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渣土管理的新思路……服务与实践
渣土管理的新思路„„服务与实践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区建设日新月异,如何规范建筑工地渣土处置管理,加强对渣土清运的监管力度,以有效遏制各类违章行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这是今年4月1日成立环卫渣土管理执法大队所面临的需要解决的一个崭新课题。在新形势下,渣土管理工作惟有理念的创新,才能带来水平的提升。我们只有站在新的起点上,积极探索适合渣土管理实际的新思路、新方法,创新管理理念,突出重点,真抓实干,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实效。
一,创新机制,人性管理。渣土大队从4月1日成立,10人2台车,一台执法车和一台高压冲洗车,处领导要求我们有创新理念,有不怕吃苦的精神,敢打硬仗的一支队伍,就这样走上了全城区施工工地的执法管理道路上。按处领导的精神,大队打破时间观念,早6点半至晚9点半值班制度,全天24小时手机开机,发现问题随时处理,施工工地责任人划分,一工地一管理员,负责至该工地竣工为止。发放渣土准运证,阴雨天气用手机短信温馨提示各工地负责人注意施工工地周围卫生和进出车辆不要带泥上路等。与施工工地签定有赏协议书,服务性管理。以人性化管理得到各施工工地老板认可。到2011年7月底,4个月时间我大队共自行处理大小路面污染105次,高压水车冲洗100多台车次,发放渣土准运证近100份,手机短信温馨提示几十条,立案5起等等。对施工工地起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
二、控制源头,事前防范。近段时间,由于建设方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往往忽略工地管理的相关法规和要求,工地管理没有规范的技术标准,工地出入口硬化标准不高,没有配置冲洗设备,随之带来的是工程运输车辆带泥行驶、沿途撒漏污染道路等现象屡有发生,同时,此类污染路面现象又有其流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容易导致“污染—整改—再污染—再整改”的被动管理过程,这给渣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对此,我大队坚持从源头抓起,实行提前介入、事先告知的主动管理方式,采取进工地宣传、监督强化净车出场管理措施,有效控制渣土遗撒污染路面等违章行为的发生。采取专项检查与定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标准搞好工地出入口路面硬化、配置冲洗设备,制订建筑垃圾处置清运计划及控制污染处置预案,进一步落实工地周边路面的防污措施,切实做好工地的前置管理工作。通过推行工地内部连环监督责任制,规范工地施工行为,加强工地自我管理,逐步形成建设方、施工方、承运方内部相互监督和渣土大队外部执法监管相结合的双重管理体制。
三、把握重点,精细管理。渣土大队对市区内各工地自开工之日起工程名称、开发单位、施工单位、路面硬化等有关情况进行登记入册,按各个工地具体情况分别登记日常发生的各类违章时间、地点,处理结果等违章日常管理台帐登记制度,为实施工地日后长效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大队根据日常登记的有关资料信息,进一步明确管理重点,落实动态跟踪监管机制,从施工渣土的出土、运输车辆的倾倒,从起点、途中到终点,抓好各个环节和细节的监督管理,从而减少运输车辆带泥污染路面。对于违章现象较频繁的主要区域路段的建筑工地清运渣土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加大巡查监管力度,构建“全方位、全过程、不定时”的反复巡查执法网络,提高巡查频率,确保巡查效果,稳步推进工地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
四、突破难点、严格执法。针对工地管理中的难点问题,我大队采取以巡查管理为基础,早6点半至晚9点半为主巡查,坚持“严格执法、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着力解决渣土运输途中带泥遗撒污染路面等问题。建设部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139号的颁布实施,加大了对渣土污染等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了处罚额度,更加明确了执法对象的法律责任,把工地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五、推出亮点,强化管理。在污染清理上加强联动。由于城区面积大,建设工地和渣土清运车辆多,渣土抛洒和乱倾乱倒还时有发生。很多时候,建设方的保洁人员都不能及时进行保洁,我大队执法人员在巡查时发现路面有抛洒现象,执法管理员就是保洁员,在第一时间将渣土清理干净。高压水车对道路进行及时清理和冲洗,恢复路面整洁干净。
第二篇:渣土管理
汉阳区渣土管理情况汇报
本周建筑垃圾处置情况
本周我区办理8笔工地处置证,市渣土办查处邓家村还建楼,鹦鹉洲大桥未办理处置证有出土情况,现将这两个工地停止拖土,督促办理处置证。
资质渣土车进入整编倒计时,五一之前不申报资质将被重罚
市渣土办对全市无资质的渣土车发出最后通牒,五一之前,必须到各区渣土管理部门登记、申报资质,届时,未取得资质仍然从事渣土运输的,将对施工单位处以最高10万元的罚款,对其所属的渣土运输公司将处以最高3万元的罚款。
即日起,这些渣土车必须向各区渣土办申报、登记,经过审核、改装之后才能上路运输建筑垃圾,通过集中整编,消除无资质的渣土车辆,把全市渣土运输车总量控制在3000辆以内,不再增加,从根本上解决渣土抛洒和道路污染等影响城市环境问题。
市渣土办对4月3日曝光的9个不守规矩的工地进行了回访,发现大部分工地均按规定进行了整改,其中汉阳的人信汇工地修复了渣土车冲洗设施,每天专门安排10名工作人员对出门的渣土车进行冲洗,并对工地门口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在门口铺设了草垫,整治效果较好。
700无资质渣土车将编为“正规军”
渣土车流动性强,本身管理难度就大,若遇无资质乱跑乱倒,管理起来更是难上加上。从即日起,武汉市决定对全市700辆无证运输的渣土车辆进行集中收编。
从上周四(4月12日)至本周三(4月19日)渣土管理及执法情况汇报如下:
1、市局领导共来我区检查2次,分别在4月13日夜间检查九龙仓工地;4月14日夜间检查华润工地。
2、本周出土工地有:邓家村还建楼、华润、名流置业、人信汇、红光村还建楼、超高压输变电局生产用房、地铁交通四号线、九龙仓、瑞源地产、警犬基地、兰亭都荟。
3、出现严重污染3次,分别是4月13日晚在罗七北路倒土,4月14日晚警犬基地出土至开发区,4月16日晚兰亭都荟出土。
4、进行大型整治2次:4月14日晚通宵值守罗七北路;4月18日晚芳草路整治。进行法规宣传1次:4月18日晚对芳草路所有工地进行有关车辆清洗、广告搭建、围墙设置标准宣传。
5、一般案件1起,处罚金额2000元。
6、查扣违规运输车辆4台,两台已处罚,处罚金额共4000元。
汉阳区城管局渣土办
2012年4月19日
第三篇:初中写作教学新思路与实践
真情书写人生,信笔彰显个性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新思路与实践
一、新课程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思路
写作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半壁河山,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的心路成长历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写作充实学生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是新课程写作教学的应有之意。
