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与民主政治的确立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与民主政治的确立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本专题也将成为跨学科综合命题的热点。在复习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认识资产阶级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强对西方民主政体的历史根源的认识。(2)了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各种民主政体的尝试,体会民主政治的不同表现和民主政治不断演进和成熟的过程。(3)认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保障。同时注意联系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人权建设等热点。
●主干知识整合 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是17、18世纪最突出的事件,使得这一时期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规律和认识:
①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工场手工业时期,所以称为“早期”。
②工场手工业时期没有成熟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商业资本起主导作用,所以在革命中大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都居于重要地位。
③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是打倒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不应该人为地将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要求强加进去,又根据这些要求去衡量革命是否彻底。
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表明,资本主义必须突破封建统治的束缚。资产阶级具有坚决的反封建制度的勇气。
2.资产阶级革命的同一性和多样性
从背景上看,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资产阶级自身的经济力量不断增强,这便为之提供了社会基础;但是生活于不同社会历史环境的资产阶级具有不同的特征,使他们在革命中有不同的表现,使革命表现不同的曲折经历和结局。
从对象上看,由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受到严重阻碍和束缚,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任务;但各国所受的阻碍和束缚又表现出其特定历史阶段的强烈个性色彩。
从领导阶级上看,由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受到的阻碍来自不同方面,领导阶级也不完全一样,在看到资产阶级主要领导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其特殊性的存在。
3.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在反封建斗争中产生的,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性。(1)它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2)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集团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封建势力的复辟活动,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3)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无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合法斗争,这给无产阶级提供了组织和训练革命队伍的机会,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
4.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启示
(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就是因为其反封建的任务,不能附加更多的判断标准。
(2)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不可能建立完整、健全的资本主义社会。拿破仑帝国的失败证明了这一点。
(3)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表现在推翻旧制度,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出现表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5、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制度保障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在演进中不断成熟,其方向是民主化,核心是代议制。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是建立在君权神授基础上的君主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使君主立宪制度在英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②内阁制、政党制等现代政治中常见的制度形式,也是在这一时期的英国最先得到发展。③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掀起多次议会改革运动,先后取得工业资产阶级获得参与政权、人民普选权等权利。
(2)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①北美独立战争后制定的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②美国1787年宪法还确立了美国的联邦政体。③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的联邦制和统一。④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法国共和政体的艰难历程:①法国大革命之前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之下,法国大革命中制定的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②1792年国民公会废除君主制,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③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④1814年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第一帝国覆灭,波旁王朝复辟。⑤1830年的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⑥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⑦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⑧1870年巴黎人民起义,推翻第二帝国,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至此,法国的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①19世纪中期以前的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中,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意志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②德意志帝国颁布了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却体现出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5)其他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①俄国在1861年改革后仍然是君主专制政体,直到1917年的二月革命。②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逐步确立了近代天皇制度。
