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生服务的公共经济研究论文

时间:2019-05-15 11:2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 民生服务的公共经济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 民生服务的公共经济研究论文》。

第一篇:0 民生服务的公共经济研究论文

民生服务的公共经济研究论文

[摘要]民生服务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属性。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政府应在提供民生服务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在对政府提供民生服务进行公共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强调必须重塑公共经济理念,不断加大公共支出,从而更好地服务民生。

[关键词]民生;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经济

近来,中央频频推出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继3月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后,国务院又于6月提出“在农村进行新型养老保险试点。10年后覆盖全体农民”的方案,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表面上看是民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重大突破,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则是政府公共经济理念的觉醒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回归。现阶段,除基本医疗卫生之外,义务教育和基本社会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民生服务都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属性,政府应承担起主要的提供责任。

一、政府提供基本医疗卫生的公共经济分析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属性。一般而言,居民基本健康卫生具有很大的外部性,比如,如果能对传染病患者及时进行诊治,则不但能为其带来健康,而且可能消除由于没有及时诊治而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类似大范围的疾病控制,如SARS、禽流感和最近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等,对这些疾病的控制几乎是纯公共产品,当个人在其中受益时,并不妨碍其他人的消费和受益,显然,有且只有政府才能提供这类公共产品。因而,在任何时期和任何国家,政府对于基本医疗卫生的提供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全体公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使其达到最好的健康水平,并使医疗卫生资源在所有人群中公平分配,是任何国家健康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尤其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如果仅有少部分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那么,这部分人很容易形成一个“特权阶层”,无法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人则成为弱势群体,造成社会不公。另一方面,没有享受到医疗卫生服务的人会通过其他途径,采用各种办法来谋取这种权利,形成所谓“绿洲效应”,导致社会不公的扩大。

医疗卫生服务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交易过程中供需双方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等信息了解程度不同,会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医疗卫生领域同样如此。病人在接受医疗卫生服务时,不可能像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购买一般商品那样,去通过比较“试错”的方式进行选择。对于需方或患者而言,因为对病情或健康不了解,为了早日康复,对供方的任何要求都不敢轻视,是被动的接受者。由于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如病人对医疗卫生需求的质量、数量及成本,乃至所需要的治疗药物的种类、治疗的方式、治疗的地点等方面的决策都由医生做出。病人通常没有选择和决策的权利。医生和医院都存在严重诱导消费倾向,患者只能去承受这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费用增加。医疗卫生市场存在的这些信息障碍,导致仅靠市场力量很难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必须介入其中,进行适当干预,引导医疗卫生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政府提供义务教育的公共经济分析

在理论界,关于教育产品性质的讨论从未停止过。有学者认为教育属于纯粹的公共产品,有学者则认为教育(义务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这是由于为额外增加的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服务的边际成本并不为零,随着受教育者的增加,师资、教室和教学仪器等教育资源要相应增加,只要愿意,学校将不交费的人排除在外并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的困难,即教育服务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育完全可以由个人或私人部门来提供。尽管教育不是国防那样的纯公共产品,但政府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仍需发挥主导作用,理由如下:

