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人户分离的对策思考
一、虎溪街道人户分离的基本情况
虎溪街道(原虎溪镇)原有户籍人口18138人,总户数6481户。自2005年大学城征地拆迁以来,陆续有拆迁农民将安置房购买到陈家桥、西永、曾家等地,截止目前为止,共有6170户,17265人已拆迁安置在虎溪以外的地方,分别占全街道人口总户数的95.20%,总人口的95.18%。8年来,他们都是长期居住在这些地方,但户口却在虎溪派出所,管理在虎溪街道,出现了人户分离、管理混乱的现象。
二、人户分离面临的突出问题
大量人户分离户口的存在,不仅对户籍日常管理造成困难,也影响了大学城地区社会事务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增加了人口管理难度。由于大量的人户分离户口形成空挂户口,使基层管理部门对辖区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造成户口管理混乱,极大影响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社会管理工作,甚至出现双重管理或无人管理的情况。
二是难以维护社会稳定。人户分离不但削弱了户籍管理的服务功能,而且不利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不利于预防、控制、发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三是不利于大学城地区社会事务发展。人户分离不仅使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难以落实,并且给劳动、人事、民政部门的安置、调动,教育部门的入托、入学的统筹安排及工商、税务、房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造成不便,这对整个大学城地区社会事务的整体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四是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人户分离使得这一群体的群众居住地和户籍地不统一,有的距离还较远。依据目前我国人口管理制度,人员档案调动、子女入学等社会事务工作要回原户籍地办理,因此拆迁群众要不停地奔波于原户籍地和现居住地,这无疑加剧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成本,给他们的基本生活尤其是子女教育带来了较大影响。
三、解决人户分离的对策建议
解决人户分离这一难题,需要区委区政府牵头,对所有拆迁户的户口进行统一划拨调转,以便及时解决人户分离面临的各种难题。
(一)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群众自主转户意识
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入户走访、开展宣传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拆迁群众中大力宣传户口登记制度,切实增强拆迁群众对户口申报、登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自觉申报登记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二)建立规章制度,规范管理部门职能职责
一是制定、出台城市准入等户籍入户政策,对那些符合落户条件的人员,相关部门必须无条件接受其落户。二是健全完善户籍登记便民利民制度,在全区社区(村)警务室实行户口、身份证代办业务。三是要严格执行“人户一致”的户口迁移政策,加大户籍管理执法力度,增强居民法律意识。同时派出所户籍和社区民警应加强宣传法规条例,尽最大可能动员拆迁群众将户口迁到本人居住地址。
(三)建立保障体系,解决拆迁群众后顾之忧
建立拆迁群众户口转移的保障体系:一是要做好原户籍地集体资产等原有利益的分配指导工作,二是要做好转户后学校、居住条件等公共基础设施的修建设置,以解决拆迁群众转户后的后顾之忧。这两项工作应由政府牵头,组织公安、教育、民政、房管、工商、城建等有关职能部门,按其职责,分解目标,做到既分工负责,又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逐步减少和解决人户分离。
(四)创新工作方法,控制“人户分离”增长势头
建议征地办等有关职能部门,对新增拆迁群众采取预留部分资金或专项奖励资金等方式,鼓励拆迁户尽快将户口迁到现居住地,等查验户口迁移证明后,再将预留资金或专项奖励资金再发放给居民,以解决因拆迁造成人户分离继续扩大的问题。
“人户分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开展“人户分离”整治工作,既要方便群众,维护好群众的利益,又要达到治理目标的目的,必须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拆迁户户口进行统一划拨调转,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齐抓共管,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各部门的努力,共同解决“人户分离”这一城市化进程中的难题。
第二篇:人户分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人户分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六安市公安局裕安分局曹萍
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强化,人口动态化日趋加大,流动人口、暂住人口日益增多,人户分离日渐突出,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新形势下,如何科学管理流动人口、从根本上解决人户分离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近日,笔者就此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现就人户分离的现状、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策作如下探讨:
一、人户分离现状
目前,我区人户分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㈠人在户不在。即居住在当地,而户籍入在外地。主要包括:(1)外县市在我区购置商品房,户籍仍留在原地;(2)已捐资“农转非”或商品粮户口且空挂在外地,仍居住在我区人员;
