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给网站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含5篇)

时间:2019-05-15 01:0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问政给网站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问政给网站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篇:网络问政给网站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网络问政”给网站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网络问政”是指网民通过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等各种网络渠道对社会热点、党务政务、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进行参政议政的现象。当前,全国各地网络民意汹涌澎湃,“网络问政”风起云涌、如火中天。这股源于地方网站,进而席卷全国的“网络问政”热潮,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地方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改变了政治和社会生态,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和公民意识的进步;同时也给地方新闻网站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九江新闻网是江西省创建最迟的一个地市级新闻网。2008年负债数十万元,员工工资无法支付,一度面临关门歇业的尴尬处境。2009年开始我们适时地调整了办网思想,紧紧抓住“网络问政”,充分利用九江论坛强势介入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在不长的时间里即迅速确立了九江新闻网在当地主流媒体的位置。现已成为江西省最有影响力的地市级新闻网之一;经营上也由“输血”成功地转化为“造血”,并在江西地市新闻网中率先实现赢利。2009年实现创收50多万元;2010年突破100万元;今年上半年创收已达XXX多万元。虽然这些数字对比兄弟网站来说微不足道,甚至羞愧一提,但对于九江新闻网来讲,我们已经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看到了生存和活下去的希望!

“网络问政”提高了地方新闻网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一些地方新闻网,之所以多年来一直没有走出传统媒体的阴影,没有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笔者以为大多都是因为这些新闻网甘做传统媒体的电子版,而没有自己的“声音”;或是模仿传统媒体做新闻,用自己的短处拼别人的长处。其实,“网络问政”恰恰是地方新闻网特有的一个优势,给了我们一个提高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极好机会。

地方新闻网站既有官方背景,又十分关注民意,能很好地将政府的权威性与网民的草根性统一起来,加上论坛互动性强,覆盖面广,容量大,易传播、人气旺等特点,因而深受广大网民的信赖,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当地“网络问政”的最佳平台。近年的网络热点事件,很多都是发端于地方新闻网所属的时政论坛,最后在网络民意的推动下,一步步发酵升级,并最终得以解决的。

有不少人认为新闻网就得以新闻为本,就得做大做强原创新闻。其实,新闻网尤其是地方新闻网既没做大做强原创新闻的实力,也没有相应的采访资质。

新闻网当然要有新闻,但不一定非得自己去和传统媒体抢新闻。特别是那些依托报社或报业集团的新闻网站,同一条新闻日报、晚报都已经写了报道,新闻网只要免费转载就可以了,何必一定要再派人去再写一遍?网站这样做既是人力物力的浪费,也极易让报社同仁认为新闻网是在抢他们的饭碗,极易诱发网站与母体之间的各种矛盾,况且,绝大多数新闻网目前还没有采访权。九江新闻网近年来在避免与母媒体竞争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问政”迅速提升自己影响力方面做了一些初步探索,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两年前,九江新闻网就如何突围的问题,曾在网站内部进行过激烈辩论。当时,也有不少人认为,九江新闻网应该加强新闻采编力量,做大做强自己的原创新闻。但九江新闻网编辑记者加起来总共不过4个人,而九江的传统媒体如《浔阳晚报》一家就拥有50多位编辑记者。九江新闻网根本没有相应的实力来培养相应多的记者和编辑。要和《浔阳晚报》等传统媒体拼自采原创新闻,网站显然势单力薄。我们最后的选择是,继续做好整合当地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的同时,着重从论坛突围,力争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新闻网自己的最强音。

我们首先对九江论坛采取了一系列松绑政策,24小时开放论坛,随时可以发帖;对注册用户的帖子先放行,后审核,没有注册的客人也可以发言(审核放行);释放所有被封IP。同时高度重视网民的民生诉求,版主和管理员在及时给予回复的同时,还要给相关单位打电话或发调查函争取有关部门在论坛发帖回复。对一些有典型意义的问题,网站还要派记者进行调查采访、最后写成舆情信息直接报送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相应管理部门。

