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察体制改革中党组织发挥的作用
目前的检察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法律监督不到位、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力度不够、司法腐败时有发生等。笔者认为,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的与检察制度不完善有关,有的与缺乏良好的执法环境、执法条件和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有关,也有的是检察机关自身工作不够得力造成的。检察体制改革就是要在坚持宪法确立的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前提下,通过对现行检察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不符合形势发展的内容进行变革,突破制约检察工作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社会正义。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社会正义。
检察体制,也就是检察权的运行制度,是指国家就检察权设定的权力范围、运行的程序及工作原则等所作的系统规范。检察体制包含许多的具体制度,分散于相关的法律规定中,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类型:(1)检察权的权力设置制度,主要指宪法、法律对检察机关职权的规定;(2)检察机关的组织制度,包括内外两个部分。外部组织关系是指检察机关与执政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如检察机关的机构设置体系、经费保障机制等,内部组织关系是指检察机关各工作部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主要是管控具体案件在检察机关组织间的运行;(3)检察官制度,包括检察官的条件、产生方式、任期、培训、待遇等。
1、改革检察机关保障机制,克服检察权力地方化趋向。改变检察机关经费保障完全由地方管理的现状,实行中央和省级财政分级分类负担体制。检察权力地方化的恶果,就国家而言,检察官只知有地方不知有中央,就地方而言,检察官只知服从地方利益的“大局”,而不知服从宪法和法律这个“大局”。改革应将检察经费分为工资和业务经费两个部分。工资由中央制定统一标准,由省级财政统一负担,逐级下拨到市、县两级财政。业务经费,主要包括检察活动经费、必要的装备和建设经费等,由中央财政统筹。中央财政协商最高人民检察院下拨省级财政,省级财政协商省人民检察院下拨地、县级财政。也可以分别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根据地方检察院受案数量、地区差异和各地财政状况等因素,确定地方财政需上缴省级和中央财政的基础指标,强制上缴后统一核拨。
2、改革现行地方检察机关双重领导体制,实行上下级检察机关垂直领导,克服地方党政部门对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不良干扰。现行体制导致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等案件中,时时受到来自地方的各种干扰,给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带来人为的困难,检察机关应当实行检察系统内的垂直管理。我国幅员辽阔,可以先试行省级以下的垂直管理。对此必须要从思想认识上澄清一个问题,实行检察系统内的垂直管理,不是不坚持党的领导,更不是闹司法独立。实行垂直管理后,下级检察机关的党组织服从上级检察机关的党组织领导,最高检察机关的党组织统一服从党中央的领导。这是在遵循司法管理规律的同时切实加强党对司法机关领导的最好体现。
3、建设专业化的检察官队伍,充分尊重检察权本身运行规律的客观性,合理分配权力并以权力制约权力,实现权力之间的平衡运转,以确保检察官廉洁、高效。一是对检察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坚持权责利一致的原则,改变当前检察官等同于一般公务员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将检察官按其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等予以细分,推进检察官队伍专业化、精英化的发展。二是改革检察官产生及管理办法,保证检察官队伍的稳定性。应当明确规定地方检察院检察长必须在具有检察官资格的人员中选拔,克服地方党委确定检察长人选的随意性,让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检察官看到希望。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加快推进,新形势、新任务推动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开拓向前。但毋庸讳言,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司法腐败、司法不公、司法效率不高、司法不独立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党的十七大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对今后的司法改革指出了明确方向.检察改革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诚然,在全国范围内的检察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司法监督不到位、职务犯罪查处力度不够、司法腐败等情况时有发生等。笔者认为,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的与检察制度不完善有关,有的与缺乏良好的执法环境、执法条件和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有关,也有的是检察机关自身工作不够得力造成的。检察改革就是要在坚持宪法确立的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前提下,通过对现行检察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不符合形势发展的内容进行变革,突破制约检察工作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社会正义。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司法改革的总体部署,这一轮深化检察改革进入关键阶段,深化改革的目标是:保障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力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得到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宪法地位进一步落实;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与其他政法机关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法律监督的范围、程序和措施更加完善;检察权力运行机制和自身监督制约机制更加健全,法律监督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公正性、权威性进一步增强;对人权的司法保障机制和执法为民的工作机制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符合检察职业特点的检察人员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检察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和公正执法水平明显提高。
检察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在困难面前,各级检察机关党组织要把“两学一做”作为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将“党章党规”以及习近平中书记的重要讲话落在具体的工作之中,学重点,做实事,”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在检察改革的进程中,检察机关的各级党组织、党员要发挥带头作用,在改革中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
