门要按照《贵州省公路危险路段治理实施方案》(黔安监管办字〔2006〕254号)的要求开展公路危险路段排查治理工作,确保在2008年底前全面完成公路危险路段三年治理计划。省交通厅要牵头对各地公路危险路段排查治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督促各地加快治理进度,并会同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研究提出科学评估公路通行安全条件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公路通行安全评价,促进公路特别是山区、农村低等级公路的安全建设。建立新建、改建公路的安全性评估和验收制度,确保交通安全设施与公路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要建立完善道路运输企业重特大交通事故快报和分析制度,加强对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的监督指导,会同公安、气象部门加强对公路运行状况的监控,及时掌握高速公路气象信息,配合公安部门实施交通管制。
(三)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会同公安部门深入开展接送学生车辆隐患排查整治,科学核定接送学生及幼儿车辆定员数量,建立接送学生车辆管理档案,专用校车要喷涂统一的外观标识,非专用校车要放置校车标牌。继续开展学校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合理规划和设置学校及周边交通信号灯、指示牌、斑马线等交通安全设施,维护好校园及周边交通安全环境。
(四)建设、公安部门要按照畅通工程的标准和要求,优化完善城市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实施道路交通隔离和渠化,科学规划设置停车场。13个建制市要进一步深化平安畅通工程工作,在原有等级基础上加大创建活动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四、加强对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
(一)交通部门要严把运输企业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态关、营运驾驶人从业资格关,防止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企业、车辆、人员进入道路运输市场。要督促运输企业对客运车辆实施“户籍化”管理,掌握客运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营运线路、行驶里程、班次以及驾驶人等情况。对安全生产条件达不到要求、存在重大隐患的,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且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取消其相应的经营许可。做好汽车客运场站的安全生产监督,督促客运站、场按照客运站站务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对通行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的客运班线,要合理调整客运班线的发车时间,取消夜间通行三级以下山区公路的客运班线。
(二)公安、交通、安全监管部门要定期检查客运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以及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健全完善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机制,定期排查安全隐患,不留死角。公安部门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状况,对多次发生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或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营运车辆,公安部门要将道路运输企业和驾驶人列入“黑名单”通报交通、安全监管部门,对一年内累计2次超员或1次超员50%以上的,要作为不良记录记入道路运输企业和营运驾驶人信誉考核档案。要继续在全省推进汽车行驶记录仪的安装使用工作,积极引导运输企业在所有客运车辆上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或GPS,加强对客运车辆、客运驾驶人的动态监督和管理。
五、强化机动车生产和使用管理
(一)经贸部门要加强对汽车生产企业的监管,督促汽车生产企业落实生产一致性管理规定,清退不具备生产条件的汽车生产企业,整顿和规范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生产,保证汽车产品质量。农机部门要研究制订相关生产安全技术标准,督促省内变型拖拉机生产企业积极申报国家低速汽车目录。经贸、质监部门要加大对汽车产品公告的管理,对机动车合格证技术参数与公告有明显差异的生产厂家,要及时向上级质监、经贸部门报告,并对生产企业予以通报,责令销售商暂停销售。经贸、公安、农机部门要加强对机动车合格证的监督管理,严厉查处不按规定传送合格证信息、传送虚假合格证信息、倒卖或者转让合格证的违法行为。
(二)工商、经贸、质监部门要加大机动车市场准入管理力度,建立机动车违规生产企业和违规销售商通报制度,严厉查处违规销售不符合国家机动车产品公告机动车的行为。进一步加大对非法生产和改装汽车企业的查处力度,健全车辆非法改装信息通报和案件协查移送机制,建立查办终结案件回查制度。严格查处非法改装罐车、集装箱车和其他载货汽车,查处企业以“变型拖拉机”“运输型拖拉机”“多功能拖拉机”等名义生产不符合国家机动车产品公告的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依法取缔未经注册登记的车辆非法改装单位。
(三)公安部门要加强机动车注册登记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机动车产品公告认真核对、登记,对不符合国家标准和公告技术参数的,一律不得登记。对农机部门移交的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档案及驾驶证档案要进行认真清理,逐一登记、核发牌证,纳入管理。农机部门要严格拖拉机登记管理,规范登记手续,会同有关部门清理和查处超标准、超范围发放拖拉机牌证的行为。对违规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的单位和人员,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
(四)质监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机动车强制性认证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督促生产企业进行强制性产品认证。清理整顿机动车及安全附件、机动车轮胎等强制性产品认证市场,加大对辖区内流通领域中有关机动车强制性认证产品的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未经认证的强制性认证产品。加大对危险化学品承压类罐车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有关企业及时进行检验。同时,要会同公安部门加强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的监督管理,实行检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提高机动车安检工作水平;严格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大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要配合公安部门认真进行检验鉴定,确属车辆质量问题,要按程序报请撤销其产品公告,并采取召回措施,消除车辆缺陷;要积极做好汽车产品质量举报投诉处理工作,及时将相关情况反馈国家质检总局。
六、认真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农村交通安全工作,完善县乡道路安全设施,改善道路通行条件,大力发展农村客运交通,加强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大力扶持发展农村客运网络,努力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要认真落实好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制度,切实解决广大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管理力量薄弱问题。
(二)各地要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树立先进典型,推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全面开展。县、乡(镇)人民政府要配备专人负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建立乡(镇)、公安派出所、农机管理人员、交通协管员联动的农村道路管理机制和安全防控网络,把农村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纳入乡镇安全生产达标活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实行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三)农机、公安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信息互通制度,建立协作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定期通报情况,共同研究加强拖拉机及驾驶人管理的措施,切实维护好农村道路交通秩序;要继续组织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平安农机”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户,进一步强化拖拉机安全监管,逐步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四)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城镇化进程中村民的交通法治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积极拓展宣传教育阵地,改进宣传教育方法,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宣传教育制度,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要在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开辟交通安全公益宣传教育栏目。
七、严格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