九江论坛几年来坚持关心民生疾苦、反映群众呼声、为百姓排忧解难、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政府部门工作,做百姓与党和政府沟通的新型桥梁。不仅极大地调动了网民的积极性,同时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市长曾庆红不仅经常上九江论坛了解社情民意,而且还对一些重要的网络舆情信息做出专门批示,并多次在各种会议上要求各单位领导重视九江论坛上网民的呼声。要求他们抽空都到论坛上去看看。仅今年1-7月,就有90多家单位和企业对网民的投诉和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门的回复。网民反映的许多问题“落地有声”,一些“老大难”问题也顺利得以解决。

现在的九江论坛不但为政府提供了一条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也为网民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而且还为本地其它媒体记者和外地驻九江的记者提供了很多最新最快的新闻资源,使他们以最小的成本获取了最好的效益。

2010年4月12日《中国青年报》深度报道《 姚新南涉嫌诬告陷害被批捕 “这个事情多亏了网络”》反映九江论坛和九江网民为大学生村官史进利主持正义的事迹。今年江西的传统主流媒体《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信息日报》已经多次就九江论坛中的热点话题展开报道。《江西日报》在一篇关于九江的深度报道中提到九江论坛时说:“点开九江论坛,里面热闹场景不逊全省门户网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九江论坛已成为九江市名符其实的第一论坛,同时也是江西省各地市论坛中最火爆、最有影响力的论坛。九江论坛的各项指标和热闹程度甚至已超过江西省的一些省级论坛。

“网络问政”为地方新闻网站拓展了生存空间

虽然目前多数地方新闻网站的生存还都依附于靠当地政府、宣传部门或传统媒体,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走向市场则是大势所趋、是必然的,很快就会到来。然而让地方新闻网站尴尬的是它既没有传统报业垄断经营的优势,又没有商业网站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品牌影响力,一时还难以找到有效的赢利模式。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经营模式,是当前地方新闻网生存发展最紧迫的任务。

说到赢利赚钱,很多地方新闻网看不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都在照搬照抄商业网站、门户网站的那些赢利模式,却没有与自身的实际相结合,其结果可想而知。

网络赢利模式名目繁多,但归纳起来不过三种:

1、内容为王的广告赢利,2、产品为王的销售赢利,3、人气为王的渠道赢利。说起来,还真没有几种能让地方新闻网站拿来就可现成套用的。

首先就做内容来说,不管你是自己做内容(新华网)、买内容(新浪网),或者仅仅提供内容索引(百度、google),地方新闻网在这些门户网站面前无论如何都只能是相形见拙,根本没有立足之地。产品销售即电子商务更是淘宝网等商业网站的强项,地方新闻网站既难解决支付工具问题,也难解决物流问题,更难以承担网上交易风险。人气为王的渠道盈利,顾名思义它需要巨大的人气。有了人气,我们就可以做当前正流行火爆的团购呀,及各项促销活动。但是,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地方新闻网站真的能有多大的流量?能有多大的商业号召力?

难道地方新闻网真的走上了绝路,再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了?其实也不是!笔者以为,“网络问政”在带给地方新闻网巨大影响力的同时,其背后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富矿,就看我们如何去挖掘。

九江新闻网过去因为怕惹事,怕麻烦,不敢“网络问政”,因而无论政府还是商家都没把网站当回事,网站领导上门“化缘”常常遭人白眼。自从论坛积极开展“网络问政”以来,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在经常有商家和单位主动登门要求做合作。

2010年初,九江市公安局因为经常接到九江新闻网发给他们的舆情信息,市领导有时还在舆情上面做了批示,要求警方调查处理落实;同时他们还发现九江论坛上与公安有关的帖子不仅数量特别大,而且网民炒得还特别热。很多帖子中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网民诉求也合情合理;但也有些帖子似是而非,甚至有人故意混淆视听,使网民对公安系统的工作产生一些误解,给公安机关造成不利的影响。市公安局领导感觉非常有必要与九江新闻网建立联系,共同对网络舆论进行适当引导,积极为民解困、及时消除误会和化解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共同创造性地在九江论坛上开设了“警事”专栏,专门收集和引导与警方有关的网络舆论,取得了显著成效。

