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破解难题促整治 巧出思路美环境
破解难题促整治 巧出思路美环境——2010年漳州市各县(市、区)村容整洁工作典型事例
2011年03月10日 来源:福建农办信息网 【字号:大 中 小】
芗城区洋尾村:分解整治任务,明确具体目标。由村干部包片,村民组长包组,带领村民开展“五清”,清理陈年垃圾、建筑垃圾、村内旱厕、废旧房屋以及堆放杂物,共清运垃圾355车,拆除旱厕8座、旧房35间,清除猪圈、禽舍25个。在“五清”基础上加强“四化”,即环境净化、村庄绿化、村容美化、路面硬化,共硬化道路2000米、沟渠700米;种植树木3000棵,拓展绿地2000平方米;新建一个700平方米的篮球场和一个占地15亩的休闲公园,为村民提供休闲好去处。
龙文区院后村:多方筹集资金,大力开展整治。在面对一年村财不到10万元的情况下,通过上级争取一点、村财投入一点、群众捐资一点、企业赞助一点的方式多方筹资。共筹集到资金220多万元,按规划建房屋15座,预埋排水、排污管道800米,新建垃圾收集点35个、中转池2个,道路硬化2100米,并新建一个供农民休闲观光的七星池。
龙海市田中央村:创新保洁机制,奖罚措施并举。将卫生保洁工作进行公开招标,个人竞标,一年一定。村内5条主干道每天打扫1次,垃圾坑、垃圾桶每2天至少清运1次,垃圾处理场每星期处理1次以上,并进行不间断巡回保洁,保证路面无垃圾。村委会聘请卫生监督员30人,对工作成效进行监督检查,对承包者民主评议、每季度测评一次,满意率达60%以上或80%以上,分别奖给承包方1000元、2000元。同时对路面管理公开招标,要求不准在村道堆放土头、建筑材料、生产用品,不准放养家禽、家畜,不准晒牛、猪粪及其它杂物,不准在路面建临时工厂,一经发现给予重罚。
漳浦县山边村:探索土地流转,推动拆旧建新。村“两委”经过征求多方意见后,提出“拆旧建新,不赚不补,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供需平衡”,由旧村改造理事会组织拆迁户对补偿标准、建设用地安排、新村配套设施及规划后的宅基地价格等问题进行协商探讨,建言献策,让村民自己充分作主,对丈量登记、补偿标准、用地安排、宅地售价进行公开,统一流转其土地所有权,统一拆除旧房及废弃建筑后按新村规划预留了道路、巷道、绿地,剩余土地按规划建房规格面积出售给村民建新房,每平方米的价格包含拆迁补偿费和新村的所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既维护了拆迁户的合法权益,又确保了旧村改造顺利实施。
云霄县新湖村:坚持规划先行,有序实施整治。投入资金220多万,聘请县城乡规划设计室对全村进行村庄规划,并制定出村容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拆除了25处废旧房屋、34个废弃猪圈和20间旱厕,建设环村水泥路1200米,硬化村道、巷道1800米,清理沟渠300米,铺设地下排污管道3000米,种植绿化苗木425棵,安装9盏照明路灯,98户建起水冲式洁厕,实现全村道路100%硬化,村内无陈年垃圾,河塘水面无漂浮物,沟渠疏通。
诏安县大梧村:生产生活场所分开,实现垃圾有效处理。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征用场地50亩,建设牡蛎壳集中堆放点1个,同时积极招商引资,建立牡蛎壳加工厂,硬化村道200米,埋设排污涵管250米,疏通排水沟85米,将5820米的下水道明沟改为暗沟,有效解决牡蛎壳乱堆放问题,村内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同时,对省道309线新村路口至蔗寮段两侧进行绿化,并安装路灯。
东山县石埔村:精心制定规划,坚持建管并重。邀请相关部门及专家进村调研,广泛听取建议,精心谋划,并对每个项目制定不同的实施方案和整治标准。建设项目从地下、地面到立体,从拆建、绿化到美化,严格按照规划蓝图和整治方案进行,道路硬化、绿化总长10多公里,并配套路灯,拆除812处临时搭棚、262个废弃猪圈和62间旱厕,建设3个面积达2600多平方米的绿地公园。并结合开展抓“三权”确认和促“四旁”绿化活动,解决权益归属问题。管理方面从保洁经费筹措、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的维护入手,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先规划、后建设、强管理,扎实有序推进村容整洁。
平和县古楼村:充分尊重民意,建立长效机制。通过用好“四好”确保长效机制有效运作。一是用好土地赔款,由村民大会表决将小组被征用土地赔偿款20多万元用于村容整洁工程。二是做好项目申报,及时编写项目报告,申请项目资金,村内体育健身器材、名贵树种等都得到相关部门的项目支持。三是唱好冠名捐资,明确捐资5000元者在凉亭一柱子上刻上姓名,捐500元者在石椅上刻名,且每处只刻一个姓名,带动了群众勇跃捐资,共筹集资金28万元。四是建好保洁机制,聘请寺庙清洁工进行卫生保洁,工资由寺庙理事会在戏金香火钱时分摊,定时公开收支情况,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南靖县林坂村:切实关注民生,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实施了“三个一”工程:(1)拓宽一条路。充分发动群众拆除村内小路两旁的猪圈、旱厕60间、民房10间、围墙40米,将一条500米长、不足2米宽的小道拓宽至3.5米,群众自豪地说:“现在小轿车可以开到家门口了,做出一点小牺牲,不算什么!”(2)清理一条溪。对贯穿村内河道进行彻底清理,共清运淤泥、垃圾杂物600多吨,河道宽度由原来不足2米恢复到4米多,深度也从0.6米变成1.6米,在2010年6月份的连续5天强降雨中,洪水顺利流过新河道,沿河两岸30多户居民的生命财产无一受损。(3)新建一座桥。拆掉原先仅宽0.5米的石板桥,新建一座长5米,宽3.5米的水泥桥,方便了群众出行,被村民亲切地称作“连心桥”。