(3)学生入学后但户口未迁。如皖西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国防科技学院等,据统计,3所院校共有学生16600人(分别有7500 人、5100人 和4000人),其中户口未随迁至学校的有4900人,约占总数的40%;(4)在我市长期务工、经商人员;(5)以单位建制挂户在外区县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种情况在金安、裕安两区相互交叉,普遍存在)。
㈡户在人不在。即户口在当地,但人居住在外地。主要包括:(1)子女入学、考学、当兵空挂户口(这种现象在城区较为普遍,仅鼓楼派出所统计就有43%);(2)复退伍军人、大中专学生毕业以及待分配人员,挂户在亲友家中;(3)长年举家外出打工居住在外人员(据调查,仅分路口一乡镇外出务工达 22000 人,占总人口的 47%);(4)以单位建制落户后又因城市区划的改革或单位整体搬迁而户籍未迁人员。如,永安桥派出所,所辖人口12000人,其中有辖区以外的马家庵园艺场602人、马家庵药材培植场1231人、苏埠园艺场249人、市砖瓦厂218人,共计2300人。1979年建市时,因是地辖市单位,不愿在乡镇落户,但实际工作地址、住户地址分别在韩摆渡、苏埠、城南等镇。再如鼓楼派出所,所辖单位中因地址变动而整体搬迁到金安的就有31个,约占单位总数的1/4,户籍未迁移,造成户籍与治安管理严重脱节。
㈢人在户未入。俗称“黑人黑户”,指持证未入、或瞒报、或漏报、或不报户口人员。对此我们深入独山镇源潭湾村和前店村进行了调查,以前店村为例,该村总人口2800人,“黑人黑户”约225人(包括:持生育证未入50人,历年无证生育85人,育龄妇女漏登30人,其他包括瞒报、漏报60人),约占10%。
以上几种情况形成了在城区是居住地、户籍地、生活或工作单位三脱节,在农村是户籍地与常住地、暂住地相脱节的特有人户分离的状况。
二、产生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
㈠落后的户籍管理模式是产生人户分离的直接原因。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是以单位、居委会为主体的户籍管理方式,户籍资料也是依据几次人口普查突击采集的,之后便束之柜室,除非当事人要求更新外,否则便不再过问,户籍资料缺乏准确性、完整性、鲜活性。管理方式被动,户籍管理没有与时俱进,往往使工作陷入被动。
㈡户籍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导致人户分离的重要原因。现在户籍管理工作仍依据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条例》,解放初期的人口状况以及治安情况与现在相比大相径庭,沿用这一条例已严重脱离实际,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其次户口法规、政
策多变,加剧了人户分离。如省公安厅新出台的便民利民措施规定,“两劳”人员不必注销户口,而“两劳”回归人员释放后又脱离监管视野,造成公安机关无从收集刑事情报资料,无法纳入管理。
㈢政策原因、历史原因、人为原因造成的人户分离。自1992年开始几次政策性规定的捐资“农转非”户口,只要交费,不管人在哪里均可入户。去年人口信息会战,我区发现10000多个信息错误中,绝大多数都是1992年捐资户口时造成的。其结果形成了大量的一人多户和大批人户分离。另外,一些综合因素造成的“黑人黑户”,加大了人户分离现象。如,独山新村“黑人黑户”漏登情况,综合分析有以下几种:一是持婚育证未入;二是历年来无证计划外生育瞒报;三是育龄妇女漏登;四是老年人、五保户等其他特殊人群漏登漏报。究其原因:一是群众户籍法律意识淡薄,该报不报,该入不入。二是在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下,一些农民为逃避上交农业税,乡村两级政府为减轻负担,从经济利益出发,人为的瞒报、少报,甚至注销一些妇女、老人户口。应该说,“黑人黑户”是人户分离的另类,属于有人无户,不消除“黑人黑户”,就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人户分离。
㈣城镇改造与开发、劳动适龄人口的流动加剧了人户分离的现象。城市突飞猛进,劳务大军进城,老城区拆迁改造在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原有的人员居住结构进行了重新洗牌。首先,流动人口激增,购房、长期租房人员增多,但户籍并未随之变动。其次,企业改制和关停、并转,大量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集体户变为空挂户,街道和社区没有及时对接。据鼓楼所统计,该所有倒闭、停产企业 57家共计3040人户、5790人,户籍无人管理,仅凭一留守机构,连单位公章都没有,又何谈为下岗工人办理户口?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人户分离。
㈤公安机关管理不力是造成人户分离的间接因素。经费不足,警力不足,跟踪管理不到位,入户查访工作不落实,户籍内勤人员责任心不强,不按户籍规定该销不销、该入不入等也是导致人户分离的重要原因。
三、人户分离给公安机关带来的困扰和压力
一是派出所信息掌控难、信息采集难、信息更新更难,造成人口信息资料的相对滞后。二是治安管理难度大,出租房屋、暂住人口成为治安管理漏洞和死角,易给负案在逃、流窜作案等犯罪分子潜伏、窝藏提供便利条件。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外县区兄弟单位在查办流窜作案涉及的违法人员时,按身份证住址与户籍住址均无法查实,只得按提供的其他线索反复查询,直至查获其真实住址。这徒增了办案成本,有时甚至会贻误战机。此类就是典型的人户分离而造成的。三是影响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特别是社区治安防控网的建设,阻碍了社区民警进行实有人口的摸排管控,严重制约了公安基础工作的进一步夯实。
四、解决人户分离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㈠建立健全户籍法律法规。呼吁《户籍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尽快颁布实施,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平桥乡居民张初云要求迁入城南七里岗村“非转农”一上访件,其夫户籍在三十铺镇,属明显的人户分离,按户籍政策规定,应遵循现驻地原则按夫妻投靠入户,同时解决人户分离现状。但本人提出,他们本身就属于人户分离(本人在平桥,丈夫在三十铺),按现驻地入户无法律依据。对此信访件,公安部门也认为只有政策规定,无法律依据。只得被动的按本人要求给予入户。
㈡以政府牵头,落实科学规范的街巷门牌号,建立以现居住地为主的户口管理新型机制。人口的大流动,要求更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对人口实现整体化、动态化和现代化的管理,即由静态户籍资料到人转变为动态从人到基础资料的适应。针对人户分离特点,完善动态信息采集,实现网络各种信息资源共享,不管公民在哪里,均能迅速准确地掌握其基本情况。所以必须统一规划,在改造后城区建立合理有序的街巷门牌号,否则,以现居住地为基础的实有人口
