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的问题与探讨

时间:2019-05-15 01:2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的问题与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的问题与探讨》。

第一篇: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的问题与探讨

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的问题与探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45-01

随着《消毒供应中心规范》《手术室管理规范》的颁布,对手术室器械的清洗、保养、灭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12年我院新建了消毒供应中心,改变了原来的手术室和供应室各自为政的模式,实行了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一体化运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不断的改进,取得一定的成效。针对相关问题探讨如下:手供一体运作模式

1.1管理模式:

手术室与供应室各自独立管理,通过制定的相关工作流程进行一体化运作。工作流程:术毕→ 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根据包内明细单共同核对器械,巡回护士填写手供交接单,并双签字,交接单连同包好的器械放入各自房间号的整理箱→供应室工作人员通过手术间外走廊收手术器械并根据手供交接单清点数量,走污物通道及污梯 → 供应室污染区清点 → 清洗 → 清洁区清点打包灭菌 → 消毒员根据手供交接单清点无误 → 洁梯 → 清洁通道 → 手术室无菌间 → 手术室护士根据手供交接单清点无误后签字。流程合理规范,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专业化、程序化、高标准、高质量。手供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2.1供应室的常见问题

2.1.1工作缺乏主动性

供应室的人员组成一部分为工人,一部分为年龄大、身体弱的被照顾护士,她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手供一体的工作模式使工作量增加,有怨言,并且手术器械的损耗由手术室支出,因此供应室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责任感。

2.1.2手术器械包装质量问题

手术器械名称和包内器械不符,无菌器械包内器械数量与明细不符,腔镜器械清洁度不达标,灭菌方式不当,器械的完整度、功能性状态检查不合格,包内不常用的器械关节僵硬、灵活度不够,生锈器械未及时更换,显微器械损坏,外来植入器械消毒灭菌没有包内明细等。以上问题是由于手术器械复杂,种类繁多,供应室人员在转运、接收、清洗、打包等多个环节参与的人员较多,缺乏对专科手术器械的了解。操作时动作粗暴,凭主动记忆进行手术器械的整理、包装,没有和包内明细认真清点、检查,导致无菌器械包诸多的质量问题。

2.1.3术后器械处理不及时

手术器械包数量有限,手术量多,手术器械不足周转,手术器械交于供应室后,清洗灭菌设备少,周期长,不能满足加台手术的及时使用。

2.2手术室常见问题

2.2.1手术器械清点不良

存在浅表手术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术前术后的包内明细双人清点不认真,出现包内器械和明细不符,并且没有及时沟通,导致责任不明确。

2.2.2送洗器械有遗漏或夹带异物

由于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重点在手术配合及配合中的清点,术中精力消耗大,术后精神松散,忽略术后器械的装放、交接、清点,包内夹带锐器、废弃物等,由此增加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险及工作量。

2.2.3手术器械包湿度问题

手术器械保湿不足有发生血迹干结,造成清洗困难,择期手术器械手术室不做预处理,术后直接包装装箱,及时有供应室工作人员转运,当择期手术转运不及时会有相关问题出现。只有夜间急诊手术手术器械做预清洗,保湿包装存放,次日晨整体转运至供应室。针对一体化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策

3.1沟通交流

3.1.1平日手术室器械室护士与供应室手术组护士专线沟通协调交流信息。

3.1.2手术室护士长与供应室护士长平时对双方出现的问题设有问题记录本。每周做一次沟通,并进行分析交流,提出整改措施,持续改进做出效果评价。

3.2针对供应室的问题管理对策

3.2.1对人员的管理。

对供应室护士进行思想教育,改变工作态度,树立为手术科室服务的思想。加强业务培训,派供应室护士到手术室学习,把手术室年资老、工作经验强的护士派到供应室工作,起到带头人作用,提高供应室护士业务能力和专科技术水平。

3.2.2 对手术专科器械进行信息化管理。

把手术器械包建立明细档案及图片档案,使供应室护士工作中随时调取信息,提高认知性,如有增减随时更改信息,在每个无菌器械包内设有明细单以保证手术器械的准确性。

3.2.3设计手供交接单。

手供交接单包括了手术名称、房间号、灭菌方式、包装物、转运、清洗包装、灭菌等各个环节的人员签名,明确责任,便于追溯,能够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保证了清点转运、清洁包装、灭菌各环节的工作质量,避免了器械不符,清洁度不良,器械功能及完整性的缺失:保证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提高手术质量。