(一)新课程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根据日常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教学的阶段也对写作教学做了明确的说明,这些都反映出新的写作理念。具体来说,体现在写作教学上,教师应做到:
1、写作教学应注重情感态度目标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作的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的培养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将被动地“要我写”转变为主动地“我要写”。学生要“对写作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把写作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重点放在兴趣、自信、习惯的培养上,这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从学生学习方式上看,对写作兴趣和信心的培养是自主学习的必要心理准备。同时,写作训练有助于合作学习。因为写作的兴趣和自信,是一种内驱力,来源于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而这一点在过去被忽略了。《语文课程标准》对此做出强调,在不同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已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要求。
写作态度上,《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真实与诚信。《语文课程标准》还注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例如对书写、行款、标点要求“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作文修改方面关注“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等。教师应该指导学和遵照要求不间断地进行练习,直至形成信守的行为习惯。
2、鼓励个性化表达,激发创新精神
作文是一种表达,一种交流,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反映。作文是学生的自我升华,在作文里他们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从而使自已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是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因此,在作文中要求学生放飞思想情感,说真话,抒真情,把作文当做学做真人的一种历练。在强调真实的同时,鼓励自由表达、个性表达,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进行新界定,倡导“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的作文基本理念,强调写作教学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具有创意的表达”。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写作教学要“弘扬自我”,“鼓励创造性表述”。第四学段要求“养成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些与过去的“大纲”有着本质的区别。过去的“大纲”对写作教学注重从表达方式、安排详略、条理清楚等技术性、知识方面提出要求,过多强调写作规范,忽略了写作是“自我创造性”的表达过程。
3、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与社会需要。第四学段提出“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这些要求都是为了使学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形成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重视的是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融合。至初中阶段,才提出具有实践性的综合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即使教学写作知识也要“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从中可以看出,写作教学有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的要求。
(二)新课程写作教学的基本思路
1、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自己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种生命的活动,精神的活动。可以说,自己是写作的主人,写作完全是自己的事,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别人至多能予指导,而不能越俎代庖。为此,所有与写作有关的事项,都应自己去做。写作的素材,自己去积累;写作的题目,自己去拟定;写作的角度,自己去斟酌;写作的主题,自己去提炼;写作的形式,自己去选择,等等。一言以蔽之,要“事必躬亲”,一切都要由自己独立完成。“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还意味要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学生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思考有关问题。有了有意义的题材,及时记下来。有了新的感受、体验,立刻付诸笔端;有了一些发现,赶快写到本子上。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完成写作任务,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
2、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动器。要想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兴趣和自信心是不可缺少的前提。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才能乐于写作、敢于写作、勤于写作、善于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放在写作教学的重要位置上,那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第一,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第二,应当在写作课上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写,破除畏难情绪,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的创造想像和求异思维,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营造一种安全心理氛围。第三,提倡学生写有个性的文章,学生的个性主要表现他们的特点和气质,体现在写作上就是要在立意、谋篇、选词、造句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人云亦云。第四,采取激励措施。作为教师,不但要注意拔尖的个体,还要顾及大众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不但要肯定一些文章的整体美,更要善于发现文章的局部美,并及时给予褒扬,以此激发学生对写作“有兴趣”的热情,“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3、开阔写作空间,鼓励表达
