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贵阳市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4:2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阳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贵阳市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的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阳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贵阳市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的通》。

第一篇:贵阳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贵阳市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的通

【发布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筑府办发〔2009〕162号 【发布日期】2009-10-10 【生效日期】2009-10-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阳市

贵阳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贵阳市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

(筑府办发〔2009〕162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贵阳市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二○○九年十月十日

贵阳市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国函〔2007〕4号)精神,为切实做好贵阳市处置非法集资相关工作,加强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间的协调配合,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建立贵阳市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处置非法集资的方针政策,按照“地方为主、部门配合、明确职责、打防并举、综合治理、重在治本”的工作思路,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建立“疏堵并举、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二)结合贵阳市实际,研究完善处置非法集资的相关政策措施,及时、准确、有效地预防、认定和处置非法集资。

(三)制定处置非法集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反应灵敏、配合密切、应对有力”的工作机制、上下联动的宣传教育体系、齐抓共管的监测预警体系、准确有效的性质认定体系、稳妥有力的处置善后体系和及时灵敏的信息汇总报告体系。

(四)组织有关部门对涉嫌非法集资案件进行性质认定,由有关部门依法作出认定结论。重大案件的认定意见按程序报批。

(五)指导、配合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建立处置非法集资组织协调机制,督促、协调各区(市、县)人民政府按照市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六)汇总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报送的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情况,并报市人民政府及省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办公室。

(七)完成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联席会议组成人员

召 集 人:申振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召集人:杨 青(市政府常务副秘书长)

李怀舟(市政府金融办主任)

罗 霞(贵州银监局现场检查二处处长)

成 员:令狐兵(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金融稳定处处长)

温丽萍(贵州证监局稽查处副处长)

许炳刚(贵州保监局法制处副处长)

杨 宇(市纪委常委、秘书长)

高 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翟晓辉(市中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何志坚(市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

周 翔(市发改委常务副主任)

余永贵(市公安局副局长)

张海涛(市财政局常务副局长)

阳筑翠(市建设局机关党委书记)

余永贵(市农业局纪委书记)

肖建华(市商务局副局长)

孙惟谦(市林业绿化局纪委书记)

朱启樯(市法制办副主任)

王运生(市工商局副局长)

王家义(市应急办副主任)

邓德明(市信访局副局长)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政府金融办,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落实联席会议的有关决定。市政府金融办主任李怀舟兼任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办公室设联络员,由成员单位有关处(室)负责人担任。联席会议成员因工作变动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提出,报联席会议审批,按程序报备。联席会议可根据工作需要,通知相关部门参加。

三、工作规则

联席会议不定期召开,由召集人负责召集,特殊情况,受召集人委托,可由副召集人召集开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召集全体会议或部分成员单位会议。

(一)研究重要政策事项、工作机制以及重大非法集资案件时,召集全体会议。

(二)研究非法集资处置事项时,视具体情况召集有关部门成员参加会议。

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以联席会议纪要形式印发有关方面,并报送市人民政府;对议定的重大事项,按程序报批。

四、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研究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切实履行本部门职责;要积极参加联席会议,认真落实联席会议议定事项;要互通信息,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

各成员单位提出的议题,需提前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并根据需要做好保密工作。

五、各成员单位分工

(一)市政府金融办:负责组织召集成员单位相关会议,承办联席会议的日常具体工作,负责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机制等相关制度的起草工作,负责组织情况分析通报、案件排查、信息反馈等工作。

(二)人行贵阳中心支行:参与对非法集资活动的调查及相关工作。

(三)贵州银监局:负责收集、提供银行业系统内非法集资活动的各种信息、资料、情况,做好涉及本行业非法集资行为的性质认定和处置善后工作;参与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机制等相关制度的起草工作,参与组织情况分析通报、案件排查、信息反馈等工作,参与市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组织的案件性质认定工作等。

(四)贵州证监局:负责收集、提供证券系统内非法集资活动的各种信息、资料、情况,做好涉及本行业非法集资行为的性质认定和处置善后工作。

(五)贵州保监局:负责收集、提供保险系统内非法集资活动的各种信息、资料、情况,做好涉及本行业非法集资行为的性质认定和处置善后工作。

(六)市委宣传部:负责处置非法集资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以及新闻媒体涉及打击非法集资宣传的管理。

(七)市中级人民法院:配合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制定完善处理非法集资行业管理制度;配合制定宣传教育规划,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依法审理涉及非法集资的犯罪案件。

(八)市人民检察院:配合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制定完善处理非法集资行业管理制度;配合制定宣传教育规划,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涉及非法集资的犯罪案件依法批捕、提起公诉。

(九)市发改委:负责处置非法集资涉及相关产业政策、办法的制订、修改和协调工作,以及非法发行企业债券等行为的性质认定和处置善后工作。

(十)市公安局:配合和协助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日常工作,负责依法对非法集资案件进行侦查、打击和处理,负责非法集资活动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现场秩序和安全的维护工作等。

(十一)市监察局:负责对参与、支持非法集资活动的涉案机关和公职人员的查处工作等。

(十二)市财政局:负责财政系统内非法集资活动的前期调查和认定工作,完成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处置非法集资活动的有关事项。

(十三)市建设局:负责收集、报告城建系统内非法集资活动的各种信息、资料、情况,做好涉及本行业非法集资行为的性质认定和处置善后工作。

(十四)市农业局:负责收集、报告农业系统内非法集资活动的各种信息、资料、情况,做好涉及本行业非法集资行为的性质认定和处置善后工作。

(十五)市商务局:负责收集、报告商务系统内非法集资活动的各种信息、资料、情况,做好涉及本行业非法集资行为的性质认定和处置善后工作。

(十六)市林业绿化局:负责收集、报告林业系统内非法集资活动的各种信息、资料、情况,做好涉及本行业非法集资行为的性质认定和处置善后工作。

(十七)市法制办:负责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本市非法集资处置工作相关规章制度的起草、审查、修改工作。

(十八)市工商局:负责对涉及非法集资活动广告和非法金融广告的监管、查处工作,参与查处利用公司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活动等。

(十九)市应急办:负责指导相关部门编制本市涉及非法集资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负责应急预案的审核;协调指导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指导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应急体系和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协助处置非法集资突发公共事件。

(二十)市信访局:负责本市涉及非法集资信访工作,收集、报送非法集资信访信息。

附件:贵阳市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附件:

贵阳市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

为充分发挥市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的协调配合,对非法集资实施综合治理,加大打击力度,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制定贵阳市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负责对本地区、本行业非法集资的监测预警。要建立本地区、本行业处置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制度和防范预警体系,指定相关机构和专门人员,通过建立健全群众举报、新闻监督、监管和查处等信息采集渠道,加强日常监管,把好一线关,尽早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处理。一旦发现非法集资苗头,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及时通报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和联席会议。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做好前期调查取证工作,对社会影响较大、性质恶劣的,应先行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对监测预警中发现的跨地区非法集资案件,由联席会议负责协调确定主办区(市、县)。其他有关区(市、县)要在主办区(市、县)人民政府的组织协调下,负责本辖区案件调查取证及相关处置工作。