从非竞争性的角度来看。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正外部效应。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受益范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而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本人,良好的义务教育对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由于义务教育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如果全由市场配置资源,必然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效率低下。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弥补市场缺陷,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政府提供义务教育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在现实实践中,由于消费者的偏好不合理,大大低估了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部分消费者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愿意对其子女进行教育投资,政府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义务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社会公平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平等。正因如此,教育公平也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贫困家庭由于无力进行大量的人力资本投资,其子女受教育程度低,意味着只能从事低报酬的工作,陷入“贫者愈贫”的“纳克斯陷阱”(家庭贫穷-教育初始投资能力弱-人力资本低-就业困难-收入低-教育再投资能力低)。在人力资本市场上无法公平地与高收入家庭的子女进行竞争,结果形成“代际转移”,造成“穷人的孩子永远是穷人”。显然,这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指出。在走向平等的道路上,没有比免费提供公共教育更为伟大的步骤了,这是一种古老的破坏特权的社会主义。世界银行的研究进一步提出,之所以一些国家的教育发展没有带来经济增长的效应,核心的问题就在于教育公平化缺失。教育程度的平均提高对于一国经济增长起着正面的影响作用,但是非均等化的教育分布对于经济增长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政府提供义务教育不仅是其职责所在,更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三、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公共经济分析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兜底”机制,可以有效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从而鼓励人们放心大胆地创造财富,提高生活质量。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来看,社会保障是介于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之间的优值品,具有一定程度的均衡贫富的性质,尤其是养老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在保障内容上具有不可或缺性。这种产品必须由政府介入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政府提供社会保障能够促进社会公平。降低决策成本。社会保障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必须手段,强调社会成员参与的公平性,即任何社会成员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论其职业、地位、贫富均应被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充当社会的“安全阀”或者“减震器”,是社会运行的“粘合剂”。通过社会保障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可以消解人们由于社会分配不公而引起的不满和对抗情绪、实现社会安宁和保证良好秩序。对个人而言,选择适当的保障方式很可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公共决策者能为每个人选择合适的方案,个人就不必为作出决策而浪费资源了。因此,从降低决策成本的角度讲,由政府统一提供社会保障更为可行。

社会保障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决定了政府干预存在的必要性。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由于信息不对称,真正为私人提供购买保险的人通常比不为自己保险的人更易得病,因此,风险较小者不愿意购买保险,由此导致的后果是保险公司不断提高保费,于是越来越少的人买得起保险,保险市场不断萎缩。政府通过强制手段为所有人提供保险,可以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效应。

与政府相比,个人在保护自身方面通常是缺乏远见的,很少有人为自己的利益购买足够多的保险。因此,作为“家长”的政府必须强迫他们购买。例如,人们普遍认为,若没有社会保障,多数人不会积累足够的财产以维持退休后的适当消费。显而易见,政府具有一定的强制力,这种能力确保政府可以做私人企业做不到、做不了的事,从而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分散风险。再者,政府有权征税以实现对社会风险的保险,并将其用于收入再分配,解决逆向选择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措施,通过代际转移,使几代人共担风险。

四、重塑公共经济理念改善民生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在私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不能有效解决外部性、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会导致产生市场失灵。为解决这一难题,进而降低交易成本,矫正外部性,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于是产生了公共经济。在现行混合经济体制中,私人经济部门的个人和厂商追求个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公共经济部门则力图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私人经济并不排斥公共经济,相反,公共经济的存在成为保证私人经济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超级秘书网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是硬道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是,“发展是硬道理”被许多地区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甚至“只要GDP增长,其他方面暂时付出些牺牲也是可以的”,在这种理念和政绩考核机制的影响下,许多人认为,只要发展的问题解决好了,其他问题都可忽略不计,都会迎刃而解。政府公共部门作为社会公众和公共利益的代表,尽管从企业和居民那里取得公共收入,却不再将提供公共产品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让渡和退出了其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与生产责任,而代之以全面的市场化。于是,政府部门的公共经济职能逐渐被忽视、弱化乃至边缘化。在原有的既大且纯的公共经济形式解体之后,政府不再将主要精力放在提供全面的、系统性公共产品上,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远不能适应全社会居民全面增长的需要,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经济问题日益凸显。

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是,政府高层已经认识到公共经济问题的重要性,继提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奋斗目标后,近期又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标志着公共经济理念的正式回归。通过重塑公共经济理念,建立新的公共经济体系,全面解决中国面临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难题,由此,中国必将突破发展瓶颈,顺利度过“矛盾凸显期”,实现平衡增长,创造出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奇迹。

