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果业帮扶调研
新和县委党校“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
活动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县委党校高度重视“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在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期间,领导分组带领教职员工,进驻尤鲁都斯巴格镇托帕克艾热克村开展了相关调研工作。林果业帮扶组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入、农村稳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全面理出了尤鲁都斯巴格镇托帕克艾热克村林果业管理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思路。
一、基本情况:
尤鲁都斯巴格镇托帕克艾热克村村委会班子共有7个人,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2010年户数226户,人口1006人,其中劳力475人。全村现有耕地3550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610元(比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756元还低146元),村级集体收入5.5万元,2007年种植棉花2950亩,小麦400亩,全村现有林果业总面积1650亩,其中香梨面积95亩,红枣面积895亩,杏650亩,苹果10亩。从调查情况看,2009年该村新建房屋36户,总面积2160平方米,有大小牲畜848头只,其中:牛260头,马36头,毛驴120头,骡子12头,羊420头只;农机具116台,其中:大小型拖拉机37台,中耕机37台,播种机7台,犁35台。
二、天然优势:
1、具有离尤鲁都斯巴格镇近的优势。托帕克艾热克村尤鲁都斯巴格镇只有几百米,有的组距离镇不足二、三公里。
2、距离314国道比较近。
3、部分农民已从从事传统农业转向二、三产业。
4、新植果园已开始向规模化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民思想观念陈旧,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林果业管理中,依赖于传统的管理模式。
2、农民科技素质普遍较低,在林果业管理发展中缺乏科学的方法。
3、责任意识不强。绝大多数农民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风险,只等着帮扶,“等、靠、要”思想严重。
四、加快发展,增加收入设想:
1、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使他们转变观念,从传统、陈旧的观念中尽快解放出来,善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创新,以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进一步加强林果业科学管理工作。现托帕克艾热克村林果业已发展到1650亩的规模,其中香梨面积95亩,红枣面积895亩,杏650亩,苹果10亩。现急需管理技术人员,对农民管理果树进行指导,以尽快结果,实现创收。
3、充分发挥该村天然优势,想方设法脱贫致富。
4、落实好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好有关优惠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5、在狠抓林果业工作的同时,也要抓好粮、棉、畜牧等其他创收工作,拓宽创收渠道,全面提高收入。
五、对今后“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的变化
随着全县经济的不断变化,也带来了多方面工作的新变化。
一是工作对象由特困人口到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变化。随着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特困人口已全部进入低收入贫困人口的范围内,帮扶对象也随之进入以低收入贫困人
口为重点的阶段,但这部分低收入人口经不起自然灾害,经不起身患疾病、经不起市场波动,很容易出现饱而复饥、暖而复寒,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对象。
二是贫困人口的贫困标准发生了变化,按照新阶段国家确定的贫困标准,也给我县的“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帮困工作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
三是“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目标由解决温饱问题到为实现小康创造条件的变化。解决温饱问题任务单一,而实现小康目标多样综合,集中反映在低收入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幅度。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贫困人口,今后增收面临的市场环境与前几年已完全不同,增加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
四是“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活动帮扶内容由单纯的经济发展到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的变化。”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要克服单纯以经济收入或经济增长衡量发展水平的观点,既要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着眼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又要兼顾贫困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到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也要以人为本,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为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更加和谐的条件。
