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新桥医院

时间:2019-05-15 10:1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核医学科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新桥医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核医学科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新桥医院》。

第一篇:核医学科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新桥医院

核医学科“十二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一、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二、学科“十二五”建设与发展指导思想

三、学科“十二五”建设与发展目标

四、学科“十二五”建设与发展主要措施

一、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核医学科成立于1973年,当时仅开展放射免疫检测项目。1992年引进大型核医学影像设备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2007年更新为SPECT/CT机。1998年原科室主任退休后没有接班人,核医学科并入放射科。2005年10月核医学科与放射科分离恢复成为独立科室。

核医学科业务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得到较大发展。2005年科室全年毛收入134万元,2009年达到495万元,增长约3.7倍。主要业务工作SPECT影像检查,2003年全年完成检查387例次,2005年达到历史最高503例次。2007年7月份启用新的SPECT/CT机后,全年检查人次达到667例次,近三年继续高速增长,2008年1446例次,2009年1868例次,2010年将突破2000例次。体外分析检测项目2005年有15项,年检验数量3.1万;2008年项目数达到35项,年检验数量6.9万;受新体检中心独立检验影响,2009年降到4.6万测试,2010年有望增加到5.2万左右。核素治疗在开展甲状腺疾病碘-131治疗,多发性骨转移核素治疗基础上,又新开展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脑囊腔磷-32治疗等新业务,2009年核素治疗收入42万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134%(2005年核素治疗全年收入18万元)。

虽然业务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取得较大发展,但是科室人才培养却停滞不前。2005年核医学科有7名工作人员,而目前仅有6名工作人员。其中:军人1名,职工1名,返聘1名,回聘1名,招聘2名。职称和岗位分布: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2名;医生1名(科室主任)、技术员5名。拥有博士学位1名。科室主任于2003年9月从肿瘤科调配到核医学科,当年11月份任命为放射核医学科副主任,分管核医学工作。2005年10月核医学与放射科分离后任命为核医学科主任。由于科室工作人员收入相对偏低,“十一五”期间相继招聘三名核医学专业硕士毕业生均因待遇问题最终没有选择到医院工作。核医学科2007年招收1名军籍本科应届硕士研究生,2010年7月毕业后因不能确定留科工作而报考临床科室博士研究生。

作为高度依赖设备的学科,目前在三所附属医院中,我院核医学科在设备、人员方面实力最弱。西南医院核医学科与学校核医学教研室合并后号称第三军医大学核医学中心,该院承担学校核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核医学和实验核医学教学任务;设备方面拥有PET/CT、SPECT/CT等大型先进核医学仪器;现有4名军人,全科工作人员16名。大坪医院核医学科于2000年就拥有西南地区第一台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2010年更新为目前最先进的PET/CT,该科拥有制备PET正电子显像药物设备,并供应西南医院、泸州医学院等;现有3名军人,全科工作人员12名。常规SPECT检查工作,就检查数量统计排名,我院核医学科在西南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之后位居重庆地区第三。西南医院和我院核医学科均可招收硕士研究生。

我院核医学科承担学校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核素诊断学”理论授课每年40学时和核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十一五”期间获得两项学校临床科研课题和一项重庆市科研课题。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一名。学术地位也得到较大提高。科室主任在2010年4月被选为新一届重庆市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将继续担任全军临床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经过“十一五”建设发展,我院核医学科在学科发展方面已经扭转颓势,恢复成为一个正常发展的科室,并正逐步向前推进。学科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才缺乏,主要设备不完善,没有专科门诊和专科病房。⑴ 大型高端设备空缺;截止到2010年7月,所有全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和军区总医院除了新桥医院,均引进和使用了核医学大型影像设备PET/CT。在高端核医学影像设备方面,我院已经处于最落后状况。势必影响核医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可能将拖累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⑵ 急需人才引进;随着医院硬件条件的改善,核医学科2011年将搬迁到新的工作大楼,将增加核素治疗专科病房,亦可能引进PET/CT。急需引进相关专业人才。⑶ 教学步入正轨,但缺乏软硬件的支撑。核医学科承担着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核医学专业本科生及检验专业本科生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大班课程每年52学时(包括诊断学核素检查等),实习教学每年约250学时。目前科室没有专用教室及必要教具。

二、学科“十二五”建设与发展指导思想

“十二五”将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需求以及科技发展前沿,坚持促进自主创新,努力推动学科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持续发展。

三、学科“十二五”建设与发展目标

在我院建设“军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医院”的总目标指引下,大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努力拓宽核医学诊疗范畴,有效增加经济收入,争取2015年科室年收入达到1000万。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引进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努力塑造一支小而精的科研队伍。经过“十二五”建设发展,科室力争成为博士授予点,推举博士导师一名。五年期间,争取发表SCI收录的国外期刊论文2-3篇,力争申报获得省部级课题1~2项,国家级课题1-2项。

四、学科“十二五”建设与发展主要措施 “十二五”是核医学科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完成学科整体布局,为以后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我们将面对科室现状,立足现有人员,用好现有设备,在学科建设和发展各方面有所作为。