要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必须为学生扩大写作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
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千世界、芸芸从生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同时尽可能地放开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减少命题写作,提倡学生自主拟题,鼓励学生多写观察笔记、生活练笔、读书笔记,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写自己喜欢写的内容。即使是命题写作,也要注意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使学生有发挥的余地。不妨多出几个题,让学生从中选一个;也不妨只划定一个范围,让学生自拟标题、自由立意、自由选材。此外,还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统一要求,可以不限文体、不限时间、不限内容、不限字数。总之,让学生在开放的写作空间里,放飞他们想像的翅膀,驰骋他们思维的快车。
4、加强思维品质与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写作创新能力
任何形式的写作都是思维的表现,因此一切写作训练都必须伴随着思维训练。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一是加强思维独立性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习惯;二是加强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培养学生透过表面现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三是加强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既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事物的重要细节;四是加强灵活性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辩证思维的良好习惯,提高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5、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写作奠定基础
写作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积淀,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对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本是学生学好写作的最好的老师,大量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扩大阅读要重视向课外扩展,鼓励学生主动热情地阅读图书、报刊、杂志,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内容。书刊的经典性、思想性、基础性、批判性符合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主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或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地指导,让学生“泛读、勤录、多背”。“泛读”就是广泛地阅读,让学生大量阅读各种报刊、杂志、图书,并适时组织相互交流信息的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勤录”就是勤于抄录,整理课上所学、课外所读的材料,做好信息的积累与储存工作,这样需要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多背”就是将优美的文段篇章、名言警句、事实数据铭记于心。通过广泛阅读,学生既可以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的精粹,同时又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写作材料。通过阅读,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增加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6、改革评价方式,鼓励百花齐放
以往,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是作文评改一支笔,以教师的自身经历和阅历代替学生的经历和阅历,以教师的一已之见代替学生的想像和发挥。语文新课程理念把写作看做是学生记叙生活、表达情感、发表见解的重要手段。为此,对学生写作态度的评价应采用“主动、积极”定性,对写作品质应采用“很好、好、还需要努力”等来定性,对写作的性格应采用“勇敢、顽强“等来定性。对学生各抒已见的有创意的表达要给予充分鼓励。同时加强对学生“多读、多记、多观察”等日常写作习惯的评价。重视对写作修改的评价,注重考察学生修改写作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写作因个体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水平,教师在评价时,不能沿用传统的“一刀切”“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应用不同层次的标准衡量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在开放的评价氛围中,在写作教学的园地里,将会融带刺的仙人掌和鲜丽的玫瑰同园,怯生的含羞草和耀眼的丽菊共圃。
二、体验性写作的教学策略
(一)体验性写作的基本要求
“体验”是主体借助经验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外物时所感受到的心灵震颤。体验性写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觉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体验性写作教学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真情地体验,引导学生表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文章负载着作者思想的泪或笑,承托着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情感永远伴随着生命,伴随着体验。愈是体验的,就愈是真实的;愈是真实的,就愈是动人的;愈是浸染了真实感情的思想,就愈是鲜活的。写作有了真实的情感,便获取了鲜活的生命。求真实、求体验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为此,教师在整个写作教学中,应以“人的发展”为总目标,以情感为纽带,以知识为支点,以理性思考为核心,以创新、鲜活为特征,促进学生主动、自由、持续、全面的发展。