九江市公安局在与九江新闻网合作过程中,警方不仅不能随便删帖,而且要及时回复网民的问题,解决网民的正当诉求;还要派出专人做版主,24小时值守论坛,每年还要向网站支付数万元不等的专栏费用。

其实,这样的合作是真正多赢的合作!对于警方来说,这样的合作,使他们占有了引导舆论的主动权,减少了工作上的被动,密切了警民关系,赢得了民心。2010年06月29日《人民日报》以《在当地论坛开设互动栏目,搭建警民互动交流的平台》还对此进行了专门的报道。《中国青年报》、《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等媒体还为此对九江市公安局领导进行了专访报道。为九江市公安局树立了正面形象,赢得了极大荣誉。

这些合作,对网站来说,不仅为网站赢得了影响力,同时也为网站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合作为网民争取到了及时权威部门的及时回复和正当诉求的有效落实,化解了各种社会矛盾,推动了当地的民主进程,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如今与九江新闻网合作引导网络舆论的有数十家行政企事业单位。不仅有公安局、教育局、建设规划局等行政事业单位,还有公交公司、燃气公司、供电公司、各大公立和私立医院、银行等企业。合作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的单位在论坛开设专栏,委派专人管理和回复引导;有的则在我们的新闻页面开设宣传专栏窗口,委托网站回复引导„„

这些合作,不仅让九江新闻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也的确为九江新闻网开拓了一片新的生存空间,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抓住“网络问政”的机遇,需要勇气和独立精神

近两年一些兄弟网站、甚至有些省级网站的领导说要向我们“取经”,或是要求派人到九江新闻网体验生活,学习如何运作论坛。这实在让我们不敢当,比我们做得好的论坛比比皆是。我们其实没有什么独家秘诀,只是比一些网站多些勇气和独立精神而已。

抓住“网络问政”的机遇,提升新闻网的影响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需要妥善处理好几个关系:

1、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的关系

因为舆论监督的问题,我们常听到一些领导和当事人批评媒体的舆论导向不正确,给媒体上纲上线。特别是网络媒体海量“负面帖子”,让很多政府官员和当事人非常不适应。他们极尽攻击、打压之能事,恨不得将所有网络关闭,以求眼不见为净!九江市的一些领导曾经也同样出现对九江论坛“负面帖子”多而感到不适应,多次批评九江论坛“没有主旋律”、“调子太消沉”、“负面帖子太多”、“要加强整改和引导”。

面对这样来自上面的整改压力,我们九江论坛没有简单地删除“负面帖子”了事。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论坛的栏目、帖子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问题主要还是出在帖子没有分类管理上,本来是给政府献计献策的,市领导也十分关注的“强市论坛”版块中,混杂了一些牢骚帖、投诉帖,以至于淹没了建设性的建言献策,导致主旋律被减弱。

于是我们一方面以“有奖征文”的方式鼓励网民多发正面的,建设性的建言献策帖;另一方面把那些牢骚帖、投诉帖全部移走,另辟两个新栏目“浪井杂谈”、“民声民情”用来专门发网民的街谈巷议、“牢骚帖”和正当民生诉求的投诉帖。把强市论坛放在最显著的位置加以突出,总置顶也以强市论坛的建言献策为主。从而理顺了版块主题的关系,突出了“建言献策”主旋律,有效化解了网站面临的整改危机。

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网民的正当民生诉求,各级政府其实非常关注和支持。九江市委市政府甚至拨专款搭建“市委民生通道”、“民生直通车”鼓励市民反映问题。这一方面起到减压阀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领导掌握网络舆情、社情民意,促进政府工作。由此可见,政府并不天生排斥“网络问政”,关键是我们以一种什么态度问政!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我们如果能正确处理好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的关系,“网络问政”就会成为最有效的舆论监督,最正确的舆论导向。