1.医疗方面:⑴ 积极动员引进尖端影像设备PET/CT;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将PET/CT列为常规辅助放射治疗计划靶区制定,在西南地区领先;广泛与临床学科合作,开展老年性痴呆、心血管疾病分子影像研究;通过3~4年的积累,围绕开展分子影像基础与临床研究申报重庆市科技奖。⑵ 加强SPECT/CT使用中的技术培训,尤其是CT的使用,探索出在SPECT检查中使用CT的操作应用规范,力争在国内该领域的临床研究走在前面。以此为基础,全面加强临床核医学质量控制教育和研究,为以后争取建设重庆市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打好基础。⑶ 开设专科门诊;借鉴西南医院、大坪医院和重医附一院开设核医学专科门诊的成功经验,争取在2011年内开设我院核医学专科门诊,方便广大病员进行核医学诊疗。⑷ 开设核医学专用防护病房;放射性核素在甲状腺癌治疗以及目前正方兴未艾的肿瘤放射免疫治疗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核医学科拟申请独立或合作开设专科防护病房,积极拓展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应用。⑸ 在更新体外分析设备基础上,加强核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加快检验结果报告速度;建立异常结果病例数据库,实行病例随访追踪制度;编写核医学检验手册,增进与临床科室沟通;积极开展临床需要的微量、超微量检验项目,促进核医学肿瘤标志物检验的特色建设。

2.教学方面:继续贯彻落实教学课程标准,将本科生课程教学作为教学重点。继续在医院教务科支持下,联合西南医院和大坪医院核医学师资力量做好影像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工作。重视临床实习教学,将实习教学目标、内容和责任细化、规范化。抓好见习教学,结合课程精选见习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加强研究生培养教育;努力抓好主系列人员梯队建设;为学科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3.科研方面:明确科研方向,围绕医院国家重点学科结合核医学特点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启动基础科研,积极组织申报科研课题,争取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积极发表科研论文

4.行政管理:继续深入抓操作技术规范学习,加强日常工作质量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增进与临床科室沟通;在开设专科门诊基础上,努力培育专科病员市场;稳定技术员队伍,加强医生队伍建设。始终将医疗安全尤其是放射性核素使用、保管和废物处理的安全作为科室的重点工作来抓。继续坚持周值班安全员制度。努力调动聘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将责、权、利理顺并制度化,在科室管理和利益分配上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将部分权利下放到小组长,在小组长和职工代表产生选举方面做到公开、透明,充分发挥科室内民主决策和全员参与意识。积极营造活泼向上的工作氛围,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努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核医学科由于历史原因,学科发展严重滞后。核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上升,临床诊疗工作将会越来越需要核医学技术的应用。随着医院快速发展,核医学科通过“十一五”学科建设在各方面都得到较大发展,坚信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十二五”建设发展,我院核医学科将进入军内一流核医学科行列,为医院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核医学科

2010-8-10

第二篇: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关于制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学院:

学科建设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层次、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为迎接审核性评估,大力促进我校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各学科教学科研水平,经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制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

1、坚持立足当前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要结合各学院、各学科实际,充分发动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全体教师进行深入研讨,同时,要以发展的眼光,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了解安徽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坚持协调发展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各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应兼顾本学院各学科,并在此基础上,选准主攻方向,整合资源,优先发展特色学科,尽快形成优势学科。

3、从一级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高度着手,认真研究和规划二级学科,各学院建设和规划的重点、特色学科应具体到二级学科。

二、学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1、学科建设现状:主要指本学院学科建设的现有情况,包括现状和差距等。

2、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要求言简意赅。

3、学科建设目标和任务:包括总体建设目标,并围绕重点特色学科建设、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工作、硕士点申报等方面阐述具体建设目标,要讲清学科发展的规模与布局,体现重点和特色。

4、学科建设的保障措施:即实现学科建设目标的主要举措,要求明确、具体。

三、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注意事项

1、建设目标及任务均需有刚性指标。

2、规范格式和用语。规划应力求语句简练、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内容科学合理,原则上不超过5000字。规划应按照要求的格式分“现状分析、基本原则、建设目标、保障措施”四部分撰写。

3、请各学院分别制定两份学科建设规划,具体时间为:2009年-2011年;2012年-2015年。

4、规划标题统一确定为:《皖西学院XX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09—2011)》;《皖西学院XX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12—2015)》。

5、请各学院务必于10月10日前将编写好的规划加盖公章交科技处,并将电子稿发至电子邮箱:xshjl@wxc.edu.cn。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写工作,规划形成后将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学科建设和评估的重要依据,各学科应充分研讨、形成共识,并确保按时提交。

联系 人:陈慧

联系电话:3307053

科技处(学科建设办公室)

二O一二年九月十八日

关于制定各系(部)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的通知(2014-2016)

[日期:2013-10-17] 阅读:561 次

各系(部):

学科建设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层次、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为大力促进我校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各学科教学科研水平,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制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

1、坚持立足当前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要结合各系(部)、各学科实际,充分发动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全体教师进行深入研讨,要以发展的眼光,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了解广东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坚持协调发展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各系(部)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应兼顾本系(部)各学科,并在此基础上,选准主攻方向,整合资源,优先发展特色学科,形成优势学科。