管理实为纸上谈兵,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难以落实,民警进驻社区更无法开展工作。㈢落实以现居住地派出所管理户口,以社区为落户单位的户籍管理制度。取消以单位建制的户籍管理,严格实行户籍由社区管理,户籍登记一律在现住地派出所的户籍管理制度,将停产、倒闭形成的“社会人”纳入所辖社区管理。其次,学习芜湖的成功经验,实行“以房找人”的实有人口管理模式。
㈣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实施便民利民措施,缓解人户分离状况。小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集散地和乡镇企业生产经营的基地。把小城镇建设好,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落户,在疏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人口盲目流动,限制人户分离、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配合小城镇改革步伐,积极落实公安部、厅的便民利民措施,实行警务公开,规范办事制度,积极主动为已搬迁到城市或正在迁居的人员提供帮助,简化手续,落实户口。据统计,实施便民利民措施几年来,已为5000余人进城务工人员办理了购商品房入户手续,消除了部分人户分离。
㈤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发展农业的各项政策,鼓励农民积极投入农业的深度、广度开发,是新形势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以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特别着重发展养殖业、副业、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兴办更多的乡镇企业,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不仅可以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和落实人口属地管理原则,同时也培养了农民建设自己家园的责任感、使命感,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㈥动员依靠各方面力量,推动户籍管理社会化。一是要坚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单位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协调动作。各级领导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户籍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以现居住地入户的户籍管理制度。二是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主动协调关系,给社区人、财、物的大力支持,以保证人随居住地落户社区的工作落实。三是提高居民法律意识、户籍意识,自觉主动地配合公安机关搞好人口管理工作。四是以“三基”建设为契机,充分认识到人口管理是公安机关基础的基础,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优化配置民警,提高户籍民警知识化、专业化水平,采取动态管理的办法,确保人口信息完整、准确、鲜活,赢得治安工作主动,提高打击与防范效能。
(作者系裕安分局副局长)
第三篇:西宁大中专毕业生“人户分离”户籍管理难度大
如果你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你及时将户口从学生时的辖区派出所转走了吗?如果没有,希望你尽快转走。因为,如果你不及时转走,也许会给辖区派出所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2月16日,记者在西宁市城东公安分局八一路派出所采访时得知:有一位两年前在辖区学院——青海民族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他并没有立即转走自己的户口,户口一直落在当时的辖区派出所。而时隔两年后,因为这位学生要到西宁市某学校应聘老师职业,而应聘前有一项政治审查意见需要学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来填写,于是,他来到了派出所。如何填写政治审查意见,派出所民警很为难,因为虽然学生已经毕业两年了,但户口并没有转走,如果派出所不给这位同学填写有关政治审查方面的意见,也许会耽误了他的前程。但如果填写,派出所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填写,因为学生已经毕业好几年了,在这几年里他的政治思想表现如何,派出所根本就不清楚,让派出所不知所措。
八一路派出所所长杨军告诉记者,在八一路派出所辖区的大中专学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有近万人没有及时转走户口,而且有逐年增长的势头。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户口要实行实地管理。人在哪里户口就应该跟着到哪里,但实际上却做不到这一点。这给派出所户籍管理等很多方面的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他希望大中专学生毕业后尽快转走户口。(焦万能)
来源:青海频道西宁
第四篇:关于对计划生育人户分离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在人口普查中对人户分离情况对
计划生育的影响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更是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城区居民流动性日益频繁,并因多种原因,使户口管理出现了“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的“人户分离”现象。由于在人户分离户中存在着庞大的已婚育龄人群,且情况比较复杂,给当前的城市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已经成为工作上的新难点和需要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为此,我社区深入到辖区,采取全面了解情况和选择样本点进行分析的方法,对城区的人户分离现象进行了调研。