1.强化各级人民检察院党组在检察改革中领导作用, 各级人民检察院党组是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在检察机关设立的组织机构,是实现党对检察机关领导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制度保证,在推动检察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各...2.加强各级检察机关党组织对内、对外的协调作用,检察改革要变更现行地方检察机关双重领导体制,实行上下级检察机关垂直领导,克服地方党政部门对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干扰。现行体制导致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等案件中,时时受到来自地方的各种干扰,给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带来种种的困难,检察机关应当实行检察系统内的垂直管理。我国幅员辽阔,可以先试行省级以下的垂直管理。实行垂直管理后,下级检察机关的党组织服从上级检察机关的党组织领导,最高检察机关的党组织统一服从党中央的领导。这是在遵循司法管理规律的同时切实加强党对司法机关领导的最好体现。
3.充分发挥各级检察机关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设专业化的检察官队伍,充分尊重检察权本身运行规律的客观性,合理分配权力并以权力制约权力,实现权力之间的平衡运转,以确保检察官廉洁、高效。一是对检察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坚持权责利一致的原则,改变当前检察官等同于一般公务员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将检察官按其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等予以细分,推进检察官队伍专业化、精英化的发展。二是改革检察官产生及管理办法,保证检察官队伍的稳定性。应当明确规定地方检察院检察长必须在具有检察官资格的人员中选拔,克服地方党委确定检察长人选的随意性,让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检察官看到希望。
三、目前检察改革已经步入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涉及的问题会越来越广、矛盾会越来越激化,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深刻认识“两学一做”,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中。强化司法办案工作,
第二篇:新形势下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发挥作用研究
新形势下商务行业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研究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为广大社会组织迅速成长壮大提供良好机遇,市商务行业社会组织已达64家。市商务委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于2011年成立了商务行业社会组织党委(以下简称行业党委),确定了“抓党建,做服务,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保证了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为商务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一、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形势和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号召,并且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的这些重大战略举措必然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思想、行为方式等的深刻变革。《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做出重大部署,明确了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国家积极推进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落实简政放权、转移职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完善社会组织监管体制等,在多个改革重点环节取得了突破或阶段性成果。大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能够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能够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自身能力,保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能够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市商务行业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行业党委按照中央和市委及市社会组织党工委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扎实的工作业绩获得了领导和广大社会组织的肯定。
一是抓特色,“党员回家”工程成为优秀品牌。为落实市社会组织党工委提 1 出的党组织要“建”起来、“动”起来、“活”起来的要求,行业党委围绕市委组织部提出的“基层组织建设年”要求,2012年初启动了“党员回家”工程,组织“建家、找家、安家、爱家”四个主题活动。2013年开展了“四看、三送、两建立、一提高”活动,推进“党员回家”工程向纵深展开。2014年开展“一校、一点、一组、一网、一会”五个一活动,进一步推动“党员回家”工程由线下向线上的互联网虚拟空间拓展。
二是抓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行业党委在2012年积极启动培育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工作,2013年在示范点单位中开展了“互比互看互学”活动,授予首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称号。2014年成立党建协作组,由示范点单位任组长,以老带新,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平衡开展。
三是抓队伍,打造党建工作的骨干力量。行业党委努力打造党支部书记、党建信息员、社会组织思想政治研究会会员、志愿者四支党建骨干工作队伍,连续三年组织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能力水平。
四是抓基础,强化载体和长效机制建设。行业党委在2012年成立了“党员之家”活动中心和党员服务中心。组织了社会组织沙弧球比赛和举办了“展示新成就,喜迎十八大”摄影展。印发了商务行业社会组织党委、基层社会组织两个层次的近20个工作制度。设计并印发了“党员之家”建设指导图,提出了标准和要求。
五是抓宣传,不断扩大党建工作影响力。编写了《社会组织在线》简报,17万字的《社会组织党员学习读本》,拍摄了反映商务行业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情况的15分钟的党建专题片《新的征程》,在天津商务网上开辟了社会组织党建专栏。
商务行业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各社会组织党组织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充分调动了会员单位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为社会组织发展凝心聚力;在协会发 2 展中,认真谋划,不断为社会组织发展办实事,解难题;充分发挥出了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提高了党组织的吸引力,提升了党的形象。行业党委先后在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会议和在全国商务系统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发言交流。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在市商务委召开了全市业务主管单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现场会。
三、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诸多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五个“不适应”。
一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不适应改革的要求
目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运行不畅的现象,存在谁都在管,谁都管不到位的现象。新成立的经济类社会组织直接到登记部门登记,同时明确登记部门负责党建工作。虽然很好地促进了社会组织建立和发展,但也使行业党委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登记部门和行业党委(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责如何界定,不十分明确。