3、从一级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高度着手,认真研究和规划二级学科。

二、学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现有基础

(二)学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三)学科建设的具体目标

1、学位点建设目标

2、重点学科建设目标

3、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

4、科学研究

5、教学

6、学科队伍建设

7、人才培养

(四)学科建设的措施

三、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注意事项

1、建设目标及任务均需有刚性指标。

2、规范格式和用语。规划应力求语句简练、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内容科学合理,原则上不超过5000字。规划应按照要求的格式(具体情况见附件)。

3、请各系(部)制定学科建设规划时间为:2014年-2016年。

4、规划标题统一确定为:《惠州学院XX系(部)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4-2016)》。

5、请各系(部)于10月25日前将编写好的规划加盖公章交科研处,并将电子稿发至电子邮箱:cxyk@hzu.edu.cn。

各系(部)要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写工作,规划形成后将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学科建设和评估的重要依据,各学科应充分研讨、形成共识,并确保按时提交。

联系人:胡松

联系电话:0752-2529062 附件:各系(部)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科研处

二〇一三年十月十二日

附1:中长期(2005—2010)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提纲(返回)

一、学科名称

二、本学科发展概况

1、本学科建设与发展面临的形势

2、所在领域发展对本学科的需求

3、本学科的特色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三、本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目标

四、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两个以上)及其特色

五、本学科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规划、学术队伍现状分析、预期达到的目标及主要措施、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的现状分析、预期达到的目标及主要措施 3、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编写教材实际情况、预期达到的目标及主要措施、人才培养状况分析(层次、数量及培养能力等情况)与发展目标、工作条件(实验基地建设、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现状分析、发展目标及主要措施

第三篇:医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医院~年--2010年规划

一、“十一五”规划总目标:

以医疗工作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开发培养、加强医院科学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力争五年内建成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技术精湛的二甲医院。

二、医院规模和任务:

㈠医院规模:

⒈开设床位250张。

⒉年门诊量10万人次,床位使用率≥85%。

⒊职工人数300人。

⒋固定资产总值5千万元。

⒌年收入达2千万元。

㈡主要任务:

⒈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医院科技培养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的职称管理制度,使专业技术职务真正成为反映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水平、专业技能水平的标志。重视继续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建设有活力的学习型医院。制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鼓励医务人员结合自己本专业特点进行科学研究。

⒉加快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

根据医院规模、人才结构、综合实力及战备目标,支持高技术、高效益的原则,制定较优为完善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和激励机制,努力培育有特色、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

⒊引进高精尖医疗设备及技术。

根据医院医疗抂术发展需要,按照投资回报、综合效应的原则,购置C型臂造影X光机,用于提供心血管介入、肿瘤介入和其它疾病的介入治疗。

⒋深化医疗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运营,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转换经营机制,全面推行全成本核算,完善管理目标责任制,推出部分科室(口腔、美容、体检中心、临检中心)走入市场独立经营。认真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实行计划及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财务预期测、控制,为医院进行总体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⒌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思想,合理配置后勤服务资源,走后勤社会化的路子,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技术雄厚、功能齐全、保障有力的后勤保障队伍,实现“优质、高效、低耗、便捷”的目标。

⒍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创建“绿色医院”。

创建“绿色医院”是医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其核心是高新科技加人文关怀。创建心人为本的服务模式,实现医患关系零距离;创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实现服务保障零障碍;创建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实现人际关系零隔阂。五年内,力争通过创建“绿色医院”实现“环境园林化、条件合适化、设备现代化、病房家庭化、服务人性化”目标。

三、发展思路:

㈠坚持一个中心。

医院始终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广大患者的医疗需求。

㈡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人才问题是医院竞争的核心问题,医院既要培养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善于合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又要培养一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队伍,实现人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目标责任制化。

㈢完善管理体系。

完善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搞活用人机制,通过目标责任书,加强对科室的管理,以达到激励科室、促进医院发展的目标;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病案质量管理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完善二级质控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全员全程全面质量管理;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强化经营理念、市场意识,坚持质中取胜、量中增收的原则。推行全成本核算,进行成本量化管理,切实降低医疗成本。加强医保费用管理,积极推行单病种费用控制办法,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降低病人费肜,减轻病人负担。

㈣推进创新机制。

进行院体制改革,积极尝试产权制度改革;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创新人事、分配、人才激励机制;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各种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科开展科研、新技术、新项目;进行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创造和优化一个宽松和谐、安全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实现医院人、财、物及各种资源科学全理有效整合配置,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四、实施措施:

㈠以“三个代表”做为我们的行动的指南。

深入学习、领会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病人利益为最高准则,以医疗、安全、高效为目标,把为病人提供“价格合理、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作为医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㈡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坚持发展做为兴院的第一要务,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发展和稳定为大局,合理调整收入结构,保持医院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㈢坚持以法治院、以德治院,加强制度建设。

坚持以法治院与以德治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建立符合客观规律和医院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严格遵守,要克服有章不循、有令不止的做法,防止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㈣加快人才培养步伐,积极开展技术协作交流。

&nbs

p;医院的竞争,关键是人才、技术的竞争,因此医院要采取各种形式,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积极与上级医院开展技术协作交流,提高医院医疗技术,增强医院竞争力。

㈤坚持以医疗质量为核心。

医疗质量是医院立院之本,是医院的生命线。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建立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建立正规的医疗秩序,培养科学严谨的医疗作风,认真落实医疗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从事医疗活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在实施医院规划过程中,医院投资大,项目多,必须切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㈦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院的方针。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堵塞各种漏洞,减少各种浪费,严格控制非业务性开支,积累资金,集中财力搞好医疗经营。