一、辖区人户分离的基本情况
所谓人户分离,从字面上看,就是“人”与“户”的分开,或者说是“人口”与“户口”的分开。对其定义,各地区说法不一,但其核心是指具有该区域(通常以地级市划分)常住户口,并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到该区域其他县(市、区)或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办事处)辖区居住一段时间以上的居民与户籍分离的现象。其类型大致包括两种,即:在该区域内跨县(市、区)的人户分离和在本县(市、区)内的人户分离。
分析造成人户分离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因市政动迁、旧房改造、婚配嫁娶、租房居住等原因,造成居民搬入新址,但
未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第二,由于居民有多处住房,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或者居民出于人文、环境、医疗、学校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第三,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如尚未纳入管理的新建小区、户口迁移手续不全或不符合规定等,不能办理户口迁移。
二、人户分离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的困难和问题
人员流动,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市人口的再就业,调整劳动力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人户分离现象也给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增加了重重困难。主要的:
一是人户分离状态加剧,对现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随着城市化的迅猛扩张,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新建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加上土地出租、引进外资、兴办企业以及婚嫁后不变更户口等,在城市造成大量的动迁户、暂寄户、半边户、口袋户、空挂户,使户在人不在、人在户不在的人户分离人口逐年增加。这些人户分离的居民,一旦脱离了户籍所在地,就脱离了原来的城市计划生育“块块”(街道办事处)的管理视线,出现了访视难见面、孕情难掌握、管理难到位的尴尬局面,使现行的管理服务手段逐步失去效力,形成了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断层”和“空档”。
二是对目标人群管理脱节,服务对象不明晰。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我市虽然在应对特殊人群管理的措施中,提出并实施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办法,但由于涉及多部门、多层面,容易出现多头管理多头不管的现象,当前实际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依然延续着以户籍
地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如:申请生育计划内二孩、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育龄妇女随查访工作、免费技术服务、出具有关计划生育证明等,都要求在户籍地办理。但是由于长期人户分离,户籍地对所辖地区的居民婚姻状况、生育情况等无法及时了解,造成底数不清、分布不明、管理脱节,甚至出现困扰。
三是日常统计工作遇到困难,无法做到准确无误。由于人户分离,使计划生育统计管理对象的游离性大大增强,给计划生育统计管理工作增添了户籍状况的复杂性,原有的统计口径覆盖面的不完整性日益凸现。主要表现:一是在婚育状况方面,情况比较难掌握,人口出生等信息重报、漏报现象时有出现;二是违法生育难以预防,有些人故意隐瞒户口变动情况,一旦发现或查验不及时,很容易成为计划生育管理的盲区,从而发生违法生育。三是行政管理出现多头化,容易引起现居住地与户籍地在统计工作上互相推诿扯皮,甚至影响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四是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压力较大,资金浪费严重。如:国家要求按月、及时将独生子女奖励费发放到群众手中,这部分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负担,所以给户籍地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由于人户分离人员分散,加上户籍地与现居住地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环节过多,独生子女费的发放很难及时、到位,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再如:计划生育随查访是杜绝违法生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人户分离使办事处、居委会的日常工作中,在找人、见人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特别是再加上基层的人员少、精力有限,不可能都见到本人,随查访记录在无法见到本人的情况下只能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城区人户分离已婚育龄对象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堵塞计划生育漏洞,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是彻底改革现行的计划生育管理模式,真正建立起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属地化管理体制。在建立健全“双向管理、双向考核”运行机制以及明确户籍地和现居住地责任的基础上,重点强化现居住地的管理服务措施。现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以及居委会,应当做好经常性管理工作,负责进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查验“有人无户”已婚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证明,检查已婚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情况,督促落实各项避孕节育措施,建立已婚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档案,提供定期的计划生育随查访服务,统计落实节育措施变动情况,记录生育情况并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街办计生办通报情况和出具计划生育证明书。