华安县先锋村: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实施整治。紧紧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盼望的问题,充分调动本村大学生、退休老干部、共青团员、在外干部、企业家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村庄规划工作,完善《村容整洁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群众积极参与,投入200多万元,拆除旧房12处、旧旱厕23处、违章搭盖825平方米,硬化村道7公里,加长新村点村主干道1200米,265户的化粪池改造成“三格式”,新建垃圾堆放池5个,栽种树木1.25万株,其中名贵树种2500棵。同时,投入200多万元进行旧村改造,目前已完成水涵铺设和部分路段拓宽。
长泰县鹤亭村:早筹划早动手,以点带面促整治。于3月10日组织到陈巷镇福照亭村参观学习,月中旬对山坪整治片区进行现场勘测及全面规划设计,确保村容整洁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完善,当月20开始动工拆迁,有效提高整治步伐。同时加强措施,将工作分组包户,落实到人;并以整治片区内占地面积较大的农户作为拆迁突破点,形成示范带动;组织12人的拆迁专业队伍,雇请2部钩机及2部运输车,协助村民拆迁;联系收购商收购废弃木柴及石料。一年来,该村山坪社130户,拆除养殖场92户、旱厕65个,拆迁砖瓦房、蘑菇房及临时搭盖等5190平方米,硬化路面2100米,完成近100亩空杂闲。
第二篇:“3+1”机制破解人居环境整治难题
“3+1”机制破解人居环境整治难题
今年以来,×××坚持以“党建强村、旅游富村、产业兴村、生态美村”为目标,积极创新人居环境整治“3+1”(“3”是“日检查、周通报、月评比、季督查、年考核”“一次批评、二次通报、三次辞退”和“随手拍现场直播”制度;“1”是发挥“小喇叭”大作用)工作机制,以“小措施”破解“大难题”,以“微改革”推动“大变革”,有效形成了户户比干净、村村争先进的良好局面。
一、“日检查、周通报、月评比、季督查、年考核”破解“清理不及时、整治不彻底、督促不到位”难题。“日检查”,建立村参与、乡为主的人居环境日检查制度,乡人居环境办公室人员坚持每天对乡域垃圾、环境整治、卫生改厕等工作轮回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表扬环境卫生干净户、激发带动清扫不彻底户,对于长期环境卫生不整洁户,不得评为“美丽庭院”“和谐五星”。“周通报”,由乡执法中队负责,坚持每周五对全乡×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督查,掌握工作动态,推动任务落实,并将督查情况在全乡范围内进行通报,肯定成绩、通报后进,倒逼各村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月评比”,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根据日常巡查、执法中队督查情况,按月对各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量化考评,评出全乡本月“美丽庭院”和“整洁村组”。“季督查”,按季度组织全乡领导班子、人大代表、各村“两委”负责人,采取听取汇报、现场视察、量化打分、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各村“三大革命”推进情况进行观摩督查,学习交流,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互促共进。“年考核”,由乡政府统一组织,结合全乡重点工作年终考核,对全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地考核,查责任落实、看任务完成、促干部作风、推特色亮点,将考核结果纳入各村整体工作考核范畴进行表彰奖励。截至目前,共开展“月评比”活动×次、“季督查”×次,发工作通报×期,评出“美丽庭院”×户,“整洁村庄”×个,促进全乡上下形成了履职尽责、齐抓共管、争先评优的浓厚氛围。
二、“一次批评、二次通报、三次辞退”破解“管理宽松软、在岗不作为、担当不尽责”难题。将规范村级管理、公益性岗位、村级维管员、生态护林员等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采取“分段包干、划片负责、责任到人、网格管理”的方式,把全乡××名村级维管员、××名公益岗、××名生态护林员划入××个责任网格区,把每条路、每道沟、每个巷道、每个垃圾桶、每处三堆集中堆放点具体到每个人,考勤考核与本区域环境整治工作挂钩,对督查检查和考核评比中排名靠后的维管员,采取第一次批评、第二次通报、第三次辞退的方式进行严格管理,督促其认真做好环境整治工作,破解“管理宽松软、在岗不作为、担当不尽责”,人浮于事的难题。有效营造了积极主动、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随手拍现场直播”破解“监管不到位、清洁不主动、问题不整改”难题。充分利用全乡微信公众号、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群等信息平台,采取手机“随手拍现场直播”的方式,上传人居环境整治图片、视频,鼓励干部和群众及时分享人居环境正能量,通报曝光不良行为。特别对个别村、个别社、个别户环境
“脏、乱、差”和门前“三堆”问题严重的问题,现场直播,通报曝光,督促整改。通过以上手段,形成了争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乡“现场直播”曝光人居环境整治问题××余条,有效破解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管不到位、清洁不主动、问题不整改”的难题。