需要定制原创文章的朋友请点击>>>

需要快速发表文章的朋友请点击>>> 公务员之家办的非常成功,极具口碑。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时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当然,因为免费和开源,大家都可以学习、借鉴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专属于个人的原创文章,请点击以上链接获得专业文秘写作服务,点击以下图标可以分享到你自己空间。

第二篇:服务经济研究报告-目录

服务经济研究报告

【搜索关键字】:服务经济 发展前景 预测报告

【出品单位】 上海东滩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09年9月【报告页码】 108页【图表数量】 22个

→内容简介

当世界经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推动下进入20世纪中叶,一个显著特征开始凸现,这就是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为主的经济活动在世界经济总体中所占份额持续上升。这一趋势愈演愈烈,进入新世纪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已经占到了70%以上(参见表1-1),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世界平均水平来看2001年服务业产值业占到了67.7%。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上升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经济发展态势。

第 1 部分认识服务经济

一、服务经济概述

(一)服务经济的概念

(二)服务经济的分类

1、按服务对象和目的划分

2、按服务经济发展阶段分

(三)服务经济的发展特点

1、漠视地理、距离、时间,节约交易成本

2、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型产业的有效平台

3、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创造出新型经济

4、使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

(四)服务经济的发展阶段

1、传统型服务经济阶段

2、生产性服务经济阶段

3、知识型服务经济阶段

(五)服务经济的发展趋势

1、全球化——服务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2、信息化——服务经济发展有力助推器

3、创新——服务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4、创意产业——服务经济的新型业态

二、服务经济与工业经济的区别

(一)产生背景

1、工业经济的产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2、服务经济的产生: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

(二)生产要素

1、工业经济:资本、土地、劳动力

2、服务经济:信息、智慧、知识型劳动力

(三)生产方式

1、工业经济:由车间延伸到市场的扩展式劳动过程

2、服务经济:专业化、规模经济化生产模式

(四)产品特性

1、工业产品:生产与消费独立,产品实物化

2、服务产品:生产与服务同时,产品非实物化

三、服务经济发展概况

(一)全球服务经济发展动态

(二)我国服务经济发展动态

第 2 部分服务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服务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

(一)服务经济与区域产业发展

1、服务经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2、服务经济推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

3、服务经济集聚形成产业集群现象

(二)服务经济与区域城市发展

1、服务经济与城市化息息相关,互为促进

2、服务业是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3、服务业是吸纳城市就业人口的主要渠道

4、服务经济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

5、服务经济确定了城市的功能地位和角色

二、区域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选择

(一)区域客观条件与服务经济发展

1、区域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是服务经济先决条件

2、区域制造业的发展扩大了服务经济的市场容量

3、区域信息技术发展为现代服务业起飞创造条件

4、区域制度环境为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5、区域基础环境是发展现代服务经济的硬件基础

(二)政府在区域发展服务经济中的作用

1、产业规划与功能定位

2、科学规划与适时调整

3、法规制度与政策措施

(三)区域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决策

1、依托制造业部门,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2、依据城市功能定位,发展特色服务业