㈧优化医院内、外部环境,稳定职工队伍建设。

在发展医院的同时,应努力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营造稳定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关心职工生活,改善职工的福利待遇,稳定职工队伍。

实施《~--2010年五年规划》符合医院长期和短期利益,对保持医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有重要作用。《五年规划》目标具体、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院职工要精诚团结,艰苦奋斗,战胜困难,一定会实现医院规模扩大,综合实力提高、基础设施完善、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院环境优美、管理科学规范的奋斗目标。

第四篇:某医院检验科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隆化县医院

检验科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我院检验科已于2014年被评为市级重点专科,为使检验科更好的发展,根据医院的发展目标,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发展规划如下:

一. 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一支高质量的技术队伍,对一个学科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科室的人员素质还比较薄弱,因此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具体措施: 1.引进人才。

2.督促、鼓励本科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本科和在职研究生的学习。

3.选送思想品德好,肯钻研业务技术的年轻人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进行重点培养。

4.积极安排工作人员参加各种学科活动和专业学习班。

二.检验设备

没有精良的设备,没有先进的仪器是走不到学科的前沿。近几年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一流现代化先进的医疗大型检验设备,医院将加大对检验科设备的投入,以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三.技术水平目前检验科设有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体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急诊检验、自身免疫学检验、等8个专业实验室,并于2016年完成的微生物实验室的省级备案工作,并预计今年完成省级P2实验室的备案工作。

具体措施:

1.加强与临床的沟通,特别是要加强与上级专家的交流与沟通,按计划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保证检验项目的顺利开展。

2.加快人才队伍的培养,预计每年选派至少2名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3.加强科室业务学习,每月不得少于1次,每月有一个专业组对全科工作人员进行技术讲座。定期的进行考核。

四.信息管理

加强实验信息管理(LIS)系统的建设,提高检验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临床和患者及时的提供检验信息,希望在年底能对现有LIS系统升级,解决申请单患者实际年龄不符、危急值预警、实现报告单自助打印工作,缩短患者领取报告单时间和流程,以便能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2017年1月15日

第五篇:生态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生态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08–2012)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它既是高校办学的基础建设、学校良好形象的代表,也是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基石,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工程。根据《吉首大学科学建设与发展规划》以及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制订和修订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我校生态学科创建于1992年,1995年获得湖南省教委立项资助,200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被确立为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进入吉首大学博士点计划学科。经过10余年的建设,在学科方向、队伍、平台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成绩,为未来发展和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学科方向得到进一步凝练

通过最近几年的调整,目前生态学科主要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建设和发展:

1、植物生态学方向

本学科方向立足武陵山地区丰富的植物多样性资源,在分子、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等相关领域,重点开展武陵山地区植物资源调查、评价与种质采集整理;重要濒危植物的保育生态学研究以及特色资源植物产业化应用的生态学基础研究工作,为进一步验证、充实和完善植物生态学相关理论,为该区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已在濒危苔藓植物保护生态学、武陵山区种质资源和区系以及资源植物的发育与应用生态学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2、动物生态学方向

本学科方向从植食性哺乳动物的觅食行为、食物营养组成、动植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动物粪便的光谱特征等相关领域,重点开展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动物营养生态学研究以及动物应用生态学研究工作,为进一步验证、充实和完善动物营养生态学相关理论,以及为武陵山地区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植食性小哺乳动物东方田鼠、家禽营养生态以及动物粪便的光谱学特征等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

3、微生物生态学方向

本学科方向以环境微生物、污染微生物以及畜禽病源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微生物类群多样性、适应机制、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和进化特点,以及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揭示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主要开展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污染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以及畜禽病源生态学研究,已在极端环境的微生物区系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转化以及病源微生物和宿主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开始形成特色。

(二)学科条件进一步改善

通过争取各方支援、资源整合等方式,目前本学科拥有“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与湖南老爹农科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湖南省产学研基合作示范基地、与湖南湘西群博公司合作共建“南方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在中科院会同国家生态试验站建有教学与科研基地,拥有省部共建基础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工程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生物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1000多万元,另有合作企业4家、野外研究基地3个。队伍方面,已汇集从事本学科研究工作的人员24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0人,有博士学位者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专家3人、青年骨干教师6人。

(三)已取得一批有影响成果 学科瞄准武陵山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围绕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中的生态学主题,紧密结合自身优势和学科特点,一方面加强相关领域基础研究,另一方面则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近五年来,共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获得各类科研经费5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0余部。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及鉴定成果9项,并有4项成果进行了转让和技术推广。基础研究领域的植物光合作用、苔藓植物保护生物学等研究已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较大的影响,应用研究领域的猕猴桃等研究也已取得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主要不足和差距

面对新世纪对地方高校的新要求,本学科较之省内一流水平学科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学科平台层次尚低,学科资源整合力不够,优势发挥不显著;争取研究经费渠道不广,研究经费相对不足,高级别项目难以有较大突破;学科队伍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学科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还不够,尤其是高级别研究成果,研究奖项、论文等数量明显不足等,尚有待今后加以改善。