四、发挥“小喇叭”大作用破解“参与不积极、氛围不浓厚、整治不主动”难题。录制“三大革命”倡议书音频一套,购买高音频车载移动小喇叭一部,专门固定车辆,对中央和省市区关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无垃圾、农户门前“三堆”清理等政策进行全天候、无死角宣传。发放“三大革命”倡议书××余份。同时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播,进一步动员全乡广大党员、人大代表、群众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工作中来,自觉维护和共同遵守生活环境,自觉养成讲卫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为白庙的碧水蓝天奉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宣传,发挥了“小喇叭”大作用,营造了浓厚氛围,使乡村振兴、“三大革命”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破解了群众“参与不积极、氛围不浓厚、整治不主动”难题,真正把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掀起了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新高潮。
第三篇:环境信访难题破解
环境信访难题破解
环境信访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和环保部门的形象,如果处理得好,环保部门就能赢得领导和群众的双重信任,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但当前,由于以下制约因素,还有一些地区的环境信访问题未能得到妥善处理:
一些地方环保部门的领导对环境信访工作重视不够,对信访问题解决不力,措施落实不到位;信访处理人员工作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环保为民的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还有群众投诉渠道少和环境信访情况复杂、处理难度大等原因。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做好环境信访工作应强化如下4项措施:
一要打好环境信访攻坚战。首先,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不管群众是不是上访投诉,只要是热点、焦点、难点环境污染问题,都要提前逐一排查并妥善解决。其次,主攻重复信访案件。对这类环境信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办理、限时解决。再次,尽快处理积压信访案件。对应办未办的、已办没办好的,都要尽快彻底处理;第四,严肃认真处理大案要案,突出解决反映集中、影响巨大、群众关注的案件。
二要从源头控制环境信访。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环境标准,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和项目验收管理要求。绝不允许发生审批完一个项目,就产生一个信访事件的现象。在环境现场监管方面,各级环境监察部门要真正负起责任,坚决消除环境监察和现场管理的盲点、盲区。
三要建立环境信访奖惩机制。首先要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定期通报环保系统信访工作情况,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公布各地、各相关单位信访工作考核排名;其次要对环境信访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表现突出的干部,要优先考虑提拔重用;再次要把处理环境信访问题纳入环保系统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四要加强环境信访能力建设。首先,要配齐、配好信访工作人员,必须确保信访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特别是要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骨干从事信访工作;其次,要为信访工作配备必要的装备,以提高办案效率。
第四篇:优化环境破解难题增强活力
优化环境破解难题增强活力
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服务理念,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推动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8568户,私营企业2087家,同比分别增长43%、33%,农民专业合作社105户;非公经济增加值达104.6亿元,为2004年的3.3倍,占全县GDP的比重为66.7%,较2004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县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非公经济30条,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大力鼓励、支持非公快速发展。1-9月份,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4461户,私营企业5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6户,非公经济实现工业增加值37.7亿元。——坚持“三个更加优化”,打造非公经济发展环境
更加优化政策环境。制订出台了《中共肥西县委、肥西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从市场准入、做大做强、构建公平竞争政策平台、投融资支持、发展环境、加强领导等六个方面明确了30条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认真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今年以来,共向25户企业发放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助200万元;兑付销售增长奖励资金136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奖励资金2400万元,外贸出口奖金30万元,有力地帮助了企业战危机、渡难关、保发展。