3、加大开放力度,利用外资跨越式发展

4、引导产业关联,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

三、区域发展服务经济的案例借鉴

(一)伦敦金融业发展

1、现状简介

2、发展历程

3、发展模式——自发诱导型

(二)班加罗尔信息服务业发展

1、现状简介

2、发展历程

3、发展模式——外商直接投资型

(三)东京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1、现状简介

2、发展历程

3、发展模式——政府引导培育型

(四)新加坡航运物流业

1、现状简介

2、发展历程

3、发展模式——区位优势加政府引导型

(五)毕堡文化产业

1、现状简介

2、发展历程

3、发展模式——文化产业带动型

(六)纽约世界经济中心

1、现状简介

2、发展历程

3、发展模式——市场与政府的共同推进型第 3 部分服务经济重点细分产业研究

一、现代物流业

(一)发展条件

1、良好的区位优势

2、完善的运输设施

3、先进的信息技术

4、广阔的市场空间.(二)发展意义

1、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其竞争力

2、优化配置区域物流资源,提高经营效率

3、改善区域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三)发展前景

1、物流业发展趋势分析

2、物流业发展规模预测

(四)相关案例

1、长三角物流圈

2、法兰克福货运城

二、金融服务业

(一)发展条件

1、经济基础较好

2、金融机构集聚

3、人才与信息化

4、产业政策连贯

5、金融核心区域

(二)发展意义

1、支持经济结构调整

2、改善城市基础设施

3、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4、保障社会稳定运行

1、发展趋势分析

2、发展规模预测

(四)相关案例

1、上海浦东金融服务业

2、香港金融服务业发展

三、信息服务业

(一)发展条件

1、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

2、完整的信息产业体系

3、高素质信息人才储备

4、远瞻性产业发展政策

(二)发展意义

1、促进区域优化产业结构

2、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模式

3、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4、促进区域的信息化发展

(三)发展前景

1、发展趋势分析

2、产业规模预测

(四)相关案例

1、北京信息服务业

2、日本信息服务业

四、商务服务业

(一)发展条件

1、市场化与国际化程度高

2、发达的区域制造业基础

3、较高的服务业管理水平

(二)发展意义

(三)发展前景

1、发展趋势分析

2、产业规模预测

(四)相关案例

1、浙江的商务服务业发展

2、新加坡商业服务业概览

五、房地产业

(一)发展条件

1、良好的政策环境

2、稳定的资金供应

3、有效的市场需求

(二)发展意义

(二)发展前景

1、发展趋势分析

2、发展规模预测

1、上海新天地

2、日本房地产

六、旅游业

(一)发展条件

1、优美或独特的区域旅游资源

2、较大的区域旅游业市场需求

3、较强的旅游业供给保障能力

4、稳定的宏观环境和发展政策

(二)发展意义

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3、推动基础设施投资

4、提高区域就业水平

5、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6、促进区域文化传承

7、扩大开放提升形象

(三)旅游业发展前景

1、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2、旅游业发展规模预测

(四)相关案例

1、葫芦岛开发案例

2、东南亚度假岛屿

七、社区服务业

(一)发展条件

1、较高的城市化水平

2、较好的信息化条件

3、较高的市场化水平

4、完善的政策配套

(二)发展意义

1、促进区域就业水平提高

2、促进区域产业联动发展

3、推动区域和谐社会建设

(三)发展前景

1、社区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

2、社区服务业发展规模预测

(四)相关案例

1、上海社区服务业

2、新加坡社区建设

八、创意产业

(一)发展条件

1、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

2、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

3、适宜的社会人居环境

4、巨大的产品需求市场

(二)发展意义

1、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2、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

4、其关联效应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发展前景

1、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创意产业发展规模预测

(四)相关案例

1、杭州LOFT49 创意产业园

2、首尔创意产业

九、体育产业

(一)发展条件

1、良好的市场环境

2、较高的收入水平

3、完整的产业链条

4、大量的体育人才

(二)发展意义

1、带动经济增长,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2、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知名度

3、增强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

4、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5、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的水平

(三)发展前景

1、体育产业发展趋势

2、体育产业规模预测

(四)相关案例

1、上海旗忠体育城经济园区

2、美国体育经济发展

十、科技服务业

(一)发展条件

1、人才资源

2、服务平台

3、政策扶持

(二)发展意义

1、依靠科技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发展科技服务业加速经济成果转化

3、发展科技服务业强化科技体制改革

(三)发展前景

1、发展趋势分析

2、发展规模预测.