二、建设目标与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省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吉首大学关于学科建设的规划定位,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社会、服务地方为根本出发点,按照“立足区域、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提升水平”的基本原则,坚持科研与培养人才并举、基础与应用并重的方针,通过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建设和吉首大学博士点计划学科建设,将我校生态学建设成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和竞争力的省级重点学科。

(二)总体目标

经过四年左右的时间,将我校生态学科建设成以解决区域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学问题为主要目标,省内一流,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学科。

(三)具体任务

1、学科方向:本学科立足武陵山区丰富的生物资源,从分子、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水平深入揭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该区生物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巩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向污染生态学、资源与生态系统管理方向适当扩展,同时注意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促进成果转化,切实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2、研究队伍:学科队伍稳定在30人左右,其中教授和博士超过50%,省级学科学术带头人3-5人,博士生导师3-5人,硕士生导师20-25人。达到我省高水平研究团队的总体势力。

3、研究条件: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5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30-50台(件)。新建学科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3-5处、与企业共建技术工程中心2-3个。新增图书资料2000-3000册。增订外文期刊5-10种。

4、学科平台:本生态学科由现在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晋升为省级重点学科,并实现博士点的突破;学科平台“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在通过省教育厅评估验收获得“优秀”的基础上,获得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支持“植物学”、“动物学”获得硕士点;试办《生态科学论丛》交流期刊。

5、科学研究:获得国家级课题10-15项;研究经费500-800万元;鉴定成果6-8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4-6项,发明专利10-15项;出版著作8-1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300篇,其中三大索引20-30篇,国内核心期刊100-150篇。

6、人才培养:培养硕士50名,联合培养博士3-5名,支持本校有关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和科研技能训练。

7、学术交流:承办省级以上学术会议3-4次,每年有一定数量人员出席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有一定量专家来校讲学。建立与包括中科院、中山大学等国内外有关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所)及企业的交流、合作机制。

8、管理服务:优化资源结构配制,建立健全学科管理规章体系,建立生态学重点学科网页。

(四)发展思路

未来四年内,生态学科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湖南省高等学校“十一五”重点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以及省重点学科评估验收指标为指南,以建设高水平特色学科为目标,以硕士生教育为依托,以(博士点以及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申报为契机,瞄准生态学发展前沿趋势和地方经济主战场,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和学科基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强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促进学科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主要建设内容及具体措施

(一)建设内容

1、学科团队建设

科研队伍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灵魂,因此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尽管本学科是我校师资力量最强和办学条件交好的重点学科之一,但由于学科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还不够,加之高级别研究成果、成果奖项、论文等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是本学科未来四年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生态学为我校正式遴选博士点计划学科,对学科带头人将有更高的要求。现有带头人李菁教授是国际苔藓植物学家联合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省“121”第一层次人选,湖南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已连续2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苔藓植物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直接承担植物生态学方向带头人,并与动物生态学方向带头人李俊年教授、微生物生态学方向带头人恩特马克教授共同组成了本学科带头人团队。未来几年,我们将努力创造条件,支持学科带头人的访问交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使充分发挥其带头人的作用。

(2)学科队伍的组建与优化:虽然生态学科现有人员共24人,但具有生态学背景以及直接从事生态学研究者大约只占1/2,这种情况对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极为不利。未来几年将进一步开放思想,通过学科政策支持、方向引领、专家评估、考核等手段,使更多基础扎实、水平较高而有志于从事生态学事业的学者能够加入本学科团队,实现学科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从而切实发挥其在生态学科中的作用。

(3)学科团队的培植与提升: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未来几年将按照以下三种方式:培训(重点是参加与中科院以及国内外重点大学学科交流性的业务培训)、教学(重点是承担精品课程任务,指导研究生等)、科研(重点是组织全学科协同的纵向项目和服务地方的横向项目),来训练和提升学科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逐步达到省级学科团队的总体水平。为进一步支持本学科建设,将聘请3-5名国内外生态学知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以指导、参与本学科工作。

2、学科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学科目标的重要保证。未来几年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是:(1)按照省重点(建设)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内涵,逐一落实各项建设任务,确保建设期满评估“优秀”,顺利进入重点学科行业;(2)按照学校博士点计划学科建设总体目标,稳步推进,力争在2012年获得博士点;(3)支持“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按期建成、运转,并获得优秀的验收评估结论,顺利进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行业;(4)支持植物学、动物学在2009年申报和新增为新的硕士点;(5)支持“南方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基地在人才培养和产业开发方面的功能。

3、人才培养

科技人才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培养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主力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科的发展。在建设规划期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人才培养问题。

(1)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生源(特别是发挥导师的作用),改进招生方式(放开考生提前跟读、实行按导师招生)和提高研究生待遇(加大研究生生活补贴最低标准)等,吸引更多更优秀学生报考我院,达到年招收20人左右的目标。

(2)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在学校有关规定的基础上适时修订、完善有关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教育各环节,从制度上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通过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灵活研究生选课和英语过级规定、开辟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展研究生科技竞赛、建立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提高研究生论文答辩条件等。

(3)提高研究生指导水平:优化指导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指导整体水平。最基本的要求:一是不能偏离生态学培养方向,二是要有充足的培养条件(课题、经费等)。在指导方式方面,将根据实际情况,改“合作带”的指导模式为“合作带和隔年招生”相结合的指导模式。根据需要,探讨与其他高校导师合作指导的新模式。