如今九江新闻网不仅没有因为论坛上有大量的负面帖子而挨批评,相反市委宣传部领导多次在新闻例会上表扬“九江论坛不仅能为政府建言献策,而且有效地传达了网民的呼声。分寸和尺度掌握得很好!” 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更在今年六月二十八日,为九江新闻网建网五周年庆典上专门做出批示,对九江新闻网、九江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九江新闻网建站五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赶超发展,聚焦百姓生活,弘扬社会正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市委表示充分肯定。我非常关注九江新闻网,网民们在‘九江论坛’发的帖子,一有时间就浏览,对我们工作提出的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都认真采纳。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科学决策、了解民意、推动工作的重要途径。九江的发展变化,凝聚了广大网民的智慧和奉献。”

2、删帖指示与公信力的关系

面对上级管理部门、朋友、同事的删帖、删稿指示和请求,我们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所有有意开展“网络问政”的地市新闻网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它考验我们的智慧和勇气。

“网络问政”,显然不会都是“瘙痒”和“抬轿”那么让人愉悦。然而,现有体制下,所有地市新闻网都必须接受宣传部、报社甚至网监的管理。他们的删稿、删帖指示,是听还是不听?同时谁没有个三朋六友?一个三线城市也就那么大,稍有点问题,一拐弯就找过来了!是卖面子还是不卖面子?如果我们都惟命是从,有求必应,那么这个网站很快就会遭到网民的抛弃,离关门也就不远了;如果我们六亲不认,甚至违抗上级指示,面临的同样是死路一条:要么换人,要么关门!九江新闻网在面对这类问题时,同样感到十分棘手。涉及国家大政方针、政治敏感问题,我们不用指示也会立即处理,有上级指示更会不折不扣地立即执行,同时我们不主张网民在地方论坛讨论太大、太远的政治问题,因为地方政府和领导管不了这类问题。我们不如从实际出发,将更多的精力和版面集中在解决市民的正当民生诉求上。

如果遇到这类民生问题管理部门也要删的,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会采取一些相应的策略。一是要问清楚为什么删,请给我们一个理由;二是要有正式的删帖公文;三是要求有关单位给予正式回复。

去年初,九江论坛上有篇反映星子县公安局命案长时间没破,嫌犯在逃,受害人家属要求公安给说法的帖子。市公安局了解情况后,主动要求星子县公安局给予回复,星子县局也答应第二天回复网民。但当晚该局找到市委宣传部管网站的领导打电话要我们立即删帖。市公安局都没要求我们删帖,甚至主动要求县局给予回复,宣传部为什么反而要我们删帖呢?为此,我们就要求说明理由,并据理力争不删,并将有关情况向部长汇报。结果不但没有删帖,而且促使该局在很短的时间里破了案。

对熟人、同事、朋友的删帖请求,我们一般采取说服、拖延、淡化等措施来处理,尽量不删帖。朋友要求我们支持,朋友为什么不能支持我们呢?支持不能是单方面的。因此我们也常常要求他们理解支持我们,并告诉他们“删帖不如跟帖、封堵不如引导”并鼓励他们回复网民问题,参与论坛讨论。

“网络问政”首先需要网站具有公信力,如果网站丧失了公信力和职业道德,对各种删帖要求有求必应,“网络问政”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第二篇:阶梯水价给智能水表发展带来机遇

阶梯水价给智能水表发展带来机遇

近年来,尽管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但水表行业发展却相对缓慢,以机械水表为主的人工抄表模式仍然在水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按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指导意见,2015年底前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并要求限期完成“一户一表”改造,户表改造和新建住宅水表积极推行智能化管理。阶梯水价制度将换装智能水表,智能水表有望全面进入千家万户,这将给智能水表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水表是关系民生的重要计量器具,按照相关的规定应进行首次强制检定,限期使用,到期轮换。水表超期使用误差会变大,不能保障自来水取用水双方的合法权益,计量纠纷时有发生。由于牵涉广大用户利益,及历史遗留的问题等,到期更换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水表超期使用现象相当普遍。随着阶梯水价的实施,旧式水表将逐渐更新成智能水表,同时超期使用现象将会大大改观。