(二)体验性写作的设计出发点
1、注重主体作用的发挥
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是写作主体作文取得成功的关键。写作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主体浓厚兴趣和强烈激情是写作得以成功的前提。脱离了学生写作主体实际的任何写作做法,必然带来学生写作积极性的丧失和畏难情绪的产生。只有充分挖掘写作主体的潜力,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的写作教学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才能培养出写作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文章妙手。教师应在教学中善于凸显主体,相信主体内在的潜力,把写作主体定位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让他们自己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通过观察,学生会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通过思考,学生会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这样,学生才会用自己的眼睛从周围的世界中去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生自己真实的感觉与体验,学生的悟性才会不断提高。这也正是我们发挥其主体性所需要的。
2、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
学生能否进行自主地、充满真情实感地写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对写作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注重“导”的技巧手段和学生“作”的策略方法研究的同时,必须重视调动学生的内在写作动机和写作情感,并将形成发展这种动机和情感作为写作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写作的心理基础。写作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情者文之经”,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现实生活是色彩斑斓的,学生只有善于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了解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素材,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一份用心、多一双眼睛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才能捕捉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才能以小见大。文贵于情,而真情又来自生活的感受,有了真实而细腻的感受,才会写出真情。
3、注重开放性
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写作教学也不例外。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在写作教学中思想首先要开放,教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自主体验,应该给学生留出思维、写作的自由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己想,而不要让学生按教师指引的套路发表并不真实的观点;在写作实践中也应做到形式和内容上的开放。减少命题写作,教师在告诉学生习作内容之后,可让学生自由择题,要求只有一个,那便是你认为你选择的题目最能反映和表达你的写作内容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我手写我心”,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充分展示开放式写作下学生的个性。
(三)体验性写作的教学策略
1、注重写作教学的过程
写作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欲望,对体验形成表象记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感悟,将表象内化为认识,将“眼中之物”转变为“心中”之物。到一定程度,让学生产生一种“欲吐而后快”的思维,这里教师应重在导法,指导学生学会思维方法和表达方法。体验性写作应注重:学生自主选择体验,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提高审美能力;自主命题,引导学生会选自己感触最深的题目,这样的命题能开启心灵之窗,打开记忆闸门;自主立意,引导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体裁自主,引导学生围绕内容运用多种文体写作。当然,题材、字数、评改都可以相对自主。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积累生活,投入生活,丰富写作素材,重在解决“没话写”;教给学生方法,做好示范、揭示规律,重在解决“不会写”;引导学生优化思维,陶冶情操,锤炼语言,重在解决“写不好”。
现实中许多学生写文章大多是编造的,因为他们缺乏生活的体验,缺乏生活的感悟。他们的经验往往是来自于写作集上的写作或是其他文章,因而写作中的许许多多的事儿被他们“毫不脸红”(学生话)地摘录下来,变做自己的东西,以换取老师在课堂上或是写作评价会上的赞许,获取某种并不心安理得的喜悦。
2、走进生活,丰富学生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生活、欣赏生活。只有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有真切的体验。如何让学生走进生活呢?艾青曾说:“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教师应引导学生张开感觉之网,在生活的海洋里捕捞写作的珍珠;引导他们有意识地抓取生活中的美妙瞬间;把“激情”作为吸收与释放的能源,运用灵智的思维感知世界的色彩缤纷,培植心灵之花——作文;引导他们重视对哲理穿透力的把握,把五彩斑斓的生活变成自己创作思考的无尽之源;注意破译人的心声,累积作文成功急需的发觉和发现。教师应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观察和心灵的沟通上,使写作主体在认识大千世界的同时充分认识自我,从而迅速获得自己也惊讶不已的作文成功,并由此体验到驾御知识与驾御生活的欢乐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体验性写作教学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1、写作过程中要凸出思维训练