(一)各地人民政府要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召开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研判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协调解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重大问题,适时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工作,督促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要按照国家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制定本地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明确年度工作计划、任务和目标。
(二)要建立健全卫生部门为主导,公安、交通、农机部门及保险、紧急救援机构参与的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联动机制。卫生部门要充分发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的整体功效,做好伤者救治的转诊转运和指挥协调工作。各市(州、地)卫生部门可指定三级医院为本地道路交通事故救治医院,负责辖区内道路交通事故的医疗救治处理。救治医院要制定道路交通事故医疗处置预案,完善抢救机制,及时、有效开展医疗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三)监察部门要督促配合有关部门对各级各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有关部门要依法组成事故调查组,按照事故调查“四不放过”原则,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以及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严肃追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察失职和玩忽职守等违法违纪的责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厅际联席会议贵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8〕124号 【发布日期】2008-12-15 【生效日期】2008-12-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厅际联席会议贵州省深化和拓展道路交通安全“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任务分解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8〕124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厅际联席会议《贵州省深化和拓展道路交通安全“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任务分解》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贵州省深化和拓展道路交通安全
“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任务分解
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厅际联席会议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关于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道路交通安全“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的意见》(公交管〔2008〕199号),结合我省实际,根据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的职责分工,明确以下工作任务要求:
一、进一步整顿驾驶人队伍
(一)强化驾驶人素质教育与培训。交通、农机部门要严格驾驶人培训机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信誉考评体系,完善培训与考试工作衔接机制。督促驾驶培训机构严格驾驶学员培训登记制度。强化驾驶学员培训的规范化管理,严密培训记录,规范培训档案,认真落实驾驶人培训教学大纲的要求,强化对驾驶学员交通安全意识、医疗急救技能、冰雪泥泞等复杂道路条件下驾驶技能的教育培训。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快实现驾驶人培训考试信息共享,做到培训与考试工作相衔接。
要求:2009年3月底前,按职责分工,省交通厅、省农机局制定全省驾驶人培训机构资质审查方案。市(州、地)交通局、农机局负责组织实施,并按规定于6月底前督促驾驶培训机构制定规章制度、查验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整改到位。省交通厅、省农机局要适时组织检查。
(二)加强教练员和考试员队伍建设。交通、农机、公安部门要严格教练员和考试员资格管理制度,加强教练员、考试员考核培训。交通、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教练员队伍的管理,落实教练员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健全教练员教学质量信誉考核办法,鼓励培训机构对教学质量信誉考核结果优异的教练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存在未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填写教学日记和培训记录弄虚作假等教学行为的教练员以及考试把关不严格的考试员,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要求:2009年3月底前,按职责分工,省交通厅、省农机局、省公安厅制定全省教练员、考试员从业资质审查方案。市(州、地)交通局、农机局、公安局负责组织实施,于6月底前对不具备资质或不胜任岗位要求的教练员、考试员责令立即下岗参加培训,直至符合要求方可恢复上岗。省交通厅、省农机局、省公安厅要适时组织检查。
(三)严格机动车(拖拉机)驾驶考试和发证管理。公安、农机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对申领机动车(拖拉机)驾驶证特别是申领大中型客车、牵引车、大型货车驾驶证的考试,加强对机动车驾驶证申领条件的审查和驾驶培训记录的审核,严格落实增驾逐级申请制度,严密考试程序。强化对驾驶人安全驾驶意识、能力和法律法规知识、复杂路面等条件下驾驶技能的考试。落实机动车驾驶考试责任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责任倒查和追究。
要求:市(州、地)公安局、农机局要严格按机动车(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前置条件认真核查资料,符合规定方可按工作规范办理,并适时组织开展对考试设施和场地的检查。2010年前,省公安厅要逐步建立驾驶人考试业务核查数据库、与户籍部门暂住证信息核对制度、驾驶人考试业务统计和监管系统、考试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培训机构考试质量追踪和考试质量奖惩机制。
(四)严格营运驾驶人资格审查和监管。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客运、货运、危险化学品运输等道路运输驾驶人从业资格培训、考试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诚信考核机制建设,严格道路运输驾驶人从业资格档案管理,完善道路运输驾驶人退出机制。
要求:2009年6月底前,省交通厅要完善涉及营运驾驶人培训、考试、退出和企业诚信考核等有关制度建设。市(州、地)交通局每年要适时组织检查上述制度落实情况。县(市、区)交通局要负责营运驾驶人从业资格档案日常管理。
(五)加强机动车驾驶人日常管理。公安部门要严格落实交通违法记分考试制度,推进异地交通违法记分转递系统建设和应用。在完善机动车驾驶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基础上积极推进驾驶人违法、肇事信息查询平台建设,实现与交通、安监部门和营运企业共享道路运输从业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情况信息。依法严格对重点驾驶人的安全监管,共同落实终身禁驾等惩罚制度。农机部门要完善拖拉机驾驶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违法拖拉机驾驶人的安全教育。
要求:2009年前,省公安厅要完善记分考试工作规范,研究驾驶人违法、肇事信息查询平台建设,实现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共享信息;省农机局要建立完善拖拉机驾驶人信息系统。市(州、地)公安局要依法加强对重点驾驶人的日常监管,落实终身禁驾制度。
二、进一步整顿道路交通秩序
(六)加强重点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公安部门要认真分析交通事故的规律特点,针对超速、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客车超员、货车超载、违法超车、违法停车、违法占用应急车道、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货车不按规定粘贴反光标识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持续组织开展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改善道路通行秩序。要求:各级公安部门要每季度、半年、定期分析全省交通事故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干线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治理行动。
(七)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校车管理。交通部门要会同公安、安监部门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的日常安全源头监管,督促运输企业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车辆、驾驶人和押运人员的管理。教育部门要严格校车及其驾驶人资格审查,并将中小学校的校车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年终考核内容,完善校车管理的相关制度,逐步统一校车外观标识。公安部门要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校车的路面管控力度,严格剧毒化学品运输审批制度,会同有关部门适时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运输车、校车交通安全集中整治。