更加优化服务环境。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切实为非公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全县共派出24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驻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对涉企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和执法检查,1-9月份全线累计为企业减少各种支出约2000万元。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开展民主评议百个科(室)活动,坚决消除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纪律松弛、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现象。
更加优化舆论环境。多次召开全县非公经济发展大会,积极开展“肥西县十强民营企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同时,县“一报两台”对评选产生的十强民营企业和优秀建设者进行深入的专题报道,树立非公企业家先进典型。——推进“三个着力破解”,解决非公经济发展难题
着力破解资金难题。今年以来,我县多措并举,千方百计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银企对接,先后了举办四次银企对接活动,共签订贷款协议7.2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5.9亿元;建立金融服务平台,与徽商银行合肥分行联手打造了贷款综合授信额度达20亿元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强化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县财政注资3736.5万元,组建肥西县融信担保有限公司,累计为1100多家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7亿多元融资支持;积极启动民间资本,推动成立科源、蓝海、河海洋等3家民间投资的小额贷款公司,非公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着力破解用地难题。积极抢抓省、市土地管理改革重要机遇,充分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土地复垦整理和建设用地置换,今年以来,已完成建设用地置换8632亩;加大对闲置及低效利用土地的清理工作,依法收回土地7宗,面积近200亩;加快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提高了土地的投资强度和利用率。着力破解人才难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每年向非公企业输送近万名的高素质劳动者。着力帮助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大力实施“3320”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去年以来,帮助非公企业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05人,并带动培养了200多名科研人才。举办了“全国争百强、企业当先锋”等企业员工专题培训活动20多次,共帮助非公企业培训员工1000多名,大大提高了非公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实现“三个不断提升”,增强非公经济发展活力
不断提升全民创业意识。出台了《关于鼓励肥西籍在外人士回乡创业实施意见》,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在政策咨询、经营场地、工商登记等方面提供帮助,鼓励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自主创业,以创业实现再就业。截止目前,全县有400多人回归,建立各类企业200多家,总投资20多亿元,年实现利税达2亿元。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资源向种养大户和经营能手集中,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务工经商,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先后举办青年“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创业知识大讲堂、以“先做小老板,后成大事业”为主题的青年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激励了100多名退伍军人、农村青年、高校毕业生加入到创业队伍中来,实现了创业促就业。
不断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积极引导、支持一批成长性非公企业抢抓机遇,推进企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如,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肥西老母鸡集团短短几年,由过去单一的畜禽养殖迅速发展成为集规模养殖、产品加工、餐饮服务、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集团,2008年,产值突破5亿元。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县政府拿出1000万元设立企业创新基金,专门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奖励和技术改造项目扶持;成立了合肥桃花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推进产学研结合,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