4、科学研究

(1)科研立项:四年期间,争取获得国家级课题10-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8项,(参与)国家级课题4-7项;省级课题15-20项,其中省自科基金7-9项,省科技计划项目8-12项;地厅级项目20项;学科自立项目12-15项;横向合作项目10-15项。

(2)研究经费:四年期间,争取经费500-800万元,其中国家级自科基金项目经费100-150万元、国家部委项目80-150万元,省科技计划项目30-50万元;地厅级项目100-130万元;配套及其他横向经费150-200万元。

(3)成果、专利:获得省级鉴定成果6-8项(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省级科技进步奖4-6项(其中二等奖1-2项)、地厅级科技进步奖励4-6项;申请发明专利10-15项(获得授权10项)。

(4)著作论文:出版科研著作6-8部、教材8-1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300篇,其中三大索引20-30篇,国内核心期刊100-150篇。

5、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检验科学成果的舞台,是启迪思维、掌握新知、纠正谬误的最佳场所。通过举办与参与学术交流会,发表论文和热情讨论,目的在于得到同行专家的评价和认可。在科研成果进入科学交流体系的过程中,能提高学者的名望,其科研成果亦容易在刊物上发表,并迅速引起同行的注意。另外,举办单位通过介绍其研究成果、科研条件、科研队伍和日前承担的科研项目,能极大地提升其知名度,为未来学科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必须建立学术交流有关机制。

(1)学科成员学术报告制度:各学科方向(尤其是学科带头人)每年均应积极参与或举办相关专业的国家级或省级学术交流会,提交学术论文并做学术报告;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带头人或在职研究生导师每学期举办一次学术报告会,报告最新研究工作及其进展。

(2)著名专家讲学制度:每年邀请3-5名专家来校讲学,一方面报告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另一方面指导本学科建设,促进本学科水平的提升。

(3)学术会议举(承)办制度:每年举办一次省级以上国家级或国际性学术交流会,通过承担学术会议开阔视野、扩大影响和寻求合作与支持。

(4)由学科方向带头人组织,各学科方向组与该研究方向研究生每2周举办一次学术交流会,主要由研究生介绍其工作进展,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6、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生态学科依托的专业为生物科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及环境科学四个本科专业,目前学科依托的实验室主要有(省部共建)生物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基础生物学实验室以及(2008年湖南省教育厅批准建立)“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上述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部分实验室正处于建设实施阶段,因此在规划期内,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1)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建立省级重点课程1-2门,校级重点课程3-4门;建立1-2门省级精品课程,3-4门校级精品课程,逐步开展网上教学;出版教材和教学辅导用书6部;实现学科基础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生态学双语教学;尽快落实和完成(部省共建)生物专业实验室、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建设任务。

(2)科研基础条件建设:一方面,要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统一要求,加快对“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省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步伐,使尽快建设到位和发挥作用,同时新建立3-5个教学科研合作示范基地和研究基地。另一方面,也须挖掘内部潜力,通过资源重组、优化,探讨集约管理、实现资源共享的模式。所有实验室均对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开放,为科研创新和快出成果搭建平台。

7、对省内同类学科和校内相关学科的带动作用

(1)对省内同类学科的带动作用: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一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生物学分支学科。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的高度发展和人口的大量增长,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的问题,诸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等,涉及到人类的生存死亡。人类居住环境的的污染、自然资源的破坏与枯竭以及加速的城市化和资源开发模式的不断增长,迅速改变着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造成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威胁。上述问题的控制和解决,都要以生态原理为基础,因而引起社会对生态学的兴趣与关心。近几十年来,针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探讨和解决,现代生态学科得到了迅猛发展,其研究范围逐步扩展,研究层次正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研究手段日新月异,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从而决定了它是一门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

就省内来看,尽管已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5个,但生态学只有我校一个。建设好我校生态学科,无疑是抢占先机,不仅对我校服务地域产生巨大影响,对我省同类学科建设产生辐射作用,建设和发展生态学对提升我省在全国生态学科领域学术地位作用重大。同时也为该学科的进一步扩充、提升、发展,最终成为省级重点学科以及新增列为博士点学科,提高我省生态学人才培养能力奠定基础。

(2)对校内相关学科的带动作用:在生命科学与环境专业和学科群中,生态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生物科学、环境科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园林等专业的直接支撑学科,决定着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建设好生态学科无疑对我校上述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产生重要作用。生态学又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交*学科,是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生态经济)、生态人类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旅游等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以及新的生长点,建设好生态学,对环境科学、民族学、经济学、旅游管理以及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生态学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都将直接应用到农、林、牧、渔、环保、旅游等诸多领域,建设和发展生态学对提升我校服务地方能力至关重要。

(二)安排 1、2008年12月~2009年11月

(1)修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聘请学科指导顾问和客座教授3-5人;(2)组建生态学创新团队,选送学科带头人或骨干1-2人到国外或重点大学访问交流,引进或晋升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人;(3)“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到位,并顺利运行;(4)支持植物学、动物学申报硕士点,创办《生态科学论丛》学术交流期刊;(5)协助共建单位制订好“南方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与发展规划,配合基地开展有关工作;(6)申报获得国家级项目3-4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1-2项),省级、地厅级及横向项目若干,总经费120-150万元;(7)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3项、获授权1-2项,申报地厅以上科技进步奖2-3项,获得省级奖励1-2项;(8)发表学术论文50-80篇,其中国内重要期刊30篇,国外5-8篇(SCI收录),出版著作2-3部、教材2-3部;(9)承办省级以上学术会议1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2-3人次或国际学术会议1-2人次。2、2009年12月~2010年11月