二、及时准确认定案件性质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政策界限清楚的非法集资案件,要果断处置,做到防微杜渐;对认定存在困难的,按程序报联席会议。

(一)对涉嫌非法集资案件性质的认定,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1.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政策界限清晰的,由案发区(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当地银监、公安、行业主管或监管等部门进行认定。性质认定后,由案发区(市、县)人民政府组织进行查处和后续处置。

2.重大案件,跨区(市、县)且达到一定规模的案件,前期调查取证事实清楚且证据确凿,但因现行法律法规界定不清而难以定性的,由案发区(市、县)人民政府提出初步认定意见,上报联席会议,由联席会议组织认定,由有关部门依法作出认定结论。

3.经公安部门立案侦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且触犯刑法的案件,可直接进入刑事诉讼程序。

(二)对区(市、县)人民政府上报的案件,按照以下程序处理:

1.区(市、县)人民政府提出案件性质认定申请,连同初步认定意见、处置预案和有关调查取证材料,报联席会议。

2.联席会议对区(市、县)人民政府上报案件进行初步审查。初审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应补充完善后重新上报。初审符合要求的,联席会议组织有关部门对案件进行认定,由有关部门依法作出认定结论,并及时将认定意见反馈区(市、县)人民政府。重大案件的认定意见按程序报批。

市公安局专项立案侦查的案件,需要由联席会议组织性质认定的,按照区(市、县)人民政府上报案件性质认定程序进行。

三、稳妥做好处置善后工作

非法集资一经认定,区(市、县)人民政府要负责做好本地区处置非法集资案件的组织查处和债权债务清理清退等处置善后与维护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及有关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协调和监督指导。

区(市、县)人民政府要建立有效的后续处置工作机制,坚持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做好处置善后工作。非法集资案件有行业主管、监管部门、组建单位或批准单位的,由区(市、县)人民政府会同行业主管、监管部门、组建单位或批准单位负责债权债务清理清退等工作;没有行业主管、监管部门、组建单位或批准单位的,由区(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工商等有关部门负责债权债务清理清退等工作。对跨区(市、县)的非法集资案件,公司注册地在涉案地区的,由公司注册地的区(市、县)人民政府牵头负责;公司注册地不在涉案地区的,由金额最多的区(市、县)人民政府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其他涉案区(市、县),制定统一的债权债务清理清退原则和方案,相关区(市、县)人民政府要积极配合,并负责做好本地区工作,保证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为加强信息互通与共享,确保市人民政府全面掌握全市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情况,联席会议建立处置非法集资信息汇总报告制度,各成员单位和区(市、县)人民政府要建立本部门、本地区日常报告制度。联席会议负责督促各成员单位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做好信息报告工作,并负责向市人民政府、省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交贵阳市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相关报告。

四、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公众增强法律意识和识别能力,自觉远离非法集资,从源头遏制非法集资蔓延。

联席会议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打击非法集资的宣传教育规划,对成员单位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开展此项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并负责组织协调新闻单位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宣传教育活动。要广泛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多方位、多角度地宣传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剖析典型案例,增强公民的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按照宣传教育规划,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相应的宣传计划,切实抓好落实。

对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发现并通报的涉嫌非法集资的案件,联席会议应及时通报宣传主管部门。宣传主管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防止虚假宣传误导社会公众。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有关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材料的通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7〕184号 【发布日期】2007-09-14 【生效日期】2007-09-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有关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材料的通知

(闽政办〔2007〕184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非法集资活动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它一旦发生,当地政府为妥善处置需要开展大量艰巨的工作。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重在预防,首要是加强宣传。为了从政策法规及技术层面进一步统一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操作标准和宣传教育口径,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印发了有关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材料(处非联发〔2007〕3号)。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该宣传教育材料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尽快建立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联席会议,并及时将当地开展宣传教育的情况反馈省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联席会议。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十四日

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关于印发有关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材料的通知

处非联发〔200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近日,国务院已批准发布由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起草的《坚决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答新华社记者问》(以下简称《答记者问》)。新华社以《权威部门介绍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背景知识》(以下简称《背景知识》)为题发出通稿,同时公布了五起非法集资典型案例。

《答记者问》和《背景知识》的发布,从政策法规及技术层面进一步统一了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操作标准和宣传教育口径。为稳步推进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现将《答记者问》、《背景知识》及相关非法集资典型案例印发给你们,请你们以此为蓝本和契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精心部署、加强协调,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相应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将适时抽查部分省(区、市)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交流和推广各地先进工作经验。各地要不断总结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及时反馈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

联系人:郭修瑞 电话:(010)66279427

附件:1.坚决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答新华社记者问

2.权威部门介绍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背景知识及相关典型案例

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

(中国银监会代章)

二○○七年九月三日

附件1

坚决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负责人答新华社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题:坚决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答新华社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近日就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非法从事金融业务活动、传销活动等问题,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

问:非法集资活动有哪些常见种类和形式?非法集资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答:非法集资活动涉及内容广,表现形式多样。从目前案发情况看,主要包括债权、股权、商品营销、生产经营等四大类,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形式:

(1)借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庄园开发、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非法集资;

(2)以发行或变相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等权利凭证或者以期货交易、典当为名进行非法集资;

(3)通过认领股份、入股分红进行非法集资;

(4)通过会员卡、会员证、席位证、优惠卡、消费卡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5)以商品销售与返租、回购与转让、发展会员、商家加盟与“快速积分法”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6)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或者地下钱庄进行非法集资;

(7)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构造的“虚拟”产品,如“电子商铺”、“电子百货”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8)对物业、地产等资产进行等份分割,通过出售其份额的处置权进行非法集资;

(9)以签订商品经销合同等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10)利用传销或秘密串联的形式非法集资;

(11)利用互联网设立投资基金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12)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未经有权机关依法批准;二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筹集资金;三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货币、实物、股权等其他形式的还本付息;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目的。

问:非法集资活动对社会有什么危害?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答:非法集资活动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一是参与非法集资的当事人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用于非法集资的钱可能是参与人一辈子节衣缩食省下来的,也可能是养命钱,而非法集资人对这些资金则是任意挥霍、浪费、转移或者非法占有,参与人很难收回资金。二是非法集资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引发风险。三是非法集资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引发大量社会治安问题,甚至造成局部地区社会治安动荡。由于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一旦有了损失,需要当事人自己承担,因此,希望社会公众一定不要参与非法集资活动。

问:什么是非法金融业务活动?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答: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是指未经有关金融监管机构批准,擅自从事金融活动,包括非法从事银行类业务、非法从事证券类业务和非法从事保险类业务活动等。

根据《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规定,非法从事银行类业务活动是指未经银监会或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批准,擅自从事的下列活动:(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2)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3)非法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外汇买卖;(4)银监会或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依法认定的其他非法银行类业务活动。