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大力推进非公企业向园区集中,提高企业集聚水平,努力培育产业集群,降低发展成本。打造专业园区,服务下岗职工和外出务工回乡人员创业,目前,已建立了上派、官亭两个农民工创业园和花岗百帮创业园,共入驻企业近20家。鼓励关联性较强的企业进行联合重组,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带动非公企业的发展壮大。如,支持引导正旺、江夏禽业、益农等四大禽业公司合并重组成立肥西老母鸡农牧集团,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县工商联抢抓机遇做好服务促发展
过去的一年,县工商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争”目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团结、带领全县广大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坚定信心,共克时艰,扎实工作,为推动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主动作为,竭力帮助非公企业应对金融危机。针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该会把引导广大非公企业家积极应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迎难而上,奋勇前进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企业服务年”活动的要求,深入肥西天龙羽绒制品厂等多家非公企业开展调研,准确了解非公企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帮助协调解决。配合市工商联就金融危机对非公企业的影响、非公企业急需政府提供帮助方面在我县非公企业中开展调研,力求将非公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争取支持。
加强引导,推进担保有限公司走向市场化。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方的支持下,由该会牵头,民营企业家共同发起成立的肥西县融信担保公司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担保实力逐步增强,公司从原始注册资本300万元,增加到10260万元;融资渠道逐步拓宽,担保公司成立初期与县信用联社合作一家合作,合作对象增加到4家;业务领域逐步扩张,服务范围从服务全县少数大企业逐步扩展到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凤还巢”企业等县内各类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公司设立业务拓展部、风险控制部、财务部,并在运行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一套规范有序的内部管理制度。截止2009年年底,担保共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支持7亿多元,并未发生一笔担保代偿。他们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不动摇,着力引导担保公司走上市场化运作轨道。
开展踏雪访企活动,进企门、知企情、解企难、暖企心,摸清非公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建项目投资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和困难、企业因雨雪天气造成的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问题等,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全力解决。与县委组织部、县经贸委共同就中小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促发展为主题举办规上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培训班邀请市经贸委主任王文松、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魏国强分别就如何吃深、吃透政府出台的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中小企业苦练内功,作中长期战略规划,保持企业长久发展作了精彩的讲座。邀请安监部门负责人,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增强非公企业的安全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扩大交流,大力做好内引外联工作。为会员提供对内、对外经贸交流服务,增强与各地区之间商会、工商界人士的联系和沟通,是他们的重要职能和任务。去年4月,肥西籍贵州省工商联副主席董思源在省联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回家乡参观考察,董思源一行分别考察了三河古镇、肥西老母鸡家园等景点。广州市海珠区工商联(商会)组团来我省参观,并实地考察我县桃花工业园,该会借此机会,与广州市海珠区工商联结为友好商会。5月,汪厚云主席、马驿副主席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鄞州区、余姚市等地招商。6月,党组书记余兆佳等与市工商联一起赴贵州招商。11月起,汪厚云主席作为县政协招商工作外出驻点人员,更进一步把招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先后邀请天津美尔泰金属材料、广东正业集团、厦门树鑫建筑、安徽斗金投资管理公司等多家企业来我县考察;多次赴福建福州、厦门、福清等地区洽谈招商事宜。今年以来,该会共引进资金2332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6.6%。