二是社会组织党组织功能定位不适应加强党建的要求
党章中对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没有明确定位,反映到工作实践中,社会组织推进党建工作缺少相关依据。同时,社会组织类型繁多、规模不
一、社会联系多、非营利性等基本特点,缺乏明确定位造成部分社会组织领导层间在党建工作上相互推诿扯皮,导致各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工作开展不平衡,标准不一,行业党委的指导和管理难度很大。
三是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应社会组织党员特点
行业内党员的流动性非常强,并数量庞大,对他们的教育管理缺乏抓手,很难集中组织开展活动。诉求的多样化也很难为他们设计出能够统筹兼顾针对性、参与性、教育性的活动。
四是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不适应上级和群众的期望
很多社会组织对党的活动比较淡漠,不参与或消极应付,业务工作一忙,就把党务工作抛到脑后。党建工作方式简单、老套,党内活动与业务工作相脱节。部分党员长期不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思想观念逐渐淡薄。
五是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思想观念和主动意识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有的社会组织负责人不适应国家提倡的一业多会,加强竞争的趋势,不适应社会组织与政府脱钩,主动承接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意识不强。与政府脱钩,没有了依靠,社会组织生存都成问题,所以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在谈化。
四、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
针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一是理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体制,充分发挥条块结合的整体合力 行业和系统在抓好党建工作方面的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党建工作不能脱离业务工作,尤其是社会组织作为民间组织,主要是同行业和会员打交道比较多,增强凝聚力和认同感尤为重要,党的活动要认清和牢固抓住这一特点开展工作。在党的工作体制上还应充分发挥条条作用,抓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具有明显行业特征的社会组织要划入相应行业党委(业务主管部门)管理,行业特征不明显的或地域特征较明显的新成立的社会组织划归属地管理。
二是提高各社会组织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明确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职能作用
社会组织登记部门要明确提出要求,拟成立的社会组织要将党组织的职能定位明确写入各社会组织章程,章程中应规定在社会组织换届、重大人员变动、重大活动,重大资金使用需征询党组织意见。以党务促业务,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且将党建工作的成效作为社会组织评级评优的重要指标。
三是创新社会组织中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方式,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流动党员数量庞大,情况多样,统一管理的难度较大,针对性也相对较差。鼓励各个协会根据自身流动党员的特点,分类、分层管理流动党员,提高教育管理效率。通过认真的摸底,建立社会组织的流动党员库,并进行分类管理,并利用网络、新媒体等现代教育管理方式。
四是创新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活动方式,切实将党建工作融入业务工作 要区别不同类别的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职责任务、不同群体党员的岗位特点,紧密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创新,科学确定特色鲜明、具体实在、务实管用的主题活动,做到党的活动与业务活动两促进。只有使党的组织活动与会员企业的经营活动统一起来,党组织活动才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
五是进一步创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设置方式,增强党建工作力量
社会组织党建是新生事物,要进一步突破观念,大胆探索,灵活设置党组织方式。一些社会组织的会员单位党员比较多,社会组织党组织可由支部适时升级为党委或党总支。一些业务比较相近,平时联系比较紧密的社会组织可组成发展联盟,成立联盟党委。联盟党委不发展党员、不接转组织关系,但负责党员活动和党员教育,对各社会组织党支部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社会组织党组织要推动会员单位建立党小组、党支部,同时大力加强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推进党建工作的职责。
牵头人:高强 市商务委纪检组组长 *** 成员:王志军 市商务委党群处副处长 联系电话:*** 5
第三篇:林业局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汇报
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条件下 林场所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问题研究
**区于1999年初开始实施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试点工作,2000年底在林场所全面推开。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有效解决了实施“天保”工程后,林区“资源如何管、人向何处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管护经营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为林业生产力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渠道,给林场所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森林资源增长、林场所振兴和职工致富三大目标的同步实现。然而,在实施管护经营条件下林场所党组织的作用是如何发挥的,有哪些新鲜的作法,有哪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西林区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条件下林场所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区现有三个林场所党组织,共有职工580名,其中党员69名。林业施业区面积38,147公顷,有林地面积22,913公顷,其中管护经营面积15,450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67.4%。从事管护经营的职工156人,其中党员19人。近年来,随着林业改革的深入,管护经营责任制的实施,林场所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管护经营上来,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党组织在管护经营条件下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党组织积极参与,保证了管护经营工作全过程的顺利实施
在推进森林资源管护经营的工作中,各林场所党组织强化了推进措施,加速了管护经营工作进程。一是组成了以党员为骨干的调查设计队,严格责任区划。通过实地踏查,准确地掌握了施业区内的经济植物资源种类、数量及分布状况。根据资源调查,党组织通过召开班子会议和党员大会,经过几上几下的讨论,反复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出台了《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承包揭榜方法》。管护承包工作以职工林班、小班为单位,结合管护难易程度,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将15,450公顷的有林地公开分配给156户职工。二是依法定立合同,细化管护内容。党组织充分发挥保证监督作用,规范合同双方的经营行为,使管护人签订了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合同书,管护期为10年,经营者既要在管护区内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又可以发展林下多种经营,做到小可养家糊口,大可发家致富,实现管护经营和多种经营共同发展。三是转移重心,加强经营管理。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以后,林场所党组织把抓生产要素管理转移到管护责任人教育上来;把抓生产经营环节的管理转移到为管护人搞好服务,科学地确立多种经营项目上来;把单一的行政管理转移到多元管理和服务的轨道上来;为156名职工制作发放了管护证,参与管护的职工配带管护标志进行管护,调动了管护经营人的积极性。四是建全规章制度,实行规范管护。为规范职工的管护行为,各林场所党组织都建立了《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国有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制度》等5个规章制度。在封山的林班、职工的管护责任区共挂牌221块,并设栏、建卡,做到了管护规范,科学合理,有力地保护了管护责任人的权益。