写作是学生思维的结晶。良好的写作思维习惯是学生具有写作能力的标志。写作能力的培养一是要得其道;二要经常的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一般思维规律是“积累——模仿,借鉴——创造”。语文写作教学也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思维的训练离不开以下三种思维形式:一江春水向东流——顺向思维;反弹琵琶奏新曲——逆向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多向思维。在积累素材基础上的认识素材、分析素材,也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在具体的谋篇布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维。如挖掘主题(写出理论深度)、明确选材的价值取向、确定好行文思路、选取恰当的表达方式等。
2、引导学生对写作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生活的产物。没必要有神秘感和陌生感;写作是表情达意,为自己更好的发展服务;平时必须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多鉴赏,写作时才能打破瘦骨嶙峋、干巴巴、了无色彩生气的“写实”或“杜撰”,大胆去虚构想像或随意抒情;把写作的过程看成是记录自己成长的历程、记录自己创造的过程,是表述个性思想的结果和手段。只有端正学生写作认识,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广泛地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去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更好地以生活为源泉进行写作创作。
三、个性化写作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个性化写作教学应以生活为本源,以课堂为轴心,以兴趣为先导,以个性的展示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以习惯养成和培养创新精神为终极目标,动态地将学生个性化的写作思维、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阅读及教师写作教学的个性化等有趣、有序、有效的整合起来,从而取得个性化写作的理想效果。
(一)个性化写作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倡导在写作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能自由地、尽情地发展。为此,教师在写作中,要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空间,解放其思想束缚,开阔其写作思路,使学生在写作中尽情地吐露出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个性化写作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学生写作个性的培养:①培养学生写作的思维个性。人的认知、思维高角历来都是多样的,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的写作思维具有多样性,教师应该注重尊重和引导学生的审美观念,从而引导学生写作的个性。②鼓励学生表现个性的思想。当代中学生具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尽管不很成熟,或许还不很正确,但是体现了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这是写作教学万万不能忽视的,也是培养学生写作个性的重要内容。③强调学生写作借鉴要有个性。初中生的写作是基础表达阶段,写作方法仍然是借鉴为主。此外,由于生活范围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在写作中,对他人优秀内容还需要“拿来主义”。教师要做到一方面要求学生广泛涉猎,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用好现有写作形式和材料。但是,无论是对写作内容还是对写作方法的借鉴,我们都应该强调“个性”,即别人的东西能够充分为我所用,我所用的东西带有自己的特点。④提倡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人们常常批评的“学生腔”是指那些没有思想内涵、形式单一的写作语言;实际上,那些“学生腔”主要是对生活缺乏深入地思考、阅读贫乏以及对语言没有系统训练所造成的。因此,除了要注意学生思维个性化、思想个性化和借鉴个性化以外,还要肯定学生大胆使用一些并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
(二)个性化写作的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是关键所在
写作时,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写出的文章往往没有深度,主要原因是缺乏生活的积累与感悟。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让学生走近它,观察它,感悟它,写作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折射出深沉的悟性。感悟生活,就是对生活条分缕析,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进行系统深入的体验,把生活濡沫于情感之中。缺乏对生活的感悟,人生便缺乏激情与深度。没有感悟的思想是苍白的,没有感悟的写作是浅薄的。只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写作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为此,教师应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让他们走向大自然、走进社会去观察、体验、思考,增进人生阅历;使他们有时间与好书为伴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素养;同时,激活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能,放飞他们的心智,让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与世界对话、沟通。
2、培养学生的个性是终极目的,也是贯穿写作教学的主线
赞可夫认为,写作的根本目的是主观意识的培养。写作既培养个性,又负载个性。写作中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语言润色等,都离不开学生的个性见解。反过来,人的个性又制约着写作的个性。朱自清的作品总是蕴涵着淡淡的哀愁,鲁迅的文章笔锋犀利如刀枪,都与他们各自的个性有关。热情的学生,往往有激情的写作;内向的学生,常常流露着忧郁的思绪;爱幻想的学生,常常带有诗意的畅想。个性的差异导致主观意识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精神风貌,产生不同的写作个性。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首要的是让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学生惟有健康的表达,才会有健康的写作个性。再者,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对于写作教学则是要把学生腐弱的个性变得刚健一些,把消极的情绪变得积极主动一些。有了良好的个性,学生的内心就会像大自然一样有丰富多彩的变化,他们就会用自己的视角观察世界,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就能把大千世界与个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就能理智地调节自己的情感。写出的作品也会因之赏心悦目,鲜活无比。