(二)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作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是解决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诸多社会矛盾等问题的根本措施。“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既要解决好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现实紧迫的问题,又不
能盲目开发,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观,立足当前,把握全校,着眼长远,深化对“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的认识,自觉地把科学的“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观实践于“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开发中去,在“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规划上加以体现,在工作部署上加以贯彻,在“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中加以落实。
(三)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加强“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
“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农牧民收入水平,既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工结合我实际,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加强“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坚持“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到村入户,巩固提高温饱成果。
二是集中力量,加强难点和困难群体的扶贫帮困工作。集中财力物力,采取综合性措施,给予大力扶持。
三是积极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快速增加收入。一要贯彻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搞活”的指导思想,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二要抓住有利机遇,发挥”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的政策优势,围绕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实现优势资源的转换。三要要充分利用我县基础设施建设、石油开发、季节性棉花用工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有利条件,把劳务输出作为“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强贫困户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组织农牧民外出务工,拓宽贫困农牧民增收渠道。
四是加大科技“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力度,增强脱
贫致富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牧业实用技术和家庭手工业技能培训,保证贫困户户均有l名熟练掌握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劳动力。
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开发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开发工作机制,强化”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工作在全社会“千名干部下基层进万家”、监督检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中共新和县委党校
2011年7月
第二篇:林果业发展调研报告
俄体镇人大调研报告
强基础 建基地
不断推进林果业又好又快发展
俄体镇地处大青山南麓,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山高林密,气候湿润,全年无霜期120-125天,有效积温2400-2500℃,适宜果树生长,是科右前旗沙果和南果梨的主产区。多年来,俄体镇以“五荒”治理开发为切入点,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原则,突出“美丽与发展双赢”理念,通过政策保障、利益引导、奖励扶持、定权定责四项机制,构建林果基地。俄体镇林果栽培历史悠久,果品果质以甜、脆、汁多而远近闻名。近年来,全村按照“突出特色产业,调优农业结构”的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走生态型、效益型、科技型和高产、高效、优质的林果产业之路,以立足当地资源,突出特色种植,打造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林果业为理念,多年来一直扶持和引导林果业发展,鼓励农民栽培果树,为广大果农提供技术服务,科学化管理方法,致力于把林果业打造成精品产业。俄体镇已初步形成北方优质沙果产业化生产基地。
一、加强领导,多轮驱动,努力构建齐抓共管新局面
1、加强了组织领导,健全了组织机构。为推进全镇林果产业发展,尤其是俄体镇林果监督建设,俄体镇人民政府果业专项领导小组对俄体镇的林果业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
2、拓宽培训范围。2008年以来,俄体镇在聘请旗县技术人员为果农进行培训的基础上,还聘请果树技工实地为果农果树进行夏季修剪和嫁接,使果农初步掌握了夏季修剪和果树嫁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果农的实践操作能力。
3、加大低产劣质果园改造力度。俄体镇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劣质沙果、梨等树种或野生苗进行嫁接,还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和果农对果树进行冬季修剪,各种果树修剪面积已达到90%以上。
三、典型引导,示范带动,推进林果业的快速发展 选准突破口,狠抓特色特色林果村、林果科技示范园、千亩提质增效林果示范园建设。目前,全镇有1000亩林果基地1处,面积100亩以上的果园12处。同时,积极抓精品示范园的上档升级,带动了全镇林果业的快速发展。
四、开拓市场,畅通渠道,发展林果产业化经营