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以及居委会,应当及时掌握“有户无人”已婚育龄妇女的动向,尽可能把计划生育工作做在其离开之前,督促其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并与其建立联系制度;如实出具“人户分离”已婚育龄对象的计划生育证明书和委托管理书,并向现居住地提供有关情况;按照现居住地街道办事处的有关要求,协助其做好人户分离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
二是各有关部门实行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各有关部门应当对城区人户分离已婚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实行综合治理,齐抓共管。涉及的部门主要有以下几个:
计划生育部门应当当好党政的参谋,具体负责对人户分离已婚育龄对象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
公安部门应当按照《户口登记条例》关于公民迁移户口随人的规定,对公民正常迁居要同时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对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已婚育龄对象,应当协助计生部门做好清理管理工作。
建设部门对旧危房改造的居民,应当协助现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做好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督促建设单位在与拆迁户签订拆迁合同书的同时,通报其户口所在地居委会。
国土房产部门在办理房屋租赁许可证时,应要求房屋业主查验和监督检查租房者的计划生育证明,对无证明的应及时通知当地居委会。
三是加强考核和督查力度,纳入目标考核。各级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应当把人户分离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经常组织检查清理活动,督促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落实节育措施。对有关部门在人户分离已婚育龄对象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上所承担的职责,列入职能部门计划生育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考评力度。
四是建立人户分离信息交换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打破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上的壁垒,在本市内建立起人户分离情况信息交换平台,加强户籍地和现居住地网上信息交换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服务中的盲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缝隙覆盖,从而建立起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新机制。
第五篇: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办法(试行)(最终版)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办法(试行)
第一条(目的)
为进一步推动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更好地促进发展、保障民生,规范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通过居住登记享有相关民生服务事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在本行政区域内办理居住登记及其相关服务、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居住登记)
本市户籍人员中户籍地与居住地不一致的人户分离人员,应当在居住地办理居住登记;有多个居住地的,应当在其中一个经常居住地办理居住登记。
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享有相关民生服务事项的,应当到居住地办理居住登记。
第四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居住地,是指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日常生活起居的固定、合法住所地址。
办理居住登记的住所地址,应当以规范的地名、路名和公安机关核准的门弄号为准。
第五条(租赁房屋条件)
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租赁房屋居住,在该租赁房屋所在地办理居住登记的,其租赁的房屋应当符合《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六条(部门职责)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本办法实施的综合协调工作。
市公安部门负责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及其相关管理工作。市财政局负责研究制定与人口导向政策相匹配的财力分配和保障机制。
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负责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房屋租赁的监督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口计生、卫生、教育、民政等市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研究制定居住登记享有相关民生服务事项的政策,做好相关服务和管理工作。