(1)申报生态学省级创新团队,选送方向带头人或骨干1-2人到国外或重点大学访问交流,引进或晋升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2)迎接省教育厅专家对“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的评估验收,创办《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学术交流期刊,新增合作研究基地1个;(3)协助制订植物学、动物学建设与发展规划及硕士生培养方案;(4)与共建单位密切合作,建立研究生培养创新体系;(5)申报获得国家级项目3-4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1-2项),省级、地厅级及横向项目若干,总经费140-180万元;(6)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5项、获授权2-3项,申报地厅以上科技进步奖2-3项,获得省级奖励1-2项;(8)发表学术论文50-80篇,其中国内重要期刊40篇,国外5-8篇(SCI收录),出版著作3-4部、教材3-5部;(9)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3-4人次,或国际学术会议2-3人次。3、2010年12月-2011年11月

(1)制订创新团队建设方案,选送方向带头人或骨干1-2人到国外或重点大学访问交流,引进或晋升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2人;(2)迎接省教育厅专家对本学科的评估验收,确保达到“优秀”水平,正式进入省重点学科行业;(3)以“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正式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实现平台的提升;(4)启动“生态学”博士点申报工作,支持植物学、动物学硕士点招生,落实硕士生培养方案;(5)协助共建单位做好“南方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的迎接省教育厅评估验收工作;(6)申报获得国家级项目4-5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2-3项),省级、地厅级及横向项目若干,总经费160-200万元;(7)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5项、获授权2-3项,申报地厅以上科技进步奖3-4项,获得省级奖励2-3项;(8)发表学术论文60-90篇,其中国内重要期刊50篇,国外8-10篇(SCI收录),出版著作3-4部、教材3-5部;(9)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4-5人次,或国际学术会议2-3人次。4、2011年12月-2012年11月

(1)迎接创新团队建设中期评估,选送方向带头人或骨干1-2人到国外或重点大学访问交流,引进或晋升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1人;(2)按照学校统一部署,组织工作班子,正式申报“生态学”博士点;(3)制订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落实有关建设任务;(4)支持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申报新的硕士点;(5)协助共建单位继续做好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有关工作,对研究生培养创新体系进行评估、验收;(6)申报获得国家级项目4-5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2-3项),省级、地厅级及横向项目若干,总经费180-220万元;(7)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8项、获授权3-5项,申报地厅以上科技进步奖4-5项,获得省级奖励2-3项;(8)发表学术论文80-100篇,其中国内重要期刊60篇,国外8-10篇(SCI收录),出版著作4-5部、教材5-6部;(9)主办或承办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或者重要工作会议1次,参加全国性重要学术会议4-5人次,或国际学术会议2-3人次;(10)迎接学校对本学科建设的评估验收。

(三)保障措施

1、进一步更新观念

通过学科依托单位组织管理,牢固树立学科建设的主导意识,明确学科建设的特色意识(领先意识)和全局意识,认真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与科研、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相互关系,努力形成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合力。

2、进一步强化学科工作的组织管理

(1)建立学科组织管理体系,通过理顺管理关系,明确责、权、利,使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充分发挥各系和研究所在学科建设中的基础和实施作用。同时还将建立学科咨询专家顾问机构,健全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度,明确学科带头人的职责与权利,使学科由行政负责制逐步转变为行政领导、专家指导下的学科带头人负责制,不断增强学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建立学科工作考核制度:通过修订学科建设与科研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发挥和保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科建设有章可循、规范发展。特别是要建立以定性和定量为依据的学科和科研考核办法,启动调节杠杆。对于特别优秀的方向将予以上浮奖励,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下浮、停止支持直至调整带头人和重组队伍。

(3)加强对学科的指导和监督:按给学科各方向下达相应的建设指标(培养计划、科研等),相应地也要下达经费使用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年底考核并实行一定程度地滚动,使学科建设经费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加强对科研的组织支持力度:加大对科研项目申报的组织力度,尤其是高级别纵向课题和大经费横向课题,使科研立项、科研经费等方面逐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加大对在研课题的支持力度,根据立项课题份量在资产配置、人员配备、指标分配上给予优先考虑。加强对课题结题的关注和监督,特别是要在成果鉴定、成果奖励申报、专利申请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新的突破,使“两条腿都能站立”,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5)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建立研究生和本科生学术交流的机制,促使“本科生—研究生”、“学生—导师”创新体系和良性循环的形成。争取承办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学术会议,要使学术交流成为全校科研人员的自觉行为。支持教师参加有关学术会议,交流和发表学术论文,获得推动学科发展的动力。寻求国内外合作,特别是要用好中山大学对我们的对口支持,搞好与我们有良好基础的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的合作关系,努力开拓合作领域,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逐步扩大本学科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在省内的竞争能力。