非法从事证券类业务活动是指未经证监会批准,擅自从事的下列活动:(1)证券、期货经纪;(2)证券、证券投资基金、期货投资咨询;(3)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4)证券承销与保荐;(5)证券资产管理;(6)证券投资基金募集、管理;(7)证监会依法认定的其他非法证券类业务活动。

非法从事保险类业务活动是指未经保监会批准,擅自从事的下列活动:(1)保险、再保险;(2)保险代理;(3)保险经纪;(4)保监会依法认定的其他非法保险类业务活动。

非法集资是非法金融业务的一种,尽管非法集资的名义变化多样,但其实质仍属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

问:什么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答: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国家管理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存款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行为。

问:如何识别非法公开发行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行为,避免上当受骗?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答:非法公开发行股票或发售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的行为,严重扰乱证券市场秩序,会给上当购买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我国公司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对公开发行股票或发售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的条件、审批程序、发行方式、信息披露等都作了严格规定。依照公司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公开发行股票(包括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和向200人以上的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等),发售证券投资基金份额,必须符合法定条件,且经证监会核准。凡未经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公开发行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份额。公开发行股票必须公告其招股说明书等信息,由依法设立的证券公司承销;公众购买股票应通过合法的证券公司申购和交易。发售证券投资基金份额必须公告招募说明书等信息,由依法设立的作为该支基金管理人的基金管理公司或者其委托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经证监会认定的机构发售;公众应当通过这些合法的机构申购。一些非法从事证券业务的人员和机构,通过小广告、信函、网络信息、手机短信、推介会、自行或者雇人游说等方式,散布所销售是即将上市的公司“原始股”或证券投资基金份额,购买后可获得高额回报等谎言,诱骗公众购买。对这些非法的证券活动,公众务必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避免使自己的财产遭受损失。

问:股市热引发了所谓的“地下基金”流行,请介绍一下“地下基金”有什么特征?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答:从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已查处的案件看,“金汇基金”、“瑞士共同基金”、“金手指基金”等所谓的“基金”都是以基金的形式进行敛财活动,它们大都无固定场所、地点,主要以网络、电话等媒介,以发展会员传销等方式进行地下犯罪活动,资金存取、转移全都通过“一卡通”银行账户进行。其突出特征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有的以传销为手段,以境外“基金”为幌子,以互联网为载体,是一种新形式的违法犯罪活动。

问:从事非法集资活动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处罚?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答:对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的,除了依照《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取缔非法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等行政处罚外,对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例如: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未经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最高可处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问:目前国家对社会造林是如何规定的?其本质含义是什么?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答:《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依法直接从事林业建设,特别是鼓励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从而加快国土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状况和人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林业建设活动中,经营主体必须遵守林业社会融资、广告宣传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经营,并自觉接受国家林业和工商管理等有关部门的监管。国家对林权证、土地使用权证、种植、伐林、林木营销等各个环节均有相应的管理规定。

问:什么是传销?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答:根据《禁止传销条例》的规定,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主要包括“拉人头”传销、骗取入门费的传销和团队计酬式传销三种形式。

问:传销属于国家禁止的行为,那么,传销主要有哪些危害呢?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答:传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危害:

(1)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传销涉及地区广、人员多、资金大,有的还伴有非法集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害消费者权益等大量违法行为,诱骗了大量社会人力资源,吸纳了大量社会资金,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

(2)扰乱社会治安秩序,严重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和生命财产安全。传销违法活动具有很强的继发性,由此引发了大量刑事案件以及扰乱社会治安秩序案件。据统计,2006年,全国由传销引发的杀人、抢劫等暴力刑事案件100多起,其他治安案件660多起。同时,因传销引起的夫妻反目、父子相向,甚至家破人亡的惨剧时有发生,给不少家庭造成巨大伤害,动摇社会稳定的基础。

(3)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被骗参与传销者多为城市退休、下岗或无业人员、农民等,在校学生、少数民族群众等被骗参与传销的情况也日益突出。传销组织者对参与人员反复“洗脑”,进行精神控制,唆使参与人员阻挠、对抗执法部门,围攻、打伤工商、公安执法人员的事件时有发生,对抗性日益加剧,而且不断引发群体性事件。传销不但极大损害群众利益,还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附件2

权威部门介绍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

背景知识及相关典型案例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记者刘诗平)为揭露非法集资给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的危害,引导群众增强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有效遏制非法集资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新华社记者近日就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采访了权威部门有关负责人,他们介绍了相关背景知识。

问:社会公众如何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活动?

答:社会公众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进行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

二要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主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准;是否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是否承诺回报,非法集资行为一般具有许诺一定比例集资回报的特点;是否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性质。

三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蕴藏着巨大风险。因此,一定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四要增强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意识。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参与者投入非法集资的资金及相关利益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当一些单位或个人以高额投资回报兜售高息存款、股票、债券、基金和开发项目时,一定要认真识别,谨慎投资。

问:目前证券类的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主要表现为哪些?主要有哪些形式?

答:目前非法证券活动主要是指非法发行股票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非法发行股票,是指未经证券监管部门批准而擅自公开、变相公开发行股票的行为。擅自公开发行股票是指未依法报经证监会核准,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或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股东累计超过200人的行为。变相公开发行股票是指未依法报经证监会核准,采用广告、公告、电话、信函等公开方式或变相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以及公司股东自行或委托他人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转让股票的行为。如果是向特定对象转让股票,未经证监会批准,股票转让后,公司股东不得超过200人,违反这一法律规定的行为也是变相发行股票。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是指未经证监会批准的机构和个人从事的证券承销、经纪(代理买卖)、证券投资咨询等证券业务。

非法证券活动表现形式主要有:诱骗社会公众购买所谓原始股或各类基金份额,谎称这些证券将在海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兜售所谓原始股或基金份额;以所谓投资咨询机构、产权经纪公司、国外投资公司驻华代表处,甚至产权交易所、证券交易所的名义,未经证监会批准,非法向社会公众推销或代理买卖未上市公司股票;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以证券投资为名,诈骗群众钱财。

问:公众如何识别和防范非法证券活动?

答:社会公众可从两方面来识别非法证券活动:一是从证券的发行方式识别,无论是股权(股票)、债券还是基金,其发行方式是不是采取了前面提到的公开发行的方式,如果采取了这种方式,就要看是否取得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批准,可以判别它是否是非法的行为。二是从发行证券的中介机构识别,看中介机构从事证券承销、代理买卖活动,是否取得了证监会批准,如果没获批准,就可判别是一种非法证券业务。

根据《证券法》规定,依法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或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转让。那些所谓的“原始股”、“将在海外上市的股票”及“金汇基金”、“瑞士共同基金”、“金手指基金”等完全是骗局,投资者一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

问:“托管造林”的造林方式存在哪些隐患和风险?