3.3针对手术室的管理对策

3.3.1对人员管理。

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责任心教育,重视手供交接流程的各个环节,对交接中责任不强的、多次出现错误的护士给予惩罚,以保证手供交接流程的质量管理。

3.3.2不断完善手供交接流程。

针对在手供交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着全面为手术服务的宗旨,不断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流程,避免隐患,减少错误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手术质量和安全。针对近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隐患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给与效果评价。

3.3.3提高术后器械的整理质量

手术室洗手护士术毕用盐水及纱布擦净器械上的血肉,不使器械存留异物、锐器、人体组织、血肉等,血水处理干净,不使污染物扩散外溢,避免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伤害。增加手术器械数量已足够加台手术的周转。小结:

通过一年多的手供一体化运作,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好记录,及时沟通交流分析,不断的整改,对流程不断的完善,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随着手术量的不断增加,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手供一体化会不断的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

第二篇:浅谈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

浅谈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

双击自动滚屏

作者:江苏扬州洪泉医院 手术室 徐正金 225200 摘 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行模式。方法:从建筑布局 资源配置、工作流程、组织管理方面实施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结果:手术器械清洗专业化确保了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最大限度降低了手术室器械质量造成的医院感染;包装规范化杜绝了夹带、丢失现象,利于器械的管理和保养;节省了手术室护士大量时间,满足了专科发展的需要。结论: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控制医院成本,手术室与供应室形成各自独立而又密切相关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 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院内感染控制的观念上升到新的高度,要求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而不是结果控制。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是确保灭菌效果,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前提条件。手术室是进行手术与抢救的主要场所,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操作等是手术室的工作核心。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担负着各科室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工作。我院自2006年开业以来尝试实行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具体方法

1.1 建筑布局

我院是一所新建的民营医院,外科大楼设计时就将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考虑,两者分别设在外科大楼一、二层,内部有两部电梯通道。手术用过的器械、敷料通过外走廊、污染用电梯(污梯)与供应室污洗间、洗衣房相连;供应室无菌间内设有洁净用电梯(洁梯),通往二楼洁净手术室的限制区与无菌物品室相连。两部电梯均设有可视对讲系统,以便两科室医务人员及时交接反馈。

1.2 资源配置

我院中心供应室筹建以来就引进了QXX350·2ZD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和QXJ-Q超声波清洗机以及与之配套的水处理系统。超声波清洗机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产生的穿透性和空化冲击波,容易将外形复杂、带有空腔、沟槽的器械清洗干净,取代了传统的浸洗、刷洗、压力冲洗[1]。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表面光滑的器械清洗容量大,一次性完成冷热水喷淋加酶清洗,纯水过滤、防锈润滑、高温干燥初步消毒的流水作业,整个洗涤过程遵循去污、去热原、去洗涤剂、精洗四个环节, 达到科学化、规范化要求。

1.3 工作流程

手术用过的器械清点后即回纳入整理箱中密闭运输,由污梯进入供应室污洗间。当供应室护士接到器械进入污洗间信号后,随即清点,并及时反馈清点信息,以明确责任,减少器械流失,而后即进入供应室器械处理流程。手术结束后大量的手术巾、床单收入回收袋,通过外走廊直接送往洗衣房,洗涤处理后进入供应室打包消毒,再通过洁梯送至手术室无菌物品储藏室。对感染性用物须双层密闭送出手术间,感染性器械须留手术室处置室,经过3 000~5 000 mg/L有效氯浸泡30~60 min后方可送供应室清洗消毒[2]。

1.4 组织管理

在此流程中主要做好两个科室的及时交接工作。手术器械物品用毕,除按术中常规清点外,入整理箱前,须由洗手护士再次清点,并填写器械交接卡,随器械一起带入供应室。交接卡内容包括日期、时间、手术间号、患者姓名、器械包名称、器械件数完整性、特殊器械及用物、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签名。供应室护士进入手术室轮转学习,以了解手术器械、物品包装、使用与保养等方面知识。手术室每天派两名护士全天与供应室人员共同完成器械的清点、清洗、包装工作,着重负责器械的核查、更换,严把器械质量关。效果与讨论