第三篇: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总结

读《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的体会 《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是科学发展主题案例系列图书的组成部分,由中组部、国家发改委会同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住建部、卫生部编写,全国干部培训部材编审指导委员会审定,胡锦涛总书记为该书作序。说明了国家党和政府领导人对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的高度重视。

《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从保障民生和公共服务入手,围绕教育、就业和工资、卫生、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等六大领域进行分析。从基本概念、理论和政策阐述开始,进而引申出各地的生动实践。案例问题贴近现实和政策难点、解决方案操作性强,结论明确并有一定的解释力。

关注民生不是政府和社会在特定时期针对一定的社会问题或为保持社会稳定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事关人民幸福安康。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发展的根本目标。关注民生就是关注人民的福祉。现代国家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创造财富的目的就是让个人获得更多的福祉。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尊重和支持的源泉。当前应当从关注民生入手,抓住有利时机,把发展的目标和目的彻底转向提高人民的福祉,把发展经济作为提高人民福祉的手段,从而向科学发展迈出更坚实、更扎实的一步。国际经验和历史表明,让人民能够享受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终端成果,是人民对于发展成果的客观享受和主观体验。必须始终把人民的福祉放在发展的首位,作为发展的目标。保障民生与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是:

教育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之基。必须大力教育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之基。让全体人民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既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应享有的权利,又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更加重视教育公平,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发展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政府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的基本特性,包括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除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之外,每个社会都会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市场和制度环境,以及实际的公共需求,来作出合理的选择。中国正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自己的选择并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

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之本,也是固国安民之策。着力解决好直接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必须牢牢抓住就业这一关键。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为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机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实施更

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

公共医疗卫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之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努力健全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之依。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险的各项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住房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之重。“住有所居”是当前社会热点之中的热点问题,是人民群众的期盼。要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有效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和各类棚户区家庭的住房困难。

民生是发展决策的终极目标,尽管民生内容涉及较为宽泛,民政部门始终是保障民生工作的主要部门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对《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加强学习,对业务知识

加强学习,对党的政策法规加强学习。我们是从事民政工作的,学习掌握政策要先于群众,绝不能群众知道了政策,我们还不知道;工作实践不能落后与群众的需要,群众需要救助了,我们的工作还为行动;作为民生保障、服务群众的实践者在工作上要未雨绸缪,灵活应用政策,切实用好用活政策,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为社会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住房保障等服务。

第四篇:公共服务市场化论文

中国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政府行政改革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对传统的行政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不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转型国家,几乎都被卷入了这一潮流。在这场重塑政府的革命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行政理念。这种新的行政理念包括:政府行政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政府应开放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公共管理社会化,注重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的工作模式中应引入市场化机制等。

关键字:公共服务 市场化 政府 责任

所谓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指政府“筹集各种资源,通过民主政治程序设定社会需要的优先目标;与此同时,又利用私营部门之所长,组织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具体而言,即指政府通过政治过程作出决策,确定公共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标准,然后以市场机制为杠杆,通过多种方式调动私营部门、非赢利部门等组织的参与,在竞争中完成公共服务的供给。其目的是在政府部门不放弃公共政策制定责任的前提下,通过引进市场机制,挖掘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公共服务市场化突破了政府决策、政府执行的传统模式,通过政府权威与市场交换之间的复合配置,凸现了双方各自的功能优势,从而为政府以更高效更经济的方式履行公共服务职责提供了可能。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总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但具体地说,还有一个政府改革的目标模式选择问题。这一目标模式,就是建立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即要实现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从低效政府向有效政府的转变。

市场化是当今时代之大势,公共服务市场化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自身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我国政府顺应这一时代潮流,适应公

民日益增长的对公共服务的需要与要求,积极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我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在已经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是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巩固这一体制。各级政府应该紧紧把握住当前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努力推进中国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

一、公共服务市场化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公共服务市场化在产生显著效益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陷,值得我们予以关注。这些问题和缺陷有学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化带来的国有资产的流失。市场化是以提高效率(经济效率与管理效率)为出发点和根本特色,但是由于市场化改革往往容易偏离最初的宗旨,其结果可能是政府在市场化中获得了财政危机的暂时解脱,而企业也通过某些非正当手段取得了相当客观的利润,而最应该保值增值的国有资产却在市场化中悄悄流失。