智能水表适用于阶梯水价,适合于按用户的月用水量的多少来实现不同收费价格的收费场合。可以设定两个水量的分界点、三种收费水价。当用户的月使用水量未超过分界点时可按正常的水价收取水费,当超过分界点1时按较高的水价收取水费,当月使用水量超过分界点2时按更高的水价收取水费,从而合理的限制了用户的用水量,达到节约用水、避免水资源浪费的目的。一户一表一卡,凭卡用水,用水量记录在各自的卡中,表中数量用完后表将自动关阀停水,用户需重新购水后才能再次开阀供水。我国智能水表行业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技术水平和国际上先进技术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同进,我国水表市场存在普通机械水表、智能水表共同使用的局面,智能水表在市场的占比较低,未来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当前,中国智能水表主要分为卡式水表和远传水表,其中卡式水表产品包括插卡水表(接触式水表)和刷卡水表(非接触式或射频卡水表),这是市场上使用最广泛的三款智能水表。智能水表改变了供水公司入户抄表收费的模式,实现先交费再供水的用水模式。同时有效解决了人情用水、用水统计困难,计量纠纷等问题。

与传统水表相比,智能水表的优势是明显的,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节约人工成本、降低用水管理成本。但智能产品的故障率也很高。一旦智能水表出现问题,给居民的生活将带来更严重的影响。智能水表在推行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是智能水表本身的技术可靠性,以及安装之后确保它的正常工作。同时,也给水表的计量检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目前我国智能水表的覆盖率比较低,未来智能水表市场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很多业内人表示,未来各地传统水表的改造有望享受政策补贴。这无疑将加速智能水表的替代步伐,智能水表会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第三篇:2014年一号文件给化肥行业带来机遇

2014年一号文件给化肥行业带来机遇

去年“一号文件”主要集中在农业科技、水利、城乡统筹等局部问题的推进上,而2014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的范围之广是历年一号文件无法比拟的,这从侧面体现出中央对于“三农”问题强化改革的决心。2014年一号文件对化肥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土地流转加速,新型经营主体涌现,农资流通传统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文件提出“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从流转机制建设方面,进一步加速土地的规模化,从而加快现有的农资行业销售渠道的变革和服务模式的创新。社会化服务需求增加,为社会化服务带来发展机遇。

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范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随着规模化经营主体涌现,专业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农资、技术、金融等)将快速增加,社会化服务组织迎来发展机遇。

土地经营权抵押,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农业经营规模化,释放土地红利。

文件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鼓励地方政府和民间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服务”。通过三权分离,将土地经营权资本化,释放土地融资能力,为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多样化服务(赊销等)创造条件。

水溶肥、有机肥等环保、高效新型肥料迎来机遇。

一号文提出“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加大征收力度”,“分区域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行动”。水价的上涨将带动节水农业的发展,而节水灌溉的发展将有效拉动水溶肥的需求。同时,文件还提出要“支持高效肥使用”。

文件提出要“加快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加大“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有机肥”,鼓励有机肥的应用。

第四篇:“一带一路”给建筑行业带来的机遇(推荐)

读: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在推动国家战略发展的同时,也会带动各行业的发展。那么对建筑行业又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总体规划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等联合发布《推动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与行动》)。

一带一路重点圈定了18个省,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西北6省,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3省,广西、云南、西藏等西南3省,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5省,内陆地区则是重庆。

“一带一路”给建筑行业带来的机遇

1、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优先领域

《推动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

2、基础建设投资金额巨大

目前各地“一带一路”拟建、在建基础设施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跨国投资规模约524亿美元。一般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为2—4年,2015年国内“一带一路”投资金额在3000亿—4000亿元。海外项目基建投资中,假设1/3的项目在国内,2015年由“一带一路”拉动的投资规模在4000亿元左右。

3、投资项目多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建设

2015年各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一带一路”基建投资项目总规模已经达到1.04万亿元,投资项目多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建设。其中,铁路投资近5000亿元,公路投资1235亿元,机场建设投资1167亿元,港口水利投资金额超过1700亿元。

4、加快建筑业“走出去”步伐

沿线国家中,已经有近60个国家明确表示支持和积极参与建设。

“一带一路”辐射范围涵盖东盟、南亚、西亚、中亚、北非和欧洲,总人口约46亿(约全球2/3),GDP总量达20万亿美元(约全球1/3)。初步估计,未来十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地区的出口占比有望提升至1/3左右,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总投资有望达到5万亿美元。