2.1 改善器械质量,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

污染器械单台独立放入整理箱中密闭运输,使洁净手术室更加洁净。两科室对器械及时清点交接后即进入供应室器械处理流程,减少了污染器械病菌滋生。洗手护士在器械交接卡上注明感染性器械,并按感染类型配制消毒液,确定浸泡时间,同时加强自身防护,确保职业安全。供应室护士根据器械结构、污染状况采用超声波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相结合的清洗方式,对结构复杂的器械还可结合手工利用专用毛刷或高压水枪彻底冲刷,但应避免过多使用手工清洗造成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3]。器械经过供应室现代化处理流程,规范了清洗方法,提高了清洗质量,保证了消毒灭菌的成功,有效控制了清洗过程中院内感染发生。

2.2 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新型供应室配有现代化“洗、消、灭”专业设备,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利用了供应室现代化设施和条件,医院不需要重复投资手术室清洗设备,同时手术室护士亦不需要担任繁琐的清洗、包装工作,节约了大量时间,使之能全身心的配合手术,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使患者和医师的满意度都有一定程度提高,供应室人力、物力资源也发挥了更大效能。

2.3 加强科室沟通,建立协作精神

此管理模式中,手术室与供应室仍各自独立,但又通过工作流程一体化相连。外科大楼在设计时手术室与供应室就各成一区而又依靠洁净用电梯、污染用电梯相互连接,并充分利用医院内部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系统,如程控电话、内部英特网等,使工作能很好地互相衔接与配合,增强了护士的团队意识,为提高工作效率打下基础,使工作持续处于良性循环之中[4]。工作中两科室共同探讨工作职责、流程等,明确各自工作权限,制定器械、物品的清点和交接流程,有利于工作的连续性;有利于护士明确各自责任,随时记录交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沟通整改,相互监督,杜绝了器械丢失现象,增强了全体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两科室共同定立手术器械包、敷料包等的名称、包内名称及组合原则,并规范成册,使器械包装规范化,大大增强了科室间协作精神。小 结

手术室与供应室实施一体化的、既分工又合作的管理模式,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有利于器械的管理和保养,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因手术室器械质量造成的医院感染。医院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最大化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降低了医院成本,节省了手术室护士大量时间,使她们全身心的投入手术配合。实行规范化、程序化操作,建立良好沟通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专科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朱桂双.不同清洗方法对供应室器械的清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4(16):97-99.[2] 李 瑛.手术室器械敷料与中心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2005,7:782.[3] 阮飞玲,黎小冰,周海宁,等.采用流程专人清洗手术器械的效果观察[J].现代护理,2007,9

(20):103-104.[4] 高秀丹.手术室-供应室要体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3):16-17.(收稿日期:2008-09-02

第三篇:城乡一体化问题与思考

目录

1.城乡一体化的背景„„„„„„„„„„„„„„„„„„„„2 2.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与本质„„„„„„„„„„„„„„„„„2 3.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3 3.1现存体制机制不健全„„„„„„„„„„„„„„„„„„„3 3.2城乡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各方面表现明显„„„„„„„„„„„3 3.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3 3.2.2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3 3.3.3城乡社会发展的差距较大„„„„„„„„„„„„„„„„4 4.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4 4.1转变观念,做好城市规划„„„„„„„„„„„„„„„„„4 4.2加强城乡沟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4 4.2.1建设城乡一体化市场„„„„„„„„„„„„„„„„„„5 4.2.2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5 4.2.3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5 4.3改革不合理户籍制度„„„„„„„„„„„„„„„„„„„5 5.参考文献„„„„„„„„„„„„„„„„„„„„„„„„5 城乡一体化问题与思考 摘要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但突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一体化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而提出了对策,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背景内涵二元结构对策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但突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在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同时,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新理念,借鉴经验,助推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