二是市场化使公共利益受到忽视。例如说,在传统上,公共部门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间接关系,公众集体付费,政府集体供给,一般来说在消费者之间不会存在差异。但在市场条件下,单一的供求关系可能被打破,因为生产者以盈利为目的,它会按照市场竞争法则去选择有利于其获利的服务项目,对于那些不能很好获利但又不能不提供的服务,则有可能消极供给,这就可能使一部分人得不到服务;而对消费者而言,它无须集体性统一地消费,因而可以选择不同服务或不同层次的服务,但对于那些生活困难者来说,却是没有选择权而言的。当一部分人被剥夺了某些选择权时,很难说是社会公正的表现。

三是市场化引发腐败与私人垄断。因为市场化就是通过一系列化公为私、公私合作方式,借以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市场化不一定必然带来腐败问题,但在公私合作、化公为私的过程中会增加腐败的机会。与公共服务市场化所产生的腐败问题相伴而来的可能就是市场化之后形成的新的私人垄断现象。由于市场化没有形成真正的竞争局面,使企业具有了取得垄断利润的现实条件。于是,新的私人垄断就会产生。这样,对于公众而言,市场化就是用私

人垄断代替政府垄断。

四是市场化带来公共责任缺失。许多地方政府在进行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直接考虑更多的是解决财政与投资问题以及减少政府管理职能,减少人员编制等,而对于市场化后可能存在的公共责任空白却估计不足,也或许主观上就希望能够减少政府责任,如此等等。这都会引发公共部门的责任危机,最终损害公共利益。

五是市场化带来新的社会稳定问题。在我国一些地区,一些领域,公共服务在市场化之后确实在效率上有所提高,但与此同时却带来新的问题,如突出表现为一些提供公共服务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或被私人收购后,出现大量裁员,引起社会不稳定。

六是市场化可能引发政府管理危机。对各级政府来说,实施市场化是一种公共决策的过程,它要求决策者对决策对象有充分的认识与准备,包括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在我国行政管理决策科学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任何轻率的市场化措施都可能会发生问题。事实上,公共服务市场化是个复杂的改革进程,改革者既要有公共管理知识与技能,又要有市场经济的专门技术,才有利于确保改革不会漏洞百出,反复无常。

除此之外,公共服务市场化存在的问题还有:在公共服务市场化口号下将社会公益事业统统推向私营化和市场化,规避政府责任。还有,市场化后一部分公共服务的质量并未达到政府和公众的要求。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在节省政府资金的同时,保持并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尽管许多地方的改革实现了既定的目标,但也有不少的公共服务在市场化改革后出现下降的局面,与政府和公众原先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

公共服务事业市场化改革中出现问题的根源何在?我们认为,政府与市场的责任边界不清,政府职能“缺位”和市场化“过度”;政府职责不清,放权过度、约束不足;行政管理体制缺陷;条块分割与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责任划分不合理;改革过程缺乏统筹规划,制度建设滞后等等是其主要原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责任的缺失。

二、对策分析

一)、强化政府责任是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关键

发展公共服务事业是政府的责任。不管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发展公共服务事业都应该是政府的责任。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改变的不是企业和当地政府领导或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在公共服务事业中引进和实行了市场机制,这种机制下政府的责任是遵循和利用市场经济规律来发展公共服务事业。政府不应该大包大揽,并不是事事都要政府自己办,政府应该做的是组织协调各方的力量共同去办,政府要从公共服务事业的经营者转变为组织管理者。具体而言,在把公共服务推向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政府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必须以结果为导向对市场化公共服务实行有效监管

政府要认真分析可能影响公共服务质量的若干因素,对其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因素实施监控,同时注意收集公众对公共服务质量的评价信息,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公共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其次,在具体实施方案前应做好可行性论证工作,减少改革的盲目性