3、写作个性化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1)细致观察,触发想像联想。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以知识为基础,经常走近生活,观察生活,积累材料,聚神凝思,写作才会境界高远,个性凸显,法国写作大师福楼拜这样指导莫泊桑观察生活:“拉车的牛,早上和晚上的神态不一样;赶车的人喝醉了和没有吃饱,对牛的态度也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冈和饱着肚子走平路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细节举不胜举,如果仔细加以观察,就是写出一百篇文章也不困难。”的确如此,我们要提高写作水平,增强想像联想能力,就要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广泛地认识生活,从细微处着手,一点一滴地积累。
(2)运用扩写、续写,提高学生想像联想能力。扩写,要求学生要有描绘的基本功和 丰富的想像力。训练扩写时,老师可以任意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个词语,或是一个句子,让学生用扩展法写写作片段。如对《木兰诗》“木兰从军归来”一节进行扩写,就要求学生依据原文,展开想像,想像当时的场景及人物的肖像、心理。这种用扩展法写片断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广阔的领域对某一事物展开想像。续写,是一种再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可根据材料要求学生展开想像续写。比如,可以根据《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续写。这样,学生可以发挥想像设计各种结局……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进行扩写、续写,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从而帮助学生写出佳作。
(3)借助具体物象,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一个实物、一幅漫画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活学生的思路。同一实物,见仁见智。知识水准、情趣爱好、思维角度不同,见解各不相同。即使见解相同,下笔也不一定相同。教师应善于通过实物激发学生联想,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如面对一个“0”,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启发他们大胆想像。可以让他们围绕“环形的跑道、神奇的球篮”展开想像;也可以让他们围绕“迷人的彩灯,诱人的锣鼓”展开想像;还可以让他们围绕“圆周率,地动仪”展开想像……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学生可以凭借灵感,找到表象与表象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而展开奇思妙想。
(4)超越时空局限,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在想像的世界中,时空的距离不复存在。善于想像的人,可以灵活地组合不同时空中的表象,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比如美国科幻小说家弗里帝克•布朗写的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的一个人》就给人们提供了想像的空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像,对地球发生的事情、对地球上最后一个人进行合理推测,是什么原因造成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人(核战争?瘟疫?外星人的袭击?大自然的报复?自然资源的枯竭……),他坐在屋里想什么?干什么?门外谁在敲门(注意,别忘了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他想进屋来干什么?……如果大胆设想,可能会写出新颖、神奇、惊险、浪漫的情景。培养这种想像力,在于启发学生对现实程序的扬弃和超越,并能逐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超越时空创造新的形象。
(三)教师写作教学的个性化
写作教学个性化要求教师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境界。“不拘一格”,就是包容,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各种思想观点、风格特点采取包容的态度,特别是对那些自己不完全认同的观点和风格更要宽容一些。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是非标准、好恶衡量所有的学生。教师如果不采取宽容的态度,学生的观点很可能会被教师“扼杀”;如果能对其宽容,哪怕学生的观点有些偏激,只要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尊重和保护。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尤其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了解喜欢什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21世纪的学生。写作是心灵的释放。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特殊经历,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教师的责任是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然后去放大,鼓励学生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去更好地发展。
第四篇:餐饮服务与管理理论与实践
《餐饮服务与管理》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钱 蕙
摘要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近年来,笔者尝试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一体化教学的内涵、依据、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进一步优化一体化教学提出了改进建议。关键词 餐饮服务与管理 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教学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餐巾折花、托盘、斟酒、摆台、上菜和派菜五项基本技能的掌握,传统的先上理论课,再上实践课的教学方式,往往事倍功半。近年来,笔者从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学生掌握能力的内在要求,积极尝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即充分利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不仅在理论教学中伴随实际操作训练,而且注重在实际操作训练中图解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依据 1.