答:“托管造林”是近两三年出现的现象,其基本运作方式一般是通过租赁、承包或其他方式获取林地使用权及林木所有权,再转让给社会零散投资者,然后投资者再将林地和林木委托给公司经营。这种转让与托管为一体的经营模式,风险极大。目前,已经暴露出一些公司在运作过程中存在不法行为,并给投资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这些“托管造林”公司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欺骗手段:

一是为公司披上合法外衣,一般极力宣传“托管造林”模式是响应中央9号文件精神,是国家鼓励社会主体参与林业建设和投资的新模式,欺骗投资者。

二是以林权证为幌子,博取投资者信任。“托管造林”公司许诺购买林木后将转交或帮助投资者办理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印制的林权证,使投资者相信林木是真实存在的、权益是有保障的,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三是夸大林木生长量及林业投资回报率。“托管造林”公司多数在宣传中许诺很高的投资回报率或出材量,甚至宣传投资林业零风险。而实际上,林木生长受自然条件、品种选择、经营措施、自然灾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托管造林”公司在宣传中,向投资者隐瞒投资林业所要承担的风险。

四是承诺有专业的管护队伍和机械设备,负责对投资者购买的林木进行精心管护。实际上,这种承诺是否履行很难监督,有些公司根本没有所谓的专业管护队伍,也没有实施正常的营林和管护措施,林木生长状况也很差。

五是宣传林木采伐不受采伐限额指标的控制。这与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严重不符。《森林法》规定,除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以外,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规定的面积、株数、树种、期限、采伐方式等进行采伐。而一些“托管造林”公司以“谁造谁有”为借口,宣称当事人想采伐就可以采伐,实际上在欺骗投资者。

六是装扮公司经营形象,赢得投资者的好感:在重要的商业地段租用高档写字楼作为公司的经营场所,打造具有经营实力的形象;宣称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打造专业性;组建各种类型的监督委员会等,体现投资者对公司的监督权。而实际上,这正是骗局的一部分。

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对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作了哪些规定?林木是否可以按照林木所有者的意愿进行采伐?

答:《森林法》规定,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其林地使用权,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地使用权,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的使用权可依法转让。除此之外,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不得转让。目前国家尚未制定具体的流转办法,有的省份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可按照地方性法规进行流转。

国家尊重森林经营者的经营目标,保障森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但在林木采伐上有具体的法律和政策规定。按照《森林法》的规定,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除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外,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按照《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申请采伐林木者,需向当地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提交包括采伐的目的、地点、林种、林况、面积、蓄积、方式和更新措施等内容的申请文件,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的发证权限,在批准的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内审核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

问:当前传销组织惯用的欺骗手段有哪些?

答:传销组织惯用的欺骗手段有以下五种:一是传销组织往往利用人们急于发财致富的心理,许诺高额回报,引诱参加者交纳一定费用或购买产品,以此作为加入该组织的条件;二是打着“直销”、“连锁经营”、“特许加盟经营”等幌子,打着已注销或并不存在的企业旗号,进行虚假宣传,诱骗群众参加传销;三是传销目标瞄准身边的亲朋好友,即“杀熟”,以介绍工作、从事经营活动、职业介绍、招聘兼职为名,欺骗他人离开居所地后非法聚集,限制其自由,通过利诱、威逼、暴力等手段胁迫其从事传销活动;四是传销组织采取开会、培训、上课等方式,强行对新加入者进行上课、“洗脑”,灌输严重背离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致富理念,不少人被“洗脑”后,从受骗者变成骗人者,形成“滚雪球”式的恶性循环;五是利用互联网从事传销活动的行为也愈演愈烈,不少传销还涉及非法集资、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典型案例】

亿霖集团涉嫌非法经营案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案情】2004年初,赵鹏运服刑期间(2002年7月因涉嫌非法经营犯罪被判刑2年,2004年6月刑满释放)。

赵代虹利用探狱之机同赵鹏运商议决定利用自己和赵鹏运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立沈阳大安珠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安公司)做传销时形成的团队资源,开展林地传销,以牟取暴利。2004年4月,赵鹏运出狱后,伙同赵代虹、屠晓斌等人先后成立了亿霖集团、北京亿霖林业服务有限公司等,以原大安公司传销骨干为主组建了营销队伍,由赵鹏运等人设计了以团队计酬、收取入门费为主要内容的销售和提成制度,在北京、沈阳、上海、重庆、广州等地开展林地传销。赵鹏运等人在经营中打着招聘的幌子,通过不断发展城市零散投资者加入,从上至下形成销售部长、销售经理、销售主管、销售代表四级具有典型的“金字塔”结构的上下线关系,采取团队计酬的方式,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给付上线报酬,并对加入人员收取入门费,经营数额达16?郾8亿余元,涉嫌非法经营罪。

2006年1月16日,公安机关对亿霖集团涉嫌非法经营犯罪立案侦查。

2006年6月1日,公安机关对亿霖集团主要犯罪嫌疑人展开抓捕工作,并全面查封了亿霖集团在京的四处经营场所。截至2007年7月中旬,亿霖专案已抓获犯罪嫌疑人65名;共收缴、冻结涉案资金2?郾92亿余元,扣押轿车19辆,查封房产26处(约折合人民币3000万元),并对亿霖集团投资7000余万元在北京密云、宁夏等地购买的旅游、油井等资产采取了监管措施。2007年4月29日,公安机关将赵鹏运、屠晓斌、赵代虹等9名犯罪嫌疑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截至目前,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犯罪嫌疑人已达28名。

【点评】对投资者来说,市场有输赢,投资有盈亏。但一些不规范的经济活动特别是非法集资蕴藏着巨大的投资风险。构成投资风险的客观原因是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不健全的信用机制,主观原因是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广大人民群众一定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识别非法集资的陷阱,谨防上当受骗;同时增强合法和理性投资观念,趋利避害,防范风险。

辽宁营口东华集团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

【案情】2005年6月,辽宁省公安机关破获了营口东华集团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经查,2002年7月至2004年12月间,营口东华集团以养殖蚂蚁为名,以给予投资者35%―60%不等的高额利息为诱饵,通过设立的13家分公司及代办点,向3万余名群众非法集资近30亿元。2007年2月,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主犯汪振东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死刑,其余案犯,以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

【点评】营口东华集团的非法集资活动主要是以虚拟骗局为载体、高额回报为诱饵、宣传造势为助力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该犯罪之所以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公司的工商执照、司法公证样样俱全,为其非法活动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其次,部分群众缺乏法律观念和理性心态,易受犯罪嫌疑人的欺骗。也有少数人明知是投资陷阱,仍抱有侥幸、赌博心理,冒险参与。广大人民群众应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认识集资类犯罪的严重危害性,识破非法集资者的欺骗伎俩,增强识假防骗的意识和能力。