农村的大幅度落后的影响不仅限于农村,城市的经济升级和产业爬升也受到了落后农村的拖累,农村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统筹城乡发展刻不容缓。城乡一体化为合理解决城乡发展和提高城乡人民整体水平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乡一体化有利于解决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较好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改善农村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与收入。因此,大力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

二、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与本质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所谓“城乡一体化”,即“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融合,使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在上世纪80 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才逐渐受到重视,就其具体内涵和定义来说,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至今也没有权威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解释。社会学者、经济学界、生态学界以及城市规划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城乡一体化进行了探讨,譬如社会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消灭城乡差别,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经济学者依据经济规律,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等。

综合许多学者的观点,城乡一体化概念的涵义,并不意味着城乡一样化,也不意味着变乡为城或变城为乡,城乡一体化应当包含体制一体化、城镇城市化、产业结构一体化、农业企业化和农民市民化等内涵。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协调城乡关系,即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协调城乡之间的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城乡之间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隔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简单而言,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与乡村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上等等各方面实现整体性的协调与和谐发展。

三、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3.1现存体制机制不健全

由于历史和其他原因造成的长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制结构,人为地把我国分割成市民与农民相区别、城市与农村相互隔离的社会。在城乡实行不同的税收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等,这种二元制度深入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和法律等各个领域。同时在公共财政体制、土地流转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3.2城乡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各方面表现明显 3.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扩大,2007 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 :1,绝对差距达到 9646 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世界银行在一个报告中指出 36 个国家的数据表明,城乡之间收入比率超过 2 的极为罕见,在绝大多数国家,农村收入为城市收入的 2/3 或更多一些,中国的实际情况已经远远超出这一比例。2003 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2622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472 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1/3 左右。

3.2.2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

由于长期以来受体制和机制的约束,城市和农村在资源配置和收益分配上体现了很大的不平等性。特别是在二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城市聚集了各类资源要素,发展速度较快,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农村乡镇企业规模偏小,空间布局分散,工业化对城镇化推动作用不足,小城镇发展进程不快。城乡在基础设施和资源分配等方面,二元结构特征还比较明显,表现在交通基础设施、大型动力供应设施、供水排水设施,城乡之间的差距比较大。3.3.3城乡社会发展的差距较大

在社会发展方面,农村居民得到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以及水电、通信、交通等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服务,都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城市的教育和公共设施投入,几乎完全由财政投入,而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支持极其有限。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区集中;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尤其是城市开发建设造成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在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方面,更是城市和农村两重天。近几年来,旧城改造热火朝天,绿化高标准,街道成倍地加宽,住房面积成倍地扩大。而在广大农村,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地存在。尤其是在偏远山区,乡镇企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土地不合理利用,村落布局混乱,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亟待解决。

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但突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在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同时,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新理念,借鉴经验,助推城乡发展一体化。4.1转变观念,做好城市规划

政府决策者要认识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城乡发展规划要力求科学合理,协调发展。要从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具有方向性、实践性,加强规划队伍建设。认识到城乡一体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要服务海外服从于区域一体化。4.2加强城乡沟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4.2.1建设城乡一体化市场

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城乡一体化现代物流网络,在城乡之间架起区域发展的桥梁。积极发展都市农业,发展具有区域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精细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从整体上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城乡间的收入和消费差距。4.2.2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

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农村教育投资,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加大农村文化教育宣传力度,多渠道向农村传递信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4.2.3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坚持地区差异原则,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加强政府对农村卫生的支持力度,通过建立农村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保证对农村落后地区公共卫生投入。4.2.3改革不合理户籍制度

我国户籍制度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活跃。特别是农民进城务工,已是一段时期重要的社会现象。生活工作城镇化,但身份却没有城镇化,人为地约束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改革现有户籍政策,使农民的身份也进城,实现城乡人口合理、自由的流动,并为进城农民提供平等的市民待遇势在必行。参考文献:

[1] 朱启臻.农村社会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 程贵铭.农村社会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3] 程水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4] 高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 [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5).[5]钱德元.区域发展中的二元经济结构优化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6]陶群山.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二元经济结构分析[J].经济前沿,2009.[7]王玉超;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服务型社区构建[D];燕山大学;2012年.[8]维普资讯网

[9]冯雷.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农村经济,2006(1).