1、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近几年来,俄体镇沙果已成为科右前旗乃至兴安盟林果业的一个标志性产业,每年都有大量外地经销、批发商来采购、销售,产品在盟内外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和影响,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客商的青睐。特别是以沙果为主的果干制品主要销往盟内外,且供不应求,其市场潜力和增产潜力较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延长林果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07年俄体镇成立了“白辛努图克林
赢发展局面。
五、未来林果业发展设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发挥特色,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林果业和林果经济,通过林果业的综合开发,加快特色林果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优化布局,在扩张规模的同时,实现林果业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积极推进林果业产业化经营,构筑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生产、品牌支撑、产加销相结合的高效林果产业体系;努力提高林果业基地建设能力、加工转化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促进林果业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16年,把俄体镇建成全旗乃至全盟主要的特色林果生产、加工集散基地和科右前旗最大的特色林果产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体措施:一是加强果园配套设施。到2016年计划再发展1700亩,总面积达到10000亩,计划每50亩果树配套打井一眼,预计再打深水井50眼,保证水源充足,使果品产量和品质有保证,进一步提高果农发展林果业的积极性。二是继续引进林果深加工项目。寻求支持,建设400吨果品保鲜冷藏库,解决果烂地头的现象,缓解市场价格冲击,项目所带动的间接增收作用则更客观,包括跟踪服务的配套技术带给果农的实惠等,提高鲜果的利用率和制品的知名度,打造俄体镇林果业品牌,增强农民发展林果业信心基础。三是政策扶持引领发展。对从事林果发展的农户实施直接补贴政策,免费提供苗木,能使农
67-
第三篇:2012年XX县林果业调研报告
2012年XX县林果业调研报告
(二〇一二年五月)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林业局调研组在5月11日至5月18日期间,对全县13个乡镇在林果业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为方便上级安排部署下半年的工作,现特将这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我县林果业生产现状:
一是林果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显现。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我县林果业规模得到迅猛发展,林果业效益也稳步增长。预计今年我县林地面积达827348亩,其中生态林313227亩,经济林总面积514121亩,结果面积468495亩,果品总产量195000吨,总产值72916.4万元,人均纯收入1694.53元,比2011年人均纯收入1205.26元增加489.3元。
二是林果业布局日趋合理。
通过近几年的摸索探讨,县委、政府充分尊重农民种植习惯,在我县的林果业布局上基本确立了以塔什米里克乡、铁力木乡为主的杏子基地,以站敏乡、乌帕尔乡为主的核桃基地,以阿瓦提乡、英吾斯塘乡为主的石榴基地,以阿瓦提乡、木什乡、栏杆乡为主的红枣基地。
三是部分农民发展林果业尝到了甜头,从事林果业生产的自觉性有所增强。通过调查内容明细记录不难看出:
多数果农缺少基本的果树栽培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粗放,重栽轻管、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尤为突出。
虽然我县目前每个乡都建立了示范园,但是严格实现标准化管理的果园几乎没有。由此,造成全县经济林面积超过50万亩,而真正发挥经济效益的特色果园少之又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导致我县特色林果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对策:加强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充分发挥示范果园的示范带动作用。
针对特色林果生产标准化程度低,技术推广工作薄弱造成果园单产低、果品质量差等情况,通过加大现有精品示范园管理力度,大力推广适宜的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做到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到位、技术服务到位,科技培训到位。政府应制定有效政策,动员、激励广大林业技术干部深入精品示范园开展有偿科技服务,鼓励林业技术干部承包现有精品示范园,组织示范点群众相互参观、交流经验,充分发挥精品示范果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农民和技术干部双赢的局面。
一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林果生产者专业素质。加大对林果技术人员和果农的培训力度,提高县乡林果业综合技术服务队伍的技术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是补充和加强基层林果业技术力量,为农民增产增收
消间作。
2、果品销售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一是在果品流通上信息不灵、产销脱节。果品基本上是由果农自己在果园或运至附近市场上销售,而发展中的农民购销组织还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能捕捉准确的市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我县林果生产发展的“瓶颈”。
二是很多林果业种植农民因为缺少保鲜、烘干设备,害怕红枣(杏干)生虫、发霉,很多果农不得不选择早早地把红枣(杏干)便宜的卖掉。
三是有的农户拒绝接受自己的果品品质差,遇到有客商上门收购,不好好沟通,在林果销售问题上撒泼耍赖,甚至拒绝分拣,分级。
对策:重视林果产品销售环节
一是政府可以通过信息引导,强化服务,实现果品的生产与贸易一体化。政府要在宣传和广告等方面的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宣传我县特色林果产品的特点、优势,提高“喀什噶尔”品牌的知名度。