(6)规律和认识:①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卫自己的政权机关,它与国家的阶级性质相适应,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两类。②从古代到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文明发展历程最大的结果就是代议民主制,它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从阶级分析的角度看,自然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印记,但较之封建专制,代议制自有其历史的进步性。③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包括立宪制、共和制、选举制、政党制、议会制等等,这些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具有先进的民主精神,在当时是先进的。④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具有先进性和积极性的同时,也有弱点,如在选举上的财产资格限制等。同时,近代西方国家在国内逐步实行民主化,对外却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因此,出现在其他民族面前的,并不完全是先进文明的代表,往往表现为明火执仗的强盗。
★思考讨论
近代民主制度在英国表现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德意志表现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美国为总统制共和制、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制,导致这种复杂的政体局面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资本主义政体复杂多样,影响政体的因素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资产阶级成熟的程度、该国阶级力量的对比、地理条件、历史传统、民族特点和国际环境等。
在欧洲启蒙运动中,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学说。该学说经过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发展,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一块基石。回答下列问题:
(1)洛克“三权分立”学说的基本内容。
认为国家权力有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权。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外交权属于君主。
(2)发展了洛克“三权分立”学说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谁?指出他的学说和洛克学说的差异。
孟德斯鸠。他的学说和洛克学说的不同之处是:洛克对行政权和外交权加以区分,并把二者均归于君主。孟德斯鸠则把行政权和外交权加以合并,统称为行政权,同时增加了司法权,并主张人民集体享有立法权,司法权独立,君主享有行政权,从而使三权之间真正形成了三足鼎立并互相监督制约的关系。
(3)说明“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和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
“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是通过以权力制约权力来预防专制与政治腐败。历史上的进步意义在于推动了当时西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
(4)说明“三权分立”原则在美国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
美国政府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三部分组成,分别执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
2004年1月底,胡锦涛主席访问法国,在法国国民议会发表重要演讲:“法兰西民族和中华民族都是历史文化悠久的伟大民族,虽然分处欧亚大陆两端,相距万里之遥,但两国人民的交往源远流长。„„19世纪以来,西学东渐,法兰西文明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法国大革命为近代中国人民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带来重要启迪。”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举出16~17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和科学家各一人。
文学家:拉伯雷(或:莫里哀);科学家:笛卡尔。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先进性在思想、政治制度方面的具体表现。①思想方面: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冲击旧体制,为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人权宣言》提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②政治制度方面: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颁布宪法,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制(政治制度),《拿破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2)18世纪的法国先进思想对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哪几次救亡图存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18世纪的法国先进思想传入中国,这种文化扩散现象属于
扩散。迁移
(2003年上海,7)1688年,女婿登基,丈人逃亡的那场“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与 A.封建贵族斗争的原因
B.新旧贵族妥协的结果 C.封建贵族斗争的标志
D.新兴贵族妥协的条件 答案:B 【例2】(2003年上海,8)独立战争胜利两年后,美、英签订了《巴黎和约》,美国的地图变为 答案:A 【例3】(2003年上海,9)以“皇帝”名义推行《民法典》,自誉为“永垂不朽”的事情,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的南北战争 C.日本武装倒幕运动
D.德意志第三帝国 答案:A 【例4】(2003年上海,10)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一事业指
A.阻止奥地利的回归
B.戳穿俄罗斯的觊觎 C.抗击法兰西的入侵
D.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答案:D 【例5】(2003年上海,30)美国某民意测验机构在中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一位在本国早期历史上贡献最大的总统。结果,下列总统得票相近。
问题:(1)这三种选择,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为什么?(2)另外两种选择是否也有可理解之处?请简要说明理由。