第四篇:城乡一体化问题与探讨

城乡一体化问题与探讨

【内容摘要】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经济和社会结构不断转化的过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的二元结构,必然向城乡一元的现代化结构转变,这就是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它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近年来我国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讨论做一综述,以期推动关于这一问题讨论的深入。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问题探讨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①,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城乡一体化的概述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城乡差距非但没有缩小,而且正在逐步拉大。造成我国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的最直接原因是,长期以来政府运用政策和制度手段,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间接的原因是,在国家人为政策性干预下,城乡居民在税负、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没有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尤其是始于1958年的以城乡分割为特点的户籍制度,不仅在身份上强化了城乡的先天差别,造成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权益保障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而且加剧了城乡结构的失衡,使城乡差别制度化②。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结构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综合国力明显提高,2005年全国人均GDP达到1700多美元,农业总产值在GDP中的比重由28.1%下降为12.5%,农业劳动力在总就业中的比例由70%以上下降为46%,城镇化率由17.9%提高为43.0%。这些 1

成果为在新时期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物质保证。按照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一般认为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指标是,人均GDP高于1000美元,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低于15%,农业劳动力在总就业中的比例低于30%,城镇化率高于40%。因此,我国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条件正日渐具备,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一体化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顺应形势发展,及时明确了要对农业、农村、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从2004年和2005年两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可以看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已经开始实施,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力度正在不断增强。

(二)城乡一体化的内涵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产生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城乡一体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观等多方面,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有所不同。

社会学和人类学界从城乡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经济学界则从经济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现代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有的学者仅讨论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可称为“城乡工业一体化”。规划学者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结合部做出统一的规划,即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生态、环境学者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对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保证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

我们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

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对于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应该废除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废除现行的人口流动管制。

二、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落后,城乡之间的“鸿沟”需要逾越

思想观念落后,城乡之间的“鸿沟”需要逾越。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少数领导干部没有充分认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意义,不能辩证处理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企业改革、结构调整等能够产生直接效益的工作上,而对城镇建设、农业劳动力转移等工作重视不够③。作为实施城乡一体化的主体,一些群众思想僵化、行动消极,突出表现为四种心理:一是留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认为“种田是万本利、进城是找苦吃”,既不愿意离土、也不愿意进厂;二是怕离开土地失去生活依靠,怕进入城镇找不到就业门路,怕转移住宅不适应环境;三是划地为牢,死守田园,欺生排外,不愿对外交流;四是等待观望,苦度穷熬,寄希望于政策搬迁,寄希望于政府扶持。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人为地在农村与城镇之间划上了界限、制造了“鸿沟”,难以推进城乡通融、协调发展。

(二)政策环境不优,农民进城的“门槛”需要降低

政策环境不优,农民进城的“门槛”需要降低。在户籍管理方面,现行城乡二元户籍管理的制度没有彻底改变,农民进城必须达到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标准,而且户口迁转手续繁杂,一些地方还要缴纳增容费、城建费、保险费等高额费用,在计生管理、人口暂住等方面也受到诸多限制;在土地使用方面,由于存量土地的置换转让缺乏具体规定,加上国家对建没用地实行严格控制的统一政策,致使农民进城难度很大;在发展环境方面,少数地方对在城镇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问题屡禁不止,就业、教育、医疗等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城乡有别”,抑制了农民进城的积极性。种种有形和无形的“门槛”,把大量想进城的农民拒之城外

(三)文教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涉农社区新建的文化活动场所甚少,大多数社区都是利用旧场地进行改建、维修,设备陈旧、简陋,设施设备配置不全,面积远远小于所规定的标准;与城区教育资源相比,涉农

街道存在生源不平衡和结构不合理,以及投入不足、师资匮乏、管理落后等问题。涉农区域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存在原有基层卫生预防保健网络不健全、新的卫生资源规划不尽合理等问题。

(四)农村劳力培训机制不健全

农民自身对技能培训的选择具有一定盲目性,自主创业意识薄弱,劳动者接受培训和就业愿望不强;政府导向力度仍然不够,政府在具体协调中下达培训目标任务,但是为完成目标任务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中过于重视数量,缺乏定单、定岗、定向式的培训,造成培训后人员不适应市场需求,寻求不到合适的岗位。