第七条(区县、镇(乡)街道职责)
各区县政府负责本办法在其行政区域内的具体实施工作。
街道办事处、镇(乡)政府负责落实在其行政区域内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后的相应服务具体事项。
第八条(申请)
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迁往现居住地,应当前往现居住地所在街道、镇(乡)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申请办理居住登记。
本市户籍未成年人的居住登记,由其监护人负责申请办理。
第九条(所需材料)
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办理居住登记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申请表》;
(二)本人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或加盖单位人事、保卫部门印章的《集体户口个人信息页》复印件等有效身份证明;
(三)居住房屋产权证明、租用公房凭证或由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
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申请办理居住登记时提供的各类材料应当真实有效,严禁弄虚作假。
第十条(受理)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收到居住登记办理申请后,对材料齐全的,应当当场受理;对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需要补齐的内容,并将申请材料退还申请人。
第十一条(凭证发放)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受理后,经审核,对符合办理要求的,当场打印《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申请(回执)》,交申请人备存备查。
第十二条(居住地认证)
市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信息的网上电子认证。
有关部门按照规定,提供相应服务事项。
第十三条(居住地变更)
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办理居住登记后居住地发生变化的,应当前往现居住地街道、镇(乡)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重新办理居住登记。
第十四条(注销)
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发现并认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抄告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由该公安派出所要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注销居住登记信息:
(一)登记人办理居住登记后非实际居住的;
(二)登记人提供虚假材料取得登记的;
(三)登记人情况发生变更且不符合居住登记要求的。
第十五条(救济)
对注销情况有异议的,当事人可向有关部门申请复核。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申请予以复核。申请人居住情况经复核属实的,有关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抄告申请人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由该公安派出所要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恢复已注销的居住登记信息。
第十六条(房屋出租人义务)
房屋出租人应当督促、配合本市户籍人户分离的承租人办理居住登记。对不办理居住登记的,房屋出租人应当及时向公安部门或社区综合协管队报告。
第十七条(社区综合协管队伍任务)
社区综合协管队伍在开展社区内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基础信息的日常采集工作中,对发现未办理居住登记的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应当督促其办理居住登记,并及时报告公安部门。
第十八条(信息系统)
本市依托市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完善“专业采集、一口整合、专业维护、资源共享”的机制,以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公民身份号码为基础,规范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地信息管理。
第十九条(违规处罚)
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提供虚假申请材料,在非实际居住地办理居住登记,骗取相应居住地服务事项的,由有关部门按照规定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房屋出租人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件者居住,或者不按照规定登记承租人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的,由公安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发现办理居住登记中有违反《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情形的,由房屋管理部门予以处罚。
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其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实施细则)
由市有关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施行期限)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30日以后施行,有效期为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