云南曲靖戴雁、梁莉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

【案情】自1997年8月至2005年5月,戴雁、梁莉等人以支付高额利息为诱饵,采用民间“拢会”的方式,先后“拢会”41个,向900余名群众非法集资4000多万元,严重扰乱了当地金融秩序,对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危害。2006年12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维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戴雁、梁莉有期徒刑4年至7年。

【点评】戴雁、梁莉案的发生,明显暴露出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着地下金融活动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公安等执法机关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不断提升发现、预警、打击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特别是加大对非法集资等地下金融活动社会危害性的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树立防范意识,做到不受诱惑,不参与类似的活动。

成都丽金花公司亳州分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案情】2006年1月10日,安徽省公安机关对成都丽金花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亳州分公司(以下简称丽金花公司)法人代表王振华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立案侦查。经查,丽金花公司以种植玫瑰、投资建设“丽金花万亩玫瑰生态园”“丽金花公园”为名与投资户订合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主要采取以下四种方式:第一种是1年期合同,逐月返还,1年后还本和41%的利息;第二种是3年期合同,第一年返还本金和41%的利息,第二年有20%的分红,第三年有10%的分红;第三种是10年期合同,回报利润每年60%;第四种是20年合同,首年最高利润可达80%,平均每年利润30%。丽金花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先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9523万余元,涉及群众2900余人,涉及安徽省亳州、阜阳、宿州、淮北以及山东、河南等十余个市县。

【点评】丽金花公司这类涉嫌非法集资的企业,往往打着政府支持的旗号,巧立名目,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大肆进行广告宣传,极具诱惑力;同时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迎合人们快速发财致富心理,麻痹人们的思想,具有隐蔽性、伪装性和欺骗性。广大人民群众必须认识到,广告宣传只是一种商业行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识别非法集资的能力,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湖南长沙中天行房车俱乐部有限公司集资诈骗案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

【案情】2005年9月,湖南长沙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破获了中天行房车俱乐部有限公司集资诈骗案。经查,2004年8月,犯罪嫌疑人高大庆等人注册成立长沙市中天行房车俱乐部有限公司,以高额固定回报并逐月兑付现金的委托租赁会员制的方式向社会集资1?郾67亿元。目前该案已一审判决。

长沙市中天行房车俱乐部有限公司涉嫌集资诈骗案中,“中天行”公司采取虚增公司注册资本、提供虚假担保、捏造和虚夸投资项目、承诺高额回报等手段,借助宣传媒体造势,以委托租赁及发行体验卡、贵宾卡、至尊卡、鸿福卡、博颐卡等类卡向社会公众特别是有一定积蓄且急于寻找投资渠道的中老年群体进行非法集资活动,涉案金额1?郾67亿元,受害群众7000余人,是一起涉案金额巨大、涉及人员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

【点评】由于受害者防范意识淡薄,投资风险意识不强,犯罪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强,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防控措施不完善和监管力度不够等原因,此类犯罪容易坐大成势。投资者一定要增强投资风险意识和防范犯罪意识,避免赌博式投资心理和从众心理,不要奢望出现“天上掉馅饼”的奇迹。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和平县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府直属有关单位:

为加强全县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有效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维护和促进全县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根据省、市关于处置非法集资问题的有关精神,县政府决定建立和平县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联席会议组成

负责人:县政府分管金融工作副县长 召集人:县政府办负责同志

成员单位:县政府办、县法院、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经信局、县法制局、县地税局、县工商局、人行和平县支行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政府办,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指定1名联络员为办公室成员。

二、联席会议职责

(一)制定处置非法集资的政策措施,建立“疏堵并举、防治结合”的处置非法集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二)组织各乡镇政府和县政府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处置非法集资的方针、政策。

(三)领导全县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制定处置非法集资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案。

(四)组织有关部门对涉嫌非法集资案件进行性质认定。

(五)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对非法集资活动进行查处。

三、成员单位职责

县政府办: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负责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机制等相关文件制度的起草,负责非法集资情况的分析通报、信息反馈,负责承办相关会议,负责涉嫌非法集资案件的调查、认定、查处和善后工作的综合协调。

县法院:负责非法集资诉讼案件的审判工作;充分利用刑罚手段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犯罪行为;在诉讼活动中做好处置非法集资的宣传教育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依法对非法集资活动进行侦查、打击和处理;负责非法集资活动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现场秩序和安全维护工作,协助县政府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非法集资活动查处工作经费保障与善后处置相关工作。

县经信局:负责对工业、信息产业、能源、医药、高新技术等行业涉嫌非法集资活动进行排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督管理,严防中小企业非法集资行为;协助做好对非法集资活动的处置工作。

县法制局:负责参与涉及非法集资处置相关的规范性文件的审查、起草及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研究处置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与有关司法部门协商提出解决办法。

县地税局:负责征管范围内涉嫌非法集资的纳税人的情况及财务核算情况等的查处工作。

县工商局:负责涉及非法集资活动广告和非法金融广告的监管、查处工作,参与查处利用公司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负责对从事投资管理、投资咨询、贷款咨询等业务的中介机构的监管,依法查处利用中介机构名义从事非法集资活动。

人行和平县支行:负责金融管理职能范围内涉嫌非法集资案件的调查、认定、查处和善后等工作。

四、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

(一)加强对非法集资活动方式、规律、特点和对策的研究,就制定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规划、措施、工作指导意见向联席会议提出建议和方案。

(二)督促落实联席会议作出的各项决定,及时通报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情况。

(三)协调各部门、各行业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并督办落实。

(四)接收各成员单位报送的非法集资案件信息,按程序将非法集资案件向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交办。

(五)推广交流各成员单位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情况及经验,指导、推动工作。

(六)做好联席会议的会务工作。根据各成员单位意见和建议提出会议议题,经召集人批准组织召开联席会议。

五、工作规则

(一)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经联席会议负责人批准或全体联络员会议研究同意后组织召开。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随时召集全体会议或部分成员单位会议。

(二)研究重要政策事项、工作机制和重大非法集资案件时,召开全体会议。

(三)研究非法集资处置事项时,视具体情况召集有关成员单位召开会议。

(四)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以联席会议纪要形式印发有关方面,并抄报县委、县政府。联席会议形成的决议,按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负责落实。

六、工作机制

根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和处置工作流程,按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形成全县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

(一)预警排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指定专门人员和机构,建立健全本部门、本行业和全县范围内“反应灵敏、预警及时、配合密切、应对有力”的监控预警工作体系,切实做好非法集资活动的防范预警工作。对可能发生非法集资的业务领域和区域,要定期组织排查,并将排查情况及时通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可能发生的非法集资行为,要积极采取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

(二)发现报告。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加强信息交流和协调沟通,分析非法集资活动的方式、特点及规律,拓宽信息渠道,及时发现非法集资活动。经预警、排查、分析或接到有关报告和群众举报后,对已发现、掌握的涉嫌非法集资情况和可能发生非法集资行为的动向和信息,要及时报告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已发现的非法集资活动,要做好相关的前期调查取证工作。