(二)适应管护经营的需要,活化党组织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后,林场所党组织为了更好地发挥保证监督和政治核心作用,使党建工作贴近管护经营的工作实际,适时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党建活动方式,结合管护经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党建活动。一是按照党员不同岗位,确定不同的目标任务。党组织按照工作目标任务,结合每名党员工作性质和管护特点,制定出不同岗位党员的目标管理任务,从事管护经营的党员以森林管护和林下经营项目为目标管理内容,做为检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依据。二是按照不同的生产作业方式,划块分片开展组织活动。实行管护经营后,根据党员分散、难以集中的实际,在以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的前提下,采取划块分片、小型分散、适当集中的办法开展组织生活,保证了每名参与管护经营的党员都能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经常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同时层层划定党员责任区,实行了班子成员包点责任制,把目标管理内容和责任层层落实到每名党员、每一点和每一户上。三是按照不同的生产季节,采取相应的活动方式。夏秋两季,针对多数党员分散搞林下经济的实际情况,党组织活动方式向管护经营和营造林生产倾斜,由党组织成员联系党员,深入到职工管护经营责任区和林班小号组织小范围活动。在冬春两季,针对从事管护经营和林下经济的大部分党员都参与冬季抚育伐生产的实际,党组织活动方式向采运生产一线倾斜,把党组织活动着力点落实到山上林班工棚。通过活化党组织活动形式,使党员的带头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79%的党员做到有多种经营项目,承担资源管护经营任务19名党员,在自己的管护经营区内分别增加了平贝、人参、五味子、黑木耳等经营项目,并且涌现出了以平贝致富的省级劳动模范候树庭,以养牛种地致富的市级劳动模范***等一批典型人物。
(三)适应加强“三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实施“天保”工程之后,林场所党组织把搞好管护经营,培育森林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建设文明场所,解决好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问题作为主要工作,紧紧把握党建工作与林场所重点工作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发挥党组织搞好管护经营、壮大特色经济的示范作用。林场所党组织在党员管护经营区中建立了示范林,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引导职工管护经营好森林资源。二是发挥党组织在活跃场所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在工作中,林场所党组织一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文明场所硬件建设,一方面组织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开展义务劳动,使场容所貌实现了净化、绿化、美化。同时,结合生产实际适时举办多种球赛和棋类比赛,组织职工开展联欢活动,使职工群众在工作之余,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陶治了情操,增强了企业的吸引力。通过举办关于十六大辅导班精神、平贝种植、林蛙养殖等各种类型的培训、辅导班,提高党员和职工的思想文化水平,掌握从事多种经营的技能和本领,党员文明户、示范户明显增加,西林经营所连续多年保持市级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三是发挥党组织在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困难职工脱贫致富方面的带领作用。各林场所党组织在党员领导干部中推行了关心职工生活的“三到场”和“三必访”制度,即职工家有红白事到场、职工有病住院到场、职工家庭出现重大矛盾到场和职工情绪不稳定必访、职工与干部出现矛盾必访、重要节日对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必访。通过坚持制度,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2002年9月份,西林经营所有一名职工不慎摔伤,卧床不起,家中无钱治病,所长***立即拿出1,000元钱,送到这名职工家中,并跑前跑后,帮助联系就医,在他的帮助下,该职工得到及时治疗;为扶持职工发展平贝经济,西林经营所班子成员和部分党员把价值2万余元的平贝种子以低于市场价格赊给困难职工。一年来,林场所党组织组织党员义务修路3,400多延长米,提供生产技术服务45人次,扶贫帮困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万多元,帮助职工销售产品价值6万多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善谋发展之策,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头雁作用。管护经营责任制实施后,各林场所党组织不是把林子分完后让职工自己找出路,而是紧紧围绕“率先致富奔小康”这个主题,就管护人在管好林、护好林、育好林的前提下,合理开发经营林下资源,带领职工群众共同走上致富之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各林场所党组织结合“三个带头人”活动,确定了“以平贝经济为龙头,发展林下多种经营,致富职工群众”的经济发展思路,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开展了林业职工争创多种经营万元户活动,有100多名职工当年的多种经营收入就超过了万元。为了扩大平贝的种植面积,各林场所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逐户帮助职工落实发展计划和措施,在技术、信息、地块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持,形成了向规模化发展的浓厚氛围。2003年,三个林场所平贝种植面积比2001年增加了8万平方米,有15个职工家庭的年收入超过了2万元,林场所运输业、养殖业、个体加工业、饮食服务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多业支撑的经济发展格局。三个林场所有280户职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商饮服务业和加工业,共种植平贝94,700多平方米,种植柴胡、防风等中草药12亩,年栽培木耳10万袋,养鸡3万只,林蛙放养面积6,621公顷,养鱼40,000尾,多种经营产值从1997年的240万增长到2003年的456万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3.7%。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条件下林场所党组织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但通过调查,感到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党组织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大