5、未来发展一片利好

据测算未来十年每年亚洲基础设施的投资资金规模约8000亿美元,建筑行业市场空间巨大;国内基建投资将继续维持高位,内外互补需求旺盛。

今后几年,城镇化建设、农村建设、铁路建设、机场建设等将为建筑业的发展打开广阔的空间。预计投资规模达到15万亿至20亿万左右,由于实施产融结合战略,从传统的施工向投资建设一体化发展,因此利润率将从3%提高到5%左右。

第五篇: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伴随着这场正在席卷世界的金融风暴,各个国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抵御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常言道: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面对此次的金融危机,正值发展中的中国又面临着怎样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是机遇亦是挑战,使我们拭目以待中国会以怎样的一种姿态来应对这次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处于风口浪尖的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是最直接也最严重的。首先,危机从金融层面转向经济层面,直接影响出口;其次,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优势。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出口呈现减速迹象,除了出口数量减少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企业的违约率也开始上升,出口企业的外部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由于危机波及的的范围广、强度大,使世界各国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严重影响。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1)给投资于此的银行带来损失 2)使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

流入中国的热钱超过了1万亿美元,而且规模还在持续扩大,这样就会导致央行抑制流动性过剩的效果,并进一步推高中国股市和房市价格,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形势会日趋严重,为更大的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金融危机——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在客观上加速了西方国家制造业的不景气,有助于加速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形成,给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历史性发展契机。目前,尽管中国宏观经济同样面临周期性下滑趋势,但制造业的景气度还是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在金融危机后的产业格局调整中,中国将强化其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并在近期内很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

第二,产业升级机遇。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机会看,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国家经济在金融危机重创之后,2009年将陷入衰退或衰退的边缘,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势必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以对冲本土经济不景气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将对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历史性契机。特别是,我国以消费型增值税为代表的税制改革和一系列产业转型政策的实施,必将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为中国产业升级和企业产品升级创造新的机会。

第三,中国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启动总投资超过4万亿元的一揽子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计划。中央的决策和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落实,一定会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无论是总的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次危机同样是一次大的机遇。由于包括美国逼迫人民币快速升值以及对我国出口产品限制的措施,虽然很现实,但是只要外面环境允许中国以正常行为规则发展,中国是相当充裕的。

短期内初级性的加工产品出口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时候反而可以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只要在这种外围市场情况下有这种趋势,相信国内中小企业,包括大企业肯定能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当然可能需要时间的缓冲,这就引出第二块问题。从中央以及各方面,宏观决策层会很好的把握这个时机,同时争取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包括大型出口商,都会提供缓冲的时机。

面对金融危机,现在的中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打击是明显的,进出口减少,通货紧缩的压力,但是危机可以使得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科技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同时全球金融风暴是对美国、欧盟、日本等资本主义强国的影响比中国严重,中国国际地位可以进一步

下载网络问政给网站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问政给网站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业务给传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全业务给传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武汉传输局 郑波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17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带一路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精选5篇]

    延边大学-形势与政策 一带一路对大学生的机遇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

    劳动合同法给HR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劳动合同法给HR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劳动合同法》将在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从《劳动合同法》颁布前的一次次听证会到各种机构组织的新法学习课程,无时不牵动着每一名HR从业者,......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当今的时代是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期,我国处于这样的时代,体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与矛盾,而要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正确的理解全球化经......

    网络市场营销给我们带来哪些优势

    网络市场营销给我们带来哪些优势 来源:销售培训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云计算的推出,很多人说未来在网上不能搜索到的公司没有发展,的确,当今,我们要做市场营销,并且要大力推......

    产业转移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产业转移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摘 要: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资源、能源、市场日趋饱和,厂房的租金地价也不断上涨,这使得多数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如此现状多数企业......

    经济全球化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全)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 而且缩小了各国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

    西亚北非动荡给我们带来的的启示与机遇

    一、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 北非西亚局势动荡的内在原因分析: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具有条件性,当条件具备时事物的变化发展就具有必然性,北非西亚局势的动荡也不例外,表面看来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