二是改进包装,在“小而精、少而优”上下功夫,尽快与市场接轨。充分利用各地林果产品博览会、互联网和电视媒体如中央7套农业节目等进行宣传,大力推介我县特色林果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可XX县的农产品。
贮藏及加工项目要提供方便和政策扶持。比如兰干乡引进的红枣深加工企业和阿瓦提乡农民合作社自建的果实保鲜库等。
四是鼓励林果种植户和各级政府内部挖潜,杜绝等、要、靠的传统思想。在这一点上值得提倡的是站敏乡做法,该乡不仅在乡行政范围内解决农民技术服务队的待遇问题,还自筹资金完成了4000亩核桃树的定植工作,乡政府还成立了林果销售办公室,打算把站敏乡的杏子远销到上海。
塔什米里克乡和铁日木乡也打算八月底钱完成杏干晾晒架10000个的制作。
4、在苗木繁育和品种优化方面。
我县基本不能生产主栽果树的良种苗木及接穗,每年需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到外地采购苗木,接穗,苗木质量、品种纯度良莠不齐,非常不利于我县特色林果产业的发展,影响了潜在市场竞争力的发挥。
对策:确保用于定植、嫁接的苗木供给和安全。一是加强苗木繁育和名优母本园的建设。特别是加强红枣和核桃的苗木繁育及优质母本园的建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市场价格为核桃苗5-8元每株,嫁接6-15元每株,今年我县的经济林定植任务就两个乡,乌帕尔乡3000亩和站敏乡2000亩的核桃,站敏乡自力更生完成了4000亩核桃定植,但乌帕尔因为种种原因使得定制计划搁浅。
第四篇:2011年定点帮扶林果业示范园工作计划
2011年畜牧兽医局定点帮扶林果业示范园
工作计划
塔什艾日克乡博斯坦村是畜牧兽医局林果业对口帮扶村。为了使林果业对口帮扶村早日脱贫致富,在林果业对口帮扶工作中,我局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为认真做好林果业示范园及扶贫工作,我局以扶贫到村、落实到户和整村推进的方式,着力解决扶贫村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现制定2011年林果业示范园帮扶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行深入思想发动。结合正在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采取领导作报告、座谈会、板报等多种形式,在全委开展对口帮扶林果业示范园及扶贫活动的宣传鼓动,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扶贫工作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增进与农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的有效途径,从而增强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和实践的自觉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定点帮扶工作组,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三、搞好调研摸底工作。利用调研、检查工作和节假日等有利时间,对对口扶贫村进行深入调研摸底,搞清基数、摸准实情,重点摸清村级组织建设与功能发挥、贫困基数与生活现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急、难、愁问题的同时,制定好自身脱贫致富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并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在扶贫帮困中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先进性。
四、进一步制定完善扶贫帮困计划措施。在作好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以县上对对口帮扶工作方案为依据,结合本单位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和范围,以及往年扶贫工作好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制定扶贫帮困计划措施。
1、走访贫困户,送慰问金和生活用品慰问“三老人员”及五保户,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环境,解决生活困难。选派1至2名人员到扶贫支援点督促检查灌水情况。
2、深入对口扶贫村,了解贫困户在生产、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帮扶。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信息,送农业科技书籍,向农民及时宣传了计划生育法和计划生育条例和免费服务条例等法律知识。
3、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结合第二十个“全国助残日”活动,走访残疾人、贫困户,送慰问金和生活用品慰问“三老人员”及五保户,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环境,解决生活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通过捐资赠物,帮助贫困户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4、积极开展林果业管理为主的支农活动。抓好对口帮扶村林果业管理,组织单位干部职工深入田间地头,给农民指导并一起完成当前林果业示范园的追肥和防治并虫害工作,同时根据林果业管理工作的需要,购臵一些农资捐赠给贫困户。
以上是我局林果业示范园帮扶工作及扶贫活动工作计划,我局将迅速行动,把扶贫工作落实到实处,帮助扶贫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新和县畜牧兽医局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关于宽城县林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宽城县林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特色林果业作为宽城县个性鲜明、优势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的传统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县直新时期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重要内容,坚持“两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高位推动,大力推进。尤其是近几年来,县直上下开拓创新,实现了造林进度连年突破,林果基地规模快速扩张。