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办会方式。为丰富会员活动形式,提高企业家办会的积极性,该会一直在努力探索创新商会的工作方式。2月,县工商联副主席、肥西天龙羽绒制品厂厂长李光庚作为轮值主席承办2009年第一次企业家沙龙活动,参会的企业家借助企业家沙龙平台,相互交流、沟通,共商应对金融危机危机的方法策略。积极探索商会实体化,将任满两届的工商联副会长调整到商会担任副会长和部分新近涌现的优秀企业家吸纳到商会担任商会副会长,组建商会领导班子,使工商联、民间商会实现了两块牌子、两套班子,合署办公。既解决了任期届满不再担任相应职务的矛盾,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又腾出了位子,吸收新的优秀的代表人士,增添了工作活力。
第五篇:破解难题促转变化解矛盾促和谐
破解难题促转变化解矛盾促和谐
----阿图什市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经验材料
阿图什市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从决策、措施、机制和责任四个环节把握主动,以强化矛盾纠纷化解的联动衔接、基础建设、制度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工作,实现了“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就在哪里调解”,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格局。
一、建立体系,创新模式,规范流程,较好整治了矛盾调处秩序。一是建立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五大联动机制。即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联动工作机制;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重大矛盾纠纷联动工作机制;跟踪回访机制,初步实现了有机结合、有效运转。二是基层建立了“三调两会一报告”工作机制。“三调”即在村级进行人民内部调解;通过乡级政法综治中心进行行政调解;通过乡政府出面进行调解。“两会”即矛盾纠纷(信访)专题党政联席会和矛盾纠纷(信访)专题党委会。“一报告”即矛盾纠纷(信访)专题报告。针对一些矛盾纠纷比较复杂,涉及范围广,涉及到法律法规答疑解惑以及涉法涉诉等,依靠基层力量难以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以报告的形式进行转交,力求为当事人双方找到合法解决的渠道。三是农村基层创新了“三纵三横”调解模式,“三纵”即通过在乡政法综治中心和村政法综治工作站分别设立信访问题接待处,实现了市、乡、村三级网络纵向贯通,畅通了信访渠道,构建了立体调解体系,1大大方便了群众诉求。“三横”即通过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实现了调解工作的横向联动,大大提高了调解效率。通过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受理的信访问题实行统一受理、统一登记、统一疏理、归口办理并实施“五步”工作法即:第一步村级人民调解,先由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努力调解在最基层;第二步中心行政调解,当事人对村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满意的,由村委会给当事人开据《人民群众矛盾纠纷(信访)联调介绍信》到乡政法综治中心,乡政法综治中心在接到村委会的介绍信两个工作日以内报中心主任或常务副主任(乡党政一把手)批示,再由中心按照案件性质和疑难程度进行分流调处或协调办理;第三步乡信访联席会议解决,当事人对中心办理不满意的,由中心提请乡信访联系会议解决;第四步乡党委会研究解决,当事人对乡信访联系会议研究解决仍不满意的,由信访联系会议办公室提交乡党委研究解决;第五步司法调解,当事人对乡党委会研究解决还不满意的,由当事人到相关司法机关申诉。对重大矛盾纠纷、疑难信访问题相关部门或各级可提前介入,否则见不到介绍信等材料层层不予受理,有效地规范了信访秩序,预防了越级上访。
二、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明确任务,较好地促进了工作职责落实。从社会矛盾的预防、排查、受理、接访、下访、调解、分流、联调、领导包案、督办到群体性事件的处臵等各个环节,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章制度,确保工作规范,有章可循。一是建立了日报告、周例会、月研判和日常排查、集中排查、领导大接访、干部大下访等工作长效运行机制;二是实行领导联合接访制度,对重大矛盾纠纷按照分级对口的原则,包案到
领导,将党政“一把手”推向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健全了首问负责和责任查究制度,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逐一登记在册,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时化解,使每项工作和每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有力推动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三、狠抓排查,注重预防,积极化解,较好地实现了矛盾调处有序。我们在工作中,变被动调解、等案上门为主动出击、注重预防,突出抓早、抓小、抓苗头,坚持开展“五项排查”活动,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早发现。