理论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第一性的,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实践活动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难免走弯路,甚至失败。《餐饮服务与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正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具体运用。2.学科特点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不能割裂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不能就理论教学而上单一的理论课、就技能操作训练而上单一的实训课,而是在讲解理论中伴随实际操作训练,在实际操作训练中图解理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餐饮服务与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正是遵循学科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3.能力要求
一是考工要求更加严格。现在考工主要考查学生对餐巾折花、托盘、斟酒、摆台、上菜和派菜五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否规范、熟练和综合运用上述五项基本技能,如不能按时完成,就按照未完成的操作量予以扣分。由此可见,若学生能力掌握尚处在泛化阶段,那么就很难过关。二是岗位能力要求更加高。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与管理将越来越趋向专业化、国际化。学生若没有相当的能力储备,就很难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餐饮服务与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而采取的教改举措。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成效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除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外,至少有以下优势和成效: 1.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也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一连几十节的理论课,接下来又是几十节(甚至更多)的实训课,往往会产生两种意想不到的后果:一是学生认为理论课太抽象,从理论到理论,没有用;二是学生认为实训课太机械、太单调,没有劲。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比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上述问题。在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了某项技能的理论知识(操作要点),教师就趁热打铁,让学生作相应技能的实际训练。学生掌握了新理论、新知识,正有跃跃欲试的愿望,这时让学生实际训练,学生兴趣盎然,操作技能易被学生接受掌握。简而言之,一体化教学有效解决了教学顽症,即变“要我学”、“要我练”为“我要学”、“我要练”。
2.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率
如果将五项基本技能的理论课教学安排在某一时段集中进行,那么至少需要5周的教学时间;从第6周开始让学生实际操作,由于学生对前面所学理论有所遗忘或记忆不清,致使操作难以进行,教师出于无奈,只好重新讲解理论,不仅费时费力,学生也感到乏味,课堂教学效率难以保证。而一体化教学则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前学理论后遗忘的问题,教师一边讲解理论,一边让学生实践理论,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升华。这种教学,既遵循了人们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又及时满足了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的新奇感,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2006年6月,实施一体化教学两个班的67名学生赴上海考工,及格率达到了100%,这在以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3.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落脚点在实践。学生掌握了理论,辅之以反复实践,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叠、折、卷、穿、翻、拉、捏是餐巾折花的七种基本技法,餐饮考工要求学生运用上述七种基本技法至少会折十种杯花、六种盆花,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超过考工规定的要求,餐巾折花不仅品种多,而且质量高,件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是学生运用餐巾折花的七种基本技法反复实践,熟能生巧、巧能创新的结果。
4.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实践操作中,有的放矢地创设宾馆服务的情景,让一部分学生作为顾客,一部分学生作为服务员,在服务与被服务中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如在教学“上菜、派菜”过程中,“顾客”围坐在圆桌旁准备就餐,“服务员”着手上菜派菜,这时一个“顾客”突然转身,将“服务员”手里的菜盆打翻了,汤水泼洒在“顾客”的衣服上,“服务员”连忙上前致歉,一边用干净的餐巾布擦拭,一边对“顾客”说:“对不起,由于我的服务不周,弄脏了你的衣服,如果你要洗涤,宾馆将为你提供免费服务。”这位“顾客”说:“不用了。其实这不是你的错,是我自己不小心碰翻了菜盆。”大家都会心地笑了。这虽然是一个小小 的情景设计,但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实施一体化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如上所述,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设备和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体化教学优势的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
1.实践室条件有限