3、进一步加强学科团队建设

通过稳定(关键人才)、培养(骨干人才)、引进(领军人才)、共享(社会人才)等方式,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学科队伍,发挥人才应有作用,其中特别注重将带头人建设纳入到战略的高度,着力培养“有匠心无匠气”的名师,极力营造团结合作的和谐氛围。

4、切实加强学风建设

学风是大学灵魂,学科建设更应强调学风建设。要改变少数将重科研轻教学与重教学轻科研的极端状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重个人轻团队、重利益轻道义、重名誉轻责任、重索取轻奉献、重公关轻工作等不良风气。加强学风建设,必须(1)靠正面宣传、教育,强化意识;(2)靠开展活动,比如学术报告活动、科技节活动、学科优秀成果评选等,营造氛围。(3)靠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事求是,改进方法;(4)倡导学科成员发扬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优良传统,树立榜样。

四、建设资金的筹集与使用意向

(一)本学科建设资金的来源与依据 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是由省教育厅拨款的学科建设项目费用(每年10万元);二是学校按不低于1:1的比例提供配套资金(每年10万元);三是省部共建实验室、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及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四是学校博士点建设专项。

(二)基金使用意向安排

1、各项资金均按立项单位经费使用有关规定,实行学科带头人(或者带头人委托学院负责人)责任制。

2、省拨学科经费按省教育厅文件要求执行。学校配套经费及其他途径筹集经费中,科研费用(实验材料费、分析测试费等)占总经费的40%;专利申请、成果鉴定及出版等费占总经费的20%;学科管理、图书资料、文印及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差旅等费占总经费的20%;举办或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专家教学等费用占总经费的20%。各项经费主要用于:(1)学科发展必需的学术图书资料、计算机软件、仪器设备购置;(2)(学科正式立项的)课题科研测试、实验材料消耗等;

(3)实验室和研究场所改造、装修、添置办公用品及学科基地建设等;(4)与学科建设有关的申报、评审咨询、材料打印、网站维护等费用;(5)举办生态学专业学术会议,参加生态学学术交流活动及短期培训等;

(6)专利申请、成果鉴定与发表出版费用,重点资助著作(需纳入计划)以及在《Ecology》、《Journal of ecology》、《Oikos》、《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论文的出版费;

(7)与学科建设有关的其它开支。

五 预期建设成效分析

经过四年的建设,我校生态学科研究方向特色进一步彰显,学科平台得到进一步巩固,学科队伍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进一步增强,达到省一流学科的总体水平。

1、科学研究能力

科学研究是技术进步的先导,是自主创新的源泉。只有以深入的科学研究作后盾,才能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经过四年建设,学科的科研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每年将获得3-5国家级科研课题,发表80-120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出版学术著作3-5部。在开展科研的同时,技术研发能力也将得到提升,预计每年可将鉴定成果3-5项,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5-8项,并逐步实现成果转化,切实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人才培养功能

经过四年的建设,学科人才培养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科所依托的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是吉首大学创办最早的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学科和科研平台较高。由生态学直接支撑的本科专业主要有生物科学、生物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园林、旅游管理等,其中生物科学专业为国家级学科特色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旅游专业的行业特色也十分明显。生态学科建设与发展,无疑可为上述本科专业的实践技能训练以及硕士生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除了培养本学科梯队人员提升水平以外,预计每年还可为200多名学生提供研究技能训练,培养“生态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5名左右,接受一定数量非学历培训,并与外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5名。

3、社会服务功能

作为建在湘西地区及我校唯一的自然科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研究团队和学科平台集群可直接向行业和社会开放、服务。同时,由于目前省内其他地(市),就是在整个武陵山地区,都还没有省级以上的生态学重点(建设)学科,就是整个华中地区省级以上生态学重点学科也极为罕见。依托我校建立的生态学重点学科,无疑可抢占先机,对这些地区产生辐射作用。同时,也为本学科的进一步扩充、提升、发展,最终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学科奠定长远的基础。

下载核医学科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新桥医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核医学科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新桥医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肾科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医院管理年,邓宏涛...

    肾科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 本学科水平及规划 本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西医结合肾病重点专科”, 2009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是江西省中西医......

    XX医院核医学科管理制度5篇

    核医学科职责制度汇编 一、管理制度篇 (一)、核医学科工作制度 1、凡需放射性核素检查、治疗的病员,由临床科医师填写申请单,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详细介绍病情,办理预约手续。......

    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2007-20l0) 一、基本概况 1.本学科已有工作基础和水平学科方向 在药理学首席科学家周宏灏院士带头的、包括李元建教授、邓汉武教授......

    医院设备科发展规划(五篇)

    医院设备的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医疗、科研、教研、教学工作最基本要素,也是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目前,临床学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器的发展,甚至起......

    青海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青海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是院部事业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方面起着指导作用。为了加快生物化学学科的建设步伐,培养更多的......

    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增强科研能力的依托。我院的学科建设要以石油工业、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从学院实......

    新桥三小“十二五”学校发展规划

    新桥三小“十二五”学校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新桥三小座落于新桥高翔工业区——瓯海新桥街道岙翔村。新桥三小前身为岙垟小学,1926年由革命烈士李振声创办。199......

    新桥医院学习心得体会

    新桥医院进修心得本人于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即重庆市新桥医院康复理疗科进修学习。按照学校和中医系对于中医学专业及专业群示范建设的整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