要求:2009年前,省交通厅、省教育厅要分别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制度,省公安厅要完善剧毒化学品运输审批制度。各级公安部门每年牵头组织有关部门适时开展一次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校车交通安全集中整治。
(八)加强恶劣天气条件及突发事件应急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公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恶劣天气道路交通管制信息通报制度。交通部门要会同气象部门进一步完善恶劣天气气象信息预测、预报、预警机制。安监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完善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配合的突发事件应急交通安全工作预案,落实人员和应急装备、物资保障,适时组织预案演练。
要求:2009年6月底前,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气象局、省安监局要完成上述3项制度建设。
(九)完善交通事故救援机制。卫生部门要会同公安、交通、农机部门加强省、市、县三级交通事故紧急抢救联动机制建设,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共享信息平台,完善交通事故急救通讯系统,提高交通事故信息互通、现场急救、转运等方面的综合反应和处理能力。
要求:2009年3月底前,省卫生厅要会同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农机局建立覆盖各市(州、地)、县(市、区)的联动机制,并保持正常运转。
(十)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各建制市要编制或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建设部门要积极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道路网络,改善道路微环境,加快停车设施和行人、非机动车道、无障碍通行系统的建设,并会同公安部门改进和完善城市道路、桥梁交通设施导引标志系统,清理占用自行车道行为。公安部门要加强交通指挥、调度、控制和诱导,积极参与城市规划,会同交通、卫生等部门提高突发事件、交通事故快速处置能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要求:2009年起,各建制市人民政府于当年9月底前编制或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各级建设、公安、交通、卫生部门要适时推进完善其余任务。
(十一)加强军车管理。军队、武警部队要进一步加强对军车和号牌的管理,不得转借地方使用,并会同公安部门打击伪造、变造军车号牌违法行为;公安部门要完善军车交通违法抄告制度,军队、武警部队要健全军车交通违法抄告信息反馈机制。
要求:2009年6月底前,省军区后勤部、省武警总队后勤部要分别完善军车和号牌管理、军车交通违法抄告信息反馈制度;省公安厅要完善军车交通违法抄告制度。各级公安部门要会同部队每年适时组织开展专项行动。
三、进一步整顿交通运输企业
(十二)严格执行《道路运输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交通部门要进一步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人从业资格关,加强对汽车客运站的安全监督,取消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含)以下山区公路的客运班线。会同公安、安监部门推行长途客运班线沿线设立驾驶人中间休息点和交换点做法,督促企业确保每个驾驶人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并监督客运经营者按照上述要求配备驾驶人。
要求:各级交通部门要按权限对已许可的公路客运线路进行排查,凡不具备道路安全通行条件的,要在2008年底前调整完毕。2009年起,对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含)以下山区公路客运班线全部取消,对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所属客运车辆发生一次死亡10人(含)以上特大交通事故负有主要(含)以上责任的,除依法收回肇事车辆的经营许可证外,自该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不再受理该企业新增客运班线申请。2009年底前,各级交通部门要会同公安、安监部门完成长途客运班线沿线设置驾驶人中间休息点或交换点工作。
(十三)定期检查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交通部门要会同安监、公安部门督促运输企业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强化运输企业内部管理教育,严格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维护保养运输车辆。
要求:2009年起,各级交通部门每季度确定一个主题,会同安监、公安部门共同开展一次营运企业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按执法权限分别下达整改指令。
(十四)完善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机制。公安部门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客运企业交通安全状况,及时向交通部门通报客运车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或者在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负有责任的情况。交通部门要研究制定道路旅客运输安全评价办法,逐步建立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评价体系,推动建立并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的行业自律机制。
要求:2009年起,省公安厅每季度在省内主流媒体上公布省内客运企业交通违法和典型事故有关情况。2009年6月底前,省交通厅建立健全客运企业安全评价指标、办法、体系,之后每季度在省内主流媒体上公布包括安全生产状况在内的客运企业信誉评价结果。
(十五)督促运输企业加强对车辆和驾驶人的动态监管。交通部门要会同公安、质监、安监部门推广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汽车行驶记录仪,制定行驶记录仪的使用规范,明确实施监督检查的具体要求。交通部门要督促运输企业建立运输车辆动态监控系统,鼓励企业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
要求:2009年3月底前,省交通厅会同省安监局、省公安厅完成汽车行驶记录仪安装、使用、检查的规范制度建设。2009年底前,长途客运班线车辆使用GPS力争达到50%,2010年底前,力争达到100%。
四、进一步整顿机动车生产、改装企业
(十六)提高车辆整体安全性能。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要会同质监、公安、交通、安监部门加大对新车特别是货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安装侧后防护装置、设置车身反光标识、营运车辆配备行驶记录仪等重要安全技术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完善在用车的安全技术标准,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在用车加装安全装置的工作机制。质监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机动车辆缺陷召回制度。
要求:省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质监部门要会同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安监局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及时组织实施。
(十七)加强对机动车生产、改装企业的管理。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机动车生产、改装企业行业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监管,特别要加强对客运和货运车辆的管理与监督,严格机动车产品合格证管理。工商部门要会同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质监部门严厉查处非法生产和改装企业,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依法取缔未经登记的车辆非法改装单位,严禁对承压汽车罐车、长管拖车、罐式集装箱等移动式压力容器进行非法改装,并建立和完善对生产厂家违规生产、经销商违规销售处罚追究制度。
要求:2009年起,省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每年要围绕机动车产品合格证管理情况,组织开展一次机动车生产、改装企业安全检查;省工商局、省质监局每年要组织开展一次非法生产和改装企业的集中整治行动。
(十八)严格机动车登记和查验。公安部门要按照机动车产品公告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办理机动车登记,切实加强机动车查验,严格机动车唯一性确认,依法严肃查处为不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机动车发放号牌的行为。对客运、货运、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和校车等重点车辆实行档案化管理。农机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办理拖拉机登记和查验,严禁超范围发放牌照。质监部门要加强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监督检查,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要严格执行检验标准,对未按标准进行检验或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行为,要对有关机构和责任人予以查处,情节严重的取消其资格并追究法律责任。加强承压危险化学品运输车使用登记证、定期检验合格证的查验。
要求:2009年起,按职责权限,省公安厅、省农机局、省质监局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对违规发放号牌、重点车辆档案、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检查行动。