华盛顿: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独立。杰斐逊:参与起草《独立宣言》,它是“第一个人权宣言”(如答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也给分)。林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联邦的统一。
【例6】(2002年北京春季,19~22)
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据此回答(1)~(4)题。
(1)这三次革命的共同之处是
A.都体现了封建制度必然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规律 B.革命武装都打败了王党军队 C.都处死了国王
D.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答案:D(2)这三次革命各有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 B.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大革命的高潮
C.英法两国革命过程中都出现过旧王朝复辟 D.美国独立战争得到国际上的支援 答案:C(3)下列关于这三次革命成功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靠战场上的胜利完成了革命
B.大陆军攻克英军最后据点随即宣告美国独立
C.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是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历次议会的努力奋争 D.都以颁行宪法为革命成功的标志 答案:C(4)这三次革命具有重大意义,它们 A.共同代表了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B.标志着英、美、法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C.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D.直接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C
第二篇:专题六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专题六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认识1688年的光荣革命;掌握限制王权法案颁布的背景、内容、目的和结果;掌握责任内阁制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和作用及其特点;了解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内容,理解其历史意义;了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王、议会和内阁权力的消长情况,正确认识三者关系,理解代议制、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三个概念
【教学重点】通过对《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学习,掌握君主立宪制确定的过程,了解英国式代议制的特点(不能就英国保留了国王就将君主立宪和封建君主混为一体,不能简单理解成时资产阶级和封 建势力妥协的产物,重点考察这种制度的确立是否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教学难点】本节设计君主立宪、责任内阁以及政治体制等大量相对抽象术语,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实例来逐步理解
【情感目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其代议制度的确立是人权对抗神权和王权的 一次重大胜利,在世界民主化的进程中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 在1832年议会改革中,工人阶级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改革后,工人、贫民仍被排挤在政治权力之外。通过学习,让学生辩证地认识资产阶级的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
教学过程:
1、认真做导学案,根据导学案梳理知识,勾画课本并写上问题提示语、答案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思考回答右栏题目。自主对“课堂探究”内容进行探究,以备课堂探究。结合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
2.有疑难,有困惑随时反映给老师,等下节展示课透彻学,同组间交换评定导学案
(以上用时20分钟)
3.你说你的疑难,我说我的收获,小组内互相学习的小展示,把本节导学案的疑难整理到我的疑难一栏,一名同学在黑板上构建知识结构;认真听取老师的总结及建议边在择重点做标记。
(以上用时7分钟)
4.组内检查导学案上的内容,以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据导学案提升,组内同学就所学内容互相出题、答题,老师个别抽查。
(以上用时5分钟)
5.认真听老师布置的任务,组长安排下节课的展示人选
(以上用时3分钟)
第三篇: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
恩格斯认为:宗教对于具有世界影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来说,是“当时资产阶级利益真正的外衣”。⑴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首先是从清教反对国教开始的,宗教之争成为了革命的直接导火线,它对革命进程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
16世纪30年代,欧洲新教运动兴起,罗马教皇及天主教势力衰落。英王亨利
八世出于维护自己政治、经济和宗教统治的目的,与罗马教皇决裂⑵。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召集宗教会议的权力属于国王,从而使英国教会成为国王手中的工具。同时,英国教会接受了加尔文教、路德教的某些思想,并保留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等许多传统,形成了安立甘教,又称圣公会,即英国国教。
1553年,信奉天主教的玛丽(1553-1558)继位,她恢复天主教,残酷迫害新教徒,烧死异端达300多人,被称为“血腥玛丽”。
1558年,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1558-1603)成为女王,并恢复了国教,在“血腥玛丽”时代逃往欧洲大陆的新教徒纷纷回国。
开始于16世纪30年代的英国宗教改革,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封建专制统治的不断加强势必成为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重要障碍,而此时的英国国教会作为封建专制的重要支柱,也就必然遭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反对。⑶
从16世纪6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反对国教会的“非国教徒”,他们主张依照加尔文教来“纯洁教会”,要求清除国教会中的天主教教义和教规仪式,清教徒由此而得名。
二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前曾出现过一场颇为壮观的利用宗教反对宗教(即利用加尔文教反对国教)的反封建启蒙运动,掀起了一场清教运动。⑷
16世纪60年代中期,帕克大主教试图强制性实行教士在圣事中穿法衣和仪式的统一,掀起了一场“法衣争端”。那些坚持穿法衣的教士被认为是国教徒,而那些拒绝穿法衣的教士则被认为是清教徒。⑸正是这场看似是主教与一些教士之间关于琐碎问题的分歧,通常被看成是清教运动的起源。
清教运动的发生,与这个时期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有关。
首先,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支柱。
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是为了加强专制王权,结束中世纪以来国王匍匐于教皇脚下的窘态。改革后的国教大肆宣扬“君权神授”论,而由国王任命的主教制,其实是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封建等级制度的进一步确认。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其基本意义在于国家政治而不在于宗教交易方面。”⑹