(五)建设投入短缺,城镇发展的“瓶颈”需要突破

目前,小城镇建设的筹资渠道窄、建设投入少。金融方面,随着基层金融机构的撤并收缩,国家投资重点转向大中城市,小城镇建设的信贷投入微乎其微;引资方面,受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小城镇的发展环境无法与大中城市竞争,吸引外商进镇投资的规模有限;财政方面,由于县财政实行垂直管理,乡镇政府无力调剂资金用于城镇建设,县级财政由于“僧多粥少”而力不从心、鞭长莫及。由于银行投得少、向上争得少、市场筹得少,小城镇建设只能依靠土地收益和社会投资作支撑,而绝大多数农民刚刚跨越温饱,进镇建房后资金所剩无几。从而,资金短缺是制约城镇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探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一)以深化认识为突破点,理清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

发展小城镇、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是加快结构调整的“推进器”,是城镇辐射农村的“连接点”。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推进城乡一体化总的思路是建设城镇、提升村庄、城乡互融、协调发展,最终消灭城乡差别。具体实施中,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坚持繁荣农村与发展城镇相结合。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农民才能进城,才能缩小城乡差别。二是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不能一哄而起,盲目发展。要在有效利用现有城镇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已经形成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城镇优先发展,特别是加强中心镇、口子镇和边贸镇建设。三是坚持凝聚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既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地的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挖掘自身潜力,走特色发展之路;又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打破各种不利于城镇发展的体制束缚,广泛开辟投融资渠道,增强城镇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能力。四是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发展小④

城镇,不能以牺牲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代价,应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以完善政策为立足点,营造城乡一体化的良好环境

城乡一体化的过程是农民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农民进城与否,归根到底是一种利益选择,无利可图或者得不偿失,农民必然不会进城。因此,要完善有关政策,为农民进城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完善户籍管理政策。放开农民进镇落户的限制,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彻底消除户籍制度的“等级烙印”,使其转变为一个单纯的人口登记制度的工具,最终实现城镇户籍管理一体化。对长期在小城镇工作、有稳定的职业收入和住所的农民,允许转为城镇户口;对不具备转为城镇户口、但在小城镇居住时间较长的,可办理城镇常住户口;对在乡镇企业工作的农民,可将户口迁入所在企业统一管理。二是完善土地使用政策。对小城镇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划拨、统一管理,并建立严格的耕地审批和考核指标体系。以稳定农村现行土地政策为前提,妥善处理农民离土进镇与稳定土地承包政策的关系,解决好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问题。三是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与城镇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业,逐步建立健全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解除进镇落户农民及相关人员的后顾之忧。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是领导重视

党政领导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了还清城乡二元结构欠下的旧帐,寻找各种方式途径,向“三农”输血、向“三农”倾斜,努力在财政预算、重点项目和工程建设、兴办社会事业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时,坚定不移地把农民作为受惠中心,把农村作为发展重点。同时,政府职能要准确定位,必须针对管理幅度小、机构交叉多、资源共享差、职能不配套的问题,对有关行政管理制度进行适应性改革。必须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公共财政制度,使财政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支出结构趋于合理,把更多的资源尽快投向农村。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核心是统筹发展

从实际出发,制定较为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不断地拓展思路、整合资源,采取有效的发展措施,在统一规划指导下,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积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构建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开创了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局面⑤。在统一规划中,要明确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有效整合城乡资源,立足现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城乡发展基础,把广大农村纳入城市规划范围,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延伸到农村、社会服务设施配套到农村

(五)以城镇建设为着力点,优化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载体

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抓好城镇建设,增强城镇对人口的吸纳力。一是科学化规划,以规划扬特色。要根据区位优势、自然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城镇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对乡镇企业和工矿企业发达的着力建设工业主导型城镇,对矿产资源和土特产品丰富的着力建设资源开发型城镇,对沿交通干线、区位优势明显的着力建设商业贸易型城镇,对人文色彩突出和山水风光独特的着力建设旅游服务型城镇,形成设施齐全、品位高雅、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城镇体系。二是坚持优质化建设,以建设创精品。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权威性,树立精品意识,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严把施工资质关、材料质量关、竣工验收关,确保建设高标准高质量。三是坚持规范化管理,以管理树形象。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加快社区建设,整治脏乱差现象,切实做到管理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环境优美化。四是坚持市场化运作,以经营养城镇。树立经营理念,把城镇可盘活存量资产推向市场,实行资本营运,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的滚动发展之路。