五、进一步排查治理道路安全隐患
(十九)全面排查治理道路安全隐患。交通部门要以国、省、县、乡公路临水、临崖、急弯陡坡路段为重点,全面排查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不断加大道路安全隐患治理力度,继续深化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进一步向县、乡公路延伸,对现有交通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及时增设、调换、更新或者进行技术改造,逐步整治现存公路安全隐患。
要求:2009年3月底前,省交通厅要制定排查标准、统计造册、治理规范、资金安排和考核奖惩等制度。2009年起,按照分级负责管养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交通部门每年要确定当年的排查治理重点,统筹安排治理资金,制订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每年3月底前组织安监、公安部门开展一次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二十)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划,实行挂牌督办制度。交通部门要深入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三同时”要求,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做到交通安全设施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要求:2009年起,根据道路安全隐患严重程度,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交通部门每年5月底前从已排查的隐患路段中分别确定一批本级挂牌督办治理的路段,明确治理要求、治理时限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各级交通部门要会同安监、公安部门,在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时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一并纳入。
(二十一)加强公路施工路段交通安全。交通部门要严格公路施工报备制度,落实施工作业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公路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公路施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布设施工作业区,保证施工组织规范有序。对未中断交通的施工作业道路,公安部门要加强交通安全监督检查,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通行安全。
要求:2009年3月底前,省交通厅要建立健全公路施工报备制度。2009年起,凡未按规定报备或影响道路安全畅通的,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下达整改通知单,责令停工。各级公安部门对未中断交通的施工作业道路要加强交通安全监督检查。
六、进一步加强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
(二十二)推动政府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总体目标,研究制定本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期研究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协调解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重大问题,建立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认真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专报制度和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检查制度。
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于2009年、2010年前分别制定本地道路交通安全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2009年起,建立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资金制度;2009年前,完善每季度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延伸建立乡(镇)级道路交通安全联席工作机制。从2009年起,每年12月底前,县级人民政府将当年道路交通安全专报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每年1月底前,市(州、地)政府(行署)将上年道路交通安全专报报省人民政府;凡一年内所辖区域内分别发生3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5人以上交通事故的县(市、区)、市(州、地)政府(行署),应分别在第三起事故发生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送书面检查。
(二十三)严格落实道路交通安全部门监管责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安全监管,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要加强协调配合,推动建立健全基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组织体系,从法制、体制、机制、投入等方面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政策研究,健全完善部门信息沟通、情况信息综合研判和工作协调机制,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组织对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地区开展联合检查,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要求:2009年起,各级安委办要每季度定期牵头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对有关部门的考核。
(二十四)强化道路运输企业交通安全主体责任。交通部门要会同公安、安监部门对安全条件达不到要求、存在重大隐患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且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取消其相应的经营范围。交通、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打击无证照经营、违章经营运输企业的力度。公安部门要严厉查处营运车辆超员、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交通部门要依法安排超员客运车辆卸载的旅客改乘。
要求:2009年起,各级交通、工商、公安、安监部门逐步加强上述各项任务的日常管理力度。
(二十五)依法落实交通肇事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公安部门要严格依法处理交通事故,对肇事人的交通违法行为依法处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安监部门要会同监察等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开展责任倒查,汲取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及时治理,依法严肃追究事故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宣传部门要加大对事故责任人员追究情况的报道力度。
要求:各级公安、安监、监察、宣传等相关部门要依法处理交通事故,加强倒查追究力度。
七、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二十六)构建政府主导的社会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社会团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动员全民共同参与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
要求:2009年起,各级宣传、广电部门每月以及重要传统节假日前夕,要会同公安、交通部门组织本地主流媒体,在受众率较高的版面(时段)刊登(播发)至少三次交通安全宣传资料(信息)。
(二十七)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制定促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的意见或计划,确定专门人员,制定具体措施,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要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监管和考核体系,督促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落实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责任。
要求:2009年前,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制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意见或计划。(二十八)建立并实行交通安全公益宣传制度。宣传、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全社会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落实宣传经费,丰富宣传手段,继续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作为“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使交通安全宣传进报刊、进广播、进电视、进网络,形成有影响、有声势的浓厚宣传氛围。
要求:从2009年起,各级宣传、司法行政部门每年3月底前分别制定涵盖道路交通安全内容的当公益宣传、普法教育的实施方案。