其次,清教的教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和要求。
是因为清教的教义接受了加尔文教的“前定论”观点,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上帝已经“预定”谁将得救,成为“选民”,谁将永远沉沦,成为“弃民”,并以现世的成功与失败、永生与犯罪、富贵与贫贱作为是“选民”或“弃民”的标志。加尔文教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⑺
最后,当时历史条件决定了它是进行反封建宣传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
17世纪的英国,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但其意识形态仍受宗教的影响。披着宗教的外衣的反映社会各阶级的思想,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三
1637年,查理一世命苏格兰长老会在祈祷时必须使用英国国教的祈祷文,这极大的伤害了苏格兰人民的宗教感情。1638年大多数苏格兰人在贵族的领导下,签署了《民族圣约》,他们声明准备发动一场完全出于自卫的全国性抵抗运动,保卫他们真正的宗教和国王的权威。
1639年2月苏格兰起义军进入英国边境。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抵抗苏格兰人,不得不在1640年4月13日下令召集已停开了11年的议会。但是这届议会拒绝通过国王所需要的经费,并且对国王的专制统治及宗教政策进行了猛烈抨击。查理一世在气恼之下,在5月初又将它解散。
但是苏格兰起义仍在不断扩大,解散议会无助于军费的解决。查理一世又不得不在1640年11月3日从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断断续续存在到1653年,史称“长期议会”。“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1642年8月22日查理一世在诺丁汉的卡塞尔山顶升起了王党的军旗,对议会宣战,从此开始了内战。在内战中,资产阶级、新贵族、自耕农和城市平民,他们大多是清教徒,并参加了议会军,这支军队在清教徒的著名代表人物克伦威尔的指挥下打败了王党军队。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在白厅前被斩首,5月19日英国被宣布为共和国。
议会的胜利与王党的失败,除了政治、经济、军事的因素外,还有宗教的因素。
首先,查理一世在宗教政策上的失误,特别是爱尔兰事件加速了他的灭亡。⑻
从17世纪,特别是30年代后,一直流传着天主教徒将阴谋推翻新教国家,对新教徒进
第四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17、18世纪两件重要的大事。首先看事物要看原因,两件大事的原因相同。都是两国资产阶级都想掌握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上的障碍。其次是他们的领导阶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克伦威尔),而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主要是资产阶级,也就是罗伯斯庇尔。在这一点上,两次革命是不同的。然后,最重要的就是经过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是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经过是1645年纳西比战役击溃王军,接着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建共和国,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后来1660年封建王朝复辟,最后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确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主要分为3个阶段。
(1)巴黎人民第一次武装起义,他们攻占了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端。最后君主立宪派统治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这次起义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2)法国第二次起义,推翻君主制,吉伦特派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最后,于1792年路易十六被处死。后来内忧外患,物价飞涨,巴黎人民面临生死关头时,第三次武装起义开始了。(3)第三次武装起义,雅各宾派统治拯救了人民,法国大革命结束了。可见,两次革命的经过也是有所不同的。最后说的是意义。英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法国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最终可见,两次革命游侠共同也有不同,有好也有坏,同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第五篇:民主政治与国家选举制度
民主政治与国家选举制度
民主政治与国家选举制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社会谈论的重要话题,是与我们每个公民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的大事,在青马工程的授课中,房亚明博士就为我们讲授了有关民主政治与国家制度的课题。
在课上,他首先强调了权力交接有序化是政治文明的标尺。他说道:权利交接的方式和规范程度是评价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是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发展下去的重要环节;此外,领导人的产生机制是判断一国是否民主及其水平高低的主要窗口,一个富强文明的国家,一定有着完善,高效,民主的选举制度;最后,他也说到,领导人权力交接制度额演进考察时当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和选举制度的发展是一个恰当方法和有效途径。
随后,他从三个方面详细的像我们介绍了中国权力制度的演进:
一、从强人政治到协商政治。他认为区分这两者的标准就是领导人的产生方式,强人政治具有其本身的局限性:乱世出英雄,悲剧性结局概率高,容易陷入“接班人陷阱”,而协商政治是精英内部的妥协和合作,权力分享是它的核心特征。此外,他还介绍了中国当前三种不同类型的权力交接方式,包括接班制,推举制和选举制。其中,选举制是民主深化的必由之路。
二、十八大对党内民主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明确以人为本是核心,为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方向。并且,组织上也进行了改革,提高了办公效率。此外,权利交接现在逐渐变得常规化,走可持续的道路,年龄梯队合理,人才辈出,人事变动形成了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的格局。
三、未来二十年中国政治走向:走向民主升华的时代。民主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只能循环渐进,否则欲速不达,民主化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有时间慢慢沉淀,慢慢升华,民主形式多样,没有正版。没有统一的民主,民主化是形式多样的,我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形式。
最后,房亚明博士还介绍了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取向:人民民主的拓展,包括人民代表结构优化,民意联络和表达机制完善等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构建;权力交接进一步规范化,民主化,透明化,全力终身制缓解乃至能被根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