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大部分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能充分认识到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是对传统林业经营机制的重大突破,是对林场所经营机制的重大改革,是实现富民、兴林、强企目标的最有效途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职工群众对管护经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不高,只管护,不经营,林下经济一片空白的现象依然存在,必须进一步加大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力度。
(二)党组织解决部分贫困职工实际困难的能力还不够强
虽然党组织在发挥作用方面作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但面对少部分贫困职工,在帮助他们致富上,显得力不从心。主要是由于林业采伐量的锐减,林业生产任务减少,大部分职工收入偏低,企业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发展林下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党组织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方法单一,缺少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帮助职工从事多种经营的能力。
(三)党组织带领职工走林下经济产业化、规模化之路的步伐还不够快
随着管护经营责任制的推进落实,大部分职工在林下有自己的经营项目,但产业零散、产品单一的现象比较突出,职工自营的随意性较大,想搞什么就搞什么,对市场分析不准,党组织在帮助职工选择林下经济项目的主动性不够,造成了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的盲目性。2001年,由于对市场预测不准,销路不畅,各林场的职工积压了4,000多斤干木耳没有销路,给职工造成了近万元的损失,影响了林下经济的发展进度。
四、方法与对策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林场所党组织的感召力
林场所党组织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一次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的再宣传、再教育、再发动,使职工群众充分认识到实施“天保”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新世纪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认识到实施管护经营是林业职工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要向职工讲清管护经营责任制的利益是建立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的,森林资源蕴藏着巨大的生产力,为职工的致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要通过管护经营责任区经济的投入和产出分析,让职工明白管护经营责任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要通过政策的宣传,让职工理解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既是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的措施,也是发展经济和致富职工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双赢战略。要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林场所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实施管护经营,调整森林资源经营方向,既要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又要加大林下经济的发展力度,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二)认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林场所党组织的凝聚力
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协调、指导管护经营责任区内的生产管理、技术方法、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把管护经营责任区经济发展列入三个文明建设考核体系,使管护经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要积极筹集发展资金,开展借贷服务,建立签订合同保证偿还工作程序,做好资金扶持工作。要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开展管护承包达标竞赛和党员干部沟系包扶活动,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要建立产、加、销服务体系,党组织要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外出考察市场,寻找项目,提供信息,帮助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特别是要针对责任区的生产状况,筹建木耳加工、成立中草药和山野菜收购站,加工、贮藏、销售多种经营产品,为提高管护经营责任人的经济利益创造条件。
(三)抓龙头带基地,提高林场所党组织的战斗力
要做好管护经营这篇大文章,使管护经营责任制在实现森林资源良性增长、林场所经济发展和职工脱贫致富奔小康等方面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林场所党组织就必须不断提高战斗力,努力保证管护经营责任制在管护经营责任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就必须努力把各个管护经营责任区培养建设成林业多种经营某一领域、某一项目的产业龙头,在产业化发展上下功夫;就必须在建设龙头企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林场所党组织的组织、协调、服务及推动作用和党员的带头、带领、带动及示范作用,向管护经营户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全方位的服务,保护职工管护经营的积极性;就必须树立市场意识和战略思想,在实施管护经营过程中引导管护经营户开发新的多种经营项目,积极发展订单林业,努力发展外向型林业经济,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争取早日创出有自己特色的品牌,使管护经营“火”起来,管护经营责任人“红”起来,龙头企业“靓”起来,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管护经营户”+“组织保障”的良好格局,使林场所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职工实施管护经营致富奔小康的“火车头”。
第四篇:林业局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汇报
xx区于1999年初开始实施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试点工作,2000年底在林场所全面推开。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有效解决了实施“天保”工程后,林区“资源如何管、人向何处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管护经营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为林业生产力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渠道,给林场所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森林资源增长、林场所振兴和职工致富三大目标的同步实现。然而,在实施管护经营条件下林场所党组织的作用是如何发挥的,有哪些新鲜的作法,有哪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西林区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条件下林场所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xx区现有三个林场所党组织,共有职工580名,其中党员69名。林业施业区面积38,147公顷,有林地面积22,913公顷,其中管护经营面积15,450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67.4%。从事管护经营的职工156人,其中党员19人。近年来,随着林业改革的深入,管护经营责任制的实施,林场所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管护经营上来,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党组织在管护经营条件下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党组织积极参与,保证了管护经营工作全过程的顺利实施