(二十九)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宣传、公安、教育、交通、农机、安监部门要积极拓展宣传阵地,改进宣传教育方法,以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运输企业驾驶人和农村群众为重点,广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基本常识,并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典型案件和重大隐患进行曝光,开展警示教育。要充分发挥驾驶人协会、单位、社区、乡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对管辖范围内的驾驶人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驾驶教育。
要求:从2009年起,各级宣传、公安、教育、交通、农机、安监部门在制定工作要点或计划时要强化宣传工作。
八、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三十)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公安、农机、保险监管部门要积极推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积极总结和推广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和保险理赔制度试点工作。交通部门要会同公安部门及时补充、修订道路交通管理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和车辆安全装置等技术标准。
要求:各级公安、农机、交通部门,贵州保监局要按国标、行标等要求落实有关工作。
(三十一)完善执法工作规范。公安部门要及时修订完善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处理、车辆注册登记和驾驶证申领等业务程序规定和工作规范,完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规范,制定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设置、安装、使用、取证工作规范,规范执法程序,统一工作流程,杜绝执法随意性。
要求:2009年起,省公安厅、市(州、地)公安局每年至少开展二次执法工作检查。
(三十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考核监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执法部门要深入开展执法为民思想教育,加大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执法业务技能培训。公安部门要会同卫生部门加强对道路交通执法人员的应急救援基本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改善执法装备、医疗卫生救援装备配备。各执法部门和职能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科学的执法考核评价机制,加强执法检查,坚决杜绝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和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执法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制度,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要求:2009年起,各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执法部门每年开展一次执法为民思想教育及行风评议活动,加大执法科技装备的资金投入预算。
九、进一步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
(三十三)科学谋划组织“平安畅通县区”创建工作。公安、交通、农机、安监部门要认真总结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的经验及成效,以农村地区为重点,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当前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的实施方案,完善创建活动评价考核办法,分类制定评定标准,并抓好落实;树立和表彰一批“平安畅通县区”,切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要求:2009年6月底前,省公安厅会同省交通厅、省农机局、省安监局制定实施方案,完善评价考核办法和评定标准。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2009年,全省50%以上的县区建成“平安畅通县区”,2011年全省80%以上的县区建成“平安畅通县区”。(三十四)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县、乡(镇)、村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健全相关信息沟通机制,加强农村地区乡(镇)交警中队建设,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地区派出所、交通协管员、农机监理站以及驾驶人协会等基层交通管理组织的作用,壮大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量。
要求:2009年起,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划拨一定资金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围绕乡(镇)、村级交通安全组织体系建设,乡村道路安保设施建设以及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摩托车源头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并适时组织开展一次农村交通安全专项治理行动。
(三十五)强化农村道路通行秩序管理。公安部门要建立机动车、驾驶人台账,合理设置交通安全服务站,不间断地开展农村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农村道路多发的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无证驾驶、摩托车无牌无证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对无牌无证、证照不齐的车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群众办牌办证提供便利。改进农村地区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方式,将部分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业务下放至乡(镇)交警中队代办,坚持推行车辆管理所下乡服务模式。农机部门要建立完善拖拉机及其驾驶人台账,配合公安部门加强对无牌无证拖拉机的治理。
要求:2009年6月底前,省公安厅、省农机局要会同税务部门制定政策,大幅提高农村地区车辆的上牌入户率。从2009年起,县(市、区)公安局、农机局要建立车辆、驾驶人台帐制度,并及时更新。
(三十六)继续推进“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农机、安监部门要制定评价标准,加强工作交流,发现、培养、树立一批先进典型,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试点,进一步严格拖拉机驾驶人考试制度,强化拖拉机安全监管。
要求:2009年3月底前,省农机局会同省安监局制定评价标准。
(三十七)全面加强农村客运网络建设。交通部门要加大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投入,提高农村公路安全通行条件,严格农村客运经营线路审批,做好农村客运网络和城市公交网络的衔接,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减免农村客运税费、提供燃油补贴等优惠政策,降低农村客运经营成本,统筹城乡公共交通发展。
要求:2009年6月底前,省交通厅要制定操作性强的农村客运班线审批政策,会同省财政厅、税务部门研究制定客运税费减免、提供燃油补贴等政策,切实解决农民群众乘车难、乘车贵的问题。
十、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工作科学化管理
(三十八)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公安部门要会同交通、安监部门科学判断本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阶段性特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实施目标管理,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要求:各级公安、交通、安监部门要结合“平安畅通县区”评价考核体系予以进一步完善。
(三十九)强化交通安全科研工作的基础性研究。公安、交通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科技应用水平。
要求:各级公安、交通部门逐年保持并适时加大科技装备、应用培训等工作。
(四十)广泛借鉴域外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先进经验。公安部门要会同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认真学习研究先进地区、国家道路交通发展不同阶段的良好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合理提高道路基础设施、道路安全设施、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标准,推广科学的交通安全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交通安全管理技术,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和执法装备建设,不断提升交通安全工作水平。
要求:2009年起,各级公安部门要会同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加强学习考察工作,形成学习报告并逐步推广应用。
以上任务安排,各地各部门在规定时限完成后1个月内,将工作总结分别报上一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或上一级主管部门、本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发布单位】82202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1998]100号 【发布日期】1998-07-15 【生效日期】1998-07-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
企业