注释

①冯雷.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农村经济,1991(1)

②袁政.中国城乡一体化误区及有关公共政策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2)

③杨荣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1997(5)

④毛寿龙.中国地级政府的过去与未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5(2)

⑤曾万明.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城乡一体化建设[J].农村经济,2005(4),第99页

参考文献

1、潘永江,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进展 【J】现代经济探讨,2001,(2)

2、公文易文秘资源网

3、维普资讯网

4、应雄,城乡一体化趋势前瞻 【J】浙江经济,2002,(13)

第五篇:生产与运作管理问题汇总

o(•”•)o

生产与运作管理问题汇总

第一章基本概念

1.名词解释:生产运作、生产运作管理、工艺、备货型生产、订货型生产

2.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是什么?投入、产出要素目标各有哪些?

第二章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

1.生产运作的总体策略有哪些?

2.影响产品或服务的选择策略的因素有哪些? 3.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设计策略有哪些?

第四章产品开发和技术选择

1.名词解释:工艺设计过程、工艺专业化 2.为什么要进行产品开发/服务设计? 3.影响生产流程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4.生产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什么?有哪些方式?

第五章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

1.名词解释:选址、2.选址有哪些重要性?

3.影响选址的因素有哪些?经济因素具体是怎样的?

第六章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 1.名词解释:设施布置

2.影响设施布置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3.设施布置的典型形式有哪些? 4.生产线的平衡是怎样的?

第七章工作设计与工作测量

1.名词解释:生产率、工作设计、工作测量、工时定额 2.影响生产率的因素有哪两类?具体又有什么? 3.影响职工工作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第八章综合生产计划

1.名词解释:综合生产计划、生产能力、收入管理 2.生产计划指标体系包括哪些? 3.接受订货决策是怎样的?

第九章独立需求库存控制

1.名词解释:库存

2.根据对物品需求的重复次数可将物品分为哪两类需求?各指的是什么?

第十章物料需求计划(MRP)与企业资源计划(ERP)1.名词解释:MRP、看板管理 2.MRP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看板管理中的生产看板和传送看板是什么?

第十一章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 1.名词解释:定制管理、排序、派工

第十三章供应链管理 1.名词解释:供应链管理 2.为什么实行供应链管理?

第十四章项目计划管理 1.名词解释:项目

2.项目管理目标有哪些?

第十六章质量管理

1.名词解释:质量、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2.检验点的确定有哪些?

3.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有哪些?

下载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的问题与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的问题与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与运作 2010

    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与运作2010-07-23 21:54:55| 分类: 心理咨询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心理教育、心理辅导是本世纪初教育改革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新概念和新方法......

    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

    “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 --以绍兴市档案局(馆)工作创新为例 绍兴市档案局 梁国灿 摘 要:档案数字化包括国家档案馆与机关企事业单位两个层次,如何将数字档案馆与数......

    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问题与采取的对策。方法 本研究针对我院1984年3月到2004年2月手术室工作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制定和实施了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

    县级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县级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县级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对23家县级医院手术室布局、物品管理、医护人员无菌操作、医......

    浅谈手术室护理中容易忽略的问题与对策(推荐)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300-01 【摘要】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医疗质量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手术室作为手术治疗与抢救患者的重要场......

    榆林城乡一体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榆林城乡一体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市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发展规模小、密度低,基础设......

    信息管理与运作试题

    信息管理与运作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信息技术革命最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特征,下面的(A)不在其中。A.网络化  B.群体化  C.科学化  D.智能化2.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是高效、灵活、(C)地......

    生产与运作 管理

    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总论 1.输出是有输入决定的,由于输入不同与输出,这就需要转换。转换是通过人们的劳动得以实现的,转换的过程就是生产与运作。 2.制造性生产与服务性生产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