(三)立案交办。联席会议办公室在接到相关成员单位的报告或群众举报及新闻媒体的报道后,对涉嫌非法集资的案件,应按规定程序予以立案、登记。涉嫌重大非法集资案件,在立案的同时,要及时报告县政府。根据非法集资活动所涉部门、行业的具体情况,按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对属于系统内的非法集资案件,联席会议办公室及时移送、交办给相关成员单位。

(四)性质认定。相关成员单位接到联席会议办公室交办的涉嫌非法集资案件,要立即调查,并依法作出性质认定。调查认定情况,要及时通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对自身难以认定或认定不准的非法集资案件,上报联席会议研究认定,联席会议要及时组织全体或部分成员单位会议研究认定。

(五)依法处置。对已经认定的非法集资案件,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及时向县政府报告,并向公安等相关成员单位移送、交办。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在县政府统一领导和组织下,按照国务院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确定的处置原则,依法及时查处并负责做好债权债务的清理清退和善后处置工作。处置工作的进展情况及结果要及时通报联席会议办公室。

(六)督办通报。各成员单位应将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政策措施、工作进展、处置结果及案例材料等相关信息,及时向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对立案交办的非法集资案件,要加强指导、协调、督办。对相关工作信息和非法集资案例要及时进行汇总分析,认真研究非法集资活动的特点及动向,将非法集资的有关案例及查处情况及时向县政府报告,同时通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

(七)宣传教育。县委宣传部等成员单位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社会公众增强法律意识和识别能力,促使社会公众自觉远离非法集资,从源头遏制非法集资蔓延。要广泛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剖析典型案例,增强公民的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

七、工作要求

联席会议在县政府领导下,负责全县非法集资工作的组织、指导和推动。各乡镇政府主要领导是处置辖区内非法集资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风险预警和监测,积极稳妥抓好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各成员单位要遵循“明确职责、加强协调、打防结合、重在治本”的工作原则,按照县政府的工作安排及要求,加强行业主管、监管部门的一线把关作用,将本行业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纳入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明确职责、机构和人员,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日常监管,形成打防并举、疏堵并重、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第四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青海省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机制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建立青海省处置非法集资联席 会议制度和工作机制的通知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处置非法集资相关工作,有效预防和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和谐发展,省政府决定建立“青海省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和“青海省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现将联席会议成员名单通知如下:

主 席:徐福顺

副省长

副主席:徐连生

省政府副秘书长

安 宁

青海银监局局长

何再贵

省公安厅副厅长

成 员:王向明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高家宁

青海银监局副局长

贾小煜

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张守成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谢官太

省公安厅副厅长

程丽华

省财政厅副厅长

王新宇

省商务厅副厅长

于 杨

省建设厅副厅长

杨有林

省农牧厅纪委书记

党少云

省监察厅副厅长

郑 杰

省林业局副局长

达建宁

省工商局副局长

侯志胜

省地税局副巡视员

丁志武

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多 旦

省检察院副检察长

王建军

青海证监局局长

承 列

人行西宁中心支行副行长

赵衍亮

青海保监局局长助理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青海银监局。青海银监局政策法规处处长何代英任办公室主任,省政府办公厅工业流通处副处长马铁峰任副主任,办公室成员由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处长李志雄、省政府法制办法规处副处长丁剑铭、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总队长郑治军、省发展改革委外资利用处处长张季青、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处长李积庆、省商务厅规划财务处副调研员朱德顺、省建设厅综财处副处长郭云方、省农牧厅监察处处长杨应秀、省监察厅执法监察室副主任王育宏、省林业局计资处调研员董昕、省工商局公平交易处处长陈志勇、省地税局稽查局局长杨敬秀、省高级人民法院刑庭庭长韩幸生、省检察院侦查监督处处长贾湟川、人行西宁中心支行稳定处处长孙勇、青海证监局稽查处处长曹远宏、青海保监局办公室副主任李锦军等组成。

附件:

1、青海省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2、青海省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七年五月三十一日

附件1:

青海省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一、联席会议工作原则

联席会议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部际联席会议领导下,负责全省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指导,制定处置非法集资的政策、措施,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应遵循“明确职责、加强协调、疏堵并举、打防结合、重在治本”的工作原则,在规定的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框架内,开展相关工作。

二、主要职责

(一)联席会议主要职责

1、在省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疏堵并举、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切实有效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处置非法集资的方针和政策。

2、制定处置非法集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反应灵敏、配合密切、应对有力”的工作机制,上下联动的宣传教育体系,齐抓共管的监测预警体系,准确有效地性质认定体系,稳妥有力的处置善后体系和及时灵敏的信息汇总报告体系。

3、组织有关部门对涉嫌非法集资案件进行性质认定,由有关部门依法作出认定结论,重大案件的认定意见按程序报批。

4、指导、配合各州(地)、市人民政府建立处置非法集资组织协调机制,提示、督促各州(地)、市人民政府按照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5、汇总各部门,各州(地)、市人民政府报送的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情况,并及时上报省政府。

(二)联席会议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联席会议办公室是联席会议的日常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加强对非法集资活动方式、规律、特点和对策的研究,就制订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规划、措施、工作指导意见向联席会议提出建议和方案;筹备联席会议的召开,督促落实联席会议作出的各项决定,及时通报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情况;统一协调各部门、各行业开展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并督办落实;接收各成员单位报送的非法集资案件信息,按程序将非法集资案件向省直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交办;编发《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动态》,交流各成员单位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情况及经验,指导、推动各部门工作。

组织做好联席会议的会务工作。根据各成员单位意见和建议提出会议议题,经召集人批准或全体联络员会议研究同意后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经联席会议通过的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措施、计划、决定等以适当方式印发各成员单位,并督促落实相关工作。

(三)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1、青海银监局:负责承办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负责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机制等相关文件的起草工作;负责组织情况分析通报、案件排查、信息反馈等工作,及时参与银行业系统内有关非法集资案件的调查、取证、查处等工作。

2、省委宣传部:负责处置非法集资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

3、省政府法制办:配合和协助省政府相关部门,做好涉及非法集资的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章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起草、修改等工作。

4、省公安厅:配合和协助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日常工作,负责依法对非法集资活动进行侦查、打击和处理,负责非法集资活动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现场秩序和安全的维护工作等。

5、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或核准过程中资金来源的监督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企业债券领域涉嫌非法集资案件的性质认定,严格发行审核,完善企业债券管理机制。

6、省法院:负责非法集资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

7、省检察院:负责对非法集资案件涉案犯罪人员的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工作。

8、省监察厅:负责对参与、支持非法集资活动的涉案行政机关以及工作人员的查处工作等。

9、省财政厅:负责财政系统内非法集资活动的查处工作,完成省政府交办的处置非法集资活动的有关事项。

10、省建设厅:负责建设系统内非法集资活动的查处工作。

11、省农牧厅:负责农牧系统内非法集资活动的查处工作。

12、省林业局:负责林业系统内非法集资活动的查处工作。

13、省工商局:负责对涉及非法集资活动广告和非法金融广告的监管、查处工作,参与查处利用公司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活动等。