一、宽城县林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宽城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宽城大地迅速增绿,广大农民迅速增收,林业发展迅速增效”为目标,连续实施大栽、大改、大引、大建“四大战略”,坚持不懈地推进果品产业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一般大路型果品向特色优质型果品转变、由粗放管理型向集约标准化经营型转变,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县域社会经济发展。
大栽:全年计划栽植板栗3万亩,200万株,继续扩大产业基地规模,重点分布在华尖、大地、碾子峪、孛罗台等长城沿线板栗适生区;栽植核桃0.5万亩,50万株,重点分布在孟子岭、孛罗台等乡镇;栽植苹果1万亩,80万株,重点分布在化皮乡、孟子岭乡、宽城镇为主的县城周边乡镇;栽植山楂0.6万亩、60万株;栽植杨树100万株,重点分布在汤道河镇、苇子沟乡、达子沟乡、大石柱子乡等“农业经济循环示范区”内。
大改:实施大规模以板栗为主的果品改优工程,聘请专家为广大果农进行嫁接培训,组织有经验的嫁接专业队伍20支,无偿为全县重点特色果品基地进行嫁接服务,改接板栗100万株、核桃50万株、苹果20万株、山枣80万株、大扁杏70万株,进一步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大引:引进优新品种,同时加大推广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全县林果建设的科技水平,为林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重点引进林、果、桑优良品种12个,引进推广栽培管理先进实用技术8项。
大建:重点建设四大示范区。一是打造长城沿线板栗“优种、优管、优产”三优示范区30万亩,实施板栗树上良种化、嫁接化,树下压肥化、水盆化管理;二是打造以汤道河为中心的山楂和河川杨树示范区10万亩;三是打造以孟子岭为中心的1万亩优质薄皮核桃示范区;四是以宽城镇、化皮乡为中心的5万亩优质水果生产示范区。
据统计,全县累计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50.7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造林40.4万亩,世行贷款工程造林1.8万亩。累计栽植以板栗为主的优质果品2390万株,46.5万亩,其中板栗1700万株,34万亩;累计栽植桑树1600万株,7.4万亩。全县林业总产值达4.2亿元。农民人均拥有10.4亩林地,2.7亩果树,有20个村林果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
(一)生态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以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和世行贷款造林等工程建设为突破口,整合工程项目,集中资金规模治理,共完成生态工程建设92.9万亩。2004年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16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5.44%,居全省第四位,全市第二位。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17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1%,增长近5个百分点。
在生态建设工程布局上,紧紧围绕公路沿线和都山、水库周围的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完成了“十个万亩工程”。在工程建设思路上,坚持生态优先与“三效”统一的原则,不断加大乡土优势树种的比重,总结开创了板栗山杏间植、果桑间植、桑栗间植、桑山杏间植、小型密植果园以及林药、林草、林养等适应我县造林的新模式、新经验。
在造林机制和工程管理上,不断开拓思路,把“质为先”的要求贯穿造林绿化工作的始终。按照“ 工程树精品、以点带面、全面促进”的路子,抓机制创新、落实个人责任。县林业局率先推行了技术人员全程承包制、项目施工专业队负责制、重点工程领导分包制、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五制”造林机制。以“一预四包”为原则,即:一次预算;四项承包,包宣传发动、包设计施工、包技术服务、包造林质量,实行工程技术人员在项目造林过程中全权负责、全程承包的管理机制。这一举措引起了工程区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特别对包乡(镇)的技术人员增加了压力,增强了责任心,大大地提高了造林质量。
(二)主导产业迅猛发展
宽城县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桑蚕大县、全市林果大县”的目标,按照龙头企业发展原料需求,着力抓好基地建设。目前为止,桑蚕产业和以板栗为主的优质果品产业基地建设总面积达到90.3万亩,比“十五”初期增加50多万亩。
桑蚕产业:宽城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气候、土壤条件适宜发展栽桑养蚕,蚕农具有丰富的养蚕经验,土地、人力资源丰富,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桑蚕产业作为全县发展经济的重点,列为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为止,累计栽植桑树1600万株,7.4万亩。全县现有密植桑园3500亩,建养蚕大棚210个。年可养蚕1.5万张,产茧525吨,居全省第一位。基地建设由原来集中在化皮、龙须门、塌山、宽城、孟子岭等乡镇向全县扩展。产业基地的不断壮大,有效地推动了龙头企业的发展,新建鑫朝阳制丝有限公司,其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现已完成。投产后,年可加工干茧240吨,产白厂丝72吨,副产品40吨,实现产值2376万元,利税500万元,安排劳动力300人。
以板栗为主的优质果品产业:全县累计栽植以板栗为主的优质果品2390万株,46.5万亩,其中:板栗1700万株,34万亩;苹果540万株,9.5万亩;其他杂果150万株,3万亩。年果品产量达40500吨,其中:板栗9748吨,苹果27000吨,其他杂果3752吨。
启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新建家庭果园7500个。加大果树树上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实施板栗优种改接、酸枣改接大枣、山杏改接大扁杏和食用大山楂改接等果树高接换头、改劣换优工程,累计完成改优31万亩。抓典型,树样板,建设了西岔沟、艾峪口、白吉沟等一批果品增收示范村共42个。大枣、杏仁、森林旅游、速生丰产林、林下山野资源开发利用等产业的发展也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中新的增长点。