在推进森林资源管护经营的工作中,各林场所党组织强化了推进措施,加速了管护经营工作进程。一是组成了以党员为骨干的调查设计队,严格责任区划。通过实地踏查,准确地掌握了施业区内的经济植物资源种类、数量及分布状况。根据资源调查,党组织通过召开班子会议和党员大会,经过几上几下的讨论,反复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出台了《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承包揭榜方法》。管护承包工作以职工林班、小班为单位,结合管护难易程度,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将15,450公顷的有林地公开分配给156户职工。二是依法定立合同,细化管护内容。党组织充分发挥保证监督作用,规范合同双方的经营行为,使管护人签订了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合同书,管护期为10年,经营者既要在管护区内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又可以发展林下多种经营,做到小可养家糊口,大可发家致富,实现管护经营和多种经营共同发展。三是转移重心,加强经营管理。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以后,林场所党组织把抓生产要素管理转移到管护责任人教育上来;把抓生产经营环节的管理转移到为管护人搞好服务,科学地确立多种经营项目上来;把单一的行政管理转移到多元管理和服务的轨道上来;为156名职工制作发放了管护证,参与管护的职工配带管护标志进行管护,调动了管护经营人的积极性。四是建全规章制度,实行规范管护。为规范职工的管护行为,各林场所党组织都建立了《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国有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制度》等5个规章制度。在封山的林班、职工的管护责任区共挂牌221块,并设栏、建卡,做到了管护规范,科学合理,有力地保护了管护责任人的权益。
(二)适应管护经营的需要,活化党组织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后,林场所党组织为了更好地发挥保证监督和政治核心作用,使党建工作贴近管护经营的工作实际,适时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党建活动方式,结合管护经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党建活动。一是按照党员不同岗位,确定不同的目标任务。党组织按照工作目标任务,结合每名党员工作性质和管护特点,制定出不同岗位党员的目标管理任务,从事管护经营的党员以森林管护和林下经营项目为目标管理内容,做为检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依据。二是按照不同的生产作业方式,划块分片开展组织活动。实行管护经营后,根据党员分散、难以集中的实际,在以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的前提下,采取划块分片、小型分散、适当集中的办法开展组织生活,保证了每名参与管护经营的党员都能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经常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同时层层划定党员责任区,实行了班子成员包点责任制,把目标管理内容和责任层层落实到每名党员、每一点和每一户上。三是按照不同的生产季节,采取相应的活动方式。夏秋两季,针对多数党员分散搞林下经济的实际情况,党组织活动方式向管护经营和营造林生产倾斜,由党组织成员联系党员,深入到职工管护经营责任区和林班小号组织小范围活动。在冬春两季,针对从事管护经营和林下经济的大部分党员都参与冬季抚育伐生产的实际,党组织活动方式向采运生产一线倾斜,把党组织活动着力点落实到山上林班工棚。通过活化党组织活动形式,使党员的带头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79%的党员做到有多种经营项目,承担资源管护经营任务19名党员,在自己的管护经营区内分别增加了平贝、人参、五味子、黑木耳等经营项目,并且涌现出了以平贝致富的省级劳动模范候树庭,以养牛种地致富的市级劳动模范xxx等一批典型人物。
(三)适应加强“三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实施“天保”工程之后,林场所党组织把搞好管护经营,培育森林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建设文明场所,解决好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问题作为主要工作,紧紧把握党建工作与林场所重点工作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发挥党组织搞好管护经营、壮大特色经济的示范作用。林场所党组织在党员管护经营区中建立了示范林,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引导职工管护经营好森林资源。二是发挥党组织在活跃场所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在工作中,林场所党组织一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文明场所硬件建设,一方面组织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开展义务劳动,使场容所貌实现了净化、绿化、美化。同时,结合生产实际适时举办多种球赛和棋类比赛,组织职工开展联欢活动,使职工群众在工作之余,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陶治了情操,增强了企业的吸引力。通过举办关于十六大辅导班精神、平贝种植、林蛙养殖等各种类型的培训、辅导班,提高党员和职工的思想文化水平,掌握从事多种经营的技能和本领,党员文明户、示范户明显增加,西林经营所连续
多年保持市级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三是发挥党组织在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困难职工脱贫致富方面的带领作用。各林场所党组织在党员领导干部中推行了关心职工生活的“三到潮和“三必访”制度,即职工家有红白事到尝职工有病住院到尝职工家庭出现重大矛盾到场和职工情绪不稳定必访、职工与干部出现矛盾必访、重要节日对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必访。通过坚持制度,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2002年9月份,西林经营所有一名职工不慎摔伤,卧床不起,家中无钱治病,所长xxx立即拿出1,000元钱,送到这名职工家中,并跑前跑后,帮助联系就医,在他的帮助下,该职工得到及时治疗;为扶持职工发展平贝经济,西林经营所班子成员和部分党员把价值2万余元的平贝种子以低于市场价格赊给困难职工。一年来,林场所党组织组织党员义务修路3,400多延长米,提供生产技术服务45人次,扶贫帮困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万多元,帮助职工销售产品价值6万多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善谋发展之策,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头雁作用。管护经营责任制实施后,各林场所党组织不是把林子分完后让职工自己找出路,而是紧紧围绕“率先致富奔小康”这个主题,就管护人在管好林、护好林、育好林的前提下,合理开发经营林下资源,带领职工群众共同走上致富之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各林场所党组织结合“三个带头人”活动,确定了“以平贝经济为龙头,发展林下多种经营,致富职工群众”的经济发展思路,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开展了林业职工争创多种经营万元户活动,有100多名职工当年的多种经营收入就超过了万元。为了扩大平贝的种植面积,各林场所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逐户帮助职工落实发展计划和措施,在技术、信息、地块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持,形成了向规模化发展的浓厚氛围。~年,三个林场所平贝种植面积比2001年增加了8万平方米,有15个职工家庭的年收入超过了2万元,林场所运输业、养殖业、个体加工业、饮食服务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多业支撑的经济发展格局。三个林场所有280户职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商饮服务业和加工业,共种植平贝94,700多平方米,种植柴胡、防风等中草药12亩,年栽培木耳10万袋,养鸡3万只,林蛙放养面积6,621公顷,养鱼40,000尾,多种经营产值从1997年的240万增长到~年的456万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3.7%。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条件下林场所党组织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但通过调查,感到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党组织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大