14、省地税局:负责对涉嫌非法集资的单位和个人纳税情况及账务核算等查处工作。

15、省商务厅:负责商务系统内非法集资活动的查处工作。

16、人行西宁中心支行:参与对非法集资活动调查及相关工作。

17、青海证监局:负责证券系统内非法集资活动的查处工作。

18、青海保监局:负责保险系统内非法集资活动的查处工作。

三、工作规则

联席会议不定期召开,由召集人负责召集,如有需要,经成员单位提议,可临时召开全体或部分成员会议。联席会议的议题包括:传达、贯彻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指示精神;联席会议办公室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制订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

四、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研究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切实履行职责;要积极参加联席会议,认真落实联席会议议定事项;联席会议形成的决议,各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落实;要互通信息,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各成员单位提出的议题,需提前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并做好保密工作。

附件2:

青海省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

为充分发挥省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对非法集资活动实施综合治理,加大打击力度,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特制定青海省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

根据部门职责分工和处置工作流程,按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由预警排查、发现报告、立案交办、性质认定、善后处置、督办通报、宣传教育等各相关环节组成。

一、预警排查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建立健全本部门、本行业和全省范围内“反应灵敏、配合密切、应对有力”的监控预警工作体系,加强日常监管,把好一线关,尽早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处理。一经发现非法集资苗头,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及时通报省政府和联席会议办公室,切实做好非法集资活动的防范预警工作。对可能发生的非法集资活动的业务领域和区域,要定期组织排查,并将排查情况及时通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可能发生的非法集资行为,要积极采取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对社会影响较大、性质恶劣的,应先行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对监测预警中发现的跨州、地、市非法集资案件,由联席会议负责协调确定主办地区。其他有关地区应在主办地区人民政府的组织协调下,负责本地区案件调查取证及相关处置工作。

各州(地)、市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负责对本地区、本行业非法集资的监测预警,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非法集资活动的防范预警工作。

二、发现报告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加强信息交流和协调沟通,分析非法集资活动的方式、特点及规律,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及时发现省内发生的非法集资活动。经预警、排查、分析或接到有关报告及群众举报后,要及时书面报告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已发现的非法集资活动,要做好相关的前期调查取证工作。

三、立案交办

联席会议办公室在接到成员单位的报告或群众举报及新闻媒体报道后,应按规定的程序予以立案、登记。重大非法集资案件,在立案的同时要及时向省政府报告。根据非法集资活动所涉部门、行业的具体情况,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对属于系统内的非法集资案件,及时向相关成员单位进行交办。

四、性质认定

相关成员单位在接到联席会议办公室交办的非法集资案件后,要立即进行调查,并依法作出性质认定。对政策界限清楚的非法集资案件,果断处置,做到防微杜渐;对难以认定或认定不准的非法集资案件,按程序报联席会议集体研究认定。

各州(地)、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当地银监、公安、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政策界限清晰的进行性质认定。性质认定后,由各州(地)、市人民政府组织进行查处和后续处置工作。经公安部门立案侦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且触犯刑法的案件,可直接进入刑事诉讼程序。

对前期调查取证事实清楚且证据确凿、但因现行法律法规界定不清而难以定性的跨地区重大案件,由州(地)、市人民政府提出初步认定意见后按要求上报。联席会议对各州、地、市上报案件进行初步审查。初审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应补充完善后重新上报。初审符合要求的,联席会议组织相关部门对案件进行认定,由有关部门依法作出认定结论,并及时将认定意见反馈各州(地)、市人民政府。重大案件的认定意见按程序报批。

省公安厅专项立案侦查的案件,需要由联席会议组织性质认定的,按照各州(地)、市人民政府上报案件性质认定程序进行。

五、善后处置

非法集资案件一经认定,各州(地)、市人民政府要负责做好本地区非法集资案件的组织查处和债权债务清理清退等处置善后与维护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及有关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协调和监督指导。

各州(地)、市人民政府要建立有效的后续处置工作机制。坚持公平、公开、公正、透明原则,做好处置善后工作。非法集资案件有行业主管、监管部门、组建单位或批准单位的,由州(地)、市人民政府会同行业主管、监管部门、组建单位或批准单位负责债权债务清理清退等工作;没有行业主管、监管部门、组建单位或批准单位的,由州(地)、市人民政府组织工商等有关部门负责债权债务清理清退等工作。对跨州(地)、市的非法集资案件,公司注册地在涉案地区的,由公司注册地州(地)、市人民政府牵头负责;公司注册地不在涉案地区的,由涉案金额最多的州(地)、市人民政府牵头负责,相关州(地)、市人民政府积极配合并负责做好本地区工作。负责牵头的州(地)、市人民政府要组织协调其他涉案地区,制定统一的债权债务清理清退原则和方案,保证处置工作顺利进行。其他情形的跨地区案件,由涉案金额最多的地区牵头,按照统一的原则和方案做好处置善后工作。

为加强信息互通与共享,确保省政府全面掌握全省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情况,联席会议建立处置非法集资信息汇总报告制度,各成员单位和各州(地)、市人民政府要建立本部门、本地区日常报告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督促各成员单位和州(地)、市人民政府做好信息报告工作,并负责向省政府提交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报告。

六、督办通报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应将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政策措施、工作进展、处置结果及案件材料等相关信息,及时向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对立案交办的非法集资案件,要加强指导、协调、督办。对相关工作信息和非法集资案例要及时进行汇总分析,认真研究非法集资活动的特点及动向,将非法集资活动的有关案情及查处情况及时向省政府报告并通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

七、宣传教育

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公众增强法律意识和识别能力,自觉远离非法集资,从源头遏制非法集资蔓延。

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打击非法集资的宣传教育规划,对成员单位和各州(地)、市人民政府开展此项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并负责组织协调新闻单位开展全省范围内的宣传教育活动。要加大宣传力度和宣传覆盖面,开展多层面、多角度的宣传工作,发挥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的作用,深入社区、村组开展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非法集资的社会危害性,做到家喻户晓,防微杜渐,切实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

对各州(地)、市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发现并通报的涉嫌非法集资的案件,联席会议办公室应及时通报宣传主管部门。宣传主管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防止虚假宣传误导社会公众。

第五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法惩处非法集资有关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明电〔2007〕39号 【发布日期】2007-08-02 【生效日期】2007-08-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法惩处非法集资有关问题的通知

(皖政办明电〔2007〕3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法惩处非法集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7〕34号)转发给你们,同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非法集资危害性的认识,按照国办发明电〔2007〕34号和《安徽省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安徽省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方案》要求,从维护群众利益、确保社会稳定、保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高度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不回避矛盾,不等待观望。各级政府是维护本地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主体,要尽快建立健全本地区处置非法集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组织本地区非法集资活动查处工作,依法加大打击力度,有效遏制非法集资蔓延趋势。对因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影响社会稳定的,要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和有关工作人员责任。