(项目)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黔府办发〔1998〕100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发〔1996〕36号),以及《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意见的通知》(黔府发〔1997〕18号)精神,省经贸委、省计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拟定的《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规范管理,用好用足国家和省对资源综合利用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做好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工作。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日
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省经贸委 省计委 省财政厅 省国税局 省地税局
1998年7月15日)
第一条 第一条 为规范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管理制度,鼓励企业充分用好国家有关优惠政策,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结合我省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辖区内所有利用废弃物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第二条 第二条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是指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渣、废水(液)、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对产品使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废旧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并符合国家公布的《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规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项目)。综合利用产品的范围,按照《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执行。
第三条 第三条 申报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企业(项目),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有健全的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和完备的务、物资、质量、能源、安全等规章制度,具备相应的计量检测手段和较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
资源综合利用的产品必须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推广应用价值。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级标准组织生产,没有上述技术标准的产品,必须有企业标准。
不破坏资源,不造成新的污染,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第四条 第四条 凡符合第三条规定的企业(项目),由企业填写《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申报表》(附后)和企业(项目)有关说明材料,报经企业主管部门(中央在黔企业由省有关代管部门或直报省经贸委、省计委)审核提出意见后,送省、地(州、市)经贸委(局)、计委(或计划局)按以下程序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工作:
地及地以下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和现有企业由各地、州、市经贸委(局),基本建设项目由省地、州、市计委(计划局),会同同级财政、税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相关技术人员对申报企业(项目)的生产工艺、产品配方、技术水平等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由各地、州、市经贸委(局)或计委(计划局)在《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申报表》上签注认定意见并发给《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证书》后,地、州、市税务部门再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减免税审批手续。
省直和中央在黔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和现有企业由省经贸委,基本建设项目由省计委,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组织有关部门和相关技术人员对申报企业(项目)的生产工艺、产品配方、技术水平等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由省经贸委或省计委在《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申报表》上签注认定意见并发给《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证书》后,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再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减免税审批手续。
对工艺技术和产品配方复杂、检测水平要求较高、免税额度较大的地及地以下企业(项目),各地、州、市组织进行认定工作有一定困难的,可由经贸委(局)或计委(计划局)会同税务部门提出意见上报省经贸委或省计委,由省经贸委或省计委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进行审查、认定后,签注认定意见并发给《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证书》。
省、地(州、市)计委(局)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后,要将企业(项目)的有关情况抄同级经贸委(局)备案。
第五条 第五条 经审查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可按国发〔1996〕36号及黔府发〔1997〕18号等文件规定,享受资源综合利用税收等优惠政策。对未经认定的企业(项目),税务部门不予办理税收优惠政策手续。
第六条 第六条 对认定后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由于企业生产经营发生变化使生产原料超出《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所列范围的,不得再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如生产原料改变,但仍在《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所列范围的,要重新进行申报认定。
第七条 第七条 《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证书》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由企业提出申请,向地、州、市经贸委(局)或省经贸委申请复核续认。不经续认的,所享受的有关优惠政策自然终止。
《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证书》由省经贸委统一印制。
第八条 第八条 省、地(州、市)经贸委(局)要会同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不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已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查,对企业不按认定的工艺技术、产品配方进行生产而影响资源综合利用效果的,要限期改正,否则,注销《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证书》,取消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
第九条 第九条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机构。各地、州、市经贸委(局)、省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地将本地区、本部门所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经营情况收集整理汇总,于当年7月底和次年元月底前分别将上半年和执行情况报送省经贸委、省计委、省国税局、省地税局。
第十条 第十条 本办法由省经贸委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贵州省重合同守信用
【发布单位】82202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1]112号 【发布日期】2001-11-08 【生效日期】2001-11-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贵州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确认办法》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1〕112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贵州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确认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十一月八日
贵州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确认办法
(省工商局 2001年10月20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规范市场主体合同行为,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引导企(事)业单位强化合同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事)业法人组织、个体工商户均可申请参加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活动。