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大部分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能充分认识到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是对传统林业经营机制的重大突破,是对林场所经营机制的重大改革,是实现富民、兴林、强企目标的最有效途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职工群众对管护经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不高,只管护,不经营,林下经济一片空白的现象依然存在,必须进一步加大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力度。
(二)党组织解决部分贫困职工实际困难的能力还不够强
虽然党组织在发挥作用方面作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但面对少部分贫困职工,在帮助他们致富上,显得力不从心。主要是由于林业采伐量的锐减,林业生产任务减少,大部分职工收入偏低,企业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发展林下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党组织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方法单一,缺少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帮助职工从事多种经营的能力。
(三)党组织带领职工走林下经济产业化、规模化之路的步伐还不够快
随着管护经营责任制的推进落实,大部分职工在林下有自己的经营项目,但产业零散、产品单一的现象比较突出,职工自营的随意性较大,想搞什么就搞什么,对市场分析不准,党组织在帮助职工选择林下经济项目的主动性不够,造成了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的盲目性。2001年,由于对市场预测不准,销路不畅,各林场的职工积压了4,000多斤干木耳没有销路,给职工造成了近万元的损失,影响了林下经济的发展进度。
四、方法与对策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林场所党组织的感召力
林场所党组织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一次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的再宣传、再教育、再发动,使职工群众充分认识到实施“天保”工程是党中央、xx面向新世纪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认识到实施管护经营是林业职工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要向职工讲清管护经营责任制的利益是建立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的,森林资源蕴藏着巨大的生产力,为职工的致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要通过管护经营责任区经济的投入和产出分析,让职工明白管护经营责任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要通过政策的宣传,让职工理解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既是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的措施,也是发展经济和致富职工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双赢战略。要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林场所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实施管护经营,调整森林资源经营方向,既要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又要加大林下经济的发展力度,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二)认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林场所党组织的凝聚力
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协调、指导管护经营责任区内的生产管理、技术方法、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把管护经营责任区经济发展列入三个文明建设考核体系,使管护经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要积极筹集发展资金,开展借贷服务,建立签订合同保证偿还工作程序,做好资金扶持工作。要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开展管护承包达标竞赛和党员干部沟系包扶活动,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要建立产、加、销服务体系,党组织要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外出考察市场,寻找项目,提供信息,帮助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特别是要针对责任区的生产状况,筹建木耳加工、成立中草药和山野菜收购站,加工、贮藏、销
第五篇:论检察体制改革(上)[范文]
内容 提要: 检察体制改革是 社会 主义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当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惩治腐败不力、司法不公、人权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 问题,围绕强化检察机关的 法律 监督职能,从制度上保障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检察权,促进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的安宁和秩序,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检察体制改革的思路、方案和设想。
一、关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一)现行检察制度的存在基础
1.现行检察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 理论 为指导建立和 发展 起来的。从建国以来历次修改宪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法律的过程看,现行检察制度的确立,充分贯彻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民主集中制理论和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应当说我国检察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比较坚实的。[1]列宁从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本质和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法律监督的思想观点[2],这是人类文明史中关于国家权力监督与制约理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发展。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先后从 中国 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高度,强调党和政府的权力要接受监督。可以说,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思想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理论基础。