公共服务市场化需要一系列的条件作支撑,并非所有的公共服务都能成为市场化的对象,也并非所有的市场化改革都能取得成功,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除了经济和效率,政府还需要考虑其它众多的因素,有些领域的公共服务可能并不适合推行市场化。另外,公共服务市场化在节省政府直接资金的同时,也对政府在谈判技巧、监管能力、评估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在作出最终的决定之前,应该组织机构和人员就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二)、在制度层面强化对政府相关人员的监督和制约,降低和消除廉政风险

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涉及政府行政权力在市场领域中的运用,政府在确定服务价格、挑选服务提供者、制定监管规则等方面拥有较大的裁量权。如果没有相关的监督制度作配套,就很容易发生贪污腐化、权钱交易等行为。国外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中腐败丑闻不断,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国政府在推行此项改革时,要特别注意相关廉政制度的配套。除了推行网上办公、完善政务公开外,政府还需要规范相应的操作流程,保持各工作环节之间的衔接,同时要畅通投诉渠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积极作用。要提高政府公共管理人员的素质。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行使,最终还是要简化为人的具体活动,政府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高低。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看,培养大批具有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员,是对市场化的公共服务进行有效监管的当务之急。

三)、必须加强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法制建设

只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保障市场化过程的规范化,便于政府监督和控制。这就需要政府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减少市场化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因素。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防止私营部门弄虚作假和公私勾结。目前我国民主监督制度尚不健全,尚未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投标制度,也没有严格的审计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化改革,难免出现“暗箱操作”,这样反而会增加公共服务的成本和风险,因此必须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如《反垄断法》等,并建立健全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投标制度,保证信誉良好、资质优良、价格低廉的企业承包公共服务项目。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立法,为公共服务社会化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四)、建立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

所谓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程序,授予企业在一定时

间和范围内对某项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进行经营的权利,并以协议的方式界定政府与被授予经营权的企业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的一种制度。其实质意义在于用政府“有形之手”控制、弥补市场“无形之手”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特许经营制度有三个特征,一是在经营主体的选择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二是政府授权;三是主体双方用协议的形式界定各自的权责利。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特许经营权的申请与授予。通过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者和经营者;政府依据城市发展的要求提出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进行社会招标,择优选择特许经营权授予对象,由主管部门代表当地政府向被授予特许经营权者颁发权证,并由主管部门代表政府与其签订特许经营协议。二是特许经营协议的基本内容。包括特许经营内容、区域、范围及有效期限;产品和服务标准;价格或收费的确定方法和标准;以及监督机制;违约责任等等。三是特许经营权的变更和终止。在协议期限内,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未按要求履行合同,产品和服务质量不符合标准等情况,主管部门可以变更和终止协议。

五)、要在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中尽快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是各级政府和公共服务主管部门要尽快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转变管理方式,从直接参与对公共服务的经营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从对企业负责转变为对公众负责、对社会负责。政府管理的主要职责是积极培育公共服务行业市场;制定公共服务行业的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管职能,规范市场行为。二是防止对“市场化”的简单理解,出现“一卖了之”的现象。有很多人理解市场化就是卖。说十六大精神就是一个字,卖!快卖!国有企业都要赶快卖,急功近利,根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有些地方搞偏了,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要明确市场化决不等于私有化。三是认真分析和分别对待各类公共服务行业。不加区分统统推向市场是不对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文化服务就不能完全推向市场,对公益性事业和补贴性行业,政府必须有足够的投入,保证其正常运转。综上所述,公共服务市场化对于政府管理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是我们认为,只要各级政府官员强化责任意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健全法制、依法治理,不断调整对公共服务事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优化

资源配置的目的,就能够适应现阶段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军鹏.《公共管理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03 第一版

张良.《公共管理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08 第二版 张纲.《公共管理学引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04 第一版 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 第二版 陈振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02 第一版 侯玉兰.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建设服务型政府[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4:31-34 朱光磊、孙涛.“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定位、内涵与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103-111 刘树信.服务型政府:我国政府管理的新范式[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1:35-36