宽城县现在拥有神栗、万达、博爱、图尔斯等一批果品加工企业,正在建设中的承德栗康源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2.6亿元,注册资金5000万元,年可加工板栗和其它农副产品1.5万吨,年实现产值4.6亿元,利税8000万元。这些发展壮大的果品产业龙头企业,与产业基地和销售市场等,形成一条完整的龙头产业链经济,不断促进着果品产业的发展。
二、宽城县林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一是基地建设速度快、规模大,但造林质量参差不齐,普遍较低。部分乡村外调苗木树(品)种、等级混杂;挖坑整地不按要求、栽树不施底肥;林果基地无防护、灌溉条件;随意间作高杆、大秋作物;水肥、修剪等管理措施不到位;防冻害、防病虫措施不力;机械损伤、牲畜啃伤等时有发生;有的乡村退耕还林基地的毁林重造、四荒造林基地的嫁接改造、未达验收标准造林基地的补植补造、受灾受损基地的更新抚育尚有较大缺口等等,更多的则是栽种随意、管理粗放、设施缺位、林相较差的各类基地。
二是林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相对基地建设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而严重不足,矛盾凸显。部分干部和多数果农因循守旧,思想保守,学习意识低下,动手能力不足,投入力度不够,培训指导任务繁重,实用技术推广维艰,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协会组织作用不实。
三是林果业加工转化能力,远不能适应县直林果产业发展的实际。果品的冷藏、保鲜能力建设才刚刚起步,县直已建和在建的冷藏保鲜库仅有10万吨,大量果品只能集中应季上市销售,优质果品贱卖,等外果、残次果滞销情况时有发生。林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产业带动能力薄弱,现有的几家林果加工企业年加工各类林果仅2万余吨,果品的收购、加工、转化率低,企业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与果农的利益连接机制缺乏,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县直特色林果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形势。
三、对宽城县发展林果业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规划,科学布局
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自加压力、适度超前调整完善好县直“十二五”特色林果业发展规划,在充分调研论证、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县直和林果重点乡村修订完善《宽城县特色林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宽城县特色林果业2010—2020产业发展规划》。一是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林果业发展规划。依托规划区的水土光热资源,选定主栽树种的适生栽培区,合理确定发展优势树(品)种的最佳区域布局。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筛选出最具特色的优势品种。总结历年来灾害性天气对县直林果基地危害的经验教训,真正把林果基地集中建设在适宜区内。二是发挥特色,实行重点区域优先发展。不仅规划区内,树种、品种搭配要科学合理,更要考虑株行距和每亩适宜保留的有效株数,便于间作套种和机械作业。县直河谷地区继续坚持不规划、不提倡、不鼓励、不支持高风险栽培的核桃、红枣等树种的发展。三是以建设特色林果业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园为切入点,把实施林果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林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党政领导领办林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管理机制,实行党政干部与技术人员共同负责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示范县、乡(镇)、村、园的各项管理和服务措施。
(二)制定标准,强化培训
在强化培训指导,量化服务管理,着力提高各族果农、各级干部从事林果业生产、指导的能力和水平方面,一要强化对各族果农的培训,提高素质,加强投入和管理,使其尽快成为林果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受益者;二要强化对各级业务干部的培训,提高水平,增强能力,使其尽快成为林果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和服务者,重点是强化县、乡(镇)、村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广大技术人员的科技服务水平;三要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的功能作用,为广大果农和林果基地提供培训、指导、服务;四要加强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各种林果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形成林果技术服务网络,解决林果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和素质偏低的问题,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非专业人员的转型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五要加强与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沟通协作,培养专门人才,进行科技攻关。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使县直的技术干部队伍基本达到每县(市)有1名林果高级技术顾问,每万亩林果基地有2-3名林果高级技术员,每千亩林果基地有3-5名中级技术员(含乡土人才),每百亩(或每一户)林果基地有一名初级技术员(含乡土人才)的要求。
(三)减灾防灾,安全生产。
近两年内,县林业部门将力争在抗逆品种引进培育、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低温冻害防范、果树冻害补救等技术上有新的突破,逐步建立起覆盖县、乡、村的综合防控网络。多措并举,综合防控,确保县直特色林果产品的绿色生产、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