第三条 第三条 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授予合同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市场交易诚实信用单位的荣誉称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重合同守信用活动的开展和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确认工作。
第四条 第四条 确认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应做到实事求是、坚持标准、严格把关。
第五条 第五条 获得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的,均可在业务往来,刊登广告时出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证书,证明和载明企业信誉。
第六条 第六条 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在参加设有信誉分的实行计分方式的工程项目、加工承揽项目等招投标时,应加信誉分。获地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的应加1分,获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的应加2分,获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的应加3分。其信誉加分不重复计算,且不得超过该项分值的四分之一。未实行计分方式的招投标,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择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第二章 确认标准
第七条 第七条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发生违法行为。
第八条 第八条 单位明确有负责人负责合同管理工作,建有相应的合同管理专(兼)职机构,安排有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
第九条 第九条 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合同法律、法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熟悉合同法律、法规。
第十条 第十条 依法签订合同,加强合同管理。
(一)在经营活动中,除能即时清结的以外,应订立书面合同。法律、法规要求采用书面形式合同的,必须订立书面合同,并使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
(二)不订立无效合同、违法合同;
(三)有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包括合同管理机构、合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的管理与审批规定;使用合同示范文本、实行法人授权委托书;有合同专用章使用、档案管理等制度;
(四)合同管理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合同法律、法规,照章办事,做到有台帐、有统计、有记录、有档案。
(五)法律、法规规定应办理鉴证的合同,必须及时办理合同鉴证;
(六)依法履行义务、依法主张权利;
(七)实行法人委托代理制度,并使用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委托书样式,明确代理的范围、权限和时效。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严格履行合同。对外签订的合同,除不可抗力、对方违约以及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依法变更或解除的外,合同的履约率达到100%。
第三章 申报与确认程序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分为国家、省、地三级。其中,省、地两级分别由省、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确认;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由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报。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申报与确认程序。
(一)地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申报与确认。
1.申报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单位,应在年初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的规定对照自查,符合条件的,填写《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申报表》一式两份。
2.申报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本单位所在地的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报,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在受理日起30日内考核完毕,符合条件的,报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3.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受理地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申报工作时,应征求申报单位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进行公示,符合条件的,予以确认,并抄报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二)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申报与确认。
1.连续两年获地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单位,可申报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2.申报单位在年初按本办法第二章的规定对照自查,符合条件的,填写《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报表》一式两份,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单位所在地的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报。
3.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在受理日起30日内对申报单位考核完毕,符合条件的,报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确认。
4.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受理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申报工作时,应征求申报单位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进行公示,符合条件的,予以确认。
(三)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申报,由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关要求,从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中择优推荐。对推荐参加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考核,应征求被推荐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并进行公示。
(四)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确认,采取日常监管和集中确认相结合的方法,每年进行一次。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建立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档案,每年对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进行复核,复核结果须向社会公布。
(一)复核工作由确认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
(二)未完全达到本办法第二章规定标准的,应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标准的,依照有关程序规定撤销其称号,收回牌匾、证书。
(三)有虚报、隐瞒情况或发生违法、违约等行为的,由确认机关撤销其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收回牌匾、证书。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申报表、复核表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印制。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省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69号 【发布日期】2007-07-22 【生效日期】2007-07-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省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7〕69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了加强对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和质量,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省人民政府决定建立省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联席会议组成人员
召 集 人:蒙启良(副省长)
常务召集人:王文阳(省政府副秘书长)
石 超(省招商局局长)
邵祥林(省商务厅厅长)
成 员:张应伟(省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
郑楚平(省经贸委总经济师)
张宜华(省公安厅副厅长)
杨小鲁(省监察厅副厅长)
杨 志(省财政厅总经济师)