2.现行检察制度,是适应我国政权性质和 政治 体制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任何政治体制都必须有一定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而这种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具体形式也必须与国家的政权性质和政治体制相适应。资本主义国家除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监督制约和争斗外,在国家机构设置上实行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互相制衡,这是与其资本主义性质和实行多党制相适应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其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中,在人大之下除设立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外,有必要设立专门监督法律实施、维护法制统一的国家检察机关,专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加强对行政权、审判权等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这是我国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的重要特色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区别于三权分立制度的一个重要体现。
3.现行检察制度,是适应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需要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检察机关被“砸烂”,检察制度在宪法上被取消,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了拨乱反正“,鉴于同违法乱纪作斗争的极大重要性”[3],重新恢复设置了检察机关,1982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性质和地位。二十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党和国家不断加强政法工作,重视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检察机关在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下,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维护法制统一,促进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法治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检察工作的实践说明,法律监督是社会主义法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4.现行检察制度,是适应保障司法公正的需要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公正是司法活动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追求,是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期望和信心之所在。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与否的评价,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来源于对一个个具体案件的感受。因此,要实现司法公正,就必须加强对个案的监督,把人民群众对公正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诉讼活动中,体现到一个个案件的处理中。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决定了它不宜进行个案监督[4],其他监督主体也无法直接参与到诉讼中,因此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监督机关来承担这项工作。根据法律规定,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主要是针对具体案件的监督即个案监督,是通过诉讼进行的监督。这种监督对于依据事实和法律正确处理案件、保障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改革现行的检察制度,是一个事关检察事业发展,事关我国建立什么样的司法制度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 唯物主义的 科学 态度,正确地评价现行的检察制度。要看到,现行检察制度是新中国在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进程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其产生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深厚的实践基础。这一制度包含着我国在司法工作中形成的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也是有其自身优势和强大生命力的。当然也不能否认,目前 检察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的与检察制度不完善有关,有的与缺乏良好的执法环境、执法条件和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有关,也有的是检察机关自身工作不够得力造成的;不能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否定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我国法制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否定现行检察制度的内在科学性。司法体制改革应当在坚持宪法确立的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前提下,通过对现行检察制度进行完善,对不符合形势发展的内容进行变革,突破制约检察工作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障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方面的作用。有的同志提出,我国检察制度仅仅是依据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照搬、照抄前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在前苏联已经解体、形势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不应固守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和前苏联模式。[5]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首先,前苏联的检察制度模式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内在的联系,其基本精神和基本框架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正如不能因为前苏联的解体就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一样,也不能因为前苏联的解体就简单地否定其检察制度的合理性。其次,与我国在政权建设的其他方面没有照搬、照抄前苏联模式一样,我国在检察制度的具体设计上也没有完全照搬、照抄前苏联的做法,而是充分考虑本国国情,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彭真同志曾明确指出:“检察院组织法是不是都是抄来的呢?不是完全抄来的,这个组织法是我们自己的,同苏联是不同的。”彭真同志还 总结 归纳了中、苏检察体别的四点差别。[6]第三,我国的检察制度不仅借鉴了前苏联经验,也吸取了中国历史上政治法律制度的精华,继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检察工作的优良传统,具有深厚的本国文化底蕴和自身的检察实践基础。第四,各国司法制度都是在互相吸收、借鉴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检察制度不仅与前苏联检察制度相似,也与大陆法系国家的检察制度比较接近,可以说吸收了人类法治文明的许多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借鉴了当代各国法律制度的一些有益做法,修改、完善了刑法、刑事诉讼法等一系列法律,检察制度也在改革中与时俱进,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