第五篇:服务民生

江东团区委深入推进“四大工程”服务青年民生改善

推进青年民生改善,是共青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共青团工作以青年为本、服务青年的具体体现。今年以来,江东团区委积极贯彻落实十七大及省、市、区委全会关于“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精神要求,深入推进“四大工程”,全力服务青年民生改善。

一是深入推进青年创业就业促进工程。促进青年创新。继续开展青年创新团队、青年创业创新标兵等评选,奖励先进,激发广大青年的创新热情。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的经验,使更多青年能从中借鉴、指导自身的创新实践。加强交流,推动区内外青年的交流合作,促使创新的火花在互动中迸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推动青年创业。以青年创业创新行动为统揽,继续开展创业论坛,创业SYB培训;以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中的阳光展翅和阳光家园为依托,开展好阳光大讲堂和阳光求知社活动,举办技能培训、职场导航、职业发展等专题培训。发挥好青年创业导师团作用,借助导师团成员的实践经验为创业青年提供政策、法律、操作程序的指导。

二是深入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工程。构建专业化的社区青少年服务平台。以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为基础,以四大阳光工程为重点,着力开展心理辅导、技能培训、行为锤炼、道德塑造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满足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各种需求。打造网络化的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以区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网为依托,健全网站功能,完善服务手段,丰富服务信息,打造宁波市首家真正面向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综合服务网站,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网络支持。健全社会化的青少年专业服务体系。整合社会资源,与宁波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知名服务机构建立起战略化的合作联盟,借助社会化机构的专业服务资源,为服务我区青少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

三是深入推进困难青少年帮扶工程。服务外来务工青年。选择外来务工青年集中的工地、企业、社区开展技能培训、安全教育、法律维权等服务,同时通过选择重点工程工地或企业,建立外来青年团组织,探索建立外来青年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新机制,促进外来青年在江东的和谐发展。服务社区困难青少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结对帮困活动,组织动员青年文明号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与社区困难青少年结对,城区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结对,帮助困难青少年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特殊群体青少年。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组织志愿者和专业人士,根据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实际情况,提供义务家教、心理健康咨询、医疗服务、法律援助、文体娱乐、信息咨询等服务。

四是深入推进青年和谐文化培塑工程。倡导志愿服务文化。加强对志愿者骨干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注册志愿者队伍。继续实施好“青春文明行动“,进一步打响志愿者品牌。积极创新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加强志愿服务网络建设,拓展志愿服务社会化参与渠道。大力倡导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促进人与人相互关爱、人与社会相互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培塑优秀青年文化。围绕适应青年特点和满足青年实际需求,进一步发挥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培育多元化文化阵地,发展高雅青年文化,促进青年文化融合,培塑青年文化品牌

下载0 民生服务的公共经济研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0 民生服务的公共经济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服务民生

    服务民生的新探索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民生论文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日益进步,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其中不乏慷慨激昂之令人热血沸腾,也不乏小人陋习之令人可耻叫骂。但我觉得,事事关乎民生,所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论文(大全)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 ——以湖南某农村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社区公共服务的综合概述,引出现有农村所提供的社区公共服务,通过对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分析,找出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服务民生(5篇)

    我院自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以来,秉承以提高全镇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突出抓好保健医生进农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扎实做好卫生应急、预防保健,医疗质量,继续推进一体化卫生室管......

    公正廉洁 服务民生

    公正廉洁服务民生 甘井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局长 季丽娜 我于1981年参加工作,从科员做起,在劳动局工作整整30年,现任甘井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局......

    创先争优 服务民生

    创先争优 服务民生 努力创办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民营医院 农安宝华骨科医院党支部 农安宝华骨科医院是2003年成立的一所民营骨科专科医院,设置床位88张,现有员工128人,其中党员1......

    社会民生论文

    社会民生论文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到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给“民生”注......

    政协民生论文

    把加强和改善民生作为人民政协工作的着力点 霍州市文化局 关志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