王明铮(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
周从启(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姬保山(省建设厅副厅长)
吴 强(省交通厅副厅长)
万晓流(省农业厅副厅长)
余文春(省商务厅副厅长)
黎盛翔(省文化厅副厅长)
黄启明(省审计厅副厅长)
刘维敏(省国资委副主任)
赵福增(省国税局总经济师)黄武夷(省地税局副局长)
熊际翎(省环保局副局长)
丁 琨(省工商局副局长)
李三旗(省旅游局副局长)
王予凡(省招商局副局长)
蔡赤丁(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
肖 杰(人行贵阳中心支行副行长)
邓瑞林(贵州银监局局长)
耿国强(贵阳海关副关长)
王素华(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季 泓(贵阳市副市长)
申 楚(遵义市副市长)
徐毓贤(六盘水市副市长)
王廷恺(安顺市副市长)
张宪民(黔南自治州副州长)
杨胜勇(黔东南自治州副州长)
付贵林(黔西南自治州常务副州长)
曹国江(毕节行署常务副专员)
雷文蓉(铜仁行署副专员)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招商局,由石超兼任办公室主任,王予凡、余文春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的职责
(一)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
1?审查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的重大政策性文件、招商引资计划和重点招商项目,指导、协调、监督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招商引资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
2?对每年以省人民政府名义组织参加的经贸洽谈和招商引资活动计划进行审查,并按程序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3?协调处理招商引资工作中涉及多个地方和部门的重大问题。
4?协调处理需以省人民政府名义与兄弟省(区、市)及国内外有关机构、部门开展招商引资合作的有关事宜。
5?协调处理省委、省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重要事项。
(二)联席会议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关系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的长远性、全局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为省委、省政府及联席会议提供决策建议。
2?组织编制全省招商引资计划,拟定重点招商项目,收集、筛选项目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策划招商引资新项目。
3?统筹协调提出每年以省人民政府名义组织参加的经贸洽谈和招商引资活动计划,报联席会议审议。
4?指导、协调我省驻外办事机构开展招商引资。
5?监督检查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申报、审批事项和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重大事项提请联席会议统筹协调。6?对有关部门和单位拟提交联席会议审定的事项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报联席会议决策。
7?研究确定需要提请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事项的牵头主办部门及协办部门。
8?全面掌握各地招商引资动态,督促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招商引资重大决策措施的有关情况。
9?负责联席会议的会务和议题资料准备;起草联席会议会议纪要,编发工作简报;督促检查落实联席会议议定的工作事项。
10?完成省领导和联席会议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工作机制
(一)会议制度。
1?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全体会议由联席会议召集人或召集人委托的常务召集人主持召开,联席会议全体成员出席;根据会议议题,可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参加。全体会议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主要任务是:(1)传达国家及省有关招商引资工作的精神,安排部署半年或全年招商引资工作。(2)通报、分析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3)审查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和重大活动安排计划等。(4)其他需要全体会议研究审议的问题。全体会议主汇报单位为联席会议办公室,其他参会单位可作补充汇报。
2?联席会议专题会议。专题会议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由联席会议召集人或召集人委托的常务召集人主持召开,根据会议议题,可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主要任务是:根据联席会议的职责,协调解决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中除需提请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审议以外的其他重要问题。专题会议根据会议研究的内容确定主汇报单位。专题会议议题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送办公室筛选后,呈请会议召集人审定。
3?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会议。办公室主任会议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由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主持,根据会议议题通知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主要任务是根据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协调落实有关工作事项。
提请全体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的书面材料,原则上应在会议召开前两天送参会单位。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和做出重要决策的专题会议的会议纪要由会议召集人签发。联席会议不能议定或需省委、省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的其他重要问题,按程序提请省委、省人民政府审定。
(二)调查研究制度。
联席会议办公室要针对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联席会议提出需要调研的课题建议,由联席会议研究确定后,责成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开展调研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根据招商引资工作需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具体意见,及时报送联席会议办公室。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特殊问题,要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时进行处理。
(三)督促检查制度。
由联席会议提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列入督办程序进行督促检查的事项是: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有关招商引资工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的情况;省委、省人民政府有关会议审定事项的落实和办理情况;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有关批示的落实和办理情况。
由联席会议责成办公室或有关部门进行督促检查的事项是:联席会议研究确定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联席会议有关会议研究确定的工作事项的落实和办理情况。
对有关部门和单位提出的紧急问题,可通过现场办公等形式,督促办理。对现场办公不能解决的,要明确主办部门或单位在限定的工作日内办理,主办部门或单位要将办理情况及时反馈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及时收集汇总督促检查情况,并向联席会议报告。原则上,联席会议每季度向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及单位通报一次督查情况。对工作完成好的予以表扬;对工作完成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限期整改。
(四)信息联系制度。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定期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相关工作信息,对重大、紧急问题要及时报告。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加强与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情况,重大、紧急情况要及时向联席会议报告。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指派一名处级干部担任联络员。联络员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信息联系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由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省政府新闻办组织新闻媒体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进展情况、重大招商引资活动等进行宣传报道,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及时通报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七月二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