一是日常排查,平稳时期每周排查,敏感时期每天排查;二是集中排查,每月定期开展集中排查,做到不留死角和盲点;三是重点排查,在重大节日、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等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对重点单位、重点地方、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开展全面排查;四是下访排查,按照“四包”机制,每季度组织包乡(村)、街道(社区)、学校、清真寺领导和包户干部深入联系点,变上访为下访,开展大下访活动,全面排查化解;五是滚动排查,对一些可能滋事的重点人员,可能引发集体上访的热点问题,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的突出矛盾逐村组、社区、单位滚动排查,切实将各类矛盾纠纷发现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始发阶段。早预防。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建立了信访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一些涉及征地拆迁、事关民生的重大事项和重大建设项目在实施前,组织开展稳定风险评估,按照风险大小和有无风险实行四级评估:即风险很大、有风险、风险较小和无风险,多渠道、多途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赋予群众知情权和表达权,对大多数群众满意无风险的快办,大多数群众不理解有风险或风险较小的缓办,大多数群众不满意风险很大的坚决不办,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重大社会矛盾纠纷、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发生。早化解。结合“三项工作机制”组织小队维稳干部、基层人民调解员、驻村集中整治队员、包户干部及时逐户、逐村开展拉网式排查化解。充分调动人民调解员、治安信息员、联防队员等基层各群防群治力量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及时调处。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一登记,能解决的当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登记在案上报,逐级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经济、教育等手段及时化解,确保将大量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一线。
四、统一领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确保了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近两年来,我们以民生建设年为统领,以效能建设为抓手,综合运用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实施“信访积案攻坚年”活动,进一步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排查信访积案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深入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一是创建巡回法庭工作室,由法院牵头负责,在全市村居(社区)挂牌设立巡回法庭工作室,向群众发放“便民联系卡”公开联系电话,巡回法官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确定重点工作,走访联系群众、了解社区民意,提供法律咨询、调处简易纠纷、指导民事调解、进行普法宣传、案例讲解、协助办理立案手续、协助解决信访问题,为困难群众做实事、做好事,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二是创建“人民调解工作室”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负责,依托
乡(街道)综治维稳中心,建立了94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实调解员419人,农村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切实做到了村村有调解组织、小队(单位)有调解信息员,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调解网络,叫响“有纠纷去调解,有上访找司法”的工作理念。通过采取有效调解措施,达到了“三个明显减少、两个明显提高”的总体目标。“三个明显减少”即民转刑案件减少;重大群体性事件减少;群众上访事件减少;“两个明显提高”即调解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预防和化解纠纷的实际能力有所提高。三是扎实开展“信访事项办结、积案化解攻坚年”活动,采取“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方法,扎实推进积案化解信访事项办结工作。将重大信访、重访全部纳入重点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千方百计予以化解,防止重大信访、重访演变为信访积案,有效防止了因信访案件引发的重大矛盾纠纷发生。2010年至2011年8月,人民调解领域共排查矛盾纠纷8005件,成功调解8001件,调成率为99.95%;行政调解领域共排查受理信访问题81件,解决64件,办结率为80%;司法调解领域共受理民商事案件1903件,成功调解1142件,调成率达60%,切实将一批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将一批信访问题解决在了当地,有效地预防了矛盾激化和越级上访。
阿图什市综治办
2011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