我校现有的实训室只有6只操作台,这对于《餐饮服务与管理》这样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来说,显然是不够的。笔者曾作过这样的统计:若一学期有效教学时间以15周计,《餐饮服务与管理》周课时为8课时,则学期教学时数为120课时,其中40课时用于理论讲解,60课时用于初步掌握五项基本技能的教学,而用于根据五项基本技能而设计的4套考工试卷的综合实践的教学时数仅为20课时。实际上,1个学生按照4套考卷实际操作一遍,需要2.5个课时,6只操作台同时操作,全班学生(以40人计)操作一遍约需要17个课时。这就意味着每位学生只有一次综合实训的机会,这与熟能生巧的技能实践原理是格格不入的。平时在单项技能的教学中,也由于受到实训室条件的限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只能做观众,不能实际操作,教学密度、训练强度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2.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目前《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穿插图解、现场示范继而让学生训练为主,没有相应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作辅助,学校 在这门课程教学方面的多媒体资料和硬件设施均相对缺乏,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四、改进一体化教学的建议
一体化教学方向对头,优势显现,但也碰到了任课教师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1.适当扩大实践室空间容量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无数事实证明,一项基本技能的掌握,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冬练三
九、夏练三伏”,才能熟能生巧。因此,适当扩大实训室的空间容量,才能增加训练密度和强度。
2.不断改善多媒体教学条件
《餐饮服务与管理》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在教学中学生有条件观看关于五项基本技能的教学录像片,那一定胜过教师机械苍白的讲解和不一定完全标准规范的现场示范。这样学生有身临宾馆的感觉,形象地感受到宾馆规范化服务的氛围,自己操作起来会更有兴致。当然改善多媒体教学条件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需要任课教师作出不懈的努力,同时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
3.适时建立规范管理和运行制度
学校建立规范管理和运行制度,是学校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需要,也是让任课教师集中精力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需 要。做好这项工作,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但对于《餐饮服务与管理》一体化教学来说,首先应该建立的是实训室准备员制度。准备员的工作职责是:购臵实践器材和物品,做好实践器材和物品的整理、保管、保洁等工作,根据任课教师出具的实训准备单,做好实训室和实训器材、物品的准备。
4.逐步优化教学的外部环境
就学校目前实训室条件来说,难以逼真地模拟宾馆饭店实际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让学生长期在此实际操作,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随着本地区餐饮服务业的发展,石化城区具备一定规模和档次的饭店也越来越多。学校可以根据旅职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指定几家饭店作为学生实践能力的见习单位,这样,一体化教学的外部环境更加优化,教师带着学生到指定饭店见习,学生面临的是逼真的工作环境,活生生的服务对象,而且一定会遇到在学校实训室里根本无法遇到的情景和问题,这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五篇:渣土管理汇报
道路维护及加强散流物体运输
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一、道路维护管理情况
3月31日现场会以来,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在道路养护管理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道路破损面的修补。针对开元路路面小面积网裂破损处,采取沥青修补的措施防止破损继续发展,共修补约180平方米。对于台湾路的横向裂缝,我们则采用沥青胶填充缝隙,目前专业施工队伍已进场,计划5月完工。二是建立建设养护管理机制。
1、改变以往“重道路建设、轻养护管理”的传统思想,全面推行道路的预防性养护。新修道路在保修期结束后,根据路面情况及时采用稀浆封层等预防性养护措施进行养护;对路面产生的裂缝及时进行灌缝处理,避免地面水进入道路面层。
2、建立道路大修制度。根据道路使用情况,合理制定道路中小修及大修计划,避免道路超年限使用。
3、根据财力逐步推广使用改性沥青等新材料、新工艺,提高道路的路面等级,延长使用年限和寿命,减少道路养护维修成本。
4、通过行政执法和控制车辆通行区间等手段合理控制超载车辆对道路的破坏。
二、散流物体运输管理情况
4月8日专题会以来,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散流物体运输管理的总体 1
安排部署及相关文件的精神,马上组织相关运输单位召开了2次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同时在施工工地悬挂横幅等宣传标语,加强宣传引导;不定期的组织联合执法检查,检查工地和运输车辆;初步形成了一个“制度加检查”的良好工作方法,确保了建筑工地及道路安全整洁。
一是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要求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和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现场采取遮盖、洒水等措施,有效防止扬尘污染,严禁从建筑物内向外抛扬垃圾。我们抽掉了8名专门人员,在主要进行巡逻式管理,进行全面监控。广通综合楼装修工程现场就采取了安全网遮盖,定时洒水,垃圾集中清理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加强裸露地面扬尘的控制。对平整场地产生扬尘的道路,洒水降尘,出入口进行硬化处理,房屋建筑施工现场道路、出路口道路采用混凝土硬化,并满足车辆行驶要求。未按上述有关规定执行、施工场地扬尘不达标的,建设主管部门要责令停工,限期改正。区内所有道路,每天进行清扫,定期洒水清理,保持路面清洁无尘土。202省道绿化土方附属工程产生的渣土等,我们的环卫人员全天路边等候处理,保证了施工的同时,环境的整洁。
三是加强建筑垃圾的管理。建筑垃圾集中、分类堆放,及时清运。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泄露、遗撒的及施工单位未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从事其它产生扬尘污染的活动,未采取有效扬尘防治措施的,根据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四是做好道路两侧绿化。加强城市道路两旁的绿化,绿化带泥土要低于路沿石,裸露树穴要采取铺装草坪砖等措施。202省道绿化,我们原计划3米的绿化带,为了更好地美化环境,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将绿化带拓宽至13米,有效地保证了道路的防尘美化功能。
从目前情况看,道路维修管理工作我们做的比较及时,也形成了一套长期管理维护制度。散流物体运输管理上,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不足,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力争短时间内有较大的提升。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