各地要建立依法处置非法集资的长效机制,要抽调政治和业务素质较高的人员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办公。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作,相互协调,形成处置打击非法集资的合力。对涉及多个地市的非法集资活动,各地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做好处置工作。

二、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排查风险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打早、打小,把矛盾化解在当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的指导思想,建立处置非法集资监测预警机制。农业、林业、银监、工商等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尽快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信箱和电子邮箱,收集信息,及时掌握涉嫌非法集资企业的动向。各有关部门要建立日常信息沟通渠道,实现信息共享,掌握全局动态。一旦发现问题,有关部门要及时相互提示风险,防止风险积累。

各地要立即组织开展涉嫌非法集资活动风险排查,全面摸清本地区涉嫌非法集资企业的集资方式、金额和参与人数等情况。发现有非法集资苗头的企业,银监、公安、工商、行业管理等部门要提前介入,及时调查取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非法集资企业,在非法集资性质未最终认定前,可采取暂不予年检、暂不予办理公司登记事项变更登记、暂不批准设立分支机构等限制性措施,待有关部门作出是否构成非法集资的结论后,再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执行。

三、突出打击重点,依法稳妥处置

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政策界限清晰的,要果断采取措施,控制涉案人员和资产,依法妥善处置。同时,要按照《安徽省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方案》要求,制定周密的应急处置预案,防止极少数不法分子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上访,引发群体性事件。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征兆,迅速启动本地区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疏导劝阻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认真做好非法集资处置善后工作,明确债权登记部门,清理债权债务,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做好清偿工作,尽量减少群众损失,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四、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广告清查

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加强舆论引导,全方位,多角度,广泛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媒体,大力宣传非法集资活动的基本特征、方式、危害性和典型案件的处置情况,宣传国家处置非法集资的有关法规和政策。宣传工作要深入社区,进村入户,让群众准确了解有关金融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提高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广告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广告审查制度。各有关新闻媒体要严格把关,严肃宣传纪律,严禁刊登或通过网络传播涉嫌非法集资的报道和图片。省工商部门要会同有关方面全面清理涉嫌非法集资企业的虚假宣传广告。清查结果于10 月底报送省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办公室。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八月二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法惩处非法集资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办发明电〔2007〕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非法集资在我国许多地区重新抬头,并向多领域和职业化发展。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非法集资案件1999起,涉案总价值296亿元。2007年1至3月,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两类案件就立案342起,涉案总价值59.8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101.2%和482.3%。若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治理整顿,势必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为了维护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就依法惩处非法集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非法集资的社会危害性,坚决遏制非法集资案件高发势头

非法集资涉及面广,危害极大。一是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非法集资活动以高回报为诱饵,以骗取资金为目的,破坏了金融秩序,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二是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非法集资有很强的欺骗性,容易蔓延,犯罪分子骗取群众资金后,往往大肆挥霍或迅速转移、隐匿,使受害者(多数是下岗工人、离退休人员)损失惨重,极易引发群体事件,甚至危害社会稳定。三是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非法集资活动往往以“响应国家林业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等为名,行违法犯罪之实,既影响了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又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

为切实做好依法惩处非法集资工作,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银监会牵头的“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务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共同做好工作。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上来,统一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上来,充分认识非法集资的危害性,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果断处置,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案件高发势头。

二、当前非法集资的主要形式和特征

非法集资情况复杂,表现形式多样。有的打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倡导绿色、健康消费”等旗号,有的引用产权式返租、电子商务、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等新概念,手段隐蔽,欺骗性很强。从目前案发情况看,非法集资大致可划分为债权、股权、商品营销、生产经营等四大类。2006年,以生产经营合作为名的非法集资涉案价值占全部非法集资案件涉案价值的60%以上,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一是未经有关监管部门依法批准,违规向社会(尤其是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如未经批准吸收社会资金;未经批准公开、非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等。二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出资人货币、实物、股权等形式的投资回报。有的犯罪分子以提供种苗等形式吸收资金,承诺以收购或包销产品等方式支付回报;有的则以商品销售的方式吸收资金,以承诺返租、回购、转让等方式给予回报。三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集资目的。为掩饰其非法目的,犯罪分子往往与受害者签订合同,伪装成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其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

三、地方人民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依法惩处非法集资的责任,确保社会稳定

省级人民政府要把依法惩处非法集资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加快建立健全本地区依法惩处非法集资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做好相关工作。一是加强监测预警。要对本地区的非法集资问题保持高度警惕,进行全程监测,主动排查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警,防患于未然。二是及时调查取证。发现问题后,要组织当地银监、公安、工商等部门提前介入,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对社会影响大、性质恶劣的非法集资案件,要采取适当预防措施,控制涉案人员和资产,保护证据,防止事态扩大和失控。同时,要制定风险处置预案,防止引发群体性事件。三是果断处置。对于事实清楚且可以定性的非法集资,要果断采取措施,依法妥善处置;难以定性的,要及时上报“联席会议”组织认定。涉及多个地区的,有关省级人民政府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做好相关工作。省级人民政府要及时总结经验,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参照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的政策规定,制定本地区相关规章,为依法惩处非法集资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四、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认真做好依法惩处非法集资工作

依法惩处非法集资工作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有关方面要加强协调,齐抓共管。有关部门要逐步建立健全反应灵敏、配合密切、应对有力的工作机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将防控本行业非法集资作为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建立日常信息沟通渠道和工作协调机制,认真做好非法集资情况的监测预警工作。一旦发现非法集资苗头,应及时商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妥善处置,并通报“联席会议”。要抓紧制定和完善本行业防范、监控和处置非法集资的规章及行业标准。“联席会议”要加大工作力度,对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进行深入分析,集中力量查处典型案件,严惩首恶,教育协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银监会作为“联席会议”的牵头部门,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加强沟通,切实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改善金融服务,逐步构建疏堵并举、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对于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多发的行业,要主动开展风险排查,防止风险进一步积聚。有关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尽快公布举报电话、信箱和电子邮箱,通过有奖举报等方式鼓励公众参与,在门户网站上开辟专门的投资者教育园地,探索建立风险提示和预警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对广告的监督管理,依法落实广告审查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群众举报、媒体披露的线索要及时调查核实,对发布非法集资广告的当事人和有关责任人要严肃查处。

五、加强舆论引导和法制宣传,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的识别能力

银监会要牵头制订宣传教育规划,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宣传依法惩处非法集资的法律法规,通报非法集资的新形式和新特点,提示风险,提高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引导其远离非法集资。要加大对典型案件的公开报道力度,以专栏文章、专题节目等方式揭露犯罪分子的惯用伎俩,震慑犯罪分子,形成对非法集资的强大舆论攻势。要在广大农村、城市街道、社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张贴宣传画,扩大覆盖面,强化宣传效果。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地方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加强舆论引导和法制宣传。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贵阳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贵阳市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阳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贵阳市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